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Lost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I lost my youth
热度 1 duke01361 2015-6-19 16:41
I lost my youth Xuefeng Pan I lost my youth before I was going to think of it in my grave I lost my years with you before I was going to dream of it in my sleep I will of course lose everything in the end And the world will also lose me deeply in your memory 我失去了我的青春 我在我的坟前想 我失去了我和你的在一起的岁月 当我就要睡在我的梦里 最终我会失去一切 而世界也将失去我 在你的记忆中
个人分类: My Ideas|1646 次阅读|2 个评论
Steven Jobs.The Lost Interview .21
热度 2 heartuser 2014-4-28 22:10
Steven Jobs.The Lost Interview 1985 ,Jobs被自己引荐的John Sculley排斥出苹果。18个月后,Apple收购Next(Jobs离开苹果后创立的公司)。半年后,Jobs重新接管苹果。 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我们称为 。因为以前是这样的,所以就会一直这样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脚踏实地工作,你就能很快地学会经商,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陈规陋习。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如果自己在以前不想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till now,仍旧不会去学习。“如果我想学的话,我3年前就会去学了”。这种思考模式一直沿袭下来,并把它当做 。陈规陋习,不利于心智的发展。潜藏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很少去有人愿意去扫除。陈规陋习,让一个人仅愿意呆在自己的 。 可以帮助我们工作,没有明确的实用性。重要的是我们把它当做思考的镜子,学习如何思考。我认为学习思考的最大价值在于 , 学习一门编程语言。 ,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一书中提到,他小时候在少年宫学习计算机编程,没有想到20多年后竟然会使用编程去写脚本语言,完成《托福词汇21天突破》词频的统计分析。统计词频率是海量的工作,借助编程方式 ,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最后,李笑来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去自学编程,关于编程的文档,互联网随处可见。再比如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时,就需要用到编程思维,excel语句类似VB编程。用excel公式处理数据,比手动筛选统计不知道快多少倍。工作中,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仅去关注实用编程(比如工作中用到了针对某一环境下的编程),而会忽略编程逻辑思维能够给工作带来便利的通用逻辑思考方式。 富有的感觉如何? 钱允许你做想做的事,钱让你实现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创意,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是产品带给你的价值。 Sculley ,百事可乐工作,产品可以数十年不变,所以产品部门的人说话没什么分量,营销部门的人可以轻易升级,对于在百事可乐工作OK。问题是垄断科技公司也有这种情况,比如IBM和施乐。即便IBM/施乐的产品经理做出更棒的产品又怎样?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苏杰写了一本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里面聊到了产品经理工作的巨细,日常生活中也无不体现了一个产品经理细腻而敏捷的思维。比如,路边一个垃圾筒,在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看来,垃圾桶上标识就需要符合用户思维。比如web网页上一个按钮的大小,色调,无不体现产品经理的心血。《不懂项目管理还混职场》出自百事可乐工作的李治,本书谈聊沟通、思维、项目。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很多思维是共通的,但工作实处还是需要行业浸润。 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 。IBM就是这样走下坡路的, 。 苹果也有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擅长管理流程的人才,但是他们忽略了产品本身。经验告诉我,优秀的人才是那些一心想做产品的人,虽然这些人很难管理,但是我宁愿和他们一起工作。 , 苹果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Lisa电脑失败。Lisa是一款非常超前的产品,但是它过于超前了,一致偏离了产品的宗旨。 任正非:“ 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 你如何处理工作的轻重缓急,你觉得什么对产品最重要? 我离开苹果以后,发生了一件几乎毁掉苹果的事,Sculley有个严重的毛病,我在其他人身上也见到过,就是盲目乐观,一位广平创意就能取得成功。他觉得只要想到绝妙的主意,公司就可以实现,问题在于优秀的创意与产品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实现创意的过程中,想法会变化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因为你会发现新东西,思考也更深入。你不得不一次次权衡利弊,做出 。总有些问题是电子设备解决不了的。是塑料、玻璃材料无法实现的或者是工人和机器人做不到的。 ,必须仔细 , 各种组合,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这个过程很重要。 《德鲁克谈企业管理》:我记得拿破仑说过,他打每一场战役都非常仔细,打 仗前会十分详细地把计划写出来,可是他每一次打仗都不是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打的。 那有人就会说:“既然计划得很详尽,却没有按照计划来做,那又何必做计划呢?”拿破仑说:“因为战争是不确定的、变化无常的,所以没办法掌控。”那怎么办呢?他说: “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计划。先把打算怎么打仗计划好,然后按照这个计划、这样的战略去做。至于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只能临场应变,没有别的办法。” 这就是拿破仑成功的关键。除了计划以外,德鲁克也谈到了规划。计划是什么?计划是我要到夏威夷。规划是什么?我一定要把时间安排、花的预算、跟谁一起去等整个行程的设想都详细地写出来,这叫 。 王石:成功更多的是不断 。“我从1983年到深圳至今,实际上更多的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一直在犯错,我曾经这样说过,什么叫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就是同样的错误不再犯,因为在商场上来讲,同样的错误再犯错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你纠正之后可能会犯新的错误,这是我对自己的概括。什么叫常胜将军?你的胜占51%,你的失败占49%,不能败的比胜的多,所谓的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我们通常是时候以失败论英雄,实际上你更多看到的过程,是不断试错”。对于 的解读。 无论开始时有多少绝妙的主意,我一直觉得团队的合作就像是: 我小时候街上住着一位独居老人,他大概八十岁,看上去凶巴巴的,我认识他,我想让他雇我帮他修剪草坪,有一天他说“到我车库来,我给你看点东西”,他拖出一台布满灰尘的磨石机,一边是马达,一边是研磨机,用皮带连着。他说“跟我来”,我们到屋后捡了些很普通的石头,我们把石头倒进研磨罐,加上溶剂和砂砾,他盖好盖子,开动机器对我说“,明天再来”研磨机开始研磨石头,第二天我又去了,我们打开罐子,看到了打磨得异常圆润美丽的石头。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头就这样互相磨擦着,互相碰撞,发出噪音,最终变成了光滑美丽的石头, ,正是通过团队合作,通过这些精英的相互碰撞通过辩论、对抗、争吵、合作、相互打磨,磨砺彼此的想法才能创造出美丽的“石头”。这很难解析,但显然不是某个人的成就,人们喜欢偶像,大家只关注我,但为Mac奋斗的是整个团队,我以前在苹果酒发现一种现象,很难表达出来,更像是一种感觉, 。最好与普通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20?最棒的CD机与普通的CD机的差距有多大?20? 但是在软件行业,还有硬件行业,这种差距有可能超过15倍,甚至100倍。这种现象很罕见。能进入这个行业,我感到很幸运。 。 而且我发现只要召集到5个这样的人他们就会喜欢上他彼此合作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感觉。他们会不愿再与平庸者合作,只招聘一样优秀的人。 。 说故事的方式和故事本身,都很吸引人、启发人。
2544 次阅读|4 个评论
Lost and found (a Word file)
热度 1 zuojun 2014-3-12 06:52
I am not sure this ever happened to you, but it did happen to me more than once. When I was using a PC laptop, I sometimes forgot to save an email attachment (a Word file) into a specific folder. I went on to edit it, and quit when I finished editing, and then could not find the file. Eventually, I figured out how to locate the lost file. Now, I am a Mac user, and I lost a file this morning (when my client told me that I attached a wrong file, not the edited file that I worked so hard last night). I looked and looked, and I could not find it. It was not on my backup disk, and it was NOT under All My files. Oh, well, there was no point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So, I emailed my client, and said I would re-edit the paper for her. Then, I noticed something on the left column of Word Document Gallery.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lumn, it collects Recent Documents. Yeah! After some checking, I found my lost file (which saves me at least three hours of re-editing). Now, I will go to yoga class and recharge my body and soul!
个人分类: iLove Mac|2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些东西,只有失去后,才会想TA...
zuojun 2013-9-17 21:38
对回国小住,我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是,看不到蓝天的我,依然会闷闷不乐。问自己:”VIP们就看不见雾霾?” 于是,怪自己要了一间无烟房,高高在上(21楼),天天看雾霾。好在有半透明的窗帘,就用它把视线挡上-See No Evil. 上网已成为我的“第二本能”。有一个上午,办公室的无线网上不去,我一时没想通,就跟我的Mac干上了。好在有午餐休息,否者,我的手指可能会被 Mac搞痛。 防-火-墙,谢谢你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别忘了你现在(是)在哪儿!”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LOST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2-12-18 22:06
LOST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权损失的经济学概念
Raffles 2011-6-11 23:04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因为当事人主体权利不完备而形成的交易成本增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因为人权残缺主体间漠视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福利耗散,我把它们称之为人权损失( human rights lost )。 为什么单独给它起一个名字?因为在传统的交易成本概念里,是不单独计算这部分费用的。而这部分费用,在人权不完备的市场经济当中,是非常昂贵的,不能忽视。为了跟其他部分的交易成本区别开来单独考虑,所以我把它单独起一个名字叫做人权损失( human rights lost )。 人权损失是和人权缺失程度成正相关的。 下面我们来证明人权损失经济学定义: 福利边际贡献的概念,即当增加一个单位的供应时会带来福利增加量。 福利边际贡献率,就是福利的增加量比上资源的增加量。 边际贡献率 = △福利/△供应 根据经济学对效用( utility )的定义以及观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现象:当我们越来越多的消费一种物品时获得的额外或边际满足程度会下降。英国经济学家阿菲里德·马歇尔把“人类本性”的这一平凡而基本的 现象 称作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由此可得:充裕时的边际贡献率<短缺时的边际贡献率 同一个人:在资源充裕时一个单位资源的效用贡献小,且随着充裕度的增加趋向于最小;而在他短缺时的效用贡献大,且随着短缺的加剧趋向于最大。 但不同的主体之间却有:“效用在本质上是人们对消费所带来“收益”的主观体验和评价,对不同人的效用进行比较具有难以客服的技术性困难。” 当资源在两个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时,一方增加就会带来效用增加,相应另一方就会出现效用减少,但增加的一方随着资源的增加,资源的边际贡献就会减少,而短缺方随着资源的短缺加剧,其资源的效用损失边际贡献就会加大。 我们可以得到:同一资源在向充裕方移动时,所造成的充裕方效用增加值趋向小于缺失方的效用减少值。 便有:短缺方效用减少 - 充裕方效用增加 →>0 即: 人权损失→>0 由以上可证:当资源分配不均衡时,会出现总福利减少。但因为每个人都力求总效用最大,这时就会促使短缺方的资源主张逐渐加大,相应资源多出方的资源主张就会逐渐减弱。主张对抗的结果是资源配置发生转移,偏向资源短缺方,最终达到资源平衡 要达到均衡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即主张对抗的权利主体要平等,否则对抗无效或很弱,资源不会发生转移,不会转移就达不到均衡,这时就会出现人权损失。 这就是人权损失的概念:人权损失 = △福利(效用)贡献 - △福利(效用)损失 出现人权损失时总福利不为最大。 人权缺失程度决定着主张对抗程度,主张对抗程度又决定着资源失衡程度,而失衡程度决定着福利损失程度,所以说人权损失与权力缺失程度正相关。 另一种情况是,资源在两个人权缺失的主体之间分配时,因为两者都不具备权利主张能力,主张对抗根本不会发生,只能甘愿△贡献远远大于△损失的情况存在。而且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可能会有漠视资源浪费的福利耗散,人权损失进一步加大。所以说,两个权利残缺的主体间的人权损失最大,总福利虽小,人权损失与人权缺失程度正相关。 科斯先生指出:在普遍的交换过程当中,在两个平等主体间的交换方会有交易成本出现。我认为当出现人权残缺时,因为出现了人权损失,交易成本更大,即: 人权残缺主体参与交换的总交易成本 = 人权损失 + 正常交易成本。 按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主体间的不平等会加大彼此之间的事前谈判成本、契约成本以及事后的法律成本。而资源浪费形成的福利耗散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科斯定义的交易成本范畴,在这里我把这部分因当事人漠视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福利损失称之为福利耗散。本文中的人权损失 (human rights lost) 共包含这两部分损失构成。 在经济学原理中“经济学讨论交换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互惠互利的交换,是自愿进行的交换,是独立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换,强迫进行的非自愿性交换则不能满足互惠互利的条件。” 但是当这个基本前提不确定的情况出现了,怎么办呢?在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作为人权一部分的产权,还是人身自由平等的其他人权都存在着不完备。关于产权界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周其仁已经讲了很多,而且有理有据的进行了大量研究,看看《产权与制度变迁》就会知道,产权的缺失或不完备,对经济的伤害很大。带着人权损失的概念,看经济现象,对研究当今中国经济,是十分有帮助的。利用人权损失这一变量,可以解释很多经济现象,象农民工现象,贪腐行为、国有企业垄断等等。
2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OST GENERATION, NOT (upside-down reading)
zuojun 2010-4-15 15:29
It's worth watching,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http://www.youtube.com/watch_popup?v=42E2fAWM6rA By Jonathan Reed If you cannot watch YouTube, try this site, which shows the writing (but I am unable to steal): http://www.killahbeez.com/2009/01/23/lost-generation/ If you still cannot read it, here it is. (I typed it myself; any typos?) I am par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And I refuse to believe that I can change the world I realize this may be a shock but Happiness comes from within Is a lie, and Money will make me happy So in 30 years I will tell my children They are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my life My employer will know that I have my priorities straight because Wor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amily I tell you this once upon a time families stayed together but this will not be true in my era this is a quick fix society experts tell me 30 years from now I will be celebrating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my divorce I do not concede that I will live in a country of my own making In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will be the norm No longer can it be said that My peers and I care about this Earth It will be evident that my generation will be apathetic and lethargic it is foolish to presume that There is hope. And all of this will come true unless we choose to reverse it. (Then you read backward...) Note: This concept is based on a political advertisement by Recrear, which you can view at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CAhl=env=lFz5jbUfJbk or read what I copied down at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537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2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Opening Stanza of T. S. Eliot's Choruses from the Rock(转载)
xuechunxiang 2008-12-10 08:52
The Eagle soars in the summit of Heaven, The Hunter with his dogs pursues his circuit. O perpetual revolution of configured stars, O perpetual recurrence of determined seasons, O world of spring and autumn, birth and dying The endless cycle of idea and action, Endless invention, endless experiment, Brings knowledge of motion, but not of stillness; Knowledge of speech, but not of silence; Knowledge of words, and ignorance of the Word. All our knowledge brings us nearer to our ignorance, All our ignorance brings us nearer to death, But nearness to death no nearer to GOD. Where is the Life we have lost in living?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The cycles of Heaven in twenty centuries Bring us farther from GOD and nearer to the Dust. T.S.Eliot http://www.westminster.edu/staff/brennie/wisdoms/eliot1.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