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礼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礼仪
热度 1 wss333 2012-6-30 17:06
谢谢赵老师今天一直替我操心,帮我答疑解惑,非常感谢!作为一个科研小菜鸟,我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今天赵老师的一句话,“要注意科学争辩中的礼仪”,让我意识到科研礼仪的重要性。 商务有商务礼仪,科研有科研礼仪。具体的我还不太清楚,但知道起码应该包括以下两点: 1. 看别人的文献,发现问题时,应该怎么处理。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在就问题认真反复思考或与周围的人讨论之后,给主编发邮件,同时cc给作者。必须是你真正的疑惑所在,必须事先有深度思考。 要注意语气,即使你真的是对的,也不要咄咄逼人。大家都不容易。你想要以后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2. 文献综述的写法,要客观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故意贬低别人来凸显自己。注意,被你踩在脚下的那个人可能会是你的审稿人。评价别人的工作,长处短处都要提,但切忌夸大别人的短处。想想换成你,看到别人这样评价你的工作时是怎么感受。要心平气和,客观公正。 其他的我还没有遇到也没有想到。以后想到再补充上来。
个人分类: PhD|459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交谊舞中的礼仪——写于2008
热度 1 ssyandmltcdj 2012-5-5 00:55
交谊舞与很多事情一样,存在着 “ 易有三名 ” 的特点:简易、变易和不易。简易的是其形式,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诠释,自由发挥;变易的是每个交谊舞的舞者又各有不同,千人千舞有千面;不易的是其也有一些基本规则亘古不变,比如礼仪,男士的主导作用等等。 交谊舞的由来: 交谊舞从国标舞演化而来,但是又不拘于形式,其自身特点灵活,一样的以大方舒展、美丽动人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只是不用对造型太过牵强。如果说国标舞是阳春白雪,很多人都喜欢将交谊舞看作下里巴人。过分一点的形容就是:国标舞是公主,只有驸马才能碰得;而交谊舞却是有着公主的气质,人人可以练习。 交谊舞的功能: 就其功能来说,交谊舞可以望文生义:交谊,交朋友,建友谊,这就比国标舞要广泛得多了,那么在交朋友之时的礼仪则显得尤为重要,国标对舞伴的要求极高,而交谊舞则不然,因此舞伴的不固定是交谊舞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是礼仪所用在的重要方面。 交谊舞的必备条件: 有一定的活动地点,很多人认为舞厅是交谊舞的必备场所,我认为不然。舞厅只是其中的一个,还有就是现在各社区、街道等每天都在举行的露天跳操、跳舞,大多为中年人参与,内容也是大多为健身操,但是其背景音乐却是三步、四步的音乐,因此也有很多人跳交谊舞,尽管没有光滑的地板和五彩的灯光,但是其宗旨和要义却是以锻炼身体和结交友谊为主。 当然若论情调,还是专门的舞厅比较好,但是现在社会上的大多舞厅鱼龙混杂,校园舞厅也在不断的遭到侵蚀,很多人怀着不可告人之目的往来其中,这样的状况下,了解交谊舞的礼仪,增加一些自我防范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谊舞的基本礼仪: 交谊舞与其他社交活动一样,有着 “ 不易 ” 的一些规则,比如礼仪规则。这个规则首先是男女平等,不论男士女士都要注意和遵守,所有的规则的前提是尊重,对舞者的尊重和对于人本身的基本尊重。 服饰穿着: 交谊舞的服饰要相对可以随便一些,不用像国标舞那样的正式,但是过于休闲的打扮也是不行的。一般来说,男士要穿衬衣和西裤,衬衣最好扎进裤子里面;女士则要穿裙子,最好是长裙,不要穿一步裙,那是不能跳舞的,长裙里面一般都有内衬的,如果没有则要穿一个较为长的底裤,不然在转圈的时候裙子飞的太高就有可能走光了,当然大部分舞池都是灯光比较暗的,这个担心其实有些杞人忧天了!男士和女士最好都要穿舞鞋,没有舞鞋的皮鞋也可以了! 邀请舞伴: 如果有舞伴的话,男士最好是先去约好的地方等待舞伴,然后到舞厅时主动买票;女士则最好尽量守时,不然迟到太严重的话,除非对方想着成为你裙下之臣,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下次了,守时还是一个基本的素质了!到了舞厅如果不想接受对方的馈赠,那就 AA 制好了,毕竟不会给对方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虽然我的观点是最好男士买票,但是如果新时代的女性比较介意的话最好还是 AA 。 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没有舞伴的情况,在舞池里面如何邀请舞伴。这里我们分为女士邀请男士和男士邀请女士两种情况来说。 女士邀请男士的时候很好说,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还有谈恋爱时“休男不休女”!舞蹈也是这个样子,女士如果主动过来请男士,哪怕你再不乐意也要应约,不能没有绅士风度,绅士是做出来的,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男士邀请女士则要有诸多的禁忌,不能太过于挑剔,比如走来走去才选中一位女士去邀请,这就有点不好了,甚至应该说教养不够,想请哪位跳舞一定要在曲子开始之初就观察好,每两个曲子之间一般都会有半分钟的休息时间,灯也会全部亮起,这样有利于站在远处观察,而且男士如果上一曲没有跳的话,可以观察哪位女士跳的比较好,这样也可以做好准备!然后就是过去邀请了,一定要有个礼节,一般都是要行“弯腰礼”的,而且要说“请你跳舞好吗?”当然这时候要注意眼睛不要乱看,女士如果坐着的话,男士眼睛胡乱的一看,那就不好啦!当然女士也要注意,如果想要跳舞的话最好是站着,不要坐着,不然也会给某些人一些可乘之机的! 当然,如果你想请的女士舞蹈跳的太好,那就要看你的实力、诚恳、第一眼的印象和速度了。不然你是不会邀请到的,如果别人说不想跳或者已经有人约了,那么就要说“谢谢”,或者说“预约下一曲好吗?”,这样可以给对方足够的面子,也是可以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的,并且会给周围的女士一个好的印象,也利于你以后的邀请,千万不能表示出不高兴和不舒服! 那么如果在发出预邀请后,一定要如约去请,男女都要有个诚信,不然我说的这些就是无根之水和无源之木了!记得这也是男士唯一可以拒绝女士邀请的理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理由拒绝一位女士的主动邀请了! 邀请的时候还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女士犹豫,那么最好主动给对方一个台阶“是不是累了?”这样双方都可以好看些! 从头到尾的邀请都要表现出足够的绅士风度,而且绅士风度的培养也是在慢慢的邀请中形成的,一定不要小看这个邀请的过程,有句话也许可以形容“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交口难开!” 跳舞的过程: 开始跳舞的时候如果有舞伴的话,一定要先请自己的舞伴跳第一支舞,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整个舞会都要和自己的舞伴跳舞,但是作为你邀请来的,你则要负以下的责任: 1 )舞伴孤独想跳又好几曲没人请,这个时候要请舞伴跳; 2 )男士生要负责女士的安全,当然要保护好自己的舞伴,这一条不仅仅适用于带来的舞伴,只要是一起跳舞的舞伴都要注意保护对方的安全; 3 )男士要主动询问舞伴的疲惫情况,至少一次,并且根据需要提供纸巾、饮料或其他一些舞伴需要的东东,这是很严肃的,属于必做项目。此条也是不仅仅适用于自己带的舞伴,同时适用于请到的舞伴! 跳舞的过程中双方应面带微笑,绝不能哭丧着脸。舞曲结束后双方都应该向对方鞠躬表示感谢,并且应当说“谢谢”,如果可能的话应当说出赞美的话“您跳得很好!”、“和你跳舞非常开心”、“谢谢你教我”等等,当然,一定要真诚。如果有很人看你们跳并且鼓掌还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曲终人散: 如果有舞伴同来的话,当然就是和舞伴一起走了,男士还是应当把女士送回家或者尽可能安全的地方。如果是新认识的,而且对方都是女士,一个或几个女士而没有男士的话,那么男士应该主动要求当“护花使者”,行使邀请者送人的义务。当然,女士也有拒绝的权利;曲终人散时男士主动要求送女士回家,这是一种礼貌问题,别人愿不愿意你送是她的事情,你说不说是你的问题。女士也不要太过于的神经过敏,在能够保卫自己以及足够信任对方的情况下可以一起走,毕竟晚间的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当然如果有其他的企图,比如邀请你走小巷,专门哪儿黑走哪儿,你有拒绝并有喊的权利! 注意点: 女士有随时终止跳舞过程的权利,男士则没有,哪怕是和狼外婆也得一致坚持到底!这不会显得很泼辣或不淑女。这是你的权利,一定要学会使用。如果男士碰到女士在跳舞的过程中说不想跳,应当立即终止跳舞的过程,并向女士说“谢谢”,最好送回座位上,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果男士在女士表现出疲惫或不耐烦提出终止跳舞的情况时居然不终止,可以将其列入色狼之列!女士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大叫、出手等手段保护自己。 如果女士发现男士有一点讨厌:手太低、搂得太紧、动作不舒服等,必须大声说出来你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不要藏着掖着,告诉他就是了!如果他仅仅是不会而且愿意学习你算帮了他的大忙,必定得到真心实意地感谢;如果他执迷不悔那撒手不跳就是了,如果觉得必要还可以提醒自己的女伴不要跟这个“色狼”跳舞! 查户口,在跳舞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问电话号码、姓名之类的查户口,男女都会有。对方也许并不都是恶意,这个时候你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就算了,但是尽量不要瞎说。 女士也要尊重男士。要知道邀请你的男士可能是做了很多的心理活动和努力的,因此如果不是太累或者心情很不在状态就应该起来跳!除非你知道对方是个讨厌的人或者色狼! 后记: 很久就想写一些我的经验,这些都是我的一些积累,不一定都对,但是基本上符合常理和人性,跳舞可以提高人的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愿意和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尚书杂谈|30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座与礼仪
热度 7 heitiedan2012 2012-4-15 22:02
乘地铁时,经常听到车厢里广播,说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要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儿童、病人和孕妇让座。可是在地铁中的这类广播基本是无效的。人们该怎样还是怎样。当然,我遇到过几次给我让座的情况,人家没有听到这种广播之后才让座给我的,都是一看到我进了车厢就主动站起来让座。特别是有一次,在一号线,也是早上九点多钟,高峰时间未过。我因有事不得不坐一号线地铁。上车后,确实很拥挤,我也没有指望有人会让座。车开动没有两分钟,有一位姑娘从我身后拽了一下我的衣服,说您坐这儿吧。原来这姑娘就坐在我背后的座椅上,如果她只管坐下去,并没有人会要求她让座。可是她看到我在那儿站着,虽然我看不见她,当然也不可能请她给我让座,可是她仍然会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我。我当时确实很感动,并不是我身体特别需要这个座位,而是对这个姑娘如此自觉地来照顾年纪大的人,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我必须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有个同学,长年在国外,他对我说,他回国时,也坐过地铁,而且有一次还是陪着他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但就是这样,一号线的地铁车厢里也没人让座。这同学急了,对车厢里的人说,能不能给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让个座,到了这个程度,才有人起身让座。所以我听到我前面遇到的情况,根本不相信,认为我简直是不吃五谷杂粮的人。 倒是公交车的售票员比较负责,当然这是多数,也有少数不那么负责的。公交车的售票员一看到有老人上车,很快就在车厢里呼吁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有年轻人起身给老人让座。 再回到礼仪之邦的讨论上,到底什么是礼仪?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矩制度。也就是必须这样做。像红楼梦里,过年祭祖,左昭右穆,规矩套子,一个也不能少。这就是礼仪。父母过世,儿子要戴孝。对父亲要戴多少年,对母亲要戴多少年,妻子过世了,丈夫要戴多长时间的孝,丈夫过世了,妻子又要戴多长时间的孝,这就是礼仪。像过去子女成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听从,便是不孝,也是非礼。要这么说,这样的礼更多的是一种约束,甚至是一种压迫,让人觉得不舒服,不自由。 所以,总听地铁广播中所说的礼仪之邦,总觉得不太对劲。特别是你说了半天,根本没人答理你这个茬,这有什么意义?严格地说,所谓礼仪,多为以上压下,领导来了,得有什么样的仪式来迎接。座位怎么排,讲话顺序又如何,这一套陈腐的破烂货都是来自所谓礼仪。这样的礼仪有多少积极的意义?这种束缚人的礼仪丢弃了,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这种僵化陈腐的礼仪丢掉了,并不等于我们要把最起码的礼貌也不要了。但今天社会的礼貌与过去社会的礼仪是有区别的。至少今天讲礼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而过去的礼仪,讲的就是不平等。在英国,也乘过公交车。一个是一般乘坐公交车的都为老年人,而且车厢里都不挤,一般上车就都有座,这似乎也不需要谁来让座。在伦敦,这是个旅游者拥挤的城市,乘坐公交车的也多为旅游者。那他们就不一定要给同时乘车的老年人让座了。我有一次在起点站上的车,车快开的时候,上来几位老年人,几乎所有已经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没有一个起来让座的。我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我就站起来给一位老人让了座位。老人倒也心安理得,不像其他英国人那样总是“谢谢”不离口。不过,我也并不认为他不说谢谢我就不该给他让座。 前两年,有这么一档子事,一个老年人上了车,因无人让座,他(她)就硬是坐在一个女孩的腿上。这个事听了让人很不舒服。在这件事上,我不认为女孩有什么错,而这位老人实在是为老不尊。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是一个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身体又不是很好,乘公交实属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不会不让座的。如果你并没有太大的身体问题,而且坐车就是到处转转玩玩,那说明你的身体状况是允许你乘公交的,且并不一定就需要座位。年轻人上下班也不轻松,老年人不坐那个座位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如果你身体确实不行,又需要出行,那就别坐公交跟年轻人起哄了,您打辆车,虽然多花点钱,但又快又舒服。如果您舍不得打车,想省钱,坐公交,那就别打算一定要有座儿了。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站上几站地也不会把您累傻了。 新社会的尊老爱幼,讲究个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没有平等和尊重,就没有礼貌,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像有的领导干部一出行,就前呼后拥,好像他很风光,但是由于没有对群众的尊重,把自己当块料似的,那老百姓肯定不待见你。你虽然享用了若干礼仪礼节,但是你得不到群众的尊重,你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肯定很差劲。在被鄙视中享用的礼仪,你风光吗?如果你还认为这都是对你的礼节,是群众对你的敬仰,你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蛋。信吗?信不信由你。
615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礼仪笔谈-2:正式与非正式
热度 7 sqdai 2012-4-13 06:41
你会穿着 T 恤短裤到上海音乐厅去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吗?大概不会。 你会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挤在虹口体育场的球迷堆里给申花队加油吗?大概也不会。 这就是正式与非正式场合对礼仪的不同要求。 待人接物、写信发邮件亦复如此。在正式场合,应遵守必要的礼仪;在非正式场合,则大可不必恭敬如仪,否则你会感到活得有点累。 还是以写信发邮件为例。大致可以区分三种场合: 一是“超正式”场合。例如,发正式公文(如征文通知等),写求职信或报名信,与陌生的师长沟通,等等。在这种场合,必须尊称、敬语在先,行文字斟句酌,彬彬有礼,信息详尽,信末不忘致礼,落款具体。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失礼而耽误大事。 二是较正式的场合。例如,向老师汇报学业进展,交作业、报告、小结,问候师长,向师长请教问题或求助(例如邀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等),应该有台头,有敬语,叙事清楚,措辞谦虚,落款清晰。 三是非正式场合。例如,与同学、密友、知交联络,在朋友中传递信息,与恋爱对象谈情说爱等等,大可不必有一大堆繁文缛节,允许邮件“没头没脑”(只要不带来混淆),可以称呼对方的昵称,甚至插科打诨,行文轻松活泼。写得过于拘泥,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然而,有时难以分清函件“正式性”的界线,需要灵活掌握。 例如,研究生给自己的导师发邮件。一开始,彼此不大熟悉,需要注意礼仪;时间久了,相互熟稔了,用不着老是毕恭毕敬的,尤其是在反复讨论学术问题的过程中,一周要发好多个邮件,不妨免去礼节,行文单刀直入,以求高效。在以前的博文跟帖中,有一位博友就有这样的看法。 对于偏于正式的邮件,应采用“礼多人不怪”的原则。比方说,用电子邮件投稿,应属于一二两种情况之间,尽可能采取较为正式的写法。我曾看到这样的投稿函件: “编辑,附件中发去一篇稿件,我在论文答辩中急用,希望尽快录用。 XXX ”。 这样写就有失礼仪了。存在如下问题: ——称呼不妥。至少加上“同志”(过去习用)或“先生”(现时多用)吧! ——措辞无礼。对杂志编辑人员有点颐指气使,要知道,人家杂志不是为你一个人办的,收到你的稿件,总得有个审稿、处理过程吧!怎么非要别人录用不可呢。 ——信息不全。未提供投稿人的充分信息。 ——结语失礼。未用必要的语言对编务人员的劳动表示敬意。 当然,杂志编辑部不会十分计较投稿者的措辞,但你这样写,至少留下了不那么好的印象分。比较好的写法是: XXXX 编辑部 编辑先生: 我是 XX 大学 XX 学院 XX 专业的博士生,在导师 XXX 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习作“ XXXXXXXXXXXX ”,经导师同意,向贵刊投稿。现发去此稿的 pdf 文件和 LeTex 文件(见附件),敬请查收并审理。 回复的邮件请发至: abc@afu.edu.cn 。 顺颂 编安 XXX 2012-4-12 上面只是一种参考写法,是否妥当,可评头论足。目前越来越多的杂志采用网上投稿形式,可免去此类信件,但对于此后的来往邮件,仍应注意礼仪,即使对审稿人的意见有异议,也应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进行 argue 。 情书一般属于非正式类别的函件。但在恋爱的不同阶段,“正式性”有一定差别,“初级阶段”与“成熟阶段”有所不同,特别是经人介绍相识者,初期写信还得注意礼仪分寸,一不小心,给对方留下“粗鲁无礼”的印象,这就大事不好了。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天,谈及时下的青年朋友越来越不会写正式邮件的原因。这位朋友说,就没有台头、落款而言,都是越来越盛行的短信惹的祸。短信的收件对象明确,自然地带有落款,因此,年轻人习惯了掐头去尾的通信联络。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缺少对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日后再议。 抛砖引玉,愿与大家进一步讨论。 写于 2012 年 4 月 13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5785 次阅读|8 个评论
礼仪笔谈-1:真诚与虚伪
热度 19 sqdai 2012-4-7 07:57
昨天,我接受了《新闻晚报》记者李征的电话采访,他对一周前的博文《学生怎样给老师发邮件》很感兴趣,我们就相关问题在电话中进行了探讨。他是一位有心人,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今我们的学生不会发邮件,是谁之过?为了寻找答案,他采访了一些中学老师,受访者认为,这反映了基础教育方面的某种缺失,在中小学阶段,礼仪教学不受重视,往往停留于泛泛而谈,缺乏实实在在的引导;而在语文教学中,很少教学生如何写应用文,甚至不如英语课的应用文教学。这也导致学生不会发正式的函件。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着客观原因,这些中学老师言之有理。但是还应该从深层次进一步考虑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由于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引导,年轻人在礼仪方面有种种认识误区,举其要者,搞不清如下区别: ——真诚与虚伪; ——必要与随意; ——正式与非正式。 今天先讲第一点。有些年轻人认为,给自己的老师发函件,何必来那么多“虚伪客套”?直来直去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发邮件的随意性。 客套是否一定虚伪?发正式邮件要不要讲客套?经查,《辞海》上说,“客套”的涵义是:“对人客气。亦指对人所说的客气话。有谦虚或见外的意思。”这一诠释相当全面,从中可见,“客套”的涵义基本上是中性(偏于褒义)的,只有跟“虚伪”二字连用时才有贬义。 那么,给老师发邮件,要不要有客套用语?我以为,从出发点看来,求教于老师或向老师汇报(如交卷),应该对老师有尊重的态度,感谢他们给予自己的教益和可能的帮助;既然表示尊重,就应该真诚,师生之间应该有真诚的关系,这种真诚是远离虚伪的。 作为老师,我一向不喜欢得到充斥溢美之词的赞扬。老师为学生的进步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应该的,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赞美;而学生则应真诚地感谢老师的栽培,基于这样的认识,认真地写好正式邮件,怎么说也不是“虚伪客套”,只有这样,就会把这类事情看成礼仪上的必需,就不会出现前文中指出的问题了。 很想知道,上面这些话是否有道理,提请博友们讨论。 写于 2012 年 4 月 7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7993 次阅读|73 个评论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
热度 2 心中藏弓 2012-4-3 09:27
清明将至,缅怀先人,特写此文。 在山东,人老了,六十以后需要准备棺材,很多老人都自己准备,木质要好,树木要大,放在自己的屋里,再穷也不卖,任何人都不能动,也叫寿材,以备自己死后,棺木太薄。 人死后或将死时,需要穿上寿衣。然后是停灵,让逝人在家里多呆几天,以表明亲属不舍得逝人走,一般是放两天,这时晚辈亲属都要日夜守在灵旁,一般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亲戚都会来“吊丧”,两天后火化,再放一天,然后初丧。火化前很有讲究,首先出门前,要“过梁”,一人抱鸡拿鱼在前面走,当尸体过房梁时,需要拿一个锯,对着房梁拉一下,尸体才能向前走,出门时,需要四个人拿一个新床单,拉住四个角,盖在尸体上面,不让尸体见到阳光,出门后,孝子要给逝人“净面”,就是拿蘸酒精的棉球搽搽脸,才能出门火化。 火化回来后,骨灰放在棺材里,棺盖不能盖严,后面留缝,孝子仍要守灵,一天后出殡,出殡这天,所有亲朋好友都要来,并且要吃“流水席”,其实一般都是一碗菜,里面有肉、豆腐、青菜等,吃几个馒头,如果逝者是一个年龄很大的长者,子女又多,一般都需要顾“响上”,就是吹鼓手等,出殡一般是越晚越好,如果逝者是一位年轻人,上面还有老人,出殡一般在上午进行。出殡时,男人带孝帽,女人带孝布,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中间是棺材,出殡时还要举行仪式,所有的晚辈亲戚都需要“奠”,有二十四拜,各种拜式都很讲究,弄不好旁边的人会笑话。仪式举行完后才能送棺上坟,一般女的都不让上坟,男人才能到坟上。 出殡时,男女孝子都需要拄“孝棍”,柳木做的,如果这个孝子平时对老人不好,不孝顺,帮忙的人也会给他一个很短的孝棍,让他一直弯着腰哭。 埋葬完后,所有人回家,晚上需要置酒席答谢帮忙的街坊及“擎重”的人(抬棺木的人)。三天内,孝子如果出门,见到谁都要叩头,三天后,需要“赴三”,这天要到逝者的舅家,去看看老人,然后再去坟上祭奠逝者。一般要过“一七”、“三七”、“五七”,特别是“五七”,需要孝子、亲朋好友们用彩纸扎一些“扎彩”,去坟上烧掉,让逝者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过舒服日子。 亲人逝去总是痛苦的,但日子仍然要过,还要向前看,“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谨以此献给刚逝去的大哥)
8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天主教礼仪——弥撒
热度 5 StephenCatholic 2012-2-18 20:35
天主教礼仪——弥撒
个人分类: Catholic|6974 次阅读|7 个评论
知礼仪而仓禀足
热度 1 arithwsun 2011-12-19 19:13
知礼仪而仓禀足 今天去良乡校区上课,回来的时候,下了班车,前面的一个老师,随手就往旁边的草坪上扔了团纸巾,不认识,好像是大英部的,反正---,总之---,是大学老师。 我当时差点上前去替他捡起那团纸巾,不过为了不发生人际冲突,还是忍住了,只是心想,我们的大学老师都是这样,中国的路,还真是很长啊。 中国有一句古话,“仓禀足而知礼仪”,我觉得是害了中国数千年,如果当年的提法是,“ 知礼仪而仓禀足 ”,形成这样的中国文化,恐怕对国家民族的推动力会更大。 这两三年来,不少同事都买了车,遇到的行车礼仪问题,比纸巾之类会更困扰人,本质却是一样的。 我在“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的一节中曾经这样写道: ----阅读分割线------------------------------ 家长们是成年人,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意志力,有清晰的认知,应该是在自己的青春期--大学低年级阶段就逐渐修炼成熟的。可惜,这方面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譬如,在中国社会常见的"随地吐痰"现象,说明目前有大批的成年人,对社会卫生是没有丝毫责任感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要代代相传下去吗。 我经常将幼小教育,比喻成"教人不要随地吐痰",其实就是说明很多事情都非常基本,关键是要做,为什么不做呢,难道是因为责任感不足吗。 我们以身作则,爱护环境卫生, 孩子从小就能看到,会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如此, 当孩子稍微大一点,力所能及的时候,也要求他们注意爱护环境卫生,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样一点一滴,是行不言之教。 一个从小就对社会环境卫生富有责任感的孩子,也很可能对自己的作业/学业更负有责任感,如果我们重视后者,就决不能轻视前者。 -------------------阅读分割结束线---------------------------------------------- 这就是“ 知礼仪而仓禀足 ”,中国古人完全是弄倒了啊,观人类历史,正确的难道不是这样的逻辑顺序吗。 以此观之,我们中国真正走向富强的路还很长,不管是解放前的国民党,还是解放后的共产党,在上层结构之下,真正要改造/建设的是这样的民众意识基础,改不过来,我不认为中国能有真正的发展。 这就是“大势”,我的博文中有几篇着重于展望未来,论述“大势”的认识,比如机器人技术,作为那篇教育文档的论述基底,礼仪的作用,一点不下于高科技。 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尤其是幼小教育,应该是给中国奠下真正富强的基础。 附注. 在本文发出之时,我用百度搜了“知礼仪而仓禀足 ”,没有, “知礼仪而仓禀实 ”,收获甚少,用 “知礼节而仓禀实 ”搜的时候,结果较多,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把它能够引入到教育系统,老师应该是人群中的意识形态先行者。
个人分类: Book-W|4408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读《儒林外史》杂想(1)——中式礼仪文化
热度 5 jlxt33 2011-8-20 16:34
上学读书的时候读过《儒林外史》,说实在的也没太懂,最明白的就是范进中举那段了,不过就是那段在当时也没真明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又读了一遍,是带点评的,感觉就比以前有趣多了;前段时间利用睡前的读书时间,三读之,更有趣了,似乎阅历和经历导致智力和思维也提升了。边读边想,甚为有趣。今天就说说其中的一个感受,关于中式礼仪文化的。 (一)关于名字 《儒林外史》中有很多人物,特别是名士,不论是经由作者介绍出场,还是由书中人物介绍,都是有姓,有名,有字的,即便是自我介绍,也会在后文中通过某种形式给出字。而我们现在基本都没有字了,实际上,对一个人而言,字是长大成人的标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同样《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 字和名在意义上常有联系,一般地,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现在没有了字,真的少了中华文化中特有的韵味,不是吗? (二)关于帖子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们总会由于倾慕而相互拜访,在此过程中,不论是主动拜访还是回访,都会先送上自己的帖子,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名片吧,让主人知道来者是谁,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吧? 再看看我们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就是喜欢玩神秘和深沉,总也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姓名。 由于通讯的发达,现在直接上门拜访不遇的情形不是很多了,一般都会事先电话联系,约好了再去。 现在更多的是电话、邮件等,就这个也很是有趣,我想看到本文的很多博友朋友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收到不知是谁发来的邮件、接到不知何人发来的短信、打电话说了一大通还不知在跟谁通话。如果仅仅是问候还好办,有时是要求办些事的,我真不知该怎么办。 我自己觉得在给别人写邮件或短信时,没有称呼是很不敬的,那么怎么办呢,就只好不回复了,对不对,这样好像也不敬。写到这里好像想到一句话,以后就这样写了:“不知道您的姓名,不能称呼您,恕我不敬了!” (三)关于称呼 《儒林外史》中的称呼是很多的,因为涉及的因素很多,有些还需要些历史和科举知识,说实在的我也没整明白那里繁杂的称呼,但总体感觉文人间、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官场和山野村夫,彼此间的称呼是有很多规范的。现代社会中,好像乡下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更规范更符合礼法,而城市中好像彼此间简单了很多。 我总觉得“您”比“你”用心多了,可是好像很多人不会用“您”字。“你这样、你那样”的,让人觉得颐指气使的。 爸爸妈妈、叔叔大爷、姑姑阿姨的,中国人的亲戚观念强,家里人口多、关系复杂,叫法不同,多有意思啊!可是现在好像受西方的影响,大家都平等了,就剩下名字了,父母也直呼其名,我总感觉不舒服。我觉得西方中平等的只有名字是不是跟宗教有关啊,反正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彼此间都是兄弟姐妹,就没有那么多的亲戚关系,是不是? 令我感动的是博友tashaxing,陈湘明老师在给我留言中称呼“晓瑭兄”,真有遇到知音的感觉,这个感动还没跟陈老师讲过呢。 现在不管谁都统一称为“美女”“帅哥”,是不是感觉很没文化呢,不过说实在的称呼也确实不易啊,比如“小姐”本来是挺优雅的词,现在又有了其他特殊的含义,弄的人也不敢称呼对方为“小姐”了。 (四)关于寒暄 《儒林外史》中,那么多的文人名士,见面后总是要寒暄的,很多场合都会说“久仰、久仰”或者类似话,表示自己对对方的仰慕,窃以为这真的符合中华文化的精髓,谦卑或者说是谦虚。 “久仰久仰”或者“久闻大名”也是我喜欢说的话,我觉得这种寒暄是种尊重,因为久仰,就一定会有仰慕对方的理由。即使临时做功课了解的成就也是顺理成章的共同话题,如果真的是久闻大名久仰的话,那更是了解对方的令人仰慕的成就,或许这不能叫做寒暄了。 很多礼仪书上都会告诉人跟人打招呼或者寒暄时说“很高兴认识你”“今天的天气很好/很阴”等等,这是西方人的礼仪的吧。我们说的是不是感觉别扭呢?哪怕像日本人或韩国人那样说“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都更符合东方人的文化性格。 (五)关于其他 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见面后的肢体语言,现在通常是握手,还要讲究在什么场合下谁应该先伸手,这也是西方传来的吧,我总觉得我们见面时男子拱拱手作个揖、女子袅娜地拜个万福,很是优雅,为什么现在就彻底摒弃了呢?那种见面和离别就拥抱、挨脸的礼仪,自我感觉不舒服,这好像跟开放不开放不是一回事吧?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礼仪本身没有谁好谁不好的问题,只是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礼仪而已。当然也没有统一的礼仪规矩,以前说“十里不同俗”,现在相同风俗的范围应该大了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入境问俗”“入乡随俗”,这就是礼仪、就是文明。我想表达的是作为一个五千年的甚至七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首先应该懂得基本的礼仪,其次应该保留具有中华特色和体现中国人性格特征的礼仪。
个人分类: 品味感悟|416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转)发邮件的礼仪
icstu1 2010-8-16 13:21
关于主题 主题是接收者了解邮件的第一信息,因此要提纲挈领,使用有意义的主题行,这样可以让收件人迅速了解邮件内容并判断其重要性。 1.一定不要空白标题,这是最失礼的 2.标题要简短,不宜冗长,不要让outlook用才能显示完你的标题 3. 标题要能真反映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切忌使用含义不清的标题,如 王先生收 4.一封信尽可能只针对一个主题,不在一封信内谈及多件事情,以便于日后整理 5.可适当用使用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如* !等)来突出标题,引起收件人注意,但应适度,特别是不要随便就用紧急之类的字眼。 6.回复对方邮件时,可以根据回复内容需要更改标题,不要RE RE一大串。 关于称呼与问候 1. 恰当地称呼收件者,拿捏尺度 邮件的开头要称呼收件人。这既显得礼貌,也明确提醒某收件人,此邮件是面向他的,要求其给出必要的回应;在多个收件人的情况下可以称呼大家、ALL。 如果对方有职务,应按职务尊称对方,如x经理;如果不清楚职务,则应按通常的x先生、x小姐称呼,但要把性别先搞清楚。 不熟悉的人不宜直接称呼英文名,对级别高于自己的人也不宜称呼英文名。称呼全名也是不礼貌的,不要逮谁都用个Dear xxx,显得很熟络。 2. Email开头结尾最好要有问候语 最简单的开头写一个HI,中文的写个你好;结尾常见的写个Best Regards, 中文的写个祝您顺利之类的也就可以了。 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礼貌一些,总是好的,即便邮件中有些地方不妥,对方也能平静的看待 1. Email正文要简明扼要,行文通顺 Email正文应简明扼要的说清楚事情;如果具体内容确实很多,正文应只作摘要介绍,然后单独写个文件作为附件进行详细描述。 正文行文应通顺,多用简单词汇和短句,准确清晰的表达,不要出现让人晦涩难懂的语句。最好不要让人家拉滚动条才能看完你的邮件,千万不要学唐僧。 2. 注意Email的论述语气 根据收件人与自己的熟络程度、等级关系;邮件是对内还是对外性质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进行论述,以免引起对方不适。 尊重对方,请、谢谢之类的语句要经常出现。 电子邮件可轻易地转给他人,因此对别人意见的评论必须谨慎而客观。 邮件门就是深刻的教训! 3. Email正文多用1234之类的列表,以清晰明确。 如果事情复杂,最好1、2、3、4的列几个段落进行清晰明确的说明。保持你的每个段落简短不冗长,没人有时间仔细看你没分段的长篇大论。 4. 一次邮件交待完整信息 最好在一次邮件中把相关信息全部说清楚,说准确。不要过两分钟之后再发一封什么补充或者更正之类的邮件,这会让人很反感。 5. 尽可能避免拼写错误和错别字,注意使用拼写检查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态度的体现。如果是英文Email,最好把拼写检查功能打开; 如果是中文Email,注意拼音输入法带给你的弱智同音别字。 在邮件发送之前,务必自己仔细阅读一遍,检查行文是否通顺,拼写是否有错误。 6. 合理提示重要信息 不要动不动就用大写字母、粗体斜体、颜色字体、加大字号等手段对一些信息进行提示。合理的提示是必要的,但过多的提示则会让人抓不住重点,影响阅度。 7. 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辅助阐述 对于很多带有技术介绍或讨论性质的邮件,单纯以文字形式很难描述清楚。如果配合图表加以阐述,收件人一定会表扬你的体贴。 8. 不要动不动使用 之类的笑脸字符,在商务信函里面这样显得比较轻佻 Business Email 不是你的情书,所以之类的最好慎用。只用在某些你确实需要强调出一定的轻松气氛的场合,比如现在- 附件 1. 如果邮件带有附件,应在正文里面提示收件人查看附件 2. 附件文件应按有意义的名字命名,不可用外星人才看懂的文件名 3. 正文中应对附件内容做简要说明,特别是带有多个附件时 4. 附件数目不宜超过4个,数目较多时应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 5. 如果附件是特殊格式文件,因在正文中说明打开方式,以免影响使用 6. 如果附件过大(不宜超过2MB),应分割成几个小文件分别发送, 语言的选择和汉字编码 1. 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英文邮件 英文邮件只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和锻炼英文水平的。如果收件人中有外籍人士,应该使用英文邮件交流;如果收件人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也应采用英文交流,由于存在中文编码的问题,你的中文邮件在其他地区可能显示成为乱码天书。 2. 尊重对方的习惯,不主动发起英文邮件 如果对方与你的邮件往来是采用中文,请不要自作聪明的发送英文邮件给他;如果对方发英文邮件给你,也不要老土的用中文回复。 3. 对于一些信息量丰富或重要的邮件,建议使用中文。你很难保证你的英文表达水平或收件人中某人的英文理解水平存在问题,而影响邮件所涉及问题的解决。 4. 选择便于阅度的字号和字体 中文老实点用宋体或新宋体,英文就用Verdana 或 Arial 字型,字号用五号或10号字即可。这是经研究证明最适合在线阅度的字号和字体。不要用稀奇古怪的字体或斜体,最好不用背景信纸,特别对公务邮件。 结尾签名 每封邮件在结尾都应签名,这样对方可以清楚的知道发件人信息。虽然你的朋友可能从发件人中认出你,但不要为你的朋友设计这样的工作。 1. 签名信息不宜过多 电子邮件消息末尾加上签名档是必要的。签名档可包括姓名、职务、公司、电话、传真、地址等信息,但信息不宜行数过多,一般不超过4行。你只需将一些必要信息放在上面,对方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自然会与你联系。 引用一个短语作为你的签名的一部分是可行的,比如你的座右铭,或公司的宣传口号。但是要分清收件人对象与场合,切记一定要得体。 2. 不要只用一个签名档 对内、对私、对熟悉的客户等群体的邮件往来,签名档应该进行简化。过于正式的签名档会让与对方显得疏远。你可以在OUTLOOK中设置多个签名档,灵活调用。 3. 签名档文字应选择与正文文字匹配,简体、繁体或英文,以免成出现乱码。字号一般应选择比正文字体小一些。 回复技巧 1. 及时回复Email 收到他人的重要电子邮件后,即刻回复对方一下,往往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他 人的尊重,理想的回复时间是2小时内,特别是对一些紧急重要的邮件。 对每一份邮件都立即处理是很占用时间的,对于一些优先级低的邮件可集中在一特定时间处理,但一般不要超过24小时。 如果事情复杂,你无法及时确切回复,那至少应该及时的回复说收到了,我们正在处理,一旦有结果就会及时回复,云云。不要让对方苦苦等待,记住:及时作出响应,哪怕只是确认一下收到了。 如果你正在出差或休假,应该设定自动回复功能,提示发件人,以免影响工作。 2. 进行针对性回复 当回件答复问题的时候,最好把相关的问题抄到回件中,然后附上答案。不要用简单的,那样太生硬了,应该进行必要的阐述,让对方一次性理解,避免再反复交流,浪费资源。 3. 回复不得少于10个字 对方给你发来一大段邮件,你确只回复是的、对、谢谢、已知道等字眼,这是非常不礼貌的。怎么着也要凑够10个字,显示出你的尊重。 4. 不要就同一问题多次回复讨论,不要盖高楼 如果收发双方就同一问题的交流回复超过3次,这只能说明交流不畅,说不清楚。此时应采用电话沟通等其他方式进行交流后再做判断。电子邮件有时并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多个收件人频繁回复,发表看法,把邮件越RE越高,这将导致邮件过于冗长笨拙而不可阅读。此时应即是对之前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删减瘦身,突出有用信息。 5.要区分Reply和Reply All(区分单独回复和回复全体) 如果只需要单独一个人知道的事,单独回复给他一个人就行了 如果你对发件人提出的要求作出结论响应,应该replay all,让大家都知道;不要让对方帮你完成这件事情 。 如果你对发件人的提出的问题不清楚,或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与发件人单独沟通,不要当着所有人的面,不停的RE来RE去,与发件人讨论。你们讨论好了再告诉大家。不要向上司频繁发送没有确定结果的邮件。 点击回复全部前,要三思而行! 6. 主动控制邮件的来往 为避免无谓的回复,浪费资源,可在文中指定部分收件人给出回复,或在文末添上以下语句:全部办妥、无需行动、仅供参考,无需回复。 正确使用发送,抄送,密送 要区分To和CC还有BCC(区分收件人、抄送人、秘送人) 1. To的人是要受理这封邮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理应对邮件予以回复响应。 2. 而CC的人则只是需要知道这回事,CC的人没有义务对邮件予以响应,当然如果CC的人有建议,当然可以回Email。 3. 而BCC是秘送,即收信人是不知道你发给了BCC的人了的。这个可能用在非常规场合。 4.TO,CC中的各收件人的排列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按部门排列;按职位等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都可以。适当的规则有助于提升你的形象! 5.只给需要信息的人发送邮件,不要占用他人的资源 6、转发邮件要突出信息 在你转发消息之前,首先确保所有收件人需要此消息。除此之外,转发敏感或者机密信息要小心谨慎,不要把内部消息转发给外部人员或者未经授权的接收人。 如果有需要 还应对转发邮件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整理,以突出信息。不要将RE了几十层的邮件发给他人,让人摸不着头脑。 转自: 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106241.aspx
个人分类: N 汇总对一个有价值话题的多种意见|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青学子道德礼仪修养自我测试题(修订版)
热度 2 sqdai 2010-8-15 11:00
近年来,我与朋友聚谈或通邮件时,常说的一个话题是青年学子的道德礼仪缺失问题。随着八五后涌进校园,这种问题确实愈显突出,有时甚至到了灾难性的程度。我在前些日子的博文中已多次提及这一问题。 今天趁着周日,设计了一套 青年学子道德礼仪修养自我测试试卷 ,在此公布,请青年朋友们试着对自己做一番测试。满分为 200 分,若得分在 100 分以下,就得给自己狠敲警钟了。 请朋友们广泛提出意见,日后再出新的修订版。 试卷说明: 参考教材:《弟子规》(见 2009-06-01 的博文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84267.html ); 主要测试对象: 18 ~ 35 岁的青年学子(本科生和研究生); 题型:选择题(每题 ABCD 四种选择);共 50 道; 评分方式:选 ABCD 者各得 4321 分;满分: 200 分,最低分数: 50 分。 年青学子道德礼仪修养自我测试题 1、 你经常探望、问候父母长辈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主动。 2 、你经常听从父母长辈的意见或开导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不听或感到嫌烦。 3 、你经常去看望身体不好的长辈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没空去。 4 、你经常送父母长辈保健品或小礼品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逢年过节才送; D 没想到过。 5 、你经常陪父母长辈聊天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嫌他们罗嗦。 6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A 记得; B 记得大概日子; C 记得月份; D 毫无印象。 7 、你记得父母结婚纪念日吗? A 记得; B 记得年份月份; C 记得年份; D 毫无印象。 8 、你为父母的喜庆日子(如六十或七十大寿、金婚等)张罗庆祝活动吗? A 张罗; B 记得了就张罗; C 偶尔; D 从不。 9 、你发现父母有缺点能耐心规劝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能够; D 不能。 10 、你路遇师长经常打招呼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装作没看见或不认识。 11 、你想见老师,经常事先打招呼约定时间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12 、你走进老师或长辈的房间前经常先敲门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13 、老师给你邮件你能经常做到及时回复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想回就回; D 从不。 14 、逢年过节你经常给师长发短信或邮件致贺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15 、你见师长时经常保持得体的坐姿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爱怎样就怎样。 16 、你上课时能经常认真听课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随自己高兴。 17 、你经常参与课堂互动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18 、你经常对老师为你做的事情表示尊重和感激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我行我素。 19 、你发表论文、著作中经常由衷地感谢帮助过你的老师和朋友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20 、你与老师共同制订的计划能经常保质保量地完成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不在意。 21 、你因特殊情况离校前经常与相关老师打招呼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主动。 22 、你给师长、编辑、行政人员等写信、打电话时经常注意礼貌用语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注意。 23 、你经常关心弟妹辈和小辈吗? A 经常关心; B 有事才关心; C 偶尔关心; D 从不过问。 24 、在公共场所你经常注意长幼有序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25 、你在公交车上经常给老弱病残让座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看自己高兴; D 从不,装作没看见。 26 、与人相处时你经常注意个人卫生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27 、在正式场合你经常注意个人仪表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28 、你经常注意走路姿态的从容优雅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29 、在公众场合你经常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吗? A 从不; B 偶尔(控制不住时); C 较为经常; D 经常。 30 、你答应为别人做事,经常做到 言必信,信必果 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老忘掉。 31 、你借别人的书籍、物件经常注意及时归还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老忘掉。 32 、你经常对人说粗话或贬损别人吗? A 从不; B 偶尔(控制不住时); C 较为经常; D 经常(因为别人对我不好)。 33 、你经常喜欢与道德高尚一本正经的人交往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没劲!)。 34 、你喜欢别人批评你,并且闻过则改吗? A 经常是; B 较为经常是; C 偶尔; D 从不。 35 、你经常帮助别人,并从中享受快乐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36 、你的成绩好、获优胜时经常看不起别人吗? A 从不; B 偶尔; C 较为经常; D 经常。 37 、你看到别人失败或有缺点时会幸灾乐祸吗? A 从不; B 偶尔; C 较为经常; D 经常。 38 、你经常读励志书籍、提高自己的修养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39 、你崇拜有学养的人吗? A 经常是; B 较为经常是; C 偶尔; D 从不。 40 、你经常注意做学问的道德规范吗? A 经常; B 较为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41 、你痛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吗? A 痛恨; B 比较痛恨; C 无可奈何; D 不在乎。 42 、你尊重普通劳动者(如清洁工、门卫、办事员等)的劳动吗? A 尊重; B 比较尊重; C 表面上尊重,心底里瞧不起; D 根本没感觉。 43 、你注意节约粮食、水电吗? A 注意; B 比较注意; C 随自己高兴; D 从不在乎。 44 、你痛恨 走后门 等不正之风吗? A 痛恨; B 比较痛恨; C 无可奈何; D 不在乎。 45 、碰到坏人做坏事你能挺身而出吗? A 能够; B 有时能够; C 偶尔能够; D 尽可能躲开。 46 、听到别人不负责任的言论你会反驳吗? A 会; B 有时会; C 偶尔会; D 从不; 47 、你说话做事注意别人的感受吗? A 很注意; B 比较注意; C 偶尔注意; D 从不注意。 48 、你做错了事情敢于承担责任吗? A 会; B 有时会; C 偶尔会; D 从不。 49 、你会闭着眼睛说瞎话吗? A 从不; B 偶尔撒小谎; C 常被迫撒谎; D 经常撒谎。 50 、你经常与朋友探讨道德礼仪问题吗? A 经常; B 有时; C 偶尔; D 从不。 写于 2009 年 9 月 13 日 修改于 2010 年 4 月 10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15480.html 再改于 2010 年 8 月 15 日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7623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的基本礼仪
gangli1978 2010-8-14 15:14
人的基本礼仪(保证你能学到不少东西) 1. 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 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 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4. 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5. 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 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7. 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8. 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9. 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 22.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 24.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26.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 27.人穷志不短 。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 3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 3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 3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3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 3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 3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3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 3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40.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 4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 42.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 43.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 44.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 。 45.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 。 46.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 47.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 49.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50.有时候孤单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调剂 。 5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 52.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 53.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 54.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55.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 56.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 57.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 58.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 。 59.一次不忠 百次不容 。 60.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 61.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62.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 63.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 6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65.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 66.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 67.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 6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 69.少说别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 70.你是无价之宝 。 7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买单 。 72.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应不应该,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73.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个人分类: 生活|2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邮件的礼仪
tchaoke 2010-8-11 11:50
关于主题 主题是接收者了解邮件的第一信息,因此要提纲挈领,使用有意义的主题行,这样可以让收件人迅速了解邮件内容并判断其重要性。 1.一定不要空白标题,这是最失礼的 2.标题要简短,不宜冗长,不要让outlook用才能显示完你的标题 3. 标题要能真反映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切忌使用含义不清的标题,如 王先生收 4.一封信尽可能只针对一个主题,不在一封信内谈及多件事情,以便于日后整理 5.可适当用使用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如* !等)来突出标题,引起收件人注意,但应适度,特别是不要随便就用紧急之类的字眼。 6.回复对方邮件时,可以根据回复内容需要更改标题,不要RE RE一大串。 关于称呼与问候 1. 恰当地称呼收件者,拿捏尺度 邮件的开头要称呼收件人。这既显得礼貌,也明确提醒某收件人,此邮件是面向他的,要求其给出必要的回应;在多个收件人的情况下可以称呼大家、ALL。 如果对方有职务,应按职务尊称对方,如x经理;如果不清楚职务,则应按通常的x先生、x小姐称呼,但要把性别先搞清楚。 不熟悉的人不宜直接称呼 英文 名,对级别高于自己的人也不宜称呼英文名。称呼全名也是不礼貌的,不要逮谁都用个Dear xxx,显得很熟络。 2. Email开头结尾最好要有问候语 最简单的开头写一个HI, 中文 的写个你好;结尾常见的写个Best Regards, 中文的写个祝您顺利之类的也就可以了。 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礼貌一些,总是好的,即便邮件中有些地方不妥,对方也能平静的看待 1. Email正文要简明扼要,行文通顺 Email正文应简明扼要的说清楚事情;如果具体内容确实很多,正文应只作摘要介绍,然后单独写个文件作为附件进行详细描述。 正文行文应通顺,多用简单词汇和短句,准确清晰的表达,不要出现让人晦涩难懂的语句。最好不要让人家拉滚动条才能看完你的邮件,千万不要学唐僧。 2. 注意Email的论述语气 根据收件人与自己的熟络程度、等级关系;邮件是对内还是对外性质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进行论述,以免引起对方不适。 尊重对方,请、谢谢之类的语句要经常出现。 电子邮件可轻易地转给他人,因此对别人意见的评论必须谨慎而客观。 邮件门就是深刻的教训! 3. Email正文多用1234之类的列表,以清晰明确。 如果事情复杂,最好1、2、3、4的列几个段落进行清晰明确的说明。保持你的每个段落简短不冗长,没人有时间仔细看你没分段的长篇大论。 4. 一次邮件交待完整信息 最好在一次邮件中把相关信息全部说清楚,说准确。不要过两分钟之后再发一封什么补充或者更正之类的邮件,这会让人很反感。 5. 尽可能避免拼写错误和错别字,注意使用拼写检查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态度的体现。如果是英文Email,最好把拼写检查功能打开; 如果是中文Email,注意拼音输入法带给你的弱智同音别字。 在邮件发送之前,务必自己仔细阅读一遍,检查行文是否通顺,拼写是否有错误。 6. 合理提示重要信息 不要动不动就用大写字母、粗体斜体、颜色字体、加大字号等手段对一些信息进行提示。合理的提示是必要的,但过多的提示则会让人抓不住重点,影响阅度。 7. 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辅助阐述 对于很多带有 技术 介绍或讨论性质的邮件,单纯以文字形式很难描述清楚。如果配合图表加以阐述,收件人一定会表扬你的体贴。 8. 不要动不动使用 之类的笑脸字符,在商务信函里面这样显得比较轻佻 Business Email 不是你的情书,所以 之类的最好慎用。只用在某些你确实需要强调出一定的轻松气氛的场合,比如现在- 附件 1. 如果邮件带有附件,应在正文里面提示收件人查看附件 2. 附件文件应按有意义的名字命名,不可用外星人才看懂的文件名 3. 正文中应对附件内容做简要说明,特别是带有多个附件时 4. 附件数目不宜超过4个,数目较多时应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 5. 如果附件是特殊格式文件,因在正文中说明打开方式,以免影响使用 6. 如果附件过大(不宜超过2MB),应分割成几个小文件分别发送, 语言的选择和汉字编码 1. 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英文邮件 英文邮件只是交流的 工具 ,而不是用来炫耀和锻炼英文水平的。如果收件人中有外籍人士,应该使用英文邮件交流;如果收件人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也应采用英文交流,由于存在中文编码的问题,你的中文邮件在其他地区可能显示成为乱码天书。 2. 尊重对方的习惯,不主动发起英文邮件 如果对方与你的邮件往来是采用中文,请不要自作聪明的发送英文邮件给他;如果对方发英文邮件给你,也不要老土的用中文回复。 3. 对于一些信息量丰富或重要的邮件,建议使用中文。你很难保证你的英文表达水平或收件人中某人的英文理解水平存在问题,而影响邮件所涉及问题的解决。 4. 选择便于阅度的字号和字体 中文老实点用宋体或新宋体,英文就用Verdana 或 Arial 字型,字号用五号或10号字即可。这是经研究证明最适合在线阅度的字号和字体。不要用稀奇古怪的字体或斜体,最好不用背景信纸,特别对公务邮件。 结尾签名 每封邮件在结尾都应签名,这样对方可以清楚的知道发件人信息。虽然你的朋友可能从发件人中认出你,但不要为你的朋友 设计 这样的工作。 1. 签名信息不宜过多 电子邮件消息末尾加上签名档是必要的。签名档可包括姓名、职务、公司、 电话 、传真、地址等信息,但信息不宜行数过多,一般不超过4行。你只需将一些必要信息放在上面,对方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自然会与你联系。 引用一个短语作为你的签名的一部分是可行的,比如你的座右铭,或公司的宣传口号。但是要分清收件人对象与场合,切记一定要得体。 2. 不要只用一个签名档 对内、对私、对熟悉的客户等群体的邮件往来,签名档应该进行简化。过于正式的签名档会让与对方显得疏远。你可以在OUTLOOK中设置多个签名档,灵活调用。 3. 签名档文字应选择与正文文字匹配,简体、繁体或英文,以免成出现乱码。字号一般应选择比正文字体小一些。 回复 技巧 1. 及时回复Email 收到他人的重要电子邮件后,即刻回复对方一下,往往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他 人的尊重,理想的回复时间是2小时内,特别是对一些紧急重要的邮件。 对每一份邮件都立即处理是很占用时间的,对于一些优先级低的邮件可集中在一特定时间处理,但一般不要超过24小时。 如果事情复杂,你无法及时确切回复,那至少应该及时的回复说收到了,我们正在处理,一旦有结果就会及时回复,云云。不要让对方苦苦等待,记住:及时作出响应,哪怕只是确认一下收到了。 如果你正在出差或休假,应该设定自动回复功能,提示发件人,以免影响工作。 2. 进行针对性回复 当回件答复问题的时候,最好把相关的问题抄到回件中,然后附上答案。不要用简单的,那样太生硬了,应该进行必要的阐述,让对方一次性理解,避免再反复交流,浪费资源。 3. 回复不得少于10个字 对方给你发来一大段邮件,你确只回复是的、对、谢谢、已知道等字眼,这是非常不礼貌的。怎么着也要凑够10个字,显示出你的尊重。 4. 不要就同一问题多次回复讨论,不要盖高楼 如果收发双方就同一问题的交流回复超过3次,这只能说明交流不畅,说不清楚。此时应采用电话沟通等其他方式进行交流后再做判断。电子邮件有时并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多个收件人频繁回复,发表看法,把邮件越RE越高,这将导致邮件过于冗长笨拙而不可阅读。此时应即是对之前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删减瘦身,突出有用信息。 5.要区分Reply和Reply All(区分单独回复和回复全体) 如果只需要单独一个人知道的事,单独回复给他一个人就行了 如果你对发件人提出的要求作出结论响应,应该replay all,让大家都知道;不要让对方帮你完成这件事情 。 如果你对发件人的提出的问题不清楚,或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与发件人单独沟通,不要当着所有人的面,不停的RE来RE去,与发件人讨论。你们讨论好了再告诉大家。不要向上司频繁发送没有确定结果的邮件。 点击回复全部前,要三思而行! 6. 主动控制邮件的来往 为避免无谓的回复,浪费资源,可在文中指定部分收件人给出回复,或在文末添上以下语句:全部办妥、无需行动、仅供参考,无需回复。 正确使用发送,抄送,密送 要区分To和CC还有BCC(区分收件人、抄送人、秘送人) 1. To的人是要受理这封邮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的,理应对邮件予以回复响应。 2. 而CC的人则只是需要知道这回事,CC的人没有义务对邮件予以响应,当然如果CC的人有建议,当然可以回Email。 3. 而BCC是秘送,即收信人是不知道你发给了BCC的人了的。这个可能用在非常规场合。 4.TO,CC中的各收件人的排列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按部门排列;按职位等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都可以。适当的规则有助于提升你的形象! 5.只给需要信息的人发送邮件,不要占用他人的资源 6、转发邮件要突出信息 在你转发消息之前,首先确保所有收件人需要此消息。除此之外,转发敏感或者机密信息要小心谨慎,不要把内部消息转发给外部人员或者未经授权的接收人。 如果有需要 还应对转发邮件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整理,以突出信息。不要将RE了几十层的邮件发给他人,让人摸不着头脑。 function forumhottag_callback(data){ tags = data; } parsetag();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國人應否加強電話禮儀?
LEOLAND 2010-5-2 19:47
曲津華 電話被貝爾實驗室發明,至今已經有 100 多年。時至今日,電話已經為一般人所必備,或手機,或辦公室,或家裡,總是有其一、其二,或其三。然國人的電話禮儀卻始終有點問題。也許是使用電話的歷史還比較短的緣故,卻也是事實。 與其它地區相比,中國內地的電話禮儀(主要是辦公室電話禮儀)之不足,有幾點比較明顯: 第一,電話無人聽的現象比較多。在一個明顯的工作時段,使用了一個正確無誤的號碼,打到辦公室的電話經常是無人接聽的。這在國外是比較罕見的,在我們這裡卻比較司空見慣。 第二,國際慣例是,接電話當在三聲之內,否則既不禮貌,也會影響他人。 第三,電話鈴聲太大,不太顧及同事感受。鈴聲設置應該儘量小,以自己和鄰座(便於代接)能聽見即可。 第四,接電話不太喜歡說你好,上來就是一個喂字升調,給致電一方不好印象。 第五,接電話不主動報家門,以致要致電者詢問一遍來確認接電話的機構是否正確。 以上諸多缺乏禮儀訓練的問題,以國字頭單位為甚,以外字頭單位較好;以機關事業單位為甚,以企業較好;以北方為甚,南方較好;以西部地區為甚,以東部地區較好。 說到底,還是當頭的不太懂電話禮儀。如果 TA 對電話這個單位對外形象的重要方面予以重視,以身作則,并時常微服私訪,必能革除電話禮儀方面的缺欠,還工作一個良好有序和諧高效的環境。 2010-05-02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3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学习资料:做人最基本的73条礼仪
zeb 2010-2-20 13:01
学习资料:做人最基本的73条礼仪 1, 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的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5,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地躲开或者拿手扇,装作若无其事。 7,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面带微笑,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火上加油。 8. 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9. 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吃。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 13. 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 16.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 22.说道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 24.屋里有人的时候,出门要轻手关门 。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26.与其花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花空心思留住自己 。 27.人穷志不短 。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本事。 30.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 3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 3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 3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3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 3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 3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3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 3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40.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 41.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 42.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 43.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 44.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不要轻易告诉对方你的秘密 。 45.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 。 46.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 47.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 49.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50.有时候孤单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调剂 。 51.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使用手段去得到 。 52.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 53.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字以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 54.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55.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 56.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 57.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 58.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 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 。 59.一次不忠 百次不容 。 60.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 61.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62.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 63.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 6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65.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 66.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 67.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 6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 69.少说别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 70.你是无价之宝 。 7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买单 。 72.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应不应该,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73.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转自 http://bwqcw.cn/2010/02/learning-materials-a-man-of-73-basic-etiquette/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答辩礼仪
seacat 2009-5-27 18:38
今天下午进行了所方向性项目的答辩,由于上次答辩超时没有讲完,这次我就缩减了很多内容。答辩还算顺利,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就是答辩礼仪的问题。 我今天答辩完,一位学委会的专家就给了我一个建议。我看你答辩时始终倚着桌子,将来你出去申请项目答辩时一定要注意答辩时的礼仪。 学术崇尚自由,所以很多学者都不重视交流中的礼仪。我们见到过很多人边吃东西边交流,学术会议上也有人穿着不是很讲究......但是答辩时却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的问题,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我们在内部交流时随便掼了,正式场合就会忽视了这些细节,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好的习惯。 学术交流中的礼仪能让人感觉到你尊重别人!能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分,这样能影响你的项目以及合作等等......学术圈子里的人很多不善于沟通交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光做不说那是傻子,光说不做那是骗子。你做的工作很好,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一定要多出去交流,适当地宣传自己那也是科研中的一个环节。许多人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这样的人在生活及工作中也不会很顺利。
个人分类: 学术教育|7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email 礼仪
windlight 2008-12-5 09:36
赵凤光 如何在工作中正确使用电子邮件?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846do=blogid=49579 讲到Email 正好之前关注过这个问题,特贴些旧文。 E-mail礼仪 zt1 E-mail礼仪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06-08-16 浏览次数: 214 E-mail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通讯方式,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应用广泛,但是小小邮件中也有好多小窍门的,要是不注意的话,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的。下面就有几条,以供大家参考。 一、要小心写在E-mail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因为现在法律规定E-mail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是合法的。所以发E-mail时要小心,如果对公司不利的,千万不要写上。如报价等。发邮件时一定要慎重。 二、邮件讯息不要太冗长。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也不喜欢看下去的。 三、不要在邮件未端列出对方的地址。因为对方知道自已的地址,不用写,写上感觉不太好。 四、发送附加文件要考虑对方能否阅读该文件。    发第一封你可以先用一般格式发送(对方可以阅读的格式),然后在上面写上请问一下如果发送压缩格式(或其它格式)的能不能阅读。如果可以,你就可以发送压缩格式的了。这样给人感觉你很细心,体贴,而且让人感觉这个文件很重要的。 五、邮件不要太公式化。你可以在上面加上LOGO等。 zt2 如何才能用好Email? Email的重要性我就懒得废话了, 事实上我们都是靠email过活的, 那么要怎样才能高效的使用它呢? 我先扔几块砖头出来, 大家来补充吧 坏习惯包括: 1. 滥用Reply All功能(又称Reply All综合症) - 相当的人对此比较反感 2. 不压缩庞大的附件 - 想想你收到一个有18MB之巨的Word附件的感觉吧, 特别是你本来邮箱空间就告急的时候 3. 和邮件内容毫无提示作用的Subject - 这样的subject对应以后的邮件查找没有一点帮助 4. 过长的邮件内容, 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提出需要收件人回答的问题 - 收件人很可能错过问题, 或者压根懒得看完 5. 大量的拼写错误 - 写出这样的邮件只能是不专业的表现, 如果是内部邮件还好说, 如果是发给客户的邮件就... 6. 大量的缩写 - 新teammember会模不着头脑 好习惯包括: 1. 刚到新公司的时候, 了解公司对于Email使用的policy 2. 谨慎使用mail list, 不要把你租房信息/farewell mail发给全世界的同事 3. 花心思撰写通俗好懂且简短的mail, 在mail的开头就清楚的提出你的要求或问题 4. 使用Outlook的spell check功能, 或者在sent之前习惯性的按F7 5. 对于作出关键决策的邮件, 保留起来作为以后的证据 6. 在转发很长的邮件的时候, 请对要转发的邮件内容进行概括 7. 如果要发送大容量的附件, 最好把要该附件上传到某个file share, 然后在邮件中给出link 8. 如果告诉别人某个event的时间和地点, 请不要用mail而是使用calendar 9. 尽量不要在邮件中包括花哨的背景图片或者巨大的签名档. 事实上, 使用simple text是最好的选择. 10. 请假之前, 使用Out of office assistant 11. 转发Junk邮件时, 把重要性设为Low 个人的邮件管理 1. 时刻注意邮箱的容量, 删除不必要的邮件. 如果把邮件下载到本地:1) 注意备份你的pst文件(否则HD坏了所有邮件丢失,就哭都来不及了) 2)根据MS的建议, 每个pt的大小不要超过1G, 如果接近1G就换个新的pst文件 2. 不要在你的inbox里面堆积上千封没有整理的mail, 简单的按From来分组也是不高效的, 应该使用folder+flag来管理 3. 如果使用outlook, 记得使用flag功能, 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意义 4. 学习GTD方法, 找到适合你工作性质的邮件管理方式 杂谈: 1. Email是重要的沟通工具, 但是请注意它不能取代电话沟通或者面对面的交谈 2. Email可以作为官方文档和法律依据 ZT3 工作mail使用守则(顺便爆料身边的挫人挫事!) 只看楼主 返回列表   最近,沪上某大公司内出了则大八卦--据说,有个职员在跳槽前夜给所有同仁以及客户发了邮件,控诉公司的种种不是。这件事震动了公司高管,他们召开紧急会议,不惜花费巨额资金更新网络系统,监控邮件。   电子邮件,已成了办公室里隐藏的地雷。   守则一:不要随便“回复所有人”   阿康 外企职员   千万不要在回复邮件时随便点击“回复所有人”———这是我从我那倒霉的客户那里学来的“血的教训”。   那次接手一个挑剔的客户,耗了很久,价格一直谈不拢,差不多有两周时间,我每天上班头一件事,就是和对方互通邮件、打探进展。那段日子,老板盯、对方拖,搞得我每天灰头土脸、心力憔悴。直到有一天,在我们通过20封邮件时,我的邮箱里忽然出现了一封“机密”信函,上面有这家公司讨论我们公司的报价的详细经过,包括各级老板的回复意见、他们预期争取的价格,还有准备对付我们的具体计划。   这下好了,掌握了对方的底线,后面的事情做得极其顺利。那个项目谈完,老板对我刮目相看。   我心里有鬼。冷静之后仔细研究了这封邮件的来龙去脉,终于发现:发给我这封邮件的人一定是在某次疏忽之下按了“回复所有人”,才把信不小心传到了我手里。   也真怪不得他,之前我们往来的邮件实在过多,而且所有的邮件题目都是一长串“RE:RE:RE……”,看起来极其相似。我的邮件发给他、他的老板后,他老板回复给了他,还有他们公司的财务、我以及更多人。之后他们内部还讨论了很多问题,他就沿用那些几经回复的信件,继续发给我询问。这个倒霉蛋初期一直把这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哪些人在“收件人”一栏里,哪些人在“抄送”栏里,从不混淆,直到有一次,在这么多个类似标题的邮件里,他终于“迷失”了,一点“全部回复”…… ZT4 Michael的E-mail秘籍 职场-      MichaelSong   MichaelSong是CohesiveKnowledgeSolution(CKS)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CKS是一家电邮技巧培训公司,向顾客提供关于电邮效率和电邮礼仪的培训讲座,客户包括惠普、诺华、第一资本金融公司等。他及公司另外两位专家所著的《仓鼠革命——如何管理好你的电子邮件,在你被它控制以前》一书已于今年2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必须保证信息通过最佳渠道发给正确的接收人,还要保证每个人都亲自去阻止到处瞎发电邮的行为。锁定目标是减少邮件处理时间的最佳手段。锁定合适的收件人意味着要少用“回复所有人”、“抄送”、“群发”。      少用“回复所有人”      “回复所有人”是最容易引人抱怨的。当发件人使用这一工具时,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收件人名单上的所有人都愿意加入一个虚拟的圈子来讨论某件事。但事实是,很多收到“回复所有人”邮件的人根本没工夫继续参与讨论,但是,他们又觉得有“义务”加入讨论。所以一封发给20个人的邮件很快就能膨胀成100封莫名其妙、前言不搭后语的邮件,因为只要一个人按了“回复所有人”,就有4个人觉得必须加入进来。而且“回复所有人”会形成一种不同步的集体讨论。要是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回复,你就很难捋清讨论的线索。   ●如果是小事,或是感谢之类的信息,就别用“回复所有人”。   ●若是你必须回复一封被反复转发的邮件,只要回复给真正的发件人就好了。   ●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团队成员一起想办法,组织一个“同步讨论”或电话会议能节省更多时间,使大家可以充分讨论、参与意见,最后做出清晰的决策。   ●如果你想阻止同事点击“回复所有人”,在发送群发邮件时,你和你的同事可以在邮件中加上一句:“为节约时间,敬请回复我本人,无需回复所有人。”   ●还有一个小窍门——在题目中注上NRN,意思是“无需回复“(NoReplyisNeeded)。有的人也开始使用NTN了——“无需致谢”(NoThanksNeeded)。只要确保你的同事都明白NRN或NTN是什么意思就行了。”只要在输入题目时多打上3个字母,就预防了很多无用的回复出现,真的很实用。      少用“抄送”和“群发”      十年前,当电邮刚刚开始兴起时,我们非常渴望收到各种电邮,最好什么消息都抄送给自己。时代变了,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使用“抄送”和“群发”必须有所收敛。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醒自己:过犹不及。   记得只抄送给真正需要知道这条消息的人。当人们收到一些错误抄送给他们的邮件时,是很容易抱怨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自我显示:抄送给某位领导,只是为了让他知道你工作得很努力或加班到很晚   ●客气敷衍:抄送给一位同事,只是为了礼貌,而不是真正的工作需要   ●给人难堪:把包含有对某人批评意见的邮件抄送给他。   ●以防万一:为防文件丢失而多作一些备份,于是抄送给同事,而很多情况下人家已经存储过这些文件了。   过度使用“抄送”容易让别人觉得发件人紧张不安、自私自利、效率低下。不利于打造职业化的个人形象。   最后,少用群发名单来发信,尽可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不同的群发名单。过时的名单就不要再用了。 ZT5 企业信息化:E化管理 按新时尚,企业信息化管理或应叫作E化管理。自2000年起,研祥逐步建立健全了企业信息化系统,而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在其后的应用中逐渐体会到的。 研祥建立的企业信息系统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企业局域网 该系统主要用于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沟通,包括工作中涉及的所有通知、报告、会议纪要、建议、问题讨论、文件传阅等。在使用中,有如下一些规定。 1. 网络只能用于工作沟通(制造、转发非工作邮件的,如被发现,则要受到罚款)。 2. 工作讨论要求开门见山,去掉通常沟通中常见的塞暄、客套用语。如,“百忙之中,请多指教”,“由于时间有限,考虑不周……”等。 3. 要求区分To及Cc的对象。原则上,To的对象是要求回复意见的,Cc的则只是通报的对象,不必回复。 4. 一般要求回复的邮件都有回复时间要求,若届时未复则视为默认,这一点对董事长陈志列也有效。如,公司预算委员会提出对预算的临时修改意见,发E-mail给陈志列并要求他两天内回复。若届时陈志列没有回复,则预算委员会就可发出通知,要求相关部门按新的预算计划执行。 5. 需要大家周知的邮件,用“群发”或“全部回复”;若不需要大家周知的事情,则只回复有关人士,避免邮件泛滥。 6. 所有邮件必须标明主题,方便检索处理。 7. E-mail沟通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发E-mail并不是惟一的沟通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话、传真、会议等方式沟通,防止网上的“文山会海”。事实上,有些人由于长期使用E-mail,对之形成一种过分的依赖。比如,两人间一个电话、几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但他却选择用E-mail,而此时对方可能并不在线,反而效率很低。 网络对时空的突破是非常彻底的。 首先,利用网络,我可以在任何一天中的任何时间,与我的同事及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工作联络,而不必担心这个时间对他们是否合适。并不是我喜欢昼伏夜行,我也不是工作狂,非得在节假日工作。事实上,管理工作中的有些部分是需要独处静思的(如企业一些较为复杂的管理设计等)。另外,突发事件的处理、临时想起的工作的安排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完成,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先做笔记,再择时(如“明天”或“回去后”)分几步处理,因此也减少了记忆的负担及遗忘的可能。另外,接收者也不必和我的工作状态及在线时间一致,只要他每天以一定的时间接入网络,信息就能得到处理和流转,工作就不会耽搁。反过来也一样,任何同事及合作伙伴欲和我进行工作交流,完全不必虑及我是否“正在状态”。如此,双方、多方之间的工作联络就完全突破了时间的束缚。 其次,不管我身处何方,只要我进入局域网,我就嵌入了我所服务的企业,我就和企业内外的合作者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紧密联系,发挥着我这个环节既定的功能。事实上,我就经常不知也无意知道我的老板此时此地身在何处,他可能就在另一间会议室,也可能在1 000公里以外的某处。进入网络时代,位置固定的办公室对管理者来说已开始蜕化为一种象征。 凡是以提供思想、知识、情报、指令等以文字(语言)形式为其产出的工作者都可受益于网络,比如官员、作家、部分研究人员、编辑、思想工作者等。但只有企业管理者是受益最多的,因为没有哪个职业会像他们这样,既主要产出文字(语言)形式的指令,又有着非常不确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一个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管理者来说,由于时空的约束,传统的工作联系模式使得他们错失了很多良机,这种约束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痛苦的。而今,网络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使得他们即便是在地球的另一端(时差、空差最大),也无碍于他们审核一个投资方案,“面”试几个新人,并及时地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当然,现代网络应用还只是初步,工作中还有一些必须“见人触物”才能处理的事,如票据签核等仍需“现场”办公。另外,对必须在发出指令的同时开始行动的事(如通知司机马上去机场接客户,或立即停止某项付款、供货等),则需要用电话等能够即时直接互动的工具,作为必要而有效的补充。我们也许可以预期,有朝一日,这些“必须”也终将变为“无须”。那时,人际间非网络的感官接触就只是必要的亲近了。 回到开头,我在北京开会的第三天,终觉忍无可忍,换了家有宽带接入的酒店入住。连上EVOC的局域网后,我的“视野”豁然透亮,不由我长舒一口气:总算上“车”了。 第二部分 宽带沟通 促成我两年前到研祥工作的内外原因有很多,其中来自研祥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缘于我四年前访问研祥时见到的一句话,即“一张纸、一支笔、写清楚、给专人”。以我的管理学知识及经验,这是我见到的创自于企业人的最为朴实、深刻,同时最具操作性的管理格言。几年来,通过对研祥从间接到直接的介入、了解,令我欣慰的是,研祥的确有着以这句话为代表的、酷爱效率的工作作风。 这句格言的核心是在提倡一种工作沟通方式:要“写”,而不是人们更为习惯也更“方便”的“说”。比起“说”,“写”虽然费事,但却避免了“说”的很多毛病—“口说无凭”、“口无遮拦”、“有口无心”等等,从而避免了很多因为沟通缺陷而引起的误解、矛盾。事实上,所有工作中的矛盾,至少有80%是因为沟通不准确、不充分或不及时而产生的(由误解而矛盾的双方常常将问题归结为对方“不负责任”、“没有水平”,甚至“别有用心”等。实际生活中、社会组织中乃至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进入2001年,研祥的主要管理人员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全公司(近千人)电脑配备更是达到了近70%。至此,90%以上的工作沟通已实现了无纸化(“无纸化办公能够省钱”常常被认为是网络化办公的主要好处之一,实乃似是而非,因为投资电脑、建立网络及其维护要比买纸贵得多)。因此,比较自然地,原先的格言就被升级为“用电脑、用网络、写清楚、E专人”。 表面上看,格言虽然升级了,但仍未脱离对“写”的强调,我们仍期望获得“写”所具有的备忘、理清思路等好处。然而,使用之后我们逐步发现,升级后,我们获得了更为重大的、多少有点始料未及的好处:1.“给专人”突破了时空限制(上文内容)—从而提高了沟通的及时性;2. 群发“给专人”—通过E-mail,传输给“专人”的数量没有了限制(以前写到纸上所给“专人”,通常为一至几人),沟通的带宽由10的数量级扩展到了10n数量级,巨大的量变引发质变,从而大为提高了沟通的充分性。 针对同一件事沟通时,传统的非网络工作沟通(说、写等)之所以不能及时、准确、充分,从而产生误解、矛盾,是由于传统沟通工具(方式)的弱点所致,这些弱点大致有如下数种: 1. 不同时间传输信息会产生差异; 2. 不同场景传输信息会产生差异; 3. 不同接收对象对信息的解读会产生差异; 4. 不同记忆状态对信息处理会产生差异; 5. 间接传输(如逐级传达)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6. 不同传输次序、进程、节奏可能导致信息“版本”出现差异。 …… 事实上,在传统沟通过程中,以上弱点往往同时交织存在,使得针对同一件事,大家都程度不同地难免“盲人摸象”,因而误解、矛盾非常容易产生。解决的办法常常是牺牲时间(先等后、快等慢、清楚的等不明白的等),重复沟通来消除这些差异,结果是效率的丧失。 利用E-mail进行信息沟通,由于其对时空的彻底突破及宽带(群发)的沟通方式,则可有效地消除上述绝大部分弱点,使得沟通中的多方对同一事件在某个特定时刻(E-mail发出时刻)的状态有着一个同样的了解,从而为达成同样的理解—共识奠定了基础,效率由此而产生。 第三部分 穿越壁垒 一 设计任何一种组织的结构,都面临着对“长”(级层)与“宽”(跨度)的两难选择,其选择受制于沟通的效率。太长(呈宝塔形)时,信息、指令需逐级传递,会影响其传递速率及保真度;太宽(扁平化)则难免有些部分超过信息、指令作用的有效半径。 我们知道,一个声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有着不同的有效半径,超过这个半径就无法接收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与此类似:任何组织都存在着一个刚性的、难以延伸的组织半径,任何管理者试图把某(几)个骨干与自己的沟通距离拉近的努力,都会造成与另外一些骨干沟通距离的加大。虽然我们并不容易找到这个最有效率的半径结构,但即使找到这个结构,我们总还会感到不满。希望与每一个骨干都能够充分沟通的愿望,导致我们把组织结构反复地由扁变长,再由长变扁。一些所谓的“组织结构创新”的游戏多半如此。 一个管理者的有效沟通(管理)半径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更取决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方法、流程、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或称管理关系的复杂程度。复杂度高则半径就小(即能有效地管理的人数就少),复杂度低则半径大。这方面常见的一个误区是“据理论(专家)讲,一个人所能直接管理的下属为几个或十几个”。于是,有的管理者出于自信,就把自己直接管理的人数设定为“理论的上限”—12个。其实,这个有效的可控数字完全可能在3~30之间,具体因组织而异。 既然管理受限于有效沟通(管理)半径,企业如何发展变大?有两个办法:其一是高层管理的内容越来越抽象(级层增多,高层管理工作趋向原则化、资本化、宏观化、文化化等);二是业务外化—将导致内部运作过于复杂、可以相对独立的业务剥离,另成立(事业)部门,甚或彻底交出去—将内部交易变为市场交易。 二 组织是将一群人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做事的工具,其必要的层级区隔(也称科层制)是分工及业务流程的需要。但这些区隔一旦形成,反过来就又成为组织内人们沟通的障碍。这种障碍既有有形的(如办公空间的区隔),也有无形的(程序上或心理上)。当组织架构(基本流程)及岗位职责确定后,人们的工作在一定(有时是很大)程度上是在与这些区隔作斗争。特别是当个人的既得利益与这些区隔有关时,这些区隔可能会变成“易守难攻”的组织壁垒。 传统的沟通方法对组织壁垒的化解能力有限,甚或在壁垒的“攻防”过程中导致人际关系失和,从而在壁垒的前沿又额外地增加了“壕堑”。 在网络工具面前,这些形形色色、厚薄不一的壁垒一下子变得非常通透,它使得区隔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为分工的必要。 体会在研祥的应用,网络化沟通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间沟通障碍的消除源于以下几点。 1. 指令下达或工作报告不必层层传递,而可以同时周知、生效。当约定To的对象为主要接收者(有可能需要回复),Cc的对象则主要为被通报者,且在主题中就将信息内容及要求回复日期说明时,这种沟通的效率及效果就会非常令人欣慰。 2. 在传统沟通中,信息发出者往往顾虑接受者的状态,特别是下级对上级及更上级传递信息时,这种心理上的障碍直接影响信息的发送。因为,你可能真的要打扰他(此时此地更为重要的工作),并且,组织架构要求你得遵循一定的程序(大多程序已由流程异化为职位尊严的体现),否则就会引起不同层面对所传递信息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矛盾。而网络化沟通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首先,主题明确的E-mail对人的打扰是非常有限的,接收者完全可以在一两分钟之内先简单浏览,然后按轻重缓急合理排序,分期分批从容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将同一信息对报告、请示对象及通报对象同时发送,不仅让所有相关对象同时了解事态的进展,且让“下一道工序”提前做好了处理的准备。另外,影响效率的职位尊严在高度透明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将“皮消毛去”。 写至此,我想建议E-mail软件编程人员将E-mail发送及接收格式进一步升级:将现在仅有的To和Cc变成更为具体方便的“通知”、“请示”、“报告”、“布告”、“受控(部门、公司)文件”、“绝密”,等等(最好是半自定义格式),使E-mail的功效更为彰显。 3. 这一点也许是研祥的特色:E-mail去除一切客套(比如将Foxmail预设的“您好!”、“此致敬礼”之类刻意删去),以纯化工作表达。开门见山好,一针见血更好;“一、二、三……”好,表格化更好。如此这般,避免了“音容笑貌”、“接人待物”、“肢体语言”,甚至“弦外之音”等传统沟通中容易产生的干扰性“信息噪音”。 。。。。。。。 链接:《研祥一族》文 正确的X话 我进大学时,“***”刚刚结束,“张铁生(白卷英雄)时代”也才过去没几年,数学系流传着一个余温尚在的故事。前几年,有一位和张铁生差不多(仅凭“根红苗正”而上大学)的同学,第一次数学课考试,拿着试卷如同见到鬼画符,至下课铃响,未解一题,情急中在试卷上写下“毛主席万岁!”五个字交了卷。数学系著名的教授李老先生阅卷时大怒,挥笔在这五个字旁批下另外五个字:正确的×话!(原作中并非是“×”,但流传版本不同,故用×代替)发卷后,“张铁生”向“革委会”汇报了此事,李先生受到了批判,罪名乃“恶攻”。一次课间,我的同学中有好事者问李先生此事,李说:我写的是“正确的废话”,被告为“正确的屁话”,结果罪加一等。 这个在我脑海中沉睡约1/4世纪的故事,是在我最近阅读工作邮件时又被重新激活的。 试看一例。 赵先生的邮件(问OP部):“某客户保守估计每月需YY—YYY产品150件!可不知为什么我们分公司的预订货中经常短缺此产品?” OP部(回复)的邮件:“OP部是在分公司预订单基础上回复(不会增加)。OP部汇总所有分公司订单后,会同PM、PMC及业务总监共同制定总公司正式订单。对于畅销产品,OP部一般会保证各分公司预订单数量,超出部分OP部无法100%保证,因为OP部在分公司预订单汇总基础上增加部分是有限的(3月份OP增加了360PCS,4月份增加了650PCS),再就是公司成品货仓及发货权在工厂;OP部在日后工作中会加强这方面工作,加强与分公司的沟通。” 我不知赵先生阅后明白了没有,我读完觉得蛮受教育的,但答案只能去猜了。经请教,OP部再发邮件:“说明:YY—YYY产品你们分公司2月份预订货为80PCS,3月份为230PCS;OP部全部确认并已回复你们分公司。” 就一句话,我相信赵先生已经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了。我也相信,除去查资料不算,OP部仁兄写此邮件同我看此邮件一样只需很少的时间。 因为留点面子,我没有举更为好笑(答非所问)的例子。这些例子的共同之处是费时费力,避简就繁,邮件满天飞时,大道理也满天飞。有些大道理甚至写得洋洋洒洒,词语铿锵,其“忧国忧民”之情跃然屏上。我欣赏完妙文,情绪已被感染,但回过神儿来发现问题仍远远地丢在原处。如果是首发邮件,我也许还要脑筋急转弯才知道妙文之所指,而根本看不懂的邮件更是会令我自惭乃至恼怒。还有些邮件在叙述了问题后,以雷同的话结尾,“希望有关部门(人员、领导)处理(重视、注意、解决、负起责任……)”,云云。其结果呢?“有关”的部分(人员、领导)常常“装聋作哑”,不予理会。 大道理要不要讲?一个简单的判据是:别人知道的道理你不说也罢,如“我们大家都应该负起责任,研祥的未来就会无限美好”之类;有些道理别人也许不太明白,如上例中说的OP部正式订单的形成过程,是有必要讲,甚至需要经常讲、系统地讲,直至所有业务人员都了解。但面对具体问题时,第一时间应直奔主题、切中要害。只讲道理,不解决问题,那就是“正确的X话”。 邮件当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陈志列说,不会用邮件(的管理者)都不适合作研祥人了。但邮件也有其局限性。其一,它是以书面文字来表现的。“白纸黑字的场合”容易使人把简单的话“拔高”成为抽象的大道理。其二,是工作“拉化”(请允许我生造一个词)。即,网络像一个“流水生产拉”,工作像这个“拉”上不断流过来、经你处理后又流下去的半成品。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于上这个“拉”的。泛“拉化”的结果是邮件满天飞,但问题未必能得到及时解决。 我们不妨总结一下沟通中邮件适用情况作为本文结尾: 1. 给一时联络不到也不需要双向即时沟通的人留言; 2. 有事需要不在同一地方的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周知; 3. 有复杂度较高,需要备忘、研究之事; 4. (如果有的话)当你希望在身心上更加疏离你的同事时。 除以上之外,电话、面谈由于能够双向即时互动(10分钟能够互动几个回合,而邮件几个回合常常要用到一天甚至更多的时间)、“物理上”近距离接触及不受篇幅限制等特点,从而使沟通更为有效。 希望读者不会将本文标题送还给我。 ZT6 拿什么拯救你 不会用Email的网络公司 来源:孙召清 评论 4 条 字体: 收藏 投稿   此文之网络公司,特指做域名主机建站以及推广的公司!   不会用email,指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技术层面:不会用web方式收发email的人几乎没有了,但是不会用客户端方式(OUTLOOK和foxmail)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连简单的设置都不会,我只能说,你真的没救了!   二、使用email的便利性方面:email跟电话比省钱啊,这个是最简单的道理了;email跟qq比正规啊;email跟传真比省时省事省力啊;email还可以群发什么的,反正用email的好处实在不胜枚举,我想天天都在跟客户推荐邮箱的网络公司肯定清楚这一点,但是你自己真的认识到这一点了吗?   三、使用email能获得的利益:我不知道其他服务商是如何和代理商保持良好沟通渠道的,反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比较习惯用email,之所以不用电话,是因为代理商数量庞大,电话沟通时间成本太高,也不现实,其他方式也差不多,至今我也没有发现比email更好的方式,我公司的最新渠道政策,最新的产品,最新的促销,销售心得与案例等内容,我全部通过email群发的方式通知代理,你不收邮件是可以的,甚至有人把的邮件视为垃圾邮件并拒绝收我的信,真是搞笑的很,你这么做肯定有你的理由,如果打扰了还请多谅解,但是我相信你如果认真看我的邮件肯定是可以给你带来利益的!   我不能说善用Email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但是我敢说不善用Email的网络公司肯定没有前途,说的过点,你真的没救了!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071114/62058.shtml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10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