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老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老子

相关日志

荒原——致艾略特
yurongming 2011-11-6 18:26
一个疯子喃喃自语 荒原处处透露神奇 旷野的风和暖温煦 苍蝇是这世界的主人 狗与狮子共享和平 狼与豹子结成兄弟 亲切会见团团羊群 公的、母的、肥的、瘦的 处处和谐 处处飘满歌声 羊群是这荒原国度 最广大的兽民 最鲜嫩的草无限供应 只要挤出无用的成品 只要狮子、狼、豹子和狗 满足些许生存权利 羊群甚至可以提出抗议 庄严的法律据说也绝不阻止 慈悲的狮子 为了保证羊群繁衍生殖 吃掉羊腿也绝不危及它们的生命 早餐限制了羊羔的供应 最广大的羊群充满感激 神奇的荒原处处透露神奇 团团羊群迎来了代表它们的圣灵 朝着最伟大的方向迈步前进
个人分类: 现代诗歌|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zjzhang 2011-10-26 11:59
第八章 上善若水 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在上一章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个人分类: 道德经|3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德的问题既不能靠法律也不能靠奖惩机制来解决
热度 7 qiaoqiao1980 2011-10-24 13:11
老子写了一本很小的书,也就几千字,我们把它称为《道德经》,被我们传承了很久,因为虽然书很小,但是讨论了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当然这本书也被做了各种不同的解读。道和德可以说是人性中提纲挈领的东西,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即使不理解,也会感受到他们很重要,是人生中不能失去的东西。老子对于道和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人也就给出了更多的看法。 中国的学问实际上就是一部道德文章,阐述我们对于道和德的看法。可惜的是,文章做得太深,平常的老百姓反而不明白了。任何人的一生都是追寻的一生,也是解读生命的一生。每个人都对生命,对人生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而我们每个人在解读这种历程的时候,当我们要把他们表达成文字的时候,这种提纲挈领的就是道和德。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后来我明白了,就是因为我们是人,这也是我的哲学中最重要的起点。中国的哲学理念是不能来教的,而是来体会的,其他的哲学也是如此,因为哲学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是教不出来的,是践行出来的。道德不是教出来的,尤其是则里面的德,是内心深处深深体会了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才会有的东西。韩愈说过,教师的职责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提到了道,也没有提到了德。德是不能教的。 为什么有了道,还需要德。道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而德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践行。道不同,德不同,没有道的德也不是德。在中国的文化中,德不仅仅是人的品质,而是有着更深的含义的,是人生升华的体现。 今天的中国,道德沦丧,一方面是无道,一方面是无德。我们不去坚持真知,不去宣扬平等自由,而只是谋求利益,何来的道德呢?拯救道德,只能呼唤良知,这既不是法律也不是奖惩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管是制度,还是条文,都是一时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良知。 人是有良知的,当然良知也是会被毁灭的。它就好像小孩会说话一样,我们去教导,良知就会出现会壮大,社会才会变得更好。我们要坚持的是有道之德,不能在德上胡勾八扯,让良知陷入两难的境地。人都是现实中的人,做事情要考虑很多,如果所谓的道德让我们陷入了困境,那么这样的道德就是假道德,是可耻的。 德,从来都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而不是来要求别人的。我相信这是最重要的,以德治国并不可取,只有平等自由的人生,德行才会体现。把道德法制化制度化,是道德的堕落,是社会的堕落。
个人分类: 是问居|4013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三绝”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daodezhenjing 2011-9-27 09:40
  老子的《道德经》经常也被称作《韦编三绝》,其三绝就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的意思是这样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受同一个原理支配的,制定顺应自然之理的规则,并严格按照这个规则去执行,这才是真正的管理之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雏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雏狗。”天地为什么井然有序,原因就是自然严格按照自然的规则行事,圣人怎么管理国家,也就是严格按照顺应自然之理的规则行事。根本不用树立什么典型,讲什么仁义,也不需要什么阴谋诡计。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现在我们经常树立什么典型,把人分等,这是违背自然规则的一种管理方式。真正的管理是制定一套平等竞争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就是根据个人能力分配国家的资本,你能力大就监控更多的国家资本,你能力小就监控较小的国家资本,严格按照这个规则,人的才能才不会浪费,国家资本才会更大限度的增值,国家发展了,民利当然是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搞了一套仁义道德,其目的就是让人自觉地约束自己。可他忽视了人的本性,人本性上是不会主动地约束自己的,就象现在的当官的,满嘴仁义道德,却底下私饱中囊,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监督,缺乏了监督,人自私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眼中只有钱,就是仁义道德这一套弄的,因为人们认为,有了钱才会有道德,没有钱就没有道德。要管好这个社会,其根本是严格地按照规则,顺应自然之道获得才是真正的道德,违背自然之道的获得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只要有机会,它就会投机取巧,巧取豪夺。这就象人的婚姻一样,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喜新厌旧,男的总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女的总是喜欢有钱的,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人就会象动物一样,把旧的抛弃,迎娶新的。如果真的这样,社会还不乱了。同样,为什么人们喜欢投机取巧,就是因为没有平等竞争的规则,有空子可钻,如果国家制定了平等竞争的规则,你能力大就获得多点,你能力小就获得少点,人们就会平衡,心理平衡了,就没有巧取豪夺了。
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子的“无”是零概念
热度 3 xu782219 2011-9-25 12:09
老子的“无”是零概念 任继愈 先生认为,老子 “ 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作为万物之本的负概念 ──‘ 无 ’ 的范畴,是表明人类认识前进的重要里程碑 ” 。(任继愈《老子新译》第 42 页, 1985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我认为,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阐明作为万物之本的概念 ── “无”,的确是人类认识前进的重要里程碑。但是 “ 无 ” 不是负概念,而是 “ 零 ” 概念,它是正物质与负物质的总和,即可观测到的 “ 有 ” 的对立概念,是等量正物质和等量负物质的中间物质,因此也可以说是“无”是中概念,或者说是和概念。 北宋哲学家横渠先生张载(1020~1077),对老庄以来的辩证法进行了总结:“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精辟,凝练、准确,成为迄今中国传统辩证法的主导线索。但是,现在从发展的眼光看来这一总结有失全面,今续之,完整录下: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有和斯有零,零必隐其形。有隐斯有显,显必象而生。
个人分类: 探索讨论|398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老子
热度 1 胡业生 2011-9-18 21:41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 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 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 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 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 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 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 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 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 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 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 目,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 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 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 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 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 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 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 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 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 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6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大终于可以将“裸体女”替代“裸体男”了
热度 1 lzxun123 2011-8-31 08:05
看到媒体上由裸体猛男终究敌不过羸弱的老子所引发的争议,为了不让老子因寂寞而闹心,我想起三年前我写的那篇博文《 建议北京大学将 “裸体男”换成“裸体女”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17do=blogid=47662 )。强烈建议北大在 光华管理学院门前伫立一尊裸体女雕塑,在构成一道颇具特色的对称风景的同时,彰显北大“兼容并包”的大气。 北大:猛男走了老子不闹心? 来源: 北京晨报 “猛男”高4米多,原本位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楼前。 老子像高约2米,原与“猛男”相对。 三年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门前伫立了两尊雕塑,一尊是吐舌瞪眼的老子,一尊是裸露性器的猛男,猛男与老子相对,引发争议。据报道,近日,裸男雕塑被搬离到附近隐蔽处。校方管理人员解释称,搬迁原因是学院自身规划使然。   猛男搬家再次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一山容不了二虎”,是“老子”赶走了“裸体猛男”;有人斥容不下猛男显出了北大的“小”,有悖于大学兼容并包的精神。   反对    何尝不是独特风景   猛男与老子相对视,一个穿衣戴冠、吐舌瞪眼,一个高大威猛、裸露性器。但两者无不个性卓然,由此相映成趣,构成一种对称美。人们由此笑称“老子英雄儿好汉”,或者“老子就是猛男”,平添几分乐趣。其实,这何尝不是北大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这种构成关系,定然会被道德洁癖者视为怪物。据说,此前曾有教授对着猛男大骂,斥其伤风败俗,于女生和孩子而言,“裸露性器成何体统?”当然,也有人会觉得“猛男”气势逼人,盖过老子,实乃对贤者之大不敬。于是,搬走或送进博物馆,甚至干脆砸掉,大抵是反对者们的吁求。但同样也有不少师生认为“裸体猛男”并无伤大雅。   有争议是正常的,但因为争议就将雕塑搬走,则并不妥当;而校方管理者所谓的“规划使然”,显然难以让人信服。管理者担心非议引火烧身,便将“猛男”藏之隐蔽处。堂堂北大,竟容不下一尊裸体雕塑,如此做法,显然与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相去甚远。   裸体猛男并非伤风败俗之物,说到底,这只不过是一件风格夸张、先锋色彩浓郁的艺术作品而已。如何解读一件作品,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呈现出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审美世界。基于此,让猛男对视老子,又有何妨?在某种意义上,在底线范围内的争论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而且也是思想自由、充满活力的体现。北大人何不珍视这种争议?“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精神和灵魂所在,而传承这种精神,应当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比如善待一尊雕塑。(苗蛮子)    教授不“裸”更重要   裸体猛男和老子的形象反差太大,放在一起难免引发争议。但兼容并包的北大,对于争议应该事先能够预料到,对于争议也无妨一笑了之,当然,或许真是规划使然,要搬离“裸体猛男”雕塑,也并非不妥。裸体猛男雕塑属于艺术,在北大,当然应该有一个“位置”,这也是体现北大多元思想的必由元素。如果因为害怕争议而将其隐藏起来,就显出北大的“小”来。   其实,在我看来,北大既然没有把裸体猛男雕塑一扔了之,那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裸体猛男雕塑毕竟不像赖宁雕塑,扔掉肯定要引发公众不满。搬离一座雕塑是很小的一件事,即便是能够引发相当争议的裸体猛男雕塑。不过,裸体猛男雕塑被搬离,或因争议,或因规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北大教授不“裸”才行。据说,此前曾有大学教授在光华学院楼前对着猛男大骂,称“路过的有女学生和孩子,裸露性器成何体统?”这样的大骂,实在没有必要,虽然能够显现北大教授的“正统”,但能否做到表里如一呢?恐怕也未必。   北大教授王学明(化名)骗色事件使北大形象受损。因此,对于北大来说,并不是要急着去搬离裸体猛男雕塑,而应该整顿教授队伍才行。让北大教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让北大教授朝着大师方向发展,而不是拿北大的牌子骗色。   教授不“裸”比搬离裸体猛男雕塑更重要,一座雕塑既影响不了北大教授,也教坏不了学生,但一个骗色的教授却使北大形象降至冰点。大学之大,在大师,与校园内的雕塑无关。(王军荣)    支持    猛男摆错了地方   裸体猛男,名不虚传。仅凭其四至五米的高度,一身乌黑发达的肌肉,足可称得上一个威猛。若再加上其无遮无挡性器张扬,更可谓惊煞众人,雷倒一片。   问题是,“裸男”虽生猛,还得有“用武之地”。不然,摆错地方,用非其所,必然适得其反。比如在北大光华学院,这“猛男”落地撂摊,“镇守”一方,未必就能成为“真好汉”。   北大之大,虽贵在“兼容并包”,但如此生猛之男,偏偏非常“高调”地亮相于学院新楼门前,矗立于人流穿梭之处,正如有北大教授所称,“路过的有女学生和孩子,裸露性器成何体统?”同时,这边厢人高马大“裸体男”傲然而立,虎虎生威,那边厢三四十米开外,两米多高相形见绌的一代圣人“老子”,却吐舌瞪眼,看个正着。如此老少搭配,新旧对比,高低迥异,若“老人家”地下有知,又会情何以堪?   裸体猛男,趁着夜色被悄然搬迁,反映了北大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的粗疏与急躁。那接下来,在孤单冷清中独处的“老子”,谁又将与之为伴?换言之,“老子”英雄,谁又来做“好汉”?显然,以北大之鼎鼎大名,非凡地位,还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行动起来更加儒雅,更加超“裸”、脱“猛”吧。(张兰军)     搬离原因不必隐讳   “与争议无关”,似不可信。“自然规划使然”,难道就非得搬离一座雕塑?显然,无论与争议有关无关,校方都不想卷入“争议”之中。无疑,卷入“争议”,将引火烧身,比如已经有人认为,猛男的被搬迁有违北大兼容并包精神。这样的帽子,往往让人无所适从。   但其实,并非一切都可以兼容并包。比如,兼容并包当然不应该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起码应该有相当的品位。而这当然应以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为依据。   从这样的角度,看这座“猛男”,显然“兼容并包”得有些过头。据称此前曾有大学教授在光华学院楼前对着猛男大骂,称“路过的有女学生和孩子,裸露性器成何体统?”恐怕不能称为过激。实际上,不少学生认为将裸男与老子放在一起反差太大,曾多次呼吁校方搬迁“露骨”猛男。而“猛男”搬离后,多数师生认为将猛男安放在隐蔽地方较好。   而且,这个高约4到5米,全身乌黑,肌肉发达,裸露性器的“猛男”,与“老子”对视。让“老子”每天因此“吐舌瞪眼”,又何必呢?谁知道老子会作何感想?   因此,与其说是“自然规划使然”,还不如说是照顾了多数人的观感,这当中自然还应包括“老子”。校方恐怕只是不便明说而已。然而,明说了又如何?实际上,这正是“兼容并包”精神的应有之义。(钱夙伟)    推测    “怪胎”是搬家原因   在笔者看来,北大雪藏裸体猛男,并非是“自然规划使然”,也不是裸露的缘故,更与“老子”无关。其实,北大之所以这样做,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裸体猛男”自身出了“问题”。当然,问题并不在于“猛男”是个裸体有伤风化;因为开放的北大不会因为人们的褒贬不一,便将一尊展示人体艺术美的雕塑赶进荒野。问题是,这尊雕塑,与其说是一个裸体猛男,不如说是个“怪胎”,又黑又丑,毫无美感,彻底颠覆了中国人的审美观。   既然“裸体猛男”与中国的文化理念相悖,与北大的大学精神与人文环境格格不入,那么就让“他”归隐幽静吧。其实,北大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根本与“老子”无关。(汪昌莲)     评判    需要的是相互包容   或许,“裸体猛男”依然“不雅”在原处,再过上三年五载,一应的争议可能趋于归零。然而,“裸体猛男”被移走,对于已经习惯并成为自然的人们来说,带来的可能是原址感觉上的缺失;而对于还持批评态度的人来说,则意味着观念上的胜利。其实,“他”的挪动,终归还在北大光华学院之内,尽管置于槐树荫之下,相对隐蔽一些,但是“裸体猛男”并未因挪动而穿上世俗掩羞的衣服。换言之,“他”的存在,依然还在观念上影响着师生和周边的人群。   倘若,将“裸体猛男”视作为艺术品,本质上“他”与西方很多国家街头上裸体的男女以及儿童雕塑,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存在区域的差异而已。对“他们”的态度,实质上承载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文化观念的整体倾向。在空前开放,观念多元的今天,对于“裸体猛男”的看法出现交锋与碰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这些观念并没有对错,也无谓先进与落后,需要的只是相互包容,在体谅中逐步取得认同。而这种对观念的包容,实质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标志。(房清江)
个人分类: 争鸣|70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大与吐舌瞪眼的老子相对的裸露性器的猛男被搬迁,仍引争议
热度 3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8-28 21:03
北大与吐舌瞪眼的老子相对的裸露性器的猛男被搬迁,仍引争议 3 年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门前伫立了两尊雕塑,相距三四十米,一尊是吐舌瞪眼的老子,一尊是高约 4-5 米 ,全身乌黑,肌肉发达,裸露性器的猛男,猛男与老子相对。 ()北大猛男老子图.doc 被附近路人笑称“老子英雄儿好汉”。 也曾有大学教授在光华学院楼前对着猛男大骂,称“路过的有女学生和孩子,裸露性器成何体统?” 不少学生认为将裸男与老子放在一起反差太大,曾多次呼吁校方搬迁“露骨”猛男。 也有师生认为猛男与老子在一起并不过分。 不断引发争议。 猛男不再“对视”老子 这昨日中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只剩一尊两米多高的老子雕塑显得孤零零。而东南侧三四十余米处,猛男雕塑的位置上一片空空,尚留拆除痕迹。 对此,路过的师生显得格外惊诧,许多人在老子雕塑前长久伫立,呆呆地看着附近的空地,“猛男哪去了呢”,多位师生向附近工作人员问询。 “你看,在那儿”,顺着工作人员所指,一个古铜色裸体猛男雕塑遥遥地在楼群后面被发现。 猛男在距离光华管理学院新楼东侧 100 米 处的隐蔽楼群中,周围有两棵茂密槐树遮掩。 校内目击者称,前晚 9 时 30 分,工作人员将“猛男”搬离。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猛男的搬迁与此前争议无关,“是学院自身规划使然。” “猛男”被搬再引争议 在记者采访的十余名北大师生中,多数人认为将猛男安放在隐蔽地方较好,也仍有个别人还认为猛男的被搬迁有违北大“兼容并包”精神。
个人分类: 其它|375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北大与老子对视“裸体猛男”雕塑被搬离
热度 4 babyann519 2011-8-28 18:22
[转载]北大与老子对视“裸体猛男”雕塑被搬离
北大“裸体猛男”雕塑被搬离,移至隐蔽处,此前与老子雕塑相对曾引争议;校方称与争议无关,系自然规划使然   “裸体猛男哪去了?”昨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一些路过师生表情惊诧,看着孤零零的老子雕塑驻足。   3年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门前伫立了两尊雕塑,一尊是吐舌瞪眼的老子,一尊是裸露性器的猛男,猛男与老子相对,引发争议。前日晚,“猛男”被搬离到附近隐蔽处。校方管理人员称为自然规划使然,与争议无关。 猛男不再“对视”老子   3年前,“猛男”雕塑与“老子”雕塑相距三四十米,同立于光华学院新楼门前。猛男高约4-5米,全身乌黑,肌肉发达,裸露性器,与“老子”对视,被附近路人笑称“老子英雄儿好汉”。   昨日中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楼门前,一尊两米多高的老子雕塑显得孤零零。而东南侧三四十余米处,猛男雕塑的位置上一片空空,尚留拆除痕迹。   对此,路过的师生显得格外惊诧,许多人在老子雕塑前长久伫立,呆呆地看着附近的空地,“猛男哪去了呢”,多位师生向附近工作人员问询。   “你看,在那儿”,顺着工作人员所指,一个古铜色裸体猛男雕塑遥遥地在楼群后面被发现。   猛男在距离光华管理学院新楼东侧100米处的隐蔽楼群中,周围两棵茂密槐树遮掩。   “猛男”被搬再引争议   校内目击者称,前晚9时30分,工作人员将“猛男”搬离。   北大校方管理人员昨日介绍,三年来,裸体猛男雕塑不断引发争议,此前曾有大学教授在光华学院楼前对着猛男大骂,称“路过的有女学生和孩子,裸露性器成何体统?”   不少学生认为将裸男与老子放在一起反差太大,曾多次呼吁校方搬迁“露骨”猛男。也有师生认为猛男与老子在一起并不过分。   不过,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猛男的搬迁与此前争议无关,“是学院自身规划使然。”   在记者采访的十余名北大师生中,多数人认为将猛男安放在隐蔽地方较好,个别认为猛男的被搬迁有违北大“兼容并包”精神。 来源:新京报 http://news.sohu.com/20110828/n317561133.shtml?pvid=tc_newsa=11b=http%3A%2F%2Fi0.itc.cn%2F20110828%2F3ac_55ebe57d_9037_84f7_919e_8434c8c0159a_1.jpg 798艺术工厂也有一个一摸一样的“裸体猛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9471do=blogid=362187
6651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也谈谈院士选举
热度 5 gl6866 2011-8-18 23:31
我以前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我工作的那个研究所有一位年轻时很有成就的数学家当所长。但到了耄耋之年,由于我们的院士制度,他没有退休的必要。所以每天还是照样有司机到他家开车接他到所里“上班”。虽然他的工作很忙,每天都在看法国的专业revue,但我看他不过是在抄抄上面的东西而已。一位数学家的贡献一般在四十岁之前就完成了,否则菲尔茨奖为什么不奖给超过四十岁以上的数学家呢? 这位数学家的儿子和我差不多大,也是子承父业,学数学的。但不幸的是,他的儿子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他老子的“好年景”。在数学上,造诣不大。靠着老子的面子,尚能在研究所工作。每年夏天还能到芬兰等北欧国家“访问”之类。后来才知道,他根本不是去访问,而是那里的人夏天外出度假,房子没人看,就让他就去看房子。老所长自己也知道儿子的能力,要想接替他来撑起研究所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便找到自己的一个学生来当所长。这个人不是院士,但他之所以同意来我所当所长,还是有目的的。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他的老师推举他成为院士。这个诱惑对于一个普通教授而言,真是太大了。 老所长的学生做了二届所长。他一年也就来几次,蜻蜓点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因为实权还是掌握在其他的副所长手里。在这八年的时间里,老所长的儿子也在学界有了点儿名气,不仅提上了正高,而且在地方报纸上还有所报道。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更加令人看到子承父业的希望。当老所长举荐他的学生并成功让他成为院士后,该院士却发现老所长的内心世界和其他人的动机。于是,他再次来到我所,以那种典型的“非组织活动”的小字报形式在所内广为散发。内容是说新选的领导班子他不同意。那么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起内讧了?地头蛇在利用老所长了?老所长的儿子要当傀儡了?等等等等。 后来老所长去世了,研究所也被并入另一个研究所成为一个研究室。所里有点儿能耐的人都各奔前程,有的南下到了深圳;有的北上到了北京。我就是到北京的惟一一个。我来北京后就再也没和数学界打过交道,这里面的内幕令人瞠目。但我还是觉得在这场倾轧中最受伤害的还是吃行政饭的。真是应了电影《小兵张嘎》里的那句台词,“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就怕秋后拉清丹。”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512 次阅读|9 个评论
时代不同了,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yangfanman 2011-8-8 11:02
最近科学网上热议出身(出生)改变命运,我想反问一句: 中国什么时候不是出身(出生)改变命运? 从“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 到半封建世袭的“接班制度”, 再到无数城市“专业军人的故事”, 谁敢大言不惭的说我们社会对农村孩子公平过? 回到问题上来,以前“知识改变命运”这条途径看起来那么有效, 是因为获利阶级有其他途径,不需要和农村孩子进行这么高强度的竞争。 现在其他通路都被堵上了,即使对于X二代来讲,他们也必须要走“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了。 尽管名牌高校里面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径却被不断强化, 而且农村孩子选择人生道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相对于他们的前辈而言,他们已经够 幸运了(尽管我说这话的时候感到很心酸)。 时代不同了,现在顺民越来越少,公民越来越多。 任何微小的不公平都有可能造成掀起滔天巨浪,因此有关教育公平的改革应该加快进度。 尤其对于所谓名校来说,利用自主招生这条途径适当给农村孩子开一个门缝, 这将是名校乃至我们教育事业留给这个时代最美好的背影。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3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夏秋冬,那些变化的和不变的
shuilinxi 2011-7-16 11:16
春夏秋冬 前言:很多东西其实不一定要去学,悟性好的人无所谓学什么哲学,只是可以看看作为一种慰藉,学来的哲学终会觉得很浅,往往我们过一段又忘了个干净。 其实学习在很多时候不如换一个词,接触或者碰撞。比如我们接触了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 学哲学其实有时候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思考和观察。 比如我们看到春夏秋冬,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理解。 (1)轮回 在地球尺度的世界是一个轮回,因为春夏秋冬之后又是春夏秋冬。 我们老是在想成功的人都能预测未来,其实预测未来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的。 你比如我们预测春天之后是夏天。这个没人说你牛。但是你如果熟读历史,观察大的变化之前的蛛丝马迹,预测出类似的东西,大家就会觉得你很牛。 (2)成长 春天是绿色的季节,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夏天是多彩的季节,充满激情。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充满收获;冬天是白色的季节,肃杀掉陈腐的东西,为孕育新的生命做准备。 人始终是在春夏秋冬的鼓励或磨练中成长的。 所以不管做什么,最开始我们是要充满生机的,有一种理想,有一种希望;接着我们就燃烧着激情,大刀阔斧地实干,挥洒青春和汗水;秋天来了,春天的播种和耕耘有了回报,我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在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冬天,这是是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时候,不要被秋天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被现实的白雪所掩盖,冷静下来,使自己变得简单,准备着来年的春天开始新的征程。 春夏秋冬,变换的是季节,是颜色,是心情,不变的是生命,是变化的本身。而爱,一直都在。
个人分类: 生活|2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道德经
zhouziyan 2011-7-13 13:39
老子的《道德经》 寥寥数语说尽人世常情。精辟到位,留做开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 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chú)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 橐龠 (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à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 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 ,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 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 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 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 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 常德 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 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 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i)之,必固 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 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 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 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 若不足, 建德 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 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 赤子 。毒虫不螫(shì ),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法令 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 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 天子 ,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 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每天也只允许你用眼4小时?
热度 1 wangxiong868 2011-7-11 13:09
也许是真的, God closes one door while opening another one for you. 柳智宇 传说这个人在高二的时候还是资质平平 后来眼睛突然坏了 于是有了人生的第一次顿悟 因为眼睛坏了,每天只能用眼4小时 可是就是每天4小时,他在高三秒杀了以前所有不会的题 还奇迹般得成为了全国第一名 国际金牌第一人 他因为眼睛坏了,所以不能看书,于是就靠别人口述,在头脑里想题,算题 不用笔,不用纸。就构造N个维数的空间出来 证明了五子棋的必胜解法,国际竞赛唯一的满分。。。 他研究庄子,后来进了北大,研究老子 他后来申请MIT, 全额奖学金后 他赢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顿悟 于是他出家了。。 个人选择也许并没有对错 可惜的是,数学界少了一位人才
253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