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善美真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目录: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热度 4 arithwsun 2011-10-29 11:47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阅读 引言 阅读 第一部分 制度打开乐善之门 第一章 家长会的建设方案 阅读 1. 家长会的功能 1.2 家长会联合自治的必要性 1.2.1 完全彻底的个性化教育只有家长才能实行 1.2.2 商业教育机构培训的弊病 1.2.3 家长会资助校内教育改革 1.2.4 "态度"革新是幼小教育的关键 1.3 良好的规则产生于家长会的治理结构 1.3.1 家长会规则考量 1.3.2 家长会的治理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导师会的建设方案 阅读 2.1 上下沟通的学术机制:生命不息,学习不已 2.2 公益性的资金机制方能引智育慧 2.3 教育评估需要注重互动和长期效应 2.4 小结: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第三章 途书馆的建设方案 阅读 3.1 途书馆的意义:星罗棋布联成社会文化的血脉 3.2 途书馆的功能概述:教育与社交的汇合点 3.3 途书馆治理结构概要 3.4 微型社区图书馆必须走真正的会员制之路 3.4.1 混龄开放式社区图书馆与我们的区别 3.4.2 商业化教育培训机构与我们的区别 3.5 途书馆联盟网站的架构设想 3.6 家长自治型途书馆的筹建计划 第四章 频议网的建设方案 阅读 4.1 教育评议的价值:展望新技术革命 4.2 教育评议的设计原则 4.3 简易教学评估表 4.3.1 你学会了吗? 4.3.2 你用功了吗? 4.3.3 你的志向时刻表安排好了吗? 4.4. 频议网的运作模式 第五章 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 阅读 5.1学校是一个小社会 5.2治理结构的创办原则 5.2.1资金流和师资流要相对分离 5.2.2产权明晰的多元化来源 5.2.3等级明晰的师资建设 5.2.4 绩效工资的"权利分离"原则 5.3行政系统的架构原则 5.3.1透明化程度是行政系统的边界 5.3.2行政系统的三驾马车结构 5.3.3行政雇员只是服务人员 5.4招生政策概要 5.4.1先招生后缴费的原则 5.4.2学费优惠政策的原则 5.4.3多元化学费支付方案和学费单价的标尺效应 5.5教育系统的连锁反应之路 5.5.1梦想:校园建筑体现治理结构特征 5.5.2周末培训的治理机制 5.5.3能否以家长培训为基础建个大学? 5.5.4教育托管的连锁反应机制 5.6.1治理结构的气场:"逻辑正确"与"诚实守信"之风 5.6.2治理结构的图谱:双循环的良性机制 第六章 各地筹建模式集粹和建设感言集锦 阅读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 引言 阅读 第七章 培育型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 阅读 7.1 如何走上培育型教育之路 7.2 从培育型教育原理谈精英教育的实践 7.3 精英教育的培育性本质:道法自然,德从朴素 7.4精英教育的成本:全职妈妈和家教联盟 7.5精英教育的中国特色:人才造血必须大于失血 第八章 同理心的因和果 阅读 8.1 孩子哭闹怎么办 8.1.1 大人们如何保持住情绪平和 8.1.2 孩子已经哭闹了怎么办 8.1.3 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 8.1.4 良善的交流模式,三大原则 8.2 如何制定规则和使用批评 8.2.1 元规则最重要 8.2.2 最基本的现代文明规范 8.2.3 良性批评体系 8.2.4 处理儿童"恶行"的"迁移--反转--结晶"法则 8.3 责任感和意志力 8.3.1 如何进行物质奖励 8.3.2 责任感和意志力:家长们是榜样 第九章 均衡型教学大纲 阅读 9.1 儿童快乐入园的诸般要素 9.2 7年制教育的理由:幼小教育一以贯之 9.3 教学结构的一种理解模式与课程时间表 9.4 语文教学的复合特征 9.4.1 语文阅读的复合式教学方法 9.4.2 性格气质的分析:个性化教学的基础及应用 9.4.3 成语形书画复合型课程教学流程设想 9.5 外语教学的操作方法 9.6 幼小阶段数学教育的真功夫 后记 阅读 豆瓣小组讨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300276/ 杂谈: 建一个少年科技作坊:读老秃笔海外育子文章有感 奥数培训的公益机制 居里夫人的教育合作计划-让第一流的天才有意识地肩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笔记摘注:爱因斯坦,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再次呼吁科学家关注“幼-小-中-大”四级教育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学要素 实验设想 3-10岁混龄班的设想 体育课与数学课(语文课)如何取交集 成语形书画复合型课程教学流程设想 (豆瓣小组)
个人分类: Book-W|144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后记: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热度 1 arithwsun 2011-10-29 11:45
后记: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现在有很多家长们,希望为自己的孩子追寻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受他们的感染,也是关系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就写了份文档,“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以乐助其成,最起码的,这些家长们在讨论和操作的时候,有个底子来参照和批判,不致于每一个团队都要从零做起,甚至把最基本的教育认识越讨论越迷茫一遍。 我感到,做事情,尤其是做大事,先要从哲学上想清楚,如果哲学出发点本身都是错的,后面必然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 第一个哲学问题是,家长们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希望建设新式学校,但这绝不意味着传统公立学校就是“地狱”,有些从事新式教育的改革者,性格比较极端,对传统公立学校和老师,用词比较狠,指斥传统公立学校和老师们是“戕害”孩子。 这就属于人身攻击了,因为事不涉己,普通家长们对这些极端的言辞,并不反感,甚至有人将自己的情绪跟进,孰不知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家庭气氛和孩子的真正成长。 作为我本人,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新式学校去的,心态不对,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学校/教育系统才是良善的,其他学校乃至社会都是“地狱”,这就自绝于整个人类世界的智慧了。 传 统公立学校确实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才有各种教育改革的涌现,但是把它情绪化成“地狱”与“戕害”,恐怕也是对“尊师重教”的中国文化传统未建立信心。 我们追求理想学校,只能说明传统公立学校不完美而已,但是要把这种不完美归类于“地狱”,靠这种批判,难道就能让新式学校大获其胜,从公立学校手里抢来大批学生们吗。 我觉得只是广告词而已,可能会搅得社会和家长们心情不安,但并不能证明这些批人之非,以证己之是的教育改革者,他们的新式学校就一定是“天堂”。 教育改革,真的不是改朝换代式的革命,它应该是温和有序的,历史一直如此,难道将来还会发生特例吗。现代社会虽日新月异,恐怕也排除了这种可能,而且随着网络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恐怕会让改革的进程,更加文明从而更加温和。 所以,鉴于这种哲学观点,什么样的人群才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呢?如果要搞革命运动,初期一定要聚集起一批性格极端者,进行极端式的舆论和操作,然后再在革命进程中不断成熟,趋向温和。 教育改革,一开始就不能过于极端,中庸是“道”也是“德”,所以,我把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反而确认为是那些性格比较平和,行事比较中庸的人。 这些人中,有三类,家长;科学家;企业家。这三类里,哪一类又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呢? 因为教育具有复杂性,所以,主力军的层次力度也分在不同的领域。现在一些学校,把建校的希望都是放在家长身上,每个家庭出高价学费,年均3万元以上,希望就能把小学建起来。 我是绝对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的。一个经济来源只靠学生学费的学校,哪怕只是小学,也实在是太危险了,很多这样的学校,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甚至没有政府认可的学籍。 学校的经济来源,不能只建立在学费上,必须有其他来源,公立学校如此,国外的著名私立学校,也是如此,只靠学生学费的学校,只能是苟延残喘,不可能有任何大的发展。 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到初期建设的新式学校,其实就像买股票,低价买进,高价收益,就是等十几年之后,孩子成人之后,他原来的学校成为名校,享有社会声誉,越高对孩子的益处越大,按张五常的说法,这就是人才市价的平台。 所 以,必须有工商金融界的经济支持,有了学费外的资金支持,才可以动手建校。一方面,他们也多是家长,另一方面,教育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公益事业,自古如此,早就积累了磅礴的文化引力,稍有正规的方案和正规的人马,就可以吸引到支持。 有些做新式教育的教育改革者经常说,得道者天助之,可是若走极端,不断攻击传统公立学校,弄得世俗家长心慌,心慌了后就可以转投他们的新式学校,这就叫天道么,这样就有人支持了吗,看看他们这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策略的不成功。 为什么不成功,就是哲学上真的没功力,一出手就是错的。 办学校有两条,一个是资金,另外一个是智识,这两条,其实都不是大多数普通家长们能操办的,除非他们本来就是这两方面的佼佼者。 学校的智识,由谁来定,当然应该由学问最高的人来定,一个教育体系,更是要靠大学问家的集体参与来定。但是,这个问题即使在传统公立学校中,也是成问题的,所以也才有当今改革动力显现的必要。 学问最高的人,总不好攻击他们就是“地狱”,就是“戕害”了,但是一些教育改革者们,又想出了另外一个招法,即鼓吹,“中小学的数学,不是数学家的数学”,诸如此类。 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在我们国家大学的高等数学教育中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就是把名词换元一下,“大学理工科的数学教育,不是数学家的数学教育”,结果呢,祸害我们国家的理工科水平难以进入世界水准,那些第一线的理工科领袖,大学的时候学的数学太少,想进入世界前沿时,人家的文章上用的数学语言都看不懂,想补,怎么补得过来。 这方面的事与理,不想说太多。教育确实有教育本身的内涵,不完全是专业知识,但是如果你这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得不到相关专业顶级科学家们的普遍认同,说明你就是错的,这没什么好说的,这方面不能讲究人人有一票式的“民主”。 那么,经济由企业家襄助,智识由科学家把关,剩下来,我们普通家长们还能做什么事呢?因为这些事牵扯第二个哲学问题的关键,放在下面说。 第二个哲学问题是,建一个新式学校,路径上无非有两种,终极目标当然是“新瓶装新酒”,但是中间过程一定是两条,要么经过“新瓶装旧酒”,要么经过“旧瓶装新酒”,你选哪个呢,想清楚了没有。 当然是哪个容易,就选哪个了。或者看得远一些,哪个虽然表面上不容易,但最终也能够自成一径,具有常人认识不到的可行性。 有一批家长,更乐于选择建立新式学校的途径,一上来就要有“新瓶子”,孰不知,从哲学观点上说,想一下子就有“新瓶新酒”,那是基本不可能的,现实也告诉了这些家长们答案。 只可能是经过“新瓶装旧酒”的必然阶段,好在传统教育的“旧酒”,并不像极端派改革者说的那么危险,其中不少有效成份还是相当有益,如果重视“配酒”方法,也是能够最终走出来的。 要命的就是没有这种哲学认识,在那瞎转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做不好,就走不出来了。 为什么走不出来,其中还牵扯到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言行一致”。搞新式教育的改革者,如果连这最起码的一条都做不出来,还要在此条上不断受人怀疑,接受考验,那就可笑了,新建团队一定要把这样的人排除出核心层。 当然还是有一些新式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不搞革命,宣传上不搞表演,低调地做事,其实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符合了这个哲学规律。 另外一条路,就是“旧瓶装新酒”,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见得就比“新瓶装旧酒”的路难走。最简单的说,家长关爱孩子,引入现代文明规范,在课外为孩子提供画龙点睛式的教育提高,这种新酒的质量,绝不会差,孩子的受益程度,并不见得就比旗帜高扬的新式学校差。 我们的文档,基于此种认识,所以把写作着力点,放在班级层次,意味着,公立学校也可以采取我们的方案,建成一个个善美真的教育实验班,用传统公立学校这个旧瓶子,来装实质内容的新酒。 值得说一句的是,朱永新推动的“新教育”项目,似乎也是选择走这条路,对整个国家教育的影响会比“新瓶旧酒”式的路径更大。 至于这些新酒是什么,乃至于为了更好地配套于这些新酒,未来理想的新瓶子是什么,可以参看文档中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两条是尤为重要的。 第一是家长会的建设,学校建设起来之后,经济上靠企业家的襄助,智识上靠科学家的把关,这样子建设起来之后,普通家长们就可以开始起作用,通过家长会的机制,推动师资和教学,这种推动,是企业家和科学家都做不了的具体事情。 我们判断一个新式学校是否真正有改革精神,真正想把事做好,就看它有没有建设好家长会的意图。 我们设想未来的教室,采用两进结构,第一进房间是厨房加餐厅,第二进房间才是教室,就是要让建筑结构,体现和支持这种新式治理机制。 综观现代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自治化程度经历了数个阶段,第一个台阶是行政自治,接着又有一些探索性学校上了第二个台阶,教师自治,随着生产力结构的变化, IT 技术的普及,机器人技术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社会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上到第三个台阶,家长自治,我们构思了教育托管的制度以支持其现实普及的可能性。 第二是课程时间表的模式,课程内容的改革,最基本的一条是改革课程时间表,否则新式教育引入很多新内容,但是对“课程表”没有整体的深入理解,反而会冲击到原有的传统学术能力,学生的学业表现,反而没有传统学校的好。 传统的课程时间表,确实有弊端,每天上数门课,每门课都要过一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环节,一天数次重复同样一种类型的教学环节,确实有点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我们在文档中分析了人类有九大教学环节,需要均衡设置,就 得 跟传统学校有不同的课程表设计。 这也是我们创建新式班级和学校的关键原因之一,使将来采用新式的课程表成为可能,其他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改革,才有基础。否则,传统的课程表结构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只会让学科越分越细,弊反大于利。只有先把课程表的框架定下来,才能保证住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不会产生这种副作用,而始终保持住学科分类粗线条的教学优势。 我的文档,因为考虑前远,提出了不少乌托邦式的构想,期待能够刻画“新瓶新酒”的新式学校。我在接触幼小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感触,幼小教育,从本质上来说,跟在中国教人“不要随地吐痰”的级别类似,其困难的程度,往往不在于需要道理有多深,而是受众广惯性大,很多家长的心理特征是从众,做事并不从基本的原理出发。 所以,为了达成简单平凡的幼小教育目标,我们需要配套的机制,却并不平凡,作为一份文档,必须尽可能考虑得前远,可以飞越出当前的现实,如果一写出来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立刻开工施行,也就失去了真正立足的价值。 我们这份文档,自然因此需要时间的检验,将理性落实于实践,这就需要靠不止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这份文档 希望能起到 抛砖引玉的作用,借鉴人类历史,在思想建设领域要反对“一人堂”,一个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必须对全世界的智慧开放,真正建立在集思广益的互动机制上,最终在历史进化中去除掉个人色彩乃至个人的名字,这也是我们文档畅想未来,希望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成一个共享的教育型Wiki网站的原因所在。 我们这份文档及其预言的教育事业,最终还是确定名称为“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真善美”这三个字,在历史长河中已经确定了价值,并不会因为一些局部的人和事改色。参照前面说的哲学感悟,我们取这个名字,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教育努力,其它的班级,就不是“善美真”。我们这么取名,就是认识到,“善美真”不是用来要求他人而应该是自己的,世人也会因此望名生义,以“善美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我们这个体系和团队。当然,每个人对“善美真”的理解都有可能不同,其中有人类的共性所在,如果我们的理解,跟特定的观点不完全相同,或者力度上暂时达不到某种特定的要求,我们也会明确地解释清楚,尽最大可能地做到“言行一致”。 王永晖 本文档第一稿全部结束,写作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24日,受益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美丽环境。 后记的豆瓣讨论小组版本
个人分类: Book-W|24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