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校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看南科大,勿过早言成败 zZ
热度 1 cspring 2014-2-20 10:22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看南科大,勿过早言成败 2014-02-14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再度成为社会和舆论的热点,原因是学校新书记到任,校长不再兼任书记。于是,有人说南科大改革失败,也有人说其前途未明。该怎样看待南科大的改革? 作为大学改革的试验田,几年来,南科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管理、招生、教学三方面。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实行教授治校;招生时学生的高考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学校自主测试学生的能力占30%;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两年后自选专业,部分课程全英语授课或双语授课,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工作。这些改革取得一定成果,校长朱清时自评65分。 有人说南科大改革失败,是看到校长不再兼任书记,思维逻辑是将学校改革与校长个人完全“捆绑”在一起。应该说,人与事密不可分,但是,这种“密”并非等同,只是联系紧密而已。特别是对于一项需要较长时间的改革事业,不能完全系于一人之身,可能需要多代人的持续拼搏。即便是今年9月第一聘期结束,朱清时不再续聘校长,也不能轻易断言南科大改革失败。 为何说南科大前途未明?一些人认为新书记是地方党委派的;虽然有高校工作经历,但其更长时间从事政府行政工作。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遵循教育法律和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高教法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实中没有大学书记长期兼任校长的。新书记在学校改革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大家要看其实践,且勿怀着成见进行未来的判断。改革有许多不确定性。试想,几年前,朱清时经过全球范围内筛选、获聘校长时,我们能说他前途光明、一定成功吗? 对于改革的探路者,我们怀有敬意,对于大学改革的先行者朱清时,同样应该致敬。2009年,他放弃安享晚年的清福,已过63岁却勇接南科大创校校长之聘,是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几年披荆斩棘,他率领的学校改革取得一定成果,获得社会较多好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南科大的探索契合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值得肯定。几年来,各级政府以开明的态度支持南科大的改革,相信此态度会延续。 当然,也有许多大学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比如,自主招生、通识教育,甚至去行政化等等。新一轮改革风起云涌,一枝独秀不是春,当达成更多改革共识的时候,大学改革必将满园春色。 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南科大的改革,切勿过早言成败,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慢慢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3日 作者:董洪亮
个人分类: 工作|1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该末尾淘汰一部分211工程大学
热度 6 王震洪 2013-11-19 00:03
应该末尾淘汰一部分 211 工程大学 最近 18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起了各领域改革的号角,包括科技体制的改革也谈的比较多。如在知识界,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科技资源分配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等已提上议事日程,广大科技人员感觉看到了曙光。的确,项目申报上、科技成果评价上、院士评定上存在不少问题,但愿这次改革能根除存在多年的顽症。 对于科技体制改革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改革。最近提出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科技资源分配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等因为针对的是个人和小团体,基本是的微观层面的改革。对于中观和宏观的改革没有具体的举措。事实上针对国家层面的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资源过分集中,资助导向计划性太高,指南脱离市场需求等问题等宏观层面,对于具体大学、研究所的各方面运作和科技业绩的评价和引入竞争机制等中观层面也需要改革。 如题“应该末尾淘汰一部分 211 工程大学”就是中观层面的改革。 目前, 211 工程最早设置的大学已经快 20 年,最迟设立的已经有 5 年。 211 工程的建设确实推动了一批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使不少大学上了水平,上了档次,成了高水平大学。但是目前看,进了 211 工程大学行列不管办得好还是坏,都终身为 211 重点大学,在资金投入,优秀学生的招收,人才引进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没有进入 211 的大学和一些私立大学,基本上靠自己惨淡经营。而且有的一般大学,办学办的很好,超过了许多 211 大学,如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但仍然是一般大学。 实际上,人为设定 211 和 985 堵死了一般大学向 211 大学发展、 211 向 985 大学发展的通道,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一种垄断行为,应该实行每 5 年末尾 3-5 位的 211 大学淘汰制,把办得好的一般大学中前 3-5 位晋升到 211 大学行列中; 985 大学可以每 5 年淘汰下降一所到 211 ,把非 985 的 211 大学中办得最好的那所进入 985,甚至私立大学也可晋升 。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让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211 工程大学末尾淘汰制就是引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犹如足球联赛降级一样。 这种对大学中观层面的改革还有很多好处,一是从外围对 211 等大学施加影响和压力,形成倒逼机制,使大学内部管理更加科学,消除行政化、官僚化的办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具体的要发展就要以人才、教师和学生为本,科学发展。目前有一小部分 211 大学管理上玩官场,对教师的评价上超过 50% 的权重是靠关系,不思进取,失去了大学的本质。二是形成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体现教育公平,大学竞争公平,即使是清华大学,办学办的不好也可以把“皇帝”拉下马。三是这个机制将使 985 、 211 、一般大学、私立大学都进入“大学市场”竞争,通过市场使资源配置更合理高效,最后逐步取消 1 本、 2 本的录取模式。四是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某些省份为保住重点大学的牌子持续投入,解决一些西部211大学在引进人才、实验室建设等投入不足的问题。 实现这样的机制,最困难是谁来评价这些大学。足球联赛可以通过输赢定夺,但是大学的评价需要很多指标,交给某个官方机构评价必定会导致大学 - 评价机构之间的“潜规则”,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定性和定量指标结合的公开、透明、网络化的多指标评价, 5 年一个周期最后得分少的不得不降级。对于有的省可能唯一的一所 211 大学被降级,可以由 211 多的省划一所进入该省管理,招生规模向这个省倾斜。
76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本人关于“绩效津贴”的一些意见
热度 3 jhxie2000jhxie 2013-1-10 23:54
本人关于“绩效津贴”的一些意见: 1. 绩效津贴的实施将会提高大家的收入,更重要的是, 通过 分配制度改革必将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作为一位普通教师,本人是赞成这项改革的; 2. “承认学校聘任的岗位级别”的提法不是很合适的,每位教职工应该只有学校承认的一个级别; 3. 学院第一年就从基本绩效津贴切下30%,基本达到了学校拟定的2015的目标,步子似乎快了一点,可能引起 很多人的误解或不满;建议这次切下15%或20%,以后逐年提高,以保证与学校的目标一致; 4. 为同一个级别总绩效津贴设定一个合理的变化范围(如1-1.5); 5. 教职工的水平和成绩应通过同行评议,学术委员会承认,通过职称评定确认,收入也自然随之提高才合理。 (目前的各类人才工程和奖励计划是外行评定内行之举,是造成目前科研和教学工作低水平重复和造假不断的主要原因,应当全面取消,给 广大教职工一个安静的科研和教学环境); 5. 希望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大大减少管理成本(特别是二级单位),使大量的具有行政兼职的教师全身心地回归本职工作。同时,发挥教授委员会 的作 用,以提高学校和院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6. 通过公式来计算教师的贡献,是民族的悲哀,希望早日载入中国教育史!
32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的承诺
热度 2 lysyxcs 2012-7-13 08:02
董奇郑重承诺:高校管理改革,首先应从校长自身改起。在担任校长期间,做到“四个不”:第一、不申报新的科研课题;第二、不招收新的研究生;第三、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成果奖;第四、个人不谋求申报院士。保证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带头并要求班子成员模范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把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国家的富强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189 次阅读|4 个评论
谈话纪要 2012-5-18
metanb 2012-5-19 14:52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道,赠锁强教授
zhaodl 2012-5-8 09:11
安道,赠锁强教授
锁强,姓杨,字任之,号涤云堂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我早就认识杨老师,原来他是学校管理学院的教师,后来投到钟明善先生的门下,一起创办了西安交大中国书法艺术系。可是,他并不认识我。我在艺术方面是个门外汉,所以很少参与圈子,只是默默地站在圈外观摩。我喜欢欣赏,但没有规矩。几次试图实践书法、绘画,皆因吃不了那份苦而放弃。与杨老师结缘,应该是2004年。   2004年夏天,我编辑部办公室搬家后,编辑的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办公室如何装饰,大家各有打算。此时,我武断地决定:办公室不允许装饰的浮躁、花里胡哨。为此,我让社科版编辑部到艺术系讨要了一批学生的临摹作品,每个办公室挂了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其中,杨锁强老师专门创作了一幅“落花无声”。杨老师的这幅作品就被我占有了,一直挂在我的办公室。   其后,我在网上闲逛,看到杨老师的博客。除了书法理论和作品以外,杨老师还喜欢文学。因诗词创作问题,我与杨老师通过几次电子邮件,后来也就没有过来往了。前几天,科学网上杨老师偶然发上来的两幅作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987 ),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无知无畏地大胆谈了自己的感受,却得到了杨老师的回复和肯定。此后,与杨老师在QQ里互加好友,闲聊过两次,发现:相互之间有许多相同的认识。   昨天下午,我应约来到杨老师的工作室喝茶、闲聊。因此对杨老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杨老师不仅仅是在书法创作方面造诣深厚,让我惊讶的是他在文化学研究方面的功力。最近,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填补了甲骨文分代研究的空白。我感兴趣的是,他将艺术的判别标准应用到了甲骨文的研究,通过甲骨文的刀迹,发现了许多有价值、有意思的信息。另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杨老师十分重视国际交流,认为: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的外语水平亟待增强,不懂中华文化而翻译推广,很难表达文化的真谛。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熟谙英语,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为此,我对自己排斥英语的借口而感内疚。   闲聊中,得知杨老师为了整理研究成果,不久前累得大病了一场。至此,我的人生观有了发挥的余地,对杨老师规劝了一番。杨老师生活中修道研经,为此我拟了一首七绝,概括了我的劝解。名曰:安道! 七绝:安道赠锁强 (新韵仄起) 雾 锁 南山隐匿间, 恃 强 莫要硬登攀。 地 安 有意穷高远, 天 道 无为闲续缘。 借用杨老师的一幅作品 转自: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987do=blogid=555722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3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要把学术休假变成另一种腐败
zju2006 2012-5-2 07:28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日前表示,学校将探索建设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每年遴选20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进行全薪学术休假,休假期一年。在学术休假期内,不参与学校学术评价。(4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国内高校学术氛围不浓,各大高校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而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这些办法有多少起到了作用,高校的科研氛围、学术氛围有没有明显提升,大家都心知肚明。从论文抄袭、伪造数据,到找人代笔,买期刊版面,部分高校教师学术造假的手段越来越没有底线,学校管理难,学生的意见也非常大。   吉林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比起有些高校提出的“学术绩效”制度要高明很多,利用奖励的手段来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而不是一刀切的按照论文发表率、课题申报率来判断教师的成绩,显得更具有人性化。但是笔者却对这种“学术休假”制度能否真正解决教育界目前面临的问题保持怀疑学术休假会不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学术腐败?   细读这篇报道我们发现,此次吉林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只是针对教授职务的教师设立的,也就是说它的成立之初就戴上了“学术阶级”的帽子。高校的教师体系主要由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组成,分管行政和教学工作,其中教授的比例一般不会占得太高。也就是说,按照学术级别来划分的话,教授是站在高校教学金字塔的上层,享受着最好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拿着比其他教师高得多的资金,却带着最少的学生。   教授在申请科研项目,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起点高于其他教师,所以相对来说也更容易出成绩。而其他教师每天忙于教学、科研、评职称、工资绩效等事情,专心搞学术的时间本就不多,学术成果自然也就落了下乘。如果按照吉林大学这样的考核制度,其他的非教授职称教师便完全没有竞争力他们从一开始便被排在了学术的末尾上。这样一来虽然激发了教授们的学术研究热情,但同时也伤了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反正做好做坏都没有人看到,干嘛那么拼命呢?   像吉林大学这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评选,会不会造成为了部分教授片面追求可以快速见到成绩的科研项目,冷落一些困难、生僻、费时费力但具有极高价值的项目呢?这种“赶集式”的科研有可以研究出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标准是判断其学术成就的权威?这些问题都没有人能够回答,大家似乎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同时,吉林大学提出的学术休假的遴选方式也值得考虑。因为新闻里面没有明确说明到底是用何种方式筛选出20名优秀教授,所以笔者也不好妄断,只能提出自己一点拙见。综合来看,各种遴选“优秀”的方式不外乎两种,公选和委员会投票两种。如果是用公选的话,费时费力劳师动众,刷票、拉票、票数造假、有效票数统计等情况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至于委员会投票就更加容易产生问题了,如果参评者和评选委员的品德不高,暗中勾兑的话,这样的评选就更没有意义了。   总而言之,无论教学工作也好,研究工作也罢,教授和教师一样,都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部分,为了追求片面的效益而忽视高校教育教书育人的职责,无异于本末倒置、缘木求鱼。高校学术氛围需要历史积淀和时间的考验,不是用揠苗助长的方式可以催生出来的,缓解教师的职业怠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整个社会的学术环境改善,浮躁之风得到抑制,高校教育才能够真正回归到纯粹的状态。   作者:庄磊
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喜欢既有“学术”又有“权术”的大学校长
热度 9 wyc 2011-12-2 09:28
近来许多朋友对某大学校长宣称, 自已不搞科研, 不带研究生, 十分看好。 鄙人很想知道, 这位校长有什么创造性的设想与魄力? 足以扭转乾坤, 改革我国高校的处境与弊端。 就我所知, 有的校长不仅把学校管理有方, 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和所培养的研究生皆卓尔不群。 他现在已成为享有“海商法之泰斗”之称的国际知名学者, 他就是我校历史上的司玉琢校长。 还有一位是我校的杨烈宇教授, 他的“官位”不谓不高, 全国人大常委, 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大连市科协主席等。 还有,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金属研究所所长, 一级教授, 由于其具有超凡的组织领导才华和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他一直在不断地出科研成果和学术专著, 他的研究成果远远超出船舶方面,涉及航空、火车,甚至出口新加坡。 我当年出任我校科研处长, 杨老师的许多科研成果鉴定会就是我亲自参加举办的。 他的科学精神和学者风范, 使我至今难忘。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30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人才培养背后的秘密—— 学校管理
dongzg101 2011-11-30 02:07
人才培养背后的秘密——学校管理 作者:jiangzongjian 时间:2011/11/25 0:01:27 自西城区教育科研周启动以来,我们这批北京挂职学习人员便穿梭于各学校之间观摩学习,有人形象地把这种观摩学习活动比喻成赶“文化大集"、吃"文化大餐",在边走边看中,我们时时有新的发现,收获颇丰。以下是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收获,与您共享。 人才培养背后的秘密 ——发挥科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作《 人才培养背后的秘密》学校管理工作报告,详细内容见以下链接: /files/UploadFiles/2011-11/25001649726.ppt (点击—保存—浏览)
1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
pww1380 2011-11-27 22:51
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 ——关于《 中学出台76 条“ 军规” ,您希望自己孩子完美还是个性? 》议题的思考 杨文祥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还是个性”这一议题的设计有必要商榷。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教育实践上,追求完美与追求个性化发展并非鱼和熊掌的关系。与完美相对立的是残缺,而非个性化。与个性相对立的是共性,而非完美。实际上,追求完美,实现一定高度的全面发展本身,就是特定个体个性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眼下首先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特定学校所制定的规则,而应该关注全社会是否树立了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依据这一科学理念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体制和相应的教育制度、教育手段以及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最后才是关注一下特定学校的规则是否与这一由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与教育手段、方法构建的教育体系相吻合。 ——读 冷眼观世界 的博文《 中学出台76 条“ 军规” ,您希望自己孩子完美还是个性? 》的思考 http://bbs.gmw.cn/thread-259302-1-1.html
个人分类: 千虑一得|2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当前学生会,学生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热度 44 toliuyang 2011-10-7 00:01
人大陈伟老师关于“大学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的话,引起的社会当前关于大学学生会的讨论,有人认为其话有失偏颇(如胡社荣老师),有人支持。 其他的学校我不清楚,就我经历的大学的学生会来说,陈老师关于学生会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现有学校体制下,学生会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学生会没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学生会不能代表学生利益,偏离了学生会建立的初衷。学生会本应该是代表学生利益的一个组织,但现在又有多少学生会能真正维护学生的利益,又有多少能在学校和学院领导下争取学生的合理利益呢?当前的学生会已演变成学校管理学生的一个准行政组织,学生会的主要工作由代表学生权利转变为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就本人在大学所呆的近十年的时间里,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说过那个学校的学生会能代表学生会向学校提出不同意见。 其次,学生会已成为当期官场的缩影,已或多或少受到当前官场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学生会在日常工作中代表学校管理学生,在学生眼里,学生会干部已成为学生官。不少学生也正是抱着这种学习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的目的,报名参加学生会竞选,并成为学生干部。
5743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让人终身受益的几个经典术语(11~20)
len0z 2011-9-22 09:04
让人终身受益的几个经典术语(11~20) 11.老鹰效应 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 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喂食的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 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这个种族就愈来愈强壮。人们将这种"适者生 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适者生存”,不过采用竞争机制的初衷是提升有能力者,而不是造成很多失业或下岗。 “老鹰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社会要进步就免不了要有激烈的竞争,而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学校领导者在教师的使用上就不能太“公平”,而且 在管理上还要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当然,这种淘汰机制不是要教师下岗或失业)。只有让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角,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才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够不断攀升。否则,学校就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遭到自然淘汰。 12.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 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 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可是,我们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蘑菇效应”也有着先天不足:对一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蘑菇经历”有可能耗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有可能因不受重视(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而最终被埋没(自生自灭)。 “蘑菇效应”对学校管理者的启示是:学校领导者要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既要让年轻教师有一段时间去体味“蘑菇经历”,也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提携,尽快使他们成熟起来,能够委以重任,以防止因过久的“蘑菇经历”而耗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网际网路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蘑菇效应(mushroom effect)。它的理论是这样的:一旦有个市场被人发现,一大堆公司就会像蘑菇一样,突然之间冒出地面。交友网站也不例外。在超高的利润率诱惑之下,更 别提达康公司的花花世界中,许多网站纷纷败下阵来之际,眼前摆著的白花花银子,自然而然吸引无数创业家摩肩接踵而至。于是新的婚友网站像雨后春笋般,开遍 网路世界。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争奇斗巧,抢食一望无垠的新兴单身男女爱情市场大饼。 13.负重效应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淼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狂风巨浪。水手们惊慌失措,急得团团转。老船长果断 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所有的货舱,往里面灌水。“怎么能够往船舱里灌水呢?这样只会增加船的重量,使船迅速往下沉,这是自寻死路啊!”不少年轻的水手不解 地问道。但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和毫无商量的神情,水手们只好半信半疑地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 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同样道 理,船在负重时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于是,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负重效应”。 “负重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要教育下属们为自己加满“水”,也就是说要下属们胸怀大志,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这种 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属们就像负重的木桶和船,能够经受住人生风雨的洗礼,能够在企业改革的道路上迈出坚稳的脚步,能够切切实实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水 平。而一支高水平的下属队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资本。 14.麦穗效应 有一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弟子们带到一块麦地边,让他们在一块麦地中每人选一个最大的麦穗,条件是要从麦地的一边走到另一边,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回走。 大弟子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麦穗);二弟子一开始就左顾右盼下不了手,总想也许后面有更大的麦穗,一直到终点时才发现,前 面的几个大麦穗已经错过了;三弟子与二位师兄不同,先在三分之一路程时注意验证,在最后三分之一路程时摘下了经过反复比较的最大麦穗。 由此可见,大弟子的盲目轻率和二弟子的犹豫不绝,都不能摘到最大的麦穗;只有像三弟子那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客观规律制订周密的行动方案,才能摘到最大麦穗。人们将此称之为“麦穗效应”。   麦穗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企业领导者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惟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15.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 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重视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的硬环境主要是指校容校貌,它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台 等建筑物构成;校园的软环境主要是指正确的舆论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管理方法、严明的校纪校规、独特的校风校训等。校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具有 “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此,学校要努力让校园的硬环境整洁、优美、有序,让校园的软环境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从而给学生诗情画 意、温馨怡人的感受,发挥对学生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培育志向的作用。 16.态度效应 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 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奔跑嬉戏,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 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 “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巳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启示: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孩子,要时时对他们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教师的态度会成为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态度,会激发 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师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回应的态度共同营养双方的精神、温暖双方的心房、保健双方的心灵。 17.蚂蚁效应 “蚂蚁效应”理论认为,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辛勒劳动,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乃至最终零落成泥。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个体都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 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这就是“蚂蚁效应”所产生的威力。 “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学校领导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注重感情投资,要善于挖掘每个教师身上的各种潜能,将他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这时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何愁不能更上一层楼呢? 18.非零和效应 “非零和效应”来源于“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 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  “非零和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向教师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 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就“师生合作”而言: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促使教师向学生学习,并在汲取学生智慧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自 己的素质。就“师师合作”而言:教育教学创新的思想火花,常常产生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之中,因此,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往往能共同进步和共同成才。 务必记住:双赢则皆利,两败必俱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校领导者,还要注意加强与其它学校的精诚合作,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所在的学校 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 19.狮羊效应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这句名言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我们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好的校长。我们务必建立严格的选拔校长和管理学校等制度,能够真正选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解放、勇于开拓、魄力大的创造型人才来担 任校长。毫无疑问,好的校长将带领全校教师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0. 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8 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 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 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 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 配套效应 ”,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先说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吧,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 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也就觉得男主 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