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融合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融合

相关日志

“天眼”测冰雹可弥补强天气监测不足
xuxfyuwp 2020-9-27 22:28
冰雹是极易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与强烈的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相伴而生,出现时往往会给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建筑物、车辆等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伤及人身。但因其发生的时空尺度小,往往难以捕捉和预测,给灾害的防范带来困难。 近年来,由于有了地基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技术,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了更完整、更系统地分析冰雹这类强天气系统,特别是进行区域甚至全球性监测,则还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各类卫星信息捕捉冰雹系统的变化规律是值得尝试的选择。 为了及时监测冰雹的发生、冰雹造成的灾害及分析冰雹发生的规律和成因,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 NASA )组织了国际合作项目,通过不同类型卫星数据的开发产品对产生冰雹的风暴系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借助多种卫星传感器信息分析冰雹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及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形成了区域和全球范围的冰雹发生分布图,并开发了灾害模型、改进了预警方法。 这类可以覆盖全球的冰雹监测卫星数据集为那些缺乏常规冰雹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的地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该合作研发团队为南非区域提供了创新性的冰雹风险评估服务,那里的冰雹灾害约占自然灾害损失总价值的一半。通过捕捉与冰雹事件伴随的大量量化特征,如风暴发生的持续时间、发生范围、强度和移动速度,可以开发出冰雹灾害模型。这些量化特征需要利用静止卫星数据的长期演变趋势资料,结合低轨卫星信息的不同监测视角,统计分析数万个冰雹事件案例来确定,最终为冰雹预警和灾害保险评估提供量化支持。 科学家们不需要环游世界直接跟踪观察冰雹,通过来自多个不同卫星仪器的信息和处理技术可以完整查看到全球冰雹发生的历史记录。产生冰雹的强烈雷暴上升气流在静止卫星的可见光、红外、闪电图像和极轨卫星的微波图像中都能展示出独特的外观,通过足够长的时间序列卫星资料,就可以建立起冰雹雷暴系统的监测模式。如通过静止卫星图像可以看到纹理清晰且非常冷的云层顶部区域,被称为“越顶层”,这些区域提示了可能产生冰雹和其他恶劣天气的强烈上升气流位置。 极轨卫星上的微波传感器信息也可以用来识别冰雹,因为冰雹对上涌的对流系统具有压制作用,通过微波能量变化可以区分上升区与受抑区的不同特征。 显然,将高低轨道上的不同分辨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结合使用,会有助于识别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不同空间尺度的冰雹风暴特征。卫星闪电速率定位仪显然也可用来对冰雹系统进行识别,强上升气流支持冰雹增长,同时也有助于电荷产生,从而通过闪电速率变化分析出冰雹系统的强度。高分辨率的陆面成像卫星可以显示出地面上遭受损害的长条痕迹,也可以用来判断冰雹强度和受灾程度。通过在常规记录较完整的地区将这些卫星资料与其他信息进行对比,做出概率估算分析,建立业务模型,便可将其推广到基础信息缺乏地区使用,扩展应用范围。 NASA 开展此项工作的另一个利器是大气资料再分析模式( MERRA-2 ),可以完整提供冰雹发生区域的温度、湿度和风场等重要大气三维环境变量,这对于风暴系统是否能产生冰雹的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大气层结稳定度、风切变、气流上升强度和结构等,可以预测冰雹是否产生及可能达到的强度。此外,分析大气低层温度状况,还可以判断冰雹到达地面之前是否维持或融化。 通过 NASA 与合作者开展的项目,可以看到综合利用多种卫星信息监测分析强对流天气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也为在全球范围内分析预测中小尺度强天气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在地面探测资源稀缺的区域,通过综合卫星资料分析模型可以弥补那里强天气系统监测分析能力的不足。 《中国气象报》
个人分类: 文章|5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LY6E破坏冠状病毒的融合并影响病毒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系统
IPBCS 2020-5-6 11:13
LY6E 破坏冠状病毒的融合 并影响病毒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系统 本文为读后感,原文:LY6E impairs coronavirus fusion and confers immune control of viral disease(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5.979260v1 ) 读后感作者:侯彭姣 冠状病毒(CoV)是对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胁。当前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给全球的经济和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大小约29.8kb,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该病毒可编码16个非结构蛋白(nsp1-16),负责调控病毒的转录和复制;4个结构蛋白,分别为S(spike, S)蛋白、M蛋白、E蛋白和N蛋白。其中,S 蛋白通过与宿主细胞受体ACE2结合介导病毒的入侵,并决定病毒组织或宿主嗜性。因此,S 蛋白的研究是解释病毒入侵、疫苗及药物研发的关键。 宿主抵抗CoV感染的免疫反应很复杂,部分可通过抗病毒干扰素(INF)诱导效应基因的表达抑制病毒感染。然而,抑制CoV的干扰素刺激因子(ISGs)目前尚不明确。近日,Stephanie Pfaender等人在bioRxiv上在线发表了题目为“LY6E impairs coronavirus fusion and confers immune control of viral disease”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 干扰素诱导的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基因座E(LY6E)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免疫效应因子,可有效地限制了由多个冠状病毒引起的细胞感染, 包括SARS-CoV,SARS-CoV-2和MERS-CoV。研究表明: LY6E 通过干扰Spike蛋白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冠状病毒入侵细胞 。 。 论文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ISG 筛选将LY6E确定为有效的冠状病毒限制因子 作者首先以HCoV-229E感染肝癌细胞系,对已发表的ISG cDNAs文库(350)进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LY6E可明显的抑制HCoV-229E的感染。 由于之前研究报道显示,LY6E可增强流感病毒,黄病毒的感染。因此为了进一步验证LY6E抑制HCoV-229E感染,作者通过构建可稳定过表达LY6E的细胞系,以及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LY6E表达的细胞系,并感染多种冠状病毒,包括HCoV-OC43、 MERS-CoV、 SARS-CoV和SARS-CoV-2。结果显示,LY6E可有效的抑制以上冠状病毒的感染,具有广谱抗冠状病毒感染。除此之外,LY6E还可有效的抑制MHV的感染。并确定L36为限制LY6E功能的核心氨基酸。 ISG 筛选确定LY6E为冠状病毒复制限制因子 2. LY6E 抑制CoV S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 为了确定LY6E抑制冠状病毒感染周期的特定步骤,作者通过构建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 pseudoparticle (pp) 系统(VSVpp),将冠状病毒的S蛋白构建到VSV表面并设为实验组,表面为VSV本身的G蛋白的设为对照组,分别感染实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LY6E有效抑制CoV S蛋白介导的合胞体形成。 LY6E 抑制冠状病毒感染合胞体形成 由于在没有形成合胞体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膜融合,那么LY6E是如何通过影响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从而影响合胞体形成的呢?因此作者进行了quantitative fusion 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显示LY6E也可以有效的抑制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的膜融合。 LY6E 抑制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的膜融合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LY6E是通过抑制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冠状病毒感染合胞体形成,从而抑制冠状病毒感染的。 3. LY6E 血液干细胞基因敲除雌性小鼠(Ly6eΔHSC)对 MHV 抵抗性变差 作者进一步在动物水平验证LY6E抑制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由于构建Ly6e基因敲除型小鼠会导致小鼠的胚胎致死,因此作者成功构建了血液干细胞基因敲除雌性小鼠(Ly6eΔHSC),将MHV感染Ly6eΔHSC基因型小鼠。结果显示:发现LY6E血液干细胞基因敲除雌性小鼠(Ly6eΔHSC)相比实验对照组,对MHV病毒抵抗性变差,致死率高;并伴随着脾脏病毒浓度高;肝脏炎症反应弱。 Ly6e ΔHSC雌性小鼠对MHV病毒抵抗性变差,致死率高 4. 转录组测序分析Ly6e敲除雌性小鼠对免疫应答基因的影响 作者通过转录组技术进一步分析Ly6e血液干细胞基因敲除雌性小鼠(Ly6eΔHSC)在感染冠状病毒后对肝脏和脾脏的影响,测序结果显示与I型IFN反应相关的炎症和抗原基因在Ly6eΔHSC小鼠的组织中相比对照组显著丧失,没能正常上调。这些数据表明Ly6e在免疫细胞介导的冠状病毒感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LY6E作为一种广谱性的冠状病毒限制性因子,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该研究认为LY6E可通过抑制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冠状病毒感染合胞体形成,进而抑制冠状病毒的感染,也可调控免疫应答抑制冠状病毒感染。该研究成果不仅详细阐明并验证了LY6E在抑制冠状病毒感染方面的新的功能,更让我们对于宿主对抗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目前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为我们研究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个人分类: 读后感|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人因工程学视角谈消防设施
dfedhw 2019-7-24 08:07
引用专家观点:人因工程是 吃饱了以后想吃好 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能够将这门学问引入到消防技术行业领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消防设施器具,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固定灭火设施应尽量避免过多地采用刚性材料,以减轻视觉上的突兀感,提高环境的舒适度;管网内的灭火介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一定程度上会使附近人员感到紧张和压抑;气体等灭火介质也存在一定概率的安全风险。 2.自动灭火系统漫长的等待维护期,极低的起火概率,常“备”但几乎无“用”的矛盾使得相关系列工作的日常开展缺乏内在的驱动力,然而一旦起火,形势又会立刻变得岌岌可危,这便陷入一个“窘境”;随机的误报警令人不胜其烦,不但易造成生物钟紊乱,也影响到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一定概率的误报警、误启动也可能导致局面混乱、水渍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3.手持式灭火器具不宜做得过于笨重,应便于抓握,且适合弱势群体的使用,即使在夜间及陌生环境下,也要易于快速识别、大量获取与搬运;轻巧的设计、简单的操作才可充分合理利用体能,并发挥出更高的初期灭火效率。 4.适合所有人操作习惯的灭火方式可同时提升单兵与集体作战能力,在简洁操作模式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快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组织关系,并省去一切无谓的协调与沟通,避免时间浪费。 5.紧急状态下人员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变化,需要尽量削减器具使用过程中的准备环节,以降低出错的可能性,并充分考虑到复杂环境所带来的的不利影响,然而最可靠的防差错措施就是:产品本身并不需要考虑防差错措施。 6.灭火方式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决定着现场人员主动参与灭火的动机与持续性,灭火方式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看似保险,实则不保险,实际操作起来反倒取舍不定,左顾右盼,严重影响到灭火效率,甚至半途而废。 7.如果针对某一器具的使用操作技能需要通过不断地演练才能得以巩固和强化,那么在很大比例上,这样的器具是“靠”不住的,因为已经预见到这种情形可能会发生,将来一定会发生,尤其是在慌乱的心理状态下以及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所以,唯有那种不需要演练也能驾轻就熟的器具才能真正“派”得上用场。 在消防技术体系内,仅有“人—设施(器具)”的组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火场环境进行深度反复的融合,这是一个颇为漫长的检验过程,相当比例的消防新产品之所以只是“昙花一现”,就是因为无法通过“环境”阶段的考验。这就好比一个新手,刚刚取得驾照,独立操控车辆没问题,但要想安全上路,还需假以时日。开车倒是可以随时上路练习,实习周期也可随之缩短,而真实的火灾却是很多年都“等”不来一回。 简单来说,正因为灭火几乎没有真正“练手”的机会,所以,要想一次性做到“人—设施(器具)—环境”中的火势发展受控,后果符合预期,更多的则要依赖于“人—机”组合本身,从最大程度上摆脱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限制”与“困扰”。在每一处存在火灾风险的场所,“人—机”组合的 效率性 、灵活性、持续性、安全性、契合度以及舒适性都要随时接受各类严峻的考验,一旦“考验”未通过,就意味着不可承受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人适机”主要是为了确保效能发挥,“机宜人”则是为了更好地操控设施,二者根本目标一致,然而出于工艺水平、客观条件等的限制以及经济成本的考量,实际应用过程中未免存在些许的矛盾,就“人”自身而言,受到生理心理多方面的客观限制,视扑救行动介入时间点的不同,对火灾的控制能力确实有限,然而最终完全可能通过对设施或技术进行优化,使两者相互间更为“融洽”,达到更高层面的协调统一。 无论手动还是自动,所有灭火设施的“运行”始终都离不开人的“操控”,都需要“人—机”系统内部率先良性互动,现存的某些问题更容易就此找到答案。如果不能够充分借助人因工程学理论去全方位地深入分析、理解、评估并升级消防设施,那么该技术领域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是低效的,不够安全的,体验度不佳的,甚至是粗放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当属产品技术经济性,如果用户连“用”都不肯用,讨论上述话题则成为多余。
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年超算之路,联想用“融合”念计算之名
bonjourgl 2019-7-16 20:48
7月12日参加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才惊觉,原来联想做超算已经20年了。 也难怪这次联想超算大会大咖云集: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 祝明发 自不必说,中科院计算所所长 孙凝晖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钱德沛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孙家昶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袁国兴 、中国科学院超算中心副主任 迟学斌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主任 张云泉 等超算领域的一众专家悉数到场,就连平时很少现身的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天石 都来捧场。 大咖云集 超算20年,联想“深腾” 一直以来,大家听到的超算界的扛把子,通常是“神威”“天河”“曙光”这三大品牌,相较之下,联想超算显得有些低调。其实早在1999年,联想就成立了高性能计算(HPC)部门,实现了联想超算的从0到1。 在20年的发展中,颇有些标志性的事件 —— 联想超算部门成立的第三年,也即2002年,联想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万亿次集群“深腾1800”,世界排名第43位,中国超算开始在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上拥有姓名。 2003年,联想“深腾6800”在全球超算TOP500上排名第14位,这个排名是当时中国超算最好的名次。 2007年,英国威廉姆斯车队购买一台8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超级计算机用于其赛车的研制,成为联想超算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2009年,联想推出“深腾7000”,这台机器被安装在中科院网络中心作为主服务器, 这是我国第一套百万亿次计算集群。 当时世界排名第19位。 2011年,联想温水水冷技术投入商用,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温水水冷系统SuperMUC诞生。如今,联想将为哈佛大学部署800台高密度服务器SD650,“海神”水冷技术将正式登陆北美。 从2018年6月开始,联想连续四次获得世界超算TOP500排行榜份额全球第一。 对于这些标志性节点事件,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祝明发最为感触的是,深腾1800作为产品出现在人们视野的这段历史。 “中国开始有一批高性能计算机进入全球超算TOP500的排行榜,是从深腾1800开始的;向世界证明集群架构可以做成大规模超算产品,也是从深腾1800开始的。” 祝明发进一步点出:“深腾1800和深腾6800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集群计算的未来。” 而2007年英国威廉姆斯车队向联想求购“深腾1800”,在祝明发看来也难能可贵:“那时候联想就已经出口超算到发达国家。” 之后,联想万亿次超算也很快在气象局、油田等单位部署投用,同时深腾7000等机型也在支持国内科研需求和应用,“伴随着国家发展一起向前走”。 从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上可以看出,近年来联想虽然没有打造出类似“神威·太湖之光”及“天河二号”这样的超级计算机,但其全球领先的份额占比,已经揭示了联想超算经历20年发展在商业中取得的成功。 在联想看来,只有把跨越式创新推广为大规模的市场价值,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持续动力和良性循环。 “深腾”也代表着只有深耕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让超算真正腾飞。 “联想超算20年的发展走在了时代脉搏的节拍上。 ”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数据中心业务中国区总裁童夫尧的话来说,过去20年里,中国乃至全球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也带给了联想超算取得黄金发展的机会。 童夫尧 未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阶段,摆在联想和全球超算面前的命题将是“融合”。童夫尧说,这也是联想在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上首次提出“融合计算”的动因。 “融合计算”, 顺势而为 祝明发认为,“融合计算”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应有之义。 “计算发展到‘融合计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祝明发说,如果说云计算时代“融合计算”的特征还不明显,那么在大数据、AI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计算服务的需求,尽显“融合计算”的特征。 “从企业来讲,联想以综合计算平台提供计算能力,并提供人工智能基本的算法、工具和开发平台,让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使用智能计算,甚至让用户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扩展人工智能的内涵。 ” 由此观之,联想提出“融合计算”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顺势而为, 用融合计算的形式匹配用户新的计算需求 。 面对未来计算的发展,联想“融合计算”聚焦以超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融合、行业融合和生态融合。 技术融合 是指搭建融合计算平台,以更好的异构性、集成化、智能化来支持超算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引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 联想在本次超算峰会上发布的“深腾X9000”系统,就是为此准备已久的元素之一。 “深腾X9000”是联想倾力打造的融合计算平台 据介绍,深腾X9000融合计算平台集合了AR/VR、分布式训练、人脸识别、语义识别等基本能力,支持服务器HG680X、HG690X,以及采用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SR650、SR670等服务器产品,以强大计算能力加速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智慧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创新实践。 此外,“深腾X9000”系统基于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在多个服务器硬件产品系列的基础上配置CPU/GPU/Xeon Phi/FPGA/寒武纪等多种处理器和加速器的异构硬件平台 (瑞士军刀模式) 。同时通过结合联想第四代温水水冷技术“海神”、搭载联想新一代智能超算平台LiCO5.3等手段,使一个集群可以同时运行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开发作业,让HPC+AI合二为一。 行业融合 是指联想超算技术及产品团队,积极地与科研、教育、航天、气象、石油石化、生命科学等等行业应用相结合,洞悉领域计算需求变化,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共同促进计算服务的升级。 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深腾7000”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深腾7000由联想集团牵头、中科院网络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造。中科院网络中心作为用户,向联想提出需求、提供开发助力,从而得到更好用的超算;北航作为参建方,在项目实施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培养大批人才;联想则在超算建设部署之中引入了更多新的力量、促进技术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用,项目收获了“三赢”局面。 深腾7000 “这里的‘用’不是简单的用,而是各方会对机器性能、功能及易用性——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提出要求,联想也得以及时更新计算机研制目标,使研发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祝明发称,这种产学研用结合的效果非常好。 联想超算的 生态融合 则是在加强软硬件上下游纽带联系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链。童夫尧表示,在硬件方面,联想将继续加深与英特尔、寒武纪等厂商的紧密合作;在软件层面,联想将积极主动开放生态系统,吸引主流厂商加入“融合计算”的联盟。 当天,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天石现身在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现场。他证实,早在寒武纪推出首款云端AI芯片时,联想就出产了搭载该芯片的服务器产品供用户选择;目前,寒武纪最新一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也在联想相关产品中得到装载。 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天石现身 孙凝晖将35年前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的联想比作从计算所走出来的“大哥哥”,他希望如今身强力壮的联想能够带领寒武纪科技这些“小弟弟”走出国门,融合发展、服务全世界,一起把中国高性能计算和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另外,联想创投不仅投资了寒武纪科技,还投资了Face++以及孵化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银河水滴等一系列有潜力的AI公司。这为联想打造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完整的生态链奠定了基础。 “中国需要联想这样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做好全球化资源整合的企业。”孙凝晖说,希望联想可以把全世界的好的技术带到中国,把中国的技术带向全世界。 化繁为简,让计算从N到1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计算机自诞生以来,演绎出多种计算服务提供形式。远有网格计算、图灵机,近有云计算、AI计算。结合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发展,联想从供给侧出发,希望用最“联想”的模式打造融合计算,化繁为简、从N到1,匹配这些计算需求。 因此有了HPC+AI+BDC (大数据计算) ,有了超算云服务,有了HPC+各行各业,有了异构+众核的混合HPC架构…… “未来就是融合战略,把高性能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祝明发说,随着应用的发展,未来联想HPC还会融合新的东西。 “融合是个趋势。”孙凝晖说。 “联想希望用开放的技术和业界标准的构建,搭建能力更强的计算机。”联想高性能计算高级架构师郝常杰说,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其实不是。 郝常杰 郝常杰说,比如,在使用标准技术组件的时候,是需要做进一步的二次研发的。 再如E级计算,除了想办法解决功耗墙难题,还要去想如何解决相应的一系列配套问题——内存、编程、可靠性、高速互联……等等,“联想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 在E级超算的问题上,联想超算发挥了自己的“联想”,把ExaScale (E级计算) 建构成EveryScale (各种规模计算) 的集合——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融合,以高可扩展的计算,突破E级计算的障碍,同时保证不同规模的用户都能从中受益。 联想希望把ExaScale建构成EveryScale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突破更多的创新,来解决供电、冷却、文件系统、存储、互连、加速等方方面面的难题。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全球高性能计算技术高级总监Scott Tease说,联想超算在这些问题面前,不仅组建了完整的专家团队,还将与上下游的优秀客户及合作伙伴合作,共同设计未来。 也许,这也是联想超算“融合计算”的重要勾画之一。
个人分类: 科技杂谈|4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泛系理论图像处理新论:抠图一般不如融合-艺术倒逼科学
冯向军 2019-4-26 18:28
现代泛系理论图像处理新论:抠图一般不如融合-艺术倒逼科学 冯向军 04/26/2019 抠图现在是很热门的图像处理高科技。但是抠图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图像的背景是前景赖以生存的条件或本质上是前景不可被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科学和艺术的现代泛系,《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发现,很多时侯,抠图的艺术效果不如融合。这或许是艺术对科学的一种倒逼吧。 【附录】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报恩书画创意:《报伯乐恩》 冯向军 04/26/2019 【附录1】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创意绘画:《追爱》-绘画和摄影的首次融合 冯向军 04/26/2019 男孩,第一个潜意识的恋人一般都是自己的妈妈。本创意绘画用绘画场景表示显意识,而用摄影场景表达潜意识,首次尝试把绘画和摄影融合起来。摄影场景有意对准男孩的右脑映射主宰形象思维的是右脑不是左脑。 【附录2】 喻家山科学书画艺术爱情书画创意:《我俩爱了一辈子》 冯向军 04/26/2019
个人分类: 现代泛系|1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联解体源于失败的民族政策
bioxncai 2017-10-27 21:29
苏联解体源于失败的民族政策 南海潮V 不明真相的中国人常常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民主化和戈尔巴乔夫的搅局。其实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由其失败的民族政策造成的。   对于一个多民族大国来说,威胁国家统一的主要敌人并非来自外部敌对势力;而是来自内部的民族问题。   多民族大国能否保持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内部民族问题。   苏联、美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多民族国家。美国的民族政策相当成功,苏联的民族政策则极为失败。   苏联民族政策的最大败笔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和“笼络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导致国家分裂的“民族分离运动”有三个要件: 一是民族文化的内向认同; 二是相对固定的聚居领地;   三是专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英团队。   美国民族政策相当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制度的力量化解了“民族分离运动”的三个要件。   下面拿美国黑人来说事:   美国的教育体制宏扬“美利坚文化”,没有强调要保护什么“黑人文化传统”,没有在基础教育领域为黑人族群留下独立空间,更没有“抢救”黑人文字和历史。所以美国黑人虽然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但没有形成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和民族学校,没有民族文化的内向认同感。   美国政府没有为黑人划定相对固定的聚居领地,黑人不容易产生控制土地或保护领地不受外族干预的诉求。   美国教育体制培养出的黑人精英是为全体美利坚民族服务,而不只是为黑人族群服务,不容易形成专注民族内部事务的精英团队。   美国没有给予黑人群体任何超越白人主体民族的优惠政策,因而也没造就黑人的“特权自大”意识。   美国民族政策的最大优势是:建立了一套“把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宪政体制,维护了各族群成员的尊严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各族群提供了自由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成了各族群可以信赖依托的“靠山”和“主心骨”。   因为美国的民族政策很科学很人性,各少数民族成员的“国民认同感”远远大于“族群认同感”,分离意识也就无从萌生。美国各少数民族别说没想过闹独立,如果美国政府强行给予他们“独立”,他们将不惜和美国政府玩命也要留在合众国内。   苏联的民族政策与美国刚好相反: 一是设立民族学校。构建民族历史,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上下大功夫,用“民族教育”替代“公民教育”,使少数民族成员随时意识到自身有别于主体民族的独立性。 二是设立少数民族自治区。让少数民族聚居在相对固定的领地,滋长少数民族对自治区领地的独占排他意识。 三是对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不是立足于“苏联公民”视野,而是专注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目标。 四是实施笼络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苏联少数民族政策结出的恶果是:不断少数民族纷纷闹独立,最后连主体民族俄罗斯也成了叛变苏联的主力军。   …………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建国之初效法苏联。改革开放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因为官僚政治的固执惰性,没有对过时民族政策“去苏联化”,在民族政策上存在和前苏联相似的失误,如不及时作出与时俱进的大调整大变革将会威胁到未来中国的版图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效仿苏联在全国各地组织“民族识别”工作。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中央政府组织各地民族识别工作组,1954年识别出38个民族,1964年识别出14个民族,1965年和1979年确认珞巴族和基诺族,加上汉族,中国政府先后“识别”出56个“民族”。“民族识别”工作完成后,各民族努力构建或伪造本“民族”历史、发掘“独特”文化传统,坚守或夸大本民族与汉族的“差异”、“特色”和“与众不同”之处……政府为每个国民确定了“民族成分”,成为每个人终身保持的“身份标记”之一,以此享受政府为不同民族制定的不同政策待遇。   新中国在“苏联化”民族政策的长期作用下,多数少数民族尤其是设立自治区的藏、回、蒙、维等西部族群的“民族”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   因为“苏联化”的结果,前苏联民族政策的四大败笔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内蒙古自治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国时期整个内蒙古地区划分为热河、绥远、察哈尔、内蒙古四大独立听命于中央政府的行政实体。因为分隔在四个相互独立的行政实体内,蒙古族想联合起来闹独立就相当困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四大省级行政实体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民族意识自然因“聚为一团”得到加强。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强化本民族意识”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笼络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方面,我们甚至比苏联走得更远,负面效应也比苏联严重得多。   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作用下,除了增加各少数民族的“特权自大”意识外,还导致我国主体民族汉族存在越来越浓烈的“二等公民”感受。   因为很多“体面机会”尤其是“高校招生”对少数民族倾斜,越来越多的汉族成员通过“婚姻”或“造假”抛弃自己的汉族公民身份,加入少数民族队伍。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组成的家庭,子女的民族身份多与“汉族”拜拜!   抛弃主体民族身份消尖脑袋钻进少数民族阵营。是新中国最匪夷所思的“持色景观”。   除了汉族成员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背叛自身民族成分加入少数民族阵营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人口的组成比例。在“计划生育”和“民族移民”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汉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并呈加速趋势。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再是大汉民族的国家了。   “笼络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效果常常适得其反,不但没赢得少数民族“感恩”,增加对国家的忠诚和归属感,相反增长了少数民族的“特权自大”意识。对于聚居在相对固定区域的少数民数来说,“特权自大”意识是分离的精神鸦片,对国家的统一不利。   当少数民族“特权自大”时,主体民族汉族因为长期承受来自国家施予的不公正待遇,也容易产生对国家的疏离感。俄罗斯民族反叛苏联就是一个伤心的前车之鉴。   新中国民族政策除了上述和苏联相似的四大失误外,最大的失误是我们在民族自治区奉行的官僚专制人事体制,极大的挫伤了少数民族民众对共和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下面是拙作《中国民族政策反思》里的一段文字:   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多数被特权集团攫取是因为“官僚专制体制”,该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各级官僚垄断对公共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权力。因为没有有效的民主机构来监督制约这一权力,特权阶层就会利用职权在“公共蛋糕”上为自己切取尽可能大的一份。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一样实行“官僚专制体制”,少数民族官员在辖地拥有不加限制的绝对权力,有充分条件利用这一绝对权力来侵吞“公共蛋糕”。   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优惠政策无疑是一块每个少数民族成员都可公平分享的“公共蛋糕”;但少数民族特权阶层利用职权把“公共蛋糕”的绝大部分据为己有。   结果少数民族的大部分成员没有充分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   “官僚专制体制”反映在“人事”上的特征是“劣胜优汰”、“奖恶惩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单向负责制”,决定了走上领导岗位的少数民族权力人物要想保住自己的职位并获得升迁,就只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强奸民意,同时糟蹋纳税人的血汗钱折腾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单向负责制”有效地阻止了有过人能力品格的志士仁人走上领导岗位,在仕途上春风得意者多半是“用不尊严手段达到尊严地位”的势利政客。   当民族自治区的各级官僚多是无视民生疾苦只知弄权受贿的势利政客时,这个民族的群体不满情绪就会滋长蔓延。因为少数民族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汉族汪洋大海中有一种“民族弱势心态”,容易滋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当民族政客挑起民众的不满情绪里,民族成员容易不自觉地把不满的矛头对准国家政府,误认为国家政府是他们不幸的直接根源;尽管伤害他们的人也许是他们本民族的官僚政客。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来说,“公平”比“发展”更重要!国家的威信不是在“发展”中产生;而是在“公平”中产生。   …………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政策到了急需作出大调整大变革的时候,首先从“重新划分省级行政区”,“淡化民族教育”,“减少民族学校”,取消“笼络性优惠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基层政务官直选”做起……最终达到各少数民族成员在共和国境内“人人平等”,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中国人”在他们心灵上烙下的标记远远大于“族群标记”。   我国的民族政策变革刻不容缓!(熊飞骏) 来源: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3164022437095
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53)
罗非 2017-7-22 11:30
  当“他们”成了“我们”   在许多小文化合并到少数大文化的过程中,帝国的影响厥功至伟。思想、人口、货物和技术的传播,在帝国境内要比分属不同政治区域来得方便迅速。而且,常常正是帝国本身刻意加速传播各种思想、制度、习俗和规范。原因之一,是这样统治容易。如果帝国的每个小地区都各有一套法律、文字、语言和货币,治理就非常困难。标准化绝对可说是皇帝的一大福音。   第二个原因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帝国积极传播共同的文化,就能强化它们的合法性。至少从居鲁士和秦始皇开始,帝国不管是铺路或是屠杀,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说是传播较高等的文化,也有的说这对被征服者的好处比起征服者更多。   至于这些好处,有时候确实显而易见(例如都市规划、统一度量衡),但有时候也十分可疑(像是税收、征兵、崇拜皇帝)。只不过,多数帝国精英仍然一心相信,自己是为了所有帝国子民的整体福利而努力。在中国的统治阶级眼中,各个邻国及四方诸侯都是生活水深火热的蛮夷之邦,天朝中国应该泽被四方、广传华夏文化。所谓的天命为的不是剥削掠夺整个世界,而是要教化万民。同样,古罗马人也声称自己的统治理所当然,因为他们让野蛮人开始有了和平、正义,生命也更为高雅。像是他们说日耳曼民族生性野蛮,高卢人会画各种战妆,生活肮脏,为人无知,一直要到古罗马人到来,才用法律驯化了他们,用公共浴室让他们身体洁净,也用哲学让他们思想进步。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也认为自己必须负起责任,将佛法传播到无知的世界。穆斯林哈里发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传播先知的启示,虽然最好是以和平的方式,但必要的时候也不惜一战。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他们也声称自己到印度和美洲不是为了财富,而是要让人改信真正的信仰。号称日不落国的大英帝国,也是号称传播着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这两大福音。苏联人更是觉得责无旁贷,必须协助推动这个历史的必然,从资本主义走向无产阶级专政的乌托邦。至于现代许多的美国人,他们也认为美国必须负起道义责任,让第三世界国家同样享有民主和人权,就算这得靠巡航导弹和F-16战机,也是在所不惜。   帝国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很少只来自那一小群的统治精英。正由于帝国思想的理念常常正在于普遍和包容,所以帝国的统治精英也比较容易接纳不同的概念、规范和传统,而不会死硬坚持着萧规曹随的陈习。虽然也有些皇帝曾试着要回归自己的根源,让帝国的文化单纯一些,但多数帝国都已经从被征服的民族吸收了太多文化,而形成混合的文明。像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里面希腊文化的成分几乎不亚于古罗马文化。阿拔斯王朝帝国文化也融合了波斯、希腊和阿拉伯文化。蒙古帝国文化几乎就是中国的翻版。至于对美国这个帝国来说,有着肯尼亚血统的总统奥巴马可以一边吃着意大利比萨,一边看着他最爱的英国史诗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讲的还是阿拉伯反抗土耳其的故事。   对于被征服者而言,就算有了文化大熔炉之后,文化同化也不见得容易。虽然帝国文明很可能四方征服各个民族、融合他们的文化,但对帝国绝大多数成员来说,混合的成果仍然令他们感到陌生。同化的过程常常带着痛苦和创伤。要放弃熟悉且深爱的地方传统并不容易,而要了解及采用新的文化也同样困难而令人深感压力。雪上加霜的是,等到帝国的属民千辛万苦终于接受了帝国文化,可能也是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以后,帝国的精英才能把他们看成是“我们”。从征服到接受之间的数个世代,就这样形成了失落的一群。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当地文化,但在新加入的帝国世界里却还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反而只是继续被视为蛮夷之地。   想象一下,在努曼西亚灭亡后一世纪,出身良好的伊比利亚人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首先,他虽然还是跟父母讲着当地的凯尔特语,但因为要做生意,要与政治上的高层沟通,所以他也是一口流利的拉丁语,只是稍微有点儿口音。他的妻子就像其他当地妇女一样,还是保留着一些凯尔特人的品位,喜欢各种装饰华美的小玩意儿,虽然他对妻子宠爱有加、样样照办,但心里还是希望她能够喜欢那些简单高雅的首饰,就像是个古罗马总督夫人一样。他自己穿着古罗马的束腰宽外衣,而且因为他对古罗马商业法律十分熟稔,他成了个贩牛的大商人,能够盖起一座古罗马风格的豪宅。然而,就算他甚至还能够背诵古罗马诗人弗吉尔(Virgil)的《农耕诗》(Georgics),古罗马人仍然觉得他就是个半野蛮人。他满腹委屈,知道自己一辈子也无法取得公职,也不可能在露天剧场拿到个真正好的位子。   在19世纪末,许多受过教育的印度人也学到了同样的一课,只是这次另一方换成英国主人。有一则著名的逸事,讲的是有个印度人雄心勃勃,把英语学得无懈可击,上了西式舞蹈的课程,甚至还养成了用刀叉进食的习惯。他把这一切学好之后前往英格兰,在伦敦大学学院读法律,还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然而,后来这个读法律的年轻人到了英属南非,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却因为坚持自己该坐头等车厢,而不是像他一样的“有色人种”该坐的三等车厢,便被赶下火车。这个人就是甘地。   在某些案例中,文化的涵化(acculturation)与同化(assimilation)终于打破了新成员和旧精英之间的障碍。被征服者不再认为帝国是个外来占领他们的政体,而征服者也真心认为这些属民是自己帝国的一员。终于所有的“他们”都成了“我们”。就像是古罗马的臣民,在几世纪的帝国统治之后,终于都得到了古罗马公民权。非古罗马人也能成为古罗马军团的高阶军官,或是进入元老院。在公元48年,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任命几位高卢贤达人士进入元老院,并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些人“从习俗、文化和婚姻关系已经和我们合而为一”。还是有些食古不化的元老,看到过去的敌人竟能进入古罗马政治核心,便大声抗议。但克劳狄乌斯又提醒他们某些无法忽视的真相。这些元老自己的家族,多半都来自一些也曾经反抗古罗马的意大利部落,后来才取得古罗马公民权。皇帝还提醒他们,就连皇帝自己的家族,也是来自意大利中部的萨宾人(Sabine)。63   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个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人,血管里很可能至少也流着几滴伊比利亚的血液。古罗马帝国在图拉真(Trajan)、哈德良(Hadrian)、安敦尼(Antoninius Pius)和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这几任皇帝在位时,一般认为进入了古罗马的黄金时代。在这之后,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民族的隔阂了。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193~211)是利比亚的迦太基人(Punic,意为“反叛”)后裔。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218~222)是叙利亚人。菲利普(Philip,244~249)一般还被称为“阿拉伯人菲利普”(Philip the Arab)。   帝国的新公民热切拥抱着古罗马帝国的文化,所以即使帝国已经崩溃了上百甚至上千年,他们还是讲着帝国的语言,信着帝国从地中海东部发扬来的基督教上帝,也继续遵守着帝国的律法。   阿拉伯帝国也有类似的过程。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成立的时候阶层分明,上层是执政的阿拉伯–穆斯林精英,下层被压制的则是埃及人、叙利亚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Berber),都既非阿拉伯人,也非穆斯林。于是,许多帝国的属民慢慢地改信伊斯兰教,讲着阿拉伯语,也接受了混合的帝国文化。旧世代的阿拉伯精英对于这些后起之秀深怀敌意,害怕会因此失去独特的地位和身份。至于归化的人也还不能得意,还需要不断争取在帝国和伊斯兰世界里的平等地位。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越来越多人将埃及人、叙利亚人、美索不达米亚人都视为“阿拉伯人”。至于阿拉伯人,不管是“纯正”来自阿拉伯还是由埃及和叙利亚新移入的阿拉伯人,也越来越常被非阿拉伯人的穆斯林所统治,特别是伊朗人、土耳其人和柏柏尔人。阿拉伯帝国计划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所创造出的帝国文化深受非阿拉伯人的全心爱戴,即使是原本的帝国早已崩溃,阿拉伯民族也早已失势,帝国文化仍然能不断维持发展、传播不休。   中国的帝国大计执行得更为成功彻底。中国地区原本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全部统称为蛮族,但经过两千年之后,已经成功统合到中国文化,都成了中国的汉族(以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汉朝为名)。中国这个帝国的最高成就在于它仍然生龙活虎。有些人可能会怀疑它究竟算不算帝国,但只要看看偏远地区的西藏、新疆等地,就能知道此话不假。现在有超过九成的中国人口无论是自认或是在他人眼中,都算是汉族。   而过去几十年间去殖民化的趋势,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时间到了现代,欧洲人以“传播卓越西方文化”的幌子征服了全球,而且他们传播得如此成功,让数十亿人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几项重要元素。例如印度人、非洲人、阿拉伯人、中国人、毛利人,就学了西方的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等。他们开始相信人权和民族自决的原则,也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像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和民族主义。   到了20世纪,殖民地接受西方价值观之后,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之身,用同一套向殖民者要求平等的权利。许多反殖民斗争高举着民族自决、社会主义和人权的大旗,而这些概念正来自西方。过去埃及人、伊朗人和土耳其人采纳并调整了来自阿拉伯征服者的帝国文化,今天的印度人、非洲人和中国人也是接受了许多过去西方帝国占领后留下的文化,并且各依自己的需求和传统调整吸纳。 帝国循环 不同阶段 古罗马帝国 伊斯兰帝国 欧洲帝国主义 一小群人建立一个大帝国 古罗马人金属古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建立阿伯哈里发王朝 欧洲人建立欧洲帝国 形成帝国文化 希腊-古罗马文化 阿拉伯-穆斯林文化 西方文化 帝国文化得到属民认同 属民接受拉丁文、古罗马法、古罗马的政治思想等等 属民接受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等等 属民接受英语和法语、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人权等等 属民以共同的帝国价值为名,要求平等的地位 伊利里亚人(Illyrian)、高卢人和迦太基人以古罗马的价值观,要求与古罗马人享有平等地位 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以穆斯林的价值观,要求与阿拉伯人享有平等地位 印度人、中国人非洲人以西方的价值观(如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权),要求与欧洲人享有平等地位 帝国开国者失去主导地位 古罗马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族群,帝国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 阿拉伯人失去了对穆斯林世界的控制权,形成多民族的穆斯林精英族群 欧洲人失去了对全球的控制权,形成多民族的精英族群 帝国文化继续蓬勃发展、发扬光大 伊利里亚人、高卢人和迦太基人继续发扬他们接受的古罗马文化 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继续发扬他们接受的穆斯林文化 多半信奉着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 印度人、中国人和非洲人继续发扬他们接受的西方文化
个人分类: 科普|1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揉 面团的 学问
热度 1 张能立 2017-4-3 06:37
即使 在 麦当劳,肯德基,各种 “庆丰 包子”,铺天盖地 统治了 快餐业的 今天,我们 仍然 时不时 可以 在 路边 碰见 有人 吆喝 “老面 馒头”。事实上,“老面 馒头” 十分 受 部分 群众 喜爱。“老面 馒头” 不用 酵母 发酵,而是 用 “老面” 发酵;不采用 机器 揉面,而是 采用 人工 揉面。做出的 “老面 馒头” 比 机器 馒头 口味 更有 嚼劲,回味 更加 无穷。如图 1 所示: 图1 老面 馒头 人类 文明 已经 有 数百万年 历史。人类 是 类人猿 开始,到 当下 如此 繁华的 现代化 文明,可以 见证 人类的 创新力 无与伦比。就 学科 而言,人类 已经 建立 起:语言学(linguistics)、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艺术(art)、美学(aesthetics)、哲学(philosophy) 等等。虽然 人类 依靠 聪明才智 建立起 如此 多的 学科,可是,当下,我们 仅仅 只能 见到 数学 和 科学 融合度 高一点,其它 学科 不仅 处于 老死不相往来 状态,而且,随着 彼此 不断 发展,彼此 之间的 裂痕 越来 越大。有 远见的 学者 对于 学科 之间 因为 发展 导致的 深度 分裂 内心 惴惴不安。 例如 美国 著名 哲学家 威尔.杜兰特 在 《哲学的 故事》 书中 指出:“望远镜 向 我们 展示的 星座 和 星系,多得让人 数不胜数,更无法 为 它们一一命名。地质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神学、政治学 等等 学科的 发展,导致 人类的 知识 重负 太大,人类的 心灵 已经 难以 承受。人们的 知识 在 与日俱增,然而 他们 却 发现 自己 所学的 知识 与 生活 之间的 差距 越来 越大。” 他 接着 指出:“唯有 重整 哲学 雄风,才能 医治 各个 学科 之间的 裂缝”。总之,现实 生活 呼唤 各个 学科 之间的 融合。 在 这个 中国 同胞们 极为 看重的 清明节,我 做了 两件 事情: 1. 第一次 实现了 期待 已久的 小目标 -- 半马 图2 半马 路线图 清明 时节 雨 纷纷,我 采用 实现 半马 这个 小目标,来 感恩 先人的 培养,寄托 我 对 先人的 思念。同时 向 先人 承诺:顽强地 生活 和 拼搏,永不 放弃 追求 更远的 目标 。 2. 第一次 面对 武大 研究生 同学,坦言 自己 学习的 收获: 我 有 信心 说:初步 实现了 自 孔子 以来,到 现在 中国 读书人,领导,富人 从未 实现的 目标:将 上述 语言学、数学、科学、艺术、美学、哲学 这么 多 学科 揉到 一块了。如图3 所示: 图3 多 学科 之间的 融合 我 将 这么 多 学科 融合 到 一块的 效果 就是:我 从 一位 普通的 教师 成长 为 一名 坚定的 马克思主义 革命者。我的 目标 就是 要在 中国 倡导 一场 中国 历史上 从未 真正 有过的 认知 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从 现实 生活的 官意 或 民意的 胜利,上升到 真知 和 真理的 胜利 。 作为 一名 教师 和 一名 家长,深深 感受到,要想 实现 被教育者 多 学科 融合的 认知 目标,需要 才 娃娃 抓起。如图3 所示: 图4 多 学科的 融合 需要 从 娃娃 抓起 亲爱的 读者 朋友,如果 你 仅仅 只是 喜欢 吃 老面 馒头,而没有 认识到 多 学科 融合的 重要性,那么,无论 你 多么 大富大贵,人生 仍然 存在 太大的 遗憾!与此相反,哪怕 你 即使 一名不文,但是,你 在 努力 将 语言学、数学、科学、艺术、美学、哲学 等等 学科 揉在 一块,那么,你 此生 甚幸!
个人分类: 教育|100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迎接5G到来的电信融合互联网系统SDNFV来了
francy 2016-6-12 00:30
首页 科技频道 科博汇 正文 为迎接5G到来的电信融合互联网系统SDNFV来了 2016-06-11 15:04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6-06-11 15:04:23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赵清建   光明网北京6月11日讯(记者 沈阳) 6月1-2日,一场名为“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Global SDNFV Tech Conference 2016)”在北京召开。这场主要由电信网络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议,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FNII)和天地互连(BII Group)共同主办,是中国SDN专业委员会、ONF、OpenDaylight、OPNFV、ONOS支持下,汇聚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ONF、OpenDaylight、OPNFV、ONOS、Linux基金会等权威组织的顶级专家,以及来自海内外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公司等应用单位的科研代表参加。二天的会议吸引了各大设备厂商和近千名专业听众,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先生、中国科学院侯自强研究员、中国通信协会常务理事赵慧琳、来自于网络开放基金会ONF的执行主席丹皮特先生、Linux基金会网络层策略副主席Mrac cohn先生、ONOS推广大师David Lenrow先生在内的近50位嘉宾在会上就SDN/NFV的实践与部署展开讨论,并通过多种展现形式,专业、立体、生动的展示了SDN/NFV这一技术的最新部署现状和发展方向,助推其继续走向深入。 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开幕式 沈阳/摄    一、什么是电信SDNFV系统   SDNFV是由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即软件定义网络 , 缩写SDN)加上NFV(即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缩写合并而成(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SDNFV)。   2006年,SDN诞生于美国GENI(下一代互联网)项目资助的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课题,斯坦福大学Nick McKeown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Openflow的概念用于校园网络的试验创新,后续基于Openflow给网络带来可编程的特性,SDN的概念应运而生。Clean Slate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重新发明英特网,旨在改变设计已略显不合时宜,且难以进化发展的现有网络基础架构。是Emulex网络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网络开放基金会ONF的执行主席丹皮特先 沈阳/摄   根据IDC最新的一项预测,全球软件定义网络市场——包括物理网络基础设施、虚拟化/控制软件、SDN应用(包括网络和安全服务)以及专业服务——从2014年到2020年之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3.9%,到2020年规模将达到125亿美元。软件定义网络正在持续获得市场吸引力,它作为一个创新的架构模式,可以在云提供商以及企业网络上实现对数据中心自动配置、网络虚拟化和网络可编程性。尽管SDN最初是专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但是在跨广泛垂直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数据中心内获得了采用。的确,SDN提供了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可编程性,与IDC面向IT的第三平台紧密契合,特别是针对公有云和私有云。   在过去几年当中SDN在不断的提速,网络虚拟化技术,给整个产业呈现出来一个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时代,数据中心之间的壁垒不再深联,网络的通道更加灵活。开放+开源的标准化模式,必将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从而带来新一波的应用服务的创新。2016年SDNFV进入了快速商业模式部署的关键时期。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SDN和NFV的商业部署,在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灵活的服务,同时各大相关国际组织也在紧锣密鼓的加强SDNFV的标准和产业化的推广。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快速的改变,SDNFV将迎来黄金的时代。    二、电信SDNFV系统的优势   在InfoWorld于2011年11月公布的将影响未来10年的十项新技术中,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排名第二。到底SDN与传统网络架构有何区别?其带来哪些颠覆性创新? SDN与传统网络架构对比   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它的设计理念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从而通过集中的控制器中的软件平台去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底层硬件,实现对网络资源灵活的按需调配。在SDN网络中,网络设备只负责单纯的数据转发,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而原来负责控制的操作系统将提炼为独立的网络操作系统,负责对不同业务特性进行适配,而且网络操作系统和业务特性以及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与传统网络相比,SDN的基本特征有3点:一是控制与转发分离。转发平面由受控转发的设备组成,转发方式以及业务逻辑由运行在分离出去的控制面上的控制应用所控制。二是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之间的开放接口。SDN为控制平面提供开放可编程接口。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应用只需要关注自身逻辑,而不需要关注底层更多的实现细节。三是逻辑上的集中控制。逻辑上集中的控制平面可以控制多个转发面设备,也就是控制整个物理网络,因而可以获得全局的网络状态视图,并根据该全局网络状态视图实现对网络的优化控制。 SDN与传统网络架构对比三大特性   SDN的典型架构共分三层,最上层为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应用;中间的控制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平面资源的编排,维护网络拓扑、状态信息等;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层负责基于流表的数据处理、转发和状态收集。SDN本质上具有“控制和转发分离”、“设备资源虚拟化”和“通用硬件及软件可编程”三大特性,这至少带来了以下好处。   第一,设备硬件归一化,硬件只关注转发和存储能力,与业务特性解耦,可以采用相对廉价的商用的架构来实现。第二, 网络的智能性全部由软件实现,网络设备的种类及功能由软件配置而定,对网络的操作控制和运行由服务器作为网络操作系统(NOS)来完成。第三, 对业务响应相对更快,可以定制各种网络参数,如路由、安全、策略、QoS、流量工程等,并实时配置到网络中,开通具体业务的时间将缩短。   中国通信协会常务理事赵慧铃认为:关于SDN和NFV发展中的问题。现在电信这个行业的网络发展新趋势是网络的软件化和云化,实际上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要提供云的服务,包括视频,物联网,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网络具备新的能力,这个新的能力,包括希望整个网络资源的全视图的网络可视的能力,网络资源能够根据业务和应用随选的能力,形成整个运营高效地、自动化的能力。面对这样一些需求和挑战,现在网络更加软化,云化,虚拟化。而且它将来的硬件更加通用化。所以这正是SDNFV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们看到,还有一个趋势是,我们怎么能够让资源更灵活的调度,好几位专家提到了很多的O,实际上都是这个目的,我们希望由统一的管控编排,运用大数据的这样的一个分析,来高效的运营。真正的来实现这种自动化的这样的一个调度。    三、电信SDNFV系统革命性   一项新的信息化技术是不否成为全球主流,第一个关键问题是标准化。记得在二年前我问过ONF的创始人之一执行主席Dan Pitt教授:“什么时间SDN标准可以取代ICANN的技术支持组织IETF标准?”当时ONF才出1.5版本的标准文挡,这位教授当时听了就来火。本人听后暗笑:一项技术的替代,不是自己声称先进就行。事实上,中国那个IPv9系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过,本次大会可以听到海内外最权威声音共议开源与标准:来自ONF、OpenDaylight、OPNFV、ONOS、Linux基金会等五大业内权威组织的顶级专家,包括ONF执行主席Dan Pitt、pneDaylight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Colin Dixon、Linux基金会网络策略副总裁Marc Cohn、OPNFV董事邓辉、ONOS推广大使David Lenrow先生等等都在大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会上,ONF主席Dan Pitt讲到,开源与标准在网络创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SDN也已经产生了许多丰硕的成果。OpenDaylight执行主席Neela Jacques在会上说:中国SDN市场的增长是十分惊人的,中国在SDN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令人惊喜。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中科院声学所研究院、工信部科技委委员侯自强等分别从未来网络、5G及物联网等多个SDN/NFV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出发,探讨其发展趋势与前景。刘院士在会上强调,互联网面临严重挑战,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未来网络迎来发展机遇,成为全球的竞争热点。    四、谁在推动电信用SDNFV   “产业链更加壮大,展现形式更加丰富”是光明网记者第二次参加全球SDNFV技术大会的一个最直观体会。在会场,可以见到的有关SDNFV技术产品线已经很丰富,越多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了行业中来,整个产业链更加壮大。本次大会上,华为、Ixia、博科、烽火、Mellanox、台湾SDN/NFV产业联盟、思博伦、西麦科技、云杉网络、IPinfusion、锐捷、Sonus、Daho等厂商参与了展示,其中许多厂商带来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设备和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当然,光明网记者在这次大会上同样找不到联想公司的信息,而唯一的白金赞助商是华为公司。大家可以理解华为公司在全球电信融合互联网系统SDNFV中的专业性。   除了参与厂商愈发多样化之外,本次大会的展现形式还特别丰富,除了主题演讲之外,还特别设立了圆桌论坛、白皮书发布、SDNFV Fest测试论坛、控制器专场、测试解决方案专场及科研创新专场等多个环节,围绕SDN/NFV技术的应用部署这一中心,从产业链的各个关键角度切入,进行多维度的展现与阐释。当然,考个SDNFV技术员证书也出现了。 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现场签约仪式 沈阳/摄   据介绍,在大会开幕两周前的5月16-20日,中国SDN专业委员会还举办了“2016春季SDNFV Fest”测试活动,有14家企业的近30位工程师参与了此次测试活动。而在全球SDNFV技术大会的现场也通过SDNFV Fest ShowCase及测试活动专场对这次测试活动进行了综合展示,来自Ixia、H3C、锐捷网络及西麦科技等多位厂商代表现场演示其相关解决方案,高度还原测试现场,给现场观众搭建一个零距离体验SDN/NFV测试的最佳平台。   正如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主席,天地互连董事长刘东所言:2016年,SDN和NFV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时期,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互联网公司都在进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各大相关国际组织也在全力推进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发展,SDN/NFV将迎来黄金时代。作为未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SDN还是NFV都势必将在高速宽带、5G、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大放异彩。在整个产业链的共通过努力之下,将共同构建一个更为安全可靠、性能超前的未来网络,造福人类。    五、SDNFV迎接5G到来了   在本次大会上, 参会者体会到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落地的电信融合发展现状。   1、刘韵洁院士:未来网络倒迫电信运营商技术系统升级   刘韵洁院士说:“按说互联网发展到现在40年大概分两个阶段。前20年主要在科研界,在计算机的通讯,从1990年开始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现在下一个互联网的应用的蓝海,应该是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家说的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这些方面,但是这样一个运营的前景。现在的互联网,肯定满足不了这样的需要。所以国外也有叫第三代互联网,大家都叫未来网络。”“(美国一家大电信运营商)5月16号已经向全球宣布他在未来5年当中要裁员30%,他从28万员工裁减大概8万员工。他不仅网络在变革,他的人员也在大量的精减。而且他的人员,现在13万员工进行再培训,经过考核,重新上岗。他要求他的员工每个礼拜拿出10到15个小时进行新的技术的学习。” 刘韵洁院士:未来网络倒迫电信运营商技术系统升级 沈阳/摄   “从安全、可扩展、5G、大数据的分析包括云架构这些新的需要,都驱动着新的网络架构的产生。”“5G的业务,他的核心业务是,视频,大的视频,宽带的视频,有的业务,像车联网,有要求低延迟,你不可能这个网络,因为满足大流量又满足低延迟,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能够虚拟化不同的网络,满足不同的需要,这样可以经济,灵活来部署这些东西。”   2、侯自强研究员:5G网络没有SDNFV三种典型应用做不到   中国科学院侯自强研究员在做关于SDNFV在5G中间应用的主旨发言时说:“有人说5G是SAT的文艺复兴,怎么理解,5G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也是我们今天讲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他是SAT融合的产物。可是5G会把SAT这个融合以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我们对于网络的基础架构,SAT的价值,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都要进行思考,因为他这个变革是非常大的。首先我们看一下怎么重新定义这个SAT的基础设施,这里一个概念就是,网络软件化,国际电源城市提出这个概念,实际上SAT去年一次会上正式提出了网络软件化的名称。实际上我们今天讲SDNFV网络虚拟化,边缘计算,云计算等等,都概括在这个网络虚拟化的概念中间。”“一个基本的概念是NFV和SDN是为5G的诞生所,5G离开SDNFV,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5G,要求在无论是性能上的大幅度提高,应用场景的非常广泛,5G有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的调动增强了应用宽带,EMBV。这个就是网络上的,今天我们移动宽带,高清视频等等,都属于这一种。再一类,海量的通信,全球未来有几百亿上千亿的物联网的设备要接入物联网,如果大密度的接入,以及高可靠的车联网,控制级在毫米级的物联网的控制,这三种典型应用场景在5G一个网络上同时要实现。没有SDNFV,是做不到的。” 侯自强研究员:5G网络没有SDNFV三种典型应用做不到 沈阳/摄   “今天的互联网,要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是走在TCP/IP协议的互联网上,它要想实现5G的核心网的全部功能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未来的网络演进方向是什么?是采用信息为中心的网络,就叫ICN,就是(解析ICN)未来在国际电联有一个未来网络研究组,在欧盟叫未来网络,所以未来十年是做未来网络演进,后IP时代,今天我们互联网的成功得益于TCP/IP协议,它的局限性现在逐渐显现出来,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今天的互联网怎么解决服务质量?是启用CBN。”侯自强研究员如此说。   3、Paul Vixi:整个产业出现一个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新时代   互联网系统协会(ISC)创始人Paul Vixi先生是互联网域名系统的知名专家,当前主流DNS系统BIND的设计和编写者。Paul Vixie博士于2009年和2010年担任ARIN(北美地区互联网注册机构)的董事会主席,并于2014年入选互联网名人堂。现任美国Farsight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从物联网的角度,作了一个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报告,他认为:“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已经给整个产业呈现出了一个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新时代。数据中心之间的壁垒不再森严,网络通道也更加灵活。开放+开源的标准化模式也必然会降低市场的进入门槛,从而带来新一波应用服务创新。SDN和NFV在技术理念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有着很强的互补性,SDN可以为网络带来更多的灵活性,而NFV可以更好地适应虚拟化环境,节省大量硬件成本。SDN和NFV协同工作可以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将两种概念和解决方案相互融合必然会形成更大的价值。” Paul Vixi:整个产业出现一个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新时代 沈阳/摄   随着SDN/NFV技术真正走向商用部署,本次大会的关注重点也集中在了技术的实践和部署之上,分别从运营商网络、企业网、云数据中心等多个应用场景出发,从理论探讨、策略规划、技术实践、案例解析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海内外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大型云数据中心以及设备企业的代表都带来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平台、服务经验,从更深入、更关键、更具象的角度对SDN/NFV的应用进行了横向概括和纵向剖析,引人思考。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赵慧玲在演讲中强调,2016-2019年,SDN/NFV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包括ATT的Domain 2.0、Vodafone、以及中国电信联合ONF及多家运营商发起的CSO编排器项目等在内多个项目落地。   经过十年的发展,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已经逐渐度过了概念炒作的阶段而真正进入了商用部署时期。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云数据中心、互联网企业都在进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以在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时提供更加灵活优质的服务。世界权威调研公司Infonetics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运营商SDN/NFV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因此,在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的趋势之下,SDN/NFV必定成为未来网路的关键技术,并对整个网络世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完) http://tech.gmw.cn/2016-06/11/content_20500405.htm
个人分类: 科技报道|4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EI文献数据融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PSLibrarian 2015-1-12 18:30
SCI/EI文献数据融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Fusion Software on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EI 摘要 设计一款具有SCI/EI数据库文献数据查重和数据融合功能的软件. 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来自SCI/EI数据库的文献融合数据集, 更好地满足微观学科情报分析对灵活构建多来源期刊文献数据集的需求. 利用两种自动算法和一种半自动算法实现SCI/EI文献数据的准确查重, 在对两者的全记录字段进行深入微观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融合. 可自动标记SCI/EI文献数据的重复记录并生成查重后的融合数据表. 有效解决两个不同期刊文献数据源的统一分析数据集构建问题. 关键词 : 查重 , 融合 , EI , SCI , 软件设计 Abstract : A software is designed to implement duplication checking and data fusion of the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by EI. The software can help paper analysts obtain a dataset in the same format and meet demand of micro-analysis of subject information. Two automatic algorithms and one semi-automatic algorithm are used to complete accurate data duplicate checking on the papers indexed by SCI and EI. Data fusion is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of data fields of SCI and EI. It can mark papers which are duplicated between SCI papers and EI papers and create a de-duplicated data fusion sheet.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of the dataset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is solved effectively and its design ideas also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databases. Key words : Duplicate checking Data fusion EI SCI Software design 基金资助: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学科化知识服务辅助工具优化设计(项目编号:青1209)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 于健 E-mail: yuj@mail.las.ac.cn E-mail: yuj@mail.las.ac.cn 全文pdf下载链接:http://www.infotech.ac.cn/CN/abstract/abstract3977.shtml
个人分类: 数据分析工具|4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否以汇编指令形式实现高级语言功能?
热度 3 liudazhe 2014-12-29 16:47
能否把汇编和高级语言进行融合?即以汇编指令形式实现高级语言功能。形成某些新的语言,其同时具有汇编和高级语言的某些特点。初步构想以下,比如余弦函数,可否以新的汇编语言指令的形式实现?其它如开方、指数运算,或许都可以?不能让计算机只会做加减乘除,应让其做一些更加复杂的运算。 比如指数运算,只需如下: exp R,A,I //用来计算A的I次方,结果存放于R 其中exp是运算符,R是结果寄存器,A是数字寄存器,I是指数系数。 这些都是一些 初步的构想,或许不太正确,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个人分类: 电子学研究与随笔|1377 次阅读|6 个评论
“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现状与策略”入选“2014新媒体蓝皮书“
wzjeditor 2014-6-26 10:17
文章来源:刘君, 吴卓晶.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现状与策略. 2014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P258-27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 人民网转载地址: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710/c14677-25266028.html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机构和网民共建知识库的发展现状以及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的现状,预测了知识库和社会化媒体融合的趋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尤其提出“社会化知识库”的概念 , 并认为 “ 社会化知识库 ” 的权威性,首先来自其提取信息和用户使用过程痕迹的保留、可查询。其次才是信息的准确和公正。建议知识库和社会化媒体开始就融合一体 , 使知识库长着走到百姓门口的腿 ” ,社会化网络平台长着接通历史记忆的 “ 大脑 ” 。 目前,一些科研单位、出版集团、地方政府甚至企业都在建设各自的机构知识库。一些机构知识库和不少web1.0网站、电商和web1.0手机客户端都在尝试社会化改造,同时,社会化平台又在利用网民共建的优势,尝试建设自己的知识库。但是,社交化平台知识库建设与机构知识库和web1.0媒体网站的社会化这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几乎是并列进行的,没太多交集,而且几乎都不成功。如果在设计阶段,最起码在建设过程中,让二者产生交集,就能事半功倍。 1 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出版技术的完善,开放存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形成了3个分支,即开放存取期刊、学科知识库和机构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发展最为迅速 。 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简称IR)是利用网络及相关技术收集、整理和保存一个机构或多个机构所生产的知识产品,形成一个数字形式的学术数据库,允许机构及机构外的成员通过互联网免费或授权获取使用 。 机构知识库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作为公共资源发布和最大限度地支持开放获取。通过更开放的许可协议和科学社群规范允许对已有的工作进行创造性的重用和修改;使所有信息供人类、机器阅读;提供开放API,提供基于科学文献的附加服务甚至多层级更强大的服务。就实践现实看,其开放落后于其提倡的理念,落后于靠全体网民边写边修改的维基百科,更落后于开放转载、收录、评论信息同时,开放朋友关系圈、位置信息的社会化平台。机构知识库面临刚建成或尚未建成,即落伍的境地。 1.1 国外机构知识库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机构库统计网站开放获取知识库名录 (The Directory of OpenAccess Repositories,简称OpenDOAR),提供对机构库的国家/地区分布、类型分布、内容分布以及使用软件情况进行详细的组合统计分析 , 并可以各种图表方式予以展示 。 图4 2006-2014年世界知识库的动态增长趋势 截至2014年4月2日,世界范围内在该网站注册的知识库总数为2616个,其中机构知识库为2212个 ,占84.56%(见表4) ,与2009年何琳 统计的结果895个相比,在5年的时间里增长1317个。 表4 OpenDOAR中机构知识库的国家分布情况 5,6 数据采集自2008年04月01 数据采集自2014年04月02 排名 国家 机构知识库数量 占总数百分比/% 排名 国家 机构知识库数量 占总数百分比/% 1 美国 206 23.02 1 美国 441 19.94 2 德国 113 12.63 2 英国 221 9.99 3 英国 89 9.94 3 德国 169 7.64 4 日本 68 7.60 4 西班牙 111 5.02 5 澳大利亚 52 5.81 5 法国 85 3.84 6 荷兰 42 4.69 6 波兰 85 3.84 7 加拿大 32 3.58 7 巴西 83 3.75 8 意大利 31 3.46 8 意大利 75 3.39 其它44国 262 29.27 其它81国 942 42.59 合计 895 100 合计 2212 100 从表4可见,OpenDOAR中注册的机构知识库从2008年遍及52个国家增加到2014年遍及89个国家;登记的机构知识库数量以美国最多,从2008年的206个增加至441个,而占全球机构知识库总量却由23%降至20%。欧洲的机构知识库总数达1211家,约占OpenDOAR机构知识库总数的55%,其中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波兰和意大利排名均在前8位。 1.2 中国机构知识库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着手建设或正在建设本单位机构知识库。国内已建成的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澳门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60多家研究所, 还有台湾机构典藏等机构知识库 。 截至2014年4月2日,在OpenDOAR登记的中国机构库有39家,排名为第15位,与欧美等国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科学院占有27家(见表5)。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机构知识库数量虽然不少,但因OpenDOAR登记的数量较少,供开放获取的机构知识库数量不多。 表5 OpenDOAR中登记的中国机构知识库列表 中科院知识库自2007年开始着手建设。建设完毕后,中科院的100多个研究所将在知识库中分享其科研成果,并供全民免费阅读、下载和利用。中科院知识库专业而权威,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要找到这个知识库,需要知道这个知识库的名字,并搜索才能找到。虽然是开放的机构知识库,由于彼此独立并增加了搜索的门槛,大大降低了科学普及效率,所以仍然处于半开放甚至封闭的状态。 观察2006年至今中国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状况可见,机构知识库数量自2012年开始迅速增加,之后一直处于平稳的增长趋势,见图5。 图5 2006-2014年中国知识库的动态增长趋势 1.3 机构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纵观国内外的机构知识库网站,发现仅有部分网站具有RSS订阅或者简单的review或comments等评论内容,有的在机构知识库网站首页建有可参与讨论的社区(communities),提供浏览数量的报告等。而其中评论内容为零甚至根本没有评论版块的并不少见,比不了维基百科,更不能与Facebook、LinkedIn、Twitter和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相比了。 2013 年冯英华等 调查了常州、苏州和无锡三市7所高校教师使用过Web2.0技术工具的教师认为其具备的优势包括:互动性比例最高,为94.64%;其次为即时性,比例为92.21%;个性化比例为87.83%,人性化为82.02%,多样化为78.60%,易用性为71.85%,专业化为66.96%,智能化为62.11%,开放性为41.57%。很多学者开始积极研究机构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情况,但是目前还未见真正采用了web2.0技术的机构知识库。 在机构知识库社会化脚步迟缓的同时,社会化网络平台(媒体)却在进行数据库的建设,网上选车、选房、选数码产品等网购已经普遍。近几年,社会化网络平台(媒体)热炒大数据,企图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王国;大的网络平台(媒体),则布局自己的云计算,来对接自己的社会化网络。 1.4 机 构知识库存在问题 1) 缺少出版+大数据+新媒体的多学科交叉背景的产品经理人才 知识库和网络平台(媒体),分别有互动性(交互性)和数据库(大数据)的诉求。双方据于不同概念的背后,是双方对彼此理念理解的不到位。做知识库的多是出版和图书馆领域专家,他们对社会化的理解停留在web1.0概念,如互动性方面,不少人是从来不用微博和微信的,对云计算和大数据也停留在了解层面。同样,搞社会化网络平台(媒体)的人士,多是学习和从事通信、计算机、新媒体领域的专家,他们几乎没听说过“开放存取”,对知识库的理解,也多是停留在数据的检索和比较,就是谈到大数据,也往往是实用主义的。机构知识库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内外机构知识库构建的瓶颈。 2) 机构知识库团队成员拓展学习意识淡薄 从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来看,知识库和社会化网络平台(媒体)基本走着极少交叉,甚至是互不交叉的两条路,机构知识库融入基因更先进的社会化媒体的意识淡薄。团队成员不愿意接受新思潮、新工具,导致团队进入社会化媒体的整体意识淡薄,从而决定了机构知识库固守着原来的盈利模式、流程。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机构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专家学者对机构知识库认知不足 机构知识库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员工逐条上传信息资源,工作量大,并常常遇到机构内专家学者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致使知识库内容完善和更新缓慢,缺乏对用户的吸引力。当员工只关注提供内容时,却无法顾忌机构知识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用户。服务落后,更加削弱了用户使用的热情,导致恶性循环。 4) 缺少研发盈利模式的产品经理人才 机构知识库多是得到政府的资助构建,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产品经理,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使机构知识库举步维艰。按照互联网思维,基础服务不能向用户收费,但可以向广告商等第三方公司收费。拓展知识库的功能、连接多个独立的知识库、进行网站改版等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没有盈利,仅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支持,很难进入良性循环。 2 网民共建知识库发展现状与趋势 Wiki 中文译为“维客”或“维基”,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书写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者回复修改前页面,最成功的是维基百科。而在中文网络中,百度百科成长非常迅速 。 Facebook 、微博等社会化平台,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大量网民开始在其内部进行检索资料,使其初步具备知识库的功能,它们和维基百科内部的信息贡献者,都不乏机构的身影,但机构拥有的权利与普通网民没本质区别,所有也统称网民共建。 2.1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由设在旧金山的非营利的基金会(维基媒体)经营,其管理者和编辑群体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组成。基金会执行官贾德纳说,维基百科创设的宗旨,就是集合大家的知识和智慧,创造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库 。身处世界各地的网民自发贡献内容,在短短数年间造就了规模超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Encarta(微软的电子百科)的网络百科全书,并成为大量读者查找资料的有效来源 13 。 维基百科在多个方面堪称Web2.0时代的楷模,在用户自组织管理、用户激励、词条编辑功能、审核机制、版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出色 13 。维基百科最高明之处就是推出了特色内容版块,展示文章、图片和其他内容,这些都是参与者协作努力完成。所有的特色内容都是在高标准的严格要求下评选出来作为典范和终极目标。特色内容都在正文页面的右上角用一个铜质小星( )来表示,并提供到维基百科所有特色内容的链接,而且每一类型的内容都会用一个实例做展示。所展示的内容会一直保持随机更新 。 维基百科具有开放、平等、自由、免费、普及、即时发表和挑战权威等重要特征,不仅使它受到全球用户的肯定和喜爱,而且彻底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创作生产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方式。本着共建、共享、共知的基本理念,维基百科充分调动了世界上广大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网上百科全书。 当然,问题总是无处不在。自2007年以来,英文维基的活跃编辑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而这个趋势还完全没有扭转的势头 。维基百科努力让人们能在移动设备上更简易地编辑文章,以紧跟个人电脑时代过后的潮流转变。来自纽约城市大学新闻系的杰夫·贾维斯也质疑,当信息可以通过声音或谷歌眼镜等可穿戴式设备传播时,维基百科又将如何应对? 。 2.2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测试版于2006年4月20日上线,正式版在2008年4月21日发布,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 , 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百度百科的用户包括百科之星1名(常是创建词条最多的人当选)、186位百度百科蝌蚪团成员、8047位百度百科知识先锋和201位百度百科编修院成员 。目前,编修院和都察院逐步合并为蝌蚪团,编修和督察今后将成为蝌蚪团的两大功能方向,而不再单独称为百科团队 。 图6 百度百科蝌蚪团组建动态 百度百科充分借鉴了维基百科的成功经验,凭助百度巨大的用户数量,并采取了适合中国情的运营机制、审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获得了迅速的增长。 13 。 2.3 其他网民共建知识库 Wiki 在知识协作方面的便利性,很多著名企业也开始采用wiki技术创建企业知识库,雅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都有利用wiki进行项目协作、知识传播的成功例子,亚马逊在线商城也利用wiki共享购物者的经验 13 。 谷歌于2007年就准备推出一项名为“Knol”的新服务。旨在创建一个全新的用户生成网络知识库 。但是,直到今天,谷歌也没有把这些新服务搞起来。但是谷歌图书馆旨在搜罗全球现有知识,并无偿让全球人阅读、观看,在征得版权人同意,或付版权费前提下,也可看成间接网民共建。Google scholar平台,可看成是针对学者的间接网民共建知识库。与此类似的是中国的百度文库。 相比而言,国外的数据库,如Science和PLoSONE所属的出版集团,除具有独立网站外,还把科技文章通过社会化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等发布出去,实现了科技成果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PLoS ONE实行文章的发表后评审,充分利用读者的智慧和评价,形成时间轴和空间轴的无限延伸,从而形成学术科研评价的知识库。 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综合性数据库集成了期刊杂志、硕博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建立了包括行业知识服务、评价中心、学术成果库、学者圈等多位一体的服务,鼓励个人用户提交自己或老师的作品,已初步具备web2.0知识库功能。其它还有知乎、果壳等。 2.4 网民共建知识库存在问题 1) 缺少权威的专家库 虽然由用户提交或编辑的内容构建知识库,在融入社会化媒体与互联网互动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权威论证层面为其薄弱环节,往往无法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维基百科为例,由于它的高度开放性、权威缺失性所造成的无序状态,对于严肃的学术研究来说,维基百科往往不能够提供权威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给用户引用文献造成不便 。 2) 编辑主导,用户仍然处于劣势 在网民共建的知识库中,经常出现审核无法通过的情况,编辑仍然掌握着生杀大权。一方面,编辑的主导,有利于知识库的管理和一定程度上控制贡献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禁止用户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贡献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即使在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平台,网民也会受到各种委屈。但共建知识库网民对原创信息、朋友关系,乃至自己的位置信息、消费信息仍持久热情的自愿贡献。 3) 版权纠纷限制了其快速壮大 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建立自己网上图书馆的过程中,受到不少知名作家的版权诉讼。虽然谷歌和百度打着传播知识,方便所有人类的旗号,但是,作为上市知名公司,其间接盈利的客观现实,让大家对它们的公益性提出质疑。在博弈中,这些网站购买了不少版权,也删除了不少盗版。对有价值信息的删除和购买版权的高昂费用,都是限制其快速壮大的障碍。不过,这改变不了网民共建知识库快速成长的现实,其成长速度大大高于机构知识库。 3 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的策略 知识库(包括机构知识库和网民共建知识库等)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的最佳策略就是在开始建设阶段就形成社会化知识库 。 3.1 “社会化知识库”的定义 “ 社会化知识库 ”,也可称为智能化知识库,结合传统知识库的权威性与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文章、新闻等信息单元作为核心,集成后期补充的信息、被使用的反馈信息如读者点评等。用户通过社会化网络、检索系统、推荐列表等方法N次调用或补充知识库资源,也就是说,知识库是一个动态库,在使用的同时,自动更新和补充。 “社会化知识库”包含信息单元、信息链、关系链、时间轴、位置服务、产业链,共六个关键词。其中,信息单元,是包含产业链之外其它五个关键词功能的单元,是“社会化知识库”的基因。每个信息单元生成一个新链接地址,按地域、类别、阿拉伯字母等交叉分类进入知识库。新链接和旧链接,均是社会化交互平台的构成部分,并互相穿插、彼此链接。在链接不变情况下,知识库内容能自动更新和修正。一个个信息单元在数据链、关系链、位置链中环环相扣,时间轴、位置信息则贯穿其中。用户主要从知识库检索、社会化交互平台推荐(按用户习惯和当下的需求自动推荐)和列表等渠道使用这些服务。按用户输入的多样化需求,“社会化知识库”自动生成多样化服务。 3.2 “社会化知识库”的特点 1) 权威性 “社会化知识库”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来源提取和调用信息路径的保留和公开,保证信息整个流程的透明。进入社会化知识库的信息分为多个级别,经过编辑评审、同行专家评审、以及权威人士终审的为第一级权威信息等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该信息源、使用情况、使用者背景以及使用者给予的评分,从而形成该条信息的完整评价体系,让用户自己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权威程度。 2) 兼容性 兼容性指社会化知识库能兼容现有的知识库、开放平台、文库,并无障碍引进合作共建单位。该系统囊括最新统计结果和分析软件,自动对信息单元及其它形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形成报表,在网页展示给用户。该系统与现有各大知识库最大限度的争取无缝相连,并对接世界级“云”和所有(终)“端”;该系统的社会化网络部分,吸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最新应用,在用户调用、推送、评点、转载信息,完善信息链时,便于用户建立关系链、时间轴、位置链、产业链。 3) 交互性 用户通过知识库和社会化交互平台中的信息链、关系链、位置链,实现信息单元与信息单元、人与信息单元、人与人、线上信息与线下实物的N 次交互,并在交互中丰富既有的或产生新的信息单元、信息链、关系链和位置链。在设计时,能纳入原有链条的,尽量纳入原有链条,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不断完善和信息链条的不断裂。 4) 开放性 一方面是指信息单元能不断补充到最新信息。另一方面系统能大量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发盈利产品,让第三方机构在该系统中盈利。社会化知识库提供信息的免费开放,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5) 易升级 社会化知识库采用HTML5、IPv6等先进技术支撑,保证系统具有足够高的技术天花板,保证知识库、社会化媒体的所有功能,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技术先进性上保证系统寿命。 6) 盈利模式简单 社会化知识库采用多数信息免费,具有版权的部分稀缺信息单元收费的盈利模式。一般用户需要输入帐号付款,长期用户可采取包月、包年等付费模式。 4 “社会化知识库”的发展建议 4.1 寻找通信技术+图书馆学+网络传播复合实践经验的研究型产品经理 知识库和社会化平台是两个行业、两种思维,建成的几乎完全不同基因的两个产品。从一个上嫁接另一个,很容易出现基因排斥。如果是拥有知识库和社会化双重实践经验,拥有理工和人文双重背景和思维的产品经理,从一开始就主导一个社会化、知识库完美融合的产品,就不会有基因排斥,拥有这样顶层设计的产品,易于吸纳、改造其它知识库,对接其它社交平台。 4.2 开始建设就奠定互联网、物联网基因 强调知识库与社会化均衡发展,是指用时、用工、用钱上均衡,但在基因上,要去报刊、广电、通信,乃至第一代互联网基因,而奠定第二代、第三代互联网基因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乃至智能可穿戴设备基因。使用HTML5、IPV6等最新技术,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部分功能。加入世界级云联盟。不仅开始就具备较高的技术天花板,而且,要不断升级各种相关应用。 4.3 诱导用户而不是教育用户 机构知识库一直在教育用户,如何上传自己的文章。在网民共建社会化知识库上,自愿上传自己的信息、关系、位置和时间,乐此不疲。诱惑用户的是词条能被大家方便的下载、修改、点评;词条被点“赞”、成为大V、被帅哥或美女关注、与同行专家结下稳定的线上关系等等。这些诱惑,是Web2.0互联网基因带来的。免费,招来大批边使用边贡献信息、关系和位置、时间的用户,方便让用户在消费知识库时,获得名声、专家圈、男女朋友、就近找商家,乃至在线购物、游戏等诸多增殖服务。 4.4 开放+共赢:推广零费用 向第三方开放,开发新产品,形成产业链 1) 鼓励专业机构、专家,入住“社会化知识库”,实现多方共赢。 为权威机构和学者专家提供多样的免费专业服务。在服务中,产生更多的信息、关系和位置信息。“社会化知识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单元、信息链、关系链和位置链,这是一个产品开发、运营和合作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第三方可以开发诸多产品。 2) 免费服务,开放存取共享 免费按需查找信息、关系、位置,而从广告、培训、数据分析报告,或其它延伸服务中盈利。登录用户分组中,有政府、企业、媒体、记者、专家、投资人、产品经理、程序员、美编等等,并开设第三方开发交流论坛,方便第三方开发。在“社会化知识库”能调动多份资源、多方能力,在“社会化知识库”在线合作开发,并应用于该系统。 3) 合作学术机构的信息管理、信息增值 合作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图书馆、研究团体、信息中心、个人作者,上传信息自动分类,自动形成信息单元、信息链,乃至关系链和位置链。使其原有信息,在进入“社会化知识库”时,产生第一次增值。更在合作中获得分成受益的恒定增值,并在N次合作和交流中产生N次增值,甚至可以成为合作单位转型升级的一次机会。 4) 成为学术交流、产业合作和一站式服务的平台 (1)“社会化知识库”可以在线开学术交流会和产品发布会,主办方可在线邀请政府代表、记者、专家、企业,在仿真的会议大厅召开各种会议,方便快捷低廉。 (2)“社会化知识库”,是一个浓缩的世界,包括社会活动所需的人、信息单元、信息链、关系链、位置链,是一个诸多讨论、活动同时进行的平台。鼓励其它机构和个人,在这个平台找人、找信息、找能力、找机会。 (3)用户在线浏览、写作时,“社会化知识库”提供给用户的相关信息推荐、查询可以一站式完成。让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信息捆绑时间轴和位置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并提供在线确定位置和现场位置查找的一站式服务。 4.5 加强“社会化知识库”的“关系”建立 早期的知识库都是倾向于信息的收录、整合和加工。随着社交化平台的日渐强势,关系圈、位置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像微信一样建立个人关系圈。“目前,一个人的手机通讯录、邮箱通讯录、QQ好友、微信好友,以及微博和阿里妈妈等互相关注的好友,是一个庞大的个人资源,把愿意共享的个人资源拿出来,就能自动形成一个庞大的关系库” 。更重要的,自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这个关系库。而且,点击其中的任何一个关系的名字,他的相关信息也能瞬间呈现。 2) 收录信息与发布机构、受众之间的关系。发布机构、发布媒体、发布语境,是发布时就能呈现的关系。而效果调查、接收受众情况,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关系收集时段。重大信息的效果调查,还包含专家(或软件)文本关系分析——情感、态度、特定语气、色彩背后的潜在关系。 3) 收录信息所涉及人名、地名等关键词的实际地理位置:在关键词和整体信息收录中,关键词所涉及事件、人物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事件、人物的位置往往是许多点构成的圈子。 4) 收录关键词的实际地理位置周边的位置:借助合作单位的地图资源,把该信息实际地理位置的周边情况,收录到知识库。既方便用户按信息寻找该地理位置,也方便周边用户使用这个信息,支持线下实际活动。 5) 随着4G、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实地实时视频将取代影视等虚拟视频,成为主流。位置信息的重要性将凸显。 徐以鸿 , 朱涛 . 信息开放获取新平台 —— 机构知识库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9; 19(5): 15-16. 朱咫渝 , 成建权 . 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发展现状分析 . 图书馆学刊 . 2008; (3): 132-134. 曹艳 . 从 ROAR 和 OpenDOAR 调查中国的机构典藏发展现状 . 图书馆杂志 . 2011; (3): 36-40. 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ctID=rtID=clID=lID=potID=rSoftWareName=search=groupby=r.rDateAddedorderby=charttype=growthwidth=600height=350caption=Growth%20of%20the%20OpenDOAR%20Database%20-%20Worldwide http://www.opendoar.org/find.php . http://www.opendoar.org/find.php . 何琳 . DoarOpen 和机构知识库现状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2009; (2): 30-33. 徐以鸿,朱涛 . 机构知识库内容快速建设方法 . 现代情报 . 2011; 31(4):148-151. http://www.opendoar.org/countrylist.php?cContinent=Asia http://www.opendoar.org/onechart.php?cID=46ctID=rtID=clID=lID=potID=rSoftWareName=search=groupby=r.rDateAddedorderby=charttype=growthwidth=600height=350caption=Growth%20of%20the%20OpenDOAR%20Database%20-%20China 冯英华 , 徐丽媛 . Web2.0 环境下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实现模式研究 . 图书馆建设 . 2013; (1): 38-43. 罗志成 , 关婉湫 , 张勤 . 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比较分析 . 情报理论与实践 . 2009; (4): 71-74. http://www.donews.com/net/201101/337512.s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Portal: 特色內容 维基百科成功了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59 维基百科,谁来书写你的未来? http://qnck.cyol.com/html/2014-03/26/nw.D110000qnck_20140326_1-39.htm http://baike.baidu.com/ http://hi.baidu.com/baikenvshi/item/1e0686d54e441735e3108f1e http://baike.baidu.com/team/kedou/homepage http://tech.sina.com.cn/i/2007-12-15/00221914818.shtml?qq-pf-to=pcqq.c2c 白崇远 . 维基百科的特性及影响 . 辞书研究 . 2009; (2): 67-72. 吴卓晶 , 刘君 . 微信故障引发的思考 . 新闻与写作 .2013; (9): 33-35. 转载请正确标明作者信息以及文章出处。 文章来源:刘君, 吴卓晶.知识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现状与策略. 2014新媒体蓝皮书: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P258-27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 人民网转载地址 :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710/c14677-25266028.html 【相关跃读】 您移动互联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1377-826274.html 抓住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出版业将大有可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1377do=blogid=823051 学术期刊国际化网络化出版机制与快速共享共用策略-博士后出站报告 h 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1377-813425.html Nature、Science及PLoS ONE网络出版现状分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1377-807116.html 地铁路上读书与新媒体的来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1377-800724.html 吴卓晶
个人分类: 我的论文|3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华民族是开放的概念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4-5-10 22:42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朝鲜族、俄罗斯族、蒙古族、中亚五族、泰族(傣族)、越族(京族)、马来人(占婆人的一支,即海南的回辉人)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员。 民族是清末的舶来品。自古中国只有华夷之别,所谓夷也就是尚未融合于华。但是夷人受华夏所迫,退入深山,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增长较慢,与汉族的差异越来越大。 各民族的真正大融合开始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解放以及共同的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特别是 1949 年以后,所谓 “ 纯粹的 ” 、 “ 文化上 ” 少数的民族消失的更快。第二大少数民族 —— 满族,实际上几乎不复存在,满族文化已经成为了非物质遗产,当然很多满族文化(比如旗袍)已经进入到汉族的文明体系中。蒙古族当中只有大约 40% 还具有比较传统的蒙古族文化特征,另有 20% 在文化上、生活上已经与汉族没有太大区别(普通话讲得比汉人还好)。人口众多的壮、苗、土家等南方少数民族,用汉族姓名、讲汉语,在文化上和生产生活方式上几乎与汉族人别无二致。满、回、土家、畲等族几乎都失去了本民族语言,而通用汉语。目前, “ 真正 ” 的少数民族大约只有西北突厥系的一千多万人,和西南彝藏族系的不到 2000 万人。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是中国民族可以从血统和居住地两方面定义。对于中国境内的世居民族而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等同于对国家的认同,而且对于藏彝系和突厥系民族要他们认同大汉族主义也是根本不现实的。 对于境外华人而言,比如美国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并不妨碍他们手抚美利坚宪法宣誓,当然,如果中美处于对立甚至战争状态,双重认同也是不现实的,二战期间,美国也毫不客气的把所有日裔美国人关进了亚利桑那沙漠里面的集中营。 如果取消民族身份,汉族内部那些乱七八糟的同乡会馆和宗族祠堂,包括著名的世界客属恳亲会也都要扔到历史的垃圾堆,这也是人为划分的圈子。实际上,上世纪 60-70 年代中共对社会控制最严格的时候,也曾经严厉打击地方宗族势力,不过 80 年代以后,这些东西又都恢复了,因为他们并未失去存在的历史和社会基础。 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大规模的商品经济、城市化和人员流动,才能彻底打碎几千年形成的民族、地域和宗族圈子,无产者没有祖国。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072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人之言——文明、民主和移民
热度 1 sheep021 2013-6-3 10:34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一对老年背包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其文也美,其言也真。 一次颠覆价值观的旅行 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站在恒河河畔著名的Manikarnika Ghat石阶码头,一对年轻恋人对我说,要是早两年来印度看看,就不会从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了。 印度旅游与移民澳洲有什么关系?想知道答案,就背包去印度走走吧,这一段经历,或将彻底顚复和重塑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中东的启示 去中东旅行,二个月,6个国家,参观了无数清真寺,聆听了无数次宣礼召唤,深深领略了宗教的力量。然而,内心的我,仍然是无可救药的无神论者,在中国世俗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内外感觉的强烈反差,让我突然领悟到:中国才是彻底的人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对此感受不深,“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大一神教在中东争斗千年,至今没有结果。民主不能解决“文明的冲突”问题,人类需要更高的价值追求。中国人“不信神、无信仰”的人文精神孕育了“共和”价值,在未来国际格局演变中,将大有作为。 …… 尽管中国文化并非完美,尽管中国人不信神、无信仰可能被人误解误读误判,但无信仰无神论孕育生发的共和价值,符合基本人性,是人类天性、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化解人类各种冲突的良药,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价值,其中的正能量远远高于副作用。 莫让软实力变成“软阻力”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深藏于民族性格中。 …… 从历史的长程看,说假话、少诚信,只是中国人暂时的性格缺点,而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没有毁灭也没有中断,原因在于亿万老百姓承载的中国文化中,有二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特质:一是求生存;二是求发展。 中国人不信神,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是基于宗教道德的考虑,而是基于对自己生命一要活下去,二要活得好的考虑。没有对上帝的信仰,只有对生命、生存、发展的崇拜。西方人从基督教教义衍生出西方的道德规范,中国人从世俗生活经验中提炼了东方的道德规范。儒家伦理最鲜明的特点,不是宗教性,而是世俗性和实用性。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有人解读为实用主义;中国人崇尚与时俱进,有人解读为机会主义。不管使用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词语背后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智慧,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了民族性格中的缺点具有暂时性、阶段性、可克服的特点。因为,核心价值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和生命力所在,民族性格是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象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劣根性可以自动消失。 当前的问题是:道德大滑坡引起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核心价值发生严重冲突,已成为中华文明内在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发展下去,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结果:要么是民族劣根性削弱中华文明的生命力直至生命衰竭;要么是中华文明内生出重塑民族性格的制度和机制安排。 台湾的骄傲与困惑———我们感受到的台湾人心态 大陆与台湾都是龙的传人,同文同种同兄弟,却在不同制度下各自走了60多年,不仅产生了疏离感和神秘感,而且使两岸文化性征发生了某种变异。 …… 台湾人温良恭俭让早有耳闻,这次有了亲身感受。尤其在台北,民众公共道德水平很高,文明礼貌、善良友好,干干净净,让人感到很舒适很惬意。 说起对台湾的印象,我们说这里很干净,人们很友善。台北捷运(地铁)即使上下班高峰,人们也自觉排队、秩序井然;给老弱孕残专设的“博爱座”绝无年轻人去抢。在台湾自由行,真的就像走亲戚,又没语言障碍,玩儿得十分轻松愉快。 主人说,也有不干净的地方,是你们没看到。其实,一、二十年前,台北街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吐槟榔末、上车不排队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为什么仅仅一、二十年的时间,民众道德就得到极大提升?大家七嘴八舌,讲了许多原因:民主制度、公民社会、日本人50年的统治、二二八事件后国民党政府40年戒严,都有影响。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化,对于塑造今日台湾人的文明道德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一个说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台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保险箱。在嘉义一个庙里,一个自称天天拜神的香客说:蒋介石是负有使命的,他的使命不是统治中国,而是保留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蒋介石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文化带到了台湾,保留下来。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共识是儒释道三者统一。在台湾,无形的儒释道统一文化,集中表现在庙宇这个有形建筑及相关各类祭祀、参拜、庆典、娱乐活动中 。 台湾庙多,无论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镇,处处有庙,而且大多管理很好、香火鼎盛。许多数百年的老庙,也是光鲜整洁、金碧辉煌。更重要的是,这些庙大多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街市上、在菜市场里、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台湾民间信仰源于闽南粤东,融道教与佛教为一体,道教成分较重。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中原文化发挥了更大影响。 庙宇多以道教为主,庙中供奉的神灵,有主神,还有许多陪神。妈祖庙里同时供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文昌公、关公武圣,还有其他许多神。有时多达二、三十个不同属性的神灵同聚一堂。 多神供奉,其实许多神是历史人物:孙膑、关公、岳飞、郑成功,甚至施琅,都在庙里占有一席之地。 与一位庙工攀谈,问:庙里为什么供奉这么多神? 答:方便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发财求财神,想考大学求文昌公,想生孩子求送子娘娘,想出海平安拜妈祖。在一个庙里都解决了,不然还得一个一个庙去拜,麻烦。 有多少心愿都可以到庙里去求。以一神教的标准看,台湾民众的多神信仰不专一、不虔诚、过分世俗化,甚至过分实用主义了。 但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开放、多元、包容、实用、入世、世俗化 。 …… 问过出版社几位年轻人:你真的信神吗? 得到的回答是:从小就跟父母参加拜拜,已成为风俗习惯。谁见过神?谁见过上帝?信仰是在心里,求得内心安宁就好。 在台湾,传统文化营造的那种浓浓氛围,大陆已经很难感受到了。但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哪些是精华,需要传承?哪些是糟粕,必须扬弃?常常是个说不清的难题。 …… 我们深深感到:大陆与台湾就像兄弟打架,立场敌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基本相同。毕竟都是中国人,五千年文明铸就的民族性格,岂是60年分离就能割裂的? 我们想,这就是两岸终将走向统一的基础。 钓鱼岛背后:别成了美国亚太战略棋… 围绕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博弈背后,是美国重返太平洋战略的棋盘布局,南海之争也是如此。如果看不清这一点,中国就真成了任由美国摆弄的一只棋子。 …… 当今世界的文明博弈,是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三国演义”。 美国中东政策出现战略性失误,导致9.11事件,十多年反恐战争,中国获得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美国本指望“阿拉伯之春”把伊斯兰世界改造成美国的战略盟友,好腾出手来重返东亚对付中国。但事与愿违,美国以民主普世价值改造伊斯兰世界,却低估了伊斯兰文明不同于基督教文明的独特性,低估了一千多年来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累积的敌对情绪。 美国的全球算盘太过一厢情愿。阿拉伯之春才不过一年多,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就被杀害;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半年多,西亚北非那边又出了问题。伊斯兰世界反美浪潮汹涌,这必然影响美国重返太平洋地区的脚步。 中华文明,不以逞勇斗狠取胜。从世界大棋盘大格局的全球眼光处理钓鱼岛主权之争,争取另一个发展战略机遇期,处理好内部改革发展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待日本,“以理服人”无效,只能“以力服人”。 当中国真正崛起、硬实力软实力都达到足够时,解决钓鱼岛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荐《创客:新工业革命》
热度 1 mhchx 2013-4-24 17:37
昨天晚上,浏览《科技潮》杂志,看到对《创客:新工业革命》的简介,这是《连线》杂志主编、畅销书作家克里斯·安德森最新畅销书之一,也 是安德森给第三次工业革命全新的解读——“创客运动”的工业化,即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集成, 将带你深入新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探讨今日的创业者们如何使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将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我觉得该书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具有 超前的意识、前瞻的眼光、综合的知识、系统分析及预测能力,该书确实值得一读。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Part One THE REVOLUTION Chapter 1 The Invention Revolution Chapter 2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apter 3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Chapter 4 We Are All Designers Now Chapter 5 The Long Tail of Things Part Two THE FUTURE Chapter 6 The Tools of Transformation Four Desktop Factories Chapter 7 Open Hardwares Chapter 8 Reinventing the Biggest Factories of All Chapter 9 The Open Organization Chapter 10 Financing the Maker Movement Chapter 11 Maker Businesses Chapter 12 The Factory in the Cloud Chapter 13 DIY Biology Epilogue The New Shape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Appendix: The 21st-Century Workshop Getting started with CAD Getting started with 3-D printing Getting started with 3-D scanning Getting started with laser cutting Getting started with CNC machines Getting started with electronics 在属于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百万车库发明家和爱好者的集体潜力即将喷薄而出,美国制造业由此复苏。随着数字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赋予每个人发明的能力——即“实物长尾效应”——“创客”时代使用万维网的创新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大潮的弄潮儿。 谁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成功的创客!未来经济的主宰者!
个人分类: 随想|3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很多国有企业安全管理所缺与安全法学的研究方向
Greg66 2012-9-13 21:23
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事故预防)时所大感困惑的一件事情是面对太多的法规规定(含法律、法规、标准等)非常困惑。我所去过的一个省国资委管理的企业,管理级别已经达到四级,厂矿级、区域公司级、子公司级、集团级。对于厂矿级,它有来自于地方政府(县级)、地区级、省级、国家主管部门级、三层上级企业的众多文件和法规,而且各个行政级别的政府文件又有来自于不同部门的,文件特别多。当然还有来自于客户的要求。要求太多,感到无所是从,执行困难。 解决办法:(1)厂矿级企业建立自己的管理办法体系(有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系统最好)。(2)系统评估上级、主管部门、客户的要求、自己的要求,形成一套比较统一、涵盖所有要求的管理办法,纳入自己的管理办法体系。(3)厂矿内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执行这个管理办法体系。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这个内部评估部门应是常设机构,可叫做法务部或其他名称。各个企业目前有法务部这类机构,但是现在没有起到上述评估作用。 安全、环境、质量管理等相关法学学者可以研究国有企业的这个做法及实际运行机制。(本文受BSI(中国)唐爱丽老师启发所写。唐老师的观点也证实了作者以前的思考)
4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春艳:西方科学体系若不引入东方智慧很难走出瓶颈
热度 3 sheep021 2012-9-9 16:38
王春艳 : 正如我以为的“西方科学体系若不引入东方智慧很难走出瓶颈一样”,女性以其性别所特有的思维模式融入科学界也必将给世界带来春天…… 但这种融合既不能是把“东方太极分解成广播体操”,也不能是“女人培养成男人婆”……万法自然…… PS: 又多了一位明白人! 西方科学体系是是线性的,走得出去,回不来,容易钻进牛角尖里。东方智慧的最大特点是圆融、整体。二者的互补性很强。若能以东方智慧做政委,西方科学做军长,必将攻无不胜,所向披靡……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带兵,往往更牛,这方面经典案例不少 俺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必要“苦口婆心”地劝 西方科学体系引入东方智慧而走出瓶颈。 我们为什么不把西方科学体系引入东方智慧,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也许,我们一直在努力噢!
个人分类: 科学超人|175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餐桌上的感悟
热度 26 tangchangjie 2012-2-1 11:14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餐桌上的感悟(唐常杰) 原名:餐桌上的感悟:民主、科学与融合式创新 龙年春节,祥和喜庆,喜庆之余,有感悟两则,标题中的“餐桌”似与“科学、民主、创新”的语义相距甚远,但事不同而理同,恰似古语 “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说,且看下面细细解来。 1 旋转餐桌中的民主与科学 春节期间,亲友聚会,少不了吉祥的祝福和干杯,龙年餐桌上的干杯很彻底很科学,除夕那天的那一杯,与往年一样,要求干得见底,但杯中物各取所需,豪爽者选白酒,高雅者用干红,孩子们选饮料,血糖高的用清茶;一番觥筹相错,一轮旋转餐桌将下酒之物送来助兴,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方便! 一位小客人问:在电视剧中的看到皇帝或太后一餐有100个菜,但帝王为什么不用旋转餐桌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引起了议论:不是鲁班们没想到,不是赛先生(科学 Science)无能,而是德先生(Democracy 民主)未到。 不是鲁班族做不出旋转餐桌 , 以鲁班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们,做了很多比旋转餐桌复杂得多,宏大的多的作品,例如,有复杂差动齿轮机构的指南车,有负重登山的木牛流马,有构思巧妙的连发弓弩,有下西洋扬国威的海船,相比之下,简单的旋转餐桌有何难哉。 没有旋转餐桌的原因是没有需求 。帝王太后们饭来张口,对他们而言,旋转餐桌还不够方便,他们用的是 声控、情感与肢体语言识别系统 ,想吃哪道菜,只需一眼神或一抬手,侍餐太监就会把其意向的菜品送到面前的碟子;一皱眉或一哼声,就会把不喜欢的菜品移开;帝王面前的这个碟子,大致相当于计算机中的缓存(buf 或 cache ),供帝王们快速“处理”;虽然这个识别系统不是电脑操纵的,但要做一个机器人比其更善解人意,更智能周到,还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勇气。 当皇帝品尝100道菜时,满桌之内,莫非王食,就是是为了彰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的就是独霸的霸气。 没有需求的原因是没有民主和平等 。旋转餐桌的必要条件是平等和民主,因为:(a)旋转平台必定是圆形的, 一个矩形平台旋转起来,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说不定还会刮倒酒杯;(b)圆桌各方无尊卑之分;如今,或许正对门的那几个座位略有特殊(视点好,干扰小,有安全感,常安排主人、主客或长者)。除此之外,座位是平等的,餐桌是民主的。 只有平等的人坐在一起,才会用圆桌,只有平等的人才会提出了对菜品的民主需求,才希望圆桌旋转起来,而大工业的流水线和传送带使得旋转餐桌十分简单。 在网上查“旋转餐桌”的起源,说法1:1910年在鼠疫流行期间,为防餐桌传染,哈尔滨主厨郑兴文发明了单轴的圆形餐台,特色是旋转、公筷和自选;后来改进为稳定性更好的类似平面轴承的结构。 说法2见于维基百科: 旋转餐桌英文中称 Lazy Susan, 最早见于 小说Vanity Fair(《名利场》1917年,比说法1晚一些)“Revolving Server or Lazy Suan”。 还有说法3:说一位名叫Suan的女老板开了家饭店Susan Restaurant,觉得为顾客个性化送菜很麻烦,用转盘+自选的方式。 不知哪一种说法为真,但其中的几个要素:旋转、公筷和自选,都是以民主与平等为前提的。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到( 餐桌上的) 民主是 (餐桌) 科学的先锋 。 民主和科学使百姓的某些享受胜皇帝 中国历代的君王,没有哪一个看过电视,没有哪一个用过手机,没有哪一个用过互联网;只有末代皇帝溥仪骑过自行车,坐过火车,坐过飞机,但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被苏联红军抓获时就是刚下飞机。 民主使老百姓有权利享受科学的成果,这为科学成果准备了潜在的市场,才会有企业家大胆投资把科学成果变为工业化产品,不断改进和降价,才使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那些过去皇帝也未曾用过的技术产品。 2 等你两千年,花椒与辣椒的姻缘,东西方饮食的融合 川人餐桌上,自然有麻与辣,也自然有孩子在餐桌上询问麻与辣的源革。 花椒和辣椒这对冤家,如今在川菜中常常双宿双飞,形影不离;但花椒和辣椒的姻缘,却是又麻又辣的“等你两千年”的浪漫故事。 在互联网上搜索含“椒”字的句子,有《诗经》的:“有椒其馨”,有离骚的“杂申椒与菌桂兮”,有九歌中的“莫桂酒兮椒浆”;但是,上述的“椒”都是指花椒。 花椒脾气怪怪的,待字闺中,坚定地等待一位有火热激情的梦中伴侣,这一等,等了两千年。 辣椒这个倒插门的女婿, 16世纪末才进入中国,有个这样一个(最早的?)的记载,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明,高濂。《遵生八笺》,1591年)。 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有官员发现 “土苗用以代盐”,上奏到朝廷,官方以此作为扶贫方略,加以推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几十年后,在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辣椒就逐渐推广了。 花椒阴柔,和酸、苦、甜一样,在人的众多传感器中只对味蕾情有独钟;辣椒火热,性格外向,人的多个器官,包括皮肤,都能感知辣椒;花椒用量过度,会引起味蕾的审美疲劳;而辣椒能提高人的情绪,把轻微的抑郁一扫而光。 如此性格不同的一对冤家,由川人作媒,竟在川菜中喜结良缘。 融合,也是一种创新;辣椒的火热使得花椒不那么太麻,花椒的麻使得味蕾承受辣味的阈值增大…;造就了今天特色的川味。如今川味中的辣椒与花椒的搭档,四川人对辣椒处理技术已进艺术境界(state of art),早已超越了屈原描述的的“莫桂酒兮椒浆”,超越了 墨西哥人的腌制辣椒。 几百年前贫困地区的“以椒代盐”推广了辣椒,今天,这个口号还有另一层语义:在“不差盐”的地区,对摄盐超标人群提倡“以椒代盐”,或许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四川人,有四川人的地方就有四川菜,如今,花椒与辣椒结合的浪漫味道,以Sichuan food 的名声,成为中华饮食大使,走到了南极北极,走遍了全世界。 融合是一种创新,不只是辣椒与花椒,在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学习国外经验时,融合式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顺便提及,趣味数据挖掘系列 还将继续)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一) 批评家类数平方根律与科学博客的改版(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二) 人生与算法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 跨辈交流也求新---- 议 “关心下一代 ”之与时俱进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在哪些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 –-搬家有感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8764 次阅读|50 个评论
诺贝尔奖(炸药奖)亟需改革!
热度 9 boxcar 2011-10-8 07:53
前天,撂下写了一半的“工作们”(乔布斯)【 1 】,去和博友王伟聊天。当时我们谈及另一个每年 10 月初的热门议题——诺贝尔奖。在历数了近些年的多干诺贝尔奖后,发现有些诺贝尔化学奖给了生命学家,有的(例如今年)又给了物理学家,为此,纯化学家们估计会很郁闷。究其原因,大概是物理、化学这些更基础的学科已经跨过了一段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其研究热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再加上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类口号的忽悠和经费投入上的倾斜,引领了太多脑袋贼聪明的“老油条”和“新菜鸟”们都纷纷转向了生命科学,结果不免导致了生命科学在最近 N 多年里几乎“一枝独秀”的局面,以致于在诺贝尔奖的评选中都出现了“横吃”化学奖与物理奖的态势。此外,还有着越来越不靠谱的“炸药和平奖”——经常会奖励给那些能够或试图把一个国家搞散但又避免战争的人(例如割耳扒桥夫),或者被寄予希望认为他能结束一场战争的人(例如熬爸妈),以及很有政治倾向性的 NB 文学奖及“炸药”经济学奖(这个俺不大懂)。因此,当时俺们即产生了一种想法,认为诺贝尔奖这个百年老店老奖已然到了亟需改革的阶段。 之所以认为诺贝尔奖亟需改革,是因为时代在变化,科学的中心和热点在转移,学科在融合,其间的界限也在不断被打破,诸多基础学科的地位在起伏涨落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太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很难准确地界定一项重要发现的学科归属了。这时如果继续对自然科学的成就进行分科设奖,难免被人斥为“挂羊头卖狗肉”(虽然这句中国话估计没几个人敢说,因为咱国至今还在诺贝尔科学奖项上光头秃脑着)。与其让本来偏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去“横吃”化学或者物理的奖项,莫不如直接打破界限,把三大科学奖——物理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合并为统一的“诺贝尔科学奖”。这样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某一学科发展迅猛,成就显著,就可以给这个学科的成就更多获奖的机会,比较及时地给予奖励,而不至于让那些做出了卓越成就的学者等到死(今年就有一位),使诺贝尔奖变成一场比赛科学家寿命的游戏。如果若干年后一个学科过气了,另一个学科忽然给力而突飞猛进、异军崛起,再把更多获奖的机会让给这个风头正盛的学科。改为“科学奖”之后,“数理化天地生”这些基础学科应该都有份获奖。 至于炸药和平奖、 NB 文学奖和炸药经济学奖,其实也早应该合并成炸药社会贡献奖。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一个人的文学水平如何之高、文学作品或成就如何重要是很难有共识的,许多 NB 文学奖得主似乎不是靠着纯粹文学成就,而是靠着文学的某些社会影响而获奖。经济学理论成就的效果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相对显著些,能够促进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又可能暴露出更严重的问题,反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所以经济学理论的适用范围即作用时间很值得关注。至于说到炸药和平奖的颁发,倾向性本来就非常明显。与其颁发这些容易引发不同国家、族群之间争议的奖项,莫不如把它们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炸药社会贡献奖,奖励给那些公认的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包括政治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和科学技术专家们。 以上对诺贝尔奖(炸药奖)的改革设想,仅供大家点评,估计不会被傲慢而不乏偏见的欧洲人采纳。 参考: 【1】 吕喆:完了,许多人的工作没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93820
个人分类: 科学网|56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云冈之上
热度 18 weijia2009 2011-6-30 22:10
云冈之上
云冈之上 贾伟 这两天在澳洲开会,在宾馆里想补写个游记,因为前些天去了趟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从夏日高照的北卡,到杏花春雨的江南,再到白马秋风的塞上,如果算上(正值隆冬)寒意料峭的澳洲,这十几天之内横穿了人间四个季节。 云冈石窟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驱车出大同城西约二十分钟,就看到了一处四面环山的平缓的山丘,苍白的砂岩石壁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穴,这些洞穴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这座貌不惊人的西北工业城市曾经在我国历史上一度大放异彩,1600年前南北朝时期从大兴安岭南下的鲜卑族拓跋氏统一了西北,建立了北魏王朝,在平城(今大同市)定都并运行了近一个世纪。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整个工程历时半个多世纪,建了45个洞窟,几万尊石像,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走近石窟,犹如置身于一座座庄严肃穆而又温暖宁静的圣殿,一尊尊佛像显得慈悲亲切、仪态端庄,在工匠们的巧夺天工之下,每一个石窟的雕塑都组成了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一个佛教故事,可称为一佛一如来,一窟一世界!有意思的是这五座最早开凿的石窟的主佛像都是以当时北魏的五个皇帝定型制作的,依次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未继位)、文成帝。他们面相半圆,深目高鼻,眉眼细长,蓄八字须,两肩齐挺,肩宽体壮,右袒或通肩服装,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格。 徜徉在45个洞窟、五万余座大小各异的佛像之间,我试图去感受150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场景。古代文明的演化和发展似乎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按历史朝代的沿革而逐步递进的。佛教在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两千多年前佛法东进,成就了中国灿烂的三教文明,而我们古代的西域民族在中华文化的形成、演变和传播中可以说居功至伟。 佛教兴于印度,释迦牟尼的生前死后,佛教主要传播于印度的恒河中游一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统一印度后皈依佛门,从而使佛教在印度盛极一时。公元一世纪中叶,来自中国西北的大月氏民族建立了贵霜帝国,疆域扩大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是继阿育王之后,极力推广佛教的又一位国王,在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佛教进入鼎盛期,产生了集多种佛说和神学于一体的大乘佛学并走出了恒河流域。 佛教东传至中国应该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僧侣踏进华夏大地的第一站是新疆。至三、四世纪时,新疆佛教如日中天,进而再向东土和南疆传播,走的是丝绸之路。也就是说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要归功于五胡十六国的民族迁徙和与汉文化的融合。 尽管云冈的佛像有数万尊,但细看下来我觉得他们的仪态没有太多变化,体现出来的似乎是早期的佛教文化,表现形式比较格式化和西域化,体型较为粗短、佛像种类较少、服饰和面部表情较为单一。但是,在云冈石窟的这种千佛一像的发现似乎在回答我心中疑惑了多年的一个问题 - 为什么佛教能在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流传和发展至今,却没能在其发源地印度生存下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其教理影响了世界哲学,教法传遍东亚及南亚诸国。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宗教,在经历了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后,大约是在十二世纪末的时候在印度灭亡了。 答案其实就在离云冈石窟几个小时车程的五台山上。同在山西的五台山上的佛像,相比之下就活泼多了,可以称为百花齐放,佛像林林总总,仪态万千,除了外来的西方佛圣,还加盟了很多本土的明星,你能看到四大天王各持兵器为佛祖护法,甚至还有忠勇神武的关云长以及他的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 也就是说佛教能够在中国生根和开花应该归结于它的因地“变形”以及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紧密结合。犹如一个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环境,须通过基因的变异而呈现多姿多彩的具有适应能力的生物表型,佛教的中国化虽然历经千年,却并未被本土宗教所排斥和束缚,而佛教传入时恰好又填补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生命意义的理解上的很多空白,最终的格局是儒释道三教共存共荣,相得益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渲染的就是南北朝时期佛寺众多,佛教盛行的现象! 千百年前的佛教传播者,跋山涉水,在苦苦的寻觅和冗长的开凿工程中体悟宗教的真谛、奉献自己的虔诚。我想当年在云冈隐世的修行者们开窟于山,修行于窟不仅仅是一种神圣,还是一种在杳无人迹的山崖对红尘俗世浮光掠影的一种全方面的探视,一种对人生苦谛的寻味,一种对死的悠悠冥想转为对生的绵长的沉思!而这样的寻味和沉思在我们今天摩肩接踵、香火缭绕的名山古寺以及戴着劳力士手表的年青僧人们当中只怕已经是遥不可及、无以为继了。但是,佛教毕竟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荣兴盛了。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教人入世,儒家的“修、齐、治、平”应该是和佛教的出世思想格格不入的,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会相互连接、相互映照,成为很多“以出世的心态入世”的中国文人学者走在仕途之路上的两盏烛灯(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而佛教作为古印度文明的最高境界,在八百年前的印度本土经历了钟鼓礼乐、百方朝仪的巅峰时期之后,逐渐沉迷于蹈空玄谈,重理论而轻于实际修法层次的指导,加上人才的凋零和教团的没落,从而在与外力的拮抗中失去了生命力。 从佛教的发展引伸开去,一种文化的生存、发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归根结底在于它的融汇和聚合能力。唯有汇聚,才能使它开通、广达。 1. 第三窟,坐佛面貌圆润,高约十米。 2. 第二十窟,造像露天,高13.7米,佛像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 3. 第十一窟,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4. 花巨资修建的公园入口。
6297 次阅读|39 个评论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东西文化(中西医)融合之道
热度 2 sheep021 2011-2-12 14:22
终于读到一篇出彩的博文: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分析一下中医学与 ... 张永忠 经过多年的思考,觉得是不是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分析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特色: 中医学有如“隔岸观象”,至多能触及象的脉搏,嗅其气味,闻其声音。但对象的全身,以及哪个部位与哪个部位 的联系和呼应关系观察得很透彻。象的表情是高兴,是痛苦,还是发怒,象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看得很清楚。 西医学有如“盲人摸象”,尽管对全局掌握得相对肤浅,甚至片面,但是对局部越摸越清楚,以至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但是,象的表情如何,象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却要靠另外的“心理学”去研究了。当然,西方已经发展出了“心理医学”。可是,我们不能说心理医学就是西医。中医也一样有心理医学。 个人觉得,我们应该力求把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盲人摸象确实已经摸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医学就不能把这些现成的资料拿来,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吗?当然,拿来容易,消化吸收就不一定容易了。就如钱学深曾说过的: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挂不上钩,语言、概念是两套。这也许正是发展中医学的最大障碍之所在。本人认为,要使中医学得到健康发展,突破这种语言、概念上的障碍也许就是关键。 上博士时听过一位物理学家的报告,记得他说过:不管你研究的内容有多么深奥,你若是真正对它了如指掌啦,你就能够回家后给你那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讲明白。若是讲不明白,说明不是你研究的内容太深奥,而是你对你研究的内容还了解得不透。 中医学的内容能不能给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人讲明白呢?个人认为应该能够讲明白,要是讲不明白,恐怕我们自己还没有真正弄明白。 本博评论 张永忠 博主真是洞见中西之精华啊 中医学得好的人,或者传统文化底子深厚的人,很容易理解现代物理学的知识。 本人也相信中西是可以贯通的 。本博曾经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作“曹冲称象”和“盲人摸象”的差异。曹冲称局部而得全象,西人摸全象而得局部,思维差异由此可分。只是还没想到二者结合的办法。 张永忠 博主的隔岸观象与盲人摸象也很精彩。看完之后,立马想到,二者的结合需要一座桥梁——联系东西的桥梁。 即:二者的结合只有一个办法——架桥。架桥之后,中西天堑即为通途: 1。 中医可自由来往于河两岸,进退自如,既可远观,又可近摸。势必比只隔岸观象要清楚明白得多。 2。盲人睁开眼,并知道后面有桥可自由来往于河两岸,进退自如,既要近摸,又要远观,缺一不可。一桥飞架,进退自如,心无成见,眼观手摸。肯定可得全象。但这座桥不在别处,而在观象、摸象者的心中。这也是一桥飞架的“飞”字的含义。 据我所知,在心中架起沟通东西桥梁的伟大人物已经有很多,钱学森就算一个,还有翁文波也算一个。都是传统文化、现代知识都很雄厚之人(海外留学博士)。 国外心理学大师荣格也算一个。应该还有很多类似的人现在有一些中医,也已经具备这一能力。望闻问切之后,用西医术语给患者讲,患者不信的话,用仪器一查,不差分毫。最后根据情况,中西药并用——则其善者而用。 在构建一桥飞架的过程中,具有东方思维的人(注意不是【东方人】)显然占据优势。因为他需要做的事前进,架桥,上去仔细摸。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而具有西方思维的人(注意不是【西方人】)则要困难一些,因为他需要回头看,向后退,这是最困难的。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但是,古往今来,前仆后继者多,回头者少啊。“回头”,“后退”往往会被看作是【倒退】,【不科学】的代名词。不到山穷水尽,不经历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很难真正回头的。 一桥飞架中西哲学的会通之路也在“人”: 对中西哲学作比较,对二者进行求同辨异还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达到会通。从字面上说,会通当指二者相互交汇而能出人通达。但是,对于中西两种异质的哲学,它们交汇于何处?又怎能达到二者间的通达呢?中西两种哲学好比两枝分离而独立的树枝,它们本身不 会会通,只有回到树干、绕道树干,它们才能相互进入。我们只有使自己成为树干,才能为中西哲学提供会通的场所。我们应当能够发现, 在从事西方哲学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学会作概念思考,而在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的时候,免不了要下一番修身养性的工夫。概念的思考和修身养性都是我们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们可以这样去从事哲学,也可以那样去从事哲学。原来中西哲学的会通是研究者自己的事务。 中西哲学两者间本身不通达,能通达的是人。 达到了上面这一步,我们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域:我们不再限于中西两种哲学文本的比较,而要比较人们从事中西哲学活动的方式。哲学文本之所以这样那样,那都是人们从事哲学活动的一定方式的结果。在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中,有中西哲学各自形成的机制。这种取向把我们引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分析。 当人类的文明已经能够超越地球的引力,渗透到其他行星去的时候,人们不免提出一个问题:人类的文明究竟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人的生命将以什么方式存活?什么样的存活方式才是出于生命本身的要求?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宇宙观不同 中医和西医说到根子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宇宙观不一样,中医的宇宙观就是阴阳,阴阳生万物,而阴阳是我们可以感受但不能抓住的有形的物质,因为有了宇宙的阴阳观,所以也就产生了阴阳的哲学体系,因为哲学观的产生,所以便有了隐含阴阳的文化思想----中庸,阴阳贯穿于人性,便是善为阳,恶为阴,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做那种除恶,灭善的傻事的,因为阴阳观的影响,所以中国人都明白,善恶两性是同时存在人身上的,只能中和,无法灭除。 所以不懂阴阳观的西方的大哲们就天真的想绝私灭恶,来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他们为这种绝私灭恶的思想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共产”,所谓“共产主义”由此而来,其实质就是绝人性私 灭人之恶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很荣幸的成了实验品,差点丢命。 西方的哲学观是微观世界,一下发现了原子,叫嚷,宇宙由原子构成,一下又发现了粒子、微子、等等一大堆子,据说现在发现了夸克,夸克再分解便是无,不知是否可以定性,宇宙由夸克组成,而夸克由什么组成呢,由无组成,所以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么“无中生有”嘛。原来,中国人都会说的成语竟然是大道。 因为宇宙观不一样,哲学体系就不一样,哲学体系不一样,文化观和科学观就不一样,所以中医重感悟,重象,数用来描述和记录象;西医重实验,重数据,以数据来进行逻辑推理象。 参考: 东西方科学之比较——为了超越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单一性的矛盾 俞 宣孟中西传统 哲学 的不同超越与 哲学 观念的更新 悟医道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8 次阅读|4 个评论
买书记
gghgiser 2010-11-6 16:17
上 午10点钟,网上订购的《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终于到手了,这次送货速度挺快的,前晚下单今天中午就到,我想可能是他们怕过几天大学城亚运火炬传递活动实行限行吧,服务才这么好! 对 这本书的初次了解来自电驴,初步看了电子版之后就对这本书着迷了。它以地理学空间及社会学视角进行城市研究,辅以大量的例子和配图,加上商务印书局的口碑,真很不错!再看到书本目录后,就是它了! 买! 下来好好读! 其 实我做的是GIS和遥感应用相关的东西,工作中甚少涉及人文地理问题。呵呵,算是基于兴趣和好奇心吧,感觉能从其他学科的书籍之中找到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困扰自己思想和思维的问题。而事实就是这样,科研创新本来就是基于对所研究学科领域或周边学科知识的把握,只有广阔的学科视野才能从新的角度去发现剖析科学问题,才能做出与人不同的地方。 最 近基于小波变换融合技术,结合图象信息融合和遥感影像融合的一些传统问题超前完成了年底的工作计划,并获得很不错的成果,算是对上述创新问题的验证。
个人分类: 科研学习|251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hanhuijian 2010-5-14 00:34
潘云鹤 1946年11月出生于浙江杭州。197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1981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历任计算机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起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起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将人工智能引入计算机图形学和CAD技术,提出综合推理和形象思维模型,并研制成功了轻纺花型、图案创作等多个新颖实用的智能CAD/CAM系统,而且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优秀成果,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本。 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我们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还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看到,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一种是理论。现在则有了第三种,即计算机科研方法。第五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建立起了硬件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上服务业,后面三种行业就是信息服务业。 最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并把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成机遇?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就与此相关。 此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教训是,美国虚拟经济发展得过分了。虚拟经济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我国政府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谈到实体经济,我这里想讲的一个问题是,走中国工业科学发展之路,必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富有中国特色,这既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求,又来自世界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世纪我们国家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世界各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都是根据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而提出的。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印度在1998年就提出,到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其战略目标是加速推动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印度软件和IT服务业出口已达500亿美元,上述目标已经实现,其网络能力年均增长30%,所有的学校和医院、行业都实现了IT应用和IT教育。 分析表明,上述国家的信息化目标与中国都不一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信息化进程中最耀眼的中国特色战略。 从国情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需求。首先,中国工业生产的规模已经很大,中国现在制造业规模全世界第三,而信息、电子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位于全世界第二。我们有很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占世界市场的50%以上,现在全世界有30%的日用工业品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像电风扇、电视机、拖拉机、挡车机械等,中国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40%甚至50%。其二,我们的交通规模也很大,铁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全世界第三。我们的高速铁路过去为零,现在从北京到天津的高速铁路的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正在迅速建造的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将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据铁道部估计,今后5年我们所要造的高速铁路是全世界最多的。我国的高速公路近几年发展也很快,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居全世界第二位。我国港口已完成部分的吞吐量已经占全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的亿吨港口拥有量居全世界第一。其三,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增速很快,2006年已经超过了4000亿平方米,2007年达到4500亿平方米。 无论是制造业、运输业还是建筑业,一方面,中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仍旧处在传统工业化的老路上,表现为三高两低,就是物耗高、能耗高、生产环境代价高,而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环境和资源的全球压力,加上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三高两低的压力也很大,困难与时俱增。我国的国内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0%-40%,我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却很低。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为2490美元,大概是美国的1/19,浙江人均GDP大约到了5000美元,即使这样,也只是美国人均GDP的1/9。 再从历史来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中国工业化的难得机遇。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国家工业化的世界性巨浪。 第一次巨浪起源于英国。1769年,英国的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启动了动力机械化的时代。蒸汽机时代的机械化和以往靠人工和畜类推动的机械完全不一样。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1779年出现了动力发动机,1803年出现了轮船,1812年出现了火车,1825年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829年出现了拖拉机。至今为止,人们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机械,实际上都是在蒸汽机时代的那一次工业化浪潮中产生的,即使有所变化,也无非是后来把蒸汽机变成了内燃机、电动机而已。因此,由于工业化进程,英国人在100年以后,有70%的人住进了城市,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工业化不仅带动了本国的工业化,而且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第二次巨浪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工业化浪潮实际上应该叫做电机化浪潮。不过,严格来说,电机化浪潮实际上不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人发明了发电机,俄国人发明了电动机,电机化最重要的两个机械不是美国人发明的,而是欧洲人发明的。但是美国人从1876年开始发明了电话,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启动了电气化时代。仅仅有这些,爱迪生还不能启动电机化时代;爱迪生的聪明,在于他不仅发明了电灯泡,而且还在纽约使用欧洲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当时发电厂的电力传输只有几公里,即使如此,它促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供应电,能够把几平方米的范围都照亮。这就启动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电机化时代。美国人以电机化带动工业化,从而进入到汽车、钢铁、石油快速发展的时代。到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美国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一次工业化浪潮对世界的贡献可谓巨大。 可以看出,尽管世界上有很多的强国,这些强国走出了自己有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但是,只有把那些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融入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且能够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造就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业化浪潮,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新世纪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正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机遇,指出了这样一个途径,希望能够在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受阻的五大软肋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发展很快,但仍然不够强大,还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信息化产品,我们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在质量方面还很薄弱。例如,显示器、手机、彩电、DVD,以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我们的这些产品占全球的总量现在已经到了50%、30%、43%、80%、40%,尽管如此,2003年中国的信息社会指数程度还只是在全世界排第44位。一方面,我们的信息产品做得不错,另一方面,我们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很不够。其中的原因何在?总体看来,我们整合和发展信息产品的水平还存在着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1、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跟踪过分。我们太热衷于跟踪,中国人始终对西方强国存在着迷信,中国人对西方强国的跟踪意识特别强,我们希望通过跟踪西方,最后超过人家。但是人家跑的那条路是不是适合你跑,我们没有考虑过。跟踪、赶超是需要的,一定程度上在中国开始振兴的初级阶段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是事实证明,跟踪赶超的路不能一直走下去。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来走自己的道路。我们走的路一定会和西方不一样,如果和他们一样,那就一定超不过他们。这是很明白的道理。此外,就是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认识还不足,我们往往将融合看成是局部性的战略,而没有把它看成全局性的战略,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对国情、世情以及历史性挑战和机遇的意义。 2、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不妨来看一看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情况。我们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设立科研机构的企业数量,除了2007年有所增加外,其他年份都在减少。这说明我们整整十年时间几乎都在埋头于生产,而很少埋头做科研与开发。从经费投入上看,我国企业对科研投入的比例是1.0%(制造业还要低,只有0.54%),而美国、英国、日本则大于10%,韩国、意大利也大于4.5%,差距非常大。不仅是科研比较落后,融合也比较落后。 实际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它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业中各行业的问题,促进工业中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我们现在热衷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而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则热情不够。信息产业和工业之间要结合起来,需要做什么?就是RD,就是研发。我们现在促进两者融合的研究经费和项目非常不够,这样的科研状况没法支撑我们去提高工业化水平。 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剑锋没有直指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比企业的生产能力重要得多。中国人很注意自己的生产能力,但是很不注意产品的创新。 我们以前的统计,是把本企业没有生产的产品当作是新产品,只要本企业没有生产过的、即使是模仿他人的产品也叫新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跟踪性很好,新颖性不够。应该看到,产品是研发能够产生利润的必由之路;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产品,就不会产生利润,研发是体现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品牌效益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品牌?首先就在于我们没有自己研制的新产品,我们所谓的新产品都是人家研制出来的,实质上也就是人家设计出来的。如果要有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要创造自己的产品,要把产品创新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手段。完整的自主创新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大家呼吁得很不够。知识和技术不转化成产品和工艺,也就很难抵御危机。我们从这次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历次风暴中都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产品创新应该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主战场。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环节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创新体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最传统的产品也存在着同信息产品融合的广阔空间。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要抛弃原有的传统产业去发展高技术产业;我认为这种理论不完整。一方面,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需要从一城、一地转移到另一城、另一地;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际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就一个产业而言,只要把产品调整好,这一产业就可以变成朝阳产业。最重要的产品实际上是人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东西,不管发生什么危机,这些东西都是人们必需的。人最不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大概也就是飞机、电脑等。人没钱的时候可以不用计算机,不乘飞机。金融风暴来了,出去旅游可以换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必须吃饭、穿衣、住房、乘车。因此,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我们的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属于人类必需,一定会有强大生命力。 4、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投资较多,鼓励融合较少。 我们应该鼓励各种交叉型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要鼓励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交叉融合;要鼓励产、学、政的交叉融合,产、学、政合作才能创新;要鼓励创新与金融的结合,尤其是与风险投资的结合。 5、信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性人才依然匮乏。 人才对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可以举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来加以说明。2001、2002年时,中国的软件业非常羡慕印度的软件业;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很快,赚了很多钱。但是到了2007年,中国软件业的数量、销售总额超过印度,这一变化很了不起。我最近查数据才发现,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希望超过500亿美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一数据,而中国软件业的产值则到了600亿美元。但中国和印度很不一样;中国的软件业是把产品卖给了中国人自己,而印度的软件业则是把产品卖给了美国人。中国在2001年开始成立软件学院,政府对软件业采取了特殊政策。印度人普遍使用英语,所以印度更适合软件业的发展;而我们的软件业大多把产品卖给了自己人,这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软件学院的学生能把英语培训得更好,我们的出口软件数量有可能更多。所以,人才的培养同产业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 三、工程教育缺失,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转型 有产业没人才,产业不可能很好地发展;有人才没产业,人才也不可能培养起来。我国现在正在培养的工程人才,也许在10年后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人才,因为我国现在实施着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制造业是全世界范围内体量最大的。如果我们不能抓紧这个机遇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才,就会错过黄金时间。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使我们的工业有创新潜力,这样,也许10年以后我们就会拥有全世界一流的工程师。 我们现在的工程教育尚存在着很大问题。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很强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很大问题,我把它称为工程性缺失、创新性缺失、多样性缺失。 工程性缺失表现为,在教育环节上实践性薄弱,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全世界的工程教育都在反思这一问题。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样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考大学,所采取的考试方式令人担忧。我们的考试方式大多是选择题,一个题目给出ABCD几个答案供考生选择。这种训练方法是什么思维?面对一个事情选择对还是错,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工程的方式,不是干事情的方式。我们要干一件事情,开发一个工程,不能只回答YesorNo。工程师造桥,一种方法不行可以换另外一种方法,基地不行可以打桩,没有条件可以改变条件,最终是要把事情做成。科学的方法是对或者错;工程教育同科学教育有密切关系,但也有重大分歧。我们现在的整个教育方式中,工程训练太差。 创新性缺失表现在教育上,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授不符合工程创新的特色。当代工程创新在知识上表现为专业性、交叉性相结合。一是要有宽博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还要有经验;二是要有专业性,需要专家;三是要有交叉性,需要多种专业知识交叉使用才能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强调专比较多,而强调宽和交叉则比较少。创新思想来自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10个学计算机的人,尽管学科背景一样,但如果一个人学了计算机以后去从事土建,另一个人去从事工程设计,他们的想法肯定会不一样。他们相互交叉就能促成创新。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多样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中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际上有过两次曲折。第一次曲折是文革前,那时候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最多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像螺丝钉那样的人,培养人才就是针对某一企业某一岗位的,这样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适应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会破产,一旦转到另外的企业,就不适应了。文革结束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向美国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学习,大多数学校以通识教育为主。现在很多学校采用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是专门的,这是受到美国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国家都需要;我们既要有企业马上就能用的人,也要有能够创新的人才、能够发表论文的人才。但是,我们还需要另外的人才,即多面手,以及符合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人才。我们应该吸取欧美纯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所长,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培养出特色的人才来推动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综上所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我们不仅要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还要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看到,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一种是理论。现在则有了第三种,即计算机科研方法。第五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建立起了硬件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网上服务业,后面三种行业就是信息服务业。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1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hanhuijian 2010-4-8 01:02
两化融合的目标有三个: 第一,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二,发展信息化的新兴产业,形成信息时代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这点非常重要,没有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是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的。信息产业除了我们经常讲的信息技术之外,还包括电子产业、计算机产业、通讯制造业、软件产业、家电产业等等。 第三,除了新兴产业之外,是以信息的技术传播和生产为特征的,非常典型的是新浪、百度用了典型的信息时代的现代服务。(这一产业就是新的名称数字媒体产业) 所以,通过谈到两化融合,实现上面上述三个目标,才有可能最终达到发展和形成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目的。 有几个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 第一,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我国的劳动生产力是很低的,拿第二产业来讲我们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其实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改造。 我们在说两化融合问题的时候更要从宏观层面考虑,并不是为两化融合而融合,我们当前国家面临的整个趋势第一个是刚才讲的提高企业劳动的生产率,还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节能降耗、减污减排 我国的能耗、资源消耗的水平比国际水平高得多,我们有七个比较重要的行业是信息化节能降耗应该研究的重点。另外,在废弃物的排放方面,我们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像整个冶金、化工、造纸等行业,对我们的截污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 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只是他们的1/4。我国物流业约占生产性服务业的18%,是服务业重要支柱产业。因此,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非常重要。 第四,要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 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其实中小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去做,这就需要靠生产性的服务业去帮助它。另外,在推动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使得生产工业自己做强做大,最后形成我国的新兴产业,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1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hanhuijian 2010-4-8 00:49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 摘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分阶段推进,在2008年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含义、层次、阶段、实现路径及融合程度的初步评价指标和方法(见《中国信息界》2008年第1、8期)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层次模型、融合任务、融合指数评价模型指标、突破口、政策和措施,为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目标任务评价指标 融合指数 突破口 措施 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与任务 1.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应包括行业、企业在战略、产品、业务(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人材、资源等各方面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与结合。 1.1.1融合的概念模型 图1 融合的概念模型   战略融合:业务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结合。   产品融合:采用IT研发,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技术融合: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的结合。   业务融合: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结合。   设备融合:实现生产装备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物质资源的结合。   人才融合:IT人员与领导、职工、业务人员的结合。 1.1.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三个层次   宏观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工业经济转变为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中观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产业、行业结构升级换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式转变,推进产业、行业、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微观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核心业务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即现代化。 1.1.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三个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长期的发展过程,按两化融合水平的测度可分为初级融合、中级融合及高级(高度)融合三个阶段。 图2 融合层次与阶段模型 1.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任务   1.2.1融合的任务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与社会经济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社会经济信息化: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在核心业务中的应用与信息文化的建设,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确保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1.2.2十二五期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目标和任务   行业和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重大进展,上海、重庆、南京、青岛、唐山、呼和浩特等八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区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地区与部分行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初见成效,建成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示范企业,建成几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示范行业和地区。基本掌握融合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一批工业软件及嵌入式系统产品,并占领20-30%以上的市场份额。 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的测度 2.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价模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是通过两化融合环境,融合深度、广度水平和两化融合效益等三个方面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构成评价指标进行评估,两化融合程度评价模型如图3所示。 图3两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模型 2.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   两化融合程度评价指标由融合环境、融合水平及融合效益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组成。   2.2.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评价指标   (1)信息基础设施、技术设备装备率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人均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硬软件)投资金额;每年IT投资额占年收入的比例,IT累计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数控设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百分比;企业上网比例,网络带宽;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覆盖行业、地区有关政策法规、企业产品、技术、标准、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   (2)政策法律环境   颁布的有关政策文件数量,网络犯罪率,引进外资占GDP比例。     (3)人文环境、人员队伍状况   网民占职工总数比例,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IT人员占工程技术人员比例,职工接受IT培训比例等。   2.2.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广度、深度)评价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是指信息技术在整个产业(行业)中应用普及和覆盖的程度,用已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按需要也可细化分成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   电子商务交易率是指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例。电子商务采购率是指电子商务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电子商务销售率是指网上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   (3)产业(行业) 业务创新度   IT与行业业务的融合导致业务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设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的程度。   (4)信息化应用创新度   应用模式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应用系统创新(包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结构创新、硬件设备开发、应用软件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等)、服务创新。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普及率、覆盖率   融合普及率指在整个行业(地区)中普及的程度,可用已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一定程度融合的企业占行业(地区)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融合覆盖率,指涵盖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战略、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融合的百分比。   2.2.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效益评价指标   (1)融合社会效益评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产业(行业)、地区社会贡献与影响。   ①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行业(地区)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前后行业(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率及竞争力提升率。   ②行业贡献与影响。对上下游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的带动作用,指促进行业企业在战略、产品、工艺、技术装备、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融合的影响力。   ③区域贡献与影响。本地区经济贡献是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后比实施前相应本地区工业产值增长比例;对本地区开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   (2)融合经济效益评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行业(地区)经济效益的贡献率。   ①成本降低率是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前后对比,成本费用降低之比例。   ②收益增长率是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前后对比后,比收入增长之比例。   ③投资回报率是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内,实施融合总投入的收益率;投入/产出比是指在对比一个会计年度内,实施融合总投入与总收入之比;初始投资回收期是指从投资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始,经多长时间收回总投资。 2.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   通过专家参照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系数,按评价标准对各单项评价指标进行评分,通过各级指标逐级加权计算,进行汇总,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总水平的总评分,把这综合评价分数可称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它由融合环境指数、融合水平指数及融合效益指数组成。 E=〔IiWi〕,E表示融合指数(总评分);Ii表示i个评价指标;Wi表示i个指标的权重,Wi=1。 融合环境指数Wi=0.30,它的3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Wi= 0.1,i=1--3 融合水平(广度、深度)指数Wi=0.40,它的5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Wi= 0.08,i=1--5 融合效益指数Wi=0.30,它的2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 Wi= 0.15,i=1-2 按行业、地区及企业不同的对象,可形成行业融合指数、地区融合指数及企业融合指数。 3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3.1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嵌入式系统主要用于各种信号处理与控制,目前已在工业测量仪表、生产装备的监测控制系统、办公设备、实验室仪器,以及家用电器、设备及医用电子设备等广泛应用。   嵌入式系统是数字化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工业产品升级换代都必须采用嵌入式系统,是实现产品及工业生产装备信息化、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的重要工具。必须加强对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开发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DSP芯片级嵌入式系统和模扳级嵌入式系统以及嵌入式软件,为各行业提供各类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软硬件产品及技术服务。 3.2 工业软件及应用   3.2.1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二维、三维CAD软件,系统仿真软件。   3.2.2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实时控制软件   包括数控软件(CNC)、可编程序控制(PLC)、柔性制造系统(FMC、FMS)软件,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的组态软件、各类先进控制(APC)软件。   3.2.3行业管理软件   生产数据管理(PDM)、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软件。   上述工业软件的开发及推广应用,能大大加快行业及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4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几点建议 4.1工信部切实加强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及重点行业两化融合的领导   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各有侧重的融合试点任务,培育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可推广的两化融合的行业与企业典型,为推动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各试验区及重点行业在总结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环境、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融合程度测评方法、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政策、投融资及财税政策、标准、人才培养考评等多个层面,总结提炼加快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与措施,供全国学习推广。 4.2工信部把嵌入式系统与工业软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   要制定嵌入式软硬件、应用系统及工业软件发展规划,鼓励一批集成电路元器件、通信、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企业开发嵌入式软硬件、应用系统及工业软件,尽快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计算机及其应用产品和工业软件。制定采用国产芯片、嵌入式系统及工业软件的鼓励政策及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工业产品采用国产化嵌入式系统进行升级换代。 4.3多样化途径,加快复合人才培养   制定智力投资政策,确定智力投资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培训体系,要多种途径强化继续教育,形成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从年轻的管理或技术干部中选择素质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脱产培训;从非IT专业中选择有培养前途的中层干部送去大学、管理学院进修,学习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知识,培养复合人才;大专院校通双学士、双硕士或双博士,经过短期实际工作的锻炼,培养复合人才。 4.4建设与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行业及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服务   产学研用相结合,发展各种行业软件、系统集成SaaS及ASP技术服务,研制适合国情的各种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成套产品,多种途径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地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信息化推广中心等服务机构,为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提供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旭东,陈大为.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讲话.中国电子报,2007-11-29(1) 〔2〕周宏仁.信息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中国信息界,2008,1:52-55 〔4〕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的探讨.中国信息界,2008;8:52-56 〔5〕龚炳铮.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考.中国信息界.中国信息化理论实践文库,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2-88 〔6〕龚炳铮.电子商务工程评估体系与评价指标研究.电子商务研究,2006,2:26-29 〔7〕龚炳铮.十一五至2020中国信息化发展目标与战略.中国信息界,2004,20 ( 龚炳铮,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1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层次和方向
hanhuijian 2010-4-8 00:35
  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信息化是全球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作用表现在为各行业的服务之中,并与各行业融合发展。信息化是倍增器和催化剂,只有走融合发展的道路,信息化才能长久存在,并发挥出强大的威力。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信息化是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信息技术不仅要在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含义:一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二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四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生产力。具体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如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汽车、医疗、机械、石油化工、钢铁、建材、发电等领域的大宗软硬融合产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的融合,如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发展国内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网络融合,通信、计算机、电视网络加快融合,带来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成为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融合,电视、通信运营商不断介入制造领域,融合互动成为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的基点;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优势、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微观企业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   1.微观企业层面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企业战略选择上。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与快速增长,企业或者通过生产和营销的集约化、规模化,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或者通过内部成长或外部扩张,盘活所属的工厂及营销、管理部门的资源,节约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不可忽视的是,无论追求哪一种经济效益都是需要技术性条件的。就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来说,先决性技术条件是在现有产业或在新的产业领域中技术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发展的后劲。因此,必然选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替代传统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道路。而企业的对外扩张必须以存在能够吸纳的信息技术为前提,最引人瞩目的是信息产业。正是由于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大容量化,计算机的大型化和小型化并存的趋势及大容量化、运行高速化,光通讯、卫星通讯、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造就了整合相关领域或非相关领域,出现了追求更大范围、更大经济效益的超大型企业和相互之间的并购重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2.中观产业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的融合必然波及产业层次上的融合,并形成产业集群。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形成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既克服产业内在的惯性与僵化,又加快竞争要素的创新,将目标集中在科技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带来整个产业及区域的更大的经济收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升级换代,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3.宏观社会层面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宏观社会层面的融合,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融合,大大地促进生产力解放,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生活模式融合,产生新的生活模式,进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促进信息文明最大程度的传播,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生产生活观念与思维模式,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确保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抓住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和支撑点,使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1.信息技术与设计、制造技术的融合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包括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FMC、FMS?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变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通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如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机器人技术及机器人,先进发电、输电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等,满足工业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   2.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工业产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在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汽车工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据统计,在汽车的整车成本中平均超过20%是信息技术或产品。一般越是高级的汽车或轿车,这个比重越高,国际上有的已经超过50%乃至60%。再如化学工业、生物医药以及大型工程设计,利用已经研发建立的实验模型,把已有的实验数据都建立相应模型并输入进去,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和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能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催生新兴行业:一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管理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涵盖信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通过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加强电子商务信息、供应链、现代物流、交易、支付等管理平台和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提供灵活、便捷、安全、高效服务;四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信息化应用服务,引导商贸、旅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注入发展动力。   4.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   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生产控制层面,以数控设备为基础,围绕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协同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工作效能。在资源配置层面,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   5.信息化与资源、能源供给体系的融合   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有助于推进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实现单位GDP能耗水平大幅降低。通过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监测与分析,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推动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科技质量处,-学者论坛-童有好)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1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战略选择研究
hanhuijian 2010-3-14 21:22
由于自身所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背景和所在学校的大环境,很久以来身边众多经济界的专家朋友经常就一些经济问题进行探讨,感觉很有意思。我发现学经济的和我理工背景出身的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我对技术应用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了解确有着先天的优势,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学模型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指标是很有优势也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于是我对信息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微观到宏观的的转变豁然开朗。这个彻底的学科交叉而又不偏离主题,自然科学的微观与人文社科的宏观,内涵统一外延伸展,相得益彰。常常谈学科交叉,又不知怎么交叉,其实和不同学科的专家交朋友,自然就会有很多融合的机会。当然,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的素养和思维,对于理工人员多加强自身人文社科素养的培养,多多涉猎文、史、哲,其实对开阔研究视野很有帮助。很有意思的是我和经济学的专家和学生谈话的时候,提出的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安全、国家信息安全等,他们也感觉开阔了视野,感觉很有新意,并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已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文社科领域会产生很多新的研究内容,人文与自然是相通共生的。目前我领导一个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小组开展融合指标和融合战略研究,获得了很好的进展。还有一个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研究小组初步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报告。很感慨,又进入一个新视角的领域,将自己的所学、经验贯穿了起来。看惯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离散数学、曲线曲面等,看起应用经济类的书感觉很爽。文理交叉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问题,其中经济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问题,对于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具有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又提出了重大战略举措,即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因此,从微、中、宏三个层次构建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地评价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程度,正确指导新型工业化战略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化,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相叠加,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交织,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的挑战。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如何判断和评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并更好的选择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方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国外学者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研究从二十世纪 60年代逐渐展开,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形成了以信息化指数、波拉特法信息化测度方法、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以及国际数据公司的信息社会指标法等理论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在共性方面虽有借鉴意义,但并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能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更不能用来对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选择进行指导。 二十世纪 8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对信息化理论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提出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此后,诸多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与信息化测度有关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价方法研究,其主要借鉴国外研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测度方法进行细节上的改进;另一类则是利用现有测度方法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从时序和区域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其主要研究信息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与缺失之处。目前成果研究途径与方法过于单一,较少学者对于二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际的验证,对内在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对评价方法的改进也仅仅是细节修正,并没有分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展开系统性研究,也没有从动力机制和技术经济影响机制角度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的研究拟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动力机制和技术经济扩散影响机制,尤其要从不同层面构建对两化融合程度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继而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为新型工业化战略选择提出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建议。(1)通过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三个层次上客观、系统全面地判断我国两化融合水平现状。(2)对两化融合的动力机制和技术经济扩散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安排选择。(3)依此构建的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需要。小组 该方向的部分研究已获得工信委支持,指标体系研究已申报社科类项目,希望能给今后的学科交叉持续研究打个强身针。 希望更多信息经济领域的专家给予指导、合作、交流。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推进文化立市,提升武汉软实力”的建议
热度 1 砥中 2010-2-1 07:45
关于 推进文化立市,提升武汉软实力 的建议 一 大力推进文化立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文化是人们的情感、观念、符号组成的精神世界。文化,作为每个民族、每座城市、每个单位、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基因与灵魂,与经济、政治构成一个社会的三维一体的结构。一个社会的文化缺位,文明的进步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只能被贪欲支配,或者为外力所操纵,而迷失方向。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文化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文化立市,就是一座城市灵魂的产生与觉醒,并渗透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及心灵认同中。它构成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格调,形成市民生活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增进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变成民众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归宿与追求。 1993年武汉市九届人大第一号议案,提出了武汉市除了建设钢城、车城、科技城、商业城等城之外,更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武汉的灵魂与根本。十多年过去了,武汉的文化定位在什么地方,武汉文化之魂何在,仍然困扰着人们。有人称武汉为江城、桥城,有人说武汉的文化是楚文化,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码头文化,小市民文化,九头鸟文化,三国文化等等,这些提法只看到了社会生活和历史遗存里的某个侧面,停留在形而下的物质层面,未能深刻揭示出武汉文化的核心,并上升到形而上之灵魂层面,因而没有造成明显的内部认同和外部影响。 文化立市,首先需要观念创新。只有针对武汉古往今来、人文地理的特点,找到富有内涵的创意,才能深刻打动人心,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激励,提升整座城市及市民的品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资源和软实力。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主要是靠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经济和体制要素,造成了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的龙头地位。然而,今天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与发展水平程度的提高,这种带动作用日趋减弱,而单纯的国际接轨造成的依赖性和被动性日益明显,甚至在许多领域中不可再行,因此迫切需要重建国家内部的文化动力。 早在2002年前后,北京、上海、浙江、湖南、辽宁、江苏、广东、云南等省市以及广州、深圳、宁波、西安等城市就提出了文化立省、文化立市的口号。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越来越多省市纷纷出台各自的文化战略,远远超出了过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十分片面乃至后患无穷的急功近利思维。我们周边,更有多个国家早将文化立国变成国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九省通衢的武汉,本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近代武汉就是国家最早的工业化基地,张之洞在这里办洋务,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维,建设中国近代工业中心,今日汉阳老工业基地,汉口商业区都有当年的遗迹;此后,武汉又几度成为全国革命的发源地和战略中心,尤其是辛亥革命首义地、大革命首都、抗战初期大本营等已载入史册;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武汉当作驱动中部诸省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武昌有全国著名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是华中及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有大批钢铁、机械、汽车、造船等高技术重工业基地。 近三十年来,武汉在全国一线城市的地位被沿海地区取代。九十年代中部崛起的口号,虽然给湖北武汉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仍然处在国际接轨的大潮流之中,武汉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随着国家建设由外部带动向内部驱动的转折,随着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日益重要乃至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武汉的地位一定会重新凸现出来。而湖北武汉要摆脱被动局面,真正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文化立省,文化立市。对此,我们需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我们于1993年提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人代会议案,2005年提出文化立市、文化武汉的建议。今在凝聚更多共识的基础上,特再次恳切建议,武汉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文化立市,大力提升武汉软实力。 二 武汉的特点与文化之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沦海桑田的自然山川及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武汉得天独厚的特点:两江交汇,千湖环绕,九省通衢,得水居中;风云际会,人杰地灵。 得水居中的地理优势,是上天赐给武汉的最大礼物,是武汉的最大优势与魅力所在,是世界上所有城市中罕有的地利条件。 武汉的得水优势表现在她的一切都与水紧紧相连。楚人世代滨水而居,以鱼米、莲藕为食,水杉、白鳍豚、中华鲟述说着自远古以来武汉与水的渊源;楚人喜用黑色、红色,象征着水与火(及太阳)的相反相成,孕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楚服的细腰宽袖,摇曳出水的灵动与多变;楚人信巫,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一曲高山流水奏出了流水天籁般知音的音韵;楚文化的精髓是老庄哲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智者乐水,崇尚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太极图更是用圆融的水和灵动的阴阳鱼,描绘了相反相成、融和共生的宇宙大道;从古到今,楚人书写了一部从与水相交,除患兴利到与水共生的历史,大禹治水,感动天帝,派下了龟、蛇二将和黄鹤下凡;3500年前的古城取名盘龙城昭示了武汉与水的渊源;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水战,三国群英会聚,浪淘尽千古风流;在卓刀泉古寺(又名御泉寺),有关公赐给武汉的一眼神泉,至今水质清冽,是不可多得的地下水资源;毛主席一生常居武汉,畅游长江,不怕风吹浪打,与武汉的得水居中因缘甚深;2009年世界湖泊大会发表了给湖泊以生息的武汉宣言 武汉的居中优势,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中部命门优势,也是思想、文化和习俗上的包融与中庸。武汉是母亲河长江巨龙的命门,只有命门活了,巨龙才能腾飞;高铁东西南北的畅通与高铁基地之一的建设,更提升了武汉陆地交通大动脉的命门作用,使武汉中部水陆命门的影响力大为增强。江河湖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水精神的熏陶教化使武汉人具有调和包容、广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中部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提供了交流的便利,因此武汉文化的发展,融和了东西南北的特色,北龙的孔子文化与南凤的老庄文化在此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张之洞的新政书写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先声。 老子在道德经中赞扬水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武汉历史风云际会,人杰地灵,书写了一部体现上善若水精神的尚义历史篇章。辛亥革命打响了结束千年帝制的第一枪,使武汉成为弘扬民主共和的首义之都;武汉大会战,110万热血中华儿郎,以血肉之驱英勇御敌,打破了日寇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使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彰显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民族大义;屈原以离骚、九歌、等千古名章表现了知识阶层忧国忧民的道义;岳飞屯兵武昌八年,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忠义基因;钟子期、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是友义的千古佳话;向警予、林祥谦,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崇高节义;百岁高僧本焕法师,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诠释了菩萨心肠的慈悲之义;一大批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英雄人物,为城市立下了情义、公义、侠义的丰碑 水是武汉文化精神的灵魂与核心。水是绿色生态之源,是生命之源,生生不息地孕育万物,顺时变化地创积财富,是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水包融谐和,孕化万物,有容乃大,水是融和的百谷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有尚义之德。 随着两型社会和文化立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武汉文化精神的核心将更深入人心,武汉将从自然资源层次的得水居中上升到物质精神合一层面的德水居中:德水不仅是以德待水,人水共生,绿色生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青山绿水的资源宝库,也是水德化民,以上善若水的精神德化民众,崇仁尚义;居中是以其至以乎的中庸之道,既不过又无不及,充实中部命门的地位,崇尚中正融和,古今贯通,中西交融,北龙南凤,不同而和的文化合壁。 因此,德水居中,德水,融和,尚义,是武汉文化精神升华的核心价值,是武汉文化之魂。 三 以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举行全球华人祈福大会,开创武汉文化立市的新局面 (1)结合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全面立体地宣传武汉的文化精神,扩大武汉的影响力。 辛亥革命是武汉文化尚义精神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借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之机,站在历史的高度,弘扬民主共和,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兼顾武汉尚义文化,多层次宣传武汉,扩大武汉影响。 (2)建议举行全球华人祭奠英灵,祈福中华,祈福武汉的祈福大会。 恭请本焕法师、星云法师、证严法师、净空法师及国内外高僧大德参加,并邀请各大媒体向全球报道。 最近台湾民进党吕秀莲接受凤凰台专访时曾说道:胡锦涛先生和马英九先生,如果在武昌会面这一段话强烈暗示出武汉在增进两岸民众的沟通与理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举行祈福大会,是顺天时、借地利、促人和的大好事,必将成为消除宿怨和隔阂,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和的功德无量的胜会。 四 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文化立市的表现与载体 以武汉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纲,精心规划组织,将各景点统一构成一篇大文章,立体展现武汉,改变目前景点各自孤立,意境不高的状况。以下是我们关于武汉旅游资源板块重组的几点想法,供参考讨论: (1)长江黄鹤楼区:在江南第一名楼上极目万里长江,龟蛇对峙,大江东去,孤帆碧空,晴川历历;跨越长江第一桥,看涛涛江水逝者如斯夫;下到大禹园,触摸长江,体验先人除患兴利而使人水共生的艰辛历程;登上龟山,在长江博物馆(由现有的计谋殿改建),深入学习长江,了解长江。 改变龟山景区目前少人问津的局面,建议将闲置多年的计谋殿改为长江博物馆及禹王殿,并将三国人物雕塑迁至赤壁三国文化区,最后应尽量恢复龟山神龟的形胜之妙,和龟蛇锁大江的风水意涵。 (2)东湖、省博物馆景区:体验湖光山色的秀美和楚风楚韵。建议从磨山盆景园到东湖渔场大门的环湖路段划入东湖景区,建成无汽车的绿道,改变现在汽车太多、大煞风景的状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尽快使东湖恢复鸟飞鱼跃、水草丰美的自然生态。东湖梨园应突出屈原文化,而楚城及磨山则应突出老庄和武汉的文化,建议将老子和庄子供奉在楚天阁顶层,站在楚天阁顶眺望波光粼粼、一分为二的东湖,恍如变化万千的太极图 (3)辛亥革命景区:除了翔实的辛亥革命历史再现外,也应兼顾宣传武汉地区的尚义事迹。 (4)江滩景区:加强文化内涵,将江滩建成展示武汉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的露天公园;建议在江滩建立武汉保卫战纪念碑,弘扬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伟大胜利,以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5)赤壁三国景区:建议将龟山上三国人物雕塑搬至赤壁,集中建立三国文化景区,展现群英斗智,浪淘尽千古风流及壮烈水战的历史场景。高铁的开通为这一景区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 (6)高山流水知音景区。 (7)木兰景区。 (8)沿江大道中外历史建筑街头博物馆区。 (9)伟人胜迹景区:东湖客舍,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故居以及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名人胜迹。 (10)天兴洲景区:突出文化特色,自然绿色生态,返璞归真,使天兴洲成为长江中的一块绿色翡翠。 (11)佛教、道教丛林胜迹。 五 大力打造教育强市 基础教育要着重抓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从应试教育向公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工具式的教育向全面发展的教育转变,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与人格教育;从只管重点培养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向均衡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转变;以及从填鸭式向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转变。 建立以大学为中心的文化教育特区。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事业,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其大学文化的发展更应先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建设。香港、澳门、深圳本地已先后意识到大学的重要性,努力克服自身发展的局限,纷纷展开大学重建的巨大努力。 建议以武大、华中科大、华师、华农等重点大学为核心,营造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引领现代文明进步的大学文化,形成高品位的知识群体,建立文化特区。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与高速发展,而高新科技正负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的今天,这个文化特区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瞻远瞩的智慧。特区实施更深入的教育改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重视现代理性精神,实施教授治学、民主办学、开门办学。这就需要全面改造大学内部体系,吸引国内外知识精英,打破学校官本位办学,清理学术不端,治理近亲繁殖,强化学术自由氛围,重视传统文化,扩大国际交流。 武汉地区近年来高校规模扩大很快,二级学院一哄而上,但办学质量相对低下,大多空有大楼设施,缺乏基本的教学队伍与文化氛围。要从文化特区的战略高度,推进学术发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多种办学方式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六 发展报刊、电视、互联网事业,形成现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心 现代文化的传播手段快捷而有效,掌握它就掌握了文化的主动权。当前意识形态的作用渐渐淡化,消费主义蔓延,物欲极度增强,迫切需要新的传播战略来扭转社会风尚的颓废,真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是要由一批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播精英主导,政府保留原则问题上的干预作用。二是探讨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主流经济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健康生活、环境保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乡村建设等。三是积极培育健康的现代生活理念,理性地约束消费主义的大肆泛滥。 二十多年来,武汉由全国核心城市慢慢落后的过程中,形成很多顽疾,例如短期行为,信誉度低,腐败严重,卫生死角。抓住这些普遍存在的陋习,通过深度曝光和全面讨论,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获得公众对变革的支持。抓住社会的一些普遍陋习,针对典型案例,集中整治,形成舆论。 七 以文化促进科技的自主创新,建立信任和协作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解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需的人文氛围、社会信任、法律保障、财政政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建设软环境。政府应当重点着力于此,而把具体的技术和产业选择交给专业人员和企业家。 作为现代产业中心,不仅需要看得见的厂房、原料、能源、交通、人力等资源,更要有相应的人文与科学基础。要彻底改变简单制造工厂的地位,就必须有深刻的人文与科技建设,赋予经济以智力内涵。 八 以文教与科技为核心,形成知识青年队伍,开展新农村建设实验 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乡村不可能完全城市化。而今,现代工业文明已经全面渗透到农村,但农民却不具备现代文明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因此他们的物质生活虽有改善,但精神相对空虚,环境日益恶化。 新农村建设必须提到战略发展的议事日程,重建乡村秩序,形成发展的内部动力,是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湖北这样的省份的根本出路。武汉市应当作出表率和示范作用。这一工作的关键是帮助农民重建自己的优秀民族传统和文化信心、科技实力及相互间的凝聚力。 九 建设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设施,放大其公共文化效应 开放大学校园,向全社会辐射文化氛围;挖掘和保护城市历史遗存,形成风格独俱的城市文化风景。建设尽可能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以及地区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参观,或者特定时间内免门票,让广大市民及所有大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参观和学习,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公开的文化场馆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讲座、沙龙。 十 繁荣文艺创作,振兴表演舞台 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扶持文艺演出,让老百姓买得起票,看得起戏。 十一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德水,融和,尚义文化,促进武汉社会进步与可持续性发展 武汉要发挥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防止重化工及污染企业围城抢水,不能走牺牲环境,片面追求GDP的老路。要紧紧把握得水居中的优势,要保水、护水、爱水,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武汉的六湖连通、江湖连通及湿地建设要师法自然,建成绿色生态的自然水网系统和可持续的水资源宝库。 通过两型城市的建设,用绿色、低碳的观念引领工业、农业的发展及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将武汉建设成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个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绿色文明之城。 以上是我等的管见,尚望引起讨论,以促进武汉的全面发展。 2010 年1月18日 建议人签名: 建议人名单: 王晓瑜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退休),八届市人大代表,九届市人大常委。 姚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2002年发表《文化立国》《大学重建》等著作,其《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一文多次为温家宝总理引用。 李 柱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退休),湖北省七届、八届政协委员,曾为民盟湖北省委四次起草关于建议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的提案,两次提出关于建立武汉保卫战纪念碑提案。 杨叔子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原华中理工大学前任校长。 张勇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水电学院教授。 周敬宣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十一届市政协常委,十、十一届市人大常委。 刘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十二届市人大代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97 次阅读|8 个评论
内地儿童,可以赴港读书了
忆江南 2009-9-25 12:36
●每天往返于深港、在香港读书的跨境学童,据已逾 9000 名 。今年 9 月 1 日后,香港学制与内地接轨。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的《港深教育合作》建议,香港可考虑以自负盈亏的市场原则,向深圳及内地有限度开放香港基础教育,以吸纳内地富裕家庭的市场需求。 这需要政策上开口子。香港教师林建华说,目前内地学生来香港一般只能待一周。 ●曾荫权曾表示已倾听并认同招内地生的意见。香港学者分析,今年 10 月他将可能在施政报告中对此有政策性交待。 深港双城,回归12年的教育烙印 9000名儿童每天跨境去上学 好困啊。早上 6 点,家住深圳的孩子 王倩就被妈妈叫醒 。 小学生 王倩每天的上学按排是: 6 时 30 分出门,在路上奔波 20 分钟到深圳罗湖口岸,步行 15 分钟过深圳边检入境香港,然后坐校车直奔学校香港粉岭公立学校。 7 时 40 分打开书包吃早点, 8 时 10 分上第一节课。 和她同行的哥哥 王宇 ,显然已经适应这么早的旅行 ,他已经有 四年 旅行经历了。 像王氏兄妹这样每天往返于深港的跨境学童,据深圳出入境管理处的有数据,已逾 9000 名 。 他们约在三到十三岁,身着各式香港校服与胸牌,每天一早排列成队跨境,平均 每天约有两个小时花在往返学校的路上。 跨境学童都是香港人,大部分孩子的父亲是香港居民,母亲是内地人。还有少数父母都是香港居民,因为深圳住房比香港便宜,生活成本也低,便在深圳购房安居。 由香港规划署和深圳市统计局联合委托进行一项调查显示,近 6.2 万港人已在深圳安家。 深港间的跨境学童每年以 10% 的速度快速攀升。 香港教育学院袁月梅博士已从事多年跨境学童研究,而在十年前,整个深圳仅有五百 跨境学童 。 袁月梅博士认为,跨境学童实际上没有真正融入香港社会中,下了课就走了,也不会参加很多课外活动 ,但 他们比较独立,能力不比香港孩子差。不少深港边境学校的成绩第一二名的,都是跨境学童,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面对不断增加的跨境学童人数,未来深圳有无可能出现一些可为港人提供优质教育的中小学,而香港会否出现一些吸引深圳甚至内地中高收入阶层子女的学校,逐渐将两地的基础教育实现对接 ? 甚至,未来教育的融合有没有可能影响到深港的融合?这种融合猜想已出现于学界。 向内地开放中小学可缓解香港杀校 去年 11 月, 31 所香港中学首次组团来深圳,希望更多内地居住的港人子弟跨境到香港就读,深圳市民于涛也前去打探。 近年来,香港中小学生源不足, 众多学校处于 杀校 (倒闭) 危机中, 香港未来五年要杀校 50 所,小学一年级收生不到 20 人就面临杀校,中学一年级收生不到 67 人同样面临杀校的命运。一位香港校长说。 深圳市民于涛一天从深圳罗湖过关去香港,遇到了一批跨境到香港上学的孩子,那时我心动了,我的孩子到香港读书,行不行?怎么办?。身为家长,他的逻辑是,到香港读书,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容易进入国外名校;回避国内痛苦紧张的高考升学模式。但显然,按目前的政策,很难办,他的的孩子没有香港身份证。 但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深港都会研究小组顾问 朱文晖说:我们希望以后内地人都可以到香港上中学。 今年上半年,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推出了一份《港深教育合作》研究报告,印发了激烈的讨论,报告最吸引人之处,是建议香港可考虑以自负盈亏的市场原则,向深圳及内地有限度开放香港基础教育,以吸纳富裕家庭的市场需求。 香港可借鉴新加坡部分开放中小学教育的经验。朱文晖表示,港深需要共同解决香港学位闲置与深圳学位短缺的问题,并分阶段吸纳有负担能力及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港,加强两地合作。 该报告在研究期间,访问了两地教育官员、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并向深圳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受访的上千名深圳学生及家长有 70% 至 80% 愿意到港读大学、读国际学校、以至短期交流培训等,可见有关需求殷切。 香港教育局前官员、香港鲜鱼行学校校长梁纪昌认为: 香港政府 可以借鉴 英国这一套,向来港内地学生收 32 , 000 学费,让学生住宿舍或租房子住,就可以拉动相关经济。 大家更多考虑香港教育是个福利,按市场价格来算行不行呢?朱文晖也赞同这一观点。 招内地生,香港中小学跃跃欲试 虽然上述观点也在香港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专家陈健生博士 认为,香港开始体认教育枢纽的价值, 扩大学位难道不行吗? 如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收费最贵的学校,一年 48000 元港币,在九龙很出类拔萃的拔萃书院男校 3 万到 4 万一年。他们希望收内地学生,学校用不同方式吸引内地孩子来香港接受教育,如果每名内地学生学费 10-20 万一年,是有很高收益的。 在香港热烈讨论的当下,香港尖沙咀地铁电子屏上,不断地显示英 62 所英国学校在港招生的信息。同时来港招生的,还有号称率领 40 所大中小学的澳洲政府教育展。 为了抢夺教育这块大蛋糕,欧洲、美国、澳洲、加拿大都把目光瞄准了香港。 英美、澳洲倒在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香港好像没有看到这一点,而且很多香港学生流失到国外。 梁纪昌对 香港在规划和思想的闭塞深表不满。 朱文晖也认为,香港教育部门在观念上还缺乏远见,关键是把教育从福利变成当作一个重大的投资看待。 但香港教育局并非无所作为,它在近日宣布将 4 幅位于九龙及新界的土地已分配给 4 个办学团体作为兴建国际学校之用。 其中一所哈罗国际学校备受关注。哈罗学校是英国闻名世界的传统贵族学校 。 该校将成为香港首所寄宿国际学校,预计能提供 1200 个学额,每年学费至少 10 万港元。 朱文辉建议:国际学校及主流中学可增加整体学额,每校并设立配额上限,按成绩择优录取深圳生,特区政府也应资助学校兴建宿舍及调整入境政策。 香港福建中学校长林建华博士已经未雨绸缪,准备了十多个人的宿舍设施条件,积极应对内地学生来港读书问题。 身兼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主席的林建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已经和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 交流,希望从明年 9 月开始,先期招收内地学生,收十来个内地学生实验,主要是摸索经验。 香港很有名气的福建中学,在国内有很多姊妹校,如北京人大附中,厦门集美中学、深圳中学都有学生交流。 能不能采取交换生形式入读? 这需要政策上开口子。林建华说,内地学生来香港超过两个星期就会遇到麻烦:因为内地人在香港一般只能待一周,又要回深圳重新入境。 林建华希望政府鼓励扩大优质资源和宿舍,应该扩大香港大学的学位,这些孩子高中以后要在香港寻找出路,现在只有 18% 内地学生能进香港本科大学,有些杀校的校舍,与其空置,可以改变为宿舍用途。 据了解,本港多所名校已闻风欲动,包括圣保罗男女中学在内的名校,也认为吸纳内地中学生大有可为,几年前已向当局争取招收内地生,但因入境条例限制及无足够地方建宿舍而搁置。 从学制接轨和一签多行开始破题 与此相关的是, 今年 9 月 1 日起, 香港沿用多年 的英国教育制度三二二三学制 得以改变 ,开始实行中国大陆和全球主要国家所采用的三三四学制。 之前,香港教育在殖民地时期跟随英国教育的三二二三学制,即采取 3 年初中、 2 年高中、 2 年预科及 3 年大学的制度。 香港学制的改变, 基于现实需求 发出了 一个新信号。 主要考虑到与中国大陆接轨。 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专家陈健生博士介绍, 我认为这对经济的转型有一定的支持。 深圳市福田小学张丕发校长感慨, 1995 年我来深圳时,没想过未来深港会不会一体化, 15 年过去了,这个想法逐渐在操作上变得可能。 深港边界在模糊化。如今, 张丕发眼里,深圳和香港虽然是一国两制之下的两座城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香港的一些优势资源进一步往深圳延伸。他认为,向内地开放基础教育将是珠三角人才流动的必然阶段。 220 万深圳户 籍人口,从今年 4 月 1 日起,获准持港澳通行证无限次往返于深港两地。这标志着深港两地向同城化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希望从深圳扩展到珠三角九市,其次还包括从户籍居民扩展到常住居民。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向媒体透露,香港已向内地有关方面提出,希望将正在深港两地先行先试的一签多行(一次签证、多次往返)推广到全省。 曾荫权还期待尽快吸引更多内地居民来港,并希望内地为常住深圳非广东籍居民办理赴香港 个人游 的签注措施,能在今年国庆黄金周前实施。 一签无限次通关背后,为深港教育融合赋予了更深的寓意。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阁 表示,伴随着香港教育产业的不断扩张,以及深圳高速发展带来了对教育的殷切需求,两地教育互补空间越来越大,亟须体制松绑。 深港教育融合主要是政策问题。朱文辉认为,现在这个融合的大形势已经形成了,体制上、综合配套措施,速度上要协调好。 香港有很多内地人,做金融、高端服务业,这些人的孩子读书,需要政府给予资助。另外还需要民间配合,需要规划。 中国教育需求很大, 香港教育产业化也很迫切,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港校的接纳能力将受考验,两地课程如何衔接,学生求学遇到的困难,政策上的特殊安排、学历的互认等,都需要政策破解。 鲜鱼行学校校长梁纪昌介绍:教育的发展可以拉动其它产业的长远发展,比如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都很重视收很多海外学生,就是收回成本而已。 广东和香港怎样跳探戈? 双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国外收内地生反而比香港积极的批评声里, 香港教育局对此态度审慎, 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见一步行一步。 深港教育合作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许多学者看来,香港和深圳的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寻找从外延发展到内涵生存的契合点。香港 整体性发展思路仍显谨慎, 需要由被动变主动。 香港要办学,着眼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新加坡吸引儒家文化圈的人到新加坡学习,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准备人才,教育本身是具有后发特征,为此的准备是长远之策。张丕发说。 香港一家研究机构建议,港府在研究现有国际学校系统外,是否需要设立以内地课程授课、能够衔接内地教育制度的学校模式,并探讨内地学生到香港非公营学校就读高中课程的可能性。 制度建设上的盲点, 需要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香港政府共同来协调解决。正如曾荫权所言, 两地合作 , 共同并进,有如 跳探戈。 曾荫权曾表示已倾听并认同这些意见,香港学者分析,今年 10 月他将可能在施政报告中对此有政策性交待。 香港回归已超过 12 年,虽有深港口岸之隔,但珠三角都会区的形成已具趋势。在困难的时候,凡是有利于香港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老话,或许给深港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注脚。
个人分类: 人生笔记|3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与组织之风险的融合
chyq721 2009-5-29 15:33
其实,科学网就是一个虚拟的研究生院。我是这里的研究生,而我的导师之一就是武夷山老师。在《践行三种视角的一点感悟》请武老师审阅后,我又获得了一个新的题目:践行的话,除了一一对应外,还要争取打通;比如,个人往往厌恶风险,只接受时空遥远的风险。那么,个人如何将组织的合理风险观纳入进来呢?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许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反思。已经是这样了,那么我在此只能向武老师以及科学网的众位朋友汇报一点点前期工作之基础上的感悟。 首先是我自己将个人风险观与组织风险观的融合。 圣严法师的《真正的快乐》讲解的非常清晰:做事情时不在意个人名利的得失,追求能为他人尽心做好事情,就会获得永恒的快乐。蔡英忠老师在《庄子》动画里也说:读书有读书的好,劳动有劳动的好,做成事情有做成事情的好,总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好处,尽情享受这些好,方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确确实实的在助人中获得了快乐,远远超越我被通知考上大学,被通知免试读博所带来的喜悦。圣严法师与蔡英忠老师只是用直白的话将我一直以来心中的信念明晰罢了。 您觉得,我还有个人风险的担忧吗?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已经是我的做事基本手段,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进而保证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新问题。所以,我完全成为组织里的一员,放在那里,我都愿意尽职尽责的做好,只求能够充分相信我,让我去做好它。 已然是这样,组织的风险就是我个人的风险了机制上兼容、政治上可接受,其实没有这些个风险,我的激情又该往哪里去释放呢? 其次,我只能是浅显的谈一谈本科生团队里,本科生个人的风险与组织风险的融合方法。 从娘胎里出生,直到我们懂事,那些年生命的各种风险其实都是无私的父母所承担。而我的这些队员们,对于研究,对于项目的执行等等,其实都是初生者,必须得消耗我的精力手把手的教授了。所以目前为止研究与项目执行上的风险都是我在承担,第二步是让他们分析风险,思考如何应对风险,第三步则是让他们独立承担风险,掌握处理方法。 说句老实话,当初将这些队员招进来,我所给予的承诺是:让他们免试研究生成功,并进入到我所在的课题组。带着他们做项目,就要消耗他们很多学习时间,而他们的同学则可以认真复习那些可以保证加分的考证,比如软件设计师、计算机四级等等。他们短前的个人风险是跟着我是否能够免试读研?而较长的风险是呆在我们课题组读研能否为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 没有勇气,浮躁的学生一定会去掂量的;但是这六个人确实带着豪赌的心态参加到团队中。毕竟他们是我从年级前四十名中挑出来的,有 36 个人就不敢去承担这个风险。我被他们的信任所感动,那么我怎么可能不顾及他们的这些风险呢? 所以,我目前的个人的一个感悟是,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团队,融合团队个人与组织的风险,最关键的是团队领导人:这个领导人首先有没有组织风险与个人风险相融合,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第二点则是,这个领导者必须顾及团队成员个人风险与组织风险的协调,理解团队队员的个人风险,以一种服务的态度将队员个人的风险考虑到组织风险中;第三点则是,领导者务必有一种凝聚力,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将个人风险寄托在他身上可靠,进而能够一身轻的将全部精力专注于组织的工作中去。 我们的团队是一种科研性质的团队,当个人风险与组织风险融合时,技术角度所阐明的风险观就不会成为难题考验我们的。 以上算是自己的一点不成熟想法,还望老师们给予指正。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2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热度 1 考槃在涧 2008-12-2 14:52
回想我职业生涯 6 年,换了好几家公司。我从心里不觉得在人 35 岁以前应该在一个地方呆 10 年,也许你会因此获得较高的职位,但是你会错过很多东西,还会被洗脑。而一当你想换个环境时,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已经固化,你也只能呆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行业里,行业荣则己荣,行业衰则己衰。所以我倒是建议年轻人多闯一闯,只是别半年换一个地方就行了。另外,在职业生涯初期,在一个地方呆 3-5 年,在职业上获得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很多人的思维固化不自知,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即便他取得一些成功,也只会是暂时的 。 只要换地方,就会涉及到融入新环境的问题。而应届毕业生更是以全新的身份面对全新的环境,因此我想放下我的写作计划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对那些应届毕业生和即将面临新环境的人能够有所帮助。 我换过好几个公司,有得也有失。我在前一家公司的融入是失败的,而在雅虎的融入即便不是成功的也是及格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融入前一家公司的动机非常强烈,而融入雅虎的动机非常淡薄。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来雅虎就是要隐居的。这充分说明,很多时候是技巧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机,或者说感情。因此我后面谈到的,既包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又包括我自己的感悟以及实践。 注意到我用的是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而不是更快,因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多快好省同时发生的事情。高速度通常意味着高成本和高风险。很多时候希望很快融入环境正是不能很好融入环境的罪魁祸首。不要奢望一个月你的同事就认可你,对一个人的认可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又尤其是在和同事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情况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尊重新环境的文化和既有工作方式。 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刚一上马就大刀阔斧的烧三把火,大多最后引火烧身。两年多以前一个空降的 IT 界名人接任雅虎中国的 CEO ,一上来就鼓吹他的逻辑和工作模式,搞得天怨人怒,结果最后下属联合造反把他做掉,教训深刻。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文化是有惯性的,几百人很难因为你一个人马上改变心态和做事方式,即使你是大牛。 而对于那些普通的职业人来说,更应该尊重新环境的文化。这表现在不要轻易地去批评乃至评判新环境的文化和做事方式。一般来说,要真正理解一个新公司起码也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呆一个月就说这不好那不好,只能招人厌,同时让自己心里更难受而又于是无补。我建议新人如果要批评新环境,起码过半年再说;一是真正的了解环境了,二是别人认可你的为人和能力了,这样大家都能在客观的基础上去看待和讨论问题。如果觉得真的不喜欢新环境的文化和做事方式,我倒是建议你直接离开,用脚投票、抗议。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观察为主,少说多想多做。 很多人为了融入环境,一来就高调出手,把自己所有的本事、观点都和盘托出,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先是锋芒太露易招人妒,更重要的是,也许你过去是成功过,但把以前的成功复制到新环境有极大的风险。就好像美国式民主不能简单用于中国一样,文化和做事方式不可能像物理定律一样是普适的。很多人到一家新公司就风风火火的推广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大部分招致失败。 到了新环境,聪明的做法是观察为主,少说多做,用行动代替言语。先仔细看看周围的同事是怎么工作、怎么说话的,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要推行新方法可能遇到哪些阻力,有什么风险,如何应对,等等。等到把这些东西都想清楚了,并且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再把自己的逻辑推介给大家,则可一鼓作气地解决问题。冒然出手只会自废武功。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任何人、任何公司、任何单位都会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没有人喜欢做的。如果这些事情正好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那么主动把它们做好,容易获得同事的认可。有些事情是既容易做,又容易做出成果被认可的,但这些事情谁不想做?不要一上来就跟老员工去抢这些事情,也许你会很快被同事和老板注意到,但接下来你可能会面对更加恶劣的环境。 到了一个新环境,就要有从零开始的心态。过去的成功只是帮助自己在入职博弈中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如果把自己过去的成功当成资本而不愿意善利万物,最后很可能会被联手做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空杯心态,从头做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对同事同等对待。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不是说圣人不仁义,把百姓当成草狗,而是说圣人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很多人很会拍马屁搞关系,但其实这样只能给自己争取短期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一到公司就对同事区别对待,拍上欺下,不但会招致绝大多数同事的反感,更容易站错队。尽管我个人不屑为之,但我知道拉帮结伙这样的事情还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不会劝阻你不要站队,但起码你不要站错队。避免站错队比较好的办法是在搞清楚状况以前,对所有人同等对待。非要站队,也要看清楚形势再说,否则稀里糊涂的做了替死鬼都不知道。 真正的王道还是对所有人都保持同等的尊重,对所有人的观点保持同等的怀疑。如果对领导的观点格外重视,看起来是迎合了领导,其实会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你会发现自己在领导那里的话语权越来越少,最终成为一个奴才和传声筒。 治大国,若烹小鲜 保持稳定性,不要朝令夕改。 这主要是给那些职位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说的。新到一个环境,最好还是萧规曹随。有的人为了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先把前任的工作批一通,然后颁布自己的新法令。其实,前任的法令再糟糕,能够存在很久,也一定有其合理性。同事已经熟悉了以前的法令,马上更换新的游戏规则,肯定会不适应。于是新法令通常会面临大量的问题和质疑。如果新法令能够取得成功,大家都会闭嘴,如果不呢?这个时候的解决办法通常是要么强制执行,要么进行改良。强制执行的结果要么是非常成功,要么是非常不成功,风险极大;改良的结果就是朝令夕改,政策没有延续性,使得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凝聚力乃至工作效率下降。 烧小鱼的时候,只需要中途翻一次,让鱼的两面均匀受热、入味,鱼最好就会保持完整的形状并很好吃;如果经常翻动,鱼就烂了。所以新到一个环境,稳定是最重要的,等到想清楚了再出手,一步到位,才是王道。 其实这也同样适用于普通员工。最好不要一上岗就跟上司提意见,提了多半也是不得要领,要提可以,半年以后再提。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增加无谓的工作和沟通。 有时候我们为了尽快被同事认可,经常给自己找事。这是画蛇添足。新到一个单位,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到 80% ,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主动去挑事,一是容易给其他同事带来麻烦,二是把同事的胃口吊得很高,会对你有更高的期望,三是挑的事可能实际是你无能为力的,最后搞得自己无法收拾。 所以到新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无为。如果确实有精力的话,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 120% ,反而更容易获得大家的注意和认可。 我们常谈在工作中主动付出,那也是你熟悉了环境和工作后。愣头青一样的蛮干大干,最后发现自己付出了感情和汗水,收回的却是怀疑和抱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德服人。 在工作中肯定会有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一些强势的人总是希望去说服对方,这是某种程度上的无知。人是很难被道理乃至数据说服的,尤其是这些高学历、或者已经工作好了几年,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人,他们的思想通常比较固化。当他们抱定了某种观念的时候,你很难通过语言和 PPT 去说服他们。每个人都会抱定一定的固有观念,而人总会不自觉地对新人持有怀疑和排斥的眼光,如果新人妄图去说服老人改变看法,其实是自取其辱。 聪明的做法不是想尽办法说服他人接受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是在和对方尽可能通过各退一步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让结果说话。如果双方确实存在重大分歧而无法妥协,那么就让有裁决权的人来裁决,让时间来证明谁是对的。 而如果一旦事情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要得理不饶人,起码不能伤害他人。用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之类客气而实在的话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自己去反思对错,起码以后大家都还能愉快合作。 当然以德服人不是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只不过感召他人的往往不是能力,是品德。忘掉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品德让他人心甘情愿的帮助你,才会走得更远。那些过分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最好去搞文学艺术创作,因为相对来说,这些工作需要他人的协助更少。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主动沟通。 很多时候矛盾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李四做了,李四认为张三做了,如果双方互不通气,最后工作没人做、没做好,就容易相互埋怨。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沟通上。那些老人的行为模式已经比较固化,他们很难主动找你沟通。新人不妨多找老人沟通,请教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请他们提供一些不那么麻烦的小帮助。 不要小看求助他人的作用。人皆好为人师,只要这个事情不棘手,不是你故意推卸责任,一般人还是愿意对他人施以援手的。而你在找他人沟通和帮助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介绍自己,让他人注意你,这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老人难免对新人有误解,沟通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别人误解你。误解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消除,因为人往往会固执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在误会形成的初期还是可以解释的,如果过一两周后再去解释,这种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就很难消除了。 总之,不要让矛盾积累到最后需要靠武力和怒来解决,主动和他人沟通,消除误会和疑虑,把矛盾扼杀在摇篮中,乃圣人之道也。 抱歉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跟大家讲讲道理,不去花时间找案例了。要注意的是,我并不是要教大家一些人际技巧然后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自己的陋习和一些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阻碍了自己施展才华,不要让不适应环境和低效的人际沟通成为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下面这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五章 融入新环境,主动空杯 职场新人如何融入新环境 这些 PPT 供大家参考: 人人都能成功 聆听技巧,沟通高手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商业和科学研究有差异,我说的主要是在商业中的生存方式。不过科学研究中大家反对近亲繁殖,希望学生不要从本科到博士后一直呆在一个地方,我想其中的道理应该是相通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专注而专一,因此这一段里的观点对于那些已经 35 岁以上的朋友并不适用,主要是用于 30 岁以内还不很成熟的职业人。 道德经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第五章 道德经第六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个人分类: 入世|9433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