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星云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感于滇中地区的人文与环境変迁
bqzhu 2012-1-17 15:56
有感于滇中地区的人文与环境変迁
近年来有机会在滇中地区考察人类文明遗址、资源与环境。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滇池等大湖泊汇集于 滇中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一直有广泛的人类活动。人们从湖泊获得重要的食物来源。从食用后留下的螺壳堆积成多个巨厚的层位看,人口密度一直较高。丰富的铜矿资源使该区成为冶铸青铜器的重要基地,江川、华宁、澄江、玉溪、石林、弥勒等地均有青铜器、冶炼和采矿遗址发现,特别是江川李家山青铜器的独特造型驰名中外。云南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铜矿中的两个,澄江铜矿和三家厂铜矿位于滇中。但从汉代至清末历史记载中的澄江铜矿在何处至今已不清楚。 汉代俞元古城也在史书上消失,俞元古城是否沉入 抚仙湖 底之谜也被抄作得沸沸扬扬。 该区丰富的磷矿和温泉资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利和弊同时存在。 抚仙湖、星云湖边 冬天的田野里豌豆花开得像春天一般。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豌豆角都是运往外地,他们是不吃的,因为用农药太重,有严重污染。滇中自然环境虽然优美,但也存在严重和环境污染问题。 今天滇中地区的湖泊为什么有些污染得相当严重(如 星云湖、滇池、杞麓湖),水质为劣五类,臭不可闻;而有些湖(如抚仙湖、阳宗海)的水质清澈见底,达到一类水。抚仙湖与星云湖仅一山之隔,相距一公里多,中间有河道相通。这两个湖周边的人口密度相近,但星云湖周边的农田相对要多一些。这两个湖来自来河流水的补给均很少,为 季节河,主要靠雨水;同时缺少向外排放的河道。 由于星云湖淤泥中磷、氮含量高,因此一种观点认为来自周边磷矿资源的利用造成的污染。然而抚仙湖周边的磷矿资源比星云湖周边要多得多,但抚仙湖并没有出现污染。尽管人类活动加速了星云湖的污染,但自然因素仍然是不可低估。滇中的这些湖泊虽都是构造湖泊,但呈南北向分布的杞麓湖、星云湖与滇池是燕山期湖泊,已老龄化,因此湖水较浅;星云湖平均水深 7 米 ,最大深度 10 米 ,湖水自净能力差,形成 营 养性湖泊,加上温泉提供了温暖的水体,使藻类等生物快速生长与死亡,产生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滇池的情况相同于星云湖,平均水深在5米左右。杞麓湖 平均水深仅 4 米 。 而呈北北东向分布的抚仙湖、阳宗海是喜山期形成的年轻湖泊,湖水很深;抚仙湖平均深度为 95 米 ,最深处有 159 米 ,阳宗海 平均水深 22 米 ,最深 30 米 。因此这两个湖的 湖水自净能力强。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古代就立有 “ 界鱼石 ” ,石碑上有记载: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这说明历史上(至少在600年前)这两个湖泊水质就存在明显差别, 因为大头鱼喜爱微生物多的水体,而抗浪鱼喜爱清澈的水体。  抚仙湖北面有个澄江动物群自然保护区。看了保护区的地质剖面使我对现代的湖泊环境变迁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近 530 百万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暴发-澄江动物群是出现在黒 色岩系形成以后。 澄江动物群是全新的动物群体系,与寒武纪以前的生物体系没有继承关系。这说明以前的动物群体系已几乎完全死亡。 黑色岩系的形成与高生物产率有关。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及其对氧气的消耗导致缺氧环境出现,最终导致生物大量灭绝 。 黑色岩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古生物学的鉴定发现在黑色页岩中存在大量藻类、古介形类、节肢动物、蠕虫、海绵骨针等化石以及小壳动物化石。由于死亡生物含磷、氮高,以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使这些地层富磷和重金属,即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黑色岩系事件。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这种自然环境变迁与现在 星云湖、滇池出现的淤泥污染情况是极为相似的。 对滇池的污染已治理了十多年,投入资金在100亿元以上,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据说还要计划投入近500亿元从远处引水来治理滇池。我曾碰到云南省环保局的负责人。他大骂科研机构:虽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但成果没有应用价值。确实有许多科研报告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既无理论深度,也无应用价值,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现在的有些治理措施是否合理也是值得商榷的。将污染淤泥挖出来,堆到其它地方不是造成二次污染吗?为了防止污染,已禁止了对产于黑色岩系中的磷矿开挖。把污染淤泥挖出来堆到别的地方,与开磷矿似乎是异曲同工。大量繁殖水葫芦吸收水中污染物,再加工成饲料。这种做法且不说成本很高,将其加工成饲料去进一步去毒害家畜和人是不道德的。从远处引水来搞扩容治理的做法更要慎之又慎。总之,与大自然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然界的演化是老龄化湖泊必然要“死亡”,但会致至死地而后生。正像在黑色岩系导致生物灭绝后,出现了澄江动物群的生命大暴发。让这些老龄化湖泊彻底干枯(或分段干枯)几年使原来的生物全部死亡,然后再注水成“新生湖泊”,也许能克服污染。我看到一些污染的小池塘,用这种方法治理是有效的。 抚仙湖畔 澄江附近清澈见底的抚仙湖水 湖水严重污染,臭不可闻的星云湖边 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的界鱼石 抚仙湖边人类食用堆积的螺壳 抚仙湖畔考古发掘现场
个人分类: 人文自然|5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