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相关日志

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正式通知
热度 1 ssglwu 2019-7-27 08:47
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的正式通知 先生 / 女士: 经组委会讨论,你的论文(摘要)符合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水平要求,特邀请您出席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为了深入探讨“ 当代量子论、二次量子革命与新科学哲学的兴起 ”,定于 2019 年 8 月 9 日至 11 日在山西大学召开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要议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包括量子信息、量子技术和量子通信等二次量子革命引发的哲学问题; 2. 量子场论中的哲学问题,包括规范场、代数量子场论等中的哲学问题; 3. 量子引力理论的哲学问题,包括超弦和其他量子引力理论中的哲学问题; 4 .物理学哲学中的其他哲学问题,包括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宇宙学、量子逻辑、物理学思想史等领域中的哲学问题; 5 .当代量子论引发的哲学观念变革,包括科学哲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超验科学哲学、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等; 6. 当代量子论的诠释学问题。 会议时间: 2019 年 8 月 09-11 日,其中 9 日全天报到, 10 日全天 -11 日上午研讨会, 11 日下午离会 会议报到和住宿地点: 山西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从太原南站打车至山西大学北门进入百米即到,费用约 12 元,公交如 849 、 868 至山西大学站下车即可;从太原武宿机场打车至山西大学北门进入,费用约 20 元), 请自行前往报到地点 会议召开地点: 山西大学会议中心 会议费用: 大会不收取会务费,负责会议期间就餐;代表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会议论文集: 请收到会议邀请函的参会代表请于 7 月 25 日前提交全文,以方便印刷和深度讨论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联系人: 乔笑斐(山西大学), qxf@sxu.edu.cn ; 13935159844 王 金(山西大学), wjustb@163.com ; 1521063323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2019 年 7 月 10 日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与讨论会|253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9年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热度 1 liangguanghe1 2019-3-4 16:19
2019年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在老一辈大地构造学家的倡议下,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地球动力学问题,特别是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下,2019年1月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 2019年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参会人数原定限制在20人之内进行充分讨论,因报名踊跃,实际参会人数25人。会议得到了”地学前缘”期刊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参会的著名专家包括莫宣学院士、滕吉文院士、杨巍然教授、万天丰教授、葛肖虹教授、刘少峰教授等,叶大年院士、张国伟院士、任纪舜院士虽然未能参会,但也对这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极大支持。会议举办的非常成功,特别是讨论部分时间长,讨论十分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次会议上,我做了题为“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探讨地壳运动动力机制”的报告。这是我2019年第一个学术报告。内容大致如下: 报告从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区别开始,认为大陆漂移相当于破冰船自带螺旋桨,而海底扩张相当于破冰船没有动力,大陆漂移靠新生冰推动。之后回顾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以及提出的两个驱动力:地球自转西向力和极地漂移力。它们都是系统力,无法合理解释大陆板块向各个方向漂移的事实。紧接着对海底扩张假说和板块构造的三大支柱(条带状海底磁异常、深海钻探及转换断层)通过实例进行了逐一论证。认为它们都存在反证,不足以支撑海底扩张假说。事实上美国科学家也意识到海底扩张存在的动力机制问题,从而在21世纪初提出了超越板块构造与地体构造,试图从大陆流变学出发解释全球大地构造,但仍不清楚驱动大陆板块漂移的动力机制到底是什么。之后提出了一个新大陆漂移模型,认为大陆板块可以在热力驱动下自己发生漂移,动力机制可以用传统的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过程来解释。这个推动力来自一个个连续的伸展构造形成过程。当地幔上涌推动两侧地块向两边移动,处于中心的上涌地幔因上升最高首先凝固,而已经移动的地块必然会在后面腾出空间,产生低压诱发下面地幔进一步上涌,上涌的地幔再进一步推动地块移动,这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造成的结果是大陆板块仰冲在大洋板块之上发生漂移(相对大陆板块,洋壳就是俯冲在大陆板块之下)。然后通过印度板块后面的三条高精度地震勘探剖面论证了印度板块北漂的动力机制以及左旋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证据论证了海南岛的成因、日本成因以及冰岛和新西兰的成因。最后探讨了岛弧成因与深源地震成因机制。认为大陆板块走弧形路径是因为陆块厚度横向不一,导致后面推力差异。而深源地震不可能像传统认识那样,板块俯冲可以让洋壳产生高达80度的弯曲并俯冲,在力学上对脆性上地壳是不可能的。相对大陆板块洋壳只能是近水平俯冲。深源地震产生的机制是部分大陆板块在急转弯过程中,因旋扭力造成下地壳分离并拆沉,发生熔融分异,其中重物质下沉,轻物质上浮。缓慢下沉的弥散状的重物质产生了深源地震。
个人分类: 大陆漂移|5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眸 厦门大学 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 研讨会
bhwangustc 2018-7-18 20:00
回眸 2006年 厦门大学 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 研讨会 2006年 4月 6-8日
个人分类: 理论物理|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年10月30-31,东北印度洋及陆区沉积与构造学术研讨会
xluan 2017-10-17 15:08
http://www.qnlm.ac/hykczypjytcjs/page?a=0b=2c=23d=1p=detail
2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dorisgocs 2017-2-23 17:22
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协办的 “ 第十三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定于2017年10月24-27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现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征集文稿。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文内容 (文章类别) 1. 炭纤维 2. 炭基复合材料 3. 纳米炭 4. 储能炭材料 5. 吸附与催化炭 6. 其他炭材料 二. 进度安排   2017年9月15日为会议论文全文收稿截止日期   2017年6月30日前发出会议安排 三. 信息交流   会议安排信息交流、单位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介等多种广告业务,有意者请联系。 四. 注意事项   1.论文书写格式请严格按照《新型炭材料》征稿简则,必须有摘要。 2. 稿件一律以 Word 格式发至 E-mail: xxtclhy@sxicc.ac.cn ,来稿请注明“第十三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征文”字样,并标明文章类别(上述征文内容1~6)。投稿文章全部编入会议论文集,并将择优发表于《新型炭材料》期刊上。真诚欢迎炭材料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联系单位: 《新型炭材料》编辑部 电话/传真: 0351-2025254E-mail:xxtclhy@sxicc.ac.cn 邮 编: 030001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 27 号,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2016复杂系统学术研讨会报告日程
热度 1 bhwangustc 2016-9-4 23:18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2016复杂系统学术研讨会 学术报告日程 地点: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综合实验楼, 528 室 9 月 5 日 ( 星期一 ) 下午 主持人:任学藻教授(西南科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5:00——15:30 魏宗文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 Natureofsusceptible- infected -susceptible spreading dynamicson complexnetworks 15:30——16:00 朱军芳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类引力相对重要性节点识别方法 及在罪犯调查中的应用 16:00——16:30 蒋艳群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Pedestrianflowmacroscopic andmicroscopic 16:30——17:00 龙强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OverlappingCommunity StructureDetectionin Complex N etwork 17:00——17:30 何大韧 (扬州大学 物理学院 ) 我的科研生涯的几点经验 9 月 6 日 ( 星期二 ) 下午 主持人:彭煜教授 (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 )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5:00——15:30 汪秉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近代物理系 ) 应急疏散动力学及 网络可控性研究 最近进展 15:30——16:00 郭晓波 (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最小尺度不确定关系的 经典极限: 哈密顿 - 雅克比方法 的修正 16:00——16:30 马佩杰 (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逃生标识对人群疏散的影响 16:30——17:00 高坤 (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和统计的 定量演化基因组学研究 17:00——17:30 刘涛 (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 ) 理论物理最近前沿论题 会议秘书 : 马佩杰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63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庆祝Wiley上海公司乔迁暨学术出版合作新趋势研讨会圆满闭幕
WileyChina 2016-3-3 10:19
2016 年 2 月 23 日, “ 庆祝 Wiley 上海公司乔迁暨学术出版合作新趋势研讨会 ” 在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圆满举行。 20 多位各学科领域顶尖医学专家、 80 多位来自国内外著名制药企业以及医学传播和媒体的来宾欢聚一堂,回顾了 Wiley 中国团队十多年为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付出的不懈努力,并就如何创新性地开拓医药出版业的市场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和各方开展合作,进行了热烈地探讨。 Wiley 国际发展与销售执行副总裁 Reed Elfenbein 首先致辞,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随后瑞金医院副院长、 Wiley 杂志 Journal of Diabetes 主编宁光院士,华山医院终身教授、 Wiley 杂志 Hepatology 中文版主编翁心华教授分别致辞,回忆了与 Wiley 十年来的合作历程,赞誉了 Wiley 提供中西方学术交流机会,也希望 Wiley 更上一层楼,在未来科研、论文发表、杂志出版等各环节更多的帮助中国学者。随后,宁院士、翁教授和 Wiley 全球及亚太的领导共同点亮庆典球,恭祝 Wiley 上海公司乔迁。 在研讨会上 , Wiley 国际亚太业务发展部副总裁 Scott Wang 先生、 Wiley 国际商务总监 Martine Docking 女士分别就 Wiley 在中国的发展和 Wiley 电子化解决方案做了介绍, Wiley 大中华区商务总监王瑛女士回顾了 Wiley 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足迹, Small 期刊主编 Jose Oliveira 先生就如何在 Wiley 的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做了演讲。 礼来公司骨松产品事业部曹少华女士和翼多信息科技公司市场战略总监张威先生作为特邀发言嘉宾,分别就“ Wiley 中国特刊和药企市场活动的结合模式”和“围绕中文版搭建创新学术交流平台的尝试 ” 发表了主题报告 。曹少华女士认为 Wiley 中国特刊合作项目,建立了中立的学术沟通平台,成功地解决了当初进入全新学科领域时遇到的专家沟通的瓶颈。药企可以围绕这一平台,开展学术的、合规的市场活动。张威先生介绍了 Wiley 和翼多公司合作的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BJD )中文版项目,打破中文版仅有限量纸质版本的传统模式,充分挖掘移动互联的优势,构建了微信公众号、网站、移动应用( App )。通过这些平台,提供国内外学术新闻和资讯、专业病例收集、整理和交流分享工具、专业学术资源(图库、专家讲座视频等)。同时开展现场及视频会议,促进编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个人分类: All Sub|3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Wiley-AGU学术出版系列研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
WileyChina 2015-11-26 10:08
2015 年11月9日至13日,Wiley 的重要出版合作伙伴— —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GU ) 的管理高层代表团和AGU期刊主编代表团到访中国,与Wiley中国的同事共同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活动。 AGU 代表团先后在 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大学 等机构举办了面向地球物理、大气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师生的学术出版研讨会。涵盖的 主题 包括期刊出版范围介绍、稿件的准备和提交、同行评审的流程、如何担任审稿人、出版道德、如何申请赴美进行研究生学习或博士后研究、如何打造成功的学术职业生涯。相关学校的校领导均出席了活动并与AGU代表就科研发展、科技论文出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总计近600名师生参与了研讨会,与AGU期刊的编辑们当场进行了热烈地交流。 会后,我们收到了众多听众的反馈:参与此次活动受益匪浅,对进一步了解AGU期刊、投稿和审稿流程,以及今后的科研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AGU方面也表示,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科研产出的持续增长,像AGU这样的国际学会也越来越重视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并希望吸纳更多的中国学者成为其会员。 在今后的几年中,AGU会持续在中国举办类似的学术研讨会,与更多中国科研工作者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 AGU 代表与南京大学校领导合影 AGU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讨会 AGU 在北京大学的研讨会
个人分类: workshop|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Fudanzhangzz 2015-11-1 19:56
上海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专委会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举办时间: 11 月6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1:30 下午13:30-15:30 会议地点: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308会议室 上海市杨浦区武东路100号 会议日程: 10:00-10:30 成立仪式 10:30-11:30 学术讲座 报告人:何斯迈(上海财经大学) 报告题目:有限随机图中的随机行走:链式肾移植的价值 11:30-13:30 发餐券午餐(上海财经大学新食堂二楼)和自由交流 13:30-14:30 学术讲座 报告人:章忠志(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复杂网络上的枚举问题 14:30-15:30 学术讲座 报告人:邵子瑜(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Complex Engineered Networks: An 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3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武汉科学哲学家的启蒙
热度 2 jmluo0922 2015-5-27 21:23
我能有今天的眼界,观察和思考物理问题,是我多次参加武汉举办的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小型研讨会,受益于赵国球教授、桂起权教授、曹天予教授、吴国林教授和万小龙教授等,在哲学方面的熏陶密切相关的。特别是科学社会学的概念、科学史学观也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写此博文,诚表感谢与敬意。 2015年5月18日武汉专题研讨会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武汉中国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我的福地!!!
个人分类: 杂谈|35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深圳大学举办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日程表
bhwangustc 2015-1-14 09:08
深圳大学举办 2015年复杂网络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 1 月 23 日上午 地点:深圳大学科技楼 3 号报告厅 开幕式 、照相 ( 8:30-8:50 ) 第一阶段 ( 8:50–10:10 ) 主持人: 蒋国平 8:50–9:30 题目:探讨生物网络对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报告人: 陈关荣 (香港城市大学) 9:30–10:10 题目:系统生物学的新进展 报告人: 吕金虎 (中国科学院) 10:10–10:30 茶歇 第二阶段 ( 10:30–11:50 ) 主持人: 吕金虎 10:30–11:10 题目: 随机动力系统:进展与展望 报告人: 段金桥 (华中科技大学、伊利诺理工大学) 11:10—11:50 题目: 复杂网络状态估计研究新进展 报告人: 蒋国平 (南京邮电大学) 1 月 24 日上午 地点:深圳芭堤雅酒店三楼芭堤雅厅 第一阶段 ( 8:30–10:00 ) 主持人: 陆 君安 8:30–9:00 题目:复杂网络若干前沿问题 报告人: 王文旭 ( 北京师范大学 ) 9:00–9:30 题目: 基因调控网络的多吸引性及其控制 报告人: 关治洪 (华中科技大学) 9:30 — 10:00 题目: 从统计物理观点看网络信息萃取 报告人: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 10:00–10:20 茶歇 第二阶段 ( 10:20–11:50 ) 主持人: 史定华 10:20–10:50 题目:多层网络的结构与同步动力学 报告人: 陆君安 (武汉大学) 11:50–11:20 题目: 随机机制对于网络同步的作用 报告人: 林伟 (复旦大学) 11:20–11:50 题目: 基于观测器的间歇通信非线性多自主体网络的一致性 报告人: 陈增强 (南开大学) 1 月 24 日下午 地点:深圳芭堤雅酒店三楼芭堤雅厅 第一阶段 ( 14:30-15:50 )主持人:吴晓群 14:30–14:50 题目: 基于科学引文网的科学评价问题 报告人: 樊瑛 (北京师范大学) 14:50–15:10 题目: 复杂行为响应对非对称耦合传播动力学的影响 报告人: 唐明 (电子科技大学) 15:10–15:30 题目: 信息传播网络动力学分析 报告人: 赵洪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30–15:50 题目: 蛋白质调控网络的数学建模和动力学分析 报告人: 易鸣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5:50–16:10 茶歇 第二阶段 ( 16:10-17:30 )主持人:赵洪涌 16:10–16:30 题目: 复杂网络结构识别 报告人: 吴晓群 (武汉大学) 16:30–16:50 题目: Synchronization of Instantaneous Coupled Harmonic Oscillators Using Sampled Data Containing Measurement Noise 报告人: 丰建文 (深圳大学) 16:50–17:10 题目: A network model of honey bee colony population dynamics 报告人: 邓为炳 (华中师范大学) 17:10–17:30 题目: 复杂网络多元信息融合理论及其在工业多相流中的应用 报告人: 高忠科 (天津大学) 1 月 25 日上午 地点:深圳芭堤雅酒店三楼芭堤雅厅 第一阶段 ( 8:10–10:10 ) 主持人:汪秉宏 8:10–8:40 题目: 基于网络传播过程的结构重构与传播溯源 报告人: 狄增如 (北京师范大学) 8:40–9:10 题目:生化反应网络的模拟与分析 报告人: 周天寿 (中山大学) 9:10—9:40 题目: 研究自然数网络的意义 报告人: 史定华 (上海大学) 9:40 — 10:10 题目: 遗忘-记忆机制与疾病传播模型的研究 报告人: 李炜 ( 华中师范大学 ) 10:10–10:30 茶歇 第二阶段 ( 10:30–12:00 ) 主持人:狄增如 10:30–11:00 题目:复杂网络之可控性及可观察性研究最近进展 报告人: 汪秉宏 (中国科技大学) 11:00–11:30 题目: 事件驱动的复杂网络协调性 报告人: 卢文联 (复旦大学) 11:30–12:00 题目: 事件激发控制 报告人: 陈天平 (复旦大学) 1 月 25 日下午 地点:深圳芭堤雅酒店三楼芭堤雅厅 第一阶段 ( 14:30-15:50 )主持人: 刘建国 14:30–14:50 题目: 复杂网络与社会治理协同 报告人: 范如国 (武汉大学) 14:50–15:10 题目: 复杂网络在开源软件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报告人: 宣琦 (浙江工业大学) 15:10–15:30 题目: Explosive synchronization on complex networks 报告人: 邹勇 (华东师范大学) 15:30–15:50 题目: 零行列式策略——演化博弈新理论 报告人: 荣智海 (电子科技大学) 15:50–16:10 茶歇 第二阶段 ( 16:10-17:20 )主持人:樊瑛 16:10–16:30 题目:在线用户的行为建模与分析 报告人: 刘建国 (上海理工大学) 16:30–16:50 题目:基于图比较方法的复杂网络的同步判据 报告人: 刘慧 (华中科技大学) 16:50–17:10 题目: Complex contagion o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hrough direct and indirect interactions 报告人: 许新建 (上海大学) 17:10–17:30 总结 、 闭幕式
个人分类: 网络科学论坛|2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会议与学术研讨会有啥不同?(141201)
热度 10 ymin 2014-12-1 08:26
学术会议与学术研讨会有啥不同?( 141201 ) 闵应骅 这次去杭州参加 ATS'14 ,接着就参加了 WRTLT’14 ( 2014 寄存器传输级和高级测试研讨会)。 WRTLT 是由我们向 IEEE TTTC 建议于 2000 年创办的,首次研讨会在湖南大学举行。当时的情况是:门级测试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已经做得相当完整了,商用测试工具也相当普遍。更高层次的测试,譬如在寄存器传输级,可能大有可为。我们在 1980 年代做过有一定影响的工作。于是,就有了这个动议。为了能有更多的参加者,一般都与 ATS 连起来开。开完 ATS ,接着就是 WRTLT 。到现在已经开过 15 届了。 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 ATS 是 Symposium ,一个学术会议;而 WRTLT 是 Workshop ,一个研讨会;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到底有什么区别? Symposium ,或 Conference 是按规模来区分的,而 Workshop 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对于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所以,讨论是主要的,发表论文是次要的。我记得,加州有一个 Workshop ,转门讨论 Design For Test ,没有 Proceedings ,只征集 Proposals ,到会上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个会经常有上百人参加。因为公司和学术界都很关心这事。他们关心的不是发表文章,而是寻求这个问题的解。这次 WRTLT'14 上,华为的顾新理先生主持了一个讨论会,题目是:芯片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关系。 AMD 在会上介绍了 AMD 系统的为测试的设计( Design For Test ),在芯片中加一个 debug 引擎, DSM 模块,以利于系统测试;而 INTEL 则是用 CPGC 通过 BIOS ,进行系统测试、诊断和自修复。其他几家公司也介绍了他们自己的办法。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客户用不同公司的芯片组成一个系统,系统的测试诊断就会很困难。 在主旨演讲中, Virginia Tech 的 Prof. Michael Hsiao 谈到,高层硬件描述语言 Verilog 可以用 Verilator 自动转换为 C++ ;反过来, C++ 也可以转换为 Verilog 。这就把软件测试和硬件测试沟通起来了。只要这种转换正确,而且,从高级语言到版图设计的全过程正确,硬件测试的问题就变成软件测试的问题了。 这些问题的研讨有赖于参加者的关注与水平。他们关心的是解决某一个具体技术问题,而不是发表文章、图毕业或提职。我们的学术会议,甚至是研讨会,只注重发表文章,听听权威的报告,很少讨论,连提问题的人都少,这就起不到学术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研讨会参加者又必须有比较类似的水平,水平差得太远,不太能有共同语言。人家讨论半天,你也许还不知道他们讨论的焦点是什么?学术会议是发表文章的好地方,投它的论文投出去,几个月就有结果,在会上还可能得优秀论文奖,集成几篇会议文章就可以变成权威杂志的文章,对你研究生毕业、求职或者提职称都有好处。而研讨会则是讨论问题的地方,对于工业界走向行业标准是一个很好的趋近。不要以为自己一个 idea ,就得保密,不让人家知道。其实,恰恰相反,好的想法要靠大家来确认。大家认为好才能推广,才能取得共识,形成标准,推而广之。那才是真正的大成果。成果不应该以得奖来衡量,而应该用工业界是否采用、赚了钱来衡量。科研用得奖来结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科研成果真正见效的比较少,对产业界的贡献也比较少。我这些议论是用这个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看法。自己很惭愧,搞了一辈子科研,也没做成什么真正很有意义的科研成果。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期望而已。
个人分类: 学术导航|18828 次阅读|29 个评论
安庆师范学院举办统计与生物物理复杂系统学术研讨会photos
bhwangustc 2014-9-15 18:14
安庆师范学院 举 办 统计与生物物理、复杂系统 学术研讨会 时间: 2014年9月11-12日 地点:原国立安徽大学红楼 Photos right part left part middle part 第一排(左起) 张海峰副教授(安徽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 张季谦教授(安徽师范大学 物电学院 ) 胡进锟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汪秉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陈含爽副教授(安徽大学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申传胜教授(安庆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教育学院;本次会议组织者) 郝庆一副教授(安庆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4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五届全国植物繁殖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培训班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4-5-12 16:23
第 五 届全 国 植 物 繁 殖生态学 与 进 化生态 学 学 术 研 讨 会 暨培训 班 The 5 th Na t i o n a l Co nference I nter n a t io n a l W o r k s h o p o n E v ol u ti o n a ry Ec o l og y a nd Pl a nt R epr o d u ct i v e B i ol o gy 第一轮会议通 知 201 4 年 1 0 月 1 2 - 1 6 日 广 州 中国 科 学院 华 南植 物 园 主办 单 位:中国 科 学院华 南 植物园 协办 单 位:深圳 市 兰科植 物 保护 研究 中心 会议 背 景 全国植物繁殖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暨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是全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者的主要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主办一次,前 4 届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 、 武汉大学 、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和新疆农业大学召开 。 会议规模在 70-150 人之间 。 按照往届惯例 , 会议同时举 办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 。 会议将邀请在繁殖生物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国际著名学者 4-8 人开展系列学术讲座 , 并在会后的野外考察过程中现场指导 、 示范开展繁殖生物学选题 、 实验 , 对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开展学术培训 。 国内繁殖生物学领域的知名教授 、 专家都将与会并作学术报告。 根据学科的发展 , 本次会议融合植物繁殖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两大主题 , 并对会议标题进行了适当调整 , 改 为 “第五届全国植物繁殖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培训班( The 5th National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volutionary Ecology and 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 会议 主 题 :植物繁 殖 生物学、进化生态学、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会议 日 期 : 2014 年 1 0 月 12 - 16 日( 10 月 11 日报到) 会议 地 点 :中国科 学 院华南植物园(综合实验楼学术报告厅) 会议 规 模 :参会人 员 限 100 人以内。 会议 语 言 :中、英文 会议 注 册与住宿 会议费: 1200 元 / 人,包括会议资料、茶歇、午晚餐、野外专题培训费用(含培训期间的 初步日程安排: 日期 10 月 1 2 日 (星 期 三) 10 月 1 3 日 (星 期 四) 10 月 1 4 日 (星 期 五) 10 月 1 5 - 16 日 (星 期 六 、 日) 上午 开幕式 主题 报 告 2 ( 1 - 2 名国 外 专家) ) 主题 报 告 4 ( 1 - 2 名国 外 专 家 ) 野外 专 题 培 训: 深圳 南 澳岛 16 日 下 午 : 从 深 圳 返 回广 州, 代 表 返 程。 邀请 报 告 ( 2 国 外 、 3 国 内 专家 中午 午餐 下午 主题 报 告 1 ( 1 - 2 名国 外 专 家 ) 主题 报 告 3 ( 1 - 2 名国 外 专家) 野外 专 题 培 训: 深圳 南 澳岛 晚上 晚餐 会议 专 题 主题 1 :传粉与花的演化( P ollin a tion a nd f lo ra l e volution ) 召集人:王红、罗世孝 主题 2 :繁育系统的演化与性对策( Evolution ofm a ting s y st e ms a ndg e nd e rst ra t e g i e s ) 召集人:李庆军、段元文 主题 3 : 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的群落生 态 ( C ommuni t y ec ol og yofpl a n t -a nim a lint erac tions ) 召集人:黄双全、罗中莱 主题 4 :植物繁殖生物学新技术( Nov e l a pp r o ac h e s in pl a nt r e p r odu c t i vebiolo g y ) 召集人:罗毅波、朱朝东 会 议 报 告、 摘 要 、 墙报 要 求 和 繁殖 生 物 学 野外 专 题 培 训安 排 详 见 第二 轮 会 议 通知。 特邀 专 家 l S p e n ce r C . H. B a r re tt ( U niv er si t y of T o r onto, C a n a d a ) l L a w re n c e H ar d e r ( Univ e r si t y of C a l g a r y , C a n a d a ) l S c ott A r mb r ust e r ( Univ e r si t y of P o r tsmouth,UK) l D a ni e l S c ho e n ( M c Gill Univ er si t y , C a n a d a ) l S t e ve J ohnson ( Univ er sity of Kw a z ulu - N a t a l, S o u th A fr i ca ) l Vi c to r ia S o r k ( Univ e r si t y of C a li f o r nia L os A n g e l e s,U S A) 会议 组 织机构 学 术 委 员会 主 席 : S p e n ce r B ar r e t t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副 主 席 :黄宏文(中 科 院华南植物园) 委 员: 陈小勇(华东师范大学) 傅声雷(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葛 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何芳良(中山大学) 黄双全(华中师范大学) 李庆军(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刘健全(四川大学) 刘仲健(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罗毅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R i c h ar d C o r l e tt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孙 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谭敦炎(新疆农业大学) 王 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王青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张大勇(北京师范大学) 张奠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张寿洲(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 朱朝东(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组 织 委 员会 主 席: 张奠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刘仲 健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副 主 席 : 康 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葛学军(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郑祥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余 艳(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秘 书 长 : 罗世孝(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秘 书: 汤银珠(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石苗苗(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会务 联 系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 723 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510650 ) 联系人:汤银珠(标本馆 201 ) ,石苗苗(标本馆 1 15 ) 。 电 话: 137 - 1937 - 4356 , 020 - 3725 - 2548 (汤银珠 ) ; 134 - 5049 - 3300 (石苗 苗 ) 。 E - m a i l : y in z hu@s c b g . ac . c n ( 汤银珠 ) , mmshi@s c b g . ac . c n (石苗苗 ) 。
4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构造地质学学术会议砍掉野外考察省却了什么?
热度 13 Hongbolu 2014-3-15 11:52
去年听说2014年“ 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在青岛召开,发现没有野外地质考察计划。于是我就写信向组委会提出下列建议: ============== 组委会及各位同仁: 很高兴下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作为在青岛的协办单位的同仁理应全力支持,因此给出下述建议: 第一:建议会议设立一天地质考察,考察对象为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滑塌沉积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我可以带队考察。我认为:灵山岛白垩纪海相地层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青岛地区近年来可以向国内构造地质学界同仁展示的一个亮点,其独特的地质现象为苏鲁造山带、南北黄海、胶莱盆地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让全国同仁一起现场观察和交流,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附件是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仅供参考! 第二:建议 苏鲁造山带演化问题并入专题 4 : 古特提斯洋与昆仑-祁连-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 成为: 古特提斯洋与昆仑-祁连-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演化 理由:青岛位于苏鲁造山带中,而苏鲁造山带与秦岭 -- 大别同样重要。 如果感兴趣,可以与我联系。 祝大会圆满成功! 吕洪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10.15 ====================================== 其后收到很多学者的回信支持。如: 吕老师: 你好! 我非常赞成你的建议。 第一,向全国同仁展示亮点成果; 第二,便于各位专家发表见解; 第三,也为该会议增加新的形式。 但是,本人人微言轻... ... ================ 后来我还通过电话向组委会建议,并委托熟人转达我的建议... 最后得知取消野外考察的原因是: “为了杜绝公款旅游、节省经费...” 据说今后国内组织类似研讨会都取消了野外考察。这一举措真的能杜绝公费旅游吗?我看未必! 地质学家野外考察总是伴随着在大自然中旅游,为了避免他们公费旅游是否也取消野外工作? 近年来国内地质学会议多如牛毛,动辄800人甚至上千人的会议,分成无数个分会场,而主会场只给少数“话语权”极大的大牛,而大牛们往往几年的报告内容没什么变化,创新性并不强;那些有个性且突破流行观点的报告只安排在分会场,听到的人有限;对于大量参会的研究生来说,有人追求自己的会议论文获得“优秀”评价以便回校拿奖或毕业过关(学校规定评优会议论文算成果),有人急于找大牛寻靠山,为将来发展先混个脸熟。偶尔有新的认识出现,也往往被学术权威训斥为“胡说八道”......这哪像学术会议?会议规模虽然空前巨大,但学术气氛却不够浓厚。参会者不去关注实际地质问题,只关注什么流行与时髦,让会议成了追逐名流和抱大腿的交易会,反而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地学界本身基本功就越来越差,再省却了野外现场交流的机会,地质学学术讨论会将办成什么样的“大会”?应该引起同仁们的深思了! ================================附:大会一号通知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各位同仁: 你们好! 为进一步交流我国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经会务组筹划并广泛征询学界同仁意见,兹定于 2014 年 4 月 17 日— 4 月 20 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秉承“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基本宗旨,百家齐放,自由辩论、畅所欲言,充分展示构造地质学新成果、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会议也将继续承袭往届会议的基本模式,设立开幕式大会报告、闭幕式自由讨论、专题分会场口头报告与展板,以及会前专题讲座。我们也欢迎大家就办好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宝贵建议。期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广大同仁相聚青岛,交流成果,共商我国构造地质学发展大计。 欢迎大家访问本届构造会议的网页 , http://211.64.142.77/gzhy/ 并通过网页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最后,“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会务组诚邀您出席此次会议,并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谢谢!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七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会务组 2013 年 10 月 13 日
个人分类: 杂谈|5808 次阅读|29 个评论
后勤工程学院举办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photos-C
bhwangustc 2014-2-5 19:44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举办 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4年1月20-21日 Photos-C 第1排:左3起:张子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汪秉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赵静(后勤工程学院,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吴枝喜(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左起:吴枝喜(兰州大学),吕欣(国防科技大学), 李平(西南石油大学),张子柯(杭州师范大学) 左1,赵静,左3:荣智海(电子科技大学) 与 Petter Holme 干杯 在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与理学院大楼前留影 中间:赵静 在重庆大会堂内留影 在重庆磁器口入口处前 参观中美合作所,白公馆与渣滓洞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4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后勤工程学院举办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photos-B
bhwangustc 2014-2-5 18:19
后勤工程学院举办 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4年1月20-21日 Photos 汪秉宏20日报告: 复杂性科学之历史、发展与最新研究前沿 Petter Holme report: Temporal networks as a modeling paradigm: a focus on disease spreading 汪秉宏: 当前复杂系统研究的若干前沿研究方向 周涛教授报告: 链路预测中的哈密顿方法 荣智海教授报告: 空间囚徒困境博弈中 通过时间尺度共演的 合作涌现研究 第1排:左2-左5: 吕欣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张子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 周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荣智海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第2排:左3-左7: 李平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Professor Dr.Petter Holme, 赵静教授(后勤工程大学,本次会议组织者),吴枝喜教授 (兰州大学) 第1排, 左3起:张子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汪秉宏, 周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赵静教授(后勤工程学院), 吴枝喜教授(兰州大学) 吴枝喜教授报告: 局域化作用在强选择下促进合作行为演化 张子柯教授报告: 信息传播中的盲区效应 海报张贴处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6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后勤工程学院举办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A
bhwangustc 2014-2-5 18:04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举办 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4年1月20-21日 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学术研讨会 学术报告安排 地点:104栋530 时间:1月20日下午;1月21日全天 日期 时间 专家 报告题目 1.20 下午 14:40- 15:25 Petter Holme Temporal networks as a modeling paradigm: a focus on disease spreading 15:25- 16:10 汪秉宏 复杂性科学之历史、发展 与最新研究前沿 1.21 上午 9:00- 9:30 Petter Holme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as a predictor for epidemic outbreaks 9:30- 10:00 汪秉宏 人类动力学与网络可控性 10:00- 10:20 茶歇 10:20- 10:50 周 涛 链路预测中的哈密顿方法 10:50- 11:20 荣志海 空间囚徒困境博弈中通过时间 尺度共演的合作涌现研究 11:20- 14:00 午餐 1.21 下午 14:00- 14:30 吴枝喜 局域化作用在强选择下 促进合作行为演化 14:30- 15:00 张子柯 信息传播中的盲区效应 15:00- 15:10 茶歇 15:10-15:40 吕 欣 大数据与自然灾害:基于手机的人类行为规律挖掘与行为预测 15:40-16:10 赵 静 人体组织中癌症相关蛋白复合物的预测及分析 海 报 学院正门 学院科技大楼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4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制作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DVD盘
黄安年 2013-12-18 15:02
有感于制作纪念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DVD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2月18日发布 50 年一遇 纪念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的11月22-24日在廊坊艾力枫社酒店新绎贵宾楼举行,纪念活动由中国红楼梦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北京曹雪芹学会、新奥集团联合主办。 这次会议近 60 人发言涉及各个领域和地方单位的方方面面,既有红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也有红楼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通俗化,显示了红楼梦学术经典研究和红楼梦传播现代化大众化的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有望推动红学研究和红楼文化的新发展。会议成员就参与代表的年龄看 , 既有 90 岁老龄的冯其庸先生这样的学术大家 , 也有不到 30 岁的青年研究者,三代学人聚集一堂,向人们揭示了红学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 根据张庆善会长的要求,这里集结整理的是记录大会活动的部分影像资料 , 作为素材刻成 DVD 盘( 4 个 G )保留 , 这些资料主要是徐菊英(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大观园旅行社总经理)和黄安年(义工)随机拍摄的 , 影像内容和对会议学者评价无任何关联 , 仅仅是我们的镜头视角所限 , 我本人为“红外线” , 对与会有些学者并不认识 , 顾及不周之处,请于谅解。也望与会学者提供珍贵影像资料补充丰富这份资料。有些学者影像资料的精彩片断,在刻制的录像盘中 , 需要单独截成照片。而录像盘总共 88 个 G, 只能放在移动硬盘中查找,不在这个 DVD 盘中。 我为能够参加这次盛会感到荣幸,如果可能,到 2023 、 2033 年时再来回放这些镜头,也许更有一份浓重的历史感。与会的许多学者也许不太可能等到 2063 年,那时的这次与会者中最年轻的也已经是 80 岁左右的人了。 红楼梦研究是永恒的话题。 2013 年廊坊会议只是研究进程中的一站,我们的摄像有幸记载了这个历史节点上的片断。严格说来 , 这既不是艺术摄影,也不是历史记录摄影,而是我们随机的记叙摄影。 这份 DVD 盘是个基础盘 , 还有待张庆衫会长的最后删节、增补和审定。 下面是 DVD 盘的目录: 001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DVD盘说明 002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DVD盘目录 01 ,晚宴和笔会 02 ,曹雪芹塑像 03 ,大会开幕式 04 ,代表全影照 05 ,大会发言记 06 ,会场留个影 07 ,战略合作记 08 ,代表间合影 09 ,红楼梦画展 09-1 ,大会会址景
2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闭幕式
黄安年 2013-11-25 19:41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闭幕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1 月 25 日 发布 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11月 23-24 日在廊坊新绎宾馆举行。在此期间 , 先后有 “曹雪芹雕像”揭幕式、开幕式和六场专题讨论,新绎集团与中国红学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绎集团与恭王府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4日16:45分,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先生主持闭幕式,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沈治钧教授进行总结发言,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研究员致闭幕词。 照片 10 张是即时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11位名医联名发布医院人性化十条倡议
热度 29 何裕民 2013-7-24 14:46
“医护人员应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应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前天,吴孟超、钟南山等7位院士和何裕民等4位著名医学专家联名签署《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为近几年关注度持续上升的各类医患纠纷事件把脉。 国内首届“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学术研讨会于7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11位院士和专家在会上签署了这份倡议,呼吁医护人员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爱病人、呵护病人,关心病,更关心病人,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在诊疗上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注意扶植病人自我康复,谨慎使用高新技术,防止过度治疗。 近几年,医学领域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而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医生们“不会说话”,不考虑病人的感情。 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曾在门诊时遇到过这样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是位晚期肝癌患者,妻子哽咽着说,他们刚刚挂了个名专家号,没想到专家只说了句“最多两个月,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了”,说完便挥手示意他们退下。然而,何教授通过中医药零毒调治,不断与病人谈心交流,最终这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了整整两年。 何裕民教授指出,其实,当初那位断言“最多两个月”的专家并没有说错什么,因为从统计概率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医护人员是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折射出对人性的根本态度。 病人有没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当医生的诊疗意见与病人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又应作怎样的协调平衡,如何取舍? 对此,何裕民教授建议,当患者选择面对分歧或举棋不定时,医师应该跳出利益,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以探讨性、分析性的口吻对这些疗法进行排序,便于病人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何教授说,作为医生,至少应追求在施行相应的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平静,而永远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即非医疗因素,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 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 医学崇高使命是治病救人,增进人民的健康,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医学人文精神在近些年来有所消退。为了使医学回归人文,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性化,我们发起如下倡议: 1.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 2.大力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关心病,更关心病人,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时处处关爱生命,呵护生命。 3.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注意扶植机体自组、自稳、自增的自然力。 4.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 5.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 6.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 7.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 8.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 9.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10.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平台: ● 在临床学科教材中增加阐述涉及该学科伦理问题等人文内容的章节; ● 在医学专业期刊中设置医学人文栏目,探索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人文问题; ● 在医学专业学会中设置医学人文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 ● 加强人文学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相互参加对方的学术会议。 倡议人: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吴咸中院士、郎景和院士、赵玉沛院士、卢光琇教授、胡大一教授、凌锋教授、何裕民教授 文章来源:2013年7月16日 《东方早报》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867 次阅读|30 个评论
关心病 更要关心病人 医学专家倡议临床医学人性化
热度 26 何裕民 2013-7-16 14:29
7月13日~1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探讨会上,由吴孟超、吴咸中、钟南山、郎景和、赵玉沛、杨宝峰、樊代明、汤钊猷、凌锋、卢光琇、胡大一、何裕民等医学专家联合签名的《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正式发布。 专家倡议,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大力推进医学整合,重视整体医疗,关心病,更关心病人,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在临床学科教材中增加阐述涉及学科伦理问题等人文内容的章节;在医学专业期刊中设置医学人文栏目;在医学专业学会中设置医学人文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加强人文学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研讨会上,全国29所医学院校联合发出《关于改进医学人文教学的建议》,主张在临床各科的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有关该专业的伦理、法律、社会等人文章节;在查房和其他教学形式中,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人文解析;适当增加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争取占医学教学总课时的6%~8%;建立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院长(或主任)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医学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健康报社、《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议题涵盖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教学如何走进临床、营造促进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文化环境三大主题。 文章来源:2013年7月15日《健康报》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3032 次阅读|26 个评论
“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 百余专家汇聚冰城交流探讨
何裕民 2013-7-16 13:19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健康报》社、《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学术研讨会于7月12日在哈尔滨拉开帷幕,我国知名的临床医学、医学人文学的专家、学者、教授,全国70余所医学院校、医院的主要领导、院系负责人等百余人汇聚哈尔滨,对“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教学如何走进临床”,“营造促进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文化环境”三大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开幕式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尹梅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何裕民、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大庆等分别致辞。 大会先后宣读了由八位院士和四位在公众中享有声誉的医学专家联合签名的《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和29所全国医学院校《关于改进医学人文教学的建议》,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教学如何走进临床”,“营造促进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文化环境”三大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30余位全国著名的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的专家、学者、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他们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深刻,调查详实,再附以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在场的听众享受了一场美妙绝伦的精神盛宴。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积极提问,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不断将会议的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大会内容集中、组织高效、讨论深入,与会代表深入探索了当前临床医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医疗人性化课题,包括医学与人文结合的目标,在何处结合、如何结合等多方面的问题,此举对于搭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医学回归人文,实现人性化医疗的终极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认为,“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人文是医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世纪的卓越医生,应当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使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医学人文发挥作用的关键就在于“走进临床”,克服现有教育模式中的“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本次大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天,临床医生、人文学者、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处长与人文学院院长四方代表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强调加大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的力度的重要性,倡导建立“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制度。 文章来源:2013年7月13日 东北网-教育频道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共谋医学人文走进临床
何裕民 2013-7-16 09:10
13日,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健康报》社、《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的“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我国知名临床医学、医学人文学专家教授及全国70余所医学院校代表百余人出席本次大会。 本次研讨会包括“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医学人文教学如何走进临床”以及“营造促进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文化环境”三大议题,30余位全国著名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的专家、学者、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深刻,调查详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文章来源:2013年7月14日《黑龙江日报》
个人分类: 医学与人文|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
huanyin728 2012-11-20 15:13
为了构建高水平的“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领域”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和加强环境微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将于 2012 年 12 月 15-16 日 在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举办 第二届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 。 本届研讨会 将邀请环境微生物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从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角度,就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技术开展研讨,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学术交流以及项目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环境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本 次会议将与日本 GCOE/EML 项目研讨会、第二届环境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联合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环境微生物在城市资源循环中的应用。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注册费 。会议期间提供 12 月 15 日午餐、欢迎晚宴、 12 月 16 日午餐,其余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不统一安排食宿, 仅提供相关信息,请与会人员提前自行安排,住宿信息详见附件。 论文投稿: 欢迎与会人员投稿(英文或中文)。英文稿件格式参考 Water Science Technology 杂志,中文稿件格式参考《环境科学》期刊。投稿论文将收录到《第二届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交流: 本次大会将以 poster 展示为主要形式,并从中择优做口头报告,欢迎参会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报告的题目、(请见参会回执)和 poster 电子版,在 2012 年 12 月 7 日 前提交到重点实验室,报告时间为 20 分钟。 Poster 纸质版可于会议当天自行携带至会议现场。 会议注册和论文投稿截止日期: 2012 年 12 月 7 日 (周五),请将 会议回执、 论文 和 poster 电子版发送到 marc_mail@126.com 。 详情请见附件会议通知。 大会诚挚欢迎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及环境保护相关的专家、同行、在读研究生及企业代表莅临本届盛会并积极展示成果!
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第二届中德金属玻璃研讨会”
热度 1 jianxu 2012-11-13 01:03
2012 年 11 月 5-9 日,由中德中心资助、德国空间中心( DLR )承办的“第二届中德金属玻璃研讨会( 2 nd Sino-German Workshop 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Bulk Metallic Glasses )在德国科隆举行。来自国内 10 多个研究单位和大学的教授与研究生参加了会议。“首届中德金属玻璃研讨会”曾于 2010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 从会议的情况来看,德国方面关于金属玻璃的研究组大致上分布在科隆( DLR ,液态的结构表征及其原子的扩散)、哥廷根(液态的驰豫与相变)、基尔(原子的扩散)、萨布吕肯(液态的黏度)、明斯特(剪切带与形变)、德累斯顿(材料及其力学行为)等几个核心的研究组。除了金属玻璃之外,也有少量从事胶体和高分子玻璃的科学家参加。 总体上看,德国人的工作集中于比较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表现出在长期积淀下的深厚功底和提升“ insight ”的能力。中德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做研究的风格上,而且也体现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德意志科学家以其扎实、稳健、厚积簿发的传统自立于世界各国科学家之林。 中德之间的交流,中方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一些学术问题的交流,而更深层次的应该是感受德国的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这次会议,德国人很大气,安排得很周到、热情。慷慨资助了 10 多位研究生的国际旅费和会议费,让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参加会议。我相信,所有的中国学生如果是有头脑、有思想的,都应该有所收获。去反思自己工作的学术价值以及对于科学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国学生报告的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具体,突显在试验上的专业、扎实和精准,结论也仅限于阶段性的进展。回答问题时,如果不会,便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不知道”,或者是“我不清楚”。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工作,有时候问题比较大,但听下来却是不了了之,急于草率地下结论,或者夸大自己工作的实际学术价值。回答问题时,逻辑性差,自己回答不清楚的东西,也不直接表达。而是绕圈子。对于一些不同的意见,表现出固执己见和难以包容。显示出素日里少有听到不同的声音。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指导老师急于发言、解释、修补。而德国的教授则是去启发自己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在科学上,德国人是我们很好的老师!两国在科研文化与风格上的互补,对于我们“去浮躁”很有益处。 相关链接 欧美教授更具社会责任感 中德之间,差距何在? 纪念金属玻璃发现 50 周年 Workshop Should Work ! 向金属玻璃的脆性说 “No” 科隆“德国空间中心”空间材料与物理研究所的报告会场。 休息的喝咖啡时间。 报告进行时。 科隆的地标,始建于 1200 多年前的科隆大教堂。二战期间,盟军没有轰炸这座教堂,而是当作地面搜寻的参照物。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6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简讯
bhwangustc 2012-7-21 22:51
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简讯 摘要 : 2012 年 7 月 6-8 日,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清华 - 信义社区营 ... 2012 年 7 月 6-8 日,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承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清华 - 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 “ 社会管理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 ” ,来自海内外的 69 所高校的 15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长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本次会议将秉承前七届会议的传统,为国内外社会学与管理学界的研究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以推进社会网及关系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开幕式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雷莱曼威尔伯( Ray Lyman Wilbur )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IRiSS )主任凯伦 • 库克( Karen Cook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信息学院副教授彻斯特( Coye Cheshire )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边燕杰教授作关于信任交换和关系资本研究的英文主题报告;西交 - 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台湾社会学会理事长熊瑞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秉宏教授分别作 “ 基于社会网络的本土领导研究 ” 、 “ 台湾半导体行业董事会的董事网络研究 ” 、 “ 社会合作与人类进化研究 ” 的中文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举办了 “ 产业集群与企业网络化成长 ” 、 “ 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 “ 社会网与健康及社会过程专题 ” 、 “ 企业间网络及其演化 ” 、 “ 关系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 、 “ 社会网络与新媒体管理 ” 、 “ 社会网与本土管理学 ” 、 “ 动态网络建模与应用 ” 、 “ 全球化与网络化社会 ” 、 “ 在线网路扩散与营销 ” 、 “ 网络学生分论坛 ” 、 “ 社区治理和社区营造的理论与实务论坛 ”12 场分论坛。 闭幕式上,伦敦经济学院中国比较研究网联席主任、高级研究员常向群老师作 “ 关系管理的中国模式 ” 的研究报告、哥廷根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负责人傅晓明教授作 “ 计算机在社会网研究中的应用 ” 的报告。专家们从不同的学术背景阐释了社会网络与关系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拓宽了与会学者们的学术视野,为不同学科的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二届社区营造论坛,举办了“网上资料搜集”和“复杂网分析”培训班。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自 2009 年 10 月创办至今,其主办的“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不仅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管理学界在 “ 社会网及社会资本 ” 研究领域中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也是中国社会学界、管理学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计算机、传媒等学界互相交流、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2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 合影
热度 1 bhwangustc 2012-7-20 22:37
[转载]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 合影
第八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研讨会 合 影 合影 (2012年7月6日 摄于 清华大学 主楼前台阶) 放大 left middle right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2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镇江市领导为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招待
黄安年 2012-6-12 10:22
镇江市领导为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招待
镇江市领导为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招待晚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6 月 12 日 发布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 5 月 15-18 日举行, 15 日晚镇江市 领导为与会人员举行了招待会。照片 8 张是即时随机拍摄的。其中第6张自左至右是黄进德、张书才、雷广平; 第七张,自左至右,吴新雷、董志新,当是我和他们均在同桌就座。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5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一瞥
黄安年 2012-5-18 06:46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一瞥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8 日 发布 5 月 17 日 上午 10:30-11:50 分 ,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在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举行 。在闭幕式会议上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主持人詹颂博士(《曹学芹研究》主编助理)、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主持人张平仁博士 ( 《曹学芹研究》主编助理)分别简要地综合回报了各组讨论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接着南京大学教授、红学家吴新雷先生、民革中央前宣传部长、中国红学会前副会长、红学家蔡义江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红学家吕启祥先生、北京曹学会副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郑铁生教授先生等后作了精彩的发言 , 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女士作了大会总结发言。最后北京曹雪芹研究会胡德平会长作了重要的讲话。主持会议的曹雪芹研究会副秘书长位灵芝女士宣布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 这里的照片 26 张是笔者 17 日上午拍摄于会议现场的片断。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热度 1 黄安年 2012-5-18 06:41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笔会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8 日 发布 5 月 16 日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举行 , 当晚红学家及来自北京和镇江的书法家在笔会上展示书法艺术。胡德平会长参加了笔会 , 著名红学家、书法家蔡义江先生开笔。 照片 17 张为当晚拍摄 , 其中第 13-17 张转自千龙网。 ***************** 丹青绘 “ 红楼 ”( 组图 ) 红学家、书画家竞相挥毫泼墨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 时间: 2012-05-17 11:46:36 来源:千龙文化 红学家蔡义江为笔会开笔。 红学家蔡义江作品 北京、镇江两地书法家携手创作。 参会者欣赏书画家作品。 北京、镇江两地书画家以 “ 红楼 ” 为主题现场挥毫泼墨。   千龙网镇江 5 月 17 日 报道 ( 记者 晨晨 ) 5 月 16 日 至 17 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举行,近 100 位国内红学专家和学者,就曹寅、镇江与《红楼梦》的渊源以及程乙本刊行的意义、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5 月 16 日晚 ,与会红学家和来自北京、镇江两地的书画家举办了书画笔会。红学家、书画家竞相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了近百幅以 “ 红楼 ” 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1470/2012/05/17/289@159473.htm 网 新闻 镇江 正文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开幕 2012-05-17 10:09:02 来源: 金山网   中国江苏网 5 月 17 日 讯 5 月 16 日上午 8 点半 ,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市碧榆园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曹雪芹研究专家胡德平,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世民,副省长许津荣,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晓明等出席了开幕式。   副省长许津荣在开幕式上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对镇江来说是一件文化盛事。本次会议以曹寅与镇江作为一个主题,既是北京与镇江方面的一次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帮助镇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宣传镇江、展示镇江、促进镇江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对于扩大镇江文化影响、促进镇江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胡德平在发言中说,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在镇江写下《江阁晓起对金山》一诗,据出土碑文可知北京香山正白旗村的后山叫金山,镇江江中的小岛也叫金山,两处金山不仅名字一样,而且两山之上都有一座金山寺,两山之下都是一片辽阔流动的水面。所以镇江的金山引起曹寅对家乡的怀念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十分自然,曹寅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这是曹寅与镇江的缘分。后来,曹雪芹回到金山脚下的正白旗也是有原因的。   胡德平认为,对曹寅的学识、著作、经历、风采和藏书给曹雪芹的影响我们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今天,北京的曹雪芹学会与镇江联合起来纪念他逝世三百周年,是共同纪念他为镇江、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遗产。   吴世民也表示,曹家世代与镇江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虽然《红楼梦》小说文本中,提到镇江不多,但可以说是处处有镇江。   本次研讨会为期 4 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 81 人参加。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05/17/013359635.shtml 江苏镇江:红学家与曹寅隔空对话 《 光明日报 》( 2012 年05 月17 日 09 版)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本报镇江 5 月 16 日电(记者张春雷)今天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包括吕启祥、蔡义江、吴新雷在内的近百位国内“红学”“曹学”专家和学者齐聚镇江京口,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曹寅字子清,号楝亭、荔轩,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作为康熙年间著名的诗人、词人、曲家、藏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曾任江宁织造。今年是曹寅逝世 300 周年。据镇江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 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在开幕式上说,研讨会以“曹寅与镇江”作为一个主题,是挖掘镇江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良好机遇,便于镇江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5/17/nw.D110000gmrb_20120517_5-09.htm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黄安年 2012-5-17 06:18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会场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7 日 发布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掠影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 5 月 16 日 在镇江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举行 , 会议主会场之一曹寅与镇江学术研讨会 , 来自江苏镇江和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聚集在这里探讨曹寅与镇江的密切关系 , 进而寻求镇江与曹雪芹《红楼梦》之间的关联。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参加了研讨会的讨论。一些专家提交了专题论文。 这里的照片 16 张是笔者 16 日下午拍摄于会议现场。 附报道是从网上下载的。 *******************88 百位红学家齐聚镇江 纪念曹寅逝世 300 周年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 时间: 2012-05-16 14:55:09 来源:千龙网 5 月16 日 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开幕。   千龙网镇江 5 月 16 日报道 ( 记者 晨晨 ) 今天上午,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开幕,近 100 位国内红学专家和学者,就曹寅、镇江与《红楼梦》的渊源以及程乙本刊行的意义、影响等问题将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该研讨会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和镇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在康熙年间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本身也是能诗能文的文学家。今年是曹寅逝世 300 周年,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称,如果在国内选择举办曹寅纪念活动的地点,镇江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据镇江本地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在镇江期间,曹寅涉足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并曾陪侍南巡的康熙皇帝登临金山。   胡德平认为,曹寅和镇江的关系值得今人深入研究,有关曹家在苏南一带的活动,还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料。曹寅出生于北京, 5 岁随父到南京, 55 岁客死扬州,其一生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大致与在江南度过的时间相等,但曹寅并未把江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乡恋和客愁。 1704 年,曹寅在镇江写下《江阁晓起对金山》,在胡德平看来, “ 卧游终日似家山 ” 一句中的 “ 家山 ” 指代北京金山 ( 注:俗称小西山,今北京香山一带 ) ,因为北京金山和镇江金山不仅名称一样,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两山之下都有广阔的水面,山上都有一座金山寺,镇江金山引发了曹寅对北京的怀念。镇江金山的线索证明了曹寅曾经居住在北京金山,也为曹雪芹在香山的活动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地处苏南的历史名城镇江,有 3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 “ 甘露寺刘备招亲 ” 、 “ 白娘子水漫金山 ” 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对记者介绍,镇江近年来重建了文宗阁、北固楼、云台阁、南山琴房,不仅打造了一批文化亮点、消费热点,也为城市接续了历史文脉。 2011 年镇江文化产业投资 65 亿元、增长 7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突破 5% 。 http://beijingww.qianlong.com/1470/2012/05/16/289@159415.htm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时间 : 2012-05-14 10:57 来源 : { 镇江画廊 } 作者 : { 镇江画廊 } 点击 : 121 次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本报记者戴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这四部鸿篇巨制,或多或少和历史名城镇江都有些关系。 5 月15 日 -18 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 曹寅、《红楼梦》与镇江   本报记者 戴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 “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 。这四部鸿篇巨制,或多或少和历史名城镇江都有些关系。    5 月 15 日 -18 日,曹寅与镇江暨《红楼梦》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在我市碧榆园召开。   曹寅为金山寺 “ 传临济正宗 ” 第 32 世铁舟和尚灵塔手书的碑刻篆额   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   曹雪芹当年是否到过镇江?民间有曹雪芹幼年曾和家人一起从苏州到镇江金山寺游玩的传闻,但目前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不过倒是曹雪芹的祖父,那个曾经当过江宁织造的曹寅和镇江关系甚为密切。   据本地红学研究者江慰庐先生考证,曹寅至少到过镇江十一次,绍隆寺内还留有由曹寅篆额的《金山江天寺铁舟海和尚塔铭》碑刻一方。在来镇期间,曹寅涉足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并曾陪侍南巡的康熙皇帝登临金山。    “ 一六九九年四月初十,康熙第三次南巡。至南京,以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受赐赠其母 ‘ 萱瑞堂 ’ 御书,奉 ‘ 旨 ’ 修明陵,制悬 ‘ 御书 ’ 匾额。以后随侍,于四月十八日登临金山。玄烨驻山赐帑修寺,题名 ‘ 江天 ’ ,主僧超乐乘机于十九日面奏获准将罄山修祖箬庵和尚语录刻版刊印,附入寺内《大藏经》,曹寅即受旨专办此差。之后曹寅应超乐恭请,为《铁舟海和尚塔铭》刻碑篆额、钤章。 ”   因此缘故,曹寅与金山寺和尚也多有交往。    “ 一七零零年正月,曹寅和地方要吏,由南京来镇江金山寺,亲送刻制完毕的《箬庵语录》书版入《南藏(清藏)》。由寺僧超乐率众恭迎,送入大报恩寺大藏殿珍存。同年,佛成道(腊八)日,曹寅来金山寺设斋。超乐为此开堂说法。 ”    “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 1704 年)二月初七日,曹寅又与将军马三奇,共将奉旨恭制御书 ‘ 动静万古 ’ 匾额,敬悬金山寺大殿之上。 ‘ 率领军民僧众叩头,欢声震天。 ’”    “‘ 钦命 ’ 织造曹寅又曾与省内驻防崔、黄副都统等 ‘ 大护法 ’ 率同八旗四营来金山寺,上堂拈香祝圣。 ”   据了解,我市金山寺对相关史实并无保存遗留,引为憾事。目前,曹寅留在镇江的唯一手迹,存于镇江市东郊五峰山的绍隆寺。   曹寅为金山寺 “ 传临济正宗 ” 第 32 世铁舟和尚灵塔手书的碑刻篆额,在五峰山绍隆寺后山腰的塔林被发现。   绍隆寺是一座始建于公元 825 年的千年古刹,历来是寺僧修持僧规戒律、了生脱死的道场,金山寺方丈高僧圆寂,都要送到这里火化建塔长眠。历史上原有祖师塔林 300 多座, “ 文革 ” 期间被毁无存,塔身塔幅散落在山下村边田头,后寺僧悉数从山下收集并原地原貌修复了 43 座。在塔林中,有一碑额经考古专家考证确认:《铁舟和尚塔铭》为曹寅手书。这块高 2.1 米、宽 1 米、厚 0.3 米,约 750 公斤重的青石碑虽已残损,但尚有 300 多字仍可辨认,记录了圆寂于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铁舟和尚的一生功德。石碑下方还有曹寅的 4 个方印,十分清晰,很罕见。   曹寅在著作《楝亭诗钞》中,留下诸多和镇江有关的诗篇。如《江阁晓起望金山》 “ 破窗风影千帆尽,欹案茶香六梦删 ” ,《夜雨宿玉山寺》 “ 槛外寒江百丈深,一龛侧塞雨涔涔 ”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也有一首赞叹镇江风光之作。诗题为《易堂见示张尧峰〈登金山用王阮亭韵〉之作,时余前数朝曾梦游金陵,感而和之》:树隐丹阳馀故宅,云埋北固有危楼。大江一线青潮落,京口千帆暮雨收。文物君从吟处吊,江山我是梦中游。何年来试中泠水?海岳题诗满眼秋。   《红楼梦》只一处提到镇江   在《红楼梦》小说文本中,只有一处提到镇江,在 “ 红楼二尤 ” 故事中,旺儿对凤姐谎称张华 “ 逃去第三日,在京口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闷棍的打死了 ” 。 旺儿所称的 “ 京口地界 ” ,指的就是镇江。镇江距离南京,步行大约也就三日的路程。由此可见,作者曹雪芹对南京、镇江的地理位置是相当熟悉的。   虽然明确提及镇江的仅这一处,但镇江明清小说的爱好者习斌有过研究:《红楼梦》中话里话外有很多地方涉及镇江。   早期脂本、庚辰本《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对 “ 秋纹、麝月忙上去将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忙蹲下身子 ” 一句有一条夹批: “ 细腻之极!一部大观园之文,皆若食肥蟹,至此一句,则又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 ”   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在专著《红楼梦新证》中的 “ 史事稽年 ” 部分中提到,康熙三十五年( 1696 年), “ 本年五月初二日, ……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 …… 俱见内务府口奏绿头牌白本档 ” 。曹寅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镇江鲥鱼,颇为名贵。这则文献资料表明,和曹家关系至戚的脂砚斋写此评时,当是有着真切的生活体验的。   谈到《红楼梦》和镇江饮食文化的关系, “ 百花酒 ” 也值得一提。第五回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命小丫鬟设摆酒馔。宝玉闻得酒香甘洌,不禁相问。警幻告诉他,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名为 “ 万艳同杯 ” 。有学者认为,这种以百花之蕊酿制的酒,指的即是镇江名酒 “ 百花酒 ” 。关于 “ 百花酒 ” ,梁代《舆地志》中有记载: “ 镇江出酒,号曰 ‘ 京清 ’ ,黄者为 ‘ 百花 ’ ,黑者为 ‘ 墨露 ’ 。 ”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举止癫狂,人称 “ 米颠 ” 、 “ 米痴 ” 。他在镇江定居四十年,开创了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流派 “ 米氏云山 ” 。此外,米芾还酷爱石头,有一次见到一块奇丑的石头,竟喊 “ 石兄 ” 。对于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奇人,《红楼梦》小说文本及脂评中,也多有提及。小说第二回,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将米芾列入 “ 逸士高人 ” 一流人物。小说第四十回写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探春的秋爽斋,只见西墙上挂着一幅米芾的《烟雨图》。脂砚斋评语中也对米芾多有提及。小说第一回写一僧一道携顽石入红尘,书中有一句批语: “ 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 ” 脂批中还提到了很多曹雪芹的创作方法,如 “ 烟云模糊 ” 、 “ 山断云连 ” 、 “ 千皴万染 ” 等,这些提法都明显受到米芾开创的 “ 米氏云山 ” 技法影响。   研究者盼望成立镇江红学会   《红楼梦》被称为是一部 “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或严肃、或趣味;或深入、或浅显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红楼梦。在镇江也有一群喜欢看红楼梦、研读红楼梦的人。   据了解,镇江有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2 人:江慰庐(已过世)、彭昆仑,省红学会会员 3 人:祝诚、尤志心和裴伟。   江慰庐原名江福瑞,笔名江行、韩申。 1922 年出生在镇江一个商人家庭,曾受业于国学名家薛宗元,谙熟古诗文辞。作为较早研究《红楼梦》与扬州关系的学者,他较早考证出曹雪芹来扬州、镇江一带南游、曹寅(曹雪芹祖父)为金山铁舟和尚塔铭篆额,被红学家周汝昌评为 “ 真正的新红学的正宗流派 ” 。其红学研究论文已辑录为《红楼梦曹雪芹种种》, 1998 年出版。   尤志心是全国最早研究《红楼梦》与中医的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中学年代就爱读《红楼梦》,从上世红八十年代开始写读红文章,先后发表于《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新华日报》、《江苏经济日报》等报刊上。   裴伟说自己加入省红学会很偶然,他发现曹寅与镇江西津渡的关系,并写了文章,被江慰庐先生推荐加入江苏省红学会。据他介绍,其实镇江人在清代中期就关注红楼梦,也有文人撰写了红楼梦的续书,清末民初学者、文人丁传靖写了《红楼梦本事诗》。   赵曾望是近代镇江历史上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在《窕言》一书中,曾对薛宝琴的十首春灯谜的谜底一一释明。赵曾望还对《红楼梦》全书有一段简评: “ 《石头记》一书,其措词全仿语录,而又多加助词,绝非不学之人所得而妄作也。至于摹绘人情物理,靡不尽态极妍,信能于小说家中自树赤帜。后有留心于一代方言者,舍是其何征哉?王雪香又为之评赞以辅翼之,亦文人游戏三昧也。可以并传矣。 ”   镇江近现代对红楼梦有兴趣的学者还有孙金振、严敦易,镇江日报社原副总编洪蒲生先生也写了很多研究红楼梦的文章。   去年的 4 月 23 日,一群热衷红学研究的镇江人在解放路小学举行了《红楼梦》研读交流会, 26 位《红楼梦》研读爱好者参加了会议,交流会还收到了论文 8 篇, 7 位同志做了发言交流。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交流会,却给了筹备会负责人、红学爱好者朱志新信心,朱志新表示,虽然各人研读红楼梦的观点和重点都不同,但都有一个和谐包容的心态,因为条件受限,目前镇江还没有本土的红学会,希望能够借本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镇江召开的契机,成立镇江红学会,团结镇江的红学爱好者,吸引更多的朋友参加红楼梦的研读。 http://zjhl.jsw.com.cn/a/guchengjiuwen/2012/0514/578.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5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掠影
黄安年 2012-5-16 13:46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22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掠影
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掠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5 月 16 日 发布 今天上午 , 来自北京和江苏及国内其他地区的曹雪芹研究和《红楼梦》研究者近百人,聚集在镇江南山风景区碧愉园会议中心 , 参加曹寅与镇江暨程乙本刊行 2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北京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在会上作学术发言 , 江苏省副省长及镇江市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词。开幕式结束后合影 , 随即分两和主题组进行学术讨论,下午继续进行。 这里发布照片 12 张 , 是开幕式前的情况 , 和开幕式会场。其中第 5 张是蔡义江、梅节; 第 6 张是吕启祥、陈诏;第七张是蔡义江、梅节、吕启祥、陈诏、杜春耕;第八张是前排是蔡义江、梅节、吕启祥、陈诏、杜春耕,后排是张云、孙伟科、汤燕南。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4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bhwangustc 2011-11-22 23:04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 Photo 2011-April-21 江苏大学《网络结构分析和拓扑识别学术研讨会》Photo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3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第三轮通知
jitaowang 2011-7-5 16:08
尊敬的 先生(女士):您好! 由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承办、贵州省物理学会协办的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1 年 7 月 22-26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由于部分教师第二轮通知的回执信息不完整,现将第二轮通知以及 7 月 22 日 会后一日游的旅游路线发给各位老师,给你的工作带来不便,请见谅。谢谢! 请您收到本通知后, 再次确认 返程票的预定、论文是否需要大会交流和报告题目 ,家属几人等务必 在 7 月 10 日前 填写回执 发到本次会议专用邮箱 lyf@gznu.edu.cn ( 在邮件主题栏注明代表姓名 ) 。 谢谢合作!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李应发 宋晓书 电子邮件: lyf@gznu.edu.cn 传真: 0851- 6700889 电话: 0851-6700889 , 0851- 6702086 , 13984122546 邮编: 550001 2011 年 7 月 4 日 附件1: 第二轮通知5.30.doc 会议网页: http://phy.gznu.edu.cn/yi/ 附件2: 2011热统会议_第一轮通知2011.3.1.doc 会议网页: http://phy.gznu.edu.cn/yi/ 贵州师大7月22日会后散客一日游行程0110629.doc 2011, 7, 8 补充: 尊敬的 先生(女士):您好! 由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承办、贵州省物理学会协办的高等学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1 年 7 月 22-26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根据旅游公司的安排, 对 7 月 25-26 日的旅游行程作了一定的调整,现将具体的情况发给各位老师,给你的工作带来不便,请见谅,谢谢! 7 月 25 日 游西江千户苗寨; 7 月 25 日 晚 观看 ” 多彩贵州 ” 演出; 7 月 26 日 游黄果树瀑布;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李应发 宋晓书 电子邮件: lyf@gznu.edu.cn 传真: 0851- 6700889 电话: 0851-6700889 , 0851- 6702086 , 13984122546 邮编: 550001 2011 年 7 月 8 日
个人分类: 其他|3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年上海大学系统复杂性学术研讨会
bhwangustc 2011-7-1 18:33
2011 年上海大学 系统复杂性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国 2011.07.09-10 资助: 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 会议主题: 系统的结构与动力学复杂性。主要围绕系统科学及其和数学、物理学、信息 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领域,探讨非线性动力学、群体行为、 复杂网络、系统控制、系统生物学等方向的现状和热点。 顾问委员会: 刘曾荣 ( 上海大学 ) 郑毓蕃 ( 上海大学 ) 程序委员会: 主任: 翁培奋 ( 上海大学 ) 成员: 白延琴 ( 上海大学 ) 何幼桦 ( 上海大学 ) 盛万成 ( 上海大学 ) 王卿文 ( 上海大学 ) 王远弟 ( 上海大学 ) 组织委员会: 主任: 傅新楚 ( 上海大学 ) 成员: 贾筱楣 ( 上海大学 ) 李小林 ( 上海大学 ) 刘见礼 ( 上海大学 ) 娄 洁 ( 上海大学 ) 谭福平 ( 上海大学 ) 许万美 ( 上海大学 ) 许新建 ( 上海大学 ) 联系人 : 许新建 地址:上海市上大路 99 号 上海大学数学系 (200444) 电子邮箱: xinjxu@shu.edu.cn 电话 : 86‐21‐66137882(O), 13167167997(M) 日程安排: 注册日: 2011 年 07 月 08 日 注册地点:乐乎新楼(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北门),上海市上大路 99 号 会议时间: 2011 年 07 月 09 日至 10 日 住宿: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 会议日程 2011 年 07 月 0 8 日 ( 周五 ) 地点 : 乐乎新楼 | 9:00‐23:00 注册 17:00‐21:00 晚餐 2011 年 07 月 0 9 日 ( 周六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 07:00‐08:00 早餐 ( 地点 : 乐乎新楼 ) 08:30‐09:30 开幕式及合影留念 主持人 : 郑毓藩 09:30‐10:20 张嗣瀛 ( 青岛大学 ) 复杂系统中的自聚集,系统功能与正反馈 10:20‐10:40 茶歇 ( 地点 : 会场大厅 ) 主持人 : 王龙 10:40‐11:20 陈关荣 ( 香港城市大学 ) 互联网数学模型比较 – 复杂网络拓扑特性的困惑 11:20‐12:00 段金桥 (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 USA) A Glimpse of Non-Gaussian Dynamical Systems 12:00‐13:30 午餐(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0 9 日 ( 周六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 汪秉宏 13:30‐14:10 张纪峰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有限信息系统的参数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14:10‐14:50 楚天广 ( 北京大学 ) 多智能体系统的演化动力学 14:50‐15:30 曹进德 ( 东南大学 ) Second-order Leader-following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General Dynamics 15:30‐15: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 : 陈洛南 15:50‐16:30 李翔(复旦大学) To bridge periodic oscillators and human population dynamics: a model with synchronous and chimera states 16:30‐17:10 樊瑛(北京师范大学)复杂性研究与复杂网络 17:10‐17:50 史玉明(山东大学)具有耦合扩张和回归斥子映射的结构稳定性 18:00‐20:00 晚宴(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1 0 日 ( 周日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张纪峰 8:30‐9:10 王龙(北京大学)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on Stochastic Dynamical Networks/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risk public goods game 9:10‐9:50 汪秉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过局域交通动力学控制网络上的流行病扩散 9:50‐10:30 陆君安(武汉大学)复杂网络中尺度和尺度可变性的几个问题 10:30‐10: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曹进德 10:50‐11:30 周天寿(中山大学)待定 11:30‐12:10 段法兵(青岛大学)动态与静态系统中的噪声增强理论与应用 12:10‐13:30 午餐(地点:乐乎新楼) 2011 年 07 月 1 0 日 ( 周日 ) 地点 : 乐乎新楼二楼报告厅 主持人: 陆 君安 13:30‐14:10 陈洛南(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Identifying active pathways for complex diseases 14:10‐14:50 滕志东(新疆大学)一般脉冲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14:50‐15:30 王稳地(西南大学) Adaptive dispersals of populations between two patches 15:30‐15:50 茶歇(地点:乐乎新楼) 主持人:傅新楚 15:50‐16:30 杨晓松(华中科技大学) 混沌、奇异环、反馈控制与混沌电路设计 -- 从纯数 学理论到硬件实现 16:30‐17:10 曹克非(云南大学)符号动力学中的非正规星花积 17:10‐17:50 狄增如(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 17:50‐18:00 闭幕式 18:00‐20:00 晚餐(地点:乐乎新楼)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5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份很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讨会通知
热度 16 Majorite 2011-4-13 08:29
一份很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讨会通知 不知从什么开始,中国地学界的学术研讨会的通知上总要列出一长串发起单位(几乎包括中国所有地质研究和教育机构)名单、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是院士)名单,学术委员会成员(那些业务不错但尚未成为院士的各个单位的大牛)名单,组织委员会(主办单位及其协办单位)的行政或业务骨干, 秘书组(真正干事的)成员名单。 北美和西欧各国也常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但是我从没有见过这样不厌其烦地列出一串又一串名单的、实际组织人就那么几个的会议通知。这次南京构造地质会议在我的母校召开,会议秘书组中还有我过去的一个博士生,我为这次学术研讨会通知不能脱俗而感到遗憾。 当然,这样的会议通知,不是这次南京构造地质会议才有的,以前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地震学及其各区域地质学会议都有。我注意到,湖北地质大学有个叫金振民的院士的名字几乎出现在国内所有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里面,好像他于那行都是大专家,大家好像既不知道他具体的学术贡献,也不知他究竟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会议指导。 南京构造地质会议把金振民这样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人棒为座上宾,是对所有参会学者最大的不敬。南京构造地质会议的个别组织者把金振民作为尊贵的客人邀请,马屁拍的令人恶心,甚至认为我的博文是对南京会议的破坏,这是违背“学者应该追求真理、不畏强权”的准则的 。 据我所知,有不少院士是不在乎是否被列进指导委员会的 。 改革开放已经多年,“排座次”与“官本位”在学界和学术交流方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盛,这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 附件 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 学 术 研 讨 会 (二号通知:会议注册、摘要提交与征集会徽) 为了加强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及相关领域同行们的学术交流,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科学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构造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 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构造地质论坛 ) ” 将于 2011 年 4 月 11 日 ~ 13 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我们热情地期待与地学界同行们相聚南京,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发起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西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指导委员会 ( 按拼音顺序排列 ) 常印佛 陈 旭 陈毓川 戴金星 邓起东 丁国瑜 贾承造 江博明 金振民 李曙光 李廷栋 马福臣 马 瑾 马宗晋 莫宣学 任纪舜 戎嘉余 石耀霖 孙 枢王德滋 王 颖 肖序常 徐世浙 许志琴 薛禹群 杨文采 翟明国 翟裕生 张国伟 郑永飞 钟大赉 周新民 朱日祥 学术委员会 主 任:张培震 副主任:柴育成 蒋少涌 王汝成 杨树锋 肖文交 刘俊来 委 员(按拼音顺序排列):曹代勇 陈衍景 丁 林 董树文 方小敏 高 俊高 锐 郭坤一 侯泉林 金 巍 赖绍聪 李锦轶 李三忠 李献华 刘池阳 刘少峰 刘树根 龙长兴 罗清华 漆家福 孙 敏 汤良杰 万天丰 王二七 王国灿 王京彬 王良书王清晨 王宗起 吴福元 吴汉泉 夏 斌 徐 备 徐夕生 杨经绥 杨振宇 姚玉鹏 赵 越 郑亚东 朱 光 组织委员会 主 任:陈骏 副主任:舒良树 朱文斌 张进江 王岳军 陈汉林 董云鹏 章军峰 委 员(按拼音顺序排列):杜定全 冯佐海 付碧宏 郭敬辉 郭召杰 何登发胡瑞忠 贾 东 李 成 李海兵 李永祥 林 伟 刘 静 刘永江 裴先治 邱检生 沙金庚 宋传中 孙 涛 孙晓明 王 博 王 勤 王 涛 邢光福 颜丹平 尹功明 于津海 张长厚 张庆龙 张中白 赵国春 秘书组:朱文斌王 勤 王 博 李永祥 孙 涛 舒良树 会议时间、地点 2011 年 4 月 11 ~ 13 日,南京大学 会前讲座: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0 日下午 ) 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1 日上午 ) 专题研讨:东南楼一楼 2 个会场、知行楼一楼、二楼各一个会场 闭幕式和自由论坛:南京大学科技馆一楼报告厅( 4 月 13 日 ) 注:会场位置请见附件二。 会议组织方式 会议由会前专题讲座和会议研讨组成。 1. 会前专题讲座( 4 月 10 日 下午) (1) 丁林研究员:低温热年代学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2) 王勤副教授:岩石组构与地震波各向异性 (3) 王博副教授: Ar-Ar 测年学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 会议研讨( 4 月 11-13 日) 包括大会报告和专题研讨两部分,其中专题研讨包括特邀报告、一般报告和图板展示三部分,由各专题召集人负责邀请、组织和安排 ( 每个专题应有研究生代表发言 ) 。各专题特邀报告时间为 25 分钟,其中报告 15 分钟,讨论 10 分钟;各专题一般报告时间为 20 分钟,其中报告 15 分钟,讨论 5 分钟;图板展示版面规格: 120cm (高) ×95cm (宽)。 会议会徽征集 组委会继续向全国地学同行及研究生们征集 “ 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会徽,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会徽的设计与投稿。会徽图标要求能体现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名称、学科特点和工作性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投稿时间截止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组委会将对征集的会徽统一编号,交由会议组织机构(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进行评选,并设置优秀设计奖 3 名。最终被采用的作品将在大会期间宣布,并给予特别纪念奖。 会议论文摘要 本届会议只制作电子版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限 A4 纸 2 个页面(宋体 5 号字, 1.25 倍行距,包括图、表),请登陆会议网站 http://es.nju.edu.cn/2011tec/ ,注册后将电子文档( Word 格式)提交至会议组委会。 研讨专题与组织人员 1 中亚造山过程与成矿:李锦轶、肖文交、王京彬、高俊、郭召杰、朱文斌 2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浅部响应与深部过程:朱光、刘俊来、王清晨、刘池阳、张长厚 3 华北板块北缘构造演化:徐备、王涛、刘永江、黄宝春、张拴宏 4 青藏高原构造 - 岩浆演化与成矿效应:丁林、王二七、夏斌、杨振宇、张进江、王国灿 5 华南大地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演化:舒良树、王岳军、周美夫、颜丹平 、 杜定全、冯佐海 6 中央造山带与大陆深俯冲:董云鹏、林伟、李三忠、王宗起、裴先治、杨坤光 7 前寒武纪构造及超大陆演化:孙敏、赵国春、于津海、郭敬辉、刘树文 8 深部构造与构造物理:王良书、高锐、章军峰、宋传中、王勤、周永胜 9 矿田构造和成矿规律:蒋少涌、陈衍景、胡瑞忠、孙晓明、陈正乐、许德如 10 盆 - 山演化与能源聚集:杨树锋、贾东、陈汉林、漆家福、何登发、李本亮 11 活动构造、地震及其灾害效应:张培震、刘静、谢富仁、曲国胜、张岳桥、李海兵 12 构造地貌 —— 概念、技术和发展:赵越、方小敏、付碧宏、刘少峰、何宏林、郑洪波 13 构造地质自由论坛(闭幕):张进江、肖文交、王岳军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54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纪念侯学煜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在弘毅生态农场召开
热度 2 蒋高明 2011-3-29 23:54
纪念侯学煜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在弘毅生态农场召开
孟杰 草长莺飞,大地春回。3月26~28日,“纪念侯学煜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胜利召开。来自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教育一线的中 学教师及乡镇领导、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侯学煜先生,并就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取得了 圆满成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教授、山东平邑一中校长张大勤、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山东青岛世美尔公司总经理周陆军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包括中科院植物研 究所副研究员刘美珍、郑延海、于顺利以及博士生李彩虹、李勇、硕士生李静、李霄、博文静、孟杰,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罗玉珠,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吴光磊、硕 士生苏本营、郭利月、曾祥伟、唐海龙、战丽杰、李占、本科生孙芬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郭翠艳、山东平邑一中老师一行,弘毅生态农场志愿者曾彦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倡议举办。 研讨会上,山东平邑一中张大勤校长首先发表讲话,对平邑一中与弘毅生态农场合作教学予以高度肯定,并对本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随后,蒋高明教授介绍了导师侯学 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大农业观点的现实意义,缅怀侯先生的简要生平。 侯先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是新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侯先生学识渊博,科研成就卓著。他认为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研究和发现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并发现了若干富集某 些元素的植物;他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山地垂直地带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他本人也成为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 驱,并开创了编制农业植被图的世界先例。侯先生关注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问题,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听 了侯先生的生平事迹,与会代表热烈讨论,纷纷表示对侯先生的崇敬之情,并表示要踏踏实实学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 3月26日下午至3月27日中午,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青海果洛州农牧局、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与会代表做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三江源生态保护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作物产量和环境影响、生物质能源、牛粪生物资源化处理、种子生态学、草原散养柴鸡对草地影响、植物茎水分运输、农田氮素损失及高效利用、植 物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外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影响、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等多个方面,大家相互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席间热烈讨论,就相关研究提出问题和良好的建议, 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讨会中,山东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对本次研讨会予以高度评价,山东青岛世美尔公司总经理周陆军也简要介绍了世美尔公司并表达了对蒋教授的崇敬之情以及与弘毅生态 农场合作的意向。此外,弘毅农场志愿者曾彦发言,他表示,要认清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坚定反转基因的信念,追随蒋教授的脚步,致力于推广有机农业。 27日下午,部分与会代表参观了弘毅生态农场运行模式,实地观摩和研讨了农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各项技术细节,如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肉牛育肥技术、有机肥高效利用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友好型“禽粮互作”模式、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技术、种-养-肥-加工-新能源耦合技术等。此外,中科院植物研 究所及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博生考察了实验田小麦长势,探讨下一步研究计划。 28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平邑九间棚旧址、九间棚风景区及九间棚农业科技园,山东九间棚药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守文、九间棚景区郝副经理陪同。代表们了解了九间棚村的历史变 迁及九间棚村民的勤劳致富之路:经过九间棚人的艰苦创业,九间棚旅游风景区已成为全国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200强、临沂市红色旅游 景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九间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选育出的国内外第一个多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已达到金银花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随后,蒋教授带领大家考察九间棚植被恢复效果,并考察了九间棚水土保持情况。 28日下午,紧张而充实的研讨会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对未来农业生态学的远大发展充满信心,祝愿中国农业生 态学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附:纪念侯学煜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学术报告会题目 蒋高明: 侯学煜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大农业观点的现实意义 罗玉珠: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生态移民社区现状 唐海龙: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 李霄: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博文静: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可食热量比较研究 郑延海: 生物质能源与可持续农业 于顺利: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李占: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郭立月:养殖场牛粪生物资源化处理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初探 苏本营: 草原散养柴鸡的选择性取食及对草地的影响 刘美珍:植物茎水分运输结构与功能研究 吴光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损失及高效利用的研究 李勇: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碳库和微生物的影响 战丽杰:硅元素添加对大豆臭氧胁迫的减缓作用研究 韦继光: 大田外源激素喷施对玉米生长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李静: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分析 曾祥伟:发酵牛粪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孟杰:虫害诱导下的大豆补偿生长能力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郭翠艳:植物导管水分运输的机理研究 李彩虹: 冬小麦与播娘蒿竞争格局与繁殖对策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弘毅生态农场志愿者自由发言 孙芬芬: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孟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个人分类: 精神历程|496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第七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11-2-28 18:05
为了促进我国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进电推进技术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总结交流国内外电推进技术及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广大的电推进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经组委会讨论研究,决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2011年第七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初步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会议地点为深圳,相关会议安排另行通知。 会议征文主题 1)国内外电推进研究、应用与发展展望 2)电推进的空间应用方案 3)电推进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4)电推进新材料和空心阴极技术 5)电推进相关诊断技术 6)电推进系统和各分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 7)新概念电推进技术(激光推进、束能推进、无工质推进等) 8)微推进及相关技术 9)核电推进及核电转换技术 10)“十二五”期间国内电推进发展思路及建议 欢迎相关研究人员与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按照会议征文安排,与会人员需于5月20日之前将稿件摘要发送至征文专用邮箱,为保证此次会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将此次大会举办成一次成功的、圆满的大会,请欲与会人员在5月20日前递交文章摘要。 论文报告接收电子文本(Word 2003),接收邮件地址: elec.propulsion@gmail.com 联 系 人:楚豫川(深圳),刘辉(哈尔滨) 电 话:0755-26033774(深圳),0451-86403142(哈尔滨) 传 真:0755-26033774(深圳),0451-86403142(哈尔滨) 电子邮件: ychuan.chu@gmail.com (深圳) , thruster@126.com (哈尔滨)
4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
jlxt33 2010-11-9 12:39
2010年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是由广东省化学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研究生为主角的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26日举行。 目前正处于征稿阶段(第一轮通知见附件),诚邀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并请届时参会交流! 广东省研究生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个人分类: 研之有物|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kexuechuanbo 2010-9-10 22:46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综述
个人分类: 科学史论文|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赴武汉参加第九届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
wangyk 2010-6-9 03:50
王应宽 2010-06-08 Beijing,China 赴武汉参加第九届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术研讨会 日前,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5月30日-6月2日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此会议为本学科领域内的重要学术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双年),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承办单位实行申办制,由各高校提出申请,每次会议的闭幕式上由各申请单位上台演讲,然后由代表投票。因为华中农业大学也是争取了好几次才在上届会议时,由副校长带队,经过激烈角逐才获得申办机会的。本人还投了支持票,当即受到邀请欢迎我到武汉参会。2008年5月,第八届会议在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召开之际,本人参加了会议,并在闭幕式上作了十分钟的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创办国际英文刊IJABE的构想与筹备情况,并呼吁大家支持创办此刊,共同推进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期刊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创办两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因为创办此刊积累的经验和所产生的国际影响,本人被选聘为国际农业工程学会的会刊CIGRJournal的主编。在本人的积极促成下,中国接管了此刊,并将编辑部移师北京。除了担任国际期刊主编,接管国际期刊,中国农业工程界又发生了一些好事喜事。而许多事情我都见证或参与其中,很多人就希望从我这里了解点新情况。于是乎,不知道何时,此次大会的主席罗锡文院士就在大会的闭幕式上给我安排了介绍这方面情况的报告,原定还是十分钟。 我因为马上要率团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2010CIGRWorldCongress,正赶时间出版期刊和筹备会议的情况,没有时间外出参会,也就放弃参会的计划。正在我忙于手头工作的时候,学会秘书长从武汉来电,说罗院士给我安排了报告,让我参会。但我实在太忙,原想准备个材料请人代讲就可以了,没想到院士和理事长都不同意,非得让我亲自去讲。无可奈何,只好花半天功夫临时拼凑了报告材料PPT(屁屁踢),买了儿童节晚上去,6月2日上午报告后晚上回京的往返火车票。儿童节也没时间在家陪儿子天见,已经引起他的不满和抱怨了(常用的抱怨词语是哎,真是的!,最严重的不满就说爸爸真讨厌!)! 虽然只有半天的会议,日程也安排得很紧张。到达后被接到会议地点先过早(吃早餐),然后马不停蹄去参加了工学院揭牌仪式,然后是参观实验室、实习工厂和科研成果等。结束后返回主会场。上午十点钟大会的闭幕式准时开始,担任大会主席的罗院士亲自主持。按照议程,各二级学科分组讨论的负责人向大会报告讨论结果,然后开始激动人心的环节下次会议的申办演讲和投票。因为这次提出申办的有7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石河子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各显神通,讲解非常精彩,把大家忽悠得哪儿都想去,不知道该把票投给谁。最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下次会议承办权,于是汪院士宣布2012年呼和浩特再聚首! 选举完之后就是本人的报告。因为准备内容较多,会议主席还特批我的报告可加时五分钟。因为大家想听好消息,最近中国农业工程也的确好事连连,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显著提升,于是我就拟定了个题目中国农业工程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RisingRoleandGlobalImpactofChineseAgriculturalEngineeringinInternationalCommunity)。报告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农业工程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升:1)中国整体科技地位提升;2)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职;3)国际组织落户中国;4)主办/出版国际期刊IJABE,CIGR,IAEJ;5)主办/参加国际会议。特别是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李树君担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张兰芳担任秘书长并将秘书处落户中国,尚书旗教授担任国际田间机械化学会主席等利好消息,令与会代表欢欣鼓舞。报告后掌声还没有结束,就有人来短信索要报告PPT,大会主席也要求我无偿提供PPT挂在学会网站上,估计俺的报告还是有点用的。 俺的发言之后是大会总结,感谢承办单位的授牌仪式和致闭幕词。听大会总结报告,说此次会议共有180余人到位,其中院士7位,副省长和厅长到会祝贺,曾经担任和现任的校长级代表到位23人,其他大都是院长,为往届历次会议级别最高,有很多超越往届会议的亮点,听起来会议开得很成功。大会顺利闭幕后是午餐会,大家开怀畅饮,然后返程或随团考察。因为我前一宿在火车上因为颠簸没睡着,饭后实在困了,就在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开了钟点房睡了一小觉。第一次使用钟点房有别样的感觉,因为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是个贬义词,好像是专门提供给野鸳鸯们临时用的!晚上赶着朋友潘教授领导团队研究生答辩后聚餐,加上往届的毕业生,竟然坐了十桌!好酒好菜享用之后被送上火车,同样的车同样的颠簸,回程时竟然睡得很香,以致睡疼了腰,一路无梦回到北京,直接到单位继续忙碌干不完的革命工作!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0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学术研讨会
郑玉峰 2010-4-27 09:28
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下,2010年5月8-9日将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共同承办。 本次会议以促进我国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方向的学术交流为目的,鼓励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详细学术讨论交流,不收取任何注册费,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率领更多自己的研究生来北京大学参会。北京大学8日和9日提供会议场地、会议午餐、茶歇点心饮料服务,其余食宿费用需要参会人员自理。 热诚邀请各位从事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研究的老师能来做大报告,系统介绍自己实验室在可腐蚀降解型医用金属材料的总体情况、取得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诚挚邀请各位研究生做具体某个课题的详细学术报告(20分钟/讨论)。在本次会议上,德国汉诺威医学院FRANK WITTE教授将于5月8日上午做2个小时的报告。 如果您可以来参加本次会议,请您尽快提供以下信息给我: 课题组参会人员名单(含老师和同学)和联系方式 报告人/报告题目(含老师和同学) 会议的规模控制在50-80人左右,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10-1-30 10:10
为了给国内广大电推进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我国电推进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的发展,推进我国电推进技术的工程应用,经组委会讨论研究,决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承办2010 年第六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初步定于2010 年7 月或8 月,会议地点及其它相关会议安排另行通知。 会议征文主题 1. 国内外电推进研究、应用与发展展望 2. 电推进的空间应用方案 3. 电推进的基础理论、模型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4. 电推进新材料和空心阴极技术 5. 电推进相关诊断技术 6. 电推进系统和各分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 7. 新概念先进推进技术 8. 微推进及相关技术 9. 核电推进及核电转换技术 10. 十二五期间国内电推进发展思路及建议 论文摘要截止时间为2010 年5 月20 日,2010 年5 月30 日前寄出稿件录用通知,请 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在2010 年6 月30 日前提交论文全文,同时邮寄保密审查 单。 论文接收邮件地址: e_propulsion@163.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应该怎样做好学术研讨会的真正主角
spring87 2010-1-7 10:15
拜读王进老师的《研究生才是学术研讨会的真正主角》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940 ,作为研究生的我深有感触,故想在此发表一下个人拙见。 在学术汇报会上,每个研究生都会扮演多重角色 : 主持人、汇报者、意见发表人以及会议纪要记录人。不论是扮演哪种角色,都应全力以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 作为主持人 事前,一是提醒并监督汇报人及时上传汇报材料。二是将会议流程等情况先通知参会人员,比如汇报顺序、注意事项,并针对每个人的汇报情况预计汇报时间,从而计算开始与结束时间。 事中,做好引导、提醒以及监督等服务工作。比如出现汇报人没有控制好时间、因汇报人与其他意见发表人之间讨论时间过长而影响其他人的汇报、参会人员不专心、汇报或者提意见时卡壳等情况,主持人应及时给予提醒。在提意见的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大家往更合理的方向提意见,而不是总抓着细枝末节不放。同时,也要监督好每一个参会人员,避免在其他人汇报或者提意见的过程中,不用心或开小差看网页、聊 QQ 等。 事后,会议结束时,针对本次学术讨论会的整体情况予以评价,表现好的继续发扬,关键是指出现存不足之处,给大家以警醒,以便在下次学术讨论会上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作为汇报人 事前,应把前段时间(也许是一周或两周)内的工作成果整理成有一定讨论基础的汇报材料,这个汇报材料一定是自己改到不能改的程度。准备汇报材料的同时,应将个人的疑惑与想法先提炼出来,以便在学术汇报会上集思广益。此外,要将汇报材料提前发给各参会人员,让大家有充足时间熟悉汇报材料,有助于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事中,需做好汇报与聆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汇报方面,站在听众的角度,努力将汇报材料中的核心内容展现在大家面前,注意详略得当、思路清晰,以形成利于讨论的氛围。二是聆听方面。当他人提意见时,注意不要过分为自己辩解。要知道其他人指出你的汇报材料中的问题,是基于他个人的角度为你考虑的,是真心想要帮助你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你的汇报材料。如果过分辩解,总是强调自己的正确性,那其他人提意见的热情就会大大消减。虽说不能过分辩解,但也要用心辨识:哪些意见是合理化的,哪些意见是不合适的。虚心聆听他人意见,但认可并接受时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若有些意见是自己并没有理解好或是感觉不合理,应在会后与所提意见者再讨论,而不耽误正常的讨论进度。 事后,首先,将会上大家所提意见梳理汇总,一是将自己有疑问的意见与所提意见者再讨论,就一些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二是做好轻重缓急的归类工作。从重要性角度来看,哪些是涉及到论文的主体修改意见,比如针对论文框架以及主要观点等意见;哪些是细枝末节的,比如语言的精炼性、词语的搭配、排版格式等。分清主次,对重要性做好关键排序。从紧急程度来看,哪些是马上作出修改的,哪些是在其他修改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的。这些一定要心知肚明,否则可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拉回来时,又是一周或两周的时间被浪费掉,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可能不但没有推进,反而倒退了。其次,认真落实修改工作。一是推动自己的工作进度,二是针对他人所提意见进行回报与反馈。同时,在修改过程中注意中期汇报与反馈。 作为意见发表人 事前,应熟悉所有汇报材料,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意见,以便在学术讨论会上给汇报人提出来。也可提前发给汇报人,看是否是自己的理解方面有误差等。 事中,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将在汇报材料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提意见或问题时,一是要注意言简意赅,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确保汇报人能够清楚地理解。二是可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听听其他参会人员的意见。三是一定要本着真心为汇报人考虑的心态,不能因怕得罪人或是怕提得意见不对而畏首畏尾。四是不要过多争论,当自己的意见确实不合适时,不能执意要汇报人针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 事后,一方面要主动关注汇报人,汇报人有没有对自己所提意见理解透,若没有,应该更进一步讨论,以真正达到帮助的目的。另一方面当与汇报人对所提意见有争议时,应该认真对待,看是否是自己没有理解好而误判了。若真的是误判,也要虚心接受,并不是说多有提意见的人都是水平高的。若没有误判,则要好好与汇报人沟通,让汇报人充分理解。此外,也要做好期中沟通工作,针对汇报人的修改情况,做好期中监督反馈工作。 作为会议纪要人 会议纪要人,关键在于做好事中与事后工作。 事中,认真记录汇报内容以及大家所提意见,此时记录重在全面具体。记录时,一定要抓关键点记录,而不是想着逐字逐句。一方面是因记录速度一般跟不上其他人的说话速度,另一方面,有些意见内容只是对某个观点的解释性内容,并非一定要具体到字句。此外,养成提纲挈领式记会议纪要的方式,也是训练自己在听他人讲话过程中注重点的能力。 事后,整理会议纪要时,必需遵循会议纪要行文规范,语言应简明扼要,内容需详尽具体并切合实际。不能有太多的口水话,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冗杂。当自己初步整理好之后,可将会议纪要发给每个汇报人检查,对遗漏之处予以补充,对记录人理解有误之处予以更正,最后汇总再修改,形成会议纪要最终稿,发给每个参会人员。 如果能够在开会结束时,就将会议纪要整理好,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虽有一定的挑战,但可以考虑锻炼一下,毕竟不是做不到,事在人为。 总而言之,时刻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这不仅适用于学术讨论会,也适用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10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可真 2009-11-25 01:41
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苏州大学哲学系 周可真 一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苏州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以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2009 年 11 月 21 日至 22 日在苏州商旅阳澄湖度假酒店隆重举行。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安徽铜陵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编辑部、《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江苏省人民出版社以及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国内 27 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共 70 多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或提交了学术论文。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来 教授、副会长 宋志明 教授和中国哲学界前辈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潘富恩 先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是由中国哲学史会学副会长 宋明志 教授最终确定的。宋明志教授在 21 日大会主题发言中强调,多元价值的核心词是多元,即价值非一元而是多元的。笔者理解,多元价值、多元之类的提法,常见于后现代的思想作品中,它们是重要的后现代话语。但是,对中国思想界而言,多元价值却主要不是一个后现代话语,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到当今这样一个特殊转型时代所特有的话语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动和随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又一次转型,在这样一个转型时代,不只是有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因素的相互并存与冲突,相应地也有各种利益以及基于这些利益的各种价值的相互并存与冲突,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情况,构成了多元价值这一独特话语的具体语境。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般说来,所谓多元价值,是指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面临着多种应然性的选择。在与中国哲学这一话语的相互联系中,多元价值所指的则是中国哲学研究主体面临着多种应然性的选择。这里的应然是因研究主体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互有差异的,并没有一个等齐划一的统一标准。换言之,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哲学,应该怎样开展中国哲学研究,不同的研究者或研究群体往往会有各自的应然标准,这些标准不是非彼即此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并行不悖,且可以互相补充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讨论情况,看一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哲学都有怎样一些应然标准。 二 首先,在 21 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中,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陈来 教授和副会长 宋志明 教授,都强调了中国哲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用 宋志明 教授的话来讲,就是要有中国性,即既不能按(前)苏(联)式也不能按西化的那套学术研究范式来研究中国哲学,而是要依中国哲学自己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中国哲学。这种看法代表了当今中国哲学界在研究范式方面的主流形态的应然标准。 陈来 教授在他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中国哲学研究三十年的回顾( 1978 2007 )》]中指出: 西方哲学界长期以来拒绝把中国哲学作为哲学,只是作为思想、宗教来研究,正是因为认定中国哲学中没有讨论西方哲学中的问题,或没有以西方的方式来讨论。以西方哲学的问题为哲学的问题,或把哲学只理解为论证之学,而判定非西方文化是否有哲学,实质上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表现。 如果未来的哲学理解,仍然受制于欧洲传统或更狭小的英美分析传统,而哲学的人文智慧和价值导向无法体现,那么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前途将不会比二十世纪更好。 应当把哲学看成文化的范畴,立基于全部人类文化,把哲学看作一共相(并非本体意义的),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是世界各民族对超越、自然、社会与人的理论思考之总名。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只是哲学的一个殊相、一个例子,从而西方哲学的问题和讨论方式并不是哲学所以为哲学的标准。中国的义理之学即是中国哲学,虽然其范围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其问题亦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这不仅不妨碍其为中国的哲学,恰恰体现了哲学是共相和殊相的统一。 非西方的哲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发展起一种广义的哲学观念,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解构在哲学这一概念理解上的西方中心立场,才能真正促进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哲学智慧。 三 本次会议收到并且收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共 52 篇 (按:有少数论文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未及时收到,因而没有收入会议论文集,到下次结集出版时将酌情补入) ,它们大致可以归为 3 类: 第一类: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文章; 第二类:对中国哲学提出总体看法的文章; 第三类:对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时期某些学派和学者的哲学思想和其他思想提出新见解的文章。 以笔者之见,这些论文显示出了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方法论研究,体现出当今中国哲学界有着比较强烈的方法意识。 深圳大学哲学系 王兴国 教授和苏州大学哲学系助教 王新水 博士的论文,都强调了中国哲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王兴国 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研究应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不能只有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他并且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守成主义之间开展平等的学术对话的必要性,还认为应该提倡跨文化研究,并提出了中国哲学展开的立体网络式进路的研究设想。 王新水 博士指出了中国文化缺乏创新力的若干原因,除了缺乏批判性和开放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者们缺乏对精神力量的信仰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他强调,中国哲学研究者应当具有独立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民主精神。 苏州大学哲学系 蒋国保 教授将最近三十年中国哲学研究分为范畴研究、文化研究和简帛研究三大阶段,认为这三大阶段有五大研究主题,即范畴、新儒学、哲学、经学和诠释学。蒋教授指出,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真诚、良性的学术批评和学术对话。和 王兴国 教授一样,蒋教授也强调了开展良性的学术对话对于推动中国哲学研究向前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哲学系 李承贵 教授指出了中国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研究者过分关心自己所研究的东西的价值并在研究中刻意挖掘这种价值,李教授称此种现象为价值主义,他认为这对中国哲学研究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李教授强调,中国哲学研究应该研究中国哲学本身的概念、命题和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假、大、空的研究结论。 武汉大学哲学系 田文军 教授通过对张岱年先生关于中国哲学问题史的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强调了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徐孙铭 先生指出了研究佛教哲学研究所当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一要处理好宗教与科学、信仰主义理性主义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客观描述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佛学与学佛的关系。 安徽大学哲学系 史向前 教授的论文指出,了解之同情是 陈寅恪 先生对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著作的一个总评,这应该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者所当有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方法。史教授并分析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认为它包含有三层意思:具有艺术家的眼光及精神、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和对古人持论之苦心表一种同情。 苏州大学哲学系 尤小立 副教授在《启蒙诉求于中国学术现代性范式的建构》一文中提出,要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性转化之间矛盾的化解之道。他虽未就此展开论述,但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还是有意义的。 (二)重视儒学研究,尤其重视心学研究,并且对心理的研究有新的特点,即开始注重心学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的 郑晓江 教授的论文就别开生面地探讨了阳明子的生死智慧,指出了王阳明是以尽性至命之学来超越生死之念 , 包括慎死恋生之念和求死解脱之念,达到大悟良知之旨,实现昼夜生死的体知,更以死得其所为生死践履,这既包含了为道义事业勇于献身的意义,又包含了不以外物伤身害命而保身全生(性)的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徐春林 的论文更认为儒学本质上就是生命之学,他并运用这个观点探讨了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生命哲学,将其归结为平民大众的安身立命之学,认为它兼取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资源,是以突出人的个体生命、感性生活的地位和修养方式的简易为主要特征的,这使得儒学得以空前的深入于民间,是儒学民间化的真正实现。 儒学研究方面的其他论文,也多有新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山 先生的论文,提出了《周易》是人类最早的类比推理系统的观点。周先生认为,《周易》类比推理的方法主要是据象推理、据辞推理和象辞结合推理,并指出这类推理的结论之有效性与推理者的经验和悟性密切相关。而复旦大学哲学系东方朔教授的论文,通过对 荀子 哲学心道关系的探讨,则指出了 荀子 的道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礼,为所知之道,这是心知的对象;二是作为礼的根据的理,为所行之道,这不是心知的对象,而是心知自觉创造的产物。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文剑锋 和《孔子研究》编辑部 彭彦华 编审的论文,分别探讨了 孔子 的乐教思想和辩证法思想。 彭彦华 编审的论文认为, 孔子 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时与中, 孔子 时中哲学的要义在于强调,看问题做事情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选择合乎时宜的最佳方案。 中山大学哲学系 李宗桂 教授的论文,对 董仲舒 的伦理观作了现代省思,指出 董仲舒 三纲五常的道德论在历史上起到了文化整合的作用,对于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的形成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积极作用是以牺牲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代价的。 苏州大学哲学系讲师 聂保平 博士探讨 郑玄 的学问与风度的论文,指出了 郑玄 经学在知识形态的特点,即基于整理国故而融汇了多种既有知识的新知。 浙江大学哲学系 董平 教授的论文,通过对南宋四明心学派流衍情况的考察,认为心学派和史学派之间并无确定不移的界限,在学术思想及学术旨归上有相当的趋同性,并最终实现了理论上的交汇。 江西师范大学 程思 副教授的论文,探讨了象山心学与佛教禅宗的关联,批驳了把象山心学视同于禅学的观点,认为象山心学虽然透着一股佛教禅宗的气息,却不能因此就把它归结为禅学,象山心学的思想是来源于孟子,是属于儒学范畴。江西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尚晋波 的论文从境界论角度辨别了 象山 心学与佛教禅学之异,指出了二者虽然都主张放弃自我而同归于超越的终极追求,但和佛教追求脱离生死苦海不同,象山心学则继承和发展了孟子思想,主张担当人在世间对于他人、社会及其本人的责任与义务,以臻于成圣之境。 尚晋波 同学还以艮背行庭,无我无物来概括 陆九渊 的境界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另一位硕士生 董家豪 的论文,则探讨了 陆九渊 的修养论,认为它受到了道家、道教的深刻影响,从修养目的到修养方法都对后者有所借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永革 之探讨 刘宗周 思想的论文指出,刘氏的慎独立极之学即独体论乃是心性合一之学,本体功夫统贯之学,救世证圣之学,克服了宋儒心性论、工夫论中的支离之病。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 陈畅 教授探析 刘宗周 晚年思想的论文,通过对刘氏慎独哲学义蕴的解析,指出了他的慎独学说的特点在于,既有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又能于个性之中通贯公共性。 (三)在研究方式上,注重儒、释、道三者的相互联系,从这种联系中来进行综合研究。 例如,南京大学哲学系 杨维中 教授《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认为,在对孔孟思想的诠释方面,宋明新儒家之所以能够超越汉儒和唐代韩李学派,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明新儒家有佛教心性论作为前理解,在宋明理学形成过程中,孔孟学说是本源,而佛教心性论则是一种思想背景。又如,苏州大学哲学系 韩焕忠 副教授的论文认为,佛教对中国孝文化有贡献,主要体现在经典、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在如何行孝的方式上,佛教把劝亲信佛、出家修养、慈悲为怀都当作尽孝的形式,这是对儒家行孝方式的丰富,发展了中国的孝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李申 教授和苏州大学哲学系 潘桂明 教授都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这次提交的论文又各有其深刻的新见。李教授的论文指出,佛有一个从现实的人神转变为精灵神的演化过程,在佛演化为精灵神后,这个法身,佛性,是普遍存在于任何灵魂中的,故成佛并非是灵魂成佛。李教授强调,佛作为精灵神与灵魂是两个不同概念,应加分别,不可混淆。潘教授的论文认为,佛教曹洞禅的偏正回互之说是以石头 希迁 禅师的《参同契》为哲学背景的,并对《参同契》有所发挥,同时对华严理事关系学说有所吸纳,从《参同契》到偏正回互之说,石头系统的禅,其实都比较注重哲理思考,且在强调体用一源上同理学思维方式有一致性。 (四)道学研究方面,作为对当代儒学复兴思潮的回应,重视新道家学说的建构。 在这方面,以北京大学 许抗生 教授的论文为代表,许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要把当代新道家思想说清楚,关键在于说清楚自然是当代新道家的宗旨和目的,即要克服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求得人类可持续发展,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此,在建构新道家理论过程中,应当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新道家的道论这是其理论基础;德论(即人性论);伦理价值学说;修养论与境界论;社会国家管理学说。 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 张晚林 副教授的论文也可归属于道家研究的论文,该文评析了属于汉代道家系统的哲学家 王充 的宣汉思想,认为 王充 以疾虚妄的精神,从常识和经验层面上的宣汉,是反对儒家称美三代的传统,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宣汉是据于事而非据于理,故而开不出新的王道理想。 (五)在研究领域上,有了新的拓展。 在这方面,当以深圳大学哲学系 问永宁 副教授的论文最具代表性,该文探讨了明清之际江南伊斯兰学者 王岱舆 和 张中 的学术思想,指出了他们之间学术分歧的实质是在于伊斯兰宗教哲学中关于真主一神是见证的单一还是存在的单一之争, 王 是见证的单一论者, 张 是存在的单一论者。在中国哲学界,以往罕有这类研究论文出现。 此外,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教授探讨 黄绾 心学的论文,在心学研究领域颇具拓展性,因为同类论文迄今难得一见。陈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了在明代心学中独树一帜的 黄绾 艮止心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主张,人的心是唯一的,无论是君子的天命之心,还是小人的无容之心,都是一个心,而非两个心,这个思想和佛教天台宗人念三千学说对心的理解如出一辙。这篇论文对于深化明代心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论文对中国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总体法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宋志明 教授在题为简论中国哲学的发端的论文中提出,老子、孔子和墨子分别开辟了讲哲学的三条进路,如果说老子和孔子的进路分别是以天和人为契入点的话,那末,墨子的进路则是以阐释圣王之道为下手处的。安徽大学哲学系 王国良 教授的论文则提出了中国哲学有四个传统,即自然意识、民本意识、忧患意识和天下主义。 安徽大学哲学系 陆建华 教授的论文也颇具特色。该文认为,中国哲学固有两条创新之路:一条是外生之路,重视各种思想资源在创建新哲学中的作用;另一条是内生之路,依靠的是心悟、神会,这种要求研究者付出整个生命的创新方法是不可言说的,因而也不可为后人所继承。陆教授似乎倾向于认为,在传统哲学中,可以为我们所继承的创新方法唯有外生之路一条。 结语 行文至此,笔者也有必要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国哲学研究有两种基本路向:一种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史(思想史、学术史)而走向思想史研究、学术史研究之路,另一种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论(理论、哲学)而走向理论研究、哲学研究之路。虽然史论不可截然分开,无论史的研究还是论的研究,都不免要史论结合,而且唯有史论结合,才有真正的史的研究和真正的论的研究,但是史与论毕竟不是一回事,史的研究不能代替论的研究,论的研究 也不能代替史的研究。因其各有相对独立性而不能互相取代,故对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就不该笼统论之,而是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方法,即史的方法和论的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是研究性质上的差别,史的研究以传承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为宗旨,故而属于继往性研究;论的研究以适应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来发展既有的哲学理论或构建新的哲学理论为宗旨,故而属于开来性研究。就继往必以开来为前提和基础而言,开来性研究是内在地包含着继往性研究的,这是意味着哲学理论创新必须依赖于对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的吸取。然而,继往却不等于开来,仅仅吸取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尚远不足以达成哲学理论之创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时代在发展,哲学要保持其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就不能不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在科学时代,哲学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依赖于对发展着的科学成果的及时吸取的。概括和总结新的科学成果,是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和主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如果象现代新儒家那样取以返本开新的方式来发展中国哲学,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在我看来,返本即继往,开新即开来,故开新诚然需要返本,但返本并不足以开新。为了开新,中国哲学还需要从现当代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吸取足够的营养。从本次研讨会的情况来看,关于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继往性研究方法上,对于开来性研究方法则未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尽管也有学者( 王兴国 教授)提到了中国哲学研究要努力推陈出新,不能只有学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但他的观点并未引起什么反响。这个情况反映出当今中国哲学界普遍的还只是把中国哲学本质地理解为史(思想史、学术史),而没有同时也把它理解为论(理论、哲学)。所以,严格说来,所谓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是应当改成多元价值审视下的中国哲学(史)的。笔者希望,将来中国哲学界可专门就中国哲学的理论创新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并就这个主题举行若干研讨会。 作为担当了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作最后学术总评任务的与会者,我还需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会上的总评还是这里的述评,都未免挂一漏万,或有转述错误和其他失误或不周之处,在敬希有关学者谅解的同时,我愿意并且也应该对本文所出现的一切错误承负相应的全部责任。 (2009/11/25 )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48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发: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
rbwxy197301 2009-10-19 08:24
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拟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信息生态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并且跨越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信息生态学的发展完善渗透到了其他相关科学领域,促进了相关科学的发展与更新,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调现象,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信息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我国对信息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 为推动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持续和深入,展示和交流近年来的各种研究成果,此次研讨会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企业和政府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征集研究论文,欢迎各位踊跃提交,欢迎各位参加此次研讨会。 一、论文主题 1.信息生态学 ①信息生态学发展脉络、现状与趋势 ②信息生态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作用 ③其他学科对信息生态学发展的影响 2.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①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学科基础与理论体系 ②信息生态系统发展构成要素与构建机理 ③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④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⑤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战略与对策 3.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应用研究 ①信息生态环境研究,如网络信息环境、企业信息环境、社会信息环境、全球信息环境等 ②信息生态系统下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如信息组织、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③与信息生态相关的其他问题研究 二、论文要求 1.参会论文需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出版物发表。 2.论文需具备创新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 3.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摘要300字以内。 4.稿件不作退还,请自留底稿。 三、论文评审过程及结果 1.专家评审。 2.优秀论文将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推荐到《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CSSCI学术期刊发表。 3.特别突出的论文作者将获邀作研讨会主题演讲。 四、时间 1.论文截稿时间:2009年12月31日 2.论文评审结果通知时间:2010年1月31日 3.研讨会举办时间:拟2010年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论文提交 1.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第一届中国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投稿字样。 2.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座机、手机、Email、通信地址及邮编)。 3.论文请发至: mj@jlu.edu.cn 4.联系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马捷副教授 5.咨询电话:13844888850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2009年8月 资料来源:《情报科学》,2009(8):1280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390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xiaguangqing 2009-7-2 08:41
征文范围 1. 深空探测发展战略与科学目标研究; 2.深空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3.深空环境及资源的探测与利用; 4.行星表面探测技术; 5.先进深空探测任务研究; 6.深空环境地面实验技术; 7.载人深空探测技术; 8.深空实验技术; 9.其他相关技术等。 征文截止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会议拟于2009年9~10月召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 OSS 2009)学术研讨会
rbwxy197301 2009-2-19 10:07
资料来源:http://dlib-oss.las.ac.cn/index.jsp 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OSS 2009)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的2009数字图书馆与开放源码软件(DLIB OSS 2009)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3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作为本次会议协办媒体,将结集出版参会论文。具体内容参见 征文通知 。 主要研讨内容参见 议程安排 。 欢迎广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员、系统开发人员、研究人员积极参会! 最新消息 1 会议的初步时段安排已经确定,具体内容还在进一步确认中,如有意见请联系会务组,详见 议程安排 (2009-02-12) 2、国内数字图书馆领域知名专家张晓林、朱强 、李广建、孙卫等已经确认参加此次会议,更多专家还在邀请之中,具体消息参见 与会专家 (2009-02-12) 3、 会议将开辟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培训专题分会 (2009-01-15) 4、 数字图书馆开放源码相关资源 (2009-01-12) 5、 时间变更 (2008-09-26)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33号《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100190) 联系人:李春源 电话:(010) 82624938 Email: licy@mail.las.ac.cn 会议网址: http://dlib-oss.las.ac.cn 其它 (1)会议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会议时间:会议时间:2009年3月11-14日 (3)参会方式:投稿参会;直接报名参会 (4)会议费:京外800元、北京地区600元、研究生500元 (5)相关最新会议消息,请登录会议网站(http://dlib-oss.las.ac.cn)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 2009年2月1日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4330 次阅读|2 个评论
24年以前的中国逻辑程序设计(Prolog)学术研讨会
ZSHuang 2009-2-8 05:03
2009年新年的前几天,我在老家发现了这张二十四年以前照的老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1985年在张家界举行的中国逻辑程序设计学术会议, 主办单位是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会议日期为1985年10月29日到11月2日,为期五天。照片后面还附上一张照片上的人员名单,从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照片上对应的人, 可见会议组织者之细心。 二十多年前,正是智能机热的年代, 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在当时被看作是计算机科学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这个学术会议汇集了当时中国计算机界许多喜欢逻辑和智能研究的学生和学者。 虽然今非昔比,现在中国继续从事逻辑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但我个人仍然感谢当时中国那些从事逻辑程序设计和智能机研究的人。正是由于那一段特定时期的计算机科学界的逻辑热, 给我个人带来了很多学习和研究现代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上的逻辑应用的机会,为我后来在海外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理论水平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值得高兴的是, 照片上的许多年轻人现在已是中国计算机界的栋梁之才, 一些人还成为我的多年的好朋友。
个人分类: 魂系故土|80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国第四届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2009)[zz]
timy 2009-1-4 15:34
转载于: http://www.jos.org.cn/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09010495036001 全国第四届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2009) 征文通知 (2009年9月26-28日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语义Web吸取人工智能、信息论、哲学、逻辑和计算复杂性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力图对Web上信息的表示和获取方式进行改进,以解决目前使用Web时存在的瓶颈。语义Web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加一些语义信息,使得计算机能参与到自动处理Web信息的过程,并为实现智能化的Web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全国语义Web与本体论学术研讨会(SWON)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暨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委会主办的系列会议。SWON 2009会议将于2009年9月在徐州召开。会议目的是为语义Web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反映国际国内关于语义Web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会义录用论文中主要论文初定拟以英文方式由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EI源刊)正刊出版,其余论文将由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专刊、《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正刊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录用篇数确定期刊种类)。会议期间除进行会议论文交流外,还将邀请著名专家做特邀报告,并继续评选大会优秀学生论文。 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语义Web语言与工具 语义Web知识表示 语义Web知识管理 语义Web推理 语义Web服务 语义Web安全 语义Web挖掘 语义信息标注 语义检索和查询 本体学习与元数据生成 本体存储与管理 语义集成和映射 二、来稿要求 1.本次会议主要通过网上投稿,尽量不要通过Email投稿,拒收纸质稿件。严禁一稿多投。 2.中英文稿均可,一般不超过6000字,为了便于出版论文集,来稿必须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资助基金与主要参考文献,注明作者及主要联系人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包括Email地址)与作者简介。稿件要求采用WORD或PDF格式。 三、联系信息 1.投稿地址: http://www.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swon09 . 2.大会网站: http://www.neu.edu.cn/wisa2009 . 3.会务情况:中国矿业大学 姜淑娟( shjjiang@cumt.edu.cn ) 四、重要日期 1.征文截止日期:2009年4月25日 2.录用通知发出日期:2009年5月20日 3.正式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6月5日 4.会议召开日期:2009年9月26-28日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4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学系列会议评介: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
huabolin 2008-12-5 10:19
化柏林 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9日-2008 年12 月1 日 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情报技术界的40 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主办,圈内简称机检会,今年是第二十二届。本系列会议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会议规模很大,海外参加人员也较多,在检索界的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的,详情请见曾民族研究员撰写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学术活动历史回顾见证中国科技情报现代化历程》(第二十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近几年的系列会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老专家的 关注一如既往,新生力量热情高涨,中坚力量略显单薄 曾民族、霍忠文、赖茂生等老专家坚持参会,并从宏观上把握学科发展;新生力量特别是研究生踊跃参加,并展示了具体的实验或系统。 35岁到45岁的情报技术人员略显匮乏。 2.相关公司高度关注 清华同方、万方数据、拓尔思( TRS)依然是本系列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公司总工程师或软件研发部门经理到会祝贺并带来应用性很强的学术报告。 3.国防军口是主力 本次会议除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有十多位学者参与之外,还有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械工程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第四军医大、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兵工 202所、成都飞机研究所等很多学者。 4.交流火候很重要 因为有一半的军口人员参加,加之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参加,所以大家在报告时都会很注意,既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又不能泄漏军事秘密或商业秘密。 5.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 过去机检会是国内检索会议的一枝独秀,影响力颇大。而近几年又兴起了两个重要会议,分别为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和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目前已举办六届,本系列会议参照 TREC方式,以评测为主。前五届由 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主办,从第六届开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优秀论文可发表在 EI源刊上。 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已举办四届,是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从会议的组织来看,三个会议隶属三个一级学会,分别为情报学会、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学会,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6.探索新的前沿进展 既然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那么一定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探索新的生长点。最近五届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知识服务做文章,包括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知识组织的现状和趋势、知识处理技术研究、知识服务的效果评估等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前沿探索。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情报人员的信息敏感性及前沿洞察力。
个人分类: 会议感发|736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