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峡的防洪能力有限,难道是新闻吗?
zbt92 2010-7-24 09:59
文 / 水博 今年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较大的洪水,刚刚建成的三峡工程终于有了向世人证明它的重要作用的大好时机。我们的三峡也不负众望,在今年 6 月长江下游出现了特大洪水和 7 月长江上游的特大洪水来临之时,通过滞洪错峰让洪水完全听从着我们的指挥。一改 98 年我们只能靠人海战术,加高大堤、严防死守的被动局面。 然而,在我们享受这伟大的胜利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关于三峡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关于三峡的防洪能力的争论,一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稍微了解三峡争论历史的人都会记得,极端的 反坝派 始终宣扬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不过是欺人之谈。它最多只能对上游的川江洪水发挥一点作用,而对中下游出现的洪水则毫无作用。为了说明三峡对上游洪水也没有什么作用,他们还曾宣扬说三峡水库 221. 5 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无法容纳 1870 年特大洪水的 30 天洪量 1750 亿立方米,连百年一遇洪水的 1300 亿立方米也容纳不了。显然,极端派们反对三峡的理由不仅是认为三峡的防洪能力有限,而且是根本就没什么用。 当时,我们反驳这种三峡根本就没有防洪作用的欺骗宣传的理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水利工程能解决所有的防洪问题。尽管三峡的防洪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绝不是没有作用。对于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洪水,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甚至截断上游川江来水的方式,减少下游洪水的总流量,间接的发挥防洪作用。对于三峡连长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也不能防的骗人说法,有人曾一针见血的批驳说要三峡在一个月内把大洪水全部拦蓄下来,一滴都不流到下游去。这种要求如不是机械和愚蠢,就是在故意误导公众。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时应用滞洪河泄洪的手段,控制安全的下泄流量呢? 今年长江出现的大洪水,恰恰验证了以往关于双方三峡的防洪的争论。对于今年六月长江下游的洪水,三峡就是通过控制上游来水的下泄,有效地发挥了防洪作用。对于 7 月 20 日 长江上游出现的超过 1954 年和 1998 年的特大洪峰,三峡水库并不是愚蠢的只蓄水不泄洪,而是根据长江上下游的水位情况,同时采取了滞洪和泄洪的措施,有效地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错峰防洪作用。 然而,社会上的某些极端的反坝势力在自己的欺骗宣传被事实揭穿之后,不仅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反而狡猾的找出一篇以往关于描述三峡大坝坚固程度的新闻报导,断章取义的污蔑我们以前曾宣传过三峡可以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同时,又找出来最近某些专业人员,再次重复过三峡大坝防洪的能力有限,不能包打天下的新闻报导。污蔑三峡的建设方,当初为了让三峡上马建设,曾经误导公众说三峡可以防止万年一遇德洪水,现在随着三峡建设成功,才开始说出了三峡大坝作用有限的实话。这种卑鄙的造谣污蔑手段,却是令人十分气愤。 为此,我曾写了一篇《是谁在三峡工程的范洪作用上欺骗了公众?》的文章对那些卑鄙的造谣者予以揭露。一位好心的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我的文章写得非常及时,对于澄清事实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非常常重要,但是,文章的用词有点过于激烈,他觉得编造这些谣言的人很可能是缺乏专业知识,而不会是什么别有用心。 我觉得他说的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大多数人被误导肯定是因为专业知识不足,不能区分大坝强度的抗洪标准与工程的防洪作用不是一码事。例如,科学网上就有一位诚实的网友在引用 2003 年的那篇《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文章的时候,还同时引用了该文的大量内容。这就说明,这位网友确实是不大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那位故意把《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删改成《 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家伙绝对不会是什么外行,而是造谣煽情的高手。 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误导宣传和故意造谣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科学网那位诚实的博客上,跟贴和支持的网友只有区区几个,而那些擅改了题目的造谣文章,则难免让读者群情激愤,跟贴和支持的人数众多。因为,看到删改题目后的文章,即使是一位水利专业人员也难免会被误导,被激怒。这就是有目的的造谣宣传和认识模糊的巨大区别。 回顾历史,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恐怕都不能否认,自从我国的三峡工程开始建设以来,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论早就已经超出了工程技术的范围。各种社会势力几乎都希望通过三峡的争论,表达出自己的政治诉求。因此,我认为任何幻想单纯从技术技术角度解释三峡工程争论的尝试,都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别有用心的造谣宣传和出于无知的错误文章其社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改变广大公众常常被谣言所误导的局面。 具体到关于三峡的防洪能力的问题上,我们说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有限,绝不是什么新闻。我们如果还有记忆,就应该客观的承认有关三峡的建设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争议。具体到防洪作用方面,极端反对派的论调是,三峡的防洪作用是被无限夸大的欺人之谈;另一方则反驳,尽管三峡不能包打天下(作用有限),但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方一再宣传说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被夸大的欺人之谈,而另一方却还要不顾全世界的普遍现实,胡说什么三峡工程可以包打天下,连万年一遇的洪水也不在话下。这不是在犯傻吗? 况且那篇报道《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新闻,也是发表在 2003 年 6 月三峡大坝已经建成开始蓄水之际。从逻辑上看,到了这个时候工程已经建成了,建设方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故意夸大工程的效果骗得各方面投资和支持了。相反,如果以前真是采取了夸大工程效果骗取工程上马的手段,蓄水发电之际,也已经该到了应该给自己找后路的时候了。因为大坝建成蓄水后,马上就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大话、谎话都将要原形毕露。 那篇《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是描述大坝本身非常坚固的文章,它不过就是客观的介绍了三峡大坝的建设强度是要求能够低档万年一遇洪水,当时也不曾在社会上引起过三峡工程可以根治万年一遇特大洪水的任何误解。直到今天,如果我们读完那篇文章的全文,也都不会有人为三峡工程建就可以根治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其实,早在2006年新华社记者就报道过三峡工程初期的防洪作用有限的大幅新闻,其中已经特别说明,只有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全面竣工之后,才能正常发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作用。 总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必须承认;人不能胜天,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一个工程可以在防洪问题上包打天下。不过,同时我们也必须强调;尽管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有限,但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和配合分洪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一直是我们水电科技工作者依据历史数据所得出来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绝不会轻易被改变。因此,说三峡的防洪能力有限,既不是什么新闻,也不会影响三峡大坝对我们这个现代化社会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三峡|5007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谱
tian2009 2010-7-22 00:11
2003年: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6年:三峡大坝汛期有能力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0年:长江水利局: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此图及文字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4a600100kp7z.html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2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吹牛”怕啥?
boxcar 2010-7-21 20:13
疑似吹牛,三峡,洪水,牛校,高考状元 这是本文的5个关键词,大家看它们,一定会觉得我又要把好几个不相关的事情弄到一块堆儿整一锅东北乱炖出来。有点儿不可思议!无论如何,这5个词、14个字其实可以分成3组说3件事儿,明面似乎上没多大的关联,其实靠疑似吹牛这四个字儿,就能联系起来。因为,最近两天网上热炒的关于三峡与洪水、牛校与高考状元热门帖子中,都出现了疑似吹牛的现象。 说他们是疑似吹牛,是因为我没那个精力和实力去考证是否真的有牛被吹死,报道出来的东西又有多少水分在里面(吹牛的成分)。唯一能确定的是,关于三峡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说法前后不一致【1】,北大和清华两所中国的超级牛校各自录取了多少个高考状元的数据左右也对不上【2】。这样给我带来的思考就是一个问题:吹牛怕啥? 答案其实很简单,调侃点儿的说法就是 怕把所有吹过的牛牵到一起来 (这是我在赵明老师博文下面的评论)比赛,甚至 让吹出来的牛面对面地顶牛 。 看看,把近10年来关于三峡工程的新闻报道、访谈消息列在一起,我们就会依次看到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和抗洪不能全指望三峡这样的一连串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说法。其实第一条明显疑似吹牛没有积累足够年头儿的气象水文数据,谁能准确地描述万年一遇的大洪水的入库流量是多少?洪峰持续多长时间?洪水的总量多大?中国有气象水文数据的完整记录估计不会超过百年,大概出来个一下百年一遇的规模还算靠谱,估算千年一遇都难说,硬说万年一遇难道不怕老百姓说是不靠谱的瞎掰?第二条还算贴边儿,第三条算是彻底回归理性了,但说出来也注定要挨骂了。因为这三条消息一旦被人在往上雇狗(Google)闻出来或者摆弄两下给读出来(百度),放在一起一晾,谁都会说关于万年一遇或者百年一遇的吹牛。道理很简单,一般老百姓关心的是洪水会不会淹到自己家门口、要不要带着家里的细软和值钱东西跑路,而不会去思考大坝的结实程度与库容量哪个和洪水有关,更难理解来了洪水偏偏还拼命地开闸放水是为了啥?专家们如果把道理说的通俗点儿就是几道小学应用题的事儿,或者举个家里洗澡盆放水的例子让老百姓回去做把实验就OK,可惜有人非要往百年万年一遇上扯,这样搞下去没法自圆其说,如何逃得了砖家的头衔和纷纷飞来的板砖? 据报道北大和清华两所牛校分别招进去的很多高考状元,但其人数之和似乎超出了状元们的实际人数,这当然难免让人怀疑,牛校吹牛了(恶搞一下)。其实,面对这些高考状元这类一流的学生所有的大学眼红着呢,你们两家全给包下来照单全收了别的学校虽然没辙,但千万不要拿广大考生及其家长们的智商开玩笑,否则考不进牛校的人或许会借机自豪一把俺们在小学算术上居然比牛校的强。牛校们抢夺完了高考状元后又迅速报道出来的目的大概是要炫耀自己如何的牛,但结果不大好,因为不幸演变成了吹牛比赛。原因很简单,如果就一家吹牛没事儿,只要不录取十成以上的高考状元都不会露陷儿,可两家非要赛着个儿并膀子站在一块吹就不幸了成了顶牛。当然,双方肯定也都言之凿凿,有数据来源的,可以给出一些说法,只不过老百姓懒得去理解那些说法,专心来看顶牛。 从上面两个例子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吹牛其实不怕上税,因为哪个国家的《税法》中都没有吹牛税这一条款,但 吹牛就怕有人较真 ,坚持把吹出来的牛牵到一起来对比,更怕牛们互相顶,这么一比一顶,吹起来的大泡泡就必然破裂。 ~~~~~~~~~~~~~~~~~~~~~~~~~~~~~~~~~~ 参考: 【1】赵明: 三峡大坝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川剧变脸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5843 【2】王随继: 浮躁症又在名校间泛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5944
个人分类: 科学网|4705 次阅读|7 个评论
新闻与科学------评“三峡大坝”
zls111 2010-7-21 12:45
刚看两位博主的文章,有感而发。 三峡大坝,渐行渐鸟~~ 三峡大坝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川剧变脸 记得早年参加一个组的组会,作报告的同学把新闻拿过来讲,来进行一些论证。老师立马阻止了,说新闻有出处吗?有科学依据吗?这个两个问题基本上把新闻否定了,新闻是不能作为科学证据的。不需要更多的问题去考证。 对于大众,可能对新闻不了解,不知道真假,有时被欺骗。但是作为知道事实的科学家,就应该有责任来揭露太假的事实。 就如当初建设三峡大坝,有人出来喊了吗?好像很少,大家只看积极一面,而没有看到负面的影响。那时候肯定有很多专家知道真正的情况,为什么就不出来澄清下呢? 确实那个时候可能有某种原因,但是那个时候真的站出来说一说就现在看来应该是明智的,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想起来,尽管当时有损失。(当然三峡最终的优劣还难判断,我也不懂)。 这个就如,在坚持真理的时候由于环境不好可能有些被动,但是真理是经得住考验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记住的总是那些坚持真理的人们(当然也会记住骗子),无所作为的是没有人记住。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2978 次阅读|4 个评论
滞洪、泄洪,三峡发挥重要的防洪作用
zbt92 2010-7-20 16:12
文 / 水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7 月 20 日 7 时 03 分 报道,昨晚 8 时,今年长江上游流域入汛以来最大一轮洪峰到达三峡大坝,三峡入库流量已从当天早上 8 点的 58000 立方米 / 秒上涨至 69000 立方米 / 秒,超过了 1998 年长江洪水通过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通过滞洪和泄洪三峡工程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防洪作用。 7 月初,为了迎战长江上游击将来临的大洪水,三峡大坝今年首次开闸泄洪。当时曾经有一些网民非常不理解,认为我们建造水库举是为了在汛期拦蓄洪水,三峡水库为什么却要在汛期泄洪?对此,我已经专门写了一篇《三峡水库为什么要在汛期泄洪》的科普文章,解释说三峡的库容与长江的洪水量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必须通过防洪调度才能保障发挥出它的防洪作用。在大洪水到来之前泄洪,腾出更多的库容,迎战即将到来的洪水,就是防洪调度的具体体现。 不言而喻,水库的滞洪和泄洪是一组矛盾,但是,目前实际的防洪调度中,我们往往必须同时利用滞洪和泄洪这一组看似互相矛盾的措施,来最大成度的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例如,三峡水库今年最大的入库洪峰流量接近 7 万立方米 / 每秒。如果我们只滞洪,不泄洪的话,每天大概要增加 60 亿的库容。只要洪峰持续三、四天三峡水库就会完全丧失防洪作用。而我们目前在拦蓄(滞留)特大洪水的同时,还采取一定的泄洪措施,以增加三峡水库可以抵御特大洪水的时间。目前,三峡水库泄洪的速度是 4 万立方米 / 每秒,这样三峡水库目前滞洪和泄洪措施组合应用的结果,会使得三峡水库的水量每天增加接近 26 亿。即使目前的这种特大洪峰持续一周以上,三峡水库仍然可以发挥出防洪作用。 有人可能会说,三峡水库的作用就是防洪,但是当真正的大洪水来了三峡为什么还非要泄洪?为什么不能等到三峡水库蓄满了之后再考虑泄洪呢?其实,这种疑问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实际上,我们为了保障防洪库容而采取的泄洪措施一定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泄洪量不能超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目前三峡水库的泄洪量 4 万,就是根据长江下游的洪水情况和行洪水能力而确定的。这个流量不仅能保障长江中下游不会出现任何险情,还要最大成度的发挥出长江下游的行洪能力,在保障把洪水安全的排到海里的同时,为三峡水库腾出尽可能多的防洪库容。假设目前的长江下游还正处在今年 6 月下旬那样的特大洪水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泄洪 4 万,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下游的洪水很大,也很可能是只滞洪,完全不泄洪。 总之,三峡水库目前的防洪调度措施,还是要根据我们现有的水库调蓄能力和洪水出现的集中程度来决定。由于目前我国长江上的水库总蓄水能还不足河流年径流量的 20% ,与全球平均的水库蓄水量 40% 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 60% 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滞洪的同时,也要泄洪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要知道我们这种有目的、有控制的泄洪与天然的洪水有着本质的区别。天然洪水的到来是随机的,它不管你下游的情况是什么样。而我们的泄洪是有计划,有控制的。是在保障不造成洪涝灾害的前提下的人为可控的洪水。遗憾的是,由于我们长江的总体水库蓄水能力不足,对于汛期到来的大量洪水,我们不仅不敢轻易的去考虑拦蓄洪水,而且,还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好目前的行洪能力,想办法尽快把洪水排到海里去,时刻保持抵御更大洪水的警惕。 显然,三峡水库的成功建设是提高我们防洪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防洪作用。但是,想靠一座三峡水库就完全解决长江所有的水资源调控问题,绝对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河流的洪水,还是要取决于我们水库的调蓄能力。全世界的普遍情况也都说明,凡是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水库的蓄水能力普遍都比较高。我们人类并不敢幻想依靠水库根除所有的洪水灾害,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通过水库把洪水期的尽可能多的洪水保存下来,那么几乎很难满足其现代化社会的水资源需求。在特大洪水的威胁面前,我们也绝对不要忘记,人类目前最大危机依然是水资源短缺。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能达到发达国家那样较高的水平,期待着我们的三峡水库只需要蓄洪、滞洪,不再需要泄洪。那将是我国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基本标志。 附:参考文章《 三峡大坝迎建成后最大洪峰 早 6 时水位 149.55 米》 2010 年 07 月 20 日 07:2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三峡 7 月 20 日 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7 时 03 分报道,昨晚 8 时,今年长江上游流域入汛以来最大一轮洪峰到达三峡大坝,三峡入库流量已从当天早上 8 点的 58000 立方米 / 秒上涨至 69000 立方米 / 秒,超过了 1998 年长江洪水通过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   现在距离洪峰抵达大坝已经过去了 11 个小时,此时的三峡大坝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连线正在现场采访的中央台特派记者李楠:   主持人:你现在在大坝的什么位置?和昨天相比,此时洪峰通过后的大坝又是什么状态?   记者:我现在是在三峡的右岸现场,我所在位置处于已经开放的三峡大坝右边,离泄洪深孔有 100 -200 米 的距离 。   从昨天晚上 8 时,我从三峡水利枢纽的起调中心得知,三峡的入库流量已经达到了 69000 立方米 / 秒,三峡大坝已经经历了一晚上的考验。这一晚上过去,大坝还是像昨天那样,我可以看到泄洪深孔和排水孔还是不断向外排水,有水气扑来,有雾气弥漫,水束非常高,很壮观,当然也很让人害怕。   主持人:大家很关心大坝的水位情况怎么样?下泄的流量是多少?介绍一下你所最新掌握的相关数据。   记者:早上的入库流量还是在 69000 -70000 立方 米 / 秒左右,这个数据范围基本上达到本次洪峰的最大峰值,也在范围基准之内浮动,出库流量也就是泄洪的流量。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昨天表示,目前 40000 立方米 / 秒的流量泄洪不再增加,我们看入库是 69000 立方米 / 秒,出库是 40000 立方米 / 秒,差别有点大。这代表着三峡大坝现在正加速蓄水,大坝的水位,我今天早上 6 时了解的数据是 149.55 米 。   主持人: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些数字的含义,比如说最大入库流量 69000 立方米 / 秒是什么意思,下泄流量的差值代表着什么?   记者: 69000 立方米 / 秒的入库流量,超过了 1954 年和 1998 年大洪水的洪峰流量,也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所遇到的最大的洪水峰值。 69000 立方米 / 秒到底有多快,举个例子,大家平常住的房子,长宽是 5 米 ,高是 3 米 ,体积是 75 立方米 ,也就是说一秒钟就要灌满 900 多个这样的房间。如果这样的洪水扑向一座城市,破坏力可想而知。   主持人:长江防总昨天提到将会按照 40000 立方米 / 秒控制下泻流量,为什么强调这个标准,为什么这个标准对于长江下游是安全的?   记者:现在来看,像你所说, 40000 立方米 / 秒的泄洪对于中下游的压力不是很大,因为目前按照 40000 立方米 /秒泄洪,曾经超警戒 0.7 米 ,沙市和武汉都不超,如果不是 40000 立方米 ,长江中下游就将陆续超警,形势就很严峻。   当然这个数据本身是根据大坝下游的承受能力,综合历史上的合理流量计算出来的。以历史数据、三峡下游河床的宽度、警戒水位的高度、上游来水量等数据,综合带入计算。   今天白天三峡的入库流量将从 69000 立方米 / 秒逐渐回落,三峡大坝应对 69000 立方米 / 秒没有问题,今天三峡大坝还能怎样表现,我们还在现场为大家关注。
个人分类: 三峡|4341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三峡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杨学祥 2010-5-28 10:32
三峡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2010-5-27   5月9日,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到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三峡工程的一些质疑向市民做了题为《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的报告。对于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关系的问题,沈老斩钉截铁的讲道: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沈老认为,大量的水库蓄水是有引发地震的可能性,但是应当看到,08年以前三峡水库就已经开始大量蓄水,5年间水面上升了109米,水压对岩层的调整已经完成,而从156米至175米再增加的19米水头变化,不会引起库岸地震地质条件的重大改变。尽管预计蓄水至175米高程后,库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会有所增长,但仍以微震为主,不会超过三峡工程论证中所预计的最大震级5.5级。   汶川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东面向四川盆地过度区中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映秀-北川断裂突然错动导致。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青藏地震区中的龙门山地震带,三峡工程所在的黄陵背斜地区属于华南地震区中的长江中游地震带,两者并无区域构造上的联系。而且三峡库区有厚度大的隔水层环绕,封闭条件好,不存在水库渗漏问题。从距离上看,三峡大坝距汶川地震震中约700千米,库尾距震中也在300千米以上。多方面论证显示,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此外,沈老还谈了三峡工程对于气候、库区植被、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响。综合考虑,沈老认为三峡工程确实是面对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没有超出工程开工建设前的预估,总体来说,这项工程是一项成功的工程。 文章来源:科普发展中心 http://www.bast.net.cn/xwdt/kjxx/2010/5/27/297315.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748 次阅读|4 个评论
有关三峡工程的地质减灾作用
zbt92 2010-5-24 16:36
按:本文是2009年在科协年会发言的一部分。用来回答一些人关于三峡加剧了地质灾害的疑问。 ==================================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三峡加剧了地质灾害呢?因为我们知道三峡建设前我们担心和争论的最大问题是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现在三峡建成了这两项问题远远没有我们当初所担心的那么严重,相比之下地质灾害问题反倒变得更加突出了。记得去年三峡建成蓄水后社会各界对三峡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非常担心。其中某媒体的后三峡时代:地质灾害与二次移民文章,披露了一些三峡蓄水试验后的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 文章中虽然曾提到,世界著名的水电专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院士说 用工程加固的手段来解决库岸边坡的稳定性,这是世界各地水利工程中普遍采用的办法。。但是, 记者和一些公众似乎对李焯芬的说法或者三峡工程的治理地质灾害的方式和结果还不够满意。所以,他们在忽视了以往三峡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历史之后,还要强调 对于面积巨大的三峡库区来说,地质灾害不断涌现,工程治理的模式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库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 如果不加说明,很多人不仅会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造成的这些地质灾害的事实已经俱在,而且,文章作者对我们治理三峡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不理解、不满意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事实上这些地质灾害非但不是三峡工程造成的,而且如果我们没有开发建设三峡,即使是采用了长效治理机制,我们也不可能治理好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因为,长江水流巨大的能量每天都还在不断的冲击边坡,切割河谷。随着河床的下切,总会有更多的新滑坡体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长江三峡地区一直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灾难。解放后三峡库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仍然极大地危害着库区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仅从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 如1985年新滩滑坡造成高达70米的过江涌浪,其上、下游各10公里的江段内近百条船只沉没。而我们开发建设三峡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或者说杜绝三峡沿岸的地质灾害。 要知道,从听天由命根本就无法治理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到能够用工程措施和长效机制治理地质灾害,这个巨大的进步,正是由于我们进行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把江水的能量用来发电了,不让再去制造新的滑坡体了。然而,由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因而对于一个巨大的工程而言,即使我们 用工程加固的手段来解决库岸边坡的稳定性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幻想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量体之后衣服就应该一次做好的,处理好所有的地质灾害,是非常天真的。在工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长效治理,才是最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把这种动态的治理过程视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事实上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通过不断的追加,目前先后已经投入了 120 多亿元资金,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仅涉及重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 3671 处,其中 673 处实施工程治理, 482 处实施搬迁避让,其余 2516 个隐患点确定为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项目。而且这个动态的治理过程,还将继续下去,治理的资金也还会逐渐地增加。直到把地质灾害的威胁,降到最低的水平。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做工程处理,有的则需要避让,还有的需要监测,这些不同的措施难免让一些外行人感觉确实是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然而,这正是我们水电工程中因地制宜的治理地质灾害的最科学方法。面对长达 600 多公里的三峡水库,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的对库岸全线盲目加固。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能处理的就治理,不易治理的避让。对于有可能构成威胁,也有可能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的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再决定处理的方式,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实这恰恰就是最有效的 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 对于三峡建成后的蓄水初期地质灾害的增加,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具体来说,水库地质灾害发生崩岸滑坡的原因主要是,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开始了库岸形成的过程。对于冲蚀型库岸,水库蓄、泄水是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水库突然泄水时,由于原有的水位比较高,边坡在水中浸泡后土壤当中的空隙水压力增加,而突然的泄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变化,而边坡外部的静水压力突然丧失,土体内外压力的不平衡常常容易导致边坡的失稳和滑坡的发生。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 ( 或者说潜在的滑坡 ) 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便没有水库的水位变化,如果在强烈的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边坡的土壤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可能会造成同样孔隙水的压力加大,从而容易产生滑坡的现象。例如,最近台湾省的 8.8 大雨,就造成了很多地质灾害。这些其实都是潜在的滑坡体。 也可以说,如果不具备产生滑坡的潜在的地质条件,水库水位变化也不可能造成滑坡,反之如果边坡本身具备水库水位变化造成的滑坡的地质条件,说明边坡本身就具备了滑坡(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在连续的强降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震)同样也可能会产生滑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库的建造和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滑坡,而是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一般来说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将从三个方面改进原有的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 1 、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 3 、水库蓄水(试验)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 因此,三峡蓄水初期就是对三峡的新库岸进行磨合、释放和再造处理。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地质灾害与人们常规的灾害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蓄水试验期间出现了地质灾害,可以理解成是医学上的免疫反应,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水库的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新的滑坡,而是,对前面施工阶段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安全。 一般来说,水电工程经过上面三个阶段后都会使得库岸变得更加稳定。例如,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沙牌是上世纪末建造在岷江支流上的一个水电站,虽然该电站本身不大,却具有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 132 米)。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惊奇的发现其上游水库内的边坡与下游天然河道内的自然边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充分说明水库修建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蓄水考验之后,其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突然遭遇大暴雨、地震等突发事件之后,就不容易再产生地质灾害,而没有经过水库建设治理和考验的自然边坡,则非常可能在大暴雨或者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产生地质灾害。 地震后沙牌电站上游水库岸坡 地震后沙牌电站下游河道边坡 同样,如果某一地区遭受台湾省的 8.8 大水那样的袭击,经过免疫的库区一定会比一般没有经过免疫的山区的地质灾害少得多。因为很多潜在的滑坡危险体,已经被释放掉了。 显而易见,蓄水所引发的滑坡具有免疫作用,不过就是我们把未来若干年内,一旦遭遇暴雨、地震可能引发的随机滑坡,尽可能的都提前引发出来。只有这样,未来的三峡水库库岸才会变得更安全、更稳定。就像地震后我们在沙牌水电站所看到的一样。若干年后,一旦遭遇大地震或者特大的暴雨,没有修建三峡前的岸坡可能就会像沙牌的下游一样,惨不忍睹。而修建了三峡之后的库岸,应该与现在的沙牌上游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我们知道 1985 年由暴雨引发的长江新滩滑坡,光船只就沉没了近百条,大家可想而知当时生命财产损失将会有多严重?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屡见不鲜的。不过现在我们可以相信在三峡工程经历了几次蓄水、泄水的考验之后, 175 米高程以下的崩滑体基本上可以绝迹,今后像新滩那样的大滑坡恐怕就难以再出现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修建三峡和初期的蓄水泄水过程中,已经把大部分潜在的滑坡体都释放了。 特别是初期蓄水过程还是在我们在高度警备和严格监测状态下,往往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滑坡体。这将会大大减轻地质灾害的实际破坏程度,减少未来三峡长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现在蓄水初期即使三峡库区尽管出现了地质滑坡也不能说就一定是坏事。因为,三峡建成之后,库区周围的经济肯定会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明智的办法当然是让蓄水免疫早一天完成,让新库岸尽快的稳定下来,这样才有利于尽快的恢复三峡库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们可以说实践已经证明从长远来看大型水库不但不会加剧地质灾害,反而会减轻地质灾害。因此,未来的历史也将会证明,我们的三峡也决不会例外。 十几年后的三峡水库,一定就会就像我们在地震后在沙牌水电站所看到局面的一样。一旦遭遇大地震或者特大的暴雨,没有修建三峡前的岸坡,可能就会像沙牌的下游一样,滑坡、泥石流层出不穷惨不忍睹。而修建了三峡之后的库岸,应该会与现在的沙牌上游一样,具有较强的地质稳定性。
个人分类: 三峡|3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峡蓄水期的地质滑坡具有积极的减灾作用
zbt92 2010-5-23 09:15
文 / 水博 水库建设是人类减少控制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之际,出现了地质滑坡肯定应该是三峡的责任。然而事实上这些地质灾害非但不是三峡工程造成的,反而是我们治理三峡地质灾害的成果和机遇。 假设我们没有开发建设三峡,即使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使出浑身的解数,我们也不可能治理好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因为,长江水流巨大的能量每天都还在不断的冲击边坡,切割河谷。随着河床的下切,总会有更多的新滑坡体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长江三峡地区一直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灾难。解放后三峡库区严重的地质灾害,始终极大地危害着库区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仅从三峡工程开始争论以来的1982年起到正式开工的 1994 年的十二年间,库区两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 如1985年新滩滑坡造成高达70米的过江涌浪,其上、下游各10公里的江段内近百条船只沉没。 要知道我们开发建设三峡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从根本上减少或者说杜绝三峡沿岸的地质灾害。 从听天由命根本就无法治理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到能够用工程措施和长效机制治理地质灾害,这个巨大的进步,正是由于我们进行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把江水的能量用来发电了,不让再去制造新的滑坡体了。 总之,从全世界普遍的情况来看,水库的建造和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滑坡,而是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治理或者释放的机会。 为什么不能用工程措施把地质灾害完全治理掉?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我们的水库建设具有治理地质灾害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为什么我们的三峡工程 不能在建设的时候把地质灾害完全治理掉,反而让滑坡地质灾害有所增加呢?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不能战胜自然的,只能按照自然的规律积极的改造自然。在地质灾害的治理问题上也不能例外。 面对长达 600 多公里的三峡水库,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的对库岸全线盲目加固。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能处理的就治理,不易治理的避让。对于有可能构成威胁,也有可能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监测的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再决定处理的方式,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其实这恰恰就是最有效的 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 。 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通过不断的追加,截止到 2008 年三峡正式建成蓄水时用于治理地质灾害的二期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 120 多亿元。仅涉及重庆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 3671 处,其中 673 处实施工程治理, 482 处实施搬迁避让,其余 2516 个隐患点确定为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项目。这种动态的治理过程,还将继续下去,治理的资金也还会逐渐地增加。直到把地质灾害的威胁,降到最低的水平。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做工程处理,有的则需要避让,还有的需要监测,这些不同的措施难免让一些外行人感觉似乎是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然而,这正是世界各国水电工程中因地制宜的治理地质灾害的科学方法。 水库建成蓄水初期出现的地质滑坡是工程减灾的重要过程 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开始了库岸形成的过程。对于冲蚀型库岸,水库蓄、泄水是产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水库突然泄水时,由于原有的水位比较高,边坡在水中浸泡后土壤当中的空隙水压力增加,而突然的泄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变化,而边坡外部的静水压力突然丧失,土体内外压力的不平衡常常容易导致边坡的失稳和滑坡的发生。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 ( 或者说潜在的滑坡 ) 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便没有水库的水位变化,如果在强烈的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边坡的土壤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可能会造成同样孔隙水的压力加大,从而产生滑坡的现象。 也可以说,如果不具备产生滑坡的潜在的地质条件,水库水位变化也不可能造成滑坡,反之如果边坡本身具备水库水位变化造成的滑坡的地质条件,说明边坡本身就具备了滑坡(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在连续的强降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震)同样也可能会产生滑坡。 三峡工程的建成后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崩滑灾害,也将会有极大地减轻。首先汹涌的长江水被用来发电,大大减少对岸坡的切割,避免新的崩滑体产生;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危险的滑坡体,已经进行了处理;此外,初期的实验性蓄水,就是对三峡的新库岸进行磨合、释放和再造处理。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地质灾害与人们常规的灾害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为,水库的蓄水并不是制造出了新的滑坡,而是,对前面施工阶段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安全。一般来说,水电工程经过上面三个阶段后都会使得库岸变得更加稳定。水库建成后蓄水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通过严密的监测和积极的避让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峡工程的地质减灾作用正在体现 新京报 5 月 23 日《三峡 175 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共塌岸 97 段》一文的报道说:据新华社电 自三峡工程 175 米 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 132 起,塌岸 97 段长约 3.3 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 2000 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 30 多处。 报道还强调: 22 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此间举行的 2010 年度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截至目前,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镇和居民集中区的 887 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 480 处隐患点近 4.6 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对 3141 处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 然而,在 2008 年三峡第一次蓄水的时候,《南风窗》记者田磊采写的《后三峡时代:地质灾害与二次移民》的文章中曾说到:三期蓄水期间,库区一共出现了多少处新的地质灾害点?记者在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采访时,该局没有明确透露,只是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除了已经完成治理的 366 个地质灾害点以外,目前还有 511 个搬迁避让项目正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适时搬迁、确保安全的原则实施,共有 80457 人需要搬迁,其中已经完成了 37051 人。 比较上述二次蓄水期间的新闻报道,我们就不难发现三峡蓄水后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和转移搬迁人口的数量都已经大幅度的下降。这也是全世界水库建设体现地质减灾作用的普遍规律。实际上任何水库的初期蓄水出现的地质滑坡都是减少和释放地质灾害的隐患的过程,具有积极地减灾作用。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我们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就会降低到三峡建设之前的水平。我们三峡工程的地质减灾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参考文章:三峡工程 175 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共塌岸 97 段 5 月 23 日 《新京报》 自三峡工程 175 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 132 起,塌岸 97 段长约 3.3 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 2000 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 30 多处。 22 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此间举行的 2010 年度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库区各县(区)应尽快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核查地质灾害有关数据并纳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汪民要求,分级管理隐患点,在社会媒体上公开每个区域和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要求每个乡镇明确一支对口联系的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汛期和降蓄水期间在当地驻守,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 据汪民介绍,截至目前,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对城镇和居民集中区的 887 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工程治理,对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的 480 处隐患点近 4.6 万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对 3141 处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新华社电 )
个人分类: 三峡|305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三峡的无奈 专家建议再建三峡
xupeiyang 2010-5-13 08:54
http://news.163.com/10/0512/21/66H0E2N90001124J.html 2010年两会期间,三峡电重新分配的话题再次被讨论。据统计,湖北电力供应缺口高达10%15%,日均缺电逾5000万千瓦时。到四月份,已多次拉闸限电。尽管湖北省是全国水电比例最高的省份。三峡电则更多输往上海等城市。对此,专家建议再多建几个三峡。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三峡报告后有感
chushixiyu 2010-5-13 07:04
三峡的现状让人有些担忧,后三峡的问题让人郁闷,三峡当初的决策让人深刻体会到决策的困难。 困难,对于决策者,希望反对的少一些,希望支持的多一些,反对的声音出来时,可以洗耳恭听,却洗耳了没有真正的听进去。困难,对于反对者,以为自己拥有真理,并坚持为此高声呐喊,不顾自己,呐喊,希望决策者可以听取自己的意见。但是却很难被接受。困难,在于二者的沟通,真正认认真真的谈过么?有没有一位英明神武而且懂行的人来出来评判一下,给出我们真正正确的答案呢?历史没有告诉我们。这么大的决策,究竟是怎样被推了上去,现在的我们很难得到真正的回答。时间啊,还是只能等待时间给出我们答案吧。 是追求有科学民主的体制,还是在现有体制的刀尖上跳舞。大部分人口中可以选择前者,但最终随着年龄,经验的增长,是会走向后者的。表面上看,选择后者而且心口合一的着实有违心主义倾向。而选择前者且能心口合一的会作出很大的牺牲,这是大家以目前经验所有目共睹的。普通人则成了言行不一的,那言行不一又属于是什么情况呢?无奈? 我们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前者的推动,当然也需要后者的实干的维护。一直追求用科学、民主的决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追求,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这样的人是伟大的。敢于冲破现实的枷锁,敢于追求最大的自由,敢于为了大家的利益作出牺牲,他们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他们完成了我们想过但是没有做得事。选择了后者的人也是不简单的,他们可以对现实有意见,但是最终是选择了实干,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是做了有意义的很多事的。因为最终社会的发展是后者作出来的,前者在思想上取得了解放,后者在行动中取得了升华。 但是如果要给出到底是哪一部分人更好一点儿呢?who knows?who can judge that ?why ?can we agree with you ?dadadada,怕是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路将走向何处呢?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以史为鉴,却发现历史有其光彩的一面,也有其灰暗的一面,究竟那一面是我们该追求的呢? 彷徨,徘徊?
个人分类: 随写|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都、重庆、三峡、武汉行(1984年6月)记事
黄安年 2010-3-23 15:55
成都、重庆、三峡、武汉行 (1984 年 6 月 ) 记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3 日发布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武汉( 79 )、烟台( 80 )、苏州( 82 )三次美国史学术会议期间顺便参观了当地或附近的名胜古迹,那么 1984 年的成都会议及以后,我则在成都会议结束后由成都经重庆,游三峡抵武汉再返回北京 , 这次成渝武汉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4 年距今已经 27 年 , 如果不是保留简要的记事本 , 难以理清 6 月 10 日 --27 日这 17 天的历程。当时没有数码照相机 , 并没有留下很多照相记录。 下面是 根据我的当年记事本记录 , 我参与 成都年会前后及、重庆、三峡、武汉行 的日程如下 : 1984 年 6 月 10 日早 5 : 00 去北京站 , 乘 7 次特别快车去成都。 6 月 11 日下午 5 : 24 抵达成都 , 在人民南路中段 22 号华西饭店 3 好招待会入住。 6 月 12 日 , 上午乘 27 路 ( 跳伞塔 ) 到九眼桥再到四川师范学院,见万光治。下午 15 时万光治陪同游望江公园。晚上观自由市场 , 遇丁则民、王毅捷、李其荣、王洪慈、李华强等。 6 月 13 日(星期三 ) 上午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找叶励行 ( 中学同学 ) 未果。 6 月 13 日下午,美国史年会开幕,黄绍湘开幕词,安排会议工作,晚上与霍光汉、 武文军等聊。 6 月 14 日,上下午,分组讨论 , 我参加工业革命组。晚上和伍宗华聊。去环保所 ( 一栋三号三楼 ) 访赵秀峰、万惠蓉夫妇。 6 月 15 日 ,7 : 30-18 : 30 参观青城山、都江堰、离堆公园。晚上和万松玉聊,赵秀峰、万惠蓉夫妇来访。 6 月 16 日 , 全体会议,听取五位发言 , 下午 2 : 30-5 : 00 小组讨论。晚上和游恒聊,去赵秀峰、万惠蓉夫妇家。 6 月 17 日 8 : 00-9 : 30 大会报告 , 下午参观新都保光寺等地 , 和顾学稼聊,访学界各位学者。 6 月 18 日报 8 : 00-9 : 20 小组议论理事会改选名单, 9 : 30-10 : 10 年会理事会选举 , 闭幕 ,10 : 30-11 : 20 新一届理事会会议。 6 月 18 日下午去乐山。 6 月 19 日, 赵秀峰陪同参观武侯祠,杜甫草堂,下午参观新都保光寺,下午去乐山。晚上祁开智家 ( 原北师大副教务长 ) ,看迎春码头大桥。 6 月 20 日早 7 : 30 渡船到乐山 , 游大佛寺等 , 渡船 10 : 40-12 : 10-13 : 20 乐山 -- 报国寺, 13 : 20-18 : 30 报国寺、白龙洞、清音阁、中峰寺、王家渡、纯阳殿、雷音寺等。晚去报国寺,住农家旅馆。 6 月 21 日上午去伏虎寺, 10 : 30 由报国寺乘车 15 : 30 到成都 , 去赵秀峰、万惠蓉家 ,19 : 23 与万光治,离开成都去重庆。 6 月 22 日 ,7 : 50 抵达重庆,去进修学院、体委招待所,游市容,下午去公司取票 , 参观红岩纪念馆,去沙坪坝访陈定闳先生 , 晚上去码头乘 35 号红卫轮 6 月 23 日,全日在船上 ,19 : 00 抵达万县,看集市 6 月 24 日 8 : 00-15 : 00 过三峡,出葛洲坝,抵达宜昌,沿途看长江三峡风光 6 月 25 日报在长江轮船上 15 : 30 抵达汉口 , 17 : 30 到华师李其荣处 , 晚上住小石处。 6 月 26 日去武汉大学 , 到李其荣家 , 回小市处 , 晚 20 : 50 乘 150 次火车返回北京 6 月 27 日 17 : 00 抵达北京站。 现在想来 , 那时的出门远没有现在方便,即使旅游也是穷旅游 , 不过心情的愉快是别提多好了。
4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为三峡捐款
famingkuang 2010-1-27 23:06
从 20 世纪九十年代起,为了筹集三峡工程建设资金,中国财政部决定向中国所有(除西藏、台湾等地区)用电的公民征收 三峡建设基金 ,方式为:公民每使用 1 度电,其缴纳的这度电费中含有 3 厘钱的 三峡建设基金 。后来增加到每度电 4 厘钱,目前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提高到 7 厘钱。就是说, 生活在中国的你,只要回家一开灯,或者打开电脑,包括你现在上网看这篇《地球日记》时,你正在为中国的三峡建设捐款,做贡献。每度电至少捐款 4 厘钱。 中国北京有位叫任兴辉的公民, 计算出中国公民通过用电缴纳的 三峡建设基金 的数额可能已经占到三峡建设总支出的一半以上。任兴辉认为作为公民,有权知道自己捐献的款项之使用情况。 2009 年 10 月,任公民向财政部提交了公开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相关政府信息的申请。由于未能获得财政部关于电费中 三峡建设基金 的满意答复,今天,任公民将财政部诉至中国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任星辉请求一中院判令财政部对他公开 三峡建设基金 收支情况。北京第一中级法院正在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北京有条京石高速公路,当初建造完毕投入使用后,每个收费窗口都标明 收费为了还贷 。后来,贷还完了,还是继续收费,只是将收费窗口上的 还贷 字幅撕了, 看出管理者当年没有远见,对人性的贪婪程度估计不足,自己在高速路上把自己的路给堵了。好在中国车主都是孔子的后代,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继续规规矩矩交费, 早忘了京石高速管理者日前的 收费为了还贷 之承诺。 要不是任公民的提醒,中国可能还真有不少公民不知道自己每天在为三峡建设捐款。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告诉公民自十多年前从电费中扣缴 三峡建设基金 以来,政府一共收获了多少 三峡建设基金 ,建设三峡工程一共需要多少钱。 如果政府每年初通过春晚向公民说一句:谢谢你们在去年向三峡建设捐献了多少多少钱!人民该多么自豪和骄傲。另外,政府也有必要告诉公民,电费中的三峡建设基金大概缴到什么时候停止。 倘若政府不说,公民会误以为捐献的三峡建设基金都够建设四峡六峡七侠五义了。 感谢任公民。笔者今天坐在电脑前写《地球日记》时,一直处于心潮澎湃状态,很自豪:三峡有我。 =========================================== 想看完整版者请点击: http://622008599.qzone.qq.com/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为三峡捐款  地球日记2010年1月26日 郑渊洁 转载自: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476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三峡截流与长江中下游干旱
热度 1 王惜宝 2009-11-14 16:50
今年是三峡截流后,试蓄水至175米高程的第一年,不幸的是,水位尚未达到175米,长江中下游众多省份却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江河湖泊水位下降至历史最低位,水路运输被中断,土地干裂,农作物绝收,甚至人畜饮水困难。。。,连管这片地域的老天好像也忘记下雨了。 这是巧合吗? 实际上,地球表面包括江河湖泊、土壤植被、空气云层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水汽系统,它们相互之间互相连接,相互依存。河流的水渗入土壤,提高了地下水位,提高土壤的墒情,土壤中的水分或直接蒸发或通过植物吸收后除一部分残留于植物体内外通过植物体表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形成云层,云层通过大气环流形成雨雪重回地表,依次循环,保持相对平衡。 现在作为我国主要水系干流的长江在上游被截断并蓄水,自然会导致长江下游的水位急剧下降,从而使与长江相连的长江中下游地域的各支流及湖泊的水位急剧下降,进而使小河小溪的水位下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这样地表土壤里的水分自然就会减少,从而出现土壤因墒情下降而农作物绝收。土壤里的水分少了,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就少了,空气湿度就会减少,大气的气压就会就会因湿度的减少而升高,这些地域就更不容易招云下雨了。 据此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南方大面积干旱与三峡水库的截留蓄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长江中下游地表水系平衡系统被破坏的直接表现。 当三峡蓄水完成后重新放水时,这个水汽系统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在此更替过程中长江中下游的状况都不容乐观! 自然是一个平衡体系,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其影响之深远,会超乎人类之想象。。。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69 次阅读|3 个评论
水库地震历史观(一)
zhushiao 2009-9-20 16:39
水库地震历史观(一) 朱诗鳌 1 .前言 三峡大坝是享誉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 , 它的一切, 包括利与弊, 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受到关注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它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库地震。 水库地震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简称。顾名思义, 水库地震是水库蓄水后, 使原本就存在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壳因库水的诱发而产生的地震。库水是外因, 地壳存在的可能产生地震的条件 (如活动断裂、藏有大量地震能等) 是内因。换句话说, 不是因为库水直接产生的地震。 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记忆犹新。人们关心三峡水库会不会诱发地震是可理解的, 但最近有说法称汶川地震跟三峡工程有关。对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近日在三峡工程研讨会上指出, 三峡工程的蓄水不具有触发汶川大地震的条件,关于汶川地震跟三峡工程有关的说法是误传。 2009年9月15日凌晨,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启动,拟于10月底蓄至三峡水库蓄水最高水位175m。水位抬高了会不会诱发大地震?这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地震研究监测处主任曾新平9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地质构造环境看,三峡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的断裂规模不大,历史活动不活跃,现今活动性也不大。国内权威专家经过论证、评估后认为,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拟从水库地震的历史角度、统计角度, 看看水库地震产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危害性有多大。 作者认为, 对水库地震过于紧张是没有根据的。 (参考文献附于全文末)
个人分类: 坝工|4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壮观的日全食
liuxiuqun 2009-8-24 13:13
有两个多月都没有更新博客了,罪过!罪过! 这两个月几乎都在外出差了,比较累一点。现在在另一个野外工作之前,将我在三峡库区拍的日全食的图片想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图片是在万州的长江上拍摄的。当时我们坐在船上,有些摇晃,所以有时候取景不好。 1、首先来张考察团成员的集体照。(迷彩服的是作者本人)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6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7三峡纪游
xu782219 2009-6-24 16:04
第七章 三峡纪游 中午时分,船经白帝城,扣开夔门东行,进入三峡第一大峡──瞿塘峡。两岸群峰对峙,重岩叠嶂,隐天敝日,的确非中午时分,不见曦月。水落差大,流激浪高,气势磅礴,险峻雄伟。船行其间,仰望绝壁,俯视激流,令人胆战心寒。 我们手扶着甲板上的栏杆,他翻开书,高声朗诵: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高山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真乃天下雄关也! 我们看到了夔门的雄姿,赤甲山的赭红,偷水孔和孟良梯的空洞,悬棺和古栈道的遗迹,黄金洞黑黝黝的洞口,对错山十二个黑黑的尖峰。我们必得从左船舷到右船舷之间来回穿梭跑,才能多看几个景。那传说和神话,只有听任广播员和服务员介绍了。 进入巫峡,两岸奇峰峭壁,江流迂回曲折,我们好象乘船参观游览一个秀丽幽深的漫长画廊。我们倚栏眺望,巫山十二峰神态各异,秀丽多姿,十分迷人。 他:这十二峰真美,怪不得人们说它是王母娘娘十二个女儿化成的。年年十八岁的王母娘娘,女儿自然是美丽的。 我:王母娘娘的天宫的规矩也太严,以致于小女儿瑶姬不耐寂寞,带头造反,众姊妹落户人间。 他:王母娘娘也该落个治家不严之罪了,怎么让十二个女儿都私奔了呢? 我:她老人家仅女儿至少就十二个,那里大概不计划生育。 他:七仙女跑到人间与董永结了婚过了一阵子,后来又被天庭捉回,不知来四川落户的有没有她。公安局知不知晓,落没落她的户口? 我:瑶姬偷下凡,用雷劈死十二蛟龙,帮大禹治水,还化成神女峰为行船导航,为人民造福。人民怀念她,尊称她为妙用真人,还修了一座名叫凝真观的庙宇供着她。她的户口肯定转来无疑。 他:犯天条,为人间做好事。好多神话都这么说── 我:上帝既然造了人,干嘛不派小神来帮助人,还要限制小神帮助人呢? 他:大概官做大了,官僚主义呗,不关心人民疾苦。 服务员走过来,指给我们看神女峰。──长江北岸,一个耸入云霄的山峰。峰旁一石拄,象一矫健少女,亭亭玉立,那就是神女瑶姬的化身。我们肃然起敬,对这位不惜冒犯天条,为人民造福的神,深深地鞠了一躬,赶快拿出照相机给神女留了影,我们也都分别与神女合影留念。 我:巫山真是美极了,怪不得楚襄王要梦这儿。 他: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都是写这儿。我们回去看着相片做巫山梦去吧! 不觉船过碚石,进入了湖北省,秭归就在北岸。史书上说,汉置秭归县,北周改长宁县,隋复名秭归县,唐置归州, 1914 年复改秭归县。秭归是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乡。屈原被流放,姊姊女须特地赶回来安慰他,所以这儿被称为秭归。 他:屈原的知名度可是够大的了。湖北家乡有庙,湖南汨罗县有墓地,有祠堂;全中国都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他的殉国日。 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还通过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我:他的诗歌的确是个顶峰。他的《离骚》《九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而且也是千古不朽的文学杰作。 所以解放后也曾把端午节定名为 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 他:他辅佐楚怀王,主张政治改革,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是很有见地的,反而屡遭贬斥。 我:贬斥,被流放,悲愤填膺,最后仍然是为了那个一直迫害他的腐朽王国的覆灭而投入了汨罗江。 他:他也真是迂腐得很。有才能,有抱负,为何不学百家之诸子,到用他的诸侯国去施展宏图?孔夫子周游列国,孟夫子到处游说,苏秦合纵张仪连横也不只是为他自己的诸侯国。 我:他是楚国人,他爱他那个楚国,他只是希望他那个楚国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狭隘的很。 他:其实这是道道地地的地方主义,分裂主义,企图独立于周王朝之外,维护割据的落后壮态,阻碍历史前进。统一是当时的大势,若都像他,中国何时能统一?他是分裂、落后、倒退势力的典型代表!真可惜了他出众的才华。 我:这是我国知识分子大概从娘胎里生下来就有的劣根性──愚忠,千秋万代盛传不衰。就是要忠,而不问为什么忠,也不管忠于谁,只要落个忠的头衔,就死而无憾了,杀头、跳江都可以。其实,还不是要为自己扬名,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那些为民请命的忠者,同属此类:开明君主勿需请命,向昏君请命又无用。 他:文革时期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是有史以来愚忠的登峰造极之举。就好像一夜之间全中国人都发了疯一样,工农兵学商各界几乎人人都发疯,人人都那么忠,可笑之极,危害至极。当然,照办者各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了向上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的却是为了保自己,心里再嘀咕也表面上照办,以免灾祸临头;而大部分人确是愚得可怜,什么也不为,就是觉得应该,别人这样做,他也就这样做。历史上、文学作品上、戏词和说书人也常歌颂这种愚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我:在这种氛围中,我也同样认识不清。只是因为当时我身陷牛棚内,人家不许我出来忠 ' ,反倒少演了不少闹剧。 实为逆境中之一幸也。 他:屈原的榜样确实不可取。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自主自立,不要等伯乐来发现你,要主动地、自觉地、脚踏实地地去为人民做好事,不做坏事,少做于人民毫无裨益的蠢事。 我:我们国家的史书和传说也挺有意思,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例如,既歌颂屈原为分裂国家而献的愚忠,又歌颂秦王的为国家统一而横扫六合的壮举;既歌颂汉高租刘邦的成功,又歌颂楚霸王项羽的失败;既歌颂诸葛亮的机智多谋,又歌颂曹操的雄才大略 ...... 他:不是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百依百顺的小姑娘吗?辛亥革命高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我们现在又在歌颂努尔哈赤、康熙和乾隆。都是中华民族,应该是推翻封建,不是驱逐满族人。驱逐鞑虏,东北三省还要不要?看来孙中山先生还有严重的大汉民族主义。可能他在效法朱元璋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建立明朝;他要推翻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建立民国。所以,首都和朱元璋一样建在南京,墓地也要和明孝陵(朱元璋墓)邻近。 我:成吉斯汗是蒙古族人,也曾征服过中国,建立了元朝。不是也被人们公认为一代天骄吗?对历史的看法我们应当有一个前后不矛盾的原则,要站在全人类利益的立场上来判定是非功过,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和事,都应当歌颂,因为它有利于全人类的进步。目前,凡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际和谐,人民幸福的人和事,都应当看作是好事,应当歌颂。 他:那么屈原就不值得歌颂? 我:他的诗还是非常好的,做古代世界文化名人还是当之无 愧的。 他:可人们歌颂他,主要的不是因为他的诗,而主要是他为楚国的灭亡而跳汨罗江的殉国壮举。中国人每年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悼念屈原。古时候,人们把粽子扔到河里,让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原。 我:以后就应当分开说,分别对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并没定他为和平使者,或者是和平卫士。 广播:西陵峡到了。北岸有一条支流,那就是香溪。香溪上游的明妃村就是王昭君的故乡。 他:王昭君再没可挑剔的了。她美丽、善良、贤慧、勤劳,自愿出塞嫁给匈奴的单于,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董必武同志为昭君墓题词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知见高。热情歌颂,跃然纸上。 我:她与屈原简直是显明的对比,截然相反。亏他俩还是同乡。 他:画师毛延寿使坏,把昭君打入冷宫。临出塞,汉元帝又要留她再换人,她没有愚忠,而是识大体,顾大局,毅然出塞,对发展汉和匈奴间的和睦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留下了两大民族和睦团结的佳话。可歌可敬。 西陵峡峡最长,滩最险,落差又大,是出名的鬼门关。解放后炸除了礁石,特别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库区水回流,江水变平缓,已成为坦途。没看到险滩,牛肝马肺峡的马肺被帝国主义的火炮打掉一半,令人气愤;川江天险崆岭滩 1900 年触沉德国鬼子端坐号轮船,使人开心;黄陵庙是看不到的,但在黄牛峡看到了黄牛山上黑石头人牵着黄石头牛;恰遇明月峡云雾,平添了许多神秘感;出了南津关就极目楚天舒了。葛洲坝船闸一闭一开,船抬高又降下,船已出三峡 3 公里了。 他:你看,书上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为 270 万千瓦,每年平均发电 141 亿度,相当于 1949 年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倍多。很可观! 我:还改善了三峡峡谷的航运条件。造福匪浅! 他:葛洲坝已做出了榜样,三峡工程就该尽快上马。 我:正打着笔墨官司,上马派和反对派在那里僵持着,慎重派说要谨慎。 他:慎重何时都是正确的, 但慎重过了头,就等于什么也不能干,实则是反对派。 我:看那派胜吧。可千万别争论个没完没了,永远没结论。 他:现在没上马,就是反对派还胜着;到上马时,上马派就是胜了。其实,文字来文字去太费事,何不两派坐在一起,面对面辩论一番,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以判胜负呢?似这样笔墨来去数载,精力、财力浪费不说,时间也无声地流过去了,每年的利益少得多少?可以说,晚上一年,少得利一年,也就是浪费一年。 我:显然你是上马派。 他:不用说,你也支持上。上,利大于弊。只要上,看得见的好处马上就可到手。三峡工程建成后,肯定会对环境有影响,但我不相信会有那么多的恶果。再说,我们还可以尽力消除不良影响,甚至变害为利。不上,那些巨大的好处是一点也得不到的。利减弊总不至于得负数吧!所以,应当尽快上。 我: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三峡工程的整体情况,甚至是主要内容,瞎议论罢了。应当把专家们邀请在一起,各抒己见,认真切磋,拿出意见来,供政府决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空间站上看山峡是什么样子?
shenzhou8hao 2009-6-10 20:43
The epic scale of the dam project is matched by the level of controversy it continues to generate. ----它引起的争议就像它的规模那样浩大。 不得不承认,老外不但说话幽默,而且一针见血啊~ 来自宇航员4月15号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三峡图片,原文在 这里 。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eminor 2009-5-9 23:47
应重庆市文物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同事一起赴巫山讲学并做考察。我们从北京到达宜昌后,改乘快艇,在三峡水库上游沿长江逆流而上,经巴东后抵达巫山。 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就背诵过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一句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的确高峡平湖,三峡一带的石壁不再那么险峻壮观了。三峡水库的立项有过极大的争论,最后还是通过立项了。反对意见有担心生态问题、地震的影响、水运交通、移民,等等。有人还认为汶川地震就是因为库区蓄水增加了库区地壳的负荷,强化了地应力,最后导致地震。但我认为,从环境方面说,水电是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是有利的,所以水利应该肯定。 下面就是从宜昌到巫山之间拍摄的照片。 宜昌太平港 江中货轮上面载的全是家用小轿车,以前根本不敢想的奢侈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巴东长江大桥 我们乘坐的快艇 岸边出露的石灰岩向斜地层 巴东港 江中峡谷 巫山彩虹桥高峡平湖 巫山港 巫山县政府大楼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
个人分类: 四海为家|951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