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强人工智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量子计算将促进强人工智能
quantumchina 2018-2-11 18:03
在上个月底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新兴科技峰会上,MIT计算机科学和 人工智能 实验室教授Tomaso Poggio谈论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的看法,“现在,我们所提及的人工智能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Tomaso Poggio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当前的 AI 仅解决10%难题,90%要借助神经认知学科。同时,这位教授还认为当前人们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本就是错的,因为从生物学层面上根本就说不通。他对比表示,“人工智能”通过数百万次训练才分清了猫和狗的区别,但即便是婴儿时期的人类大脑也无需这么庞大训练来获得认知。 在Tomaso Poggio教授的观点之后,高通全球副总裁Charles Bergan也支持有相类似的观点,对当前人工智能研究进程表现出不满意。对于人工智能,商汤科技商汤研究院院长王晓刚也表示,当神经网络什么时候从上百层减到一层,与人脑相媲美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就实现了。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铁军称,对于人类大脑的探索,从而令机器大脑拥有人脑的能力是一种“强人工智能”。是一种被学界认为具备自我意识、有知觉可以实现真正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黄铁军教授表示,要从机器大脑到强人工智能需要15到30年时间。 人类大脑经过5500年的演化,并成功创造了现代文明。因而人工智能的研究实质应该是对人脑的深度研究,鉴于当前人类大脑的构造及神经传输无法完整复制,人工智能的研究尚处于最初级阶段。 不过对人工智能来说好的一面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宣布,通过量子计算就可以改善机器学习执行任务的局限性。通过量子计算机也可更快速的分析大数据集,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的逻辑将表现的更好。 来源: http://www.qudong.com/2018/0211/467717.shtml 量子最快入门教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4677do=blogid=1084559from=space 量子机器学习入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4677-1096172.html
个人分类: 量子机器学习|1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IJAC热文】北京大学黄铁军: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新”方法
热度 2 Chenfiona 2017-6-6 18:36
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到底是先“理解智能”还是先“制造智能”? 近期,在IJAC优先在线发表的几篇论文中, 北京大学黄铁军 教授的综述成为近两月优先发表论文中的亮点之一。 黄铁军教授在这篇综述中提出的“仿真主义”(Imitationalism)可谓人工智能方法中第五的流派! (熟悉人工智能的小伙伴可能都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流派:符号主义、链接主义、行为主义和统计主义) 文章不仅阐述了如何打破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僵局、探索研制类脑神经计算机的新思路,还详细描述了类脑神经计算机三个重要技术层次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IJAC 4月优先在线发表的麻省理工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Tomaso Poggio 教授关于深度学习机理的文章一样,本篇综述绝对是 行业宝典 !且此综述已在Twitter被相关学者转发数次。 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指可以像人一样完成各种智能任务的类人智能机器,AGI又称为Srong AI或fullAI. 为了获得通用人工智能,到底是先“理解智能”? (即理解意识现象和功能背后的发生机理) 还是先“制造智能” (即研制类似人脑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 ——这是一个问题! 传统人工智能的思维定式是在“理解智能”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人工智能系统,即先理解智能再模仿智能。然而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对人类智能的理解还极其有限,“理解智能”这个终极性问题到底数十年还是数百年亦或数千年才能解决?都还是未知数。因此,把“制造智能”寄希望于“理解智能”,实质上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立在解决另一个更难问题的基础上,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果我们跳出传统思维的窠臼,就会发现通向通用人工智能还有一条“ 新 ” 路线——构建 类脑神经计算机 ,这里称为“仿真主义”(Imitationalism)。说这是一条新路线,是因为它反转了“理解智能”和“制造智能”的前后关系:即我们不再寻求“理解智能”的解,而是先模仿脑,即设计更先进的探测分析工具, 从结构上解析大脑 ,再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照葫芦画瓢”式地 构造仿脑装置 ,最后 通过环境刺激和交互训练“仿真大脑”,实现类人智能 。 简言之: 先结构后功能 。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篇文章阐述了“先结构后功能”的类脑计算的 三层技术路线 :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智能层次超越脑;还分析了在获得通用人工智能时, 神经计算机相比传统计算机的优势、生物神经网络相比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势 ,并综述了国际学者在神经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进展 。 精彩内容请下载原文阅读,这正是: 人工智能一甲子,结构功能两相争; 符号系统Top down,神经网络向上攻; 进化主义玩互动,机器学习调模型; 欲破智能千古谜,先剖大脑再人工。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7年1月,作者黄铁军 文章免费下载信息: 【 Title 】 Imitatingthe brain with neurocomputer a “new” way 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intelligence 【 Author 】 Tie-Jun Huang 【 Abstract 】 To achieve the artificial generalintelligence (AGI), imitate the intelligence? or imitate the brain? This is thequestion! …. To achieve AGI, a practical approach is to build the so-calledneurocomputer, which could be trained to produce autonomous intelligence andAGI. A neurocomputer imitates the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with neuromorphicdevices which emulate the bio-neurons, synapses and other essential neuralcomponents. The neurocomputer could perceive the environment via sensors andinteract with other entities via a physical body. The philosophy under the“new” approach, so-called as imitationalism in this paper, is the engineeringmethodology which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for manycases, such as the invention of the first airplane, succeeded. This papercompares the neurocomputer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mputer. The major progressabout neurocomputer is also reviewed. 【 Keywords 】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neuromorphic computing, neurocomputer, brain-likeintelligence, imitationalism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7-1082-y 5-6 月优先在线发表的计算方向论文还有如下,欢迎阅读 【 Title 】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 underactuated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using extended-Routh’s stability method 【 Author 】 Basant Kumar Sahu,Bidyadhar Subudhi, Madan Mohan Gupta 【 Keywords 】 Routh’s stability, extended-Routh’s stability, autonomousunderwater vehicle (AUV), underactuated system, underwater robots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6-0992-4 【 Title 】 Layered software patterns for data analysisin big data environment 【 Author 】 Hossam Hakeem 【 Keywords 】 Big data, data analysis, patterns layered,structure data modelling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6-1043-x 【 Title 】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for wheelchairposition estimation with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 Author 】 Derradji Nada, MounirBousbia-Salah, Maamar Bettayeb 【 Keywords 】 Data fusion, 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 , measurement fusion (MF), navigation, state vector fusion(SVF) , wheelchair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7-1065-z 【 Title 】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gait motion based onself-organizing map using the gravity center fluctuation on the sole 【 Author 】 Koji Makino, MasahiroNakamura, Hidenori, Omori, et al. 【 Keywords 】 Gait motion, self-organizing map (SOM),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method, gravity center fluctuation (GCF)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6-1045-8 【 Title 】 Low-latency data gathering with reliabilityguarantee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Author 】 Tian-Yun Shi, Jian Li, Xin-ChunJia, et al. 【 Keywords 】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WSNs), datagathering tree, multi-channel, power assignment, linkscheduling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7-1074-y 【 Title 】 Recursive Bayesian algorithm foridentification of systems with non-uniformly sampled input data 【 Author 】 Shao-Xue Jing, Tian-HongPan, Zheng-Ming Li 【 Keywords 】 Parameter estimation, discrete time systems, Gaussiannoise, Bayesian algorithm, covariance resetting 【 Full Text 】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7-1073-z 点击阅读“人工智能”相关推文 【IJAC热文】MITTomaso Poggio教授探讨深度学习机理 http://mp.weixin.qq.com/s/AwmQyhREjpIew0beIuj6yA 【IJAC推文】周志华、吴建鑫等关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 http://mp.weixin.qq.com/s/S_7TPZ-QiIHkki2l-KAtDg 【IJAC推文】颜水成团队解读“高智商”机器人的终极杀器——深度学习 http://mp.weixin.qq.com/s/KRBTTycNve3GY8T9AkvoSA
个人分类: 好文推荐|7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泥沙龙笔记:强人工智能的伟哥测试】
热度 1 liwei999 2016-5-24 23:29
立委按: 群沙龙的乐趣在于智、爱(ai)与悟的碰撞,一切尽在闲言碎语中。 沙: 可组织本群出一份《如何伪装成AI专家》 毛: 本群人才济济,可以出一套三册: 初级班《如何伪装成AI专家》,中级班《如何成为AI专家》,高级版《如何当好AI专家》。 还有一本introduction层次的:《如何假装懂点AI》,这本书最好由群主亲自操刀。 马: 急需这本书啊 毛: 马老师得要领衔主编高级班教材。 马: 需要先入门 毛: 马老师就不要客气了。中级班咱拜托白老师和立委,洪爷就屈尊写那本低级班吧? 洪: 三部曲,三级跳, 弯曲数据群承包。 凑近AI黏住靠, 三班保你节节高。 独: 如何三天成为AI专家 我: 洪爷可以进一步缩短到3小时 毛: 其实精华尽在Introduction和低级班,市场需求也最大。我就等着读《如何假装懂点AI》了。 白: 我已经AI得要吐 我: 我当年写过一篇 科学网—《 立委随笔:一小时学会世界语语法 》 洪爷的3小时学会 AI 可以比照我的 1 小时 学会一门语法。 1 小时不是瞎说的,而是有具体教程的。 毛: 白老师就忍一忍吧,这不也是内啥公益事业吗。 按现在的行情,假装懂点世界语回报率不高,远不如假装懂点AI。人家抄党章还抄上好几个小时吶 董: 一般的科学研究多讲求要需求牵引,如今的AI是在千方百计的要创造需求。例如,Google的眼镜、拼接式手机、会谈情说爱的陪聊。 毛: 对啦,董老师那就是咱这《懂点AI丛书》主编啦。 董: 你要吓死我呀。我连一个程序猿都不是呢。 白: 应该是《董点AI》了, 董老师点评AI 毛: 好! 白老师就是灵。《董点AI》丛书一套四册。 马: 三天太长了 洪: 三个小时入门慢, 多快好省可简便。 借花献佛妙计献, 入门就读新智元! 马: 《董点AI》,好书! 毛: 脂批红楼,董点AI。脂批红楼董点爱。 我: 哈哈 新智元, 读三小时新智元,保你变成强人智死硬派 洪: 打了鸡血就好办, 正而八经说科幻。 奇点来临AI先, 深度学习不怕浅。 毛: 非言强人智不足以充专家 白: 咱语义计算群好像从来不扯强AI的 我: 说的是 “心智元 news feed”, 不是【心智元语义计算群】,前者有点像强AI粉丝的孵化器,不过这也符合媒体的本性。媒体跟专业人士不可能角度一致。 毛: 白老师是真专家,所以不扯强爱。 马: 我以上说的,有一个前提,就是用计算机实现AI,不包括将来哪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实现。无论是以前的统计方法还是现在的深度学习,都如同前白硕说的,实质就是曲线拟合。 陈: 赞曲线拟合 毛: 即使用计算机,也没有人证明肯定不能。 图灵机上有些问题无解,例如停机问题,但是没有人证明强人工智能的问题在图灵机上无解。 我: 做实际系统的人几乎无法成为强爱派,强ai大多是那些局外人(包括霍金、李彦宏、科幻作家、媒体、科幻读者普罗群氓)唱的调子 Nick: @毛 伟哥说你外行 毛: 是的,做实际系统的人往往“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我: 我说的自己切身体会,你姑且听之。做系统的可以进入到内部,譬如 semantic representation,局外人看这不是很 intelligent 吗,设计这个 representation 的architect,其实就是玩积木一样摆弄那些个 representation,怎么可能相信里面暗藏着非拟人性的智能,更别说自主智能。 毛: 所以科学家和哲学家常常是两拨人。现在用什么方法,做到什么程度,那与可能会怎样,是两码事。 所以强爱派的问题是他们早早就说现在就已经达到了。这也不奇怪,就像当年列宁多次预言欧洲的革命马上就会发生。 我: 强ai 的命名很有意思,是负负得正的 semantic compositionality 的无奈。本来 ai 有个修饰语 a,这一下子把自主智能堵死了,有多少人工a,就有多少智能i。这个 a 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可又去不掉,他就是要说人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没有区别。这个人工在前面捣乱。于是不得不再加一个前缀,取得了负负得正否定之否定的效应。“强”压住了a,智能i天下大同,人机不分了。预计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强ai学派宣告退出ai 独立成一个新学科,可以叫 天地人机。 毛: 图灵当年提出图灵测试,不是也离实际很远吗? 问题不在你是否加上什么限定词,而在于那中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究竟是忧天,还是预见。 其实,即使独立成立一个学科,他们所用的方法还是跟AI基本一致。 我: 地球毁灭是可能的,不小心按错了核按钮也可能。人有毁灭人类的可能,那么机械程序也有可能犯这个错。 毛: 对呀,于是就有人回去研究地球毁灭的问题,而这很可能与地学,天文学,宇宙起源等等问题重合。 我: 即便如此,也还不是机器强ai了,所以威胁了人类 毛: 那只是你怎么说,怎么定义的事。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这威胁是否存在,有多大。 洪: 转:这个还是有点逗的 主持人问女选手:“男人用伟哥的目的是什么?”女选手红着脸思考了很久说:“想不出来。”主持人立即说:“恭喜你答对了!” 我: 你这个带色笑话涉嫌恶攻伟哥。动补结构 vs 动宾结构,后一个是 subcat 洪: 无心之过,兄多包涵!这问答太妙了 Nick: 这玩意不用知识图谱,parse不了 马: 今天刚测的心理年龄为15,所以看了半天你的段子,才明白。 洪: 就怕以后强AI兴起了,用这样的段子都测不出丫是机器人 马: 即便机器毁灭了地球,也不是ta自主意识的这么做。 毛: 你也只是预言,没有证明。马老师。 马: 是的,证明不了 南: 今天的讨论应该整理出来啊,呼唤伟大的图书管理员 毛: 洪爷,我觉得这是完全可能滴。 马: “老板,出事了” “怎么了?” “我造了一个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这不是好事吗?” “可他没有通过测试” 这才是可怕的 洪: 反正美国这次Obama一颁布厕所新法律,以后无性机器人进厕所问题顺便解决 最高级的图灵测试应该是:测他是不是图灵。估计图灵死后谁也过不了;强AI做强,兴许有可能 毛: 没有通过测试是常态,是好事,怕的就是某天它真的通过了。 马: 可怕的是他假装没通过, 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用来对付AI? 毛: 真的到了那一天,要么就是机器人成为人的奴隶,要么就是人成为机器人的奴隶,奴隶制成了社会的常态。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那时候除民族问题,种族问题以外,又出来个机族问题。 我: 当下的所有机器人和VR的设计都是以机器为奴作为 assumption,甚至包括微软小冰,也带有浓重的性奴的意味,觉得反正是机器,不奴役它白不奴役。没人争取机器人权。其实我担心这样下去,不仅人心不古,而且可以惯出人的恶来。 毛: 对呀,但是有没有可能倒过来?这是最可怕的。如果倒了过来呢?现在没有,不能保证将来也没有。咱们群主就好像已经是冰冰的奴隶。所以,AI的发展,可能会对人类发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我: 你奴役机器人伴侣习惯了,保不定就带到真实人类社会来。其实文明社会的“宠物是家人(family)” 的动物权倡导者,也是基于这种顾虑。 虐待宠物犯法,罚款坐牢,不是因为真地要保护动物权,因为真要保护,就应该禁止肉食。 毛: 将来也可能会有保护机器人权的主张的 我: 其所以惩罚虐待宠物,是因为虐待者完全可能延伸到同类 毛: 不完全是,这里面也有同情和爱惜的成分。 我: 杀人不眨眼的 precursor 是杀动物不眨眼。同情爱惜,那就应该推向动物全体,只对宠物爱惜,一边大鱼大肉,典型的人类道德的精神分裂,无论如何不能一致。 毛: 动物有是否“可爱”的区别。比如猫就很可爱 我: 最有意思的有养猪为宠物而虐待者被判刑,辩护律师提到更残忍的宰猪场做辩护,法官不认,此猪非彼猪也。猪族歧视。小时候读孔孟,最觉得滑稽的是君子远庖厨。 毛: 其实是有道理的 迈: @wei 对号入座 我: 我已经从肉食在向草食的状态转移中,估计再有10年,这个过程可以完满,就成为百分百的素食者了。 毛老是没指望了。 我肉食越来越少,等到哪一天看到肉就恶心,也就得道了。 毛: 所以我对刚才那个深度解析问题已经无动于衷。不过肉还是要吃滴。那是另一回事。人家一百多岁还常吃红烧肉哩。说了,什么时候找邓总切磋一下养生之道。 马: 机器人权可能会有,但跟AI无关,你虐待一个小朋友的布娃娃,她也会跟你玩命。 毛: 但是如果是机器人出来争机器人权,那就与AI有关了。 马: 但我不相信ta会争, 毛: 万一会呢? 马: 也不能证明,我先说了,哈哈 我: 他如果不疼,怎么会争取不被打的权利呢?哪怕ai编辑把叫疼的声音写进程序。骗过了图灵,它还是不疼啊。 毛: 不是那位刘教授就在研究机器的情绪问题吗? 洪爷? 我: 此情绪非彼情绪也。我还一直做情感挖掘呢,做了五六年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有情绪? 毛: 你挖掘的是人的情感,他研究的是机器的人工情感吧? 我: 洪爷知道,应该是一回事儿。刘教授不会对着空气去挖掘或分析 毛: 我想他那个不是挖掘分析吧?应该是让机器模仿人的情感吧? 我: 这与小冰说“尼克 我爱你”,其实她不爱,或没爱,一样。 洪: @wei 说的对,刘兵教授和伟爷一样做文本的情绪挖掘。不过以前教授的确是爱丁堡学AI的phd 毛: 那他怎么能有那么牛?情绪挖掘又不是什么新的研究方向。 我: 情感分析 sentiment analysis 是相对年轻的学科,比信息抽取这个新兴的学问还晚了约5到10年。 毛: 就像人工智能一样,将来会有人工情感的。 我: 信息抽取从第一届 MUC 正式算起,有25年左右的历史了,而情感分析大概是不到20年的历史。后来因为工业界觉得 sentiment 更有价值,催化了它的运用,可与基于信息抽取的知识图谱媲美了。 毛: 人工情感其实也是机器学习。看看人家处在相似情况下会作出什么反应,就怎么反应。所以我猜将来也会有机器人的愤怒和反抗,会有机器人罢工,机器人维权的。 我: “尼克哥哥 ~ 偶也很爱你呀” 这哪里是示爱,这是鹦鹉学舌。小冰没有爱的能力和冲动,爱 is beyond 冰冰 白: sentiment是输出,是最终效果。其输入很可能是不含sentiment的。 我: 没有sentiment的感受能力,光有一张嘴说怎能当真了?没有疼痛的感受能力,哪里可能去维权,要求不被打呢?刘教授挖掘情绪,到了记者嘴里,就可能变成机器的自主情感。岂止10万八千里地。 Nick: 尼克测试:有没有智能不能光说不练。不能隔着墙传纸条。还得有个地方脱裤子比大小。 我: 这个测试还不够, 你懂的。 伟哥测试:有没有情感,不仅是要说爱,还要做爱,而且做爱后不能永远不怀孕。 Nick: 哲学里correspondence真理观,语言里denotational semantics不就是讲要落地嘛。图灵测试被争议的地方之一就是不让落地,只能传纸条。 我: 等到通过伟哥测试了,强ai就可以站住了。 否则全是扯蛋。 Nick: @wei 回头我整个prolog机器人给你生娃。btw,要男孩要女孩? 我: 图灵测试的前提是ai,所有的自主思考或情感都是要先推翻a的前提,然后在图灵测试已经不再适用的条件下继续使用图灵测试作为推翻前提的证据。 这就是强爱的要害。 图灵要测试的是机器,是人工的机器。 强ai否定机器是机器,否定人工的前提, 然后又不得不用图灵测试来支持自己。 因此,强ai真要站住,就必须突破或放弃图灵测试,应该采用伟哥测试。 雷: viagra? 我: 伟哥测试:有没有情感,不仅是要说爱,还要做爱,而且做爱后不能永远不怀孕。 尼克哥哥 偶也爱你,与说天凉好个秋一样,无法通过伟哥测试。小冰什么时候怀上了尼克的孩子,强ai就落地了。 南: AI要生孩子,是怎么个生法?把基因copy过去重组一下? 我: 问强ai呀。是他们主张的机器具有情感,能自主意识。 南: 强AI是谁? 我: 李彦宏,霍金 南: 不在本群就算了 我: 在,在,也许是故意制造不同声音,所以权且算他半个。 半个毛老, 大半个尼克 南: 问“半个老毛”+“大半个尼克”:AI怎么生孩子? (我是严肃的) 我: 尼克说法,是用 Prolog 生娃。 五代机死翘翘了,还 Prolog 呢。 南: Prolog只是工具,我关注的是“娃”。 “娃”=? 我: 你要生男娃还是女娃?so asked Nick 南: 按照现在人,娃=f(父亲的基因,母亲的基因)。AI和人一起生的娃怎么定义? 南: nick大师估计又讲八卦去了 我: 毛老呢,捻须微笑,置身事外了? 白: 我已经无论如何严肃不起来了…… 南: 白老师不严肃的时候一定很好玩 我: 严肃不起来,那就戏说呗,@白 南: 本群一边倒,不好玩 我: 一个群主半个群,一个毛老再压一角,分量够足了。 南: 都怪wei老师。你把群的根本问题都篡改了,:) 一毛=一角,需要四个毛老压阵 我: 那样的话,那条狗也胜不了了 白: 东西南北中,凑五毛 我: 总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个爱情表达都会被清晰分解成力比多的一条分泌路径,把这个力比多建造进机器人,是不是机器就具有自主情感了? 南: 我想起《阿甘》: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如果都知道了,太无趣了。如果强AI,就意味着意识、感情等都是可以演算的了?如果这样岂不是剥夺了人生的乐趣? 白: 自己咯吱自己 南: 自己咯吱自己,呵呵,好比喻 我: 强ai的真正难点不在思想和感情的难以形式化或程序化,而在于如何让生物成分(e.g. 力比多)与非生物电器结合一体。这条鸿沟迄今只能在科幻中跨越。虽然宇宙历史支持了无生物演化为生物的科学假说。 Nick: 自摸 查: 糊了。清一色 白: 心理学里有个归属理论,同样注射肾上腺素,但是告诉被试不同的信息、把被试放到不同情景下,被试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 【新智元笔记:反伊莉莎效应,人工智能的新概念】 The Anti-Eliza effect, New Concept in AI 《新智元笔记:机器的秒杀人类和霍金的杞人忧天》 【新智元笔记:强弱人工智能之辩】 重温AI历史上的思维实验:老外不会中文,正如机器没有理解 【泥沙龙笔记:从机器战胜人类围棋谈开去】 【让机器人解读洪爷的《人工智能忧思录》(1/n)】 有感于人工智能的火热 《立委随笔:人工“智能”》 《 立委随笔:一小时学会世界语语法 》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4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智元笔记:强弱人工智能之辩】
热度 8 liwei999 2016-3-19 04:31
董: 两周前陪一位朋友去做肠镜。医务说明上写到:肠镜有风险:肠穿孔是1000:1;大出血是:500:1。后来我想到了伟大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其实将来可以研发专门的机器人来为患者做肠镜,如果肠穿孔低于1000:1,不就成功了吗?后来又一想不对呀,以后等机器人把肉身人类都消灭了,哪还要做肠镜呀。人类的未来真是太美妙了。没有疾病,没有穷困,没有战争! 我: 董老师,相信所谓强人工智能,甚至所谓超人工智能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部分权威或大佬,霍金、比尔盖茨之类;另一类是被小报或科学幻想洗脑的百姓,而编这些科学幻想故事的人基本是出于猎奇的本性。后一类人可以忽略。其实,第一类人,到目前为止,大多还谈不上相信所谓强AI,他们主要是提出要警惕AI可能带来的人类灾难,这是为强人工智能开了口子。这类人不是简单地可以否定的。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他们在忽悠,因为他们足够高大,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的 忽悠 (动机为好处、为金钱、为funding、为耸人听闻等)。 相信不相信强AI已经不再是学术之争了,而越来越成为信仰之争,世界观之争。两派都有大师做后盾。乔姆斯基是强AI的否定派,有人问他:机器会思考么?乔老爷反问:潜艇会游泳么?乔老爷认为强AI是无稽之谈,不值得讨论的话题。但霍金、比尔盖茨等人则未雨绸缪,开始担心强AI了。 从自主思考的意义,我们作为强AI否定者,可以与乔老爷一起斥其为无稽之谈,学术上这个所谓强AI是一个不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但是,从现实考量,警惕强AI论者有其积极意义。这个意义表现在,随着AI系统越来越复杂,创造系统的人可能失去对其全面的掌控和了解,这样来看AI系统,其风险的确在增大,而这一点是不难想见和同意的。 我们先撇开AI看人类的科技进步。事实上,立足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毁灭人类和世界的可能性早已存在:如果核按钮掌握在极端主义手中,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儿。人类对此危险的办法是,限制核武器发展(制裁北韩是举措之一),对于已经掌握核武器的大国,也有一些措施试图保证不至于因为误判或误操作而造成核灾难和大毁灭。如果 AI 系统以后被用于一些敏感的地方,而且系统的复杂度和演化越来越超出人脑可以理解和控制的程度,那么出错以及错了难以阻止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虽然这与机器自主思考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从功能角度,从图灵测试的标准看,潜艇与鱼一样会 ”游泳“(先摈除这个字眼本身纯粹从语言带来的专属于动物的限制),飞机与鸟儿一样会 “飞”(还好,语言中这个语词似乎更超脱一些,没有强加隐含的动物限制)。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乔姆斯基实际上是利用了语言学的 trick,打了一个世界观之争的漂亮仗。但严格意义上,有点胜之不武。作为语言大师,他知道如果说潜艇会游泳(尼克说,这是乔老爷拷贝别人的比喻),在一般人心中,会天然地导向无稽之谈的感觉。 张: @wei 向您致敬! 我: 跟董老师讨教,我们都来致敬董老师。我们都算是董老师的好学生和追随者,现在话说,粉丝。 张: 我最幸运的亊,一踏上人生和学术之路,就有董老师这座“灯塔”一直照耀我,后来又照耀了我女儿 我:我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儿,就是在 career 开启的时候,遇到了两位刘老师和董老师,董老师虽然不是直接的导师,但当年的接触和给我的教诲,终身受益。董老师的逻辑语义的论文( 逻辑语义及其在机译中的应用 )是我的启蒙读本,当年细嚼慢咽读了很多遍的。 白: 动词对主语的专属强度,其实也是与时俱进的。比如“告诉”,之前只能用于人,但是现在可以用于搜索引擎了。专属强度就是世界观的一部分。 我: 总之,我们虽然是乔派,我自己更是董老师派,但我想说的是,这个争论不是简单否定那样简单。这就好比明智的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已经很难简单否定上帝的存在一样。 张: @董 @wei 读你千遍不厌倦 董: 曾经观看过传销的影视。传销有三个要素:强忽悠、强洗脑;一个好的有能卖钱的产品;一群容易跟风的受众。AI曾栽在了五代机上。后来找对了诸如语音、马克杯识别、在后来有象棋和今日的围棋。谷歌等的“可穿戴”、微软的看脸猜岁数等好像下岗了。如果AI能用于灾害预报,恐袭预测和防止该多好,多紧迫啊。任何的研究,尤其是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题目都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不要把某种研究神话、神化,更不可以用来当迷信似地吓唬人。例如“大脑计划”是好题目。AI人应该是经验主义者,他们说要警惕人类会被机器人消灭,有实践能证明吗? 白: 一些古老的仪式感动作感很强的词,当新技术用更好的动作也能达到同样的最终结果时,就被古董化了。比如:“打印机会写字吗?” 打印机可以呈现写字的最终结果,但摒弃了写字的狭义动作和过程。潜艇摒弃了游泳的狭义动作和过程,只呈现水中位移的最终结果。这种仪式感动作感太强的动词就没办法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了。飞就不同。 我: 所以我说乔老爷用那个比喻虽然妙绝,多少有些胜之不武。 自然语言语词,经常带有非逻辑必须的核心语义以外的零碎。这些零碎有助于我们在discourse中找其关联部分,但也容易被其绑架,进入“标配”的认识误区。 马: 还有洗衣机等,用张老师的话说,如果当初研制洗衣机的,想造个机器人,用搓衣板洗衣服,哪年才能做到啊。 白: 在围棋界,“想”是可以用于AlphaGo的。 马: 蒙特卡洛树搜索就是想吧。 梁: 造个机器人帮我洗碗 , 洗碗机? 白: @马 搓衣板还有其他妙用 马: 惩罚老公?现在改用cup了 我: 如果坚持机器不能 思维,只能 “计算”, 那么几乎所有的 AI 术语都应该推倒重来:机器翻译(MT)是无稽之谈,人工智能是弥天大谎,自然语言理解(NLU)亵渎万物之灵,神经网络(NN)肯定是神经病的臆想。 张: @wei 句句是真理呀!开始崇拜啦! 马: 可以扩展计算的含义 白: 不同层面吧。分子只能碰撞,一堆分子却产生温度。 梁: 基本同意“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大词儿,吓唬人。空洞的,只有广告宣传造势意义的大词,以“人工智能”为例,可以写一篇文章。 我: 但是术语已经站住了,各有各的理解,怎么办?于是出现了,强AI、弱AI 之争。 马: 我是弱AI派。 我: 加了一个前缀,我们便稍觉心安,原来我们可以一致同意的是,机器可以模拟人的某些知识功能和白领劳动。我们叫它弱人工智能。 白: 整体论和还原论。 强弱AI是哲学,不是科学。 我: 我应该也属弱AI 派,不过真心觉得,这个 AI 或 NLU 都有加速度发展的趋势。不见得是硬件的摩尔定律那种速度,但的的确确超出了我们以前的想象极限。我入行的时候对多语 MT 的梦想,现在已经被 SMT(统计型机器翻译) 提前实现,无论我多么批判 SMT 缺乏结构和质量不佳,可现在的在线多语自动翻译唾手可得的局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当时的所有想象。自然语言理解的核心引擎 parser 也是如此。我做梦也想不到,在我有生之年,除了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外,对于我们这个据说只有意合缺乏语法的伟大母语,我一介书生,可以设计开发出一个现在展示出来的 Chinese parser,接近人工的水平,达到实用的高度。这是最让我感慨的《 美梦成真 》。 当年要是一路做老式的规则MT,先得被SMT气死,然后重生,最后才可以对决, 好在 IE (信息抽取)诞生了,我于是转向去做 IE,有深度 parsing 做底,一做17年,无往不利。天不我欺,幸运啊。 (其实20年河西,到如今如果谁还想宣告遭遇结构和知识瓶颈的SMT的一统天下,就有点不适时宜不自量力了。只要有幸见识过董老师手中的新一代知识型MT,就会知道它比如今流行的SMT高出不知凡几)。 马: 统计把AI带向了实用。 白: 弱AI的边界会被人类的专属动词一个一个打穿。到时候,没打穿的是因为太古董,不值得打穿。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做一个机器人会游泳还换气,有意思吗?不管SMT水平多矬,翻译也不是人类专属动词了。 我: 对,在我们下一代中,机器翻译已经天然有理了。不像我刚入行的时候,我的文科研究生同学无论如何不理解机器怎么可以翻译,这应该是专属于人的高级脑力劳动。同学当年瞪着一双又是佩服又是恐惧的眼睛,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白: 昨天我就感慨,人工智能就是人工原罪,你的使命就是把各种专属拉下神坛。 马: 我女儿小时候写作文,总是先搜索一番,都不知道谁教他的搜索。以后翻译也差不多吧 白: 还有学习,也不专属了。 马: 从数据中学习 机器强于人。 我: 现在的困扰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定义灵性。我们可以感受它,也知道它是人机的本质区分,可就是无法精确定义它。 白: 还好灵性不是动词,可以放一放 我: 凡是可以精确定义的灵性的某种表现,似乎都可以被模仿。有的已经不仅是模仿,而是超越。细思极恐。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知天命就是顿悟的境界了。自感顿悟确需多年的历练,不到 50,没有足够的积累,的确极难。 睿智如 白老师已经耳顺,那又是一个高度。董老师更不用说了,那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了。即便在下, 现在看问题,与10几年前看问题就不同,莫名其妙地有一种穿透的感觉,所谓洞若观火。当然指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是说的大千世界(能穿透大千世界的应该是董老师、乔老爷或者星云大师这类高人,我等肉身凡胎只看得见自己的耕耘)。 【相关】 【立委科普:美梦成真的通俗版解说】 【征文参赛:美梦成真】 【泥沙龙笔记:从机器战胜人类围棋谈开去】 【让机器人解读洪爷的《人工智能忧思录》(1/n)】 有感于人工智能的火热 【新智元笔记:反伊莉莎效应,人工智能的新概念】 《立委随笔:人工“智能”》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8086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