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桃花源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桃花源记(陶渊明)
ericmapes 2017-6-21 22:53
桃花源记(陶渊明)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TEu8Tn9E9pxjmwp-EjCy4BTn_1KR0f7snMUfGFwB3QzCtU4IOcCGA9yJi_Lt61EczT8gxL7gBwqMk0bRpSen0JvxVItma0ailO2wQ30xcB_DuzPZadFX_J9SfPGGNt6jg2LqhuTygyD6mokDcnGrzN2Z4r-QHzzx8ub16a0_V8Khn3oGGbLi2n2fN7KSQ5DAFay7Zo1FAIkN2gTvJ1aga 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 陶渊明 的代表作之一,是《 桃花源诗 》的序言,选自《 陶渊明集 》。借 武陵 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 桃花源 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 晋太元 1 中,武陵人 2 捕鱼为业 3 。缘 4 溪行 5 ,忘路之远近 6 。忽逢 7 桃花林, 夹岸 8 数百步,中 无杂 9 树,芳草鲜美 10 ,落英 11 缤纷 12 。渔人甚异之 13 。复 14 前 15 行,欲 16 穷 17 其林。 林尽水源 18 ,便 19 得 20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21 若 22 有光。便舍 23 船,从口入。初 24 极狭,才通人 25 。复行 26 数十步,豁然开朗 27 。土地平 28 旷 29 ,屋舍 30 俨然 3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32 属 33 。阡陌 34 交通,鸡犬相闻 35 。其中往来种作 36 ,男女衣着 37 ,悉 38 如外人 39 。黄发垂髫 40 ,并 41 怡然 42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 43 ,问所从来 44 ,具 45 答之 46 。便要 47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48 来问讯 49 。自云 50 先世 51 避秦时乱,率 52 妻子 53 邑人 54 来此绝境 55 ,不复 56 出焉 57 ,遂 58 与外人间隔 59 。问今是何世 60 ,乃 61 不知有汉,无论 62 魏晋。此人一一为 63 具言 64 所闻 65 ,皆叹惋 66 。余 67 人各复延至 68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69 。此中人语 70 云:“不足 71 为 72 外人道也。” 既 73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74 ,处处志之 75 。及郡下 76 ,诣 77 太守,说如此 78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79 ,遂 80 迷,不复得 81 路。 南阳刘子骥,高 82 尚士 83 也 84 ,闻之, 欣然 85 规 86 往。未果 87 ,寻 88 病终 89 ,后遂无问津 90 者。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太元 : 东晋孝武帝 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 武陵山区 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顺着、沿着。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舍弃,丢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空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种劳作。 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通“俱”,全,详细。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 周礼 ·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就。 间隔:隔断,隔绝。 世:朝代。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为:对,向。 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人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桃花源记》意境图1 桃花源记 作品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桃花源记》意境图2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元熙 二年(420年)六月, 刘裕 废 晋恭帝 为零陵王,改年号为“ 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桃花源记》意境图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 苏轼 《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 刘子骥 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记 名家评价 “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真且实。”( 方东树 《 昭昧詹言 》) “文生于情,情生于境。”(尤桐《西堂杂俎》三集卷三《苍梧词序》)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钟嵘《 诗品 》)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艺概 ·书概》) 作者简介 编辑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 (约365—427年),字元亮, 浔阳 柴桑 (今江西省 九江市 )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末期 南朝宋 政治家、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 田园诗 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陶渊明简介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79659199.html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 靖节先生 ,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 ,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饮酒》 《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诗》 等。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 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他还学了儒家的 《六经》 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 老庄 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参考资料 1. 陶渊明 .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 ,1979 :163-166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65-169 3. 朱庆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上海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4. 苏兰·《桃花源记》评析·广西大学·2009年 5.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桃花源记》将亮相澳大利亚亚太当代艺术展 .新浪 7. 桃花源记—名家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8. 曹毅·浅谈《桃花源记》—心灵的净土·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3月 9. 隋继文·谈写作方法(1)虚实结合·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罗绍兰 .十大六朝文人—陶渊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6年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桃花源记——丙烯001号
tangwei 2013-8-2 09:20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7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证明你是人——趣味Captcha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4-29 16:08
CAPTCHA(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主要是为了防范有些人在论坛上通过软件自动发布垃圾信息,也可用于防止软件自动注册大量账号、搜集Email地址、在线投票中刷票、滥用搜索引擎、字典式猜测账号的密码等。 主要做法是让你做些事情,这些事情的特点是:真正的人很容易做,但按照当前的技术通过软件很难自动完成。 为了防止软件自动完成这些任务,人们想出了各种巧妙的任务,其中不乏发表在顶级国际会议的成果。 参见之前的博文: 新桃花源记(N)——你是人吗?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160do=blogid=441759 ) 以下图片均搜集自网上或来自学术论文: 通过软件自动破解Captcha,可以卖个好价钱。 变形再变形,依旧免不了被破解,得想些新法子。比如识别中国的草书。 科学网的Captcha(早期是让大家做科学题目,后来改成传统的输入字符了) 传统的Captcha 识别出扭曲的字符后,需要通过鼠标拖动来输入。 拖动滑块旋转图片把图片放正(这可是发表在顶级国际会议上的成果) 下面哪句话是更加自然(不是机器翻译的)? 智力测试 专业题目 利用视觉错误
个人分类: 科普|522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四川桃花源记
dongzg101 2012-4-19 05:30
四川的桃花又开了,一起去春游,走走红军长征的路,在树下喝喝酒,读读历史书啊!就诗兴大发,做几首打油诗!画几幅画!去北京看看画展啊!去伦敦看奥运啊! 走慢点啊!记得带上去年成熟的桃子! 年轻人也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回家考考公务员!
个人分类: 国际关系|1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桃花源记之世外桃源内~看那盏灯,哈哈~
热度 4 wangproject 2011-7-4 16:03
桃花源记之世外桃源内~看那盏灯,哈哈~
文/王钰洋
个人分类: 九州方圆|3344 次阅读|9 个评论
桃花源记之世外桃源外景实拍
热度 3 wangproject 2011-7-4 11:44
桃花源记之世外桃源外景实拍
文/王钰洋
个人分类: 九州方圆|4224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桃花源记(N)——你是人吗?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5-8 07:39
引子:千禧九年,XYX梦游为业,缘校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岛,桃花岛上住着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不知有民国,也不知有新中国…… XYX久住桃花岛,乐不思蜀,网络日益发达,应用日渐丰富,遂研究哲学:我思故我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推己及人,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人吗?怎么证明你是人呢? 因特网兴起之处有句名言: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一是条狗。 你是人吗?在因特网中,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时光倒退到1993年7月5日,彼得·施泰納(Peter Steiner)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漫画:一只正在上网的狗对边上的一只狗说:在互联网(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一是条狗。这句话形象地体现了因特网的匿名特性,因而成为一句网络名言。 然而,随着对隐私权的重视,人们在网上聊天时越来越需要知道对方到底是谁。文字聊天很难证实对方,那就视频吧,眼见为实,能看到对方真正长的什么样总可以放心了吧。且慢!有些软件可以模拟出摄像头的效果来,你在聊天时所看到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人,说不定是对方不知从哪里下载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那个人是正在和我聊天的人吗?聪明的网友会附加上一些要求,比如要对方做些指定的动作:眨一下眼睛、举一下胳膊等。预先录制好的视频很难预先估计到这些特殊的要求,于是就露馅了。 这个问题不光存在于网络聊天中,一些软件也和我们人一样有同样的疑问:你是我所看到的那个人吗? 比如有种软件可以识别人脸,人只要在计算机摄像头前面露一下脸就等同于输入帐号密码从而可以登录计算机了。这种软件虽然很方便,但难免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别人拍了我的照片,再拿着我的照片在计算机前面露一下,是不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我的计算机了? 人脸登录软件需要判断:摄像头中出现的到底是活人还是一张照片? 比如可以要求使用者在摄像头前露脸时还得眨几下眼睛,照片不会眨眼睛,就会露馅了。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你是人吗”这一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你是人还是计算机程序? 在网上聊天时,有种聊天机器人,它睿智幽默,就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按照人工智能的奠基人艾伦•图灵1950年所提出了图灵测试,当我们通过键盘聊天时无法判断对方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时,就可以认为这个聊天机器人具有人一样的智能了。当这一天到来时,我们在网上聊天时就会多一个疑问:你是人还是聊天机器人? 至少在目前的网络聊天中,人并不是非常担心和自己聊天的究竟是真正的人还是具有智能的软件,因为人比软件要聪明多了。但反过来就有问题了,很多软件确实担心是不是真正的“人”在使用它。 比如网上论坛、博客会担心有软件自动发送大量发垃圾评论,需要输入帐号密码的应用软件会担心有黑客通过软件自动反复试探账号密码,含有Email地址的网页会担心上面的Email地址会被恶意软件搜集过去发送垃圾邮件…… 这些坏事情如果人来做的话不会造成过大的风险,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做这些体力活的效率不是很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恶意软件这么做,就会造成很大破坏。毕竟软件是一天24小时不断破坏也不知疲倦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uis von Ahn提出了反向图灵测试:不是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设计出具有智能的软件,而是从图灵测试的测试者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让人很容易回答出来、但计算机软件很难回答出来。称为CAPTCHA(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 这是一场和人工智能较劲的比赛:专门找人工智能研究的弱点来出问题,同时这个题目对人来说又不能很难。比如将单词的字符扭曲让你说出是什么单词、让字符不断跳跃并且给你一幅图片问你里面是猫还是老鼠、给你几个照片让你找出哪几张照片是美女、给你一幅歪掉的图片,让你用鼠标把它挪正…… 。很多人研究怎么样出对人很容易但对计算机很难的题目,解决了很多人发表论文的问题。有些网站甚至出一些专业问题,比如计算数学题、给出分子式的图要求输入中文名称等,科学网也曾经要求每个回帖者先回答一个科学常识题目,只是答案预先给大家让大家输入一下。 在各个网站都在让大家做题目时,Luis von Ahn又开始思考了:这么多人自愿地动脑筋做题目(据几年前的统计,每天有2亿次),这些脑力都浪费了真是可惜。于是他从扫描的书籍中找一些自动识别软件无法识别的字符作为Captcha的题目掺在已有的题目里让人来做,这个做法称为reCaptcha。结果,一年就识别了四亿多个疑难单词,相当于把17600本扫描下来的书全部人工电子化了。巨大的商机啊,难怪Luis von Ahn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做这个事情,公司名字就叫reCaptcha,甚至后来还把这个公司卖给Google了。其实,除了识别扫描下来的书,品牌推广、学习培训都能用上,比如有一阵科学网上回帖时必须先回答科学常识,虽然觉得不方便,但那时我回帖时倒是学到了不少早已忘记的科学常识。 靠着reCaptcha,Luis von Ahn后来在大名鼎鼎的《Science》发了文章。把reCaptcha的想法再提升一下,不光通过做Captcha让别人做事情,让大家玩游戏时也顺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的博士论文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Captcha的目标是出题目让计算机做不出来,reCaptcha则将计算机做不出来的题目通过Captcha交给人做。在Luis von Ahn到处做讲座时,有个学生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大意是如果用你的reCaptcha攻击你的Captcha会怎么样? 这有点像我们的古人问过的: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Luis von Ahn只好说:你可以这么做。是有人这么做,做个色情网站,要看下一幅图片么?帮我做一道这个Captcha题目就给你看。这个称为对Captcha的色情攻击。Luis von Ahn坐不住了,只好在网站上解释一下,大意是你这么用我的矛攻我的盾不合算,人家做题目做恼了就跑到不要做题目的色情网站了,你的客户就流失了。所以色情攻击对我没有妨碍……于是又有人发表论文了:我不用色情网站照样有办法用你的矛攻击你的盾…… 冰山一角,越扯越远了,再扯远就打开更多的门了,每个门后面都是令人惊叹的风景。其实每门学科的山峰都足够高,爬到一定高度就会发现所有的群山其实都是连起来的,走几步就可以爬到其他山头,不管从哪个山脚爬上来,爬到一定高度,看到的东西就都差不多了。 后记:“你是人吗?”研究好后,下一步的问题是“你是哪个人?你是你所宣称的那某某某吗?”这个问题反而是比“你是人吗”出现得早,八年前我在学习数字证书技术时就已经广泛应用不少时间了。
个人分类: 科普|42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桃花源记(3)——聪明的指路人
xuyingxiao 2011-5-6 09:11
桃花岛的各个房间遍布传话人后,就变得太吵了,尤其很多人爱广而告之,动不动就说“大家都听好咯”,弄得大家心烦意乱。 隔离,我把大家分到几个村庄,一个村庄作为一个网络,村庄里面才允许广而告之。村庄之间怎么传话呢? 通过指路人(路由器),指路人之间可以互相通话。一个村庄可以用多个指路人,指路人之间也很复杂地连接起来。下面这个图简化一下,三个村庄,每个村庄一个指路人,三个指路人一一相连(通过话筒喇叭互相传话,如果不怕慢的话,甚至可以通过人做信使在指路人之间传话)。 宋集老徐的电脑想和吴集老王的电脑说话,就开腔了:“宋集指路人听好咯,我是老徐,要和吴集的老王讲话”。宋集的指路人就把话传给吴集指路人,吴集指路人再把话传给吴集的老王。 哪天吴集和宋集之间的话筒A-B连线段了,或者话筒A或B坏了怎么办? 宋集指路人就把话传给杨庄指路人,杨庄指路人再把话传给吴集指路人,宋集指路人最后把话传给吴集的老王。 指路人怎么如此聪明,知道要找杨庄指路人可以最后把话传到吴集? 原来,指路人之间不断地向能说上话的其他指路人报告自己的信息。比如吴集指路人会告诉所连接的杨庄及宋集的指路人:我连着吴集,到吴集一步就到了。 宋集指路人在喇叭A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增加一步就可以到吴集,于是心里记下了指路信息: 到吴集,向话筒A说话,两步就到了。 杨庄指路人在话筒喇叭D听到这句话,也心里记下了: 到吴集,向话筒D说话,两步就到了。 各个指路人继续互通信息。比如杨庄指路人继续通过话筒E传话: 我连着杨庄,到杨庄一步就到了。我也能到吴集,但要通过别人转,两步就到了。 宋集的指路人通过喇叭F听到这个消息,又记下了: 到杨庄,向话筒F说话,两步就到了。 到吴集,向话筒F说话,三步就到了。 且慢,之前心里已经记过“到吴集,向话筒A说话,两步就到了”,现在又知道“到吴集,向话筒F说话,三步就到了”。那么有人找吴集的人,到底向话筒A还是F说话? 当然选步数最少的,23,于是保留“到吴集,向话筒A说话,两步就到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条件来,比如如果用话筒A要收费而用话筒F不收费的话,或者话筒AB之间太忙了,那就用话筒F,。 这样每个指路人都可以在心里形成一个指路表,我们称为“路由表”。根据这个表,不管谁要和哪个村庄的人说话,指路人都可以通过一个合适的路径最终把话传到。 这个指路表可以动态更新,比如如果话筒A或B坏了、或者话筒A和B之间的线被恐怖分子破坏了,指路人之间就会重新互通一下消息。这时宋集的指路人就不会在喇叭A里听到吴集指路人发来的信息,心里就不会记下:“到吴集,向话筒A说话,两步就到了”,而是根据喇叭F听到的消息记下“到吴集,向话筒F说话,三步就到了。”实际上,指路人之间隔一段时间就会通过话筒告诉直接通话的其他指路人:我还活着。这样,可以一旦发生问题,就可以及时更新指路的信息。扯开点,这种做法其实到处都有,我父母每年要回一趟老家验一下证才能继续领退休金,本质上和这个一样,就是告诉别人:我还活着。 这样以不变应万变,按照这种方式,只要恐怖分子没把所有的路都断了,总有一条路可以把话传到。 后续的故事: 防火墙的故事:指路人和谁有仇时,凡是老徐说的话一概不理,或者凡是宋集发来的话一概不理、凡事要和吴集的人说话的一概不理、凡事要找吴集老王的一概不理、凡事说的话中有敏感字的一概不理……,于是我们就说被墙了。其实除了指路人,网络的各个层次(包括上次的传话人等)都可以成为Great FireWall的一部分。 指路人本身的修为:指路人之间如何更有效地交换指路信息,可以研究更好的做法。有很多路可以走的时候,如何根据设定的条件找一条最佳的路? 当指路人太忙的时候,要传的话得排队,如何保证最重要信息先传出去? 指路人开后门:指路人预先留着一点资源在手里,为特殊情况开开后门,比如领导优先、交钱多的有钱人优先等。还可以把想说话的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等级提供的服务不同。没办法,资源有限时,人人生而平等就只能是空话。 分层:话筒喇叭属于物理层,传话人属于数据链路层,指路人属于网络层,再往上还可以划分更多层次,直至应用层。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出现不同阶层是历史的必然。每个层次有自己的地址格式、有自己的协议、有自己的一套差错处理、控制机制。层和层之间有一套通信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替换,以后有了网卡,就把我的话筒喇叭换成网卡网线,每个层次不管怎么替换,其他层次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就像领导换了,小民还和以前一样听到什么指令做什么事就行了。此外就像领导不喜欢越级上访,胡哥一般也不会和我们小民直接说上话一样,这里也是只提倡上下层之间直接对话而反对跨层通信的,不然的话微软好不容易开发了个IE,你换个网卡它就得重新为你开发软件,那多麻烦。 到了应用层,就越发大家各显神通开天辟地了,到处有门,打开以后都是全然一新的天地,到处是故事,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一辈子也讲不完,有创造力你就尽情地使吧,所有的学科最后都能连接起来。 要说的故事太多反而就不知该讲什么故事了,无论讲哪个都觉得讲不好也讲不全,只能讲个冰山一角,我的桃花源记只得就此打住,再写就只能直接跳到第n个回合过过瘾了。
个人分类: 科普|3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桃花源记(2)——辛苦的传话人
xuyingxiao 2011-4-27 05:24
自从我在《新桃花源记(1)——通过空气连接电脑网络》通过空气把计算机连网后,桃花岛的岛民们连网的电脑越来越多,于是我开了两个隔音的房间,每个房间只放少量电脑。房间里面的电脑按照以前的办法互相说话没问题,但如果老王和老徐分在两个不同的隔音房间里,老徐要找老王要林徽因传记的话该怎么把话传到老王那里呢? 对了,加一个传话人就没有问题了,这样各个电脑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传话人左耳朵接个耳机可以听A房间的对话,右耳朵接个耳机可以听B房间的对话,再有两个麦克风,可以专门向A,B房间分别讲话。 一开始,传话人什么也不知道,就听着而已。按照新桃花源记(1)的对话过程,传话人听到A房间有人说:“老王听好咯,我是老徐啊,把你小说文件夹中的《 林徽因传 》传给我吧。Over” 一听有人说话,传话人就笑了,原来知道A房间住着老徐,记下了,以后有人找老徐就把话传给A房间就行了。 只是老徐要找的这个老王是在A房间还是B房间呢? 传话人自己也不知道。保险一点,还是各个房间都传一下吧。于是对着麦克风原封不动地传话:“老王听好咯,我是老徐啊,把你小说文件夹中的林徽因传记传给我吧。Over”。 这下不管老王呆在哪个房间,也不管有多少房间,老王都能听到这句话了。老王和新桃花源记(1)中的做法一样,听到“老王听好咯”就开始回答:“老徐听好咯,我是老王,没问题,我要传给你咯。Over”。 传话人听到这话,知道老徐在A房间,于是向A房间传话。 另外传话人一听老王发声,就知道老王住在哪个房间了。比如原来老王在B房间,从此不管哪个房间的电脑找老王,就只需要向B房间传一下话就行了。 通过传话人,老王和老徐按照以前同样的方式完成对话。 “老王听好咯,我是老徐,我准备好了。Over”, “老徐听好咯,我是老王,我开始传给你了: 林徽因传 ……” 老徐电脑中语音识别软件识别着每个汉字,并保存到一个文件中。 这样,不管有多少房间,传话人通过听大家说话,经过一段时间就知道每个房间有哪些电脑了,可以准确地把每个电脑说的话传到合适的房间。当然,如果某个电脑要做广播,说:“大家都听好咯”,则传话人就每个房间跟着广播一遍。 完美多了,每个房间内部各个电脑的对话不会影响其他房间,可以同时进行。需要时又可以和其他房间对话或所有房间广播。这个传话人功不可没,它在两个房间之间建立起友谊之桥,我们叫它“网桥”。当然如果有更多的房间,就不像桥了,而且人的耳朵有限,这个任务有很繁重,得造个专门的机器来做这事。这台机器其实是把声音从一个房间切换(交换, switch)到其他合适的房间,所以就叫它交换机吧。 有了交换机,A房间的老徐和B房间的老王在通话时,C房间的老赵和D房间的老李可以同时通话。只要交换机能力足够强,管它有多少电脑同时说话呢。 记小时候看过电话接线员的工作,外面有电话打进来时,总机就问找哪位,问清楚后就把线插到相应的分机的插孔里,分机的电话就响了,这个电话接线员其实也是做类似的事情,只是后来的历史一样,人被程控电话交换机取代了。 接下来的问题: 如果哪台电脑发了神经病,拼命地说“大家都听好咯”,这样每句话都得传话到所有的房间,这种广播很多时,就把大家正常说话都堵塞了,这叫广播风暴。电脑越多这种概率越大呀。 如果打仗时一颗导弹正好命中这台交换机,所有的电脑就都瘫了。 如果棒槌岛也有人弄了电脑网络,但和我们的不一样。棒槌岛和桃花岛的网络想连起来。 …… 下回,如果我有时间的话就得把路由器、网关发明出来了。发明路由器时分层的事情再也不能拖了,此外校验问题、分包、出错重发、控制问题……真是任重道远啊。 路由器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发明,只是写起来就更难写了。
个人分类: 科普|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桃花源记(1)——通过空气连接电脑网络
xuyingxiao 2011-4-24 04:47
千禧九年,XYX梦游为业,缘校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岛,桃花岛上住着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不知有民国,也不知有新中国,但每人都有一台上天赐予的电脑。 我看了看他们的电脑,竟然和我们的差不多,内置话筒、喇叭,只是没有红外、没有“猫”、更没有有线和无线网卡。想拆开来看看硬盘,却发现浑然一体,竟无从拆卸。岛民从未听说过电脑网络,亦无网线、U盘,甚至软盘都没有,共享资料着实不便。 回想网络三要素: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脑——这里是完全具备了;共享信息——这里确实有这个需求;通过某种介质连接在一起——惟缺这一点了。但这里没有电话线、网线、红外、微波和光纤之类啊,得把思路打开点,只要把电脑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就行,以前老外还研究过通过普通的电源线连网呢。这里的电脑只有话筒、喇叭,对了,就可以通过空气传递声音来连网! 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不一会,两台电脑上就都编好软件了。我在我的电脑软件中输入:下载://老王电脑/小说文件夹/红楼梦,就听得我的电脑中的语音软件开始说话了: “老王听好咯,我是老徐啊,把你小说文件夹中的红楼梦传给我吧。Over” 空气振动,声音传到老王电脑的麦克风。老王电脑里语音识别软件理解了这段话,开始读取电脑里保存的《红楼梦》这一文件,然后老王的语音输出软件开始工作: “老徐听好咯,我是老王,没问题,我要传给你咯。Over” “老王听好咯,我是老徐,我准备好了。Over” “老徐听好咯,我是老王,我开始传给你了:红楼梦,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Over ” 我的电脑中语音识别软件识别着每个汉字,并保存到一个文件中。 …… 桃花岛岛民们看了神奇的电脑网络,纷纷要我给他们编软件,于是,一屋子的电脑整天都在吵吵嚷嚷呢,老赵、老钱、老孙、老李,声音不绝于耳。 就这么,只借助话筒、喇叭和空气,各个电脑连成了网。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不管是通过电、光还是这里简陋点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每次信息传递都包括了“头+要传的信息+尾”,头中包括了源地址(发给谁)和目的地址(谁发的)等,尾中包括了结束标记等。每个电脑只关心给自己的信息,比如老王的电脑只有听到“老王听好咯”,才会去关心后面说了什么话并去处理。当然还有一些是广播信息是发给所有电脑的,就用“大家都听好咯”开头。这些都得大家事先约定好了才不会乱掉,称为“协议”。 电脑说话的速度越快,一秒之内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但电脑说话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声音就糊了。不同房间的回音不一样,温度及空气密度不同,话筒和喇叭的质量也不同,所以说话速度的上限也不一样。以前我曾疑惑外表看上去差不多的网线,为什么有的传输速率只有10兆/秒,有的就可以达到百兆/秒呢? 看来和这个房子的道理一样啊。 有些电脑的语音软件我用男声,有些用女声,有些声音尖一些,有些低沉一些。这样一间屋子的空气可以同时多个人说话而不会互相干扰,这叫“频分多路复用”。 有些电脑隔得远了点,说话声音听不清楚,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递时衰减了,于是我把一台电脑放在中间,负责把听到的话原封不动往下传话。就像以前的房子太大,皇帝来时佣人们从门口一个接一个大喊“皇上驾到”,就可以把声音传到里屋了。这叫“中继器”。 电脑越来越多,声音干扰得厉害,我准备限制一次只能一个人说话。约定好:每个电脑说话之前先听听有没有人说话,没人说话了再说。当然这样做还是有可能发生两个电脑不约而同一起开口(这叫发生冲突),所以再约定开口后还要再听一下是不是有人碰巧和自己一起开口。如果有冲突的话,就随机等一会儿再听有没有人说话。这样就保证了房间里每次只有一个人说话啦。这叫“载波侦听,多路 访问 ,冲突检测”,按照这种方式来说话的网络就是传说中的以太网(Ethernet)啦,这个最常用了。 找我连网的岛民们越来越多,一个房间电脑太多,只要有两台电脑说话,其他电脑就得等着。等得让人心焦啊,我就把他们分到不同房间去,每个房间只放一个或少量的电脑,房间之间隔音,互不干扰。但是问题来了,老王和老徐如果分在两个隔音的房间里,老徐下次找老王要林徽因传记的话该怎么把话传到老王那里呢? 该轮到交换机华丽出场了,再之后,就得造路由器了。网络分层也得提上议事日程了,不能再像我现在编的这个软件,各个层次纠结在一起不愿分开。
个人分类: 科普|3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