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本地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厦门北站,回家过年
xuyingxiao 2013-2-9 16:12
飞机快,动车慢。但飞机要提前很多时间候机,安检也复杂。此外火车极少晚点,飞机经常晚点。 飞机拥挤,火车座位宽敞,过道活动方便。飞机大部分座位上没电源,同样的票价,火车上座位有电源。飞机上不能用手机,火车上通信随时畅通。 飞 机贵,动车便宜。但是,飞机有很多折扣票,折扣到后面会比动车便宜很多。火车则是雷打不动的票价。再但是,火车只要一米二以下的小孩都免费乘坐,飞机虽说 是小孩半价,但这个优惠只有在机票普遍不打折的年代才能算是对儿童的照顾,如今成人票普遍两三折甚至一折了,航空公司还死抠着小孩必须买半价票,着实让人 费解。 临近春节,订回程机票一个犹豫就没有厦门站始发的动车了。厦门北站倒是有大量的票。本地人觉得厦门北站是个遥远的车站,但我们地图上一查,厦门北站其实并不远,叫出租车过去也就半小时就到了。 冷空气来了,尽管离开厦门时天还没有放晴,但空气出奇地通透,远处群山清晰可见,杏林大桥上,四周风景如画。到了厦门北站,里外都比厦门站美多了,更舒服的是,火车上座位很空, 大部分时间可以一个人坐两个人的位置了。 车站外风景如画 大厅里可见群山。 第一次坐这么宽敞的火车,小车厢里只有四排座椅,我们这一排间距非常大,一开始还以为这是飞机头等舱那种给有钱人坐的没敢进去,后来才发现我们的座位就在这里,碰上好运气了。 火车上的风景不输飞机。 傍晚时分开始下雪,之后一路上各个站台白雪茫茫。 回 到冰天雪地的上海。开始并不觉得冷,坐了两个小时后开始手指痛了。一看温度,室内温度5度。想起那个段子:“南方人说今天3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 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度。南方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其实5度本也不冷,想当年我们 房间里面放盆水的话也会结冰呢。只是以前不像现在会久坐不动。
个人分类: 旅游|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
热度 3 liqiongzhang 2013-1-8 13:57
本文由一个和我们一起的男硕士的讲述而引起的一些小感想! 背景介绍:这是一个男硕士的讲述:他的宿舍一共有四个人,一个北京的,记忆力和智商都很不错,学什么会什么;一个江苏来的,各方面同上;一个兰州本地人,在软件方面很有天赋。更有一点,他们的条件都是相当不错的。然后再看此男,甘肃本土一个村男,以下应该就不用多介绍了。据他所讲,他是这一届以总分排第一考进来的学生,但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当面对宿舍的这几个人的时候却明显感觉压力各种大,再加上未来的岳母(先这么叫吧)的极力反对,估计是因为条件问题吧。我们都认为此男其实很优秀,但是,来自其他方面的各种因素使得他却也使得他很是无奈。 我的感想:我们这一代相比之下已经是很幸福的了,虽然小的时候物质依然很匮乏,但当我在武汉上大学时发现和宿舍的湖北同学聊起小时候的回忆,我们都是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的,比如我们吃过的一毛钱的冰袋、冰棍、老虎肉、酸梅粉等等(但是现在各种包括经济、地域、生活的差异下,如果用孩子们各种的拥有度和享受度甚至受教育程度来对比,结果是很突兀的)。虽然湖北论经济肯定比甘肃强,但那个时候全国都穷啊,我们还是当然就有共同的经历了。在我们长大并面临就业甚至成家的时候差异性会显著,就如同上面所介绍的男生一样。那么反观现在,如果现在我们有了孩子,那种的差异性和我们小时候的就是质与质的差别了,在这个物质与金钱的时代,每个人都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往前挤,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后代,出发点应该都是一样的。更比如说,我上初高中的时候,每学期开学班主任都会让我们填写花名册,上面有一项就是父母的工作。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被隔壁班的班主任叫去很关心的问我最近学习怎么样,然后理所当然的问我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那本花名册就摆在桌子上。 所以我突然感到如此的悲哀:小时候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现在的奋斗竟然是为以后创造好的条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不知道父辈们那个时候的想法是什么?温饱?减轻家庭困难?要去城市奋斗?要去施展自己的梦想?)虽然这种观点很小气,很世俗,但事实不就是这样的吗? 最后引用忘记了在哪看到的一句话:“ 如果说每个人早晚都要变得世俗,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早一点变的世俗呢 ?”
38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出身的碎碎念
dtiger009 2012-10-21 04:34
进组一个半月了,组里所有的guy都对老板钦佩有加,每每谈及,总是说他是一个如此smart和learned的人,同时所有的guy也都以老板的勤勉为榜样,即便是这里人们最闲散的周末,如果问他们的plan,通常情况下总是work.老板的勤勉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当我被语言和文献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会觉得我和本地人之间看不见却难以逾越的鸿沟有多么深,而老板当初跨越这些鸿沟又经历了怎样的锤炼和修行?老板自己都说想要真正适应没几年功夫肯定不行,他的儿子出生在本地,从小就抱着英文书看得有滋有味,我们这些舶来者不付出更多拿什么去追赶?想起自己当初刚来两周的时候眉飞色舞的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还一时得意马蹄急,居然用了双语,表明自己多么适应。可是越到后来越发现,融入的过程正是不断发现我们之间差异的过程,每天都在受挫,每天都在犯错,也每天都在自我激励,我耻笑自己来了这里居然成了文盲。可是,我必须面对,因为我的出身不同,不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人生旅程。 昨晚,一个认识不久的freshman找我聊天,他生在大城市,舅舅是本地公民,父母是外企管理人员,于10年前就已经未雨绸缪的为他申请了绿卡(尽管绿卡还在排队中),并付出每年4万刀送他来此念书。他想做点兼职,赚点钱供自己旅游,也算为父母省钱。所以他考虑申请食堂的工作。我很吃惊他的想法,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家境如此优越,实在犯不着赚这点小钱。可是他很坚持,觉得大人物也要从小事做起。我问他有没有考虑过更为赚钱的办法,比如把书念好,比如参加些竞赛,用智慧赚钱远远比做这些更为轻松,可是他觉得那些貌似需要很长久的准备,远远抵不过眼下赚这唾手可得的小钱更有诱惑力。我想或许只有在他亲身经历过这些才能明白什么更有价值。 我想起我的大学,我的研究生,为了赚钱干过各种兼职,我不后悔,因为没有那些支撑我,我可能走不到今天,我到现在都不曾忘记大学饿着肚子念书的日子。那个时候,那样的执着和激情。可是现在我却很遗憾当初的选择,尤其当我走在这里童话般的校园中,我心里总充满感恩,如桃花源般的小镇,接触过的人都那么谦和有礼,文雅友善,大家都积极的希望用智慧去创造价值,拥抱美好。我想如果能重来,我一定希望我的大学、我的研究生能用在这样美好的地方好好念书,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要什么,希望选择什么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出身是不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能有幸拥有很幸运的出身,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做些更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事儿。 随附谢霆锋香港科技大学的演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5MDEzNTIw.html
2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米国人对各州的印象
热度 5 QuanDong 2012-9-13 07:37
米国人对各州的印象 对一个地方,本地人同外地人感受不同。人们对一些地方往往形成成见。而且,许多成见来自仅仅很少的几个人的口头叙述。有了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就可以大样本地收集人们对某个地方的看法。最近有人用Google’s autocomplete function做出了人们对米国各州的成见地图,(见 http://blog.noupsi.de/post/28896819324/why-are-americans-so )。挺entertaining。进入这个网页,把鼠标放在某州之上,就可以读到对该州最常见的几项成见。这个成见地图是动态的。在不同日期,有可能显示不同结果。Enjoy。 增补: 作者Renee DiResta 是用了这样一个格式问问题:为什么 xx (人)很 yy ? xx 是地名, yy 是一个表示印象或者成见的形容词,比如:冷,热,穷,富,胖,瘦。用相似的方法可以做出各个地方的成见地图。这种成见地图网上不少,但是没有见到中国的。
个人分类: 瞎侃|5636 次阅读|9 个评论
野浴,之一咱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
fhli50613 2012-6-10 10:51
新修的,咱黄鹤楼,太有名气! 有一次乘公汽,邂逅几位到武汉游玩的青年人。其中一位女士很活跃,二十多岁,是一个公司员工,好像只读过高中。作为本地人我向她介绍本地人文景观。中途谈到黄鹤楼,我说现在的黄鹤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的。她大吃一惊!从她吃惊的状态与程度,我翩然顿悟,古迹是可以创造的。 野浴,曾经是某些地区人们的习俗,这一习俗在某些地起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并作为旅游资源在上个世纪曾在个别地方被作为人文加以开发,其过程不宜描述。好像是在95年,我家里来了一位大山深处的小女孩,大约十六七岁,帮忙做家务。她曾详细地对我们描述了家乡野浴的情景。(留作下一次博文内容),听候不仅让人感慨。 即便是学校,当时我们的条件也不太好,夏天没问题,冬天洗澡要凭票,即便是“高知”的洗澡票,同样也是站大池洗淋浴,人际之间没有隔断。一天妻子估摸着自己和小女孩都该洗澡了,于是叫上她带了东西去洗澡,小女孩非常高兴。可到那儿后,麻烦来了,小女孩不肯脱衣服,为什么?这情景和她们那儿的野浴一个样,而她们在野浴时是不脱衣服的!穿着贴身衣服,以野浴的方式,肥皂打在内衣上,这小女孩洗完澡。问题又来了!因为换衣服是要在林子里进行的,讲究一些的还必须带上裙子。澡堂外就有小树林,可除了冷以外,到处都是灯到处都是人-----。于是她非要坚持将外衣套在打湿了的内衣上,可如此一来,衣服不多的她明天就得呆在被子里了,这也是不行的。于是妻子坚持她一定要和别人一样换衣服,可那小女孩坚决不同意!大约僵持了一个小时,情况出现了转机,小女孩有点适应了,澡堂里人也走得差不多了,选了一个机会,她在换衣间飞快地完成了这一过程,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其实,她还真是非常喜欢洗澡的。 我在想,野浴,这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生活场景,其实也可以算着一个人文景观。它显然已经失去存在的空间,但它一定会在记忆中存在,包括文字的及其民间的。当那个曾经多次野浴的小女孩及其“他们”告别人世之后,这一生活场景一定会出现巨大的想象空间,或许当前的过路者此刻也一定正在想象! 然而我想说的是,真正的野浴其实是一个十分圣洁的生活行为!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出于某种或某些原因,是一定可以再造的!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文化素质高的“新移民”怎么打逗士的脸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4-20 10:40
某网民教授评论说 : “中医连本地人的客户都没有, 甚至连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新移民都不去用 怎么谈的上"立足之地"? 不过是随着老移民一起漂罢了。” 去年科学逗士们的领军人物方舟子博士发表的雷语:“中医坐月子是陋 习”就被移民们斥为“非东非西”。还闹上了《美国侨报》 ,逗士们有何脸 面代表移民呢? 美国侨报妙文《……方舟子非东非西》——非东非西! ————以文字形式重发 12月26日美国侨报华文版在12版上发出著名赵实的文章《坐月子怎是陋习方舟子非东非西》 http ://epaper. sinovision.net/?pid=28670 方舟子历来是 反中挺西 的,一口咬定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中药有毒不能吃,打包票说美国人才搞了十几年的转基因就是最最安全的。…………等等等等。 都说 方舟子 反中挺西 —— 呵呵,来自美国的声音却说: 方舟子非东非西。 前不久,读到方舟子的一篇文章《坐月子: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下称《陋习》)。大意是:中医不懂产妇发高烧时的寒颤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为是伤风、受凉。产妇为避免伤风、受凉,在产后 30 天里需要保持多种禁忌以防患上月子病。方氏认为:所谓的月子病,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疑神疑鬼乱联想导致的,只有那些坐过月子的人才会得月子病,而不坐月子的人没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反而不会得月子病,中国的这些做法与西方医学格格不入。坐月子是受中医文化影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这并不是说产妇不需要休产假。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出现了一些变化,适当的休息辅以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是有助于身体复原。更为重要的是,产假有助于带好新生儿。 看到《陋习》的题目,觉得方先生提出中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都会敏感的话题,一定是会以理服人。可是,读了全篇后,才发觉《陋习》并没有讲出令人折服的道理,而是用作者本人对“现代科学”的理解去质疑中国从西汉初年(约公元前200 年)流传下来的对产妇的产后保护 --- 坐月子,并武断地把坐月子称为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把月子病称为心理病。 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坐月子。众所周知,产妇生产时,全身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骨骼腠理松开,腹内组织重新组合,生产过程流失许多血液、体液,消耗很多体力,相当于动了一次较大的手术。一本《京城月嫂手册》说:“怀胎十月(280天,古人以月缺月圆一次的28天为一个月)和分娩之后,产妇处在一种‘血不足,气亦虚’的状态,需要6 ~ 8 周的特别护理,才能恢复到怀孕之前的生理状态”。分娩对产妇身体而言,是一种较大的身体损伤,并使得产妇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身体处在一种虚弱状态的人。为了帮助产妇修复损伤并恢复到健康人的状态,产妇在产后需要“坐月子”(四周或28天),这期间需要多卧床休息,减少生冷风寒等刺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一些不利生活的习惯,以便修复受损的组织,逐步达到健康人的水准。古人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应保持多项禁忌,如禁忌在月子里的 进庙上香,参与祭祀等户外活动;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产妇不参加公共场所的活动可以避免或减少感染其它疾病的机会。 在方舟子留过学的美国,产妇在产后的 6~8 周里被认为是: Short Term Disability “短期残疾”或“短期丧失能力”的人。美国产妇的 产假(顺产6周,多胎或剖腹产8周)被医疗保险公司归属在“残疾”类别之中。也就是说,在美国医疗界和保险界均认为产妇分娩后其身体已经“残疾”,因此需要享受残疾人的医疗待遇,生活待遇和工薪待遇。美国医疗界和保险界认定产妇分娩后身体“残疾”是有科学依据的,美国医生认为生产后的子宫需要至少6周时间才能复原。事实上, 新中国成立后就已明文规定产妇可享受8周(56天,或两个28天)的带薪产假。因此,如果方先生认为中国的坐月子(第一个28天)是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那么,美国产妇享受的残疾人待遇是不是“最具美国特色的现代陋习”了呢? 再看一下月子病是不是心理病的问题。 百度说:【月子病,通常是指妇女在产后一个月内所受到的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疾病,以及在月子里没有治愈而留下的病症。产妇常见的月子病是产后风湿、产褥热、子宫脱垂、乳腺炎、尿潴留、妈妈手(手湿疹)等】,而《陋习》却说:“没有月子病心理负担就不会得月子病”。让我们拿几个月子病做例子,看看月子病是不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下面是百度关于产褥热的病因介绍:【造成产褥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子宫内膜发炎所引起,通常像生产时破水太久或经由内诊而造成感染】。 百度关于子宫脱垂的病因介绍【……分娩损伤,如由于滞产,急产,巨大胎儿的娩出,手术产等均可造成子宫颈旁组织、骨盆筋膜、骨盆底肌肉主筋膜过度伸展与裂伤。……及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 百度关于乳腺炎的病因介绍【细菌侵入,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易造成乳头周围的破损 , 是细菌沿 淋巴管 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 显而易见,上述的月子病均不属于产妇的心理疾病。而真正的产妇的心理疾病“产后忧郁症”(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非正常死亡) 《陋习》的作者并未提及。但方舟子还是断言:中国产妇的坐月子“ 与西方医学格格不入”。是的,美国产妇在产后第一个28天的残疾期里如何修养的观念的确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美国产妇在此期间不忌讳吃冰激凌和洗冷水澡。她们不担心生冷食物和洗冷水澡会患上月子病(如产后风湿等),但这不等于说她们不会得月子病!美国产妇认为:人体就像一部汽车,所有的配件都是可以拆卸与更换的,至于若干年后会不会患上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产后风湿后遗症,如手指关节风湿变形等病症,那不是她们所担心的事情,因为她们早已把自己的产后健康交给了美国医生。而就美国医生而言,他们连中国传统医学中 “ 近病远治、左病右治 ” 的治则都不承认,又怎能承认坐月子没坐好会有病根 “ 潜伏 ”下来 呢? 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年纪较大的阿婆都知道,在月子里用冷水洗手会引起产后风湿并导致晚年的手指关节风湿变形。几年前,笔者在美国维州的一所老人公寓里看到,在众多的美国老年妇女中,手指关节风湿变形者比比皆是(她们的指关节变形大多发生在拇指、食指和中指上)。尽管中国传统医学早已指出,产后风湿与晚年手指关节风湿变形的关系最为密切,但美国医生既不理会、也不会承认晚年的手指关节风湿变形与产妇当年 6 ~ 8 周的 “短期 残疾 ” 期里使用冷水有关。 所以,方舟子先生“中国的这些做法与西方医学格格不入”中的“格格不入”四个字值得注意。我们说,就产妇产后28天或56天里的禁忌而言,东方 医学的思维与西方医学的思维的确是“格格不入”的,这其中既有文化影响的因素,也有对身体本身认识差异的因素。但是,不能因为中美两国在文化与认知上的差异,就把中国的称为“陋习”,把美国的称为“先进””。否则,就落入司马南先生抨击的“逆向种族主义”的观念里了。 人们知道,方舟子与司马南这两位“打假斗士”经常在电视媒体上同台“打假”,因此本文建议:两位“打假斗士”应就产妇在 6 ~ 8 周(产后残疾期)里的 坐月子,究竟是“愚昧落后”,还是“文明先进”进行一场电视辩论,无论辩论的结果如何,至少让广大“受中医文化影响的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基因化了的中国电视观众增加一些有关保护产妇的知识或开阔一下眼界。 《坐月子怎是陋习方舟子非东非西》刊于2011年12月26日美国侨报的《多元世界》 链接: http://epaper.sinovision.net/?pid= 28670
438 次阅读|4 个评论
是不是我太胆小、多疑了?
热度 9 pingcn 2011-10-14 23:22
在飞机上,和邻座的女孩聊得很开心,于是留了联系方式。 她是这里本地人,给我讲了各种各样的风俗、好玩的、好吃的,让我的旅途变得很有趣。 后来,她还说要带我去四处玩玩,让我晚点走,说,到时候可以让朋友开车送我去机场。 坦白讲,我很喜欢这个活力四射、自信满满、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孩子。 可是,我却对这种“过度热情”抱着一种……谨慎的感谢+疑惑态度。 她打电话给我,我说,这边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回头再说吧…… 其实心里很矛盾—— 心里觉得,有这么一个向导,如果能在这里多待几天,一定会有更多发现、更多经历、更多美好记忆, 可是同时也在怀疑,大家萍水相逢的,这姑娘对我这么好干嘛?那是个小“人精”哎,不会把我给卖了吧? 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太胆小了?是不是我太多疑了? 还是看负面新闻看多了,心里有阴影? PS: 满嘴跑火车…… 今天一地产男忽悠某某买房。 某某就跟他说“指不定哪天就出去了,不买。” 地产男说“那你男友呢?” 某某说“人家已经在外面了” 地产男说“那你怎么不跟他出去?” 某某说“我正努力把他忽悠回来。我不喜欢离妈妈太远” 地产男说“你男友是哪里的” 某某“反正不在内地” …… 某某问“给上了年纪的人,带什么礼物比较好?” 地产男“给你男友带?” 某某拿眼睛狠狠剜他一眼, 一脸“你丫脑子进水了吧”的表情,说“开国际玩笑!我男友怎么可能是上了年纪的!恩,其实……他比我还小呢” 地产男面红耳赤很不好意思滴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听错了” 然后看着地产男一脸疑惑的表情,某某故意说“咱喜欢吃嫩草……”
1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