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国防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30年后 会有人造人吗?
dsm9393 2019-12-8 10:45
30年后 会有人造人吗? Will there be Artificial person in 30 years? 都世民( Du Shimin ) 摘要:本文讨论 30 年后会出现人造人吗?给参考消息这篇报道提出疑问,对有关问题做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参考消息, 美国国防部 , 电子人 , 2050 年 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30 日报道:美国《军队时报》网站 11 月 27 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研究机构说, 2050 年可能出现 “ 电子人 ” 战士。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 电子人 ” ,什么是电子人?这篇文章没有完整的定义,从文章内容看,《 2050 年的电子人士兵:人机融合及对国防部未来的影响》,是历时一年的评估所得出的结果。撰写报告的是美国国防部健康与人员效能 生物技术委员会 的一个研究小组,该委员会负责关注 军事生物技术 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从这个来源看,是来自于军事生物技术研究成果,是想用电子技术来制造人,按这种说法,电子人与可穿戴设备是不同的概念 ,与机器人类人化也不相同, 也就是说,这 4 种技术,既不是嵌入式的,也不是穿戴式!只能理解为人造人,这个问题美国人早就有过想法,一直没有实现,如今这篇报道,表明了美国人还是想制造人,而且认为在 30 年后会诞生人造人 。 这 4 种技术是什么? 1 ) 增强 眼睛 在成像、视力和感知环境方面的能力; ( 这是 视觉 感官 ) 2 ) 通过一套光遗传学贴身传感器网络来恢复并设计对肌肉的控制; ( 这是 触觉 感官 ) 3 ) 增强听觉能力以利于沟通与保护; ( 这是 听觉 感官 ) 4 ) 直接增强人脑神经系统以利于双向数据传输。 ( 这是 神经 系统 ) 按《金刚般若菠萝蜜经》指出的 6 个感官: 眼、 耳、鼻、舌、身、意,从人的 6 个感官来说,这里占了 4 个:眼睛、耳朵、身体、神经,缺少鼻子、舌头 。這电子人与真正的人有所不同,其感官少了两个。除此而外,电子人不会有血液,不会有灵魂,也就是心!所以他称作为 “电子人”,他毕竟是人类造的,不同于机器人,也不同于真正的人!笔者的理解对还是不对呢? 这篇报道提出七个问题:人机增效 ; 协同作战能力 ; 增效技术的负面效应 ; 不对称生化技术对战术 ; 技巧与程序的影响 ; 举全国之力; 社会安全 隐忧、打造法律、安全和道德框架。 这篇报道强调人机融合的好处:通过修复因疾病或损伤而丧失的功能来积极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 笔者也提出几个问题 : 1 ) 人机融合是把机器变成人,还是把人变成机器?现在的科技报道,这两种情况都有,其结果会一样吗? 2 )“ 相由心生 ”还是“像由脑生”?中国人认为 “ 相由心生 ”不是由脑生,心找不到不等于没有。现在没有证据证明, 眼睛 成像 是由大脑产生,人的眼睛不是照相机,摄像机,而是另有玄机。 3 )从美国国防部提出这个报告来看,没有提出人体内有电磁波通道,但确实在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有电磁波通道,那么在人的眼睛里就有天线存在,同样天线的后面是什么设备?这就需要去研究。人机融合与电磁波通道是两回事,与离子通道也是两回事。 4 )这篇报告提出的,增强人的视力和感知能力,用什么办法尚不明确?如果是用人造的方法改变人眼的变焦能力,这种方法根本不能够与人相比较,中国央视报道的两个年轻人,他们的势力超强,没有任何其他外界的干预,如果美国人认为他们能够超过这两个年轻人,他们的说法是可信的,如果不能,他们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5 )欧盟的 脑 计划有一个亮点,这就是让盲人复明,他们的研究在今后 4 年能否实现?另外美国专家马斯克用上千个电极也想让盲人复明, 笔者 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需要研究人的眼睛里的电磁波通道问题。同样他们还需要研究科学家麦克斯韦对眼球的研究结果。电极不能代替细胞,对细胞的电磁特性需要研究,不可回避!
个人分类: 博客|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他山之玉: 研究一下美国国防部的大数据战略
热度 1 王飞跃 2014-3-5 22:16
棱镜门事件以来,NSA的全球监控行为遭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谴责,但美国情报部门所展现的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技术实力也成为各国政府甚至一流IT企业为之“艳羡”的对象。 NSA为代表的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机构不但在信息安全技术上领先业界数年,而且在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上也让大数据技术厂商们“惊艳”。事实上,NSA大数据项目的规模、可扩展性、安全性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Google、亚马逊和苹果这样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NSA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In-Q-Tel迄今已经投资了200多个云计算、大数据、搜索与分析创业项目(下图),是美国大数据创业热潮的最强力推手,因为获得In-Q-Tel的投资本身还意味着来自政府部门的订单。 毫不夸张地说,NSA才是美国大数据创业热潮背后的真正推手。 近日,前NSA工程师创建的数据库创业公司Sqrrl的首席执行官Ely Kahn在Structure Show视频节目上解读了大数据技术如何被应用于国家安全。Sqrrl公司的产品基于开源NoSQL数据库系统Accumulo,而Accumulo系统正是创办Sqrrl的工程师在NSA时开发的。 Accumulo是PRISM棱镜项目的核心 据Kahn的介绍,Accumulo数据库系统是NSA企业架构的核心。大多数NSA的关键分析应用都运行在Accumulo上。“我不能透露具体是哪些应用,但人们在新闻中看到的大多数监控和分析应用的后台都是Accumulo。” Accumulo的性能如此强大,足以配得上对NSA大规模监控行为的各种指责。从技术角度看,NSA已经能够识别网络上的各种可疑行为和个人,但是NSA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Kahn称之为“生命分析的模式”: 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异常分析,也是我们目前的重点。如何建立一种模式来识别异常和正常?这需要基于对大量应用案例的分析… 我们今天的很多工作主要是围绕图谱分析(Graph Analytics)进行,建立大规模分布式的数据图谱——围绕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建立正常模式的数据图谱,然后参照这个图谱查找异常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集中,国防部已经行动起来 NSA采用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也适用于整个国防部,NSA的任务是建设一个能够跨部门分享NSA资源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Accumulo就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如今国防部希望将所有数据——从无人机视频到医疗数据,都汇聚到一个单一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中。 据Kahn介绍,NSA正在进行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代号“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将在建立一个庞大的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整合国防部的海量应用实例——从网络安全、战场情报系统到医疗实例无所不包。 你可以不喜欢NSA,但NSA已经无可争议地在科技公司中确立了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技术领导者的地位。 首个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框架规范出炉 过去几周美国信息安全行业最大的利好消息是美国白宫发布了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起草的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指导规范《提升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框架规范》,这是美国在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方面的首个规范。(编者按:虽然不是强制规范,但很多方面已经有些类似国内的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因此也有美国媒体指出此规范有扩大行政监管范围之嫌)。 Kahn认为《规范》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NIST通力合作的成果,对推动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迈出了一大步”,但“还远不够完美。”因为仅仅符合基础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首个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框架规范出炉 过去几周美国信息安全行业最大的利好消息是 美国白宫发布了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起草的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指导规范 《提升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框架规范》 Download ,这是美国在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方面的首个规范。(编者按:虽然不是强制规范,但很多方面已经有些类似国内的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因此也有美国媒体指出此规范有扩大行政监管范围之嫌)。 Kahn认为《规范》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和NIST通力合作的成果,对推动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迈出了一大步”,但“还远不够完美。”因为仅仅符合基础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编者按:这也与我国的等级保护制度类似,合规本身并未起到防范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和网络攻击的作用)
个人分类: 科研记事|5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国防部已批准在今后几年将网络安全部队扩编4倍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1-30 12:00
美国国防部已批准在今后几年将网络安全部队扩编 4 倍 法新社 1 月 28 日援引《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未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说,现有约 900 人的网络司令部将会把军队和文职人员扩编到约 4900 人。 报道指出: 扩大网络司令部的决定是五角大楼高级官员 2012 年晚些时候作出的,原因是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空间日益增加的威胁。 2012 年 11 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承认,美国网络安全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人力资本。 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在这一领域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但坦率地说,如果我们要站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的尖端,我们就必须在这一领域增加投入。” 据报道: 美国国防部这次计划在网络司令部底下创建 3 种类型的部队。 “国家任务部队”会保护输电网络、发电厂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系统。 “作战任务部队”则将帮助海外的指挥官筹划和执行攻击或其他进攻型任务。 “网络保护部队”的任务是护卫国防部自己的网络。
个人分类: 其它|22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吴中祥: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将扩建大型情报网络关注中国 
liuwenlidavid 2013-1-24 16:08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将扩建大型情报网络关注中国   法新社 2 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情报局( DIA )打算建设一个在规模上堪比中央情报局的大型情报网络,派往海外的人数将扩大到 1600 人。而这个网络的重要关注领域之一就是“中国正在实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 报道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的话说,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美国军方官员将向海外额外派遣数百名间谍人员。完成扩展后, DIA 预期将拥有遍布全球的 1600 名情报收集人员。据称,在最近几年,该局在海外的间谍人员存在从未超过三位数,其中包括使馆的武官以及其他没有掩护身份的人员。美国官员称,这一计划还包括部署新一代由 CIA 培训的特工人员。这些新特工将频繁地和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协作,但是他们从国防部直接接受任务。国防部还打算重新审视 DIA 的关注热点,在过去十年,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相关的行动上了。而目前,五角大楼最优先的情报领域是非洲的伊斯兰军事组织、朝鲜和伊朗的武器扩散,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军事现代化计划。    DIA 除了利用自己的直属机关进行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外,还管辖陆海空三军情报局以及美国各大军区司令部的情报部门。形象地说是“军队的中央情报局”。但是和中央情报局重视依赖人力资源进行情报获取不同,国防部情报局大量依靠侦察卫星等技术侦察装备。 原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638733.html
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2012-12-05]
热度 1 treblestar 2012-12-11 19:29
人民网洛阳12月5日电(记者 马丽)“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天在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揭牌。该实验室的建立,将有效促进我国高性能电子信息系统的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我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涉及社会到国防多个应用领域。据了解,近年来,不少重大安全事故和军事训练暴露出的问题显示,复杂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统的严重影响已经扩大为对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严重威胁。 对此,西方国家十分重视,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电磁环境效应”标准委员会和项目部等研究管理机构,组织相关领域的大学、公司等优势研究力量,开展电磁环境及其效应、适应性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投入巨大财力物力建设配套的试验基础设施,开展专项研究。 与此同时,国内也逐步认识到解决“复杂电磁环境效应”问题的紧迫性,在部分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然而,相比西方,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力量比较分散,且绝大多数侧重于解决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缺乏对物力特性与机理、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研究,“这已经形成对我国电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该实验室主任汪连栋认为。 “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就是旨在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研平台,促进实验室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向通信、雷达、导航等电子信息系统的转化和应用。
个人分类: 实验室介绍|4001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将扩建大型情报网络关注中国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2-3 13:13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将扩建大型情报网络关注中国   法新社 2 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情报局( DIA )打算建设一个在规模上堪比中央情报局的大型情报网络,派往海外的人数将扩大到 1600 人。而这个网络的重要关注领域之一就是“中国正在实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 报道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的话说,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美国军方官员将向海外额外派遣数百名间谍人员。完成扩展后, DIA 预期将拥有遍布全球的 1600 名情报收集人员。据称,在最近几年,该局在海外的间谍人员存在从未超过三位数,其中包括使馆的武官以及其他没有掩护身份的人员。美国官员称,这一计划还包括部署新一代由 CIA 培训的特工人员。这些新特工将频繁地和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协作,但是他们从国防部直接接受任务。国防部还打算重新审视 DIA 的关注热点,在过去十年,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相关的行动上了。而目前,五角大楼最优先的情报领域是非洲的伊斯兰军事组织、朝鲜和伊朗的武器扩散,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军事现代化计划。    DIA 除了利用自己的直属机关进行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外,还管辖陆海空三军情报局以及美国各大军区司令部的情报部门。形象地说是“军队的中央情报局”。但是和中央情报局重视依赖人力资源进行情报获取不同,国防部情报局大量依靠侦察卫星等技术侦察装备。
个人分类: 其它|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
热度 1 pukin 2012-8-4 17:44
【微博】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
老马卧槽,志在千里,美鳖暮年,壮心不已啊!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2日的报道说,当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要求美军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时,美国国防部91岁的战略专家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早就对此胸有成竹了。 他在国防部领导的一个机构过去20年里一直在规划一场战争,作战的对象是穷凶极恶而又武装到牙齿的中国。
45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科学家拟将“器官芯片”组合制成人体模拟器
crossludo 2012-7-29 14:06
美科学家拟将“器官芯片”组合制成人体模拟器   比米粒还小的人工大脑,微型SD卡大小的心棒,这样的“器官芯片”可以帮助医生们了解人体的内部运作。现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一个名为药物测试用组织芯片的7千万美元项目,旨在不使用手术刀,研究人体器官的微环境。      许多芯片已经在实验室用来研究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工作方式,以及对有潜在药性的小分子的反应。但研究范围往往局限在特定类型的细胞或流体。这个项目要求科学家制造10个不同的器官芯片,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模仿人体,同时设计一种能自动控制流体流动并进行分析的软件。   用硅材替代动物实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动物实验引来不少争议,而且并非总是奏效--小鼠或大鼠不能模拟人类所有的疾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报道30% 以上的人类临床试验因为药物在人体作用方式和动物不同而失败。该系统能够测试人类对新药的潜在反应,还能在研发过程中更早剔除有毒的药物。   哈佛大学的 Wyss 研究所,范德堡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均参与了这个新项目。在瓦伦萨,研究人员竭力研究大脑和阻止各种药物的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允许大脑功能需要的特定物质通过,但将几乎所有其他物质包括有潜在作用的药物均拒之门外。由脑芯片,充满脑髓液的隔室加上一些血管组成的新型 “微脑”可以模仿以上功能,像一个真正的大脑那样运作。   “完全使用人体细胞制做一个人脑模型使其包含神经元,包含血,脑,脑髓之间的三个屏障将是自身的重大进步。”综合生物系统研究和教育机构——范德比尔特研究所所长,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John Wikswo 在声明中这样说。
个人分类: 仿生科技|1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对世界性战争态势的处置正在升级
bfzhao2001 2012-6-8 22:37
博客作者评论:情报是战争的前奏,美国军方情报机构扩编一倍甚至以上,意味着中央情报局(主要进行文化战和宣传战)这个在和平时期专门服务于美国国家情报目的的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美国当前的国家情报需要!意味着美国对世界性战争态势的处置正在升级! 美国强化非战区情报收集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温宪 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2012年04月25日00:00 来源: 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据美国媒体4月24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创建一个名为“国防秘密行动司”的新情报机构。   据悉,五角大楼这一重组军方情报机构的举动源于去年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一项秘密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军方的情报工作需超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范围,应更多集中于反恐、核不扩散和伊朗、中国等“具有优先性的目标”。新情报机构旨在确保将情报人员“放在正确的位置以收集所需情报”。   一位美国军方高官说,随着国防秘密行动司的建立,美国军方情报机构人员“将在现有数百人的基础上再增数百人”。《洛杉矶时报》的报道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伊拉克、阿富汗战场整整10年之后,美国防部正在加强其间谍系统,准备把数百名特工派往海外热点地区。   美国目前共有16个情报机构,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处于总协调地位,其他机构的任务各有侧重。比如,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分别负责海外和国内情报搜集,国防情报局主要承担军事情报搜集。   一位要求匿名的国防部高级官员23日对媒体称,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去年对16个情报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现有的国防情报局太重视传统的军事情报搜集,而对“国家情报”关注不够,也没有与美国其他情报机构实现情报共享。今后,军方需要更多地把行动延伸到战区以外的地方,并与中央情报局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   美国媒体认为,虽然新情报机构人员具体将被派往哪里尚不得而知,但从美国近年的战略调整来看,“具有优先性的目标”不外乎“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活跃的中东和部分非洲地区,正在发展核计划和导弹计划的朝鲜、伊朗以及军力日益强大的中国等。   阿拉伯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是美国情报机构大幅重组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意在适应新形势变化需要,尤其是适应美国在阿富汗、也门等地持续展开特种兵打击恐怖主义的形势要求。报道说,相比于中情局,国防秘密行动司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发挥和凸显其战斗力。在行动方式上,除不断增派和扩编一线间谍人员外,包括广泛使用无人机和特定区域范围的特种作战,将是该司的主要做法。   美国情报机构已有16个之多,不时发生相互抢情报的尴尬事。美国媒体质疑如今再增加一个机构,工作效率是否会相应提高。《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过去数十年间,中情局一直在完成海外情报任务时处于主导地位,中情局和国防情报局曾长期为各自的角色而发生争执。目前还不清楚国防秘密行动司与中情局下属的国家秘密行动司的任务是否会发生部分重叠,也不清楚前者是否会成为后者的附属机构。   前国防情报局中东事务分析人士约书亚·福斯特说:“我不清楚新机构要完成哪些中情局没有完成的目标,这看起来像是抢地盘——中情局有这个机构,我们为什么不也来一个?”福斯特说,他相当怀疑这个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和是否会有良好表现。   (人民网洛杉矶、华盛顿、开罗4月24日电)
个人分类: 情报学|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防部发布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全文)
whyhoo 2012-5-21 12:24
总概要部分   中国正致力于长期的全面军事现代化,并希望通过改善军力来赢得“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领导人认为,军队现代化是利用好21世纪头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为中国集中发展经济提供战略空间;中国领导人还希望维持周边的和平稳定,扩大外交影响力以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资源;同时避免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发生直接冲突。这一战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存在,也扩展了中国经济和外交利益的范围。   随着利益的增加,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中承担了更多新的角色和责任。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越来越关注包括远距离作战在内的多种作战任务。不过,应对台海突发事件仍然是中国军队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这一背景下,解放军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发展应对台海潜在冲突的三种能力:震慑台独的能力;威慑、阻滞及抵消美国干预的能力;军事对抗中打败台军的能力。   为了支持解放军新增角色和任务,中国领导人继续支持发展对反介入/区域拒止(中国称之为“反干预”)任务所需武器,如巡航导弹、中短程常规弹道导弹、反舰弹道导弹、反太空武器和网络战能力。中国在先进战机研制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标志性事件是J-20去年进行的首次试飞;而首艘航母进行海试,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有限的力量投送能力。中国还在综合防空、水下战争、核威慑与战略打击、作战指挥控制能力、陆海空协同训练和演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的领导人越来越重视解放军在国土以外地区执行任务的作用。去年,解放军参与了利比亚撤侨活动,并通过持续三年的打击海盗活动加强了在亚丁湾的存在。此外,解放军在联合国维和任务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且派遣海军医疗船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医学交流和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在2011年1月举行的中美首脑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承诺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框架下,美国国防部希望与中国建立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在加强两国军队间关系的过程中,美国希望通过鼓励中国加强与美国及其盟友在打击海盗,国际维和及人道主义援助与灾害救助活动等方面的合作来影响中国的选择。美国在努力加强与中国军事关系的同时,也会继续密切关注中国在军事战略、理论和军力上的发展;并会在此基础上与盟友和合作伙伴一起通过改变军力,立场和作战理论来维护亚太安全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第一章 中国军事战略和理论   概述   中国领导人认为,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此期间,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世界大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低。他们认为,这为中国集中精力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认为应该避免和美国及其他大国发生直接冲突。中国领导人觉得,在此期间也会存在紧张局势和激烈竞争(如与周边国家在南海的领土纠纷),而且认为战略机遇期不会无限期存在,可能会稍纵即逝。   中国当前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仍主要是利用好和延长战略机遇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寻求与邻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国际事务和和平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一篇阐述中国外交政策战略的文章中,国务委员戴秉国认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并宣称,中国“最大的战略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   中国的战略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过去十年里持续践行了一系列重要目标。这包括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确保中国的大国地位。   随着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实现战略优先权上表现的更加强硬,同时也注重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来实现经济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目标。   北京注意到了在平衡这些利益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实现各个目标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例如,中国在保护领土主权方面展示了其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但是他必须同时避免由此引发邻国的强烈反抗会破坏稳定的外部环境。北京一直认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是国内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为了实现更广泛的战略目标和自己宣布的“核心利益”,中国正在坚推进稳健而系统的军事现代化。2011年,台湾问题仍然是解放军关注的焦点,解放军也在继续发展震慑台独;威慑、扰乱或阻止第三方(包括美国)干预;及在军事对抗中打败台军的能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支能够赢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强大军队。在这样的战争中,现代化的军队将会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来取得对敌作战优势。也有人把“局部”战争理解为“地区”战争。在发展,优化和吸收这些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军事战略和作战理论的基本原则显示了较强的连续性。解放军一直在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和一体化以确保中国军事战略的连续性。   中国1993年制订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2004进行了修订)包含指导训练,发展和军力部署等各个方面的战略与作战方针。这些方针的重要作战部分被称为“积极防御”,是所有解放军兵种最高层次的作战指导方针。“积极防御”方针中所蕴涵的作战原则强调采取精确和及时的打击。这种打击注重在有利条件下先发制人及充分利用对手的软肋。   领土争端   在2011年与邻国发生的领土争端中,中国表现出了复杂的行为。它强调保持现状,努力消除邻国的疑虑,同时又使用海监力量来维护主权。中国明显采取措施缓和与日本的关系,同时努力消除与自己有争端的南海周边各国的疑虑。中国2010年在领土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硬立场,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采取缓和进展局势的措施包括:与东京进行高层对话和与东盟加强互信。不过,中国海监力量仍然在争议区域活动来维护中国的主权。   新时期历史任务   解放军正在更多地参与非军事行动,以响应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12月底提出的“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胡锦涛主席要求解放军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非军事”行动包括打击海盗、打击恐怖主义、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害救助、联合国维和、保护海上通道及确保太空安全。   在2011年,解放军参与了多种非军事行动。其中,解放军的“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和四架“伊尔-76”运输机参与了2011年2-3月进行的利比亚撤侨行动。   2011年4月,首位被任命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事主官的解放军军官(少将)完成了在西撒哈拉为期三年半的维和任务。2011年2月,第二位解放军军官被任命为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的主官。到2011年12月,中国有1850名军事人员和观察员参与了联合国15个维和任务中的10个任务。   2011年10月底到12月,解放军海军的“和平方舟”号医疗船出访古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哥斯达黎加,与当地进行了医学交流并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医疗服务。   2011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与越南共同主持了东盟防长会议与救灾专家工作组会议。这是双方为了加强地区合作在2010年东盟防长会议与救灾专家工作组会议上确定的五个议题中的一个。   2011年12月,中国海军向亚丁湾派遣了第十批护航编队,以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努力。 第二章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和趋势   概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领导人就一直希望通过全面推进军事现代化,把解放军转变为现代化的军队。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应对台海冲突是核心驱动力。尽管两岸紧张局势自2008以来已经趋于缓和,但台湾仍然是最重要的使命。解放军仍在继续建设针对台湾的能力,也在建设威慑、延迟或阻止第三方在台海发生冲突时进行干预的能力。与此同时,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使命的提出为解放军在远离本土的区域执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了依据。中国按照这些需求发展了相应的能力,部署和发展了能够支持解放军执行传统核心任务(如保护中国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在国内外遂行一系列新任务的装备和能力。   军事支出趋势   2012年3月4日,北京宣布新一年的军事预算为10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2%;这延续了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两位数军费增长趋势。对2010-2011年数据的分析显示,中国官方公布的军事预算在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为11.8%(已经考虑了物价膨胀因素)。由于缺乏透明度,估计解放军的实际支出比较困难。此外,中国公布的军事预算不包括一些主要支出类别,如对外军购。五角大楼根据2011年的物价与汇率对中国2011年所有与军事相关支出进行了估计,认为其数额在1200亿到1800亿美元之间。   中国新增加的军事能力与制约   快速增长的军事支出提升了解放军的训练,也使其获得了新的装备与能力。   空军与防空力量。解放军空军从曾经只能进行国土防御的力量转变为了一只能够进行近海打击和防御的力量。空军的任务包括打击、空中/导弹防御、战略机动和预警/侦查。中国还在研发隐形技术,这一点在2011年1月进行试飞的中国首款隐形战机上得到了验证。为了响应新时期新阶段历史任务中有关保护中国全球利益的要求,解放军空军正努力加强远程运输和后勤保障能力,以完成更大规模的战略投送。不过,解放军未来十年的注意力可能会主要集中在建设应对台海突发事件上。解放军当前正处于发展弹道导弹防御和预警所需的空天一体化的初始阶段。中国仍在继续对其地面防空力量进行现代化,其中包括在2011年引入新型中程地空导弹。当前和未来的防空系统发展强调多目标防御能力,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形式,高生存性能及对强电子干扰的防御能力。   海军。解放军海军主要关注防空和对海作战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在发展可靠的水下核威慑能力。攻击潜艇、多任务水面战舰的增加和第四代海航飞机服役都将提升中国在第一岛链及在打击任何第三方干预台海问题时的海上优势。中国还在通过发展“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加强水下战略威慑,“晋”级核潜艇是解放军继第一代“夏”级核潜艇后研制的新一代核潜艇。中国海军还在建造能够支持常规作战和救灾活动的军舰,这包括数艘两栖舰和一艘“和平方舟”号医疗船。中国海军未来可能会服役第一艘“库兹涅佐夫”级(前“瓦良格”号)航母,该航母当前正在进行海试。一旦服役,它可能会首先作为固定翼舰载机的训练平台,也会列装其他装备进行救灾活动。而几年之后,中国固定翼舰载机力量可能会形成充分的战力。   导弹——二炮部队。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正在通过部署了射程和弹头都得到提升的改进型导弹,对其短程弹道导弹部队进行现代化。它还在通过购买和部署更多的中程常规弹道导弹,来加强对陆地目标和军舰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甚至还在寻求打击部署在第一岛链之外的航母的能力。与之类似,中国正在大量生产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巡航导弹。到2015年,中国将会部署更多能够进行公路机动的DF-31A(CSS-10 Mod2)洲际弹道导弹和得到加强的DF-5(CSS-4)井式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二炮部队自身的力量组成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新系统和既有系统的一体化。   地面力量。与解放军的其他兵种一样,中国的地面力量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多个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改善。2011年年中,解放军开始把地面力量改组为综合的模块化旅级编制。解放军在2011年部署了新型直升机,其中包括开始部署新型国产Z-10武装直升机,及在陆航部队大量部署多功能直升机。随着2011年的结束,多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多数陆军特种作战力量将开始进行扩编;一种性能得到提升的两栖装甲车也开始服役。   在解放军中,越来越多的重装甲远程火炮以及射程得到加强的防空武器开始在一些单位服役。在现代化过程中,地面力量强调远程机动性和多兵种联合作战。不过,解放军地面力量仍然缺乏战斗经验,各级指导员的指挥能力也缺乏发现自身制约条件的能力,特别是在作战方面。这些问题因为在训练中缺乏实战环境而进一步恶化。不过,解放军从2011年开始实施能够帮助克服这些问题的计划,并希望在2020年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计划包括:建设加强部队之间的对抗训练,而非组建专门的蓝军;采用模拟器帮助训练;研制自动指挥工具来帮助指挥决策;加强解放军指挥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培训。   C4ISR能力。获得全面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查(C4ISR)系统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必要条件。解放军正在致力于发展能够使各部队间共享信息和情报数据,加强战场意识以及能够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实现部队综合指挥的C4ISR系统。在解放军高层看来,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综合C4ISR系统能够使解放军对复杂战场环境中保持高度的灵敏性和一致性。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解放军将克服在系统一体化和交互服务协调方面的不足。这些系统的改善将会继续增强解放军的战场意识,并能提升解放军各兵种间的一体化。   太空和反太空能力。在太空领域,中国正在增加它的太空监视、侦查、导航、气象观测及通信卫星数量。中国正在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计划到2012年底建成地区性网络,到2020年建成全球性网络。2011年9月,中国发射了“天宫”空间站舱和第二颗通信中继卫星(“天链1B”),后者能够使载人太空舱或在轨卫星向地面站,以接近实时的速率传送数据。中国正在发展“长征五号”火箭,其近地轨道或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超过中国当前火箭同类运载能力的两倍。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研发多方面的武器使其可以在发生冲突时限制或阻止对手使用太空设备。除了2007年试验的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中国还发展了电子干扰、激光、微波和网络战武器等反太空能力。过去两年里,中国针对卫星进行了更加复杂并接近实战的反卫星试验,但是并未披露任何相关信息或作出任何解释。   中国的太空和反太空计划正面临着系统可靠性方面的挑战。使用中国标准卫星发射平台的通信卫星“东方红4号”出现了问题,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或直接报废。最近,中国增加了卫星发射次数,这可能会使发射过程出现问题。2011年8月,在七天之内的第三次发射活动中,中国使用“长征2C”火箭(携带一颗“实践十一号”实验卫星)在升空之后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卫星未能正确进入轨道。   网络间谍和网络战能力。2011年,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网络和系统都遭到了入侵和数据窃取,其中许多攻击就来自中国。遭到攻击的一些系统属于美国政府,其他的则是私人公司所属的商业网络,这些网络丢失的数据往往都是价值极高的技术资料。   技术转让、战略贸易政策和军事现代化。中国正在通过使用西方的军民两用技术推进自己的军事现代化,这也促进了其国内产业,军工企业和高技术部门的发展。   中国国家安全目标的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合法与非法手段获取军民两用和军用技术为自己所用。中国的军事部门和民用部门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而且中国还公开支持利用民用技术来为军事现代化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长期向中国转让军民两用技术可能是在为中国的军事发展做巨大的物质贡献。例如,与西方航空制造公司的交流可能会让中国的军事航空产业受益。   通过在美国出口管制过程中的顾问角色,五角大楼将继续识别和减少危险,并寻求通过阻止向中国出口关键先进技术,来避免其向未经授权的最终用户或美国关切的第三国最终用户转口技术;或为中国军事力量和军工企业的全面现代化做贡献。   军民一体化。中国的军工产业从中国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中受益,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获得先进的军民两用技术,帮助中国民营经济融入了全球生产研发产业链。例如,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华为、大唐和中兴等与中国政府及解放军有关的企业模糊了商业和政府/军队组织的界限,对防止这些技术流向中国军方构成了挑战。 第三章 中美军事交流   概述   五角大楼在亚太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与中国进行交流,这反应了富有成效的中美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的重要价值。拜登副总统2011年8月访华期间表示,“崛起的中国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两国如果加强合作,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挑战。”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重申,致力于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良好的中美关系应该包括健康、稳定、持续的两军关系。良好的两军关系应该包括军队高层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应该能够使两军进行广泛的防务与安全问题交流,特别是在发生关系动荡和摩擦的时候。这些关系能够增加中美军事人员的安全,能够提供良好的危机预防和管理机制,有助于增加对彼此的透明度,也能够影响解放军和中国使之成为负责任的力量。   这些交流形式能够让两军建立合作的习惯,能够帮助加强两军的相互理解。美国仍然致力于建设与中国的良好两军关系;不过,把两军交流作为双方关系的重要基础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011年上半年,双方进行了数次高层访问,其中包括美国参联会主席对中国的访问,及中国总参谋长和济南军区司令员对美国的访问;这是两军关系得到加强的体现。在2011年5月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提高了与会人员的级别,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表解放军参加了对话。两国还举行了年度防务政策协调会谈,这是一个根据《海事协商协议》进行灾害关系交流的工作会谈。2011年5月在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首次举行的战略安全对话,是对两军交流的一个补充,它为两国政府和军事领导人讨论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交流机制。   2011年,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报告称,将向台湾出售武器;其中包括帮助台湾升级现有的F-16。随后,中国便推迟了原先计划的两军下半年交流事宜,不过保留了工作会晤和高层对话。2011年12月,美国负责政策事务的副国防部长到北京参加了年度中美防务磋商会谈。尽管美国希望发展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但两国在这方面仍落后两国关系的其他方面。   美国的两军交流战略   美国国防部在与中国开展交流是关注以下三点:   加强两军在存在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维和、救灾和打击海盗等领域。   通过两军接触促进更多机构间地交流,这包括军事院校和初、中级军官的接触。   建立与安全挑战相关的地区安全环境共同评估机制。   从长远来看,这一战略主要是为了通过向解放军领导层展示这些策略的合理性和价值,来发展与解放军的长期军事关系。   中美其他交流和安全合作   尽管双方仍然存在分歧,但中美两国在2011年共同努力改善了地区海洋和能源安全环境。奥巴马总统曾表示,“中美关系也存在分歧和困难,但是两国不必一定是对手。”五角大楼将会鼓励中国加强军事透明和公开,鼓励其发展与其地区和全球地位相称的军事实力,并会促使中国维持和加强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   中国的利益对海上运输线的依赖正在加深,中国也向亚丁湾派遣护航编队,来支持国际打击海盗的努力。中国曾同意2011年第四季度与美国在亚丁湾进行联合演习,以加强共同打击海盗的合作力度。但由于美国在9月宣布了对台军售,解放军推迟了此次演习。   按照胡锦涛主席2010年在核安全峰会上的承诺,中美还签署了《关于建设核安全示范中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来扩大现有双边合作。现在,美国能源部和国防部正在与中国核工业部合作设计该中心,并确定建设该中心的需求。   2011年1月,美国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希望促进与中国在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 第四章 中国大陆的对台战略   概述   自从2008年3月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得到了大幅改善。双方加强了贸易关系,并开启了双向间的直接三通。这些联系缓和了紧张局势,同时为积极的两岸关系营造了良好氛围。中国大陆明确表示,将通过加强两岸经济与文化联系来促进中国的最终统一。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发展能够解决台海问题的军事能力。不过,北京仍然缺乏这些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升级冲突所带来的代价和风险。   北京和台北并没有在发展政治和安全互信上采取任何措施。尽管北京想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但两岸政治问题在台湾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北京似乎对当前的两岸关系感到满意,并希望通过长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融合最终化解岛内的台独情绪,使岛内民众最终乐于接受和平统一的前景。   中国2011年3月发布了2010年国防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显示了中国在两岸发展方向上的信心。白皮书中提到:“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积极进展……两岸增加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就全面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推进经济金融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和愿望。”   尽管,两岸关系在过去四年里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仍然比较复杂。台湾“大陆事务委员会”2011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0%多的受访者对两岸交流发展速度表达了积极的看法;认为“刚好”或“太慢”。50%的受访者认为,北京对台湾的态度“不友好”。这表明,双方近期讨论任何敏感的政治和军事问题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   中国大陆对台策略   中国对台同时采用了激励和威胁的措施;让些支持加强与大陆关系的人受惠,同时震慑那些主张实施挑衅性政策的人。大陆努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社会和文化关系;同时还扩展与国民党的合作,孤立那些支持态度的政客,并在此过程中强调其和平统一的政策。大陆的根本立场是反对台独或任何违背“一中”原则的主张。   自从马英九上台之后,双方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非正式的“外交休兵”。此前,两岸通过经济利益来使一些国家承认北京或台湾。现在,大陆默许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并拒绝了萨尔瓦多总统毛里西奥-富内斯的示好。   尽管大陆希望发展积极的两岸关系,但是不会放弃使用武力。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0年12月的撰文中提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对台政策:“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13亿中国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北京(通过宣传和军事行动)明确表示,阻止任何走向独立的举措。军事行动是北京对台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北京认为统一仍然有望,军事冲突利大于弊,它就不太可能采取军事措施。但可以确定的是,北京认为使用武力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   台湾已经采取了大量措施,来减少双方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例如扩大军工产业,向募兵制转变,加强非现役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只能部分解决台湾军力优势逐渐下降的问题。而且,一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重大挑战。台湾的内部优先及其他考量,使得其军费支出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因此,两岸军事平衡(包括人员、力量结构、武器和军事理论发展)继续朝着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发展。   两岸军事选择   持续的全面军事现代化增加了北京在台海冲突中的作战范围和军事选择的成熟度,解放军在对台两栖作战方面仍然面临着能力上的制约。不过,随着解放军加强了打击台湾经济和军事目标的能力,同时扩大了震慑、延迟或阻止任何第三方干预的能力。如果北京决定对台动武,解放军可能会采取出其不意的打击方式;在他国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实现台海问题的军事或政治解决。如果快速解决难以实现,北京将有可能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突出美国干预的高昂代价及消除美国公众和领导人的疑虑,来阻止美国进行干预;   如果第一条失败,中国将会延缓美国的干预,并通过压倒性的快速有限战赢得胜利;   或者在把战争推进到一定程度,实现一系列有限目标,让大陆民众认为取得了胜利,然后再寻求政治解决。   海上隔离或封锁。尽管传统的海上隔离或封锁能够对台湾造成短期影响,但这样的行动也会使大陆海军承受极大的压力。解放军专家考虑了一些其他手段,其中包括空中封锁、导弹打击和布设水雷阻止港口出入和第三方势力靠近。大陆可能宣布驶往台湾的船只必须在大陆港口停靠接受检查;北京还可能通过宣布进行演习或在台湾港口附近划定导弹打击区域,来进行实质性封锁:这样可以有效阻止船只进出港口。中国可能会低估限制台湾周边海上交通所带来的国际压力,以及军事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当前,中国难以进行完全意义上的军事封锁,特别是在面对第三方干预的时候。不过,从现在一直到2020年,其实施封锁的能力将会稳步提升。   有限的作战或高压选择。北京可能会为了配合公开或秘密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对台湾采取各种破坏性、惩罚性或致命性行动进行有限战。这样的作战可能包括:网络战或对台湾政治、军事和经济设施进行积极的打击。   大陆可以通过这些打击引发台湾民众的恐慌,降低大众对领导人的信心。与之类似,解放军的特种作战部队可能会渗透到台湾内部,对其基础设施或领导人进行打击。   空中作战和导弹打击。有限的短程弹道导弹打击及针对防空系统(空军基地、雷达站、导弹、太空设备和通信设施)的精确打击,可以瘫痪台湾的防御能力;使台湾地区领导人下台,或摧毁公众的战斗意志。   两栖打击。解放军已经提出了一些不同的两栖作战理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联合登岛作战理论。该理论强调在后勤、海军和空军的联合支持,及实施电子战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登岛作战。该理论的目标是突破对手的沿岸防御,建立滩头堡,向台湾西海岸北部和南部的指定登陆位置输送人员和物资。之后发起进攻,夺取和占领关键目标直至夺取全岛。   解放军能够完成多种两栖作战任务,但是难以对台进行完全规模的两栖打击。虽然在日常训练中并没有公开准备,但解放军具备对台湾控制的东沙群岛或太平岛等小型岛屿进行打击的能力。解放军也具备打击沿海的马祖或金门等中型岛屿的能力,这样的行动能够证明大陆的军事能力和统一决心;同时也能获得领土,显示克制。不过,这样的行动涉及潜在的作战或战略风险,可能会激怒台湾民众,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从作战角度考虑,大规模两栖作战是操作最复杂的一种军事行动。对台进行两栖作战可能会使没有经过演习或实战检验的解放军作战部队受挫,也会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这些压力,加上解放军作战部队的消耗,及城市作战与打击叛乱(假设解放军成功登陆并深入岛内)的复杂性,使对台进行两栖打击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台湾加固基础设施及加强防御能力,也会降低北京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 中国军力报告:附录 中国军队的规模,部署位置和能力   中国长期的全面军事现代化极大改善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包括“反干预”作战在内的高强度局部战争。“反干预”是指,采取一系列行动阻止外军干预中国的军事行动,使得中国能够在面对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作战目标。中国谋求通过使用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来实现更广泛的反干预战略,该战略不限局于一定地理区域或范围。   为了能够满足近期应对台海突发事件的目标,中国在与台湾相邻的各个军区部署了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尽管,中国能够通过使用这些能力应对各种地区危机或冲突,但它在全球到达或力量投送方面则没有明显的进步。除了和平时期执行打击海盗任务之外,中国海军在远海作战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解放军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的打击海盗等角色和使命,反映了中国一系列利益的扩大;但是,应对地区突发状况仍然主导着中国的军事投入和规划。   规模,部署位置和能力发展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国仍然在发展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它已经研制出了几种攻击导弹的改进型号,并对落后系统进行了升级。它还增加了编制并发展了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解放军正在大量获得国产的高精度巡航导弹,而在此前已经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导弹;这些包括国产的CJ-10对地巡航导弹、YJ-62反舰巡航导弹和从俄罗斯进口的“日炙”(装备“现代”级驱逐舰)和“炎日”(装备“基洛”级潜艇)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截止到2011年10月,解放军对台部署了1000到1200枚短程弹道导弹。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在东南地区增派了导弹旅,部署了新的短程弹道导弹;并通过对现有型号进行升级增加了其射程,打击精度和载荷。   去年在回应媒体的报道时,中国证实自己正在发展DF-21D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能够在西太平洋对大型船只,特别是航母进行打击。DF-21D的射程据估计超过了1500公里,而且该导弹配备了机动弹头。   海军。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解放军海军已经从只具有单一作战平台的部队,转变为拥有可执行多任务的现代化平台的部队。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海军的许多舰艇装备了先进的防空系统、现代化的反舰巡航导弹和鱼雷。这些不仅增加了中国海军平台的打击能力,还使其能够在远离陆基防空力量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作战。   当前,中国海军有79艘水面主力战舰(驱逐舰和护卫舰)、50艘潜艇、51艘两栖舰和中型登陆舰,以及86艘导弹快艇。中国海军已经在海南岛完成了亚龙海军基地的建设,该基地足够容纳核动力攻击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包括航母在内的先进水面战舰;该基地的潜艇隧道能够在不被探测到的情况下在该基地部署潜艇。   中国还在改装前“瓦良格”号航母,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海试。该航母刚开始可能作为训练和评估平台,一旦其舰载机部队形成战力,它将使中国具备从航母上起飞进行空中作战的能力。中国还可能已经在进行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该航母可能会在2015年之后具备作战能力。未来十年内,中国可能会建造多艘航母以及附属的舰艇力量。   当前,中国已经在陆地上修建了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设施;不过,中国航母要想形成最低水平的战力,还要花费几年的功夫。   中国海军正在利用天波和地面波超地平线雷达,来改善自身的远程侦察能力。结合预警机、无人机和其他侦察设备,超地平面雷达能够使中国实现对整个西太平洋进行监视和侦察。这些雷达能够与侦察卫星一起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定位,从而支持包括反舰弹道导弹在内的武器进行远程精确打击。   中国已经发展了能够阻止外军介入台海问题的鱼雷和水雷。据估计,中国海军拥有超过50000种水雷,其中多数是过去十年研制的。   中国还在建造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晋”级(094)最终会携带射程约7400公里的“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晋”级战略核潜艇和“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使中国海军首次具备了可靠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巨浪-2”的研制工作一再推迟,但未来两年内可能会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中国还增加了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数量。“商”级(093)核动力攻击潜艇已经服役,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建造五艘第三代核攻击潜艇。届时,中国的核攻击潜艇将会采用更好的降噪技术;那样的话,其利用潜艇进行侦查和封锁的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当前柴油动力攻击潜艇的主力是13艘“宋”级(039)潜艇,该潜艇可携带YJ-82反舰巡航导弹。之后出现的“元”级潜艇(039的改进型)已经有四艘开始服役,它们可能装备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宋”级、“元”级、“商”级及未来的新型攻击潜艇都将最终具备发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   目前,中国已经部署了约60艘022型双船体导弹快艇,该型导弹快艇能够携带8枚YJ-83反舰巡航导弹;这些快艇加强了中国海军的濒海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已经装备了现代化的国产水面战舰,其中包括至少两艘配备国产HHQ-9远程防空导弹的“旅洋”级(052C)导弹驱逐舰。中国还在建造更多的该型驱逐舰;两艘配备俄制SA-N-20远程防空导弹的“旅洲”级导弹驱逐舰;至少九艘装备中程HHQ-16垂直发射中程防空导弹的“江凯Ⅱ”级(054A)导弹护卫舰。这些战舰极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对中国海军在远离岸基防空范围以外的区域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空军和防空力量。中国大陆约有490架战机可以在不经二次加油情况下对台作战,而覆盖台湾地区的空军机场能够再此基础上再容纳数百家战机的起降。此外,越来越多的新型先进战机开始进入空军服役。   2011年1月,中国的新一代战机原型机J-20进行首飞;中国希望该战机具备隐形性能、装备先进的航电设备,并配备能够满足超音速巡航性能的的发动机。   中国还在升级H-6(仿自前苏联图-16“獾”)轰炸机群,研制出了能够搭载新型远程巡航导弹,航程更远的改进型号。   中国空军一直在扩大先进远程防空导弹的种类,当前拥有多个S-300防空营;S-300是俄罗斯出口的最先进防空导弹。空军还装备了国产的HQ-9防空导弹。   中国的航空产业正在研制几种空中预警机,其中这包括Y-8平衡木和基于“伊尔-76”研制的KJ-2000预警机。   地面力量。中国拥有规模为125万人的地面部队,其中40万部署在靠近台湾的三大军区。中国一直在对其地面部队进行现代化,多数现代化都与担负应对台海突发事件的部队有关。   地面部队的现代化包括换装99型第三代主战坦克,新一代两栖装甲车和一系列火箭炮发射系统。   核力量。中国目前拥有50-75枚井式发射液体洲际导弹和公路机动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此外,还拥有液体中程弹道导弹和公路机动固体区域弹道导弹。到2015年,中国还会新增CSS-10 Mod2、加强版CSS-4及“巨浪-2”弹道导弹。两艘“晋”级战略核潜艇已经服役,但配套的“巨浪-2”仍在进行测试。“晋”级潜艇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携带“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形成作战能力。   机动战略导弹的引入,对中国指挥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他们在核导弹的部署和命令发布上面临着各种变数。例如,中国海军的潜艇在海上的通信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中国海军也没有使用战略核潜艇搭载核导弹执行战略巡航的经验。陆基机动导弹可能会面临与海上类似的指挥控制挑战。   北京有关核武器的政策仍未改变,主要是维持能够对敌人进行足够破坏性核报复所需最低限度的核力量。新一代机动核导弹能够确保中国在面临美国先进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俄罗斯导弹防御体系时,拥有足够的战略威慑能力。   中国仍在研发能够反制美国和其他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同时还在探索培训体制及加强技术发展的体制。这些措施共同加强了中国的核力量及战略打击能力。但是,中国并未阐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会在何种情况下不适用,也未解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有条件使用核武器进行威胁。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仍未改变:“中国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无条件地承诺不使用核武器,对无核国家或地区威胁或打击。”   中国会继续通过加大投入发展有限的核力量,来确保能够在受到核打击后进行破坏性的核报复。(斯年) 原文见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2-05/2738708.html
个人分类: 国防|1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防部发布201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全文)
xupeiyang 2012-5-21 09:1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21/0904691044.html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国防部的一个视觉智能项目
热度 1 charlesqwu 2012-5-20 14:04
美国国防部的一个视觉智能项目 Twelve research teams to develop persistent-stare, visual-intelligence system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o57 Systems, Inc.,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CALTECH,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urdue University, SRI International,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TNO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Arizo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ource: http://www.homelandsecuritynewswire.com/twelve-research-teams-develop-persistent-stare-visual-intelligence-systems
2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热度 1 libing 2012-4-11 21:24
   中国互联网用户全球第一   始于1969年的互联网,从它一诞生起,就衍生出一个个奇迹。特别是,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   2011年,互联网对商业和个人生活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越来越多地将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搬迁到互联网上来执行。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随着网上商城和物流的发展,又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物品。另外,生活中的水、电和有线电视等,都可以在网上搞定,甚至相亲、交友等等社交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解决了。渐渐地,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种全民皆网络的需求下,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又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日前,瑞典一家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发布了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2011年电子邮件、网站、网络服务器、互联网用户、社交媒体以及网页浏览器等方面的数据。   以电子邮件为例。电子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它可以最低廉的价格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需要发出的信息发送到目的地。 2011年该公司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电子邮件账户数量有314.6亿个,平均每位企业客户每天收发的电子邮件数量112封,但是可悲的是截止到 2011年11月,全球垃圾邮件的比例占到了71%,而经过垃圾邮件过滤之后企业邮箱收件箱收到的垃圾邮件比例也只占到了19%。   同时,截止到2011年12月,全球各地的网站数量大约5.55亿,仅仅2011年就新增了3亿个网站。   全球网站的数量在急剧增加,那么网络服务器的应用更是广泛。数据统计,Apache的应用率占据了整个网络服务器市场的头把交椅,达到了 64%。而NGINX被认为是一颗广受认可的新星,同时IIS 和Google市场占比则表现平平。2011年,各路网络服务器增长比例,Apache网站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39.1%。   网络服务器软件市场份额   那么,全球目前有多少互联网用户数呢?根据Pingdom在2011年底公布的报告称,全球现有21亿互联网用户,其中9.222亿来自亚洲,4.762亿来自欧洲,2.711亿来自北美,2.159亿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186亿来自非洲。其中,25岁以下互联网用户的占据了相对主导地位,达到了45%。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以4.85亿雄踞全球第一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3%。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布    IE浏览器仍占霸主地位   不过,虽然亚洲互联网用户数量是全球最低的,但是这个数据是得益于亚洲人口众多,所以亚洲互联网统计率在全球各大洲里面拍到了倒数第二位。北美是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地方,占到78.3%,排名最低的是非洲只有11%。   不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   提到互联网,就不得不提到最近两三年时间,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社交媒体。截至2011年底,全球即时通信账户数量26亿,全球社交网络账户数量 24亿。其中,Facebook用户数量达到8亿多,仅仅2011年Facebook就新增了2亿用户,其中3.5亿多用户通过手机登录 Facebook。另外,有2.25亿用户来自Twitter,其中1亿活跃用户。截止到2011年10月,每天发送的Twitter消息数量达到2.5 亿。 1810万:Lady Gaga的关注者数量,这是Twitter上最受欢迎的用户。   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   而对于桌面浏览器,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全球拥有59亿移动用户,其中12亿是全球活跃移动宽带用户。很多手机厂商为了绑定用户使用浏览器,调查显示2011年出货的手机中,有85%的手机内置网页浏览器,而自去年12月苹果iPad在全球平板电脑网络流量上所占的比例占到了88%。不过,对于传统的浏览器霸占IE,仍然占据了39%的市场份额,谷歌的Chorme和火狐在近几年的突飞猛进,加起来占据了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2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doc
个人分类: IT与网|38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所问“美国国防部防务战略指南”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10 11:20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所问“美国国防部防务 战略 指南” 美国国防部5日发表的防务 战略 指南称: 从长期看,中国成为地区强国将有潜力以各种方式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安全,中国继续发展非对称手段抗衡美力量投送能力,中国在军力增长的同时须澄清战略意图。 美军将继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活动,通过维护与亚洲盟友及伙伴的关系,保持亚太地区稳定。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9日在就美国国防部发表防务战略指南答记者问时说: 我们注意到了美方发表的 防务 战略指南,将密切关注美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 美方在这份文件中对中方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众所周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意图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是机遇而非挑战。
个人分类: 其它|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邬贺铨:智慧城市与智联服务
scutyu 2011-12-1 20:02
邬贺铨:尊敬的朱秘书长、闻司长各位好,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信息社会的基础,一个是智慧城市的内涵,第三是物联服务的应用。先说第一个问题,信息社会的基础。我们物联网现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事实上70年代开始就有 互联网 ,到90年代和新世纪现在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互联网从美国国防部到公众互联网到全球互联网,现在谈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网主要技术从TCP、到WEB,到P2P到Web2.0,再到Cyber。现在收发邮件的平台,到一个浏览平台,现在又变成WWW交互平台,再进一步互联网还是工作平台,互联网从传数据到传话音到传视频,还有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从电信业务到媒体业务,物联业务,互联网从电信网络到商业网络,现在发展到泛在网。   我们最早有WEB服务,我们最早叫WEB1.0,我们可以上网,下载文件等等,现在网站的内容,不管是网站专业人士产生的,而是网民产生的,我们WEB的应用从1.0到Web2.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需要加以云技术的支持才能理解,Web技术会进一步发展Web3.0,随着网络内容越来越多,多到我们通过搜索引擎很难解决,我们现在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现在打出几千条和几万条的搜索指令,我们要推出一千个参考书,你看也看不出来,能不能我打出一个关键词,能找出答案来,也就是你把几千条看完了,告诉里面什么东西,如果需要的话,我再去查,因此希望网络Web的技术,从3.0发展到4.0,这是互联网的应用导致的信息爆炸,所需要推动的Web技术演进。我们还可以看一看计算机,最早我们做计算机,原来叫超级计算,后来发现一个地方放不完了,我们把一堆的计算机连在一起,我们叫机群计算,现在我们把它分散起来,叫分布计算,分散完了以后,各个公司的计算机联合起来,它们是分散起来,不是单一管理,这个时候叫网格计算,我们还需要计算像自来水一样,我们这个叫公用计算,实际上从复杂再到物理再到虚拟化,进一步发展是云计算,云计算实际上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公用计算、虚拟计算的组合。   其实服务模式我们云计算与传统的泛在网络,云计算是服务的概念,我们服务模式的演进,推动我们从以计算机的PC,再到软件为中心的时代,再进一步发展到服务为中心的云计算时代,未来发展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新时代,总之我们从网络共享走到资源共享,再走到思维共享,而互联网更强调资源共享。   我们再看视频传输技术,有地面无线管广播电视,有移动 通信 网,还有手机电视,还有互联网,还有三网融合和电信运营商在推的是可管理的IP网络,现在有从模拟到数字,从地面到卫星,从无线到有线,从固定到移动,从电路到IP,从广播到点播从表情到高清,从CRT到平板等等。所以电视技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应用。   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早年80年代我们叫FDM,我们进入了光纤的时代。随着频分服用,4380路,第二代是传输系统,的是数字时分复用,第三代是数字波分复用。第四代是数字多域复用,下一代的是数字光联网。表现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在推动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家,我们宽带手段进入家庭。   另外移动通信的换代,无线通讯是互联网的主要的使用技术早年是模拟是第一代移动通讯,现在已经退网络,我们后来使用2G,后来是3G,去年在中国重庆,通过了第四代移动通讯的标准,高速移动是100兆,低速约是1G,去年 上海世博会 ,中国移动也进行了3G,北京LTE已经成为试点城市范围,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代移动通讯,从频分多址,到时分多址,到码分多址,到LTE正交频分多址。   智能终端的演进支持物联网的应用,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个手机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集合了,基本上家用电器都可以放进去,除了电冰箱、洗衣机等等。从2000年引入MP3,2001年等装上彩屏,2002年装上照相机2003年手写与语音输入等等,就不多讲了。现在2011年双核处理器、遥控器,还有到2012年的四核处理器、重力感应、光线感应、手势输入、语音搜索,利用云计算的后台,支持搜索引擎的功能。   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的服务特点,手机屏幕、移动接入带宽和通信资费高于固网。可随时随地可利用碎片化时间,个性化、私秘化、娱乐化、互动性,获得用户身份识别等等。   下一代互联网的目标。我们说安全与鲁棒性是要解决的,还有具有移动性的普适计算等等。   现在大家都谈未来网络,未来网络是能够提供用现有网技术难以做到的服务、能力和设施的网络,它可以是一个新成分的网络或者是现有网的增强版本,或者是一些新成分的网络的异构集合或者是新的和现有网络的异构集合。   未来网络的设计目标,服务感知、数据感知、环境感知,社会与经济感知。   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在关于物联网有很多说法,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把物联网含在其中很重要的应用。   物联网从传送到感知和面向分析处理的应用,有网络域,还有设备域,还有应用域。还有更全面的互通,还有更透彻的感知等等。物联网与互联网方面,传感使用传感器作为感知元件,应用上可以无需基础网络,物联网使用传感器、RFID等等。   物联网有关的术语,有IOT,有MOC,有M2M,有MTC,都是通过网把物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我们什么叫智慧城市城市,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无线设施是数字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它是智慧城市的第一步,数字城市指的是基于开放的产业标准组合宽带通信设施、灵活的面向计算的设施和创新的服务来连接社区以满足政府和它的雇员、市民及企业的需要。数字城市提供可交互的、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服务,这些服务使能泛在连接性以实现政府内跨部门和雇员及外部到市民和企业的关键的政府流程的转型。智能城市被定义为城市的虚拟重构或称为虚拟城市、智能环境、创新与ICT共存的地区、多层的区域创新系统。智慧城市的概念与数字城市或智能城市相同的是聚焦在ICT设施的作用,但智慧城市更多的还关注人力资源教育、社会、有关的资源及环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有一些定义我这里不细的讲了。我们说一下这个智慧城市。欧盟关于智慧城市的评价有好几个标准,有六个标准,智慧经济和创新精神,劳动生产率,你本身经济能力,竞争力,智慧移动性,你的交通和信息技术,智慧的环境,你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智慧人民,文化程度,是不是终生学习,包容性、灵活性、参与性,我们现在北京提出来爱国创新厚德。还有智慧生活,包括日常的家居、教育、旅游,还有智慧治理,不仅是政府管理支配,而是老百姓能不能参与政策,能不能透明治理,智慧城市已经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 方方 面面。   国外智慧城市计划,有阿联酋、新加坡、首尔、釜山、仁川,还有阿姆斯特丹,你看国外的智慧城市基本上都是由小城市开始,小城市好做一点。   中国的智慧城市无一例外的中国的智慧城市,大大小小都打出智慧城市,上海有、天津有、重庆、广州、武汉、南京、深圳、大连、还有 沈阳 、苏州、无锡、成都、杭州、昆明、厦门、台湾。我发现有很多都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个。总的来说,我们还是感觉上我们跟国外比我们智慧城市比国外还要热,我们大城市率先提出智慧城市。   深圳提出无线城市,它提出建立多少个频道,深圳从无线城市,又升级为智慧城市。   最后讲一下物联网的支撑技术,有其识别技术、发现技术、网管技术、体系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和信号技术等等。最基本的是RFID,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里面有指令。它从电磁波里面吸取能量转化成电能进行工作。还有里面存取一些数据,这个数据比一般的二维码丰富的多。   除了RFID以外传感器也是很重要的应用,单纯的船传感器只是从物理量转化成化学的变量。   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和可选的能够检测数据处理及联网的执行元件组成的设备。   传感器网里面有很多传感器,当需要工作的时候,还有很多任务,但是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功率都很小,通过节点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的传感器,中间有很多传感器不好了,因此就需要有智能,在传感器不能传输的时候,需要绕开它进行传输。所以传感器网需要不是简单的传感器放在一起就行了。   物联网的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等等各个方面应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制造业供应链,生产环境检测,生产过程用料与工艺优化,设备管理等等。   农业上农产品的配送,还有生猪的应用,还有农用化肥管理,总之需要用物联网的都可以应用。   智能电网是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因为因发电与用电量不匹配。这个是美国,因电网扰动与断电损失790亿美元。对于中国来讲,还有另外一方面,2008年中国的冰雪灾害,有很多电线杆都倒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内蒙输电到北京。但实际上电杆子倒了扶不起。首先用电环节要体现,帮助企业选择在什么时候用电更省钱。另外交通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我们现在车辆非常多,限行也很难解决,一并线就追尾了。   在汽车上面有很多电子设备,实际上可以把机械的电子设备,跟路两边联系在一起,当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预警。   国外的交通首先是为了安全。另外很多视频安全的问题,在生产上出现,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果蔬、现在水果是5%,到2015年是20%。因此很多东西运输在环节就坏了,因此实现物品的在线跟踪和监控这是很好的应用。   另外建筑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日本,每个大楼有很多房间,其中用的空调是不一样的,日本用传感器来进行监控。能节省30%的电能,别小看这个30%,这能减少很多。现在我们大家很关心环境污染,这是美国的一个图象,这个通过卫星发送,然后再搜集各个点和面的情况。这些测量结果传送到数据库里头,有3S和云计算、还有数据中心,还有数据挖掘,导出管理化模式。   对于老百姓来讲,可能更关心的是医疗,物联网是很好的应用。身上带了很多的传感器,有血压、脉搏、体温等等,通过手机一查调出档案,还有用药也是大家关心的。   另外安防也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还有视频监控,现在广泛应用于国内多个城市。北京要求商场和超市须装高清探头能清晰拍到食品架前的人的脸部,以防投毒。还有嵌入学生证的RFID可检测学生进出学校的时间,及时通知家长。   智能监视方面,利用传感器监视桥梁、滑坡和尾矿库安全。现在北京地铁的四号线,在应用。前不久南京有一个废旧的化工厂发生爆炸。现在南京、太原能不能把物联网用于地下管线泄漏。我们很多城市地下建的很好,但是一下大雨就完了。   还有老百姓关心的是家居当你打开冰箱和空调,都可以用。总之城市有很多系统,每个系统都可以应用到物联网的技术,提高城市的监控管理水平,但是不能重复浪费,因此需要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应用,因商业模式需要探索,因此往往从政府买单的项目开始。   物联网的演进是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欧洲2011年的要求,这个是2015年,这个是2020年,这个是2020年后的要求,我们物联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从战略 新兴产业 来安排   国家 十二五规划 这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   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智慧城市不仅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的重要作用,而且还重视人力资源教育、社会资源及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无线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第一步,数字设施是智慧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智慧城市是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物联网将催生新的产业,但其现代服务业的属性更多于制造业的属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经济、政策、管理多管齐下,智慧城市的管理比建设还要困难,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智慧城市考验政府的管理水平,智慧城市需要城市管理者、领导者的 大智慧 。谢谢大家!
1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2011中国军力报告
DynamoChina 2011-10-9 10:38
MilitaryandSecurityDevelopmentsInvolvingChina_2011.pdf 《中国军力报告》,英文全称为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具体承办单位是 美国国防部 ,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作为每年众多报告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美国军队 针对中国军队的战略分析,以游说国会,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鸿观点:【金鸿评论】被扭曲的量化宽松政策
houerfei 2011-9-23 08:58
今天早上同时传来了两个消息,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了总价值为 58.52 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美联储宣布了购买 4000 亿美元中长期国债的“扭曲操作”政策,美联储还要再投资抵押债券到按揭证券,并维持低利率到 2013 年年中。 这两件事同时出现,基本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只要中国不同意,美国就不敢出台 QE3 。 当然了,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政策可以看作是变相的量化宽松政策,额度是 4000 亿美元,不过,这个政策被扭曲了,因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没有扩大,只是调整了一下结构,用 4000 亿美元长期国债置换短期国债,这样可以压住长期国债收益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达到变相放水的目的。但是,这种变相的量化宽松政策毕竟很不舒服,打个比方说就是这样,一个叫霉哥的人身高 2 米多,一直睡在一张 1.5*2 米的床上,很不舒服,现在霉哥想把床做的大一点,好睡觉舒服,就找了一个名叫拆哪的木匠来帮忙,可拆哪却说,可以给你把床加到 3 米长,不过宽度要缩成 1 米——面积还是 3 个平方,霉哥为了睡觉能把脚伸开,只好答应了,不过,夜里翻身的时候得小心翼翼的,以免掉到床下边去了。 为了报复中国,美国开始对台军售。癞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它恶心人。说实在的,自从两岸大三通开始以后,台湾独立的可能性已经消失了,可是美国人还愿意玩一玩对台军售的游戏,这有什么用呢?难道奥巴马忘了两个月前的冲动的惩罚了吗?见了大和尚之后,卡上校却倒台了。这次美国肯定还会搬起石油砸了自己的脚,不过,美国人会砸自己的哪只脚呢?巴以和谈问题上出大事。 9 月 19 日,阿巴斯跟潘基文说,文哥,我准备在 23 日向安理会递交成为正式会员国的申请书。哈马斯却狮子大开口说,以 1967 年以前的边界作为巴勒斯坦国的边界是不够的,加入联合国也是不够的,联合国应该承认一个包括历史上所有巴勒斯坦领土在内的巴勒斯坦国,现在属于以色列的领土也是我们的。哈马斯的开价无疑让伊斯兰世界很爽,拿过一个完整的耶路撒冷会让真主多开心呀。 阿巴斯选择 23 日向安理会送交申请也是做了充分考虑的,因为美联储决定出台什么样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日子是 21 日,美联储的政策出台后各方需要一天的时候来反应一下,之后阿巴斯才好做动作。 此前,为了阻止巴勒斯坦入联,美国和以色列是做足了功课的。美国威胁说要停止每年的 5 亿美元援助,以色列也要停止转交每年代收的 10 亿美元关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年度预算不过 15 亿美元,这俩大神一紧钱袋子之后,自治政府一年的预算没了,谁给巴勒斯坦的公务员发薪水呢?当然了,如果真能用 15 亿美元换来巴勒斯坦建国,这笔钱应该不是问题,全世界穆斯林每人捐一美元也就差不多了,而且,沙特和伊朗都愿意出钱的。美国和以色列也知道这一招吓不住人,所以,内塔尼亚胡也一直在找机会想跟阿巴斯聊两句,不过这回阿巴斯嘴硬的很——还谈什么谈?都谈了 20 年了,黑发人都谈成白发人了! 上个月美国政府倒是表过态,不行就用否决权拦截,说是挺容易,可动用否决权的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因为这会得罪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美国将不得不站在伊斯兰世界的对立面——如果再出现一个拉登怎么办?这事还真不好办。 9 月 19 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亲自出面跟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商量,希望在最后时刻把巴勒斯坦拉回谈判桌——大家都是文明人,掀了桌子多不好看呀,还是谈判吧。 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不断下跌的房价,高企的失业率,低迷的消费,让美国经济一步步的滑向深渊——现在华尔街都快被人一把火烧了,所以,美国又不得不在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问题上赶时间,同时,为了稳住局势,美国又不得不想办法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拖时间。 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发展中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QE2 出台前后表现最抢眼的巴西人这回又出来表现了,巴西工贸部长费尔南多·皮门特尔说,巴西政府准备向世贸组织提建议,征收汇率反倾销税,看你丫的美元还贬值不贬值?阿根廷人马上说,附议! 中国不点头,巴西挑刺,美联储只好进行“扭曲操作”了。 美联储扭完了之后,巴西总统罗塞夫接着表态,我们觉得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南苏丹独立五个月就加入联合国了,巴勒斯坦 50 年还没能入联成功,这不算事嘛,想实现中东和平吗?那就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吧。萨科齐马上说,这个我也附议!如果美国否决了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那麻烦可是大大的,别忘了哈马斯可是说过以色列的地盘他们也想要的,如果连温和的阿巴斯都打发不了,那怎么对付强硬的哈马斯呢?要不我们给巴勒斯坦一个观察员国家资格?奥巴马说,大家不要心急嘛,我们也认为巴勒斯坦人应有自己的国家,不过这个国家必须通过跟以色列和谈才能建立起来,你们慢慢谈判好不好?巴勒斯坦代表团发言人沙阿斯想了想说,入联申请书是一定会交的,不过,交之前会给你们这些安理会的流氓们一些考虑的时间,萨科齐的建议能不能接受我们说了不算,你们美国人说了算,不过哈马斯发不发脾气你们美国人说了可就不算了,你们不要以为跟伊朗拉一条军事热线就能保中东的太平,那是不可能滴。 局势推到这一步,,巴以和谈这道最后的防线都要崩溃了,美国恐怕顾不上扳倒叙利亚的阿萨德了。美国的窘境以色列很清楚,所以,犹太人开始找新的靠山了。 9 月 20 日,以色列交通运输及道路安全部部长卡茨在对中国媒体说,以色列准备在年内与中国政府一项合作协议,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卡茨说,以色列已经准备了一个 2200 亿元人民币(亲,注意标价单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蛋糕,非常希望中国人也来分一块。 http://www.wenzhaiku.com 摘录金鸿评论。转自: http://www.wenzhaiku.com/article-1265-1.html
个人分类: 转载好文章|18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v.s.技术:反思Project HindSight
热度 4 zhengchen0 2011-8-25 05:13
Project HindSight是美国国防部上世纪60年代所做的研究,用于 分析 其RD的投资收益 (Abelson, 1966; Hayes, 1966; Layton, 1971; Leiserson, 1967; Sherwin Isenson, 1966, 1967) 。该计划耗资庞大,覆盖了二战后到60年代13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技术系统。计划针对每个系统,指派专门的专家团队,追踪其科研报告,并对原始科研参与人员进行三角检验,上溯追踪引起该十三个技术系统发展的每一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对 发现发明继续上溯 直至源头,共锁定七百余个发现发明---称为HindSight Events (Sherwin Isenson, 1966, 1967)。其研究结果惊奇的发现,这七百余个HindSight Events中只有8%属于科学发现(2%基础科学,6%应用科学),92%都是技术发明 (Sherwin Isenson, 1967) 。 该研究打破了大家对“基础科学将直接促进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将直接促进技术发明”这样线形知识生产的假想(参见Ehlers 1999的美国科技政策回顾)。“科学发现将引发更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将引发更多的技术发明,这正是Project HindSight的结论”(Layton, 1971)。 我的论文有小小的一部分涉及技术知识的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借鉴到其他职业行业,并具体运用到我所在的这个小小的景观规划设计学科。 相关文献 Layton, E. T. (1971). Mirror-Image Twins: The Commun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19th-Century America.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2(4), 562-580. Sherwin, C. W., Isenson, R. S. (1967). Project Hindsight. Science, 156(3782), 1571-1577. Sherwin, C. W., Isenson, R. S. (1966). First interim report on Project Hindsight (summary).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Defens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Leiserson, L. (1967). Project Hindsight. Science, 157(3796), 1512. Abelson, P. H. (1966). Project Hindsight. Science, 154(3753), 1123. Hayes, H. L. (1966). Project Hindsight: Basic Research. Science, 154(3756), 1504. Ehlers, V. J. (1999). Unlocking Our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Yearbook: AAAS.
个人分类: 科技史|3968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