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海高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要点
tangminqian 2013-3-3 14:49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首 页 - 信息公开 -最新信息公开 http://www.shmec.gov.cn/web/xxgk/lastInfo_list.php 关于组织“2013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2/411012013002.php 关于公布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结果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1/411012013001.php 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2/304152013006.php 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1/304152013005.php 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web/xxgk/rows_content_view.php?article_code=304152013003 关于开展上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212/412082012009.php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2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高校探求突围之路
liumeao 2013-2-25 22:13
一系列指标表明:部分学科在全国排名中有滑坡,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上海高校探求突围之路 本报记者樊丽萍 为期两天的2013年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昨天结束。虽然只是一次例会,但记者注意到了其中所传递的高校以改革探求突围之路的呼声。 今年寒假期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一系列指标表明,上海高校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统计显示,和此前一轮即2009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结果相比,上海高校部分学科在全国排名中有滑坡迹象。 与会的高校“一把手”们意识到:虽然任何一项评估、任何一份排名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完全客观准确”,但数据反映问题,学科评估的一揽子指标所描述的滑坡趋势,以及与兄弟省市相比照而言的区域情况,都必须引起上海教育界高度重视。 种种压力之下,上海高校如何从压力中找动力,尽快走上突围之路? 别人都在赶超,上海“不进则退” “排名刚出炉时,每个大学都在埋头研究自己的座次,关心自己优势学科的名次;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上海高校在学科排名上的整体情况,真的不太乐观。”会议期间,一位高校负责人给记者写下一连串数字:13、10、7。这分别是江苏、湖北和上海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学科第一”的数字。 今年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次发布学科评估结果。对比2009年第二次发布评估结果时,江苏仍是13个“第一”,但当时上海有8个“第一”,而湖北只有5个“第一”。 “江苏在大步往前走,湖北追上来了,连陕西也快赶上来了,上海怎么办?不进则退啊!”会上,有专家提交了和此次学科排名相关的调研报告,结果发现不仅上海“学科第一”少了,而且统计学科前三、前五甚至前十,和兄弟省份相比,情况也不甚理想。 和北京比,上海高校的差距更明显。北京高校的学科水平在全国一直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12年参加评估的总计95个一级学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数量分别达到16个、14个、9个,占总量约四成。 无论是高校一级学科排名趋势,还是来自各兄弟省市的高校区域发展情况,都从不同维度表明,上海高校不仅离北京“排头兵”的距离甚远,又被后面的“追兵”赶超——正处于“压力山大”的局面。 内忧外患下,上海高校怎么办 前昨两天的会上,还有与会的市领导和专家,披露了和高校学科排名息息相关的信息。 上海高校的“内功”练得如何?以北京、江苏、湖北、陕西和上海五省市的高校综合获奖情况为例。在由高校牵头完成的科技进步奖等代表高校科研实力的指数上:早在2006年开展第一次学科评估时,上海高校的获奖能力在全国排第二位,仅屈居北京之后;但2007年以后,上海就慢慢退居“第三”,而江苏则超上来,从“老三”变成了“老二”;再往后,本来排在第四、第五名的湖北和陕西省,也慢慢赶超上海,并列第三,上海却退到了“第五”。 谈及大学的师资建设和人才引进,有人直言,上海的步子有点慢了。“上海二十多个大学加起来,过去5年引进的某个类型的高级人才,还不如外省市一个省级院校来得多。” 有与会者提供了一则数据,让高校“一把手”们参考:“上海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初步统计下来,不仅优于江苏,而且是湖北甚至陕西省的两三倍。” 显而易见,上海在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并不少,但办学绩效怎么样?! 除了要直面国内院校竞争,更大的冲击还来自海外。国外高校纷纷到国内抢夺优质生源,当学生及其家长纷纷开始“用脚投票”时,沪上高校如何克服“内忧外患”,已经成了各高校“一把手”必须直面的问题。 趟进深水区改革,突破之举即将出台 在压力中寻找动力,带着问题寻求破题之道,与会者形成共识:上海高校谋求发展之路,必须以锐意进取之心推进改革,且需要有勇气趟进“深水区”改革。 记者从会上获悉,进一步聚焦高校的内涵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尤其是本科生的办学水平,沪上高校将出台一系列具有“突破力度”的举措,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除了即将在全市推行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通过这一改革改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外,上海也已经在前期缜密调研和政策研究后,有望在短期内出台股权激励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高校教师开展围绕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研究工作,力争解决一些抑制行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 人才引进的步子还可以大些,抓住机遇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要启动试点给大学更多的自主财力和科学合理的权力……为期两天的会议,聚焦上海高校当前面临的瓶颈难题,与会者提出了很多破解之道。 一位高校负责人感慨:但愿这次春天里的会议,能给上海的高校带来更多的希望。
1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现代教育之道
dielianhua 2012-10-18 23:41
当今中国是一个剧变的中国,经过了史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也累积了巨大的矛盾。就教育来说,从1978年邓公做出恢复高考的决策,到如今在校大学生数以千万记,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以5~6百万记。如果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腾飞提供人才这个标准来看,不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这三十年的中国教育,还是功不可没。但是,如果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发明(类似电、电灯、电话、电报、计算机、网络等)这个标准来评价,不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这是因为,我们的邻居日本以不及我们十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但是,迄今为止,日本却有13位本土科学家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目前中国教育之局面,怎样一个乱字了得。拿高等教育来说,抄袭不是问题,不抄袭才成为问题。最近发生的上海高校“招生门”事件,进一步生动地向公众展示了目前中国大学的“风貌”。在这三十年中,也进行了无数教改,但和医改和房改一样,最终以失败收场。2010年7月29日,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虽然这个纲要有不少新意和突破,但由于没有能回答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教育这个问题,使得整个纲要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个层次,注定也难以解决当今困扰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教育”这个命题,笔者相信同意者多,反对者寡。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这两个命题,分歧者人数也许远远胜于共识者人数。笔者自不量力,以“现代教育之道”为题目,来阐述笔者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   一、100年前的社会与教育形态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先看看100年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与之相应的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考察一个社会的教育形态,必须要考察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教育形态是由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决定的。   1、清朝的经济形态   清朝的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有如下几个典型特征:   ( 1)、自给自足。生产(种田)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为了赚钱(发财)。   (2)、靠天收。人在自然界面前几乎无能为力。   (3)、手工劳作,与科学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4)、信息闭塞、交通工具原始。   下面的几幅图片,生动形象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图1 农耕 图2 农耕 图3 农耕 图4 马车 图5邮票:古代驿站   2、清朝的文化形态   清朝的文化形态是封建文化,也就是皇权文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下面图片反映了当时清朝的文化形态: 图6 清朝跪拜礼仪 图6 清朝女人小脚 图7 女人小脚   3、清朝的教育形态   清朝的教育形态是私塾、学习内容是八股文、考试形式是科举。   下面图片反映了当时清朝的教育形态:   图8 八股教材 图9 慈禧太后 图10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 图11 乡试 图12 殿试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祖宗制定的科举考试,于1905年被慈禧太后废除。是什么力量,在那个称为封建的年代,一个中国女人做了中国男人也曾做不到的事情?叹如今,不论是高考制度,还是其它教育改革,都是步履艰难。   二、当今(100年后)的社会与教育形态   1、当今中国的经济形态   当今中国的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如下几个特征:   ( 1)、满足他人需求。生产不仅仅是追求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以赚钱为目的。   (2)、机械、电子劳作。农业、工业、商业与科学紧密联系。   (3)、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   (4)、现代化交通网络   (5)、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WTO)   (6)、发明创造是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下面图片从农业和工业生产、交通、通信、家用电器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当今经济形态: 图13 联合收割机 图14 汽车自动生产线 图15 互联网 图16 电子邮件 图17 腾讯QQ 图18 新浪微薄 图19 苹果iPhone图20 苹果ipad 图21 火箭 图22 飞机 图23 汽车 图24 高铁 图25 世界贸易组织徽标 图26 中国2001-11-10正式签字加入WTO 图27 法拉第电磁感应图28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图29 电话发明者--贝尔 图30 莫尔斯电报 图31 黑白电视机 图32 液晶电视机 图33 洗衣机 图34 电冰箱 图35 微波炉 图36 瓦特与蒸汽机 图37 福特与汽车 图38 莱特发明的飞机 图39卫星 图40 冯•诺依曼 与计算机 图41 光纤   2、当今的教育形态   当今的教育形态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现代化学校。学习内容除了国文外,主要是数学、科学和英语。考试形式是中考、高考。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教育。那什么是现代教育呢?   三、现代教育   笔者个人观点: 现代教育包括三个健康、三个情怀和八种能力三个方面 。   三个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维健康。   三个情怀:现代人文情怀、现代数学情怀、现代科学情怀   八种能力:信息(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决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和技术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不需要笔者在此多费笔墨。思维健康是笔者学习了杰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关思维发展方面的理论后,联系到笔者自身求学、治学的心路历程,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   1、思维健康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4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在0~2岁这个阶段,思维要能形成“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语)这个概念。“客体永久性”的意思是,即使某个东西不在儿童眼前,孩子并不是根据眼睛不能立即看到,而否定这个东西不存在。例如,可以在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场的时候,问孩子一个问题:“爸爸呢?”,孩子应该能回答:“爸爸出去了”,或“爸爸上班去了”等类似的回答。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发展较0~2岁感知运动阶段进了一步,已经在头脑里面形成了高与矮、宽与窄、热与冷、胖与瘦、大与小、多与少、快与慢这样的概念,已经能观察到物体运动的变化,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不能理解“守恒”、思维“集中化”、“不可逆”,只注重状态,不注重过程。   “守恒”这个概念是某个物体或物质其总量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其形态有改变,导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认为这个物体或物质的总量也发生了变化,而没有能够意识到这个物体或物质的总量其实是守恒的。 图42两个一样的矿泉水瓶,装有等量的水 图43 等量的水装入不同的瓶子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已经具有“守恒”、“可逆性”、“非集中化”等特征,并且还能理解“内隐实质”(皮亚杰语)概念。具有理解“内隐实质”这样的思维,就能初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思维能力。关于“内隐实质”这种思维,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先让儿童看一辆红色玩具汽车,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汽车置于过滤镜之下,使之看起来是黑色。当问及汽车的颜色时,3岁儿童回答是“黑色的”,而6岁儿童的回答则是“红色的”。   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思维,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思维具有“单向传递性”。思维“单向传递性”是指:假如,A B C,那么,在A、B、C中哪个最大?7~11岁儿童能立即回答A最大。但是,假如,A B,B C,同样提问,在A、B、C中哪个最大?这个阶段的孩子,就难以回答正确。这个不等式及推理,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用身高、体重、长度、大小等来替代。例如,小明比小红高,小红比小丽高,那么哪个同学身高最高?   按照皮亚杰先生的观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思维应该具有“类包含”能力。当儿童能正确回答班上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有多少人后,对于“是班上同学人数多,还是男同学人数多?”,或者对于“是班上同学人数多,还是女同学人数多?”这类问题要能准确回答。当儿童能准确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说明该儿童思维具有“类包含”思考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特征是抽象思维、检验假设、形成概念(不受现实世界制约)、有序逐步考虑问题(分离变量---多变量---单变)、双方向传递。   抽象思维: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与具体事物相分离。例如,自然数。起初儿童在学习自然数的时候,都是要把自然数和具体的物质对应起来,如1个苹果、2个苹果等等。   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应该能将1、2、3...这样的自然数与具体的物质分离开来。“冷”和“热”这个概念的形成,也就是温度这个概念,要能与天气的冷热、水的冷热相分离,换句话说,温度这个概念不受天气和水这个现实世界的制约。   检验假设:就是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检验。例如,单摆的快慢与其长度有关系这个观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双方向传递:就是思维能通过两个甚至更多方向传递下去。上文举的3个孩子身高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回答“小明比小红个儿高,小丽比小红个儿矮,那么哪个同学个儿最高?”这类推理问题。   有序逐步考虑问题:就是当一个问题包含多个可变的因素(变量)时,能够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某一个因素改变,观察其结果。   例如,在研究单摆快慢问题时,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能非常有条理地做这项研究,每次只改变一个可变的因素,例如先改变摆的质量,然后再改变摆的长度。如果没有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同时改变多个因素,例如既改变摆的质量,又改变摆的长度。   “形式运算”思维其中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发端于古希腊,后经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概括为“三段论”。而后经过英国数学家布尔、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等数学家的杰出贡献,现在演变为数理逻辑。可以说,形式逻辑是现代数学和科学的基石。任何数学命题必须要运用形式逻辑证明才得以成立,任何科学命题除了符合形式逻辑外,还必须得到科学实验的实证才得以成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是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因为,皮亚杰指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从最低级的“感知运动阶段”到最高级的“形式运算阶段”,并且提出了每个阶段的思维特征和检测依据。我在皮亚杰先生这个思维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思维健康这个概念,意思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思维必须达到相应的思维能力。下面依据皮亚杰先生的理论,列出儿童不同年龄段,对应的思维阶段和应具备的思维能力。 表1:不同年龄段应该达到的思维能力一览表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在对待大自然运动及变化的各种思维活动形式,并将这种思维形式划分四个阶段。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发展观点是普适的,与国家和民族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每个国家和民族儿童的思维发展,必须遵循这四个阶段。在皮亚杰的思维理论体系里面,形式运算阶段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换句话说,形式运算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现代数学、现代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无不是采用这种形式运算思维;电、电话、电视、电冰箱、电脑、计算机网络这些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的伟大创造,无一不是形式运算思维的结果!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其实指明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方向:从感知运动思维到形式运算思维。 当然,也许形式运算思维不会是人类思维历史的最高思维形式,但是眼下人类思维的最高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自觉将全民族的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这样的民族才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能看清这一点,还想搞什么影响人类的发明创造,无疑是缘木求鱼。   从小的方面看,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不少孩子看上去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很差,其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思维不健康。   从大的方面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解答就是,我们的教育从未认识到思维健康这个问题,更谈不上注重学生的思维健康。可以说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由于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健康方面的培养,他们的思维最终也没能达到皮亚杰先生指出的“形式化思维”这个阶段。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不抓住学生思维健康这个根本性的方向问题,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2、现代人文情怀   现代人文情怀本质是爱和宽容的情怀 。爱分“特爱”和“普爱”。所谓“特爱”就是对待特别群体的爱,例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所谓的“普爱”就是只要是一个人,不论是他(她)是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去爱他(她)。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放弃雷锋叔叔那样的爱和恨(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要在雷锋叔叔的“特爱”基础上进化出“普爱”,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让爱在我们手中延续,恨从我们心中走开!   3、现代数学情怀   下面是春天的一张图片: 图44 春色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到了上面春天的景色,您此时此刻触景生了什么情呢?   如果我们能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吟诵几首这样的唐诗宋词,就说明我们具有文学情怀。但是,我们思考过:柳树叶子、菠萝、花菜、松果、花卉与数学和科学有关系吗?   数学情怀:用数学的视野来看待大自然。古希腊先哲毕达哥拉斯:万物由数及数的比构成。用数学的观点来研究大自然的组成及变化。   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34、55……   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从数列的第3项开始,每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数(0.618)的关系   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随着数列的增大,越来越趋近黄金数0.618。   大自然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系吗?树叶、菠萝、花菜、向日葵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系吗?   树叶与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 图55 树叶与斐波那契数列   上图是一根樱树的枝条,假如用一根细线,从它的一片叶子连到下一片,然后沿枝条的方向环绕着再连到了相对原先的初始位置,接着进入第二个轮回。极为有趣的是,所有的叶序分数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交错的两项组成,拿樱树来说,叶序是2/5,也就是说,叶子绕茎围绕2周之后,叶子生长方向一又致了,在这两片方向一致的叶子之间,生长着5片叶子。   不仅仅是樱树的叶子,像花菜、菠萝、松果、向日葵、油菜籽等植物生长,都体现了斐波那契数列。这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4、现代科学情怀   怎么样解释植物与斐波那契数列之间这种神奇的关系呢?   能用西方先哲“四元素(土、气、水、火)说”和“爱”和“恨”来解释吗?能用中国先哲“五行说”和易经的“阴阳”学说来解释吗?能用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解释吗?能用佛教的“因果”来解释吗?   只能用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的科学观点来解释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就是科学情怀。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植物都是依据环境,采用最有利于自己生长的方式生长。根据现代生物学知识,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是通过根部从地底下吸收的水分,然后通过密密麻麻的维束管将水分传递到树叶上,与太阳光、叶绿素、二氧化碳一起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植物生长所需的葡萄糖。因此,植物为了生长得更快,就需要采集更多的阳光。植物的叶子是饶着茎生长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采光阵列。现在 问题变成:植物叶子怎么生长,才能使得采光阵列面积最大呢?   从第1片叶子开始,叶子都是围绕着茎生长。要想尽最大可能性利用空间才接受最多的阳光,那么第2片叶子长到第1片叶子对面才好。如下图所示:   图56 树叶生长示意图-1   不过,树叶这样生长会带来一个问题:第3片叶子与第1片叶子重合了,其实,还是没有能充分利用空间来吸收太阳光。那么到底第2片叶子与第1片叶子夹角 Φ 多大,才是最有效地利用了? 图57树叶生长示意图-2 叶子组成的采光阵列,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叶子与相邻叶子之间的夹角;二是叶子绕茎生长多少圈后出现重叠;三是叶子茎的长度。依照上面的分析,Φ等于180度是不合适的,假如Φ等于360度的十分之一36度又如何呢?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树叶生长也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其原因是,虽然树叶生长绕茎1周,能长10片叶子,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第2片叶子离第1片叶子太近,留下了太大的空间没有利用;二是因叶子长10片才绕叶茎一周,这样就会导致叶茎太长,从而需要更多的养料。也就是说Φ角要尽可能大,但又不能等于180度,在这个前提下,当第一片叶子与后面某片叶子方向一致的时候,这两片叶子之间包含的叶子数目越多越好。设当第一片叶子与后面某片叶子方向一致的时候,叶子绕茎生长的周数是n,期间生长的叶子数为m(包括第一片叶子,但不包括后面与第一片叶子生长方向相同的叶子),那么植物的叶序可以定义为 n/m。因为,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前后两个有理数来夹逼,所以当 n/m越是接近无理数,那么在有效周数n内,生长的叶子数m越多,因此构造的采光阵列面积越大,越有利植物的生长。常见的无理数有π,e,和黄金数,但黄金数是比π和e更“无理”的数,究其原因是π和e可以用个位数的真分数来做比较好的近似,而黄金数要用两位数的真分数(分子、分母都是两位数)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近似。因此,Φ = 360 * 0.618 = 222.48 = 137.52(度) 。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数密切相关,斐波那契数列相邻的两个数的比值,随着数列的延续,越来越接近黄金数0.618。 当笔者用乔木树叶、油菜籽等来实际测量的时候,发现第一片树叶(油菜籽)和第二片树叶(油菜籽)之间的夹角果然是127度左右的时候,笔者由衷感叹达尔文洞察出的大自然最大奥秘之一“演化”的力量!    5、现代人文情怀、现代数学情怀及现代科学情怀之间的关系   人类进入了21世纪时代,从总体上讲,已经告别了愚昧无知的年代。人文与数学和科学,不再是两股道上的车,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情怀和数学及科学情怀是互相渗透,交互影响。现代科学告诉我们:(1)、地球上所有生命同源;(2)、地球所有生命之父--太阳终将要熄灭。   分子生物学从生命的遗传密码及遗传规律,推断出地球上所有生命同源。这个科学结论,彻底把所谓的国内国外,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传统看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颠覆了,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和所有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是人类这一棵藤上的瓜,为人类信守的“普爱”价值观和文明观奠定了科学基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对世界各民族人民友好?这不仅仅是出于善良的人性或者先哲“仁善”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现代分子生物学,世界其他各族人民是我们中国人的兄弟姐妹!同理,中国人也是世界其他各族人民的兄弟姐妹!   物理学从太阳光谱及原子核能等相关知识,推断出太阳光是太阳里面的氢气发生核聚变产生的。根据太阳的质量,可以推算出太阳的寿命在几十亿年到一千亿年之间,也就是说,太阳总有熄灭的那一天。当太阳熄灭的那一天来临时,如果人类束手待毙地话,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会死亡。人类怎么解决太阳熄灭这个命根子问题的呢?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只能依靠数学和科学,要么人造一个太阳;要么人类带着其他生命一起逃离地球,在宇宙的另外一个星球重新开始生命的旅程。除此外,别无它途。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未来只能依靠现代数学和科学来解决。   6、现代人文、数学及科学情怀与思维健康的关系   依据皮亚杰思维发展4个阶段理论定义的思维健康,与现代人文、数学及科学情怀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如果最终也没有达到形式逻辑思维阶段,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的,进而也理解不了现代人文。因此,思维不健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人文、数学及科学情怀。其实,一个人的思维不健康,也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思维健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都是极其重要的!   7、现代数学及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对于现代数学及科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两种典型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起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灯塔作用;一种是起工具性作用。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年代,人类只有古代数学(算术)和非科学支撑的技术(例如,四大发明等),没有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在这一段人类文明发展时期,宗教势力支配人的一切,可以说,人类在漫长黑暗中苦苦摸索。经过欧洲文艺复兴,诞生了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从此,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在现代数学和科学引领下迅猛地发展,从而造就了如今璀璨的人类文明。那种认为现代数学和科学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工具的典型观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种认识是没有能看清现代数学和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灯塔作用。美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教授在其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与《数学与知识的探求》,对于现代数学和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引领作用,有着非常好的论述。受克莱因老师的启发,笔者将 人类文明分为两类:理性文明和感性文明 。 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灯塔作用的文明,称为理性文明;反之,称为感性文明。 由于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都不是诞生于中国,再加上中国自身有着古老的文明传统,虽然经过“五四”运动,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被引入中国,但是它们一直是被当着工具来对待,因此,中国社会迄今为止,仍然处于感性文明状态。   对于现代数学和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温家宝总理的见解是非常深刻的。2011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温总理在演讲中讲道:“ 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根本靠科技。从世界范围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也要靠科技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诸多领域正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 这场新科技革命,必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必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科技无国界。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作为温总理观点的注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通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当手机还是“大哥大”的时候,我们能想象出通信这个行业是现在这样的吗?以中国移动的具体数据为例:2010年,中国移动营业额为人民币4852亿元,增长7.3%;净利润达人民币1196亿元,增长3.9%;客户总数超过5.84亿,净增用户6173万户,增长12%。截至2010年底,3G用户达到2070万户。这还是中国移动一家的数据,还没有算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说现在手机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拿通信行业创造的财富和就业人数,都是够惊人的。现代通信这个行业是怎么来的呢?没有麦克斯韦发现电磁波,没有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没有现代数学,就不会有现代通信这个行业。 科学及其技术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和消费,最终创造出新的财富 。   从世界范围内讲,特别是经过近三四百年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显著体现了理性文明的特质,这一特质会随着现代数学和科学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笔者以前深受哈耶克观点的影响,赞同他说的“未来社会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自从学习了克莱因先生的著作后,对哈耶克的这个观点就不以为然。笔者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及有限的生活阅历,观察到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现代数学和科学依然按照自身发展逻辑在不断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是非常巨大的。笔者认为,未来社会是可以预测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文明一定是现代数学和科学起灯塔作用的理性文明!任何民族、国家、政党,都不可能阻挡得了人类理性文明的发展!   由于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与民族特色无关,与个人好恶无关,受其引领的理性文明,也体现了与民族特色无关这一显著特点。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认识到理性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方向,只有自觉地将感性文明进化到理性文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有希望,才有灿烂的未来! 四、现代教育与孩子成长   综上所述,孩子教育分两个层面:核心层和表现层。核心层包括3个健康:身体健康、思维健康、心理健康和3个现代情怀:人文、数学、科学;表现层包括8种能力:信息交流、研究分析、理性决策、创新思维、科学和技术运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如下图所示:   图58 现代教育之道   就核心层的健康而言,身体健康和思维健康对心理健康起支撑作用;就核心层的情怀而言,现代数学情怀和现代科学情怀对现代人文情怀起支撑作用;健康与情怀之间互相影响,没有良好的健康,就没有良好的情怀,反之亦然。   就表现层的能力而言,信息交流(口头及书面)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理性决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运用能力,这5种能力属于个人内在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3种能力属于个人外在的能力,也就是需要与他人交往相处才能体现出来的能力。   核心层对表现层起支撑作用。没有良好的健康和情怀,就难以有良好的能力。   就教育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注重3种健康和3种情怀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拓展孩子8种能力的培养。   只要我们注重孩子的健康(身体、思维和心理)、孩子的情怀(现代人文、数学、科学)以及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的培养,孩子健康聪慧地成长,孩子成才完全有理由期待!   现代教育是以健康、现代情怀为基石,现代能力为导向的教育。 作为家长,关注孩子教育,不仅仅是投入金钱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革新教育观念—主动自觉接受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之道,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唯一出路,也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美)柯维 著,丁康吉 译,7个习惯改变孩子一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07月 2、(美)斯莱文(Slavin,Robert E.)著,姚梅林 等 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1 3、方舟子,《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1
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阶段性总结
热度 2 manifoldflow 2012-10-5 16:28
项目成果介绍—复旦力学系 谢锡麟—2012年9月20日.pdf 2011 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成果介绍
3273 次阅读|2 个评论
A类一年1000万,B类一年200万,5年计划
热度 1 halcon 2012-9-18 23:12
市教委关于公布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名单的通知 沪教委科〔2012〕62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科〔2012〕30号)的要求,我委组织了有关高校的学科申报和专家评审工作。经研究决定,复旦大学“物理学”等19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法学”等142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具体名单见附件。   根据《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我委将对在建的一流学科建设绩效实行跟踪管理和动态调整。   为促进上海高校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委将对此次申报但未入选的学科,在各校“085工程”建设基础上也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行跟踪管理。   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建设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一流学科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对列入建设计划的学科在政策保障及经费投入上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附件:1.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名单   2.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名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二年九月三日 附件1: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名单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1 复旦大学 物理学 0702 2 化学 0703 3 生物学 0710 4 基础医学 1001 5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0702 6 机械工程 0802 7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 8 同济大学 建筑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0813 9 土木工程 0814 10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0401 11 地理学 0705 12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13 东华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0821 14 上海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 0201 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1002 16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1008 17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0908 18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1302 19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 1303   附件2: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名单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1 复旦大学 应用经济学 0202 2 法学 0301 3 政治学 0302 4 社会学 0303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6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7 考古学 0601 8 中国史 0602 9 世界史 0603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13 生物医学工程 0831 14 临床医学 1002 1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16 药学 1007 17 护理学 1011 18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19 工商管理 1202 20 公共管理 1204 21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 0301 22 数学 0701 23 化学(含高分子) 0703 24 生物学 0710 25 科学技术史 0712 26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27 电气工程 0808 28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29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30 土木工程 0814 31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3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 33 核科学与技术 0827 34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35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36 软件工程 0835 37 园艺学 0902 38 药学 1007 39 工商管理 1202 40 公共管理 1204 41 同济大学 哲学 0101 42 数学 0701 43 物理学 0702 44 海洋科学 0707 45 生物学 0710 46 力学 0801 47 机械工程 0802 48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49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5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51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 52 交通运输工程 0823 53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54 临床医学 1002 55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56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0101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57 政治学 0302 58 心理学 0402 59 体育学 0403 60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61 中国史 0602 62 世界史 0603 63 数学 0701 64 物理学 0702 65 化学 0703 66 生物学 0710 67 生态学 0713 68 统计学 0714 69 软件工程 0835 70 公共管理 1204 71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 0703 72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7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74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75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76 药学 1007 77 东华大学 化学 0703 78 机械工程 0802 79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8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81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82 设计学 1305 83 上海外国语大学 应用经济学 0202 84 政治学 0302 85 教育学 0401 86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87 新闻传播学 0503 88 工商管理 1202 89 上海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0202 90 法学 0301 91 统计学 0714 92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93 工商管理 1202 94 上海大学 社会学 0303 95 世界史 0603 96 数学 0701 97 力学 0801 98 机械工程 0802 99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100 冶金工程 0806 101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102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103 戏剧与影视学 1303 104 美术学 1304 1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生物学 0710 106 基础医学 1001 107 临床医学(内科) 100201 108 临床医学(外科) 100210 109 口腔医学 1003 11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111 药学 1007 112 医学技术 1010 113 上海中医药大学 科学技术史 0712 114 中医学 1005 115 中西医结合 1006 116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 0101 序号 学校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117 教育学 0401 118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119 世界史 0603 120 数学 0701 121 化学 0703 122 上海理工大学 系统科学 0711 123 机械工程 0802 124 光学工程 0803 12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126 生物医学工程 0831 127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128 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0823 129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 13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131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0707 1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133 上海音乐学院 艺术学理论 1301 134 戏剧与影视学 1303 135 上海戏剧学院 设计学 1305 136 上海体育学院 心理学 0402 137 体育学 0403 138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0301 139 公共管理 1204 140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应用经济学 0202 14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工商管理 1202 142 上海政法学院 法学 0301
9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部分上海高校基金资助情况
热度 4 halcon 2012-8-22 18:08
上海交大 908 复旦大学 541 同济大学 424 华东师大 152 上海大学 151 华东理工 134 东华大学 56 上海理工 55 上海财经 47 上海师范 32
7988 次阅读|7 个评论
计算科学国际会议--上海师范大学, 2012年7月16日至7月20日
kkmm02 2012-7-24 12:07
个人分类: 会议|0 个评论
[转载]上海市教委完善上海高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职称聘任意见
tangminqian 2012-3-12 09:38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首 页 - 信息公开 - 教育业务 - 教育人事 - 职务聘任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201/406012012001.php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人〔 2012 〕 1 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完善上海市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意见 各高等学校: 为配合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上海高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加强从事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根据 《 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实施细则》(详见沪教委人〔 2011 〕 94 号),现 提出如下意见: 一、聘任对象 (一)在本市各高校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岗位上承担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在本市各高校管理岗位(六级及以上)承担学校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并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 二、聘任原则 (一)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按照高校岗位设置管理要求,纳入相应岗位管理。申报人员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应与所承担的业务工作及所申报的研究领域相一致。 (二)科研与管理并重。要求申报人员能同时胜任专职管理工作并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三、 岗位设置与比例 (一)高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高级职务岗位设置副研究员、研究员职务。 (二)各高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结构比例应严格按照经市教委批准的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平均结构比例合理设置。 四、聘任中级及以下职务要求 聘任中级及以下职务,应达到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须从事一定年限的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参照市教委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要求执行。 五、 聘任高级职务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聘任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高级职务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学位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1. 研究员:具备博士学位,并担任 5 年及以上副研究员职务;具备硕士学位,并担任 8 年及以上副研究员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 9 年及以上副研究员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并担任 11 年及以上副研究员职务。 2. 副研究员:具备博士学位,并担任 2 年及以上助理研究员职务;具备硕士学位,并担任 5 年及以上助理研究员职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未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 7 年及以上助理研究员职务;具备学士学位或者本科毕业学历,并担任 8 年及以上助理研究员职务;博士后出站人员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可视同于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的年限。 3. 凡 1963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受聘研究员,应具备博士学位;凡 1963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受聘副研究员,应具备硕士学位。 (三)工作实绩要求 申报研究员的,应在高教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中开展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作出重大贡献。申报副研究员的,应在高教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作出重要贡献。具体条件和要求由各高校自行规定。 (四)科研要求 聘任高等教育研究高级职务的人员除应当符合上述思想道德、学历资历、工作实绩要求外,还应当具备规定的学术水平与技术能力。 1. 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在本领域中有一定影响, 任现职 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 ( 通讯 ) 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 篇及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 3 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高教研究成果 2 项及以上;或者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 3 位)完成省部级以上高教理论研究或者决策咨询类项目(课题) 3 项及以上,通过结题或者验收,被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对国家或地方高等教育工作产生广泛影响。 ( 2 )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主要编撰人,公开出版高教教材、教学参考书 2 本及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被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已使用两遍以上,效果良好。 ( 3 )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 ( 通讯 ) 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 篇及以上。 ( 4 )学术专著:公开出版过高教专著 1 部及以上。 2. 副研究员:任现职以来,独立或作为第一 ( 通讯 ) 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 篇及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 3 位)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高教研究成果 1 项及以上或者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 3 位)完成省部级以上高教理论研究或者决策咨询类项目(课题) 2 项及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被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 2 )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主要编撰人,公开出版高教管理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本及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被确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且已使用两遍以上,效果良好。 ( 3 )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 ( 通讯 ) 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 篇及以上。 (五)外语要求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调整本市高等教育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中对于外语要求的通知》(沪教委人 〔 2006 〕 57 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人事局《 关于贯彻落实人事部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的通知》的通知(沪教委人 〔 2007 〕 30 号)执行。 (六)计算机要求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人事局 关于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的通知》(沪教委人 〔 2008 〕 2 5 号)执行。 六、组织与管理 对原未 取得兼职高教研究学科评议权的高校,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评议;对原已取得兼职高教研究学科评议权的高校,可自行评议,也可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评议。 七、其他 (一)其他教育单位相关人员申报高等教育研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本办法规定条件的聘任办法。 (三)本意见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四)本意见自颁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主题词 :教育 高校 职务 聘任 意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1 月 18 日印发 (共印 85 份)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暨思政课“精彩系列”征集评选通知
tangminqian 2012-3-11 16:3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首 页 - 信息公开 - 教育业务 - 德育工作 - 高校思想政治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202/411012012003.php 中共上海市 教育卫生工作委员 会 文 件 上海市教育 委员 会 沪教委德〔 2012 〕 8 号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开展第二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 暨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 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 “ 2012 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的通知》整体安排, 经研究,决定于 2012 年 3-4 月举行“第二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暨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课程 本次教学比赛覆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生四门必修课。 二、参赛对象 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 三、比赛流程 教学比赛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由各高校自行组织评选,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复赛。各高校推荐参赛教师每校不多于 5 人。 第二环节:采取通讯评审方式。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遴选 50 名选手进入半决赛。 第三环节:采取会议评审方式。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遴选出 15 名选手进入决赛,同时评选出精彩多媒体课件、精彩教案、精彩教学案例。 第四环节:采取“现场讲课 + 现场答疑”方式。现场讲课由参赛教师从参赛课程章节中自选 15 分钟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讲课;现场答疑由主办单位提前从学生和教师中征集最关心的 20 个理论问题,由参赛教师抽签,对抽中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限时 5 分钟。评审组由专家、教师同行、学生组成,负责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比赛结束后,评审组组长对比赛情况做点评,并现场公布比赛结果。 四、奖项设置 1. 教学比赛设一等奖 3 名、二等奖 5 名、三等奖 7 名;同时设“精彩系列”单项奖,包括:“精彩多媒体课件” 3 名、“精彩教案” 3 名、“精彩教学案例” 3 名。 2. 参赛教师可兼报教学比赛和“精彩系列”(可参加“精彩系列”项目一项或几项),也可只参加教学比赛。但教学比赛和“精彩系列”涉及的教学内容应一致,且“精彩系列”需从进入教学比赛半决赛的 50 名选手中产生。 3. 以上获奖者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并在“阳光计划”、“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上海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优先推荐参评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选取获选代表在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上进行教学展示。获奖作品将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易班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择优资助建成思政课网络视频公开课。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 必须提交的材料(所有参赛教师均需提交): ( 1 )参赛登记表(见附件):一式 1 份, A4 纸打印。 ( 2 )教学录像: 1 学时( 45 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WMA 格式,光盘刻录,一式 2 份。 2. 选择提交的材料(参评“精彩系列”的提交,只参加教学比赛不参加“精彩系列”比赛的可不提交): ( 1 )教案:与教学录像相匹配的 1 学时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理念与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分析等内容。 教案全文用 A4 纸、固定值 25 磅排版,标题用宋体、小二、加粗,一级标题用小三、黑体,二级标题用小三、楷体,正文用小三、仿宋,一式 1 份, A4 纸打印。 ( 2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录像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用光盘刻录,一式 2 份。 ( 3 )教学案例:与教学录像相匹配的教学案例,要紧紧围绕本节课教学目的组织素材, 案例内容应包括案例文本、思考讨论题、案例解析、教学建议等四部分内容。文本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字数控制在 1000-3000 字,并详细注明出处。 请各高校于 3 月 2 日(星期五)下午 5:00 前将以上材料寄至:中山西路 1245 弄 1 号 2 号楼 316 室(邮编: 200051 ),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宗爱东;联系电话: 62781150 。 3. 决赛将在 4 月份“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进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4.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对参赛教师给予精心指导,对获奖教师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 附件: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赛登记表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 :高校 思政课 教学 活动 通知 抄送:民办高校党工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2 月 21 日 印发 (共印 85 份) 附件: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登记表 参赛课程 参赛章节 参赛项目 (在项目后打 √ ) 1、 教学比赛 2、 精彩多媒体课件 3、 精彩教案 4 、精彩教学案例 所在高校 申 报 人 情 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民 族 最终学历 学 位 职 称 职 务 所在院系 电 话 传 真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主要工作经历 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盖章) 年 月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1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2012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通知
tangminqian 2012-3-11 16:2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首 页 - 信息公开 - 教育业务 - 德育工作 - 高校思想政治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202/411012012002.php 中共上海市 教育卫生工作委员 会 文 件 上海市教育 委员 会 沪教委德〔 2012 〕 7 号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组织“ 2012 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活动月”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第 20 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 2009 〕 1 号)和《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沪教委德〔 2010 〕 48 号)要求,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经研究,决定于 2012 年 4 月组织开展“ 2012 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 一、活动宗旨 围绕“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主题,开展“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培育一批教学名师,鼓励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活动内容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暨“精彩系列”征集评选活动 举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评出一等奖 3 名,二等奖 5 名,三等奖 7 名;同时设精彩多媒体课件奖、精彩教案奖、精彩教学案例奖等单项奖各 3 名。获奖者由市教卫党委、市教委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在“阳光计划”、“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上海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并优先推荐参评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验收遴选 组织专家,对 2011 年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召开试点经验交流会,及时推广教学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启动 2012 年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从中遴选 5 个左右的市级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并进行跟踪管理、全程指导。 (三)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专题培训 依托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基本功专题培训,组织教学观摩,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等教学研讨活动。 (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 举办上海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过专题讲座、课题研修、交流访学、名师带教等方式,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五)第五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 召开教学论坛,对 2012 年度教学活动月进行阶段总结,交流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展示 2012 年度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获奖成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同时围绕当前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工作,举办三个分论坛:一是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专题研讨会;二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专题研讨会;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专题研讨会。 以上活动通知另发。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方案,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各项活动落实。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各高校要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作为推进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契机,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整体安排,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三)广泛发动,营造氛围。 各高校要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活动积极性,为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政策、经费支持。要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学校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经验,营造氛围,形成声势。 请各高校把集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月”的具体情况及时报送上海市教委德育处。联系人:张惠虹;联系电话: 23116755 ; E-mail:dyc3110 @ 126.com 。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活动月 通知 抄送:民办高校党工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2 月 21 日 印发 (共印 85 份)
个人分类: 社会思想文化|1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