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包办婚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0年未婚妻经历及对包办婚姻的再认识
热度 28 childever1 2012-9-15 21:43
10年未婚妻经历及对包办婚姻的再认识
寻找青春的脚步,开始我断断续续的回忆...... 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造就一个人的经历。这是上苍赋予我们的一份特殊礼物,对此,我欣然接受 . 10年未婚妻经历回顾 “未婚夫”、“未婚妻”是对订婚之后、结婚之前男女的称谓,今天的人们似乎已经省略了订婚这个环节,“未婚夫”、“未婚妻”这些词也渐渐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但对我来说,“未婚妻”是一个不能忘却的词,因为我曾经有过 10 年“未婚妻”经历。 我是在山西晋南一个村子里出生并长大的,从村子往东北方向走 10 公里就是一座山。童年时期,那圪塔行定娃娃亲,有的孩子五、六岁就订婚了,有的 10 多岁,一般的 20 岁之前就结婚了。不订婚是极少数人家的孩子,极个别长大谈恋爱结婚的会被看作是“风流”、“不正经”。普通人家的我也是那娃娃亲中的一员,大约九岁就订婚了,至 19 岁解除婚约时整整做了十年的“未婚妻”。 村里有职业的媒婆,手里掌握着许多娃娃们的情况,每天走东家、串西家,张罗着好事。也有些偶尔从事牵线的人。媒人一般是先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大人需要打听对方家的为人情况、家庭情况,大人同意后,安排两个孩子见面,如果孩子们也没什么意见,大人就可以商讨聘礼的问题了,聘礼确定后就可以确定订婚日期了。订婚的仪式可大可小,有的会请亲戚,有的只是自己一家人请媒人吃顿饭九可以了。 9 岁的我,订婚之前与要订婚的男孩见过一面,当时也没说什么话,只是觉得长相还可以就点头同意了,之后的事情就与我无关了。记得当时的聘礼是 500 中国元, 50 个大洋(袁大头),还有可以做三身衣服的布料,其它的小东西就不记得了。聘礼到我家停留片刻就送到二哥的未婚妻家去了。二哥大我三岁,未婚妻是个中学老师的女儿。长的很漂亮,嘴也很甜,妈妈曾经很喜欢她的。大哥当时已经订婚好多年了。在我的记忆中,同一年级的 40 多个女孩中,坚持到 17 、 18 岁未订婚的也就 2 、 3 个吧。 订婚之后的每一年,男方都要给女方“衣服钱”,我的衣服钱起初是每年 10 元,最后的几年涨到 50 元。另外,双方家任何一方家里有红、白喜事,另一方都得行礼,其中的礼节也是非常严格的。譬如男孩的祖父或祖母去世了,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女方家。女方家要蒸一些花馍、炸一些花珊,在奔丧那天用礼盒盛着花馍、花珊到男方家。如果男方家还有别的“未婚妻”、“未婚夫”,村里的人们会比对这几家亲家的礼盒,并在村里传说。未婚妻要去男方家奔丧,并要披麻戴孝,未婚妻的母亲或嫂子要陪同前往。作为对未婚妻奔丧的回馈,男方家要给未婚妻礼钱。“未婚妻”、“未婚夫”奔丧是丧事中一个最大的看点,各种严格的礼仪如果有一个环节不周到,就可能会引起双方的摩擦。 我做未婚妻期间,未遇到过什么喜事、也没遇到过丧事,只是因为男方的村子里有戏班子来唱戏,去过两次男方家。 10 年之后,在我上高三的那年,因为不能满足男方要结婚的愿望,在清算并如数付给男方给我们的东西之后解除了婚约,当时因为数额巨大,家里东凑西借也没凑齐,就贷几百块钱的高利贷,还从银行贷了三百块钱.上大学期间,父母既要供我学费,还要还这些钱,生活艰难可想而知.这些钱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还清。二哥的未婚妻也因为她考上大学,二哥没考上在我之前就解除了婚约。大哥履行父母包办的婚姻,两人至今感情很好。 对于这段浪漫的经历,感觉 最不浪漫的事是没拉过未婚夫的手 .如果以此为题大概可以吸引很多眼球. 包办婚姻就不好吗? 说到包办婚姻,不禁想起林语堂\梁实秋\钱学森\胡适等几位包办婚姻的代表人物,其中,除了胡适略有不满之外,其他几位似乎都属于幸福的婚姻. 反观现在的自由恋爱形式下的婚姻,却在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2010年,全国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妇劳燕分飞。目前,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离婚率迅速上扬;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离婚率越低。如此高的离婚率不仅给离婚双方造成情感上的撞击,更令一批单亲孩子造成成长中的问题, 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情感专家陈一筠博士表示,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人际矛盾与情感风险。 在我看来,这种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婚姻形成机制本身存在几个问题: 1.太年轻.尤其是农村及城市较早走入社会的青年.两个谈情说爱的年轻人都还涉世未深,通过他们自己来做一些简单了解以确定终身,不妥. 2,理想化.年轻人一般过于理想化,可能不考虑家庭及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两个人的包容性不是很好,这为以后婚姻解体埋下了伏笔. 3.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到3年.在如此短暂的恋爱过程中,双方更多的是展现自己良好的一面,同时容易隐藏其缺点,短期内难以达到很好的了解. 包办婚姻的不足之处是当事双方接触得比较少,但与自由恋爱比较可以克服上面上2\3两点的不足.因为 包办往往是基于双方父母的了解基础上确定的.父母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对人的了解方面比小孩子丰富许多.另外, 包办婚姻一般期限比较长,都在10年左右,这期间,双方儿女及家庭可以加深了解,培养感情.这可以大大减轻以后婚姻中的摩摖. 综合以上内容,想表达的观点是自由恋爱并不是就比包办好.在今天的社会现状下,包办婚姻仍然有积极的因素.当然,如果能将过去的包办和现在自由适当结合起来也许会达到理想的婚姻状态. 即罗素所认为的 道德婚姻:一是 男女之间应当有深切而真实的爱情;二是 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应得到充分的关心。 1婚姻与道德 罗素 2 中国离婚率已连续七年递增 李晓红 人民日报 2011年6月2日
个人分类: 生活百态|9144 次阅读|84 个评论
有些人可能就适合包办婚姻
热度 9 dawnshower 2012-5-8 17:08
去年夏天看到王安忆长篇小说《天香》的书评。豆瓣上有些人评论“史料太多、学究味浓了些”,正是这个评论,让我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前 些时看完了这本小说。 看到一半就发现,抱着“发掘其中有价值史料”的目的来看《天香》,完全是给自己“不看文献看小说”的行为找借口。现代作家写的古代小说,纵然里面有一些物质史、技术史之类的背景介绍,也是作者从其他的文献中查来的,其作品并不比现存的其他史书更具有真实性和丰富度(话说,本来作者的目的也不是修史)。不过故事实在是很好看,所以还是放不下书。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有些人,可能就适合包办婚姻。 在这本小说里,没感觉到包办婚姻是“压抑天性”的坏制度。书中的青年男女,每每到了 15 岁,就会有长辈来为之务设配偶。双方的亲朋长辈、包括媒人,都会十二分用心地掂量双方的性情、才智、家世背景,期望两人能够尽量过得长久。我觉得像马文才祝英台这样的悲剧,应该是不常见的,因为若是完全不登对的两个人,家长其实是不敢应允的。像《天香》里没有出息的阿奎,虽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但属于没多少内涵的纨绔子弟,家人给他找的媳妇也是与他一般才情或者人品的,并没有见家人怂恿乃至协助他娶一个知书达理、精通诗画的女孩子,大概是怕他们罩不住吧(至于《红楼梦》里薛蟠娶香菱,乃是因为经济条件的不对等。放在现在,一个没出息的富二代照样可以找到一个自身条件比他强的穷女孩。)。至于特别出色的男儿女儿,周围人也会格外细心。《天香》中哥哥阿昉对弟弟阿潜说:“所谓‘缘’是指人和人的声气相通,情性相投,虽本人未曾相逢,但周边人却都有所感悟,才会四方撮合,成其一宗好事。” 而“自由恋爱”呢?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没有这样的枷锁,就有那样的枷锁。我的一个朋友,今年 30多 了,属于勤俭持家、貌美如花类型的,但是每次都是陷入“我爱的人,家里不同意;家里同意的人,我不爱”的困境。起先比较同情她,但是反反复复的次数多了,我意识到,也许她并不适合自由恋爱。她想要爱情,但是离不开父母的荫蔽——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她一直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她曾经试图瞒过父母,打算和买不起房子的男友一起去外地闯荡,不过最终,她害怕未知的一切,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她还是放弃了。时隔不久,相似的剧情又会再次上演…… 还有一个朋友,也是大龄未婚,不过她的原因是另一种:能入她法眼的,都是已婚男子。他们的人身就是不自由的,怎么和她“自由恋爱”? 像这类“伪自由恋爱”的例子看多了,我感觉, 对于有些女子而言, 如果希望人生有一个靠谱的婚姻, 也许被父母“包办”,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是为了历练内心的强大和丰富,为了个人的成长,自然还是自由恋爱更加锻炼人。
个人分类: 寻常事|4274 次阅读|24 个评论
教科书是包办婚姻,
jiyipeng 2011-11-29 09:55
一些教科书的写法更是象强奸,强行地塞进一些说法,然后1 2 3 4,一 二 三 四。一点不美。 好一点的方式是采用问题追问的方式,展开讨论,然后不断从袋子里拿出法宝,这些法宝 的拿出时机。应该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教科书中没有问题意识,而是博物学笔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个人分类: 教育与未来|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由恋爱,包办婚姻
热度 1 qyu111 2011-6-5 21:46
我们中国是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有很多的习惯和规矩。 在婚姻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年是相信包办婚姻。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采用包办婚姻这个习惯?我们今天的人把它归结于“封建习惯”,应该是来源于社会阶级和等级的产物吧。今天人类要平等,阶级要消灭,包办婚姻这个事也就应该成为历史了吧。 今天的年轻人都自由恋爱了,凭着感觉寻找能让自己心动的人。 这个感觉是什么?年轻人的感觉对不对?对接着而来的婚姻是不是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如今的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开始让我们重新来考虑这个问题。 年轻人心动的是什么?相貌和性格。心动是一个原始的、感性的冲动。它的基础是动物的,没有太多的理性和实际的思考。 而婚姻是一个很实际的,社会的产物。它不是以人的动物本能为基础。它更多的要考虑人的社会性,而不是其动物性。 婚姻需要考虑家庭的稳定,双方父母的相处,孩子的教育和前途,现在还得考虑财产的分配等等的社会因素。在考虑这些社会因素的时候,父母的经历和经验要比年轻人成熟的多,也看的要远的多。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需要激动,需要自由,让年轻人自己去做主吧。 婚姻,是家庭的事,家族的事,社会的事,让父母去把握吧。 自由恋爱,包办婚姻。父母、孩子各得其所,大家开心。
563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