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癌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癌症,别急着开刀》
热度 1 何裕民 2009-1-6 21:11
日前,人民大学的程教授送了我一本日本畅销书:《癌症,别急着开刀》,程教授送我此书并非无故!因为他本人一年前被确诊为患了非小细胞肺癌,但他坚信癌症只是慢性病,故肺部未作手术、化疗等,在我处以中医药调理为主,已一年有余,活得有滋有味,会照开、研究照搞、博士照带,烟照抽(只不过在我及子女的一再要求下,量已大减)。显然受益于此,他把台湾学界朋友送他此书,第一时间便转送给了我。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此书我只是通览了一下。知道作者近滕诚是位日本医师,医学博士,留美的,长期从事癌症放疗工作,也算是位资深的专业人士。他的观点是他卅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基本点我是赞同的。别急着开刀,这本身就是个临床决策问题。 其实,不仅近滕医师强调癌症,别急着开刀,国际一些权威专业机构也不断得出类似结论。 2002 年,国际抗癌联盟组织全球知名肿瘤专家编撰《临床肿瘤学手册》,在《肺及胸膜肿瘤》章节里就提醒临床医生:在开胸前如果仔细估计一下病变的范围,就会发现 2/3 以上的肺癌病人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指标!此时,强行开刀,肯定后果更糟。不急着开刀岂不是更好! 推而广之,化疗、放疗也一样。据笔者寡闻,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有理性的声音在国际肿瘤专业会议上呼吁:行化疗、放疗之前要审慎,要细作评估,并非划一的必用;同时使用时更须强调适度;避免化疗、放疗等不当或过度。而 2008 年第 44 届全美肿瘤临床大会( ASCO ),这一声音更是不弱。 因此,我们认为,讨论肿瘤临床决策问题,关键是创伤性治疗手段的使用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之核心已不是对过去过度运用之反思与批判,也不是这类方法要不要适度问题,因为这些都已是世界性的共识。问题之核心已转化为如何以病人的长期利益为重,对这些创伤性治疗手段 因人制宜的选择用与不用的选择,及其度把握问题。换句话说,已不是要不要适度的临床决策问题,而只是决策原则确定后的具体方法选择和落实到具体个体的度的把握等技巧性、经验性问题。 肿瘤的临床决策之所以成为争论纷纷的大问题,自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的。对此分析,也许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对沿袭治疗观念的变革。 上世纪 60 - 70 年代以后,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及推广和二次大战后多数国家相对的长期和平环境,炎症等作为人类第一杀手退位了,心脑血管、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与感染关系不密切、却与人类自身生活方 式休戚相关的疾病登上了疾病谱与死亡语谱前列。临床研究对象的突然变更,使得人们一时无法适应。特别象对癌症这类与以往人们所熟知的病症性质大不相同且来势常较凶险的疾病,更是黔驴技穷。从心理学角度,面对新的大难题,人们第一时间通常只会沿袭或移植以往成功的模式,加以应对。而当时人们在抗击疾病领域最为成功、也是最引以自豪的莫过于发明抗生素 - 杀死致病菌- 攻克炎症这一模式了(而这一成功的治病模式又与美国占主导的新教文化之精髓高度吻合)。因此,移植此模式,寻找杀癌药或消灭癌组织的手段与方法,自然成了人们对付肿瘤的不二法门。这就是上个世纪后半叶肿瘤研究与治疗领域的状况。 然而,其结果路人皆知。一是疗效不佳, 5 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 30-40% ;二是病人还要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显然,此路有点问题!故 80 年代起肿瘤学界便重视对癌症本质的分析探讨,以求形成共识;并出现了对癌症治疗现状的反思与批评,特别是建立在大样本调查或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对创伤性治疗手段的评估与质疑。民间对这些的批判声更是不绝于耳。因为人们看到了太多的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创伤性治疗的过度及不当。即便有些幸存者,也存在着孙燕院士所说病未全愈,人已残了的常见情况。 当然,我们可以漠视这些民间的批判或质疑,因为他们并不专业。然而,社会上,许多确诊为癌症的患者以比较温和的治疗手段,甚至不进行所谓的积极治疗,却也带着癌瘤好好地活着的事例,绝非罕见。再加上人们早已认可癌症存在着自愈倾向,要否定或漠视这种批判或质疑,显然属于自欺欺人之举,至少并非科学态度。我们认为:社会对于肿瘤治疗界的极度不满,多少也与过度治疗泛滥有关。 跨入新世纪,伴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癌症死亡绝对人数的逐年明显下降,肿瘤五年生存率的不断提升,而这一切又不是在发明了特效的创伤性治疗方法基础上获得的,因此,肿瘤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类与冠心病、糖尿病相似的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的观念,便应运而生,广为传播。以至于 2006 年起,成为人们探索了廿多年后所形成的、被 WHO 等机构所认可的关于癌症的新共识。在这种背景下,肿瘤的临床决策与治疗问题,再一次尖锐地提了出来。也只有在这一共识之下,我们才能更理性地探讨这一命题。 其实,过去对癌症的治疗之所以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困境不积极充分运用各种创伤性治疗,则恐其迅即扩散,以致于很快死于癌症;而过度运用创伤性手段,又每每加速了病人的死亡,其本质是源于对癌症后果的高度恐惧!而这一恐惧又源自于对癌症本质认识的空白或不确切;另一方面,化放疗等创伤性治疗的极其残酷后果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类恐惧,以致于形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的恶性循环。因此,要讨论肿瘤的临床决策与治疗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癌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近年来,国际国内关于癌症只是一类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的新共识,显然比以往关于癌症的各类认识都更接近于癌症的本质特点。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许多临床现象。包括我们临床所积累的数以千百计的以温和治疗方法带瘤准健康地生存了 5 年、 10 年以上的情况。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印戒细胞癌及肉瘤等难治性的肿瘤患者。 一个事例也值得一提: 2008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约翰爱德华兹 (J. Edwards) 本人是个肠癌患者,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则多年前即患乳腺癌,已肝转移多年,仍在治疗中。他们不仅在与已扩散了的恶性肿瘤抗争,而且夫妇俩都参加了年初的党内激烈的提名选战。美国选民非常坦然地面对这对癌症夫妇。因为,多数美国人已接受慢性病的观点,对癌症若无其事。她的主治大夫则认为,并不一定非要毁灭那些顽固的癌细胞(因为这既很难达到,且常常未达到之前便已赔上性命),只要通过连续的服药,将它们包围在一个安全的、能容忍的范围内,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Jonsson 综合癌症中心的教授约翰格拉斯皮 (J . Glaspy) 也说,我们意识到在慢性病的模型中有一种力量。在患上疾病后,你能够继续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一定要治愈它。如果我们能让人们活下去,同时生活充实而且快乐,如今看来这是非常不错的效果。 日本放疗科资深专家近藤医师在其《癌症,别急着开刀》封底的段话,从医生角度来看颇为刺目,笔者也不完全赞同,但对讨论肿瘤临床决策问题有借鉴意义。故录于下: 近藤医大胆告诉你,急着开刀你可能会死得更快!近藤医师于书中,揭露日本医界极力隐瞒种种关于癌症的事实,破解一般大众对癌症的错误认知。例如:若不积极采取对策,肿瘤就会很快增大,因而一命呜呼;若不趁早治疗,癌症就会马上转移;癌症的死亡都极为痛苦;癌细胞分裂得很快,病情会急速扩大;动手术必须彻底,才能斩草除根。他并强调说:事实上癌细胞是自已身体的一部分,用抗癌剂消灭癌细胞的效果有限,能用抗癌剂治好的癌症也不到十种。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明确主张:肿瘤的治疗,过去的希藉借创伤性手段为主,第一时间彻底杀灭(同时也往往是过度治疗)癌组织的决策思想不足取;即便是晚期,企图象押赌注一样,借最后一次化疗、介入等来力挽狂澜亦常常并无实际意义及可能。相反,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对中老年患者,把其所患的癌症视作为一类慢性病,目标追求上既考虑短期最佳疗效,更追求长期稳定以及生存质量的良好;治疗方法上讲究合理、适度与综合;对多数患者贯彻姑息治疗和维持治疗思路,总之,许多情况下悠着点往往后果更好,也更符合病人长期的最大利益。而整个治疗中,手术、化、放疗等创伤性手段的选择更应因人而宜,适度而止。这又回到了中医学因人制宜,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食养尽之等的传统思想。这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之精髓,真正凸现出人的医学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1148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行蔬菜汤”简单探究
eloa 2009-1-5 16:06
云无心 发表于 2008-12-29 11:47 有一位姓马的网友给我发了一个介绍蔬菜汤的小册子,说是他父亲偶然获得了这本东西,如获至宝,不仅自己喝,还介绍亲朋好友也喝。我想,就象许多的民间偏方一样,蔬菜汤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喝就喝吧。打开那个 15 页的文件,第一页就叹为观止,于是有了探究一番的冲动。 除去开头一段极具诱惑力的引子之外,很快就进入正题:蔬菜汤乃是 日本预防医化学研究所所长 立石和教授所发明,仅仅用很平常的五种蔬菜煮汤喝就可以治疗癌症。虽然我不研究癌症也不研究蔬菜,不过这样重大的发明不应该没有听过。出于多年念书工作形成的职业毛病,首先想到的是找来这位立石和教授的文献看看。可惜不懂日文,也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英文拼写,只好找人帮忙了。辗转找到了游历过日本的松鼠田不野,田兄一口答应帮忙,接着回头到中文的网页上古狗。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五行蔬菜汤有十一万六千个网页,比林光常还要多一些。而且,除了极少数对于疗效有一些质疑,绝大多数内容都跟我收到的小册子大同小异若干个健康网站和电视台也是赞誉有加,甚至百度百科也基本上引用了这个小册子的内容。 于是回过头去继续看那个小册子。说是立石和教授研究发现了 1500 多种防癌抗癌药物,经过过滤筛选最后发明了这个五行蔬菜汤。他的实验是 把胡萝卜及牛蒡所熬出的汤注入培养液中的癌细胞时,在显微镜下观察,本来非常活跃、坚硬的癌细胞几分钟内就死掉了。同时又将蔬菜汤喂食实验老鼠,该老鼠活得更健康。经重复试验数百次,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感谢当年养过半年的癌细胞,我对于这个实验还算有发言权。虽然体内癌细胞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不死能力可以一直不停地分裂,但是在培养液里养活它们并不容易。换句话说,要弄死呆在培养液里的癌细胞实在太容易了。酸碱度不对,盐浓度不对,温度不对,培养液成分不对只需要一种条件不对,癌细胞们就寻死觅活的。要是倒入一碗蔬菜汤它们还不死就太好了细胞培养的成本立马大大降低。如果这就可以找到治癌良方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发明一大堆把果汁、可乐、白开水、盐水、醋、白酒等等东西倒在细胞培养液里,癌细胞基本上也是扛不住,很快就死掉了。同时再把这些东西喂老鼠,老鼠活得更健康也没说更是跟喂什么相比。 我想,虽然这些实验靠不住,万一这位教授人品大爆发,误打误撞真找到了解决癌症这一世界难题的终南捷径呢?我还是应该以最大的善意来推测这些作出重大发现的人不然很容易成为制造伪科学冤案的帮凶。于是,耐着性子往下看。后面是解释为什么这几种蔬菜煮出来的汤有如此神效先是这些蔬菜的化学组成,几十种化学名称加上含量往那里一摆,确实是很吓唬人。好在我看这些数字多了,也就习惯了任何一种蔬菜,甚至野草,拿去一分析都可以列出这样的一堆数字。而那些成分,也几乎没有一种能够防癌、致癌的。不过,下面还有一堆来自古代典籍的作用,我却没法说它不对我知道列出的这些成分都没有防癌作用,但是从哲学角度说,无法证明这么一大堆东西混在一起就一定不能产生一种神奇的汤五行的神奇,或许就在于此。 后面的疗效更是让人热血沸腾癌细胞的活动三天停止,一个月机能恢复。不仅是癌症,能治的病,差不多比我听说过的还多。这么一个东西的发明,会让全世界研究癌症的大部分人失业,无数的药厂关门,诺贝尔奖不发给他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嫉妒。一个东西太好了,就令人难以相信我也就等着看田不野的资料,来弄明白为什么这么伟大的发明却如此默默无闻了。 大概这位立石和教授在日本也是声名显赫,在我看完那个 15 页的小册子之前,田兄的资料就发过来了。知道我看不懂日文,田兄还大致翻译了一下日文维基的词条:大概意思是, 1993 年到 1994 年,蔬菜汤健康法兴起,当时身体不太好的渡边尝试了一下,然后和立石和一起写了《蔬菜汤防癌》一书。不久,立石和因为没有医生执照而行医,卖没有药品许可的药而被捕。渡边也因此受牵连。这本书在日本卖了 18 万 5 千本,受骗者几千人。后来的考察证明这种疗法根本没有效果。次年,渡边同志逝世。另外,评论家草柳大蔵、漫画家赤塚不二夫、职业棒球监督星野仙一夫人星野扶沙子也曾为其打广告。 。 也就是说,这位立石和教授的五行蔬菜汤,在日本忽悠的年代比林光常走红两岸更早,吃上官司的年头也更早。立石和比林光常更牛的地方还在于,找到了渡边美智雄来给他做轿夫。这位渡边先生,曾经两度竞争日本首相,虽然失败,但是也当上了多年的内阁大臣和副首相。用我们的话说,算是日本的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不过,科学问题毕竟不是政治权威能够解决的,骗局被揭穿,也几乎成了渡边副首相的政治污点。奇怪的是,在发源地被揭穿十几年之后后,却经由台湾走红了两岸。看看那十几万个中文网页中大量的推销五行蔬菜包的公司,大致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遗余力地推广忽悠了。 (本文特别感谢田不野的大力协助!!)
个人分类: 健康|2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能开能关的肿瘤
热度 1 eloa 2009-1-5 15:43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8-12-25 7:32 译者:Chonps,同一系列的上一篇在 这里 。 能否利用免疫系统来控制癌症?也许,如果我们能够模拟自然的休眠状态的话。 它们本来是用来挽救生命的。 1998年5月,一男一女两个英国人从一个脑出血死亡的供者身上各移植了一个他们急需的肾脏。仅仅18个月之后,该女性患者在她的乳腺中发现了一个肿瘤,并在4个月之内死亡。然后,在2000年5月,该男性患者在他的肾脏中发现了一个肿块,组织切片确认,他也患了癌症。 当这个肾脏供体在十五年前患黑色素瘤并接受治疗后,一直被密切关注,没有任何癌症复发的迹象。这些癌症细胞显然维持了15年以上的休眠状态,这两个病人的医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Rona Mackie说。随着供体肾脏一块儿被移植到受体中后,这些黑色素瘤细胞被唤醒,并带来了极糟的后果。 为了避免移植排斥,接受移植的病人都会使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该男性患者停药后,终于战胜了癌症。但代价是他没能保住移植的肾脏,现在需要靠透析维持。 Mackie相信,揭开谜题的关键是病人的免疫系统全面工作后发生了什么。假设供者的免疫系统一直控制着黑色素瘤细胞,当它们被转移到免疫抑制的受体体内时,就发生了反弹。一旦这个男病人的免疫系统复原后,马上就清除了癌症。 癌细胞可以在身体中呈休眠状态并不是一个新理论,但研究者直到最近才发现免疫系统与控制某些癌症有关。如果免疫学家能够模拟这一过程,人们也许能够无限期地控制他们的肿瘤。 幸运的是,由器官移植所导致的癌症病理十分少见。但是有线索显示可能有更多人身体中存在休眠状态的肿瘤。例如,位于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Jonathan Uhr的课题组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乳腺癌幸存者的血液中存有肿瘤细胞――有些病人在病愈22年后,血液中依然循环着肿瘤细胞 (引文 Cell Cycle , vol 5, p 1772)。鉴于癌细胞在循环系统中只能存活几个小时,这些结果说明病人身体中存在一个不停释放肿瘤细胞的微肿瘤,Uhr说。 专家建议:仔细挑选你的父母亲 我不吸烟,这是每个人都能做的避免癌症的最好办法。我是个苍白皮肤的苏格兰人,所以我尽量避免日晒并且总是使用防晒霜,以避免黑色素瘤。另外一个窍门是仔细挑选你的父母亲,避免遗传性的癌症,但这个难度比较大。 Iain McNeish ,肿瘤医学家,巴兹与伦敦医学院 一些关于免疫系统的研究专注于免疫系统在癌症细胞发生初期的清理功能(见右图:你被包围着),然而,这些清理功能的机制被认为与控制已存在的癌细胞的机制不同。 现在,研究者们开始了解免疫系统是如何控制肿瘤生长的。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别会影响癌症的发展。法国巴黎INSERM医学研究所的Jrme Galon研究小组以结肠癌为模型证实在肿瘤团中的免疫细胞的类型、密度和位置可以预示患者的存活率;这一预测比依据标准的肿瘤大小和扩散性所做的预测还要准确( Cancer Research , vol 67, p 1883).如果一个病人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那么很小的肿瘤也可能有很坏的预后,Galon说。 在试图寻找更好的预后检测方法的同时,癌症免疫学家们真正想做的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控制或者逆转癌症的发展――制造一种可以训练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的疫苗。但是,尽管有一些动物实验结果看来很有希望,在临床上的进展却很缓慢。这是个难题,因为很多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对自己的肿瘤有了耐受性,英国癌症研究所的首席医生Peter Johnson说。这种耐受性可能是让肿瘤躲过免疫系统的控制而发生的根源所在。 更好地了解癌症幸存者的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可以提供治疗癌症的新策略。从Galon的研究我们知道,扩散性弱的肿瘤含有大量的杀伤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两种细胞都是免疫系统的有力武器,说明它正执行着有效防御。 另外的研究显示,肿瘤会积极地招募调节T细胞,这种T细胞则会协助抑制我们的免疫反应。 患有大型肿瘤的病人的血液和淋巴结中有更多调节T细胞。当肿瘤中有很多调节T细胞的时候,预后就很差。所以,也许通过调控抗癌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比例,就可以控制住癌症。 一些最令人鼓舞的结果来自于应用抗癌T细胞的临床试验。选择黑色素瘤已经从皮肤扩散到其它器官的病人,从患者身上提取一部分T细胞,在实验室中扩增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结果约有一半的患者的肿瘤缩小了。 初步研究还显示,有一种名为denileukin diftitox的药物可以抑制扩散到骨、淋巴结以及其它器官的肿瘤,而这种药物可以降低调节T细胞的数量。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正试用抗体来阻断调节T细胞对其它细胞的抑制,希望从而唤醒抗癌T细胞。 专家建议:保持乐观 我的建议?嗯,别吸烟,吃绿色食物,跟医生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会切下那个奇怪的小痣,做结肠镜检查等等的事。还有,爬山。始终保持非常高兴和乐观。 David Lane, 英国邓迪(University of Dundee)大学,他发现了p53基因缺陷能造成一系列癌变。 图注: 你被包围着 免疫系统时刻警戒着任何反常情况这包括一个不正常的,可能会癌变的细胞。 对小鼠和人的研究显示有些个体的免疫监控非常强。例如,2003年,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市(Winston-Salem)威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Zheng Cui和他的同事宣布,他们培育了一个具有极强免疫系统的小鼠种系,这些小鼠可以将任何注入它们体内的癌细胞迅速消灭。 当肿瘤细胞被注入进这些小鼠时,这些细胞立即被一种称为粒细胞的白细胞包围并消灭。自那时起Cui一直在研究人的粒细胞。人粒细胞的抗癌功能强弱不一。有的人反应很强而有的人完全没有反应,他说,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 有了这些信息,Cui在筹划一项临床试验:将具有高抗癌潜力的粒细胞注射入癌症患者体内这一策略已被证实对小鼠有效。 虽然有些患者可以自身生产抗癌的免疫细胞,但是生产的数目太小,不足以缓阻病情。所以,位于马里兰州贝瑟斯塔市的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Steven Roseberg的研究组通过病毒来改造T细胞,使它们制造针对癌症的受体,然后他们在体外培养扩增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再把他们注入患者体内。十五个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此治疗后,有两例反应良好,并且在两年后仍无癌症复发( Science , vol 314, p 126) Rosenberg的小组目前在患有其它常见癌症的病人中进行临床试验,包括那些自身免疫系统不能将癌症控制在休眠状态的病例。 模拟休眠状态而不是清除癌症是当前的――至少是短期内的――的主要目标,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St. Louis)华盛顿大学的免疫学家Robert Shereiber说。如果免疫治疗还不能被用于治愈癌症,也许至少可以用它来使癌症成为一种可控制的疾病。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患者亲自上阵
eloa 2009-1-5 15:21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8-12-21 10:11 原文在 这里 。作者: Linda Geddes ,译者: chonps 译者简介:chonps, 生物化学博士。标准科研教学人员一名。(你已经可以看出来此人严重缺乏幽默感了) 专家建议:保持合理体重 我从不吸烟,我不超重,我避免晒伤,我也不太喝酒。我多数时候骑车或者走路。因为讨厌屠宰场,我已经坚持了30多年的素食。但所有这一切是不是能够降低癌症发病率,还得走着瞧。 Tim Key,牛津大学,癌症研究英国癌症流行病学小组 Kathryn Guisti的接到医生电话时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她总是觉得疲倦,夫妇俩想怀孕也很困难。她的医生已经有了答案,但这是一个谁都不想听到的答案。Giusti患了多发性骨髓瘤,一种在五年之内致死三分之二病人的癌症。 我非常震惊,她说。我那时37岁,正处在事业巅峰,并且有一个一岁的女儿。这时我被告知我还有三年可以活。 那是1996年的1月。Giusti现在接受了骨髓移植和药物治疗,正处于缓解期。她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侥幸存活那么简单。在1997年,她和她的妹妹(姐姐)一起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会(MMRF),一个患者宣传组织和基金资助实体。MMRF改变了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现状。在过去十年中,MMRF筹集了数千万美元的基金支持临床试验,他们的协助大大缩短了几种药物进入市场的时间。 近年来,像MMRF这样的患者组织已经成为了癌症研究的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病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信任医生和科研人员的话,而是积极获取最新的科学进展和试验中的治疗手段方面的知识。组织中的宣传者们已经赢得了科学家和制药公司的接受和尊重,时常获邀参与科研重点的确定和科研申请的评估。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提出一些尖锐问题,比如为什么那些希望很大的治疗方法需要那么长时间才能到达病床。 在被诊断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时,Giusti是Searle制药公司的市场执行官。结合她在哈佛商学院所学,Giusti在诊断后一年创办了MMRF。通过争取各公司赞助以及募捐活动筹集资金,现在该慈善组织每年用于支持多发性骨髓瘤科研的基金达到三千万美元,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的投入相等。现在,北美最大的骨髓瘤研究中心已经与MMRF合作。制药公司与Giusti联系以求试用他们的产品,病人向MMRF咨询如何加入这些临床试验。结果,一条有望生效的疗法渠道快速形成,其速度足以使Giusti自己也从中受益。 她做了件不起的事情,Beverly Laird说。Beverly是位乳腺癌幸存者,目前是NCI和其它几个基金会的顾问。Giusti推动了这些科研的进程,没有她,这些研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有今天的局面。 达到今天的这种影响规模,需要的不仅仅是筹募基金的天赋。我在图书馆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钻研科研杂志、摘要、和我所能找到的所有资料,Giusti说,然后我直接去找那些专门研究骨髓瘤的科学家、医生和制药公司。 在图书馆里做的这些资料研究使Giusti确信她需要改变现有的科研模式。对于制药行业之外的科研人员,衡量他们成功的标准是科研论文和研究经费,而不是最终的疗法,因此他们在发表论文之前都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保密。而Giusti想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MMRF基金支持科研项目的条件之一就是所有的科研结果必须共享。当科研进展缓慢时,基金会也会对科研人员问责。我们是带着紧迫感来对待药品开发的,她说。 当实验室里出现一个有望生效的药物时,药品开发的程序就启动了。MMRF的十五个合作中心的研究人员会利用基金会提供的血液和骨髓样品来检验这个新化合物,并将结果公布在一个共享数据库上。如果结果显示这个药物非常有希望,基金会将考虑支持临床试验。这时候MMRF与病人的联系就显得重要起来。MMRF有一个超过五万注册病人的数据库,当出现适合他们参加的临床试验时,病人就会接到通知,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用在寻找合适被试上的时间。 这个程序很有效。在短短三年时间中,MMRF基金会就操作了16项临床试验,远远超出业界平均数。该基金会还帮助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的临床试验找到了数千位病人。该药物能够减缓癌症细胞的分裂,注册商标雷利米得(Revlimid), 2006年通过了FDA批准,就是它帮助了Giusti的移植后恢复。 虽然不是所有的患者组织都能如此成功,但即使是小规模的组织也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当Ginny Mason在2003年加入炎性乳腺癌科研基金会(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时,由于此型乳腺癌的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五,组织样品相当缺乏。于是Mason建立了一个样品库,现在该样品库已拥有一百多例样品。我们不仅仅筹集资金,Mason说,我们想介入到整个科研过程中来。此外,另一批宣传者在印第安纳大学西蒙癌症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个更难得的样品库正常女性的乳腺组织样品。 宣传者们也可能为治疗方案提供独到的见解。有一次,一组肿瘤学家设计了一个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固醇类药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结合治疗方案,但患者宣传组织对固醇药的剂量提出了反对,理由是这个剂量可以让使用者过度亢奋、感觉不适。是个让人早晨三点起来吸尘又恶语顶撞你的太太的药物,骨髓瘤患者Michael Katz说。肿瘤学家们勉强同意另外开展一组低固醇剂量的实验,结果低剂量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最棒的是这马上就改变了治疗的标准,Katz说。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这个权力平衡的变化。反对声音之一认为宣传组织由于专注于新的药物而忽略了现有药物的改进。其次是认为患者宣传组织抢了太多功劳,而实际上政府资助和基础探究同样功不可没。尽管有这些争论,与《新科学家》对话的癌症研究者们还是认为患者宣传组织给他们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基金和工作重点。事实上,反对的声音往往来自于那些缺乏宣传组织的领域。 膀胱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美国,它在常见癌症中排第六位,每年有约一万四千人死于该病。但是,只有三五个专注于该疾病的小型患者宣传组织。多发性骨髓瘤每年的致死人数比膀胱癌少4000,但它有很强的宣传组织。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用于膀胱癌的科研基金还不到多发性骨髓瘤的一半。 缺乏宣传也意味着缺乏认识,Mark Soloway补充说。他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大学从事膀胱癌的治疗。吸烟者更容易得膀胱癌,所以如果吸烟者发现有血尿这样的症状,就需要立即接受膀胱癌检查。但是很少有吸烟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可能延迟就诊时间。鉴于可以挽回生命的治疗窗口期可能只有三周,忽视初始症状可能是致命的。对于这个领域和膀胱癌病人来说,想要战胜疾病,所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些信息充沛的患者宣传组织的关注。 像Kathryn Giusti 这样的患者宣传者在临床实验上有很大的主导性 专家建议:平衡饮食 很多营养物质被认为可能具有抗癌功能,包括维生素D,硒,类胡萝卜素,其他抗氧化物,以及特定的脂肪酸等等。但是,我不吃保健品。因为我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保健品有比一个多样平衡的饮食所提供的营养更强的抗癌效果。 Kay-Tee Knaw, 剑桥大学,临床老年病学家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2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别急着开刀
何裕民 2008-12-16 19:10
人民大学清史专家程教授,日前送了我一本书,是日本医师近藤诚所著的《癌症,别急着开刀》一书,该书在日本卖得不错,台湾的小张严将其译成繁体中文,由相映文化社在台湾出版。 程 教授本身是位患者,十分赞同我的《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观点,同时,也是这一观点的受益者。他借出差开会之际,送我此书,意图很明确,这一观点不乏呼应者,这一观点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新潮流,有可能成为关于肿瘤的主流性认识。正巧,《文汇报》本月( 12 月) 10 日也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姑息治疗应贯穿于癌症治疗全过程,报道了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由 400 多位国内外肿瘤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传出了的明确的讯息。以前针对慢性病的姑息治疗,现人们主张应贯穿于所有的癌症患者治疗过程,因为很多情况下,癌症只是一类慢性病,急着做过激的创作性治疗(包括手术,化、放疗)不见得是最明智的选择。 《癌症,别急着开刀》的作者近藤诚是位 70 年代初,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毕业,留学美国,后回日本该大学医学部长期从事放射科工作,为资深专业的癌症放疗专家。 而译者小张严医师资历更老, 1940 年出出,日本国立长崎大学医学部毕业,是位妇产科的医学博士。在该书的封页上,提炼了该书的核心观念:得了癌症怎么办?别慌张,别急着开刀,别急差吃抗癌剂(化疗药),不妨倾听近藤医师与癌共存的说法,或许你能活得更久,更舒服一点。很显然,作为一个从医亦已 30 多年,与数万癌症患者打过交道,有过太多正反经验教训的医师,对此是完全持赞同态度的,因为这不仅是科学之谈,更是经验之谈,其中还充满了医学本身即不可须臾或缺的人性关爱,人文关爱与生命关爱。 该书的尾页一段话分析得清晰,兹摄于下,与大家共享: 我们要回应说,近藤医师说得好!癌症许多情况下只是一类慢性病,与其三光对策(手术,化、放疗)拼得你死我活、零和博弈,不妨走第三条近路,借综合措施,悠着点,也许活得更长,活得更有质量。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4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生部15号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17种非食用物质名单。
zyzlw 2008-12-16 09:49
卫生部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2008 年 12 月 16 日 00:48 来源: CCTV.com 央视网消息 ( 午夜新闻 ) :卫生部 15 号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 17 种非食用物质名单。 吊白块,主要成分是次硫酸钠、甲醛,主要添加食品是腐竹、粉丝、面粉、竹笋,起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作用。 苏丹红,主要成分是苏丹红 Ⅰ , 主要添加食品是辣椒粉,起着色作用。 王金黄、块黄,主要成分是碱性橙 Ⅱ ,主要添加食品是腐皮,起着色作用。 蛋白精、三聚氰胺,主要添加食品是乳及乳制品,起虚高蛋白含量作用。 硼酸、硼砂,主要添加食品是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起增筋作用。 硫氰酸钠,主要添加食品是乳及乳制品,起保鲜作用。 玫瑰红 B ,主要成分是罗丹明 B ,主要添加食品是调味品,起着色作用。 美术绿,主要成分是铅铬绿,主要添加食品是茶叶,起着色作用。 碱性嫩黄,主要添加食品是豆制品,起着色作用。 酸性橙,主要添加食品是卤制熟食,起着色作用。 工业用甲醛,主要添加食品是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作用。 工业用火碱,主要添加食品是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作用。 一氧化碳,主要添加食品是水产品,起改善色泽作用。 硫化钠,主要添加食品是味精。 工业硫磺,主要添加食品是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起漂白、防腐作用。 工业染料,主要添加食品是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起着色作用。 罂粟壳,主要添加在火锅中。 山西华源医院 中医癌症网: www.zyazw.com 中医肿瘤网: www.zyzlw.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肿瘤病人的饮食调养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zyzlw 2008-12-15 09:23
肿瘤病人的饮食调养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肿瘤病人饮食调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无机盐、使肿瘤病人能摄取人体所需要的足够营养素,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有助于提高疗效。合理营养对于维持正常健康、防病、治病是非常重要的。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有多种,膳食中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少。但遗憾的是没有一种食物能满足所有营养素的需要,这就要求在选择食物品种时应合理搭配。 饮食调养要求如下: (1)要注意平衡膳食:饮食要具备各种营养素,有足够的热能来保证生命活动消耗的需要;要有适量的蛋白质供机体组织修复、更新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生化功能;要有丰富的维生素保证有关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有适量的纤维素帮助肠道蠕动和正常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存留;要有足够的水分维持各种生理生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要有合理的膳食安排:正常情况下,1日3餐,2餐间隔时间46小时比较合理。癌症病人如出现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可根据情况采取少量多餐。 (3)要能促进食欲、易于消化吸收:肿瘤病人多由各种原因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因此,在选择和烹调食品时,既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4)要注意食品卫生:癌症病人的抗病能力一般较弱,所用食品要保证清洁卫生,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和造成其他身体损害。 山西华源医院 中医癌症网: www.zyazw.com 中医肿瘤网:www.zyzlw.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肿瘤病人如何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zyzlw 2008-12-13 19:58
肿瘤病人如何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1)树立正确的抗癌观:得知患癌症后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是难免的,但不能陷于悲观泥潭而不能自拔。患者首先应承认患病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然后从实际出发迟早接受治疗。患者可向医务人员了解有关癌的知识、、病情和治疗的过程,以做好思想准备,配合治疗。对疾病有所了解后,恐惧与担忧或许消除了一半,千万不要偏听旁人的谣传与荒谬的预言。 (2)充满信心与希望: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有战胜疾病的信念。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身患癌症的患者只有抱着强烈的求生愿望,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病因复杂的癌症,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会反复或治疗效果暂时不尽人意。但患者应增强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要知道一种治疗方案失败,还可用其他方法进治疗。不少患者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积极治疗而出现奇迹般的疗效的。 (3)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一方有难、多方相助是中结民族的美德。身患癌症的患者要争取家庭、朋友及社会的关心与帮助,以获得更多的生活勇气,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另外,患者之间互相往来,交流与疾病斗争的心得体会,甚至成为知心朋友,可减轻恐惧与孤独感,一同与疾病作斗争。 (4)合理安排新的生活方式:癌症确诊后需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这要求患者具备充分的体力、最佳的精神状态,故患者应合理安排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增加营养,提高机体的杭病能力。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参加日常活动和工作,除了治疗、服药以外,不要把自己当成是病人,而要去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与敌共存
eloa 2008-12-13 10:48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2008-12-11 星期四 0:00 原文在 这里 。作者: Linda Geddes 译者: Explorer 译者自述:暂时没有写博客,也没有做个人网站。专业为工程物理,转计算力学,是不是还会再转我也不知道。在科普和科幻中长大,对科普与科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知道有松鼠会存在就是通过科幻世界的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普资料都在不同程度地过时,很高兴能看到松鼠会这里的最新科普。 自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癌症宣战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可是哀悼癌症亡者的钟声却几乎没有减少。我们是否到了应该改变一下战略的时候了? 随着基因技术的大踏步前进,生物学家们终于开始弄清楚为什么癌症是一个如此诡计多端的敌人。正是一些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并让肿瘤生长,而突变的多样性给予了它们无穷无尽的机会来愚弄我们的防御。这一点认识指明:如果能够追踪这些突变,并且用适当的药物瞄准每个突变,我们可能就能够控制癌症。同时,人体免疫系统天然而精巧的目标响应能力,也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 这些新发展不太可能提供我们曾经期望的那种简单的治愈方法,但是它们能够将很多种类的癌症由死亡威胁转化为可控的情况。癌症将成为一种让人可以忍受着生活下去的慢性病,就如同现在的患者可以忍受着糖尿病,甚至艾滋病生活下去一样。 尼克松曾号召征服这种令人恐惧的疾病,但是他的战争比喻已经过时了。是时候商讨一个休战协定并与癌症达成某种妥协从而征服我们的恐惧。Linda Geddes报道。 与敌共存 这是Claire Young第二次怀孕,胎儿已经有22周大了,当她感到不适时医生们以为是妊娠反应。但是她左胸的肿块却一直没有消失,扫描最终显示那是癌症。Young正处在怀孕期间,因此不能对她进行高毒性的化疗,于是外科医生手术切除了肿瘤。在第38周时,通过引产她成功地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 事情发生在2004年。Young说:尽管那是一个有相当侵略性的肿瘤,医生们还是很自信他们已经把它彻底清除了。作为防范措施,她开始使用表柔比星(法玛新)和环磷酰胺(安道生)。检测表明她的癌细胞雌性激素受体呈阳性,因此她同时还使用一种阻滞雌性激素分泌的药物三苯氧胺(它莫西芬),这是一种能够阻滞雌性激素分泌的药物,而雌性激素可能引发某些种类的乳腺癌。 Young一度返回了她在英国皇家检控署的工作岗位,但在2007年10月她再次开始感到不适。她说:一开始我担心是胸腔感染。事实上,检查发现她的肝脏和乳腺都出现了新的肿瘤。 这次,她接受的化疗采用了不同的药物:多烯紫衫醇和吉西他滨因为据估计她的癌症对早先使用的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在治疗几周之后,肿瘤明显缩小了。可是随后肿瘤又开始长大。 到这一步为止对Young的治疗和其它病人是一样的。与大部分女性不同,测试显示她的基因BRCA2突变阳性,这表明她的癌症具有一种相当少见的遗传形态。她可以选择进行另一轮其它药物的传统化疗,或是参加一种叫做PARP抑制剂的药物的临床试验,这种抑制剂应当对具有BRCA2突变的女性产生显著作用。这一试验的领导者,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Ruth Plummer说:我们希望通过使用PARP抑制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Young这样的案例表现着当前的一种变化趋势,这种变化看上去很可能改变癌症患者的处境。在基因时代,生物学家们收集分子层次上的癌症成因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开始置疑传统的癌症分类法:即根据肿瘤出现在身体中的位置来分类癌症。研究者们认识到传统的分类法应该被依据突变种类的分类法取代,正是这些突变使得细胞以不受控制的形式生长而形成肿瘤。如果两个患者的肿瘤存在于完全不同的器官组织之中,却由相同的突变引发,其间的共同点可能比那种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却由不同的分子机制引起的肿瘤更多。反之,两个表面上看来患有同种癌症的病人却可能会因为决定性突变的不同而有着非常不同的结果。 一旦不再将癌症视为一种依据解剖学定义的疾病,转而集中注意这些分子异常,治疗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场竞赛了。常规的化疗和放疗对分裂中的细胞特别有杀伤力,所以能够对总在高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形成显著伤害。但它们同时也要求身体的其它部分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致力于远离那种双败俱伤的模式,力求理解使得癌细胞与普通细胞不同的那些变化,马萨诸塞州波斯顿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Rameen Beroukhim说。一旦你懂得这些变化,你就能开始寻找能够瞄准这些变化的药物。 很多肿瘤学家相信这一方法可以将癌症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化为一种慢性病,人们可以忍受着这种慢性病生活很长时间。这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治疗可能需要采用靶向药物的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的配方随肿瘤的突变随时调节。虽然这很难,但理论上这种治疗方法应该比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效得多,同时副作用也小得多。Beroukhim说:更多的靶标锁定疗法将把更多种类的癌症从短期死亡判决变成可以控制的问题。 艾滋病明显就是这种情形,采用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的鸡尾酒疗法能够减慢病毒的复制,使得感染HIV的人可以忍受着这种感染活到老年。如果发现病毒对某种药物产生抗性,就换用另一种药物。Beroukhim说:HIV由一种致死疾病变成了慢性疾病,我们希望癌症也能如此。 认识乳腺癌的分子差异性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实现这种可能的一点线索。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遗传学家们发现了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与超过半数的乳腺癌遗传类型有关。这两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掌管DNA修复,因此当他们有缺陷时,细胞变得更有可能累积那些将引发癌症的突变。 Young参与测试的 PARP抑制剂能够阻挠另一种服务于DNA修复的酶工作,从而阻断另一条DNA修复通路。这听起来好像是通过将问题搞得更糟来治疗疾病,事实上其思路在于:当细胞的DNA修补通路被更彻底地阻断时,癌细胞会变得如此残废以至于直接就死掉了。到目前为止, Young对治疗反应良好。 但这种遗传型变异仅占乳腺癌变异的10%,所以在治疗乳腺癌和其它肿瘤的问题上,当前最需要也最艰巨的努力在于:识别那些在个别细胞中自然产生的致癌突变。为此,成立于今年四月的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将致力于完成25000例个体肿瘤的DNA测序,建立50种最常见的癌症的突变记录文档。 突变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很多不同类型的变化都可能成为致癌突变。包括基因编码中的单碱基变化,大量的基因缺失、插入或重复,以及染色体重组这些都可能引基因某些部分的改变,最终导致发病。DNA的化学修饰的变化,比如增加或去除甲基,也可能影响个别基因的活性。 针对一种被称为胶质细胞瘤的脑瘤的基因学研究已经显示出这种癌症本质上是两种有着不同发病年龄和生存模式的疾病,取决于一个叫做IDH1的基因是否发生了突变。 三苯氧胺的使用经验也提供了乳腺癌不全是同一种疾病的线索,这一药物1977年获准使用,但仅对肿瘤细胞含有雌激素受体的病人起作用。 不是仅仅一种疾病 自那时以来,肿瘤学家已经发现15% 到25%的乳腺癌是由于突变后的细胞产生了大量的HER2细胞表面受体引起的。这可以作为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靶标,这种抗体的生产商标比其名字更广为人知:赫塞汀。 这些进步仅仅是个开始。北卡罗莱纳达拉谟的Duke大学的乳腺癌基因学研究者Joe Nevins说:乳腺癌是10种疾病,或者15种我认为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是多少种而且存在多重的基因突变机制及其联合作用。 随着ICGC和相关机构对出现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肿瘤中的突变信息进行研究整理,很可能发现目前用于一定解剖学部位的某种癌症药物,可以用于某些其它部位罹患癌症的患者。比如,今年年初有一个患致命的皮肤癌黑素瘤的患者采用了一种叫做伊马替尼或者基立克(格列卫美国)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白血病。但据发现该癌症包含编码c-kit蛋白质的基因突变,而这一突变正是伊马替尼的靶标之一。这个患者对该药物的响应近乎完美,,供职于诺华公司的全球最优秀的肿瘤学家William Sellers说。如果你和治疗黑素瘤的医生们讨论,我认为他们可能还不相信黑素瘤是一种可治疗的癌症。 靶向药物 伊马替尼并不能对所有的黑素瘤患者生效具有该药物的靶标突变的患者仅占该癌症患者的5%但是它在那些治疗案例中的成效足以表明:如果更进一步地应用分子层次的分析,那么仅仅使用现有的靶向药物,就可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Nevins说: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很多药物了,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得并不是很好。 不同类型的癌症具有令人迷惑的各种各样的突变,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靶向药物。即便是在一块肿瘤当中,也可能存在好几个促使其生长的分子通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细胞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累积起来的多重突变进一步增加了它们产生抗药性的可能。供职于Barts癌症研究所和伦敦医药与牙科学院的Fran Balkwill说:恶性肿瘤细胞是一个移动的靶标。 于是这就产生了在基因改变时随时追踪这些改变的要求。即使在肿瘤容易接触到的情况下,频繁的活组织切片检查也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或者更严重的反应,何况事实上肿瘤细胞通常都难以取得。考虑到这一点,查尔斯城的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癌症中心的Daniel Haber发展了一种萃取血样中游离的癌细胞来分析突变的方法。他的小组最近展示了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一些细胞,易瑞沙的功能是阻断细胞表皮生长素受体的某些突变引发的致癌通路,但这些受体却在治疗中产生了新的突变。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医生们将在何时改变患者使用的药物,何时增加一些药物以抵偿抗药性这些问题上拥有更佳的把握。 现有的临床检验的设计方式不能用于新药的测试工作。未来的测试工作也需要依据基因突变对患者进行分组,如果简单地在大量患有解剖学上同种癌症的病人中测试,一些有潜在价值的药物很可能就被测试除名了。Sellers说:我们在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时,甚至在患者加入临床试验前就应该进行基因类型分辨。 药物还需要进行组合测试,痛苦的经验已经显示单一药物很难满足需要。肺癌细胞抵抗吉非替尼的一条途径是更大量地产生MET蛋白质。联合使用吉非替尼和MET抑制剂就可能是一种克服这一抗药性的方法。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拥有一些暂时有效的药物,但是随着肿瘤的发展,它们变得能够绕开这些药物,Joe Gray说,他在加州的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研究癌症的分子学成因。如果我们能更清楚地理解癌细胞的反应回路,就将懂得如何去阻断那些平行通路。一旦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就朝着能够大大延长患者生命的方向前进了。 然而,前面还有很多阻碍。其一是靶标锁定于不同的分子通路的鸡尾酒疗法高昂的费用。其二是一些药物可能并没有期待中那样靶标明确。比如,当药物舒尼替尼(索坦)在联合疗法中与抗体贝伐单抗(阿瓦斯丁)联合应用时,结果会引起贫血,后者的目的本在于抑制血管向肿瘤生长。目前无人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英国癌症研究的首席医师Peter Johnson说:即便新药的设计有很好的推理基础,我们仍然必须意识到这些东西实际应用时的功效可能与我们所预期的大不相同。 研究者们仍然乐观地相信靶向治疗方法可以有助于消除其它治疗方法那些可怕的副作用。Claire Young体验到了PARP抑制剂的一些副作用,但是这些副作用比常规化疗中的恶心、落发等等反应要轻微得多了。她认识到她可能永远不能彻底消除癌症。除了奇迹之外,我不期待他们能够治愈我,她说,现在她正在设立一些短期目标:我们希望在四月去佛罗里达的迪斯尼乐园。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向癌症屈服了。我会尽一切努力和癌症战斗,如果有什么可以尝试的东西的话我就会去尝试。她的战斗可能会帮助人们铺就一条与癌症共存到耄耋之年的道路,而不是向癌症发动一场无效的战争。 专家提示:喝绿茶 乳腺癌是新加坡女性最高发的癌症。我通过多喝绿茶和多吃豆制品来降低风险。我还自己做豆腐蒸鱼,因为研究显示-3型脂肪酸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的风险。最后,我还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是正确的话,充足的睡眠也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新加城国家大学癌症流行病学家 Woon-Puay Koh 专家提示:服用阿斯匹林 我每天早上吃一片婴儿用阿斯匹林。我吃很多蔬菜,同时我还狂热地试图保持较轻体重,虽然在这方面并不是非常成功。有人说肥胖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致癌因素。我越来越赞同那句嬉皮士们的老话:我们吃什么就会是什么(we are what we eat)。现在患癌症仍然是个骰子游戏,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游戏场地。 马萨诸塞州剑桥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第一个致癌基因的发现者 Robert Weinberg 专家提示:进行体检 我服用小剂量的阿斯匹林,这的确能把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40%-50%。我还坚持进行所有的审查体检。不幸的是,很大部分人不能负担这种程度的介入,我们必须找出方法来减小这些检查的消耗。 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会长,德克萨斯州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中心 Ray DuBois 专家提示:吃绿色食物 我在尼日利亚长大,在成长中慢慢形成的习惯至今仍有助于保持健康。我们吃很多水果和蔬菜,很少吃红肉。我们做体力活,虽然这并不总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现在我有很多方便的现代工具了,但我仍然做体力活,这是我自己选择的。尽管我继承了非洲传统,我仍然尽量减少被阳光曝晒。 芝加哥大学癌症风险门诊部主任 Funmi Olopade 有时候最好什么也别做 如果我们知道哪些前列腺肿瘤不会致命,那些男人们就可以避免有风险的治疗。 有些时候,处理癌症的最好方法就是丢到一边别去管它。检测特殊基因突变,不仅可能有助于将众多的致死性癌症转化为可以忍受的慢性疾病,还可能有助于解决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某些根本不可能致命的肿瘤采取不必要的治疗,因而造成伤害。 以前列腺癌为例(如右图所示)。1986年,前列腺特殊抗原(PSA)血液检测法开始使用,美国前列腺癌病例报告数急剧增加。虽然几年之后,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是同期报告的发病率却又下降得如此之快。这就很难清楚地将死亡率的下降归功于检查手段的进步,死亡率的下降似乎更有可能是由于人类对已经全身扩散的肿瘤有了更好的治疗手段。 PSA检查甚至不能确定地证明病人患有癌症,前列腺良性增生也会导致该蛋白质水平升高。这一检查手段的引入没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前列腺肿瘤生长得相对缓慢。而且患有前列腺癌的病人通常都是中老年人,这意味着很多患者死于其它可能致命的疾病。 然而,正如大家公认的那样,尽早发现肿瘤总是件好事。PSA水平升高的男性还会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以追踪癌细胞。如果发现了癌细胞而且肿瘤看起来并没有扩展到前列腺腺体之外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放疗或手术切除前列腺。 这一介入可能预防了数以千计的患有恶性前列腺癌的患者的死亡,但是这一收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年用于检查与治疗的数十亿美金的费用自不必说,切除前列腺通常都会导致阳萎与小便失禁。我们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过度治疗了。诺福克东维吉尼亚医院的John Semmes说。 理所当然地,今年八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宣布反对为75岁以上的人进行PSA检查。对于75岁以下的人,它宣称暂无足够的证据来立即反对PSA检查。 目前最需要的是分辨缓慢生长的肿瘤和危及生命的肿瘤的方法。最被看好的是检测将TMPRSS2启动子和ERG基因连接在一起的突变。该突变会增强ERG基因的活性。有这个突变的前列腺癌细胞在雄性激素作用下会变得更具扩张性。 亚利桑那州图森的Ventana医药系统现在发展了一种通过活组织切片样本检查TMPRSS2ERG突变的方法,同时加州圣地亚的Gen-Probe正在努力研究,期望能通过尿样检查来监测这个以及其它一些危险突变所复制的RNA。这样的检查可能免除现在很多男人遭遇到的不必要的治疗、花费和压力。 点击图片看大图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672.html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偏爱”老年人
何裕民 2008-12-4 20:13
几十年以前,癌症没有这么高的发病率,为什么?除了环境、饮食等原因以外,恐怕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均寿命的提高,过去,还没有机会患上癌症,可能就被瘟疫、结核等夺去了性命,所以发病率不高,而现在恶性传染病等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卫生问题,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0岁、80岁,退行性的疾病癌症就开始活跃了。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肿瘤癌症的侵袭。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于恶性肿瘤者比青年人高40多倍,比壮年人高3倍。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肿瘤的威胁呢? 1、癌症在发生之前存在一个较长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这样就显得老年癌症患者的人数较多。 2、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因而对病变的免疫监视作用自40岁起逐渐降低,使得肿瘤有机会得到发生和发展。 3、随着年龄的增长,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吸烟的人,其烟龄越长,患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种慢性炎症,如慢性气管炎、胃炎和溃疡病、前列腺炎、肠炎、子宫颈炎症等,容易引发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肠癌、子宫颈癌等。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3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患癌几率
libaosheng 2008-12-2 09:32
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表示,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以上的癌症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每天锻炼少于30分钟。专家组认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如结肠癌等。   饮酒。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别超过1份。   常饮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提供了能量,却极易让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肥胖。肥胖已成为导致癌症的罪魁。   蔬果摄入过少。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红肉摄入过多。红肉含量过高的膳食可能导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发。每周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同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   盐摄入超量。食盐和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缺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少量喝酒不会影响怀孕
zyzlw 2008-12-1 17:18
很多女性怀孕后都会问:我爱人平日里爱喝点酒,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女性根据排卵期推算怀孕时间,发现有了的那段日子,自己刚好喝过酒,对孩子的健康又会不会有影响?其实,少量喝酒不会对怀孕造成影响。   美国一项针对66位嗜酒男性的研究发现,每天喝160毫升的烈性酒(酒精浓度为40%50%),且持续3个月以上,其 内分泌 激素会失去平衡,生成精子也会受到损害。与不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的男性相比,嗜酒者体内的促性腺激素会升高,雄激素会下降,其精液浓度、精子活力、密度和正常形态比例都会显著下降,严重影响精子质量和女性受孕几率。 但研究并未发现丈夫少量饮酒或饮酒超过48小时,对精子、卵子以及形成的胚胎有负面影响。相反,部分医学研究显示,少量饮酒能调节男性性行为,如提高阴茎充血程度、延长勃起时间、延缓射精、增加精液分泌等,这都可能有利于女性怀孕。 健康中心保健食--本文来自天天营养网(51ttyy.com)   目前,医学界对于女性饮酒是否影响胎儿,没有最后的定论,甚至有些说法认为,喝少量的红酒对母婴有好处。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怀孕初期,即怀孕的前12周,应尽量避免喝酒,减少对胎儿的刺激。   需要强调的是,对孩子健康的影响,主要和夫妻双方的生殖遗传学特点,以及妻子怀孕后早期是否感染病毒或应用致畸药物有关。因此,妻子不必过分担心少量饮酒的问题,只要在怀孕前与丈夫一起接受全面检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 网址: www.zyazw.com www.zyzlw.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污染害死文兴宇的类似悲剧不能再上演
simonjo828 2008-11-22 21:26
  去年7月30日,有关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文兴宇因肺癌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被传得沸沸扬扬,我在摆渡上打入文兴宇一词搜索,报道数竟然达155000篇,可见大家对这位喜剧艺术家的热爱程度。   对于名人的去世,想必大家都很关注,特别是关于这些人生前的爱好与习性、家庭状况、内幕故事、后事处理情况、各界反应等等,文兴宇也不例外。可我所关注的不是如此而已,我更关注的是他的生活环境。据了解,他所入住的小区存在着22万伏高压线的辐射,还有附近的海淀六里屯垃圾焚烧场所带来的污染。   据专家指出,居住在高压线附近的居民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而垃圾如果分类的不好,一些如塑料等垃圾燃烧挥发出的化学气体也非常容易令长期吸入这种污染空气的人患病,尤其是吸烟的老人,特别容易患肺癌。这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兴宇就是环境污染给害死的。   一代艺术大师仙逝了,这是艺术界的悲剧。可更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人类悲剧当中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后果就是使癌症发病率提高。据日前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居民死于恶性肿瘤的比例比上一年上升18.6%,农村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率比上一年上升了23.1%。仅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夏垫镇夏垫村,2007年上半年,全村共有7人死亡,其中确定死于癌症的有5人。2006年,全村总死亡人数19人;2005年,全村死亡人数共15人。从这层意义上说,癌症的确是环境污染的产物,是人类肆意蹂躏大自然得到的报应。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我们活着的人应该警醒了,应该极力制止这样的悲剧再上演。也就是说,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环保事业,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种只顾自己方便,乱扔垃圾,乱排废水,浪费资源的人,实际上是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癌症的魔爪之中。
个人分类: 环境观察|2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只有预防 才能远离癌症
何裕民 2008-10-7 19:26
癌症在上个世纪的后 50年中,从鲜为人知,发展到尽人皆知,给人类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进入21世纪,癌症仍在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2000 年全球有1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同时有620万癌症患者死亡,占当年全球死亡人数的12%。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4月3日发表《世界癌症报告》说,今后数年将是全球癌症高发年份,如各国不采取紧急措施,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到2020年每年将新增1500万病例。 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从未间断过,在反反复复的成功和失败之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与癌症作斗争首先要弄清癌症之所以发生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 从而可以从各个环节切入, 加以杜绝, 因此,她有赖于一系列深入的基础研究; 肿瘤的防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要有效动员社会各种相关力量协调配合; 癌症的治疗也不能单靠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手段, 而必须结合中、西医等一切能对病人带来好处的治疗方法;与癌症作斗争不能单靠临床治疗手段而必须融合心理、营养、运动等科学领域的进步;与癌症作斗争不能单靠医务工作者,而必须有病人及家属的共同参与;不能单靠医学界少数人的努力,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总之, 与癌症作斗争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当前,尤其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的防癌意识,普及癌症的防治知识。要清楚地意识到癌症只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其中,尤其需要强调:预防为主是我国一贯的卫生方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发生的关键。 可以说,与人类战胜传染病的经历一样,人类战胜癌症的根本出路仍在于预防。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4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选在即,两位候选人都表示要加强癌症研究
曹晖 2008-9-20 18:04
美国总统大选只剩下不到两月时间,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抛出了自己的癌症攻略。 首先两位候选人都表示说要促进开发能够更早期地发现恶性肿瘤的技术和更多的预防手段。 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强调立法以促进临床试验的开展,并表示说要在未来的 6 年里将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的预算增加一倍。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则表示,要在未来的五年里将癌症研究的预算增加一倍,主要是通过给国立癌症研究院更多资金。同时将推动癌症的临床研究,使目前参加这类研究的成年人比例由目前的 4% 增加到 10% 。他还说他将为一些少见的和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额外的经费,对癌症发生及其预后相关的遗传因素的研究也将提供资金支持。 美国一向有重视医学科研的传统,研究的水平也很高。其实我国在基础方面固然落后,倒也不是全无优势。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和疾病谱自然也不小,如果能够好好发挥这一优势,其实在临床研究方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参考文献: SCIENCE , 312 , 1432b(2008)
个人分类: 时事|2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也性感
曹晖 2008-9-20 17:09
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一种剑鱼的黑色素瘤发现,导致该瘤的癌基因(剑鱼黑色素瘤受体激酶, Xmrk )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而没有被自然选择的作用所淘汰。原因何在? 研究发现,这种癌基因还可以在鱼尾鳍上形成黑色的图案,而这种图案对雌鱼来说很有吸引力。患了黑色素瘤的剑鱼,由于该癌基因表达水平也比较高,所以其尾鳍上的图案更大,对雌鱼也更有吸引力。而患病的雄鱼在被癌症杀死之前还可以交配许多次。 由此想起人类,有报道说,乳房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更大。不过绝大多数的男性都更喜欢向大乳房的女性求欢。真是癌症也性感 参考文献: pnas.0803851105 (2008)
个人分类: 基础医学|33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吸烟与癌症
曹晖 2008-9-17 13:23
2000 年前,美洲原住民在宗教仪式上把烟草作为致幻剂使用,或者作为敬献给他们崇拜的精灵的供物。 1492 年探险家哥伦布来到美洲,并将烟草的种植引入西班牙。在此后几百年内,全世界的人们一度对其痴迷不已,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性才逐渐为人所知。 据估计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与吸烟有关。烟中含有超过 60 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包括亚硝胺和多环芳香烃。身体内的酶可以部分地代谢和排出这些致癌物质,但总有一些会留下。这些致癌物质可以与细胞内的 DNA 结合并对其造成损伤。 DNA 是遗传信息的保存者,即生物体这台精密的机器的设计图纸,而生物体总是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包括一些旧细胞的死亡和新细胞的产生。 DNA 被损伤后,新产生的细胞就会带有错误的遗传信息,并可能导致恶变为癌细胞。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 DNA 损伤的风险也越大。 显然地,肺是吸烟者受害最重的器官,将近 90% 的肺癌缘于吸烟。在美国,肺癌是所有癌症中的第一杀手。妇女也难逃其害,每年死于肺癌的妇女比乳腺癌更多。 同时,据估计,如果所有人都戒烟的话,将有 85% 的肺癌可得以避免。 肺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吸烟至少还可引起肾癌、膀胱癌、胰腺癌、喉癌、口腔癌和食道癌! 如果吸烟者戒烟,与那些继续吸烟者相比,其患癌症的风险会逐年下降,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达到从来不吸烟者的水平。 一些人采用嚼烟叶的方法而不是吸食,这种做法同样有害。口腔粘膜反复接触有毒物质,将大大增加发生头颈部癌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7; Microsoft Encarta 2005
个人分类: 科普|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干细胞在Economist的科普文章
sunon77 2008-9-15 05:25
癌症现在基本上被公认是基因病,是现代化社会的一大杀手。 当体内细胞分裂一次,基因复制出现些许差错,逐代积累,基因出错的几率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 癌症在老龄以后多发的原因 。 癌症 为多细胞生物所特有的疾病,单细胞生物并非没有基因出错的可能,只不过直接就被淘汰掉了。 癌症 是多细胞生物 的一种逆向进化, 癌细胞破坏了多细胞之间的平衡,极端利己主义 的大量疯长 ,最终导致整个生物体的崩溃。 使用化疗、放疗杀死 癌细胞 后 的病人,会在若干年后复发。这种现象促使了癌症干细胞的假设的提出。这个假设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已经大大影响了癌症研究的方向。上周的 Economist 杂志,有一个非常科普的描述: 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208016 Fig 1 Cancer stem cells targeted 同时,文中指出: This discovery is not a cure. But it does point the way towards oneor, at the least, towards better therapies. Some might be in action soon. For example, it seems that cancer stem cells are less vulnerable to radiation than other cancer cells, because their DNA-repair mechanisms are better. Radiotherapy might thus be mad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them by dosing them with existing drugs that inhibit DNA repair . Some existing drugs which are known to interfere with stem cells biochemical pathways could be used to attack them selectively. 专题文章: Cancer stem cells http://www.economist.com/science/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202589 这次的生命科学会议,有一个干细胞的专题,其中就有人谈到了 癌症与干细胞的关系,我会在后文中给出。
个人分类: 生物物理-biophysics|47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喝水也要得癌症了吗?
songshuhui 2008-9-2 15:29
云无心 发表于2008-06-11 星期三 12:06 分类: 健康 | | (已刊于博闻网) 每一次有什么关于癌症的说法,无论是吃什么得癌症还是吃什么治癌症,都能吸引无数眼球。最近关于饮用水中溴酸盐超标的话题无疑集成了热门话题的若干关键词饮用水、癌症、行业黑幕、主管部门不作为等等,所以有文章惊呼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在慢慢杀人。那么,这个溴酸盐到底有多毒呢? 自然的水中几乎没有溴酸盐,但是有一些以其它状态存在的溴元素。现代饮用水处理中,通常要进行杀菌处理,让细菌含量降到某个规定值以下。对于瓶装水来说,杀菌步骤就更为重要。试想,瓶装水可能存放很长时间才被消费,如果没有经过杀菌处理,时间一长,瓶装水就成了一瓶细菌培养液了。多年来,人们用漂白粉杀菌。漂白粉含氯,其杀菌后的副产物也因此饱受质疑。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它的杀菌方式,臭氧杀菌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能极高的活性氧,杀菌效果很出色。但是,它也能够将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来源。不难看出,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跟水质(水中本来的溴含量)和处理过程(臭氧处理流程和用量)有关。水中的溴酸盐一旦产生,就很难除去。一般而言,臭氧处理的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在每升几到几十微克的范围。 溴酸盐对于人体是否有害的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得到了重视。不过,迄今为止,研究都是停留在动物实验的水平。美国环保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结论是没有足够研究证明溴酸盐对于人体的危害,但是有足够证据证明对于动物的危害。所以,美国环保局和世卫组织把溴酸盐放在可能的致癌物类别里,而不是在致癌物类别里。基于动物实验的结果,研究工作者推测了溴酸盐对人体可能的危害。不同的研究论文所推测出的数据不完全一样,一般结论是如果每天饮用两升溴酸盐浓度在每升 10 微克左右的水,几十年下来,得癌症的概率会高十万分之几。 目前认为溴酸盐的作用跟总量有关,也就是说饮用水中的溴酸盐,重要的是日积月累吃进了多少,而不是喝的那瓶水中有多少(当然如果把溴酸盐当饮料喝了肯定有问题)。但是溴酸盐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好处,按照食品管理的通常原则,如果没有好处,那么只要怀疑有害,就要求其浓度越低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最初推荐的控制含量是每升 25 微克,坚持喝这个浓度溴酸盐的水,几十年之后的癌症的可能性大概比别人高万分之一。美国环保局要求的浓度是 10 微克每升,而世卫组织也认为这个浓度在目前的饮用水处理中可以做到,检测手段也能够检测出来,于是把推荐浓度也降为了 10 微克每升。 饮用水的安全性问题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技术上不难,也不易带来其它后果。但是任何杀死微生物的方式,都可能带来其它的后果。 2007 年 Mutation Research 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过去 30 年中各种饮用水杀菌方式所产生的副产物,总共有 85 种,其中有 11 种在美国被列为受控指标。其它的 74 种未被列为监控指标,并不是因为无害,而是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设定合理指标。 换句话说,溴酸盐不过是饮用水中若干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成份之一。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它对于人体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它的含量。其实就那些超过美国或者世卫组织标准几倍的含量,为人体增加的癌症风险,并不比质量不高的空气和许多传统食物中的致癌物更高。出于减少一切健康风险的考虑,要求饮用水中尽可能降低溴酸盐含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把风险大小简单化成有还是没有,并且用一些耸人听闻悲天悯人的说法来吸引注意,只能误导公众。 标签: 溴酸盐 , 癌症 , 饮用水
个人分类: 健康|1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细胞的六种武器
songshuhui 2008-9-2 15:13
riset 发表于2008-06-26 星期四 11:06 分类: 生物 | | 癌症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它已经陪伴了人类数千年之久,古希腊医生希普克轮特曾认为癌症如同所有的其他疾病一样,是体液失衡的结果,属于黑胆汁忧郁症的附属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但直到 Watson 和 Crick 为分子生物学奠基之后,人们才对癌症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癌症的本质可以归结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癌细胞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我们曾经在进化中得到的,在生物界引以为豪的人体在癌细胞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值得注意的是,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族,它们与组成人体的正常细胞是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细胞,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赋予了它们六种武器,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体内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武器一:自己动手之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这一过程才能进行,这同军队中的令行禁止一样。这些改变细胞状态的指令也叫信号分子,通常它们是外源性的,一般由另一类细胞产生。就这样,数以万亿的细胞各司其职,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维系着人体的健康。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正常细胞中还没有发现一起例外。 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相应指令接收器(受体)相结合,细胞状态改变这一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在这方面,癌细胞是截然不同的,它们通过种种奇技淫巧把自己对外源生长信号的依赖将到了最低。首先癌细胞们获得自己发号施令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自行其是地合成生长分化所需的生长信号,无需依赖外源性信号。科学家们就曾发现恶性肉瘤中的癌细胞就能合成肿瘤生长因子,而神经胶母细胞瘤中甚至有合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能力。其次癌细胞还会大量表达其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这样就可以富集周围微环境中的生长信号从而进入生长分化状态(正常情况下,这种浓度的生长信号不足以触发生长分化)。此外癌细胞还会改造它周围的一些正常细胞成为生长信号的生产工厂供其使用,并招募一些帮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来帮助它们生长分化。 武器二:装聋作哑之无视生长抑制信号 平衡似乎是人体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人体内除了有生长信号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生长抑制信号与之平衡,这些抑制信号对于细胞行使正常功能,维持组织的自身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接收生长抑制信号的方式与接收生长信号的方式类似,也是通过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进行的。有些类型的癌细胞通过这些接收器丧失功能,来实现对这些生长抑制信号充耳不闻的目的。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还有一些分子如同看家护院的爱犬一般时刻检测这细胞的身体状况和周边环境,根据情况来决定细胞的未来的命运:或是继续生长分化,或是抑制其生长,抑或丧失生长分化能力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这样正常细胞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行有序的生长分化。对于癌细胞这种不法分子来说,如果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不断地生长分化,就必须逃避这些爱犬分子的监控。它们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基因突变阻断这些来自爱犬分子的生长抑制信号,这样一来,癌细胞就可以肆无忌惮,不受控制的生长了。 武器三:金钟罩之逃避细胞凋亡 逃避细胞凋亡几乎是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具有的武器。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发生凋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对于这种生物学现象,借用希腊 Apoptosis 来表示,意思是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 负责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负责侦查和宣判,另一类则负责执行。前者由上文所述的爱犬分子组成, p53 蛋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它们严密监控细胞的内外环境,一旦发现足以触发细胞凋亡的不正常情况,就会立即指挥后者执行。目前科学研究证实, DNA 损伤,信号分子的失衡以及机体缺氧都有可能触发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人体防癌抑癌的杀手锏。如果爱犬分子监视到了癌细胞这种非正常状态细胞的存在(人体内这种监控系统十分灵敏,具有初始癌变倾向的细胞也不会放过),一时间正如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恨不得早日除之而后快;而癌细胞逃避细胞凋亡的主要方法是则从敌人的堡垒内部入手,通过基因突变使 p53 等蛋白失活,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统计显示大约超过 50% 的人类癌症中会发现有 p53 蛋白的失活。 武器四:长生不老之无限的复制潜力 写到这儿,癌细胞已掌握的三种武器,已经可以突破机体对细胞生长的种种樊篱,但这并不足以使癌细胞的队伍发展壮大,长成肉眼可见、足以威胁到人类生命的实体肿瘤。它还需要一种武器无限的复制潜力,也就是永生性。看起来有些讽刺,长生不老一直以来是人类的梦想,现在倒好,能致人死命的癌细胞反而获得了这种能力。 长生不老的秘密隐藏在染色体末端的一段数千个碱基的序列中,这段序列称为端粒。科学家已证实,细胞的分裂能力与端粒有关,正常细胞每经过一个分裂周期,端粒就会减少 50-100 个碱基。随着分裂次数的渐多,端粒变得越来越短,后果就是其无法再保护染色体的末端,染色体也就无法顺利复制,进而导致细胞的衰老死亡,因此大多数正常细胞仅有 60 ~ 70 次的分裂能力。在这里端粒如同已经点燃的炸弹导火索,每经一个分裂世代,导火索就要短一截,当导火索燃到了终点,炸弹响起的那一刻,正常细胞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科学家认为这也是人体防御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恶性癌细胞长生不老能力的获得自然也与端粒有关。人体内有一种名为端粒酶的活性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端粒末端添加所需碱基,以保证端粒不会因为复制而缩短。恶性癌细胞通过过量表达端粒酶维持自身端粒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导火索永无燃尽的那一刻,癌细胞也就拥有了无限的复制潜力。 武器五:未雨绸缪之持续的血管生成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仅军事战略要预先考虑好后勤给养的问题,人体的内的各种细胞同样也是这样。对它们来说,血管就是最重要的粮道。这个粮道对于细胞正常生长并良好地行使其功能是如 此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个细胞与 其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 100 微米。 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形成和器官发生这些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是受到精细调控的,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血管生成也是暂时的,当上述生理过程结束后,血管生成即会停止。促进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信号分子通常处于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癌细胞获得持续的新生血管生成能力就是通过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开始的。科学家们在许多类型的肿瘤当中发现,一些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都远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对照,而一些起抑制作用的信号分子如凝血栓蛋白 -1 或 - 干扰素的表达则下降。 1971 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 Judah Folkman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提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假说。这一假说在人们的质疑中不断前进并在动物实验中陆续发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正面结果。在喜悦的恍惚中,人们甚至认为攻克癌症的曙光就在前方。不幸的是,人体远远比我们所认识的要复杂,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肿瘤消失现象并没有在人体中重现。但这个 30 年前就有人涉足的领域依旧是癌症相关药物研发的热点,并发展形成了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形成而饿死肿瘤的理论,现有 40 多种以此理论为基础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已上市,其中就包括 2004 年我国批准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恩度。 武器六:狡兔三窟之侵袭与转移 目前针对癌症治疗的手术术式、化学药物层出不穷,但为什么癌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呢?这不仅因为癌细胞具有相对于正常细胞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利用侵袭与转移,如狡兔三窟一般,在人体的其他部位建立了新的巢穴。据统计在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大约有 90 %是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造成的。如前文所述的五种武器一样,癌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获得尽管目前尚未得到透彻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仍与相关基因及信号分子的变化有关。 人体中的正常细胞除了成熟的血细胞外,大多数需要粘附在特定的胞外基质上才能存活并正常行使功能,比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一旦脱离的胞外基质则会发生细胞凋亡。将这些细胞粘附在胞外基质或互相粘附在一起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如同锚把船固定在港口一样发挥着锚定的作用。 E- 钙粘素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锚。它在上皮细胞中广泛存在,在相应的癌细胞中则发现有活性丧失的现象,而丧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基因水平上突变导致的失活及蛋白水平上活性区域被降解导致的失活等。科学家认为 E- 钙粘素在上皮细胞癌中发挥着广泛的抑制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作用。它的活性的丧失标志着癌细胞在获得第六种武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癌细胞除了通过使锚丧失功能来增强侵袭转移能力外,它还通过增强胞外蛋白酶的表达来直接破坏锚,从而实现同样的目的。 在古龙的小说《七种武器》中,每一种武器都有使对手闻风丧胆的能力,而至此癌细胞已经手握六种武器。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在对大约一半的癌症已经可以预防,很多癌症的生存率已大幅提高,但面对这样凶险的癌细胞,面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求生的欲望,医生们仍然束手无策。 外一篇 拥有六种武器的癌细胞的确很强大,但这六种武器也如同六面盾牌一样对癌细胞来说是缺一不可的,癌细胞依靠它们来抵御人体的各种修复系统的作用,一旦缺少一样,人体的防御机制会针对这个漏洞向癌细胞发起攻击,这样一来,癌细胞就很难在人体内肆虐。 在上文中可以看到,癌细胞这六种武器的获得多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确,目前人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物理、化学因素可导致人体细胞的 DNA 遭到损伤,一旦这种突变导致了某个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那么这个细胞就有可能滑向变成癌细胞的深渊。然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机体细胞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并不是措手不及,毫无准备。现已知细胞内存在着多种高效精确监视与损伤修复系统,通过多种修复蛋白的作用,使 DNA 的损伤得以及时发现,并准确修复,降低了突变率,保证了 DNA 分子的相对稳定性。癌细胞在六种武器的获得过程中,涉及了很多相关基因的突变。随机突变过程中既不能发生致死突变又要选择特定的癌相关基因突变,而且还要逃过体内高效的监视和修复系统。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统计学上极低的可能性和相对较高发病率之间的矛盾。科学家们猜测,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有关,正是一些负责看管基因组的分子的活性丧失导致了整个基因组的不稳定。 关于癌症的治疗,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新的方法,有的昙花一现,有的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现在仍不得不遗憾的说,在寻找针对癌症的青霉素的征途中,我们还在期待又一个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出现。 标签: 武器 , 癌症 , 癌细胞
个人分类: 生物|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