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诸暨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西施故里学雷锋
xupeiyang 2013-3-6 07:03
我们老家人聪明,多有创意啊! 3月4日,浙江省诸暨市浣东小学举行学雷锋月活动启动仪式,近千名学生用自己的红领巾拼成一个雷锋图案。 http://t.itc.cn/UMS9r 雷锋: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 我们在外面的同乡人一定也特别高兴。 前几年,我们老乡毛群安一直当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 我们老乡 吕新华 当 全国政协会议 新闻发言人。 我们老家人看到他们都很高兴的,诸暨很小,才100万人口,有这样的老乡很难得。 刚才见到何院士访问我的博客,十分高兴,衷心感谢。 我也经常拜读何院士的博文,深受教益。 何院士是我们浙江诸暨同乡人,问候何院士,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最近来访 何毓琦 何毓琦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65 我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 【吕新华给自己的”首秀“打60分 你打几分?】 作为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首秀,吕新华给自己打60分。有记者问怎么评价前任发言人赵启正,他说赵是老师,自己是学生。 俞光岩 男,1952年3月出生。浙江渚暨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当然,也有坏人,四人帮里的姚文元,也是我们老乡。 黄奇帆,男,汉族,1952年5月生,浙江诸暨人,大学普通班学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黄奇帆同志为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提名黄奇帆同志为重庆市市长候选人。2010年1月26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黄奇帆同志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66552.html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家乡的重阳节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0-24 07:19
支持哥哥许培法办好养老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23672.html 视频: 浙江省 诸暨市越翠养老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MDE2OTQw.html 越翠养老院的笑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16236 千老人余同吃“长寿宴” 10月23日,老人们在浙江省诸暨市陈宅镇绿化村同吃“长寿宴”。当日,绿化村的几名爱心人士共同出资摆了100多桌“长寿宴”,邀请邻近8个自然村1112名老人共度重阳节。义工免费为老人们提供理发、医疗等服务,表演团队为老人们送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最美不过夕阳红》红红火火天坛红歌广场 http://video.sina.com.cn/v/b/85426255-1628537664.html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赵克勤:一位民间数学爱好者的传奇(转载)
热度 1 lyglxm 2011-12-28 17:49
赵克勤:一位民间数学爱好者的传奇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5日 15 版) 生活贫困的民间数学爱好者赵克勤创立了一门全新的理论。 2011年11月11日,全国第11届集对分析年会在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召开,90多名专家学者就集对分析理论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 集对分析理论是浙江省诸暨市民间数学爱好者赵克勤开创的新理论。十多年来,这一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气象预报、地质灾害、地理环境、医药卫生、军事国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作为这个新理论的创立者,赵克勤至今仍偏居浙中小镇,在贫困潦倒中挣扎。 一个民间数学爱好者何以能创立一门全新的理论?这个新理论的创立者何以会生活在困境中?初冬时节,记者前往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采访。 一个世界难题引发的兴趣 1903年,世界数学界发生“强烈地震”,震源来自英国数学家罗素。 一理发师声明:他将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不给那些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这一声明符合逻辑却自相矛盾:若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属于声明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一类人,因此他可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不属于声明要让他来理发的那一类人,他将不能给自己理发。 这就是世界数学界著名的罗素悖论。 1959年,浙江诸暨枫桥小学三年级学生赵克勤读罢一本介绍正负数运算的书,忍不住去向班主任提了一个“赵克勤悖论”:为什么我们课本里的数学是大数减小数,而这本书里却可以用小数减大数呢? 班主任笑了,拍拍他的肩说:“好好读书,将来你会学到的!” 谁也想不到,“赵克勤悖论”有一天会与著名的罗素悖论联系在一起。 赵克勤1950年出生在诸暨枫桥一个平民之家,从小爱好数学。小学毕业以枫桥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初中的他,却为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所迫,12岁便失学到枫桥铁器厂当了一名打铁工。个子矮小的他要抡12磅的铁锒头,一天下来,全身疼痛得散了架。两年后因工厂不景气下岗,他却因祸得福重上初中。赵克勤发愤苦读,成绩优异,还担任校学生会干部,负责管理校图书馆。得此美差,赵克勤如饥鼠入太仓,横扫校图书馆,遍读馆内藏书。正是此时,他第一次读到《集合论》和罗素悖论。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这一理论迅速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已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兴奋地宣称:“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 然而,罗素悖论顷刻间使世界数学大厦倾覆:集合论有严重漏洞! 数学界一片哗然,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惊叹:“我们围住了一群羊,羊群中也围进了狼!” 罗素悖论引发了世界数学第三次危机。 赵克勤被半个多世纪前的精彩轶事深深吸引,这次阅读改变了赵克勤的人生轨迹。罗素悖论该如何破解?集合论毛病出在哪里?赵克勤对这一世界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赵克勤兴趣广泛,尤爱数学与哲学。第一次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马上被深奥的哲理所吸引,储存在脑子中的有关集合论的知识与哲学原理猛烈碰撞,能不能用辩证法来验证集合论呢?灵犀一点,神游八极,一门新的理论已在孕育中。 人生的目标顿时明晰:考大学,献身数学! 然而,初中毕业,“文革”爆发,大学梦破灭,他进入一家企业做出纳。 对数学的痴迷没有使他停步,他开始艰辛的自学之旅。 一个新理论诞生了 枫桥地处农村,信息闭塞,书籍匮乏,他就去废品收购店掏旧书,买来了《高等数学》等大学课本及专著;到镇新华书店看书,因为在书店看书不要钱;通过新华书店的《新书征订目录》邮购新书,并大量订阅杂志。 “那时,我为了弄清什么是哲学,订了《哲学研究》,看不懂高等数学,就订了《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赵克勤说。 他与厂里一批大学梦破灭的“老三届”自发组织了自学小组,开始按大学教程自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和机械制图等课程。 1974年,华罗庚到浙江省宣讲优选法,赵克勤代表工厂参加听讲,回厂后开始宣讲和推广优选法。他因此被调到技术科工作。 1978年,赵克勤被派到杭州从事锅炉消烟除尘技术,这为他到杭州各大图书馆借书提供了便利。同年他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学专业,从此他更加勤奋了,早起晚睡,公交车上、路灯下面、洗手间里,一有空就阅读或背英语单词,他随身的一只书包中,除了施工用的钢卷尺和石笔,就是书、笔记本和笔。四年后他取得电大数学全科结业证书,后又攻读电大机械制造专业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在大量的阅读中,赵克勤开始思考破解罗素悖论的方法,每有所得,他便记录下来。几年中竟满满地记录了好多个本子。逐渐地,他的思路开始明晰,一个全新的理论——集对分析理论形成了。 何谓集对分析?赵克勤解释,集对就是由两个集合组成的一个对子。这种“对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老师和学生、店员与顾客、质量与标准等等。人身上也有集对:两只脚、两双手、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等等。无论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集对是一种客观存在。集对分析,就是分析集对中两个集合的联系,这种联系可分成确定性关系和不确定性关系两大类,并用联系数描述这两类关系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学分析。 一日,儿子带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树上有10只鸟,打下1只,还剩几只? “一只也没有了!”儿子肯定地说。 “如果剩下鸟中有病鸟或不会飞的幼鸟呢?” 儿子楞住了。 “因此,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赵克勤用集对分析理论进行解释。 集对分析研究的是问题中的不确定性。运用这一理论,许多不确定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譬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1+1+13)和“三个和尚没水喝”(1+1+13)就有了统一的数学式子:(1+i)+(1+i)+(1+i),其中的i=1时,就是前者;i=-1时,就是后者。 成熟的思考变成腕底风云,笔下波涛,他写出第一篇论文。1988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行10周年征文,赵克勤寄去《自然辩证法有数学模型吗?》一文,文章被收录并在《自然辩证法报》上发表。 雏鹰试啼,他的文章引起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注意,他被吸收为研究会会员。 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9年8月,全国系统理论与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在包头召开,赵克勤主动参会,并把论文《集对与集对分析——一个新的概念和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在会上散发。他的论文引起厦门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周济教授的注意。周济了解了他的自学经历,深为感动,遂写了“言之成理、持之以故”的评语予以肯定。周济针对他文章中提出的23个理论问题对他说:“问题要一个个研究,23个问题你可以写成23篇文章去发表,形成系列,这样就会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一番话使赵克勤如醍醐灌顶。从此,他开始系统研究集对分析在管理决策、系统工程、信息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到1993年,他已在《决策探索》、《浙江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共发表21篇论文。综合21篇文章观点的论文《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在《大自然探索》上发表,至此,他的理论框架比较完整地公之于世。 一天,赵克勤家来了一位客人,此人是苏州大学陈华豪教授。陈教授刚在庐山参加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会上,赵克勤的理论引起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陈教授因此专程赶来与赵克勤探讨这一理论。 在陈豪华的帮助下,1995年2月5日,“首届全国集对分析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全国10个省市16所高校的27名专家教授与会,媒体对会议做了报道。 同年5月,全军军事系统工程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赵克勤马上写了一篇论文寄去:《集对分析及其不确定性理论在军事系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被录用,后被收入《军事革命与军事系统工程》一书。中国军事科学院破例接受赵克勤这位非军事机构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还允许他在专家组发言。 这次研讨会使集对分析理论为一批军事专家所赏识。一批运用集对分析理论撰写的理论文章相继问世:《基于集对分析的空袭作战方案决策模型》、《兵力部署方案集对分析研究》、《基于集对分析方法的坦克作战效能评估》、《集对分析在多雷达数据融合中的应用研究》、《指标层间联系数的目标威胁评估模型与应用》等。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苏宪程博士等人利用集对分析原理,为定量研究现代防空战开辟了新途径,2009年获得国家“863”专题课题资助。 集对分析开始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 绍兴气象台把集对分析理论应用到天气预报上,经两年的实践,预报准确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这一成果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论文获国家气象局优秀论文一等奖。 《体育用联系数学》、《粗糙集对分析理论与决策模型》、《水文水资源集对分析》等专著相继出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李斌指导的用集对分析理论申报的课题《皮肤银屑病血瘀症集对分析建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接触到了集对分析理论。就像是茫茫暗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摸索前行的人指明了方向;又像是严冬过后的第一声春雷,振聋发聩。积郁多年的胸中块垒,在其滋润下顿时冰释,茅塞顿开。”河南安阳工学院教授郭瑞林在专著中这样说。 今年9月,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智能科技成果类展览区展出6个学会成员的成果,赵克勤的名字赫然在列:“赵克勤高级工程师创立的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赵克勤的理论还引起国际数学界的注意,他和合作者的4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收入,另有一些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如今全国有160多家高校学报、320多家专业期刊及1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刊发有关集对分析研究或应用论文1300多篇,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精神富翁,物质贫儿 踏进赵克勤的家,就像踏进另一个时代:陋室两间,仅40多平方米;一间卧室3张窄床跰头胝足,两只铁皮柜和一个木架上堆满各种新旧杂志,床头竟还有一只水槽;卧室外,厨房紧挨厕所,“进出口”方便。 这是一座由旧厂房改成的住所,厂里以1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他,如此贫寒的家在枫桥在浙江很难找到。 赵克勤收入不高,妻子是同厂的电器装配工,夫妇俩所有收入除简单生活必需外,全都被投入到研究上。他几十年坚持订阅杂志,最多时订了50种,订费达8000多元。有了电脑后,他还订阅10多种杂志。他还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基本上都是个人开支。 他的理论在国内产生影响后,一些专家了解到他的生活境况,非常同情。1996年8月中旬的吉林会议上,10多位教授联名写信推荐他到高校工作,却没有一所高校响应。 2000年,赵克勤所在的工厂不景气,夫妻双双下岗。 赵克勤坦然面对窘境。若为谋生,他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技术,在当地找个工作不难。赵克勤却做出了一项使他更加贫困的决定:成立研究所,在家里专业从事研究。 2001年,诸暨市联系数学研究所成立,赵克勤给自己任命了所长职务。注册要求起码有3人,妻子和儿子成了他的下属。 生活更加贫困了,赵克勤却乐在其中。在这个家,赵克勤负责精神生产,妻子负责物质生产——打杂或拣工厂废弃的边角料卖以糊口。 “下岗后我们有七八年没有工资,到2008年退休才有退休金。”赵克勤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生活不错,她工资1500元,我2800元。生活没有问题!” 物质生活已降低到最低限度,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富裕。 他的专著《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完成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涂序彦为其作序,已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年再版;他主编的《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集对分析与界壳论的研究与应用》等文集亦已出版。到目前为止,他已发表论文90多篇。 在赵克勤看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出书要出版费,发表论文要版面费,出差要差旅费,开会要会务费,百费忧心,赵克勤却坦然应对,没有钱,他照样达观开朗,照样潜心研究他的理论。 “目前我最紧迫的是筹备第一届国际集对分析会议,希望明年能成功。”他说。(本报记者叶辉诸暨日报记者王晓铭通讯员孙陈超俞燕)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Source"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老家浙江诸暨美女很多 英雄很少
xupeiyang 2011-7-14 15:47
西施故里,美女之乡,大家知道的。 广元小伙,英雄 王森 ,无比震惊,一路走好! 王森勇斗小偷血染诸暨街头   25岁的广元小伙王森,是今年4月到浙江诸暨打工的。7月3日深夜,王森邻居王辉的手机被盗,他们两人就和房东一起寻找。在黑暗中,三个看到小偷的踪影,小偷见有人追来,掏出刀捅伤王辉,王森锲而不舍紧追了上去……   在与小偷搏斗中,王森胸口被刺,经抢救无效身亡。    浙江诸暨   追授王森“青年五四奖章”并申报追认为烈士   昨日,据诸暨市民政局副局长蒋海军介绍,对王森的见义勇为行为,由诸暨市委、市政府根据见义勇为有关条例的最高标准,发放抚恤金30万元,由诸暨市人民政府对王森同志的见义勇为行为奖励10万元,善后工作补助6万元,并启动对王森同志烈士申报程序,之后通过慈善总会等途径所得捐款将全部汇入王森父母所提供的账号。   “今日,市委、市政府派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为王森同志的骨灰送行,并由暨阳街道、民政局、公安局派员护送王森骨灰至广元。”蒋海军说。   同时,共青团诸暨市委、诸暨市青年联合会也于12日下午,授予王森“诸暨青年五四奖章”,诸暨市政府还将追认王森为烈士。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新华网关注我家乡浙江诸暨的特大水灾
热度 2 xupeiyang 2011-6-17 13:14
我们北京同乡会召开紧急会议,请求民政部给予紧急救济,号召在外的老乡出力救助家乡,尽快恢复父老乡亲的生产、生活。 刚才看到了照片,以为是我的老妈妈呢。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17/c_121546353.htm 6月16日,救援队员在浙江省诸暨市浦阳江湄池段转移群众。受连日暴雨影响,浙江诸暨市4个低标准湖畈进水,被淹约3103户,受灾人口9269人。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173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