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bhwangustc 2011-11-22 23:04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 Photo 2011-April-21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3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第三轮通知
jitaowang 2011-7-5 16:08
尊敬的 先生(女士):您好! 由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承办、贵州省物理学会协办的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1 年 7 月 22-26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由于部分教师第二轮通知的回执信息不完整,现将第二轮通知以及 7 月 22 日 会后一日游的旅游路线发给各位老师,给你的工作带来不便,请见谅。谢谢! 请您收到本通知后, 再次确认 返程票的预定、论文是否需要大会交流和报告题目 ,家属几人等务必 在 7 月 10 日前 填写回执 发到本次会议专用邮箱 lyf@gznu.edu.cn ( 在邮件主题栏注明代表姓名 ) 。 谢谢合作!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李应发 宋晓书 电子邮件: lyf@gznu.edu.cn 传真: 0851- 6700889 电话: 0851-6700889 , 0851- 6702086 , 13984122546 邮编: 550001 2011 年 7 月 4 日 附件1: 第二轮通知5.30.doc 会议网页: http://phy.gznu.edu.cn/yi/ 附件2: 2011热统会议_第一轮通知2011.3.1.doc 会议网页: http://phy.gznu.edu.cn/yi/ 贵州师大7月22日会后散客一日游行程0110629.doc 2011, 7, 8 补充: 尊敬的 先生(女士):您好! 由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承办、贵州省物理学会协办的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1 年 7 月 22-26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根据旅游公司的安排, 对 7 月 25-26 日的旅游行程作了一定的调整,现将具体的情况发给各位老师,给你的工作带来不便,请见谅,谢谢! 7 月 25 日 游西江千户苗寨; 7 月 25 日 晚 观看 ” 多彩贵州 ” 演出; 7 月 26 日 游黄果树瀑布;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李应发 宋晓书 电子邮件: lyf@gznu.edu.cn 传真: 0851- 6700889 电话: 0851-6700889 , 0851- 6702086 , 13984122546 邮编: 550001 2011 年 7 月 8 日
个人分类: 其他|3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年上海大学系统复杂性学术研讨会
bhwangustc 2011-7-1 18:33
2011 年上海大学 系统复杂性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国 2011.07.09-10 资助: 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 会议主题: 系统的结构与动力学复杂性。主要围绕系统科学及其和数学、物理学、信息 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领域,探讨非线性动力学、群体行为、 复杂网络、系统控制、系统生物学等方向的现状和热点。 顾问委员会: 刘曾荣 ( 上海大学 ) 郑毓蕃 ( 上海大学 ) 程序委员会: 主任: 翁培奋 ( 上海大学 ) 成员: 白延琴 ( 上海大学 ) 何幼桦 ( 上海大学 ) 盛万成 ( 上海大学 ) 王卿文 ( 上海大学 ) 王远弟 ( 上海大学 ) 组织委员会: 主任: 傅新楚 ( 上海大学 ) 成员: 贾筱楣 ( 上海大学 ) 李小林 ( 上海大学 ) 刘见礼 ( 上海大学 ) 娄 洁 ( 上海大学 ) 谭福平 ( 上海大学 ) 许万美 ( 上海大学 ) 许新建 ( 上海大学 ) 联系人 : 许新建 地址:上海市上大路 99 号 上海大学数学系 (200444) 电子邮箱: xinjxu@shu.edu.cn 电话 : 86‐21‐66137882(O), 13167167997(M) 日程安排: 注册日: 2011 年 07 月 08 日 注册地点:乐乎新楼(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北门),上海市上大路 99 号 会议时间: 2011 年 07 月 09 日至 10 日 住宿: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 会议日程 2011 年 07 月 0 8 日 ( 周五 ) 地点 : 乐乎新楼 | 9:00‐23:00 注册 17:00‐21:00 晚餐 2011 年 07 月 0 9 日 ( 周六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 07:00‐08:00 早餐 ( 地点 : 乐乎新楼 ) 08:30‐09:30 开幕式及合影留念 主持人 : 郑毓藩 09:30‐10:20 张嗣瀛 ( 青岛大学 ) 复杂系统中的自聚集,系统功能与正反馈 10:20‐10:40 茶歇 ( 地点 : 会场大厅 ) 主持人 : 王龙 10:40‐11:20 陈关荣 ( 香港城市大学 ) 互联网数学模型比较 – 复杂网络拓扑特性的困惑 11:20‐12:00 段金桥 (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 USA) A Glimpse of Non-Gaussian Dynamical Systems 12:00‐13:30 午餐(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0 9 日 ( 周六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 汪秉宏 13:30‐14:10 张纪峰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有限信息系统的参数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14:10‐14:50 楚天广 ( 北京大学 ) 多智能体系统的演化动力学 14:50‐15:30 曹进德 ( 东南大学 ) Second-order Leader-following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General Dynamics 15:30‐15: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 : 陈洛南 15:50‐16:30 李翔(复旦大学) To bridge periodic oscillators and human population dynamics: a model with synchronous and chimera states 16:30‐17:10 樊瑛(北京师范大学)复杂性研究与复杂网络 17:10‐17:50 史玉明(山东大学)具有耦合扩张和回归斥子映射的结构稳定性 18:00‐20:00 晚宴(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1 0 日 ( 周日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张纪峰 8:30‐9:10 王龙(北京大学)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on Stochastic Dynamical Networks/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risk public goods game 9:10‐9:50 汪秉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过局域交通动力学控制网络上的流行病扩散 9:50‐10:30 陆君安(武汉大学)复杂网络中尺度和尺度可变性的几个问题 10:30‐10: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曹进德 10:50‐11:30 周天寿(中山大学)待定 11:30‐12:10 段法兵(青岛大学)动态与静态系统中的噪声增强理论与应用 12:10‐13:30 午餐(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1 0 日 ( 周日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陆 君安 13:30‐14:10 陈洛南(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Identifying active pathways for complex diseases 14:10‐14:50 滕志东(新疆大学)一般脉冲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14:50‐15:30 王稳地(西南大学) Adaptive dispersals of populations between two patches 15:30‐15: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傅新楚 15:50‐16:30 杨晓松(华中科技大学) 混沌、奇异环、反馈控制与混沌电路设计 -- 从纯数 学理论到硬件实现 16:30‐17:10 曹克非(云南大学)符号动力学中的非正规星花积 17:10‐17:50 狄增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 17:50‐18:00 闭幕式 18:00‐20:00 晚餐(地点:乐乎新楼)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5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份很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讨会通知
热度 16 Majorite 2011-4-13 08:29
一份很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讨会通知 不知从什么开始,中国地学界的学术研讨会的通知上总要列出一长串发起单位(几乎包括中国所有地质研究和教育机构)名单、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是院士)名单,学术委员会成员(那些业务不错但尚未成为院士的各个单位的大牛)名单,组织委员会(主办单位及其协办单位)的行政或业务骨干, 秘书组(真正干事的)成员名单。 北美和西欧各国也常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但是我从没有见过这样不厌其烦地列出一串又一串名单的、实际组织人就那么几个的会议通知。这次南京构造地质会议在我的母校召开,会议秘书组中还有我过去的一个博士生,我为这次学术研讨会通知不能脱俗而感到遗憾。 当然,这样的会议通知,不是这次南京构造地质会议才有的,以前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地震学及其各区域地质学会议都有。我注意到,湖北地质大学有个叫金振民的院士的名字几乎出现在国内所有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里面,好像他于那行都是大专家,大家好像既不知道他具体的学术贡献,也不知他究竟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会议指导。 南京构造地质会议把金振民这样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人棒为座上宾,是对所有参会学者最大的不敬。南京构造地质会议的个别组织者把金振民作为尊贵的客人邀请,马屁拍的令人恶心,甚至认为我的博文是对南京会议的破坏,这是违背“学者应该追求真理、不畏强权”的准则的 。 据我所知,有不少院士是不在乎是否被列进指导委员会的 。 改革开放已经多年,“排座次”与“官本位”在学界和学术交流方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盛,这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 附件 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 学 术 研 讨 会 (二号通知:会议注册、摘要提交与征集会徽) 为了加强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及相关领域同行们的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科学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构造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 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构造地质论坛 ) ” 将于 2011 年 4 月 11 日 ~ 13 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我们热情地期待与地学界同行们相聚南京,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发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西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指导委员会 ( 按拼音顺序排列 ) 常印佛 陈 旭 陈毓川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贾承造 江博明 金振民 李曙光 李廷栋 马福臣 马 瑾 马宗晋 莫宣学 任纪舜 戎嘉余 石耀霖 孙 枢王德滋 王 颖 肖序常 徐世浙 许志琴 薛禹群 杨文采 翟明国 翟裕生 张国伟 郑永飞 钟大赉 周新民 朱日祥 学术委员会 主 任:张培震 副主任:柴育成 蒋少涌 王汝成 杨树锋 肖文交 刘俊来 委 员(按拼音顺序排列):曹代勇 陈衍景 丁 林 董树文 方小敏 高 俊高 锐 郭坤一 侯泉林 金 巍 赖绍聪 李锦轶 李三忠 李献华 刘池阳 刘少峰 刘树根 龙长兴 罗清华 漆家福 孙 敏 汤良杰 万天丰 王二七 王国灿 王京彬 王良书王清晨 王宗起 吴福元 吴汉泉 夏 斌 徐 备 徐夕生 杨经绥 杨振宇 姚玉鹏 赵 越 郑亚东 朱 光 组织委员会 主 任:陈骏 副主任:舒良树 朱文斌 张进江 王岳军 陈汉林 董云鹏 章军峰 委 员(按拼音顺序排列):杜定全 冯佐海 付碧宏 郭敬辉 郭召杰 何登发胡瑞忠 贾 东 李 成 李海兵 李永祥 林 伟 刘 静 刘永江 裴先治 邱检生 沙金庚 宋传中 孙 涛 孙晓明 王 博 王 勤 王 涛 邢光福 颜丹平 尹功明 于津海 张长厚 张庆龙 张中白 赵国春 秘书组:朱文斌王 勤 王 博 李永祥 孙 涛 舒良树 会议时间、地点 2011 年 4 月 11 ~ 13 日,南京大学 会前讲座: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0 日下午 ) 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1 日上午 ) 专题研讨:东南楼一楼 2 个会场、知行楼一楼、二楼各一个会场 闭幕式和自由论坛: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3 日 ) 注:会场位置请见附件二。 会议组织方式 会议由会前专题讲座和会议研讨组成。 1. 会前专题讲座( 4 月 10 日 下午) (1) 丁林研究员:低温热年代学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2) 王勤副教授:岩石组构与地震波各向异性 (3) 王博副教授: Ar-Ar 测年学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 会议研讨( 4 月 11-13 日) 包括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两部分,其中专题研讨包括特邀报告、一般报告和图板展示三部分,由各专题召集人负责邀请、组织和安排 ( 每个专题应有研究生代表发言 ) 。各专题特邀报告时间为 25 分钟,其中报告 15 分钟,讨论 10 分钟;各专题一般报告时间为 20 分钟,其中报告 15 分钟,讨论 5 分钟;图板展示版面规格: 120cm (高) ×95cm (宽)。 会议会徽征集 组委会继续向全国地学同行及研究生们征集 “ 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会徽,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会徽的设计与投稿。会徽图标要求能体现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名称、学科特点和工作性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投稿时间截止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组委会将对征集的会徽统一编号,交由会议组织机构(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进行评选,并设置优秀设计奖 3 名。最终被采用的作品将在大会期间宣布,并给予特别纪念奖。 会议论文摘要 本届会议只制作电子版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限 A4 纸 2 个页面(宋体 5 号字, 1.25 倍行距,包括图、表),请登陆会议网站 http://es.nju.edu.cn/2011tec/ ,注册后将电子文档( Word 格式)提交至会议组委会。 研讨专题与组织人员 1 中亚造山过程与成矿:李锦轶、肖文交、王京彬、高俊、郭召杰、朱文斌 2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响应与深部过程:朱光、刘俊来、王清晨、刘池阳、张长厚 3 华北板块北缘构造演化:徐备、王涛、刘永江、黄宝春、张拴宏 4 青藏高原构造 - 岩浆演化与成矿效应:丁林、王二七、夏斌、杨振宇、张进江、王国灿 5 华南大地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舒良树、王岳军、周美夫、颜丹平 、 杜定全、冯佐海 6 中央造山带与大陆深俯冲:董云鹏、林伟、李三忠、王宗起、裴先治、杨坤光 7 前寒武纪构造及超大陆演化:孙敏、赵国春、于津海、郭敬辉、刘树文 8 深部构造与构造物理:王良书、高锐、章军峰、宋传中、王勤、周永胜 9 矿田构造和成矿规律:蒋少涌、陈衍景、胡瑞忠、孙晓明、陈正乐、许德如 10 盆 - 山演化与能源聚集:杨树锋、贾东、陈汉林、漆家福、何登发、李本亮 11 活动构造、地震及其灾害效应:张培震、刘静、谢富仁、曲国胜、张岳桥、李海兵 12 构造地貌 —— 概念、技术和发展:赵越、方小敏、付碧宏、刘少峰、何宏林、郑洪波 13 构造地质自由论坛(闭幕):张进江、肖文交、王岳军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54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纪念侯学煜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在弘毅生态农场召开
热度 2 蒋高明 2011-3-29 23:54
纪念侯学煜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在弘毅生态农场召开
孟杰 草长莺飞,大地春回。3月26~28日,“纪念侯学煜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胜利召开。来自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教育一线的中 学教师及乡镇领导、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侯学煜先生,并就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取得了 圆满成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山东平邑一中校长张大勤、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山东青岛世美尔公司总经理周陆军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包括中科院植物研 究所副研究员刘美珍、郑延海、于顺利以及博士生李彩虹、李勇、硕士生李静、李霄、博文静、孟杰,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罗玉珠,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吴光磊、硕 士生苏本营、郭利月、曾祥伟、唐海龙、战丽杰、李占、本科生孙芬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郭翠艳、山东平邑一中老师一行,弘毅生态农场志愿者曾彦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倡议举办。 研讨会上,山东平邑一中张大勤校长首先发表讲话,对平邑一中与弘毅生态农场合作教学予以高度肯定,并对本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后,蒋高明教授介绍了导师侯学 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大农业观点的现实意义,缅怀侯先生的简要生平。 侯先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是新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侯先生学识渊博,科研成就卓著。他认为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研究和发现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并发现了若干富集某 些元素的植物;他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他本人也成为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 驱,并开创了编制农业植被图的世界先例。侯先生关注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问题,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听 了侯先生的生平事迹,与会代表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对侯先生的崇敬之情,并表示要踏踏实实学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 3月26日下午至3月27日中午,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青海果洛州农牧局、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与会代表做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三江源生态保护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作物产量和环境影响、生物质能源、牛粪生物资源化处理、种子生态学、草原散养柴鸡对草地影响、植物茎水分运输、农田氮素损失及高效利用、植 物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外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影响、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等多个方面,大家相互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席间热烈讨论,就相关研究提出问题和良好的建议, 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讨会中,山东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对本次研讨会予以高度评价,山东青岛世美尔公司总经理周陆军也简要介绍了世美尔公司并表达了对蒋教授的崇敬之情以及与弘毅生态 农场合作的意向。此外,弘毅农场志愿者曾彦发言,他表示,要认清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坚定反转基因的信念,追随蒋教授的脚步,致力于推广有机农业。 27日下午,部分与会代表参观了弘毅生态农场运行模式,实地观摩和研讨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此外,中科院植物研 究所及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博生考察了实验田小麦长势,探讨下一步研究计划。 28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平邑九间棚旧址、九间棚风景区及九间棚农业科技园,山东九间棚药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守文、九间棚景区郝副经理陪同。代表们了解了九间棚村的历史变 迁及九间棚村民的勤劳致富之路:经过九间棚人的艰苦创业,九间棚旅游风景区已成为全国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200强、临沂市红色旅游 景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选育出的国内外第一个多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已达到金银花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随后,蒋教授带领大家考察九间棚植被恢复效果,并考察了九间棚水土保持情况。 28日下午,紧张而充实的研讨会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对未来农业生态学的远大发展充满信心,祝愿中国农业生 态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附:纪念侯学煜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学术报告会题目 蒋高明: 侯学煜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大农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罗玉珠: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生态移民社区现状 唐海龙: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 李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博文静: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可食热量比较研究 郑延海: 生物质能源与可持续农业 于顺利: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李占: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郭立月:养殖场牛粪生物资源化处理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初探 苏本营: 草原散养柴鸡的选择性取食及对草地的影响 刘美珍:植物茎水分运输结构与功能研究 吴光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损失及高效利用的研究 李勇: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碳库和微生物的影响 战丽杰:硅元素添加对大豆臭氧胁迫的减缓作用研究 韦继光: 大田外源激素喷施对玉米生长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李静: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分析 曾祥伟:发酵牛粪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孟杰:虫害诱导下的大豆补偿生长能力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郭翠艳:植物导管水分运输的机理研究 李彩虹: 冬小麦与播娘蒿竞争格局与繁殖对策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弘毅生态农场志愿者自由发言 孙芬芬: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孟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4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第七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11-2-28 18:05
为了促进我国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进电推进技术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总结交流国内外电推进技术及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广大的电推进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经组委会讨论研究,决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2011年第七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初步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会议地点为深圳,相关会议安排另行通知。 会议征文主题 1)国内外电推进研究、应用与发展展望 2)电推进的空间应用方案 3)电推进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4)电推进新材料和空心阴极技术 5)电推进相关诊断技术 6)电推进系统和各分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 7)新概念电推进技术(激光推进、束能推进、无工质推进等) 8)微推进及相关技术 9)核电推进及核电转换技术 10)“十二五”期间国内电推进发展思路及建议 欢迎相关研究人员与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按照会议征文安排,与会人员需于5月20日之前将稿件摘要发送至征文专用邮箱,为保证此次会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将此次大会举办成一次成功的、圆满的大会,请欲与会人员在5月20日前递交文章摘要。 论文报告接收电子文本(Word 2003),接收邮件地址: elec.propulsion@gmail.com 联 系 人:楚豫川(深圳),刘辉(哈尔滨) 电 话:0755-26033774(深圳),0451-86403142(哈尔滨) 传 真:0755-26033774(深圳),0451-86403142(哈尔滨) 电子邮件: ychuan.chu@gmail.com (深圳) , thruster@126.com (哈尔滨)
4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
jlxt33 2010-11-9 12:39
2010年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是由广东省化学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研究生为主角的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26日举行。 目前正处于征稿阶段(第一轮通知见附件),诚邀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并请届时参会交流! 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个人分类: 研之有物|2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kexuechuanbo 2010-9-10 22:46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个人分类: 科学史论文|2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赴武汉参加第九届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wangyk 2010-6-9 03:50
王应宽 2010-06-08 Beijing,China 赴武汉参加第九届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术研讨会 日前,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30日-6月2日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此会议为本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学术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双年),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承办单位实行申办制,由各高校提出申请,每次会议的闭幕式上由各申请单位上台演讲,然后由代表投票。因为华中农业大学也是争取了好几次才在上届会议时,由副校长带队,经过激烈角逐才获得申办机会的。本人还投了支持票,当即受到邀请欢迎我到武汉参会。2008年5月,第八届会议在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召开之际,本人参加了会议,并在闭幕式上作了十分钟的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创办国际英文刊IJABE的构想与筹备情况,并呼吁大家支持创办此刊,共同推进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期刊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创办两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因为创办此刊积累的经验和所产生的国际影响,本人被选聘为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的会刊CIGRJournal的主编。在本人的积极促成下,中国接管了此刊,并将编辑部移师北京。除了担任国际期刊主编,接管国际期刊,中国农业工程界又发生了一些好事喜事。而许多事情我都见证或参与其中,很多人就希望从我这里了解点新情况。于是乎,不知道何时,此次大会的主席罗锡文院士就在大会的闭幕式上给我安排了介绍这方面情况的报告,原定还是十分钟。 我因为马上要率团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2010CIGRWorldCongress,正赶时间出版期刊和筹备会议的情况,没有时间外出参会,也就放弃参会的计划。正在我忙于手头工作的时候,学会秘书长从武汉来电,说罗院士给我安排了报告,让我参会。但我实在太忙,原想准备个材料请人代讲就可以了,没想到院士和理事长都不同意,非得让我亲自去讲。无可奈何,只好花半天功夫临时拼凑了报告材料PPT(屁屁踢),买了儿童节晚上去,6月2日上午报告后晚上回京的往返火车票。儿童节也没时间在家陪儿子天见,已经引起他的不满和抱怨了(常用的抱怨词语是哎,真是的!,最严重的不满就说爸爸真讨厌!)! 虽然只有半天的会议,日程也安排得很紧张。到达后被接到会议地点先过早(吃早餐),然后马不停蹄去参加了工学院揭牌仪式,然后是参观实验室、实习工厂和科研成果等。结束后返回主会场。上午十点钟大会的闭幕式准时开始,担任大会主席的罗院士亲自主持。按照议程,各二级学科分组讨论的负责人向大会报告讨论结果,然后开始激动人心的环节下次会议的申办演讲和投票。因为这次提出申办的有7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石河子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各显神通,讲解非常精彩,把大家忽悠得哪儿都想去,不知道该把票投给谁。最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下次会议承办权,于是汪院士宣布2012年呼和浩特再聚首! 选举完之后就是本人的报告。因为准备内容较多,会议主席还特批我的报告可加时五分钟。因为大家想听好消息,最近中国农业工程也的确好事连连,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显著提升,于是我就拟定了个题目中国农业工程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RisingRoleandGlobalImpactofChineseAgriculturalEngineeringinInternationalCommunity)。报告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农业工程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升:1)中国整体科技地位提升;2)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职;3)国际组织落户中国;4)主办/出版国际期刊IJABE,CIGR,IAEJ;5)主办/参加国际会议。特别是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李树君担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张兰芳担任秘书长并将秘书处落户中国,尚书旗教授担任国际田间机械化学会主席等利好消息,令与会代表欢欣鼓舞。报告后掌声还没有结束,就有人来短信索要报告PPT,大会主席也要求我无偿提供PPT挂在学会网站上,估计俺的报告还是有点用的。 俺的发言之后是大会总结,感谢承办单位的授牌仪式和致闭幕词。听大会总结报告,说此次会议共有180余人到位,其中院士7位,副省长和厅长到会祝贺,曾经担任和现任的校长级代表到位23人,其他大都是院长,为往届历次会议级别最高,有很多超越往届会议的亮点,听起来会议开得很成功。大会顺利闭幕后是午餐会,大家开怀畅饮,然后返程或随团考察。因为我前一宿在火车上因为颠簸没睡着,饭后实在困了,就在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开了钟点房睡了一小觉。第一次使用钟点房有别样的感觉,因为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是个贬义词,好像是专门提供给野鸳鸯们临时用的!晚上赶着朋友潘教授领导团队研究生答辩后聚餐,加上往届的毕业生,竟然坐了十桌!好酒好菜享用之后被送上火车,同样的车同样的颠簸,回程时竟然睡得很香,以致睡疼了腰,一路无梦回到北京,直接到单位继续忙碌干不完的革命工作!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9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学术研讨会
郑玉峰 2010-4-27 09:28
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下,2010年5月8-9日将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共同承办。 本次会议以促进我国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方向的学术交流为目的,鼓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详细学术讨论交流,不收取任何注册费,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率领更多自己的研究生来北京大学参会。北京大学8日和9日提供会议场地、会议午餐、茶歇点心饮料服务,其余食宿费用需要参会人员自理。 热诚邀请各位从事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研究的老师能来做大报告,系统介绍自己实验室在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的总体情况、取得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诚挚邀请各位研究生做具体某个课题的详细学术报告(20分钟/讨论)。在本次会议上,德国汉诺威医学院FRANK WITTE教授将于5月8日上午做2个小时的报告。 如果您可以来参加本次会议,请您尽快提供以下信息给我: 课题组参会人员名单(含老师和同学)和联系方式 报告人/报告题目(含老师和同学) 会议的规模控制在50-80人左右,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10-1-30 10:10
为了给国内广大电推进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我国电推进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推进我国电推进技术的工程应用,经组委会讨论研究,决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承办2010 年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初步定于2010 年7 月或8 月,会议地点及其它相关会议安排另行通知。 会议征文主题 1. 国内外电推进研究、应用与发展展望 2. 电推进的空间应用方案 3. 电推进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4. 电推进新材料和空心阴极技术 5. 电推进相关诊断技术 6. 电推进系统和各分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 7. 新概念先进推进技术 8. 微推进及相关技术 9. 核电推进及核电转换技术 10. 十二五期间国内电推进发展思路及建议 论文摘要截止时间为2010 年5 月20 日,2010 年5 月30 日前寄出稿件录用通知,请 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在2010 年6 月30 日前提交论文全文,同时邮寄保密审查 单。 论文接收邮件地址: e_propulsion@163.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应该怎样做好学术研讨会的真正主角
spring87 2010-1-7 10:15
拜读王进老师的《研究生才是学术研讨会的真正主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940 ,作为研究生的我深有感触,故想在此发表一下个人拙见。 在学术汇报会上,每个研究生都会扮演多重角色 : 主持人、汇报者、意见发表人以及会议纪要记录人。不论是扮演哪种角色,都应全力以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 作为主持人 事前,一是提醒并监督汇报人及时上传汇报材料。二是将会议流程等情况先通知参会人员,比如汇报顺序、注意事项,并针对每个人的汇报情况预计汇报时间,从而计算开始与结束时间。 事中,做好引导、提醒以及监督等服务工作。比如出现汇报人没有控制好时间、因汇报人与其他意见发表人之间讨论时间过长而影响其他人的汇报、参会人员不专心、汇报或者提意见时卡壳等情况,主持人应及时给予提醒。在提意见的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大家往更合理的方向提意见,而不是总抓着细枝末节不放。同时,也要监督好每一个参会人员,避免在其他人汇报或者提意见的过程中,不用心或开小差看网页、聊 QQ 等。 事后,会议结束时,针对本次学术讨论会的整体情况予以评价,表现好的继续发扬,关键是指出现存不足之处,给大家以警醒,以便在下次学术讨论会上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作为汇报人 事前,应把前段时间(也许是一周或两周)内的工作成果整理成有一定讨论基础的汇报材料,这个汇报材料一定是自己改到不能改的程度。准备汇报材料的同时,应将个人的疑惑与想法先提炼出来,以便在学术汇报会上集思广益。此外,要将汇报材料提前发给各参会人员,让大家有充足时间熟悉汇报材料,有助于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事中,需做好汇报与聆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汇报方面,站在听众的角度,努力将汇报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展现在大家面前,注意详略得当、思路清晰,以形成利于讨论的氛围。二是聆听方面。当他人提意见时,注意不要过分为自己辩解。要知道其他人指出你的汇报材料中的问题,是基于他个人的角度为你考虑的,是真心想要帮助你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你的汇报材料。如果过分辩解,总是强调自己的正确性,那其他人提意见的热情就会大大消减。虽说不能过分辩解,但也要用心辨识:哪些意见是合理化的,哪些意见是不合适的。虚心聆听他人意见,但认可并接受时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若有些意见是自己并没有理解好或是感觉不合理,应在会后与所提意见者再讨论,而不耽误正常的讨论进度。 事后,首先,将会上大家所提意见梳理汇总,一是将自己有疑问的意见与所提意见者再讨论,就一些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二是做好轻重缓急的归类工作。从重要性角度来看,哪些是涉及到论文的主体修改意见,比如针对论文框架以及主要观点等意见;哪些是细枝末节的,比如语言的精炼性、词语的搭配、排版格式等。分清主次,对重要性做好关键排序。从紧急程度来看,哪些是马上作出修改的,哪些是在其他修改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的。这些一定要心知肚明,否则可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拉回来时,又是一周或两周的时间被浪费掉,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可能不但没有推进,反而倒退了。其次,认真落实修改工作。一是推动自己的工作进度,二是针对他人所提意见进行回报与反馈。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注意中期汇报与反馈。 作为意见发表人 事前,应熟悉所有汇报材料,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意见,以便在学术讨论会上给汇报人提出来。也可提前发给汇报人,看是否是自己的理解方面有误差等。 事中,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将在汇报材料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提意见或问题时,一是要注意言简意赅,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确保汇报人能够清楚地理解。二是可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听听其他参会人员的意见。三是一定要本着真心为汇报人考虑的心态,不能因怕得罪人或是怕提得意见不对而畏首畏尾。四是不要过多争论,当自己的意见确实不合适时,不能执意要汇报人针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 事后,一方面要主动关注汇报人,汇报人有没有对自己所提意见理解透,若没有,应该更进一步讨论,以真正达到帮助的目的。另一方面当与汇报人对所提意见有争议时,应该认真对待,看是否是自己没有理解好而误判了。若真的是误判,也要虚心接受,并不是说多有提意见的人都是水平高的。若没有误判,则要好好与汇报人沟通,让汇报人充分理解。此外,也要做好期中沟通工作,针对汇报人的修改情况,做好期中监督反馈工作。 作为会议纪要人 会议纪要人,关键在于做好事中与事后工作。 事中,认真记录汇报内容以及大家所提意见,此时记录重在全面具体。记录时,一定要抓关键点记录,而不是想着逐字逐句。一方面是因记录速度一般跟不上其他人的说话速度,另一方面,有些意见内容只是对某个观点的解释性内容,并非一定要具体到字句。此外,养成提纲挈领式记会议纪要的方式,也是训练自己在听他人讲话过程中注重点的能力。 事后,整理会议纪要时,必需遵循会议纪要行文规范,语言应简明扼要,内容需详尽具体并切合实际。不能有太多的口水话,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冗杂。当自己初步整理好之后,可将会议纪要发给每个汇报人检查,对遗漏之处予以补充,对记录人理解有误之处予以更正,最后汇总再修改,形成会议纪要最终稿,发给每个参会人员。 如果能够在开会结束时,就将会议纪要整理好,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虽有一定的挑战,但可以考虑锻炼一下,毕竟不是做不到,事在人为。 总而言之,时刻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这不仅适用于学术讨论会,也适用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103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可真 2009-11-25 01:41
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苏州大学哲学系 周可真 一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苏州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以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2009 年 11 月 21 日至 22 日在苏州商旅阳澄湖度假酒店隆重举行。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铜陵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编辑部、《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江苏省人民出版社以及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国内 27 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共 70 多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或提交了学术论文。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来 教授、副会长 宋志明 教授和中国哲学界前辈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潘富恩 先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是由中国哲学史会学副会长 宋明志 教授最终确定的。宋明志教授在 21 日大会主题发言中强调,多元价值的核心词是多元,即价值非一元而是多元的。笔者理解,多元价值、多元之类的提法,常见于后现代的思想作品中,它们是重要的后现代话语。但是,对中国思想界而言,多元价值却主要不是一个后现代话语,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到当今这样一个特殊转型时代所特有的话语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动和随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又一次转型,在这样一个转型时代,不只是有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因素的相互并存与冲突,相应地也有各种利益以及基于这些利益的各种价值的相互并存与冲突,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情况,构成了多元价值这一独特话语的具体语境。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般说来,所谓多元价值,是指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面临着多种应然性的选择。在与中国哲学这一话语的相互联系中,多元价值所指的则是中国哲学研究主体面临着多种应然性的选择。这里的应然是因研究主体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互有差异的,并没有一个等齐划一的统一标准。换言之,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哲学,应该怎样开展中国哲学研究,不同的研究者或研究群体往往会有各自的应然标准,这些标准不是非彼即此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并行不悖,且可以互相补充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讨论情况,看一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哲学都有怎样一些应然标准。 二 首先,在 21 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中,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来 教授和副会长 宋志明 教授,都强调了中国哲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用 宋志明 教授的话来讲,就是要有中国性,即既不能按(前)苏(联)式也不能按西化的那套学术研究范式来研究中国哲学,而是要依中国哲学自己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中国哲学。这种看法代表了当今中国哲学界在研究范式方面的主流形态的应然标准。 陈来 教授在他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中国哲学研究三十年的回顾( 1978 2007 )》]中指出: 西方哲学界长期以来拒绝把中国哲学作为哲学,只是作为思想、宗教来研究,正是因为认定中国哲学中没有讨论西方哲学中的问题,或没有以西方的方式来讨论。以西方哲学的问题为哲学的问题,或把哲学只理解为论证之学,而判定非西方文化是否有哲学,实质上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表现。 如果未来的哲学理解,仍然受制于欧洲传统或更狭小的英美分析传统,而哲学的人文智慧和价值导向无法体现,那么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前途将不会比二十世纪更好。 应当把哲学看成文化的范畴,立基于全部人类文化,把哲学看作一共相(并非本体意义的),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是世界各民族对超越、自然、社会与人的理论思考之总名。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只是哲学的一个殊相、一个例子,从而西方哲学的问题和讨论方式并不是哲学所以为哲学的标准。中国的义理之学即是中国哲学,虽然其范围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其问题亦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这不仅不妨碍其为中国的哲学,恰恰体现了哲学是共相和殊相的统一。 非西方的哲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发展起一种广义的哲学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解构在哲学这一概念理解上的西方中心立场,才能真正促进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哲学智慧。 三 本次会议收到并且收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共 52 篇 (按:有少数论文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未及时收到,因而没有收入会议论文集,到下次结集出版时将酌情补入) ,它们大致可以归为 3 类: 第一类: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文章; 第二类:对中国哲学提出总体看法的文章; 第三类:对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时期某些学派和学者的哲学思想和其他思想提出新见解的文章。 以笔者之见,这些论文显示出了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方法论研究,体现出当今中国哲学界有着比较强烈的方法意识。 深圳大学哲学系 王兴国 教授和苏州大学哲学系助教 王新水 博士的论文,都强调了中国哲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王兴国 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研究应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不能只有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他并且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守成主义之间开展平等的学术对话的必要性,还认为应该提倡跨文化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哲学展开的立体网络式进路的研究设想。 王新水 博士指出了中国文化缺乏创新力的若干原因,除了缺乏批判性和开放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者们缺乏对精神力量的信仰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他强调,中国哲学研究者应当具有独立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民主精神。 苏州大学哲学系 蒋国保 教授将最近三十年中国哲学研究分为范畴研究、文化研究和简帛研究三大阶段,认为这三大阶段有五大研究主题,即范畴、新儒学、哲学、经学和诠释学。蒋教授指出,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真诚、良性的学术批评和学术对话。和 王兴国 教授一样,蒋教授也强调了开展良性的学术对话对于推动中国哲学研究向前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哲学系 李承贵 教授指出了中国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研究者过分关心自己所研究的东西的价值并在研究中刻意挖掘这种价值,李教授称此种现象为价值主义,他认为这对中国哲学研究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李教授强调,中国哲学研究应该研究中国哲学本身的概念、命题和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假、大、空的研究结论。 武汉大学哲学系 田文军 教授通过对张岱年先生关于中国哲学问题史的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强调了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孙铭 先生指出了研究佛教哲学研究所当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一要处理好宗教与科学、信仰主义理性主义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客观描述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佛学与学佛的关系。 安徽大学哲学系 史向前 教授的论文指出,了解之同情是 陈寅恪 先生对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著作的一个总评,这应该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所当有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方法。史教授并分析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认为它包含有三层意思:具有艺术家的眼光及精神、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和对古人持论之苦心表一种同情。 苏州大学哲学系 尤小立 副教授在《启蒙诉求于中国学术现代性范式的建构》一文中提出,要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性转化之间矛盾的化解之道。他虽未就此展开论述,但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还是有意义的。 (二)重视儒学研究,尤其重视心学研究,并且对心理的研究有新的特点,即开始注重心学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的 郑晓江 教授的论文就别开生面地探讨了阳明子的生死智慧,指出了王阳明是以尽性至命之学来超越生死之念 , 包括慎死恋生之念和求死解脱之念,达到大悟良知之旨,实现昼夜生死的体知,更以死得其所为生死践履,这既包含了为道义事业勇于献身的意义,又包含了不以外物伤身害命而保身全生(性)的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徐春林 的论文更认为儒学本质上就是生命之学,他并运用这个观点探讨了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生命哲学,将其归结为平民大众的安身立命之学,认为它兼取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资源,是以突出人的个体生命、感性生活的地位和修养方式的简易为主要特征的,这使得儒学得以空前的深入于民间,是儒学民间化的真正实现。 儒学研究方面的其他论文,也多有新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山 先生的论文,提出了《周易》是人类最早的类比推理系统的观点。周先生认为,《周易》类比推理的方法主要是据象推理、据辞推理和象辞结合推理,并指出这类推理的结论之有效性与推理者的经验和悟性密切相关。而复旦大学哲学系东方朔教授的论文,通过对 荀子 哲学心道关系的探讨,则指出了 荀子 的道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礼,为所知之道,这是心知的对象;二是作为礼的根据的理,为所行之道,这不是心知的对象,而是心知自觉创造的产物。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文剑锋 和《孔子研究》编辑部 彭彦华 编审的论文,分别探讨了 孔子 的乐教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彭彦华 编审的论文认为, 孔子 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时与中, 孔子 时中哲学的要义在于强调,看问题做事情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选择合乎时宜的最佳方案。 中山大学哲学系 李宗桂 教授的论文,对 董仲舒 的伦理观作了现代省思,指出 董仲舒 三纲五常的道德论在历史上起到了文化整合的作用,对于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的形成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是以牺牲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代价的。 苏州大学哲学系讲师 聂保平 博士探讨 郑玄 的学问与风度的论文,指出了 郑玄 经学在知识形态的特点,即基于整理国故而融汇了多种既有知识的新知。 浙江大学哲学系 董平 教授的论文,通过对南宋四明心学派流衍情况的考察,认为心学派和史学派之间并无确定不移的界限,在学术思想及学术旨归上有相当的趋同性,并最终实现了理论上的交汇。 江西师范大学 程思 副教授的论文,探讨了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的关联,批驳了把象山心学视同于禅学的观点,认为象山心学虽然透着一股佛教禅宗的气息,却不能因此就把它归结为禅学,象山心学的思想是来源于孟子,是属于儒学范畴。江西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尚晋波 的论文从境界论角度辨别了 象山 心学与佛教禅学之异,指出了二者虽然都主张放弃自我而同归于超越的终极追求,但和佛教追求脱离生死苦海不同,象山心学则继承和发展了孟子思想,主张担当人在世间对于他人、社会及其本人的责任与义务,以臻于成圣之境。 尚晋波 同学还以艮背行庭,无我无物来概括 陆九渊 的境界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另一位硕士生 董家豪 的论文,则探讨了 陆九渊 的修养论,认为它受到了道家、道教的深刻影响,从修养目的到修养方法都对后者有所借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永革 之探讨 刘宗周 思想的论文指出,刘氏的慎独立极之学即独体论乃是心性合一之学,本体功夫统贯之学,救世证圣之学,克服了宋儒心性论、工夫论中的支离之病。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 陈畅 教授探析 刘宗周 晚年思想的论文,通过对刘氏慎独哲学义蕴的解析,指出了他的慎独学说的特点在于,既有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又能于个性之中通贯公共性。 (三)在研究方式上,注重儒、释、道三者的相互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来进行综合研究。 例如,南京大学哲学系 杨维中 教授《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认为,在对孔孟思想的诠释方面,宋明新儒家之所以能够超越汉儒和唐代韩李学派,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明新儒家有佛教心性论作为前理解,在宋明理学形成过程中,孔孟学说是本源,而佛教心性论则是一种思想背景。又如,苏州大学哲学系 韩焕忠 副教授的论文认为,佛教对中国孝文化有贡献,主要体现在经典、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在如何行孝的方式上,佛教把劝亲信佛、出家修养、慈悲为怀都当作尽孝的形式,这是对儒家行孝方式的丰富,发展了中国的孝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李申 教授和苏州大学哲学系 潘桂明 教授都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这次提交的论文又各有其深刻的新见。李教授的论文指出,佛有一个从现实的人神转变为精灵神的演化过程,在佛演化为精灵神后,这个法身,佛性,是普遍存在于任何灵魂中的,故成佛并非是灵魂成佛。李教授强调,佛作为精灵神与灵魂是两个不同概念,应加分别,不可混淆。潘教授的论文认为,佛教曹洞禅的偏正回互之说是以石头 希迁 禅师的《参同契》为哲学背景的,并对《参同契》有所发挥,同时对华严理事关系学说有所吸纳,从《参同契》到偏正回互之说,石头系统的禅,其实都比较注重哲理思考,且在强调体用一源上同理学思维方式有一致性。 (四)道学研究方面,作为对当代儒学复兴思潮的回应,重视新道家学说的建构。 在这方面,以北京大学 许抗生 教授的论文为代表,许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要把当代新道家思想说清楚,关键在于说清楚自然是当代新道家的宗旨和目的,即要克服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求得人类可持续发展,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此,在建构新道家理论过程中,应当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新道家的道论这是其理论基础;德论(即人性论);伦理价值学说;修养论与境界论;社会国家管理学说。 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 张晚林 副教授的论文也可归属于道家研究的论文,该文评析了属于汉代道家系统的哲学家 王充 的宣汉思想,认为 王充 以疾虚妄的精神,从常识和经验层面上的宣汉,是反对儒家称美三代的传统,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宣汉是据于事而非据于理,故而开不出新的王道理想。 (五)在研究领域上,有了新的拓展。 在这方面,当以深圳大学哲学系 问永宁 副教授的论文最具代表性,该文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伊斯兰学者 王岱舆 和 张中 的学术思想,指出了他们之间学术分歧的实质是在于伊斯兰宗教哲学中关于真主一神是见证的单一还是存在的单一之争, 王 是见证的单一论者, 张 是存在的单一论者。在中国哲学界,以往罕有这类研究论文出现。 此外,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教授探讨 黄绾 心学的论文,在心学研究领域颇具拓展性,因为同类论文迄今难得一见。陈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了在明代心学中独树一帜的 黄绾 艮止心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主张,人的心是唯一的,无论是君子的天命之心,还是小人的无容之心,都是一个心,而非两个心,这个思想和佛教天台宗人念三千学说对心的理解如出一辙。这篇论文对于深化明代心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论文对中国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总体法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宋志明 教授在题为简论中国哲学的发端的论文中提出,老子、孔子和墨子分别开辟了讲哲学的三条进路,如果说老子和孔子的进路分别是以天和人为契入点的话,那末,墨子的进路则是以阐释圣王之道为下手处的。安徽大学哲学系 王国良 教授的论文则提出了中国哲学有四个传统,即自然意识、民本意识、忧患意识和天下主义。 安徽大学哲学系 陆建华 教授的论文也颇具特色。该文认为,中国哲学固有两条创新之路:一条是外生之路,重视各种思想资源在创建新哲学中的作用;另一条是内生之路,依靠的是心悟、神会,这种要求研究者付出整个生命的创新方法是不可言说的,因而也不可为后人所继承。陆教授似乎倾向于认为,在传统哲学中,可以为我们所继承的创新方法唯有外生之路一条。 结语 行文至此,笔者也有必要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国哲学研究有两种基本路向:一种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史(思想史、学术史)而走向思想史研究、学术史研究之路,另一种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论(理论、哲学)而走向理论研究、哲学研究之路。虽然史论不可截然分开,无论史的研究还是论的研究,都不免要史论结合,而且唯有史论结合,才有真正的史的研究和真正的论的研究,但是史与论毕竟不是一回事,史的研究不能代替论的研究,论的研究 也不能代替史的研究。因其各有相对独立性而不能互相取代,故对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就不该笼统论之,而是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方法,即史的方法和论的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是研究性质上的差别,史的研究以传承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为宗旨,故而属于继往性研究;论的研究以适应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来发展既有的哲学理论或构建新的哲学理论为宗旨,故而属于开来性研究。就继往必以开来为前提和基础而言,开来性研究是内在地包含着继往性研究的,这是意味着哲学理论创新必须依赖于对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的吸取。然而,继往却不等于开来,仅仅吸取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尚远不足以达成哲学理论之创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时代在发展,哲学要保持其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就不能不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在科学时代,哲学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依赖于对发展着的科学成果的及时吸取的。概括和总结新的科学成果,是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和主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如果象现代新儒家那样取以返本开新的方式来发展中国哲学,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在我看来,返本即继往,开新即开来,故开新诚然需要返本,但返本并不足以开新。为了开新,中国哲学还需要从现当代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吸取足够的营养。从本次研讨会的情况来看,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继往性研究方法上,对于开来性研究方法则未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尽管也有学者( 王兴国 教授)提到了中国哲学研究要努力推陈出新,不能只有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但他的观点并未引起什么反响。这个情况反映出当今中国哲学界普遍的还只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史(思想史、学术史),而没有同时也把它理解为论(理论、哲学)。所以,严格说来,所谓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是应当改成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史)的。笔者希望,将来中国哲学界可专门就中国哲学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并就这个主题举行若干研讨会。 作为担当了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最后学术总评任务的与会者,我还需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会上的总评还是这里的述评,都未免挂一漏万,或有转述错误和其他失误或不周之处,在敬希有关学者谅解的同时,我愿意并且也应该对本文所出现的一切错误承负相应的全部责任。 (2009/11/25 )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48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发: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
rbwxy197301 2009-10-19 08:24
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拟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信息生态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并且跨越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信息生态学的发展完善渗透到了其他相关科学领域,促进了相关科学的发展与更新,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调现象,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信息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我国对信息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为推动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持续和深入,展示和交流近年来的各种研究成果,此次研讨会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企业和政府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征集研究论文,欢迎各位踊跃提交,欢迎各位参加此次研讨会。 一、论文主题 1.信息生态学 ①信息生态学发展脉络、现状与趋势 ②信息生态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作用 ③其他学科对信息生态学发展的影响 2.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①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学科基础与理论体系 ②信息生态系统发展构成要素与构建机理 ③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④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⑤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战略与对策 3.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应用研究 ①信息生态环境研究,如网络信息环境、企业信息环境、社会信息环境、全球信息环境等 ②信息生态系统下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如信息组织、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③与信息生态相关的其他问题研究 二、论文要求 1.参会论文需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出版物发表。 2.论文需具备创新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 3.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摘要300字以内。 4.稿件不作退还,请自留底稿。 三、论文评审过程及结果 1.专家评审。 2.优秀论文将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推荐到《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 3.特别突出的论文作者将获邀作研讨会主题演讲。 四、时间 1.论文截稿时间:2009年12月31日 2.论文评审结果通知时间:2010年1月31日 3.研讨会举办时间:拟2010年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论文提交 1.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投稿字样。 2.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座机、手机、Email、通信地址及邮编)。 3.论文请发至: mj@jlu.edu.cn 4.联系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马捷副教授 5.咨询电话:13844888850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2009年8月 资料来源:《情报科学》,2009(8):1280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38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09-7-2 08:41
征文范围 1. 深空探测发展战略与科学目标研究; 2.深空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3.深空环境及资源的探测与利用; 4.行星表面探测技术; 5.先进深空探测任务研究; 6.深空环境地面实验技术; 7.载人深空探测技术; 8.深空实验技术; 9.其他相关技术等。 征文截止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会议拟于2009年9~10月召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 OSS 2009)学术研讨会
rbwxy197301 2009-2-19 10:07
资料来源:http://dlib-oss.las.ac.cn/index.jsp 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OSS 2009)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的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OSS 2009)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3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作为本次会议协办媒体,将结集出版参会论文。具体内容参见 征文通知 。 主要研讨内容参见 议程安排 。 欢迎广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员、系统开发人员、研究人员积极参会! 最新消息 1 会议的初步时段安排已经确定,具体内容还在进一步确认中,如有意见请联系会务组,详见 议程安排 (2009-02-12) 2、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知名专家张晓林、朱强 、李广建、孙卫等已经确认参加此次会议,更多专家还在邀请之中,具体消息参见 与会专家 (2009-02-12) 3、 会议将开辟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培训专题分会 (2009-01-15) 4、 数字图书馆开放源码相关资源 (2009-01-12) 5、 时间变更 (2008-09-26)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33号《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100190) 联系人:李春源 电话:(010) 82624938 Email: licy@mail.las.ac.cn 会议网址: http://dlib-oss.las.ac.cn 其它 (1)会议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会议时间:会议时间:2009年3月11-14日 (3)参会方式:投稿参会;直接报名参会 (4)会议费:京外800元、北京地区600元、研究生500元 (5)相关最新会议消息,请登录会议网站(http://dlib-oss.las.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 2009年2月1日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4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24年以前的中国逻辑程序设计(Prolog)学术研讨会
ZSHuang 2009-2-8 05:03
2009年新年的前几天,我在老家发现了这张二十四年以前照的老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1985年在张家界举行的中国逻辑程序设计学术会议, 主办单位是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会议日期为1985年10月29日到11月2日,为期五天。照片后面还附上一张照片上的人员名单,从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照片上对应的人, 可见会议组织者之细心。 二十多年前,正是智能机热的年代, 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在当时被看作是计算机科学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这个学术会议汇集了当时中国计算机界许多喜欢逻辑和智能研究的学生和学者。 虽然今非昔比,现在中国继续从事逻辑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但我个人仍然感谢当时中国那些从事逻辑程序设计和智能机研究的人。正是由于那一段特定时期的计算机科学界的逻辑热, 给我个人带来了很多学习和研究现代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上的逻辑应用的机会,为我后来在海外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理论水平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值得高兴的是, 照片上的许多年轻人现在已是中国计算机界的栋梁之才, 一些人还成为我的多年的好朋友。
个人分类: 魂系故土|80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国第四届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2009)[zz]
timy 2009-1-4 15:34
转载于: http://www.jos.org.cn/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09010495036001 全国第四届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2009) 征文通知 (2009年9月26-28日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语义Web吸取人工智能、信息论、哲学、逻辑和计算复杂性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力图对Web上信息的表示和获取方式进行改进,以解决目前使用Web时存在的瓶颈。语义Web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加一些语义信息,使得计算机能参与到自动处理Web信息的过程,并为实现智能化的Web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全国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暨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委会主办的系列会议。SWON 2009会议将于2009年9月在徐州召开。会议目的是为语义Web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反映国际国内关于语义Web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会义录用论文中主要论文初定拟以英文方式由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EI源刊)正刊出版,其余论文将由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专刊、《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正刊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录用篇数确定期刊种类)。会议期间除进行会议论文交流外,还将邀请著名专家做特邀报告,并继续评选大会优秀学生论文。 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语义Web语言与工具 语义Web知识表示 语义Web知识管理 语义Web推理 语义Web服务 语义Web安全 语义Web挖掘 语义信息标注 语义检索和查询 本体学习与元数据生成 本体存储与管理 语义集成和映射 二、来稿要求 1.本次会议主要通过网上投稿,尽量不要通过Email投稿,拒收纸质稿件。严禁一稿多投。 2.中英文稿均可,一般不超过6000字,为了便于出版论文集,来稿必须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资助基金与主要参考文献,注明作者及主要联系人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包括Email地址)与作者简介。稿件要求采用WORD或PDF格式。 三、联系信息 1.投稿地址: http://www.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swon09 . 2.大会网站: http://www.neu.edu.cn/wisa2009 . 3.会务情况:中国矿业大学 姜淑娟( shjjiang@cumt.edu.cn ) 四、重要日期 1.征文截止日期:2009年4月25日 2.录用通知发出日期:2009年5月20日 3.正式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6月5日 4.会议召开日期:2009年9月26-28日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4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学系列会议评介: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
huabolin 2008-12-5 10:19
化柏林 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9日-2008 年12 月1 日 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情报技术界的40 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主办,圈内简称机检会,今年是第二十二届。本系列会议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会议规模很大,海外参加人员也较多,在检索界的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的,详情请见曾民族研究员撰写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学术活动历史回顾见证中国科技情报现代化历程》(第二十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近几年的系列会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老专家的 关注一如既往,新生力量热情高涨,中坚力量略显单薄 曾民族、霍忠文、赖茂生等老专家坚持参会,并从宏观上把握学科发展;新生力量特别是研究生踊跃参加,并展示了具体的实验或系统。 35岁到45岁的情报技术人员略显匮乏。 2.相关公司高度关注 清华同方、万方数据、拓尔思( TRS)依然是本系列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公司总工程师或软件研发部门经理到会祝贺并带来应用性很强的学术报告。 3.国防军口是主力 本次会议除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有十多位学者参与之外,还有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械工程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第四军医大、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兵工 202所、成都飞机研究所等很多学者。 4.交流火候很重要 因为有一半的军口人员参加,加之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参加,所以大家在报告时都会很注意,既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又不能泄漏军事秘密或商业秘密。 5.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 过去机检会是国内检索会议的一枝独秀,影响力颇大。而近几年又兴起了两个重要会议,分别为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和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目前已举办六届,本系列会议参照 TREC方式,以评测为主。前五届由 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主办,从第六届开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优秀论文可发表在 EI源刊上。 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已举办四届,是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从会议的组织来看,三个会议隶属三个一级学会,分别为情报学会、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学会,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6.探索新的前沿进展 既然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那么一定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探索新的生长点。最近五届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知识服务做文章,包括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知识组织的现状和趋势、知识处理技术研究、知识服务的效果评估等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前沿探索。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情报人员的信息敏感性及前沿洞察力。
个人分类: 会议感发|7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