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去库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萎缩是一个经济体走向成熟的标志
jiangming800403 2017-11-7 11:57
辽宁的GDP断崖,首先是投资的断崖,但是投资萎缩是一个 经济 体走向成熟的标志。辽宁不是没有钱进行投资,人均居民储蓄存款辽宁省仍然仅次于三大直辖市和浙、苏、粤,是全国第七位,比 山东 、福建都高。山东的人均储蓄甚至没有河北多 但是辽宁和整个东北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住房和基础设施大量空置。。因为工业市场不景气,企业亏损,像国宝级的沈机、大机、哈电、一重都在亏损。当然,也不仅中国的工业企业亏损,欧洲和日本的很多机床厂也快要办不下去了。 强行增加投资,只会使未来的形势更难控制。从沈北、浑南,到辽东湾、东戴河,那些空置的楼房都需要去库存(这也说明前几年辽宁的增长也不是虚的)。实际上,这些年,辽宁对关内的高考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人口大省的高考压力,比如山东,放开二胎以后,新生儿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实际上东三省,包括内蒙古,乃至天津也一直对教育地产,报一种默许的态度 可能有些人总希望使东北的黑土地与大森林变成黄土高坡。但是在乌苏里森林里,东北虎与远东豹的种群正在恢复也没有什么不好。 振兴东北,我们欢迎投资。但是我们不欢迎超高不动产市场的投资客。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不可能与沈机、大机、哈电、一重等在亏损中挣扎的国之重器同舟共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75789.html 上一篇: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 下一篇: 长江不是亚马孙河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马光远: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空置”的
热度 1 zhgzhang 2017-8-7 10:55
【原题: 中国究竟有多少房子空置? 】 (2017-08-07 09:09:12)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乱象是信息乱象,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很多基础数据一直成谜。比如,中国究竟有多少房子,这是一个秘密,而中国究竟有多少房子是空置的,则是一个更大的秘密。 我之所以一直反对“去库存”的政策,一是因为“去库存”政策误读了中国房地产的基本面,二是“库存”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导。目前官方把待售面积视为“库存”,也就是已经建成没有卖出去的房子。但事实上,已经建成没有卖出去的房子根本不是“库存”的全部,而是“库存”里面一个最小的部分。这部分库存现在不到 7 亿平,半年就卖光了。如果说“库存”指这一部分,大张旗鼓高调搞“去库存”就是一个笑话。真正的库存是什么?我个人把“库存”分为大口径、中口径和小口径。现在官方讲的待售面积是小口径库存;中口径库存还应该包括已经卖出去,但空置的房子,如果算大口径,则还应加上在建面积。这才是真正的库存概念。在这些概念里,待售面积数据透明,在建面积起码也有公开的数据,但唯一一直搞不明白的,是有多少卖出去的房子根本没有人住,而是一直空置着。 从国际上来看,空置面积和空置率是衡量房地产风险更为重要的指标,但很多国家都对住房空置情况要进行统计,美国人口统计局更是对美国每年的住房空置率进行评估。空置面积尽管是衡量房地产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一直没有纳入中国官方的统计体系。 2010 年,在改进房地产领域的统计方法后,引进了 待售面积 的概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当时解释 待售面积 和 空置面积 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时说,待售面积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竣工商品房中至报告期尚未售出或出租的面积,而空置面积是指已经售出后住房处在闲置无人居住状态的面积。但是,对于什么是空置面积,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学术研究上又缺乏相应的数据做参照,官方除了统计意义并不大的 待售面积 ,并没有完善住房空置面积的统计标准,从而使得住房空置率真正成了谁也说不清楚的谜。所以,多年来,围绕中国究竟有多房子空置这个问题,演化出了很多版本的说法: 其一, 2012 年,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个数据报道引发了关注。报道说: 2012 年 3 月 31 日,北京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大调查百日专项工作。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表示,目前已核对流动人口信息 725.5 万人,标注出租房屋 139 万户,核对空置房屋 381.2 万户。于是,北京市空置房屋有 380 万套的说法不胫而走。 380 万套,按照三口之家,足够 1000 多万人居住。 其二, 2015 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 IMF2015 春季年会期间表示, 目前中国楼市的首要问题是空置率太高,空置面积达 10 亿平方米。 由于笔者后来也没有看到这个报告的完整版,所以无从知道 10 亿平米的空置面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 亿平米其实不算一个很大的数字, 2015 年房地产销售面积为 13 亿平,不到一年的销量,倒不算可怕。 其三, 2014 年,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城镇住房空置率的调研报告提出,我国有大量城镇住房处于闲置状态。 2013 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 22.4 %。据此估算,全国城镇空置房为 4898 万套。这个报告当年引发了房地产行业人士的反驳,认为这个数字非常不严谨,中国不可能有高达 20% 以上的住房空置。 但是,究竟有多少是空置的,官方又从来没有启动任何调查,甚至进行指标设置的探索,而是任其成谜。现在,在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的周期中,要贯彻“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的基本定位和理念,也要明确房子不是“空”的,空置的房子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民间和学术机构过去在调查中国住房空置率的时候,曾经用亮灯率,以及电表半年没有走字作为标准。其实,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标准,而在于是否愿意去搞清楚事实真相。从空置的角度而言,空置面积和空置率是衡量房地产风险更为重要的指标,至于待售面积,则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指标。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中国住房库存,显然存在严重的误导。严重低估了住房资源浪费的情况。 笔者认为,在中国热点城市的住房市场已经步入存量房市场,政策对租赁市场重视空前的情况下,搞清楚中国有多少空置的房子至关重要,通过设置科学的指标,通过专门的调查,搞清楚空置房的大数,并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一方面鼓励把空置的房子拿出来出租,一方面对长期空置的房屋征收“空置税”,这样可以大大缓解热点城市供应层面的压力,对于房子回归居住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此,我再次呼吁放弃“去库存”政策,重视存量房的空置情况,并在政策层面给予积极的回应。搞清楚住房空置情况的意义远远大于目前的“去库存”,搞清楚空置的情况才能更清楚中国住房总体存量状况,缓解大城市住房不足的恐慌症。把空置的房子搞清楚,并征收“空置税”,其意义远大于障碍重重的房产税。房产税三五年很难征收,但空置房征收舆论和外界的障碍和阻力要小很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再加一句,更不是用来“空着”的。
15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马光远:“去库存”政策完全失败,政策制定者应该反思
热度 1 zhgzhang 2016-10-8 20:39
【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马光远从开始就反对所谓“去库存”政策。现在又要求政策制定者反思。根据他们的一贯做法,他们会“反思”吗?从行长今天的言论,我们能看出一丁点“反思”吗?作为参考,我们看看前相是如何反思的:中新网2006年3月14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这三年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的 更 好。】 国庆期间的限购成绩单可谓壮观,短短七天时间,北京、天津、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无锡、成都、郑州、济南、武汉、广州、佛山、南宁、珠海、东莞、福州、惠州共 19 个城市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 这次调控风暴来得的确很猛,但对下一步房地产走势的影响的判断,不是看出拳的力度,更要看出拳者的意图。很显然,管理层选择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紧锣密鼓出台史无前例的限购限贷政策,目的恰恰是防止房地产继续过热后出现崩盘的危险,而不是为了加速其崩盘。这个时候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房地产市场,而不是为了打压房地产市场,目的是为了让房市不要重蹈去年股市的灾难,而不是加速房地产灾难的来临。如果在黄金周期间不出台政策,从之前的情况看,由于市场已经形成强大的合谋的力量,房价继续上涨,市场继续疯狂,杠杆继续增加的趋势很难改变,如果对此置若罔闻,势必加速房地产暴涨之后暴跌的来临。所以,我的结论是, 这明明是通过人为的为市场降温,呵护市场,确保市场不要出现严重的问题,导致系统性风险。 其次,就市场本身而言,主要数据和指标的拐点其实早已经到来,无论是房地产投资的下滑,还是销售数据、都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示拐点已经到来,但今年房地产市场在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应导致遍地地王、市场过度渲染避险需求的情况下,导致市场恐慌情绪空前,投资投机需求前所未有的膨胀,乃至于在市场拐点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又出现了疯涨的局面,就市场本身而言,不管是否出台调控措施,在六个月的周期内市场降温是大概率。 第三,这次出台限购限贷的 19 个城市,针对的对象都很明显,主要是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抑制过度炒作。 19 个城市都把土地供应放到第一位,也说明高层对地方政府炒作土地稀缺导致的恐慌很不满。因此,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房价太高,而是投资投机过剩,人为抑制供应导致的价格暴涨必然会出现调整,避险需求未来一定会抛售,而一点抛售出现,这个市场预期逆转,巨大的杠杆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这是高层不愿意看到的。至于本轮房价没有太惊艳表现的城市,特别是我之前指出的没有危险的一些城市,的确出现了一个价值洼地,特别是像西安、长沙、重庆这些省会城市,本轮几乎没涨。而价格已经很高的城市,不见得就是最危险的城市,比如北京,土地供应紧缩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今年已经供应的土地不到计划的 10% ,恐慌性的需求仍然存在,即使出台严格限购,预期仍然不会改变。但那些没有稀缺概念但出现暴涨的城市,已经非常危险。所以,价格的表现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下跌或者上涨,中国房地产市场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决定了,出现什么普遍性大涨或者大跌已经基本不可能。 第四, 必须承认,中国的房价已经太高,从任何一个指标去衡量,中国目前一些城市的房价完全可以位列全球最高房价行列,房价几乎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概念和增长空间。 就投资的角度而言,如此高的房价投资的风险已经很大,中国大城市住房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在结束。再加上,住房供应已经基本足够,现在在建面积和二手房,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未来城镇化的需要,除了极个别的城市,我仍然建议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可以减持手头的房子,以规避房地产小周期调整的风险,用任何理由去解释,中国房价目前都已经高到不胜寒的程度。 第五,当然,如果真的要反思,必须指出, 本轮以“去库存”为主题的房地产刺激政策完全偏离了主题,这是事前就可以预料到的 。我多次指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政府没有能力去抑制房价上涨,也没有能力帮助市场去库存。而且,“ 3.30 新政”全面放松和去库存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全面放松意味着刺激的主要是投资需求, 大城市会更热,而三四线会更冷,这是正常的。至此我们可以基本认为, 本轮去库存的政策完败,不尊重市场,一厢情愿寄托于农民工去库存,是完全不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制定者应该再次反思 。 最后,限购限贷尽管严厉,但从过去的经验看,仍然不足以让市场很快降温,市场的各种力量仍然会博弈,局部市场仍然会高烧不退,如果这样,还会出台什么政策? 我前面已经说明,这次出台限购限贷是为了保护这个市场不重蹈去年股市的覆辙,如果真要打压,完全可以学习温哥华的政策,市场立即冷冻。 现在只是重启限购限贷而言,增值税、印花税还没收紧呢。如果市场继续疯狂,税率肯定会调整。 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建议中国推出房产税,就是纯粹不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胡言乱语了。熟悉我的都知道,我在分析房地产市场的时候从来不提房产税,是我认为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征收,更不可能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当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已经很大,但最大的泡沫不在房子,而在土地。限购限贷可以抑制投资的泡沫,但抑制不了土地市场的泡沫。当然,拆除泡沫需要智慧和耐心,切不可犯去年股市的错误,涨的时候到处吹嘘改革牛,等到杠杆不可收拾时,又粗暴拆除,最终毁了市场。所以,预言中国房子还会暴涨或者暴跌的人恐怕都要失望了,市场会降温,但市场一定不会冷冻。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6-10-08/doc-ifxwrhpn9338050.shtml
5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大概90%城市的房地产还在去库存
jiangming800403 2016-10-2 19:07
县城也是城市 如果什么集中在北上广深,中小城市还有怎样的发展空间,大都市区每千米五到10亿元的轨道交通(地铁)建设成本,大体上依靠土地财政。深圳实际上的建设面积只有不到1000平方千米,如果以北上广的标准衡量,东莞就是深圳的郊区。实际上,不论是上海的平原还是北京的平原都不可能被建成区填满。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任何一个城市的房价都不可能没有产业和收入基础的凭空增加 大城市的高成本造就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没有深圳的高成本也就不会有东莞的新机会。这是大城市发展的宿命,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宿命, 所以,没什么可改变,也没什么可焦虑的。“反思”可以到此为止。(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6-05/897059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79839.html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救市政策发出房价暴涨信号![2015年3月31日文加按重发]
热度 1 zhgzhang 2016-9-19 13:09
【按:此文 原发于2015年3月31日。原文作者谴责的事情不但已经成为残酷的现实,而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2013年的短暂停滞之后,有经济学家就“预言”在所谓“长效机制”出台之前,不会放开。话音未落,各种放开政策就连续出笼。执政集团为何“丧心病狂(马光远语)”地救房地产,至今是个谜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决策者想不到、看不到?当然不是。那只能解释为他们恶意制造这样一个局。现在无论如何狡辩,也掩盖不了他们的恶行!】 【原按:一切理智的经济学家不愿相信,一切善良的百姓不敢相信的事,他们就敢做!从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到昨天(3.30)的明目张胆丧心病狂,只能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形容!为了维护房地产商的利益,不惜再造一次经济危机,此任内阁的任性实属共和国史上罕见!】 《 大救市政策发出房价暴涨信 号》 作者:朱大鸣 日前,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发出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最高发令枪,例如,购买2年以上的普通住房转卖的,免征营业税,二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救市行为导致原本哭穷的开发商们真相毕露,连夜商量涨价事宜,而二手房卖家比开发商更猛,直接跳价。某媒体报道称,在一买家微信群里,一位可怜的买家爆料,之前看了一套证满两年未过五年的房子,原价250万元,现价涨到了280万元,一秒钟反价30万元。 善于哭穷的房地产市场,自从2013年导演钱荒的荒诞剧之后,又一次成功上演一次哭穷获得刺激的好戏。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随后救市开始,大量信贷资金仿佛从地上涌现出来一般,随后房价出现最牛的惊天大逆转,各大城市官方统计数据同比超越20%的比比皆是。要知道同比上涨20%实际上意味着房价远远不止这个涨幅。 2 014年年中开始,房地产市场部分出现了所谓的鬼城现象,也有一部分城市出现了成交量下滑的现象,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一个比一个激进,限购令和限贷令最后两道防线几乎全部被摧毁,仅剩的五个城市坚守限购令,还因为阻碍了炒客升值以及相关利益集团获得巨额利益屡屡要求取消。当然,要求取消限购令幌子是冠冕堂皇的,那就是限购令是行政干预市场,因此是不合法的。表面上是书呆子的行为,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竟然敢祸害整个房地产市场甚至整个经济体,价格调节机制早就失灵,他们不去问问为什么价格调节机制失灵了,反而故意说是限购惹的祸。 时至今日,随着央行、住建部以及银监会等管理机构发布全国性的房地产新政,所谓的“差别调控”又变成了“全国一刀切调控”。为什么二套房贷房贷政策出台要特别注意,不能一刀切下去?原因是当下某些城市房价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一出台这样的政策就会暴涨。也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过剩,但当地早已经出台各种政策将障碍清理光了。 向来对房地产并没有明确方向调控,这一次突然发力刺激楼市,说明我们对于房地产市场情形过于悲观,特别是对于各种忽悠性的信息没有认真甄别。只要某些利益集团一哭穷,就给他们送奶喝,一直刺激下去制造房地产泡沫,导致中国制造根基被彻底侵蚀,导致老百姓口袋中钱越来越毛了,得不偿失。2013年钱荒还应当给我们一个教训:即使将房价拉起来,中国经济形式并没能改变,可见,在当前泡沫模式下继续人为制造价格暴涨,并没有对经济起到多大的正向刺激作用。就算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正面影响很大,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对于中国经济负面影响也很大,它拉动一批投资,同时也压制了很多产业。只看到房地产拉动多少产业,创造多少土地财政收入,而不去看看那伤害了多少产业,增加了多少成本,实在是不可思议。
1340 次阅读|1 个评论
供给侧改革(二):去库存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和去产能的争议
热度 11 lvnaiji 2016-5-19 09:20
吕乃基 所谓“三去一降”,指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以及降成本。 怎样去库存?首先是房地产。许善达的建议是,政府从房地产开发商中间已经收回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费,只有把房子卖出去才能收到税费。如果地方政府从税费里面拿出一部分,使房价有所下降,会扩大很多领域的销售,如电视机、电冰箱、床上用品等,政府还会收回一定的税收。因此在去库存上,核心是政府提供资源。许善达是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现在退下来,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变了,或许可以说一些“诤言”,不过其作用大致相当于与虎谋皮。 去库存的另一项是农产品。典型是玉米,补贴价比进口玉米价格高很多,农民把生产的玉米全卖给国家储备,两年后就变成陈化粮,只能做酒精之类。中亚国家的棉花比新疆的棉花要便宜很多,进口了中亚的棉花,新疆的棉花种植就会被摧毁,非常损害社会财富的格局。补贴扭曲了市场的信号和价值规律。 农产品去库存和三农的联系紧密,去库存的第一步就要降低农产品补贴,这样农民就不再把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卖给国家,库存自然就下降了。然而问题是,农民收入因此也会下降。办法是,国家把给农产品补贴的钱砍掉一半,直接用到农民的社会保障上。在源头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事先以及普遍都拿到钱,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种植农产品的品种,政府维护市场的公平透明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从而减少社会财富的错配与损失 。 从事后到事前,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是政府的权力让位于市场,让位于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要义。 现在看来,去房地产的库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 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看,房地产有大量库存,意味着供大于求,供大于求决定了价格应该下跌。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有很强烈的动机把“去库存”演变为“刺激房地产”,在各种利好政策推动下,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在一线城市暴涨。地王频现,资本源源不断流入。房价上涨进一步刺激房地产投资,结束了2014年以来连续23个月下滑。2016年1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2%(2015年增速仅1%),住宅新开工面积增加14.8%(2015年下降14.6%)一旦市场预期改变,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库存。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若是细细甄别将会发现, 加杠杆刺激购买 ,实际上就是所强化的是需求侧。于是, 作为供给侧改革重要一环的去库存,祭起的法宝竟然是在需求侧!由此可以看到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在去库存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中央的决策就这样蜕化为地方的利益。 靠刺激房价实现“房地产去库存”无异于饮鸩止渴。房价上涨恶化了实体企业成本并推升了全社会杠杆率。高房价不仅压制了消费,成为经济再平衡的巨大障碍,强化了“房地产绑架地方政府”,开发商深信一旦房地产出问题政府会来救,一旦崩盘,将引发全面危机。或许正因为看到这一点,所以“权威人士”并不看好今年由房地产“复苏”“浇灌”出来的“小阳春”、“开门红”。 或许可以在供给侧的范围内寻求去库存的出路。政府和去产能的其他行业,如房地产的上游钢铁水泥建材和下游家装材料和家电等补一点,房地产商让一点,购房者自己出8成,银行再贷一点,以消化库存。一旦房子卖出去,购房者进城就业,大家皆大欢喜。简单说,就是 去库存各方抱团取暖,共同化解库存 。 去产能,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中难度最大的一项。 目前,钢铁行业产能是12.5亿吨,去年生产7亿吨,出口1亿吨,今年出口额大幅度下降。煤炭就更严重,煤炭统计的产能是57亿吨,去年实际生产36亿吨,有20亿吨产能过剩。中国还在挖煤矿。去产能指标,钢铁行业定一亿吨,煤炭行业定5亿吨。从来都是只听见只看到实现某某指标多少亿吨,现在听闻去掉多少亿吨的指标,真是开眼界了。有关人士对此的解读是,第一,指标并不高;第二,指标虽然不高,实现起来也很困难;第三,就算是实现了,产能过剩也没有多大改观。为解决去产能导致的失业问题,中央政府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是两年1000亿,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这就令人想起4万亿救市后有人提出的两个“如果”。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回过头来看,当年存疑的决策源于对形势的误判,短期行为,以及其中的利益关系。 河北矿企遭“一刀切”关停,状告政府不作为和怠政。 在去产能中,有研究者特别关注国企。国企不改革,还谈什么供给侧改革?即便成为僵尸,国企依然可以从国有银行获得输血。国企占有45%的信贷资源,仅创造了不到30%的GDP。国有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比民企高10个百分点。2015年国企利润下降6.7%,但债务却激增近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认为, 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 相关的争论是,去产能,靠市场还是行政? 靠市场,因为产品过剩卖不出去。过剩产能会自动退出,除了关门没有别的选择。事实上关闭过剩产能的国企由发改委做出决定。行政上有补贴,如安排企业领导和下岗职工的工作。这些优惠民企里没有。由于国企的行为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夹杂着非市场所决定的影响。 行政干扰使得市场的作用大打折扣,极大地妨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个人分类: 经济|7417 次阅读|21 个评论
让去产能与去库存互动起来
热度 3 lvnaiji 2016-4-4 22:18
吕乃基 眼下,在媒体上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现实中去产能与去库存却依然不温不火。博主有一个主意,也算是为国为民,献计献策。现在提交到网上,请列位看官看看是否可行。 去库存,现在的情况是,开发商不愿降价,一般消费者又买不起,金融也不敢再加杠杆,形成某种僵持的局面。让毕业生买,让农民工买,都有点不靠谱,更令人啼笑皆非。 至于过剩产能,可以说更是水深火热。 或许,可以把去产能与去库存结合起来。其依据是,一旦房子销售出去,就不仅是房子,接下来的装修、家电、家具、厨卫、一应生活用品,可以消化不少产能,从而对冲去产能的压力。 去库存的关键之一是价位。于是具体措施是,房地产商不要坚守价位,让一分利;剩余产能的一方既然有这样的渠道对冲去产能,拿出一分利,让下游补贴上游,如同在环保领域的下游补贴上游一样;购房者则比自己的心理价位抬高一分;金融机构再酌情添一分杠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出面让各方签署得到法律保障的契约。如果政府有意也加上一分,也就是为整个过程启动了电源。 一旦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有一个环节先运行起来,有可能影响大局,例如推动城镇化等。 另一个核心是,供给侧改革,最终要得到需求侧的认可和参与。
个人分类: 经济|37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当初为什么要放火?该不该追究放火者责任?
zhgzhang 2016-3-26 08:01
灭火宣言又出来了!似曾相识,何其相似!明明知道放火的后果,为什么当初屡次放火?为什么等火大了才出来救火?该不该追究放火者责任?以后还放火不放?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3-26/doc-ifxqswxk9657715.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6-03-25/doc-ifxqswxk9654807.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meeting/2016-03-25/doc-ifxqswxn6402334.shtml
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去库存重要的不是降价,而是减产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5-12-26 20:03
目前,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大约是每年13亿平方米,而开发商手里面积的已建成未销售面积大概是6-7亿平方米,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去库存货的问题并不严重, 可供出售的现房实际上并不多,只能应付大约半年的销售量。很多房子大概地基还没有挖好就已经开始卖了,期房从交定金到入住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 目前每年13亿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面积根本不可能持续。因为 95+已经二十岁了,而95+每年不过1500万人左右。 房地产景气破灭不是指大规模抛售现房,而是指住房新开工面积的急剧下降,因为资本是流动的,不会吊死在一个领域。降价必然意味着减产。当该房子无利可图的时候,剩余资本就会远离不动产市场,从而连带重工业和国民经济陷入收缩。不论欧美日韩,目前的不动产开工面积只有其峰值年代的不到50%。 不动产背后的产业链很长,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到能源、交通运输,甚至机电设备制造,可以推动几十个部门的发展。 如果按照KQ指数,美国经济大概已经持续衰退40年了。但是在此期间美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0倍,不过如果除去技术进步因素,普通美国人的实际工资收入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是下降的。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实物生产部门(农、矿、工、建)仍然要占到六成,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三成,也就是说,即使我国的实物生产部门从此不再增长,随着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加,我国经济总量也有倍增的潜力。所以,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价(特别是工资)上涨了。 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关键取决于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水平, 随着机器设备规模的加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产品的边际成本降低。 但是随着部分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低效率部门或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较慢部门的价格指数就会增加。第三产业(或者服务业)显然属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的部门,人们用于吃饭、洗澡、理发,包括做爱的时间大体是不变的,与社会的自动化水平没有太大联系。也就是服务业的价格水平会相应增长,并带动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服务业比重的上升,过去20年里,国家垄断的居民用电和铁路客运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增加,而自由竞争的餐饮业和理发业价格水平差不多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31909.html 没有基本建设的狂飙突进,也不会有煤铁油运的大跃进,更不会有最近十年中国重卡和重型装备制造业的突变。当然载重量200来吨的北方奔驰,本来就是用作洲际导弹载体和坦克运输车的。 如果没有民用需求作为支持,军事工业单兵突进的机会成本太大;所以,美国的造舰成本非常高,动则几十亿美元;但是,没办法,世界船舶工业已经基本转移到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国的航母、大运等项目的立项和取得成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周平在2002年的通过系统仿真预测在2002年1.8亿吨的钢铁产量的基础上,用12年(即2014年)钢铁产量达到均衡产量4.5亿吨/a,再经过25年(2037年)达到钢材均衡保有量(95亿吨),也意味着现代化过程的基本完成。 而实际上2002年以后由于国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以及大规模利用海外原材料,我国钢铁产销量以每一到二年一个亿吨台阶的速度在跃升,创造了人类工业史上恐怕空前绝后的工业奇迹。在2007年,全国钢材产量已经接近5亿吨,提前7年达到周平预测的均衡产量。 2007年-2014年钢铁产量仍在超均衡的基础上高速发展,而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钢铁产量实际上是在萎缩的。钢铁产量超英赶美是毛泽东主席终其一生所不懈追求的梦想,主席逝世30年后,世界上最新最大最先进的炉子大多数都在中国了。中国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0倍。英国的钢铁产量更只有中国的一个零头。中国河北一个省的钢铁产量就足以把美、俄、德、日等列强远远的甩在后头。现代工业发展的伟大成就足以告慰主席的在天之灵。 这一切都拜在大规模资本输入情况下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赐。刚刚过去的本实际最初10年,虽然问题多多,但其留下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就足以使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相比都不会相形见绌。从进入21世纪至今12年里中国生产了超过60亿吨钢材,目前,全社会钢铁保有量已经达到周平估计均衡态。也就意味着,至少在钢铁需求方面,中国将提前20-25年实现现代化。 但是,实现现代化以后呢?钢铁需求将不会无限制的持续增长,而是会突然陷入低迷。因为基本建设、汽车等方面的需求将大大减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50889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但是中国现代化接近完成,并不意味着世界能源重工市场饱和。现在印度和非洲人均能源消费和排放水平只有中国的 1/4~1/5 ,不到美国和欧洲的 10% ,这是不正常的,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我们渴望非洲和印度可以在极低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水平下,探索出一条突破人文发展瓶颈的道路。 但是这很可能是不可能的。因为热力学定律无法突破。 目前印度发电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相当于二十年前中国九十年代前期的水平,东盟国家整体强于印度,但其电力和基础设施水平和中国也有十年以上的差距,而非洲基本上是处于前工业水平,人均钢铁和电力消费尚达不到中国二十世纪其实年代的水平。超过 10 亿人口的非洲钢铁产量只占世界的 1% ,人均只有 15kg ,差不多相当于一辆自行车的重量。在三十年后,世界人口可能达到 80 到 90 亿人,以人均 300kg 的钢铁消费的强度计算,钢铁总需求应该在 25 亿吨以上,较目前产量需要增加至少 10 亿吨。从长期看,即使国内市场停滞,中国的能源与重工产品仍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能满足印度洋-非洲地区对钢铁、建材、能源和机电产品需求的国际供应商也可能只有中国。 这也是“一路一带“倡议、“丝路基金”、“亚投行”创建的时代背景。去库存货虽然是长期的,但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我有钱就买几万吨铁矿石存着。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543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人太多 下一篇: 银行业不会希望房价下降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1785 次阅读|15 个评论
新部长的头把火:各地政府千方百计帮开发商卖房
热度 6 陈龙珠 2014-7-19 09:12
一场新的闹剧,看似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凭本博直觉,这很可能是一般实力的房产开发企业安全出局的最后一次政策机会。借用股市一句话:楼市高风险,投资须谨慎。 【年初,本博编发课题组技术分析结果简报,上海市房价走势,到今年8月份进入敏感期】: 上海市二手房价月指数波浪特征:顶部在哪? ( 2014-1-30 11:30) 日前, 住建部部长 陈政高表示 ,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出台平稳房地产的相关政策,其中库存量较大的地方要千方百计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积 ,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善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加快行政审批速度等: http://t.cn/RPZ8p3L 如何“千方百计”去库存? 只要不提房价两个字,所有的政策都可以尝试,政府的成熟的楼市政策必须是不提房价的,不针对房价的调控,那就是调控的调控,才是高手所为: http://t.cn/RPwR4uS 。 开发商和当地政府正在为过去的冲动开发买单: http://t.cn/RPwY9dY 。 7月18日下午,武汉房管局召集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并在会议上口头通知放宽限购。武汉实行已久的限购政策正式放宽,140平米以上的住房(包括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不再纳入限购范围。 大家顾问董事长尹香武该日19:31发布微博称:“武汉明日将宣布取消限购政策、实行限降政策,允许本地人买第三套房、外地人买第二套房。同时严禁房企降价,降15%将被约谈、降20%将停止网签资格!”: 新华网 http://t.cn/RPwkUoi 。 @人民网 7月15日,常州日报作为地方政府党报,竟然在头版头条发文号召市民买房,称是最佳买房时机。这种“救市”之举,实属没有节操的行为: http://t.cn/RP74byb 。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42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