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访问中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的照片
热度 2 laserdai 2013-4-9 02:13
以前关注到的博文: 揭秘“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福克兰岛之战强拿主意 揭秘“铁娘子”撒切尔夫人:82年首次访华设鱼翅晚宴,每人合50元 看到撒切尔夫人去世的消息,铺天盖地。摘录几张图片如下。  萨切尔夫人曾数次访问中国。1982年,她访问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撒切尔夫人与中国谈判解决香港主权问题。1984年在北京,她与当时的中国总理交换关于香港移交中国的签字文件。 1977年,作为当时保守党党魁的撒切人夫人参观中国的万里长城。 1984年12月19日,当时的中国总理为撒切尔夫人引路。 1984年12月19日,当时的中国总理陪撒切尔夫人检阅仪仗队。 1979年10月28日,英国,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欢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华国锋访问英国。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受到欢迎。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061 次阅读|5 个评论
要从鸠山身上看日本
hcrm 2013-1-18 13:49
要从鸠山身上看日本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当前的形势下访问中国,其意义重大,不能单纯以政治目的来看待。鸠山由纪夫继 村山富市和海部俊树后 ,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表明的是一种探索历史真相的态度,表达了迟来的歉意和对中日友好的期望。 我们说,中国跟日本正应如纪念馆和平大舞台的对联所言:“ 不为复仇誓言铭记南京历史教训,为了大爱志愿谋求世界和平永续 。”唯有怀有此种胸襟,方可让世人尊重中国。历史的教训不可忘,复仇的情绪不可有,因为冤冤相报是没有穷尽的,会使人失去更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今天看鸠山,中国之行倍受日本当局及媒体的诟病,他的初衷未必能被本国一些政治势力所理解,所以我们要给予他足够的支持与响应,即从鸠山身上去看日本,日本则依然会成为我们的好邻居。 鸠山由纪夫是日本的政治家,初衷自然要为日本国及人民谋利,而在他以自己的言行表明,中日世代友好才是上上策,是两国及人民共同的福祉。这其实也代表一部分日本人的心声,特别是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 鸠山由纪夫用中文题写的“友爱和平”,这四个字是他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美好希冀,有利于缓解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峙,让两国人民也看到了和平谈判的希望。 当然,我们必须对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警示美日两国不要“玩火自焚”,因为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鸠山由纪夫的来访,应该说给安倍政府带来了良机,是到了缓和局势、恢复关系的时候了。而安倍绕着中国出访的经历也说明,试图说服周边国家共同对抗中国的阴谋破产了,唯有正视历史和现实,日本才会有出路,亚太才会有和平。除了日本右翼势力外,又有谁愿意看到亚太局势不稳定呢? 正如鸠山由纪夫所言,有“友爱”才会有“和平”,而只有在和平的氛围里,人们才能相互友爱起来,这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基调,也是日本政治家应该回归的原点。 对于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罪刑,不承认,不忏悔,不反思,实际也是对日本国民曾经遭受战争伤害的漠视,是对历史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 村山富市 、 海部俊树 和鸠山由纪夫身上可以看到日本的希望,相信日本正义的力量和人民最终的选择。 鸠山 由纪夫 在 “ 万人坑 ” 前问:这是真的遗骸吗?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是的,千真万确! 2013年1月18日 午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BA管理分享:禅悟管理——清澈的小河
dongzg101 2012-3-4 19:18
MBA管理分享:禅悟管理——清澈的小河 时间:2012-02-27 09:39来源:中国MBA网 作者:中国MBA网 点击: 166次 访问中国mba手机站 没有永远混浊的河水,与其舍近求远地乱碰运气,不如等待一时,机会总会来临。这就是老禅师的智慧。   故事:   老禅师有一次和一个弟子出游,恰好那天特别的热,两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就上气不接下气,嗓子眼里像冒烟似的难受。   老禅师吩咐他的弟子说:“我们刚才不是刚刚渡过一条小河吗?那儿的水清澈甘甜,你去弄些来解渴吧。”弟子就捧着老禅师的金钵去了。   过了一会儿,弟子空着手回来了,禀告老禅师说:“小河那边有一拨贩卖布匹的西城商人,他们的马在那儿撒欢追逐,把整条小河的水都弄脏了。不如我们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到前面的另外一条小溪去吧。”   老禅师皱了皱眉头,回答道:“牛羊不吃身边的草,却要翻山越岭吃山对面的沙子,世界上有这样的事吗?我们现在渴得不行,为什么还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水喝呢?你还是再回去一趟,取些水来解渴吧。”   弟子撅着嘴,心里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按照老禅师的吩咐回到那条小河边。   但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才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原来的那拨人马都不见了,整条小河又恢复了第一次见到时的清澈和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启示:   没有永远混浊的河水,与其舍近求远地乱碰运气,不如等待一时,机会总会来临。这就是老禅师的智慧。   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所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此,不要害怕等待,等待中自有机会。很多人却错误地认为,等待是可耻的,是无能的表现,是消极的行为,事情发生总应该有所行动。   身为管理者,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让自己在等待中寻求更高、更远、更强的发展。
个人分类: MBA|1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BA管理分享:表扬的力量
dongzg101 2012-3-4 19:04
MBA管理分享:表扬的力量 时间:2012-03-02 08:57来源:中国MBA网 作者:中国MBA网 点击: 80次 访问中国mba手机站 工作中需要激励,生活中同样需要激励;成人需要激励,小孩同样需要激励。激励无所不在!   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孩,活泼又可爱。一天,爸爸和妈妈问她是否想去学跳舞。这个小女孩高兴的说:“想”!于是,爸爸妈妈每周日送小女孩去学跳舞。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学的很认真,热情很高,每次去都高高兴兴的。突然有一天,小女孩开始找借口,不想去学跳舞了。爸爸妈妈开始还认为是小女孩吃不了苦,又是教育,又是允诺,总算把小女孩哄去跳舞了。可是小女孩就是不开心,没有兴趣。然而有一天,在课堂上,老师走到了小女孩的身边,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头,竖了竖大拇指,说了几句话,一个奇迹出现了:小女孩仿佛回到的从前,恢复了往日的热情和兴趣。爸爸妈妈突然明白了,他们的宝贝需要的是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认可和鼓励,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启示:   工作中需要激励,生活中同样需要激励;成人需要激励,小孩同样需要激励。激励无所不在!
个人分类: MBA|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饥渴果粉热脸贴上冷屁股(苹果)
热度 4 sunsong7 2012-2-20 00:01
饥渴果粉热脸贴上冷屁股(苹果)
中国是苹果公司全球的最大市场 乔布斯至死不肯访问中国 苹果产品压根不屑于在中国首发 苹果不屑于理会中国用户体验 iPAD、iPhone不屑于在中国进行全域商标注册 苹果产品可交换中国男孩的肾或中国女孩的初夜权 为苹果加工产品的中国雇员习惯性跳楼自杀 残害中国工人健康制造“毒苹果” 苹果蔑视中国司法和饥饿的土鳖消费者 变态的苹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0749do=blogid=495978 爱疯死哀思(iPhone 4S) 哀啼夕阳西——信息技术沦为夕阳产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0749do=blogid=496869 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乔布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0749do=blogid=496305 扔iPhone小米努力,苹果已成过眼云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0749do=blogid=503860 苹果饥饿背后的傲慢与偏见嘲弄中国消费者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12-01-21 08:23 来源:长江网   苹果在中国两大官方渠道全面断供,而市面的iPhone4S价格则继续被大肆炒高。据了解,在北京,即便是苹果授权渠道也在加价出售,从500元到1500元不等。售完!缺货!暂停零售!从第一代iPhone开始,苹果就大玩“饥饿营销”,iPhone4S的销售仍然沿用了这个老套路。   中国内地消费者苦苦等待,却换来无“果”而终。其实,自iPhone面世始,内地市场就一直被苹果公司安排在全球后几批地区和国家市场上市,而且价格也远高于其他市场。以iPhone4S为例,2011年10月14日美国上市后,无锁版32GB售价为749美元(按当时汇率约人民币4774元)。而比美国上市时间晚了3个多月的中国内地市场,售价却高达5888元。   然而,即使苹果公司如此歧视中国内地市场,却依然挡不住“果粉”的热情。1月13日上市首日,全国各地疯抢“苹果”,北京甚至还出现“黄牛”打架、惊动警察,结果“苹果”一怒之下取消该店发售的闹剧。而由于备货在首发当天就被一抢而空,苹果方面还宣布暂停京沪5家内地直营店的iPhone4S销售。在一个买方市场时代,敢对“上帝”如此耍大牌,这份牛气想来真不是一般销售商所能做到的。   “苹果”为何要选择这个时间在中国内地上市?个中原因也值得玩味。春节到来前的一段时间,是国人送礼的高峰期,排队买iPhone4S的,用来送礼的恐怕也有不少。虽然不能把送礼风兴盛的原罪完全归之为“苹果”,但当“苹果”脱离了商品的本质,更多地着眼于它的附加值——炫耀与奢侈,就值得国人好好反思了。   而在“苹果”卖断货的背后,则多多少少还隐藏着国人的盲从心态。明知苹果公司在搞“饥饿营销”,对其一系列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做法也心知肚明,却仍然情有独钟,疯狂追抢,助长其霸王条款式销售气焰。在这份狂热中,有多少消费者是屈从于“从众”的消费心理?不否认,苹果产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但在中国市场上却不时爆出各种技术漏洞,有上海媒体报道说,一些果粉遭遇“移动门”,部分手机与中国移动sim卡不能兼容,需要升级系统才能打电话。苹果客服也承认确实存在这个漏洞。技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苹果”凭什么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是我们真的“钱多人傻”,还是被苹果公司一贯的垄断式“饥饿营销”忽悠得丢失了消费理性?   媒体报道,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苹果”的高利润表现出了相当的抗拒,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意大利反垄断机构甚至认为其误导消费者,要对其处以90万欧元罚金。中国市场已成为“苹果”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向“苹果”敞开大门的同时,“苹果”却还在玩低劣的奇货可居把戏,断货背后的傲慢与偏见,不但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嘲弄,更是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剂“提神针”。(广州日报) 详情请看: http://news.cjn.cn/cjsp/fb/201201/t1608712.htm 苹果:用户忠诚度不是你傲慢的理由 2012年01月05日 15:02 来源: 中关村在线 作者: 中关村在线 孙伟 苹果 公司自2007年推出第一部iPhone进入手机市场以来,短短五年中只推出了五款手机,但每一款都引发了销售奇迹。凭着这五款产品,苹果不但称霸业界,更是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苹果用户的品牌忠诚度高达84%(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苹果?据市场调研机构GfK发布的报告显示,苹果用户的品牌忠诚度高达84%,在整个手机行业中遥遥领先;Android手机用户的忠诚度为60%;黑莓则仅有48%。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用户忠诚度造就了苹果公司这一行业奇迹,正是他们对苹果产品的痴迷和狂热为其贡献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使得 苹果iPhone ( 参数 图片 样张 评测 )收获的利润占到手机行业所有利润的52%;正是消费者们超高的忠诚度使得他们忍受了苹果产品的高价格和小瑕疵,一天一天把这家公司捧到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上。 用户忠诚度从何而来? 按理说,一家成长如此之快的公司,一家品牌忠诚度高达84%的公司,在对用户的态度上应该无比谦逊才对,但苹果显然不是这样。多起电池爆炸事件只是承诺更换新产品便不了了之;“天线门”为了省下数亿美金不予召回问题产品,仅仅送个套套了事;堪称变态的保密制度,坐等媒体免费广告乐享其成;为稳定价格保证利润频频施展饥饿营销伎俩,从而引发奇特的“黄牛”现象;差价补偿政策歧视不同渠道购买的消费者……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苹果饥饿营销引发黄牛扫货(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为什么如此傲慢?如此傲慢的苹果又为什么又有这么高的用户忠诚度? 这种傲慢也许来自它的灵魂人物 乔布斯 。乔布斯的傲慢是出了名的:“天线门”爆发时,面对媒体和消费者的质疑乔布斯就曾说过“他们应该换个姿势拿手机”。乔布斯的这种傲慢态度也影响着苹果公司,最终沉淀为苹果独特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苹果的用户忠诚度却也正是来自乔布斯,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在产品设计上的超凡天赋,他对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把握和苛刻追求,造就了一款又一款的经典产品。这些外表精美,做工精湛的数码产品就像大麻一样吸引着下至五六岁的小孩中至二三十的青年上至四五十的大叔大妈…… 傲慢与忠诚度均来自于乔布斯(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也曾试用过朋友的iPhone和 iPad ,它们漂亮的外观和优秀的操作体验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我无法打心眼里喜欢它——过于封闭的系统和硬件,发起专利诉讼打压竞争对手,控制销售渠道行饥饿营销,逼运营商和供应商拿最少的利润,让中国人在污染严重的厂房里劳动,又让几乎没有收入的年轻人捐精卖肾……苹果的产品和营销做得太成功太完美,但它像太阳一样傲慢地挂在我们头顶,给你你就接着,不给你就什么都别想,我无法接受这样一家公司。 高忠诚度下隐藏着危机 好了,言归正传。 既然拥有了这么高的用户忠诚度,傲慢的 苹果 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9月份苹果用户忠诚度还是89%(图片来自网络) 不是的,甚至可以说,84%的用户忠诚度后面潜伏着的是苹果的危机。根据瑞银9月份的调查数据,两个月前苹果的用户忠诚度还是89%,相比现在的84%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滑落。另外,即便用户忠诚度再高,也还要看市场占有率。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 谷歌 Andr??oid平台持续快速增长,在智能手机销量中的份额达到52%,去年同期只有25.3%;而 苹果iPhone ( 参数 图片 样张 评测 )的出货量则下降了300万台,在智能手机中的比例为15%,去年同期是16.9%。 可以看出,即使拥有行业最高的用户忠诚度,但苹果在市场占有率上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反而是呈现下滑的趋势。这反映出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趋于理性的,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苹果的昂贵价格和封闭的生态系统。虽然苹果的用户忠诚度降低了市场格局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但Android手机的快速发展和 微软 Windows Phone的推出意味着苹果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在PC、 平板电脑 和智能手机领域都是一样。 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能走多远(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 乔布斯 的去世对苹果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乔布斯带给世界的震撼和狂热终究会变得平静。业界传言,乔布斯生前最后参与设计的产品便是iPhone 5,他并没有给苹果留下多少“遗产”,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还能走多远,也许到明年夏天iPhone 5发布之时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面临着这样的危机,苹果还会一如既往的傲慢下去吗?对于现在的苹果来说,端正态度,真正把消费者放到第一位上来,直面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是最需要做的。否则,一味的盛气凌人,置用户于不顾,势必会遭到消费者抛弃。 总结: 全行业第一的用户忠诚度确实是苹果骄傲的资本,但却不足以成为它傲慢的理由。尽管目前大局势对苹果还是有利的,苹果也还将继续疯狂下去,但市场没有永远的神话,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的确抓住了最好的机遇,未来,苹果能否继续创造奇迹并始终笑傲群雄,还是个疑问。 http://tech.ifeng.com/it/special/apple-china/detail_2012_01/05/11775125_0.shtml 乔布斯承认在学生时代吸毒 FBI揭乔布斯吸毒、不诚实 2012年02月11日 08:55: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FBI揭乔布斯吸毒、不诚实 披露20年前的背景调查档案,受访者指乔布斯“为达目的歪曲事实” FBI档案显示,乔布斯承认在学生时代吸毒。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9日披露一份191页档案,涉及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背景调查。乔布斯承认在学生时代吸毒,一些受访者质疑其人品,指责乔布斯为达到目的会“歪曲事实”。 任职遭查 1991年,联邦调查局对乔布斯做背景核查,确认他是否有资格在时任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的总统出口委员会任职。 调查过程中,联邦调查局特工与乔布斯的同事、朋友、家人和邻居谈话。不少人对乔布斯大加赞赏,认为他正直,以良好声誉经营生意。 美国商务部9日证实,乔布斯的确在老布什总统任期内任职。总统出口委员会成员不领薪水。成员每年至少会面两次,就贸易政策向总统提出建议。 另外,还有不少接受特工谈话的人虽然怀疑乔布斯是否正直,但还是推荐他充任这一职位。 学生时代吸毒 联邦调查局特工约谈乔布斯本人。乔布斯承认,那以前的5年间,他没有使用过违禁“药物”,即毒品,但1970年至1974年就读中学和大学期间“体验”过大麻和迷幻药。 人品问题? 一名谈话对象告诉联邦调查局特工,为达到目的,乔布斯会“歪曲事实”。另外一名谈话对象说,乔布斯骗人,不太直率和正直,使他有歪曲事实的倾向。 一名曾经与乔布斯合作的谈话对象说,乔布斯值得信赖、诚实,但人格中一些方面“令人生疑”。他感觉自己遭排挤,苦不堪言,最终与乔布斯分道扬镳,没有得到相应的股份,而这些股份可以使他成为富翁。 联邦调查局在一份谈话摘要中披露:“苹果电脑公司不少人遭到乔布斯先生疏远,是他的雄心使然。” 一名女性谈话对象告诉联邦调查局特工,乔布斯颇有远见,但“出于自恋和肤浅”,个人生活不充实。 档案记录,“她还说他(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成功……致使他有时会失去对诚实和正直的判断,甚至为达到目的而歪曲事实。” 生活遭议 档案没有公开联邦调查局谈话对象的姓名,却披露乔布斯的一些生活片段。一名谈话对象说,乔布斯有一私生女,母女基本上处于遭抛弃的状态,后来获得一些“资助”。乔布斯生前公开承认有一个私生女。 另一名谈话对象说,乔布斯“信仰东方或印度神秘主义和宗教使他的世界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似乎能使信徒的生活变好……信徒会过一种斯巴达式生活,有时甚至是一种修道士生活。” 联邦调查局确认,苹果公司1985年2月遭炸弹威胁,威胁者身份不明,勒索100万美元。只是,最终没有发现炸弹,也没有赎金交付记录。 另外,乔布斯充任苹果首席执行官时卷入多起官司,从来没有遭到拘捕。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辞世,年仅56岁。新华社特稿 http://news.shangdu.com/301/20120211/12_542192.shtml 孔庆东: 美丽的背后是罪恶 2012最变态苹果iphone4拆机换装变梨子(小米才是最重要) 傲慢的屁股(苹果) 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1/03/15/011007843.shtml 苹果为何歧视中国? http://tech.ifeng.com/it/special/apple-china/ 【苹果和屁股】   有一师范刚毕业的女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  老师问学生:“小朋友们,谁知道黑板上画的是什么?”  小朋友们都抢着回答:“是一个屁股!”  老师气的满脸是泪,去找校长评理。  校长训斥学生:“你们真是不懂事,老师这么好,你们还把她气哭。”  校长看了看黑板,又说:“是谁?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苹果与屁股: 在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卖苹果的南方女人,有一位男人来买苹果,是个高平人,口音很重,就问:“你的苹果多少钱一斤?” 那个女人把‘苹果’听成了‘屁股’,就骂:“流氓!” 那位男人又把‘流氓’听成了‘六毛’,就说:“这么便宜,才六毛一斤” 那位小姐又骂道:“不要脸!” 这个男人又把‘不要脸’听成了‘不要钱’,高兴坏了,“不要钱,我全要了 楼主: 拾忆ルо○ 发表时间:2011-03-08 苹果?屁股! http://www.cnsb.cn 2011-8-6中国设备网 苹果屁股这两个问题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啊,为什么会扯在一起别急,我们先来看看某个财经栏目讨论的话题:苹果为什么会成功 大师们的经验之谈到场的有研究乔布斯的专业人士,有苹果的供应商,还有苹果的间接对手。大多数"砖"家都有苹果产品,有的人苹果全系列都有。原因1:做学术研究用;原因2:做竞争研究用;原因3:我的软件在苹果平台上,我必须得使用才知道效果……原来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研究。 他们研究出苹果成功的原因: 因为有乔布斯;(嘉宾们眼中的如来佛--因为他无比的强大!) 技术创新;(究竟是什么技术创新:可以啃,还是可以跟梨一起蒸这位老兄没交代,不好臆断。)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什么模式创新"砖"家同样没说。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应用创新,完美的用户体验;(说的是软件商店) 变硬件公司为软件公司;(iPhone软件--大家都在用。) 如果苹果连应用都没有,你会用吗我反正不用:(普通消费者用过苹果里多少应用是冲着应用去买苹果的哦,忘了,这位"砖"家是"研究"苹果应用的。) 苹果为什么能超越诺基亚靠的是对人最深层的理解。举个例子:苹果有个红外线功能,放到耳朵边,可以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卖糕的",用苹果的有几个知道有这个功能) 给开发软件商提供了平台。(消费者连几毛钱的彩信都不看,凭什么就去下载你的东西要是真这样倒好了,中国的盗版早已从良,山寨们都下田分地去了。) "砖"家们的看法总结如下:乔布斯是神,领导的苹果是崭新的,消费者买回去是为了应用。这些看法跟"砖"家对"大米缘何成功"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这大米为什么卖得这么好""砖"家:"厂家整合了上下游的资源。""……这米为什么好卖""他们的米是经过12道工序检验的。""……我问的是,到底这米好在哪里""研究人员在乎迎合消费者。"彻底崩溃。拉个大妈问问,这米好在哪里这米啊,粒大饱满的,而且做出的饭也香,我儿子一顿要吃两碗呢。 苹果为什么成功这个问题问得很纠结。你可以回答说苹果的人力资源做得好,他们的整合资源做得不错,那个利润很高……这些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些答案跟问题没有直接且大的关系,这些都是苹果成功后,你才挖掘出来的。苹果没成功以前,这些东西摆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而不见的。 苹果之所以成功的问题,可以转化成:苹果为什么那么多人去买也就是说,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苹果4代而不是苹果4袋 消费者为什么买苹果在做这栏目之前,财经栏目的编辑们了解了一下普通消费者对苹果的看法: 功能很一般,只是有强大的软件商店;它不过就是一个大屏幕、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的莫名奢侈品;苹果有不断的创新,总是有出奇的设计;苹果技术并非都是原创,乔布斯是伟大的小偷; iPad不能读USB设备,基本就是个鸡肋,相对上网本就是轻点儿。输入不方便,容量不大,它就是个显摆的东西。 消费者看法总结:买苹果纯粹就是为了炫耀。就像买了个LV包包要摆到明处一样,如果买的是VL,我就直接藏胳肢窝了。 屁股决定脑袋"砖"家观点怎么跟消费者观点差那么多他们只是"砖"家,又称"钻"家,容易钻入自己行业的深井里就出不来。但当你问:周围的环境怎么样"钻"家会说:四周很黑,是个小空间。消费者会纳闷:明明晴空万里,世界无限大的啊。 如果需要把东西卖给"砖"家,当然得去洞察他们的想法。如果想兜售给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还是适当地活动活动屁股,到群众中去,就当活动活动您的脑袋吧。 信息来源:全景网
4994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泰戈尔珍贵手绘亮相上海 揭秘大师三次访华之路
dongzg101 2011-9-28 11:56
泰戈尔珍贵手绘亮相上海 揭秘大师三次访华之路 2011年09月28日 09:00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 许婧 上海市档案馆与印度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举办的《泰戈尔的中国之旅》暨《泰戈尔画作》展,26日在上海揭幕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100余幅珍贵图像再现了1924年4月、1929年3月与6月泰戈尔三次访问中国,开启二十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并在中国掀起一股“泰戈尔热”的历史足迹。 今年是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年。主办者称,《泰戈尔的中国之旅》展生动反映出他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且传递出泰戈尔访华的反响,展现了泰戈尔在中国文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透过展览,泰戈尔当年在上海留下难忘的瞬间,勾起人们对当年情景的回忆:1924年4月12日,应 梁启超 、蔡元培之邀,泰戈尔乘“热田丸号”(Atsuta)抵达当时上海的汇山客货运大码头,开始了他的首次中国之旅。泰戈尔与中国文化界人士的交往充满感情,他三度来上海都是住在徐志摩家中。 此次展览展示了泰戈尔当年在抵轮船甲板上的留影,与徐志摩、张君劢、郑振铎等人的合影,以及沪上各团体为泰戈尔举行欢迎会的合影等。 上海档案馆馆长朱纪华指着一幅1924年时 孙中山 的照片说,当年泰戈尔来上海,孙中山特意为他发来一封电报,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 泰戈尔一直对中国的人民和文化怀有美好真挚的感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发表公开信、谈话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带头慷慨解囊,发动募捐,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还在自任校长的印度国际大学中特设中国学院,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 印度驻沪总领事戴思瑞告知,此次展览还包括加尔各答大学珍藏的泰戈尔绘画手稿的数码作品,以及泰戈尔在世界各国的旅行日记。 中国人民一直铭记这位国际友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仲年说,他曾在印度亲睹泰戈尔绘画手稿真迹,从中可见这位伟大诗人的随性。张仲年认为,此次展出将为上海市民提供一次绘画与诗歌的交响之旅。(记者 许婧) 相关新闻: 徐若瑄上海亮相 爱男友跟更爱工作 徐若瑄上海亮相 爱男友跟更爱工作 陈书娣 标签: 泰戈尔热 加尔各答大学 泰戈尔访华
1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新任驻华大使自己买咖啡想到的
热度 5 SNPs 2011-8-18 09:23
下班回家的路上听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节目讲中国微博上热传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自己背包在星巴克卖咖啡的照片,并且有几万人转,评论。“没官架子的官让中国百姓感到新奇”,这是华尔街报中文版的有关报道: 这让我联想起几年前我写过的 一篇博客,讲三次陪同阿拉巴马州州长访问中国的感想 。那篇博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也许是多次竞选训练出来的 ,Bob Riley非常平易近人。和你谈话时,他通常站得很近,大概一尺左右,非常专注地听你讲话。谈话通常是问话多:“你在做什么?我能帮你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从没有听到他有过训话式的谈话,也很少对你的见解进行点评或发表意见。和他交谈,我没有向“领导”汇报的感觉,非常放松。这让我很有感触。如果我和国内的省长或省委书记交谈,我一定会紧张。这又是为什么呢? 自我分析起来,见到官员紧张的原因可能有三:官员本人让我紧张;我自己紧张;他周围的人让我紧张。 官员讲话时的神态,语气,可能会给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传达出一种压力;自己觉得身份低微,不适合高官的场合;高官周围的人对高官的态度会传染给我,让我紧张。而任何紧张的真正原因都是对某种预期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的恐惧心理。 那么,我到底有什么好怕的呢?为什么和Bob Riley在一起时,我就又不“怕”了呢?是有些官员让人生畏?还是Bob Riley太随便了? 对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答案。不过我想,很大程度上,我的紧张心理是受了其他人的影响。因为,我没有理由紧张。 新任大使没有官架子,让中国的平民感到新奇, 更对比出中国官员的高高在上。一个县官,一个校长,一个能管三个人的官,都会有一个人给他买咖啡(泡茶)!这样的官,怎么能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呢? 这是官员们高高在上?还是下属们把他们捧上天去的?怪他们,还是怪我们?何止是对官员?对院士不也是如此吗?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人平等”这个概念。每年季节性地讨论诺贝尔奖,院士评选的悲喜剧,不也反应着“下等”科学家对“上等”科学家的羡慕和妒忌吗? 在发出社会风气不好,制度不好等等等等的抱怨以前,是否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自觉不自觉的就先把自己归类到“下等”里面去了?为什么不能平等的看“他”。 把他人看高往往是因为把自己看低了的缘故。改变别人的视角,还不如改变自己的心理标准更容易。 我没有去忽视社会存在着的种种不平,我只是觉得努力改变自己,相信自己,提高自己,比所有的抱怨都有用。我们在抱怨的时候,不是把高人往下拉,就是把下人往更下层推,就是没有在改变自己。 大使并没有比他在美国时更加平易近人,中国的官员们也没有因为大使的到来更高人一等。改变的,无非是中国百姓的视角而已。中国的百姓们好像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对官员本来是可以平视的!
个人分类: 教己育人|590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