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效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孙悟空、基辛格、黄奇帆与信息效益
热度 8 xuxfyuwp 2017-11-5 18:46
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聂辉华先生在《经济学家茶座》上发了一篇文章《孙悟空巧妙骗过观音和如来》,从孙悟空的一段故事讲起,分析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后果。 聂教授介绍了小说《西游记》第五十六回唐僧与孙悟空师徒间发生的冲突,孙悟空在杨家庄打杀了几个强盗后,被唐僧指责心狠手辣,念了多次紧箍咒后,将悟空赶走。孙猴子答应离去,但要求唐僧念个松箍咒,将头上的项圈去掉。唐僧不会念松箍咒,观世音菩萨只教他了紧箍咒,悟空只好去找菩萨,观世音也说不会,这这玩意是当初如来给的。孙悟空没辙了,如来肯定不会放过他,但仔细琢磨后,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唐僧听观音菩萨的,观音听如来的,而如来日理万机,哪能顾得上那么多细节琐事呢?便前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拜见如来佛祖,诉说自己天性所致,常违反佛门戒律,得罪了唐僧,观音菩萨也认为他不适合再做取经人,建议让菩萨身边的红孩儿替代。如来果真听信了猴子编的谎言,念了松箍咒,放他回归花果山了。孙悟空在两级领导的信息缺失中钻了空子,利用信息优势达到了目的。 我不记得在《西游记》中发生过孙悟空骗过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的事,这些神间仙界中的大腕,大都能掐会算,不该存在信息不对称、多重领导、共同代理等问题。倒是人世间常存在信息缺失的事,可以发生在上下级关系中,也可以发生在平等的个体之间,包括个人或组织机构, 既会因信息缺失误事,也可能从中发现机会,这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不妨找现实中的案例做些探讨。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关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做媒人的段子。讲到基辛格主动为一位农民的儿子做媒,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基辛格回应:“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老农动心了,“嗯,如果是这样的话……”。基辛格又找到罗斯切尔德伯爵说:“我为你女儿找了一个万里挑一的好丈夫。”罗斯切尔德伯爵书婉言拒绝:“我女儿还太年轻。”基辛格自有应对办法,“可这位年轻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嗯……如果是这样……”。基辛格又去找到世界银行行长,“我给你找了一位副手。”行长立即否定说:“我们现在并没有一位副行长空缺。”基辛格回答:“可你知道吗?这位年轻人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婿。”世界银行行长显然明白这位副行长的价值,欣然同意。基辛格最终促成了这桩婚姻,让农夫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巨头的乘龙快婿。 网上的传闻不能当真,格调也不算高。考虑到基辛格毕竟是个有智慧的人,编这样的故事放在他身上还算贴切。与上面谈到的孙悟空的故事相比,从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优势的角度看,确有类似之处,只是目的有所差异,孙猴子利用上级领导的官僚,以自己对信息的掌控实现了解套的目的。而基辛格则是利用人性中虚荣及逐利之心,达到了成人之美的结局。 这两个故事都有虚构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到信息的价值,利用好的确可以实现某些预期目标。现实中,也可以找到更有说服力的案例。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工业产品生产萎缩,但顺应高科技发展潮流的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则逆势增长。当时中国“笔电”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位于内陆的重庆不具备生产能力。 时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通过对惠普、宏基等“笔电”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是一种水平式的布局,从全球各个地方把零部件、原材料运到中国沿海,组装完成后,再把整机销往世界各地。这种模式对不具备交通区位优势的重庆来说很难复制。 黄奇帆分析了重庆市的现状,提出了工业集群发展的理念,并亲自到惠普总部做说服工作。提出在重庆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剩下20%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并承诺如果三年后重庆未兑现,由此引发的全部物流成本,由重庆补贴。惠普经核算后同意了重庆的方案,按此条件落户重庆。 惠普答应了,但当时重庆并不具备所承诺的条件,黄奇帆又赶往台湾的富士康,对郭台铭说,惠普给了重庆4000万台电脑的单子,你如果有兴趣,至少可以把三分之一或者把2000万台交给富士康做,但你要把零部件制造基地,带到重庆去。这对富士康而言显然也有利可图,双方通过会谈达成一致。最终结果是惠普、富士康这些大品牌厂商落户重庆,还吸引了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也前来参与,在重庆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笔电”基地,年产量超过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的总和,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与上两个故事相比,这个案例是现实中确实发生的,黄奇帆用了与孙悟空、基辛格类似的手法,通过自己的信息优势,最终实现了多赢的目标。 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在不同个体间开展博弈,最终胜算,既可以耍些小聪明,也可以展示大智慧,目的不同,手段不同,自然体现的格局也差别甚大。但可以看出,若想利用、掌控信息,最终实现目标,对人的要求需放在首位,要有发现信息价值的能力,还要有实现信息价值的本事,若是换上猪八戒,面对同样的信息,别说是否能想到有机可乘,即便有人指点他,到了菩萨、如来那里,恐怕也难以成功,几句话一出口,说不定就要露陷,目的达不到,还要遭受更多惩罚。 基辛格虽有智慧,但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没有对实现过程中细节的把握,相信也会是功亏一篑。黄奇帆说服了惠普、富士康去投资,但若没有能力创造必要条件,使这些大企业顺利落地,完成产业布局,形成生产效益,最初的信息也不会转换成为所期望的目标。 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把握、分析、利用能力将在各类竞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重要的前提还是要解决好信息的快速、便捷、公平的获取问题。不是任何人都需要每时每刻占有众多信息,如来佛祖不必对孙猴子的行为随时掌控,但若在有需要时,应可以有渠道便捷地获取。信息共享交换的瓶颈环节突破了,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和善于把握机遇的人相结合,相信各类信息资源将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不断交汇整合的时空流动中体现出难以预料的效用与增值。
个人分类: 文章|754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家庭中谁对孩子的教育更有效?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5-11-17 07:38
家庭中谁对孩子的教育更有效? 蒋继平 2015年11月16日 现在中国家庭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因而, 有段时间, 社会媒体上充斥着中国的“虎妈”称号和故事。读了这些故事, 给我一种感觉是, 中国家庭中, 好像孩子的教育的重担在母亲身上。 我30年前来美国读书工作, 儿子当时生下来才两个月,四岁时我把他接到美国, 女儿生在美国。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我和他们的母亲经常发生矛盾。 我更不希望孩子们的祖辈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宜。 我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也要自己来照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也许是苍天的安排, 在孩子们的少年期, 他们的妈妈由于工作上的原因, 无暇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放学回家后, 绝大多数时间总是和我在一起。 我在那段时间, 在工作以外的时间, 几乎全部花在孩子们身上。 纵观中国历史,皇室贵族的孩子们生下来, 一般要从母亲身边带走, 由专门的老师来培养。 这些老师通常是男性。 我的体悟是, 母亲们生来心地温和善良, 对孩子比较容易迁就, 在许多情况下不忍心严格要求。比如说, 我要儿子在炎热的夏天去野外森林伐木, 他的母亲坚决反对。当然, 儿子采纳了我的意见。 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文武双全的孩子, 父亲的效率还是比母亲高一些。回想当年, 我总是利用一切机会, 带着孩子们去公园, 去球场,帮助他们增强体质, 学会各种技能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他们的母亲就很难做到这点。 我觉得, 孩子们的行为举止, 主要还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是统一的, 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差异很大。其实仔细想想, 很容易得到结论, 孩子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他们虽然在学校中花去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 但是, 他们接触到的老师经常变换, 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课程, 都要不同的老师执教,只有父母每天在一起吃饭和说话。 所以, 孩子们的教育, 父母的责任最大。 而在父母中, 父亲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母亲一般心肠太软, 不愿意严格要求孩子,有的母亲本身也不具备身体力行的本领; 而父亲们为了孩子的前途, 会施加一些必要的压力, 并且可能具有身体力行的本领。 我最后借用一句中国俗语: “养子不教父之过” 来结束本文。
个人分类: 家庭孩子|2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三峡和南水北调两篇文章的启示
热度 3 manrongchen 2015-5-23 16:46
近期看了两篇文章,有关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一个是《南方周末》发表的 一篇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表在《报刊文摘》看到的。两个共同的特点是巨大工程,面临的现状有些尴尬。 不需要多说,也没有深入调查,无权多说,扫描了片段,识者可鉴. 《 报刊文摘》2015.5.22第二版 题目:“南水”来了,北方却不愿用了(此处摘要) 通水5个月来了,河南、北京和天津目前的实际用水量只有各地规划年度用水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河海大学郑垂勇教授表示,很多城市当年上报的需水量,是针对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用水需求做出的预测,目前经济出现新常态,导致用水量不如预期。 另一个原因是水价高。2014年4月,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主任孙国升公开表示,调来的水价肯定比北京的水价要高。 很难上传扫描图像, 文章在南方周末2015年4月2日“大坝拦沙,江湖失调 长江新麻烦”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16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基础研究离生活很近吗?
热度 3 xuxfyuwp 2015-3-20 18:24
去年第12期《环球科学》刊登了记者刘洋对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的采访,题为《基础研究离生活很近》。这一观点似乎与流行的看法多少有些相悖,我们一般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便是应用研究,也还会面临着如何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化的过程。若是在钻研哥德巴赫猜想这样深奥的理论难题,就没必要再关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了。 在采访中,布吉尼翁谈到了这种传统划分方法的起源。 “ 1945年,为了回答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科技体制革新的一系列疑问,万尼瓦尔·布什(VennevarBush)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决疾病与安全等难题以及培养科学家时积累的经验汇集成书,促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NSF)的成立。在这本书中,布什提出了著名的 ‘ 用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用应用研究支撑工业创新,用工业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 ‘ 线性模型 ’ 。该模型至今仍被视为阐述基础研究重要性的理论依据。 ” 万尼瓦尔·布什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曾是美国重要科学计划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布吉尼翁一方面赞同布什的线性模型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正确的,但也认为现阶段已有其不适应性。我理解,布吉尼翁所要强调的是基础科学理论越来越贴近应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开发技术的工程师。 无论是从布吉尼翁的观点,还是他给出的例子,我都没有体会到对布什模型的颠覆性,至多只是发生了一些量变,曾经是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现在可以直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影响。这种变化本是科学研究的规律,有的理论问题仅涉及到认识世界的方法,与实际应用很难沾边;有些理论在提出时并不完备,也谈不上应用,不断深入、完善后开始有了应用价值。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原本就是出于对科学的探索,不存在任何应用的功利驱动,同样是需要坚守的科学精神。 对布吉尼翁提出 “ 基础研究离生活很近 ” 这一观点,或许在某些方面是对的,近与远也是相对的。但审视中国的现状,过于强调拉近基础研究与应用的距离是否真的符合实际呢?令人担心的问题是,一些科学项目的设置会过于急功近利,一方面较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研究基础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拔苗助长,将一些本与实际相差甚远的问题硬与应用对接,结果造成不是强人所难就是弄虚作假。 从布吉尼翁谈到的另一现象可以看出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他讲到,在中国、欧洲和美国,每个研究岗位都有几名最优秀的博士在竞争。但竞争并不总是最优的,很多科学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方向。生物科技风投资本家有一个经验法则:一半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都无法复制,这还是乐观的估计。 从这些结果中可以反映出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确实存在虚假的现象,包括那些在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包括经过审定的科技项目,甚至受到保护的专利,都不那么可靠。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若对科学的认识不端正,理论基础不扎实,对应用的支撑就会很脆弱,是靠不住的。 不过,从风投资本家和制药公司的做法中却可以得到启示,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可行性要予以足够关注,并下功夫对其进行细致的检验和可重复性实验,以评判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无论是科技论文、科研项目,还是申报获准的专利,从数量上看,中国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在关心这些成果的应用问题。毕竟实践检验才是最靠得住的标准,是通向最终发挥效益的必经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15-03-20 第2版 观点) 发表时做了一些删节,将原文一并附上。 基础理论离生活很近吗? 去年第12期《环球科学》刊登了记者刘洋对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的采访,题为 “ 基础研究离生活很近 ” 。这一观点似乎与流行的看法多少有些相悖,我们一般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便是应用研究,还会面临着如何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化的过程。若是在钻研哥德巴赫猜想这样深奥的理论难题,就很难再去关注会对实际生活有什么影响了。 在采访中,布吉尼翁先生谈到了这种传统划分方法的起源。 “ 1945年,为了回答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科技体制革新的一系列疑问,万尼瓦尔·布什(VennevarBush)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决疾病与安全等难题以及培养科学家时积累的经验汇集成书,促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NSF)的成立。在这本书中,布什提出了著名的 ‘ 用基础研究支撑应用研究,用应用研究支撑工业创新,用工业创新支撑经济发展 ’ 的 ‘ 线性模型 ’ 。该模型至今仍被视为阐述基础研究重要性的理论依据。 ” 万尼瓦尔 • 布什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曾是美国重要科学计划的设计者和组织者,1974年,在布什逝世后的纪念会上,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总统科学顾问威斯纳曾对布什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没有任何人比万尼瓦尔 • 布什的影响更为巨大。在20世纪里可能不会再有能与他比肩的人了。”如此高的评价,一方面是由于布什在二战期间对美国军事、国防科学领域科学发展到重要贡献,包括担任组织研制原子弹计划的“军事策略委员会”主席;另一方面则是布什设计出了美国二战后科学政策的总体框架,并对20世纪世界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4年11月,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万尼瓦尔 • 布什,希望布什能将战时国家科学与发展取得的经验能继续用在和平时期,提高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布什接受了这个任务,在各领域科学家协助下,主持完成了《科学 ——— 无尽的前沿》这份“划时代的报告”,于1945年7月发表。这份报告内容很丰富,包括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政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基础科学中的自由探索精神、基础科学的特点及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等,布吉尼翁谈到的布什“线性模型”,正是在这份报告中提出的。布什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指出“一个在基础科学新知识方面依赖他人的国家,将减缓它的工业发展速度,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 布吉尼翁先生一方面赞同布什的线性模型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正确的,但也认为现阶段已有其不适应性。我理解,布吉尼翁所要强调的是基础科学理论越来越贴近应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开发技术的工程师。他给出了一些例子,例如在很多年前,量子力学课程被认为对于培养工程师来说完全没有意义。但由于芯片技术在电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量子力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便工程师也必须掌握它。 无论是从布吉尼翁的观点,还是他给出的例子,我都没有体会到对布什模型的颠覆性,至多只是发生了一些量变,曾经是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现在可以直接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影响。这种变化本是科学研究的规律,有的理论问题仅涉及到认识世界的方法,与实际应用很难沾边;有些理论在提出时并不完备,也谈不上应用,不断深入、完善后开始有了应用价值。量子力学理论,也包括较难处理的非线性理论等,是在认识、研究的深化过程中逐步贴近应用的,在许多领域都会存在这样的过程,对问题的认识成熟了,自然容易贴近应用。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原本就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存在任何应用的功利驱动,同样是需要坚守的科学精神。 对布吉尼翁提出“基础研究离生活很近”这一观点,或许在某些方面是对的,近与远也是相对的。但审视中国的现状,过于强调拉近基础研究与应用的距离是否真的符合实际呢?令人担心的问题是一些科学项目的设置会过于急功近利,一方面较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研究基础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拔苗助长,将一些本与实际相差甚远的问题硬与应用对接,结果造成不是强人所难就是弄虚作假。 从布吉尼翁先生谈到的另一现象可以看出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他讲到,在中国、欧洲和美国,每个研究岗位都有几名最优秀的博士在竞争。但竞争并不总是最优的,很多科学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方向。生物科技风投资本家有一个经验法则:一半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都无法复制,这还是乐观的估计。2012年,在关于癌症研究的53项重大成果中,只有6项可被复制。稍早前,拜耳制药公司的一个团队重新开展了67篇有重要影响的论文所做过的实验,最终成功的只有四分之一。 从这些结果中可以反映出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确实存在虚假的现象,包括那些在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包括经过审定的科技项目,甚至受到保护的专利,都不那么可靠。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若对科学的认识不端正,理论基础不扎实,对应用的支撑就会很脆弱,是靠不住的。 不过,从风投资本家和制药公司的做法中却可以得到启示,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可行性要予以足够关注,并下功夫对其进行细致的检验和可重复性实验,以评判其应用价值和前景。无论是科技论文,科研项目,还是申报获准的专利,从数量上看,中国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在关心这些成果的应用问题。文章的发表或科研成果的鉴定、验收都不容易,需要辛勤的付出,不断的质疑和反复修订,但毕竟经得住实践检验才是最靠得住的,是通向最终发挥效益的必经之路。
个人分类: 文章|2772 次阅读|3 个评论
私有制在发现和利用人才上的优势浅析
热度 11 jiangjiping 2014-4-11 04:24
私有制在发现和利用人才上的优势浅析 蒋继平 2014 年 4 月 10 日 在当今的社会制度上,尤其在经济领域, 存在着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 这种不同体系的比例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体系的基本性质。 一般来说, 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主, 而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不过, 即使在同一个国家, 公有制和私有制同时并存的现象已经很普遍。 我的前 30 年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度过的, 而近来的 30 年是在以私有制为主的美国工作和生活的。 因而, 我对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优缺点有一些切身的经历和体会。 今天来简单地谈谈私有制在发现和利用人才方面的优势。 在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前,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私有制的概念。 维基百科对私有制的定义是: 私有制 ,也叫所有制,相对于 公有制 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 产资料 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 。 这个定义有点抽象。 我把这个定义说得更具体些: 私有制就是在社会法律容许的情况下, 容许由私人独立创办企业单位的社会制度。这种私人可以是一个人, 或者一个家庭的几个成员, 也可以是几个不同家庭的合伙人同时投资建立起来的合资机构。 在私有制的单位, 一切事务都是由私人决定。公司的运作管理统统在创业者的领导下进行,而公司的经营效益就是对创业者的回报。 在这样的体系下,创业者为了提高经营效益, 达到最大的利润, 就必须实行最好的管理方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精明的经营者一定懂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因而, 创业者都会对下属雇员的表现非常关注。这些表现主要是雇员的技能, 知识, 工作态度, 实际贡献和人品的综合体现。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一定是人才, 至少对这个企业来说是如此。 要是创业者不能发现和留住这样的人才,那么, 这样的人才到了竞争者的手下, 必然会对自己的经营效益带来莫大的威胁。 从这里很容易看出来,私有制对人才的关注是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优秀的人才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高效率。 创业者从高效率的经营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现在让我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私有制在发现和利用人才方面的优势。 有两个相同规模的, 生产同样产品的单位, 一家是私人所有, 另一家是公有制。每个单位有 100 位员工。私人单位的总栽是创业者,他不拿一分钱工资, 但是, 公司的利润就是他的收入。 而公有制单位的总栽是国家任命的, 拿固定工资, 公司的盈亏与他的收入没有关系。 在总栽手下各有四个经理, 分管生产, 市场经销, 财务, 和人事。在私人企业, 总栽对手下四个经理的业绩表现必须时刻核查,以保证公司的运作处于正常高效的状态,对公司贡献大的经理必定会加以特别的关爱, 而对没有才能, 没有贡献的经理会采取解聘的措施。而在公有制单位的总栽, 对手下四个经理的业绩表现可能不需要很重视。这是因为公司是否正常高效运作, 公司的盈亏对他的个人收入影响不大。 因而只要这四个经理不犯明显的错误, 只要他们听话, 照他个人的喜好办事, 即使没有任何特别的才能和贡献,这四个经理可以稳稳地坐在他们的位子上。 鉴于这样的运作差异, 真正的人才在私有制单位一般会得到认可和有利用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场所的。而在公有制单位, 要是单位领导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或者伯乐, 真正的人才一般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场所的。 这样的差异造成了在经济领域私有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利益,因而, 比公有制单位更有生命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社会现实。 在美国, 即使是大学这样的“圣地”, 私立大学的效益比公立大学要好一些。 因而 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 大多数是私立大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3667 次阅读|16 个评论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热度 4 fanxiaoyingz 2014-3-19 14:13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如何从种植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在看来很清楚,根本方法有三个:第一,高密度种植;第二,反季节种植,第三,设施化种植,第四,缩短大田生长季节。 高密度种植技术已经使用很普遍,主要是推广矮化品种的果树,例如矮化苹果、矮化核桃、矮化樱桃等,它的主要措施是抑制主干枝的生长,去除其顶端优势,促使侧枝和结果枝提前发育。主要的技术措施有断头、造树形、使用矮化品种、压枝,弯枝等。 反季节种植基本上使用蔬菜大棚,目前大棚内已经可以种植蔬菜、果树、花卉,冬季和春季都有产品上市。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设施化种植的主要措施是使用灌溉设施、大型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打药机械、收获机械,使得原来不能利用的荒地、山坡地、盐碱地得到利用。 本篇主要讲另外一个方法:缩短大田生长季节。 一般来说,在特定的地域,因为特有的物候条件,企图改变物候,缩短生长时期的做法一般来说效果不大,但是可以使用防寒措施,抑制发芽措施,防止高温措施人为少量地缩短或者延长生长时间,但是总的效果一般,只能推迟或者延长十多天。 但是如果把幼苗生长阶段放在大棚中,然后使用移栽技术,那么大田种植可以每茬缩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样一年可以实现两次收获甚至三次收获的目标,因而经济效益也能够增加一倍以上。 所以,我们认为在农业生产上应该大力普及大棚育苗技术,大田移栽技术,把蔬菜和果树的技术借用来,从而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那么农业产品可以进行大棚育苗吗? 我们发现分蘖多的品种不能大棚育苗,数量极其多的不能大棚育苗,例如小麦和谷子只能直播大田。但是每亩播种量较少,株行距较大,植株比较高大,管理复杂的品种可以首先在大棚育苗,然后移栽,例如象玉米、西红柿、辣椒、黄瓜、四季豆、葱、黄豆都可以先育苗,后移栽。当然所有果树都可以先育苗后移栽。 以玉米为例,玉米在种植的时候株行距一般是 0.7 米和 0.3 米,每亩种植 3177 穴,每穴种植两个种子。玉米种植是点播种植,需要专用的播种机,而且廉价的播种机的每穴播种量有出入,而且为了确保每穴都有苗一般都每穴播种两个,所以往往需要在玉米长出 20 厘米高的时候进行“间苗”,把多余的苗子除掉,这非常费工。另外玉米非常浪费水肥,一般在玉米一米多高的时候还需要追肥,人工追肥费时费力。所以种植玉米的用工量远远比种植小麦多,多三倍。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非常需要有效的节省劳动力的措施,而大棚育苗,大苗栽植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 所以对于玉米来说大棚育苗大苗栽植的方法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缩短大田生长时间,可以确保一年两熟,例如陕西西部地区和甘肃东部地区,有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在 6 月— 10 月种植一茬玉米,在十月—次年 6 月种植一茬春小麦,做到一年两熟。而过去只能一年一熟, 6 月— 10 月无法种植一茬玉米。由于玉米是大宗粮食品种,可以想见这样做的结果会带来很丰厚的利益。第二,可以省去间苗和追肥的两次用工,从而节省劳动力。节省间苗很容易理解,因为使用容器苗每次每穴只需要种植一颗籽,如果没有出苗可以抛弃掉,不会导致出苗不齐的现象;节省追肥的原因是把种植放在了追肥以前十几天,可以在移栽前的大田适当灌溉并且追肥,移栽后就不必要追肥了,也就是移栽和追肥一次完成。第三,移栽技术的引用可以保证出苗整齐,生长良好,那些弱苗、病苗、缺苗穴都可以避免。 从经济效益上来讲,每亩地每年多生产一千斤玉米,可以收益大约一千一百元,单单宝鸡市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35841 公顷,就可以增加粮食 251 万吨,收益为 27.6 亿元。而对于育苗公司来说,这么多面积需要育苗 160 亿株,而且必须每年育苗。假定每亩苗子钱控制在 200 元,每亩 3177 株苗子,那么每株苗子的价钱大概是 0.063 元, 160 亿株的苗木钱大约是 11 亿元,苗木公司的利润保持在 30 — 60 元之间,所以总利润在 1.6 亿到 3.2 亿之间,还是非常可观的。玉米育苗的好处是年年都需要,每年利润基本固定。这样对于育苗公司来说市场存活就不存在问题。 27.6 亿元的总销售额,育苗一块大约用去五分之一,合计为 5.5 亿元,利润在 15% — 30% 之间。 那么大棚育苗的技术如何呢?首先使用的容器基本为可降解专用育苗塑料袋或者纸袋,这种袋子市场上很多,要么就是用专用的育苗盘,或者育苗塑料盆,把薄纸装入塑料盆中(目的是取出方便而且成块),加进专用育苗土,育苗土的配方是牛粪 20%+ 锯末 10%+ 沙子 20%+ 土壤 45%+ 沼气粪 5% ,加进硫酸亚铁消毒,或者多菌灵消毒,或者堆积发酵高温消毒;然后把育苗土灌进容器袋,推进大棚,就可以点种。这种工厂化育苗由于需要量大,程序标准,所以可以采用流水线作业,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可以使用传输带运输,所以可以极大地节省劳动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可以把土球全部移栽到大田,带球移栽就比较简单只需要放置正确,覆土镇压即可,也可以节省劳动力。 以上是以玉米种植为例说明农作物工厂化育苗的好处的。对于其它农作物,有许多适合大棚育苗盒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可以节省幼苗生长空间,节省大量土地,可以安全渡过幼苗期,在大田中只需要渡过长成期,缩短大田生长时间,促成一年两熟,保证出苗整齐,节省劳动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应该大力推广! 农作物工厂化育苗方兴未艾!
个人分类: 农林科技|674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廉洁’官员的‘效益账’
热度 2 lin602 2012-12-15 08:53
假如一位官员按照党纪国法没有一点点腐败问题,下面的效益账你看看,既是合理的,又是有效益的,还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好干部。 1 许多公务员、官员,房改房男方一套,女方一套,这一套房按现在的价格,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地,可不是一笔小钱。而普通百姓许多人一套也没有,你说他们亏了多少钱。 2 据我听到,有些单位给了第二套房甚至第三套房,名义为经济适用房,价格为市价的几分之一,还有的叫集资房,这普通人也是享受不到的。这一套房如果卖卖出去,呵呵。 3 将自己的老婆孩子安排到金融、证券、政府、电力、海关等高效益单位,年收入嘛,比社会上普通人要高得多得多,你看这不违规定吧。 4 让自己的孩子与老婆到国营大公司当总经理或董事长,程序合法,要知道,这些岗位的年收入经常是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呀。 5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国内外考察、国内外名川大海全部玩遍,省了自己的旅游费,而普通人只要出去玩,都得花自己的钱。 6 过年过节或者下去考察,下级或关系单位送点茶叶、茅台、五粮液、工艺品等,一是自己省得买这些东西消费了,多下来的可以用来送礼,省得自己花钱买了。如果再多,就可以卖到小卖店换成现金。他们没有收钱与有价证券,一般收点这些小礼品一点不算违规的。 7 自己的孩子甚至孙子,从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全部在本市或本区最好的学校,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别说进不了,如果不在一学区,要花上几万、几十万才能进去都是正常现象,你说这笔钱又省下来了。 8 普通人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要进个好点的单位,许多人要找人,要花钱。而有权的官员们不用花一分钱,有人帮他全部搞定。又省钱了。 9一般人家来了朋友客人,要自己花钱招待,而这些在官员们那里,可以通过签字或者让企业老板参加饭局,不用自己花钱了。 10 还有用车呀、礼尚往来呀、过生日收礼呀、生病住院探视呀、孩子结婚呀等等。我也说不清了。 仔细看看,其中没有一条可以被双规,没有一条能够被‘检察’(有谁听说干部们由于上面的几条出问题的?)。如果公布他们的状况,假如他们不是‘房嫂’、又不是‘表叔’,没有‘情人’也没有‘二奶’,没有贪污也没有收贿,当选‘廉洁干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你能够对他们的这些‘隐性效益’说三道四吗? 学而优则仕,中国几千年来就有这光荣传统了。
2257 次阅读|6 个评论
企业安全投入产出效益的调查数据
After50 2011-11-12 16:56
企业安全投入产出效益的调查数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9aa510102dxjl.html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严重亏损,看如何兑现年终奖
shuhualu1016 2011-7-11 10:19
文 /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首席专家 有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一直很好,整整十二年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最高时达成 190% ,发展速度慢的年份,增长率也超过 35% 。可在第十三年出现了问题,不仅没有发展,相反萎缩 16% 。财务年终结算,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利润,而且严重亏损,亏损额高达一点七亿。 马上就要过年了,依往年的惯例,年终奖金平均两个月工资,并且都在春节前十天兑现完成。这要拿出大量的现金。尽管账上的资金发奖金有余。可发了奖金,流动资金就没有了。 离春节只有半个月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在为此事发愁,一筹莫展。最后由董事长主持,召开了一个高层秘密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参加者有公司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生产副总、营销副总、行政总监、财务总监、人力总监,总共八个人,会议选择在郊区一个四星级酒店的小会议室举行。 当董事长开场说明会议议题时,都是一脸的严肃。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说话。 今年的奖金怎么发呀?都在为这个的解答而沉思。 “就实话告诉大家,今年效益严重下滑,年终奖金没有发的了。”财务总监开了一个头。 “这不行。这样会导致员工士气滑落,甚至出现关键岗位员工跳槽。那样公司就完蛋了。”董事长立刻反对说。 “我们早搞目标管理就好了。公司发展目标没有达成,也就是岗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没有达成,也就用不着发奖金了。”行政总监说。 “废话!我们没有实施目标管理,这不是白说。”董事长很不高兴地训斥行政总监说。 “不然我们今年平均发一个月的奖金,今年效益不好,大家都是知道的。只发一个月,大家应该能理解。支付一个月的工资,资金周转会紧张,可不至于发生大的危机吧!”财务总监说。 “可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双眉紧锁,董事长说了一个半句话就不语了。 会议又进入了沉默阶段。 “可以这样,说明实际,奖金照发,但不是马上发,而是等效益好转后后补发。明确承诺,我想员工会理解的。心也不会因此而散。” “实际上是一样,发奖金打白条,员工不一定认同,传出去还被人笑话。”总经理说完,望了望董事长,去洗手间了。 总经理一走,人力资源总监马上跟去了。他们俩回来时,会议仍然沉静得像坟地一样。他们俩人的脚步敲在地板上,咚咚地响,特别让人心焦。总经理坐下后对着对着董事长的耳朵秘语了几句,董事长宣布散会,说回去都思考思考后找时间再议。   没过两天,一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一下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测,会不会裁到自己头上。 正在人们心神不定时,总经理却宣布:“再怎么艰苦,公司也决不愿牺牲同甘共苦的同事兄弟,只是年终奖金今年没有财力发了。” 总经理一席话,使员工们的心安下来了。员工都想,“只要不裁员,没有奖金就没有吧。”人人都打算过一个穷年。 离除夕只有五天了,财务部发出通告,说今年的年终奖已打到每一个员工的银行工资卡中了,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让抓紧时间查核一下,如果有误,速即告知财务部。 公告一贴出,整个公司大楼欢呼声一片,接着从车间也传来阵阵欢呼…… 他们奖金的发放艺术着实让人敬佩,可它只能运用一次。下一年再如此,其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奖励的兑现必须有根据,并且这有根据的奖励丝毫也不能打折扣。这就是员工绩效考核排序激励兑现管理模板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教授所有,转载须署名,违者必究!
个人分类: 管理杂谈|2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Just for fun!
热度 41 qiongfeng 2011-6-14 06:32
先讲两个小故事: a.前段时间开组会的时候,组里postdoc针对ppt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完全不属于研究范畴。老板皱了皱眉头,问道“Why ask?”。他笑了笑,“Just for fun!”然后,我们大家都笑了。 b.最近一期TED里有Virgina Tech教授Dennis Hong的演讲。主题是他开发的让盲人开车的一个系统,通过一系列声光传感器,这个系统可以给盲人驾驶员各类行驶指定:向左,向右,减速,加速。一个盲人测试了他研发的系统,成功的避过障碍物,甚至还超了一辆车,最后,那个盲人煽情的哭了,为了这从未体验过的经历。 ------------------------------------------------------------------------------------------- 1.对于基础学科,像数学、物理、化学(偏理论,非化工)和生物等,研究的方向跟工业界似乎离得很远。我研究偏理论,整天呆在实验室倒弄一些东西,可这些究竟有什么实际用途?或者说给我带来什么实际利益?我真的不知道。 再比如数学中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有什么用? 物理中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又能在世界末日那些拯救地球吗? 生物克隆真的出来了,那以后呢?真的能实施吗? 2.甚至对于一些应用学科,比如说工程,cs以及制药,有些方向也只是服务少数人群,工业界也不愿投入生产,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 比如说,在例子b中,Hong教授研究偏cs和工程,发明的系统可以让盲人开车。可在演讲的最后,他也问道“The technique is ready, but is the society ready?”是的,关于真的实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这只是给盲人的一种体验,而永远不会上路。 再比如,邓小平,希特勒和霍金都患有帕金森病,这类病发病率很低,且患者主要是60岁的老人。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想药物公司也不愿研发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因为没有实际的效益。 3.再说最近版上大热的哲学(据鬼王的说法是屎堆),文学和艺术,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益。 一位德州理工的教授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苏格拉底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名人或者说是哲学家,并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非正常死亡造就了他。他说哲学作为生活的艺术的同时,也是一种死亡的艺术。 至于文学艺术,也只是性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些都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效益。 ------------------------------------------------------------------------------------------- 这类没有实际利益的研究导致的结果是,一些“明智的人”早早选了个赚钱的专业,没选好专业的后来也迫不及待的转了专业。是的,这类研究远远不如“买个别墅娶个老婆养个小三来得实在”。 ------------------------------------------------------------------------------------------- 在实际效益上,我们好像不能为这类研究做辩护,尽管哲学家会狡辩说只要他们想赚钱就能赚到钱。(哲学家泰勒斯有一年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了米利都的全部榨油机,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便狠狠地赚了一笔钱。)也有人会辩护说,这类研究有potential,现在没用,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也许就有用了。可那时我们都看不到自己研究带来的实际效益了,这些丝毫不能给我今生的生活带来一点点安慰。 ------------------------------------------------------------------------------------------- 我想,在有生之年,研究的利益唯一可以说的两点是: 1.研究的突破会直接给你带来fun。 我不知道我的研究究竟有什么实际用途。可当我拿到我想要的实验data时,我会很高兴。 我很爱钱,爱名牌,可我不确定当我有了一大笔钱的时候,买了很多名牌东东,快乐会比我拿到data的时候多。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我是享乐主义者的前提上,快乐至上。难道大家不是吗?精神的快乐不比物质的快乐更持久更强烈吗? 2.研究也会带来intellectual achievement,这种achievement本身也许没有任何价值,但传递的过程会实现它的价值。 就如同下面这个小故事中货币的价值一样: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 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同样,研究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如同没有实际价值的纸货币一样。可在与同行交流过程中,知识在流动中,会实现它的价值。最后,大家都会很开心,难道不是吗?
16585 次阅读|52 个评论
炒点房,够你科研辛苦一辈子
热度 1 lin602 2011-2-22 22:47
有的人通过炒房子,已经收入百万元,最多的已经听说收入千万元了,这是有名有姓的,不算不认识的炒房大户。 许多人去年甚至前几年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从价格上涨所得收益情况来看比起普通教师挣科研费或做点社会服务,划算多了。 有的人上完课就不见人了,开着车去外面看房子了,呵呵。从经济利益来说,他们的效益更好。看看他们,上点课,开着车(甚至名车),炒着房子,或在外面参股办企业,喝点酒,挺快活的,比科研苦行僧潇洒多了。 这就是目前的现状。效益取向在引导着人们的时间与精力分配。
3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诚信-效益”象限试说
wujingzhi 2010-12-28 08:19
刘老师的 最新文章 中用象 限论分析了科研中效益和诚信的问题。受教多多,激动之余忍不住也来凑个热闹。 其实,半年前 我就凑过象限论的热闹 。学学象限论的风格,我也走我的老路了,还是给刘老师这个诚信-效益( integrity and productivity )象限加个球。 假设某国的科研现状可以用图1所示来描述,即如文【1】所述: 在不讲诚信情况下出的效益,比讲诚信出的效益要高。 不失普遍性,我们认为这个球是个椭球,且以效益轴为长轴。根据各国或各群体的特殊性,球的倾向可能不同。 不过,作为政府,走 正 道是 符 合历史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的。所以,政府要出手推动这个球向既有效益又讲诚信的大方向发展。设立各类型的交界组织( boundary organization )即是出于这个需要。 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着力推动?在科研中,一贯追求独立性,又不能过度强调效益,而且对待诚信问题在操作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群体中效益和诚信的平衡点。 在找到平衡点之后,政府该如何着力呢?对待这个问题,各组织可能有不同的对待态度。普遍的做法可能是:在强调略高于平均效益的同时,坚决地推动整体向诚信方向发展,如图1所示。 科学和政治之间的 关系,或许就像图中椭球和大箭头之间的关系。假如箭头力量太强就扎到椭球里面去了,球都破了,这个事就不好办了。可如果这个箭头力量太小,又推不动球向健康的方向。箭头力量合适,要是使力的方向不对,那就更麻烦了。 总之吧,这个椭球有时候看起来特别像个蛋,拿个鸡蛋(or whatever egg)滚一滚,可能会有助于理解。 图1 诚信-效益象限 注: 1. 刘立, 龚旭译著《在政治与科学之间》初读 。2010.12.27。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493 次阅读|2 个评论
答记者友人 之 动辄千万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值不值?
weberfrank 2010-12-13 14:45
智能公交调度,属于智能交通的一部分,是通过准确的定位和客流监测技术,改善调度水平。 我们知道,智能交通起源于日本,到欧美迅速声势浩大起来,九十年代末引入国内。概念引入容易,建设程序中西有别。无论日本,还是欧美,凡是政府投资或补贴的智能交通项目,要有详细论证报告公布于众。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是重中之重,而效益中,社会收益排首位,例如安全/环保/经济效率等。 我国有特色,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决策习惯走捷径,我谓之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即考察学习-模仿建设。此法如何,请允许我不予置评。 智能公交调度项目,也是如此。这两年来,已成为许多城市交通建设的亮点工程。前不久,我为某市交通部门考察团做过专题培训。 总结了,目前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先进功能:利用GPS定位技术可获取,间隔2秒的定位信息,车速信息,车间间隔,站车间隔;利用GIS技术,可以真实路网为北京实时展示车辆运行轨迹;利用视频技术,可监视车站和车内客流及司机状态/记录和抓拍违规事件和事故;利用IC卡技术,可统计客流;利用通信技术,可传输调度命令/到站信息/站车间隔信息等。除此之外,系统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运营报表管理,诸如财务管理,人资管理等。 关于调度的内容,详细一点介绍。可以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包括发车频率执行违规报警,超速报警,堵车报警,越线报警,串车报警。此外, 交警可以利用车载摄像头,实现专用道违规占用抓拍。 然而丰富的功能,不见得实用。无论从公众的角度,还是我下面的分析,都指出如今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先从系统建设来看,现状是一个城市一个集中调度中心,数千辆公交车,十数台调度席位。所谓的调度,实为应接不暇。这种集中式调度,反而架空了位于首末站的一室一线的调度功能。 自动报警功能要仔细分析。例如,为了运行稳定而设的30km/h的超速报警,实在完全多余。车辆稳不稳,事关加速度,板子打在速度身上,是认错了屁股。 而越线其实是提高运行效率的灵活行为。到站有人上/下车司机不会越线,越线省停一次是无人上下之故。越线报警是程序员所开的玩笑。 串车报警和堵车报警的功能就内行了。然而,调度命令下达,司机执行起来常常束手束脚。红灯不能闯,超车超不过;慢行阻碍交通。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无奈。 此外,客流统计功能重要,是制定调度计划的重要依据。这功能,目前的系统声称可利用IC卡技术实现。实际上,除了个别线路(北京BRT),绝大多数城市公交线路上IC卡数据,只能得到上车流量。下车乘客多少,车辆在乘人数,并不清楚。其实,乘客流量统计有计数器,利用简单的压触式或红外或摄像头,统计到站上下客数。但没几个城市的公交调度系统装有此装备。大系统,却忽略小装备,不清楚客流,调度计划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我要提醒,更要注意的是,上下车客流/在乘满载率等数据,永远是滞后的信息。车站候车客流信息,最有价值。是积压久候的乘客需要降低车辆间隔或公交列车开行等调度方案,可不是拥挤的车辆。 针对车站候车状态,现行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可以进行视频监视。但实际的做法,价格和通讯费用不菲的摄像头仅在首末场站有安装。殊不知,首末站的调度人员,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客流状况。摄像头监视又何必呢?又或者中间站也装备有隐性摄像头,但候车乘客不会在头上写等候某线路。调度,从何谈起? 神马调度,都是浮云。现行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更像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系统。在监视驾驶行为,事故责任界定,违规抓拍之外,最大的社会效益在于应急指挥吧。 那么,政府投资千万,值还是不值呢? 我有自己的答案,但请饶我不说出来吧。我要说的是,公交调度系统有其适用条件,最好应用于固定轨道/车道(fixed-guideway)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线路上。换句话,线路要有一定的独立运行条件。所谓调度,才有内容。 普通公交,要用,可以。但不必大费周章,重点实现下面两个功能足以: 一,车站到车间隔时间监控。二,加速度离散程度监控。这两项功能,现有技术极易实现。再砍掉多余的功能和设备,降低产品成本,节省投资。另一方面,监控车站候车和在乘稳定,才是改善公交运营的服务水平的最直接措施。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4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与“裁人”
热度 4 boxcar 2010-7-1 20:51
最近几天,在施一公教授的一篇雄文【1】的带动下科学网上有掀起了新一轮的人才问题大讨论。刚才看到徐耀阳老师的一篇新博文中国有人才标准吗?【2】读过之后,我忽然发现,原来俺们众多博友吵来辩去的人才,居然只是个莫名其妙的空洞概念,竟然还没有一个能广为大家接受的标准存在,以至于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人才名单和非人才名单,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 其实,人才已然被说得太多了,说得太滥了,说得让大家审美审丑都疲劳了,再喋喋不休地说、没完没了地辩下去已经没意思了,所以不说也罢。让我们暂时跳出人才大辩论,先不说人才了,改说裁人(给人才来了个乾坤小挪移)。 什么时候会裁人?裁多少人?裁哪些人?其实是一串象人才一样有意思的问题,但似乎长期以来并不被咱科学网的博友们十分重视,至少讨论次数远没有讨论人才的多。我恍惚记得韩健老师写过炒掉博士后的文章,于是去查了下,发现是这2篇: 辞退了一个博士后/ 辞退博士后有这么难吗? 【3】(韩老师胸怀坦荡,在下佩服得紧)看来裁人的事儿也是有的,只是没有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消息多。这倒也不奇怪,大家都喜欢谈论XXX被哪个机构高薪聘用相当于当年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丰功伟绩,甭管心情是艳羡还是嫉妒,总之这种消息让人听起来就提气,因为此时至少说明该人是个人才了。相反,轻易没人谈YYY被某老板或某机构开掉的故事相当于关前将军败走麦城,在裁人的时候,被裁的人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人才、裁掉了是十分可惜和异常地无奈的情况好像不多。 虽说通过炒作名气人才加冕上位与裁人风潮中被炒鱿鱼右右都是个炒,但此炒非彼炒,盖因炒的火候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炒勺和锅铲的手柄其实把握在不同的人手里。炒作人才名望,被炒作者自己在掌控着局面、把握着火候,既能在热油旺火中搞出个活色生香出来,又不至于给炒糊了变成青头乌木;炒鱿鱼时,局面则全由更有权力的上级控制,是一个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一言堂的场景,此前再牛的人才,可能顷刻之间也不得不面对裁人的残酷态势,一纸文书下达之后,便下岗没商量了。 人才一词是用人这个定语来修饰限定才,从人到才(人才),算是个步步等高的升级过程,既被称作人才,便再不是普通人了。相反,裁人的时候,人是裁的宾语,一刀裁将下去,人只能与苦恼悲伤相伴,这会儿仍有信心夸口说自己是人才的人只怕不多。想想看,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忽然间没人用了,才既不被欣赏和重用,大概就只剩下一声声叹息和碳熄(灭火状)了。 一个社会呼唤人才之时,多半是用人之际,一般是有危机感并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英主要延揽人才。此时他们必须开出个好价码,给他欣赏、发现和即将重用的人才许以金银财宝和高官厚禄,如果当时条件允许就立马兑现;如果当时条件尚不具备(例如正打天下呢),至少也得有所表示(开一张到期兑现的支票),如有可能便要立刻委以重任,人才有此机遇被重用,自当多做贡献,一根筋如诸葛亮的便要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一个机构要裁人,则多半是遇到了实际的危机(不是危机感),业绩(事业)发生了明显的下滑,效益太差到不裁人便难以自持的水平;或者上下级关系搞到水火不容、一山不容二虎-不论是公是母的局面。裁人时谁再奢谈人才,最多只起到些安慰作用,纯属口惠而实不至。 其实,真正有才的人不一定会被看作人才,因为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和重用人才的英主,就如美丽事物是存在的,但却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一样。被裁掉的人也未必都是庸才,人才照样有可能象普通人一样被裁掉。这两者原因相同,都是因为不存在一个普适的人才评价标准,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错误,而是辨识人才和使用人才本身就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非要秉持一种简单的思维,执意要打造一把尺子去丈量人才,然后去搞一刀切,必然会稀里糊涂地裁掉很多有才之人。实事求是、就事论是地品评人才、鉴定人才,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求使用人才,才是正道。 ~~~~~~~~~~~~~~~~~~~~~~~~~~~~~~~~~~~~~~~~~ 参考: 【1】施一公: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9557 【2】徐耀阳:中国有人才标准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400 【3】韩健: 辞退了一个博士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605 辞退博士后有这么难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888
个人分类: 社会|583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从小麦-玉米可持续生产中的几个问题说开去
FSD 2009-11-21 23:13
  小麦-玉米一年二熟是河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生产方式。随着国家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的持续下降、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农民增收需求越来越强、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更多关注,这一种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有益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省工、高效。   从提高产量的角度看,只要把保证种子质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小麦适期晚播、玉米及早播种并灌溉出苗水、掌握合理的播种量河群体大小、掌握合理的灌溉时期保证各个生育时期的需要、(从养分比例、施用时间、上下茬分配方面)平衡施肥、适时防除病虫草等措施落实到位,冬小麦亩产500,夏玉米亩产600公斤可以普遍实现,冬小麦亩产600公斤、夏玉米亩产700公斤也是不难达到的。   从节水的农艺设计角度看,在畦灌方式下,在其它措施合理设计和落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是提高水分利用(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由于夏玉米生育期与雨、热同步,且行间一般都有小麦秸秆覆盖,因此仅需要少量灌溉,节水的主要潜力在冬小麦生育期。减少土壤表面蒸发的可能措施包括地面覆盖、小麦足墒播种、足量减次灌溉,充分发挥土壤剖面的储水能力。从这一理论设想(也可以说是原则)来看,足墒播种、适当晚播、免浇冻水、拨节期和扬花期两个水分临界期各浇一水的灌溉模式是最理想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民田间的小麦亩产量绝大部分为400公斤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仿效理想的灌溉模式。为什么农民不能落实高产、节水的技术措施呢?在与农民、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交谈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农民对原因的解释列举如下:   1.不浇小麦底墒水(抢墒播种,浇或不浇蒙头水。不包括个别年份降水充足的情况)怕浇地后下雨;排队或抓阄排号浇地,轮灌周期长,不赶趟;土壤粘重,浇底墒水后影响征地质量。   2.普遍浇冻水怕死苗;底墒不足(蒙头水造成地表板结甚至龟裂),不浇不行。   3.不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质量、出苗不好、苗弱,产量不行。   4.小麦播种量偏大秸秆还田旋耕,出苗率下降,需要增加播量;跟别人学。   5.整地、播种质量不好秸秆还田引起整地、出苗不好;(专家看法:机械性能限制、作业时行进速度过快、宜耕期掌握不好)。   6.玉米播种后不及时浇水抓阄排号浇地,轮不到。   7.施肥不平衡用复合肥,省心,以为养分含量合理;玉米长大后(多次)施肥太麻烦。   8.植保不及时看到病虫草害比较严重时或者看别人开始采取防治措施时自己才做;(一些研究、推广人员观点:农民科技素质低,不懂相应的科技知识);(笔者观点:不能要求种几亩地的农民懂得和技术员甚至和专家一样多;研发人员的主要培训对象应该是当地技术人员而不是农民)。   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农民的看法,说明了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转变: 变专家的技术为农民的技术,变只有个别农民可以接受和实现的技术为能够为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和实现的技术。 变一刀切的技术为分类指导的技术; 变要求100%到位的技术为可以部分到位的技术:技术要有针对性,还要扩大可能性空间,因为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得很到位需要程序化、制度化,而避免过于技巧化、标准化,要程序或规程而不要标准。亩节水50方的技术,农民只能实现30%或3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是节水15方;而节水20方的技术,如果农民能实现80%或8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就是16方! 变追求超高产为追求满意产量的技术:把人力、财力、物力用在10%的耕地上获得600公斤的亩产量而其它90%的耕地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仅为420公斤。而如果努力使90%的耕地亩产达到500公斤,即使还有10%的耕地上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可达490公斤。后者比前者对农民而言要容易得多,更容易接受。   这就需要运用系统的农作制度研发方法,针对农民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提供适用的技术方法,让农民乐意用、用得来、用得起,大家用、一直用。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3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
weisman 2009-4-14 10:42
一、引 言 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CA)是目前审计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持续审计得到学术界,审计人员,以及软件开发人员的关注。这使得持续审计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联网审计也是持续审计的一种方式。开展联网审计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成本、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某一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联网审计的可行性主要包括:(1)技术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施联网审计在技术上已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多种实现联网审计的方法,且一些方法已被应用于实践之中 。(2)法律可行性。在实施联网审计时,需要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这就要求实施联网审计时,必须在所有法律许可的界限内进行。(3)操作可行性。联网审计是审计模式上的转变,实施联网审计的单位需要考虑本单位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要能够进行恰当的工作程序转变、充分的人员再培训,来实现联网审计的可行操作。(4)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是考虑实施联网审计的效益是否大于其实施成本。对于一个被审计单位,如果收益太低,则实施联网审计便不具有任何意义。目前,一些文献研究了联网审计的技术可行性,但很少文献研究联网审计的经济可行性。 传统的审计监督有成本,联网审计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因此,加强审计成本管理非常重要。但由于审计成本意识非常淡薄,目前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审计成本预算管理基本上是个空白,对于联网审计的成本问题更是没有考虑。Alles等人指出:之所以目前对持续审计的需求不高,主要是其实施成本太高 。本文基于我国联网审计的实施现状,及其技术实现原理,通过研究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及效益,从经济上分析联网审计的可行性,从而为实施联网审计提供决策依据。 二、我国联网审计的原理 为了便于分析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首先分析一下目前我国实施的联网审计,其原理如图 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 1)数据采集。要实现联网审计,必须研究如何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目前,联网审计数据采集的实现是通过在被审计单位数据服务器端放置一台称之为数据采集前置机的服务器,通过在数据采集前置机上安装数据采集软件,从而完成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 ( 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主要用来把采集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中去,以供审计分析使用; ( 3)数据存储。对于采集到的电子数据,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存储, 武海平 等人就研究了针对联网审计的海量数据存贮方式 ; ( 4)数据处理。这一阶段主要是采用相关审计软件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 三、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效益分析 根据对联网审计原理的分析,为了确定对某一被审计单位是否需要实施联网审计,需要分析其实施成本及收益。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如果某一项目的投入大于它的产出,那么这个项目是不经济,不值得去做的。同理,对某一单位实施联网审计时,如果实施成本远大于其收益,那么就没有必要实施联网审计。 成本效益分析 的过程分为三步:确定成本,确定效益,以及成本和效益的比较,本节首先分析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 (一)联网审计的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计算联网审计的成本,可将其分成一次性成本和经常性成本两部分。一次性成本是指联网审计系统开发和执行的初始投资。针对目前我国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其一次性成本主要包括: ( 1)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指购买用于实现联网审计系统的硬件费用,这些硬件包括: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服务器、外围设备(如磁盘驱动器、磁盘,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等),以及网络设备(如网桥、路由器、网关、交换机、调制解调器、集线器、无线电通讯媒体以及其他涉及数据的物理传输设备等)。 ( 2)软件成本。软件成本指为实施联网审计所购买的软件的费用,这些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软件(不含随硬件附送的软件)、网络控制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如联网审计数据采集软件、联网审计数据分析软件、联网审计管理软件等)。 ( 3)人员培训费用。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胜任联网审计环境下的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费用。 ( 4)场地成本。场地成本主要包括实施联网审计时数据采集端和数据存储端的机房改建(如增加空调或结构改变)等相关费用。 经常性成本是指在联网审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反复出现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针对我国目前联网审计的实现方法,其经常性成本主要包括: ( 1)人员成本。人员成本主要是指联网审计环境下相关审计人员的工资等费用。 ( 2)硬件维护成本。硬件维护成本主要是指对联网审计相关硬件系统,如数据采集前置机的升级(增加内存)、海量数据存储系统扩充,以及对计算机和外围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的费用。 ( 3)软件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主要是指操作系统、网络控制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联网审计相关软件的升级与调试费用。 ( 4)耗材成本。耗材成本主要是指和联网审计相关的日常消费费用,如打印机色带、墨盒、硒鼓、打印纸、磁盘磁带,以及一般的办公室用品等。 ( 5)风险控制费用。联网审计的风险控制费用 主要是指用来制定、维护和实施 BCP (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业务持续计划)所需的费用。联网审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时灾难性的事故是无法预防或规避的,这些灾难造成的系统停顿也将给审计工作的进行带来重大影响。如果有对意外事件的详细规划,就可能避免灾难和系统停顿的全面影响,而BCP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用于BCP的费用,如每天备份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电子数据,以及非现场存储和将备份介质(磁带机、磁盘、光盘)转换到安全地点的费用等。 ( 6)其它费用,如网络通信费等。 (二)联网审计的效益分析 实施联网审计的成本比较容易计算,但其效益的评估就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分析联网审计的效益,可以从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联网审计的有形效益是指可以用财务指标进行计量的效益。联网审计的有形效益主要包括: ( 1)降低人员成本。非联网审计环境下,用于审计人员的日常成本主要包括:①审计人员的日常工资和福利;②办公场所费用;③审计人员的培训费用;④为审计人员购买用于审计工作的软硬件设备的费用。实施联网审计后,需要的相应审计人员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相应的成本。 ( 2)减少审计成本。对于异地审计项目的审计,主要费用一般包括:①外勤经费,如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差旅费等;②加班补贴;③其他费用。其总费用根据审计人员数和审计天数来计算。而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地减少异地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 ( 3)实施联网审计可以节省审计单位的人力和物力,可使审计单位把这些资源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从而增加了其它方面的效益。 联网审计的无形效益是指不容易统计,难以用财务指标核算的效益。无形效益主要包括: ( 1)采用联网审计之后,节省了审计的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传统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全部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采用联网审计,则可以把数据采集来之后,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被审计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可以全面发现审计线索。 ( 2)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消除七种审计浪费。传统的审计模式具有七种审计浪费 ,即:过度审计、等待、时间延迟、审计过程自身的无效率、审计过程的不连续、过多的审阅过程、误差,而实施联网审计能有效消除这七种审计浪费。 ( 3)联网审计的一个重要无形效益就是它的社会效应,其中包括对审计单位形象的提升和对社会的价值增加,从长远上为审计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另外,联网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作用也会产生重要的无形效益。 ( 4)实施联网审计提高了审计的频率,从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价值,降低了审计风险。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报告需在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才能生成,而实施联网审计后,审计报告可以实时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价值,降低了审计风险。 ( 5)实施联网审计可以有效地调度审计资源的使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如果对一个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则可能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如果审计力量投入不足,则一些重大问题可能会查不出来,审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采用联网审计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联网审计环境下,对于采集来的电子数据,可根据审计进展情况,调集各个地方的力量,通过网络,协同作战。 尽管联网审计的无形效益很重要,但由于难以进行精确地度量,无形效益有时会被夸大或贬低,这会对实施联网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一些难以用财务核算体系计量的效益,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如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等进行多目标分析。 四、实施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在实施联网审计时,通过对确定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该联网审计项目是否可行。常用的方法包括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其过程分别分析如下。 (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Method,NPV)就是在联网审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将效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净现值为正的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假设 NPV表示净现值,当NPV>0时,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当NPV0时,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对于同一个联网审计项目的不同实施方案,应该选择净现值最大的实施方案。 ( 2)回收期法。回收期法(Payback Method)是收支平衡分析的一种变形。当总成本与总效益相等时,就达到了收支平衡点,在分析联网审计项目的可行性时,可把回收期法应用于其中。 联网审计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信息系统的有效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实施联网审计时,回收速度通常是决定性因素。相对于无形效益的其他考虑因素,通常要优先考虑回收期限的长短。假设某一联网审计系统的预期有效寿命为 ,为联网审计系统的回收期,如果: 则表示该联网审计项目可行,且 和的差额越大,越是可行。对于同一个联网审计项目的不同实施方案,应该选择回收期最小的实施方案。 五、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不足 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实施联网审计时确定所产生的收益是否(或多大程度上)超过其成本,这种方法常常用于估计商业投资预期的财务价值。把成本效益分析这种方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联网审计也是一种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成本及收益的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相对于传统的资本项目更不易确定并量化,主要表现为:(1)联网审计系统效益评估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2)联网审计系统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3)联网审计系统的效益具有长期效应,而且还存在很多隐性效益;(4)联网审计系统的技术含量高,而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却缺乏严格的监理机制,因此又增加了评估的难度。 尽管把成本效益分析这种方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由于其简单易行,在没有明显更好的选择的情况,忽略其局限性,可行性研究加上成本效益分析,是分析某一联网审计项目是否可行的有效工具。 六、总结与建议 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成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联网审计的实施方法,分析了联网审计的成本和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把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应用于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分析之中,减少了联网审计实施的风险,从而为实施联网审计提供了决策依据。尽管实施联网审计时,分析其成本和 效益 比较困难,特别是无形效益,但对于实施联网审计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本文的分析,为了提高联网审计的可行性,在实施联网审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联网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政府审计,实施联网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应属于经常接受审计的重点单位,这样实施联网审计才比较有价值;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实施联网审计。②为了减少联网审计的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比较完善,能保证通过联网审计系统采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应比较高,使用的财务等软件比较规范,保证具备联网审计的基本条件。④在保证网络传输安全的条件下,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应比较容易进行联网,且联网成本较低。 (2)在联网审计系统的开发上,应使开发的联网审计相关软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从而降低联网审计的实施成本。例如,通过研究如何设计通用的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如基于XBRL),或可重构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3)根据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在本文所分析的联网审计方法不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其它合适的联网审计方法,如对于ERP系统的审计,可采用其系统内置的审计模块来完成相应的联网审计。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4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自经济的考虑使教育发展陷入矛盾状态
panfq 2009-1-17 11:11
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思考效率和效益、节约与创造性培养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也将有利于辩证地认识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出自经济的考虑使教育发展陷入矛盾状态 作者潘发勤 转载 光明观察 剑虹评 论 网 随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业界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迫切需要教育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新的教育学,需要小班额、活动教学、照顾个别差异,这要花费许多资金,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大班额、量化管理、统一考试、追求标准化的旧教育学可减少开支和管理成本,国家可以少投资,同样是一种经济的考虑。 政府决策者也开始在两种政策之间进退,一方面为即将出现的全球知识经济培育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寻求效率和节约成本。两者都与经济成就有关:前者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的启发,认为教育和经济必须在功能上整合;后者认为应该降低公共开支,把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和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相联系。 同样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教育、教学由此陷入矛盾的状态 , 这种考虑和矛盾在一些力求尽快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国家的表现也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英国,工党政府为了提高英国在全球的竞争力,试图把教育和经济整合起来,为此它像保守党政府一样在小学坚持直接地面向全班的教学,保留教育标准办公室,提高读写算的成绩标准。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部门和人士认为,传统教育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特别注重创造性的知识经济。如果政府仍然保持对面向全班的传统教育学的偏好,那么可降低成本、可以使教师变得顺从、可以提高测验分数、可以使程序标准化,但从长久来看将无益于经济收益。于是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它既不情愿放松对初等教育的控制,又意识必需变革教学法。新教育学并非缺乏学术基础,而是引入进步主义的教育学需要较高的师生比,需要较高的财政投入,且更加“激进的”教育学要冒政治风险。(为何说还有政治风险,我的理解是,因为大班灌输式的教学培养的从小听话驯服的公民,小班讨论式的民主化的教学势必从小培养起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与此相应,教师的变化也有两种可能,要么变得顺从,要么思维灵活,更富有开拓精神。) 由于全球化和新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两个发展,它影响到各国的战略决策,自然也波及到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在我国,类似的问题也很明显: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政府和业界都要求学校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教育专家也在提倡小班额、活动教学等等;而实践中,班额大、量化管理、统一考试、追求标准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很流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多花钱和少花钱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可以看见近十年来一些城市中学、县办中学的班额过于庞大;如果再把视线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看看如今大学里越来越大的教室和班额,就能发现我们也在从事着自相矛盾的事情。君不见,如今一些大学(或大学城)里为小班讨论式的小教室难以找到,更多的是大厅式的好像只为学术讲座和报告用的合堂教室。在此种环境下,教师教学能采用什么行之有效的方式呢?所谓的启发式也只不过是教师自问自答罢了,环境不允许(这当然与中国人口众多也有一定关系)。大学中无视学科文化差异的简单化的量化管理,又何尝不是为了节约管理成本。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思考效率和效益、节约与创造性培养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也将有利于辩证地认识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关资料 新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