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系统医学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范式
benlion 2019-3-14 07:46
系统生物学中心( USA ) O 网页 - Nature 系统生物学 O 网页 与合成生物学进展 O 网页 - 合成生物学 Hub ( UK ) O 网页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合成生物学) O 网页 - 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 O 网页 与行为主义 O 网页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发展,关键在于交叉与综合学科的生物系统理论和概念与方法建立,具体是 Bj.Zeng (曾邦哲)在 1987-1991 年思维形成而在 1991-1997 年国内发表和 1996-2003 年在国际上阐述,包括: 1 )在诺依曼细胞自动机深入到内在结构( genomic intelligence )的设计; 2 )在中医药理论深入到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拓扑分析; 3 )以及生理学与行为 - 发育遗传学交叉层面和细胞仿生工程与转基因技术整合方法; 4 )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细胞与细胞通讯的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控和代谢网络( bio-system network )的模型; 5 )分子生物技术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与基因片段设计与组装合成; 6 )抗药性细胞的连续突变与连续筛选方法; 7 )系统化转基因与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的多基因表达调控方法; 8 )计算机软件 - 硬件与遗传学整合的生物计算机与基因组蓝图设计等,而核心概念是 1996-1999 年 Bj.Zeng 阐述的生物系统与人工进化的结构论( structurity )和 BSSE (科学与工程)概念与偶合模式,以及 1991-1996 年阐述的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 - 基因工程整合的图论 - 网络拓扑学分析和生物电子学设计方法。 合成生物学(核心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转基因或工程技术,不仅是工程方法,而且也是用作模型揭示生物系统设计与运作的机理,关键在于模块的分层建构与系统合成)介绍 O 网页 - 利用量子生物学解释生命 O 网页 - 合成生物学 O 网页 与酶的定向进化 O - 改变未来的合成生物科技 O - 合成生物学的未来 O ​​​​ - ( 2011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科学 - 认知与行为科学
benlion 2018-10-30 11:42
欧洲建立了社会体制与科学体系,在美国发展了认知与人工科学和企业运作模式。 移居火星 人类行星际文明的开端 O 网页 - 五种改造火星气候的方法 O 网页 - 火星发现液态水,移民有望,火星算哪国领土?中国和美国早有协议 O 网页 - 中国研制医疗纳米机器人,未来人类可以永不生病、长命百岁? O 网页 ​​​​ 伽达默尔 | 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 O 网页 - 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晚期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的诠释学奠基 O 网页 - “ 精神分析的出路,是和神经科学的连接。 ” O 网页 - 脑区到脑网络:认知神经科学的系统论转向 O 网页 - 自由意志的神经科学 O 网页 - 从生物进化到意识形成与知觉图式、思维定势与记忆模块的神经回路的遗传学机制与药物化学,这是综合生物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学科领域。 萨满巫师与迷幻药物、超常心理与艺术想象、精神变态与心理幻觉等研究,包括,精神分析学与变态心理学等,其实,属于精神疾病与精神科学的研究范畴。 通用智能系统框架讨论 |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与脑科学 O 网页 - 类脑芯片:机器超越人脑的最后一击 O 网页 - 2014 年诺贝尔奖医学奖 O 网页 - 网络生物学与机器学习:什么是机器学习? O 网页 - 合成生物学迎来机器人革命 O 网页 - 新的 “ 阿里巴巴 ” 将诞生?孙正义再次重金剑指全新领域 O 网页 - “ 合成生物学 ” 能让 “ 侏罗纪世界 ” 梦想照进现实吗 O 网页 系统医学 O 网页 - 系统遗传学调控网络分析 TCGA 数据挖掘案例( Cell Systems ) O 网页 - Nat. Neurosci :人类智力与基因网络有关 O 网页 - Nature Review 丨合成生物学,在工程细胞中设计基因环路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 O 网页 ​​​​ 附 -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O 网页 悲情天才 Walter Pitts— 计算神经学,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诞生 O 网页 - 控制论创造了信息时代 — 维纳 O 网页 - 控制论阴影下的无意识 — 对拉康、埃德加 · 坡和法国理论的再思考 O 网页 - 跨越学科界限:信息论视角下的生命起源与进化 O 网页 - 数学家和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贡献及其对后世人工智能的影响 O 网页 - 玻尔兹曼大脑到底是什么东西 O 网页 - 一起读懂传说中的经典 O 网页 :人工智能之受限玻尔兹曼机 (RBM) O 网页 - 威廉 · 冯特、詹姆斯 · 卡特尔与早期实验心理学 O 网页 7 本书带你读懂行为经济学 O 网页 - 孔德社会学的三大理论 O 网页 - 论文速递:作为复杂网络的深度学习系统 O 网页 - 麦克斯韦 — 玻尔兹曼 O 网页 分布律的推导 O 网页 - 机器学习笔记 06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O 网页 ​​​​ - ( 2018 年 10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工业化社会|2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结构论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benlion 2016-12-8 08:25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 - 1983年-1993年结构论(BjZeng),在其列出的参考文献,第一次同时有涉及系统生物学(R.Rosen与Mesarovic D.编辑的1968年系统论与生物学论文集)和合成生物学(DW.Thompson在生长与形态论及S.Leduc的概念)术语。 1968 年系统论方法的生物学研究和1910年物理化学的合成生物学,在1992年-1996年中国重新定义为在这基础上的理论与实验生物学结合,并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模式。 因而,实际上的合成生物学是工程方法设计与合成人工生物系统的系统生物工程(1994年),而系统生物学是建立在细胞分子生物系统切入的中西医学方法基础上(1992年)。 在国际上,1992年之前只有1968年出现过“系统生物学”术语,并是系统理论研究生物学的定义 - 同于贝塔郎菲的理论生物学概念。1999年重新出现在美国和日本,并分别属于组学(实验)生物技术和计算生物学两个方面(或两个学派),即1996年-1999年BjZeng横跨中-欧时期倡导(The positive and synthetic thoughts)的生物系统研究结合这两个方面的方法。 在国际上,“合成生物学”术语是1910年和2000年的化学与生物分子概念,以及1974年和1980年的基因重组概念,而目前的实际概念是建立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的工程生物系统,即,1994年在中国提出和1996年在国际上倡导的系统生物工程概念。 在核心方法上,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也是建立在1991年-1996年在中国提出的细胞分子生物系统与细胞通讯层面的1)图论-网络拓扑学和2)太阳能-生物电子学方法,并在理论上解决了中西医学的理论基础问题。 参见 - 1983年-1993年BjZeng《结构论》的部分内容( http://www.360doc.cn/article/238678_426822911.html )等。 简单地说: 系统生物学,术语是1968年美国西保留地大学提出系统论方法的生物学(R.Rosen与Mesarovic D.编辑的1968年《系统论与生物学》论文集)研究,1992年-1996年在中国重新定义为在这基础上的理论、计算(Bioinformatics)与实验(Biotech.)生物学结合。2000年西雅图(Biotech.)和东京(Bioinformatics)分别建立了研究所与举办国际会议。 也就是说: 系统生物学术语是MesarovicD在1968年提出(实际上是理论生物学概念),合成生物学术语是1910年Leduc S.提出(实际上是化学合成和1974年DNA分子重组概念) - 1991年-1996年在中国两者的概念交叉了,并提出理论(计算)与实验(技术)生物学整合的生物系统(网络)研究 - 实际上的系统生物学。目前的合成生物学,则实际上是系统生物工程,即,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设计(包括,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BSSE)。 注 - 术语: 1- 合成生物学词汇,1910年Leduc S.提出, 2- 系统生物学词汇,1968年Mesarovic D.提出, 3- 生物信息学词汇,1970年Hogeweg P.和Hesper B.提出(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ioinformatics ), 4- 精准医学词汇,出现在1977年的3P医学(Predictive,Preventive,Precisionmedicine,参见Wei LY. Science in advance acupuncture. AmJ.Chin.Med.1979:7:53-57), 4-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词汇,1992年BjZeng提出 – 建立在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基础上的医药科学, 5- 系统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工程词汇,1994年BjZeng提出, 6- 输卵管生物反应器词汇,1994年BjZeng提出, 7- 个体化医学词汇,2003年BennerS.提出等。 - (2011年-2016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与工程医学的探索历程
benlion 2016-11-23 20:36
1983-86 年结构论与图论-拓扑生物学 1991 年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与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 1992 年系统医药学和城市群分析 1994 年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输卵管生物反应器与细胞仿生工程 1995 年基因片段组装合成和差异表达分析 1996 年自组织系统结构论-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技术 1997 年耐药细胞系筛选连续突变方法 1999 年生物系统理论与人工生物系统-实验与计算生物学和细胞分子电路 2002 年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网络-序列标记片段显示分析方法 2003 年系统遗传学-细胞发生动力学与细胞系图谱 2004 年轴心时代文化-论精神与知识化社会、道德经济学 2005 年星际情殇-幻象诗歌与显现绘画艺术 2007 年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 2008 年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Ltd.-细胞分析与合成芯片 2009 年细胞纳米机器-反应器与传感器 2010 年纳米机器人设计3原则 2011 年4次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 2012 年工程医学与机器理论 2013 年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范式与学派发展史 2014 年4轴心时代理论与工业5.0 2015 年4世界理论与李约瑟-钱学森问题 2016 年生物工业与工程医学模式等。 - (2011年6月-2016年11月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1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范式与工程模式
benlion 2016-11-23 08:19
系统医学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1992年到2003年,而到2012年,已经在国际上建立了起来(包括协会和研究机构及期刊等),只是针对国内外有关存在的问题,在博文和评论进行了系列的探讨,也许将来等有足够时间整理一下。 东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就存在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大航海,也是探索到东方的路径,最著名的是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就是起因于东方工艺品和绘画风格等影响。 阿拉伯帝国(7世纪-13世纪)起到一个希腊-罗马与中国-印度交流的桥梁作用,比如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源于印度,化学实验有很大程度来自中国的炼丹,并在波斯北部的11世纪形成了中亚到中欧(匈牙利和捷克等)而到西欧的迁徙现象。 道家在德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瑞士(现在仍可见到水车)的途径,莱布尼兹到康德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系统与演化的自然观(在当今是演生论),以及自然神学。而同时,德国自身的文化特别强调精细和精确的操作和规范,也是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与行为模式体现出来了。 禅宗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则是通过荷兰(通过海上与日本的贸易,在日本则是形成兰学)到法国的绘画艺术(典型代表是高更)影响。儒家的影响,主要代表是伏尔泰,导致了法国-英国(在纺织业上来自意大利而源于中国的技术)和美国引进中国的内阁和文官制度。 中医理论强调心身与社会相关性,以及生理或器官功能的自身调整与辨证个体化,西医强调生物和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器质的物质构成和外在干预与统计概率,而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以及从循证到与个体化结合的当代医学。 尤其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就是1)从上而下(top down),2)由下而上(bottomup),3)横向的结构类比推理与模型的建构和4)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relationship)或联通(connectivity)的方法,也包含了5)数学的演绎(欧几里德几何)逻辑和6)归纳(中国实践经验)与唯象模型等。 系统生物学有5大学派,而其整体则是源自中西医学与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思考和实验(包括分子与纳米生物技术)与理论(包括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学的方法结合,尤其是系统科学(系统-信息-控制-协同-突变-耗散-混沌-分维-非线性系统等)和生物系统网络(图论-网络拓扑-布尔代数-矩阵方程-排列组合等数学模型)。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认识到了细胞和分子层面,以及基因组学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等层面,从而能够使得中西医学贯通形成了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全球发展。 总之,近现代文明的构成要素是有东西方的传统,在思维模型上又形成了个体(individual)或要素(elements,比如五行)和个体或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作用(比如调控),从而建立了与还原论和整体论有关而又不同的系统论和透视与模型(包括数学和工程模型等)方法。 简单地说是系统-实验-计算-工程-生物系统(及人工)的多维度交叉与综合科学,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工设计的工程生物体和智能机器人 - 即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生物工程。 -BjZ 于23/11/2016- - (2011年6月-2016年11月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艺术与工业
benlion 2016-11-2 11:10
BjZeng 的学术探索与思考: 1 )1983-1986年结构论,1992年城市群理论、系统医学与图论-网络拓扑分析,1994年系统遗传学与生物工程、细胞仿生学与生物电子技术设计,1995年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等; 2 )1996年1stICTA和生物系统理论,1997年抗药细胞系筛选方法,1999年Biosystem network与BSSE的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2003年非线性细胞发生动力学等; 3 )2003-2006年印度教-希腊神话和犹太教-儒家*的文化起源,2009-2010年细胞纳米机器设计等。 (Artech.) 其中, 1983-1986 年结构论 - 自然与社会(天然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和城市群(“产学研”)的文化创造与传播。 2003-2006 年社会论 - 精神与知识(犹太-基督教与儒释道)和行星际文明(显现绘画与幻象诗歌)与道德经济学。 2013-2016 年4世界与4轴心时代 - 人类与机器(文化范式与社会模式)和科技与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 注* ,模型论 - 轴心时代文化模式,构成人文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模型系统等。 - (2011年-2016年BjZeng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医学 - 范式与模式
benlion 2016-10-24 09:54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1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与工程生物学 - 细胞纳米机器
benlion 2016-10-3 09:58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揭示生物系统机理与设计人工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研究,20世纪90年代BjZeng开始于系统与合成这两个概念,核心方法是图论与网络拓扑学分析、太阳能-生物电子学设计原理和计算机软件模拟、进化与发育的基因调控表达谱 - 细胞分子层面的生物系统网络等。 纳米生物化学机器,从人工合成生物分子和基因重组技术,到细胞纳米机器的生物系统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编码、程序与传输、释义及其编程、系统设计与建构或组织化与装配的概念的应用 - 1910年法国和1974年波兰的合成生物学概念转换到1994年中国的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和体系。 简单说,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是视生物体为有机体机器的观念,进行生物系统的机理分析与工程原理设计,生物信息学发展到计算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到组学生物学,而系统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方法,则是采用仪器和软件来研究生物体。 一个学科不仅是词汇,尤其是概念和方法及其原理等作为一个体系的范式提出,才是一个学科建立的关键内容,分辨90年代之后的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范式与方法,并不同于之前词汇的概念定义与描述。 即,理论生物学的系统生物学与DNA分子重组的合成生物学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BSSE)的偶合模式–1996年在国际上阐述生物系统理论与系统生物工程,到1999年倡导计算生物学与实验生物学结合的天然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等。 1999 年到2003年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学术共同体和系统理论与实验技术、计算机模拟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学派形成,2003年到2007年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体系建立,2007年瑞士ETH成立D-BSSE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也就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 一个新学科的创建时期,实际上是哲学到科学的转换和传统学科转换到新的领域,以及交叉其它学科和综合其它技术的一个过程,中医药理论自成体系– 即,学术范式和医疗模式,具有自洽的完备性,突破就往往就会是新的学科体系了,也就是说系统医学是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和偶合模式。 附、系统医学的结构论原理 1983-1993 年结构论,2003-2014年4世界与4轴心时代理论,包括,系统医学、城市群和道德经济学等理论,以及李约瑟-钱学森问题的探讨。 1992-1994 年 系统医药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与综合哲学的结构论原理 - 图论与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 - 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设计,发育的基因与神经双向调控的细胞分子生物系统模型,转基因禽类生物反应器和细胞仿生工程。 1996-1999 年 组织国际会议与筹备国际协会,建立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的biosystem network网站,阐述系统、计算机、纳米与生物科学的交叉,实证分析与系统综合的生物系统理论,系统生物工程 - 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与表达谱分析,耐药细胞系的连续突变与筛选方法。 1999-2003 年 仿生学与转基因技术 - 细胞通讯的分子电路设计,细胞发生动力学与自动化细胞模块设计 - 细胞通讯的信号传导、基因调控与代谢网络和进化-发育的系统遗传学。 2008-2012 年 成立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ltd.,开发细胞分析与合成芯片技术 - 序列标志片段显示分析,细胞纳米机器设计与原则,阐述纳米、信息、电子与生物(Nieb)技术、第4次科学与技术革命和生物工业革命等。 - (1996年-2016年20周年纪念,BjZeng)-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与工业|5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结构论
benlion 2016-8-25 21:12
1968 年理论概念的系统生物学与1910年化学概念的合成生物学,相关文献同时引用,建立在结构论的整合、稳态与建构规律的基础上,1992年-1994年提出系统医学的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研究和1996年-1999年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方法体系。 1992 年-2003年bjZeng(曾邦哲)的开拓历程,能够提供最深入、全面的科学观点,1999年-2003年的其它23位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985566.html ),则是比较详尽、精细展开的具体方面。 系统医学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建立,关键在于1996年-1999年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与转化概念,并形成了理论与技术结合的体系:1)生物系统理论, 图论与拓扑学的数学模型;2)工程生物系统,分子模块与基因组的工程设计;3)计算生物学,计算机模拟和生物信息技术;4)实验生物学,纳米生物芯片与分子生物技术等方法。 从分子网络与细胞通讯到神经系统,形成纳米、信息、微电子与生物技术(Nieb)的整合,涉及:1)人工机器的软硬件设计的仿生工程;2)人造生命的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工程等,在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衔接的层面,将带来工业制造、再生能源和机器人技术的突破。 - (2011年-2016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范式与管理模式
benlion 2016-8-9 10:25
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是学术范式,科学建制的行为组织是管理模式。在医学上,从实验医学到系统医学是医学科学(medical science)的范式发展,而转化、个体化与精准医学,则是医疗(medicine)模式。 在医学体系上,尤其体现出创新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相关,需要严谨和严格的实验研究、临床试验和实践经验的复杂过程,才能成为医疗手册的规范操作。 医学与医疗,从研究到应用的交流模式,必须是交流的信息全面而详尽,如同工业产品的操作说明书和故障排除手册。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就是为了提供有效和可遵循的原理和方法,比如,工业制造的标准等。 “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自然界的复杂多样性,尤其是生物,发展系统生物学的起因,就是源于这个生物学现象,即系统的整体性现象。 由于构成和环境的细微差异,从而导致不存在简单重复的生物结构或形态,必然在医学上的概念外延,就是针对病人和医患关系的个体化医学与精准医学。 - (2011年-2016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1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杂系统的科学与工程
benlion 2016-1-30 10:27
-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未来的生物工业与工程医学。 经历1983-2013年系统与科学哲学(自然与机器)、社会与文化哲学(精神与知识)的研究,包括,系统医学 - 1992-2002年的探索、绘画设计与工业制造 - 2003-2013年思考。 在1992年bjZeng提出的系统医学,已经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已经建立很多研究中心,也发行了专门的期刊,应该说是在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国际发展了的学科体系。 http://www.cas.cn/xw/zjsd/201206/t20120626_3604743.shtml 现在的西方医学,包括分子医学,与同中国传统医学,将一同走向或汇入系统医学,几百年的中西医学之争,已经基本将结束争论。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就是转化科学概念,应用于医学是系统医学范式及其转化医学模式。 http://cyds.cscse.edu.cn/publish/portal6/tab966/info4689.htm 1983年在厦门大学形成结构论的哲学基础 - 见相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951293.html 在介绍青蒿素的发现与生物工业化制造,以及机器人奇点理论与1994年提出的系统生物工程等途径。 美国转基因鸡获得批准,制药鸡蛋含有工程酶 http://www.wokeji.com/jbsj/eb/201512/t20151210_2024746.shtml 1994年bjZeng在中国首先开始的蛋清表达药物项目,美国自1998年启动项目至今,经过近20年开发终于走向市场。 这个项目,美国1996年大学、公司、投资商3方团队,国际长途电话北京要求洽谈2个小时,并在email探讨过很久。 2007 年美国贝克利大学keasling在酵母生产青蒿素是国际轰动的生物工业突破性重大新闻。厦门大学长江学者苏与NIH米勒,于2007年来北京调研青蒿素的发现者,而后,向拉斯克和诺贝尔奖推荐屠。 2007年与英国院士riKitney同时分别论及第3次工业革命,并在每次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bjZeng的阐述以青蒿素在酵母工业化生产为例。 2015 年在领诺贝尔奖的斯得哥尔摩,屠呦呦特别提到青蒿素也已经产生耐药问题,当年寻找青蒿素药物,就是因为奎宁已经有耐药问题。然而,新药发现极为消耗投资和时间,成效极低。 1997年bjZeng发明了筛选耐药细胞的方法和技术,2008年以来开发高通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药物分析与新药筛选技术。 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路径,关键突破是1992-1994年bjZeng提出图论与网络拓扑学、太阳能生物电子学的方法。并且,1996-1999年bjZeng对生物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探讨,以及结合实验与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等,包含,系统理论、软件模拟、生物网络、纳米技术和合成生物等方面。 在1991年-2001年的阐述和引用文献里, 包含了,提出系统生物学 (1968)和合成生物学(1910)术语,以及网络(Pawson)、合成(Kool)和组学(Hafan)生物学方法的关键科学家, 并且,1996年与Hood(组学芯片)和2000年与Tomita(软件模拟)、Seeman(纳米计算机)都有过通信和讨论。 2002 年挪威科学家在与我的email通信,讨论过图式或系统遗传学的新概念 - 1994年bjZeng提出于中国北京,并于2003年挪威建立了国际上第1家系统或整合遗传学研究中心,法国2005年发表系统遗传学论文。 美国2008年举办整合与系统遗传学学术会议,并NIH成立了肿瘤的系统遗传学研究专项基金,2014年美国纽约大学成立了系统遗传学研究所。 bjZeng 的几次预测: 1)在1994年提出21世纪将进入环太平洋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世纪, 而实际上,国际上就是开始于2000年,并同时(bjZeng1996及2000年有通信)于西雅图和东京。 2)在2004年预言中国乃至世界将产生2009-2016年的国际化经济危机,已经确切得到应验。 3)在2007年论述将在约30年内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且,在生物科学与工程领域导致的技术和产业革命, 这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集成。 4)在2014年论述本世纪未来,人类将进入太阳系行星际文明时代,将在太空和太阳系其它星球建立人工生态和机器人工厂。并阐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由于工业5·0技术的突破导致。 1983 年形成结构论研究纲领,1992-2002年bjZeng的国内外学术探讨总结: 1)系统与合成生物学,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概念; 2)采用计算生物学与实验生物学结合、网络拓扑学和生物电子学的方法; 3)应用于系统医学与生物工程,禽蛋生物反应器、细胞仿生工程, 4)而系统遗传学的分子细胞动力学与非线性细胞发生学,构成生物系统理论与人工生物系统设计原理。 在科学和文化的哲学层面,提出了4世界与4轴心时代理论,阐述了自然与社会、精神与机器和城市群的结构理论。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237508.htm 中文“城市群”(城市圈)为中国大陆地区自1990年代以后常用的地域经济用语,1994年5月版《结构论》(北京图书馆等,bjZeng论文集)用了“城市群”来分析大河流域与湖泊、海岸交汇区域形成的亚文化圈城市网络。 1992 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科学社会学研讨会,bjZeng发表了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发展,阐述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城市群理论,以及经济“产学研”模式的社会结构等。 长三角与珠江三角之间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海岸,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计算机科学,将图灵理论和诺伊曼计算机模型推进到细胞分子层面的纳米机器,在医学科学,解读了传统中国医学的理论模型,并转换到分子与细胞的网络拓扑学和图论数学方法。 2002-2012年开展序列标志片段显示分析、细胞分析与合成技术等。 1996-1999 年组织国际会议与筹备国际协会,中国bjZeng发起了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与开发。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35922.htm 1996 年组织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并筹备国际协会和邀请了Transgenic Research为会刊,2006年西班牙成立了转基因技术学会。 1999年筹备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协会,2007年瑞士成立BSSE研究中心,目前,国际系统生物学和国际合成生物学分别成立在日本和德国,意大利成立了系统医学协会。也就是研究机构、会议、期刊和学会等学科机构都已经在国际上形成。 1999 年bjZeng在德国建立的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是全球第一家系统生物学网站,2008年bjZeng回国成立了国际第一家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涉及1)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论坛、2)绘画与艺术设计沙龙和3)生物芯片与试剂制造等,以及药材种植基地与天然药物组学计划等,并开展细胞突变与耐药机理、记忆功能与自身免疫的分析。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中心 - 生物技术孵化器平台和会展模式(如, http://www.csh-asia.org/2016meetings/CANCER.html )。 附:从简单通往复杂系统进化 1 )宗教-哲学(儒释道)-科学(生物与心理-物理)体系的发展路径;2)宇宙时空原理 –数学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物理学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热物理学熵增理论、相对论的光速限制、洛仑兹的气象蝴蝶效应和心理学的人差方程式等;3)学科综合和技术集成,涉及医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经济学院等。 - (2011-2015年网络日记总结)-
个人分类: 科学哲学|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制造与绘画艺术
benlion 2016-1-7 18:00
生物系统的科学与艺术、设计与制造,构成生物工业技术与产业的基础。 杰昂·米罗(J·Miro 1893-1983) 1996 年-1999年,bjZeng组织国际会议和筹备国际协会,论述生物系统理论与系统生物工程、计算生物学与实验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成为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转换,并形成学术会议和绘画展览的模式。 1983-2013 年bjZeng的结构论,包含自然与机器、精神与知识的4世界理论,论述了4轴心时代,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建立在图论与网络拓扑分析和细胞的生物电子设计上,形成系统医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体系。 涉及基因组计划、脑计划和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 - (2011-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2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示: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体系
benlion 2016-1-4 21:57
-(01/04/2016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1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
benlion 2015-12-7 18:41
1996 年BJ.Zeng与华盛顿大学L.Hood有过通信,在1996年L.Hood也在做有关转基因动物的课题,当时通过他联系同在华盛顿大学的Palmiter等。1999年华盛顿州生物医药协会刊登过BJ.Zeng的第1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通知,2000年到2003年国际上数十位科学家同时开启了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研究。 美国的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开始在不同的大学发展起来,如波士顿大学的JJ.Collins等,而逐渐集中到了哈佛和MIT大学,呈现了人才聚集的现象,并从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生物转向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范式,包括,太阳能生物电子技术等。美国有5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并向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等整合的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工程的方向发展。 2000 年L.Hood在盖兹的资助下成立了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1992年Hood成立分子生物技术系也是盖兹的资助,建立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而名声大振,并成为了奥巴马的总统科技顾问,到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做报告。 L.Hood 提出的概念是2004年的“纳米系统生物学”和“4P医学”,发表2001年论文的是他2002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代表“组学(omics)系统生物学”学派,而论述组学表达谱分析开始于1992年P.Liang的mRNA差异显示分析,在中科院北京90年代开展了这项技术的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开发了自动化仪器,并在中科院和医科院的研究所建立了示范实验室。 自1994年BJ.Zeng开始于中国而到海外又回国之后,终于在2008年中国注册成立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Ltd.,并开展细胞分析与合成的芯片技术开发。合成生物学或系统生物工程的产业发展方向,目的是人工设计与人工合成生物系统,用于生物制造的人造生物或细胞,包括,生物计算机、细胞反应器等。 BJ.Zeng 的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探索,起因于中学和大学时代,包括,光合作用的仿生工厂、微电子遥控昆虫行为和基因工程与仿生学等,以及量子时空与弦论的编织理论、热物理学与非平衡或非线性科学的复杂系统,以及生物信息控制系统等思考。 开展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病理细胞的基因分析和药理学的分子筛选,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心理或精神疾病、耐药机理等研究,如,BJ.Zeng在1997年的实验证明通过突变两次就能建立耐药细胞或使药物失效。大规模天然药物分子筛选与新药发现的高通量分析,核心是次生代谢分子药物的发现,以及用于合成生物、基因组编辑和人工细胞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等。 - (06/12/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1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