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业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授是一种职务
热度 1 wonsure 2014-5-11 19:21
如果提到职务,大家会想到科长、处长甚至省长,很多人也很艳羡,其实呢,教授也是一种职务,讲师、助教也是,不过不是行政职务,是专业技术职务。所以大家填表时,职务栏一定不要空白哟。 根据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七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的需要设置。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根据四十九条规定,教学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一类,虽然他们都是不同于教师的“其他”教育工作者。 实验人员应属于教学辅助人员。 有的学校把辅导员归为教学辅助人员,也就是辅导员是专业技术人员。 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27.htm
89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09---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mafei863 2013-11-17 22:02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豫人社 273 号 总 则 一、为加快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激励竞争,注重对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综合素质的全面科学评价。 三、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讲师为中级职务,副教授为副高级职务,教授为正高级职务。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其中实验师为中级职务,高级实验师为副高级职务。 四、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在岗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三)身心健康,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四)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 (五)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 、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 4 年以上; ( 2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 2 、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 1 )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 7 年以上; ( 2 )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 5 年以上; ( 3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 4 年以上; ( 4 )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 2 年以上。 当年年底年龄在 35 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3 、申报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副教授职务 7 年以上; ( 2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学位,担任副教授职务 5 年以上。 当年年底年龄在 40 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4 、申报实验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大学本、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 4 年以上; ( 2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 5 、申报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 7 年以上; ( 2 )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 5 年以上; ( 3 )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 4 年以上; ( 4 )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 2 年以上。 二、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 、承担某些课程部分或全部章节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良好。 3 、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学生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 (二)工作业绩 1 、教学。 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 160 学时、 180 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以及成人院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200 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 1/2 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或良好 2 次,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 3 )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3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论文作者均限前 2 名,其中文科至少 1 篇为独著)以上。 ( 2 )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 1 万字以上),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2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论文作者均限前 2 名,其中文科至少 1 篇为独著)以上。 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讲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 2 )校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 ( 3 )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 4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 项以上。 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2 、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 3 、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 4 、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或研究生,成绩突出。 (二)工作业绩 本科院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 、教学。 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180 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200 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 1/2 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 ( 3 )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3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 2 )专业课教师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6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3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3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5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2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2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 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 5 万字以上 / 部)或译著(本人翻译 10 万字以上 / 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 5 万字以上 / 部);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4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2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2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副教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 2 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 2 项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 ( 2 )主持完成 1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或 2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 3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5 名)。 ( 4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限前 5 名)。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 、教学。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200 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220 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 1/2 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 ( 3 )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2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 2 )专业课教师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5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2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4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1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 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 4 万字以上 / 部)或译著(本人翻译 10 万字以上 / 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 4 万字以上 / 部);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3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 4 )具有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取得相应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3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副教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 ( 2 )主持完成省辖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或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 3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 4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 2 项以上。 ( 5 )本人在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或评比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奖励;或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指导的学生个人或团队在专业技能竞赛或评比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一等奖,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成人院校教师申报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者,参照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评审副教授的工作业绩条件。 在上述条件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或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副教授水平,可认为符合业绩条件。 艺术、体育学科副教授补充条件 艺术、体育学科教师申报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可以按照上述工作业绩条件执行,也可参照下列补充条件执行。达到补充条件要求的,可视为符合相应的工作业绩条件。 1 、音乐学科 ( 1 )在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4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2 篇,均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1 篇)以上,其中至少 2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 2 件以上,或在省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 2 件以上(须提供正式播放证书附带有台标的实况录像或音响资料),或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批举办个人独唱(奏)音乐会、独舞专场演出、专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歌舞剧、戏剧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 1 次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省级有关部门举办的业内公认的权威性专业比赛、作品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业内公认的权威性专业比赛、作品评奖活动中获优秀奖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2 、美术学科 ( 1 )在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4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2 篇,均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1 篇)以上,其中至少 2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 2 件以上,或 2 件以上作品参加省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其中至少 1 件作品为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届展或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各专业艺委会展览。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省级有关部门举办的业内公认的权威性展览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业内公认的权威性展览中获优秀奖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3 、体育学科 ( 1 )在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4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2 篇,均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1 篇)以上,其中至少 2 篇(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科学报告会上 2 篇(限第一作者)以上论文获省一等奖,并辑录成册。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集体项目前 6 名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前 3 名的主教练;或获全国大学生各单项协会的年度比赛的集体项目前 3 名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前 2 名的主教练;或获省级大学生年度比赛的集体项目的冠军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者,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 1 、教学。 超额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厅级二等以上奖励。 ( 3 )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2 条以上: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4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 2 )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7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 5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 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 6 万字以上 / 部)或译著(本人翻译 12 万字以上 / 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 6 万字以上 / 部)。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副教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2 条以上: ( 1 )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或 2 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或 2 项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 ( 2 )主持完成 1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或 2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 3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4 名)。 ( 4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限前 4 名)。 四、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主持和指导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能力。 2 、系统担任两门以上主干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3 、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 4 、具有主持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的能力,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指导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进修教师或研究生,成绩突出。 (二)工作业绩 1 、教学。 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 180 学时、 200 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以及成人院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220 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 1/2 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厅级一等奖。 ( 3 )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5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且被较多引用。 ( 2 )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8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5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6 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 2 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上述检索或刊物收录)。 ( 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 8 万字以上 / 部)或译著(本人翻译 12 万字以上 / 部),或主持编写(主编或副主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 6 万字以上 / 部);同时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6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 4 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5 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 2 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上述检索或刊物收录)。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教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国家级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二等奖限前 2 名),或 2 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 ( 2 )主持完成 1 项国家级或 2 项省、部级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3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3 名)。 ( 4 )作为主要发明人(限前 3 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 在上述条件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或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教授水平,可认为符合业绩条件。 艺术、体育学科教授补充条件 艺术、体育学科教师申报评审教授任职资格,可以按照上述工作业绩条件执行,也可参照下列补充条件执行。达到补充条件要求的,可视为符合相应的工作业绩条件。 1 、音乐学科 ( 1 )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6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上,其中至少 4 篇发表在本专业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 2 件以上,或在省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 2 件以上(须提供正式播放证书附带有台标的实况录像或音响资料),或由省以上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举办的个人独唱(奏)音乐会、独舞专场演出、专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歌舞剧、戏剧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 1 次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一等奖以上,或在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2 、美术学科 ( 1 )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6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上,其中至少 4 篇发表在本专业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参加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主办的届展 1 次或各专业艺委会主办的展览 2 次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主办的届展中获一等奖,或在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主办的届展中获三等奖以上。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3 、体育学科 ( 1 )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6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上,其中至少 4 篇发表在本专业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科学报告会上 2 篇(限第一作者)以上论文获国家二等奖,并辑录成册。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 ( 2 )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集体项目前 3 名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或获全国大学生各单项协会的年度比赛的集体项目冠军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项目、奖励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教授任职资格者,符合正常晋升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 1 、教学。 超额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2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2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厅级一等奖。 ( 3 )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2 条以上: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6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且被较多引用。 ( 2 )在省级以上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10 篇(限 1 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 8 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 3 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上述检索或刊物收录)。 ( 3 )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 1 部( 20 万字以上);或正式出版 2 部以上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 8 万字以上 / 部)或译著(本人翻译 12 万字以上 / 部);或主持编写(主编或副主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 2 部(本人撰写 6 万字以上 / 部)以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教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2 条以上: ( 1 )国家级各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一等奖限前 3 名,二等奖限第 1 名)。 ( 2 )主持完成 1 项国家级或 2 项省、部级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3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2 名)。 ( 4 )作为主要发明人(限前 2 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 。 五、实验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 、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技术条件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验经验,独立指导过学生实验全过程。 2 、能够胜任实验教学的讲解工作,讲解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能够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够改进有关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负责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的排除。 4 、积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独立设计完成过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二)工作业绩 1 、教学。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或良好 2 次,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 3 )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含实验报告) 3 篇(限前 2 名,其中文科至少 1 篇为独著)以上。 ( 2 )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实验指导用书(本人撰写 1 万字以上),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含实验报告) 2 篇(限前 2 名,其中文科至少 1 篇为独著)以上。 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实验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 2 )校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 ( 3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 项以上。 ( 4 )独立设计过 2 个以上新的实验项目并被采纳,使用两年以上,效果良好(附实验方案和完成后的测试记录);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根据实验或科研要求,对现有仪器进行技术改造,投人使用后效果良好;或加工设计特殊实验装置采用后效果良好。以上均须附学校证明。 六、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系统、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组织、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2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教学的讲解工作,讲解深入透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能够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积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能独立、熟练承担本专业实验课程,在本部门的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4 、能够独立地创造或改善实验技术条件,设计、加工特殊的实验装置或零部件,改进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能独立承担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的排除。 5 、主持完成过一定数量的高难度的实验任务,并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和论文,提出重要的专业理论见解,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6 、具有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二)工作业绩 1 、教学。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获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 1 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 1 次以上。 ( 2 )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 ( 3 )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 、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被 SCI 、 EI 、 ISTP 或 A & HCI 、 CSSCI 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 2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 2 )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5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 3 )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实验指导书(本人撰写 4 万字以上 / 部),同时在 CN 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4 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限前 2 名)以上,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高级实验师水平。 3 、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 )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 5 名)。 ( 2 )主持完成省辖市、厅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或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 3 )独立承担重要实验装置的研制(有专项经费,至少有 1 项投入运转,效果良好);或根据工作和科研要求,成功设计、加工关键性实验装置或改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效果良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附学校鉴定、评估报告)。 ( 4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 5 )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1 项以上或实用新型专利 2 项以上。 破格申报评审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者,参照破格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工作业绩条件。 附 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业绩须是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业绩。 二、对于国家实施学位制度( 1981 年)前全日制院校大学本科毕业者,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按具有学士学位对待。 三、国家级科技奖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级科技奖是指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部级科技奖是指 199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以前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 成果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须附获奖证书。 四、 “ 主持 ” 是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和指导者,并承担其中重要工作。 “ 主要完成人 ” 是在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以上均以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 项目(课题)须附立项报告和鉴定、结项证书。 五、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指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示范教学课程等。 六、 SCI 为科学引文索引, EI 为工程索引, ISTP 为科技会议录索引, A & HCI 为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七、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著作、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 八、同一课题的成果奖励、项目课题、著作和教材不重复计算。 九、教学质量考评情况须提供学校相应文件。 十、本条件所称 “ 以上 ”“ 以下 ” 均含本级。 十一、本条件是高校推荐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时掌握的基本条件,高校和评审委员会可依据本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十二、评审委员会在掌握本条件时,要从申报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把握,在衡量申报人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衡量其学术、技术水平,如认定申报人的综合水平达不到相应职务的要求,可视为申报人不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如申报人工作业绩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或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相应职务的水平,可认为符合业绩条件。 十三、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 16 号)同时废止。未尽事宜,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职称政策执行。
个人分类: 关注方向|0 个评论
[转载]2001--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mafei863 2013-11-17 22:02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来源: 时间:2007-9-24 11:18:18 阅读:1887次] 河南省人事厅文件 豫人职 16 号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 ( 实验人员 )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 试行 ) 总     则 一、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职称改革工作,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我省职称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客观公正、激励竞争、社会公认的原则,注重对教师教书育人、科研水平与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设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讲师为中级职务,副教授为副高级职务,教授为正高级职务。高等学校实验专业中、高级职务设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其中实验师为中级职务,高级实验师为副高级职务。 四、本条件为高校教师(实验人员)申报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时掌握的基本条件,评审委员会可以依据本条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用人单位向评审委员会推荐人员的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制定。 五、本条件适用于全省普通、成人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申报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热爱教师职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三)取得教师资格。 (四)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申报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 (2)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3年以上。 2.申报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 (2)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4年以上; (3)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 当年年底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3.申报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 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其中,当年年底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4.申报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6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 5.申报高级实验师职务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 (3)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 (4)取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五)身体健康,全面履行现岗位职责,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六)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 (七)任现职(近五年)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任现职以来,在思想政治、教书育人等方面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表彰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评审条件 (一)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 申报讲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法灵活,教学态度端正,教案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2)系统讲授过一门以上课程。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学生班主任、政治辅导员。 (3)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160学时、180学时以上;本、专科院校公共课、基础课教师、成人高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 2.工作业绩 任助教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文科至少1篇为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讲师水平。 (2)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3)校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项目经专家鉴定,有较高水平。 (4)参编正式出版的著作或省统编教材(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5)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破格评审讲师任职资格者,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文科至少2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2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讲师水平。 (2)省辖市、厅级三等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 (3)校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2项或省辖市、厅级科研、工程项目1项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项目经专家鉴定,有较高水平。 (4)参编正式出版的著作或省统编教材(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 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本学科有较深的研究,具有比较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 (2)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教法得当。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教学考核成绩优良(附学校教学效果评估材料),获得院(系)以上教育教学奖励。 (3)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160学时、180学时以上;本、专科院校公共课、基础课教师、成人高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 (4)具有主持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的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或进修教师的能力,并根据工作需要全过程协助培养过一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或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成绩显著。 2.工作业绩   本科高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专业课教师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理工科至少3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限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理工科独著或第一作者至少2篇)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教授水平。 (2)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2项省辖市、厅级一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3)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附鉴定材料),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译作(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专科和成人高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理工科独著或第1作者至少2篇)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专业课教师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理工科至少2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限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理工科至少1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教授水平。 (2)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辖市、厅级一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3)主持完成省省辖市、厅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附鉴定材料),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译作(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破格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者,应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考核成绩优秀,为本校教师所公认,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方面的奖励。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同时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7篇以上,其中至少有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教授水平。 (2)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 (3)主持(限第1名)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附鉴定材料),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译作(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 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 申报教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厚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掌握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开拓本学科新的研究领域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解决科研关键难题的水平和能力。具有明确、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知名度。 (2)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系统担任两门以上主干课程(其中一门为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在教学中能根据现代科技、教育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教风端正,治学严谨,教法得当,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考核成绩优秀(附学校教学效果评估材料),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奖励。 (3)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160学时、180学时以上;本、专科院校公共课、基础课教师、成人高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 (4)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的能力,指导青年教师、访问学者或进修教师成绩显著,并根据工作需要全过程培养或合作培养过一届以上合格硕士研究生。 2. 工作业绩   任副教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理工科至少4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有4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1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或被SCI、EI书面收录)。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教授水平。 (2)国家级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第一作者。 (3)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工程项目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附鉴定材料),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2部以上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部)、译作(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部);或独立完成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15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破格评审教授任职资格者,应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为本校教师所公认,获得省辖市、厅(局)以上教育教学方面的奖励。符合正常晋升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同时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省级以上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科限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6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其中至少有3篇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或被SCI、EI书面收录)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教授水平。 (2)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第一完成人。 (3)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工程项目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项目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附鉴定材料),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正式出版2部以上本专业高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部)、译作(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部);或独立完成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20万字以上)。经专家认定,在同类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四)实验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 申报实验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技术条件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验经验,独立指导过学生实验全过程。 (2)积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能够改进有关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负责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的排除。 (3)独立完成过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2、工作业绩 任助理实验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含实验报告)3篇以上(文科至少1篇为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实验师水平。 (2)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3)参编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实验指导用书(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4)独立设计过2个以上新的实验项目并被采纳,使用2年以上,效果良好(附实验方案和完成后的测试记录);或根据实验或科研要求,对现有仪器进行过技术改造,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本人应是主要完成人);或加工设计特殊实验装置采用后效果良好。以上均须附学校证明。破格评审实验师任职资格者,参照破格评审讲师任职资格的工作业绩条件。 (五)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申报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系统、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验经验和组织、指导大型实验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2)积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能独立、熟练承担本专业实验课程,在本部门的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3)能够独立地创造或改善实验技术条件,设计、加工特殊的实验装置或零部件,改进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能独立承担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的调试、维护、检修和故障的排除。 (4)主持完成过一定数量的高难度的实验任务,并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和论文,提出有重要的专业理论见解,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5)具有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2、工作业绩 任实验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在同行专家认可的、较高档次的CN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科为独著、理工科限前2名)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论文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高级实验师水平。 (2)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或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 (3)主持完成省辖市、厅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或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辖市、厅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附鉴定材料);或独立承担重要实验装置的研制(有专项经费,至少有1项投入运转,效果良好);或根据工作和科研要求,成功设计、加工关键性实验装置或改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效果良好,取得较大经济效益(附学校鉴定、评估报告)。 (4)正式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或实验指导书1部(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 破格评审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者,参照破格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的工作业绩条件。 附     则 一、本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应同时具备。 二、本条件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三、国家级科技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是指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星火奖及相当级别的奖励;省辖市、厅级科技奖励是指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或省各业务主管部门评定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相当级别的专业奖励。各类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 四、成果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须提交获奖证书。“主持”是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和指导者,并承担其中重要工作。“主要完成人”是在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以上均以项目计划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 五、申报人工作业绩中同一课题的成果奖励、项目、著作和教材不重复计算。论文、成果奖励、项目、著作和教材应为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 六、论文不含增刊、特刊、专刊等形式的刊物。著作、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 七、评审委员会在掌握本条件时,要从申报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把握,在衡量申报人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衡量其学术、技术水平,如认定申报人的综合水平达不到相应职务的要求,可视为申报人不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如申报人工作业绩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和突破,经专家论证,达到相应职务的水平,可视为申报人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条件。 八、本条件自下发之日起试行,以往有关规定有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未尽事宜,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职称政策执行。
个人分类: 关注方向|0 个评论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
热度 1 毛宁波 2013-9-23 21:05
职改办 119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改办),省直有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处(人力资源部): 现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8月30日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修订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原有条件试行实践多年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和省里职称改革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修订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为三级,高级职务名称为教授、副教授,中级职务名称为讲师,初级职务名称为助教。 第三条 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的申报和评审,按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4种类型。 第四条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岗在职教师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二章 分 则 第五条申报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年度考核和任职考核均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人员近两年内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按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职业资格; (五)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测试和继续教育符合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 (六)身心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7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3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3 、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4 、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年限,并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二)副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 、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2年以上;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3 、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4 、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并取得讲师任职资格,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三)讲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定或申报评审讲师职务任职资格: 1 、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当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3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取得助教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教工作3年以上; 4 、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取得助教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助教工作4年以上; 5 、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和助教职务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 (四)助教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定助教职务任职资格: 1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当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2 、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3 、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年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三、能力业绩条件 (一)教授 1 、教学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任现职近5年来,每学年至少承担2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8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60学时)。 ③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近五年来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2次以上。 ④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具有主持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的能力,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⑤担任过1届以上研究生导师,或独立讲授过1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2名以上访问学者、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并取得较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的第①②条,并同时具备③至⑥条之一: ①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须含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3篇(外语、音乐、美术专业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须含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且出版学术著作1部。 ②参与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限前5名);或主持完成省级教研项目1项。 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限前5名);或获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限前3名)。 ④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2名) ⑤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二等奖以上1项。 ⑥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指导教师);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2项。 2 、教学科研并重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①至⑤条,专职辅导员只需具备第⑥条: ① 任现职近5年来系统担任过2门以上主干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 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20学时)。 ③ 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近五年来须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1次以上。 ④ 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⑤ 担任过1届以上研究生导师,或独立讲授过1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2名以上访问学者、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并取得较好效果。 ⑥ 专职学生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和参与组织省(部)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独立讲授2门以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或专业课,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指导青年辅导员工作2年以上,并取得良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必须同时具备第 ①条中的一条和第②条中的一条: ① 项目、奖励条件: a 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b 获国家级(限前5名)或省(部)级奖(一等奖限前4名、二等奖限前3名、三等奖限前2名)。 c 艺术类教师在省(部)级音乐比赛、展演(画展、设计展、音乐会等)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在国家级音乐比赛、展演中获优秀奖以上;或主持承担过省(部)级以上大型项目设计。 d 体育类教师任国家级赛事集体项目前3名运动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或任省级赛事集体项目冠军队主教练;或具有国家级裁判及以上资格并在国家级赛事担任过主裁判。 e 专职学生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且至少近5年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本人获得或所带班级、团支部等学生团体获得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 ② 论文、论著条件 a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b 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5篇以上。 c 出版学术著作1部,且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d 艺术类教师有3篇以上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2件以上,或在省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2件以上(须提供正式播放证书附带有台标的实况录像或音响资料),或由省以上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举办的个人独唱(奏)音乐会、独舞专场演出、专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歌舞剧、戏剧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1次以上,或参加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主办的届展1次或各专业艺委会主办的展览2次以上。 e 体育类教师有3篇以上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奥科会、亚科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科学报告会上有墙报交流及以上文章2篇(限第一作者)。 f 专职学生辅导员有3篇以上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出版著作1部,且有1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3 、科研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及时把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主持和指导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能力。 ② 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④担任过1届以上研究生导师,或独立讲授过1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2名以上访问学者、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并取得较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同时 具备下列条件① 至 ② 中的一条以及③至⑤中的一条 : ① 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② 获国家级(限前5名)或省(部)级(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前2名、三等奖限前1名)奖。 ③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 ④出版学术专著1部,且有4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⑤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6篇以上。 4 、社会服务与推广型 (1) 任现职以来, 专业工作能力应 具备以下条件: ① 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承担重大横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在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推广、艺术创作与推广、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以及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④担任过1届以上研究生导师,或独立讲授过1门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指导过2名以上访问学者、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并取得较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 ① 为必须条件。 ①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或至少3篇学术论文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②理工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00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400万元以上,或主持单项横向课题经费到账120万元且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上,或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突出,达300万以上。 人文社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20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240万元以上,或政策咨询报告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或得到省级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批示,或在艺术创作与推广方面产生公认的社会影响力。 ③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限前3名)1项。 (二)副教授 1 、教学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任现职近5年来,系统担任1门公共课、基础课或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 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8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60学时)。 ③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近五年来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3次以上。 ④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⑤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 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应 具备下列条件的第 ① 条,并同时具备 ② 至 ⑥ 条之一: ①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须含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外语、音乐、美术专业至少1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且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的教材)1部。 ② 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参与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项(限前3名)。 ③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排名前3);或作为负责人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④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⑤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三等奖以上1项。 ⑥ 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在指导教师中排前5名)、省部级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在指导教师中排前2名)或厅局级一等奖1项(为第一指导教师);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1项。 2 、教学科研并重型 (1)任现职以来, 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的 ①至④条,专职辅导员只需具备第⑤条: ①任现职近5年来系统担任1门公共课、基础课或2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1门课程,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② 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120学时) ③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且近五年来须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 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⑤专职学生辅导员独立讲授1门以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课或专业课,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指导学生就业和组织校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 (2)任现职以来,业绩与科研成果必须同时 具备第 ① 条中的一条 和 第② 条中的一条 : ①项目、奖励条件: a 主持完成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 b 获国家级奖(限前7名),或省(部)级奖(一等奖限前4名、二、三等奖限前3名),或厅(局)级奖(限前2名)。 c 艺术类教师在省(部)级音乐比赛、展演(画展、设计展、音乐会等)中获优秀奖以上,或在国家级音乐比赛、展演中获入围奖以上;或主持承担过厅(局)级以上大型项目设计。 d 体育类教师任国家级赛事集体项目前6名运动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前3名的主教练;或任省级赛事集体项目前3名运动队的主教练、单项比赛冠军的主教练;或具有国家级裁判及以上资格并有主裁判经历。 e 专职学生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且至少近3年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本人获得或所带班级、团支部等学生团体获得厅(局)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或主持完成厅(局)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 ② 论文、著作条件 a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b 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3篇以上。 c 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的教材)1部,且有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d 艺术类教师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2件以上,或在省以上电台、电视台播放作品2件以上(须提供正式播放证书附带有台标的实况录像或音响资料),或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批举办个人独唱(奏)音乐会、独舞专场演出、专场原创作品音乐会、歌舞剧、戏剧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1次以上,或2件以上作品参加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其中至少1件作品为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届展或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各专业艺委会展览。 e 体育类教师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同时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科学报告会上有墙报交流及以上文章1篇(限第一作者)。 f 专职学生辅导员有至少2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或出版著作1部,且有1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3 、科研为主型 (1)任现职以来, 专业工作能力应 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 、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必须同时 具备下列条件 ①至②中一条以及③至⑤中一条 : ①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②获国家级(限前7名)或省(部)级(一等奖限前4名、二等奖限前3名、三等奖限前2名)奖。 ③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 ④出版学术专著1部,且有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或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⑤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4篇以上。 4 、社会服务与推广型 (1)任现职以来, 专业工作能力应 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承担重大横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在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推广、艺术创作与推广、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以及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1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且近三年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 ③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4学时,且任现职以来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④任现职期间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学习1年以上,或协助指导过研究生。 (2)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①为必须条件。 ①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上;或至少2篇学术论文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 ②理工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20万元以上,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240万元以上,或主持单项横向课题经费到账75万元以上且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上,或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突出,达200万以上。 人文社科类: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75万元以上,或累计到账经费150万元以上,或政策咨询报告被厅级以上政府采纳或得到厅级以上主要领导肯定批示,或在艺术创作与推广方面产生公认的社会影响力。 ③获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限前5名)或获省部级一等奖(限前3名)1项。 (三)讲师 1 、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独立讲授1门以上课程;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独立承担1门以上专业课程或实践课程部分或全部内容的教学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良好。 (3)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00学时,任现职以来教学质量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4)全过程地承担过1门课程的专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组织课堂讨论等各教学环节工作,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5)有1年以上学生教育管理(班主任)或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经历。 2 、 任现职以来,工作 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 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且参与撰写学术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2)获厅(局)级以上奖或校级教学成果奖。 (3)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4)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5)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1项以上。 (6)指导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专业比赛获二等奖以上。 (7)艺术类教师参与完成校级以上大型项目设计或企业形象设计,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8)专职学生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且至少近3年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本人获得或所带班级、团支部等学生团体获得校级以上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或参与完成校级以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 (四)助教 1 、专业工作能力应具备下列条件: (1)承担部分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学课、实验课、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工作。 (2)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研方面的管理工作。 (3)参加组织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工作。 2 、任现职以来,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的辅助性工作任务。 第六条破格 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确有真才实学、突出能力、特殊成果、显著业绩者,可以逐级破格申报相应的高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一、教授 教学为主型暂不实行破格申报。破格申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第(一)条为必须条件): (一)论文、著作条件在相应类型正常申报要求的基础上,另增加2篇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增加1部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 (二)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 (三)获国家级奖励(限前3名)或省(部)级一、二等奖(一等奖限前2名,二等奖限前1名)。 (四)作为海外人才引进回国具有国外博士学位,在所研究的领域中有较大突破,取得的成果已被确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第一完成人,2位同行教授书面鉴定),回国后继续该领域研究,并有较大进展者。 (五)艺术类教师在国家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二等奖以上。 (六)体育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赛事获集体项目前3名或单项比赛冠军。 (七)理工科类教师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300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50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教师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80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300万元以上。 二、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不实行破格申报。破格申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第(一)条为必须条件): (一)论文、著作条件在相应类型正常申报要求的基础上,另增加2篇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增加1部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 (二)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 (三)获国家级奖励(限前5名)或省(部)级等奖(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前2名,三等奖限前1名)。 (四)具有博士学位,在所从事的该领域中有较大突破,取得的成果已被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一完成人,2位同行教授书面鉴定)。 (五)艺术类教师在国家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三等奖以上或在省级专业比赛(展演)中获一等奖以上。 (六)体育类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赛事获集体项目前3名或单项比赛冠军。 (七)理工科类教师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00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30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教师主持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25万元,或主持横向课题累计到账经费180万元以上。 三、讲师、助教职务任职资格不作破格要求。 第七条评审 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环节,评委会主要依据申报者提供的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总的要求是:坚持标准条件,注重能力业绩,鼓励突破创新,适当引导倾斜,力求客观公正,确保评价质量。具体从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运用,科研、师导、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审: 一、专业理论水平 (一)申报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功底,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对本学科建设有较大贡献,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前沿动态,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发表、出版过具有创见性的科学论文、著作或教科书,或有重大的创造发明,在省内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申报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发表过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出版过有价值的著作、教科书,或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或在实际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三)申报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独立进行教学科研和专业理论研究工作,发表过一定水平的论文,取得过一定价值的成果。 (四)申报助教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参与本专业相关的教研活动。 二、专业实践运用 (一)申报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成绩突出。能承担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大型专题课,教法创新,教学效果好,有较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 (二)申报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能组织和指导本学科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学成绩明显,教学质量良好。 (三)申报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具有独立承担本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完成教学工作量,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四)申报助教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熟悉和了解本学科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教学辅助工作任务。 三、科研、师导、创新 评审活动中,要重视对申报者特别是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者科研能力、师导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科研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基础。高校高、中级职务的申报者,必须具有科研能力,要能进行专业理论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取得具有较高水平和价值的成果。 师导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桥梁。高校高、中级职务的申报者必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工作经验的传授、指导能力,承担培养和指导专业人才的责任,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是专业技术工作发展的动力。重视申报者的创新能力,就是要鼓励高校教师在专业理论研究、专业技术工作中有所创造,在创新中不断推进高校教育、科研及专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工作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新发展。 四、注意导向、适当倾斜 评审工作要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鼓励引导高校教师在边远地区、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第三章 附 则 第八条 经批准“双肩挑”人员教学工作量的减免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但工作量不得低于科研为主型、 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的条件 ;公共基础课(指从事公共体育、公共政治、公共外语、高等数学、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教师的科研条件可适当放宽,但科研成果数量不得低于同类专业课教师正常评审条件的2/3。 第九条 本条件的特定解释: 一、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取得国(境)外的学历,须提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证材料。 对于国家实施学位制度(1981年)前全日制普通院校大学本科毕业者,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按具有学士学位对待。 二、本条件中,凡冠有“以上”者,均含本级。 三、省级科研项目(课题),是指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及省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须附立项报告和鉴定、结项证书。 四、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指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示范教学课程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是指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语示范教学课程等。 五、 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的统计仅限于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星火奖、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教材)成果奖。奖励以正式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成果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须附获奖证书。 六、体育类“国家级赛事”、“省级赛事”:“国家级赛事”是指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及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性单项体育比赛;“省级赛事”是指全省运动会、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以及由省体育局、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性单项体育比赛。 七、艺术类国家级专业比赛(展演)、省级专业比赛(展演):是指由国家、省教育、宣传、文化艺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高水平专业比赛、展览;或是由中国文联、 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 、国家级、省级电视台等单位举办并经相关同行公认的有较高社会影响的专业比赛、展览。 八、学术著作、论文的要求: “ 学术著作”是指公开出版(有ISBN书号)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专著、译著或教材、艺术专业作品集、音乐及舞蹈展演光盘(独著、主编或第一作者), 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学术专著”指个人独著,不含个人编著、两人合著等,副教授专著一般不少于10万字(教授应不少于15万字)。合著,副教授执笔字数一般不少于8万字(教授应不少于12万字),编著、译著、教材,副教授执笔字数一般不少于10万字(教授应不少于15万字),以封面、版权页署名以及前言或后记中明确说明为准。 “ 学术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有ISSN或CN刊号)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独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 九、本条件中,“国外权威刊物”是指: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需提供有资质的检索部门收录证明;“国内核心期刊”是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写,北京大学出版)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期刊。 十、同一课题的成果奖励、项目课题、著作和教材不重复计算。 十一、教学质量考评情况须提供学校相应文件。 第十条 凡三年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2 、年度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3 、伪造学历、资历,或申报业绩、成果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 4 、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刑期和处分期未满三年。 第十一条 本评审条件由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条件废止。 http://www.hb.hrss.gov.cn/hbwzweb/html/xwzx/ztpd/zcpd/sbrj/61777.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29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每日一举措: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彻底分离,可以么?
热度 3 ZHAOKe007 2013-8-21 06:52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种奇怪现象。某某官员或某某企业家介绍时或名片上印着某某(机构)研究员、某某(大学)教授、博导等等头衔。这同是职务,而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务。能否按照他们自己的选择仅保留一个呢?能做到么?除社会就业不乐观看,至少这些兼职的取消可以增加很多就业呀?既然要炫耀学识,有一种是终身的,就是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我想一个行政官员在职期间带上博导、教授的头衔,远没有带上学位称呼内行点?!人家基辛格做总统啦,还尊称基辛格博士,而不是基辛格教授,基辛格博导;马英九“总统”,就对自己称为马英九教授很不感冒,若说马英九博士则欣然接受矣;现有官职后有专业技术职称给人的感觉怎么那么乖乖的,感觉好像未入门径呢?难道这个称呼也是“中国特色”么?? 顾名思义,职称是对职务(或工作和劳动性质)的一种称呼;从科长到主席是官员的行政职务(或行政权力与应尽社会责任和义务)职权的称呼。但是奇怪的是,在“官学”,“管研”一体化条件下,出现了项目发包方与承担方原来是一方的,监管一家,教管一体局面。 俗话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科研规范与行政规范具有互逆性。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是“存同求异”。所谓的“求异”就是创新。它要求把既有共识知识和公共知识作为已有的背景知识存储起来。有“异”之处才是一名学者与科学家的真正贡献。而管理规范与行政规范在起点上就要求从共同诉求出发,着眼于整体利益,是典型的“求同存异”。在一个理性成熟的社会中,考核公务与管理人员的主要标准是履职,“履行了职务、尽到了责任”就足够拉;而权衡学者与科学家的水准不是看他继承了什么、传播了什么,更主要是看它在既有知识库中增加或完善了哪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思想、新观点、或新理论。官学、管研在目标定位上就截然相反。 官学、管研“合作”以及评奖历来是学术腐败和诱发腐败的重灾区。长期以来,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太行政中心、向权力看齐”的诱因何在?一些经费不菲的科研项目“发包方”与“承接方”原来是“一方”;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行政领导甚至是自己给自己立项,拉圈圈几个人一起做,然后参与评奖。所谓的科研经费,不过“是圈子里的游戏”。 评奖也概莫能外,匿名评审只不过是形式。“学术不平等是学术危机的最大症结”。 说白了,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太行政中心不过是对这些部门掌握了太多资源的委婉说法。惟有各司其职、尽其责、归其位、方能成其规。 在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纲要》与《高教法》中已明确采取了“去行政化”、“推进民主办学”,积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之举措。但是,在科研领域不仅没有大动作,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既然一些人是万能的,官场、学场通吃,干脆查办、开除公职得啦(至少可以增加两个就业岗位)!既然《刚要》与《高教法》不打算执行,颁布它干什么呢? 据笔者调查过某年度南方某省的哲学社会科学获奖名单的分析;39位只有1位不带长的;这和中国法官31位只有1位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差不多。按照笔者理解:干脆改为官学奖和管研奖,不是更名副其实么?否则让全球得知,好像在中国只要有权就有一切了;有权就有知识,有权就可以在法官脑袋上再带上一个官帽?或者说在中国大陆专业人才都死光光的感觉?难道我档有三个自信,建档建国那么多年还不存在一个知识阶层么?有羞耻感么?我感觉怎么好像是除掉脸皮不要是一切都要呢?“浙大保姆”有言:10年校长落后气象学家矣”既然从政就专心从政,既然为学就专心为学,难道不是更好么?!
3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二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入伍工作
talentblog 2013-4-16 17:34
因学科发展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第二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拟招聘1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入伍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究领域 1. 化学生物学方向; 2. 系统生物学方向; 3. 天然产物全合成方向。 二、准入条件 类别一:高层次人才 ①应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②年龄在45岁以下; ③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④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或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水平处于本专业领域国内前沿。 类别二:留学回国人员 ①应已回国定居; ②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 ③年龄在35岁以下; ④在国(境)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过副教授以上职务(含相当职务)。 上述条件为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申报者将进入下一步推荐、审批程序。 三、单位介绍 第二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是国际领先的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机构,在药用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功能、中药复方的系统生物学、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的特色优势显著。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2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5项,获新药证书和临床批文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1项。 中心主任张卫东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药化学专家,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欧洲中医药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上海市药学会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药标准化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活性天然产物制备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药典》英文版副主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求是”杰出青年奖(2008)、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7)、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6)。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单磊 电子邮箱:办公电话:021-81871246 手机:13817963621 地址:上海市国和路325号(200433)
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习记
热度 1 cosismine 2012-8-31 07:27
http://www.312000.net/info.aspx?code=5632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习记 发表日期:2012-08-09 新闻来源:    今年4月初,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教学医院(Department of Human Metabolism,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and Sheffield Teaching Hospitals Foundation Trust)Heller教授(Prof. Simon Heller)的邀请下,我作为“省151人才”,得到省专项资金资助以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访问学者身份,飞往陌生的国度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习访问。3个多月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东西方社会在思想、文化的和生活上的差异,感叹他们良好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待遇,特别是医患关系的和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现将访问学习见闻和体会与大家作分享。   一、谢菲尔德大学及其教学医院   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是英国顶级大学,世界百强名校,在全球大学排名《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中位居第40名。它是世界著名的教学科研中心,是英国六所最佳研究型大学之一,位于英国第四大中心城市谢菲尔德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谢菲尔德大学已经培养出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3位为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享有崇高的声誉。   谢菲尔德大学在医学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医学院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均居英国相同专业的前列,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其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在全球征服糖尿病斗争的前沿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该中心的重点是以多学科的方法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管理,在糖尿病的治疗、研究和教育方面,是国际公认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谢菲尔德教学医院共有5家,其中Northern General Hospital(NGH)和Royal Hallamshire Hospital(RHH)是谢菲尔德最大的2所综合性医院,另外3家是专科医院,包括Jessop Wing(妇产医院)、Weston Park Hospital(肿瘤医院)、Charles Clifford Dental Hospital(牙科医院)。5家教学医院拥有15000名职员,每年收治超过百万的病人。   NGH非常大,占地100英亩(1英亩=6.075亩),1100张床位,职工6000名。院内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一幢幢建筑就分布在这些绿树鲜花中。很多建筑是以赞助人命名的,如Facfield wing(糖尿病病房就在此建筑中)。虽然医院较为繁忙,但路上并不能见到行走的病人,因为所有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均需预约,按不同时间到达不同门诊点(门诊不集中在一个建筑中,而是相当分散)。 NGH,Clocktower是院内公交车停靠站之一 RHH主楼   我的大部分学习访问在这2家综合性医院和医学院之间进行。2家医院之间相距半小时公交车的路程,有医院班车,非常方便。2 家医院均设有糖尿病中心,包括有糖尿病低血糖临床 ( Hypo Clinic)、 糖尿病足病临床 (DFC)、糖尿病神经疼痛临床(DNPC)等。 RHH的糖尿病中心   二、英国的医疗制度   英国是实现全民“公费医疗”的国家,由英国政府所设立且资助的全民健康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所提供。在英国半年以上的非英国访问学者及其家属和学生均可享有NHS,可找住处近的诊所注册。对于居住不满六个月者,则须自费就医或购买医疗保险,但在紧急情况下须看急诊时则为免费。它包括两个层级的医疗体系,一是以社区为主的第一线医疗网(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通常为在社区驻诊提供医疗保健的一般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 GP)(相当于全科医生)及护士;二是NHS的医院服务(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由各科的专科医师负责并接手由GP所转介(refer)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者。像我所在的NGH和RHH就属于后者,是secondary health care。   这样的医疗体制也是有缺陷的,如等待时间长是很常见的。虽然英国算比较富裕的国家,全民福利很好,但是公立医疗资源还是供不应求,什么时候能见医生、安排治疗及能否住院,什么时候能住上院,主要是取决于病情的性质及轻重缓急。很多情况下是需在waiting list上等很长时间,并不像我们国内挂个号随时能看上病。但真的急症不会被耽误。那些很长的等待,可能也正是为了保证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急症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免费的国家公立医院安排病人就医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所以我个人觉得,相对而言,这个体制对穷人比较有利,穷人不会因为没钱而看不起病,或者因担心昂贵的帐单而不敢去看病,不管穷富在医疗上都能一视同仁。 糖尿病内分泌病房都是单人房间   三、学习与访问   去英国之前虽然在英语中心口语强化了2个多月,也看了些专业英语,但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很怕交流困难。见了教授后,紧张的情绪才慢慢放松下来。英国人非常有礼貌,看你迷惑或pardon时会自动放慢语速,而且满面笑容,绝不会让你难堪。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不懂装懂,宁可多几个pardon,要不然会导致接下去的交流不能很好进行。   介绍一下我的supervisor,Prof. Simon Heller,他是谢菲尔德大学糖尿病临床教授,研究和发展部主任。他在糖尿病低血糖的生理反应及无察觉低血糖方面的研究及糖尿病综合自我管理干预疾病发展领先于世界糖尿病领域,位于世界Top 5。教授虽然非常忙碌,但非常热情和负责,根据我的要求和我一起制定了我的访问计划。   1、糖尿病临床   参加教授的diabetic clinic 和Hypo Clinic。英国的医院很安静,虽然NGH门急诊量不小,但完全没有国内医院门诊那种“热闹”的场面。这是因为实行预约制度,一切井然有序的缘故。而且每个门诊都有单独候诊处,患者及家属都会很自觉按预约时间,安静地等待,从未见到过不耐烦的病人,更不用说大声嚷嚷了。医生与病人之间就像是朋友,看病就像是愉快交谈,不管在门诊还是住院部医生都不穿白大褂,只挂个胸牌(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是穿工作服的)。看的都是预约病人,病人不多,看得很仔细。诊疗活动结束后医生会替病人打开门,说拜拜,这样的医疗环境让我好生羡慕。 诊室前的等候区   每个病人所有的就诊资料放在一起,包括门诊,住院,手术等记录;就诊前由护理人员放到医生办公桌,如住院则被送到住院部(当然同时有电脑录入)。 看完病人后,医生要用图中的仪器录音,给病人的GP交代诊疗过程以共同管理病人 和Prof. Heller 在Diabetic Clicnic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多学多看,Prof. Simon Heller把我介绍给了另2位教授Prof. Solomon Tesfaye 和Dr. Finuala Creagh,这样我就参加了糖尿病足病临床(DFC)、糖尿病神经疼痛临床(DNPC)。Dr. Creagh是我在英国见到的最忙碌的医生,跟着她出门诊和病房非常累。她的糖尿病足病门诊一般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近2点,接着又匆忙到病房,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走路也是一路小跑。糖尿病足病人来后先由护理人员安排到单独的房间躺好,然后足病师先预处理一下足部,有专门的摄像师拍下照片,接着医生看,下医嘱后足病师进一步处理,再由护士包扎好,由护工送走,一切井然有序。DFC门诊和血管外科门诊在一个诊区,需要会诊时直接拿着病历找血管外科大夫,然后一起看病人,一起读片,一起制定检查和治疗计划,非常方便,这就是简单的MDT。 糖尿病中心中的足诊所,有10几间这样的分割房,预约病人来了后先安排在这儿躺下等待 糖尿病病房的门口,非探望时间大门紧闭 糖尿病内分泌病房,远去的是糖尿病足病师托着她的医疗器械 医嘱单 病程记录(progress record) 病历之一 和Dr. Creagh合影 与DPN专家Prof. Solomon Tesfaye在Royal Hallamshire Hospital 糖尿病中心   2、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加入Prof. Heller 的研究团队,参加一些正在进行的一些大型课题,如针对青少年糖尿病的研究DESMOND,糖尿病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GMS,看课题具体是怎样设计和进行的;参加课题会议怎样协调团队之间的工作;病人怎样入组,随访,数据的处理等。虽然有些大型课题在我院开展困难,但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研究思维。通过对整个项目的了解和分析,学习到很多新的设计项目思想与理念。 NGH的医学研究中心,很多病人入组实验在这里进行 研究中心内部像病房,入组病人可躺在床上完成一系列的科研活动   通过上述研究项目的参与实施,学习讨论,了解本专业热门科学研究方法,体会到临床科研对临床的重要性,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   另外,我还会定期参加医学院的一些学术交流,空余时间就泡在偌大的谢大图书馆查找资料。   谢大医学院前的小石碑上写着的是来自于希腊的名医,被称为医药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格言:“生命短暂,医术长久……”,意思是“获得并且医学实践的艺术是困难的,医师不仅必须自身处事正确,而且务必让病人及服务人员等外在因素通力合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与我们医院的医学人文思想“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   这样,我平时主要在RHH、NGH、医学院和谢大图书馆四处学习。   谢大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多达1400万册,学习座位2200多个,还有广泛的电子资源。计算机的数量超过1000台,是个理想的工作之余学习的好地方。 在谢大图书馆前   四、生活点滴   由于出国准备仓促,出国前每天都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去想出国后的情形。最怕误机转机的我又不幸因暴雨延迟起飞4小时而导致其后的转机延误!一个人转机候机时才真切的感受到将要独自去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了,不知会遇到什么,加上与家人的离别,真的感到有些迷茫和伤感。后来我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克服了孤单,学会了独处。   英国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没啥吃的。不会厨艺的我在起初的一段时间体重直线下降,而现在却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由此可见,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英国虽小,却到处可见公园和大片的绿草地,可以随便“践踏”。天气晴朗时真正就是蓝天白云,可惜有太阳的日子太少了,总是间歇阴雨,很少一整天的太阳,这里“没有”夏天,每家每户都不装空调,只装暖气。这里的人非常有礼貌,遵守秩序。每天看到的都是笑容,很耐心,至今我未看到过大声争执,更别说是吵架了。现在我也习惯了公交车下车时对司机说声“谢谢”。   因为谢菲尔德由7座山组成,所以出门不是下坡就是上坡,因此比较积极地锻炼了身体,新鞋磨破了二双,颈椎病也好了许多。   在谢大有较多来自国内的高校老师做访问学者,清一色的博士后。由于我的主动“搭讪”,因此结识了不少来自北京和上海的老师,她们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我也与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今年是伦敦奥运年,我有幸时隔4年后在异乡看到了奥运传递 火炬手来了! 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下俯拍奥运传递   我租住的是学校推荐的专门提供给员工和访问学者的一幢典型的英国老房子,2层加一阁楼,有一后院,花已盛开,空气非常清新。环境很好,邻居是在NGH工作的二位医生,非常nice,就是租金贵了些。 中间红色门的是我临时的家 房子的后院,我刚除过草   Simon Heller 教授很好客,已邀请我二次去他家做客。一次是他邀请他的研究团队开party,一次是单独正式邀请我共进晚餐。他家有超大的前后花园,饭后做甜点的水果就是在院子里摘下来的“红莓”。Amazing! 在教授家和教授及其太太合影   半年的高级访问学者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所获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既了解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动态、新进展,也将与接受单位建立起了宝贵的联系,同时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再次感谢各级领导给我的这次宝贵机会。
63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的通知
cdcldb4595 2012-7-4 09:35
四川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的通知 2012年04月16日 来源:四川省卫生厅网 【字体: 大 中 小 】 发邮件推荐给朋友 各市(州)卫生局、科学城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能力考核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评估等工作,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决定成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经各地、各单位推荐,我厅审核同意,由张成云等162名人员(名单见附件)为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专家库专家任期为四年,承担相关的考核评估工作。   附件: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名单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专业技术专家库专家名单   
2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容易遗忘的知识点
yaoronggui 2012-6-21 08:02
以下是本人为了 2012 年鹰潭市第二季度《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所做练习当中的一些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人这次考试 XP 模块 100 分、 Word2003 模块 95 分、 Internet 模块 95 分。 Internet 模块 1 、运行命令: ftp://xuetang( 用户名 ):xuetang123 (密码) @ftp.xuetang.cn (域名) 2 、在地址栏搜索: go 人事 计算机 考试 (回车) 3 、 Cuteftp 利用粘贴 URL 启动站点管理器: cnstar (用户名) :cnstar (密码) @192.168.1.45 4 、设置当前网页打印时的页眉参数为包括“当前页码”和“网页总数”: wb 页码, pP (最后一个 P 大写) 5 、 Cuteftp 中利用快捷键打开站点管理器,并输入密码: F4 ,然后点安全输入密码。 Word2003 模块 1 、 alt+F4 :关闭 word 文档的快捷键 2 、 alt+F :打开 word “文件”菜单栏 3 、批量删除链接:先全选( ctrl+A ),然后 ctrl+shift+F9 4 、列出全部 word 命令:工具——宏——宏 5 、通过键盘将光标插入点移到文档起始位置: ctrl+home 6 、按两次 ctrl+c 打开 office 剪贴板 7 、 13 套第 15 题:一列表格求和,首先求一个和,然后选中这个值然后复制,按住 shift 将此列选中,然后点粘贴按钮,最后按 F9 更新。 8 、将将选取的图形移到第五行:工具——选项——常规——度量单位:十二点活字——点图片右键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版式——高级——图片位置——绝对位置——行——下侧 9 、将当前文档还原为普通 word 文档:视图——工具栏——邮件合并——左上角最下一行第一个图标(设置文档类型)——点击普通文档。 10 、选中某段内容:连续三击 XP 模块 1 、删除 C 盘上文件名第二个字符是“星”的所有文件,并将其放入回收站:搜索——?星——全选——删除 2 、新建一个扩展名为: MP 的 JPEG 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文件类型——新建—— MP 3 、在当前窗口中,利用快捷方式向导将应用程序 MSACCESS.EXE 设置为以 MSACCESS 命名的快捷方式:文件——新建——快捷方式 4 、在窗口利用键盘打开“文件夹选项”的对话框: alt+T 5 、利用屏幕键盘,在当前文本中输入大写的 ABCDEF :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辅助工具——屏幕键盘 6 、选中,拖动是将选中内容移动到某个位置;选中, ctrl+ 拖动是将选中内容复制到某个位置。 7 、请利用键盘打开窗口的“查看”菜单以缩略图方式浏览图片: ctrl+v 8 、设置桌面上放大镜快捷方式的快捷键为: ctrl+alt+F :点击放大镜右键属性——快捷方式——快捷键中输入 F 9 、某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已经连接到网络,请以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用“开始”菜单启动控制面板:开始菜单——关闭计算机——重新启动—— F8 ——带网络连接的安全模式——开始菜单——控制面板 10 、从当前界面开始启动微软管理控制台,并依次添加 IP 安全策略管理器和事件查看器:开始菜单——运行—— MMC ——确定——文件—— IP 安全策略管理器——添加——完成——事件查看器——添加——完成——关闭——确定 11 、利用快捷键查找 G 盘中文件名以“练习题”开头,文件中包含“综合应用”,修改日期在 2011-12-1 和 2011-12-7 之间的所有文件: F3 ——练习题 * 12 、将桌面上的当前窗口放入剪贴板并在剪贴板查看器中查看: Alt+Printscreen ——开始——运行—— clipbrd.exe ——确定。 13 、在当前窗口中利用键盘打开“ windows 帮助”并显示关于 windows 的信息: Alt+H 14 、拷贝屏幕: alt+printscreen 15 、搜索 C 盘上名称为两个字符并且第二个字符为 x 的文件: ?x.* 16 、将桌面上画图应用程序,通过“开始”菜单属性中的“高级”命令,建立快捷方式在“开始”菜单中:选中画图——右键——复制——开始——右键——属性——经典开始菜单——自定义——高级——粘贴快捷方式 17 、从运行窗口打开写字板: wordpad.exe 18 、删除进程中的 word 应用程序:在任务栏空白处点击右键——任务管理器——进程—— winword.exe 19 、利用拖动将文档中文字的第一段移动到第二段后面,再将第三段复制到该段之下:选中——拖动——选中—— Ctrl+ 拖动到该段之下(第二段的下一段)
个人分类: 电脑网络|7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申报副教授岗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需具备条件
热度 4 Passport 2012-6-8 09:38
近日,本校开始一批特殊评审,其中有一条规定如下: 2 、申报副教授岗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 在海外高校取得博士学位,毕业满2年且特别优秀; 2) 在国内高校取得博士学位,毕业满3年且特别优秀; 针对此规定,我给联系人打了一个电话,阐述了一下对此规定的不同看法。本人认为目前国内一流大学某些学科的博士生培养质量和程序及过程已经基本接近和达到国外同类型大学同样学科的培养质量,其流程也大体相当。这样简单的划分国内毕业的博士生要比国外毕业的博士生多工作一年,对国内的博士毕业生是有失公允的,并且暗含着我们国内985高校特别是一流高校毕业的博士生质量不如国外博士毕业生的潜在歧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思路,因为国内的博士毕业生已经比国外的学生为国内的科研贡献了整个博士阶段,而工作之后还需要多贡献一年,为什么国内的政策对自己人这么苛刻呢?(以上和以下所指的国内高校均为985高校或国内一流高校) 联系人答应了我的分析,说和领导商量一下,后来给我电话说明,领导说,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也是校级领导批准的,领导的意思是国外的博士生比国内的博士生毕业时间要长,而且困难,还要克服语言的因素等。 虽然我没有进行过样本分析,但是根据本人的了解和评估,国外的博士生毕业要比国内的时间长可能在国内重点大学或者一流大学不具有代表性,或者说应该不成立,因为目前的国际培养博士生的基本流程应该是大体相似的,而且本校一位领军人物在国外只花了2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所以,读博士的时间长短应该大部分与个人的勤奋努力程度有关,而制度方面的因素应该非常小。 至于说语言问题,并不是引进人才需要考核的指标。国内读博士想要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并独立发展的话,也需要在语言上花大量的时间攻克。完全是个人的问题。 基于上述几点的说明,可能还是相关条例没有慎重严谨的审核与考量,人事制度没有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科学人才的发展相契合,校级领导也未必仔细阅读和审视。 而本人为什么对此提出异议呢,因为人事制度是国内科学工作者重点关注也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积极寻求突破和雄心勃勃进取的985大学,其制定并公布的政策应该体现足够高的政策水平。 另外,大学是一个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平的风向标与示范地,理应对此有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引导一个组织系统或者社会的价值取向。
个人分类: 事件评述|611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我校正式挂牌成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jinhejiang 2012-5-27 16:52
5月25日上午,云南师范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云南华文学院报告厅举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副司长吴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徐文波,云南省科技厅副巡视员薛启荣,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校长杨林等校领导出席授牌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我校全体处级干部。授牌仪式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徐文波主持。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副司长吴童在仪式上作了讲话。吴副司长首先代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云南省、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我校表示祝贺。他指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工程,承担着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等重要使命。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一大批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一个重点项目,是各地区各领域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在工程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吴副司长强调,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多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云南省人社厅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中心工作,以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创新机制为动力,以提升素质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云南师范大学作为具有70余年光荣历史的省属重点高校,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传承者,在云南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取得了重要成绩。云南师范大学“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国家首批20个基地之一,是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管理的10个基地之一,说明云南师范大学改革发展的成绩突出,特色明显。他希望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有关部门从人才工作大局出发,充分重视和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从政策、师资、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对云南师范大学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他希望我校珍惜机遇、精心谋划、大胆探索,勇于担当,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考核、经费使用等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里交给的各项任务。 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在授牌仪式上用“激动、感动、行动”六个字表达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我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心情。叶书记指出,我校能够在全国2600多所高校中成为第一批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管理的10个基地之一,感到十分荣幸,体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我校的厚爱,也体现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等对我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既是对我校多年办学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我校今后发展的激励。我校一定会珍惜机会,不辱使命,把基地办好。叶书记表示,我校高度重视获准设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荣誉,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了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顺利举办了《全国功能材料应用在能源转换和节能减排中的新技术高级研修班》、《全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高级研修班》以及《全国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高级研修班》三个培训项目,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家17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累了宝贵的培训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叶书记强调,我校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基地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统筹推进基地承担的培训项目、教材资源和课题研究等各项任务,不断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打造亮点,力争经过2至5年的建设,使培训基地成为专业化、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 授牌仪式上,吴童副司长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我校授牌,我校校长杨林代表学校接牌。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徐文波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承担着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项目、专家师资、教材资源、数据库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课题研究等任务,将在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徐副厅长强调,作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资源共享,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能为承担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和科研保障。徐副厅长希望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保证承担的培训任务高质量进行;结合我省桥头堡建设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主动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培训等服务;争取把基地建成具有一流水平、富有创新活力的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授牌仪式结束后,各位领导和嘉宾在杨林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师宣)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Endnote X4在WORD中不能加载问题
热度 1 ciwei020621 2012-3-1 09:29
[转载]Endnote X4在WORD中不能加载问题
Endnote X4在WORD中不能加载问题 2011-06-27 20:41:09 |分类: 专业技术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今天用着Microsoft Word 2007 + EndNote X4.0.1,忽然Word 崩溃了,再启动Word后找不到EndNote的工具栏了。 在网上找了一下,解决办法是: 把Endnote目录下 \Product-Support\CWYW 的 EndNote Cwyw.dot 和 EndNote Cwyw. dll 两个文件复制到 C:\Documents and Settings\ 你的名字 \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Startup\目录下,就可以在word2007中调用Endnote的加载项。 (EndNote把备份文件都准备好了,看来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不低呀!) 结果在“加载项”中是有EndNote的选项了,不过点各个图标的时候全是“文件找不到”,把EndNote 卸载了重装也不行,原来就是网上说的“EndNote 无效指针”问题。注册一下上面的动态库就行。   在Windows“开始”\“运行”中输入“regsvr32 "EndNote Cwyw.dll"”(要有英文状态的""),如果提示找不到动态库,加上目录即可“regsvr32 "C:\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 \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STARTUP\EndNote Cwyw.dll"”( Administrator 和上面的 你的名字 一样,是计算机的用户名)。 word打开文档时提示” 您选择了不安装宏或控件的支持功能…” 的解决方法 2011-05-23 22:50 最近碰到了这个问题,很是烦人。后在网上搜索,终得解决方法,记录备用。 情况1:打开word2003或更高版本时总是出现“您正试图运行的函数包含有宏或需要宏语言支持的内容,而在安装时你选择了不安装宏”的提示,很烦人。 情况2:一些程序软件使用VBA或宏调用Word功能时,可能程序的功能不会实现。例如,使用 EndNote X4 导出网友内容时,程序本身没有错误但导出的Word是空白的页面。 此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在安装Word的时候,没有安装office共享功能。重新安装Word,并选择此功能或者修复已安装的Word。 修复方法:进入控制面板,运行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 2003,选中后点击更改按钮,然后点击添加或删除功能,在安装选项中勾选”选择应用程序的高级自定义”,下一步,选择” office共享功能 “并安装。本人觉得,主要是重装下图中标示的部分。 经本人验证,问题完美解决。 hzj 2012-3-1
11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能亏待这部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数十年而今已经退休的老知识分子
热度 1 yangsk 2011-11-5 16:40
不能亏待了这部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数十年而今已经退休的老知识分子!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近年,笔者应邀参加了SC省老科协农口正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2次专家组评审会,感慨颇多!不由你不得不为他(她)们呐喊一声:不能亏待了这部分从事专业技术数十年而今已经退休的老知识分子! 这部分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50-60年代大专毕业生,一直在基层地市级或省属大专院校第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由于他们各自敬业爱岗,执着努力,实际上已经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显著业绩;而在前些年在岗时因为所在单位体制名额种种原因,加上这一部分人通常都有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个性,很难同我们传统体制以“群体治理集体领导”为特色的评聘体系相容,自然就被边缘化。故所以现在由老科协途径聘其正高级职称资格,为他们(她)们正名是必要而及时的,说白了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年龄段了,放他们一马吧。既然开始作善事,就该做到底吧!不要留尾巴。 * 我见到的是从1957年到1968年毕业服从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专毕业生,当时都是“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毫无价钱可讲,否则,你将砸了自己的饭碗。这就是那时执行的政策。
个人分类: 心理诊疗|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质勘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appleking 2011-10-22 11:28
地质勘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以某大队为例 【 摘 要 】:本文以某大队为例,对其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进行了概况性介绍,对其产生原因尽量初步分析,结合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形势与铀矿找矿任务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 】:技术人员、现状、原因、对策、地勘单位 经过 1999 年核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以后,某大队作为核地质系统保留下来的三支地质勘查队伍之一,承担着占全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的铀矿地质勘查任务。当时面临的是国家投入少、全国地质勘查市场萎缩、地质技术人员全面流失等大环境。铀矿由于国家体制问题,铀矿地质勘查同样也是投入少、技术人员流失、高校毕业生引进难等问题。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以及境外资源进口成本不断攀升,国家对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社会资金也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涌入,地勘市场呈现火热的场面,地质工作进入了全面复苏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政策出台,我国天然铀资源的保障程度也提上议事日程,铀矿地质勘查投入也日趋加大,核地勘单位也参与市场非铀资源的勘查也不断加大。在地勘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隐忧。地勘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由市场环境、优惠政策等外因驱动的,而一些长期积累的地勘队伍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在这些系列问题当中,人的问题是首要问题,人是适应当前地勘新形势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自身的人力资源,也是摆在地勘单位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核地勘单位也是如此,在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本文以某大队为例对工程技术人员现状进行了较细致的了解,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初步建议和对策措施。 1 、现 状 某大队在经过核地质队伍属地化改革的十年以来,从经济实力、队伍建设、找矿成果等方面与属地化之前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地质找矿成果在核地质系统居于前列,十年来先后发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个,累计提交铀矿资源量×万余吨,近年来在火山岩型铀矿勘查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形成××南缘砂岩型铀矿和××铀多金属勘查开发两大基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省部级奖若干,两项找矿成果分获 2007 年和 2009 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今年有一项成果正在申报 2010 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队伍建设也取得较好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得到不断补充。但随着铀矿地质任务和市场地质项目的不断开拓,“×××”这一名称已经产生品牌效应,单位在新疆的社会与企业投资资源勘查任务不断增加,技术人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能独当一面独立承担项目的地质技术人员越发缺乏(表 1 ,表 2 ,表 3 ),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如已经属地化的队伍、其他行业地勘队伍等,与之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大队作为项目承担的“中间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显,市场项目完成质量下降,完全无法体现“×××”这一品牌,长期下去将可能毁掉这个牌子。铀矿地质找矿任务也越来越重,长期以来提出的“跳出××,落实新的铀矿勘查后被基地”目标仍未实现,找矿压力也不断加大。 表 1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工程技术人员变化情况一览表 年度 大队在职总人数(人) 平均年龄(岁) 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人) 野外一线从事项目人员(人) 技术管理人员(人) 2000 355 34.1 144 109 35 2001 355 35.3 144 109 35 2002 355 36.1 144 110 34 2003 356 36.9 145 101 44 2004 359 37.7 147 103 44 2005 377 36.4 165 113 52 2006 384 35.6 190 128 62 2007 386 35.2 206 140 66 2008 402 34.7 218 150 68 2009 404 34.5 236 163 73 2010 425 34.1 263 184 79 表 2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各专业技术人员变化情况一览表 年度 各专业技术人员(人) 管理人员 地质 物探 水文 测量 钻探 其他 2000 30 18 11 4 2 44 35 2001 30 18 11 4 2 44 35 2002 30 18 11 4 2 45 34 2003 30 18 11 4 2 46 34 2004 30 16 11 4 2 50 34 2005 32 20 14 6 2 49 42 2006 40 25 14 7 9 33 62 2007 46 27 14 8 10 35 66 2008 52 28 14 8 9 39 68 2009 61 30 14 8 9 41 73 2010 76 32 15 8 14 39 79 表 3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钻探工作量变化一览表 年 度 野外一线从事项目人员(人) 钻探工作量 (万米) 野外一线人均钻探工作量(米) 2000 年 109 2.6 238.5 2001 年 109 3.2 293.6 2002 年 110 4.1 372.7 2003 年 101 5.1 505.0 2004 年 103 4.1 398.1 2005 年 113 5.7 504.4 2006 年 128 7.2 562.5 2007 年 140 12 857.1 2008 年 150 15 1000.0 2009 年 163 17 1042.9 2010 年 184 20 1087.0 注:钻探工作量不含由钻探公司完成的纯钻探任务,仅为包括需某大队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原始资料采集、报告编及图件编制的项目。 图 1 某大队工程技术人员变化情况直方图 图 2 2000 年以来野外一线直接从事项目人员人均完成钻探工作量变化直方图 从表 1 、表 2 、表 3 和图 1 、图 2 可以看出,大队在职职工总人数增长率 12.7% ,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增长率 68.8% ,人均钻探工作量增长率 355.8% ,说明人均完成的工作量呈倍数增加,工作强度大大增强,除了大队不断提高电子自动化来减小繁杂的手工劳动外,随之而来的肯定是项目工作尤其是技术工作不能用工厂“计件式”来体现,势必降低了分析研究的精力,技术人员成为被动式完成任务,而不是充分发挥其智力水平来如何找到矿、找好矿。另一方面,成熟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不断流失,专业技术人员的快速增长均是近几年来加大引进高校毕业生,但从技术人员的成长看,除极个别外不经历五年左右的项目工作锻炼是无法单独承担项目或者带队伍,因此,市场项目数量达到数十个,能独立承担并完成项目的年轻技术人员极少。 2 、原因分析 鉴于上述现状,如项目多而独立承担的技术人员捉衿见肘、项目体现技术水平下降、项目“含金量”不高、有经验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 1 、现今引进高校毕业生实践性与十年前比明显有所差距,动手能力较差,进入项目状态较慢。这个原因是地勘单位所无法选择的,需要高校地质专业教育培养改革。 2 、作为事业单位的某大队,固有的体制、机制问题还不适应当前的地勘经济的市场化发展,技术人员只进不出,与商业性的地勘单位比,无法实现有效淘汰,竞争机制尚需完善。 3 、让年轻技术人员尽快成才并能独立承担项目的平台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4 、地勘单位均存在地质技术与钻探施工两个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也成为技术人员流失、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钻探施工工作量的快速增加主要依靠引进外援,绝大部分工作量由个体钻机、其他地勘单位钻机完成,大队本身的钻探机台台月效率、年完成任务并没有太大的增加,而地质技术人员本身所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则逐年增加。 3 、对策建议 3.1 实行统一规划,加大人力战略管理 目前,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并非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尚属人事管理范畴,处于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核地勘单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不仅应结合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统一规划,而且要适应地勘市场的变化和趋势,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地勘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其重要的意义,各专业比例得当,本科与大专比例协调,并不断加大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及时调整组织发展战略,以实现我队实现“国内一流”的地勘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会有计划地引进人才,提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盘活现有人员,切实建立激励机制,发挥离退休老技术人员余热 一是不断盘活现有技术人员,实行人才分类管理,哪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哪里便是人才的最佳位置。让有市场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市场地勘项目,让扎实稳定的人员承担铀矿地质项目。铀矿地质项目实行市场化模拟管理的竞争机制。某大队必须以不折不扣地完成铀矿地质任务为前提,做好铀矿项目、找到更多的铀资源是大队的生存之本,也是政治任务,因此技术人员的安排将符合这一要求,但铀矿地质项目也应不断提高工作定额,使之靠近国家地质勘查预算标准。另外,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余热,返聘他们参与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让他们当参谋、提意见。不断压缩管理人员,提高野外一线人员收入,让技术均愿意到一线工作,大队机关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增长率- 2.1% 也是我队这一举措的具体体现。善用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良好基础。在发挥不同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方面,尽量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就能各展其能。 二是不断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做大市场,做强地勘经济,夯实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全员收入。十余年来,某大队地勘经济不断壮大,至今年底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 4 亿元,职工整体收入也得到逐步改善(表 4 ,图 3 ,图 4 )。但目前新疆地勘市场的持续火热,带动了地质人才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收入水涨船高,民营地勘单位和资源企业给出的年薪 20 - 30 万元(流失到中广核的技术人员收入达到 40 - 50 万元)在吸引地质人才上具有绝对优势,成为技术人才流失的一大主因。 第三,单位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存在着重资历轻能力、论资排辈现,技术人员难以实现其人身价值的有效通道,集团公司的“ H ”原则可能是优秀技术人才发展的一个有效探索地勘单位可以借鉴。 第四,考核制度不完善。虽然建立了全员年度考核制度和程序,但考核结果未能发挥作用,考核未与目标挂钩,未能对薪酬产生指导作用,有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激励效应。反馈不及时,总体上尚未进入真正的绩效管理,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倾斜一线的原则。 第五,要在单位内部真正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确定企业和员工的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既可行又留住人的制度,使员工感到内外市场压力。激发知识创新的能力,项目多人手少的情况下不断深入挖潜使技术人员多干事,推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要按照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定期对岗位进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依托,在单位内部形成以岗位的供求关系为特征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员的流动中解决岗位要求与人员能力、素质的不适应,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价值,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结构。 第六,调整好单位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水平,体现智力劳动的特殊性和长久性。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是长期的,其真正整体实力将体现多年以后的找矿成果和质量中。一个单位拿出来的项目报告的真实水平专家一评审就可以看出来。 表 4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地勘经济发展状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年 度 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财政拨款 多种经营收入 经济总产值 2000 年 1,760.20 1,716.41 43.79 2,100.80 2001 年 2,593.21 2,468.02 125.19 4,220.21 2002 年 2,951.83 2,811.00 140.83 3,111.83 2003 年 2,787.37 2,563.88 223.49 3,415.63 2004 年 2,764.90 2,457.50 307.40 3,425.73 2005 年 3,989.21 3,518.00 471.21 4,459.21 2006 年 5,965.57 5,087.40 878.17 5,385.57 2007 年 8,136.92 6,644.35 1,492.57 7,996.92 2008 年 11,714.87 7,689.72 4,025.15 13,101.87 2009 年 16,353.40 11,319.10 5,034.30 21,122.24 2010 年 27,300.00 11,427.75 15,872.25 40,000.00 图 3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地勘经济发展状况直方图 图 4 某大队 2000 年以来人均收入与货币总产值变化直方图 3.3 快速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通过加大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开发人力资源。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普遍较大,而且这些人员的文化素质较高,接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也比较强,通过教育培训大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劳动人事部门应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过的专业进行分类分层次统计编排,结合铀矿找矿人任务和市场项目的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确定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以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其一,根据确立的铀矿主业,选送骨干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针对确立的主业的性质和内容,在全体职工中选拔出文化素质较高的优秀骨干参加对口专业技能和岗位证书的考核培训。不仅要让技术到外部参加各类学术交流,还要在单位举办一年一次的技术交流和讲演,对优秀者给予较大力度的奖励。单位还主动提前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高校及研究院所提高学历,不要让技术人员自己要考走就迟了, 2009 年我队一次从××大学 9 人工程硕士毕业;其二,根据市场项目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传帮教”活动,在单位内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形成一种“以老带新、敢于启用新人”的文化氛围,以确保各岗位人才不断链,使单位更具活力,更具有竞争能力,以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发展平台,着力创造良好的技术人员搞技术的氛围。单位每年花千余元定购了万方、维普等数字期刊科技文献,让技术不断跟进地质找矿当前先进水平和前沿发展,让新技术、新方法较快运用到铀矿找矿工作中去。大队还设置了队设科研创新专项资金,制定了队设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队设课题着力解决项目生产中发现的小的技术问题,课题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年底专门组织会议听取课题组的成果汇报,激发年轻技术人员参与地质科研的激情和兴趣。 四、结语 总之,核地勘单位在面临既要在低于国家预算较多的地勘项目时坚定不移地完成任务,又要在当前资源勘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创立核地勘单位品牌,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人才是决定单位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在努力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努力发现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之所长,加强和提高职工自身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逐步塑造“学习型”员工,加强“学习型”地勘单位建设,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感谢组织给我提供本次工商管理班的学习机会,使自己学习到以前没有学习到的管理、执行等知识,相信这些知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作用。还要感谢核干院的领导老师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周到细致的安排。同时还有机会认识 70 多位战斗在核工业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他们的很多方面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更要感谢××老师、××老师、××老师两个月来与我们一起度过。
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要实施“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都是奶”的财富分配政策吗?!
热度 1 yangsk 2011-9-2 18:37
惊闻最近CD市各事业单位正在传达贯彻规范退休人员津贴补贴有关政策,太令人吃惊的是给予正高级职称津贴补贴数额为2050元/月,这一标准同北京的同职级2900元/月相比较低得太多,很不公平;即使与同处西部的XIAN市比较也低得多,同经常称道的“川渝一家,亲如兄弟”的CQ市比较也低不少,至于要与东部的长三角地域比较,更是低得离谱。 这与中央人社部(2011)2号文件提到的要执行退休人员规范专业技术人员与行管人员津贴补贴政策对应关系的主旨是背道而驰的。显然不符合中央政府现行政策,出了偏差。 CD市的这一政策将极大地伤害这一部分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与行管人员,大大地突破他们的心理底线及承受能力。“科技财富共享”的原则在CD市只能是徒有其表,直接导致的结果将是所谓的“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梦幻成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西部第一”倒成了笑柄。 CD市的这一政策将无视目前即使在CD市域内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在岗人员收入差距非常悬殊很不公平的事实,这怎能令人情何以堪?你们炫耀的科技兴市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如此对待这一社会群体公平吗?社会的良知何在?特别是CD市广大科研院所拥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他 们为科技事业奉献一生、默默无私的高贵精神品质在CD市的这一政策面前遇到了麻烦——“触礁”了啊!?实际上将他们列入三等公民,“官本位”的皇权政治思维逻辑暴露无遗。希望CD市有关当局要改弦更张,顺应民情,实行正确的退休知识分子政策,不要把它们当成吃饱饭过程中的“前几个馒头”。否则,共建和谐社会将成为不可能。 难道CD 市的政策制定及执行者们,你们还要对这一部分退休知识分子群体实施“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都是奶”的财富分配政策吗?!我们将静观以待。
个人分类: 心理诊疗|3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