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潼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湖城县何在?巍巍两都间!
热度 2 liyou1983 2019-3-6 21:51
胡县、湖城、天平、灵宝 “ 湖城县 ”的大名,很多人最早是从杜荀鹤《再经湖城县》知道的吧?晚唐诗人杜荀鹤,写过风花雪月、岁月静好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也写过大义凛然、实话实说的“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最著名的可能还是《再经湖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新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字字血泪,金刚怒目。不过,大唐没有恶毒攻击、妄议朝廷之罪。相反,诗人还高中了进士,担任了主管文秘、宣传工作,地位极其清清高、重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运气好的话就是宰相的接班人。 千年之后,这首极具人民性的诗歌几乎进入了所有唐诗的选本。那么,湖城县在什么地方?几乎所有的选本都如此注释:胡城,故址在今安徽阜阳西北,原为西周胡国所在地。 为了迁就所谓的胡国、胡城的某县,众多的唐诗选本还任性地将“湖城县”改为了“胡城县”——幸好不是糊成县! 但是, 整个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并没有一个所谓的“胡城县”! 其实,略一检索,关于杜荀鹤诗中的县城,就有明确答案。例如: 《元和郡县图制》卷六载:湖城县,本汉代湖县,即黄帝铸鼎之处,至(南朝)宋加城字为湖城县。 《旧唐书 • 地理志》载:湖城,属虢州,汉湖县,后加“城”字。 乾元元年,改为天平县 。大历四年,复为湖城。 湖城县还被唐代多位诗人关注。比如:刘禹锡《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吴融《题湖城县西道中槐树》。 以上说法大致准确。虢州湖城县,故址在今河南灵宝西。 不过,《旧唐书》关于乾元元年改为天平县的说法,似乎有误。改名天平县,可能发生在开元年间。比如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自并州返京,作《早度蒲津关》云:“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唐玄宗又有《潼关口号》:“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稍后的 岑参 (参,读音为“参加”的“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唐玄宗、岑参诗中的“天平”,不是天高云平,而是地名,地名的方位就在潼关、黄河附近; 湖城县改名天平县,不是发生在二代的乾元年间,而是老爸的开元年间。 湖城县、天平县,就坐落在潼关之东、黄河南岸,就坐落在首都长安、东都洛阳的正中间位置,就坐落在三门峡大坝的南边。 换言之,紧密连接长安、洛阳的湖城县,县太爷残民以逞,血染官帽。大唐、盛唐不灭亡,天理不容! 杜荀鹤写了《再经湖城县》没几年,大唐果然完蛋!
个人分类: 胡天胡帝|9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十年
jiangtisheng 2014-4-28 10:15
黄河烟雨秦岭雾, 潼关峻险渭河清。 脚踏关中故土, 心有百感交集。 一别十年未归, 而今故地重游。 携儿女, 登五台, 念旧景, 把酒斟。 莫管热泪盈眶, 共叙昔日情长。
1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名的诱惑
热度 2 yourjoe 2012-1-3 10:21
我十分向往到没去过的地方看看,但到了目的地又常常烦躁和失望,有时候刚下车就想走。 出现这种情形也不能全怪我。我一般选择目标都是靠地名附带的诱惑或者看书得来的印象,觉得某些地方值得去。 83 年我到南昌,根据看书的经验马上想到去看滕王阁。下了公交车才发现滕王阁只是一个公交站名,哪里有什么滕王阁。读书的时候想着滕王阁多么美好,但实际上初唐的滕王阁怎么能保留到今天呢?也许是专门为了讽刺我的“按图索骥”、“刻舟求剑”或“缘木求鱼”,那个地名所处的位置不仅没有任何特色,反而很丑陋。当然,他们真的又建了个滕王阁,但那是很久以后了。 同样失望的是潼关。历史上潼关发生多少事啊,但你到了那里,几乎所有的历史感都消失了。没有历史,没有作家笔下的美景,只有烈日下的炎热、烦躁以及满面灰尘的街道、店面和人群。一鸡鸣三省的意象哪里去了?那些英雄们、大侠们哪里去了?也许街头吵架、打架的人群正是英雄或大侠们转了世? 最可笑的是去看重庆的瓷器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破地方啊。去歌乐山的错误怪自己。该下车的时候没下车,结果车把我们拉到歌乐山镇,除了满街的歌乐山辣子鸡外,其他乏善可陈。 那一次去牡丹江,感觉最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地方怎么能出土匪、出座山雕?我们的深山老林哪里去了?都被烧火做饭了还是造成纸印垃圾了? 高速公路惹的祸也不小。在高速路上行使,往往只见建筑不见城市,只见房屋不见乡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沟壑不见河流。高速路让我们损失了多少不可思议的景致。高速路唯一的好处是使田野变得开阔、美好起来,所谓看远不看近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强烈地相去一些地方走走,如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及商洛山地区,还有太行山区。这两个地方我都是想了十年以上,但一直没有成行。 地名是附带许多历史的,但现实是破坏历史的。到一个历史很丰厚的地方而感觉不到一点儿历史是最悲哀的事情。 开发吧。发展吧。全国千城一面、万镇同景、亿村归一的时代正在来临。数学上有归一化处理,即无论多大的数都能处理成 0 与 1 之间的数。所以我发现我国城建部门的数学学得最好,美学一般。 要看异景的要快啊,否则真来不及了。
2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暑期野外考察归来记
热度 2 xin 2011-7-3 13:07
时光会淹没一切,记忆更不牢靠,什么都会淡化,只有文字才可信赖。每次野外考察归来,都试图写点东西,以作记录,留作纪念。否则,随着时光推移,一切都无从记起,只有零星和模糊的记忆。文字只能记录只言片语,但毕竟为以后留下了线索,和回忆的依据。 1 、考察的基本情况 ( 1 )时间: 2011-06-24 至 2011-07-02 ( 2 )路线:北京 -- (飞机) -- 呼和浩特 -- (租车) -- 托克托县 -- (飞机) -- 西安 -- (火车) -- 陕西渭南潼关县 -- (火车) -- 甘肃天水市 -- (火车) -- 北京。呼和浩特温度好冷,托克托好有沧桑感,西安好有历史与现代感,潼关的命运与三门峡关系太密切了,天水人好热情。 ( 3 )成员:一位我崇敬的教授,一位在读的博士生和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 4 )目的:委托黄河中游头道拐水文站和潼关水文站取水样,以供研究之用。 2 、考察略记 第一天 2011-06-24 下午乘飞机,抵达呼和浩特,住在内蒙古大学。 第二天 2011-06-25 早上会见内大资环学院院长,然后,抵达托克托县。 第三天 2011-06-26 与头道拐水文站站长磋商合作观测事宜。 第四天 2011-06-27 培训如何观测,晚上十二点半,抵达西安。 第五天 2011-06-28 下午坐火车抵达陕西渭南潼关城。 第六天 2011-06-29 到潼关水文站谈委托观测,一群好人呀。 第七天 2011-06-30 下午四点,从潼关到抵达天水,晚上喝酒。 第八天 2011-07-01 与天水站的领导交流,商谈考察合作事宜。 第九天 2011-07-02 经过 17 个半小时的折磨,于下午四点半回京 3 、收获 ( 1 )熟悉了委托水文站合作观测的全过程。事先联系;准备介绍信;准备好观测的耗材和器具;乘车抵达后联系站上领导;商谈如何合作,费用如何;介绍观测的流程和步骤;示范如何观测与实验;然后,打道回府。过一段时间回访,看看进展是否顺利。 ( 2 )加深了合作单位的友谊。这次单独去站,与站上的领导加深了友情。也明确了未来合作的思路和方向。锻炼了独立开展合作的能力。也感受到了艰苦岁月中革命友谊的珍贵。 ( 3 )增进了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认识。知道国外研究生攻读的艰辛,也知道了国外研究生培养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以后培养研究生的思路提供了借鉴素材。 ( 4 )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在考察过程中,通过对许多科学问题的探讨,对很多方向的认识得到很好的深化和认识。对自己未来科学路线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88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