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渗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普知识六:关节靶向入药技术
fmjzjn 2020-7-31 14:10
科普知识六:关节靶向入药技术 中知海口教育科学研究院、 天津发明设计院、 素养教育管理(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恩泽人预防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丏医远程医疗(天津)有限公司、海南热休君安生物免疫技术有限公司科普知识共享 拥有的技术秘密和获得的知识产权: 1、华夏瑰宝黑膏药的本征特性 传统黑膏药的用法是需要烘烤加热熔化后贴服,利用高温向低温传递、高压向低压渗透的原理,主要将药物气态、药物液态由表皮进入到病灶并修复神经元。 2、近代出现的贴敷片弊端: 出现了浅色的贴敷片,只凭贴敷片的密闭性能入药甚少,大都是采用刺激性元素,刺激病患部位,感知了火辣辣减少了疼痛感知,确盛行了几十年。 3、流行的贴敷片违背科学的证据 近年来,出现的孔眼的贴敷片,违背科学原理,加大了刺激感知,入药效果更差,不知道当时审批机关、鉴定评价机构、许可证审批机构怎样审批的,招摇上市,成为居家必备的贴敷片。 4、现行关节用药的方法错误 涂抹、涂擦用药,药物的固态物质根本进入不了病灶! 涂抹、涂擦用药,药物的液态物质不可能进入不了病灶! 涂抹、涂擦用药,药物的气态物质更不可能进入不了病灶! 只有药品中产生辛辣、热灸、皮肤表面刺激的感知! 我们的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涂抹、涂擦用药的关键是需要将药品所含功能元素以气态、液态通过皮层、脂肪、进入病灶和渗透修复神经元。 我们采用涂抹、涂擦部位局部升温、升压、密闭,保证药用靶向渗透进入病灶。 公知:
个人分类: 专利技术|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梨火枣味如何”——食用红枣的学问
热度 3 fdc1947 2019-2-11 08:39
“交梨火枣味如何”——食用 红枣的学问 红枣在本文指枣的干果,也就是鲜枣晒干后的产品。在我国传统的果品中,红枣甜美可口,素以滋补闻名, 传说中的 “火枣”、“安期枣”都是吃了能够长生不老的仙果,又因红色为喜庆之色,红枣在年节的食品中也受人欢迎。在如今超市的食品柜台,红枣一年到头都占据着相当“显要”的位置。一方面,以红枣为小礼品,在亲友间馈赠,实惠而大方。另一方面,平时自己食用,美味而不费。农民种植枣树,花工少而收益久。由于这供销两方面的利好,使得红枣作为大众商品得到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 人所共知,吃枣当然是吃 “枣肉”,枣皮和枣核是不能食用的。我们吃东西最要紧的是安全,各种枣核大小不同,尖锐的程度不同,但是坚硬则是一致的。不小心吃进去了,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安全地排出体外,但是总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对于小孩子,必须要小心又小心。这是我们吃东西中最重要的问题。 枣皮是很坚韧的,在我们的胃里也难以磨碎,吃多了影响食物在胃里的消化,吃得太多有时候在胃里聚成团出不去,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较差,枣皮卡在喉咙口很不舒服,有时候也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虽然枣皮的成分是纤维,但是,由于难以在胃里磨碎,与细菌的接触面积很小,并不是肠道细菌的好的食物,所以,除了在食用前就已经粉碎了之外,枣皮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食用。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吃枣应当吐皮。当然,对成年人,如果食用的数量很少,总共就吃一两个两三个枣,不吐皮也没有大的问题。 在干燥的情况下,枣皮与枣肉、枣肉与枣核都是粘连在一起的,难以分开。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一个人做饭一大家子人吃,所做食品比较粗糙。例如,过年蒸馒头,为了好看,在馒头上面放一颗红枣,显得好看。又如过端午节,包裹粽子,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往粽子里放,就放两颗红枣,也总算一个品种。虽然红枣经过了浸泡,但这样的馒头或粽子里面的枣都比较干,枣皮与枣肉、枣肉与枣核就往往很难分开,吃的人也就只能马马虎虎地把枣皮与枣肉一起嚼嚼碎处下去,吐出来的枣核上也往往带着枣肉。这样的干呼呼的枣,枣皮都 “拉”着喉咙,也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最多是“聊胜于无”。 也有的人,把枣放在粥里与米一起煮。如果煮的时间太短,或者米多水少,往往枣仍然没有煮好,枣皮与枣肉、枣肉与枣核仍然不容易分开。当然,如果遇到枣皮有损破的,则往往把枣味都煮到粥里去了,枣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了。而枣皮与粥混到一起,也是麻烦事。要一块块地舔出来,也有的小块就吃下去了或者贴在口腔的什么地方,难受得很。 有人或说,这样吃不好、那样吃麻烦,怎么弄才好? 在说怎么弄之前,先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吃枣? 有人说,为了 “补”啊!“滋阴补阳”啊,“补血”啊。那是滋补营养品!但是,红枣真有这些神奇的功能吗? 在营养学的意义上,红枣能够 “补血”是毫无疑问的,任何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有补血的功能。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都是由自身的造血器官(骨髓、淋巴、胸腺、肝脏、脾脏等)合成的,而低分子如葡萄糖、电解质离子、水等都来自食物。因而,只要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营养素,都能够对我们的血液制造作出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水都是生产血液不可或缺之物,因而,我们的所有的食物,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甚至白开水,都是“补血”的。红枣也不例外,它的成分有70~80%是糖类,有10%以上的水分,也有一些蛋白质,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它的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所有这些,也都起到“补血”的作用。 因为所有的食物都有补血的作用,所以,一般的人,并不需要另外摄入食物 “补血”的补品。实际上,真正贫血需要补血的人们,最需要的的营养成分往往是高质量的蛋白质以及铁等微量元素,而补充这些营养成分的比较好的食物是动物性食物如瘦肉和奶类,红枣却恰恰并不富含这些营养素。所以,如果真正需要补血,那就不是食用红枣,而是动物性食物。 从总的营养成分看,红枣的营养素成分倒是与粮食一类比较接近,以糖类为主 。所不同的是,粮食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这种高分子化合物。而红枣的糖类则是单糖、双糖等简单糖占了优势,其所含糖类中几乎一半是单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又各占一半),红枣中的葡萄糖含量是一般食品中最高的之一。粮食与红枣一样,都主要是提供我们生存所需的能量。如果不注意这一点,长期食用较大量的红枣,总的能量可能将超标,弄得不好就会造成能量过剩、身体肥胖。而更重要的是葡萄糖是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从而使得所谓 “血糖”立刻上升的,这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过去营养(主要是能量)缺乏的年代(过去的千万年时间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富含营养素(高糖类、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食物,都被认为是有滋补作用的。而富含糖类特别像红枣这样的富含葡萄糖的食物,更是人们所缺乏和迫切需要的。对于极端缺乏营养因而血糖极低的人,吃上几颗红枣,立刻可以升高血糖、 “起死回生”,在这个意义上,古人所谓的仙果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如今,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能量缺乏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从对于人们身体需要的营养角度看,无论是蛋白质类、糖类、脂肪类,把红枣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并没有必要。所以, 我们今天需要红枣这样的食物,更是需要它的美味。这才是我们今天食用红枣的主要目的。 当然,红枣有一些能量特别是有较多的维生素 C确实是一件好事。 红枣确实是美味的食物。上面已经说过,红枣中水溶性的糖类占到总重量的 70~80%,而其中一半是还原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又各占几乎一半。这样,红枣的甜味是纯正而醇厚的。 也正因为我们食用红枣已经不是为了滋补而是为了美味,所以我们食用红枣的原则是少而精。 既然要精,我们又不能改变红枣的滋味,那么,容易去皮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红枣在水中加热,煮透了,皮也就容易与枣肉分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红枣中的糖分也将流失。如果吃到的只是一些寡淡微甜的枣肉纤维,就不成为美味了。所以我们既要让水进入枣体内部,使得枣皮与枣肉、枣肉与枣核容易分离,又不能使枣中的糖分流失太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想让水容易进入枣体,那就要使得水里面不要有可能阻碍水透过枣皮进入枣体的物质,也就是说,纯水的渗透能力比含有各种 “杂质”的水强。例如,要想吃到真正美味的红枣,就不要把枣放在粥里煮。粥里细微的淀粉粒将阻碍水的进入,就不能使枣皮、枣核较快地与枣肉分离。如果煮了足够长的时间,水倒是进去了,皮也好剥落,核也好分离了,枣中的糖分都逸出了,枣也没味了。 要想使得水能够渗透到枣体中间,而绝对不让枣里的糖分跑到枣外的水里,这恐怕不可能。因为,在当初晒枣的时候,枣皮不可能没有一点损坏,一般来说,枣皮损破越大,糖分逸出的可能就越大,但是,这往往不是消费者容易控制的,我们只能选择看上去损破较小的。在煮枣时,枣外的水分要比较少,这样,即使枣内的糖分逸出,而枣外水里糖分也很高了,逸出就会很慢了。 我的方法很方便,它能够使水容易进入枣体,从而使皮、核容易与枣肉分离,而糖分较少的逸出。那就是,把洗净的若干颗枣平铺在平底的小盘子里,再放入少量开水,使每一颗枣的底部都接触水,然后入锅蒸煮。当然,如果正好用电饭锅煮饭或者煮粥,那就放在上面一蒸即可。超市有售不锈钢制的蒸架,用起来很方便。如果煮粥、饭用的是电压力锅,那将更好,更大一点的气压有利于水的进入,从而有利皮、核的分离。 这样蒸出来的红枣只有很少的糖分逸出,而枣皮和枣核都很容易分离。我们就能够吃到味道纯正甘甜的红枣。 当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处理食物的方法也会不同,我相信也还会有更好的处理红枣的办法,我也希望能够学习。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7699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外骗子】在渗透科学网?
热度 13 outcrop 2013-3-15 20:06
刚收到一个短消息,中英文对照的。一看中文就知道是机器翻译的,再看看英文,也很蹩脚。 再google了下grace22dav@yahoo.co.uk这个email,发现网上不少交友的留言。 看来是一位非英语国家的老外朋友,打算在科学网干点啥。 可是咱们中国人在目前的生存环境下,个个都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士了,想骗?不容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71 次阅读|25 个评论
交叉渗透
metanb 2010-5-13 11:36
假设两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系统对接在一起时构成一个大的系统。那么,对每个系统的内部结构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将两个系统有机地耦合起来,这就使得两个系统相互渗透。新的发现往往产生在这个渗透的企图和过程中。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3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温三轴应力下无烟煤、气煤渗透特性
fzj3893811 2010-3-31 20:36
利用自主研制的600℃20MN 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系统,分别研究了大尺寸(200mm400mm) 晋城无烟煤和兴隆庄气煤试样在恒定500m 原岩应力(侧压系数1.2)条件下不同温度时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室温至300℃中低温段,煤体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阈值温度。当温度达到阈值温度时,渗透率降至最低值。(2)在300℃~600℃高温段,煤体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个峰值温度。峰值温度处渗透率为该温度段内的最大值。(3)煤体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呈现阶段性:室温至阈值温度为第一阶段,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阈值温度至峰值温度为第二阶段,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峰值温度后,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4)渗透率随温度变化的阈值温度和峰值温度与煤阶有关。无烟煤渗透率的阈值温度是150℃~200℃,峰值温度为450℃~500℃;而气煤渗透率的阈值温度为200℃~250℃。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4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信真的有“网络汉奸” 渗透我国互联网-从张磊事件看得出
热度 2 吴信 2010-1-26 23:16
前几天读到一则新闻:美国斥巨资扶持网络汉奸 渗透中国互联网 ( 文献链接1 ) ,当时还半信半疑的,今天读到了关于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的事件,我相信了真的有 网络汉奸 渗透中国互联网。最初的版本就是 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见文献链接 2 ),就这么几天,却变成了 从耶鲁毕业的夫妻:张磊捐款内幕,看完让人落泪 。 原文是主人公是自己,而该文把主人公改成张磊,基调就变了,目的在于引导网友同情张磊,憎恨国家,特别是把题目加上了看完让人落泪更是将其目的暴漏无遗。多亏一个游客给我提醒,差点被忽悠了啊。 我本无意,却也差一点成为网络汉奸啊,呵呵。因此,特地转来改正。对于网络汉奸歪曲事实,利用和谐的外衣,发表不和谐言论, 把好人说成坏人,把坏人说成好人,扰乱视听。诽谤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艺术,饮食无一不包。另外就是用辱骂给大家助阵。 引导价值观的改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 文献链接3 )。 上次有个论坛里面的斑竹说有人提醒那个论坛有内奸,会泄露秘密,当时我还以为开玩笑。所以,请大家擦亮眼睛,辨别是非啊。怪不得经常有人说我书呆子,唉,我自己书呆子还可以原谅,不能影响到别人啊,还是多一点心眼好啊。 文献链接1: 美国斥巨资扶持网络汉奸 渗透中国互联网 2010-01-22 14:25:14 来源: 环球时报 (北京) 掌控互联网对美国有重要战略意义:拦截信息,搜集情报;快速广泛传播美国声音掌握话语权和舆论主动权;输出美国价值观;支持颜色革命;扶持所谓敌对国家和看不顺眼国家的反对派,干涉他国内政,扩展美国势力范围;战时先发制人,干扰对方通讯和指挥系统。 茨曾经说,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一名美国前情报官员谈到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价值观时说,这比派特工到目标国或在目标国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2009年6月,美国政府以妨碍互联网自由和信息流动自由为由对我绿坝软件提出异议并施压恐怕也与其向中国的渗透意图有关。 据香港某传媒称,美国情报机构每年出资数千万美元资助网络汉奸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他们出没于各大中文论坛、门户网站。哲瓦在线是由美国官方机构和海外藏独组织合作进行的秘密项目。哲瓦在线任务是,利用互联网对中国网民进行煽动、蛊惑、渗透、策反,制造谣言引发动乱并搜集中国情报。一名曾在哲瓦在线工作的藏族青年醒悟后揭露说,这个组织就是一个听命于美国的网络间谍机构,拿美国人的钱,受美国人监督,并为美国人服务。香港大公报发表的《防美日网间舆论扰华》一文称,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日间谍机构。 (《环球视野》) 文献链接2: 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摘自薛涌的博客)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文献链接3: 『 国际观察 』解析网络汉奸 一、和闹日本时的汉奸伪军白狗子大不同,网络汉奸的表现形式如下:   1、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主ID都是由资方注册的,相当于枪枝,看谁枪法准又卖力就发给谁。该谈论什么煽动什么,都有精心的策划。   2、有经费有工资有奖金。   有网友提出,根据一些汉奸ID发帖、回帖的时间分析,他们哪有时间去挣钱?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敬业&赚钱的表现。据透露,这些汉奸枪手的收入实行计件工资制,发帖的多少、点击率、回复数都是考核指标。   3、令人钦佩的策略性   上面提到发帖同工资挂钩,如果帖子被删被封岂不血本无归?所以,汉奸枪手们发帖回帖极其讲究策略:既要挑起愤青的怒火,又要做到帖子不被删、ID不被封也够累的。愤青看到汉奸帖子当然要驳斥,据理力争,但人家不理你那碴儿,专捅你的肺管子,愤青耐不住性子就开骂了,正好上了人家的当帖子被删,ID被封。   可能不少人都看过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在聚贤庄上,追魂杖谭青用的就是这一招儿,他阴阳怪气地说一两句就把群雄惹得暴跳如雷,但是这有什么用?正中了人家的计谋。   二、汉奸枪手也有失算的时候   1、川航职工张敏佳被网友揪出并失去了这份工作。   2、天涯社区国观栏目版主蟋蟀王被免职并被迫离开天涯。   其实蟋蟀王如此的下场是因为他坏了业内的规矩:想当枪手就别当官。   3、汉奸们的战略思想也有些问题。逢共必反也还罢了,逢中必反简直是和自己过不去,多亏这些好同志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散发反动帖子,原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惊醒了、团结了。   三、对付汉奸枪手的办法   1、从帖子的题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不点击、不回复,晾在那儿,他们挣不到计件工资,过不了多久就另谋生路了。   2、学习爱卡汽车网及天涯社区国观网友的精神,尽可能多地发动群众,查找出这些网络汉奸的真实姓名、住址。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52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微震监测问题的实质与可能相关的问题
edward3 2009-7-27 20:16
微震监测的实质就是岩体中不连续面的时间空间演化,与这个密切相关的就是稳定性和渗透性问题等。除了地震的精细研究外,可能的工程应用领域可分为稳定和渗透两类。 0、地震精细研究:活断层、余震、火山、地下空间抗震、地震试验场等。 1、稳定性为主的问题:岩爆、边坡、地下空间与采空区、水库、大坝等。 2、渗透性为主的问题:石油、天然气、核废料、废气存储、油气库、地热等。 从以上粗浅的分类可以看出岩土工程中的透水、瓦斯等突出等应该是综合问题。难度可想而知。能借鉴的源头应该是火山、油气热生产的成功经验。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稳定性问题主要是单相介质问题、其他的问题大多是多相介质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拔“柄儿”达人与臭鞋巴儿
eloa 2008-12-4 10:03
段玉 发表于2008-12-4 星期四 2:34 秋风起兮云飞扬,校园风光美断肠, 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段儿叶柄的笑话。 拔根儿是这样一种活动:彼此各执白杨树叶柄的两端,向相反两个方向拉去。有的时候伴随着一生大喝断!再看自己或对方手中的叶柄已经身首异处。不知是哪个没有生物学常识的人将其定名为拔根儿,因为不管从功能还是形态上,那拿在手中的实在就是白杨树叶的叶柄了。所以,现在我们改名拔柄儿。 除了耍赖的孩子们往叶柄中插细铁丝获胜以外,更多的人选择了将刚从树梢落下的叶柄放置在鞋里来增大自己的胜算。前者往往被人群殴,后者则需要我们在畏惧其浓烈的脚臭之余思考一下其科学依据了为什么放在臭鞋巴中的叶柄要比刚要落叶的叶柄禁拉又禁拽,禁挤又禁踹呢? 易断的新柄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嫩。说这话的时候没有北京老爷们儿蔑视对方的孤傲,而实在是因为这些叶柄中含有了太多的水分。水分在哪呢?叶柄细胞的液泡中。我们知道,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大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液泡。这个细胞器的存在让植物细胞都鼓鼓囊囊水水灵灵的。液泡,顾名思义,承载液体的泡,在植物叶柄细胞中的液体主要是水,内部溶解了许多特定的无机盐及色素分子。液体从根部被吸收,利用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通过输导组织的帮忙进入叶柄,滋润叶柄细胞。要想成就为一个力战群根的老根就首先要在液泡上下文章。 刚才说过了,液泡中太多的水是根嫩的原因。那么你要想赢了你对面这个流着鼻涕傻笑的家伙,首先就要让你手中的叶柄变得老。怎么变?减少水呗,怎么减?有人告诉你将叶柄放在稍微活动就狂出脚汗的家伙鞋中是最理想的。为什么呢?强忍着脚的酸臭,我们把浸在脚汗中的可怜的叶柄取出来,你会发现它已经在压迫下变得痩缩了,如果能用精确的电子称称量一下重量的话,你会惊讶的发现,嫩柄变成老柄这个过程,体重减轻了不少。减少的什么呢?水。水跑到哪去了? 水跑到叶柄外面,也就是脚汗中去了。 这整个过程是由一个叫做渗透作用的原理导演的。其原理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渗透作用(osmosis):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拿刚才提到的叶柄来说,其中的植物细胞液泡中溶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形成特定浓度的液泡液。人体的汗水中以氯化钠、氯化钾为主,还有相应的尿素(男生体育课出的臭汗含有不少尿素)等其它乱七八糟的,也营造出相较植物液泡浓度更高的溶液。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因为具有选择透过性,正好可以充当半透膜。这样一场水分争夺战就在叶柄细胞液泡和脚汗之间展开,充当裁判的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先开始的时候,脚汗占了上风,因为溶液浓度高,对水分的吸引力也大一些,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分源源不断的流向脚汗。在脚汗补充水分的过程中,浓度不断被稀释,降低,终于和液泡溶液浓度相等,不再变化。水分流失一边倒的情况也变成了小规模的拉锯战。 来,看图说话吧。 上图中被染成深紫色的是植物细胞的液泡,嫩叶刚落下来的时候,水分多多。充盈到细胞壁,这才罢休。但当你将含有这样细胞的嫩叶柄放在充满脚汗的臭鞋巴中时,就会发生下面这样的现象: 和原来相比,叶柄细胞中液泡水分减少了很多,也不那么嫩了,变得沧桑、老成,甚至干练,水少了,韧性就变强了,结实了。一根有万根不当之勇的老根就这样诞生了。拿它去一试身手吧,注意,千万别单挑那些一打球就在衣服上结白花花汗碱的哥们,他们的柄儿更加老成。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364.html
个人分类: 生物|1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