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考满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我与坏人一起下了地狱
damin123 2014-8-11 15:16
为什么我与坏人一起下了地狱 大民 今天又遇到贩卖论文的,在语文老师群里公开打广告,代写代发职称论文。几乎天天有,跟电线杆子上的性病广告一样,挥之不去。 如今,做坏事都可以打广告了。这不能不说又是个“特色”新景象,很多年前就有人专门从事这当子买卖。我曾写过《捉刀人的春天》《上门“拉客”带来的尴尬》《论文数量全球第一背后的荒唐》,甚至还因为揭露中高考满分作文大量造假,成为“作文打假第一人”,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 很多年过去了,造假行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且泛滥成灾,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三百六十六行,行行有造假。睁开眼睛看看身边,打开网络看看世界,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险象环生,陷阱密布。甚至早已经被暗算了,浑然不知。甚至被不法商贩卖了,还帮他们数钱。 要想找一个放心可靠的食品、药品、农药、产品,很难很难。如果你有耐心,我可以把生活中涉及到的,出了产品质量问题的,都举例,肯定是千千万万,无穷无尽。 今天遇到的代写代发论文的小毛贼,本来也没什么可恨,无非是早已领教过的那些个理由,那些个辩解,那些个无知无耻小人得色。 “其实说白了,我只是个小的业务员,我也拿不了多少钱的,现在评职称都需要发论文,而大家都找代理公司来做,可以体谅上面几位老师的心情,与其义愤填膺,不如随大众吧,” “存在就是合理的。少唱那些高调吧。仿佛比别人高尚多少似的。”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不知道信息,而且还不知道信息的重要性,是多么可怕。” “谁说代写代发论文违法了?别说这么难听,你说我是站街女,相当于介绍卖淫嫖娼,这是骂人。我就是给需要的老师服务。” 我给他俩的回复是: 第一,它是违法的,不论多少理由都不改变这行为的性质。 第二,它是丢人的,它损害了这个社会的公平底线。 第三,它是悲哀的,越是振振有词这悲哀就越严重。 你这么做,让那些勤奋笔耕的老师们,多难受。让那些努力向学的同胞,多窝屈。别人认真劳动得到的东西,到了这里,花点小钱就可以解决。你让这个社会的公理,哪里放? 其实,某某某,你今天的陈述,我几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事偷偷做了,也就罢了。不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强词夺理污染视听。 论文造假、代写代发,成为一个行业,实在是太丢人了。大民咱没有办法制止别人这么做,可是咱有办法自己不这么做。也有朋友支持我,发言: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诞辰。他说:半个世纪前,当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听老人们分析俄国掉进这灾难深渊的原因:“人忘记了上帝,这就是一切的起因。”自从那以后,我花了五十多年来研究我们的历史。我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会比重复这句话更精确:“人忘记了上帝,这就是一切的起因”。 后来,我总结陈词: 自家饭桌上出现了地沟油,我们骂。那些做文化的人却在源源不断的为我们的文化提供掺假使坏,我们能听之任之吗?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假冒伪劣的敏感,如果“劣币”可以畅通无阻得不到起码的抵制,那么,我们这些遵纪守法的“良币”,到哪里流通? 再后来,我写了下面的段子: 看见那些有路子没本事的同事,提拔晋级来势汹汹,我心里给自己打气:“你有后台,我有论文。我发表文章无数。” 忽然有一天,论文代理公司出来了,说:“代写代发论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需求的后台聊!” 我最后的放线顷刻崩溃。我靠,我没有关系,没人管我。他们没有论文,却有人主动上门提供帮助! 我动摇了:那么多人都做坏事,我做一点又如何?我好歹会写两下子,就助纣为虐吧,好歹赚几个小钱,心里才可以平衡一点。 越来越多的人,跟我想法一致。 很快,天塌了,地陷了,整个社会风气坏了,一个幸免的都没有。追究根源,原来就是最初的那一刻呢:别人做坏事成了我做坏事的理由。 因为我没有坚持,所以我跟坏人一起下了地狱。我跟最初的那个坏人,其实好不到哪里去。
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欠谁的幸福[高考满分作文]
热度 1 zjzhang 2012-11-29 19:16
张无忌放弃了江湖与江山 他把幸福给了赵敏 却把牵挂给了小昭 把漂泊给了蛛儿 把憾恨给了芷若……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 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 也许他装作不知道 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 郭襄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也许他记得,也许他不记得 曾经有一个叫公孙绿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驻在他一刹那的目光里 而他所能给的,也只能是一曲清箫、三枚金针或者某一刻的眷顾而已 这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 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 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 于是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 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 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 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 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 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 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我们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 学着深藏,把你深深埋藏 藏到岁月的烟尘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为什么在某个落雨的黄昏 在某个寂寂的夜里你还是隐隐地在我心里淡入、淡出 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阿朱如花的笑靥正在青石桥旁小镜湖边渐渐凋零 乔峰在滂沱的夜雨中泪雨也滂沱 你给我保护,我还你祝福 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 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 陈家洛不愿负天下人,便负红颜 一个为他香消玉殒,一个因他寂寞余生 也许他的命运早早已是注定 终是塞上牛羊空许约。   空许约,空许约,幸福永远未完成…… 我多么想和你有一个深深的拥抱之后,转身离去。 情深未变却寒盟 终究差了那么一点点 幸福转眼消逝 从此一个人,日日自己关门 一个人熄灯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寒冷的夜里少了一个人的温暖 只不过幸福不再完整……  倚天的结局处,周芷若曾这样问过张无忌,在小昭、蛛儿、赵敏和她四个人中,他真正爱的人是哪一个。张无忌一时感慨万千,想起自己也曾扪心自问过,那时只觉得,若能和四位姑娘一起长相厮守,岂不逍遥快活?然而世事变迁,小昭远赴波斯做了教主,表妹蛛儿逝世,芷若误入歧途,只有赵姑娘一直陪在自己身边。虽然期间曾产生过误会,他对赵敏是又爱又恨,但心里从未放下过对她的牵念。然而,芷若的介入总让他内心摇摆不定,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直到这一刻,面对赵敏的不辞而别,他终于发现,自己对那鬼灵精怪的小妖女竟这般难以割舍,若是今生再见不了她,自己也决计活不下去了。他终于找到心底的那个答案,对芷若,他是一向敬重,对蛛儿,他是心生感激,对小昭,他是意存怜惜,但对赵敏,却是刻骨铭心的相爱。   人有时候,总在失去时才后知后觉,一些人,一些事,以为只是生命中一抹浮云,以为可以从此相忘于江湖,却在别离之际发现,那些过往原来早已扎根在心底,拿不掉,抹不去。   杨过与小龙女终成眷属,逍遥于江湖之外,他可记得,还有一个痴心的女子对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抛尽韶华,守候一生。他是否会想起,多年前那张天真无邪的面容,是否会想起,初遇时她莞尔一笑,道,我姓郭,单名一个襄字。   眷恋的人,给不了你承诺,于是你终于明白,幸福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是为何仍要飞蛾扑火,执着一生?也许就如李莫愁时常低吟的那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一个人又如何能想的透彻?   有一个人,教会你如何去爱了,但是,他却不爱你了   有一个人,你一直在等他,他却忘记了你。   有一个人,他想离开了,你却没有丝毫挽留,因为你渐渐明白,挽留是没有用的,你能给的,只有自由。   你以为只要走的很潇洒,就不会有太多的痛苦,就不会有留恋,可是,为什么在喧闹的人群中会突然沉默下来,为什么听歌听到一半会突然哽咽不止。你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都是过往的倒影。   爱你的人,对你的要求很少,可以在很想你的时候看看你,可以在寂寞的时候和你说句话,这就是她所有的幸福。   如果因为执念而作出仓促的决定,可以离开,但请不要走远,不要急着为彼此定性,不要急着分清界限, 回头看看,她是否还在。   善待爱你的那个人,那个不希望你困扰,所以强颜欢笑、骗你说释怀了的人,那个默默关注你,从不曾离开的人,如果你还彷徨着,如果你还抑制不住的想着她,如果你还在意她的一颦一簇,不妨给她一个可能,也给自己一个可能。   在爱情里,如果两人都很被动,一段美好的姻缘不免在时间的摧残下消磨殆尽,并不是两个人不适合,而是双方都习惯于等待,等待对方先主动,没有耐心的人于是选择离开,最后徒留遗憾。   所以,爱是有来生的,就像不灭的火种,只需加点干柴,它依旧能发出夺目的火光。   几米说: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   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   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   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但是,请允许我说这样自私的话   多年后   你若未嫁   我若未娶   那   我们能不能在一起???? 记住你欠我的幸福!!
个人分类: 文学|28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登临意”与国人的地位意识与强者意识(二):高考满分作文随想
sarstone 2011-8-25 19:33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绝对可以说是关于登高的名句。我也学着用过,因为大家都在说,而且经常挂在嘴边。而对 “ 望岳 ” 全诗的章句,反倒是一直语焉不详。这回因为见着 2011 年高考江苏省王希同学的满分作文,文中应用了这句以表达一种强者之心的 “ 登临意 ” ,又勾起了我多年的困惑翻涌而出,不吐不快。 做强者的意愿应该说是国人的历史遗存,因为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中,饱受强国的欺凌、蹂躏、与掠夺,国家民族积贫积弱。顾炎武、梁启超遂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声疾呼。发奋图强,民族振新,国家昌盛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理想。在教育思想上,“自强”是永恒的主题词。因而,国人对强者,多从正面去加以褒奖。对强者之心,从来少有异议。其实,强者及其逻辑也不是没有可批判的! 尼采是现代哲学家推崇强力意志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超人” 说,断言“上帝死了“,因而呼唤现世的“英雄”。他用极端的个人自由意志唤醒了欧洲以至世界的众多浑浑噩噩的灵魂,但同时也开启了潘朵拉之盒。年轻的魏玛共和国因其思想引领,最终陷入希特勒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第三帝国的深渊。在改变自我的同时去改变世界,逻辑上这无疑是可靠的,但行动中稍不留神就会过界,从而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沼。真理在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就是这个道理。 辛弃疾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原本表达的是知识精英在国难当头时忧国忧民,却报效乏门的无奈。这种“登临意”虽然有些怨艾,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抱负和追求,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杜甫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的“登临意”细细析来就有点复杂了。从明处讲,希望攀上最高峰,群山都在脚下,大山也变小了;尽管不无自我中心主义的嫌疑,但也就是对个人意愿的真实表达,而且是写实的实景实情。从隐处说,引申起来这句话的意蕴颇多,“欲与天公试比高”是一种,“俯瞰平庸的众生”是一种,“傲视群雄”是一种,“天下舍我其谁 ” 是一种,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是一种。无疑这些都代表着不同意义的强者之心。 分析起来,“欲与天公试比高”是作为领袖毛泽东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的写照,这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王同学以强者之心“俯瞰平庸的众生”,虽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却也暗含着“牧人”的权贵思想;“傲视群雄”充满着极端个人主义的张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则是赤裸裸的权力与地位崇拜;“天下舍我其谁 ” 更是帝王独裁思想的典型发端。后面这样几种情景和心态,或隐然、或厚黑、或虚无,唯独缺少一种现实的理性精神!人们频频以此为个人意兴的表达,个中曲直颇值得玩味。但对比起罗曼罗兰来,这些强者之心里透露着争强斗狠的张狂,孕育了贵己贱人的孽根,显示出弱肉强食的荒诞。显然,强者之心需要一种制约或平衡机制。 怎么办?中国人的古老智慧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强”必须与“厚德”结合起来才是正途。强者必须占有道德的高地,才会是真正的强者。我们的强者之心,也必须在人类伦理道德的滋养下,才不会偏离或迷失人类共同进步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正在强国的道路上急进,强则强矣。对内要建立和谐社会,对外要建设和谐世界,应勿忘以中华民族的的优秀文化为基础,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新的精神道德财富,则强可久矣。 王同学的作文 文摘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 “ 登临意 ” 。对,登临,是辛弃疾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的登临,是杜甫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的登临。 原文转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461047from=space
个人分类: 观点|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登临意”与国人的地位意识与强者意识(一):高考满分作文随想
sarstone 2011-8-22 12:17
登高或登山,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意趣所在。一者,登高自然可以观风景,开阔眼界,因为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看见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牧 “ 山行 ” ,观得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王之涣 “ 登鹳雀楼 ” ,发现眼界随登高而望远,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者,登高可以感怀山水,触景生情,因为, “ 高处不胜寒 ” , “ 何似在人间 ” 。李商隐 “ 登乐游原 ” ,概叹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杜甫 “ 登高 ” ,感慨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再者,登高更能激发意兴,胸怀天地,可以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苏轼“赤壁怀古”,笑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岳飞“凭阑处”、 “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志在“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毛泽东过“六盘山”,誓言“ 不到长城非好汉” ,豪情尽在“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登高或登山,对国人来说显然还远不止于此,还另有文章,另有深意。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虽然谈的是治学修身,但却是借登高论胸襟,教化培育精英强者。秦始皇专门遣使泰山封禅,把登山或登高与国家政治联系到一起,借以彰显君权神授与崇高地位,后世当权统治效仿者众。 国外的知识分子或统治者对登高或登山的意兴如何,我没有研究(如有研究者,不妨提示)。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灵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细细品来,他的言辞倒是对登高或高处表现出一种绝对的谦卑的态度。从已知的西方宫殿建筑或陈设来看,似乎也少有我们惯见的为君王设计的高台龙椅一类来突显“陛下”“圣上” 。 Majesty 是 英语 国家对君主的敬称,我们译作陛下,但其原先涵义却是指伟大、宏大的意思。 有次从黄山游览下来,在长江游船上碰到一法国女大学生,问及其登黄山的感受,她觉得没什么,就是一座山而已。我满是惊讶的表情估计让她也深感奇怪。 由此来看,西方人对高处的领悟确实比较迟钝,对地位的高低也缺少关注。 显然,眼界和胸怀绝对不是一回事。所以不同的人,见到相同的景象,却有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看到的(简单感觉)和感到的(整合感觉)不是一个东西,前者为初步认识的具象,后者为经过加工凝练的意象。这其中有个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宗教文化的因素影响很大。西方宗教崇拜上帝,强调奉献。所有人等都是上帝的子民和仆人。中国的神道文化则强调天人合一,时运改变又强调人定胜天。这反映了了中西地位意识的差异。似乎可以说,西方的平等意识历史地就比我们强!
个人分类: 观点|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铜卖出了黄金价——杂议高考满分作文2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1-7-14 13:51
(续)接下来,我们尝试对文章做一具体分析。不难看出,为了切题,文章有点牵强附会。引入自然,但显得名不副实,其中包含了许多主观臆断,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高考作文专家称道的临场机智,我们则感到有点弄巧成拙。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大发展与社会转型时期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现象,政府决策一直存在着两难选择。年轻大学生的生存艰难与丧失理想毫无关联,在这方面作者就有点不顾实际、空发议论了。这也是作者招致年轻大学毕业生不满的原因之一。 至于为高考作文专家赞美的诗意、积淀,就是几首诗词的引用。但是,因为文章的前提站不住脚,所以不免让人发出花拳绣腿、无病呻吟的感慨。新闻媒体的介入,恰恰印证了人们的阅读印象。事实上,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年轻人的张狂气息,这也是教育脱离实际的回光返照。当他们经历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刀光剑影般的实际生活磨练后,当他们亲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现实生活感悟后,当他们经历风风雨雨、发出事不经过不知难的人生感叹后,还有多少人能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 反过来,是蓬蒿人又怎样,不是蓬蒿人又能怎样?是,未必平庸,不是,未必不平庸。事实胜于雄辩。一个貌似对于拒绝平庸最有话语权的评阅人,可能就是太阳底下最猥琐、平庸的人。一个貌似正人君子的学界风云人物,可能就是没有被揭穿把戏的抄袭剽窃的无耻之徒而已。外号叫“许三多”的杭州市副市长,没有被戳穿之前,他似乎就是道貌岸然的政治精英,结果呢,他受贿的钱非常多,玩弄的女人非常多,名下的房子非常多。 生活的辩证法最能启示人、教育人。一个人就算位尊到了早年刘少奇的风光,可能也难逃晚年刘少奇的凄凉。一个人就算侥幸混到了林彪的地位,也未必能够逃脱机毁人亡的下场。一个小丫头,可能因为遭遇了飞来横祸,倒霉死了。也可能因此而幸运死了,因为有贵人相助,因为有组织温暖,因为有媒体推波助澜,更因为时代的浪潮会挑选自己的幸运儿。成也萧何,败亦萧何。想不通,气死你,想开了,乐死你! 生活有时像是哈哈镜,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多样的形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生活潮流的激荡之中,在人生的风雨浸淫之后,谁还敢信誓旦旦独善其身?不少人被不恰当地给放大了,更多的人被不准确地给缩小了。观历史潮流,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种种外力的不恰当干预,常有“黑手高悬霸主鞭”之虞,当一个再一个年轻人一时想不开而纵身一跃的时候,也许他们在表达一种抗争、一种呐喊、一种理解。 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从社会生活与教育现实之中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人大声呵斥,说那是价值观的扭曲与偏离,有人痛心疾首,说那是关怀的空白与缺失,有人无可奈何,也许那就是无可逃遁的宿命与归途。有时心理学家自己都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哪里能指望他们能够普渡众生。有人果然南下了,青天白日,浩浩蓝天,滚滚红尘,也许他从此发现了安顿心灵的南无阿弥陀佛?面对着隔靴挠痒的工作,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也许会有鞭长莫及的感叹。我们常常惋惜不该死的死了。对于那些行尸走肉之徒,我们绝对不会说出该死的没死,无语可能就是最准确恰当的表达。很多很多的时候,平庸的被不平庸着,不平庸的则被平庸着。 缺乏生活厚度、缺乏思想深度、缺乏事实基础的立论,往往如空中楼阁一样不堪一击、如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缈。所以,年轻人除了一番花拳绣腿的展览之外,我们又能够从中读出什么人生的哲理呢。年轻人如何写作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而评价机构如何评价则是社会的事情。我个人的判断是,一个高考作文专家有看走眼的时候,一群高考作文专家同样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对此,我则深信不疑。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黄铜卖出了黄金价——杂议高考满分作文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1-7-11 16:05
马臻先生的短文《高考满分作文不过如此》,对高考作文专家一致叫好的那篇写“风沙渡”的作文提出了独到的意见,我非常欣赏马先生的质疑精神与科学的辨析态度。毫无疑问,那篇文章很有商榷的必要。马先生批评得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事实上,写作主体与阅卷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像无形的手影响着考生的分数与命运。 两个全然不同的审美主体,如何寻找到契合点,真需要点运气。“心有灵犀”实在包含着一种宗教般的神秘色彩。一个离不开主观感受的作者,一个同样需要靠主观感受把握的阅者,在作文批改的汹涌浪潮中,没有波峰与波谷才不正常。一个更接近艺术评判的作文,用一把科学的尺子来衡量,不出现偏差才奇怪。我最担心的一点就是:有的考生像个高明的骗子,将专家们全给欺骗了;有的考生则个性十足,已经被专家们收拾得没有什么脾气了。 什么叫拒绝平庸?有时挑战所谓专家才是拒绝平庸的首要因素。让拒绝平庸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气象,正面鼓励年轻人进取向上,这可能是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但如何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则是另外的问题了。对于没有发挥好或者发挥好而没有被认可的考生,只能用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安慰他们了。不然,不妨让那些高考作文专家现场写作,他们不狼狈才不正常。同样,再让少年得志的考生换个题目写作,想必他们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仔细倾听双方意见,把年轻人的高水平文学发挥与临场思考的瑕疵一并考虑进去,一定要打上一个分数,这样的文章在百分制中能得85分就不错了。如果我们严格要求,满分作文本身就有点荒唐。如果我们放宽标准,同样满分的作文可以有许多。联想到人们常常对知识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常常对艺术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常常对客观事实作出意义分析,人们常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而观点迥异。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幸运儿,正如总有一些倒霉蛋一样。这样的文章能够获得满分,我看是差不多等于黄铜卖出了黄金价。 附:原文 2011年王希的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马臻先生旁白之一:作者把一个饭店的招牌取名“风沙渡”作为“拒绝平庸”的正面典型(或者说例子),但这“风沙渡”只是一个好听的招牌,只是“表”或者说“包装”,并非饭店质量好的实质。事实上,新闻记者后来追踪到“风沙渡”饭店,从照片上看就是普通一个饭店嘛。)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马臻先生旁白之二:作者把“蚁族”、“蜗居”的“高学历人才”当做“平庸”的反面典型。把“蚁族”、“蜗居”这个暂时的、无奈的生存状态当做是“高学历人才”的追求。其实他们要“蚁族”、“蜗居”吗?怎么能以暂时的生存现状作为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呢?“蚁族”、“蜗居”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角度A:这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年人普遍的生存压力,不是青年人的错;角度B:这反映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吃得起苦,努力工作。)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马臻先生旁白之三:作者在文章最后,把“风沙渡”的主人想象成“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但事实上,“风沙渡”三个字是别人写的,店主只是个平凡的人。“风沙渡”只是个小店,怎么能仅仅凭三个字而说店主“拒绝平庸”了?光有“拒绝平庸”之名,而无其实,这不还是平庸吗?)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马臻先生旁白之四:这篇文章,有春秋战国时代那些“说客”的影子,有点《古文观止》里某些论说文的味道。虽然引用了大量古代诗句,但还是流于喊口号。很奇怪,现在的语文老师就是喜欢这样看起来赏心悦目的文章。)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41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高考满分作文不过如此
JYH64J98Y99H 2011-7-2 11:33
以下是昨天《新闻晚报》和今天《新闻晨报》反复刊登、宣传的高考满分作文。也许和高中生的文章相比已经很优秀,但和报刊杂志上成年人的好文章相比,还是差一些。 这里面看出几个问题: 1)作者把一个饭店的招牌取名“风沙渡”作为“拒绝平庸”的正面典型(或者说例子),但这“风沙渡”只是一个好听的招牌,只是“表”或者说“包装”,并非饭店质量好的实质。事实上,新闻记者后来追踪到“风沙渡”饭店,从照片上看就是普通一个饭店嘛。 2)作者把“蚁族”、“蜗居”的“高学历人才”当做“平庸”的反面典型。把“蚁族”、“蜗居”这个暂时的、无奈的生存状态当做是“高学历人才”的追求。其实他们要“蚁族”、“蜗居”吗?怎么能以暂时的生存现状作为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呢?“蚁族”、“蜗居”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角度A:这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年人普遍的生存压力,不是青年人的错;角度B:这反映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吃得起苦,努力工作。 3)作者在文章最后,把“风沙渡”的主人想象成“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但事实上,“风沙渡”三个字是别人写的,店主只是个平凡的人。“风沙渡”只是个小店,怎么能仅仅凭三个字而说店主“拒绝平庸”了?光有“拒绝平庸”之名,而无其实,这不还是平庸吗? 4)这篇文章,有春秋战国时代那些“说客”的影子,有点《古文观止》里某些论说文的味道。虽然引用了大量古代诗句,但还是流于喊口号。很奇怪,现在的语文老师就是喜欢这样看起来赏心悦目的文章。 2011年王希的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以上全文转自马臻先生的博文) 补充材料: 阅卷专家:这篇作文最大优点,就是有生活有自己 “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说是今年高考作文中的最精彩之作。”高考作文阅卷专家、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骆冬青教授告诉记者,当时发现这篇文章后,大家看了都拍案叫绝,有阅卷老师甚至担心是不是抄袭之作,于是就上网搜,一搜还真的搜到了“风沙渡”,不过不是作文,而是宜兴的一个饭店名,而且相隔不远就是一个高考考点,大家这才放心了,这证明文章不仅不是抄的,还是考生的真实写照。 骆冬青教授还特意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语: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洄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恰恰是现在高考作文中最缺少的,那就是要有自己,要有切己的感受,要关注生活。这样才能写得好,而现在太多的高考作文空话太多,虽然辞藻华丽,但假大空,没有真性情的流露。这篇文章则从自己出发,又能任想象驰骋,还能收放自如,而且还始终围绕‘风沙渡’,这说明这位考生功底不错,相当有悟性,而且在考场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激活了自己的语文积淀,从而在不到1000字的文章中境界全出。”骆冬青说。 马臻先生的短文《高考满分作文不过如此》,对高考作文专家一致叫好的那篇写“风沙渡”的作文提出了独到的意见,我非常欣赏马先生的质疑精神与科学的辨析态度。毫无疑问,那篇文章很有商榷的必要。马先生批评得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事实上,写作主体与阅卷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像无形的手影响着考生的分数与命运。两个全然不同的审美主体,如何寻找到契合点,真需要点运气。“心有灵犀”实在包含着一种宗教般的神秘色彩。一个主观感受的写者,一个同样需要靠主观感受把握的阅者,在作文批改的汹涌浪潮中,没有波峰与波谷才不正常。一个更接近艺术评判的作文,用一把科学的尺子来衡量,不出现偏差才奇怪。我最担心的一点就是:有的考生像个骗子,将专家们给欺骗了;有的考生个性十足,被作家们收拾得没有脾气。什么叫拒绝平庸?挑战专家才是首要因素。毛泽东拒绝平庸,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今人拒绝平庸,明确认定那是一场文化浩劫。那实际是个时代的命题。作为当今时代把握,让拒绝平庸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气象,正面鼓励年轻人进取向上,这可能是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但如何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则是另外的问题了。对于没有发挥好或者发挥好而没有被认可的考生,只能用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安慰他们了。不然,不妨让那些高考作文专家现场写作,他们不狼狈才不正常。同样,再让少年得志的考生换个题目写作,想必他们也会有失手的时候。仔细倾听双方意见,把年轻人的文学发挥与思考的瑕疵一并考虑进去,一定要打上一个分数,这样的文章在百分制中能得85分就不错了。联想到人们常常对知识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常常对艺术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常常对客观事实作出意义分析,人们常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而观点迥异。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幸运儿,正如总有一些倒霉蛋一样。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2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