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据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据稿信分享及八卦JCI
热度 1 wanghaha 2013-9-14 01:56
被拒稿了,甚至没有送审,很难过,不过也认了,编辑说的很客观也很公平。不过如果想达到他所期待的研究(免去下次投稿费用),将是又一个三年的项目,因为需要 inducibletransgenic rat with podocyte 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这是一个 250KD 的蛋白,即便是细胞和生化的实验都费心劳力了很久,更何况到动物水平去建立工具并予以验证呢,只能说目前是一个 Missionimpossible ,看看将来会不会更容易些吧。会改投一个领域内的杂志,希望能被认可。其实当年选择肿瘤或者干细胞可能积累文章会相对更容易些,但还是不后悔。 足细胞是一个很难研究的领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限制,不过还是蛮有挑战性,希望将来还能坚持下去。人生如果有那么一个让你能坚持去面对的难关其实挺不错的,无论结局如何,至少自己努力过,家人很支持,日子也过得比较开心。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 最近更换了 Editorial board (5 年一换 ) ,从密歇根移到了 Duke ,据我教授的说法,在密歇根的时候,很多做足细胞的人,相对而言他们会更体谅工作的难度也更能发现我们投送的文章的闪光点,而现在领域外的编辑会要求更高一些。对我们来说是坏事,但是对这个杂志来说却是好事 . 感觉 JCI 的风头最近很盛,很多足够 Nature Medicine 的工作都发表在这个杂志上。这个杂志对于转化医学的贡献是值得称道的。 最近 JCI 和 LaskerFoundation 合作公布了 Lasker 奖, Genetech 的 RichardScheller 和斯坦福大学的 Thomas Südhof 教授因为在神经递质的机制研究 “discoveriesconcerning the molecular machinery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rapid release of neurotransmitters” 共享了基础医学奖。不知道科学网上是不是有人会翻译或者科普介绍一下今年的这个奖。 Lasker 奖励被看做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前奏,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 教授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曾于 2011 年获得该奖项,也曾在科学网上引发广泛的讨论。 希望了解 2013 Lasker 奖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72681 据稿信 Dear Dr. @@@@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by the Editorial Board,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in its current form is not appropriate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 Editorial Board found your work of interest. A number of substantive concerns would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our satisfaction before we would be willing to send your manuscript for external review. These concerns are as follows: This is a beautiful biochemical study suggesting a novel and important role for *** to modulate ### signaling and to protect podocyte viability in glomerular disease. What is missing here is an in vivo functional study where *** function and/or expression is modulated prospectively in the intact animal, and the effects on glomerular function are determined. The Editorial Board recognizes that addressing these concerns may necessitate considerable effort on your part and that you may elect not to pursue this direction. However, if you are able to provide new data as outlined above, we will reconsider this manuscript to determine its suitability for the JCI and will not require you to pay a second submission fee. I must caution that this invitation to re-submit does NOT constitute a guarantee that your manuscript will be sent for external review. Thank you for allowing us to review your work. We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 read a revised version. Sincerely, Professor of Medicine Editor in Chief For the JCI Editorial Board
个人分类: 研究|14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火!一篇文章,二个期刊,三次审稿!
热度 34 rczeng 2012-5-17 10:58
上火!一篇文章,二个期刊,三次审稿!
5月14日发表博文《 愤怒!审稿遇到一稿多投! 》,文字不多,竟然一天点击8千多次,留言50多条。想必大家一点想知道结果。 刚刚收到期刊A编辑部来信,原本已经接受准备发表的论文已按 退稿处理 ! 编辑部A的反应速度惊人。当天编辑部就要求作者解释,作者昨天回复后,编辑部马上转发给我。当天,编辑部C也与编辑部A联系过,询问有关情况。今早8:50 我 把第三次审稿的意见发给编辑部。即: “经过仔细比对, 根据贵刊发布在Elsever 网站上 FRAUD AND PLAGIARISM 的确切定义 , 发现这不是简单的一稿多投,而是一种 严重的造假和自我抄袭行为 。” 1个小时后就收到编辑部最后处理结果。 这篇论文居然让我连连上火! 第一把火,它让我第一次给一篇文章审稿三次! 它 让我无偿工作2天时间。昨天晚上仅睡了5小时,昨晚仔细挑选,把问题逐一列成表格,未完,今早上5点起来,继续补充,写出审稿意见12页,找出相同的内容有: 4000-5000文字、2张表、30多幅图 。模拟数据置信度两篇文章都为95%。而腐蚀速度数精确到了小数点后3位。一看数据就有问题,相似度简直触目惊心! 第二把火, 它让我第一次为一篇文章的结果纠结, 它让我第一次枪毙自己已经同意接受的论文! 第三把火, 最让我生气的是,作者还嘴硬,还敢说浸泡实验和盐雾实验工艺和标准完全不一样!两篇文章的参数涉及的因素和范围不一样!但就是不解释什么有这么多结果是一样的!这是他最后一句解释:“ Sir please don’t confuse both the papers ! ”(先生,请不用混淆两篇文章!) 我气晕了!刚才发现他还是亚洲地区某大学一位副教授!
个人分类: 审稿|13200 次阅读|75 个评论
没有“问题”的文章就一定接收吗?
热度 8 neilchau 2012-4-23 08:14
前天晚上写的《 急求意见:该不该接受 Science 的审稿邀请? 》居然被精选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那篇博文只是自己情急之下的求助而已。不过,有人说是炫耀贴,那只能说有些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看事不准。自己从来不会去故意炫耀什么,写博客只是思考一些东西,分享一些东西的结果,所以为自己的博客命名“ Thinking-Sharing-Learning ”。自己的思考能力有限,所以分享的东西也十分有限。 2009 年开博至今,写博文的频率是平均每月三四篇,最近因为玩博客大赛,促使自己多思考多分享,增加到了每周三四篇。 但自己绝不会一天超过一篇博文,也不会晚上发博文 。前天晚上是例外,确实是紧急求助,绝非炫耀! 那篇博文被精选,也许编辑发现里面有更值得讨论的东西,可惜当时由于是 急求意见 ,自己没能把问题说清楚。其中,不审稿的理由之一是“自己很少看 Science 上的文章”,言外之意其实是想说: 自己对 Science 上的文章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研究,不了解 Science 文章的特点和类型,不知道一篇文章究竟好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在 Science 上发表 。 每年,全世界优秀的论文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发表在 Science 上?没有“问题”的文章就一定接收吗? 从自己专业角度考虑,审那篇文章应该没问题: 应该可以读出文章讲了什么故事,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文章的意义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即便文章讲了一个有趣的、新颖的故事,采用了一种比较 Smart 、 novel 的方法,确实解决了一个问题,作者的发现也可以自圆其说,不存在任何问题,就一定可以发 Science 吗?我想答案未必就是肯定的。 站在投稿人角度,我们都知道,某个领域的同一篇稿件,投稿时有很多级别不同的杂志可供选择。一篇看似无懈可击,没有“问题”的文章,投领域最好的杂志未必就能中。这个结果我们似乎都可以接受。同样反过来,站在审稿人角度,一篇没有“问题”的文章,审稿人也可能给拒了,因为还得符合杂志的口味。这就对审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稿人不但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还要熟悉所审杂志的文章特点、类型,明白其中的规律,了解杂志的口味 。这样审出来的文章才能更加符合这个杂志的特点和利益。这其实也是,自己是否接受审那篇 Science 文章的最大担忧。 如果不是 Science 邀请,换个自己常看的、熟悉的杂志: Desalination ,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或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接受审稿邀请。不过,熟悉 Science 的文章特点、类型,了解其口味,通过多看多思考短期内貌似也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题目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没有“问题”的文章不一定就被接收;没有“问题”的文章,投对了杂志(符合杂志的口味),就很可能被接收(或者说应该被接收) 。 最最后,再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一篇文章先投一个水平很高的杂志,由于有点无法弥补的“小问题”被你拒了,然后作者又投到了另一水平很低的杂志,恰好又落到你手里,你会因为杂志水平高低、要求的不同而放 Ta 还是继续拒 Ta 呢? ( PS :跟前天那篇博文相比,也许这篇更应该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基于 投稿人——杂志——审稿人 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538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拒稿还是据稿?巨搞!
热度 6 Synthon 2011-3-21 00:31
前一篇博文使用了“据稿”的用法,被很多网友指出错误。于是,做了个调查。 当初我写文的时候,还想着应该是“拒稿”。但是我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当我键入“jugao”的时候,出现了两个选项,“据稿”和“拒搞”,而没有“拒稿”这一选择。我想,嗯,这是专家意见啊。。。在“据稿”和“拒搞”之间,我当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呵呵。 被很多网友指出之后,我又仔细做了一下调研。从字典查出的字义来看,当然应该使用“拒稿”,但是当我使用google搜索这两个词的时候,发现搜索“拒稿”有401万个网页,搜索“据稿”却有1360万个网页。看来,伪专家害人不浅啊,呵呵。。。 整个这个事情,用新新人类的话来说,那就应该叫“巨搞”了,对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9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