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大学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大学有问题之领导管理篇
热度 12 lgmxxl 2011-11-18 09:43
中国大学问题之首在领导,领导问题的症结在管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环境变化了,环境内的生长物也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质的变化。大学领导有问题,关键也在环境,在领导管理的制度环境。在大学领导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选任制度:政治导向的任命制 在大学领导选任制度方面,世界各国大学大体有两种选任办法,一是任命制度,由董事会或上级管理部门任命;二是遴选制度,由遴选委员会组织遴选。中国大学领导的产生主要是任命制度,即大学校级领导由教育部或本省党委任命,处级领导由校级党委任命。虽然现在中国大学在领导选任方法增加了遴选制度的相关机制,如公开岗位,向全国乃至全球要约;成立选任领导小组、专家小组,进行不同形式的民主推荐和专家推荐;侯选人多于任命岗位数等。但总体而言,大学中“党管干部”的原则没有变。整个干部的选任过程、主导地位由党委主持的性质没有改变。 同时,在选任方面的导向目标,也不尽相同。大体上,目前世界各国大学选任领导的目标导向有三种:学术性目标:是指大学通过领导选任达到发展大学学术的目的,学术发展是大学领导选任时主要考虑的目标。领导的任命要有利于大学学术性的提高,学术性目标是研究型大学选任校领导、校领导选任学术性岗位人选时主要考虑的目标。政治性目标:大学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大学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与其外部组织搞好共赢关系。领导选任中的政治性目标是指大学通过领导选任达到大学与外部组织关系良善的目的,或者说友好的大学外部关系是大学领导选任中主要考虑的目标之一。市场性目标:办大学需要资源和经费,而且数量巨大。所以,大学领导选任也承载着经济性目标,即通过选任领导,实现与各类组织、特别是大学捐赠人关系改善的目的,实现经济性目标,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大学的经济收入。 综合分析当下中国大学领导的选任制度,就会发现中国大学领导选任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目标,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任命制。这种制度在目前有些大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政治性目标演化为政治正确,政治正确异化为团体意志。突出表现是校级干部人数越来越多,享受校级待遇的人越来越多;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现象严重;本单位群众对校领导甚至是二级单位领导没有发言权、建议权;单位领导正职对单位领导副职任命甚至没有发言权和建议权等。 在此方面,还是应该多学习一流大学领导的选任经验,增加专家和群众的发言权、建议权。 第二,评价制度:目标导向的和谐制 领导管理制度方面,另一个大问题是领导的评价制度。领导评价制度对领导工作具有导向功能,也内含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期望。 目前,中国大学领导评价制度中,其评价主体包括上级领导、单位群众、领导互评、专家评价、个人自评等,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上级领导。当下流行语:“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其中的关键是说你“行”的人是谁。这种境况会促使大学各级领导“只唯上”的一种怪状。想改都难。 评价制度中评价内容则是各式各样的目标,包括课时、创收、各种奖励、科研成果等,其中又以科研成果为主要目标。大学中的领导本没有个人具体的科研目标,或者说个人目标较低,但单位科研目标还是有的。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必须是该单位科研好。单位重视科研,单位领导也必须亲自上阵,当好“主持”,以利资源整合,优势利用。对没有科研指标的单位领导,其评价内容则更多地是和谐状态,与领导关系。如此评价,你会发现大学中的一大怪现象:校领导忙重大项目申报、忙博士点申报、忙重点学科申报、忙重点实验室申报;二级单位领导忙各种科研项目申报,忙着各项科研GDP指标的完成情况;职能部门则忙于听领导指示,协调各种关系。评价内容方面忽视最大的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益、学生成长等成为大学一种附庸,学生工作成为大学中边缘化的工作。这样的评价内容使领导要么钻心于科研,要么钻营于关系,其危害是很大的。 评价结果方面更为玩味,一些大学的先进领导长年就那么一些人,这些人突出特征是:善于搞关系,特别是与上级领导的关系;科研项目多,特别是拿到了突出的成果;单位科研GDP高。但这种结果,却扰乱了大学领导的办学方向,影响了领导的精力分配,也挫伤了其它领导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任期制度:中庸导向的终身制 大学领导在任期方面的管理缺陷更为严重,是严重的中庸导向的终身制。大学领导有任期,但这种任期是因人而异。同时这种任期也是岗位任期,而不是职务任期,即在一个岗位任期届满,换另一个岗位就重新计算了。大学领导职务混同于大学教授,搞起了终身制。在大学当领导,只要你没有违法乱纪,你即使再平庸,也不会被免职。这种终身制,贻误了青年才俊的发展,也阻碍了领导的激情创新,是典型的中庸导向。试想,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任职,其积极性、创新创造性还有多少?一个临近退休的人,还有多少工作激情?大学中的“老人领导”、“老领导”太多了,它只会诞生、创造平庸。
个人分类: 大学问题|52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中国大学有问题之领导篇
热度 44 lgmxxl 2011-11-16 09:27
中国大学有问题,问题很多!首要的问题是领导!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关键是车头带。中国大学的很多问题与大大小小的领导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方便论述,本文中“领导”特指大学内部的各级领导。大学领导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多,内耗大,交往资本高。 中国大学在领导方面的一个共性问题是领导多。大学校级领导现在一般都在10人以上,其中享有正职待遇的一般要3-7人。大学内各部、处、学院也同样具备这一特点,大部分部、处、室的一个怪现象是处长比科长多,学院一级一般也有5-9名享有处级待遇的领导。领导多了,按说,应该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可中国文化偏偏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领导多了,效率反而低。在学校一级,领导多了,就多了内耗。由于现在高校领导班子也讲求“五湖四海”,所以班子由各大学领导组成,甚至还包括企业和政府官员出身的大学领导。由于文化不同,背景不同,他们之间的融合并不顺利。于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交往成本无形中加大。上级领导多了,对下级单位同样是一个负担。下级领导接受的指示就多了,需要汇报的人也就多了,下级干部干活的时间就受影响。下级单位的领导对上级一个领导没有照顾到,就会享受其带来的不公处理。 对大学二级单位来讲,本来干活的主要是科长、科员、教师,可偏偏这些人少,指挥这些人的人多。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下面的科长们“忙得像头驴”,到头来,得到的结果却是工作不主动。 在大学领导数量方面,我们还真应该与国际接轨。 第二,是非多,干活少,能上不能下。 领导方面存在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身为大学各级领导的官员们,普遍是是非较多,干活较少,但在干部任用上却是能上不能下。 这应该是一个老问题了,现在正在当职的各级干部,特别是身处正职位置的各级干部,都有了自己的学历,很多有了博士文凭;也有了自己丰硕的成果,大部分是成果加身。有些甚至当上了院士和各级学术带头人。但这些人给人的印象或者事实却是,他们的成果主要是自己的职务、职位换来的,与他们的学术水平基本没有关系。一些长年没有进过实验室,没有自己动手写过论文的人,却成了学术精英。各级领导对学术资源的占用,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的一个严重的障碍物。那些没有学位、学历的官员,同样有自己的事做。他们多半想法上门课,然后找人、找关系发几篇文章,混个教授。那些混不上教授的,则带头吃喝。大学的干部把大学搞得乌烟瘴气,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基本上被糟蹋完了。 与此相对的一个大问题却是,中国大学的干部同样是能上不能下的。只要没有严重违犯法律,基本上可以干到退休。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大学中仍有一批乐于奉献的领导,正是由于他们的作用,才使大学还有一口向前发展的气力。 在此方面,大学的领导真应该实行严格的任期制、轮流制。 第三,架子大,官味足,学术行政化。 大学领导虽然没有什么国家正规的干部,但大学领导的“官架子”还是比较大的,“官气”也是十分足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领导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下级干部和教师身上。甚至是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们也善于指手划脚。在有些时候,甚至不容下级争辩。其二,学术行政化。本来学术事务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领导还是善于用行政、官僚的方式的处理学术事务。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通常领导更善于运用行政手段来处理。无论是组成课题申报,还是课题研究,基本是行政思维,行政作风。这可能也是中国大学虽然科研GDP很高,但却得不到承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现在在大学中,办一件事也不是容易的事,办一些正常事务也需要“关系”,否则,也得跑断腿方有可能办成。特别是一些大权在握的行政单位领导,架子更大,官味更足。 中国大学要想真正科学发展,大学领导必须把自己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公仆才行。 大学领导的这些问题,原因在哪里呢?百思得一解:或许大学领导们忘记了自己的服务、负责对象,或许是大学领导的管理机制、体制出了问题。
个人分类: 大学问题|9247 次阅读|7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