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羡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羡慕居里夫妇当初的科研条件
热度 6 zlyang 2020-7-22 13:42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羡慕 居里夫妇 当初的科研 条件 引号里是网上拷贝来的资料。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居里夫妇 Pierre Curie, Marie Curie https://www.focusjunior.it/content/uploads/site_stored/imgs/0002/037/pierre_and_marie_curie.jpg 居里夫妇从 1898年到 1902年,处理了大量的沥青铀矿矿物残渣,得到 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近3吨矿渣,提炼出 0.1 g 氯化镭。】 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多么羡慕居里夫妇此时的研究条件啊! (1)有充分的连续时间。 “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多么幸福啊! (2)有 奥地利政府馈赠一吨废矿渣 ,最优惠提供更多的废矿渣。 (3)有专用的实验室: 尽管“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这间“一间潮湿的小屋”,远离办公楼,“原来是一间医学院的解剖室:停尸房。”后来废弃了。 所以,居里夫妇有条件安心搞科研。 哪里有权威的法文或英文资料? 参考资料: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03/summary/ Pierre Curi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03/pierre-curie/facts/ Marie Curie, née Sklodowska,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3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03/marie-curie/facts/ Marie Curie | Biography Facts |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Marie-Curie 刘进平,2019-01-10,世界级科研需要连续的大段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56329.html 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孙小淳,2013-10-06,苏联专家谈中国的“科学文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1670-7304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5476.html 王渝生. 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10 周年 . 科技导报, 2008,26(23): 104.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db200823023 “没有实验室, 他们借了一间 医学系的尸体解剖室, 下面是泥地, 上面是千疮百孔的玻璃顶盖,夏天炎热难耐, 冬天寒冷出奇 。” 蔡善钮. 开启核科学技术时代的针和镭 . 同位素, 2008, 21(4): 241-248. 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WSZ200804015.htm “处理了从 波希米亚运来的两吨多沥青铀矿残渣 。”“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 他们每次只能处理1 ~ 2 kg矿渣。经过无数次溶解、沉淀、结晶、再结晶等繁杂的提取手段, 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了整整四年, 到1902年才制得0.1g纯镭( 氯化镭)。” 张清建. 居里夫妇与钋和镭的发现 . 大学化学, 2000, 15(2): 52-55, 6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WSZ200804015.htm “居里夫妇便用谁也不稀罕的矿渣进行工作, 他们知道其中含有Ra 。在一间 漏雨的棚屋 中, 玛丽•居里每次用 20kg 矿渣 , 一锅一锅地在 大铁锅 中进行分离, 不停地用铁棒搅动粘稠沸腾的液体。皮埃尔则忙于进行活性测量。”“居里夫妇经过3 年多的奋斗, 处理了数吨矿渣, 经过 10 万次分步结晶 , 终于在1902 年7 月得到 0.12g 光谱纯RaCl 2 , 活性比纯铀高10 6 倍。” Alan Dronsfield, Pete Ellis. Radium - a key element in early cancer treatment https://edu.rsc.org/feature/radium-a-key-element-in-early-cancer-treatment/2020217.article Success came in 1902, when they announced they had isolated 0.1g of pure radium chloride, RaCl 2 , from almost 3 tons of pitchblende . 相关链接: 2020-06-21, 真科研需要哪些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8767.html 2020-07-21, 住监狱是否能做出更好的科技成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966.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痛苦的人生|4572 次阅读|34 个评论
羡慕。。。
热度 1 boxcar 2015-1-6 15:36
你羡慕我, 我羡慕你, 羡慕来—— 羡慕去, 就是不看好自己。。。 在这篇博文下所做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74168do=blogid=856782
个人分类: 悟理学|281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羡慕与被羡慕
热度 1 uvard 2013-5-30 21:57
发现一图,有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杂文|59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嫉妒
avein 2013-4-18 06:18
最近复旦投毒事件让我仔细研读了当年清华铊中毒案件。据已有报道看来,复旦这次的投毒手更像是把室友当小白鼠做了实验(类似案例在俄罗斯有过:一女医学博士为写论文疯狂杀人研究死亡)。但清华的铊手明显就是出于嫉妒。最终结果,被嫉妒者朱令至今仍惨不忍睹;而“铊手”(网上都这么叫)孙维(后改为孙释颜)(网上的资料)虽然在确凿的事实下依然依靠着强大的家庭背景的庇护,藐视了国法,没有受牢狱之灾;但清华出于义愤没有发给其毕业证、学位证,禁止为其开具出国手续和工作推荐。十多年来一直备受广大民众谴责,孙家虽然保住了她不进监狱,但同时更激怒了广大民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终究没法封住民众之口,不论是她自己还是她父母和亲属和或许有的子女,不论走到哪里都无法避开周围人议论纷纷和鄙夷的目光,就算他们很冷血,但也不会感觉舒服吧;当听说她移民美国后很多人甚至发出网上追杀的倡导;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她虽然没有进监狱,但把她和她的家人都带进了社会这座大监狱,无论天涯海角,她都无法逃避这个现实。 在人类社会里,为了生存和资源,必然存在着竞争,也就难免会有妒嫉。妒嫉应该算是人的天性,是人类进化的一种选择。它本应促进人们努力去竞争,去超越别人,最终促进人类的进步。赫赫有名的贝努利家族的就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约翰.贝努利,作为其兄雅各布.贝努利的学生,他一直嫉妒他哥哥的成就,于是拼命努力研究以图超越其兄,当他哥哥去世后他又开始嫉妒自己天才的儿子丹尼尔.贝努利。他的一辈子一直在嫉妒和努力超越其兄和其子的拼命研究中度过,成了贝努利家族成就最高的三巨头之一,为人类数学上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他没有这个嫉妒之心,他也许不会这么努力,成就也可能没有这么高。记得当初我读到他嫉妒自己的儿子时很是难以理解,但当我看到他说服欧拉的父亲让这个数学天才学习数学,为自己未来树立一个强劲的对手,也为人类培养了一位数学大师。我开始理解他的嫉妒,那实际是一种促进自己努力的动力。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劲的对手,让自己去妒嫉,去努力超越,而不让自己躺在自己的光环中睡大觉。这或许就是他真正嫉妒的本质。这也是人类加速进步的动力。或许,”自然选择“给人类留下嫉妒基因的初衷应该就在于此。 当然,嫉妒是一把双刃剑,贝努利家族的例子处在刃的一面,而清华铊手则是刃的另一边。这两面之差也许只在心寸之间,“羡慕嫉妒恨”,当处于“羡慕嫉妒”时,为良性阶段,会促进人去努力奋斗;但到了“恨”,就变质了,或许就会使之不择手段欲置对手于死地,最终可能两败俱伤。前面两个例子都分别做一个相反的假设。如果清华这个铊手嫉妒的心态更好一些,更善一些,仅至“羡慕嫉妒”而止而未到“恨”,她会选择努力去学习,努力去练古琴;说不定她会超过朱令,不论是成绩或是古琴,退一步说,就算仍无法超过对手,她也会进步很大。毕业后也肯定前途一片光明。一个小的方面,比如在挑选对象上她绝对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不会沦落到现在优秀的男士都对她如品行和毒辣心肠心存忌惮,而现在她能选的男人只有趋炎附势想攀她家庭背景的男人。她毁了别人的一生,也毁了自己的一生。另一个方面,如果约翰.贝努利妒嫉过了头,成了“恨”,丧失了人性,直接投毒自己的哥哥和儿子,他既失去了竞争的对象,更会让世人不齿,谈何成就和世人尊重。 嫉妒,本是一个中性的词,但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它似乎一直带着贬义。智者总是教导大家”韬光养晦,保持中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中庸的生存的法则源于对嫉妒完全负面的理解,并不利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抛开那些大问题,在世俗的生存里面,每个人都难免嫉妒别人或被别人嫉妒,同时成为嫉妒者和被嫉妒者。比如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就很“嫉妒”那些年纪轻轻就发了很多好文章并建立了自己的group的人;虽然我自己很普通,也许也会有人嫉妒,比如小时候成绩比别人好一点常会换来别人的欺负;而现在老家农村那边仍有人因为我比他们的子女书读得高一点而耿耿于怀,有事没事会找我家里亲人出气......。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失,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比如,当我的同学会羡慕我由于掌握技术比较快而能到处游走时,我却感叹我不能像他们那样在人群里如鱼得水。当故乡农村那些同龄人羡慕我能离开那个偏僻地方而到很多他们一辈子都到不了的地方的时候我却发觉自己这辈子再也不能悠闲地抽着旱烟看着公鸡在院子里打斗。人总是喜欢拿自己去与别人比较,拿自己的所失去对比别人的所得。如果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会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如果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那就会“羡慕嫉妒恨”。这又何必呢。人是各有短长,只是有的人的长处刚好更适合这个社会,于是他会在众人看来“很精彩”,成为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而另一些人的长处对于这个社会或生存是一些“没有用的天赋”。人生不过是一段人与人不一样的独有旅程,充满了个人独特的精彩和无奈。伴着夕阳在农田边抽着旱烟看蚂蚁搬家和踏着月辉站在法兰克福的街头等公交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说不上哪一个更精彩,更值得人去拥有。而羡慕嫉妒只应该是为因为自己想改变自己的活法而为自己设定一个竞争的目标去奋斗。
个人分类: 杂谈|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处是家园
热度 1 benlion 2011-11-6 12:20
二战后的欧洲被夷为平地,却能够重新建设起来,我们有那么多留学人员,为何不能回国建设自己的家园 - 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环境,包括知识产业和制造经济,包括科技与产业的自主创新,为何学者、商人羡慕的是别人的家园,宁愿把辛苦学的知识贡献在国外,宁愿将艰辛攒来的钱移民在海外花费掉?!
个人分类: 2011|185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