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事业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职业、事业和事业心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2-9-15 22:11
现在不太常听人们说起事业心这个概念了。过去倒是听说过说某人事业心很强,或者说某人没有事业心。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常提起这个词了。现在的人们,为了生存,先要找一个谋生的职业,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涉及事业的问题。但是生存的问题在一些人们看来,是很严重的。所以生存不仅是第一位的,而且可能是唯一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事业心就可能完全谈不上了。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人说,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一般就是钱要多一些,工作要轻松一些,福利要好一些。在这些要求里,没有事业什么事。我不知道,用这样的标准安排自己未来的人,到底会不会有什么事业心。 说到事业心,首先就得有自己的事业。事业与职业应该是不完全一致的。当然,如果事业与职业能够达到一致,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我希望做个科学家,我以研究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为事业,那么这样的职业与事业就达到一致了。我在谋生的同时,也是从事我钟爱的事业,这难道不是最理想的生活吗?或者,我喜欢做一个教师,而且我也确实在从事教师的工作,这样的职业与事业也能够吻合,这是相当理想的。 但是,恐怕有相当多的人不一定能有这样的幸运。我想做一个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但是,我靠这个工作,不能解决生存问题,我不得不放弃这样的事业,去从事我并不喜爱的其他工作,这样的情况,就是职业与事业的分离。这对那些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是相当痛苦的。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有志者,会利用职业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也许他们能出来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也许他们的成果虽然出来了,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中有的人要么最终放弃了,要么继续坚持下去。这样的人虽然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但是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也许有一天会最终成功,那当然最好。但也可能最终也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的一生也不会虚度,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而且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这就够了。 事业与职业不同,事业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一些人仍然会有自己的事业心。事业心与事业的大小本身也没有什么关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就会做成大事业,甚至连碰到做大事业的机会也不一定有。这仍然不会妨碍他有一颗事业心。比如,做一个教师,如果他有一颗从事教育事业的事业心,他会从很小的、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他会关注他的教学效果,他会关注他的学生们的反映,他会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改变和调整,他也会关注他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是需要改革,他会为解决这些工作中的问题做各种尝试。这些尝试也许会获得成功,也许不会成功。但是他会一直努力这样去做。他不会整天去混日子,不会只对着学生照本宣科,不会什么问题都不去想,也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想,这应该就是事业心吧。 有没有事业心,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有没有兴趣。如果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没有兴趣,那是不可能产生事业心的。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喜欢,兴趣就是把所做的事作为生活的乐趣,兴趣就是认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一件很好玩的游戏。他会为此面投入全部身心,会为此不惜投入时间和精力,也不惜为此投入金钱。如果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想着会通过做这种事能赚多少钱,那么这样的事业心是不是会打折扣呢?也许吧。 那么对于经商的人来说,事业难道可以不与金钱挂钩吗?这事我还说不好。因为我没有经过商,而且对经商从来也产生不起来任何兴趣,我不能妄加揣测经商者的心理。不过,我想象,一些经商者,如果有事业心,即使他并不会因此完全忘掉金钱,但是他一定不会只为金钱而斤斤计较。他可能会敢于冒险,做所谓大手笔的事情,他也有自己的事业,他做这些事业应该与赚钱也有关系,但是他不是只为赚钱而来做这样的事,只不过,做这样的事是会跟赚钱有关系而已。 一个作家,能创作出有分量的作品,是有可能赚到钱的。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只想如何赚到很多钱,那么他一定不太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他只有先放下这样的名利心,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才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能赚到一笔大钱。很多事都是这样,你越想得到那些功利,你就越可能得不到。如果你放下功利,只去专心做你的事,那么无意间,你倒有可能得到那些你并没有看得有多重的名和利。
5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论“读博士为什么这么辛苦”
spirituallife 2012-4-4 23:55
读博士的辛苦,既有学业上的,也有经济上的,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 一般到了这个年龄,博士生也该该恋爱、结婚、生子了。同时,由于博士的相对稀缺性,博士在普通人眼中大都有光环。因此,这是一个既有光荣和梦想,又有现实落差的称谓。当然,由于博士的家庭背景迥异,有人经济条件无忧,有人只够温饱;有人乐观、豁达、对学习充满兴趣,有人带着“鲤鱼跳龙门”和“出人头地”的精神来试图改变命运;有人三年不到就毕业,有人延期;有人出国,有人出不了;有人论文鳞次栉比的出,有人憋了很久也不够毕业;有人有恋人陪伴,有人形单影只、孤军奋战;有人求稳定,毕业就进高校、科研院所;有人憋着劲要创业。…… 博士也都是普通人,有血有肉,跟其他人比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博士太辛苦了,那么,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自己身上。同样是读博士,还是有很多人不觉得苦的。 因此,请你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思考: 1. 读博的目的:一开始有些与前男友摽劲儿的想法,现在是为了到高校就业,当老师。你是如何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的? 2. 具体目标:符合学校、学院、导师的要求,包括论文数量、质量。距离这些具体的要求,自己还差多少?有如何通过计划、行动,一点一点地缩短这些差距? 3. 读博需要专心:别让外界因素干扰你的科研进度,需要注意自我调节。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服务科研的? 4. 态度:做学问需要静心,平静,持续,连贯。 5. 眼光:“风物长宜放眼量”,读博,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有益的。对于你的个人情况,你把博士学位拿到,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你也不想有太大的事业心。把自己培养成明事理、懂科学、有魅力的女人,即可。 至于我自己,读博士可以说没有目的,也可以说纯粹就是为了读博士而读博士。但是我非常喜欢读博士,而且,我也愿意与你分享经验,做你的坚强后盾!
个人分类: Lover|4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中科院学部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招聘博士后
chadwick 2012-3-7 09:12
合作导师 :李正风 教授 招聘岗位 :清华大学-中科院学部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招聘要求 : 1、能够胜任中心所开展的“科学技术在化解我国转型期主要矛盾的作用与机制”、“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方面的学术和政策研究; 2、具有国内外重点大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优秀应届博士生; 3、掌握良好的中英文写作与交流能力; 4、工作认真负责,有事业心和团结合作精神,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可以马上投入课题科研工作。 申请博士后的基本条件 :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不含40岁); 2、申请者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一般不能超过两年; 3、申请者必须保证录用后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不挂职、兼职; 4、申请者如属在职人员,经我院录用的博士后入站后人事关系必须转入我校; 5、不招收企业博士后。 招聘人数 :3-5人 岗位待遇 :按照清华大学博士后待遇政策。 提交材料 : 1、个人详细履历; 2、最终学历、学位证明; 3、博士论文及学术论文代表作3-5篇。 应聘方式 :有意应聘者请于2012年5月31日前将个人简历等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chadwick@tsinghua.edu.cn,王老师收,邮件主题为“应聘博士后”。初筛合格者将通知应聘者进一步寄送论文及学历学位证明等材料。 清华大学-中科院学部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经2011-2012学年度第13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旨在通过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和咨询工作。此课题作为中心承担的首个研究项目,力求为我国更好参与全球科学价值评估新体系的建构提供政策咨询,以努力争取国际科技和创新多边合作的有利地位和主动权。同时通过深入地认识全球化对科学价值评估的新挑战和新趋势,为我国科技体制和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
3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业单位编制对一个人工作和发展有多重要?
hzbhappy 2011-6-23 18:32
又到毕业季,是毕业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开始新工作的时候。不管是已经定好工作还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学生来说,也不管毕业“游荡”半年还是一年的学生来说,都是要工作,要赚钱,要开始新的生活的! 既然注定要工作,就会有选择。选择的范围很广,有大公司,小企业,自己创业等,为啥绝大多数学生都看重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公务员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概念,略过),而且必须要有编制?不管自己的专业是什么,不管事业单位如何如何,只有进事业单位有编制,大家都会抢! 原因是事业单位稳定,稳定在工资收入,稳定在生活简单,轻松(easy life);原因是政府的单位,有生活保障;也因此父母觉得放心(求学四年终有回报)。而一个人如果考虑物质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满足,那我觉得这个人事业心较弱。最终事业单位赋予了毕业生什么?而对一个人发展,其实公司发展可能对一个人的发展更有利,而且更有成就感,对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作用更大,为什么不是国家的单位,国家就不给予更大的支持呢? 选择很重要。没有选择就没有目标。 总之,在目前沉重的就业压力下,不管从事哪个工作,我们还是要勤奋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导师的话)。
5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