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内容简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R. K. Pathria 和 Paul D. Beale合著的“统计力学”内容简介
热度 1 Fangjinqin 2017-5-23 18:00
R. K. Pathria 和 Paul D. Beale 合著 “统计力学” 内容简介 本书系根据英国珀珈芒出版社(Pergamon Press) (或学术出版社, Academic Press ) 出版,系 R. K. Pathria 和 Paul D. Beale 合著的 “统计力学”一书2011年第三版,由方锦清和戴越译出,中国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全书共十六章。 首先阐述了经典统计力学理论,包括热力学的统计基础和系综理论的基本原理, 讨论了微正则系综、正则系综和巨正则系综 。随后, 将系综概念和量子力学概念相结合, 详细讲述了量子统计力学,并将其表述形式具体应用于 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法和费米-狄拉克统计法等系统 。同时,讨论了统计力学的若干其它重要课题:相互作用系统的统计力学主要方法(集团展开法、赝势法和量子化场方法);相变理论(各种模型的严格解、重正化群方法);早期宇宙的热力学;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和涨落理论,以及 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等,还有若干相关附录和练习题。 本书可作为物理、化学和交叉科学(如复杂性科学、网络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亦可供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45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
weisman 2016-5-11 14:38
《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 清华大学出版社 背景介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近年来 审计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电子数据审计在我国审计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审计人员掌握电子数据审计技术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内外众多高校、政府、培训机构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目前,实践教学成为教学与培训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审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审计模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9 年首次倡导审计干部培训要建设模拟实验室,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同时也引起审计界的广泛关注。 内容简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近年来 审计信息化 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书首先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的理论与方法。 在此基础上,借助自主研发的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结合案例,系统地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应用 ,包括:审计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数据匹配、相似数据查询等, 从而 满足了相关人员学习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校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同时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资料。
个人分类: 技术人生|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个人的医学》还需要推介
热度 1 duke01361 2014-7-8 18:18
《每个人的医学》还需要推介 《每个人的医学》是我在剑桥时动手写的一本书,2007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http://vip.book.sina.com.cn/pub/book.php?book=559694 自出版以来,这本书似乎是不冷不热,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我原先觉得可能是由于书中内容不具针对性,与国民生态不合拍,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其实情况根本不是那样,主要是这本书出于潘学峰之手,没有名人效应,也没有人抬轿,这是一本在不经意间被人忽略掉的书籍。 基于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增进大家健康福祉,如今却被冷落,难免感到十分惋惜! 是故厚颜自荐,以助真正有益于读者。 内容简介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应有生理 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状态? 作者从心理、营养、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在人类疾 病发生、人类衰老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等方面,对此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 全面的阐述。同时,还将现代生物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了人类健康和未 来的医学保健模式中。本书并不试图为读者开出健康“处方”,而是帮助广 大读者充分认识人类疾病现象,以尽可能地让读者获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 保健策略,找到令身体健康的途径。 作者简介 本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一、人类医保模式的演变3 二、我们为什么得病?9 三、对付“杀手性”疾病,我们何时才擎得起“达摩克利斯”之剑?14 四、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5 五、每个人的健康18 第2章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基础21 第一节健康究竟是什么?23 第二节健康的生理基础30 第三节人的心理活动与健康41 第四节健康状态下的身心平衡适应43 第3章情绪与健康45 第一节什么是情绪?47 第二节情绪、免疫力和人类疾病55 第三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61 第4章营养与健康69 第一节食物、营养和营养素71 第二节健康饮食及其原则79 第三节人类主要发育时期的特征和营养需求84 第四节吃美了! 还是吃毁了!??预防食物源性疾病86 第五节如何评价自己的饮食习惯?94 第六节铸造自己的“钢筋铁骨”!??补钙和骨骼保养95 第七节一些常见食品的保健作用分析97 第5章机体的武装??免疫力及其维护105 第一节免疫系统概论??是谁武装了我们?107 第二节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坚强的联盟120 第三节如何自我增加免疫力?124 第6章环境、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127 第一节人与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29 第二节警惕居室内的健康杀手??居室环境与人类健康135 第三节珍惜自己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人类健康142 第7章鹤发童颜??成攻衰老145 第一节人的寿命与衰老概论147 第二节遗传与寿命??剥开环境寻求人类遗传因素的影响149 第三节争论不休的衰老??专家学者眼中的人类衰老152 第四节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与衰老154 第8章每个人的健康??感知疾病发出的信号161 第一节健康必须考量的因素163 第二节个人健康综合计划167 第三节感知疾病发出的信号171 第四节常见杀手性疾病的养护175 第9章肿瘤、癌症及其自我预防187 第一节肿瘤和癌症189 第二节癌症的预防190 第三节常见癌症的预防与自检194 第10章我们将来如何看病?203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学科的发展205 第二节基因组和未来的医学保健210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决定了我们的差异217 第四节未来医学建构??基因组医学时代的医学保健实践221 第五节将来我们如何看医生?223 参考文献228 精彩书摘 易饥症是一种与进食有关的疾病。主要表现强烈的食欲,但是却通过诱 发呕吐或腹泻把食物排除体外的症状。很多易饥症患者也表现出多尿症状, 因此通常可出现脱水、失重,或反之超重。易饥症的诱因被认为主要源自心 理因素,过度的压抑、自卑、无可发泄的郁闷等都有可能成为易饥症的病因 。易饥症患者还伴有其他典型的心理疾病特征,例如表现出强迫症等临床表 现,出现药物依赖、无意识偷盗,以及自杀行为等。 4.厌食症 厌食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疾病。如缺锌等就会引发幼儿的厌食症。同时, 厌食症还常见于害怕超重的人,这些人因为刻意减少进食,往往对进食怀有 焦虑。导致这类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关。刻意地追求苗条,或 以苗条、消瘦为美的文化观念常常迫使人们刻意减少进食,导致营养素摄入 不均衡,出现厌食症。厌食症常伴有多种临床表现,如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心率减慢,体温偏低,血压偏低,皮肤色素沉着,反应迟钝,头昏,肌肉功 能减弱,便秘等。 5.不合理的饮食与癌症间的关系 现在已经发现某些食物和饮食习惯可以增加人群得肿瘤的风险,特别会 增加散发性肿瘤的发生。一般认为有35%的癌症与饮食有关,过多地进食高 脂肪、高蛋白食物,不吃或少吃蔬菜水果,再加上体育运动锻炼少,都是诱 发癌症的重要因素。 食物中的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DNA的稳定性, 诱发多种类型的DNA损伤。有研究表明,在肉食烹调过程产生的杂环胺类物 质是强烈的DNA诱变剂,但是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茶叶就可以避免这 些物质的形成,这与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有关。与此类似,一些自然界 中的蔬菜和草药等也可以预防这些物质的基因毒性。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 ,过去在烹调肉食的时候都习惯上要放入一些中草药,如白芷、桂皮、肉蔻 、花椒、大八角、葱、姜、蒜等佐料。虽然没有人研究这些物质在肉食制作 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但估计也会有预防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 第五节 如何评价自己的饮食习惯?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家庭既有的饮 食习惯、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身心所承受的压力大小等都可以严重影 响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饮食是否健康时, 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适当的食物搭配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酸性食物和碱性 食物的不合理混用可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些食物组合会产生对机体 有害的物质等。因此,对于不同食物的组合、搭配、烹饪和加工方式应该给 以高度的注意。 判断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的优劣标准,当前尚缺乏过硬的科学判据。目 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性标准是健康饮食。与疾病风险最为直接的不良饮食习惯 和饮食行为就是暴饮暴食,易导致超重和肥胖,由此可能引发心脏病、糖尿 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应该有助于机体健康的维护 和促进,不会因为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而招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对机体 的危害。类似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还包括饮食不洁净、食用致病微生 物污染过的食品,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腹泻、肝炎等消化系统传染性或中 毒性疾病;饮食不节、不规律导致消化不良、溃疡;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过 的食品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 判定自我饮食习惯科学性和合理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录下自己所喜好 和经常食用的食物,然后把记录的内容与所推荐的健康饮食进行比较分析就 可以初步了解到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是否符合营养要求。然后针对自己的 饮食习惯进行矫正,标准是使自己感觉精力旺盛,总体感觉良好。这样,体 形、皮肤颜色、骨骼等也会向着良好的状态发展。 最好的做法是保持饮食均衡,改正偏食的毛病,多从天然新鲜的食物中 摄取充足的营养,少吃罐装食品。尽可能地摄取全谷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豆制品,适量地摄入奶、蛋、鱼、肉,即能使营养的摄取不虞匮乏。优酪 乳、十字花科蔬菜、苦瓜、大蒜、洋葱、香菇等食物,富含一些非营养素, 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有的书籍和研究还推荐素食,但先决条件还是要懂 得从素食来摄取均衡的营养。P94-95
个人分类: 潘学峰论衰老健康|2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悦读过笔-2:内容翔实 洞察全局——《迈向新高度》的启示(II)
热度 2 sqdai 2013-9-29 05:46
本文为 9 月 1 日 的博文的续篇。 二、《迈向新高度》内容简介 整个报告共分 13 卷,各卷的内容简介于下: 第一卷题为 “科学,建立空中优势的关键” ( “ Science, the key to air supremacy ” ),共 105 页。本卷开首有 1944 年 11 月 7 日 阿诺德给冯 · 卡门的关于 “陆军航空兵长期发展规划” (“ AAF Long Range Development Program ”)的备忘录(见链接中的附录 1 ),以及 1945 年 12 月 15 日 冯 · 卡门向阿诺德递交最后报告时的信件(见链接中的附录 2 ),前者详细交代了顾问团的使命,后者综述了报告的构成及所形成的结论性意见。接着的正文由冯 · 卡门撰写, 内容涉及科学与空战的关系、研究课题分析、组织撰写和推介的问题 。 第二卷题为 “现状” ( “ Where we stand ” ),共 58 页,由冯 · 卡门撰写, 内容涉及航空发展现状(包括超声速飞机、无人机和导弹、推进方法、空气动力学问题、雷达技术、红外技术等) 。 第三卷题为 “技术智力支撑” ( “Technical intelligence supplement” ) ,共 177 页,分成六个部分,分别由钱学森、德莱顿、瓦登道夫、威廉姆斯、茨维基、皮克林撰写。 本卷内容涉及航空的科技支撑和德国、瑞士、日本的研究动态。 第四卷题为 “空气动力学和飞机设计” ( “ Aerodynamics and aircraft design ” ),共 116 页,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钱学森、西亚斯和阿什肯纳斯、纽马克撰写。 本卷内容涉及飞机设计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基础。 第五卷题为 “未来的机载部队” ( “ Future airborne armies ” ),共 62 页,由沃考维茨少校撰写。 本卷内容涉及未来战争中使用大型飞机运载兵力的设想 。 第六卷题为 “飞机动力装置” ( “ Aircraft power plants ” ),共 112 页,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由瓦登道夫、钱学森(第二三部分)、波尔杜维兹撰写。 本卷讲述飞机动力装置的科学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七卷题为 “飞机燃料和推进剂” ( “ Aircraft fuels and propellants ” ),共 117 页,分成五个部分,分别由斯维内(头两个部分)、哈默、斯托西克撰写。 本卷讲述飞机燃料和推进剂的研制问题。 第 8 卷题为 “导弹和无人飞机” ( “Guided missiles and pilotless aircraft” ) ,共 62 页,分别由德莱顿、钱学森、舒鲍尔撰写。 本卷讲述导弹和无人飞机的研制原理和现状。 第 9 卷题为“ 导弹的制导和寻的及无人飞机 ”(“ Guidance and homing of missiles and pilotless aircraft ”),共 132 页,分别由德莱顿、莫顿、盖廷撰写。 本卷讲述导弹的各种制导技术(热、光、电)以及雷达在其中的作用。 第 10 卷题为 “关于炸药和爆炸的一般考虑” ( “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n explosives and explosions ” )。共 77 页,由加莫夫撰写。 本卷讲述各种炸药和爆炸过程,包括常规爆炸和核爆炸。 第 11 卷题为 “雷达与通讯” ( “ Radar and communications ” ),共 206 页,由杜布雷奇、帕塞尔、瓦雷和莫顿撰写。 本卷讲述空战中雷达的用途、对美国空军有意义的雷达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机载无线电通讯装备。 第 12 卷题为 “战争与天气” ( “ War and weather ” ),共 19 页,由加州理工学院的克立克撰写。 本卷讲述军事气象服务的发展史、二战中德美军事气象服务之比较和军事气象服务的未来趋势。 第 13 卷题为 “航空医学与航空心理学” ( “ Aviation medicine and psychology ” ),共 150 页,由空军军医勒夫雷斯和加格、华盛顿实用心理学部心理学家伯雷撰写。 本卷讲述航空医学研究的未来趋势和美国空军中的心理学研究。 本报告有如下特点: —— 高屋建瓴,洞察全局。 阿诺德的备忘录为这份报告定了基调,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 把空军战后研究发展规划置于持久坚实的基础上,我还渴望这些规划形式完善,远谋深算,除了保证国家安全并成为未来 10~20 年发展的指南之外,还可用于提请国会拨款的依据。 ” 冯 · 卡门忠实地贯彻了这一意图,做到了“站得高,看得远”,尽可能把握好现有资料,特别着眼于宏观格局和未来发展。 —— 细致调研,求真务实。 冯 · 卡门网罗了相关学科的顶级专家,从评介基础知识入手,既读大量文献,又注意实地考察,掌握了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一切立论建立于可靠、可信的分析的基础之上。 —— 内容全面,详略有致。 报告涵盖了空军军事科研的几乎所有方面,图表数据齐全,内容由浅入深,面面俱到;同时,又抓住了若干核心问题,如超声速飞行,新型航空发动机,新型燃料和炸药,先进电子设备等等,对这些问题做了有前瞻性的描述和分析。 —— 着眼未来,精心预测。 报告力图避免就事论事,而是深思熟虑地对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局势做了极有远见卓识的分析和预测,其中绝大多数预测被后来的发展所证实。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将就上述四个方面做进一步阐述。 顺便指出,这份报告的问世取决于两位核心人物: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冯 · 卡门。对于冯 · 卡门,大家比较熟悉,而对阿诺德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则知之甚少,在本文的链接中,对他做了扼要的介绍(参看链接中的附录 3 ) 三、钱学森对《迈向新高度》的贡献 钱学森参与撰写了《迈向新高度》第 3 、 4 、 6 、 7 、 8 卷,这五卷约有 584 页,其中钱学森撰写的部分共计约有 182 页。 具体情况如下: l 第 3 卷题为 “Technical intelligence supplement” ,共 177 页,分成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 “Part I : Recent development of several selected fields of aeronautics in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为钱学森编写,共 47 页。 钱学森撰写的第一部分简述德国和瑞士在空气动力学若干领域中的近期进展(主要是德国),主要涉及七个方面:火箭;后掠翼;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脉动式喷气发动机;涡轮式喷气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安装;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边界层和跨声速流动中边界层 - 激波相互作用。有参考文献 24 种,附录 5 个(若干实际型号和产品)。其余五个部分为: HL Drydon 写的德国导弹研制历史(含 V2 火箭); FL Wattendorf 写的德国、瑞士航空研究进展(发动机部分与钱学森的第一部分略有重复,有特色的是试验设施描述); FW Williams 写的日本航空计划和成就; F Zwicky 写的日本的战时科研; WH Pikering 写的德国航空电子科技发展简述。 钱学森撰写部分的特点在于:材料翔实,言简意赅,详略有致,是一篇极好的科技调研报告。 l 第 4 卷题为 “Aerodynamics and aircraft design” ,共 116 页,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 “Part I :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为钱学森编写,共 28 页。 钱学森撰写的第一部分简述 高速空气动力学 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高速空气动力学中的可压缩效应;维持层流边界层的减速效应;激波和激波 - 边界层相互作用;临界飞行马赫数的控制;喷气动力装置的射流对飞机绕流流场的影响;跨声速和超声速飞机设计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主要讲述飞机表面控制);几乎涉及高速空气动力学当时所有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余两个部分为: WR Sears 和 IL Ashkenas 写的第二部分 “ 飞机:展望和问题 ” ,进一步铺陈了第一部分内容; NW Newmark 写的第三部分“飞机的材料和结构”,述及跨声速和超声速飞机研制对材料和结构的特殊要求。 钱学森撰写部分的特点在于: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一些前沿问题背后的科技原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l 第 6 卷题为 “Aircraft power plants” ,共 112 页。其中 Part II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of aeropulse engines” , Part III “Performance of ramjets and their design problems” , Part IV “Future trend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olid and liquid fuel rockets” 为钱学森编写,共 90 页。 本卷讲述飞机动力装置的科学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FL Wattendorf 撰写的第一部分“燃气轮机推进”叙述飞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往复式发动机;复式发动机;自由活塞发动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钱学森撰写的第二 ~ 四部分是本卷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实验和理论得到的脉动式喷气发动机的性能”简述脉动式喷气发动机的结构、性能、发展现状以及可能进行的改进,着重阐明燃料比耗、脉动推进频率和推力计算,三个附录中给出了计算公式。第三部分“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性能及其设计问题”,涉及: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理论基础;计算得到的性能(重量、推力和助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研究进展;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燃烧相关的流体力学问题(雾化、混合;点火;加速气流中的燃烧)。第四部分“固体燃料火箭和液体燃料火箭的设计和研制的未来趋势”涉及两类火箭的现状及其可能改进。讲得较为简略。由 Pol Duwez 写的第五部分“用于飞机推进的高温材料”涉及:燃气轮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原子能飞机的耐高温材料(合金、陶瓷等)。 钱学森撰写部分的特点在于:言简意赅地讲述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科学原理和设计研制中的主要问题,归纳到位,预见正确。这是他为整份报告作的主要贡献。 l 第 7 卷题为 “Aircraft fuels and propellants” ,共 117 页。其中 Part V “ Possibilities of atomic fuels for aircraft propulsion power plants” 为钱学森编写,共 5 页。 本卷讲述飞机燃料和推进剂问题。 WJ Sweeney 撰写的第一部分“飞机推进的碳氢燃料研究”和第二部分“石油:原动力”做了一般性概述; LP Hammett 撰写的第三部分“火箭和其它喷气推进装置的固体推进剂”和 AJ Stosick 撰写的第四部分“火箭性飞行器的液体推进剂”分别论及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 钱学森 撰写的第五部分“原子燃料作为飞机推进动力装置的可能性”,对用原子燃料作推进剂的可能性作了预测。初步结论是:裂变过程的利用的主要问题是热释放率,技术实现在原子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许有可能,但用作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则没有可能。 钱学森撰写部分的特点在于:根据当时可资利用的有限资料作了大胆预测,后来的实践表明:喷气推进采用原子燃料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 l 第 8 卷题为 “ Guided missiles and pilotless aircraft” ,共 62 页。其中 Part III “ The launching of a winged missile for supersonic flight” 为钱学森编写,共 12 页。 HL Drydon 撰写的第一部分“导弹研究现状”涉及德国的已有导弹(包括 V1 、 V2 )和美国通过作战评估的导弹,按发射 - 推进方法和控制 - 智能特性对导弹做了分类,书籍现有导弹射程、重量和有效负载,对相关基础研究做了评述。 WH Pickering 撰写的第二部分“飞行的自动控制”涉及飞行稳定性;自动控制要素;控制系统组成;“开关式”控制;外部信号控制;导弹控制系统。钱学森撰写的第三部分“超声速带翼导弹的发射”阐明导弹轨道计算要点:为使地面发射的导弹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估算所需飞行时间和燃料消耗,给出了解法、计算方法和结果。 GB Schubauer 撰写的第四部分“真空中长程火箭轨道的性质”涉及长程导弹(后来的洲际导弹)的轨道计算方法,包括计及地球自转效应的理论。 钱学森撰写部分的特点在于:针对实际情况,给出了导弹轨道的计算方法。 从上述材料可见,钱学森当时作为一位崭露头角的空气动力学家,对撰写《迈向新高度》做了实质性贡献。他完成了报告的总工作量的 12% ;所涉及的内容是不管的核心部分,特别是,他撰写了第四、六卷关于航空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飞机动力装置的型式和原理,是这两卷的核心,也是整份报告的基础,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待续) 写成于 2013 年 9 月 29 日晨 【链接】相关文件 附录 1 :阿诺德将军给冯 · 卡门教授的备忘录 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 华盛顿 1944-11-07 致冯 · 卡门教授的备忘录 主题:陆军航空兵长期发展规划 1. 我相信,美利坚合众国的安全将继续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专业科学家们所制定的规划。我焦急地期盼着把空军战后研究发展规划置于持久坚实的基础上,我还渴望这些规划形式完善,远谋深算,除了保证国家安全并成为未来 10~20 年发展的指南之外,还可用于提请国会拨款的依据。 2. 为了帮助你和你的同僚了解关于战争的现有思路,我愿在此评述我们的一些原则。整个战争的目的在于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从而使我们可以把我们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实现战争目的的手段分成三种:政治手段、战略手段和战术手段。政治行动直接指向敌人的统治力量;战略行动旨在摧毁敌人的经济资源;而战术行动则对付敌人的军事力量。我们主要关注战略和战术行动,它们基于如下原则:客观性、突然性、简单性、整体性、进攻性、机动性、经济性、联动性和安全性。 3. 我相信,以下各点是不言而喻的: a. 目前,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是超级强国之一; b. 毫无疑问,我们有对国家构成持续威胁的潜在的敌人; c. 战争将还会主要在北纬 30 度与 60 度之间的地区进行,同时必须着重考虑全局战争; d. 我们的战前研发经常不如敌人; e. 战争是靠进攻性武器而不是靠防御性武器赢得的;防御对策具有次级重要性; f. 我国不会维持一个庞大的常规部队; g. 在和平时期经济条件下,美国陆军航空兵不可能继续得到现今那样占岁入 43% 的战时拨款; h. 目前大量拥有的过时装备可能成为进一步研发的绊脚石,并给国会造成安全方面的错觉; i. 我们的科学家在基本军事训练方面不一定具有优势,而我们的空军军官不可能是职业科学家; j. 人类目视控制(或许加上雷达或远程监控)武器比机械操控武器更有潜在的高效率; k. 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个底线,我们将继续为实现机械化战争而非人力战争而奋斗; l. 我们尚未克服超远距、坏天气和黑夜给战争带来的困难; m. 更加专用化的炸药、超声速、更加完善的整体防御水平、更高的武器的灵活性和控制水平是具体要求; n. 向恐怖武器(如喷气推进式炸弹、凝固汽油弹等)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延续,并向毒气战、细菌战方向发展。 4. 不能忽视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不会总是有强大的盟国,也不会有大洋阻隔作为屏障。而且,我推测,我们的敌人很快就有办法摧毁飞机动力装置。现在是否有可能确定存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武器来取代飞机?是否有可能出现无人的遥控雷达,或者远距瞄准的精密军事火箭,或者多目标自导导弹?在未来的战事中原子推进会在考虑之列吗? 5. 也许除了评估现有技术和研究动向以外,为了从美国空军角度研判战后及未来战争研发工作的所有可能性和需求,我要求你和你的同僚从当前的战争中脱逸出来。你们的研究一结束,请你给我一份述及美国空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规划的报告或指南。我还想要求在你们的最后报告中包含对如下问题的建议性答案: a. 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给教育型和商业型科学机构什么帮助?或者要求它们给予我们什么帮助? b. 能否要求我们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机构抽出少许时间和资源帮助我们避免未来的民族灾难和赢得下一场战争?这样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c. 战后时期需要进行计划外无商用价值的设施的试验性生产,协调组织这种生产的最佳方法何在? d. 应该划拨何种比例的经费用于研究和发展? 6. 在完成最后报告之前,请你每月给我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与此同时,我已给陆军航空兵的职能机构 AC/AS, OCLR (威尔逊将军)下了特别命令,负责给予你直接的行政和人力支持。另外,我已经告诉过你,欢迎你和你的同僚到我的司令部来。我重申一遍,陆军航空兵随时准备协助你完成这项困难的任务。 H.H. Arnold (签名) 附录 2 冯 · 卡门教授给阿诺德将军的函件 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 华盛顿 1945-12-15 阿诺德将军 陆军航空兵司令 华盛顿 25 , D.C. 亲爱的阿诺德将军: 在你的 1944 年 11 月 7 日 签发的基本备忘录中,你指示我草拟一份报告,作为陆军航空兵研究和发展规划的指南。 经与一群经挑选的来自相关学科分支的专家合作,我力图对未来空军所涉及的科学需求做出评述,这里提呈我们的研究结果。 在第一卷里,我们讨论了科学与空战的关系,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了空军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对研究工作的组织提出了建议。接着的十二卷论及 32 个科学专题,对各个具体领域给出了详尽的研究规划。 本项研究的一般结论可归纳于下: 1. 原子武器的发现使得建设强大的空军比过去显得更加迫在眉睫,这一主题在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加讨论。 2. 空气动力学、推进装置、电子学和核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发现为空中力量的运用打开了新途径。 3. 未来的十年应是相关领域获得系统的蓬勃发展的时期,将促成科学进步的潜力充分发挥,以期实现下列主要目标:超声速飞行。无人飞机,全天候飞行,优质导航和通讯,遥控自动飞行器和轰炸武器和大部队整体空运。 4. 正如第一卷第二章中分析指出的,应研究的问题应从与空军功能相联系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孤立的科学问题。 5. 因此,建立研发中心应研究新型装备,使得科学发现中产生的新方法实用化,这种实现特定任务的研发中心比某个学科分支的分立的实验室更加高效。 6. 科学手段和设备的使用要求把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渗透到对整个空军,所以在招收人员,训练和日常工作中要有有组织的变化,本报告第一卷第三章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7. 关于应用新装备和新方法(特别是无人飞机)的总体战略应予探究并及早制定出来。完善利用空中力量要求在整个美国大陆乃至在美国之外形成适当分布的网络。 8. 新装备研发成功后,应该制成试验性的无人飞机,并系统培训操作新装备的人员。 9. 根据一个实际试验阶段的结果,在手工操控武器、借助于电子装置控制的武器和全自动武器之间应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 10. 未来掌管空军的人应该时刻牢记:任何问题从来没有最终的或普适的答案,只有采取一种不断探索科学的态度,不停地迅捷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才有可能通过保持空中优势来维护这个股哟家的安全。 在你的基本备忘录里,要求对下列问题给出建议性答案: “ a. 在和平时期,我们应该给教育型和商业型科学机构什么帮助?或者要求它们给予我们什么帮助? b. 能否要求我们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机构抽出少许时间和资源帮助我们避免未来的民族灾难和赢得下一场战争?这样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c. 战后时期需要进行计划外无商用价值的设施的试验性生产,协调组织这种生产的最佳方法何在? d. 应该划拨何种比例的经费用于研究和发展?” 关于头三个问题的建议型答案可见本报告中述及科学界、工业界和空军合作的那些章节。我不大情愿给第四个问题确切的回答,宁愿提出如下设想。用于研发的款项应与当年的空中战事的成本有关系。在和平时期,为了准备或避免未来的战争,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有战时一年的 5% ,对国家的“钱包”似乎不是一笔夸大的开支。一次快速调查表明:我们的大工业企业在它们每年的研究事业费用占用成本的百分比就是这个量级。如果和平时期每年允许有战时的 15-20% 用于空军开销,那么研发要求的总费用应为空军总预算的 25-33% 。 尊敬你的 Th. 冯 · 卡门(签名) 陆军航空兵科学顾问团团长 附录 3 阿诺德将军传略 亨利 · 哈利 · “ 哈泼” · 阿诺德( Henry Harley Hap Arnold , 1886-06-25 ~ 1950-01-15 ),美国将军,先是陆军将军,后为空军将军。阿诺德是一位航空先驱者,曾是美国航空公司( Air Corps )领导人( 1938~1941 ),二战期间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是美国空军中唯一的一位五星上将,美国军队中唯一的一位拥有两个不同军种的五星上将军衔的人。阿诺德还是 RAND 计划的创始人,该计划后来演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智库—— RAND 公司;他还是反美航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受到莱特兄弟首次飞行的启发,阿诺德酷爱飞行,曾在西点军校就读,后来成了世界上首批军事飞行员之一,也是美国空军中排名前三的飞行员。他克服了早期飞行经历造成的飞行恐惧,指导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中服务的拓展,并成为比利 · 米切尔将军的传人。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阿诺德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领导它迅捷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威力的空军。他极力主张技术研究和发展,一生中见证了作为现代空军支柱的洲际轰炸机、喷气式飞机、雷达广泛使用、全球空中补给线和原子战争等等的发展。 1943~1948 年间,他曾五次心脏病发作; 1950 年 1 月 15 日 ,他在索诺玛的住所辞世。他受到国葬礼遇,并被安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 节译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esbaden_Air_Base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9417 次阅读|8 个评论
内容简介
williamtee 2013-7-13 09:41
个人分类: D 空 间|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出版信息、内容简介与目录
livingfossil 2011-9-25 21:38
古植物学的故事( 135 期)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出版信息、内容简介与目录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5): Copyright information, abstract and contents of the new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Palaeobotan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90366 2011-9-25 21:38 孙启高 2011 年 9 月 25 日 星期日 一、出版信息 丛书名:“古植物学的学术历史、学术思想和学术道德的综合体系研究”系列丛书(第 1 卷) 书名:《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 (中文版) 书号: ISBN 978-7-5655-0390-0 作者: 孙启高 策划编辑:梁爱荣 责任编辑:梁爱荣 封面设计:郑 川 责任校对:陈 莹、王 晓 凤 出版发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 版次: 2011 年 8 月第 1 版, 2011 年 8 月第 1 次印刷 规格: 787X1092 16 开本 11.5 印张 283 千字 定价: 49.00 元(人民币) 二、内容简介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简述了古植物学的定义、科学问题、学科范围、跨学科特点、多种作用、国家需求及其用生物学思想研究化石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世界古植物学的一般情况,如:两个“古植物学之父”和罕见的“古植物学世家”;系统地研究了欧洲地区、北美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古植物学发展概况;初步总结了 古植物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讨论了促进古植物学稳定发展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 。例如,美国是 世界古植物学研究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它的古植物学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美国许多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从而构成了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或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 针对中国古植物学的整体性落后,本书分析了严重制约中国古植物学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令人深思的“古植物学之问”和我们的历史使命 -- 让古植物学在中国全面崛起。 本书不仅适合植物学、地质学和科学史等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参考,而且适合广大科学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参阅。 三、目录 本卷自序 -- 为中国古植物学的全面崛起而努力(代前言) 第一章 古植物学的定义、作用及其生物学研究之原理 第一节 科学问题、学科范围以及国家需求 第二节 古植物学的作用 第三节 研究古植物学的生物学思想认识与方法 第二章 国际古植物学简况 第一节 古植物学之父 第二节 罕见的古植物学世家 第三节 国际古植物学协会 第四节 古植物学重要国际会议及其与中国的联系 第五节 欧美古植物学教学参考书 第三章 欧洲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德国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二节 英国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三节 瑞典 古植物学历史概况 第四节 俄罗斯(前苏联)古植物学概况 第五节 波兰古植物学概况 第四章 北美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美国古植物学概况 第二节 美国古植物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美国古植物学的“软实力” 第四节 加拿大古植物学概况 第五章 澳大利亚地区古植物学概况 第一节 19 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二节 19 世纪 60 至 80 年代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三节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四节 20 世纪初至 40 年代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研究者 第六章 亚洲地区古植物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印度古植物学概况 第二节 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及其与世界的联系 第三节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 — 学会体制及问题 第五节 中国的古植物学会议及其国际影响力 第七章 机遇和挑战: 让古植物学在中国全面崛起 第一节 全面建设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 第二节 培养世界一流的古植物学家 第三节 拓展 中国古植物学资助渠道 第四节 提高学会工作的公信力 第五节 开展主动型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 第八章 总结:“古植物学之问”与我们的历史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End)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3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科学与统计物理方法"内容简介
热度 2 Fangjinqin 2011-6-8 20:49
"网络科学与统计物理方法"内容简介 (按语:该书即将出版,应有关网友要求,在此作一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网络科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最新发展的学术论著,由三大部分共 30 章构成,集作者及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网络科学和统计物理的重要论题,两大主题各有千秋、相互交融,范围从天到地,从宏观到介观、微观,乃之宇观,跨度之大实属少见,揭示了如此大跨度的不同领域存在着内在联系,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内在的逻辑性。这使得本书不仅能够分别提供一些明确的研究结果,而且具有前瞻性、可导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全书力求尽可能深入浅出,尽量使读者在具有普通大学本科的基础上就可读懂本书主要内容。同时,全书富有特色和独创性,有许多涉及学科前沿的内容还是首次发表。所以本书更适宜于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网络科学和统计物理的教材或参考著作,并不失为一本供交叉科学工作者参考的高水平专著。 Abstract This is an academic book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network science and the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physics. A total of 30 chapters by the three major compositions, gathered main achievements from authors, domestic and abroad in this field, involving important topics for the network science and the statistical physics; two major themes show respectively advantage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ranging from sky to land, from the macro to the mesoscopic or microscopic world, until macrocosm. The large span is rare; revealing such a large span of different areas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with considerable universal and inherent logic. This makes the manuscript not only provide some definite findings but with forward-looking, leading, crossing and application. The book seeks to easier way as much as possible, as far as possible with readers on the basis of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an rea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ook. Meanwhile, the book is distinctive and original, there are many disciplines involved in frontier content first published. So the books is very suitable for senio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as a textbook or reference for network science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and also well be a reference for the cross-scientists as high level of monograph.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85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