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辩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医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中的优势
热度 2 rongqiaohe 2020-2-16 16:25
看到网上许多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捷报,无论如何也是好消息! 中医面对病毒感染,其优势在于辩证。 中医不需要知道是什么病毒感染。 也没有必要去测定什么核酸序列,才开始治疗病人。 即便不知道什么 是 冠状病毒, 也能够进行辩证对症下药,治好病人。 因为中医把病毒感染称之为“风寒”! 针对“风寒及其杂症”下药即可...... 当然,中西医结合就更有利了。 【注释】中医对“新冠病毒肺炎”究竟辩为什么症?需要请教中医大夫。因为我不是学中医的,我是学西医出身的。
个人分类: 浅谈|2766 次阅读|8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77)
jiangjiping 2019-4-21 10:18
(七十七) 人生需要一点哲学思维 蒋继平 2019年4月21日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人类在进化树上属于顶端物种, 所以, 称为高级动物。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具有思维能力。 既然大自然给了人类这种特殊的能力, 那么, 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特权。否则的话, 那就是真正的“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了。 人的思维能力虽然有程度上的差异, 但是, 既然进入人类的行列, 就一定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虽然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但是, 多少也反映了人是以思维的形式存在的。 我觉得人生应该学会用哲学的头脑来认识自己和世界。 所谓哲学的头脑, 就是辩证地看待一切。世界是一个对映体, 辩证地来说, 好与坏对应, 善与恶, 利与弊, 正与负等等, 都是一组组的对映体。 具体地来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用哲学的思维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就会活得坦然一些, 就知道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可原谅自己的不足, 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成效,避免自哀自怜的忧郁情绪。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医赞
xuxiangtian 2017-3-8 19:44
祖国医学世无双,八纲八法定大纲【1】。 阴阳表里需把握,寒热虚实必思量。 望闻问切识微妙,浮沉迟数辩短长【2】。 奇经八脉五脏腑,辨证施医乃真章【3】。 苦辣酸辛四百味【4】,补泻化通温共凉。 君臣佐使齐努力,一剂精心苦药汤【5】。 千年演绎多神密,妙手回春济世方。 2011.8 注释: 【1】 八纲八法:中医的基础理论。八 纲,即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八法,所谓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 【2】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 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浮沉迟数:是中医脉学的四个基本脉相。 【3】 奇经八脉 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 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 蹻 (qiao1) 脉、阳 蹻 脉的总称。五脏腑:五脏六腑简称,,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 【4】 君臣佐使: 是中医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 的基本原则。苦药汤:良药苦口之谓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3523e01017aon.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鸣|1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赞中医
热度 1 xuxiangtian 2017-3-8 19:26
中医治病求中稳, 急时治标缓治本, 补其不足损其余, 辨证论治有分寸。 扶正祛邪平阴阳, 补气养血精气神, 医学汇通贯中西, 健康长寿遍乾坤。 注:中是致中和之意。稳为平衡。
个人分类: 学术争鸣|3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冒了,怎么办
sheep021 2015-1-23 10:58
辨证论治是关键。 类型 指标 治疗原则 代表方 细菌感冒(风热感冒) 苔薄黄,脉浮紧或者脉浮数 咳痰粘稠,或或有痰但咳不出来 怕风,咽干口渴,有汗,发烧 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 病毒感冒(风寒感冒) 苔薄白,脉浮紧 咳痰稀沫 形寒怕冷,欲盖厚被,头痛节楚,鼻塞流涕,无汗,发烧。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暑湿感冒 苔薄黄腻,脉浮濡软 贪冷着凉,身热头重,发热汗出,汗粘乏力,胸闷呕噁,腹痛水泻,口渴不饮,尿少纳呆 清暑利湿 祛暑解表 藿香正气散加减 经期感冒 苔薄黄,舌质较红,诊脉弦滑 头胀目眩,口苦咽干,胁满心烦,晨起恶心,不思饮食。 热入血室 以小柴胡汤和之 辅以调经 小柴胡汤加减 整理自 《沈绍功教授60病案赏析》 点击左侧的链接可以看诊断细节及讨论过程。 ---------------------------- 如果遇到患者上焦热盛,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的手段都无效的,局面僵持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配伍经典,可以打开郁结,将热毒消散,令身体恢复。 这个方子原书的大概份量是这样的: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而我在使用的时候,通常做个修改,变成: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 这个方子,李东垣自己大致是这么解释的:用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方子里面的黄连用得比较重,这是为了破上焦热结所用的,我们今天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比例。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现在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的情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8a26db0102vmlw.html
个人分类: 感冒发烧|1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的侧面——救赎与使命
热度 1 sunyu367 2014-4-21 14:00
文明的侧面——救赎与使命 健康的文明,不仅需要救赎耻与罪,还需要神圣感和使命感,正如“八荣八耻”,相辅相成。 博文《耻感文明与罪感文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82964-786980.html 》贯彻了自省的逻辑,自省其恶,便是向善。其实,善恶本是对立统一的,辩论家们喜欢制造一些本无对立结果的辩题,无非是建造一种崇尚语言炫技的舞台,假以比评唇枪舌剑的锋利程度。 国人喜欢表达对美好的向往,这并不意味这缺乏批判精神。传统的儒家言论,精于仁义礼智信的描绘,而讳言坑蒙拐骗偷,大致是因为忌惮污言秽语脏了口舌,于是便统统的勿言、勿动、勿信、勿视、勿听了,厌恶到了极致,方能如此。可见,儒家的耻感文明自立言之初,已是根蒂有境了。 扬善愈甚,厌恶则愈甚,所以,塑造神或几近于神的至善想象,已成为国人文化特长,甚至不惜拼合、杜撰,而受众往往出于美好愿望而统统信以为真,即使有基于理性的质疑,也无非明言不可之理,于是乎传奇和演义要比正史貌似更具普及型。 讳言恶,概出于善念,常怀救赎之心,于世人行方便,儒家、道家、佛家皆有此义。但是,人生在世,所视之恶,所闻之恶,万象丛生,任你勿动、勿言,难保你不信。倘若,学而不得甚解,不小心被颠覆了对诗书礼义的一厢情愿的认识,难免没有遭人蒙骗的感觉,也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 偏偏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不因善恶的认识而异,看惯了诗书礼义的书生,一时无有用的文章可做,难保不会描状一些稀罕事物消遣。这些文字可都是天外的警幻飞仙,岂是凡俗之辈所能招架得了的,况且,一旦形成文字的东西,流传起来便更为顺畅,倘若受众坠入魔道,作者教唆犯罪的罪名恐怕也要坐实了。至于究竟是无意之中挖坏了镇妖宝塔,还是遭受蒙骗之后的疯狂报复,于恶果而言,或许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尽管,对此进行道德评判所花费的笔墨并不少。 由此看来,描状邪恶,当有救赎之心;宣扬良善,当有虚实之鉴。歌颂,切忌浮夸,神圣感与使命感的产生,不能靠洗脑式的灌输,而需要切实的感受,需要面对现实,需要批判理性。梦境中有理想的殿堂,但作为人类,或许无法活着到达,只能背负救赎去朝圣,因此,面临困境时仅仅有基于人类智慧的极致理性往往不够,还需要借助信仰的神性去振作精神,这样,才能在面对非完美真相的时候,仍然保持对善的执着。理性的考虑,被塑造的至善形象,也许并不完整地存在于现实中——通常都不完整;但他们却时刻在梦想的殿堂等待着创造者兼虔诚信徒的到来——这是信仰的神性。 因为怕丢面子而放弃救赎机会的人类,即使不能被认定为“不善良”,生命也将失去人性的光彩和神性的精彩。这算作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种解读吧。 理性批判(对已知事物持怀疑精神)+感性崇拜(对未知事物怀创造精神),是一种不错的搭配,起码是无害的。如果我们认为文字的最佳公用是承载带有正能量的文化,那么,请带着神圣感和使命感去书写或敲击键盘,为文明的印迹贡献一些热情。
26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好大喜功的病因是什么?虚症
热度 1 duke01361 2013-9-29 09:51
好大喜功应该属于虚症 好大喜功的征候十分明显,但很不容易为医者所辨识。有的患者一过性空虚,则表现为间歇性吹牛B。有的患者已经虚极,其脉浮数,有的则表现出既浮且芤,此则气血双虚...除非妙手回春之良医,否则无法逆转其危厄。 我在京城游走经年,研究虚症是我的强项。日积月累,终得较深体会。今特将秘籍示后学同道,以益其辨证好大喜功之虚症。 好大喜功者,征候稳定,多有一贯性表现。比如发表垃圾文章,掠夺公共资源...拉帮结伙,欺上瞒下,排斥异己...等等,均可视为虚症之附加症候... 医者切不可不细辨因果,本末倒置。 好大喜功体现遗传和环境互作,笔者多年观察所得,好大喜功者遗传穿透力明显,因此该症受遗传基因决定,但此症候是否发展成“病”,则与环境因素有关。 比如一个环境中的领导官僚主管,浮躁之风盛行,形式主义严重,那么患者身处此类环境,极其容易受到诱发,而出现好大喜功之症候... 此症迁延日久,亦会发展为死症。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实在有限,如果此类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疗,则预后悲观。
个人分类: My Ideas|26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材料研究中的一点哲学思考
热度 2 qlearner 2012-7-13 19:20
IMR 研究生部开展了暑期的材料科学进展讲座,邀请了所里的“牛人”做讲座。 其中,卢磊老师的《金属材料的强韧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老师是纳米孪晶领域的专家,她研究的材料一反传统材料强度与韧性的倒置关系,做到了“又强又韧”。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能够颠覆传统呢? 卢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多级复合。 只有粗晶,适于位错滑移,韧性较好,但强度很差;只有细晶,阻碍位错运动,强度很高,但相应韧性很差。如果两者复合,粗晶提供韧性,细晶提供强度,则就有可能做到“又强又韧”。 这是晶粒的尺寸大小带来的效应。不能全大,也不能全小。 从而,材料的其他属性又有何影响? 一维与多维对比;微观与宏观对比;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对比;均匀与非均匀对比;线性与非线性对比…… 上述方面代表了不同角度的两极。是不是做研究时也应该像把大晶粒和小晶粒复合起来那样把这些两极也复合起来? 我的研究方向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计算机打交道较多,发现这些很像是计算机最根本的语言: 1 和 0 。 1 代表“开”, 0 代表“闭”,不能全开,也不能全闭。有点复合的意思。 曾经想像自己有两项武学:右手持奥卡姆剃刀,左手出天山折梅手。一个是实体武器,一个是无相神功。一个来自西方的 Ockham ,一个属于东方的天山童姥。一个秉持“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指挥我们专注于科研的三个核心问题——“what、why、how”;一个“以六路武功化尽天下招数”,指导我们凡事提问一下六个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奥卡姆剃刀把事情削减到 0 ,用天山折梅手把事情成形为 1 。两项武学皆不能废,换言之,也是多级复合。 我做的相场模拟,思想就是改变传统的明锐界面模型所认知的固液界面厚度为 0 ,认为固液界面的厚度不为 0 ,是一个弥散界面,通过引入一个相场变量来表示界面中的固相与液相的相对多少,解决了追踪界面的数学计算难题。 上面的这些又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主义思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中间态。 或许,我们追求了 1 和 0 ,还有中间的 0.618 更有黄金价值。
个人分类: 专业学习|440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一件小事
热度 2 xuyuexuyue 2012-6-13 23:41
前几天,一哥们对我说:“你知道,爱迪生的那句名言么?” “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对。但他还说了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我恍然大悟。这句话太重要了,解释了我的很多困惑。”但是,为什么教科书不说后面一句呢?“ ”这……不知道,总之,我有被欺骗的感觉!误导了我多少年!“ 后来,我想着,也许教育者只是想强调汗水的重要性,而又担心我们看中1%的灵感,所以略去了后半句,从这个角度讲无可厚非。但如同很多前辈以资深的口吻讲道理一般,总是带有太多的主观想法,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失去了话语本身的真实性。同时,中国人的思维中,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直观的感觉来描述事物的表象,而非透过现象描述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习惯表达往往略去了最真实的部分。 我宁愿相信,更多时候,前人的指点是一个个善意的谎言,他们把自己觉得最靠谱的一部分传承给了我们。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批判、辩证。我们可以难得糊涂,装傻充愣,无需锱铢必较,但是,必须有独立的思考和想法。我最推崇宋朝宰相吕端的行为模式,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他拿捏”糊涂“和”明白“恰到好处,历经三代帝王,宦海四十余载屹立不倒,这与当朝温总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人处事,应当好好体会这种”糊涂“精神。但若涉及教育与求知,我不提倡这种失去真实性的行为模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若师者也这般故意”糊涂“,真理和知识怎么一代代传承,学生得走多少弯路才看得到事情的真相。若不知道真相,怎么才能知道哪些是可以”糊涂“的部分,哪些是可以”明白“的部分。 在科院学习的一年,我看到,科学家群体中,那些科研和仕途双双丰收的佼佼者,也必定是有胸襟和气量去包容、平衡生活和工作中”糊涂“和”明白“的部分。若放在职场中,想必是这么一番表述:那些行业的佼佼者,必定是同时兼备很好的IQ(智商)、EQ(情商)以及SQ(灵商)。 道理千千万,修行却在个人,路漫漫,继续探索之。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2827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热度 2 wt6543 2011-8-28 07:04
科学居里,文化居表,科学居内在,文化居表面,科学主宰事物的一切规律,文化展现出事物运行过程中一切的外表现象; 任何事物都是科学与文化的统一体。如果说有一种事物没有科学,那么就是居于这个事物中的科学没有被我们发现,根据这个观点看,我们周围很多事物根本说不出其内在的规律,这说明科学的认识是一条看不到尽端的路。 文化无科学不立,科学无文化不活, 文化如肉,科学如骨,科学与文化在一起,就象一个完全的人体、组织等等,一个姑娘如何如何美丽,她愿花很多很多的钱来使的她的皮肤更加动人,从来没听过一个姑娘补骨头的, 如果这个姑娘没有骨头,或者其某些关键的骨头生长不那么周正,那么这个姑娘的貌象可想而知。 科学与文化必须处于一个协调的关系,其对应的个体才是最健全的,比如一个人,其骨肉处于一个协调的比例子,这个人才会十分健康,肉少则骨瘦如柴缺乏营养,肉多则大腹便便营养过盛行动不便。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穷与富的辩证
dante11648 2011-7-28 10:26
今天和老 师 聊天, 说 到日本政府 对 科研的支持程度的 时 候,老 师说 ,日本没有 资 源,人 们 不可以像中 东 地区一 样 靠出 卖资 源 过 富裕的生活。日本只能靠科研,靠技 术 ,用自己的先 进 技 术 去 谋 求和其它国家的合作,从而 获 取 资 源。 这 是日本被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但也造就了一个 严谨 、勤 奋 、高度 现 代化的日本。听到 这 些我着 实 一惊,自己 还 从来没有考 虑 到 过 日本技 术发 达的 这 一 层 原因,一直以 为 日本人生性 严谨 , 严谨 的 风 格和一 丝 不苟的 态 度造就了日本,却不曾想是日本的地理 环 境造就了 这 个 严谨 的 风 格。比照我 们 中国,地大物博的 时 代早已 过 去,如今是越来越巨大的能源缺 口, 资 源缺口,然而我 们 一方面不惜一切代价的挖掘能源,甚至不 计 后果的以能源 为 先 导 ,却又一 边 在走以 资 源 换 技 术 的可怜之路。怎么感 觉 像一个没落的 阔 少,已 经 散尽千金,却仍不思 进 取,而是千方百 计 的 卖 宅子, 买 老婆孩子, 卖 血, 卖 身。。。。 我 们 什么 时 候才能走到 卖 智商, 卖 力气的路上呢? 从某种意 义 上 说 ,是日本 资 源的 穷 造就了他 们 社会的 发 达,人民的富有。然而不是 贫穷 的 资 源一定能激起人的斗志,从而 为 改 变 生活 环 境而不懈努力。 资 源 贫 乏的国家很多,却有很多愈来愈 穷 。其 实 日本也不是 贫 乏到没有 东 西可 卖 。比如人口如此密集的日本森林覆盖率却达到 64% ,但他 们对对 珍 贵 的森林 资 源却是只栽不砍,那种几百年的老 树 在日本随 处 可 见 ,而众所周知的是他 们发 明了一次性筷子技 术 , 卖给 中国, 96% 的木材却都是从中国 进 口的。也 许 从某种意 义 上 说 他 们 是自私的,狭隘民族主 义 的,短 视 的, 毁 坏 邻 国的森林,牟利自己,但如果人能在国家的高度上自私,最起 码 也算狭 义 的 爱 国吧。可 恶 的日本人,可怕的日本人,也不能不 说 是可敬的日本人。 加油吧,从自己做起,影响身 边 的人,然后才能改 变 我 们 的社会。
3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辩证是无限的,我思我,故我在, INFINITY IN DIALECT
yue 2011-5-8 19:33
我思,故我在。 这是笛卡尔的命题。 这一命题的应用,也就是辩证是无限的。 例如: 我思我,故我在。( 真正具有主体意识,才能有主体。否则都是对象意识,就不会有真正的主体。) 你思我,故我在。(你思我,我才有价值) 我思你,故你在。(我思你,即使你已经没有物质存在,但是仍然有人格) 我们思,故我们在。(集体的存在,以集体意识为前提。) 其他还有: 我消费,故我在。 再比如:钱花了,才是你的。(钱花了,钱本身的价值,才能归你。) 也可以辩证。 例如:钱花了,钱就不再是你的。 所以,该花的时候,花了,钱才是你的。不该花的时候,花了,钱就不再是你的。 其实不论什么命题,都可以做无限的辩证,也就是命题的演变。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面与片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张能立 2010-9-14 13:46
在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里面,全面是被弘扬的,片面是被批判的。总之,全面就是好,是有价值的;片面就是不好,是没有价值的。那全面和片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看看圆与其内接正多边形的关系。当其内接正多边形的边的数目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内接正多边形就越接近于圆。在这里,圆可 以类比于全面,正多边形的边可以类比于片面。当片面的各种观点越来越多,通过理性思辨汇聚在一起,就产生了全面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片面是全面之母, 没有片面,也就不可能存在全面。 真正全面的观点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受其学识和掌握的信息所限制。不存在有人掌握了所有知识 和所有信息。基于部分知识和部分信息,所作出的决定或提出的观点,就不可能是真正全面。但是,两个不同的片面观点是可以比较的,通过人的知识和理性,可以 判断其中某个片面观点离全面更加接近。也就是说,虽然不存在绝对全面的观点,但存在相对全面的观点。 理解了片面与全面的辩证关系后, 就知道那种没有片面作为基石的全面观点往往是忽悠。如果某种学说号称是一种全面的学说,我们就可以拿片面作为试金石,来检验这种全面的学说是 不是忽悠。其方法是:请主张这种全面学说的人,谈谈这些全面是由哪些片面组成的。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辩证
metanb 2010-8-17 14:45
.
个人分类: 奇思妙想|2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性与可行性及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
lxj6309 2009-11-21 22:17
一.科学性与可行性 科学性和可行性一般被分列为对一项工程项目或经营管理方案的两个基本要求。实际上,这里对科学性的理解是狭獈的或狭义的,即它仅要求方案的各项结论性意见和方法在有限的条件下有科学原理依据,而没有对方案在时间、空间、财物甚至社会政治等方面全面的约束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对一项建楼方案,狭獈的科学性仅要求在既定的地质和材料质量条件下,这幢楼是牢固的和抗震防灾的,却没有考虑到盖楼时所需要的建筑活动空间大小、适合的建筑队的可得性、资源来源的保证性、所需材料的易得性等等因素,于是,它虽然符合自然科学原理,但有可能是不可行的。 实际上,今天的科学一词是个普遍的范畴,不仅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硬科技,也包括全部的社会科学和管理学。所以,广义的科学性是全面的科学性,是实践着的科学性。首先,因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完成特定任务的活动,因此,人们在一个有限过程中既不可能接触事物的一切客观存在方面,也不可能超出他们的认识能力全面地一丝不差地认识清楚客观存在,此即有限理性限制。其次,作为包含社会组织在内的管理方案,必须考虑系统计划所涉及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约束条件,因而一项经营管理方案或工程计划方案必须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管理科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所谓广义的或全面的 科学性 实践就是: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和综合约束条件下,以最节约资源的方式完成既定的实践任务。这种科学性是将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结合起来的 全面科学性 。 在上述科学性的定义下,一个具有全面科学性的实践方案必是可行的方案,而一个可行的方案必是具有科学性的方案,否则,它虽然可以实施,但实施的过程或结果,或者不满足全面的约束条件(如资金严重超支),或者与实践目的南辕北辙(如本来想评价管理者的绩效却变成了对管理过程的评价)。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 人们常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只有既懂得科学又懂得艺术才能将工作做好。其实,这种说法存在概念的误用。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关于这种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科学即管理学或 管理科学 。狭义的艺术作品仅指装饰人们生活环境和专门娱悦人们的感官和心理的人工物质存在,这就是绘画、雕塑、书法、文艺、音乐等作品。狭义的艺术性仅指这些作品娱悦人们的感官和心理的特性和程度。而上述说法中的 艺术性 是广义的艺术性,是指任意客观存在所具有的娱悦人们的感官和心理的特性和程度。人们的一般社会实践活动必在人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也必然反映为对人们的感官和心理的刺激,所以也就有艺术性的问题存在。所以,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存在一个如何使旁观者或合作对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问题,或一般地说,都存在一个提高美感的问题。如有的人走起路来精神,学习起来精力充沛,给人以干净厉练、精爽悦目之感,这就是人生艺术性的体现。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都应接受科学原理的指导,以保证实践的成功。而这其中的科学原理,也包括提高实践艺术性的美学原理。所以说, 科学性和艺术性 不过是人类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性中包含艺术原理,艺术性寓于科学性之中;科学性是实践的轨道约束,艺术性是轨道设计的美学特征。 对于系统评价活动,这一对特殊的辩证关系的表现也十分明显。系统评价的科学性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的价值事实,而艺术性地设计评价方案和装饰评价活动过程,则不仅促进科学性的实现,而且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大管理的效果。
个人分类: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9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子是辩证维物主义者吗?
jlpemail 2009-7-16 21:44
有人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道是 老子唯物主义学说的最高范畴. 老子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体系,还熟悉辩证思维..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许多哲学家都认可的, 那么,两者综合起来,是否可以说: 老子是辩证维物主义者呢? 或者,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定位或者归属问题, 以来后世的哲学家们解读?它会不会也像一些 小姑娘的辫子一样,是善于编的母亲操作出来 的呢? 疑惑不解.
个人分类: 学术现场|42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看中医--西医
baibing 2009-3-11 21:01
我们中国搞科研的人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什么呢? 就是喜欢对外行的事情品头论足,我也喜欢。 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我就敢说几句。 但是这的确是我这半年来的切身感受。 父亲走了,西医没有留住他。 我后悔,后悔没有去尝试中医。 但是我受够了,受够了西医那一套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方法论了,丝毫没有优化,丝毫没有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完全是一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到最后,各种问题出来了,把人弄没了。 什么是中医,我真的不懂,但是我听说中医特别强调哲学,强调辨证施治,强调整体看问题,强调疾病的根源。 那一天,在医院了,我忽然有了一种领悟,那就是什么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我认为,中医就是一套方法论,不是说中医就是把脉,不是说中医就是中药,也不是说中医就是完全排斥检查,也不是说中医不能手术,其实中医就是一套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辩证施治的思维方式,如果需要,西医完全是中医的工具,是中医的子集。 西医只能处理简单问题,西医只能线性地处理问题,或者说西医必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旦医生不会简单化,那么西医就束手无策了,事实上,中国的大部分西医只会在那里背诵治疗方案,只会在那里拿着病人做实验。不会辩证思考。 对于危重病人,或者对于疑难杂症的病人,这能不害人么?毕竟人体能够给你几次试验的机会。 我认为中医存废之争真是胡说八道。因为中医是一套代表着优化思维的方法论,何谈存废。你可以废除中药,废除诊脉,但是你永远废除不了这种带有优化思想的思维方法论。
个人分类: 人文&社会|53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发展的走向
自我源于思考 2008-12-6 20:05
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把中医药纳入到现代科技体系中,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少对中医有益的理论;另一方面, 中医药依靠疗效不断地拓展市场,使得中医药的销售额逐步提升(当然,在中药的上市方面,中国由于对产品开发不够重视而落后于日本)。以上两点提示中医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主要是由西医药构成的,疫苗、抗生素、检测仪器、手术等基本都是西医。 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兴起与西医息息相关,却与中医有些隔膜,这一点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在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的时候,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会怎样呢? 科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构成,其中包括中医,也包括西医。从目前来说,主要是西医。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中医的确有自己的优点。有人抱怨说,许多中医诊疗时采用西医的方法,难道中医一定非要用阴阳五行的学说进行诊疗吗?西方哲学讲究辩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说的实质也是辩证、联系、系统的,而并不是玄幻神秘。 以前,药品监督局允许中药与化药的复方,这样会使药物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对药品的长期监测不利,现在已经不中止了。目前化药、中药、生物制品是分别开来研究的,这对于中医的发展其实是有益的。中医药的发展不能避开西医,反而要主动靠上去,一方面吸取西医药的长处,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优点产生对西医药发展有利的影响,如小针刀这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法便是中西医结合的发明创新。 对于中医药的未来,扶植是肯定的,要使之延续下去,但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决定中医药的应用规模。
个人分类: 医药|4301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