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迂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公路隧道火灾的补充思考
dfedhw 2019-12-7 11:05
对猫狸岭隧道火灾的“复盘” 在微信群与群友谈论上述问题时,发现实际操作流程中可能存有一处漏洞,故经过群内反复商讨之后,集思广益,对补充方案和具体细节进一步予以论述。 按照最初设想,隧道内如果车流方向与实际风向一致,那么,以起火车辆为分界点,跟在后面的驾乘人员处于安全区,完全有条件就地实施初期灭火。 但是,如果是对向车道发生火灾,由于两条隧道处于同一地域,常年因温差、气压、坡向或季风的影响,则对向车道的行车方向必然与实际风向相悖,那么,跟随于起火车辆后方的车辆均是逆风而行,短时间内就可能被浓烟笼罩,而起火车辆前方的车辆已走远,则上述的人工灭火行动完全没有办法实施开展。 简而言之,在同等自然环境条件下,两条隧道中总会有一条隧道处于逆风,无法绝对确保第一现场人员安全,上述方案则根本无法实施。怎么办? 解决方案:左侧隧道内,见前方车辆火起,烟雾逐渐袭来,无法掉头,起火车辆后方驾乘人员弃车,远离起火点,向后方逃离,借助距离最近的隧道之间的人行横洞,进入对向隧道,迂回之后再次回到原隧道的上风方向,一旦处于安全区,即可实施现场灭火。 在迂回行进的过程中,可同时带动对向隧道的驾乘人员,沿途顺手携带更多的灭火剂,于是将有更多的人员参与灭火,陆续响应,且不会受到烟雾的袭扰。 再反过来看,如果是右侧隧道发生火灾,尽管风向已不是问题,仍可由少量人员通过人行横洞,进入到左侧隧道,动员更多的人员搜集更多的灭火剂原路返回到右侧隧道协助参与灭火,以增大胜算,也为后续增援赢得更多时机。 在突发事件中,现场的临时指挥协调往往是个大问题,然而在隧道中,人员出于本能,只需根据烟雾的流向,并依照隧道格局有序流动,顺势而为,并不需要太多特定的指示或规定,也就几乎不会出现犯错的可能。公路隧道管理方需要在日常对风向进行管控,结合各类自然因素,合理调控风机,仅需 确保实际风向持续单向稳定 ,为随机条件下的初期灭火创造有利条件。 延伸思考:将一条隧道竖起来,则可看作是高层建筑火灾,同样以起火点为分界线,如果火势烟雾过大,起火楼层上方的人员没有其它方向选择,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鉴于公路隧道特有的结构及安全设计(水平+条状+双向+定向通风),与高层建筑甚至于一般建筑相比,内部人员有更为灵活的选择,不仅可通过隧道间的横洞快速实现位置转移,迅速摆脱烟雾困扰,还可源源不断地“迂回包抄”,使火灾能更快得以控制,故 公路隧道的火灾伤亡更加有可能趋近于零这一极值 。 所有高层建筑可否效仿公路隧道,修建双子楼,顶层设横向通廊,如此,当任一楼层发生火灾,最起码可以确保人员逃生,上方人员往上跑,下方人员往楼下跑,以此实现零伤亡,当然,或许也可能由此衍生出更多的新问题,引发下一次的讨论与思考。 隧道灭火难易程度比较
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首日博----科研天成之,我在路上!
ostrichfly 2011-3-24 23:37
博客非首日,登陆确实首次 时隔太久几乎忘记了当初的灵光煽闪动下给定的账号名 鸵鸟是鸟却不会飞算不算是鸵鸟的一生遗憾呢 也许不会,狂奔的鸵鸟依旧活的逍遥自在 必要时脑袋埋到沙子里也未尝是一种懦夫之举 人累了也需要休息况鸵鸟乎 对于人对于动物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 只要心怀宽容,大度公正便处处和谐 科研是个苦差事 却也是个乐活计 苦乐交融,辛享兼半 苦与乐作为阴阳两极的话 科研这件事情变浑然天成为太极胜境 一份对科研的执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求 一颗无畏无惧的心,一种不计得失的情怀 这四个一或许可以塑造一个精英学者 却或许不能打造一个科学大师 何以缺之? 对于科研的狂热,源于内心的挚爱。 说与写都非难事, 无非脑中枢控制肌肉的协调运动 要把科研这个值得毕生为之的大理想变现 却需要异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 正如聪明的大脑多沟回 精彩的科研人生必然充满着九曲百折的迂回 科研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 在摸爬滚打中前进成长是真金火炼的真理 翅膀尚且稚嫩,脚下的路尚不坚实 但心中的信念业已燃烧 时刻告诉自己提醒自己 我在路上!
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