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献阅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通过Journal club帮助研究生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热度 2 GumpForrest 2010-9-14 23:40
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是研究生专业训练的重要部分,施一公教授的精彩文章已经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在那种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的实验室(如施教授或者周围的实验室),这些建议也都比较容易得到落实;对很多有想法、学习自主性十分强的学生也一样,可以很容易地复制。但是,对于大部分想积极向上又有些惰性的学生,比如像我这样的,经常不自觉想偷懒,要想长期坚持自主认真读专业文献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再加上周围学术学术氛围不那么浓厚,直接的压力不怎么大,这些个雄伟的计划恐怕就更容易虎头蛇尾。我这里狗尾续貂,出点损招,保证管用(声明一哈:这可不是我的原创,大家要拍砖可不要对着我哦 ^_^ )。 Journal Club 是训练阅读和分析文献的好机会,相信国内像样的实验室基本都开展了这项学术活动,一般的阅读范围基本上应该是与自己实验室专业直接或密切相关的最新的研究进展,都是些需要精读的文献。(生物专业学)一般都从一些 Nature, Science, Cell, Molecular Cell, Nature Cell Biology, Gene and Development 等高水平上选取研究性论文,每周一次,通常的形式是由实验室人员轮流做 presentation ,在讲解中间或最后大家提问题、讨论。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很多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不去阅读要讲的论文,只带着耳朵来听,以至于讨论的时候,很少有人提出问题,或提出 critical question ,致使讨论不能展开和深入,这种情况即使国外的一些实验室也是如此。一场没有提出问题、缺乏讨论或争论的 Journal club 不能算是成功的 Journal club 。我在美国做博士后头一年,实验室也是这个状况。后来,老板出去开了一次会,回来后宣布: 1. 实验室的 Journal Club 时间要在星期一早晨 9:00 进行; 2. Speaker 要在开始前 15 分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看大家有什么意见。一时实验室全体哗然,似乎都有抵触,但只有我这个憨人傻乎乎地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 实行之初,确实有些难度,要从繁忙的实验中抽取时间(要花 4-6 个小时)阅读至少 2-3 遍,把文献吃透才能讲。刚开始还一张张做幻灯,后来为了节省时间,幻灯片就不用做了,直接把电子版的PDF文件放出来,对着讲。由于人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讨论逐渐变得活跃了起来,大家也经常会有些 Critical questions ,常常会挑到一些大 paper 的 Bugs 。每次下来,我都会得到些启示,有些时候 Journal club 一结束我们就兴奋地讨论对于自己课题的新想法。两年坚持下来,大家都收获良多, Journal club 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文献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至少我感觉是这样);同时实验室的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当然读文献不是主要原因啦),连续发表了几篇有分量的 papers (也有我的份啦),实验室也成为研究所最好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研究生都快速成长起来,几个毕业的都进入或即将进入美国一流的实验室深造,为进一步发展做好了铺垫。 我估计,很多 PI 可能对上述建议不以为然。毕竟,国内当下恨不得把研究生当驴子使的情况还是主流,老师需要研究生听话、干活,不用有想法,也不用读那么多文献;可能有些研究生也会向我拍砖 , 嫌我多事。 阿甘警示:对抽签方式的 Journal club 的接受程度可是和你的科研前途成正比的!如果你喜欢这种方式,那恭喜你了,你是块搞研究的好料子,前途大大地;如果搞了一年你还适应不过来,还觉得是种负担,那你的科研前途就不乐观了;如果这种方式让你痛不欲生,那趁早改行吧。 最后提示:上一段纯属瞎扯逗你玩,没有任何依据,千万别当真 ^_^ 祝大家学习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81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入学培训专题会上的发言
热度 1 zhumengjin 2010-9-9 23:33
根据第四专题文献阅读与科研训练整理 【 对于硕士新生,你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悉专业文献的特点,当你翻过这个门槛后你就会发现,专业文献的阅读反而比很多其他类型的英文文献更加简单......】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你们加入这个大家庭,今后我们将有3年的共处时光,其中少数直博或考博的还会在实验室度过5年或6年的时间,当然前提是你不要延期。在专题讨论之前,我想先插点题外话。你们想过没有,你为什么要考入我们实验室读研?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你读研的定位是什么?你是仅仅为了拿学历、学位证书?还是打算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而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合格研究生?为什么要问你们这个问题, 那是因为你的定位将决定你在3年中的态度,而态度又将决定你在3年中可能取得的成绩。3年后你所能取得的成绩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发展。 另外,你在3年中的表现还将影响实验室的老师对生源地学生质量的主观判断,你的成绩将会对你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带来某种倾向性的印象。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3年中能展示出你最好、最积极的一面。 你们刚从本科毕业,对于科学研究可能还感到神秘,可能认为搞科学研究的人个个智力超群,对于科学家可能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仰视。的确,在很多时候,科学研究需要灵性, 但如果你没有顶尖聪明的脑袋也不要紧,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逐渐倾向于职业化、程序化与规程化,在某种程度上你只要按规程办事就可以了,跟聪明与否关系不大。如果你经历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培训,即使智商平平也依然可以做出可喜的成就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新生入学时开设十个培训专题的原因之一。 下面言归正传,开始文献阅读专题的探讨。我把本次专题讨论的题目定为文献阅读与科研训练,内容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希望对在座的博士新生也会有所帮助。我主要讲三点: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献阅读的基本技巧,以及文献阅读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究生3年需要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基本礼仪与学术规范,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湿、干实验),阅读与写作能力,报告与答辩能力,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在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文献阅读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几乎融汇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主要环节,与研究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也许无法回答全面。其实,我也回答不全,这里我只能根据我多年来的体会简单地谈谈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大的方面讲, 当代科学研究早已不同于牛顿、达尔文时代,从零(空白)建立科学大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我们从事的每一项研究都只能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我们必须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行。 如果你没有大量文献阅读的积累,你肯定爬不上巨人的肩膀,更谈不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摘硕果或仰望星空。 从小的方面来说, 通过读文献可以让你充分了解研究小方向上的历史发展和前沿动态,能粗略判断自己的研究大致处于什么位置。人们常说, 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每一项基础研究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或多或少都是独特的。 如果文献调研不充分,你就无法做出独特的研究。所以,文献阅读的一个作用是避免重复选题,避免重复研究。在研究生期间,文献阅读最直接的作用是模仿学习,在阅读中仔细体会别人论文的行文思路,既包括语言文字、句式的组织,也包括论文逻辑结构的组织和表达。此外,文献阅读可以体会如何提炼科学问题、如何解决科学问题等,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最直接的训练。这些就是我对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二)文献阅读的基本技巧 下面我简单谈谈如何进行文献阅读。不过,每个人学习、做事的方式和习惯都不完全相同,下面的这些建议不希望你们照搬,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建立适合你自己的文献阅读方法和技巧。 对于硕士新生,你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遗憾的是,我不能给你提供快速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捷径,我个人认为也没有什么捷径。具有四、六级水平不能保证一开始就能顺利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因为专业文献有它自己的特点。 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悉专业文献的特点,当你翻过这个门槛后,你就会发现专业文献的阅读其实很简单,相比于很多其他类型的英文文章,专业文献的阅读反而更为容易。 这个过程你必须自己亲自经历,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下面给你们提供一些建议,你们可以选择性地采纳。 文献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跨门槛阶段,这个阶段你的阅读速度可能很慢,可能无法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不要紧,这是正常现象,你要做的就是坚持去读。不过, 我的建议是,刚开始阅读的文献最好是你导师提供给你的经典、高质量的文献,因为开始阅读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的精读,这些文献会给你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如果文献质量太差会给你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你跨过文献阅读的门槛后,建议你根据不同的目的,对不同的文献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跟你课题直接相关的高质量文献依然要采用精读的方式,对于其他更多的文献,建议采用泛读的方式。泛读就是快速浏览,对文章的重点有选择的进行跳读,泛读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只需知道文章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即可。对于重点文献要采用精读的方式, 精读与泛读的本质差别不在于阅读速度的快与慢,而在于你是否将思考融入阅读过程。精读的主要目的是要把文章的内容真正消化掉,要转化为你自己可以运用的东西。 我把精读的方式分为三种,它们包括验证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和总结归纳型阅读。 什么是验证型阅读?就是拿到一篇好文章,暂不看文字内容,先把图和表挑出来,你根据图和表的内容想想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包括大的结构框架、组织逻辑,以及如何引入问题,如何进行结果陈述,如何引申出结论等,然后再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反复体会你想的和你看的有哪些不同。当你的想法和作者的雷同程度越来越高,你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高。这种图表思索验证的阅读对提升思维非常有效。你想, 当你做实验后得到的就是几个表、几个图,如果有意识地经过了验证型阅读的训练,你就会知道该怎么从更高、更好的角度来写你的文章。 同样的数据,有的人可以发10.0的文章,有的人可能只能发5.0的文章,为什么有这种差别?这种差别其实就是在平时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挑刺型阅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读方式。挑刺就是找不足,能挑刺说明你不仅消化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比作者看得更深、更远。很多高档次杂志经常会刊出针对新文章的评论性短文,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挑刺型阅读。挑刺型阅读可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如果你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撰写课题申请书是必须的能力之一。课题申请最重要的就是有新的idea,挑刺型阅读可以为你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选题提供良好的训练。 归纳总结型阅读是一种宏观视野下阅读,是对多个单研究的归纳性思考,是对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总结和把握。 每个人都可以总结,但要真正总结到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却需要很强的能力,一般初涉研究的硕士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往往只有同学们常戏称的大牛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仍然鼓励你们对你阅读过的文献进行尝试性的总结分析,因为大牛不是天生的,也是从研究生开始慢慢炼出来的。我希望你们当中今后也能出几个大牛,让我们老师也沾沾光,万一大牛不行,出几个中牛也可以。 另外,我还有几条建议: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2、文献数据库与搜索引擎相结合 3、对于应用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还要结合专利数据库。 4、杂志论文与书籍、学位论文相结合 (三)文献阅读的几点注意事项 1、高水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所以你们要尽快完成从中文文献到英文文献的过渡 2、阅读文献的质量与档次决定你视野的深度与广度,精读必须读高档次的文章 3、不要将第一年课程学习与第二、三年截然分开,文献阅读应始于第一年 4、注意最新文献与实际实验有1-2年的时间滞后性 5、忌用文献填充硬盘,不做收藏家 6、但是,有用的重点文献还是要分类保存,甚至做好总结和记录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1536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
wuxugan 2010-9-9 13:07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记得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 我基本上60-70%的时间是花在实验上, 看资料仅仅是晚上或者出差的时候! 三年前, 在国外读博士的Bridge program, tutor和我们说你们这些博士需要花30%左右的时间看资料设计实验, 30-40%的时间用于做实验, 30%的时间用于论文写作, 因为publication is one of your outcome and resposebility! 前几天看上网上一个报道, 声称:据美国NSF的调查,科研人员平均花在 实验 上的时间仅为 32% , 而查阅资料的时间为51% , 实验计划和构思的时间为 8% , 撰写论文的时间为 9% 。 尽管由于专业差异和科研习惯因人而异,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从事理工科的人来说,实验和查阅资料应该是占据科研的绝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查阅资料至少应该占科研时间的30%以上!这是我原先一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的,现在开始,实验和查阅资料并重!
个人分类: 未分类|8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进行文献阅读
liushengyong 2010-6-27 16:32
读文献心得: 一、每天坚持看文献,坚持做笔记,才能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总结归纳提出自己的IDEAR。 二、文献的阅读必须精心选择,认真阅读文献里面的参考文献!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数值和解析方法! 三、读文献,特别是阅读重要文献,一定要一个一个单词进行推敲,每个公式都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提高科研水平能力。 四、读文献时,加强和导师与同学的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全面的了解文献! 五、尽量读新的文献,这样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前沿。
个人分类: 科研日志|3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研究生能力培养手册---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gpf007 2010-6-19 20:36
研究生能力培养手册(转载)~太有用了! 2008-07-02 12:31 1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 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 Nature, 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2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 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 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 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凌晨4、5点钟起床,清早工作) 4 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1. 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与课题实验有关,用科学而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记录下来,自认为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对待,并找出原因。 2. 想好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实验,千万不要到了明天再准备。 3. 前两件事做不好,不要睡觉。 就这样,坚持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5 博士答辩过后的反思 我虽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均以全优通过,文章也发了不少(IF总和约20),但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此将个人经验与各位XDJM交流,望批评、鼓励和讨论。 1、要脚踏实地,但目标不能太低。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口里可以说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但心里一定不能限于此。 2、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 3、寻求老板的支持很重要,毕业时的每一步都要老板签字和鉴定。多与老板沟通,尤其是老板心情不错时与他多沟通!如果他对你帮助不大,你也得多与他沟通,至少让他少从反方向对你施加作用力。 4、研究生与导师或许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要多思考,自己判断导师的为人为学,或许师兄师姐告诉你的悄悄话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 5、如果有机会,一定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出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对于博士研究生,最好可以作一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也许参加会议不能提高你很多(或学不到任何学术知识),但对你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你也可以结识一些相关领域的同行(前辈)。 6、要豁达。不要只愿意听好话,听恭维的话!研究生多听一些对你工作的批评意见有利于你后面的工作,虽然逆耳。 7、有的人是想从老板那里弄两条鱼走人,有的人是想用老板那里的网捕两条鱼走人,你最好借用老板的条件,学着织合适的网捕鱼。这很痛苦,但你毕业时的前途不一样。 8、如果你的老板很适合你,不要辜负他!如果你碰到的老板不如意,尽量不要抱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沟通,多争取支持,争取多的支持,让老板对你有信心,看到你工作的意义。 9、如果你做的是新课题,迅速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课题)崛起,尽快在该方向超越老板,这有利于你后面跟老板交流。如果你是博士生,毕业时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如你的老板,有点失败! 10、通过提高实力确立地位,不要学别人将心思花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打小报告上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竹鼓励我能详细一点就更加好了!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说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7、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答辩,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头脑要清楚,要主动!确定导师以后就该主动多与导师联系,多与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联系,早着手准备,哪怕随便在网上浏览相关领域的新闻也好。不要总是等导师催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8、当你很忙时,静下来想一想,究竟你是忙,还是茫或盲!无论如何,都要留时间思考和总结,投入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埋头做实验! 9、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10、若有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尽早投一篇文章给好一点的杂志,即使不能发表,也会很有收获,因为好杂志往往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你评审,会给出很详细的评审意见,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11、当你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以后,答辩就只是你展示的舞台了。因为所有在场的人中,你才是对论文中的工作最熟悉的专家。剩下的就是做好ppt了。 12、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要抱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导师、课题组成员、经费......正确处理,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开心生活!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项目管理研究文献阅读
putin24 2010-5-26 23:12
文献 快速产品开发以快速原型 (Rapid Prototyping , RP) 技术为核心,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Computer Aided Design , CAD) ,反求工程技术 (Reverse Engineering , RE) ,快速仿真 (Rapid Simulation , RS) 技术和快速制模 (Rapid Tooling , RT) 技术,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针对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 RP 、 PT 等服务的企业,使用网络化快速产品开发服务把异地分散资源快速组织,形成临时性组织,完成用户的服务项目。 采用 序贯决策原理 进行计划编制,即将其近似地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较小规模的决策问题,采用分级决策的方式将快速产品开发服务项目计划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分解,资源配置和确定任务工期。将任务之间的约束关系分为三种: 1) 串行关系 (T k , T j ) ,任务 T k 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任务 T j ; 2) 并行关系 (T k , T j ) , T k 与 T j 可以同时进行; 3) 偏序关系 (T k , T j ) , T k 与 T j 两个子任务不能同时进行。 。项目计划以五元组 P={T , R , ? t , R s , S t } 为最终结果, T 为 n 项任务集合, R 任务间的时间约束关系, ? t 为任务的工期, R s 为执行任务的资源集, S t 为任务的开始工作时间。 文献 复杂产品开发多项目调度建模就是企业在多项目环境中,在先进的产品开发模式下,建立多项目的产品开发项目调度模型。该模型用于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多项目进度计划,找出产品开发多项目的冲突和瓶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各产品开发团队的协作,支持多项目调度的监控、分析和改进,最终日的是支持多项目企业实现缩短各项目工期、提高系列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开发成本的整体战略目标。 多项目的具体特点:相似性 、层次性、冲突性、技术关联性;迭代性 、开放性;目前的多项目建模方法:基于 CPM 的活动网络图;资源受限调度模型; DSM 和 DMM ,两层决策模型; 复杂产品开发多项目调度 CPN=(, P, T, A, N, C, G, E, I) 来描述,其中是有限类型的非空集合,称为颜色集; P 是库所的有限集合; T 是变迁的有限集合; A 是弧的有限集; C 定义为由尸映射到的颜色函数; N 定义为节点函数; G 定义为由 T 映射到表达式的守卫 (guard) 函数; E 是由弧映射到表达式的函数; I 是由库所映射到表达式的初始化函数 ; 虚拟样机 (Virtual Prototyping, VP) 为基础的开发模式下,并行项目之间存在的三种联系 1. 没有借鉴关系,不存在技术的转移; 2. 单向的借鉴关系; 3. 双向的迭代的借鉴关系;基于 CPN Tools 软件的分析方法比较适合于项目较少、任务较少和调度过程简单的情况 ; 文献 克隆选择原理解释了免疫系统中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机理原理的主要思想是 : 当某种抗原入侵机体以后 , 体内将选出识别相应抗原的免疫细胞 , 这些细胞被激活 , 并繁殖一定数目的克隆细胞 , 一部分克隆细胞变为记忆细胞被保存于免疫系统中 , 并更新已有的低亲和力的记忆细胞 , 其余细胞经过亲和成熟 , 即多次重复变异及重组 , 最终获得大量识别抗原能力较强的抗体 , 中立或清除抗原。对企业中多资源约束下多项目选择计划问题 , 建立了 相应的数学模型 ,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克隆选择算法 , 该方法结合启发式规则 , 避免了在寻优过程中产生非法解的现象 , 克服了问题中约束条件多这一难题。 文献 提出多队列排队问题 ,在多项目环境下,新产品开发项目工期、项目进度安排、项目资源分配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将项目的资源分配到各个项目的每一项活动中,得出哪一个活动需要多少资源,在哪个时间内完成,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使新产品研发项目工期最短。建立仿真新产品研发多项目资源分配模型。 刘雪梅,李爱平 . 面向快速产品开发服务的项目管理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2005(5): 5-11. 施国强,李伯虎,柴旭东 . 基于着色 Petri 网的复杂产品开发多项目调度建模研究 . 系统仿真学报 . 2007, 19(7): 3869-3875. 曾茜,张著洪 . 资源受限多项目选择计划模型及其免疫优化决策方案 . 系统工程 . 2008, 26(3): 6-11. 方炜,欧立雄 . 多项目环境下新产品研发项目资源分配问题研究 . 管理工程学报 . 2005, 19: 6-11.
个人分类: 学术评论|4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笨鸟,文献
liudongyang 2010-5-18 19:41
自诩为笨鸟,不是谦虚,的确是笨鸟。 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挂一点钩,主要的工作还是机理的假设,论证。所以看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日课。曾经在大学生杂志上看过对山东大学凌沛学先生的访谈,他认为研究不应从文献中来,应该从市场中来,看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追溯文献,寻找切入点。从市场需要出发找课题,有米下锅,米熟以后,还能卖个好价钱。 看文献是个很上瘾的活,少看电子版的,多看纸质版的。守在电脑前容易分心,不时地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从周五到今天看了有5篇,基本上每天一篇。以前看文献不做记录,只在文献上标注,以后用到时不易归纳。现在学笨了,记载笔记本上,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以前看文献只了解其大概,知道其方法、结果和讨论即可。现在试着分析文献中间的逻辑联系,看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之间的联系。 细胞养的风生水起,心中暗喜。这样试验的基础就打好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再把protocol完善一步,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干一场。有时怕试验,想到试验就茫无头绪。担心也好害怕也好都是情绪,代替不了做试验,还是要做,前进一小步就行。 看着科学网博客大赛,心中痒痒,希望多发几篇博文。写博文耗时间,写完博文还大脑亢奋,容易失眠。所以就少写几篇,参与一下,做个陪练。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博后,要不要做?生存,发展,两手都要想。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8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阅读文献资料的技巧
hoverwong 2010-5-7 11:34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 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那些可以借鉴。 3.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 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5. 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6.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懈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7.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8. 最主要一点,要用正确的引文格式将准备引用的文章记录下来,以备留作以后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9.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 pdf 或 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10.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11.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日下午和费加罗的婚礼
tsrabbit 2010-5-2 22:36
(转载自个人MSN空间) 错过了今天下午Grenoble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去Vizille踏青的班车,但也不是那么遗憾:本周天气时阴时雨,直到现在也见不着什么阳光,从周五开始的感冒也还未完全痊愈,静养或许比去郊外吹风对身体更有好处。于是便回公寓窝着,在deezer上听着《费加罗的婚礼》,顺便给好久好久好久没有更新过的space除除草。 一眨眼的功夫,来欧洲读书也有三年多了。于是这段时间就老想着总结一下,想弄清楚自己这三年来究竟都忙了些什么,抑或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忙活。 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生活还算满意,对学术的热情还是满满,没有持续高涨但也没有消退的迹象。过了三年多几乎没有周末和没有节假日的求学生活,竟不觉得厌倦,反而很是享受这种静心做学问的感觉。在EMBL两年半(一年硕士毕业论文,一年半博士课题)的时间里也攒了好几篇文章,应该够毕业和找博士后的了。但压力还在,不是来自外部,还是自己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甚满意。 我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花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在实验台前,所阅读的科研文献也多为对实验方法学的论述。设计和实践实验计划的时候过于侧重实验的技术层面,对于实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这和我博士课题的内容有关,此外,结构生物学本身也的确是非常侧重实验技术的学科。我所担心的只是,如果自己无法在剩下的博士课题期间改变这一现状的话,迟早会在科研生涯中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 举例而言,我个人觉得,对于结构生物学家来说,在实验台前工作所需要的最关键的两项技术应该首推分子克隆和蛋白表达及纯化。分子克隆和蛋白表达都牵涉到利用大肠杆菌,昆虫细胞抑或其他宿主来生产外源的质粒和蛋白。换而言之,也就是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让这些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替我们合成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并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这种额外的负担必然会对这些细胞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只是在多数条件下这种负担是在细胞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所以它们可以在维持自己正常传代的前提下,同时也过量生产我们所希望获得的质粒或蛋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结构生物学工作者并不需要了解太多这些宿主细胞的生理过程,却一样可以顺利获得过量重组蛋白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质粒进去,蛋白出来。照着已经建立好的实验指导(protocol)一步步往下做,克隆质粒和表达蛋白,看似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在需要克隆大分子量质粒(20kbp)和表达大分子量蛋白(1MDa)的情况下,负荷过重的宿主细胞往往不能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顺利生产我们所需要的质粒和蛋白分子(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复杂的多,比如翻译后修饰等)。我在去年年底就被质粒在克隆中持续丢失特定DNA片段的问题所困扰。在尝试了多种不同菌株和vector之后才发现症结在于我之前一直尝试的是高copynumber的vector和普通菌株。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质粒所携带的基因具有某些敏感片段的话,那么它在大肠杆菌内被复制的期间就容易通过同源重组这一过程而失去部分DNA片段。这一问题其实在经典的质粒生物学论著中早有提及,只是我自己一直并不以为意。只要实验出结果,什么都好。直到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才回头去故纸堆里找文献读,才恍然发现自己之前都一直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 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实验生涯中一定还会持续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从现在开始,少花一点时间在实验台前瞎忙活,多花一点时间回头读一些这方面的经典文献和论著,大概还可以亡羊补牢。我之前所犯的错误就是把大肠杆菌这类常用的宿主细胞给工具化了,却很少考虑到它们也是独立的生物活体,以及它们自身基因组构成,和正常生理过程对表达外源质粒或蛋白所带来的可能的影响。 写到这里,想起三年前,自己在开始硕士毕业论文课题的时候问过导师:好的科学工作者的标准是什么?导师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应该知道他/她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我想自己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为我时常在以为自己已经洞悉一切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把今天的这点感想写在这里,也算是对自己的鞭策。要弄明白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东西,大概从来就不是一件直截了当的事情,但至少我会一直持续往这个方向努力。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6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文献
kelly 2010-3-31 22:33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经典了!这就是我近日看文献的感受,刚接触新的研究方向。文献搜索到后,有莫大的成就感,但是最难的是接下来的阅读与学习整理。 最基本的知识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哎,慢慢磨练吧,我这只初级的小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过科研英语论文写作提高文献阅读水平
liufei5460 2009-11-13 14:30
通过科研英语论文写作提高文献阅读水平 最近认认真真用三天时间写了一篇英语科研论文,发现写的时候很多细节都不确定,还要查阅文献敲定。平时看文献的时候也只是重点关注文章的研究内容,不注意英语的表述方式。而通过写作实践,心里存留很多疑问,这样在看文献的时候也特别关注作者的表述,可以有的放矢。这样看文献收获也更多,开拓了视野也提高了英语表述的专业性。 因此,通过英语科研论文的写作在提高的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阅读文献的质量和效率。正在读研的同学不妨一试!
个人分类: 医药 文献 翻译|3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SCI中老去
liudongyang 2009-10-28 11:31
敲篇文章,换换脑筋。 最近在断断续续的看文献,一面看博士课题相关文献,一面补充阅读硕士阶段论文的材料。目的都只有一个,早一点,快一点做完试验,发文章。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脑筋似乎承受不了。原以为自己是奥特曼,现在发现自己是个凡人,在同一时间段只能处理一样事情,想用弹钢琴的方法做事,还是不行。门诊的小王见面,称师兄,你的状态不佳呀,眼圈发黑,神情疲惫。我答,接受你的结论,不必用实验来证明。 在发文章的压力下,无时不刻在想着SCI,SCI享受的是恋人的级别。想通过看别人的SCI论文来寻找亮点和切入点。大脑中充满cell culture,transinfection,real-time PCR,Western-bloting, gene sequences ,信号通路,上调下调的影子。似乎方法很多,似乎切入点很好,怎么就理不出头绪?是自己的内功不够,是与他人交流太少,是自己的天赋太差,很多负面的想法如潮水般涌来,一波接一波。 希望对实验宏观全盘掌控,又想对细微末节一一把握,是否太完美主义了?最近的招聘会开了一场又一场,据说行情还可以,解决温饱不成问题。我到明年的此时,也要闪亮出栏,心中还是没底。听朋友的劝说,要活在当下,今天最好,不要想太多。道理自己明白,还是控制不住,还要想很多,明知是杞人忧天自己吓唬自己。 虽华发漫生,皱纹渐多,腰粗背驼,面对SCI ,而从容老去。浙大 涂博士 不堪压力而自由落体,留身后妻女,使人扼腕叹息。他是海龟,可能期望值太高,落差太大。我一尚未育肥的土鳖,惟有对自己小命负责,待出栏,挣点碎银子,养活一家老小。 也许这是上博士的一个必然阶段,从混沌到明了的过渡。理清思路,迈步从头越,莫叹苍山,遥看残阳征途远。
个人分类: 读书买书|40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关于读文献的比喻
qianlivan 2009-9-25 22:44
有同学问我文献应该如何读的问题。一个课题相关的文献通常相当多,例如谈某些实验方法的文献就不少。为了找到一个实验的实验方法,是不是要把所有相关的文献读一遍?而且有些文献中的方法互相矛盾,这个怎么办? 我觉得读文献找一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好比是要知道时间,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找尽量多的表,而是去找一块可靠性高的权威一点的表。对于读文献找实验方法来说也是这样,找一篇可靠的文献可能比把所有的文献都读一遍要好。如果没有或者不确定有这样的文献又如何?这就和没有权威的表一样,所需做的仍然不是去找两块表,随便找一块表就好,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判断去修正就好了。
个人分类: 思考|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新入学的研究生的一些话
热度 1 woodenson 2009-9-23 11:22
前几天看到了王德华老师新学期给研究生的寄语和期望,很有些感触。自己初做导师,也想和刚刚入学的研究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他们有些帮助。 首先,是关于目标和计划。人是不能没有目标的,这是一个导向。这个目标大的可以到一生,小的可以到一天,一个一个的目标就构成了计划。研究生是分两类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253 ),一类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或者说只是为了一个文凭而读研未来肯定改行的,另一类则是要投身科研的。后一类的人数很少,但我当然希望我的研究生都是后一类。那么,你需要为你的研究生涯设定目标,短期目标是你的研究生三年或者五年,你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些问题,是你自己需要考虑清楚的,导师会给你指导,但细节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第一年面临的有完成必修的课程,同时更重要的是选定研究方向、设计实验方案。我不会非常限制你的研究方向,只要能够在一个大的研究背景下即可。对于目标的完成,我个人的建议,你在桌面上放一个台历,记下你每个月、每周的大致安排;当然,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这个事情,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个谱。 第二,文献。确定研究方向,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10年前我刚读大学时,查阅文献还是要到图书馆,找纸质期刊,能够找到足够的相关文献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只要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数以千计的文献,那怎么做?我的建议,先读中英文的相关书籍,了解基础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第二步,查找综述,由新到旧,细细研读;第三步,查找研究论文,对于正相关的,一定要全文研读,引言、研究方法、统计分析、结论讨论,因为这些都可能是你未来发表文章的底版,至于其他的,则只需读读摘要了解大概即可。选择文献时,当然还是要尽量看高水平高if的文章,否则,你的思路也很可能很低端。(这是原先写的一些关于文献阅读的体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135 )。 第三,论文、SCI。虽然我不很赞同以sci论学生的毕业、职称的评定,但诸事总要有一个标准,sci至少是目前相对而言还比较客观的标准。有时,我们会认为,发表论文是任务。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怎么来评价你基础研究的成果。似乎只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显示你的研究结论,证明你的研究能力。还有其他的方式吗?可能不多吧。如果你做了五年的毕业论文,而没有文章发表,那有怎么才能证明你的工作呢?另外,从功利的色彩而言,sci是你未来工作研究乃至职称种种的基础,至少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这样。(关于sci,参加另一篇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136 ) 第四,纪律。我本人有周末休息的习惯,当然跑野外的情况例外,所以我也不会强求学生周末加班。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每天的效率都很低,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看看新闻看看博客,一个上午就过去了,然后心里就自责为何会如此懒散。所以,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集中精力做事情。平时,我不要求你时时都在办公室,但如果没有什么必要的事情,还是不要在外面闲逛。有什么事情,最好能够和我沟通,或许我帮不了什么忙,但作为导师,我必须对你负责。 本来还有一些要说,又要马上到泰州出差了,以后随时想起来随时再写,我只希望,研究生度过三年或五年的时间后,不会感到虚度光阴,能够确切的学到一些东西。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3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读文献的困惑
热度 1 pingcn 2009-7-6 22:55
时至今日,已经马上“该毕业了”,仍旧在“该怎样读文献”这一问题上,有深深的困惑。 关于读什么?怎样读,都心里没底。。。 今晚没干别的,就搜了怎样读文献。对于主要收获,摘录如下—— 1.积累量。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刚接触一个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概念,读起来肯定吃力,但要坚持读够“量”。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终定能融汇贯通 2.点到面。选个切入点,检索近期(3年内)的20 篇左右文献。 看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 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看该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 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3.杂到精。有一定基础后,对于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 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 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4.记笔记。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文献观点,都应该写下来,并且经常整理。 5.有条理。下载的文献,依内容、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 标记出a、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b、用处不大,待删除,c、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 6真正读,而不是“收藏”,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 具体怎样去读: A: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B:集中时间专门看文献,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C:做好记录和标记 用笔标记或批注,电子版的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否则等于没看。 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D:准备引用的文献要亲自看,以免以讹传讹。 E: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IF、文章被引频次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 当然,要注意引用的人对该文章的评价是支持还是反对,是补充还是纠错。 具体到读某一篇文献时: 泛读的文献,要知道 “ 该课题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现在存在什么问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 ” 对具体的文献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是什么? 这些结果在这个课题中达到了什么高度?是否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哪些东西是有原创性的,哪些东西没有?哪些数据是合理解释的,哪些有问题? 哪些实验做得不好?哪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还缺乏什么实验? 这篇文章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哪些 部份写得好,哪些部份写得不好? 如果自己是作者,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更好? 更高深的: “ 从选题、实验点子、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写作五个方面分别分析以下这篇文章,评析各方面的强项和弱项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4 次阅读|3 个评论
文献阅读经验谈(转贴)
zhyk97 2009-4-21 21:32
转贴: http://blog.bioon.com/user1/9204/archives/2006/92900.shtml 转贴一位同仁的阅读文献体会 感觉受益良多 大家共勉 阅读文献的来源精研数据库, 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 。重要的如 ISI , Medline, Ncbi 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 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 google 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 alert , 他 24 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 最新的资讯 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篇 cell , 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 nature,sci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 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 ( NO.1 )( lt;lt; 国外医学 gt;gt; 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 核心刊 的专辑 , 增刊 , 很重要 ! ),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 TITLE ABSTRACT 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 idea 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 , 按图索骥 , 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 , 而且 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 !! 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 , 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 蒲 教授的观点, 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 - 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 推测 ,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 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 --- 做到了何种程度 , 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 . 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 , 我觉得尤为重要 !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 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 。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 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 、 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 5 到 10 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2 、根据研究内容通查 最近 3 年的中文期刊 ,主要是通过看综述 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 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 . 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 , 你可以联系他们 , 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3 、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 ,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 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 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 , 先找相关的综述 , 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 , 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 , 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 , 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 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 E-mail 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 word 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 : 进展 ,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 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 ------- 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 --------- 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 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 SCI 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 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 。 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 ,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 IDEA 。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 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 ,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 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 N 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 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 一稿两投 。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 (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 真正 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 Sample, 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 , 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 ; 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 , 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 . 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 , 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 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 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 解释。 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4. 结果 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 5. 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 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 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 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 implication 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 , 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写作 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 paper 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 SCI 级别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 idea 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 给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 ......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 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 idea 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 撞车 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作出新东西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 , 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 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 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 ! 已定课题的实施 1 、 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 、 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 、 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 4 、 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 、 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 、 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 、 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 、 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 , 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 . 对于一些 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 , 一定要吃透原理 , 再下手不迟 , 切记盲目 . 有些实验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 , 可以考虑合作 ,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好 . 我的体会是 , 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更有效的阅读文献
ChinaAbel 2009-4-9 22:42
1、首先要明白自己现阶段的主要科研目标是什么,打算做或正在做哪个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个要稍微具体点,因为这是自己阅读文献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阅读文献才会有一个大致方向,不然收效不大,因为茫茫书海,没有一个大致的具体的研读文献的方向,就跟大海里迷失了自己一样,很难走到彼岸! 2、其次把与自己研究的领域的文献都搜集出来,放在一起,下载不到的文献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a. 给原作者发电子邮件索取;b.在有关论坛里发帖子求助(向有数据库的单位的人求助); c.挂代理吧。如果能够文献管理工具把某个方面的文献做成一个卡片库,把相同领域或研究方向的文献的信息输进该软件中进行统一管理,非常方便! 3、尽量多读外文文献!国内的文献质量一般都很低,可能与中国人发表文章是为了谋生计有关,许多发表的东西的真实性都有待考察,但是国外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很严谨的,或许与他们做学问的态度有关吧。当然,如果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那么先通过阅读中文文献熟悉该领域,了解一些该领域所研究的大致内容和一些专业名词之类的,然后再阅读外文文献,你就会觉得很轻松! 4、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不要相信自己的记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一篇文献你不做标记,不写点自己的心得,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再打开该文献,因为该文献上也是很干净的,因为你没有留下任何标记,你可能会忘得很干净,到时候不得不重新再从头阅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你再第一次阅读的时候,稍微花点时间,把重点句子标记起来,把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写出来,那么下次再看到这篇文章,只需重点的看一下自己标记的句子和写得心得体会,马上就会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建议用Foxread软件阅读pdf文献,因为该软件有编辑功能,而且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各种线条对文章中的句子做标记,非常方便。 6、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以及自己文章的特色,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然后读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找出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加深印象,迸出火花! 7、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不用临时抱佛脚,那时候是很难挤出什么东西出来的。 8、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句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得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 9、碰到非常难的文献,或者与自己领域很相关,但是暂时又难以读懂的文献,那么首先是不要害怕,读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大致内容了解一下,知道文章中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就可以了,然后等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拓展,过上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去阅读以前不懂的文章,那么效果就会是完全两样。 10、最后,强调一点,阅读文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浮躁,如果自己很浮躁,不能潜下心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坚持下来,广泛阅读,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的,能力和水平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升华的!
个人分类: 科技论文写作、搜索经验集锦|9999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者读文献,越读越多,也越读越少
zhaoxing 2009-4-7 15:11
现在的学者阅读了更多的文献(甚至老文献),但在每篇文献上花的时间变少了。 科学知识增长和社会节奏变迁似乎也影响了学者的阅读习惯。最近,《Aslib Proceedings》刊发了Carol Tenopir等人对于学者信息搜寻和阅读习惯的一项研究 。该文主要的结论是:1977年以来,学者们阅读的文献数量在增加,但阅读每篇文献的时间在减少;缘于数字图书馆的便利,学者们现在阅读了更多的老文献; 此结果对于论文作者的启示在于:我们在写作时,应当更注重主旨的凝练,并在显著位置给出最值得回味的结果,以便快速阅读的读者能有更大的机会领会文章主题。 具体的做法可能有: (1)写长摘要而不是短摘要。 (2)引言部分即给出最重要的结果。 (3)结论部分精炼总结。 (4)先写长文,修改时尽量缩减篇幅。 (5)一两个主题句在文中反复强调。 这也可以推广到博文的写法:写短博文而不是长博文。尽管这将不易被编辑部推荐,但至少节约了博主和读者最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Tenopir, C., King, D. W., Edwards, S., Wu, L.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changes in scholarly article seeking and reading patterns. Aslib Proceedings,2009,61(1):5-32.
个人分类: 计量学|5464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热度 8 wangdh 2008-12-13 02:13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王德华 2008.12.12 ) 博文研究生要注意阅读本领域主流期刊的论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42 )后,有朋友留言咨询如何做好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 博友 CAASMAN :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即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曾多次听说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文献阅读笔记都做得很好,特别是在复印机未出世、电脑未普及的年代。我感到,即使是在电脑 - 信息时代,做文献阅读笔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几次想这样做,可是做了一阵子,觉得做不好,做不下去,慢慢的,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如说,做比较时,老是觉得这个要记,那个也得抄下来 结果老半天也没有看完一篇文献,等到看完做完笔记,恐怕也耽误了做别的事情了;还有,要是记录的多了,很快就忘了记了什么。 博友 Wagchin : 很多人不会读书,不知道怎么读书,包括我自己。看了很多文章,想做读书笔记,但是做完了之后感觉好像在抄书一样。王老师能不能讲讲做笔记的方法?现在的网络资源表面上看着多,做为初入门的新手,好像有点沦为下载的奴隶了。 我的回答 : 我自己肚子里没有多少货,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更多的是与学生在一起的体验和个人感想。至于记笔记的事情,时代不同了,要有些改变,但是自己感觉怎么有效就怎么做。... ...但一定不能做文献的奴隶,做下载的奴隶 。 我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 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 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还要记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果兴趣太广,面面俱到,在信息时代,成为万金油是可能的,但要成为专家可就难了,要学会舍和得。 (王德华 2008.12.9, 12.12 晚补充)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58059 次阅读|20 个评论
研究生要注意阅读本领域主流期刊的论文
wangdh 2008-12-5 12:29
研究生要注意阅读本领域主流期刊的论文 ( 王德华 2008.12.4) 我的研究生有些阅读兴趣过于广泛,平时不是很注意阅读本领域的论文。我留意很久了,终于在上周的组会上很认真地给研究生们提出来了:希望他们要熟悉本领域的主流学术期刊,注意阅读本领域主流期刊的相关论文。 网络时代真的很可怕,只要输入关键词或者作者或者刊物名称,一点击鼠标,几秒钟的时间无数的论文目录就出现在了眼前。这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都成了事实,大家在享受着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 但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有些研究生们都毕业了,还不了解自己专业的主流期刊,不熟悉本领域国际上的主流实验室,主流的科学家,自然对于自己的领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懵懵懂懂发表了几篇论文,糊里糊涂毕业了,走出去了,才发现前面一片茫然。看来,条件太优越了,如果不妥善利用这些条件,不但不会促进工作,反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研究生教育就是专业教育,是各种能力的技能培训,肯定不是万金油教育,蜻蜓点水要不得,一知半解更不可取。当今的文献真的是浩如烟海了,自己头脑要是再不清楚点,在大海里蹬达那么几下子,没有沉底就是很幸运的,但是你还是没有看到边啊,甭说游到边了。在辽阔深邃的大海里,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当然迷失方向也是很可怕的。科学研究迷失了方向,很吃亏的,等你回来的时候,时间也已经过去了。有些起步晚的,已经跑在你前面去了。迎头追上去不很容易,仰天长叹也无济于事。只有苦恼啊。谁造成的?自己造成的。虽说不是苦酒,自己酿造的只有自己喝啊。 作为研究生一定要了解自己领域的主流期刊,了解国际上引领学科发展的主流科学家和他领导的实验室。漫无边际的下载文献,读文献,不注意积累自己的学术底蕴,不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会留下很多遗憾。人生最苦恼的就是有些过程不能重来!也不允许重来!不是有句话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说得很轻巧,有些事情是随便可以过去的吗? 前些年,研究生入学后,我都会将一个期刊目录发给他们,让他们注意浏览这些刊物,到所和院图书馆去翻阅这些刊物,到国家图书馆去查阅这些刊物。后来,网络发达了,下载文献太方便了,不用出办公室,不用去图书馆,一切都解决了。这样下去,似乎问题也挺大的。作为研究生,还是做个有心人吧。 我希望我们组的研究生们,不管毕业的,还是在学的,要想办法完善自己,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广泛猎取知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发展拓延研究领域是比较容易的。研究生生活也是很短暂的,不知不觉就出徒了。 建议我的学生们除了 Google 外,还是直接到这些期刊的网站上,浏览每一期的论文。时间长了,哪些是本领域的牛人你就会熟悉了,哪些论文是新的内容(领域),也会有个判断。动物生理生态学有哪些主流期刊?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Zoology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Functional Ecology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比较生理学卷 ) Ecology Oecologia Oikos Journal of Mammalogy Acta Theriologica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Hormones and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Zoology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Physiological Review 自然, Nature Science, PNAS 相关论文是一定要读的了。 (王德华 2008.12. 4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5301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