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在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作业被抄之后的冤屈(改写)
jlpemail 2011-6-7 15:08
马在田院士在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留学时,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教授电动力学的教授非常有个性,他每讲两节课就留两道作业题,但并不收作业更不要说批改了。学生们见这个老师如此好糊弄,多半窃喜起来。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留了几十道作业题,没有几个同学认真做的。 课程结束前,要考试了,非常教授说,参加考试前请先把作业交上来,不然就不要参加考试! 参加不了考试,自然成绩不可能合格。 同学们有几个不傻眼的?连担任班长的苏联青年在内,都慌了神。 老师的决定让大家措手不及,引起一片喧哗。胳膊别想扭大腿,还是得照办. 有个和马在田同一宿舍的同学来套近乎:亲爱的马同学,我们娱乐的时候你写作业,有自知之明啊?你的作业肯定都做完了,让我参考参考。 马在田同意了。 考试时间到了,别人都交了作业,马在田也坦然地交作业。没有想到教授笔试完了口试,口试完了开始训斥他。 教授好不客气地谴责马在田。说他应该害羞,因为他对不住国家。国家派他是来学习的,不是让他来抄别人作业的。并且让他交代自己到底抄了谁的作业。 马在田坚持说自己没有抄任何同学的作业。 教授还说,你拿着抄来的作业,怎么向你的亲人报告学习成绩呢? 教授平时不怎么接触同学们,讲完课布置完作业就离开。他不知道,自己训斥的其实是最认真学习的学生。全班六十多份作业,内容竟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文字、使用的公式,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完全一样。教授为自己的学生们如此整齐划一的作业大为光火,想拿外国学生开刀,刹歪风。 教授不了解情况,好些学生也不了解情况,竟然对马在田同仇敌忾了。他们不知道作业的原创者就是马在田,抄袭的人多了,哪里还顾得到底是谁真正完成了全部作业? 教授和马在田僵持了多半节课光景,马在田还是不“承认错误”,教授忍不住骂起人来。马在田几乎要招供,要实话实说啦。他的苏联同学,那个第一个抄写他作业的班长终于忍不住对教授坦白了:不是马在田抄了别人的作业,而是我们抄了他的作业。 教授就此下了台阶,他还有认真地学生。不过,教授还“光明磊落”地指出,作业不完全对啊,你们就知道抄,抄也不动脑筋! 马在田作业被抄袭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 依据《马在田》--(《 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球物理学分册》)第 274-275 页改写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马在田:追求成功,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动力
热度 1 jlpemail 2011-6-7 14:32
马在田:追求成功,不断进取是成功的动力 ——摘自《马在田》--(《 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地学卷·地球物理学分册》)第 282 页 马在田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在某个学科或某一事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不停地追求优秀,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念。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一直不停地探索未知,追求优秀,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的事业已经到达顶峰了,可以不再追求了。优秀人才也是平凡之人,是在不断追求中成为优秀的。天生奇才和天生愚人是有的,但都是少量的,绝大多数人其天生资质差异不是很大,但最后所以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生是否追求优秀。 成功的人生经历,就是在一个不停追求优秀的过程中走过来的。马在田从村小学升到了乡小学、县初中、省会高中和大学,再去国外大学学习。每升上一个学校都是在追求优秀。工作也是如此,没有追求优秀的思想,就做不出能令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成果。科学一流必须是国际的,当代青年追求的优秀都应当与国际一流相比,为此中国才能赶上美国。 追求优秀也是一个不断求新的过程。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不会长久优秀的,因此在年轻甚至少年时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知识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来实现,因此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自己所需的知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应尽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马在田认为创新思维的精髓还在于对前人的思路、结论敢于怀疑,对未来的追求和大胆的幻想。怀疑和幻想是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怀疑和幻想中去探索未知是创新必走之路。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2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院士主要论著
热度 3 毛宁波 2011-6-6 19:16
以下是马在田院士主要论著,供大家参考,以此纪念马院士逝世! 著作 1、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1997年 2、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年 3、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论文(1983-2003) 1. 马在田 高阶方程偏移的分裂算法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2. Ma Z Ji S, All Dip Finte-Difference Migration with Scalar Wave Equation, Jounal of Chinese Geophysics 31(4) Allerton Press, N .Y, 1988 3. 马在田 Depth Migration with higher-order Approximation by Timeshift Algorithm, Selected papers of Tongji University, T.U. Press 1992 4. 马在田 时移法高阶方程深度偏移 同济大学学报 1992 5. Ma Zaitian Finite-Difference Migration with Higher-order Approximation, in Advances in China’s Earth Science,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Shanghai, China 6. 马在田  变形波动方程法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二次大会文集 1992.5 7. 孙建国 马在田  差分偏移最佳离散参数的误差分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2.5 Vol.32,No.2 8. 马在田 反射地震资料在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六次年会专题报告 1992.9 9. 金胜汶 马在田 The seismic Wavefield Modeling and Migration of the 3-D Geological Features, Selected papers of Tongji University, T.U. Press 10. 马在田 反射地震学的现在与未来 科技导报 1993 No.5 11. 金胜汶 马在田 三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No.6 12. 金胜汶 马在田 Seismic wave field modeling and migration for 3-D Geologic features, Selected papers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1993 13. 马在田 徐仲达 石油物探技术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3.3 14. 马在田 地震偏移理论的新进展应用地震层析成像, 地质出版社,1993.9 15. 金胜汶 马在田  三维波动方程偏移 同济大学学报 1994 No.2 16. 马在田 反射地震学研究中的问题浅谈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4 2期 17. 马在田 曹景忠 纪少游 波动方程法地震偏移成像的理论与应用 陈嘉庚奖获奖科技成果文集科技出版社 1994 18. 金胜汶 马在田 三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方法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卷6期 19. 陈比远 马在田 三维叠前偏移新技术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Vol.37.No.3 20. 金胜汶 马在田 三维波动方程全倾角偏移方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22 (2) 21. 陈比远 金胜汶 马在田 反偏移法波动方程正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4 29 (1) 22. 金胜汶 陈比远 马在田 三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正演方法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 (6) 23. 耿建华 马在田 快速DMO算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4.4 24. 马在田 反射地震学发展方向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4 Vol.9. No.4 25. 马在田 Seismic Imaging and Inversion 学术讲座汇编(香港大学讲学)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1994.9 26. 侯安宁 何樵登 马在田 三维裂隙介质中弹性波Green函数的Weyl积分解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Vol.38,(supp1) 27. 耿建华 马在田 三维F-K域DMO方法应用效果 地球物理学报1995 No.2 28. Geng Jianhua Ma Zaitian , 3-D DMO Algorithm in F-K Domain and Application, C.J. of Geophysics, 38(1), Allerton Press Inc.,New York 29. 耿建华 马在田 在K-F域实现转换波(P-SV,SV-P) DM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No.2 30. 季文贇 马在田 自组织网络与模糊聚类在油气识别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学报,1995 增刊 31. 马在田 多分量地震学理论与应用问题 同济大学学报 1995 增刊 32. 金胜汶 马在田 时移法大倾角深度偏移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Vol.30 No.1 33. 马在田等 三维频率波动域DMO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 ACOUSTIC地震资料处理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6 34. 陶正喜 马在田 串级深度偏移方法与应用ACOUSTIC 地震资料处理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6 35. 侯安宁 马在田 VSP数据中的横波分裂理论研究中国博士后十周年论文集 1995.10 36. 马在田 王华忠 地震数据反演中的非线性问题 自然杂志 1995 Vol.17 78-86 37. 金胜汶 马在田 宜明理时移法大倾角深度偏移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30(1) 38. 耿建华 马在田 在F-K域实现转换波(P-SV,SVP)DM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1 39. 耿建华 马在田 黄海贵 用声波方程对海底地层回波数据进行逐层折射校正成相声学学报 1995 21 (3) 40. Geng Jianhua , Ma Zaitian Huang Haigui , Imaging of echo data of submarine sedimentary beds layer-by-layer with acoustic wave equation refraction correction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995 21(3) 41. 马在田 走向21世纪实用地震学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No.6 42. Jin Shengwen Ma Zaitian, Wavefield-extrapolation-based imaging for echo data of sea-bed sedimentary layers, C.J. of Acoustics 43. 宋海斌 马在田 层状弹性介质三参数同时反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No.1 44. 宋海斌 马在田 张关泉利用平面波地震记录同时反演层状介质纵横波速度中国科学D辑 1996 No.4 45. 马在田 共炮检距三维弹性波地震抛面的偏移方法地球物理学报 1996 Vol.38 (supp 1) 46. 马在田 P-SV反射转换波的倾角时差校正 (DMO)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 (2) 244-250 47. 侯安宁 马在田 VSP数据中的横波分裂: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1996 24 (4) 48. Geng Jianhua ,Ma Zaitian Huang Huagui, Imaging of echo data of submarine sedimentary beds layer-by-layer with acoustic wave equation refraction correction method, C.J. of Acoustic, 1996 Vol.14 No.3 49. Ma Zaitian Cao Jingzhong, On the seismic imaging research in China,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3,13-4-28, Beijing, China 50. Ma Zaitian, DMO for P-SV converted Reflection, Chinese Jour. Of Geophysics, 1996 39(2)N.Y. 51. Ma Zaitian Anning Hou, Fracturing and Shear wave splitting, The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 3,13-4-29, Beijing, China 52. A.N.Hou, Ma Zaitian, J.Z.Cao J.H.Geng, Estimation of fracture direction from converted wave VSP data, 7IWSA, Miami, USA., 1996.2 53. H. Wang, Ma Zaitian J.Cao, Optimally Designed 3D Poststack Depth Migration, 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 1997.8 V.6(3) 54. 马在田 二十一世纪地球物理学 科学 1997.No.4 55. 马在田,耿建华,董良国,宋海斌,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2(1):1-8,20001。 56. 许世勇,耿建华,马在田,转换波DMO及其快速算法,中国海上油气,13(5):338-341,1999. 57. 耿建华,马在田等,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地球物理学报,41(3):392-399,1998. 58. 耿建华,马在田等,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倾角时差校正,同济大学学报,26(4):430-433,1998. 59. 耿建华,马在田等,动校后共跑检距三维地震数据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7。 60. 耿建华,马在田等,三维倾角时差校正逆时T-K算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7。 61. 耿建华,马在田等,用声波方程对海底地层回波数据进行逐层折射校正成象,声学学报,21(3):272-279,1996. 62. 耿建华,黄海贵,马在田,Kirchhoff积分波场延拓基准面静校正方法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1996, 24(6):665-669. 63. Anning Hou, Zaitian Ma, Jingzhong Cao and Jianhua Geng, Estimation of Fracture Directions From Converted Wave VSP Data, Seven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ismic Anisotropy in Miami, Florida, U.S.A., 1996. 64. 耿建华,马在田,在F-K域实现转换波(P-SV,SV-P)DMO,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1):62-65. 65. 耿建华,马在田等,三维F-K域DMO方法及应用效果,地球物理学报,38(1):115-119,1995. 66.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等,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411-419 67. Dong Liangguo, Ma Zaitian, and Cao Jingzhong, et.al., Staggered-grid high-order difference method for the first-order elastic wave equations, Chinese J. Geophys., published by Americal Union, vol.43,No.1, pp:411-419 68.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稳定性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0,43(6):856-864 69. Dong Liangguo, Ma Zaitian, and Cao Jingzhong, Stability of the staggered-grid high-order difference method for the first-order elastic wave equations, Chinese J. Geophys., published by Americal Union, vol.43,No.6, pp:856-864 70. 董良国,马在田,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法弹性波模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1.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甘文权,数值频散与认为边界反射的处理方法,反射地震学论文集,2000,同济大学出版社 72. 董良国,马在田,丁建荣,利用横波源四分量VSP资料检测盐城凹陷地下裂缝,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35(4):517-526 73. Dong Liangguo, Ma Zaitian, and Ding Jianrong, Detecting and formation fractures in Yancheng Dwpression by analysing the four-component VSP data of S-wave source, OGP, 2000,35(4):517-526 74. 甘文权,董良国,马在田,含裂隙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的数值模拟,同济大学学报,2000,28(5): 75. 许世勇、马在田,转换波的转换点位置和时距关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 76. 许世勇、李彦鹏、马在田,τ-q变换法波场分离,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5):334-337. 77. 许世勇、耿建华、马在田,转换波DMO及其快速算法,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5):338-341. 78. Shiyong Xu, Shengwen Jin and Zaitian Ma, 2001, A fast converted wave dip moveout in f-k domain: Expanded Abstracts of 7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SP2.3, 1851-1854. 79. 许士勇、马在田,快速有效的转换波共转换点叠加技术,地球物理学报,2002,45(4):370-382. 80. 杨锴、许世勇、马在田、王华忠,有限差分法波场延拓海水层基准面校正,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5):342-345. 81. Xianhuai Zhu等著,许世勇译,马在田校,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新进展,国外油气勘探,2000,12(5):586-593. 82. 许世勇,马在田,快速有效的转换波共转换点叠加技术:反射地震学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49-160. 83. 王华忠 谢海兵 马在田,1997,有限差分法地震波走时计算,同济大学学报,25(3), p.318-321 84. 王华忠 马在田 曹景忠,1998, 优化系数傍轴近似方程三维一步法偏移,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3(2), p.170-184 85. 王华忠,马在田,优化系数的吸收边界条件方程,1997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2(5),p.628-636 86. 王华忠,方正茂,徐兆涛,马在田 ,地震波旅行时计算,1999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4(2),155-163 87. Wang Huazhong, Ma Zaitian and Cao Jingzhong, 1998, 3D seismic wavefield depth extrapolation operator; SEG/CPS/EAEG '98 Int'I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po. Expanded Abstracts, p.213-218. 88. Wang Huazhong, Xu zhaotao and Ma Zaitian, 1998, A kind of practical 2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approach; 68th Ann. Internat. Mtg. Soc. Expl. Geophy., Expanded Abstracts. 89. 马在田,王华忠,1995, 地震数据反演中的非线形问题,自然杂志, 17(2), p.78-86 90. Huazhong Wang, Zaitian Ma and Jingzhong Cao, 1998, Optimal paraxial wave equation 3D poststack depth migr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7(1), 9-28 91. Huazhong Wang, Zaitian Ma and and Peter Hubral, 1999, Traveltime calculation in 3D media with arbitrary velocity distribution, 69th Ann. Internat. Mtg. Soc. Expl. Geophy., Expanded Abstracts. 92. 王华忠,程玖兵,马在田,2000,地震波场深度外推消除与地面有关的噪音,同济大学学报,28(3),333-336 93. 马在田, 曹景忠, 王华忠等,1997,《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94. 王华忠,方正茂,马在田,2000,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三维旅行时计算,《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47-59 95. 王华忠,程玖兵,马在田,2000,单平方根波场外推算子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60-69 96. 王华忠,徐蔚亚,王建民,马在田,2000,DMO与叠前时间偏移的比较研究,《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77-86 97. 王华忠,程玖兵,马在田,2000,中点-偏移距道集二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88-95 98. 程玖兵,王华忠,马在田,2000,波动方程共偏移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02-108 99. 王华忠,方正茂,匡斌,马在田,2001,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地震波走时计算,地球物理学报,44(增刊),179-189 100. 王华忠,徐蔚亚,徐兆涛,匡斌,马在田,2002,DMO与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3),224-229 101. 程玖兵,王华忠,马在田,2001,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地球物理学报,44(3),389-395 102. 王华忠,徐蔚亚,王建民,马在田,2001,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立体地震成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6(5),517-532 103. 何英,王华忠,马在田,胡中标,2002,复杂地形条件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5(3),13-19 104. 辛可锋,王华忠,马在田,2002,一种高精度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5(3),19-26 105. 杨楷,王华忠,马在田,2002,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5(3),27-31 106. 石建新,王华忠,徐兆涛,王常波,2002,三维近似波动方程炮域叠前深度偏移,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5(3),32-36 107. 董良国 马在田 曹景忠 一阶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法 2000.5地球物理学报Vol43 No3 108. 董良国 马在田 丁建荣 利用横波源四分量VSP资料检测盐城凹陷地下裂缝 2000.7石油地球物理勘探Vol35 No4 109. 马在田 宋海斌 孙建国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探测高新技术 2000.9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15 No3 110. 马在田 反射地震学的现在与将来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1. 王华忠 方正茂 马在田 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三维旅行时计算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2. 王华忠 程玖兵 马在田 单平方根波场外推算子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3. 徐兆涛 王华忠 马在田 分步傅立叶法三维炮集叠前深度偏移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4. 王华忠 程玖兵 马在田 中点-偏移距道集二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5.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偏移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6.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基于Rytov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7. 许士勇 马在田 快速有效的转换波共转换点叠加技术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8. 董良国 马在田 曹景忠 数值频散与人为边界反射的处理方法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9. 董良国 马在田 曹景忠The Stability of the Staggerd -grid High -order Difference Method of First –or order Elastic Wave Equations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20. 李振春 王华忠 马在田 射线法偏移速度分析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21. 冯伟 马在田 曹景忠 小波分析在地震数据处理应用中的问题讨论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22. 陈强 马在田 长短时窗能量比法提取声波全波列测井纵横波信息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23. 甘文权 董良国 马在田 含裂隙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的数值模拟 2000.10反射地震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124. 钟广法 马在田 沙岩早期核心式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成像测井证据 沉积学报2001Vol.19No2 125.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地球物理学报2001Vol.44No3 126.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带误差补偿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l.36No4 127.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基于拟线性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2001Vol.44No5 128.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合成平面波数据的Rytov近似叠前深度偏移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Vol.23No3 129.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稳定的Born近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l.36No3 130. 王华忠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l.36No5 131.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l36No5 132.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基于Rytov近似值的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136No6 133. 王华忠 方正茂 匡斌 马在田 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地震波三维走时计算地球物理学报2001vol44N增刊 134. 钟广发 马在田 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沉积构造 同济大学学报2001vol.29No.5 135. 杨云飞 王华忠 马在田 正交多项式逼近去白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vol.36.No6 136. 匡 斌 王华忠 马在田 付立叶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在ZX地区勘探效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37. 徐兆涛 王华忠 马在田 波动方程炮域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38. 乔俊邦 马在田 共聚焦点成相与速度分析方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39.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Cross-line方向共偏移踞道集3D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40. 赵 波 马在田 西部复杂区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41. 胡彦荣 马在田 一维声波方程波阻抗宽带约束反演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42. 王华忠 张关泉 马在田 程玖兵 双平方根算子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综述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1Vol.17 143. 王华忠 杨 锴 马在田 从共反点(CRP)到共反射面元(CRS)-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44. 杨 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之初步实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45. 张宝金 成 谷 曹景忠 马在田 许世勇 用非零偏P-P波、P-SV波计算零偏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46. 辛可锋 王华忠 马在田 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47. 夏 凡 马在田 三参数双曲线方程在增加效果方面的研究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48. 杨淑卿 王华忠 马在田 王常波孟祥宾 基于快体模型的2—D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方法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 001Vol.17 149. 何 英 王华忠 马在田 复杂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相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2001Vol.17 150. Shiyong Xu, Shengwen Jin and Zaitian Ma A fast converted wave dip moveout in f-k domain7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2001国际学术会议 151. 许士勇、马在田 快速有效的转换波共转换点叠加技术 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45卷(4) 152. Shiyong Xu and Zaitian Ma A fast and efficient common conversion point stacking technique for converted wav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2年45卷(4) 153. Shiyong Xu, Shengwen Jin and Zaitian Ma A fast converted wave dip moveout in f-k domain7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2001国际学术会议 154. 许士勇、马在田 快速有效的转换波共转换点叠加技术 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45卷(4) 155. Shiyong Xu and Zaitian Ma A fast and efficient common conversion point stacking technique for converted wav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2年45卷(4) 156. 马在田、耿建华、董良国、宋海斌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22卷(1) 157. 马在田 论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25卷(3) 158.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 平面波偏移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25卷(3) 159. 程玖兵,王华忠,马在田 双平方根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地球物理学 2003年第46卷第5期, 676-683 ISSN 0001-5733 CN 11-2074/P 160. Zhong Guangfa, Ma Zaitian, Liu Ruilin, and Wu Ningfen Distribution of Upper Cenozoic carbonate-cemented sandstones, Kuche Depression, northwest China: insights from high-resolution borehole micro-resistivity imaging.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73 (2): 176-185. 161. Cheng Jiubing ,Wang Huazhong, Ma Zaitian DSR-Based Wave Equation 3-D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46, No.5, 2003, 966~977 http://mgg.tongji.edu.cn/pub/mazt/works.html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79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院士6月5日逝世-享年81岁
热度 7 毛宁波 2011-6-6 10:25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院士6月5日逝世-享年81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马在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5日上午9 时47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1岁。   马在田先生1930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50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1952年赴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留学,1957年毕业并获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师学位。回国后,马在田先生先后在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四川石油管理局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等单位工作,历任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研究队队长、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研究队队长、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方法室主任等职。1985年马在田先生调入同济大学任教,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马在田先生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6月9日上午9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1号大厅举行。   谨此讣告。   同济大学马在田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一一年六月五日 http://news.tongji.edu.cn/show.aspx?id=32430cid=20 http://mgg.tongji.edu.cn/pub/mazt/works.html 马在田院士个人主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教授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学会顾问 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荣誉会员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 SEG )正式会员 邮件地址: mazaitian@mail.tongji.edu.cn 联系电话:021-65984809 马在田院士,男,汉族, 1930 年 10 月生于辽宁省法库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和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学会顾问等职,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荣誉会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 SEG )正式会员。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吉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任兼职教授。 1930年10月 生于辽宁法库县 1952年9月-1952年3月 就读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1952年11月-1957年7月 就读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专业,获优等毕业证书,授予工程师资格证书 1957 年 9 月 -1972 年 12 月 先后服务于前石油工业部胜利石油管理局和四川石油管理局,从事地震勘探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3年3月-1985年11月 石油部物探局研究中心和研究院方法软件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1987年1月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 1990年6月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 1991年11月 当选为中科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 1995年9月 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2003年1月 中石化物探研究院学术顾问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院士主要论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326do=blogid=452344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1608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