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象卫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借“地球素颜照”的误解谈谈“遥感图像合成”
热度 4 lionbin 2014-12-27 23:58
该博文是接着前面一篇博文“ 又一个有关地球素颜照的乌龙:辟谣一则新闻的说法 ”来讨论的。让我们先看看这个有关地球素颜照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1)日本气象厅12月18日发布了一个新闻,报道向日葵-8号的发射和运行状况,在其官方网站的新闻如下: First images from Himawari-8 At 02:40 UTC on 18 December 2014, the first images from all 16 bands were captured by JMA's Himawari 8 next 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which was launched on 7 October 2014. Testing and checking of the Himawari-8 system, including related ground facilities, are going well. Himawari 8 is scheduled to start operation in mid-2015. 2)网易新闻12月21日转载《当代生活报》的一篇文章, 气象卫星首次拍到地球彩照 ,内容也应该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日本气象厅18日公开了10月发射升空的新型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首次拍摄到的彩色地球图像。这张图像在赤道上空3.6万公里同步轨道拍摄,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彩色图像尚为世界首举。据悉,拍摄时间为18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日本气象厅称,“向日葵8号”仍处于功能调试阶段,顺利的话最快将于明年7月左右正式投入使用。据报道,“向日葵7号”每30分钟对半个地球进行一次观测,“向日葵8号”的观测频率提高到了每10分钟一次。对日本以及台风等特定区域观测时,观测频率可达到2分30秒一次。图像彩色化还有利于观测以往难以与火山灰相区别的沙尘。 3)12月22日,Mail Online(每日邮报)发布了 Jonathan O'Callaghan的一篇文章,介绍这颗气象卫星。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内容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特别是grey, true colour, filter, editing,但这些词如果从遥感影像处理的层次上来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The GREY planet: True colour image reveals what Earth REALLY looks like without any filters or editing 在这篇报道中, Jonathan还是挺负责的,在正文中特意对true colour进行了解释,但并没有解释完整。这是产生误解的根源。而且在题目中还突出了GREY和REALLY两个字 。 The use of the words ‘true colour’ is a little bit of a misnomer, as this is not exactly what the planet would look like to the human eye. ... Most images we see of Earth are colour corrected to show how humans would see them. This image, however, was taken in multiple bands and shows the natural appearance of Earth from space. ... The image is said to be 'true colour' as it shows what the planet would look like from space without a human eye. However, to us the planet appears slightly more blue and colourful. By brightening the picture, shown, more detail and features can be revealed. 然后,Jonathan还继续就这个内容进行了延伸, 显示了蓝色弹珠的照片 。 他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人家说了图像增强和色彩校正是为了适合人眼在太空看到的状况。 Other images of Earth, such as Nasa's famous Blue Marble images (Western Hemisphere shown), use image enhancement and colour correction to show what the planet would look like to the human eye from space. 4)12月24日,中文网站的报道,“ 日本卫星拍下无修正照片 地球素颜曝光 ”感觉也还是传递了英文中的信息: 过去民众印象中,水蓝色的地球其实是美国太空总署利用色彩校正处理过的照片,和向日葵8号拍下的灰色地球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张所谓“真实色彩”照片,指的并不是人类肉眼观看的影像,而是呈现地球在太空中的真实样貌。 但其实这段话挺费解的, 如果“真实色彩”并不是人类肉眼观看的影像,那么又如何呈现地球在太空中的真实样貌?真实样貌难道不是人看到的样子? 这样的信息传递,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大家可以用“地球素颜照”在搜索引擎中检索一下就明白了。下面是我刚检索的结果: 地球“素颜”照曝光原来我们被骗了好久 地球素颜照竟然是这样网友: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这么多年我们被骗了!地球素颜照曝光 地球“素颜”照曝光 原来我们一直被美国骗了 难道我们之前都被骗了?日本公布首张地球“素颜”照 ...... 类似的内容,许多网站在转发时,对题目进行了改造,但主要内容大致相似, 文章后的评论,更是越来越偏离真相 。因为这些天比较忙,当时刚看到一篇这样的新闻时,没有时间去追踪其源头,就仅仅针对中文新闻简单写了一篇博文“ 又一个有关地球素颜照的乌龙:辟谣一则新闻的说法 ”来表达我的看法。文中,我从瑞利散射的角度,说明了卫星影像获取的过程,并最后强调: 对遥感照片,不进行后期处理,那根本就不是地球最原始样貌的照片,而是遮挡了部分颜色光线的照片。为了还原其本来的面貌,就必须对有些颜色进行增强处理而还原。 后来,在与陈昌春博友的讨论中,我对该误解的源头进行了追踪,也就产生了本博文。写到这里,似乎文章就应该结束了。但是,有网友认为我上面的说法不对,说 大气是地球的一部分,应该将大气散射和吸收作为地球的一部分 。这种说法,我无法完全认同。当然,正好可以借这个事儿,来给大家谈谈遥感影像处理的过程。 地球遥感卫星拍摄影像,有时候会用数码相机进行类比,但其实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数码照相机,一般是拍摄连续的可见光波段,然后按照红、绿、蓝分配给三个独立的图像传感器进行处理,每一个传感器承担像素1/3的信息处理量。 多光谱遥感卫星采用的是“分色摄影”,利用多波段扫描仪来实现,获得多波段扫描影像,但这些波段并非连续的。 每个影像都是灰度图像,只代表这个波段所捕获的能量,用不同的亮度来表示。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为例,目前在轨运行的Landsat 8有11个波段,包括从蓝色到短波红外的陆地成像仪(OLI,9个波段)和2个热红外传感器(TIRS)。由于蓝色波段光线的吸收,早期的Landsat传感器MSS是忽略掉这个波段的,主要从蓝绿波段开始采样,但会采集近红外波段,总共4个波段,因此,那个时候的遥感图像合成被称为伪彩合成。后来TM传感器出现了,增加了蓝色波段和热红外波段,波段数也增加到7个(有关Landsat更有趣的故事,可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博文: 悼念老朋友Landsat 5 )。那么, 在图像合成中,如果用RGB通道分别对应的TM传感器的3(红)、2(绿)、1(蓝)三个波段,就称为“真彩”(true colour)合成,这是为了同其他波段合成的图像进行区别 。 true colour这里翻译成“真彩”是一个专业术语,并非“真实色彩”的意思, 上面由此引申出素颜照的误解也就来源于此。打个不恰当的例子,皮革行业中的“真皮”也不是指“真正动物皮”的意思。但是,人眼所见的颜色是连续光谱,与遥感的真彩图像并不相同,也就出现了 Jonathan 对true colour的解释。 那么,为什么Jonathan要特意解释这个东西呢,原来向日葵-8号作为新一代 气象卫星 可圈可点之处还是挺多的。让我们再来说说气象卫星吧。顾名思义,气象卫星就是为气象业务服务的,与资源卫星不同,它不用关注地表的状况,而是关注云图的变化,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灰度图像(或称黑白图像)就足够了(图1,图2)。因此,在日本的这颗卫星发射升空之前,气象卫星数据对可见光部分都无法实现彩色合成,因此新闻中称“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彩色图像尚为世界首举”是完全正确的。令人惊讶的是,向日葵-8的观测通道达16个(如此之高的通道数目,直逼地球资源卫星了,而且其波段分配与大多资源卫星类似),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其星下点分辨率为0.5~1公里,也是目前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中波段最多,成像最清晰的。时间分辨率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圆盘观测仅为10分钟,区域观测频率达1~2分钟/次。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 与向日葵-8号相关的“第一”还是挺多的,但这些“第一”都必须带有一些限制条件。我们可以说向日葵-8号是世界上第一个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最大,波段数最多,且能拍摄彩色云图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不能说日本的卫星拍摄了地球的第一个“素颜照”,更不能说美国NASA的蓝色弹珠是骗人的。 顺便说一下,由于气象业务不能随便中断,因此一般采用双星布局,这样当发现某颗卫星运行质量下降或者超过使用寿命时,就可以用备份星迅速替换下来,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因此,日本另外一颗即将发射的 向日葵-9就是作为备星使用的。 图1 中国风云2号获取的卫星云图。这张图是预制的地面背景与云层数据合成的照片。 图2 而日本向日葵-8公布的卫星云图,现在是这个样子的,其地面背景显然也是一个预制的底图 最后一个问题,日本气象厅公布的这个“素颜照”有没有进行过遥感技术上的处理?当然啦,这是必须的,比如 扭曲校正和灰度图像拉伸处理 。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处理呢?前一个容易理解,因为并不能保证卫星与地球的完全静止,总是会发生一些微小的偏移,那么在图像扫描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错位,因此必须纠正。 而拉伸是最基本的图像处理方法,可改善图像显示的对比度。如果对比度比较低,那么就无法清楚的表现出图像中地物之间的差异,因此,往往需要在显示的时候进行拉伸处理。拉伸是按照波段进行的,它通过处理波段中单个像素值来实现增强的效果。 为了说明这个效果,用我电脑中有的数据来说明一下。这里的数据是Landsat5在2009年10月21日拍摄的上海市局部区域的数据。可比较一下图3和图4经过拉伸处理前后的效果。 图3 拉伸处理前的真彩合成效果 图4 拉伸处理后的真彩合成效果 认为大气吸收和散射是地球“素颜照”一部分的朋友,你真的觉得图3更反映地球的实际情况吗?遥感图像还有许多处理方法和过程,你真的认为这是一种欺骗吗? PS本来是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简称,慢慢演变成对所有图像编辑处理的代名词。其实,现在要修饰一张照片,非专业人士已经很少有人用photoshop了,因为操作太复杂。遥感图像处理中,如果用photoshop来处理,那也是非常不专业的,常用的软件是ENVI和Erdas,其实,我更喜欢用Idrisi。什么是遥感影像的美化呢,用我上课时的一张PPT(图5)来进行说明一下。 图5 上海崇明东滩。左图是RGB波段合成并进行拉伸处理的效果(真彩),中间是红外、红、绿波段合成并进行拉伸处理的效果(伪彩),右图也是红外、红、绿波段合成图像,但色彩进行了变换处理,主要是为了突出植被的分布(美化)。显然,右图要美观得多,不过,其蓝色的海显示出色彩的失真,因为崇明岛周边的海水是黄色的。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114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噩耗悲桃李 风起秋花黄
热度 3 xuxfyuwp 2014-8-14 23:17
今年以来,就一直听说李黄副局长身体状况不好,病情恶化,但仍不愿去多想,总觉得李局长能抗得过去,或许是因为自他患病以来,这类消息就没断过,每次总能安然度过。八年前,当李局做第一次手术时,就听到报告说癌细胞已经扩散,所以当时结肠与肝脏同时被部分切除。 自那时起,李黄开始了与癌细胞共生的漫长经历,一方面接受医生治疗,另一方面对疾病进行钻研,并根据自己对病情的理解与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我听他介绍过自己的病情,其详细、专业程度就如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李局患病后,我很少到医院或家里去看他,因为总是能在一些场合相见,包括一些学术、研讨会议上,科研业务岗位上,也常在局大院路上遇到,有时会站在路边聊一会,从激光雷达到GPS,从北斗导航应用到气象卫星发展,印象中他总是在思考着,忙碌着,完全不像个病人。2011年,他还当选了“科学中国人2010年年度人物”,记得在气象界只有叶笃正院士获得过这个荣誉。 一直到今年春节前后,便一直没有在公开场合见到李局了。5月份,又听说他情况很不好,已无力再出门参加任何活动了。6月4日,约了几位同事一起到家里去探望,看到他消瘦了许多,但仍能在家里走动,谈话思路很清晰。听说我们要来,挥毫写了首诗,用来介绍他近来的病况和心情。字迹已不是很工整了,看得出是尽量克服了体力上的困难。他说因为听到敲门,有些心急,将最后两句写反了。诗句如下: 风云突变,放疗后遗来,生命活力骤流失,中枢要冲受害,尽管骨瘦如柴,精神浩气不衰,抗争八载甲午,何惧眼前雾霾。 自撰词 甲午夏李黄 我们边读,他边给解释,所谓风云突变,即指春节前后因放疗引发的后遗症引发病情加重,但同时仍表达了精神浩气不衰,何惧眼前雾霾的信心与气势,李局能坚持八年下来,精神状态显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他还说要为我写首诗,我表示愿早日看到,但确实没有当真,希望他能多休息。 谈完病情,李黄再次谈起他关注的气象科技发展,聚焦在了如何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气象探测业务,我答应一定将他的想法转达给相关业务科研单位,请他放心。在他床边的书架上,摆满了书,除气象类书外,还有关于光学的,显然与他近年来的钻研有关。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哲学、宗教方面的书。或许李局在生病后,对人生、宇宙等形而上的哲理也进行了较多思考。 几天前,听说李局长病情恶化,再度住进医院。前天下午匆匆赶去探望,他躺在病床上,已很虚弱,见我们到来,睁开眼睛,吃力地与我们缓慢交谈。没想到他竟记起给我写诗的事,说诗已写好,记在笔记本上,放在家了,并努力回忆其中的句子,我边听边记,显然他已无法回忆完整,大约记下了如下内容: 气象强国梦 .......圆 一览环宇小 现代志高峰 我能理解这是一首藏尾诗,既表达了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志向,也体现了对我本人的激励,确实很感动,想多与他聊一会儿,但显然不允许,他需要休息,坐了一会便告辞了,未料竟是永别。 今天一早,传来噩耗,李黄副局长这次没能坚持下来,永远离开了。下午到李局长家向遗像告别,并看望李局夫人老金,心情很沉重。李局的女儿找到了那个笔记本,让我看了那首写给我的诗,与李局在医院病床上的回忆大致相近,但句子更完整些: 气象儿女强国梦 万紫千红花满园 一览环宇众山小 薪火相传志高峰 园字是谐音,意思仍是圆。深切怀念李局长,也写了一首藏尾诗,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相见心亦痛, 挥手竟永别, 噩耗悲桃李, 风起秋花黄。 前排左二为李黄副局长 摄于1969年黑龙江
个人分类: 杂感|3478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谷歌搜索结果的另类分析
热度 6 xuxfyuwp 2014-6-11 21:14
读了《Google告诉我们》一文, 谈到通过谷歌进行搜索时,可以利用显示的相关结果数量,来推断公众对某件事关注成度,未必完全合理可信,但也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分析对比方式,不妨一试。搜索了一些与气象有关的词,结果如下: 天气-45100万 气候-13900万 人们很现实,更多关注眼前的事。 暴雨-7200万 台风-2810万 台风来势汹汹,影响很大,但还是不及暴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干旱-4230万 洪涝-1010万 与统计事实一致,相比洪涝,干旱的影响要大得多。 气象预报准确-753万 气象预报不准-184万 尽管有不准的时候,看来多数还是不错的,不知能否用来作为预报准确率的指标。 气象卫星-211万 气象雷达-356万相差不算大,但还是地面上的事看得更清楚些。 春季-35300万 夏季-41900万 秋季-1980万 冬季-33100万 对秋季的关注度为什么那么低呢,春季的沙尘、夏日的炎热、冬季的寒冷,只有秋季风和日丽、果实累累,看来不整点负面的影响反而引不起重视。 寒冷-12600万 闷热-2740万 严寒比酷暑更可怕,符合实际。 地面观测-411万 高空观测-150万 地面上的事影响更直接,多加关注有道理,从实际数量看,也是地面观测站更多。 人工增雨-145万 人工防雹-20.9万 增雨涉及范围更大些,抗旱也更重要,冰雹是局地性的,解释得通。 气象雷达-48.8万 雷达气象-356万 雷达设备重要,应用更重要,有道理。 气象卫星-211万 卫星气象-706万 与雷达类似,体现应用的卫星气象受到了更多关注。 气象预报员-125万 气象观测员-54.6万 观测是基础,基础工作总是默默无闻,但不可忽视啊! 气候变化-2220万 气候预测-199万 还是气候变化火,与实际感觉相符。 气象-10700万 海洋-33300万 地震-1750万 天文-1300万 环境-94100万 生态-35900万 将几个学科比较一下,环境的关注度独占鳌头,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是否也与问题的严重性有关呢? 原发于2012年5月12日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3495 次阅读|6 个评论
“风云三号”——世界气象观测系统的中国星
wangxiaog04 2012-9-21 19:32
“风云三号”——世界气象观测系统的中国星
“风云三号”:世界气象观测系统的中国星 ——电工学院“微波系统工程”团队校企合作纪实 2008 年 5 月 27 日,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 “ 风云三号 ”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成功升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中国第二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系列。这颗卫星将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规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为航空、航海等部门提供全球气象信息。“风云三号”卫星已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 , 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提供服务 , 同时也服务于世界各国。 (风云三号卫星效果图) “风云三号”地面接收系统是一个集天线、伺服跟踪、信道管理、变频解调、数据分发处理为一体的复杂信息系统。其中,信道管理是维系着前端接收与终端处理之间的中枢桥梁,担负着射频、中频信号的调度分配和管理,是接收系统中可靠性要求最高的关键单元之一, 卫星轨道高度 836.4 千米,如何清楚地“看”清寰球风云变化?又如何确保地面工作人员准确接收“风云三号”的“所见所闻”?这正是我校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系统工程”科研团队曾经参与攻关重大技术课题。 业内专家称, “ 风云三号 ” 卫星发射成功,开创出中国气象卫星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正是这颗开创了“气象卫星新纪元”的“风云三号”,凝结了“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许多智慧和汗水。 信号分配调度是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枢纽。“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着力解决的,正是“风云三号”地面接收系统中多通道射频、中频和基带信号三级交换处理单元。据介绍,“风云三号”在国内建有四个地面信号接收站,分别在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四地;在瑞典的北极地区建有一个海外信号接收站。这五个站的信道管理系统全部由“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研制完成。 “风云三号”地面接收信道管理系统是“微波系统工程”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校企合作事业,已经走得更远、更精彩。“这几年,我们参与了多个国家、军队重大项目的配套设备和分系统研制任务。”韩周安说。 2009 年,“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与航天五院合作,为中央电视台研制了一套“数字高清上行信号交换系统”,切实解决了多频道多信源到多个发射机之间的信号交叉管理问题。 2010 年,“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与中电集团多个研究所合作,配套研制了多种信道管理设备,在包括尼日利亚、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通信卫星系统中得到应用。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十分满意,评价很高”,韩周安说。对用户来说,科研产品必须符合“可靠”、“好用”、“先进”的原则,虽然是高校科研,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这一点上与研究所、工厂的产品要求没有区别。合作企业最终选择“微波系统工程”团队作为长期合作对象,进一步证明团队科研在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度以及先进性上具有相当的优势。 通过长期合作,逐步建立相互依赖的科研、学术和人才培养互动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微波系统工程”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信道交换管理技术方面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十多家重点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微波系统工程”团队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其行业地位还在逐步扩大。 “校企合作是互补的,因而是双赢的!”韩周安说。
3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致未必正确
热度 1 heartcool 2012-8-24 10:16
一致未必正确
最近在跟踪台风天秤移动轨迹的时候发现,台湾的雷达回波图象的定位与日本气象卫星MTSAR-1R红外云图的定位对应得很好,两者的偏差较小,根据台湾的雷达回波图象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与根据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近乎一致,在感叹他们的定位精度之余下载了MODIS影象进行了对比。MODIS影象除了捕捉了云层之外还同时显现了云层以外的地物,定位标志比较明显,而且分辨率是250米,MODIS影象定位准确性是所有气象卫星云图无法相比的,无疑可以作为检验气象卫星云图定位准确性的标准。 下面图1、2、3分别是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所在位置的MODIS影象、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和台湾雷达回波图象,图4、5、6分别是根据这三种影象确定的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图7是这种方法确定的天秤中心位置与MODIS影象中台风天秤云图风眼位置放大图象的对比。通过图7的对比和距离测量,台湾雷达回波图象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和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均不在台风的风眼内,他们两者的距离为13公里,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到MODIS影象中台风天秤风眼中心位置的距离为34公里,台湾雷达回波图象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到MODIS影象中台风天秤风眼中心位置的距离为21公里。 因此,一致并不一定是一致正确,也有可能是一致错误。 图1 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所在位置的MODIS影象 图2 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所在位置的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 图3 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所在位置的台湾雷达回波图象 图4 根据MODIS影象确定的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中心位置 图5 根据日本MTSAR-1R红外云图确定的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中心位置 图6 根据台湾雷达回波图象确定的2012年8月23日11时(北京时间)台风天秤中心位置 图7 三种方法确定的台风天秤中心位置在放大的MODIS影象中,可以看出它们与风眼位置的关系
436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颗螺丝导致10亿元损失:NOAA卫星倒地事故的警示!
热度 19 lunarsoil 2012-3-23 17:18
一颗螺丝导致10亿元损失:NOAA卫星倒地事故的警示!
NOAA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包括一系列卫星型号。NOAA-N-Prime高级气象卫星原计划2008年进入极地轨道,并对地球气候进行长达四年的监测。除了对气候、植被和干旱进行研究之外,它还将用来接收水手号和徒步旅行者号卫星的求救信号。因此,NOAA-N高级卫星对美国连续性的极地轨道环境卫星项目至关重要。 2003年9月6日,几乎就要完成的、价值2.9亿美元的NOAA-N-Prime高级气象卫星在工作时不慎落下。高14英尺的航天器是在准备将它从垂直位置转变成水平位置时,在距离地面3英尺的高度从固定设备上垂直滑落的。当时,一名技术人员把卫星底部的螺丝松掉了,但忘记记录在案。随后上来的一组技术人员在一侧转动承载着卫星的支架,却不知道底部的螺丝已经松掉了,也忽略了在卫星移动前需要查看所有螺丝是否固定的步骤。结果是NOAA-N-Prime气象卫星摔倒在离地面大约lm的混凝土地板上。 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给全体项目成员的邮件中说到:“今天,我们的卫星发生了严重事故……。幸运的是,这次事故没有人员受伤,也没有殃及周围的其他卫星。” 负责建造和测试NOAA-N-Prime高级气象卫星的承包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美国航天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和评估小组。后来发表于2004年的事故调查报告中写道:这次事故对卫星造成了“严重损坏”……“运营团队未按操作流程操作,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在操作太空仪器设施时持有傲慢态度,沟通不畅,同时协调不当。” 为此,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最后决定重新制造NOAA N—Prime气象卫星,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5亿美元。 如果这名员工是高校青年教师,他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卫星倒地现场图片!
36538 次阅读|31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kejidaobao 2012-3-7 14:59
新闻时段:2012-02-01至2012-02-10 新型号长征火箭有望未来五年首飞 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余梦伦透露,“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有望未来5年内实现首飞。 “远望六号”测量船顺利返港 2日,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六号”测量船,结束154天3万余海里的总航程后,顺利抵达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港口。至此,执行此次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测量船全部凯旋。 发布最清晰全月图 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为进一步的月球探测提供了更加完整和精细的地形地貌基础数据。 “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通过验收 2日,依靠中国自主力量设计与建设的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在京通过业务验收。作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五大系统工程之一,地面应用系统工程技术复杂,工程量大,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业务使用。 开发6腿12眼机器人探索外星球 6日,美国宇航局开发出全地形六足星际探测器(缩写为Athlete),用于探测最恶劣的环境,包括火星、月球,甚至是小行星。Athlete高3.96m,重2268kg,可携带超过1.45万kg有效载荷,但它比通常的行星探索车轻25%。 “火星-500”项目或在太空重演 2日,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表示,模拟星际飞行的“火星-500”项目可能在国际空间站重演。早在2011年11月4日,包括中国志愿者王跃在内的6人圆满完成项目“重返地球”。 日本1月核反应堆运转率再创新低 3日,日本原子能产业协会宣布,日本国内54座商业核反应堆1月的运转率只有10.3%,创该协会与电气事业联合会1977年4月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数十个干细胞疗法成功 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几十个成人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实验先后结束,结果表明,实验初步取得成功。科学家们表示,其中有些疗法有望于5年内进入市场。 恒星“杀手”抑或“助产士” 3日,英一项新研究显示,黑洞有时也会扮演催生恒星的“助产士”。而据此前认识,黑洞在宇宙中常是死亡的代名词,它会吞噬恒星,还会通过一些机制干扰恒星的形成,是名副其实的恒星“杀手”。 超重致癌风险可能与吸烟相当 3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指出,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已成为致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其风险甚至可能与吸烟相当。据悉,科学界已证实肾癌、肠癌、食道癌、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妇女所患乳腺癌与超重存在关联。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体内脂肪过多会引起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从而诱发癌症。(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内外主要气象卫星介绍
dongyanqing 2011-11-15 08:55
NOAA AVHRR 介绍 美国 NOAA 极轨卫星从 1970 年 12 月第一颗发射以来,近 40 年连续发射了 18 颗,最新的 NOAA-19 也将在 2009 年发射升空。 NOAA 卫星共经历了 5 代,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第五代 NOAA 卫星,包括 NOAA-15—NOAA-18 ;作为备用的第四代星,包括 NOAA-9—NOAA-14 。以下为部分 NOAA 卫星的发射时间和基本轨道参数。 NOAA-11 卫星 发射时间 1988 年 9 月 24 号,正式运行日期 1988 年 11 月 8 日 轨道高度: 841 公里,轨道倾角: 98.9 度,轨道周期: 101.8 分 NOAA-12 卫星 发射时间 1991 年 5 月 14 日,正式运行日期 1991 年 9 月 17 日 轨道高度: 804 公里,轨道倾角: 98.6 度,轨道周期: 101.1 分 NOAA-14 卫星 发射时间 1994 年 12 月 30 号,正式运行日期 1995 年 4 月 10 日 轨道高度: 845 公里,轨道倾角: 99.1 度,轨道周期: 101.9 分 NOAA-15 卫星 发射时间 1998 年 5 月 13 号,正式运行日期 1998 年 12 月 15 日 轨道高度: 808 公里,轨道倾角: 98.6 度,轨道周期: 101.2 分 NOAA-16 卫星 发射时间 2000 年 9 月 12 号,正式运行日期 2001 年 3 月 20 日 轨道高度: 850 公里,轨道倾角: 98.9 度,轨道周期: 102.1 分 NOAA-17 卫星 发射时间 2002 年 6 月 24 号,正式运行日期 2002 年 10 月 15 日 轨道高度: 811 公里,轨道倾角: 98.7 度,轨道周期: 101.2 分 NOAA-18 卫星 发射时间 2005 年 5 月 11 号,正式运行日期 2005 年 6 月 26 日 轨道高度: 854 公里,轨道倾角:未知,轨道周期: 102 分 NOAA-19 卫星 发射时间 2009 年 2 月 6 号,正式运行日期 2009 年 月 日 轨道高度: 852.2 公里,轨道倾角: 98.7 ,轨道周期: 102.1 分 NOAA 是太阳同步极轨卫星,采用双星运行,同一地区每天可有四次过境机会。第五代( NOAA-15 — 19 )传感器采用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 AVHRR/3 ),和先进 TIROS 业务垂直探测器( ATOVS ),包括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 HIRS-3 )、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 A 型( AMSU-A )和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 B 型( AMSU-B )。其中 AVHRR/3 传感器包括 5 个波段,可见光红色波段、近红外波段、中红外波段和两个热红外波段,参数如表 12.3 。 表 1.1 AVHRR/3 波段信息 通道序号 波长范围( µ m ) 主要用途 1 0.58~0.68 白天图像、植被、冰雪、气候 … 2 0.725~1.00 白天图像、植被、水 / 路边界、农业估产、土地利用调查 … 3a* 1.58~1.64 白天图像、土壤湿度、云雪判识、干旱监测、云相区分 … 3b* 3.55~3.93 下垫面高温点、夜间云图、森林 火灾、火山活动 4 10.30~11.30 昼夜图像、海表和地表温度、土壤湿度 5 11 。 50~12.50 昼夜图像、海表和地表温度、土壤湿度 注: *3a 白天工作, 3b 夜间工作 AVHRR/3 探测器扫描角为± 55.4 °,相当于探测地面 2800km 宽的带状区域,两条轨道可以覆盖我国大部分国土,三条轨道可完全覆盖我国全部国土。 AVHRR 的星下点分辨率为 1.1km 。由于扫描角大,图像边缘部分变形较大,实际上最有用的部分在± 15 °范围内( 15 °处地面分辨率为 1.5km ),这个范围的成象周期为 6 天。 ENVI 提供 AVHRR 相应的处理工具,包括 地理坐标定位 ( Georeferencing )、辐射定标( Calibrating )和计算 海面温度( SST ),其他辅助工具包括查看头文件信息和建立几何校正文件( Geometry File ),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目前风云系列卫星包括三个系列: • 风云一号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卫星携带 10 个通道,可见光 4 个,近红外 2 个,中远红外 2 个,热红外 2 个,星下点分辨率 1.1km ,扫描宽度 3000km 。目前共发射了四颗,代号分别为: FY — 1A 、 FY — 1B 、 FY — 1C 和 FY — 1D ,目前只有 FY-1D 在运行服务。 • 风云二号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卫星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 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 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星下点分辨率 1.25km ( FY-2 ) • 风云三号 风云三号( FY-3 )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 FY-1 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术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具有质的变化,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 FY-3 气象卫星的应用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1 、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均匀分辨率的气象参数。 2 、研究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规律 , 为气候预测提供各种气象及地球物理参数。 3 、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地表生态环境。 4 、为各种专业活动 ( 航空、航海等 ) 提供全球任一地区的气象信息,为军事气象保障服务。 FY-3 的研制和生产分为二个批次, 01 批共两颗卫星, FY-3A 已经于 2008 年 5 月 7 日成功发射。 02 批星的发射将在 2010 年以后,并对部份遥感仪器作增加、更换和性能改进, FY-3 卫星系列将应用 15 年左右。 FY-3 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标称高度: 836 公里 轨道倾角: 98.75° 标称轨道回归周期为 5.5 天,设计范围为 4 至 10 天 轨道保持偏心率: ≤0.0025 交点地方时漂移: 2 年小于 15 分钟 卫星发射窗口:降交点地方时 10:00AM ~ 10:20AM 或升交点地方时 13:40PM ~ 14:00PM 姿态稳定方式:三轴稳定 三轴指向精度: ≤0.3° 三轴测量精度: ≤0.05° 三轴姿态稳定度: ≤4×10-3 °/s 太阳能帆板自动对日进行定向跟踪。 FY-3 (01 批 ) 星上有 11 种探测仪器,各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和探测目的见表 表 1.2 FY-3(01 批 ) 遥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名称 性能参数 探测目的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 (VIRR) 光谱范围 0.43 ~ 12.5μm 通道数 10 扫描范围 ±55.4° 地面分辨率 1.1Km 云图、植被、泥沙、卷云及云相态、雪、冰、地表温度、海表温度、水汽总量等。 大气探测仪器包 红外分光计 (IRAS) 光谱范围 0.69 ~ 15.0μm 通道数 26 扫描范围 ±49.5° 地面分辨率 17Km 大气温、湿度廓线、 O 3 总含量、 CO 2 浓度、气溶胶、云参数、极地冰雪、降水等。 微波温度计 (MWTS) 频段范围 50 ~ 57GHz 通道数 4 扫描范围 ±48.3° 地面分辨率 50 ~ 75Km 微波湿度计( MWHS ) 频段范围 150 ~ 183GHz 通道数 5 扫描范围 ±53.35° 地面分辨率 15Km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 (MERSI) 频段范围 0.40 ~ 12.5μm 通道数 20 扫描范围 ±55.4° 地面分辨率 0.25 ~ 1Km 海洋水色、气溶胶、水汽总量、云特性、植被、地面特征、表面温度、冰雪等。 微波成像仪 (MWRI) 频段范围 10 ~ 89GHz 通道数 10 扫描范围 ±55.4° 地面分辨率 15 ~ 85Km 雨率、云含水量、水汽总量、土壤湿度、海冰、海温、冰雪覆盖等。 地球辐射探测仪 (ERM) 光谱范围 0.2 ~ 50μm , 0.2 ~ 3.8μm 通道数 窄视场 2 个, 宽视场 2 个 扫描范围 ±50° (窄视场) 灵敏度 0.4Wm -2 ·sr -1 地球辐射 太阳辐射监测仪( SIM ) 太阳辐射测量: 光谱范围 0.2 ~ 50μm 灵敏度 0.2Wm -2 太阳辐射 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 (SBUS) 光谱范围 0.16 ~ 0.4 μm 通道数 12 扫描范围垂直向下 地面分辨率 200km O 3 垂直分布 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 TOU) 光谱范围 0.3 ~ 0.36μm 通道数 6 扫描范围 ±54° 星下点分辨率 50km O 3 总含量 空间环境监测器 (SEM) 测量空间重离子、高能质子、中高能电子、辐射剂量;监测卫星表面电位与单粒子翻转事件等。 卫星故障分析所需空间环境参数 ENVI 同样提供处理风云系列卫星处理工具。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0qzow.html
个人分类: 遥感|3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气预报和数学
lysyxcs 2011-3-25 21:56
每天市民都已习惯了从电视、报纸、网络上获取天气信息,来安排出行计划。天气的变化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有很多市民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天气预报不准的情况?  日照市气象台于怀征台长说,不要小看每天天气预报简短的几句话,目前常用的气象资料采集主要通过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以及天气雷达,它所需要的数据是世界成千上万个气象站集体工作的结果。“气象资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共享。”于台长说。   有许多市民质疑,为啥有时天气预报不准,明明播报的是晴朗天气,突然却下起了大雪。针对这一问题,于台长说,天气预报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准确,因为大气系统是非线性的,根据混沌理论,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地面气象观测站有限,且分布不均,往往造成中小尺度天气(如雷雨、暴雨、龙卷风、冰雹等)经常成为漏网之鱼。   “天气预测值也像平时咱们做的数学题一样。”于台长说,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地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计算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所以数值预报的准确率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呈现增多的趋势,这就需要预报专家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的天气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不断发现、总结、补充新的预报经验。
3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志平用气象卫星云图对2011-03-10云南省盈江县5.8级地震的预测
热度 1 readnet 2011-3-17 13:39
李志平用气象卫星云图对2011-03-10云南省盈江县5.8级地震的预测
看不到图的到李志平的博客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71e16e0100pryi.html 关于2011.03.10云南省盈江县5.8级地震的预测 预测贴截图快照: 实况: 该地震比我预测的大0.8级,造成人员伤亡,哀悼! 预测依据 云南盈江县:5.8级地震 21死亡174人受伤 题:云南省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今天在我们的各档新闻节目当中,我们都滚动和播出了一条突发性的新闻,那就是云南的地震。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今天中午12点58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属浅源型地震。震中距县城只有两公里左右,县城震感强烈,随后在同一位置,在13点03分及04分,又相继发生里氏4.7级地震和里氏4.5级地震。   记者从云南省盈江县人民政府了解到,目前,地震已造成21人死亡,174人受伤。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倒塌,盈江县城一度受损的电力正在逐步恢复,地震灾区目前通信仍保持通畅。德宏州、盈江县正在全力组织救灾,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部队都在紧张开展救援工作。   目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将云南盈江地震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三级,并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云南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已向灾区紧急调拨2000顶帐篷、3000床棉被、3000件大衣等救灾物资。 (编辑:滕雪) 笑笑宝贝 2011-03-11 08:53:05 关注很久,太棒了。咱们民间真的是藏龙卧虎。另,气象局网站上全国的卫星云图每半个小时滚动。 博主回复: 2011-03-11 12:41:04 预测就是预测没有100%的准确性,我同意张敏厚老师说的,有的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三山门下 2011-03-11 11:15:17 已经很厉害了,赞; 博主回复: 2011-03-11 12:38:41 我接触地震预测才刚近2年,经验不足还需努力。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没有时间和精力以及得不到地震局数据等一些条件限制,无法继续深入研究,凑合着看吧 李金蔚 2011-03-11 12:42:21 祈福盈江!!!5.8级地震不算强震(6级以上)更不是大地震(7级以上),但是却造成人员伤亡,主要是该地区房屋质量抗震性不强。 徐淑彬 2011-03-11 13:32:50 博主很厉害了 三山门下 2011-03-11 15:21:01 建议博主,抽空帮帮小日本吧,别看他们防灾厉害,好像预测技术比较低呀; 另外,目前地球在震动档,国内怎样?是否博主搞个中长期预测,每月更新一次,我们好跟踪学习,翻过去的帖子比较累啦; 博主回复: 2011-03-11 20:44:48 预测就是预测没有100%的准确性,我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预测手段太单一。公开预测违反国家法律,因此,不可以公开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反正我的预测国家地震局相关人员包括在职和退休部分退休专家都可以看到,我尽力而为了! zhangxh2412 2011-03-11 15:43:36 如果您能提前发到这个博客上就有点意义了 博主回复: 2011-03-11 20:45:23 预测就是预测没有100%的准确性,我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预测手段太单一。公开预测违反国家法律,因此,不可以公开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反正我的预测国家地震局相关人员包括在职和退休部分退休专家都可以看到,我尽力而为了! zhangxh2412 2011-03-11 15:46:30 希望有缘人事先防一下而已,而不是做悼词用。 博主回复: 2011-03-11 20:45:41 预测就是预测没有100%的准确性,我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预测手段太单一。公开预测违反国家法律,因此,不可以公开预测。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反正我的预测国家地震局相关人员包括在职和退休部分退休专家都可以看到,我尽力而为了! 三山门下 2011-03-12 11:56:01 明白了;博主已经很厉害了; 人在屋檐下不把低头,我们谁不是这样呀; 你提到的太阳黑子俱乐部有网址吗?怎么参加活动?谢谢啦; 博主回复: 2011-03-12 15:05:23 地球黑子俱乐部属于百度贴吧私密俱乐部,只开放给专业人事和著名媒体记者。 kaixin513 2011-03-12 23:44:50
个人分类: 地震探秘|4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