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院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二次高校战略转移?
热度 1 cgh 2016-1-25 01:57
第二次高校战略转移? 网传北京多所高校要搬到北戴河,可是,这些新闻链接居然都断头了。说到北京的高校,不能不说学院路的八大院校。 学院路八大院校是有过战略转移的,于是,很多学校都在京外有分号,多数是京外部分独立发展并比北京恢复的部分要强大,比如国字号的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在东营和青岛、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这些学校的地盘都被部委以及后来起来的公司给占领了。 即便是在北京的这些学院路学校,也在北京范围内扩大地盘,近距离搬迁了,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在昌平,中央财经、北航在昌平高教园。传言的北京化工大学,也早就在昌平有地盘了。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没动过,这次传言要动。他们要是搬到北戴河,其他几个有分号的,估计只能投靠外地的兄弟了。那些带国字号的,疏散到什么地方都是合理的。 然而,从第一次外迁来看,这些学校基本都在北京复辟了,只有中科大被中科院彻底放了。然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成立,又证明中科院在儿子离开之后还是要二胎的。不可否认,这些学校的搬迁是遭到当时的教师反对的,因为当年的学校不光是这些人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现如今,学校恐怕只是一个工作之地,也许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反对。 著名的学院路,是不是要改了?北京就保留北大和清华吗?那些京字号还改名吗?其实,河北的唯一211在天津,看了有个报道说了一下河北的几大高校,在石家庄的只有河北师大。这多尴尬。我看,京津冀合并,成立直隶省,这也不是没有历史的。这样,名字和布局都没有问题了,省内随便迁吧。 关键是,京津冀内部重新布局,能解决污染问题吗?够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吗?首钢、燕山石化从北京搬到河北了,结果是哪次雾霾都是京津冀协同污染。 所以,所谓的高校迁移、企业迁移,都是资源的配置问题。把这些高校迁来迁去,不如在北京限制其进一步扩张,让师资资源引导到需要他们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不应该局限在北京或者京津冀。资源配置远远不是京津冀的问题,而是国务院、教育部应该干的事情。 按理说,高校是科技的驱动力来源,很多地方都是需要的,都应该欢迎,都应该给优越的条件。可是,南昌大学的周文斌案子还没有定案,大概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其实是想发展高校和科研的,可是国家层面上有多大眼界? 第二次高校战略转移很有必要,但是现在看来不容易,至少顶头没有苗头。
个人分类: 杂谈|2608 次阅读|2 个评论
众里寻她千百度
热度 3 zxj368 2011-6-3 08:44
前天因为对《科学中国人》犯了一个武断的错误,于是决定买一本看看。看了才有发言权嘛。 没有想到,找本《科学中国人》这么难呀。 前天中午回家路上没有买到,摊主说根本没有卖过这本期刊。我去的可是学院路上中国矿业大学门口的报刊亭。 昨天晚上,我特意到北京语言大学门口的报刊亭去买,没有;到学院路邮局门口的报刊亭,也没有;再走到中国地质大学门口的报刊亭,依然没有!摊主们听到我问都很茫然。 《科学中国人》这么难寻找,是我始料未及的。 因为我既不是在山区,也不是在农村,并且也不算是偏远的小县城,是在首都北京,而且是高校林立的学院路,竟然在这么多报刊亭中没有见到《科学中国人》,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原因是什么?《科学中国人》出身太高,不愿意到小小的报刊亭来降低身价?《科学中国人》在报刊亭没有人买,于是报刊亭懒得代卖? 不过,我这一到处寻找,或许无意间给《科学中国人》做了广告了。 当然,昨天晚上也有收获,因为有位会做生意的摊主告诉我, 科学中国人 没有,但有 科学美国人 ,要不要?我说,好啊,买一本吧。于是买了一本《环球科学》,她是科学美国人的引进版。 报刊亭中有成百上千种期刊呢,花花绿绿的,其中并不缺少科普期刊。 没有找到 科学中国人 没有关系,周末我再找。我不想去去图书馆,就想看看,在大街上的报刊亭里,能不能找到这 科学中国人。 也许,在众里寻她之后,蓦然回首,就会找到呢?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362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