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艾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北京虎女浙江艾滋一系列事故看一个中国特色的思维陷阱
热度 12 aarhusguy 2017-2-11 02:14
十几年前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一书时,有一句话,印象特深,大概是这样的意思,站在国外,回头看中华文明才更深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有对比,才能有发现嘛。 初到北欧,这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世界。如今,八年过去,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已经毫无违和感。这里是我除故乡以外生活得最久的地方,也是我儿子出生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的第一次和回忆,即使将来回国,这里的生活经历也将是我的一笔人生财富。北欧人做事情的习惯和方式和中国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种感触在刚来的时候特别明显。其中一个,我觉得就是,对于北欧人, YES 和 NO 是绝对的概念 —— YES, 就是 YES, NO 就是 NO; YES 和 NO 在中国人这里,似乎是相对的概念,可以摆动的,可以调整的,可以商量的,可以讨价还价的。 如果像课堂提问一般地问北京那位被虎袭击的女士,野生动物园里可以中途下车吗?她肯定回答 NO 。但是,反映到行动上,她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一样,做出了冒险下车的举动。同样,这次浙江艾滋事故,那位技术员肯定也是知道“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的。要不然,他也没法走上岗位。但“知道”和“照做”的距离在我看来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当然,这件事涉及可能不止这位技术员,主管领导可能也难逃干系。总之,这位技术员或者还有主管就像是受到了神的指示了一样,大脑中做出了重复使用吸管的决定——即使他们很清楚这样做,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中国人一个典型的思维方式是中庸。从小到大,家长老师们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们 : 年轻人,遇事不要出头 ; 做人不要太极端等等。但大家心里其实清楚,中庸之道,有好坏两说——毕竟中庸之道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已经被批判过无数次。另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思维却让国人颇为得意——即“灵活”。其实,灵活在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是非常负面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非常紧密。个人“灵活”的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是危险。大家经常讲中国人经常爱闯红灯的毛病。北欧人在两头没车又是红灯的情况下,也不至于每个人都会傻等。这几年里,我见过几次。但眼下中国,闯红灯就太多了,大叔大妈们车流中就敢闯!愚以为,对于闯红灯,中国人不是不知道说 NO ,但是大脑潜意识里有一个这样概念,就是 NO 是可以模糊的,可以往左往右网上往下调一调的,即灵活待之。于是乎,就闯了。 YES or NO 的准确执行看似简单,小孩都能做到。的确,小孩容易做到,但大人因为思维和习惯都已经养成反而难做到。有意思的是,在国家层面上,属于老油条的古文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就做得不好。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意大利,也是历史长河里的老油条了,也是做得不好。相应的,意大利在发达国家里边的排得比较靠后。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国家,比如北欧诸国和德国,这些没有灿烂古代文明的“蛮族”国家,却率先步入了发达文明有序的现代国家之列。 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摸到发达国家的边了,但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等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该 NO 的时候坚决 NO ,不用灵活,不耍小聪明,不找借口,困难是否能迎刃而解呢——
6814 次阅读|14 个评论
本科生研究生入学体检要查艾滋等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5-6-21 17:34
自己的病毒项目进行缓慢,不过还好坚持了下来。 我提出抗体间接法与核酸直接法结合检查影响人类健康的几种病毒, 成本很低的,估计今年自然基金又过不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弄了。 如果被毙了,就拿出来共享,看看谁有经费就弄弄,希望对社会有所帮助。 其实,到科学网都不想提科研了,基本上回国就被废掉了,还好我还没有放弃。 不过,随着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医生交流,对形势感到一些不安。 前几天,天津眼科医院的朋友告诉我xx大学一名研究生隐瞒 艾滋病被查出,他对父母、女友都进行了隐瞒。我问他们是否有 规定要及时上报疾控中心和大学,他们讲没有国家层面强制要求。 我可没说是我所在大学,大家不要乱猜。 近年来,在我们国家,大学生和农民工两个青年群体大量此类疾病 被检查出来,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进行登记。 很多人采取了隐瞒的 态度,还有人明知自己有艾滋病,估计继续。。。。。。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仅缺乏法律意识,更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 艾滋病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就是和刚开始白种人认为与自己无关开始的。 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立法或者权利操作者,觉得与自己无关, 借着保护隐私的旗号,当好人,危害十分严重。要求严格管理的人,反而 现在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 当MERS刚开始来中国的时候,我和科学网许老师大声疾呼的时候,我就被 一些人骂个无病乱呻吟,叶公好龙。 现在大学生研究生入学,就该把控好入口关,防止在高校交叉感染。 欢迎各位老师过来拍板砖,我又是吃饱了撑的。
6998 次阅读|22 个评论
MH17-痛失同行
热度 2 tzhoumd 2014-7-18 22:10
艾滋研究领域痛失同行。 108位艾滋研究人员及家属, 包括国际艾滋学会前主席Joep Lange和夫人, 都在遭击落的MH17上, 他们原本是去参加本周日在墨尔本召开的国际艾滋会议的。 心痛。恐怖主义必遭天谴! 会议通告: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 today expresses its sincere sadness at receiving news that a number of colleagues and friends en route to attend the 20th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taking place in Melbourne, Australia, were on board the Malaysian Airlines MH17 flight that has crashed over Ukraine earlier today. At this incredibly sad and sensitive time the IAS stands with our international family and sends condolences to the loved ones of those who have been lost to this tragedy. Read more: http://www.smh.com.au/national/crash-claims-top-aids-researchers-heading-to-melbourne-20140718-zuaw3.html#ixzz37pRxhvA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ids-researcher-joep-lange-confirmed-among-dead-in-malaysia-jet-shoot-down/2014/07/17/4869c6a2-0e2d-11e4-8c9a-923ecc0c7d23_story.html
个人分类: 感悟|3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密西西比婴孩”--还是没治愈
tzhoumd 2014-7-11 10:18
去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被“功能性治愈”的密西西比艾滋婴孩, 让大家着实激动了一阵,现在其体内又能检测到艾滋病毒。唉, 打败艾滋病为什么这么困难! 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早产儿的母亲是艾滋感染者,但在孕期没有服用抗艾药物,小孩生下来前也没有感染艾滋,但作为高危人群, 小孩在生下来30小时后就开始服用抗艾药物,几天后,检测确认小孩感染艾滋病毒。而后,小孩持续服药至18月大时, 医生和小孩失联,治疗中断。五个月后,小孩再次就诊,其血液中也没有检测到病毒 ,其后两年多,尽管没有服药,其血液里还是没有能检测到的病毒(检测极限是每毫升血20份病毒),也没有相关抗体 。 这月的常规检测时,这个快4岁的小朋友身体里查出病毒 (每毫升血1万份病毒),其他指标也显示艾滋病症状。现在小孩又回到药物治疗中。 假如当初大夫持续给药,小孩现在会不会没事儿呢?当初大夫决定不给药,是不是有悖伦理呢? 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但有更多问题值得研究:在这停药的两年多里,是什么抑制了病毒复制?如何能延长这种不服药也无病毒反弹的“功能性治愈”状态? 对付艾滋,并不简单,我等艾滋研究者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感悟|3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艾滋还是抗衰老——与曾庆平教授打赌
热度 22 yindazhong 2012-7-22 22:11
抗艾滋还是抗衰老——与曾庆平教授打赌
科学网名博曾庆平教授日前大笔一挥,写下了一篇令人触目惊心的大作 “ 艾滋病有望被中国人首先攻破?!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594505.html 博文介绍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炳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 “ 一种以喷他脒( pentamidine ) 为主要成份的药物可以‘切断’艾滋病毒的生命周期,阻止艾滋病毒自我复制,保护人体免疫系统”。文中介绍 pentamidine 是一种原本用于治疗因艾滋病导致肺部感染的药物,现被推崇为 “ 具有防范艾滋病毒复制的新作用。这意味着,艾滋病毒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杀灭。 ” 俺从 pentamidine 的结构看出(见附图), 浙江大学研究小组对该 药物机理的解释很成 问题,甚至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误导,充其量也只该是基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一个偏见。我认为 该药是一种多胺类药物,作用在于清除了毒性羰基类代谢垃圾产物,与其它单胺、多胺类药物,如牛磺酸、亚精胺类抗衰老药物的药理作用相通,属于广谱抗衰老 “ 长命仙丹 ” , 而不是针对某个蛋白,以至针对艾滋病起作用。 曾庆平 教授回复道 :“ 印 老师,您扯远了!” “ 我的意思…是说这个药抗艾滋病的效果如何,你却说到抗衰老和长寿上面去了。” 为了提醒普罗大众,坚持科学真理,俺愿在此立下军令状,与曾庆平教授打赌,我坚持认为“该药的药理是抗羰基应激、抗衰老作用,而非单一的抑制 FEN-1 、抗艾滋病作用”。赌资 100 美元,与霍金与希格斯之世纪之赌相当。 请科学网和全世界的科学家伙作证,也请相关疾病患者热切关注,咱也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哪怕 40 年后见分晓! 曾 教授,我绝不当缩头乌龟,您也别太谦虚了吧?! 附图:Pentamidine(喷他脒)的化学结构式 附:李亚东先生转载的科学赌博趣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1065-591655.html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7223 次阅读|73 个评论
部分城市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1 16:09
目前在全球大约有 6000 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已有 2500 万人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全球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 1500 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 去 年(2009)死于艾滋病的人数高达 190 万。当年新增的艾滋病病人高达 260 万, 37 万新生儿一出生就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近日我国卫生部发布数据:截至今年 10 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37 万余例,其中病人 13 万余例,已死亡 6.8 万余例。而今年前十个月发病人数就达 29291 人,超过了去年全年发病人数的两倍,死亡人数也大幅增长。 以下摘自各城市的疫情报告: 北京: 今年前 10 个月,北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1233 例,其中男性 1090 例,女性 143 例。这 1233 例中,经性传播占到 80.0% 。 截至2010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8395例,其中经性传播的4032例,占48.1%。 上海: 2010 年 1 月至 10 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053 例,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占到了 71 . 6 %。男性占 88 . 4 %。 报告死亡病例 49 例,较 2009 年同期上升 68 . 9 %。 上海市卫生局介绍,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992 例,艾滋病病人 1213 例,死亡 241 例。 深圳: 今年深圳报告的 814 例感染者,性传播为约占 69.5% ,其中经同性 / 双性传播比例占 31.2% 。男性占 81% ,其中 20 至 39 岁青壮年占 79.2% ;截止上月底,深圳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97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167 例。 昆明: 昆明市全市新增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997 例,注射吸毒传播 48.36% ,性传播 45.07% ,母婴传播 0.89% ,传播途径不详 5.68% 。 截至 2008 年 12 月底,昆明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1811 例。 金华: 今年 1 ~ 11 月,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8 人,比去年同期多了 62 人。我市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占感染总数的 87.52% 。其中,男男同性恋者 26 例。(全市累计发现 48 对夫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8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62 例。 在校学生感染人数有所增多,已累计发现学生感染者 13 例。 鞍山: 截至 2010 年 10 月 31 日,鞍山市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153 例(去年同期的统计数字为 119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24 例,报告死亡病例 26 例。 传播途径由以往的吸毒传播为主转为性途径传播为主,占 72.55% 。 德州: 今年新增患者近 20 人。去年和今年新增艾滋病患者中,八成因性途径获病,其中男同性恋占到了 47% 。 宁波: 截至上月底,共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149 例,死亡 10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53 例,病毒携带者 96 例。 疾控部门通过对 55 例本地户籍病例的分析,发现感染者全部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 2009 年,中国 86.3% 的县市区报告了艾滋病病例。可以说,虽然艾滋病在大数人的生活圈子之外,但大多数人都与艾滋病人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目前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对付艾滋的最好方法是预防: 1 、洁身自好,不搞性乱、不卖淫嫖娼,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2 、不吸毒,特别不要与人共用针筒静脉注射毒品,不输出未经检测的血液。    3 、任何注射都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    4 、不要注射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血制品。    5 、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美容。    6 、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具。 让我们大家携手,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关注艾滋,关爱艾滋人群。让大家一起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个人分类: 医药|6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广西6岁艾滋孤儿独自生活 饭菜没油没盐吃的香
hjf306 2010-11-9 09:47
童年 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娇要买玩具,被妈妈压着去学外语,拿着奶奶偷偷给的零花钱,和小伙伴分享刚买的泡泡糖 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像小大人一样叹气: 做小孩好辛苦! 可是阿龙不会。他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喂鸡养狗,一个人读书认字,一个人入睡。阿龙从不觉得自己很辛苦,尽管他今年只有 6 岁。 一个人的 家 柳州市马鹿山脚的牛车坪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村落,水泥路从山脚向上蔓延,两边都是一栋栋的楼房。越往山上去,路越窄,楼房的规模也就越小。到了半山腰,就只剩一条尘土飞扬的泥巴路,路边杂草丛生。道路尽头是 3 间修建得很随意的青砖平房,甚至连窗户都没有。 11 月 2 日,在村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看到了上面的场景。 这里,就是 6 岁阿龙的家,一个人的 家 。 其中一间独立小屋的外侧,因为有几块青砖摞成的 灶台 以及装了陶瓷便盆的 厕所 , 设施 相对齐全,于是就成了阿龙的 主卧 。另外两间相连的平房,破烂不堪的木门象征性地掩着,没有门锁。据了解,阿龙曾住过其中一间,不过因为父亲在这里去世,如今再没有人靠近这两间房子。阿龙也没有再进去过,只是经常在门口走来走去。 是不是觉得爸爸还在里面睡觉? 阿龙没有回答,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跑开了。 小屋前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是阿龙平时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搂着那条叫 老黑 的狗,望着通往外界的那条路发呆。父亲过世后,阿龙就没再下过山。 远远地看见熟悉的叔叔阿姨,阿龙显得很高兴。村委工作人员拿出盒装饼干和香蕉,非常自然地放在房间里,并叮嘱阿龙不能把饼干当饭吃,显然这不是第一次给阿龙送东西了。听到叔叔的话,阿龙乖巧地点头,咧开嘴笑了。 一个人的未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阿龙的情况很让人揪心,但是村委能做的,只能是确保他一时的衣食无忧。虽然已经帮他申请了低保,但阿龙的成长光靠每个月 70 元的救助以及热心人的接济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吃的穿的,我们可以买,但在阿龙的医疗、教育、抚养等方面,我们能做的并不多。 其他部门又是如何做的呢? 柳州市疾控中心艾防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阿龙的病情,涉及到使用抗艾滋病毒的药物都是免费的,但是在此之外的药物,他们就无能为力了。 城中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阿龙送去了两床棉被,以及一本低保存折。工作人员说,阿龙申请的是农村低保,现在每个月有 70 元,明年会涨到每月 100 元。另外他们也会经常给阿龙送些生活物资,确保他不会挨饿受冻。然而,由于阿龙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福利院无法接收,只能继续与阿龙的亲属沟通,为阿龙争取权益。 教育方面,虽然阿龙是适龄儿童,但要想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困难重重。 据了解,阿龙曾在马鹿山小学上了一个学期的学前班,但后面就终止了。校长陈喜友说,学前班的管理与小学不同,当时学前班正好有空位,就允许他来读了。 陈校长说,阿龙父亲去世后,阿龙父母因为艾滋病而死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而阿龙的检测又证实其本身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如果阿龙真的来到学校上学,他们学校的压力也很大。 学校学前班加上一二年级有一两百人,这么多同年纪的小孩子,难免平时发生些小打闹,其他学生的家长会怎么想? 据知情者透露, 9 月份开学后,阿龙的奶奶曾想送阿龙来读一年级,有家长得知后,联名上书表示抗议,校方迫于压力没有答应让阿龙入学。 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马上就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了这个事情,上级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和村委都已经集体开会讨论过阿龙的事了,但目前没有一个定论。 就在校长说话间,旁边有学生家长插话说: 如果他真的来学校上学了,那我只能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去别处,心理压力太大。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位于南宁的一个关爱艾滋病孤儿的民间组织。该组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可以接收艾滋病孤儿,但是要看阿龙的条件是否符合。工作人员说,因为他们是实行寄养的方式,但这并不是对儿童最好的养育方式。如果阿龙有亲属,他们还是希望能说服亲属领养阿龙。 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是寄养无法给予的。 同时,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会进一步了解阿龙的家庭情况,如有必要,可以为阿龙提供帮助。 一个人的依靠 据了解,阿龙的父亲是牛车坪村的村民,母亲则是从外地嫁来的。 6 年前,阿龙的父母在山上搭了房子,一直住到去世,留下阿龙一个人生活至今。 当年阿龙的父母为什么会突然搬到远离村子的山上?村民们对此都讳莫如深。 知情的村民说,阿龙的父亲年轻时有十几年的时间不在村里,据说是坐牢去了。对于刑释人员,大家总有一些排斥心理, 可能就因为这样,与大家的关系不是很亲 。 和阿龙比较亲近的只有 84 岁的奶奶。奶奶时常来看他,但不是每天都来。当天下午,奶奶刚好过来了,于是阿龙就不用喂鸡,也不用自己摘菜,可以多玩一会儿。奶奶在房子旁的空地上种了两块菜地,一块是菜心,一块是韭菜,她说这些够阿龙平时吃的了。 奶奶住在另一个儿子家,走路到阿龙这里大概要 15 分钟。她一般是下午来,为阿龙做好饭就走。至于洗澡洗衣服这些,阿龙说他自己会洗,他能洗得干净,晾的时候只要站到凳子上就够得到晾衣竿了。 记者问奶奶,能不能住在这里带大阿龙?她犹豫地说自己有点害怕住这里。能不能把阿龙带到他叔叔那里住呢?奶奶不说话,低下头整理刚摘的菜心。 村里的工作人员也是阿龙接触较多的人,他知道这些叔叔阿姨真的很关心他。每次来看他,都会带好吃的和新衣服。前段时间突然降温得厉害,一位阿姨还连夜送来了棉被和冬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留名的热心市民也会来看望阿龙,但是几乎没有人提起阿龙的抚养问题。阿龙说经常会有人给他钱,不过他不想用,都收起来了。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 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个人的悲伤 梁女士所指的 出事 ,不仅仅是因为阿龙没有双亲管教,更重要的原因是 阿龙是一个 HIV 病毒携带者。 据知情人称,去年阿龙母亲去世前病得很严重,整个人变得很瘦削,当时大家都以为她是得了肺结核。然而不久后,阿龙的父亲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一个健壮的男人很快瘦得只剩下一层皮。这时村里开始流传,两人得的是艾滋病。传言在阿龙父亲住院时得到证实,大家又对阿龙产生了怀疑。不过这一切,年幼的阿龙还不能明白,他只知道爸爸得了和妈妈一样的病,并且快要死了。 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阿龙的父亲去世前,虚弱得无法下床,更不要说照顾阿龙。那时阿龙还不会自己煮饭,就靠邻居施舍几口。阿龙的父亲是在 7 月的一天中午走的,当时除了守在一旁的阿龙,没有一个人知道。直到晚饭时,邻居梁女士没有看到阿龙出现,才发现老友死去多时。 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他们接到消息后立刻赶来,一直陪着父亲的阿龙听到动静迎了出来,口气平静地告诉他: 叔叔,我阿爸死了,和阿妈一样 小小的阿龙并没有哭,安静得让所有人心碎。 后来,由于相关协调问题,阿龙父亲的遗体直到第二天才被送往殡仪馆。在此期间,阿龙依然静静地呆在父亲的房间,守着遗体度过了整整一夜。从那以后,阿龙没再提起 爸爸 。 据了解,当时有人想收养阿龙,然而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阿龙被检测出 HIV 抗体呈阳性,也就是说阿龙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 好心人退却了,村民们害怕了。 阿龙不知道什么叫 艾滋病 ,他只知道,原来一起玩的小伙伴不敢再靠近他;眼看就要读一年级了,却被告知 在家等通知 ;手被烫伤,医生不敢处理伤口;就连惟一可以依靠的奶奶,也不愿跟他一起住。一如既往跟着他的,只有老黑。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阿龙长大了许多。尽管接连遭遇家庭变故,阿龙却没有掉过眼泪。年仅 6 岁的他,学会了煮饭洗衣,学会了看时间做事,学会了自读自写,学会了独自活下去。 一个人的快乐 面对陌生人来访,起初阿龙还有些腼腆,但毕竟是孩子,很快就兴奋起来,对着记者的相机不停地摆姿势。玩得兴起,甚至还表演了一套 中国功夫 ,一招一式颇有模样。不敢相信,如此天真活泼的阿龙,竟是一个失去双亲独自生活的孤儿。 阿龙并不认为他一个人生活有什么不好,因为他有 老黑 。 老黑 是一条黑色的雌性土狗,阿龙养了好几年。自阿龙懂事起, 老黑 就陪在他身边,如今更是阿龙最亲密的伙伴。晚上睡觉时阿龙从不关门, 老黑 有时和他一起睡在房里,有时睡在门口,为他守护。 老黑 不喜欢叫,面对突然出现的陌生人, 老黑 甚至有些害羞地躲进了房间。不过只要阿龙一声呼喊, 老黑 就会立即跑到他的身边,亲昵地绕圈圈。阿龙抓起 老黑 的两只前腿,头挨着头,笑得很开心。一人一狗无法言语,也无须言语。 6 岁的小男孩应该有很多一起调皮捣蛋的伙伴,可是阿龙没有。记者问阿龙,平时跟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他沉默很久,小声地说有个姓梁的小孩偶尔会来跟他玩,但是他以前的同学都不跟他玩了。阿龙也不想出去跟村里的小朋友玩,因为跟他们不熟。虽然这样说,可是阿龙却盯着外面的那条路,眼神忧郁。 梁姓小孩是梁女士的亲戚。她告诉记者,是家里人不让他来跟阿龙玩的,因为怕 出事 , 其他小朋友应该也是担心这个 。 一个人的晚餐 天将黑了,阿龙开始准备晚餐。 你会自己煮饭? 阿龙点点头,并抬起左手给记者看。只见左手虎口处的皮肤结了一个很大的疤痕,在小小的手显得触目惊心。阿龙却满不在乎,说是前几天煮饭时不小心烫到,不过现在快好了。 当时去医院看了没有? 阿龙没有接话。一同前来的工作人员则很无奈: 受伤时没有人知道,第二天知道后才带他去卫生所,可是别人不愿医,只好擦点红药水 此时阿龙在 厨房 里忙碌,往小铝锅里放米、倒水。记者提醒他: 水放多了吧?等下要煮成稀饭的! 他没有吭声,自顾自地将锅架在 灶台 上。阿龙生火的速度令人吃惊,将几根干柴折断塞到锅底,接着点燃一团废报纸塞进去,几秒钟干柴就燃起来了。 过了十几分钟,估摸着饭快熟了,阿龙揭开锅盖,丢了几根菜心进去。之前多放的一点水,刚好可以把菜心煮熟。很快,晚餐就出锅了。白饭拌菜心,没有油,也没有盐,更没有其他作料,阿龙大口大口地吃得津津有味。他说,一个人吃不完,剩下的就给 老黑 吃。 虽然没油没盐,但有晚餐的日子对于阿龙来说已经很幸福了。最近阿龙刚收到好心人给的 20 公斤米和 5 公斤面,够他吃上一阵了。然而碰上断粮的时候,就只能靠邻居梁女士一家接济。梁是阿龙父亲的老朋友, 3 年前在阿龙家旁开辟了个做水泥砖的场地,阿龙平时见得最多的就是梁女士一家了。 自从爸爸去世后,阿龙自己也不出这个院子了。有好心人来看他给他钱,我们就让他自己去外面买点吃的,他也不愿去。有时他会在我们的门口张望,我们估计他是没有吃的了,就会让他拿碗过来,给他装一碗饭菜,平时买了苹果就给他几个。 梁说。 原文出处: http://news.qq.com/photon/tpyk/duzishenghuo.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艾滋维权人士万延海生活在费城
chemicalbond 2010-5-14 11:11
昨天在NPR 上听到记者对他的采访。刚才在一些中文网站查到他的名字是万延海, 有人指控他侵犯隐私 。不知官方报道如何。 下面是NPR广播的原稿。 http://whyy.org/cms/news/health-science/2010/05/13/chinese-aids-activist-is-living-in-west-philadelphia/38035 Chinese AIDS activist is living in West Philadelphia Thursday, May 13th, 2010 By: Susan Phillips sphillips@whyy.org A prominent Chinese AIDS activist is now living in West Philadelphia, after fleeing his homeland with his wife and young child. Human rights activists say China is in the midst of a crackdown 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an Yanhai began his public health career working on AIDS prevention for the government. He created the first AIDS hotline for gay people in Beijing, but lost his job. Then he founded an NGO that advocated for people with AIDS, including sex workers, gays and ethnic minorities. Wan says the authorities were not happy. We have no political intention to harm Chinese government so I don't know why we need to be afraid of them. But unfortunately they are afraid of us. The government arrested him in 2002, but international pressure led to his release. Lately, he says he's been getting more harrassing government calls. Wan says surveillance was stepped-up before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and now security officials now have to justify their jobs. Before Olympics Chinese government built up security capacties, Wan said. So, after the Olympics how to utilize the security capacity they already built up to control everything forever. Wan is staying at the home of local AIDS activist Katie Kraus, who works with the Aids Policy Project. He's had years of that kind of pressure, Kraus said. And he's really done so much. His organization has spawned so many different NGO'S and I think that's why he's ended up here in Philadelphia, is that he's not just a person with one small organization, he's helped many organizations get established to grow and spin off. Kraus says Wan helped uncover an AIDS epidemic in Hunan province caused by tainted blood donations. Wan hopes to stay in the U.S. and teach at a university. He says after just a few days in this country his four-year-old daughter is adjusting. She started to speak English yesterday, she said, Good Morning Daddy! VN:F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岁老翁也患艾滋病
xupeiyang 2009-12-1 14:47
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 该中心宋巍科长介绍,今年1月到现在,共接待1000余人检测,阳性率占2%-4%。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大者为80岁,最小者为18岁。 据了解,这名80岁老翁有过嫖娼行为。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该老人可能是通过性传播被传染艾滋病毒所致。 艾滋病感染人群类别不断扩大。而且我们发现九成感染者在检测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疾控专家告诉记者,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势头在加快,感染人群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有农民、工人、干部、家庭妇女、服务人员、退休人员、无业人员。目前,性接触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200912/1201_344_1457312.shtml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染艾滋两年
xupeiyang 2009-12-1 14:41
研究生染艾滋两年不敢告诉父母 不找女友怕害人 2009年12月01日 05:57 华商网-新文化报 大学高材生: 染艾滋两年不敢告诉父母 数字 长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王振宇介绍,全国近3年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数占当年总病例报告数的比例分别为0.96%、1.04%与1.37%。其中,20~24岁年龄组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比例从20.3%上升至39.8%。 1993年,我省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2007年3月,长春市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上披露,长春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已包括4个学生。同年,吉林市某高校也筛查出了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而该学生当时正在考研。 学生群体的防艾工作,相关防控部门用并不轻松四个字形容。 高材生 不敢找女友,怕害了人家 赵同学是我省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家在外地,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两年前,因为身体不适,他去检查后,吓得怔住了他患了艾滋病! 他拼命回想,除了大学时有一位女友,自己并没有其他高危行为。 我是传统家庭的孩子,是因为真心相爱才和女友在一起的。后来女友和一位商人走了,不想,她给我留下的不仅是心灵的伤痛赵同学当着医务人员的面眼泪就止不住了。 他一直没把患病的情况告诉父母,他担心父母承受不了。在疾控人员的帮助下,他到医院进行了积极治疗,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基本良好。 马上就要研究生毕业了,但是不敢找女友,怕害了人家他令人心痛地沉默了。 自白帖 私生活不检点的男友害了他 近日,省内某论坛上出现了一则帖子,引发了网友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关注。 他的身体 发帖者自称某重点大学在读研究生Z,牙齿又出血了,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了;头发从半个月前开始疯狂脱落。同时一天也要上两到三次大厕,偶尔小便也会有疼痛。 对于此前的症状,他也有一段描述:莫名其妙地得肺结核,生殖器长过小红球,耳朵后面鼓出来两个包。 他的爱情 Z的初恋是他的同学。用Z的话说,经过长时间接触后,都确定了对方的同志(男男同性恋者)身份,就立马在一起了。 对于这位初恋,Z说:我感谢他,感谢他对我的体贴,感谢他赋予了我人生最值得回忆的爱情;但我也恨他,恨他的私生活不检点,恨他的风流,恨他让我也染上了找网友的坏毛病。 在Z看来,他选择网友非常挑剔,而且用了保护措施。疑点,始终指向他的初恋。 他的未来 今天去别的学校代课,学生很喜欢和我聊天。面对这群孩子,我强忍着心中的伤痛,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积极、上进、微笑的代名词。 我想好好活着,为了父母、为了学生、为了朋友,也为了我自己。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我会用最大的力量来报答这个世界,报答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但愿我们都幸福健康!世界都幸福健康。他用这样的字句给自己打气。 踏访 45家宾馆旅店合围某高校 在大学周围开小旅店和宾馆,收益不错。这个被看好的投资行为已经在各高校周边落地。 五六年前,这个小区里一共七八家旅店,现在涨了5倍以上,都是大学生情侣来开房或者开钟点房,客源很稳定。听完长春市一大学附近旅店老板的介绍,记者走访,这里共有43家小旅店、两家时尚宾馆、两家洗浴,大学生只需步行300米左右就能到达。 大学附近某小区一住户告诉记者,在2006年时小旅店最多,约50多家。经媒体曝光后,许多无证小旅店或被关停或改建成时尚宾馆。 记者在省内其他几所高校周边走访,红旗街、新民广场、卫星广场、前进大街等高校聚集地周围,也汇聚了各种小旅店和时尚宾馆。有些旅店仅能摆放一张双人床,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最便宜的每人每天10块钱。这些高校周边的住宿场所目标直指大学生人群,大打价格牌。 直击 隔10多分钟就有大学生情侣住店 11月27日19时至20时,在某大学附近一时尚宾馆门口,记者蹲守一小时,每隔10多分钟,就会有大学生情侣牵手步入。 平时人不多,就靠周末这几天赚点钱。宾馆营业员告诉记者。另一位小旅店老板称:前几年买卖比较好,半年赚6万块钱都是常事。 学生 认为自己认识的都是好人 希望大学生做好恋爱ABC。A:最好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如果没有做到A,那就做到B终身只有一个性伴侣;如果无法做到B,那就做到C跟性伙伴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发生关系,一定要戴安全套。 这段另类开场白的语者名叫朱力亚,是国内高校中首个自愿公开艾滋病感染者身份的大学生。 在我省,有30余万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防艾,学生们多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认识的都是好人,不会染艾滋病。 专家提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由血液传播为主转为性传播为主,现在发病人群已经广泛涉及各行各业,商人、教师、学生、农民、公务员这种防范的观念不随疫情变化而改变,会导致疏于防范,十分可怕。 学校 不可能强制学生不做这些事 几所大学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阐明:严禁校外租房同居、夜不归宿,即便是回寝室的时间,也有明确规定。但对大学生性行为,目前尚无相关界定。 现在的大学生,因为感情、恋情问题,最终导致纠纷的有,导致意外怀孕的有,导致退学甚至自杀的也出现过。省内某高校一老师表示:大学生有这方面的自由,学校和老师不可能强制学生们不做这些事,只能引导,让他们知道,性开放是他们的事,安全更值得他们重视。 家长 提安全套,怕孩子误会默许 作为父母,如何让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的孩子们做好自我防护?张先生的儿子正在省内某大学读大二,他多次委婉地告诉孩子,尽量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整天守在他身边,除了教育,只能在经济方面严密控制。现在有些大学生迷恋网络、肆意见网友甚至发生一夜情,家长也有责任,就是在经济上控制的不够。 对于安全性行为的问题,几位家长表达了相同的顾虑不好意思直接跟孩子讲用安全套,认为这样讲就是默许孩子的性行为,怕适得其反。 专家认为,现在孩子可以从网络中学到很多性知识,家长不能掩耳盗铃。一般女儿由母亲来教导,儿子由父亲来教导,还是可以跟孩子沟通的,多一份提醒,就多一道屏障。本报记者 窦仲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90%的艾滋女是被丈夫或男友传染的
xupeiyang 2009-11-28 08:48
90%的艾滋女是被丈夫或男友传染的 2009-11-27 02:40:41 来源: 网易女人   亚洲携带艾滋病毒的170万名妇女中,有九成是和丈夫或男友进行性行为时感染的。 我这辈子唯一做过的危险性行为,就是和我的丈夫上床。一位中国的女性艾滋感染者这样说。她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丈夫传染了艾滋病。 上面这个事例是11月25日晚, 网易女人 采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博士时获知的。 因此,无论与谁发生性关系一定要用安全套,质量要好点的。夫妻之间也必须用安全套,可是好多人没有这个意识和习惯。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脏猝死死亡率高于癌症 艾滋
xupeiyang 2009-9-27 20:29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9/27/2644428.html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心脏日,于广州广卫街社区展开的一堂有关心脏保健和基本救命术的讲座上,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的黄子通教授指出,世界心脏联盟预计到2025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3人就有1人将罹患心血管疾病,每年超过172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堪称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而在心血管疾病所引致的死亡中,猝死的上升势头超乎想象。黄教授他引用我国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国内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总数虽居全球各国之首,不过发生率并不比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高,但因其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外,因此存活比例很低。西方国家有报道指出院外猝死抢救存活率仅为2%―15%,而我国抢救成功率更低于1%。   据黄教授介绍,我国最新的SCD流行病学调查从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对北京市、广州市、盂县和克拉玛依市相关人群进行发病情况监测后发现出,上述四市SCD分别占总死亡的13.4%、8.5%、7.7%和8.3%,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主要发生于年龄65岁的人群中。   近半数猝死病例生前无明确的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史。 黄教授分析说,监测结果显示心脏猝死南北差异大,北方远远高于南方,是南方的三倍,主要是与北方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北方因为寒冷吃咸的,吃油腻的比较多,所以高血压、血脂高、血糖高;另外,北方人群吸烟高于南方,特别在密封的屋里吸烟是个危险因素。此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冠心病、高血压者,猝死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
个人分类: 心血管病|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克勤先生的博客,令人敬佩的同时,令人震怖!
热度 1 softlightlee 2009-6-4 11:58
王克勤先生的搜狐博客: http://wangkeqin.blog.sohu.com/ 从头到尾,寥寥翻看了一下,非常敬佩这样一个有良知的记者,能尽其所能的帮助生活压榨下的苦难人民(为避免过激词语,使用了这样非常缓和的说法,详情参见该博客的内容)。 涉及河北邢台的输血艾滋事件,北京出租司机的苦难生活,邓玉娇案的采访,四川地震的一些采访,兰州股票黑市,劣迹人事件,山西煤窑等等。 令人震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约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感染HIV
Medicine 2008-12-2 08:55
今天一大早起来看新闻,就看到这条消息,可知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约有70万人。 据报道:昨天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而据卫生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   很多患者因为害怕被歧视而不敢接受检查、不敢暴露自己。很多人不愿意和艾滋患者同室,认为患艾滋的儿童不应该与其他孩子在同所学校学习。    卫生部疾控局艾防处负责人介绍,2008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88%的地州和重点县政府都成立了艾滋病防治领导机构;同时四免一关怀政策覆盖面也得到提高,截至2008年9月底,15岁以上艾滋病病人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达5.3万余人,累计治疗1144名儿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