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五道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五道杠”激起千层浪
热度 11 lvnaiji 2011-5-16 16:50
吕乃基 “五道杠”所激起的千重浪似乎正在平息。 虽然网上民意汹涌,捉摸不定,但潮涨必有潮落时,如三聚氰胺,如地沟油,如方舟子与王菲之争,如高晓松醉驾,事后未必会留下什么大的印记,也没有什么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 但是博主以为,“五道杠”事件有所不同。 当家长把孩子的“事迹”特别是照片放到网上,本以为能进一步得到更多的赞扬声和羡慕的眼光,然而却引来如此与预料几乎背道而驰的浪潮。浪潮,比五道杠本身更值得回味。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自由选择,无可非议。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 譬如郎朗及其家长,虎妈及其女儿。这样的选择基本上是个人行为,不会对社会对他人构成影响甚至威胁。然而,虎妈已经遭到女儿的激烈反抗。一旦虎妈出版她的育儿秘籍,试图把她的所谓“成功”“复制”到更多家庭时,便受到社会强烈的阻击。在高度社会化的今日,个人选择同样已经高度社会化。至于从小立志从政,由于政治与音乐的社会化程度几乎有天壤之别,自然会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五道杠”中的家长难道不正是想让孩子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吗?既然如此,那么反过来被社会影响也就顺理成章,只是出乎家长预料罢了。 问题还不止于此。 官本位在当代中国实在是司空见惯,何以五道杠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是因为官本位在毒害了社会细胞之后又把它的触须伸向未成年人,伸向儿童,而且堂而皇之地以制度——五道杠——固定下来。武汉市的有关机构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或许还有创新之感。少数家长不仅自己完全融入官本位,失去了自我,进而让自己的孩子同样融入,泯灭童心。 儿童,可能是当下中国免受官本位侵袭的最后净土。 成年人欣赏童心,因为童心意味着天真无邪,蕴含着所有的希望; 成年人羡慕童心,因为童心映射出成年人在社会中的遭遇:不平、扭曲,乃至堕落; 面对儿童的“大眼睛”——已经蕴藏了不相称的酸楚,成年人感到内疚,体会耻辱。 童心,既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又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然而看看那张照片,那种神情,折射出童心受官本位的毒害之深!这里用不着中医的望问诊切,每一个成年人一眼可见,这种神态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一个正常健全的儿童。实际上让每一个看到照片的成年人感到心疼、心悸,甚至恐惧!虽然有邻居羡慕五道杠,羡慕如此小小年纪即进入官本位的系列,也就是直接步入在官本位中向上的通道。相信看到这张标准照之后会幡然醒悟,心中会默默地自问:你,是要让孩子如此扭曲,还是成为一个正常和健全的人? 正是这样对儿童如此这般的诱惑、扭曲和摧残,终于激起民众对官本位如此强烈的反弹浪潮。 曾经以为在信仰缺失的今日,中国已经失去了底线。 浪潮,让人感到欣慰:中国,底线犹存! 即使在官本位如此强悍的今日,民众也并无忌惮。 浪潮,令人感到希望。中国,虽然路还漫长,终将走出官本位。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6429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官样年华——五道杠总队长是怎样炼成的
热度 2 hjf306 2011-5-13 21:07
2011 年 5 月 5 日晚, “ 五道杠少年事件 ” 发生后的首个周末,从武昌郊区一所封闭式寄宿学校归来的新闻主角 —— 初一学生黄艺博打开电脑,在漫天的评论和谩骂中哭了,他问身旁的父亲: “ 我哪里错了吗? ” 黄宏章和妻子马晓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只得告诉儿子 —— 这才是他一直身处的真实世界。 对于仅拥有 13 年人生经验并长期被正统教育观追捧的黄艺博来说,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真相,而更大的困惑在于: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现实还有硬币的另一面。 黄艺博有着灿烂的童年,充满正确、荣誉、赞扬和过于远大的理想。他被塑造为样本,成为武汉八十多万少先队员学习的对象。 2009 年,黄艺博当选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佩戴上该市独创的 “ 五道杠 ” 臂章。 这成就了一个光荣的家庭和一个符合主流审美价值的德育新星。在 2011 年 3 月的一则本地宣传报道上,黄艺博被描述为一个 “ 一两岁熟知成吉思汗,两三岁看 ‘ 新闻联播 ’ , 7 岁读 ‘ 人民日报 ’ 和 ‘ 参考消息 ’” 的天才政治少年。 意外的是,这一次赞誉并未如期而至。高度聚合的主流因素率先触发了互联网的不信任情绪。两个月后,随着黄艺博更多的信息被披露,其过于老成正统的形象和充满官气的话语抵消了人们对少年儿童的天然热爱,并将黄视作揶揄权威和反讽现实的标本。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角力中,黄艺博被喧嚣裹胁,又如孤舟般隔绝。这个在不恰当的年龄被过早推上巅峰的少年,如今又将在不恰当的年龄承受沉重的挫折,并重新面对他的过去与未来。 “ 我不是坏孩子 ” 五一节过后,黄艺博就隔离于公众视野,他被学校的围墙和铁门严密庇护着。只有一沓遗留在家中工整的书法习作还在显示着他曾有的寻常志趣和心情。 如今,一切已变得不同。 “ 所有人都在曲解我们。 ”47 岁的黄宏章在狭长的客厅里踱步,仿佛这样才能减轻他的愤怒, “ 我们每一次回应只换来无休止的谩骂。 ” 他的妻子马晓丽则在一旁漫无目的地摩挲着儿子的书, “ 这样我能感觉和儿子在一起。 ” 这个被高度聚焦的家庭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一个破败的家属区, 1990 年代由两家单位合建而成。现在它满墙斑驳,像一块伤疤陷入华丽的高楼群里,等待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拆迁。 黄艺博的家在院子最深处,那是个 80 平米的普通两居室,由于楼层矮,洒进不了多少阳光。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职工家庭,有成摞的书籍和两辆自行车。虽然环境一般,但他们有个让人骄傲的儿子。 “ 人人都羡慕。 ” 每一个邻居都这么评价。 2011 年 3 月一篇本地媒体的报道成了这个平静家庭的转折点。当时黄家作为培养儿童的成功范例进入记者的视野。后来的新闻稿里,黄艺博被描述成一个极具政治素养的 “ 天才儿童 ”—— 两三岁开始看 “ 新闻联播 ” , 7 岁开始坚持每天读 “ 人民日报 ” 、 “ 参考消息 ” ,从不玩游戏,理想是 “ 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 。 一个天赋异禀、心怀天下的美少年形象被勾勒出来,并具体化在一张戴着红领巾和 “ 五道杠 ” 臂章(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副总队长的标识)的配图上。这引来了麻烦, “ 我最多只见过三道杠,一开始,我以为是在恶搞。 ” 一位微博用户说。 一些深具娱乐精神的网民无意发现并介入关注这位 “ 五道杠 ” 少年,随即发现了更多。 4 月 30 日,黄艺博的博客被曝光。 “ 官样 ” 照片陆续传出,一夜之间,博客访问量突破百万。 5 月 1 日,劳动节假期,一条匿名短信稍稍扰乱了黄宏章的心绪 ——“ 你的儿子很出名呀! ” 黄问: “ 你是谁。 ” 对方说: “ 我是谁没关系。 ” 这个不祥的预感随着次日中午黄艺博在电脑前的一声惊叫而应验。此时,他的 QQ 正被海量请求添加,照片也被加工成各种形象疯传于网站与论坛。人们对黄艺博表达着厌恶,认为他是功利主义教育下失败的象征。 黄艺博的脸色逐渐发青发白,手也有些颤抖。闻讯赶来的黄宏章关了电脑,但仍然无法让他脱离恐惧。黄艺博一会儿木然地问父母这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喃喃自语: “ 为什么这么说我?我不是坏孩子。 ” 吃午饭的时候,黄艺博一口未动就往外走。母亲马晓丽心疼,就把一袋饼干塞到他书包里,但黄艺博却背着她悄悄拿了出来。马晓丽把儿子送到公车站,回来想着不放心,哭了。 纷至沓来的记者把黄宏章和马晓丽赶到崩溃的边缘。在最初的那几天,舆论尤其是互联网将黄宏章夫妇形容成一对急功近利、刻板虚荣的旧式父母, “ 罪名 ” 是操控并炒作儿子黄艺博。他们选择躲避,常常要凌晨才回到家吃晚饭,觉也只能睡半宿。 “ 成熟点有错吗? ” “ 他只是对正统的东西比较耐得住。 ” 母亲马晓丽感到不忿, “ 成熟点有错吗?看新闻联播有错吗? ” 当黄宏章夫妇在舆论漩涡里疲于应付的时候,黄艺博则在校墙内揣摩着这场叵测的风波。由于没有互联网,每天中午他都给家里打电话。 “ 他一言不发,总希望我们能主动告诉他些什么。 ” 马晓丽说, “ 这样的气氛让我陌生。 ” 有一次,惯常的沉默中,马晓丽忍不住问儿子: “ 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失败? ” 黄艺博说: “ 不要理别人说什么,只要我们一家和和睦睦就好了。 ” 她和丈夫由此度过了稍微宽心的一天。 “ 他只是对正统的东西比较耐得住。 ” 母亲马晓丽感到不忿, “ 成熟点有错吗?看 ‘ 新闻联播 ’ 有错吗? ” 马晓丽 45 岁,在军工系统服务,她的丈夫黄宏章是湖北一家省直单位政工(思想政治工作)处的副处长。要在武汉西北湖一带找到这个小康之家并不困难 —— 他们的儿子黄艺博佩戴 “ 五道杠 ” 的照片被张贴于社区宣传栏的显著位置,身份是 “ 义务巡查员 ” 。 黄艺博的身份还有很多。在少先队,除了广为人知的武汉市副总队长外,他还身兼区、校两级大队委;在班级,他是班长;在媒体,他是少儿作家,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在社会上,他是环卫志愿者和慈善儿童,常到公共场所捡垃圾和看望老人;乃至在体育方面,他也是一个游泳和跆拳道的好手。 他的充沛精力和广泛涉猎获得回报。小学 6 年,黄艺博获得了从中国少年最高荣誉 “ 全国五星雏鹰奖章 ” 到班级 “ 三好学生 ” 等几乎所有少儿领域的荣誉和称号,实现 “ 大满贯 ” 。他关心历史和政治,担忧民族命运和人类战争。他早熟得让所有与之接触的人感到惊奇。 “ 他生来就是这样的天性。 ” 黄宏章说, “ 我们只是顺其自然。 ” 黄艺博的出生也附会得有些非凡。 1998 年 2 月诞生时他以近 9 斤的体重惊动了医院。身材瘦小的马晓丽带着这个特大型婴儿开始了母亲的征程。由于工作繁重和缺少老人帮忙,黄艺博从 1 岁开始就被托给一个下岗工人照顾。对方是司机,偶尔出门就用绳子把他绑在副驾驶座上。晚上跟母亲回家后,黄艺博还要被放进洗衣机内筒里直至晚饭出炉。 “ 冬天最难熬。 ” 马晓丽说, “ 孩子爱睡觉,怕他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我就一路打他,他就一路哭。 ” 黄艺博温顺乖巧的性格就形成于那个孤独的幼年,他尊敬大人,不敢冒犯权威。幼儿园老师教《三字经》,学到 “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时,他坚决不读,认为这是对尊长的不敬。 作为长期从事政工工作的公务员,黄宏章养成每晚收看 “ 新闻联播 ” 的习惯。但当儿子长到两岁多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 黄艺博要和他争台看动画片。黄宏章很坚决地捍卫了这宝贵的半小时,最后黄艺博屈服,再后来他一听到 “ 新闻联播 ” 的前奏就兴奋得手舞足蹈,拉着爸爸坐在电视前。 “ 这是孩子孝顺,为了讨好我。 ” 黄宏章说。 E 网情深父与子 尽管黄艺博的成长让父母如此满意,但在这个仅有两座楼的院子里,也有人认为他过早失去了童年。 冯建华是黄宏章的邻居,孙子冯杰只比黄艺博小一岁。冯杰是附近 15 个同龄孩子的头头,没事就聚在一起玩“三国杀”,但这个队伍从来不包括黄艺博。“他不爱说话,也很少下楼。”冯杰说,“都不像个小孩。”冯建华很欣赏孙子的坦率,他对黄艺博最深的印象是“穿着校服规矩地站着,很有礼貌,但不够可爱”。有一次他在楼下小卖部给孙子买零食,黄艺博刚好经过,就站住说:“爸爸,我饿。”但黄宏章没有理会。 黄宏章的急躁和严厉在附近出了名。“他(黄艺博)要是出来玩,他爸就打他。”一群在小区树荫下乘凉的老太太压着声音说。黄艺博的日记可以部分支持这一点,在一篇名为《父子之间》的文章中,黄艺博讲述了他因玩赛车而遭惩罚的经历——“(爸爸)两眼死死地盯着我,牙齿紧紧地咬在一起,然后举起他大大的手,‘啪’的一声打在我的背上。” 在另一篇日记《 E 网情深》中,黄艺博这样描述他的生活:“他(爸爸)总是骂我,打我,没有谅解过我,我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度日如年。” 纵然如此,黄艺博大都给这些日记赋予了大团结的结局。除了囿于僵化的语文教育模式外,黄宏章也的确是对儿子影响最多的人。 黄宏章军人出身,曾经是文学青年,转业后投身单位宣传工作,同时兼任某行业报驻湖北记者站站长。朋友对他的评价是:聪明,灵活,会来事儿。 因为在机关,黄宏章能方便地接触很多报刊,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黄艺博进入学龄期后,黄宏章就拿它们充当儿子的识字读物。他希望儿子以后也能当公务员。“当官发财,哪个老百姓不想?”他说。 父亲的威权教育和主流媒体的长期浸淫让黄艺博变得比同龄人要老练和成熟。尚在一年级的时候,黄艺博值日时遇到一个调皮捣蛋的同学,他没有马上批评,反而事后表扬,这取得意外的效果,此后再顽皮的同学也变得非常配合。“我问他怎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马晓丽说,“他说从书上看到的,叫‘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滑坡路小学数学老师王飞云也注意到黄艺博对做人细节的考究,“每次补习完,他会认真地把我们坐过的椅子搬回原处。”五年级时,班主任程德鹏收到黄艺博的一封信,就全班纪律松散问题详细分析了原因,“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让我有些意外。” 这些超越自身年龄的特质让黄艺博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年级下学期他正式成为班长,年年连任。二年级入队佩戴“二道杠”。三年级校大队委(三道杠)换届,黄艺博以一份漂亮的海报竞选成功,同年进入区总队委(四道杠)。 2009 年 10 月,在武汉市少先队总队委的竞选中,黄艺博凭着自信的演讲和周详的“施政”方案,当选为常务副总队长,佩戴上“五道杠”。 鲜花和掌声随之而来。黄艺博开始出席各种公开场合、晚会或纪念活动。其中一份资料是 2008 年黄艺博代表全武汉少年儿童到医院慰问汶川地震受伤者的照片。镜头里黄艺博一手放背后,一手前伸,腰略躬,头微俯,身旁还跟着同事和红领巾小记者。 进入高年级后,同院子的冯杰发现他在电视上见到黄艺博的次数比现实中还要多。现在,他和伙伴们正沉迷于一套叫“赛尔号”的游戏小说,刺激、好玩。而一楼之隔的黄艺博的案头上则摆着希特勒、拿破仑和艾森豪威尔的传记以及一则共青团中央人事变更的剪报。 “老实讲。”望着门窗紧闭的黄家, 12 岁的冯杰说,“我不太愿意过那样的生活。” “我代表……” 从黄艺博几篇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稿里,不难发现他对泛滥于中国大小会议的标准语句谙熟于心,结构工整有序,用词严肃得体。诸如“我代表……表示崇高的谢意和衷心的感谢”、“预祝……圆满成功”、“让我们……做出应有的贡献”等比比皆是。 “我是世界,是宇宙,是大自然的最伟大奇迹!因为我举世无双,因为我独一无二,因为我是最棒的,因为我是天下的王者……我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我是最终的胜利者,我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 这是黄艺博完成于小学五年级的一首诗。此时,他的心迹变得更加豪迈和激昂,文字也超越了描写花草树木和做好事后的喜悦等题材。他读《水浒传》、《史记》和《资治通鉴》,从中思考人、生命、成功和兴衰。在给父亲黄宏章的一封信中,他这样结尾:“我会达成您的愿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在中国历史的记录上,在人类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不朽的篇章,名垂竹绵,功标青史。” 为实现这个宏愿,黄艺博过着繁忙的生活。除了更加努力地写作,他还要接受媒体采访,开展经验介绍,草拟倡议书,发表大会致辞和获奖感言等。 从黄艺博几篇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稿里,不难发现他对泛滥于中国大小会议的标准语句谙熟于心,结构工整有序,用词严肃得体。诸如“我代表……表示崇高的谢意和衷心的感谢”、“预祝……圆满成功”、“让我们……做出应有的贡献”等比比皆是。 一个曾当过大队辅导员的老师透露,这些讲稿基本是经严格审阅的,有的甚至由老师全部代笔,孩子只管念。 比黄艺博小一级的李日新曾与他在校大队部共事,他惊讶于黄的精力。“他是市、区两级大队委,还抽空旁听我们的会议,提了不少意见。” 黄艺博也不是没有难题——他的成绩并不冒尖。在拥有悠久而卓越的应试教育传统的湖北,这意味着可能无法上一所足够好的中学。 2010 年 3 月,六年级下学期。黄宏章为儿子整理编辑的《阳光男孩黄艺博成长实录》出版,书中搜集了历年来关于黄艺博的媒体报道、与各级领导合影以及获得的荣誉奖项等。马晓丽坦言,这是作为儿子升初中的一份推荐手册。 黄宏章在书中放进了一组后来广受诟病的照片——黄艺博当选“五道杠”后“研究工作”,“阅读文件”的场景。这些照片后来又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黄艺博的博客,几处“副总队长”也变成了“总队长”。黄宏章先是解释为“笔误”,后来黄艺博提出这样写他不好,父亲黄宏章则说“密码丢了”。 几个月后,正是这些照片和“笔误”引发了这场影响甚广的“五道杠风波”。黄宏章后悔极了。他时常做着徒劳的假设——如果没有那篇报道,如果没说‘新闻联播’,如果没建这个博客……但现在,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他已成为众矢之的,一个被丑化的玩弄孩子命运、扼杀孩子自由的邪恶父亲。“我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黄宏章说,“我不了解网络,不了解人们的想法,但我认为我们对博博的培养模式没有错。” 5 月 3 日,黄宏章和妻子新建了微博首次公开回应,恳请网民给黄艺博一个正常的生长环境,但此举不仅没有化解敌意,还招致数以万计的跟帖和谩骂。 两天后,这个惶恐不安的父亲见到了他同样惶恐不安的儿子。他们藏了起来,对所有追访者说:“我们要去爬山,要去看蓝天白云,给我们一个清净的角落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99 次阅读|3 个评论
畅论“五道杠”的“世界一流”之关系
热度 11 boxcar 2011-5-10 11:41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五道杠”同学最近红透了网络,红的程度超过了他臂章上“杠杠”的红颜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提法最近 N 年和以后的 M 年都会很热,热的程度大概会把所有的固态物体都熔化成液体流上一流,然后再一起蒸发掉。“五道杠”和“世界一流”能有啥联系,吴云鹏老师已经写了一篇博文“从‘世界一流’到‘五道杠’的内在必然”【 1 】。不过在我看来,吴云鹏老师的这篇文章虽好,但还不大够味儿,因为让人感觉二者之间联系很不紧密,过度很生硬。为了凑个热闹来“抬杠”(抬抬“五道杠”?),顺便争取在点击量上混把“一流”,特地在白忙之中写下这篇博文。 “五道杠”是什么?就只是那位少先队副总队长臂章么?当然是,也可以不是,因为它还可以是五道口来火车时放下的横杠的简称。——看看俺这解释,与众不同吧?!我认为“五道杠”和“世界一流”的关系其实很密切。原因如下: 1) “五道杠”同学品学兼优,是一位“德智体美劳领”(我擅自给加了一个“领”,领导的领,一般学生不适用)“六好”青少年,如果再高调一点儿,完全还可以再额外加上一个“袖”(秀),变成“七好”。这么好的孩子,将来当然不能随便找个大学去就读,应该上最好的大学,也就是传说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五道杠”同学的近期目标所在。 2) 有“五道杠”现象的城市,都是或者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 30 多年前俺刚上小学的时候,红小兵刚刚恢复少先队的组织名称,当时见过的学生最高领导的臂章是“三道杠”——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以俺们那个 30-40 万人的小城市,是没有“五道杠”级别的学生领导的。目前这位“五道杠”同学是武汉这个在省会中都排位靠前的大城市的副总队长(挺奇怪的,总队长咋那么低调和淡定),这个级别的城市,即使今天不是世界一流大都市,将来也会是。所以,看一个大城市够不够世界一流,看看其少先队首脑是不是五道杠(或许可以更多?)就行。 3) 既然说到了“五道杠”是“五道口”的横杠,那就得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一下。城区中有铁路穿过的那些城市,经常会有一些“头道口”、“二道口”、“三道口” ....... “ N 道口”之类的叫法。以俺老家四平市为例,平齐铁路线(最早叫“四洮铁路”)与仁兴街的交口以前叫头道口,与新华大街的交口以前叫二道口,与迎宾街的交口叫三道口,但因为城市规模有限,就没有四道口、五道口之类的道口了。这些道口在以前在来火车时都是要放下横杠的,所以我们那里有一道杠、二道杠、三道杠,但不会有五道杠,这似乎还真能和少先队的“几道杠”能对得上。如果是“世界一流”大城市,铁路穿过市区时与公路的交口会更多,当然不难出现四道口、五道口甚至六道口,这些道口都可以弄个立交桥或者桥洞子啥的搞成立体交叉,也就不需要在平面交叉的状况下在来火车时放杠杠了,但是其前提是当地的地价不高。如果真的是世界一流大都市,寸土寸金的那种,动迁一平米要付 N 万的补偿款,不起走 M 个“钉子户”别想施工,还是老老实实地用 100 年前的那种杠杠吧。由是可见,能有“五道杠”,完全可以从一个另侧面说明城市的“一流化”程度。 4) 既然说到了“五道口”和“世界一流”,那几不能不提及五道口附近的大学,特别是最有希望最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那些大学。因为其中某所刚刚过完生日的大学还曾被人戏称为“五道口 XXXX 学院”。事实上,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许还真的要跨过那么“五道杠”,例如 NB 奖、文章数量、影响银子点数、 H 银子、世界化程度之类。能成功跨越这些杠杠,或者说在大学之中熬到“五道杠”这个级别,当然就差不多是“世界一流”了。 5) 看到大家热议“五道杠”,我很忧心这会成为“误导纲”。所谓“误导纲”,就是误导家长和孩子的纲领,即让孩子去走这种“五道杠”套路的成长道路,甚至这种带有很强的网络炒作色彩的做法。事实上,一种罕见的特例的效法者,其目标多半无法达到,身心健康难免受到影响,其过程往往也是不大好的。 参考: 【 1 】吴云鹏:从‘世界一流’到‘五道杠’的内在必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2525do=blogid=442075from=space
个人分类: 社会|4120 次阅读|28 个评论
扭曲的“五道杠”
热度 18 lvnaiji 2011-5-7 17:10
吕乃基 这两天,大众见识了“五道杠”。 五道杠!这是武汉市。那么湖北省呢?至少六道吧。然后中国呢?应该是七道了。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都知道官本位不好,今日之官本位较之数千年封建社会有增无减。 都说要改变官本位,如今的官本位从官场蔓延到全社会,从成人浸润到少年、儿童。 多少事情要求“从娃娃抓起”而无功而返,官本位,却是攻城掠地,蔚然成风。从幼儿园起,就知道要巴结(且不说贿赂)老师,小学更甚,混个组长、班长当当。今日终见五道杠! 看看那张照片吧。刚过十岁,如此稳健,如此沉着,这般老练(且不说老辣),运筹帷幄,俨然掌控着武汉三镇几十万(或更多)少先队员的言与行。直令我辈汗颜,真有虚度年华之感。这才是官二代,货真价实的官二代! 想想吧,十余年后,与之同龄、稍小,乃至更大的青年、成年人,未来之中国,或许将要在他(们)的治下,令人不寒而栗。其父表示,孩子关注民生,理想是 “ 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 。难道中国会一直需要这样强势的官,因而也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如此弱势的民?未来的世界必定走向高度自治,必定是每一个个人都得以全面发展的社会。“某人挥手我前进”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8 、 9 点钟的太阳”,自己就是太阳! 并非不能从政。但这样的选择大概要在完成人生所必须的学业之后,也就是大学之后,而不是少年甚至童年。现在的大学教育尚且一再强调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所强调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一个健全独立的人格。 社会需要官员。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官员主要是管理而非“带领”,官员与社会中的其他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分,不应如此强势。 一个现代社会必定多样、异质、丰富多彩,相反,如果只有领导和被领导,只有干部与群众,这样组成的社会,只能是缺少大多数人参与的消极被动的社会。 特别说明:本文不指名,也不上传照片,不针对个人,虽然有些言辞看起来会不舒服,但从根本上说意在保护当事人。当事人尚且年少,而正因为年少,所以才会仅仅看新闻联播,就修炼成这般以官气为核心的精气神。即使在峨眉之巅的庙宇之中,经文诵读之时,伴随着晨钟暮鼓,穷其一生,也难以修炼至此。 博主曾就高校的科研写了“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那么,是什么样的河床,培育出这样扭曲的“五道杠”?如果说,人类对自然界的所作所为导致荒芜和污染;那么更可怕的是,对人,尤其是对缺乏鉴别和自卫能力的儿童的诱导所导致的心灵的荒芜和污染。这难道是在正常环境中一个健全儿童的天性?如果说前者的扭转尚需花大力气,那么后者的拨乱反正将更为艰难,后果也更为严重。 是五道杠重要,还是健全的人格重要? 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了中国的未来, 救救孩子!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609 次阅读|46 个评论
称霸世界——五道杠是天才还是偏执狂
热度 9 sheep021 2011-5-6 16:01
称霸世界——五道杠是天才还是偏执狂
“……我是世界,是宇宙,是大自然的最伟大奇迹!因为我举世无双,因为我独一无二,因为我是最棒的,因为我是天下的王者!……” 这首题为《我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奇迹》是《阳光男孩子黄艺博成长实录》一书的卷首诗,作者就是黄艺博本人。 黄艺博是谁?是独裁者,还是邪教教主?都不是,是一个 中学生 。 黄艺博,男,汉族,武汉市汉江区滑坡路小学少先队员,目前就读于就读于华师一寄宿学校。 他blog写的文章还真是很五条杠: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出自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儒学大师 “横 渠先生”张载之语。此句以吞吐宇宙的浩然大气,承继先贤、泽被后世的立业精神,济世安邦、造福天下的博大胸怀,不仅为广大学者所传诵,更为历代王者所推 崇。本人今天在自己的博客里,拿来这四句作为开博的前言,是想借此言志,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 的修身齐家、济世安 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总之,我将会把《 易经 》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不朽的伟大精 神作为我的座右铭,奋发图强,立国立民,坚信中国雄居东方, 称霸世界 ,必将在我们这代实现。因此,我将会在 “恰同学少年”开始,以风华正茂,豪气冲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凌云之志, 来抒发胸纳五湖四海的乾坤心胸,来造就笔扫九洲万国的巨椽恬笔 ,放眼评说天下大事! 敬请您和您的朋友们光临指导!!! 辛卯年二月二日辰时于武汉西北湖 http://blog.sina.com.cn/u/1934701980 现在文图已经删掉。遗憾中。 该文很有才气,但有四个字却暴露了作者的天真和幼稚——“ 称霸世界 ”,从古至今,啥时候中国称霸世界了(一晃而过的元朝除外)?这四个字,更说明作者没读过《易经》,甚至连《道德经》、《论语》之类的也没读过,或者,根本就没读懂。更不知道如何”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同时,也说明,这父子两人不可能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这些主流媒体啥时候说中国要称霸世界了?   “五道杠”少年 黄艺博 近日走红网络。其成人化的表情和行为引发网友热议。昨天,东方卫视播出了一段关于黄艺博的新闻,该新闻中的一个镜头被网友截图,开始在网络上疯传。龙虎网友在龙虎社区发帖称“黄艺博你神气个啥!旁边同学的表情是亮点!”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有一本书,叫《天才都是疯子》。其实天才未必全是疯子,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天才都是偏执狂。 这里指的天才不止意味着高智商,同时指的还是那些为世界做出伟大成就的人,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特斯拉等。 天才只有两种品质,一是与生俱来的高智商,二是偏执狂。 只有高智商或只有偏执,都无法取得天才般的成就。 这个想让中国 称霸世界的 五道杠,是天才还是偏执狂?
个人分类: 奇闻怪病|59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韩寒:黄艺博是个好干部
热度 2 chowsiutung 2011-5-5 14:01
五条杠少年黄艺博(资料图片) 最近惊闻五条杠少年黄艺博,我深感自卑。我在上学的时候是两条杠,但其实我是有机会得到三条杠的。在小学全班选举的时候,我和主要的竞争对手都是深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两个候选对象,最后由于我得票是满票,而她的得票是满票缺一票,所以老师认为我不够谦虚,怎么可以自己还投了自己一票,导致我惜败于她,只拿了两条杠中队长,没有得到三条杠大队长。当时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做到了成功的百分之六十六,到今天才知道,我其实还不到成功的百分之四十。 看到大家对黄艺博和他爹妈冷嘲热讽,我并不赞同。因为从小是班干部的经历让我知道看新闻联播建立起来的情感是多么的脆弱。小时候的班干部经历也绝不会让我们在长大以后觉得有什么傲人的资本,或者真的培养出了什么阶级意识,到若干年后同学会的时候还是谁赚钱最多谁最牛逼,没有人把以前的干部放在眼里。当时我们班级有一台电视机,只用来看新闻联播,订阅的报纸就是红领巾报,上海市中学生报,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所以当时的我们其实一直挺期盼和美国打仗的,我认为只要我解放军一使用藏在山里的秘密武器,美帝国主义必然溃败。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我都对中国的尖端工业抱有幻想,直到成为车手,知道了我国是真的造不出一台像样的汽车发动机,甚至造不出一个耐用的轴承和液压件的时候,我才知道,秘密武器,这个真没有。所以我一度很焦虑,这要是打仗起来怎么办呢。到后来我就彻底明白了,我国的国防标准不是以防外国军队而配置的,而是以防本国老百姓来装备的。所以我丝毫不担心黄艺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延续他小时候的样子。 退一步说,黄艺博长大以后真的还是现在的样子,并走上官场,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是一个好干部,甚至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好干部。他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看人民日报,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政权,热爱这个政党,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但是我国残酷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我们,越热爱这个政党,做事情越真正的为这个政权着想,你就被肃清的越快。黄艺博小朋友不知道,在中国,往往要做一个成功的干部有三条要牢记,第一条就是你要不爱这个政党,第二条就是你要不爱这个国家,第三条就是你要不爱这些人民。做到这个三不爱,再跟对了利益集团,你就有可能仕途通畅。黄艺博同学是天真的,他相信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里说的一切东西,但问题是领导们自己都不相信,就黄艺博相信,所以由理由相信,黄艺博在未来的官场上会受到排挤。因为在一堆普遍都不相信只想借着名头捞些利益的人群里,就他相信,太突兀了。 其次,虽然黄艺博的站姿和表情都让人蛋疼,但是这是一个少年的天性,比如我小时候看戏说乾隆,我就模仿乾隆,也成天摇一把扇子想打人。黄艺博一直看新闻联播,那自然就模仿了敏感词。虽然模仿的不太到位,模仿成了陈光标,但是举手投足之间,依然有省市级敏感词的风范,甚至体型都是往那个方向去的,在别的同学的理想是有想星矢一样的小宇宙的时候,他的理想可能是有像领导一样的啤酒肚,这也是一种个性的彰显。而且从小看新闻联播没有什么不好,很多网友觉得政治侵害到了小学生,我反而觉得让小学生多看看新闻联播这样的童话节目没有什么不好。至于什么政治不政治,其实小学生什么都不懂,对小学生洗脑本来本来就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青春期前的一切洗脑,都将在他们经历的青春期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以后灰飞烟灭,甚至变本加厉的反过来。在座的谁不是一路被这样教育过来的。况且黄艺博孝敬老人,在摄像机没有跟在身后的情况下居然主动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实属美德。我也不觉得黄艺博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我们的偶像都难以模仿,因为我们不能飞,不能像花仙子那样游历,一拳打不出火球,不能变形还没有武功,所以我们的童年很失落,而黄艺博的偶像易于模仿,无非就是视察视察又视察,看文件看文件又看文件,开会开会又开会,指示指示又指示,再说些空话就齐了,所以黄艺博的童年很幸福,他和偶像充分的融为一体,其满足感可想而知。不光这样,他还得到了认证——五条杠,成为了干部的化身。黄艺博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童年是何其快乐。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那是何其的苦闷,因为没有人承认我们是圣斗士的化身,还老得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很遗憾,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全国少工委少先队发表了说明,表示他们从来没有五条杠,而五条杠是武汉少工委当地的一种行为,从制度上讲没有什么依据。武汉少工委表示,这是他们首创的一种体系,觉得很不错。看到这个消息,我为黄艺博感到伤心,他做了这么多,甚至站姿都和中央这么像,但却没有得到中央的认可,只是成为了武汉市的一个实验品,还制造了地方和中央的矛盾。纯真的黄艺博不知道,这种五条杠其实是非常给全国少工委添乱的,组织向来不喜欢有争议的人物,而且黄艺博还来自于武汉市滑坡路小学,领导对风水和口彩还是有要求的,黄艺博这个滑坡路小学也拖了他不少的后腿。黄艺博在少先队的仕途估计就到此为止了。 我衷心的祝福黄艺博在共青团可以大有作为。
433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