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视频传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C-DMRC: 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中的最小化失真速率控制方案
hongyanee 2011-9-27 22:51
C-DMRC: 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中的最小化失真速率控制方案
C-DMRC: Compressive Distortion-Minimizing Rate Control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这篇文章研究了压缩传感范例的可能性,在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的视频流上应用。目标是设计基于压缩传感的低复杂度的视频编码器,以及无线视频传输的速率自适应流协议。文章提出的速率控制方案,目的是最大化接收视频的质量,以及在保证多视频传输的公平性前提下避免网络拥塞。视频失真由分析和经验模型体现,基于一个新的跨层控制算法实现最小化,算法根据信道估计质量,调节视频压缩率和物理层的信道编码率。端到端的数据率,由保持视频质量公平前提下避免拥塞所确定。 文章考虑解决两个问题: 1. 编码复杂度。当前的编码策略需要很复杂处理算法,而解码算法相对简单。而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端一般比较简单,而数据处理中心处理能力会更强。 2. 有限的信道错误恢复能力。视频重建过程中应该对少量错误不敏感,但信道质量的退化,会引起视频质量的大幅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做出了几点创新: 1. 基于失真的速率控制, C-DMRC 利用估计接收视频的质量,作为速率控制决策的基础。节点调整的是视频质量而不是数据速率。通过这样的拥塞控制的算法,通过不同压缩率保持接收视频间的公平性。 2. 根据视频质量的速率调整。 3. 基于压缩采样的视频传输。 系统结构。 1. CS Camera 用于获取压缩感知的图像,可以是 CCD 或者 CMOS 的成像系统。 2. CSV Video Encoder 从摄像机获得每一帧图像的原始采样;压缩基于帧间的关联性;采样矩阵由本模块决定,采样率由 C-DMRC 决定。视频编码的分为帧内编码和帧间编码。帧内编码的影响因素由采样量化率和采样率。采样量化率指的是每个采样点的比特数;采样率指的是每个像素的采样点个数( 0 到 1 之间)。帧间编码利用到图像组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几帧图像分为一组,其中第一帧按照帧内编码方式编码,其他几帧图像获得与第一帧图像之差,然后再压缩。 3. Rate Controller 获取的输入为先前数据包的往返时间和估计丢包率;通过这些输入来确定视频编码器的最优采样率;采样率回馈给视频编码器。控制的原则是:最大化接收视频的质量,还要保证竞争视频的公平性。利用 RTT 估计网络拥塞,再结合 adaptive parity 提供的信道补偿,来决定视频编码器的最有采样率。通过控制采样率,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参数控制整个视频的压缩率。 4. 基于 Adaptive parity 的传输。基于压缩传感的视频压缩,当误码率比较低时,丢弃少量的错误数据,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文章提到的 Adaptive parity 根据 BER 来调整,当 BER 更低是,采用更多的校验位(此处有疑问),因此可以通过 BER 换取传输速率。
个人分类: 笔记|3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