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化学演讲比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英国皇家化学会上海办公室携手GE成功举办化学演讲比赛
yolandahongmei 2011-11-18 21:40
英国皇家化学会携手GE成功举办高校化学演讲比赛 探讨如何应用化学造福人们的生活 2011年11月18日,上海—— 策划已久的演讲比赛于今天落下了帷幕。本次比赛有来此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的七所高校的大学生在GE中国研发中心就生活中的化学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头脑风暴。最终,同济大学力压群雄,获得桂冠,华东理工大学获得亚军,复旦大学获得了季军,他们也将获得GE中国研发中心提供的实习、工厂参观和培训等机会。 面对来自GE中国研发中心、英国皇家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和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的专业评委,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苏州大 学的参赛选手们就化学与健康、化学与饮食、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能源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了化学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英国皇家化学会 Shanghailocalsection 主席,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奎岭所长说:“化学学科可以称之为一门中心学科,他和人类生活拥有最密切的联系。今年的国 际化学年是非常有意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公众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同时增强年轻一代对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如何利用化学造福人类,不再让大家谈化学色变,是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化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 相信今天我们组织的这场主题为生活中的化学的演讲比赛让大家都受益良多。 ”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浙江大学代表队主要从生活中所熟知的新型材料入手,最后以纳米晶为例详细讨论化学是如何创造新型功能材料,为缓解能源危机带来新的希望;食品安全问题是普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分别从食品保鲜、改善食品味觉和视觉特性这三个方面讨论了不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原理,同时还探讨了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未来开发;纳米科技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它与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苏州大学代表队评估了纳米粒子在治疗疾病方面所能起的作用,并阐述了“纳米粒子是如何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济大学代表队则向大家讲解了如何鉴定“神秘”的酒内,他们的现场表演互动能力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华东理工代表队认为表面活性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双刃剑,呼吁大家选择具有环保性能的洗涤剂;复旦大学的主题是燃料电池,人类生活没有电池是无法想象的,他们从传统一次性电池讲到目前新兴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南京大学代表队则选择了曼妥思喷发作为主题,并做了现场演示:将曼妥思糖加入刚开启的可乐,现场观众就看到了可乐的喷发,并解释了其喷发的真正原因是曼妥思糖的多孔结构,现场互动效果也非常好。 在最后的总结致辞中, GE 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说: “ 非常高兴和英国皇家学会在国际化学年共同举办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化学教育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持续的清洁水源、食品和能源等方面的挑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信今天大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会给 GE 的化学科学家们很多灵感,更好地研发出更多的产品和技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如何利用化学造福人类。 ” 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项目负责人 SarahThomas 说: “ 英国皇家化学会一直致力于为全球三十万名化学工作者建立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也希望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密切联系。我认为本次比赛非常有意义,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赛事,非常感谢 GE 中国研发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与我们一起 共同推广化学 学科的发展 。 ” 本次比赛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上海办公室全程策划,和 GE 中国研发中心共同承办,活动网站为: www.rsc.org/chemistrycompetition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www.rsc.org)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学会。RSC在全球拥有47000多名会员,她的出版业务、国际会议和交流网络涉及到化学科学的方方面面,具有卓越的国际声誉,为全球顶级科学家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作为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组织,RSC的任何收入都会用于推动化学科学发展。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www.rsc.org/china )目前在中国设有两个办公室:北京办公室(位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上海办公室(位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如需更多信息,请垂询: 英国皇家化学会上海办公室 电话: 021-64047330 GE中国研发中心 ( www.gectc.com ) GE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GE公司四个全球研发中心之一。GE中国研发中心目前有研发人员2800多人,60余个世界一流设备的实验室。研发中心为GE的全球业务以及“在中国为中国”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个人分类: 英国皇家化学会在中国|4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GE-RSC”杯高校化学演讲比赛(初稿)
热度 3 yolandahongmei 2011-7-22 11:34
“GE-RSC”杯高校化学演讲比赛 主题:生活中的化学 ( Chemistryinourdailylife) 主办单位: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 ( GE) 活动目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IUPAC)的联合推动下,将2011年确定为国际化学年, 以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纪念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以此为契机, 英国皇家化学会携手通用电气举办本次化学演讲比赛,以此增强公众对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了解。 活动时间: 10月30日下午1:00-4:30(暂定) 活动地点: 上海张江高科(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 活动对象: 拟邀请上海及周边6-8所高校在校化学相关专业大三大四本科生参与。 比赛内容: 本此比赛要求参赛者 紧密 围绕比赛主题 -生活中的化学 , 从以下四个方向自行选择一个进行展开。请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说明和解释化学是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要求 提出 自己的看法和 解决方案。 1) 化学与健康 2) 化学与饮食 3) 化学与环境 4) 化学与能源 比赛形式:   本次比赛将在通用电气科技节启动(九月 15,16日) ,届时将邀请参与比赛高校的部分师生参加。 初赛以个人形式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决赛由三位学生组成团队参与,要求使用 PPT( 展示ppt中需有 中 英文对照 ) 并配合一些简单的试验演示和讲解。 比 赛方案 : 参赛队伍 按组委会随机 抽签顺序进行 决赛。 1) 五 分钟综述, 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2) 结合综述中的内容,进行 十分钟详细 讲解 ( 由两位选手合作完成 ); 3) 五 分钟 互动 答辩 ; 合计 二十 分钟。 参赛流程: 初赛: 以个人参与的形式,由各高校自己组织初赛,选拔三位获胜者代表本校参加决赛。所有报名参赛选手都可以获得决赛当日到GE出席决赛和参观GE的机会(20位以内)。 初赛时间: 2011年9月13日-2011年10月14日 决赛: 各高校前三位获胜者将组成一个团队代表本高校参加于GE举办的决赛。 评审办法 : 由评委会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按 总分 高低评出金奖、银奖、铜奖 以及优胜奖。 比赛奖励: 本次比赛设 金奖、银奖、铜奖 各一名,其余参赛团体将获得优胜奖。 所有参赛代表都将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奖励证书一份和组委会准备的精美礼物一份, 所有金银铜奖者获得 者都将获得 GE公司提供的研发中心参观和免费培训 机会 一次,具体奖励措施还在进一步磋商 。 主办机构介绍: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 RoyalSocietyofChemistry)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 www.rsc.org )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学会。RSC在全球拥有47000多名会员, 她 的出版业务、国际会议和交流网络涉及到化学科学的 方方面面 ,具有卓越的 国际 声誉,为全球顶级科学家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 。作为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组织,RSC的任何收入都会用于推动化学科学发展。 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 GEChinaTechnologyCenter ) : GE中国研究开发中心( www.gectc.com )是GE公司四个全球研发中心之一,是跨业务集团、跨研究领域的研发机构,为GE各业务集团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工程开发和采购服务。中心坐落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于2003年5月投入使用,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外资研发机构之一,也是国内极少数具有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 GE中国研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500多人,60多个拥有世界一流设备的实验室,其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清洁能源,包括洁净煤、风电、太阳能发电等; ·水处理与海水淡化; ·材料科学,包括纳米材料、晶体、陶瓷,材料分析; ·电力电子和实时控制; ·先进制造技术; ·影像技术; ·化学技术,如导电高分子,电化学技术; ·传感与检测技术; ·LED照明; ·交通运输等 活动总策划: 英国皇家化学会上海办公室
个人分类: 英国皇家化学会在中国|358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