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伯利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伯利亚森林
热度 24 jinsblog 2014-8-10 07:47
从飞机上看,出北极圈向南不久,就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西伯利亚中南部山上的森林,尤其在有雪的时候,更加的清楚一些。我曾经怀疑在这个纬度上是否会有森林,也想过如果真有的话,俄罗斯人有多少的森林资源啊。到了西伯利亚,亲眼见到无边际的森林,才真是信了。这里满山遍野都是森林。任何地方村庄的房子,几乎都是全木头盖的。这些木头房子,不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那种木板房,而是用横切面边长20到40公分甚至更粗的木方子垒砌起来的。木方子间垫着点棉花之类的东西,保证两个木头方子间不会有任何空隙。所谓针大的眼,斗大的风,在寒冷地区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种木头房子,过西伯利亚冬天的保温应该没有问题。 这里的木材真的是太多了,而且质量非常好。低谷地区,常见的是针叶、阔叶混交林,山上多是针叶林,尤其是笔直的雪松,上好的建筑材料。村庄里,人们烧茶做饭取暖,全是烧劈开的木墩子。我一路的旅行中,可以看见原野上跑着火车,一列车长长的几十个车皮,只拉两样东西: 油罐和 笔直的木材,向南不知去什么地方。 以后的世界,基本上是几个有土地、有资源、有制造和消费能力大国的天下。欧洲的小国,日本等发达小国,都没有能左右世界进程的资本,那个资本不仅是技术,也必须包含资源。从资源这点来看,俄罗斯无疑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签署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协议,4千多亿美元的买卖,只是面上的价码,搭在里面有说不出口的政治因素,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西伯利亚,最常见的阔叶树种是白桦。我去的季节,白桦树叶子已经在发黄,坐巴士路过山区,看见一些纯净的白桦林,极为漂亮,让坐在车上的我看得心痒痒,心想要是开车的师傅这会要尿急能停车上厕所就好了。但开车的司机,可能正在想着早点回家去吃黑面包、喝罗宋汤,对眼前的一切毫无感觉。 一路看下来,我发现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带,白桦树和松杉为了争得阳光,都拼着往上窜,长得比我想像的都要高。到了真正的纯松林中,是我最喜欢的环境。那么多笔直的雪松,几十公分直径、几十米高的树,密集地站在那里,有一种不怒自威,令人生畏的气氛。那个真的叫做森林。这种森林里,松针松果一地,铺得厚厚的,踩上去有些弹性。更不要说空气中那种气息,让人有点失落,好像从来没有来过,又好像回到了从前。 看着那些森林,我问同行学植物的同事:为什么裸子植物的松杉,树干都长得笔直,而被子植物的各种树,枝枝桠桠很多,主干支干都长得曲里拐弯的?这个问题最后没有答案。因为要科学地来说,两者的差别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加上我怀疑是否有能说得清的道理。于是我就班门弄斧,八卦解释了:没有子衣(果皮)的裸子植物,比较原始,缺点心眼,就直憨憨地长,不经意中居然成材了。而被子植物因为有了子衣,很先进,心眼也多一点,聪明得会在树林中曲里拐弯寻找阳光的馈赠,横行而不是向上,结果都长成了歪脖子树。不过,歪脖子树也不是坏事。长到极致, 歪脖子树 就成了园林中观赏的佳品。到世界各地的园林去看,人们栽种的最漂亮的树,都是歪脖子树,大概人比较喜欢。从审美的角度看,人们喜欢植物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笔直的松杉没人喜欢,全都长在荒野里。只有到要盖房子时,人们才会想起它们来。建房屋的栋梁或者是社会的栋梁,一般不会用歪脖子树,因为 歪脖子树 虽然好看,但也仅此而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9954 次阅读|40 个评论
整理近期微博(4)(2012-09-27)
xuxfyuwp 2014-6-18 15:00
埃利斯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展现自由的概念。阿曼达是这样做的:拿出五个颜色各异的盒子,让埃利斯选择。埃利斯挑了粉色,很开心。阿曼达又拿出五个黄色的盒子,请查利挑。查利有些不快,随便拿了一个。埃利斯问阿曼达这个实验叫什么名字。阿曼达称其为“选择”,你必须有不同的抉择,才存在自由。 2012年9月5日,俄罗斯总统驾驶着一架悬挂式动力滑翔机,引导5只缺少长辈带路的西伯利亚鹤飞越北极荒地,前往鸟群的冬季栖息地。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什么政治家可以在“镜头感”这项指标上与普京一较高下了。人们在照片里可以看到普京一贯的样子,将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 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正在河南南阳举行,没有夜间的彩光闪烁,烟花绽放,但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阳光,节约了资源能源,是不错的做法。 中国理论上很重视劳动者,但实际上多有欠缺。这次伦敦奥运会,火炬手是在“500名参与过奥运建设的工人的夹道欢迎下”进入主体育场的,我们会这样做吗?回想前几年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中国农民工的照片,认为他们是抵御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我们想到过这些吗? 王家丰(人民网) 美国特拉华大学研究人员贾克布森(Mark Jacobson)说,现有风能远远超过全世界能源的需求量。他在《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这种可再生能源可以轻易满足全球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利用电脑天气模型显示,即使减去各种消耗,风能仍然超过人类需求的几倍。(中国能源网) 英国约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分析了过去5.4亿年间的化石证据,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迁中,在温暖的时候,生态系统中有更多种类的生物。过去的研究认为变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物种灭亡,但也会有新的物种产生,从长期来看是增加的。 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一架“全球鹰”无人机当天飞抵弗吉尼亚州瓦勒普斯发射场,由此启动该局最新的飓风科学研究项目--“飓风和强风暴哨兵”任务。按计划,另一架“全球鹰”将于两周内抵达瓦勒普斯。它们可在空中停留28小时,并可在高空穿越飓风。 佛来克斯纳是对美国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开始就聘请了世界顶级学者,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哥德尔等。研究院规模很小,到今天也只有28位常驻教授,这些教授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事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就是那些在近期,甚至在可遇见的未来都没有用的研究。钱颖一 围棋没有和棋是魅力之一,若对循环劫做出规定,不许和棋应是有办法的。若换一个角度看,多重循环劫是个小概率事件,难以走出,也应是魅力之一。常昊与李昌镐曾下过一盘四劫循环棋,若李退一步劫,也有机会赢,但他选择了和棋,双方平分奖金。有人说李是为了保险,也有人说是为了保持奇特,让后人记住。 @许小峰xiaofeng : 9月5日,第17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在北京举行。中国古力和韩国李世石之间的交锋最终以四劫循环无胜负结束,两人进行重赛。这是围棋世界大赛史上首次出现和棋,堪称奇观。重赛后古力取得了胜利。“四劫循环”在1984年“中日围棋对抗赛”我国钱宇平与日本片冈聪的对局中也曾出现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苏晓莉等使用GRACE重力卫星8年(2002年8月至2010年8月)的时变重力位资料, 分析了华北地区陆地水量的月变化, 发现这段时间内, 这一地区的陆地水储量以-1.1cm/年的趋势在减少。《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 年第6 期 《每日邮报》: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物理学家开发出一项新技术,照相机镜头可能会发生革命性变化,用一种厚度仅为60纳米的平面镜片,替代大多数照相机上使用的非球面镜片,可以拍摄出完美的影像而不出现光学变形,从而可以取代大部分光学系统中的笨重镜头。 做大了万科,登顶了珠峰,2011年3月,万科董事长王石去了美国,到哈佛大学访学,万科的日常运作完全由总经理负责。 “我为什么要到哈佛?原因是我一定要远离他们。我和很多人一样,只要在公司就会情不自禁地折腾他们,情不自禁地找人谈话、表明观点。实际上这种情不自禁都在干扰别人。 ”王石说。 无线WiFi网络优点是能够实现多台电脑或者手机同时上网,缺点是覆盖范围较小。美国试点的“超级”WiFi,利用电视闲置频段,覆盖范围可达数公里,不受建筑阻隔,更适应恶劣天气,可向人烟稀少的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休斯敦市赖斯大学去年首先引入超级WiFi,依赖谷歌和微软支持。(新华网) 昨晚是汪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唱的日子,因市气象台发了暴雨蓝色预警,主办方决定把演唱会延期至今晚举行,这是工体首次因天气原因取消大型活动。汪峰在微博直言:“就算今天最终无雨,我纠结但不会遗憾和尴尬,因为到场几万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京华时报 中国古代产生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差不多同步。西方的哲学重理性、逻辑,通向自然科学,造成以后的科学和生产力大发展。中国的哲学通向道德伦理和政治,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传统的读书人都致力于政治文化。因此,中国人际关系之道和政治文化十分发达,自然科学、市场经济和工业化难以发展。资中筠 天气与气候难以预测的波动使得青蛙对蛙壶菌的抵抗力下降,蛙壶菌被认为是导致世界上两栖动物数量陡然减少的原因。本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警告称,如果类似的环境适应性反应会影响其他宿主寄生机制的话,那么忽视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会使得预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美国航天局27日宣布,“好奇号”火星车成功收到来自地球的音频,然后又传回地球,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上传”并从另一颗行星“下载”音频。除音频文件外,实验室还公布了“好奇号”发回的一些火星表面图像。“好奇号”火星车是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移动科学实验室。新华网 当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派人送去一封密信,上写:“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一见,可谓触目惊心,读后沉吟半晌不语,拿起笔来在信上改了一个字后送还左宗棠。改了的后两句变为:“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梁文道:一个知识分子不关心国家命运,我们完全可以接受,不管他关心什么,有一个东西不能背叛,叫真理。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 1949年5月1日,毛泽东和柳亚子同游颐和园。柳亚子说:慈禧太后把中国人民的血汗,搜刮起来,建造她的乐园,真可耻。毛泽东说:她用建设海军的钱,建了一个颐和园,当时是犯罪。现在看来,就是建立了海军,也还是要送给帝国主义的。建了颐和园,帝国主义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以享受,总比挥霍了要好呀。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亿人,比2002年增加62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我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下降了1.66个千分点。2011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比2002年减少了0.37人。(中新网)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说,“乡愁”被收录到大陆的语文课本中,原本指得是淡淡的哀愁,但看到有的演员朗诵“乡愁”时,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他很难为情。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Leszek Borysieweiz说:对待研究者要宽容、耐心、并给与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沉浸在所希望研究的领域。最近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剑桥教授就在他那个研究领域默默专注了14年。在此之前,那个冷门领域并不被看好,但是剑桥就能容忍他14年没有出任何成果,给了他足够的实践与空间。 孙子要爷爷给讲个故事,爷爷说:在春秋时期,孙子问:到底是春还是秋呢?爷爷不理他,继续讲:有一个诸侯,孙子接着问:到底是猪还是猴啊?爷爷怒:不讲啦! 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罗素 当地时间2012年8月1日,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为庆祝英国获得第一枚金牌而在维多利亚公园玩起高空飞索,他身着西装,头戴安全帽,举着英国国旗从高台上滑下,不幸遭遇故障被悬挂半空,好几分钟上下不得。面对众人的围观,约翰逊表现十分淡然,甚至还伸出手向游人求助寻问对方是否有绳子。 哈佛大学等机构专家在最新一期《科学》上报告说,美国夏季的暴风雨会使部分水蒸气上升进入更高的大气平流层底部,推动臭氧发生化学反应。 “破解”部分臭氧分子并生成氧气。哈佛大学大气学专家詹姆斯•安德森说,全球变暖可能使暴风雨更加频繁,从而提升地球臭氧层如此受损的风险。 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和英国气象局的支持下,7月10日出版的《美国气象学会学报》刊载了6项同行评审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搜寻了大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与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之间的任何联系。得出的结论是:部分极端天气确实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有些则没有联系。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著名市场调查公司对2000人进行在线调查后发现,在16到23岁的英国年轻人中,36%的人不知道熏肉是用猪肉做的;40%的人不知道牛奶产自奶牛,7%的人认为牛奶来自小麦;仅67%的人知道鸡蛋是母鸡生的,11%的人认为鸡蛋是用小麦或玉米制成的。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能源部资助的研究开发出了一些细菌,你喂它单糖,它就给你变出柴油。另一家公司通过基因组技术改造光合细菌,其能源转换率为5%~10%,一般的植物只有1%。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细菌。我对这些热门生物技术着了迷,一直以极大的兴趣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就跟科幻故事一样神奇。 公鸡行走时为何颠脖子?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教授为这个“古怪”想法向单位申请科研立项,很快得到支持。一番研究后他发现,公鸡颠脖子能让眼睛更精确地定位目标。这一成果眼下正被用于机器人设计,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欧阳自远院士对大学生说:“以前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那么高级,都飞到月亮上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竟然还不如诸位手上的手机”。“你们现在要查一个什么资料,搜索一下,一会儿什么都知道了。我们以前可怜,要在文献中去找,找到以后写到卡片上,这样的卡片我有几抽屉”。
个人分类: 杂记|2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列国自有疆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3-19 21:44
实际上,虽然西伯利亚的主权虽然不是天然属于俄罗斯的,但那里也并不是天然属于中国的。辽阔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是蒙古人和通古斯人。中俄尼布楚条约和后来的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只不过是中(汉化的南通古斯人)合伙瓜分蒙古人与北通古斯人罢了。 但是,我相信共同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已经使五十六个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藏族和维吾尔同胞还是心向北京的金山上的。少数分离分子,只代表了被中共打倒了的封建领主、宗教贵族的利益,即使全民公投(当然因为涉及到领土主权问题,我们是不可能向分离集团妥协),我们藏族和维吾尔同胞也不会跟着达赖集团和热比娅之流一起走的。如果少数分离分子真能得到本民族的拥护,他们也不会流亡做白藏、白维的。他们的作用也只是做西方反华势力的马前卒而已。 藏族源于西羌,而羌本来与炎帝神农氏的部族同源,藏胞可能是汉族最近的堂兄弟,南北朝隋唐五代之际,突厥人、回鹘人大量融入中原汉族,北方汉人可能保留了更纯粹的突厥血统,新疆各兄弟民族也是我们的堂兄弟。 中华民族是牢不可破的联盟。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5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贝加尔湖畔 2011-03-18 09:51
taodeng 2014-2-23 13:06
贝加尔湖畔 凌晨3点被列车员叫醒,从北京到莫斯科的“东方快车”已到达满洲里。中国的边境检查人员上车来,办理一切出境手续。然后我们下车休息,这里已有人在用人民币兑换货币卢布。一切完毕,大家上车,时间还早,我又躺下睡了。直到被再次叫醒,这时火车已移动到俄罗斯境内,停靠在后贝加尔小站。然后开始俄罗斯的入境检查,跟中国一侧一样的程序。先是边防部队军人检查护照和签证,当兵的戴着俄罗斯军队特有的可笑的特大盖帽,提着一个密码箱,看完护照、签证和入境卡以后,将其装入箱中带走,盖完章后再送回。随后是安全、海关和检疫人员依次上来,只有安全检查非常仔细,车厢的天花板都打开,伸进探测仪去搜索,而海关和检疫却只是随意地看一看。检查完以后,又等了许久。我们不到8点就停在后贝加尔,直到10点过才让大家下车,而且都必须下车。 外面风很大,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火车要等到下午4点才发车,时间还有很长,我们先去后贝加尔镇上看一看。这里现在是俄罗斯最远的边疆,而在一百多年前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一个简陋的小镇,但一座座木屋看起来很不错,非常宽敞,还有用木板篱笆围起来的院落,种满果树和花草。镇外是辽阔的干旷草原,一望无际。火车站上停满了列车,可以看见满载原木的火车驶向中国,这是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大项,因为西伯利亚有广袤的原始森林。 火车站的装饰是典型的苏联风格,大楼用科林斯方柱支撑,内部的枝形吊灯相当厚重,窗户上都用天鹅绒叠成庄重的旗饰,天花板的石膏图形也非常漂亮,站台上还有缤纷的花丛。火车驶离站台去换宽轨的车轮,这个过程很长,从平壤到莫斯科的几节车厢也挂到这趟列车上。终于,快到4点时,在经过了12个小时的过境手续和变轨操作后,我们重新登车,开始向西深入西伯利亚腹地。 渐渐开始出现成片的次生白桦林,林下有放牧的牛群,夕阳把余晖洒落在原野上,一切都披上一片金色。第一个停靠的车站是博尔贾,有不少漂亮的木屋,它们不仅有美观的外形,屋檐上还有精美的雕刻图案。夕阳下山了,在我们前进的方向上燃起了火红的彩霞,下面是黝黑的西伯利亚旷野,美丽迷人。 醒来拉开窗帘,列车已穿行在无边无际的茂密泰加林中,笔挺的针叶树直刺云霄,清澈的河流婉转其中,水面浮满了野鸭和其他水鸟。偶尔经过一个村镇,一色的木结构小屋,每家木屋后都有一个大院落,种着土豆等作物。镇上有简陋的东正教堂,常常只是小小的一个祈祷室。镇周围有一些开阔地,点缀着一丛丛的白桦,但很快列车又驶入泰加林中。温度明显降低了,我已穿上羊毛衫。虽然秋意已浓,但林缘疏地上仍然开满野花。穿行在林间的公路都是简朴的土路,非常好,在这种森林地带,土路远比水泥路更贴近自然。 这一段路我们一直沿希洛克河向它的下游前进,直到彼得罗夫斯克才离开。彼得罗夫斯克算是一个较大的站,站台上高高地矗立着列宁的塑像。天渐渐放晴了,灿烂的阳光让森林和草地变幻出更加明快的亮绿,而白桦树干分外夺目。森林逐渐稀疏,出现了更多的木屋,远远望过去,已经看见前方有一个大城市的轮廓,乌兰乌德就要到了。一条大河静静地流过乌兰乌德,这就是色楞格河。 由于签证的问题,我们晚了两天到达乌兰乌德,错过了会议前两天的活动和报告。下了火车就直接去国立布里亚特大学报到,然后到布里亚特宾馆安顿下来,房间里已经通上了暖气。一路走过去,可以看见街景,有安放着巨大列宁头像的广场,有正在维修的大剧院,还有精雕细琢的古老木结构房屋。 下午就开始到布里亚特大学的礼堂听报告,这次参加会议的人很踊跃,来自欧洲各国的人不少,日本同行也有一些。我对许多报告都很感兴趣,了解到一些新知识。接下来是墙报讨论时间,正好跟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聊天。晚饭改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食堂,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聊,这样可能也相当于会议讨论,所以原来安排在晚上召开的圆桌讨论会就取消了。傍晚时到列宁广场转了转,到处都很整洁,建筑主要是苏联式的,很有气势和特点。有轨电车在街上轰隆而过,轨道上上下下,有些地段简直与缆车相似。乌兰乌德并不平坦,是建在一些小丘陵上,所以有轨电车正合适。 毕竟是西伯利亚,早晚很冷,在乌兰乌德的第二天早晨起来就穿上了羊毛衫。天气有点阴沉,但空气依然澄清,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远方,上面簇拥着森林,乌兰乌德沿一个斜坡向下铺展,可以望见东正教堂蓝色的穹顶和金色的尖塔。8点半客车来接,去地质研究所的路上绕到下城,那里有成片的古老木结构房屋,同样是精心雕琢的建筑,有着花样繁多的装饰,大概从流放犯人的年代开始这些建筑就在这里了。城里到处都是雕塑,经过的就有成吉思汗骑马青铜像、劳动者群雕、猎人跪射像,还有一辆真正的坦克也矗立在大型基座上,成为一座独特的纪念碑。 会议地点转移到地质研究所。我的报告在第二个,而前面一个日本同行的灵长类报告也涉及到甘肃东乡的龙担地点。实际上,龙担动物群已得到广泛的引用,从这次的报告和赠送给我的单行本中都能发现。我的报告是关于龙担动物群中的泥河湾披毛犀和在乌兰乌德发现的托洛戈伊披毛犀的对比,感兴趣的人很多。今天交换了不少单行本,由于与更多的人有了联系,回去后还将给他们寄其他的单行本电子文件。当下午的报告全部讲完,又进行了一个关于贝加尔地区的讨论,大家都谈得相当热烈。 会后在下午3点半出发,去乌兰乌德西面30公里伊沃尔津斯克的喇嘛庙参观。客车一路出城,跨过了色楞格河上的大桥。河面相当宽,也很清澈,两岸有茂密的树林,然后一路上就是绵延不绝的木屋,乌兰乌德也因此有了很大的郊区。当木屋逐渐稀少时,出现了广阔的草场。又经过几个小镇,远远地望见了喇嘛庙黄色的宝顶。这里的喇嘛庙规模很大,里面有不少殿堂,后面则是喇嘛和学徒的木屋居所,跟其他镇上的木屋一样的风格,没有宗教色彩。殿堂都是典型的藏传佛教样式,但比西藏的寺院要简单许多,也有一些本地的特色,还为菩提树建了一个温室。这里同样供奉着各色佛像,其面前都放着卢布和戈比的功德钱。 参观完寺庙,重新回到乌兰乌德。晚上是宴会,上了好几道菜,还有伏特加酒。一些俄罗斯人喝醉了,大呼小叫。俄罗斯女士都唱起了歌,有“地质队员之歌”,还有一些歌我不知到名字,最后两首是“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开始野外考察,第一天首先去伊坦察地区,离乌兰乌德有60公里。汽车一出城就进入了漫无边际的森林之中,路旁开始还有一些木屋,然后就只剩下茂密的红松和白桦。不时能看见有动物标志的木牌,比如榛鸡,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看着这漫漫的森林,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动物。除了森林还是森林,别的景物不过是森林的变幻,比如这是一个阴天,森林有雾气烘托,还有野火的浓烟。 到伊坦察桥上时,发现完全是一座木桥。这里的木头最多,因此一些材料,只要可能就尽量用木头。电线杆全都是木头,但这里潮湿,处处是水,所以电线杆的底部用一段水泥桩以防腐烂。到伊坦察村时下车来看了看,天气冷极了,只有几度。村子里很安静,每家院里的土豆都还没有收获,院里堆满了作燃料的大木块,想象冬天生起壁炉的情景一定很暖和。 到了伊坦察河旁的第一个地点克罗契涅沃,它位于河流的阶地上,属于早更新世,发现过较多的小哺乳动物,大动物很少。这里可以看见伊坦察河的清流蜿蜒伸向远方,最后将流入贝加尔湖。 远处的木屋村落历历在目,再远处就是低矮的山丘和浓密的森林。第二个地点离克罗契涅沃很近,是萨苏希诺。我以前读过这个地点的文献,对剖面的照片也非常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来。萨苏希诺剖面也在阶地上,但时代稍晚,属于中更新世,发现过很多大动物,也有小动物。在参观剖面时到处都能见到化石,大小都有。大化石以肢骨居多,特别是长骨,这应该跟水动力条件有关,含化石层是河漫滩沉积。中午回到伊坦察村,在以前的“集体农庄”食堂用餐。村子的中心广场上也矗立着二战的纪念碑,碑前一如其他地方一样都摆放着花圈和花篮。 下午返回乌兰乌德近郊,参观晚更新世剖面,这是贝加尔地区广泛分布的晚更新世河流相沉积克里沃雅尔斯卡亚组的命名地。站在高高的色楞格河阶地上,可以看见乌兰乌德全景,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城市。蚊虫很多,在我们看剖面时不停地飞来飞去,被咬上一口真是又痛又痒。接下来我们又去了附近一个能直接观察这套地层的地点,几乎全是河流沙。很高兴看到沙坡上密布着沙燕打的洞,小时候冬天总是见到沙燕在金沙江边上的沙岸上打着同样的洞,哦,原来夏天它们就在这里。这个时候天气冷了,沙燕们已经启程去温暖的中国南方。 野外考察的第二天首先去托洛戈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地点,在离乌兰乌德不远的色楞格河畔。岸边上有一座高耸的山丘,这就是所谓的巉岩吧?在草地的尽头还有一座白色的喇嘛塔,真是难得一见的景观。最漂亮的是色楞格河在这里的一弯,有一个巨大的弧形河漫滩,由一长条的树带与河道分开。 河漫滩上全是亮绿的草地,一群黄白色的牛在漫步。远处是色楞格河大桥,公路和铁路都在那里通过,桥头的山丘顶上有鹿的雕塑。托洛戈伊剖面代表了外贝加尔地区主要的第四纪沉积,经过系统的发掘,现在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地层序列。这里发现过大量化石,都是埋藏在河漫滩相中,介于泥河湾披毛犀与普通披毛犀之间的托洛戈伊披毛犀就发现于此。 下午一路的行程又是在森林中穿行,大致沿西伯利亚铁路的方向,因此不时可以看见火车,也不时穿过铁道。火车还是以货车居多,东行的火车无一例外都拉着大量的原木前往中国。到了河谷的宽阔地带开始出现一些大片的庄稼地,全部种着燕麦,奇怪的是一些已经完全成熟,翻着金色的麦浪,而另一些却还是绿色的,不知是不同的品种还是播种的时间不同。 我们在途中的色楞津斯克村下车,去看色楞格河的阶地沉积。一条小溪流过,切开了一个陡立的剖面,顶部是密集的高大红松,下面是清澈见底的水面。溪畔长满白桦,一棵老树倒伏在溪流之上,成了一座独木桥。但老树显然倒伏不久,仍然枝繁叶茂。我们一边看剖面,一边野餐。这里的地层反映了贝加尔地区在第四纪的演变历史,虽然没有化石,仍然很有意思。 从这个地点到贝加尔湖岸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森林簇拥着道路。晴朗的天空逐渐暗淡下来,当到达住宿地,一个由木屋组成的度假村时,开始下起雨来。我们赶紧到各人的木屋住下,房间里散发着一股松木的香味。 虽然下着雨,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去贝加尔湖畔,那是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苍茫浩淼的贝加尔湖水,这就是此行最大的盼望。由于光线暗淡,所以看不到蓝色的水面。贝加尔湖本是世界上最深、能见度也最大的湖,可惜天公不作美,让我们看不真切。度假村外是游船码头,岸边漫延着茂密的松林。一群群海鸥在上下翻飞,好大的个头,简直跟大雁差不多。晚上又是大聚会,而为了赶上火车,我们将不得不在凌晨就离开,所以只好提前跟大家告别了。雨还在下,但贝加尔湖已经来过了,已感到非常满足。还看到西伯利亚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环境,不虚此行了。 凌晨3点被叫醒,此时的西伯利亚正在最深的黑夜之中。到达西伯利亚铁路的湖滨小站,是最简易的车站,没有岔道,只有两边的站台。西伯利亚铁路相当繁忙,在等火车的一刻钟时间内,两个方向就有三列货车两列客车通过。我们乘上第二列到乌兰乌德的短途火车,几公里就一个站,是真正的城际火车。上车时才凌晨4点,宽大的车厢里另外只有一个人。虽然很困,却不敢躺下睡觉,因为相当冷,怕着凉。越近乌兰乌德,上车的人逐渐多起来。早晨7点半到达乌兰乌德,天一直下着雨,气温只有10度,哪里也不能去,就等着吧,直到中午12点半从莫斯科到北京的火车才来。 回程不再走满洲里,从乌兰乌德直接向南,在俄罗斯境内几乎都是沿着色楞格河前进。山顶的松林逐渐稀疏,草地变成了宽阔的草原,气候明显越来越干燥。依然地广人稀,还能看见俄罗斯的木屋村镇稀疏地分布在路旁。最后到达与蒙古接壤的边境小站纳乌什基,就在恰克图西面一点。办完过境手续,天已经黑下来。 太阳再次升起,已经到达乌兰巴托,火车站不大,显然列车班次不多。虽然天上还有堆积的云朵,但阳光灿烂地照在车站上,一切都变得非常明快。气温依然很低,因为这里已是蒙古高原腹地,海拔明显升高。火车又出发了,乌兰巴托郊外全是成片的蒙古包,尽管也有木篱笆,但游牧惯了的民族还是喜欢以传统的方式生活。 随着车轮滚滚向南,自然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完全是一派干冷草原的景观。铁路就在高原上蜿蜒,公路与铁路并行,但车辆非常稀见。很快草原也消失了,进入了茫茫的戈壁沙漠,车厢中的空气弥漫着沙尘的气息。太阳强烈地投射,仿佛是一片死寂的世界,狂风夹带着沙尘飞舞。经过了荒凉的赛音山达,想象不出来这个城市靠什么存在?最后到达曾经从二连远望过的偏僻边境小镇扎门乌德,跨过国境,又回到家了。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3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库特雪原 2010-10-11 11:19
taodeng 2014-2-13 23:30
俄罗斯 雅库特 切尔斯基山脉 乌斯季涅拉 西伯利亚远东已变成一片白茫茫的雪原,百转千回的河水停止了流动,峰谷起伏的山脉凝固了容颜。湖泊星罗棋布,狂风在冰面上撕出一条条黑线,仿佛墨色画就的残荷。四野俱静,见不到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似乎猛犸象的身影还在原野上飘荡。元明清都曾把这里纳入版图,一纸瑷珲条约将其拱手,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资源和出口也尽失。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河来客 2009-05-11 08:56
taodeng 2014-2-9 23:19
北京 崇文 自然博物馆 两具几万年前的西伯利亚猛犸象木乃伊来到了北京,静静地躺在零下15度的冷冻屋里接受穿越时空的目光。在第四纪冰期最为寒冷的气候中,猛犸象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到处漫游,最长可达一米的蓬松皮毛和10厘米厚的皮下脂肪是猛犸象抵御严冬的装备。尤加吉尔的毛发不长,说明它死于夏季,那时解冻的沼泽地成为了猛犸象可怕的陷阱。 肉身不腐 40岁的尤加吉尔和3个月的欧米亚空 陪伴猛犸象的披毛犀 在东北发现的猛犸象牙 昨日重现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西伯利亚及托姆斯克之旅
jizesheng 2013-6-18 16:02
 新西伯利亚及托姆斯克之旅 9 月 15 日至 21 日的 IFOST 国际会议新西伯利亚及托姆斯克访问之旅很快结束了。在归国的飞机上,把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理一下,以免回到家里,千头万绪,时间长了忘记这次旅程。 这次是应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和托姆斯克理工大学的邀请参加 IFOST 国际会议的,学校派了魏副校长带队一行 30 多人,队伍很是强大,材料学院是其中最大的分队,达到 14 人。这些无疑表现了学校及学院对国际交流及合作的重视。 在参观了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的教学设施及实验室后,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虽然据外事处郗处长说该校相当于哈理工的水平,可是那里操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实验设备的工作人员都能用比较流畅的英语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设备特点,我想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要高于我们一筹,我们还很难做到。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想,这正是我们国际化所需要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地方。我和刘立柱副院长还有我们的康主任在参观完交流感想时都有同感。再有就是这所学校的本科生教学还是非常到位的,比如说我们参观的应该是机械类的本科教学设施,他们做得很细,把各种标准件的实物与三视图对照放在橱窗里,既有画法又有实物,学生看起来非常容易懂,也很容易给非专业的人介绍。这点我觉得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如此细腻的事情,我们是没想到呢,还是没有人肯去做这样的事情?同志们三思! 托姆斯克理工大学的实验室,确实像郗处长所说,是哈工大的水平,都是一些比较独特的自制设备,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看,但却是独特的,这才是搞研究,才是搞材料的,才能真正的上水平,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大都也很前沿,关于纳米方面的居多。还有就是这所大学的博物馆很有特色,实物的收集非常丰富,包括很久的金相显微镜、画图设施等。而我们的校史馆是不是太简单了,我倒建议学校多收集一些过去学生的作业、作品、老师的著作、教学笔记,废旧的教具,这些让后人看来都非常有意义。 每个城市都有列宁广场,很气魄。大白天所有汽车都开着灯,可能是有要求,城市还保留着有轨电车,不过,很破旧,乘车者以老人居多,可能年轻人都自己开车去了。 几天的访问很快就结束了,聊天的时候,跟孙院长提了几条建议,也可以说是开玩笑,当然也有建议的成分。第一,下一届的会议在蒙古召开,我们一定要去,可能的话还要组织一支较大的队伍,即便是没有学术收获,也能品尝一下蒙古烤肉,可能的话,可以全院去,当做旅游;第二,要给每一位女教授做一身西服裙,形成理工材料的一道靓丽风景,专供出国穿,院长说恐怕男同志有意见;第三,去之前,在学校一定要练习好自己的英文学术报告,省得到时候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搞得大家很紧张;第四,在参观购物的时候,有几位俄罗斯学习汉语的学生做志愿者,为我们导游、导购,跟去的研究生开玩笑,建议他们找一个那所大学的俄罗斯女孩结婚,学校之间建立永久的、牢固的关系,合作会更方便,如果真的成功,那是我们这次访问的最大成果。校长会非常高兴。 快没电了,打住。 吉泽升 2012 年 9 月 21 日 于新西伯利亚回哈尔滨的飞机上 参会的材料学院教师与外国专家 有轨电车 孙院长做报告 实物与画法橱窗 博士生许红宇做报告 参观实验室听讲解 硕士生张雪敏做报告 实物与画法橱窗 
3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凝固无语的河
热度 30 jinsblog 2013-4-13 03:32
飞越北极区,一直都让我有一种很特别的心情。下面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常常想,要是我们的飞机这时掉了下去,会是个什么样子。我觉得我们不会马上死去,因为极区里多为平缓的冰雪之地,飞机很可能软着陆,不会摔得个乱七八糟。困难的是我们这些活着乘客,天寒地冻中怎么办。这可以参考《 活着就是为了要活着 》。 我常坐的航线是大陆航空,到目前为止,都是夜晚飞越北极区,所以我只能看到天黑之前和天亮以后的景色,通常都在极区南部。从飞行图上看,进出亚洲是在极圈附近的 Baffin bay 水域,而进出北美,是经过 Laptev Sea一带。因为这几年航线的飞行时间常有些变换,能看到的地面区域,就会随着昼夜线的移动变化而不同,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比如,在北美起飞的时间晚一个钟头,飞机就要早一个钟头进入黑夜区,在北美这边天黑前就少一个钟头能看到的地面景物。但在出极圈进入亚洲时,能早一个钟头看到更北边的地面景色。 经过北极区的时候,飞机上的乘客几乎都在睡觉,我却端着相机,往后舱跑,希望能在机舱窗口上,见到点什么地面上的东西。大部分的时候,极区附近的地面多是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很扫兴,我只好回座位上迷糊睡觉。有的飞行中,天空本来是 晴朗的, 但我和别的旅客一样,困了就睡过 去了 ,醒过来后遗 憾 好半天 。 但毕竟来回飞了几十趟了,总还是有些收获。尽管因为时间和光线问题,隔了机窗玻璃,地面上的东西都有些模糊。好在大地足够的宽大,让我能见到些粗线条的景色,并能拍下照片。我也在若干次的拍摄中发现,尽管在如此广阔的天空下飞行,一条航线的轨迹还是很准确的。我在有限的航程拍摄中,常常重复拍到同一个“景点”。 飞越北极附近,尤其在冬季,海面的情况都差不多,覆盖着冰,白茫茫的一片,偶尔会有些巨大的裂纹。但陆地上就会有不同。北美这边靠近极圈的地貌,起伏比较大,多见陡峻的山和山间的冰川。亚洲极圈南边,是广大的西伯利亚原野,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在到贝加尔湖之前,没有什么陡峻的山和山间的冰川,令人感叹的,是冻土中白色雪原上那些弯曲的河流,不可思议地蜿蜒曲折。那是大自然雕刻出来的曲线,如大地的缝合线,在那样冷酷严峻的天空下,一条本来该流动的河流,现在凝固着,默默无语。 习惯了山间溪水的潺潺流淌,见多了江河的汹涌澎湃,那种动的水、响的声,已经是生活的常态。更不要说城里那些被污染了的水沟,流动着污染的水,不仅出动静,还渲染让人恶心的气味。看着那些凝固的河流,真的很难不为之动容,在这个红尘世界中,很难理解它们为什么要存在。它们让人知道,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人类的无聊而被毁灭。 凝固无 语 的河 ,来春或者来夏还会动起来。与其相比,人的生命去了就没了,不能再活过来,转世能成啥,得问阎王或菩萨。无论生前有多么的辉煌,去了的人,很快就会被笑容可掬、活蹦乱跳的朋友们忘记。这也难怪,活着的人总是惦记着能让自己活得更好的人。和那些 凝固无 语 的河 相比,人的一生,实在是太渺小而不足道了。 尽管能刻画这个世界的线条,不一定是那些沉默的河,但肯定不会是城里被污染的水沟。 严寒的冬季,可以固定住那些流淌的河流,但那些河流的曲折说明,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千曲百弯多么的艰辛,它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流淌,直到太阳熄灭的那一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7338 次阅读|54 个评论
极寒天气,你应该知道的气候术语:2012年厄尔尼诺将带来冷冬
杨学祥 2012-7-30 04:52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冻害和冷冬,如1957、1969、1972、1976年;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连续18年暖冬(有滞后效应)。其原因可参考下文: 2012年的厄尔尼诺将给中国带来冷冬和东北的夏季低温。 相关新闻: 极寒天气,你应该知道的气候术语 浙江在线健康网 health.zjol.com.cn  2012年02月25日   截至2月14日,欧亚大寒潮已经席卷西欧、南欧甚至北非,导致超过600人死亡,有外媒更是宣称“小冰期”来临……好吧,我们还是先弄清楚这些唬人的专业气候术语究竟在说什么。   西伯利亚高压   每逢寒潮席卷中国,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总会如此介绍:“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今年欧洲大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把矛头指向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之一。冬季时,欧亚大陆降温快,太平洋降温慢,气流自太平洋流向欧亚大陆,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形成大范围高气压(气旋)中心,主要影响亚洲东部地区。   据世界气象组织介绍,这次西伯利亚高压气团阻碍了暖空气西进,导致欧洲地区温度骤降。而过去数日,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地中海的暖湿气流在东南欧上空交汇,带来大量降雪。   北极涛动   这是“欧洲冰冻”最专业的解释之一,也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可。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1998年由华盛顿大学的汤普生(David W.J.Thompson)与华莱士(John M.Wallace)率先定义,指北极的气压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气压呈现反向变动关系的现象。   通常,北极地区冬季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中纬度地区受高气压支配。此时,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positive phase),限制了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negative phase),导致冷空气南侵至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而暖空气则北上北极地区,出现“南寒北暖”局面。   受此影响,欧洲地区近期持续低温。反之,北大西洋、冰岛至北极地区气温偏高。北美地区气温也较往年偏高。   拉马德雷冷位相   北极涛动和拉尼娜被公认为是此次欧洲极寒的成因之一,可是,为什么1977至1999年的拉尼娜年不发生欧洲寒流?中国地球物理专家杨学祥说到一个无人提及的气候现象:拉马德雷。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据杨学祥称,目前地球处于长周期的变暖高峰,中短周期的变冷初期。2000~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阶段和冷冬开始频繁发生。   规律也显示,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8.5级以上)的集中爆发时期。   海冰剧减   欧洲一些气候专家称,北极地区巴伦支—卡拉海海冰的急剧减少,是大寒潮的直接原因。   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部,海区大部分有结冰现象。   随着海冰消失,大量的热量从海里释放到上面的冷空气中。上升的空气使大气失去稳定,改变了北极地区与南面地区之间的空气压差,改变了气流的模式。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科学家拉姆斯多夫(Stefan Rahmstorf)说:“海洋中的无冰区,类似于加热器,因为海水的温度高于北极空气。这样就有利于在巴伦支海附近形成高气压,将寒潮引入欧洲。”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支持。   巨震降温说   2000年美国科学家季林(Charles Keeling)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   2002年,中科院研究员郭增建进一步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翻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   尤其是最近两年,2010年智利地震后,2010年12月欧美暴雪低温、英国遭遇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2012年1~2月出现了欧亚大寒潮。强震和低温之间到底有多大联系,至今还是一个谜。   微冰期   英国《每日邮报》抛出“忘记全球变暖,要担心的是变冷”的言论,并引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对于太阳活动减弱的说法,称地球或进入微冰期(mini Ice Age)。   微冰期是指,冷的程度不如过去地球经历过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后者是指16至17世纪为主的全球性寒冷阶段,结束于20世纪初期。在小冰期,全球平均气温降低了0.5℃—1.5℃。   但是,微冰期的说法很快遭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反对,称其断章取义。各国气候学家也说,全球变暖大趋势未变,但可能在局部出现相对冷期。   小冰期的周期为1800年,400年前发生了上一次小冰期,因此理论上我们离下次小冰期还早得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豆瓣 复制网址 更多 来源: 南都周刊 作者: 编辑: 蒋春江 http://health.zjol.com.cn/05zjhealth/system/2012/02/25/018221542.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伯利亚的林火
hongyuhuang2011 2012-7-19 15:06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IOTD/view.php?id=78515src=eoa-iotd 壮观的卫片: acquired July 10, 2012 download large image (712 KB, JPEG, 2400x3000) acquired July 10, 2012 download GeoTIFF file (11 MB, TIFF) acquired July 10, 2012 download Google Earth file (KMZ) A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northern Canada, Russia is ablaze. On July 11, 2012, more than 25,000 hectares (97 square miles) of forests were burning,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Federal Forestry Agency. Most of the fires—uncontrolled wildfires in boreal forests—wer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Siberia. Fires had engulfed 10,500 hectares in Krasnoyarsk, 6,300 hectares in Tomsk, and 2,400 hectares in Yakutia. Yugra, Sakhalin, and Khabarovsk also had large fires burning.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on NASA’s Aqua satellite captured this image of fires burning in Yakutia on July 10, 2012. Thick smoke billowed from numerous wildfires near the Aldan River and blew to the north. Red outlines indicate hot spots where MODIS detected unusually warm surface temperatures associated with fires. Smoke from large wildfires in Siberia can be lofted high enough into the atmosphere for winds to push the plumes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to North America. On July 8 and 9, 2012, smoke from Siberia arrived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and caused ground-level ozone to reach record high levels. On July 6,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scientist Jon Ranson —who is in the midst of a field expedition in Siberia—observed the fires firsthand during a flight between St. Petersburg and Krasnoyarsk. He described the scene on the blog he’s using to chronicle the expedition: “We left St. Petersburg near sunset, with the sun low on the horizon. Smoky sunsets create very red skies, and the colors were pretty spectacular. It reminded me of the sunsets I saw just a few weeks ago when I visited Greely, Colorado. I was close to the High Park fire, and the sky was an amazing, blazing orange at sunset. That was only one fire, however. Dozens, or maybe hundreds, colored the sky on July 6 as we passed above the smoke. We flew over a huge, curving river of thick smoke. It truly looked like a river flowing, I think, generally north to south.” Ranson’s team, which conducted field research in Siberia in 2010 as well, is researching whether global warming is affecting the fire return interval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elapses between fires in a given area) at a field site in northern Siberia. Scientists expect that the return interval will decrease in the future and that wildfires in Siberia will become more frequent. Ranson touched on the topic in the same blog post: “In 2010, we came to Siberia by way of Beijing because the forests around Moscow were burning. That year, we worked an area north of Tomsk, near the Ob River. We didn’t have fire there that year, but we did see some fairly fresh burn scars. Now, two years later, our flights are again delayed by widespread blazes in taiga. And our 2012 study area appears to be on fire—so soon. It is sobering to realize that in two years so close together that the taiga has suffered such extreme fires. Is th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Or a freak occurrence? What I know, for sure, is that these fires appear to be consuming a lot of forest. They must be releasing a whole lot of carbon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what happens here does affect the rest of our world.” References Calgary Herald. (2012, July 11). Smoke from Siberian fires Raises Ozone Levels in B.C. to Record Levels. Accessed July 11, 2012. Interfax. (2012, July 11). Over 25,000 Hectares Engulfed by Wildfires in Urals and Siberia. Accessed July 11, 2012. Further Reading Ranson, J. (2012, July). Siberia 2012: A Slow and Smoky Arrival. Notes from the Field. NASA Earth Observatory. (2012, June 19). Siberia Burns. NASA. (2012, June 19). Satellite See Smoke from Siberian Fires Reach the U.S. Coast. Accessed July 11, 2012. NASA image courtesy Jeff Schmaltz, LANCE MODIS Rapid Response. Caption by Adam Voiland.
个人分类: 缤纷万象|2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准备购买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所有石油
热度 1 毛宁波 2012-4-6 06:20
除从俄罗斯方向进口的石油之外,美国能够封锁中国从世界其它国家进口的石油。因此,北京对西伯利亚石油的兴趣在不断增长。中国提出建议,准备购买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所有石油。就此问题,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总裁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做出了评价。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认为,中国正积极地从非洲、近东地区和拉丁美洲购买石油。但是,美国的海军可以轻易地封锁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及马六甲海峡。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人可以在红海的出口处或在索马里海域截获运送石油的油轮。另外,尽管中国通过华裔商人控制着巴拿马运河,但对于美国来说,举手之间就可以把这条通道给封锁住,进而截断中国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对于这一点,这位专家不存在任何的怀疑。   西蒙诺夫说:“为中国运送石油的所有油轮都处于严重的军事风险地区,中国对此是非常了解的。可以签署无数的合同,但是,并不能摆脱这些风险。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唯一的、不存在此类问题的石油生产大国。无论美国人多么富有力量,但他的海军是不能截获从俄罗斯运给中国的石油。要知道,这些石油都是通过管道来运送的。”   对于中国来说,在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西伯利亚石油将成为稀罕之物。现在,中国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斯科沃罗金诺—大庆支线每年购买1500万吨石油,与此同时,购买量增加一倍的谈判也在进行。剩下的1500万吨石油俄罗斯将在太平洋的科兹米诺港口运送出去。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4/70046.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2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普京欲顺应天意,归还中国西伯利亚和远东。
Changshenghi 2012-4-4 15:47
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那里的民族除了汉族以外,都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当年毛泽东乘火车经过北海(贝加尔湖)附近一个车站时拒绝下车,陈伯达对此不解。毛泽东对陈伯达回答语气沉重而愤怒,说这里是西汉苏武牧羊的地方,过去一直是中国故土! 虽然西伯利亚气候寒冷,仍然曾在这里设有行政机构,尤其是唐朝、元朝和清朝。随着欧洲国家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扩张,西伯利亚和远东,包括北海(贝加尔湖),逐渐落入毛子之手。连远东的兴凯湖也被毛子占去一大半!中国黑龙江的出海口没了,庙街也改称“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第一大岛——库页岛,森林密布、盛产石油和天然气,也变成毛子与小日本争夺的战场。 这些历史仇恨,许多中国人并没有忘记。中国历史教材时时提醒中国下一代记住历史的耻辱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崛起,决定了远东必定回归中国。俄国的人力和财力有限,对远东鞭长莫及。与其让中国收回,不如主动归还!所以说,普京继承列宁的承诺,要把远东归还中国,是顺应了天意。 乌拉尔山以东,中国未必一定全都收回。普京哪怕走出一小步,也有利于中俄友好关系的稳定。中俄真正的友好、互敬和团结,才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尽管他的房屋还很“完整”,街道还很齐整,但街道上空无一人,房屋里也人去楼空,整座城市死一般沉寂。已如同鬼城。该城于1998年废弃。   一、西伯利亚和远东人口趋向真空化东方化的态势   当你走进这些掩映在森林、草原和海港间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的小城和村庄,如同进入了一个个城市墓群!这不是虚幻中的世界,也不是斯皮尔伯格的星战大片的爆破拍摄现场。这是真实的世界。   ——你若问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废墟在哪儿?   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   它的面积有多大?   答:1200万平方公里。(中国960万平方公里)   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废墟不同,俄罗斯的废墟不是一个废车库、一栋废农舍,一座废工厂,而是整座整座的城市,整片整片的村庄。由于人口锐减和剩余人口向欧洲回迁,在这里,一座座工厂、城市和村镇在废弃。这片废墟的分布范围可用壮观和浩瀚来形容,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120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它的踪影和“雄姿”!这里正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废墟和民用废墟。   ——你若问世界上最大的风化场在哪儿?   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   它的范围有多大?   答:从南到北跨越了20个纬度,从东到西跨越9个时区。   在这里不需要焚化炉,城市建筑、街道、港口的硅酸水泥被风化成了沙土,钢材、型材被锈蚀变成了金属碎渣。村舍变成了木屑和泥土。西伯利亚和远东那一座座城市和村庄正被岁月无情的风化。如果城市也有生命,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墓群!
2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都是西伯利亚惹的祸
热度 1 杨学祥 2012-2-23 13:01
都是西伯利亚惹的祸 2012-02-22 06:52 编辑:田野 来源:半月谈网 赵兴涞 春华/译 温室效应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可是冬天却越来越冷。常理来看二者似乎相互矛盾。 2010年冬天,波兰已有66人死于严寒,而美国西雅图在冬季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下雪;明尼阿波利斯由于暴雪,市体育场的棚顶已经倒塌;欧洲的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机场由于暴风雪不得不暂时禁止起落;美国东部地区受到暴雪和寒潮侵袭,各项设施都已瘫痪。各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正接踵而至。 世界气象组织(WMO)偏偏在这个时候发布了气候报告,声称2010年是最暖和的一年,也可以说是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历史上最暖和的一年。这一结果与人们所经历的这一切相去甚远,让人觉得好像被愚弄了一样。 如何理解当今席卷全世界的寒潮和WMO发布的报告,的确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地球温暖化导致了严寒的确让人无法理解。而且2009年的美国东部和欧亚大陆也是多雪严寒,甚至之前7年都是这种状况,把所有的现象都归结为温室效应就更加令人难以相信了。气象学家曾指出厄尔尼诺、南半球气候异变、太阳变化、海陆移动等是严寒的原因,但是这些理论似乎又说不通。而且,关于冻土地区减少或是北极冰层融化的理论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WMO最后给出了答案,其实暴雪和严寒的主犯是西伯利亚的雪。 虽然地球的冻土区域在持续减少,但是下雪的地区却越来越多。过去的20年里,北半球上部积雪地区有明显的扩张。特别是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逐渐变成了积雪区域,目前积雪地区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 这给和亚细亚纬度处于相同高度的地区的气候都带来了严重影响。海平面5-7英里以上快速移动的气流遇到高耸的山麓就不断旋转形成漩涡,这时大气中就产生能量(与声波产生能量的道理一样),这种能量又重新作用于大气,使大气冲向四面八方。 在过去的25年里,温室效应和北极冰川融化产生了许多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又以雨雪的形式重新返回大陆。在这一过程中,西伯利亚的积雪区域逐渐增加。这样,太阳光被白雪反射,又消失在大气中,太阳光不被陆地吸收,气温自然就下降了。西伯利亚的积雪地区越大,所连接的山脉地区的空气温度就越低。好比激流遇到岩石会形成浪花,冷却的空气随着气流向四面八方移动。这样一来,北半球以南的城市就遭遇了寒流。由此可见,西伯利亚的积雪的确正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 (来源: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全国十佳文摘期刊,2011年第6期) 即时通邀请您参与最新话题的讨论,点击进入 (责任编辑:贺大伟) 本篇文章来源于 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 http://life.banyue tan.org/whdg/120222/63900.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6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近400年温度重建
热度 1 feng653 2012-2-17 19:22
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近400年温度重建
利用采自和布克赛尔地区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芯样本,建立了树轮晚材密度标准化年表(1540-2008)。利用该年表重建了邻近的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近400年6-8月最高温度变化,方差解释量为39.1%(1901-2002)。该重建温度序列与太阳活动、火山爆发有良好的响应,并且与阿尔泰山东部的一个采点的晚材密度年表的低频趋势极为一致,同时与北半球重建温度的低频趋势有良好的一致性。 · Chen F, Yuan YJ, Wei WS, Wang LL, Yu SL, Zhang RB, Fan ZA, Shang HM, Zhang TW, Li Y. 2011. Tree ring density-based summer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for Zajsan Lake area, East Kazakh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 DOI: 10.1002/joc.2327. ( SCI, IF:2.347 ) 陈峰斋桑湖重建.pdf 重建值与实测值对比 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地区近400年温度重建序列 与阿勒泰树轮密度资料对比 重建序列的空间代表性
6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侯振宇:西伯利亚7.0级地震之前与之后
热度 1 readnet 2011-12-28 16:12
2011-12-27 23:21:58 西伯利亚 7.0 级地震之前与之后 侯振宇 2011-12-28 houzhenyu2007@yahoo.com.cn 中国地震网消息 西伯利亚发生 7.0 级地震。 这次地震在中国大陆是有一系列小震与之有联系。 具体如以下地震: 2011-12-27 23:21:58 7.0 51.8 95.9 10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2011-12-27 17:28:08 3.4 35.6 81.6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交界 2011-12-27 15:25:39 3.7 39.8 97.5 8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2011-12-27 02:46:56 3.0 36.8 104.9 1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平川区交界 2011-12-26 21:34:06 3.1 42.4 127.1 1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2011-12-26 10:06:24 3.2 39.4 110.3 0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交界 ( 塌陷 ) 2011-12-24 14:20:23 3.1 39.6 112.8 5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 2011-12-12 09:42:34 3.2 39.6 118.2 5 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丰南区交界 2011-12-12 02:15:40 3.1 35.0 112.8 5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沁阳市交界 如何确定以上之间的联系? 其实可以用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时期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做个对比。 512 之前日本与台湾发生一系列地震,其中日本还发生了一次 7.1 级地震。 2008-05-08 00:45:06 7.1 36.1 141.60001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但中国北方区域并没有产生如同本月那样的地震。 发震时刻 震级 (M) 纬度 (°) 经度 (°) 深度 ( 千米 ) 参考位置 2008-05-12 14:43:15 6.0 31.0 103.5 33 四川汶川县 2008-05-12 14:28:04 8.0 31.0 103.4 14 四川汶川县 2008-05-12 04:57:08 5.7 36.6 70.7 223 阿富汗 2008-05-11 23:59:41 5.1 36.6 70.25 223 阿富汗 2008-05-11 04:53:08 5.0 36.25 22.25 96 希腊南部 2008-05-11 03:42:00 5.6 24.0 122.5 33 台湾以东海中 2008-05-11 02:24:03 5.4 43.5 145.64999 96 日本 2008-05-10 21:32:48 4.8 23.5 143.35001 33 硫磺列岛地区 2008-05-10 05:51:25 6.4 12.8 143.2 33 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地区 2008-05-09 19:44:29 3.3 37.9 86.8 10 新疆且末县 2008-05-09 07:21:07 5.7 36.2 141.7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9 05:18:55 4.7 36.15 141.0 96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8 17:40:33 5.0 36.2 141.89999 15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8 13:26:27 4.5 36.05 141.89999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8 03:20:19 5.1 36.15 141.5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8 00:45:06 7.1 36.1 141.60001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7 07:27:35 5.8 -7.9 123.2 223 班达海 2008-05-06 13:25:36 4.5 35.2 81.3 33 西藏日土县 2008-05-06 05:57:59 4.9 28.5 54.05 96 伊朗南部地区 2008-05-06 04:55:10 3.6 25.95 104.65 10 贵州盘县特区 2008-05-05 10:50:30 5.7 -22.65 173.35001 33 洛亚尔提群岛 2008-05-05 08:26:59 4.8 36.3 141.64999 33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2008-05-05 01:57:42 5.1 22.75 144.55 96 硫黄列岛地区 2008-05-05 01:18:47 4.4 17.55 122.55 33 菲律宾 2008-05-04 04:44:17 5.0 14.55 93.6 33 孟加拉湾 2008-05-04 03:01:45 5.5 -6.6 155.0 33 所罗门群岛 2008-05-03 21:17:06 3.8 24.45 121.85 15 台湾宜兰县 2008-05-03 11:53:31 5.2 -2.9 101.35 3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2008-05-03 08:52:22 5.6 -19.75 -176.2 223 斐济地区 这说明 2011 年 12 月北方系列地震所对应的是较大地震震源位置与汶川相比要靠北靠东。(这个判断是昨日晚上我做的,我原先的设想是在今天写《 2012 年 12 月中国北方诸地震标志着什么?》,只是昨晚 23 时多的西伯利亚地震改变了我的文章!) 当然 2011 年 12 月北方系列地震是否是以西伯利亚 7.1 级地震为终点,我对此无法确定。 我猜测南洋诸岛或许可能会在近期(一周内)发生一次 7 级左右的。理由是 2012 年 12 月中国北方诸地震与西伯利亚 7.0 级地震之间的联系是地壳应力方向是南北方向。 非常不愉快的是此次查阅中国地震网的地震信息发现中国地震局的工具依然是不及格的! 具体有地震网历史地震信息为证! 2011-12-27 23:21:58 7.0 51.8 95.9 10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2011-12-27 17:28:08 3.4 35.6 81.6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交界 2011-12-27 15:25:39 3.7 39.8 97.5 8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2011-12-27 02:46:56 3.0 36.8 104.9 10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平川区交界 2011-12-26 21:34:06 3.1 42.4 127.1 1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2011-12-26 10:06:24 3.2 39.4 110.3 0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交界 ( 塌陷 ) 2011-12-26 00:46:50 4.8 31.4 103.8 18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2011-12-25 16:11:40 3.9 32.7 105.4 17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2011-12-24 23:14:17 4.1 22.7 98.7 16 缅甸 2011-12-24 15:56:39 3.0 32.8 87.0 8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1-12-24 14:20:23 3.1 39.6 112.8 5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 2011-12-24 13:07:42 3.1 39.1 75.8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喀什地区疏附县交界 2011-12-23 07:42:50 4.2 31.5 86.5 3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1-12-23 03:39:59 4.5 24.1 122.4 9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2011-12-22 08:55:11 3.3 22.0 99.1 5 缅甸 2011-12-17 13:00:11 3.1 32.6 105.4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2011-12-15 19:44:41 3.8 38.8 75.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2011-12-15 18:10:06 6.2 -32.5 -179.1 30 克马德克群岛 2011-12-15 04:26:33 3.1 32.8 105.4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2011-12-14 13:39:24 4.1 39.4 94.5 7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界 2011-12-14 13:04:56 7.2 -7.5 146.8 120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11-12-13 15:52:11 6.1 -0.1 123.2 160 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海域 2011-12-12 17:56:16 3.3 28.1 101.1 1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2011-12-12 09:42:34 3.2 39.6 118.2 5 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丰南区交界 2011-12-12 07:51:25 3.6 39.6 77.4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2011-12-12 07:08:25 3.7 39.5 94.4 3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2011-12-12 02:15:40 3.1 35.0 112.8 5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沁阳市交界 2011-12-11 20:38:55 4.0 39.4 94.5 5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界 2011-12-11 09:47:26 6.6 18.1 -99.8 60 墨西哥 2011-12-10 07:11:19 3.0 24.8 99.2 6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隆阳区、昌宁县交界地区 2011-12-08 06:23:08 6.0 -27.8 -70.9 10 智利 2011-12-08 02:03:55 3.2 32.6 105.4 19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2011-12-07 04:50:47 3.0 32.7 89.3 9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2011-12-06 22:03:13 3.8 31.2 103.5 19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2011-12-06 04:37:44 4.0 27.4 103.2 5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鲁甸县、昭阳区交界地区 2011-12-06 02:55:40 4.1 32.5 92.7 8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 2011-12-05 23:32:42 4.8 44.3 101.4 8 蒙古 2011-12-05 20:30:44 4.0 23.3 121.3 5 台湾花莲县 2011-12-04 18:13:04 4.1 24.7 122.1 54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2011-12-04 15:11:16 3.9 53.9 124.4 7 俄罗斯 2011-12-02 08:55:23 4.5 23.0 121.3 5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2011-12-01 20:48:19 5.2 38.4 76.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 2011-12-01 11:51:00 4.9 31.7 83.8 1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2011-11-30 08:27:09 6.0 15.5 119.0 20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 2011-11-29 23:15:56 3.7 25.2 97.5 10 缅甸 2011-11-28 23:06:50 5.1 25.1 97.6 7 中缅交界 2011-11-28 20:26:49 6.1 -5.5 153.7 50 新爱尔兰地区 2011-11-27 21:59:45 3.4 31.8 104.2 16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交界 2011-11-27 12:04:49 3.1 43.1 84.6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 2011-11-27 11:45:32 3.2 43.4 88.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交界 2011-11-27 06:26:26 3.5 20.3 107.8 10 北部湾 2011-11-26 10:38:44 3.0 39.5 73.5 11 吉尔吉斯斯坦 2011-11-25 13:32:17 3.6 37.6 74.6 6 塔吉克斯坦 2011-11-01 08:22:39 4.1 43.6 82.6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尼勒克县交界 2011-11-01 08:21:28 6.0 43.6 82.4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巩留县交界 2011-11-01 05:58:16 5.4 32.6 105.3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 我是不相信地球在 11 月 1 日与 11 月 25 日间存在大段的无地震时刻,也不相信在 12 月日本无相应地震活动。于是我查阅了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NEIC) 的信息: Update time = Wed Dec 28 1:53:16 UTC 2011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3.0 2011/12/28 01:39:43 63.169 -154.940 12.8 CENTRAL ALASKA MAP 4.8 2011/12/28 01:35:49 60.853 167.079 7.7 NEAR THE EAST COAST OF KORYAKIA, RUSSIA MAP 4.8 2011/12/28 00:40:33 52.016 95.646 9.8 SOUTHWESTERN SIBERIA, RUSSIA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4.8 2011/12/27 23:22:07 -6.719 127.335 404.2 BANDA SEA MAP 4.8 2011/12/27 20:19:11 51.642 96.171 16.7 SOUTHWESTERN SIBERIA, RUSSIA MAP 3.3 2011/12/27 17:33:58 40.359 -124.246 27.1 NORTHERN CALIFORNIA MAP 4.8 2011/12/27 16:30:35 -7.006 155.783 103.4 SOLOMON ISLANDS MAP 3.5 2011/12/27 15:52:55 67.387 -145.862 13.3 NORTHERN ALASKA MAP 4.7 2011/12/27 15:49:13 -18.429 -179.564 651.2 FIJI REGION MAP 6.6 2011/12/27 15:21:56 51.858 95.825 6.9 SOUTHWESTERN SIBERIA, RUSSIA MAP 5.2 2011/12/27 11:14:28 28.058 142.840 32.2 BONIN ISLANDS, JAPAN REGION MAP 5.4 2011/12/27 09:04:31 31.206 140.459 94.2 IZU ISLANDS, JAPAN REGION MAP 4.3 2011/12/27 07:51:50 37.854 27.247 19.9 WESTERN TURKEY MAP 4.6 2011/12/27 07:33:35 38.266 142.138 37.9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3.4 2011/12/27 07:14:02 19.145 -68.419 55.0 DOMINICAN REPUBLIC REGION MAP 4.4 2011/12/27 05:59:20 37.880 27.096 10.0 WESTERN TURKEY MAP 3.1 2011/12/27 05:42:29 19.341 -65.886 14.1 PUERTO RICO REGION MAP 2.5 2011/12/27 04:37:21 63.173 -151.523 0.1 CENTRAL ALASKA MAP 4.7 2011/12/27 03:25:53 7.195 92.973 32.3 NICOBAR ISLANDS, INDIA REGION MAP 3.7 2011/12/27 01:04:40 18.310 -68.457 150.0 MONA PASSAGE, DOMINICAN REPUBLIC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4.8 2011/12/26 23:05:00 -22.051 170.029 57.7 SOUTHEAST OF THE LOYALTY ISLANDS MAP 2.6 2011/12/26 22:57:07 63.287 -152.845 0.0 CENTRAL ALASKA MAP 5.1 2011/12/26 20:34:41 9.381 126.354 43.2 MINDANAO, PHILIPPINES MAP 4.3 2011/12/26 20:29:40 -12.890 -76.980 41.0 NEAR THE COAST OF CENTRAL PERU MAP 4.5 2011/12/26 20:18:10 27.776 52.046 35.8 SOUTHERN IRAN MAP 2.5 2011/12/26 19:27:34 34.325 -116.463 4.7 SOUTHERN CALIFORNIA MAP 2.9 2011/12/26 19:03:58 18.146 -67.415 8.6 MONA PASSAGE, PUERTO RICO MAP 4.8 2011/12/26 18:31:26 -21.332 172.701 15.4 SOUTHEAST OF THE LOYALTY ISLANDS MAP 4.7 2011/12/26 17:55:51 -4.756 153.325 94.5 NEW IRELAND REGION, PAPUA NEW GUINEA MAP 4.8 2011/12/26 16:40:19 -29.463 -176.233 14.3 KERMADEC ISLANDS REGION MAP 4.8 2011/12/26 16:24:03 9.207 58.209 10.0 CARLSBERG RIDGE MAP 5.6 2011/12/26 16:12:37 -19.151 168.686 69.9 VANUATU MAP 2.9 2011/12/26 15:17:55 18.180 -67.354 14.0 MONA PASSAGE, PUERTO RICO MAP 4.8 2011/12/26 13:05:31 -18.369 -177.774 584.3 FIJI REGION MAP 3.2 2011/12/26 12:32:20 34.007 -116.323 10.2 SOUTHERN CALIFORNIA MAP 3.4 2011/12/26 12:24:59 18.866 -64.594 6.0 VIRGIN ISLANDS REGION MAP 2.7 2011/12/26 12:21:03 36.590 -121.192 6.8 CENTRAL CALIFORNIA MAP 4.9 2011/12/26 08:35:45 36.426 70.902 178.9 HINDU KUSH REGION, AFGHANISTAN MAP 4.8 2011/12/26 08:03:01 -9.040 124.067 112.7 TIMOR REGION MAP 3.1 2011/12/26 05:03:48 60.519 -151.949 67.1 KENAI PENINSULA, ALASKA MAP 2.7 2011/12/26 04:52:28 18.167 -67.401 12.6 MONA PASSAGE, PUERTO RICO MAP 6.0 2011/12/26 04:48:08 -16.155 -173.799 78.6 TONGA MAP 4.5 2011/12/26 01:49:18 37.719 57.541 27.2 NORTHEASTERN IRAN MAP 2.6 2011/12/26 01:22:58 61.259 -146.878 95.1 SOUTHERN ALASKA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2.8 2011/12/25 23:29:57 62.237 -145.633 26.5 CENTRAL ALASKA MAP 3.2 2011/12/25 22:46:26 18.799 -65.820 64.0 PUERTO RICO REGION MAP 4.9 2011/12/25 20:07:32 -10.906 161.868 70.9 SOLOMON ISLANDS MAP 5.0 2011/12/25 17:41:39 35.962 140.750 49.3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4.9 2011/12/25 16:46:53 31.223 103.720 23.3 EASTERN SICHUAN, CHINA MAP 3.3 2011/12/25 14:10:41 35.399 -96.528 10.4 OKLAHOMA MAP 4.3 2011/12/25 13:25:19 15.152 -92.124 108.3 GUATEMALA MAP 4.4 2011/12/25 10:48:20 13.458 40.824 10.2 ETHIOPIA MAP 3.9 2011/12/25 08:34:53 52.720 -168.154 25.6 FOX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MAP 4.5 2011/12/25 08:11:41 32.617 105.486 10.0 SICHUAN-GANSU BORDER REGION, CHINA MAP 4.2 2011/12/25 07:46:42 30.996 138.328 433.8 IZU ISLANDS, JAPAN REGION MAP 4.4 2011/12/25 06:37:29 11.149 -86.856 35.0 NEAR THE COAST OF NICARAGUA MAP 4.4 2011/12/25 05:35:35 32.425 47.783 33.0 IRAN-IRAQ BORDER REGION MAP 3.3 2011/12/25 03:55:38 17.190 -66.272 27.2 PUERTO RICO REGION MAP 2.5 2011/12/25 03:47:58 63.110 -151.539 12.2 CENTRAL ALASKA MAP 4.6 2011/12/25 03:36:49 36.845 140.883 34.7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2.5 2011/12/25 00:24:50 62.959 -148.630 17.2 CENTRAL ALASKA MAP 2.5 2011/12/25 00:13:51 61.417 -146.457 16.5 SOUTHERN ALASKA MAP 4.9 2011/12/25 00:07:56 6.710 126.391 61.8 MINDANAO, PHILIPPINES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4.7 2011/12/24 22:39:07 77.536 7.404 10.0 SVALBARD REGION MAP 4.8 2011/12/24 22:02:20 -17.872 -172.768 43.1 TONGA REGION MAP 4.7 2011/12/24 20:49:05 43.527 144.448 153.1 HOKKAIDO, JAPAN REGION MAP 2.6 2011/12/24 19:39:56 60.444 -150.102 34.7 KENAI PENINSULA, ALASKA MAP 3.4 2011/12/24 18:54:37 59.273 -145.073 15.4 GULF OF ALASKA MAP 2.6 2011/12/24 18:36:35 19.076 -64.171 53.6 VIRGIN ISLANDS REGION MAP 2.6 2011/12/24 17:23:09 63.104 -151.535 11.1 CENTRAL ALASKA MAP 5.3 2011/12/24 17:14:16 -5.040 153.566 74.9 NEW IRELAND REGION, PAPUA NEW GUINEA MAP 2.7 2011/12/24 16:47:19 19.180 -155.599 7.5 ISLAND OF HAWAII, HAWAII MAP 3.1 2011/12/24 13:24:44 60.411 -147.174 14.4 SOUTHERN ALASKA MAP 2.7 2011/12/24 11:47:02 38.057 -118.869 6.3 CENTRAL CALIFORNIA MAP 4.5 2011/12/24 11:12:17 52.814 -173.924 181.3 ANDREANOF ISLANDS, ALEUTIAN IS., ALASKA MAP 4.5 2011/12/24 09:38:25 12.916 -88.679 83.9 OFFSHORE EL SALVADOR MAP 4.3 2011/12/24 09:20:05 41.392 73.274 10.0 KYRGYZSTAN MAP 4.8 2011/12/24 08:03:13 -29.468 -179.204 337.1 KERMADEC ISLANDS REGION MAP 4.4 2011/12/24 07:39:42 -43.498 172.770 13.3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3.6 2011/12/24 01:55:54 62.218 -153.405 1.0 CENTRAL ALASKA MAP 3.5 2011/12/24 01:06:06 62.242 -153.270 9.2 CENTRAL ALASKA MAP 3.2 2011/12/24 00:35:07 19.174 -64.723 52.7 VIRGIN ISLANDS REGION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3.4 2011/12/23 23:47:11 19.078 -64.698 64.6 VIRGIN ISLANDS REGION MAP 5.9 2011/12/23 19:12:34 -52.129 28.014 9.8 SOUTH OF AFRICA MAP 2.5 2011/12/23 17:49:52 62.290 -151.211 118.7 CENTRAL ALASKA MAP 5.0 2011/12/23 17:37:31 -43.649 172.901 7.6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3.9 2011/12/23 17:22:36 61.120 -150.203 45.1 SOUTHERN ALASKA MAP 2.8 2011/12/23 15:35:49 18.177 -155.272 6.8 HAWAII REGION, HAWAII MAP 2.5 2011/12/23 15:19:22 19.337 -155.170 4.6 ISLAND OF HAWAII, HAWAII MAP 4.9 2011/12/23 14:54:05 -2.961 148.279 10.0 ADMIRALTY ISLANDS REG., PAPUA NEW GUINEA MAP 4.7 2011/12/23 12:32:45 30.730 -113.637 10.0 GULF OF CALIFORNIA MAP 5.0 2011/12/23 12:02:06 28.933 68.332 34.0 PAKISTAN MAP 2.5 2011/12/23 10:58:07 61.679 -150.689 33.1 SOUTHERN ALASKA MAP 5.5 2011/12/23 10:52:07 -33.924 -178.270 10.0 SOUTH OF THE KERMADEC ISLANDS MAP 2.8 2011/12/23 10:33:28 33.327 -116.285 10.6 SOUTHERN CALIFORNIA MAP 4.5 2011/12/23 09:01:29 52.528 -169.284 35.2 FOX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MAP 4.7 2011/12/23 08:02:19 -5.834 127.028 452.9 BANDA SEA MAP 4.0 2011/12/23 08:01:22 -43.525 172.848 10.7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4.6 2011/12/23 06:20:55 -3.517 131.387 38.1 CERAM SEA, INDONESIA MAP 3.1 2011/12/23 05:30:30 39.412 -120.124 0.4 NORTHERN CALIFORNIA MAP 2.8 2011/12/23 05:18:48 37.873 -122.264 9.5 SAN FRANCISCO BAY AREA, CALIFORNIA MAP 2.8 2011/12/23 04:53:40 37.558 -104.904 5.0 COLORADO MAP 4.7 2011/12/23 04:46:12 55.592 160.405 170.9 KAMCHATKA PENINSULA, RUSSIA MAP 5.3 2011/12/23 04:27:13 13.205 120.661 44.3 MINDORO, PHILIPPINES MAP 4.8 2011/12/23 04:18:42 -44.352 -79.266 8.7 OFF THE COAST OF AISEN, CHILE MAP 2.7 2011/12/23 04:11:41 37.628 -104.812 5.0 COLORADO MAP 4.8 2011/12/23 03:50:12 -43.536 173.021 8.4 OFF EAST COAST OF THE SOUTH ISLAND, N.Z. MAP 3.3 2011/12/23 03:44:27 61.120 -150.206 42.1 SOUTHERN ALASKA MAP 3.3 2011/12/23 02:19:37 63.373 -151.302 10.6 CENTRAL ALASKA MAP 5.9 2011/12/23 02:18:02 -43.491 172.844 4.9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4.0 2011/12/23 01:41:38 -43.523 172.956 11.2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4.2 2011/12/23 01:30:25 -43.537 172.936 5.0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5.3 2011/12/23 01:06:25 -43.456 172.899 3.7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P 5.8 2011/12/23 00:58:37 -43.489 172.977 4.7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MAG UTC DATE-TIME y/m/d h:m:s LAT deg LON deg DEPTH km Region MAP 4.9 2011/12/22 23:50:15 -15.602 -173.971 10.2 TONGA MAP 4.8 2011/12/22 23:43:00 31.920 86.322 27.0 WESTERN XIZANG MAP 2.7 2011/12/22 20:56:51 40.374 -124.974 5.9 OFFSHORE NORTHERN CALIFORNIA MAP 4.9 2011/12/22 19:39:58 24.074 122.600 22.4 TAIWAN REGION MAP 5.0 2011/12/22 19:21:21 0.056 97.246 28.3 NIAS REGION, INDONESIA MAP 4.6 2011/12/22 19:14:02 42.446 145.161 52.5 HOKKAIDO, JAPAN REGION MAP 2.5 2011/12/22 17:59:49 63.114 -150.859 128.8 CENTRAL ALASKA MAP 3.4 2011/12/22 17:31:10 19.099 -65.392 32.0 PUERTO RICO REGION MAP 2.8 2011/12/22 17:22:38 18.000 -67.160 13.8 PUERTO RICO MAP 2.6 2011/12/22 17:20:54 18.010 -67.157 13.0 PUERTO RICO MAP 4.9 2011/12/22 16:41:16 -19.536 -69.122 95.2 TARAPACA, CHILE MAP 5.0 2011/12/22 15:06:41 -45.873 -75.612 34.5 OFF THE COAST OF AISEN, CHILE MAP 4.6 2011/12/22 12:56:36 40.063 142.649 35.3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MAP 5.0 2011/12/22 12:11:52 -9.388 107.624 23.2 SOUTH OF JAVA, INDONESIA MAP 2.7 2011/12/22 10:52:48 63.230 -150.602 128.7 CENTRAL ALASKA MAP 2.5 2011/12/22 10:12:22 51.980 -171.668 25.7 FOX ISLANDS, ALEUTIAN ISLANDS, ALASKA 我发现中国地震局遗漏了许多地震。例如 6.0 2011/12/26 04:48:08 -16.155 -173.799 78.6 TONGA 5.0 2011/12/25 17:41:39 35.962 140.750 49.3 NEAR THE EAST COAST OF HONSHU, JAPAN 等许多地震! 我在此对中国地震局的不称职表示谴责! 如朋友们有兴趣,请朋友们自行查核。 很高兴的是这次我对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 (NEIC) 的信息 查阅没有受到网上长城的阻拦!
个人分类: 地学探索|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快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7.0级地震
qsqhopeiggcas 2011-12-28 00:10
俺睡觉前,习惯性地又看了一下中国地震网站,在俄罗斯刚发生了一个 7.0 级地震,希望不要有较多的人员伤亡。 据 http://www.ceic.ac.cn/ 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7.0 级地震,地震参数如下: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7.0 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1 年 12 月 27 日 23:21:58 纬度: 51.8° 经度: 95.9° 深度: 10 千米 震级: 7.0 参考位置: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3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甩掉秋裤,告别愚昧,融入主流文明!
热度 3 hongkuan15 2011-12-27 20:12
转:甩掉秋裤,告别愚昧,融入主流文明!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1953年,苏联遗传学家李森科对斯大林说这句话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秋裤没有经过任何论证,正源源不断地在中国强制推广。在西方,辫子(Chinese pig tail)、小脚(Chinese hoof)和秋裤(Chinese legging)是公认的中国三大陋习象征。可悲的是,穿秋裤并非诞生于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而是诞生于新中国建立后,诞生于对“苏联老大哥”的盲信与言听计从中。放眼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人民穿着秋裤:中国和北朝鲜。 1945年,为争取苏联的支持,延安方面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苏联。虽然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再一次像苏联保证了中国不会收回上述地区,但是由于远东地区人口稀少控制力弱,苏联领导人一直担心中国有朝一日强大起来会收复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等地区。这种担忧和不信任,时刻像一柄达利摩斯之剑一样,悬在苏联远东的上空。1951年,蒋介石对美国记者说:“有朝一日光复大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这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样有利,想必美国会支持的吧。”苏联更加担心有一天中国人民或是在背叛苏联的中国共产党指挥下,或是在光复的国民党带领下,涌入和收复远东地区。斯大林命令,必须找到一种办法,使中国永远地失去苏联远东地区。在军事威慑、外交诱惑的思路先后被斯大林否定后,1952年,苏联杰出的遗传学家李森科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叩响了斯大林的办公室门,献出了一条别出心裁的计策:让中国人穿上秋裤,永远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能力。 李森科是苏联遗传学界的泰斗,农业优化育种方面的专家。在四五十年代的农学研究中,李森科发现将茄子、土豆等农作物一代又一代地栽种于寒冷的气候中,农作物就会逐渐被锻炼出抗寒的遗传特性,相反,如果将农作物置于温室中,抗寒性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彻底变得弱不禁风,受不得任何低温。这就是著名的“环境导致基因改变”的获得性遗传现象。与之类似,给人穿上保暖的衬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变得完全无法在高纬度地区活动。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并带来体质弱化等一系列副作用,削弱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巩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永久占领。 1953年,秋裤按照李森科的理念被设计出来,使用了棉毛混纺的布料,特别加强了保暖性,以图尽早实现弱化腿部抗寒基因的目的。第一批样品在秋明油田的所在地秋明州的毛纺工厂生产,随着“156援华工程”被移交中国,冠以“帮助中国人民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减少受寒感冒,增强体质”的名义,要求中国把秋裤的推广作为“一五计划”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落实。老一辈的人有很少一部分把这种保暖衬裤按照其最初产地来源称为“秋明毛裤”,后来大部分人简称“秋裤”,忘掉了“秋明毛裤”这个最早的名字。这就是“秋裤”一词的由来。同时,为防止北朝鲜人民有朝一日收复图们江北岸等被苏联占据的领土,苏联也要求北朝鲜生产和推广秋裤。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北朝鲜两个国家的人穿秋裤。 在秋裤发明之前,全世界的人类哪怕在三九严冬,也只穿一条单裤。古代的中国人与日本人都也都穿着单层布的汉服与和服,赤足踏着木屐行走于雪地中。由此可见,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气下,人类的双腿也不需要一层以上的布包裹,更不需要额外的保暖措施,这是从猿到人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决定的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终将受到惩罚。在秋裤的“溺爱”下,人体骨盆肌肉弱化,受损后恢复变慢,造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产后坐月子现象。秋裤能使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退化,导致足球水平的落后。而北朝鲜由于物资短缺,布料不足,秋裤比中国的单薄许多,反而使北朝鲜的足球水平高于中国。秋裤的一些长效、隐性的负面作用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导致腿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静脉曲张,以及造成O形、X形腿等。这些不易察觉的效果累加起来,终于使中国人民不再适合在外兴安岭、西伯利亚和外蒙等地区生存,苏联终于实现了永久占有上述地区的目的。按照李森科的计算,只需要给三代人连续套上秋裤——大约是60年,该人群中腿部抗寒的基因就会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1953年,斯大林不放心地询问李森科,对秋裤的效果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时,李森科自信地说:“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而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穿了58年秋裤。 为了阻止秋裤对于中华民族体质毁灭性的损害,我们必须紧急对我们的腿部抗寒性进行与秋裤保暖效果相反的受寒锻炼。腿部热量是由肌肉中的线粒体产生的,而线粒体能量转换的效率决定了腿部抗寒的特性。决定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的基因坐落在线粒体自带的DNA中,而不在人的细胞核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由于下一代的线粒体100%遗传自母亲,而父亲的线粒体不能传给后代,这种独特的母系遗传决定了只有该民族的女性进行受寒锻炼才能对下一代的基因产生影响。日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苏联强加的秋裤,但是为了夺回北方四岛和日俄战争中抢得的库页岛,日本人主动对本民族的女性从小就开始进行受寒锻炼,以提高整个民族的耐寒性和体质。日本的女孩一直光腿穿短裙,哪怕是在三九严冬、冰天雪地里。被锻炼出来的抗寒基因通过日本的一代又一代伟大母亲传给孩子,现在日本的腿部肌肉和运动神经已经高度发达,一个副产物就是日本足球水平的突飞猛进。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有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才能避免中华民族的抗寒基因全面覆灭的结局。 让我们甩掉秋裤,告别愚昧,融入主流文明!
1956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噪鸦的社会(待续)
liuyangbnu 2011-9-15 04:26
北纬66度的9月就是连绵的阴雨,空中一群群飞过的是从更北部迁来田鸫,交嘴雀和太平鸟,北方泰加林下是厚厚的苔藓,湿润的气候为苔藓织就的地毯点缀上各色的蘑菇和浆果,北松鼠,黑啄木鸟,西伯利亚山雀已经开始为冬天做准备了。当然还有这片林子最聒噪的动物,于是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精彩北噪鸦社会。。。
个人分类: 科普作品|3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