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督教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儒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有一个共同观念:人生而不平等
热度 8 周可真 2012-3-6 19:05
《 人民日报回击希拉里:美无权以阿拉伯人民名义喊话 》: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是可以随意主宰别人命运的“上帝的子民”。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如果哪个国家不按照美国的号令行事,就是背离人类社会进步的准则,“令人可鄙”。这种思维实在是过于霸道,也过于天真。这种既霸道又天真的思维不断膨胀,将意味着什么?(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xuliya/content-1/detail_2012_02/27/12799564_0.shtml ) 这段话说得好!但或许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什么人是可以随意主宰别人命运的“圣人”。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如果哪个人或哪群人不按照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号令行事,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当作后一种理解时,则会发现一个悖论:“圣人”与“上帝的子民”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自认为有权利支配别人命运的人,但是,以“圣人”自居者和以“上帝的子民”自居者却都认为随意主宰别人命运的人是“霸道”的或“可鄙”的。 由此悖论可以进一步发现,儒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人是生而不平等的,其中有些人生来就具有支配其他人命运的权利。被认为具有这种天赋权利的人,在儒教文化中被称为“生而知之”或“先知先觉”的“圣人”,在基督教文化中则被称为“上帝的子民”。 看来具有儒教文化传统的中国和具有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西方之间要“和平共处”,只能是中国放弃传统的“圣人”观念,要么承认人人都是圣人,要么承认人人都不是圣人;西方放弃传统的“上帝的子民”观念,要么承认人人是上帝的子民,要么承认人人都不是上帝的子民。 然而,现实事实表明,中国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以“圣人”自居,而视另一部分为“中民”,从而以“圣人”自居者为了“替天行道”而对后者施行体现“天道”的“先进文化”的教化;而西方人则以“上帝的子民”自居,而视其他民族为“异端”,要向这些“异端”民族传布体现“上帝意志”的以“人权”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文明”;而且,看起来前者和后者似乎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儒家式的“治道”——都知道“文化”与“武功”兼施并用,一如刘向所谓“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只是从其现实的表现来看,前者更重“文化”而较少“加诛”,后者则更重“武功”而常以“加诛”。——这就是这个“生而不平等”的人类世界的现实! 想要这个世界成为一个和谐世界,仅当人们普遍放弃诸如“圣人”、“上帝的子民”之类的传统观念时才是可能的。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523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上的一座桥
duke01361 2011-5-6 07:01
我觉得达尔文之所以能成功和他在爱丁堡、剑桥的求学没有什么关系(尽管爱丁堡和剑桥都为出了这么一位学生而感到光荣),相反,达尔文的成功完全决定于其素质,但那些却与他的家庭,以及他家庭所承载的基督教文化有关,达尔文的独立与逆向、求异思维皆起因于他的出身背景和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而他在叛离与规避之中也形成了一种听天由命的处事和做人态度,而这些成了他提出“自然选择理论”的素质基础。同时,也是决定了他能够日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环球考察的原因;总体而言,达尔文与蒙德尔在很多地方有着相近的素质特征,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说,达尔文的成功与他在爱丁堡和剑桥求学的经历无关的原因,因为蒙德尔并没有像达尔文那样在爱丁堡和剑桥求过学,但他却成了经典遗传学之父的原因。而像我这样的也同达尔文那样在爱丁堡、剑桥等求学和工作过的很多人却一事无成的原因。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理论的提出必然不是空穴来风,肯定会经历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会包含到很多人的点滴积累, 但谁能成为使之破土而出的那个人? 这要看素质,要看那位有没有那么一种素质,使之破土而出! 机遇会光顾有准备的人,而不是像我这样跟风的人。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告诫后来人,只要你具备了一种素质,你甚至可以不上任何大学都能成功!真的!好好珍惜就是了! 有感于: 达尔文自然选择路上的五座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4077do=blogid=440572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2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