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冻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放线菌农用研究(18):放线菌抗冻害功能发现
xuequanhong 2019-9-2 11:08
突然来临的冻害,会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放线菌的抗冻害功能。 2008 年,我们正在进行《西芹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及放线菌修复》研究。其中的部分内容为放线菌对西芹的抗病促生作用。该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进行,这是我的硕士研究生王玲娜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 在盆栽芹菜生长近 6 个月时, 2008 年 11 月 12 日夜间突降大雪,盆栽西芹均被大雪掩埋。 被大雪掩埋 12 h ,相当于西芹在零度下冻害处理 12 h 。 在 2008 年 11 月 13 日清晨,我们将种植西芹的试验盆从雪中挖出,清除积雪后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有的盆栽西芹茎叶挺直,有的西芹茎叶凋萎倒伏,差异极为明显。 经仔细核对不同盆的处理方式,发现凡是茎叶挺直未凋萎的处理,盆栽土壤中均接种了放线菌;凡是茎叶凋萎倒伏的处理,均是未接种放线菌的对照。可惜当时未及时拍照留下资料。 遭受降雪冻害,西芹茎叶凋萎倒伏,说明此时植物细胞液发生外渗,细胞大量脱水萎蔫,是冻害导致茎叶细胞膜结构破坏的结果。 西芹茎叶仍保持挺立,表明植物细胞液未发生外渗,细胞脱水轻微,西芹茎叶细胞膜结构未遭到强烈破坏,细胞膜结构比较完整。 上述差异表明,突然降临的冻害对接种放线菌活菌处理的西芹茎叶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小,对未接种放线菌的西芹茎叶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大。 换言之,放线菌接入西芹根区土壤,通过某种未知机制加固了细胞膜结构,使其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高了西芹在冻害突然降临时的抗冻能力,显示出放线菌活菌对西芹茎叶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为了证实在盆栽土壤中接种放线菌活菌确有抗冻功能,我们立即采集放线菌接种和未接种对照的西芹叶片,用电导仪测定热处理前、后西芹叶片外渗液的电导率,计算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及冻害对叶片的伤害率。 测定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推测: 放线菌活菌确实具有提高植物抗冻害的功能 。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病原真菌会加重冻害。 病原真菌具有“助纣为虐”、强化冻害对植物细胞膜破坏程度的能力。 不同病原真菌在冻害突然发生时,对细胞膜的破坏程度按尖孢镰刀萎蔫菌>互隔交链孢菌>接骨木镰刀菌排序。对植物危害大的病原菌,对冻害的强化作用大。 2. 放线菌适量接种显著减轻冻害对芹菜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在中量接种时,可使芹菜叶片细胞膜透性降低 37.0% ,对茎叶细胞膜有较强的保护能力;但密旋链霉菌在高量接种时,显著加重冻害对西芹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细胞膜透性愈低,细胞膜的完整程度愈高,细胞液外渗愈少,茎叶挺拔直立程度愈高。 3. 在病原真菌存在时,放线菌适量接种,能大幅度减轻冻害对西芹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如在尖孢镰刀萎蔫菌存在时,密旋链霉菌活菌接种,能使西芹叶片细胞膜透性降低 58.7%~64.5% (图 1 )。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愈强,放线菌活菌对西芹叶片细胞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愈强。 图1.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存在时放线菌对西芹茎叶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Fv:单独接种尖孢镰刀菌;Fv+Act12、 Fv+ Act7及 Fv+ Act28分别为尖孢镰刀菌与密旋链霉菌、球孢链霉菌及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 混合接种 ;1.0、1.5及2.0g/kg为土壤中放线菌活菌的接种量;**表示放线菌接种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冻害突然降临时,植物没有低温适应过程,植物细胞内尚未发生逐渐降温时的生理生化调节反应。冻害发生后放线菌处理与对照细胞膜透性存在的差异,也反映出在非冻害条件下二者的细胞膜本身就存在差异;即放线菌适量接种,能提高西芹茎叶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抗逆性及抗破坏能力,不仅仅是抗冻能力。 放线菌活菌接种在土壤中,与茎叶未发生直接接触,放线菌的作用如何通过根系传导到地上的茎叶中,如何抗击冻害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详细机制并不清楚。 原生质浓度、原生质中可溶蛋白含量及多糖含量,细胞膜上的脂多糖、脂蛋白及磷脂结构与含量等均影响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冻性。 我们的大量研究也明,放线菌能显著降低 MDA (丙二醛)含量,减轻膜脂质因过氧化造成的膜损伤和破坏程度,也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放线菌对细胞膜的保护能力。 放线菌如何影响决定植物细胞膜结构抗逆性的精细生理生化过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冻害改变了我们原定的放线菌对西芹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计划。 有些测定项目因冻害无法继续进行。 但冻害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意外的机会: “揭秘”了放线菌不为人知的抗冻功能 。 放线菌抗冻害功能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该发现详见王玲娜硕士论文: 内蒙芹菜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研究
个人分类: 科研进展|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穗去哪儿了?
mashengwei 2018-4-22 15:10
麦穗去哪儿了? 4/ 22 本期作者:麦S 这个问题,是我们近两天在记载小麦抽穗期时不时“冒出”的疑问。在小麦陆续抽穗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我们印象中穗数挺多的品种或材料穗子一下子感觉没有那么多了。特别是一些看着群体不小,但抽齐的穗子却表现了“稀稀落落”少的可怜……穗子都去哪儿了?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较常年偏冷的冬季,小麦明显的受了一些“委屈”;“屋漏偏逢连夜雨”,春天了,小麦又赶上了一个“不正经”升温的春季。如此,小麦的群体比常年小了一些、穗子少了一些都算是正常,而我们也有这样的心里准备。但心里准备再充分,我们也接受不了穗数极“不正常”的“减员”现象——群体内的穗子不仅少了不少,且穗层还出奇的不正齐,一些群体就像是被谁“糟蹋”过了一样,七高八低,没有一个基本的穗层。 当我们细看这样的群体时发现,群体内有不少抽不出的“哑巴穗”。这些抽不出穗子的茎孽都不是小分蘖,而多是大孽和主茎,它们的叶片基本是完好的,但幼穗在发育到3~4厘米时(正赶上清明那次剧烈降温)就退化死掉了。幼穗就是生长点,生长点没有了,其茎杆、特别是穗下茎也就停止了生长,死掉的幼穗“尸 体”就残存在了苞叶里(见图片)。另外我们也发现,可能这种“哑巴穗”发生没有规律,在任何一个品种、材料群体中都能够找到,或许品种或材料间在数量上有差异,但这种差异需要花功夫去调查。 上述这些,都是我们曲周的现象,被伤害的穗子抽出的仅限那些较早的品种,而同样的伤害,较大量的是“哑巴穗”,这可能与河南很多地方麦穗的受伤害表现有不同。 这种穗数和穗粒数都将减少的现象,等待的就是受低温伤害区域小麦的减产! 下边这些小麦受低温伤害表现形式照片都是在我们曲周实验站发生的,没有转载别人的。这样看,就一个地区,表现类型还是挺丰富的,不多见啊! (图1:典型的“哑巴穗”和我们剥出死掉的幼穗“尸 体”表现。看着多好的大茎大孽啊!穗子却死在了“胎里”。) (图2:同一个品种的不同表现形式。) (图3:这个品系是纯北部冬麦区强冬类型,但也没有幸免。) (图4:这是一个刚刚审定不久的较早品种受伤害的几种表现。) (图5:受伤害穗子抽出了的表现。) 欢迎关注 “ 小麦研究联盟 ”, 了解小麦新进展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 wheatgenome
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麦春季冻害没救儿
mashengwei 2018-4-21 23:12
小麦春季冻害没救儿 4/ 22 本期作者:麦S 十几天前,我们说的清明那次剧烈降温对小麦的伤害终于发生了。 虽然那次降温还够不上生物学意义上的“倒春寒”标准,但由于是短时间内的剧烈降温,它给小麦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最近几天,从朋友圈看到一些朋友们发来的就此次小麦受“低温”伤害后的一些症状图片,有些症状是属于被我们所“言中”的,有些不育不孕现象我们要等到小麦开花灌浆以后才能知晓。这些“伤害”它们现在看上去穗子完好,但穗粒数会降严重降低。 记得我们在说这些伤害的同时,也说到了伤害后没有补救措施-“统统这些伤害都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一些“伤”害后的浇水施肥喷药类的措施不可能将受损的穗子修复、不可能将失去活力的花粉粒救活,也只能是在遭受灾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没必要的投入。”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 第一、促小分蘖成穗的时期已过。“伤害”使得一些主茎和大孽的幼穗直接退化了,没有了生长点的茎孽也就自然的退化了。此种现象发生的较早,特别是发生在小麦“两 极分化”期或较前一些时,一些”促“的措施还可以让一些小分蘖成穗,但此时多数麦田已经过了那个时期,所以一些水肥药等措施没有什么太明显效果。 第二、“伤害”使得一些麦穗退化了,这样相对来说,是在减少群体数量情形下的“节能”。如果我们此时还在“水肥药”等的伺候,会使得土壤和植株营养过剩,这样不仅是浪费还会造成小麦的贪青晚熟。 第三、那些要等到小麦开花灌浆以后才能知晓的不育不孕类的缺位等现象是使小麦穗粒数降低或严重降低。当小麦穗粒数表现严重降低时,小麦植株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会出现大量“盈余”,这些“盈余”的营养物质在没有籽粒“库”的强劲拉动时,它们会滞留在小麦营养体内,最终导致小麦贪青晚熟、籽粒灌浆差,商品性不佳。一个劲儿“水肥药”伺候时会更坏。 所以,当一直关注“此事”的董伟先生问我“伤害”后的小麦有什么补救措施时,我回答是:已经表现有“绝收”迹象时,就尽快将其毁掉改种其它适合作物;受害不太严重时,及时防治一些小麦其它病虫害就可以了,不用“水肥药”的追加“伺候”。 这是“天灾”!大多与品种关系不大,只是“谁”的敏感时期与降温时期相匹配的事儿。一般而言,播种较晚和品种抽穗期较晚的一些品种或地块会好一些;小麦“两极分化”稍慢一些和降温之前及时浇水或土壤湿度较大的麦田、品种会好一些。 (图1: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穗子中下部受伤害了。) (图2: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穗子顶部退化了。对了,这样的表现暂时不能说是“不孕”,只能说是“顶部退化”,因为退化和不孕是两回事儿。) (图3: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同样是穗子顶部退化了。 ) (图4: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几乎整个穗子退化了。 ) (图5: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部分穗子退化和穗子部分退化了。 ) (图6:是朋友们最近发出的图片——典型的“哑巴穗”和近似“光杆穗”。 ) 欢迎关注 “ 小麦研究联盟 ”, 了解小麦新进展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 wheatgenome
2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倒春寒冻害的预防和灾后补救措施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4-3-19 10:22
倒春寒冻害的预防和灾后补救措施 最近几年关中西部有两次倒春寒的雨雪寒冷天气使人印象深刻,一次是 2010 年 4 月 12 日的突然大雪,持续低温一周左右,冻害严重,这次冻害导致几万亩花椒树死亡;第二次是 2013 年 4 月 6 日的小雪加冻害,这次冻害导致当年核桃减产 70% 以上,小麦减产一半,其它果树也有不同程度减产。所以,倒春寒冻害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 如何防止冻害,减少生产损失,确保不减产呢?根本上有两个措施:一个是灾前预防,一个是灾后补救。 过去灾前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使用烟熏驱霜和树盘覆盖:烟熏驱霜的具体的方法是在果园、重要生产基地,把秸秆、落叶、杂草、锯末等堆积,造成若干个点火点,为了不出火,多出烟,一般在草堆上覆盖一定细土。当天气预报有寒流,或者已经感觉到变天的时候点燃,一般要保证五六个小时之内都有烟雾。烟雾的作用主要有: 1 ,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 2 ,阻止寒冷水汽直接侵袭地面和果树; 3 ,直接吸收寒冷的水分,带走冷水,并且给寒流水分加温使得它不能再危害果树; 4 ,防止霜凝结到树木上在蒸发的时候带走热量。树盘覆盖对大树的作用不大,但是对幼苗很有效,用秸秆麦草覆盖地面以后,霜冻的霜不能直接接触树苗,,秸秆上的温度可能是零下十几度,但是秸秆下面的树苗温度依然可以保持零度以上,从而防止冻伤;另外霜蒸发会吸收热量,霜不直接接触树苗,它蒸发吸收的热量也就不来自于树苗,所以保护了树苗。 以上方法是传统方法,其缺点是面对寒流的突发性穷于应付,人每天都提心吊胆地等待。最近专家们研究发现,防止雨雪霜冻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迟果树发育,使得其展叶期或者开花期推迟,错过寒流频繁的四月份,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止霜冻,同时不影响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主要方法有这样几个: 1 ,冬季和早春灌水; 2 ,树干干涂白; 3 ,喷洒激素推迟发芽; 4 ,喷洒营养液和防冻液。 1 ,冬季和早春灌水:冬季浇水灌溉后,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水分控制土温,春季土壤温度回升缓慢,所以果树就推迟发育,推迟发芽开花,当倒春寒发生的时候树木还没有完全展叶和开花,所以也就不能冻死花芽,所以就能防止当年减产。早春时节水温很低,灌水也能够推迟发芽。 2 ,树干干涂白:树干涂白可以减弱热辐射的吸收,使得树体温度回升缓慢,从而可以推迟展叶和开花时期。树干涂白的主要配方是:生石灰 10 份 + 盐 2 份 + 水 40 份 + 油;或者,生石灰 5kg+ 石硫合剂 0.5kg+ 水 20kg+ 盐 100g 。石硫合剂的熬制配方是生石灰一份,硫磺粉两份,加水熬制,当颜色变褐色或者带有黄绿色时成功。 3 ,喷洒激素推迟发芽;推迟发芽的药物主要有萘乙酸钾盐溶液和脱落酸。脱落酸 (abscisic acid ,简称 ABA) ,别名:天然脱落酸,休眠素、又叫 S- 诱抗素,能控制落叶树木的休眠,能使生长中的幼苗和芽休眠,是启动植物体内抗逆基因表达的 第一信使 ,有效激活植物体内抗逆免疫系统。具有培源固本,增强植物综合抗性的能力。可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的生长。 ABA 对生长的作用与 IAA , GA 和 CTK 相反,它对细胞的分裂与伸长起抑制作用。它抑制胚芽鞘、嫩枝、根和胚轴等器官的伸长生长。 ABA 可诱导某些酶的重新合成而增加植物的抗冷性、抗涝性和抗盐性。因此, ABA 被称为应激激素或胁迫激素( stress hormone) 。 4 ,喷洒营养液和防冻液。在霜冻前和霜冻后喷洒都有效。配方如下:琼脂 8 份 + 甘油 3 份 + 葡萄糖 43 份(蔗糖) +NPK 营养素 2 份。稀释 500 倍喷洒。 以上六个方法是霜冻以前的防治措施。而一旦发生霜冻如何迅速有效地补救呢?事实证明最有效的办法是喷雾补水,其它方法都不是最好的。 树木受冻害的机理主要是细胞的原生质失水造成,细胞之间、细胞内部的水分结冰、解冻散失过程就是树木遭受冻害过程。所以在遭受冻害之后,进行反向操作,可以保证原生质的水分得到恢复,从而治疗冻害。具体的办法是四月份遭受冻害的当日或者次日,使用大量水分,使用高压喷头,往树冠上不间断地喷水,一天进行四五次,保证在当天的树叶基本不干燥,始终保持湿润。 然后在遭受冻害的第三天,使用防冻液喷洒一两次。或者使用营养水喷洒。营养水的主要成分包括硼酸,磷酸二氢钾,尿素和糖水。浓度 0.3~0.5% 。如果花期遭受冻害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细胞膜的透性,提高坐果率,例如芸苔素,天大 2116 等。 另外,在遭受霜冻灾害后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灌溉水分,适量追加氮磷钾肥料等。
个人分类: 农林科技|39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西北大旱谁来救
热度 4 fanxiaoyingz 2013-4-14 22:05
西北大旱谁来救 广大西北地区自从去年秋季下过一次透雨,到现在已经七个多月没有下雨了。陕西在腊月末下过一次小雪,三月下过一次阵雨,到现在再没有下过雨。冬小麦的苗叶子部分干枯,春苗没有办法播种,按照往年的经验,可能这种干旱天气还要延续 2~3 月,一直到六月底。很不幸的是今年的倒春寒也很厉害,往年我没有在意过旱情和降雨,今年我感觉十分严重,上周连续三天寒流天气导致大部分新长出的树叶遭受冻害,新叶子已经干枯,核桃、李、梨、杏等已经挂果的果树严重落果。 看来今年又是一个灾年! 谁来为农民抗旱保丰收?我看完了,没有人管。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对纪律抓的很紧,但是对民情并不在意,上班逛工早退迟到看电脑都不得容许。陕西在年前和年后抓了好几个,也在媒体曝光了好几个,也处理了好几个,把大家都关到机关中,至于干不干事情并不在意。只要上班签到好,干不干事情倒在其次,肯定合格,相反你事情干得好,但是不管是因为工作还是因为别的事情,只要没有签到,你肯定不合格。所以大家都窝到办公室,管他干旱灾情。 当然,自从邓小平上台后,抗旱不再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分产到户,抗旱的主要职责在于农民自身。政府不再管农民的生产,也不再组织群众集体抗旱,所以毛主席时代修筑的大部分水利设施逐渐作废了。 在毛主席时代修的水利设施报废以后,大旱之年也许水库有水,但是就是流不到田间地头,原因是: 1 ,毛主席时代浇水不要钱,在改革开放时代抗旱浇水要钱,每立方几毛钱,群众不愿意掏; 2 ,大部分水利设施荒废,水渠不能到达田间地头。 3 ,水利设备大部分老化生锈,不能再用。4,组织化程度很低。 现在的情况是:面对旱灾农民不愿意干,也没办法干;政府不愿意干;公司企业也没有道理干;事业单位的看政府脸色,也不愿意干。所以看来这种旱灾只有少部分人去自救了。尽管现在的市场很发达,设备很先进很方便,但是投资水利设备毕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所能够承受的,所以农民宁愿自己“凑合”,也不愿意投资水利灌溉,宁愿忍受干旱。而且现在的农业收益很低,农村大部分劳力去了城市打工,农村成为劳力稀缺地区,这样一来想抗旱救灾拉水保苗都不太现实了。而政府在八十年代还参与夏收、抗旱、防汛等活动,但是到了现在基本是做做样子,没有实质行动。当然现在机关干部公务员也都是一些出不了力气的软蛋,他们怕太阳晒,怕衣服脏,怕汗流浃背,怕吃力吃苦。他们宁愿去签到表示“我很忠诚,我很守纪律”,也不表示我能吃苦,我很爱民——国家养了一批真正的懒汉,他们怎么能够去抗旱呢?当然,政府自从分产到户以后从职责上已经取消了抗旱的任务,就是有这个职责也只是划拨一点钱,上面喊两声,至于实际行动依然是农民自己的事情。 所以,今年的旱情很严重,但是的确达到了无人救援的地步! 我小时候在家乡北面的山沟里,公社动员了几万劳力,苦干了三年修了一个水库,然后从水库向我们这千年旱塬上修了几十公里的水渠,水渠全都是混凝土板砌成,渠底是混凝土现浇,保证不渗水。每年春季干旱时节就从水库放水浇地。我那时候很喜欢耍水,经常在水渠玩,有几次把脚也割破了。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渠就不放水了,后来就有人偷渠里面的混凝土板,有的做桌子,有的做厕所盖板,有的垫了路,过了十多年渠里面的混凝土板就不多了,再过几年水渠也没有了。 现在干旱我们需要了,却没有了怎么办?谁来抗旱救灾?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21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大麦“二棱”变“六棱”原因辨析
tjm9518 2011-5-20 18:23
大麦“二棱”变“六棱”原因辨析
阜宁县一农资销售商 5 月 17 日 反映,有个农户种了他卖出的苏啤 3 号大麦种,现在田里长出的麦穗下半截是正常的“二棱”,上半截却变得像“六棱”了。农户认为麦种有问题,要求赔偿。 受害大麦田 畸形麦穗 据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大麦田面积约 1 亩。田间麦苗前期生长正常,目前麦株茎叶等正常,只是有近一半的麦穗出现异常。异常麦穗在田间有成片发生的现象(这些地段大麦密度较稀,成穗偏少)。从单株情况看,田间有的麦株所有穗都正常;有的麦株部分穗子为正常的二棱麦,部分穗子畸形;有的麦株所有穗子都是畸形的(主要是没有分蘖成穗或分蘖成穗少的弱小麦株)。就在这块田旁边,另一个农户种植的同一品种的大麦,生长和抽穗结实正常,其生育期略早,已接近黄熟。 不同畸形比例单株 5 月 18 日 ,笔者收到了农资销售商从网上传来的上述田块异常大麦的近 20 张实拍图片。从图片看,田间大麦茎叶青绿,穗子也还是绿的,部分麦芒发黄。没有出现畸形症状的穗子生长发育正常。出现畸形的麦穗,有的整个上半截的穗轴和部分小穗畸形;有的下部和顶部小穗按正常的“二棱”排列,中间穗轴畸形、部分小穗畸形。穗上畸形部分,小穗排列不规则,而且穗轴畸形生长,并非像六棱大麦一样小穗在直的穗轴上有规则地排列。部分畸形小穗上着生的麦芒畸形,弯曲生长。穗子上按正常“二棱”排列的小穗,结实和籽粒灌浆正常。畸形部位的小穗,有的能结实,而且籽粒正常灌浆;有的畸形,不能结实。 可能造成麦穗畸形的原因,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 2 甲 4 氯等激素型除草剂药害、冻害、霜霉病危害等。 大麦、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拔节后穗分化发育阶段不当使用 2 甲 4 氯、 2 , 4- 滴等激素型除草剂,容易造成穗发育异常,出现畸形穗。由于药物在作物体内作用时间较长,常导致作物穗子上不同部位的小穗出现畸形,颖壳、麦芒等均可能畸形,而且结实和籽粒灌浆会受到较大影响。据农户反映,上述田块在大麦拔节后没有再施过除草剂,再加上田间麦穗畸形发生情况与激素性除草剂药害常见症状有较大差异,因此基本能排除除草剂药害原因。 经过对相关图片的辨认和分析,江苏省植保站有关专家诊断,麦穗畸形不像是由霜霉病引起的。受霜霉病危害的麦株,病穗畸形生长通常更为严重,病穗常从叶鞘弯曲而出,湿度较大时病部常出现霉状物。在田间异常穗率高达近 50% 时,发病症状不会如此一致地仅主要在穗子上部出现。 据分析,麦穗出现上述异常现象,很可能是由穗分化发育阶段遇低温冻害引起的。今年 3 月下旬到 4 月中旬,包括阜宁等地在内的我省淮北及沿淮地区曾出现过大范围较严重的霜冻天气。此时部分田块的麦子处于穗分化发育期,容易受到冻害。从上述田块大麦受害情况看,很可能冻害发生时,田间麦苗的分蘖和主茎的生育进程已趋于一致,其幼穗上部大致处于小穗分化发育期,冻害致小穗分化发育异常,部分小穗发育终止。在短时间的低温过后,大麦幼穗生长发育又得以恢复,但部分受冻小穗畸形生长。部分幼穗生长停止、部分幼穗继续生长,导致穗轴弯曲生长。 低温出现时,不同田块的大麦生育进程不一致,或者田间湿度不一致(土壤干旱的田块麦苗更容易受冻),麦苗受冻的程度会不一样。同一田块,麦苗生育进程不一致,长势不一致,麦苗密度不一致(麦苗较稀的地段更容易发生冻害),冻害程度也有差别。 上述田块,全田性发生麦穗畸形症状,症状与冻害症状吻合;麦穗受害时间比较短、比较一致,而且与当地低温发生时间吻合。综合分析,麦穗出现畸形症状,很可能是由冻害引起的。相似的畸形症状,笔者前段时间在镇江、扬州、徐州、连云港等地考察时发现,在一些田块的小麦上也有发生,而且部分田块、部分品种上发生较重。(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1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初苗木话防冻
pinganyuanli 2010-10-8 10:27
冬初苗木话防冻 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 张伟兴 2009 年 11 月,我国北方 普降中到大暴雪,温度骤降,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绿化苗木尚未采取防寒措施,甚至很多地区苗木还未落叶。持续的降雪、融雪以及低温使苗木受冻,加之极限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而受此前多年暖冬的影响,不少园林养护者防寒意识较淡,使苗木冻害进一步加重,造成了巨大损失。 植保成就园林之美! 2010 年 9 月初,在郑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筹备会上,多位与会植保专家都把如何预防冻害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进行研究,如著名园林植保专家赵美琦教授提出灾害天气与园林植保, 著名古树复壮专家、高级工程师丛生提出 应对灾害天气的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广州市优秀专家、园艺研究员张乔松提出 选好植物,应对天灾 等等。 眼下又到初冬时节,面对可能肆虐的寒魔,球场、绿化管护人员该如何做好预防冻害的工作呢? 一、苗木遭受冻害的原因 一般来说,苗木的抗冻能力和树种、品种、原产地、枝条是否休眠、枝条内淀粉的转化状态、枝条含水量、合理用水、低温来临状态、施肥、苗木性质、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 1 、不同树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如雪松比油松抗冻;对不同品种而言,如油松就比马尾松抗冻。 2 、对于原产地而言,原产北方的苗木抗寒能力更强一些,原产南方虽经过长期驯化、过度的苗木抗寒能力就差一些。如香樟在郑州地区只有在小气候条件下才能安全越冬。 3 、对于枝条而言,处在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往往更强一些,因为枝条经过了低温锻炼。植株休眠的越深,抗寒能力也就越强。但冻害的发生往往不在气温最低的休眠期,而在秋末或早春发生,原因在于两个方面:未经过低温锻炼;解除休眠丧失了抗寒能力。枝条抗寒能力的强弱,还与其内部可溶性糖类的转化状态有关。枝条中淀粉在低温到来之前分解转化的越彻底,其承受低温的能力就越强。 4 、枝条的含水量减少、越成熟(木质化程度),其抗寒能力越强。但含水量过少时,一旦出现生理缺水,反而更容易遭受冻害。 5 、低温的来临状态对于寒害的产生影响巨大。若寒害早而突然,此时苗木还未经过抗寒锻炼,也来不及进行防寒措施,容易发生冻害。温度的日较差越大,意味着极端低温越低,冻害情况也越严重。连续低温持续时间长,冻害也越严重。温度急剧回升,也会加剧冻害发生。 6 、对于苗木的性质,实生苗根系发达,比扦插苗抗冻能力强一些。 7 、对于地理位置,特别是 高尔夫球场,多处空旷地段,在没有城市小气候的情况下,绿化苗木发生冻害的情况往往比城市绿地更为严重。 8 、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二、苗木防冻的措施 既有物理措施,也有化学措施。本文重点介绍化学防冻药剂及其类似物质。 化学防冻的原理,一是利用生长激素调节苗木的生长规律,增强抗冻能力,达到生理抗冻,该类措施效果慢但稳定性好;二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达到应急救灾的目的;三是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形成保护膜,可以降低细胞冰点,从而使苗木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冻害。 化学防冻剂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施用高摩尔浓度的药剂,渗入细胞内,通过降低与浓度有关的冰点,使细胞缓慢冻结来达到防冻目的 ( 如 DMSO) 。另一类药剂施用浓度很低,几乎不能渗入细胞,没有依数效应 ( Colligalive effect ) , 在快速结冻时发挥较好作用 ( 如 PVP 、甘露糖醇 ) 。为了提高冷冻条件下红血球细胞的存活率,防冻剂在这方面已应用多年,最近才用来防治植物组织冻害。 15%PVP 、 25% 丙三醇 和 0.5%DMSO 单用或结合用,仅在短日照条件下使苹果幼树抗低温能力增强 2-3 ℃。在 0-7 ℃条件下单用 丙三醇 可以降低苹果树皮组织致死温度,但取决于甘油浓度。 在 -6 ℃条件下,霜冻前 2 小时喷布 1O ( -8 ) Mn 一癸烯琥珀酸可以增加苹果、桃和梨开放花和幼树的存活率。 ttilborn (1966) 在苹果上得到类似效果,但是硬脂酸效果较差。因为在霜冻前 4 小时内施用硬脂酸才有效果,所以把脂肪酸用于生产性防冻可能还有问题。 Gazeau(1980) 发现用甘油、 DMS0 和蔗糖混台物处理的小麦苗叶原基内薄壁细胞。在冻结时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而未冻结的无此变化,处理的小麦叶和胚芽鞘与对照相比,生长稍微迟缓。用双二醇和黄油配制的商品 Minus F ,使柑桔幼苗在较低温度下仍能保持过冷状态,存活率提高,但是叶子出现毒害。相比较而言,喷施坪安复方防冻专家不但能使柑橘苗、苹果苗在 -5 ℃条件仍能保持过冷状态,即降低了冰点,预防了冻害,又具有一定的持效时期。目前没有发现叶子出现毒害的现象。 除专业的化学防冻剂外,类似物包括 高脂膜、生长调节剂、蒸腾抑制剂等。 高脂膜是用高级脂肪酸制成的成膜物,它本身是杀菌剂,但不同于常规化学杀菌剂,因为它本身并不具有杀菌作用使用后植物体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脂肪酸膜该膜相当于喷施几丁质。 高脂膜类物质国际上作为蒸腾抑制剂 , 使植物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生长调节剂中的乙烯利, 可提高桃、山莱萸和苹果的抗寒性, 但早秋喷施 200-2000ppm 乙烯利可造成桃树严重流胶,高浓度时可伤害 l 一 3 年生枝。赤霉素可以增强多种落叶果树的抗寒性。生长抑制剂中的马来酰肼、比久均有可以增加葡萄、柑橘、甜樱桃等落叶果树的报道。细胞分裂素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据报道,只能有效地防治冬季栽培的豌豆和小萝卜的冻害现象,而对夏季栽培的苗无效。秋季施用 ABA 可以提高苹果的抗寒性。在油菜的悬浮液胚培养中,为了诱导耐冻性, ABA 可以取代长期的低温驯化。但是,浓度为 1-150ppm 的 ABA 对柑桔苗的抗寒性没有影响。 当土壤水分冻结而蒸腾率还很高的情况下,苗木容易出现冻害。 Smith 等 (1966) 发现两种抗蒸腾剂能有效地降低 1 种常春藤属植物、 2 种冬青属植物、 2 种紫杉属植物、 1 种牡鹃花的蒸腾,从而防止了它们的冻害。 Pal r 和 SLill(1982) 报道抗蒸腾剂降低了冬青的燕腾率,但仅在定植的第 1 年能有效地减少冻害。当发育着的桃果、柑桔幼树和热带观叶植物发生冻害时,抗蒸腾剂不能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反而增加了扁桃和李花在 -4.4 ℃条件下的死亡率。 三、复方防冻,是未来预防冻害的必然趋势 所谓复方防冻,是指利用不同防冻剂的防冻原理,进行复方配制,从而使植物在物理上、生理上、生理生化方面均能产生一定的抗寒能力,从而达到抗寒、耐寒的目的。 具体说来,复方防冻的原理及优势有: ●在物理方面,诱导气孔关闭并形成生理保护膜,有效降低冻害对草坪、苗木的影响; ● 在生理方面,提高甲壳素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含量保持细胞膜稳态,加速枝条老化,大幅度提高植物抗寒、防冻害等抗逆性; ●在生理生化方面,苗木的 原基内薄壁细胞在冻结时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使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超低温保存或在低温下能够正常生长; ●多元化作用, 不但能使苗木预防冻害,还能有效缓解冻害, 使得防冻效果更加优越。 ●复方防冻产品 可以降低树皮组织致死温度至 -5 ℃(苗木健壮并取决于使用浓度和次数); 根据复方防冻的理论优势及不同物质的防冻原理,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资环学院多位专家历经数年科技攻关,所推出的智慧结晶 坪安复方防冻专家, 在预防 低温、寡照、冰雪冻害、倒春寒 等低温灾害方面效果优越,能够明显降低冻害程度。 在 -3 ℃时,持续 6 天,防冻效果 100 % ;在 -5 ℃ 对,持续 6 天,防冻效果在 87.3 %。 发生冻害后喷施本剂可以减缓冻害,并促使冻害较轻的草坪、苗木快速返苗。使用方法也非常灵活, 喷树冠、灌根、涂抹、树体输注均可。 化学防冻方法是一种应急措施,必须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寒潮降温前 15 天以上使用效果最佳。
个人分类: 园林养护|5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田遇旱,灌水、化除、施肥悠着点
tjm9518 2009-2-9 19:42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冬麦区出现特大气象干旱,大面积小麦等越冬农作物受灾严重,各级政府部门和旱区农民对此高度重视。现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对此次旱情的发生发展作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针对有关情况提出当前受旱麦田在灌水抗旱、化学除草和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应对办法,供各地参考。 全国:农作物受旱 1.53亿亩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稀少,造成了大面积的干旱。截至 2 月 7 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2.99 亿亩,比常年同期多 1.10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 1.53 亿亩,重旱 4996 万亩,干枯 394 万亩,有 442 万人、 222 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 8 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 1.52 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 95% ,其中重旱 4879 万亩。 此次大面积气象干旱,主要由秋冬连旱和越冬期温度偏高引起。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 11 月 1 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 5 ~ 8 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少 8 成以上。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在出现旱情的地区,小麦等农作物不仅因受旱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干冷天气引发的干冻还进一步加重了农作物受害程度。其中,播种较晚的、种植密度较小的、土壤偏盐碱的这 3 类田块,小麦受灾最严重,重灾田小麦减产幅度估计在 20% ~ 30% ,部分田块绝收。 据气象部门分析, 2 月份有 2 ~ 3 次的冷空气南下,可能在上述地区形成有效降雨,遏制旱情发展,但不确定性较大。由于长期干旱,上述地区的旱情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并可能发生冬春连旱,对越冬农作物造成更大危害。 江苏:淮北地区旱灾开始显现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省降水持续偏少。其中淮北地区降雨 24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 6 成以上;江淮之间 59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近 4 成。徐州西北部持续干旱,至 1 月中下旬旱情严重;淮北其他地区及江淮北部地区土壤水分长期亏缺,出现间断性干旱;沿江苏南地区农田土壤水分也处于亏缺状态,但尚在适宜范围之内。 当前淮北地区的旱灾开始显现。据 2 月上旬初统计,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麦田显露旱象的面积分别为 298.2 万亩、 285 万亩、 130 万亩,分别占 62% 、 61% 、 40% ,其中严重受旱面积分别为 87 万亩、 50 万亩、 80 万亩,合计 217 万亩,占三市总面积 17% ,占全省 小麦 面积 7% 。农作物受旱的主要为早期发育迟缓。尤其是腾茬迟、错过最佳播种期的小麦,播种后持续干旱,导致出苗不齐,生长缓慢。与此同时,干旱少雨又进一步加重低温寒潮天气对越冬作物的冻害。 目前,全省在田越冬作物已进入返青期,大面积苗情长势基本正常,但如果旱情迟迟不能缓解,将十分不利于小麦、油菜春季恢复生长,无法为后期籽粒灌浆结实形成足够的营养生长基础,最终影响产量。 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没有强冷空气和强暖湿气流影响我省,预计 2 月中旬我省天气相对平稳,气温波动不大,虽然在 8 ~ 9 日和 11 ~ 12 日有两次降水过程,但难以使旱情明显缓解。 根据我省旱情,省有关部门提出:淮北旱情较重地区,要根据旱情发展动态和近期天气预报信息,适时落实抗旱措施,必要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 2 月上旬,趁冷尾暖头,日均温在 5 ℃以上时,开闸灌水、浇水抗旱。有灌溉条件的稻茬麦田,要清沟理墒,采取沟灌洇水的方法灌一次透水;无灌溉条件的岗坡地、旱茬麦,要充分调度一切水源,采用软管浇灌。 麦田灌水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麦田出现旱情后,灌水或浇水是迅速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但灌水不当又可能对麦苗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应根据苗情、旱情及天气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播种较晚、种植密度较小、土壤偏盐碱的田块,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旱护苗措施。 1.尽量不在土壤封冻期灌水。 越冬期冬麦区小麦苗抗旱、抗冻能力一般强,特别是适期播种、越冬前有较大生长量的小麦,其根系一般比较发达,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抗旱、耐冻能力很强。在田间土壤封冻期,只要麦苗不出现严重的叶片枯死等症状,一般不要灌水或浇水抗旱。土壤封冻期对麦田灌水,会造成田面积水、结冰,对麦苗造成凌截危害(田面水分积冰时挟带麦苗地上部向上抬升,将麦苗拉断);较小的麦苗则可能因长期处于冰层中而闷死(考虑到目前小麦已由南向北进入返青期,土壤封冻时间不会太长,麦苗被闷死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被连根拔起(习称根拔),根系上移而受到严重冻害。考虑到近期旱情难以缓解,并可能出现冬春连旱,对受旱症状不太明显的小麦,如果有灌溉条件,可以等土壤解冻后趁冷尾暖头(一般要求在日平均气温大于 3 ℃,土壤能夜冻昼消时进行)灌一次透水,一方面缓解旱情,另一方面提高土壤含水量,蓄墒防止春旱影响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2.麦苗弱小的田块需防干冻 。播种晚或因干旱出苗迟的小麦,生长量小,根系不发达,主要分布于浅层土壤中,不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在田间干土层较厚时容易枯死。特别是耕作粗放、整地不精的田块,部分麦苗根系虚扎于松土层或土块缝隙中,更容易受到干冻危害。即使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当冻土层达到一定厚度时,麦苗根系吸水能力会严重减弱,遇干冷空气,地上部叶片水分散失,会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症状,叶片卷曲、叶色变暗绿,严重时干冻而死。因此,对生长量过小的麦苗,在土壤封冻期灌水,往往达不到防止干冻伤害的效果。对这部分小麦,土壤封冻期采取增加覆盖的方法防旱、防冻效果较好;耕作粗放、田面有虚土层的田块,可以适当镇压,压实表土、弥合土缝(避免表土冻结和麦苗组织结冰时镇压)。如果田间土壤干土层厚,可以灌水,但应保证水分能快速下渗,避免地表积水、结冰。 3.群体数量小的增肥促进分蘖。 播种较早,但种植密度较小的田块,受干旱影响,麦苗分蘖少,田间群体不足会影响最终成穗数量和产量。这些田块麦苗一般能正常存活,土壤封冻期也一般不要灌水,可以等土壤解冻后及时灌水缓解旱情,并结合灌水增施肥料,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量,争取较高产量。 4.盐碱地灌水严防返盐碱。 土壤偏盐碱的土壤,干旱时土壤溶液盐碱浓度增加,会加重对麦苗的伤害,影响麦苗生长。对这种田块,除应根据苗情、土壤墒情和土壤是否处于封冻期等情况决定是否灌水和什么时候灌水外,还应注意过量灌水会加重返盐、返碱,对麦苗产生更大的危害。在黄淮海地区,一些适合耕作的盐碱地,耕作层中的土壤水分为适合农作物利用的淡水或盐碱含量低的水(由降雨等形成),它们与处于下层的含盐碱的水不相连。春季对这些农田大量灌水,水分下渗,会打通上层水与下层水之间的毛细管,以后随着地表水蒸发,地下水会随毛细管上移,并在地表形成大量盐碱,使作物受到盐碱危害,严重的可能绝收。因此,对这些农田,应尽量采取浇水的方法抗旱,灌水时应速灌速排。 5. 苏南苏中麦田慎灌水。 目前苏南、苏中地区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适宜小麦生长,部分田块还存在湿度过大等问题。有些田块麦苗出现叶尖发黄干枯等症状,主要是前期冻害引起的(发生冻害的田块,常出现麦苗心叶卷曲、叶尖干枯,有些新生叶片在近基部出现枯白冻伤段)。在没有明确麦苗发黄等确由土壤干旱引起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对麦田灌水。特别是播种较迟,目前田间麦苗较小的田块,灌水会造成返青期地温不能及时上升,不利于麦苗及时返青生长和分蘖,影响麦苗根系深扎和地上部营养生长,群体生长量也会减少,最终会严重影响产量。这些地区目前应加强田间沟系配套,保证旱能灌、涝能排。对一些高亢地,如果需要可以适量灌水,速灌速排。 受旱麦田施肥需防肥害和群体过大 适当增施肥料,是促进受旱、受冻麦苗恢复生长的有效措施,但施用不当肥料利用率不高,有时会使麦苗受到肥害,或者使麦苗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后期倒伏。 土壤干旱时撒施肥料,肥分不能及时进入土壤,短期内达不到补肥效果,处于土壤表层的氮肥还会挥发损失,磷钾肥在地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会被表土固定,成为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磷钾。土壤干旱的田块,最好打洞深施肥料。结合灌水或浇水撒施肥料,让肥料及时溶解并进入耕作层被土壤吸附,肥料利用率较高,是比较省工省力的施肥方法。肥料可以在浇水前撒施,或者在灌水后麦苗叶片上没有水时撒施。 施肥量应根据苗情和前期施肥量而定。前期施肥足的田块,一般不要施肥,如果麦苗受干旱或冻害较重,可以每亩用尿素 0.5 公斤加适量腐植酸叶面肥,加水 50 公斤喷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如果前期施肥量不足,麦苗返青前和返青期也一般不宜大量施用氮肥,否则,受干旱或冻害重的弱小苗,在田间大量施肥后容易受到肥害;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群体数量比较大的田块,大量施肥后会造成返青期分蘖大量发生,群体过大。这类田块注意在返青期补足基苗肥就可以了,后期肥料主要在麦苗拔节初期施用。田间麦苗个体生长比较正常,但群体数量较少的田块,可以在返青期适当多施些肥料,促进分蘖发生,保证足够的成穗数量。 受旱麦田化除需保药效防药害, 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用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防效可能受到影响,有时还容易出现药害,应特别注意。 麦田麦田杂草生长缓慢,施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精恶唑禾草灵(骠马)等抑制杂草生长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后,防效会受到影响。适当增加用药量可以提高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麦苗因受旱、受冻而生长不良的情况下,加量施用除草剂容易发生药害,特别是甲基二磺隆(世玛)等除草剂,一般不宜在麦苗受旱、受冻的田块使用,更不能加量使用。 土壤干旱时施用乙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喷药后药物不能很好地在地表形成严密的药土封闭层,除草效果会下降。适当增加除草剂用量能提高除草效果,但施药后灌水或遇大雨,容易对麦苗造成药害。 对目前土壤比较干旱田块,当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造墒,并加强麦田管理,为 2 月底 3 月初麦苗返青期使用除草剂化除创造条件,以后适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除草剂,保证化除效果,严防除草剂药害。 目前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的田块,最好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气温升高而且比较稳定时,择冷尾暖头施用除草剂。如果此时土壤仍然比较干旱,最好灌水或浇水抗旱后施药,也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加足水量喷雾。一般不要在低温期抢早用药,否则在低温、干旱的影响下除草效果很难保证。在田间土壤墒情比较适宜、麦苗生长比较正常,而田间杂草草龄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麦极、唑草酮(快灭灵)等除草剂适当提早施药,提高除草效果,减轻杂草危害。 目前麦苗受旱或受冻比较重的田块,应及时抗旱,适当增施肥料,有条件的可以增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尽一切可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等麦苗健壮生长后再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施用除草剂。如果在春季化除适期麦苗生长恢复得不是太理想,应根据草相尽量选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可以选用使它隆、快灭灵、苯磺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以选用进口骠马、麦极等除草剂。如果田间杂草草龄比较大,在麦苗生长健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除草剂的用量,但也应尽量选用上述安全性好、防效高的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规避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3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播麦灌水防冻可能适得其反
tjm9518 2008-12-12 11:09
近期寒潮过后,苏中地区有较大面积小麦出现冻害现象,特别是施用含异丙隆除草剂不足半个月的田块,由于异丙隆降低了麦苗的抗冻能力,田间麦苗受冻较重。期间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咨询,能不能通过对麦田灌水的方式,防御冻害或缓解麦苗受冻症状。现结合案例,对灌水防冻的可能产生的处弊作一些分析,供各地参考。 案例一 句容市后白镇一农民 12 月 8 日反映,今年他种了 50 多亩稻茬小麦,播种迟,到 11 月 30 日才播种,每亩播种量 16.5 公斤,现在到田里检查麦子刚开始发芽。他问,近期气温很低,要不要对麦田灌水护苗,防止麦苗受冻。据了解,田间土壤墒情较好,播后盖籽工作做得也较好,露籽很少。 分析:从农民反映的情况看,小麦在播种后一周多时间即开始萌发,说明田间土壤墒情是适合麦种萌发出苗的,由于播种较迟,播后温度较低,因而麦种萌发和出苗速度稍慢。 目前对这种麦田灌水,如果田间形成积水,早晚可能出现田面积水积冰的现象,结冰时冰面抬升,会将麦苗上拉,根系外露,更容易受到冻害,严重时出现 凌截 现象,拉断麦苗。即使田间不积水,表层土壤湿度过大,冻融交替,也会使覆盖较浅的麦子根系外露,容易受到冻害。特别是在田间麦苗较小、根系较少的情况下,麦苗抗冻能力差,少量要系外露即容易使麦苗受冻致死。 另外,灌水还会使地温在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时地温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会影响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部分还没萌发的麦种,在低温、高湿下会吸水过多,出现 过胀 现象,丧失发芽能力,使出苗率下降。 考虑到田间土壤墒情较好,土壤湿度不是限制麦苗生长的主要矛盾,不会造成麦苗干冻,因此,不要对麦田灌水。对麦田不灌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土壤温度也容易升高,更有利于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 案例二 安徽省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部分田块的小麦,在 12 月上旬寒潮过后出现严重受冻现象。据了解,这些田块前期没有施过异丙隆等除草剂,田间土壤干旱。 分析:根据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麦苗到严重冻害,主要是因田间土壤过于干旱,出现了 干冻 。 干冻 ,是在麦苗地上部受到冻害的情况下,叶面失水较多,而由于土壤干旱,麦苗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因而麦苗体内会出现生理性失水现象。特别是在麦苗生长瘦弱、苗体小,根系发育不良的情况下,根系吸水能力差,严重时可造成麦苗青枯死亡。因此,在同样的低温条件下,土壤过于干旱会加重麦苗受冻程度和冻害损失。 对土壤过于干旱的田块,寒潮来临前适当灌水,有利于减轻冻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镇压措施,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也有利于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冻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及早灌水或者浇水,也有利于防止干冻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案例三 东台市五烈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农户的 10 多亩小麦田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施药时麦苗处于 3 ~ 4 叶期,施药后麦苗生长正常,前几天寒潮过后发现很多麦苗受冻,叶片变软,叶尖干枯,心叶受害也较重,但根系正常。他问,是否能对受害麦田灌水,然后撒施尿素,缓解麦苗受害症状。 分析:根据反映的情况,麦苗受冻,主要原因是寒潮来临前不久田间使用了异丙隆。异丙隆会降低麦苗的抗寒、抗冻能力,施药后短时间因遇低温容易使麦苗受到冻害。 麦苗受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较低的温度下,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0 ℃ 时就可能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细胞中的水分不结冰(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糖分等物质,其冰点较低,一般低于 -1 ℃ ),气温上升到 0 ℃ 以上后冰自然融化,麦叶基本恢复正常,对麦苗伤害很小。另一种是在温度更低的情况下,不仅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细胞中的水分也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2 ~ -3 ℃ 时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而且所结的冰会刺穿细胞膜,气温上升后冰自然融化,细胞溶液会流出细胞膜,麦叶呈水烫样坏死,对麦苗伤害很大。另外,细胞受到破坏后,细胞器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外泄,会对麦叶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 麦苗受冻后,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适当灌水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缓解麦苗体内缺水状况;在田间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灌水与不灌水对于缓解冻害没有太大的差别,而灌水会使地温在气温回升后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不利于受害麦苗的生长和恢复。因此,对上述田块,如果田间土壤墒情适宜,不宜灌水。 总体来说,在我省苏南、苏中地区,除丘陵地区外,冬季麦田特别是稻茬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不需要采取冬灌的措施来防止冻害发生。在我省苏北地区、丘陵地区,冬季土壤墒情较差的,为防止干冻,可以考虑采取冬灌措施来提高土壤墒情(能减少昼夜温差,寒潮突然来临时能减少地温下降幅度),减轻冻害。但麦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田块,一般也不需要冬灌。播种迟,麦苗生长小(冬前处于 4 叶期以下),根系不发达的田块,除非土壤特别干旱,一般不要冬灌,否则反而会加重冻害(主要原因是冬灌后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会使幼苗根系外露或悬空,更容易受冻)。土壤墒情较差时,宜采用镇压的方法,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减轻冻害。增施有机肥、覆盖秸草等措施,也有利于防冻护苗。(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13日凌晨今年最圆最大月亮的观赏及防灾
杨学祥 2008-12-11 13:41
据广东天文学会 10 日预报, 13 日,今年最圆、最大、最亮月亮将出现在夜空中,只要夜空晴朗,我国各地都可观赏到这轮满月。据广东天文学会常务理事李建基介绍, 12 月 13 日 零时 37 分,月球、地球和太阳排列成一条直线,此时月亮最圆 ( 望 ) 。 13 日 6 时,月球距离地球全年最近,只有 356566 公里,因而月亮的视直径最大。如果您当天用相机拍摄月亮和太阳 ( 要加滤光片 ) ,就会感到月亮比太阳明显大了。 13 日,在我国福州、南昌、长沙和贵阳等地区,当月上中天时,还可观赏到头上有明月,脚下无暗影的特殊景象。由于月上中天仅与经度有关,而与纬度无关。因此各地月上中天的时间不同,广州最佳赏月时间 ( 月上中天 ) 是 13 日零时 19 分,此时月光最明亮。由于该轮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十五中冬,因此又叫中冬月,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要明亮。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中冬月比中秋月明亮,原因是中冬月是天顶月,月光垂直射向北半球地区 。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2 月 13 日月亮近地潮,同时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243 度,三者迭加, 形成本月和本季度最强潮汐 ,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13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02243 度,所以潮汐南北震荡强烈; 13 日 6 时,月球距离地球全年最近,所以潮汐强度也为全年最大, 形成本月、本季度和本年的最强潮汐。在观月赏景之余,也要提高防灾意识,关注地震、低温和冷空气活动的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 徐清扬。天文专家称 :13 日凌晨可观赏今年最圆最大的月亮。 2008 年 12 月 10 日 ( 气象港 *20081210*xw862*hsl*) 来源:新华网。 http://qxg.com.cn/n/?fc=ndcid=66nid=21440 2. 杨学祥 . 2008 年 12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11-17 11:03: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10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苏中较大面积麦苗出现严重冻害
tjm9518 2008-12-9 09:06
原因分析:施用异丙隆使麦苗抗寒性下隆,遇近期寒潮产生冻药害 12 月 8-9 日,江苏中部地区有数十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麦田在使用含异丙隆的除草剂后遇到寒流,导致麦苗突然出现枯黄、失水萎蔫等异常情况。 兴化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 100 多亩小麦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在寒流过后田间多数麦苗出现了叶片干瘪而根系正常的情况。除这些田块外,当地还有一些用过异丙隆或含异丙隆的复配剂的田块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兴化市大邹镇一农民反映,一块 1.5 亩的大麦田在 11 月 29 日曾使用 50% 异丙苯可湿性粉剂进行化除, 12 月 7 日以后发现田间有 40% 左右麦苗的叶片像被开水烫过。目前麦苗处于 3 叶 1 心期,受害苗地上部变软,叶片不发黄,远看整块田颜色偏暗,田间暂时还没有死苗,周边一些用过药的大麦田也有类似情况。 另外,兴化市戴窑镇、兴化市大邹镇、通州市骑岸镇、泰兴市分界镇、泰兴市姚王镇、东台市安丰镇、东台市五烈镇等地也有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了类似问题。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 12 月 5 ~ 6 日,江苏省各地气温大幅度下降,苏中地区最低温度普遍下降到 -3 ~ -4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霜冻。尽管气温下降幅度大、温度低,但对于苏中等地目前处于 3 ~ 4 叶期,前期已经过低温锻炼的麦苗来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冻害。上述田块的麦苗受到冻害,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前期施用了异丙隆及其与其他药剂的复配剂。 异丙隆为取代脲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内,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受药害的杂草表现为叶尖和叶缘褪绿,发黄,最后枯死。在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对小麦造成药害,使麦叶发黄。异丙隆还会降低麦苗的抗寒能力,麦田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霜冻,麦苗容易受冻害,出现平常所说的冻药害现象。一般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或夜间有严重霜冻时不能用药,否则会产生药害。 小麦播种过迟,麦苗生长量小,本身的抗寒抗冻能力就差,施用异丙隆后遇低温,会加重冻药害的发生。异丙隆的药效期有 30 ~ 45 天之久,在小麦 2 ~ 3 叶期喷施异丙隆后 10 ~ 15 天遇强低温寒流,麦苗仍有可能出现冻药害。 在嫩苗田施用异丙隆,麦苗也容易产生药害、冻害。例如在稻套麦田,麦苗前期受水稻保护,生长瘦嫩,水稻收割后麦苗失去保护,对风吹、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的抵抗力弱,喷施异丙隆后遇低温受冻药害的可能性增大,受害程度也会加重。稻套麦田施用异丙隆等除草剂,应在水稻收获后 10 ~ 15 天,麦苗已老健时施药。 麦田施用异丙隆还应注意,施用过磷酸钙的土壤不宜使用该药;作物生长势弱或受冻害的、漏耕地段及沙性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使用。异丙隆在麦田施用时应均匀喷雾,施药不匀会稍有药害。异丙隆最适宜的用药时间为杂草出苗前至 3 叶期以前,一般每亩用 50 %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125 ~ 150 克,加水 30 ~ 40 公斤喷雾。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 4 ~ 5 ℃就会有较重的霜冻,施用异丙隆后半个月内出现这种天气,就可能对小麦造成较重药害,麦苗可能出现叶片褪绿、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施药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霜冻,小麦受害更为严重。在小麦越冬期前,出现日最低气温在 0 ℃以下的有霜冻天气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异丙隆最好在小麦出苗后气温较高时及早施用,不要等到低温期来临时再施用。 小麦播种、出苗迟的田块,为规避药害风险,生产上应选用悬浮率高的优质异丙隆产品,悬浮率低的异丙隆产品,药物在药液中分布不均,喷施到麦苗上后容易使部分麦株受药量过大而造成药害。 上述受到冻害的小麦苗,如果仅部分叶片受冻,麦苗一般不会死亡,以后能恢复生长;严重受冻的麦苗,特别是低龄麦苗,有可能死亡。如果田间麦苗死亡率不高,通过适当增施氮肥、钾肥,有利于促进麦苗恢复。对发生冻害的麦田,及时喷施春泉 883 (购货联系电话: 0514-85300388 、 13901442200 )等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更有利于麦苗恢复生长。 (水清) 个案分析 泰兴市姚王镇一农资销售商 12 月 8 日反映,当地有较大面积的小麦在 7 日、 8 日两天突然出现异常,有近 40% 的麦苗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严重的已经整棵苗萎蔫。受害麦苗主要发生在 10 多天前施用过霸草灵和赛剪这两种药的田块。经检查,田间有部分麦苗根系发黑。 分析:霸草灵为 2%吡草醚悬浮剂,登记用于冬小麦田防除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9~12克,折合每亩用霸草灵30~40毫升。吡草醚为苯基吡唑类触杀性苗后除草剂,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原卟啉4氧化酶,并利用小麦及杂草对药物吸收和沉积的差异所产生不同活性的代谢物,达到选择性地防治小麦地杂草的效果。在用药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对小麦产生药害。据睢宁县魏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郭言斌《霸草灵防除麦田猪殃殃试验小结》一文记载:据试验,在11月15日杂草3~4叶期施药,每亩用霸草灵10毫升喷雾,对麦苗安全。每亩用霸草灵30毫升升加水30公斤常规喷雾,就会对小麦产生一定药害,施药后3~5天部分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斑点,受害叶一般为倒数第二叶和第三叶,并随着药量增加受害加重。施肥水平不同,小麦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施氮肥偏多、叶片宽大而嫩绿的麦苗受害重。 从这位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看,麦苗出现异常现象不像是霸草灵药害。一是霸草灵为触杀性除草剂,所产生的药害斑为白色的触杀型斑,正常用药条件下不大可能造成叶片水烫样坏死;二是霸草灵产生药害的速度较快,药伤斑一般在用药后 3~5天就会出现,而上述田块的麦苗在用药后10多天才出现异常。 上述田块麦苗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主要由前期施用赛剪有关。赛剪为 7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含异丙隆成分,用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产生冻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