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欧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欧洲

相关日志

[转载]欧洲中世纪大瘟疫
fqng1008 2020-10-3 08:59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 欧洲 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 鼠疫 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 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场瘟疫在很多文献中被记作“黑死病”。 灾难起因 这场大瘟疫起源于 中亚 ,1347年蒙古军攻打 黑海 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 波罗的海 地区再到 俄罗斯 …… 在英、德、法等语言中,当时均用由拉丁文“pestis”演变而来的“pest”一词来称呼这种鼠疫大瘟疫。由于黑死病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传播非常迅猛,于是在讲罗曼语和日耳曼语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地方在房屋的墙上触目惊心地写上了一个大大的“P”字——警告、提醒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要小心迅速躲开。就像黑死病会传染那样,在墙上写“P”字的做法仿佛也会传染似的:一座又一座的房屋墙上,一个街区又一个街区的屋墙上,均出现了一个个黑黢黢、瘆人的大大的“P”! 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 佛罗伦萨 人记录下来的。而在历史中对黑死病特征记录,有一些是关于淋巴腺肿的描述,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 腺鼠疫 相似,这就使得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 鼠疫杆菌 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是寄生于 跳蚤 上,并借由 黑鼠 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灾难发展 1347 年9月抵达欧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岛 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经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 热那亚 和 法国 地中海港口城市 马赛 ,1348年1月攻破 威尼斯 和 比萨 ,1348年3月一鼓作气占领了居于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镇 佛罗伦萨 。于是,黑死病在这些城市厉兵秣马、集中兵力,通过陆路、水路,辐射到欧洲的四面八方:从意大利北部经布伦纳山口到蒂罗尔、克恩腾、施泰尔马克到 维也纳 ;在法国,以马赛为起点,横扫了从普罗旺斯到诺曼底的整个国家, 巴黎 在1348年8月“陷落”;1348年夏,黑死病找到了进攻英国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 伦敦 ,翌年征服整个不列颠;1349年初,黑死病从法国的东北部越过 莱茵河 ,5月到巴塞尔、8月法兰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达汉堡、不来梅、但泽……黑死病的远征又转向北欧、转向东欧,1352-1353年,最终来到了俄罗斯,结束了它这次触目惊心、血腥的征程。 灾难影响 以国家而论,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而少数国家如波兰、比利时,整体上较侥幸地成了漏网之鱼。在城市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亲历者薄伽丘所写的《十日谈》中,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在惨状前,薄伽丘惊呼:“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与佛罗伦萨相比,在它北面的另一大城市米兰却分外幸运:在黑死病黑云压城般的包抄中,竟然奇迹般地安然无恙。当然,像 米兰 、 布拉格 这样幸运的城市只构成少数的例外。大部分城市都无法幸免于难。 欧洲大伤元气,因大瘟疫传播而引起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大变动。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当时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 犹太人 的浪潮,理由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瘟病并四处投毒。在美因茨,1.2万犹太人被作为瘟疫的传播者而活活烧死,在斯特拉斯堡城内杀掉了1.6万犹太人。 对文明发展影响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原来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社会转型因为黑死病而突然变得顺畅了。因而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 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乃至 启蒙运动 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 受灾医学原因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故14世纪的欧洲人对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肯定是毫无招架之力的。威尼斯人曾最先想出了当时最为聪明的一项隔离措施:不准有疫情船只的船员登陆,船员须在船上隔离40天。措施不可谓不严,然而,当时谁会想到老鼠是罪魁祸首呢?水手不准上岸,船上的老鼠却通行无阻地爬上了威尼斯的土地!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3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腾:1347,死神降临——黑死病时代的欧洲
fqng1008 2020-10-3 08:45
仔细翻看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在王侯将相、宗教战争与各种传奇故事的字里行间潜藏着一个隐蔽的魔鬼:瘟疫。无论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雅典瘟疫,还是罗马帝国三世纪危机时代的大瘟疫,在知名度和历史影响方面似乎都难以和席卷整个西欧、反复折磨欧洲人数个世纪的黑死病相提并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与瘟疫的斗争从未彻底胜利,瘟疫的爆发在许多时候也成了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比如,许多学者认为雅典的瘟疫导致了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最后失败;罗马帝国时代的瘟疫则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动摇了整个帝国的统治根基。1347年以来爆发的黑死病,更是被视为中世纪晚期社会治理与意识形态走向最终崩溃的重要标志。 黑死病的创伤记忆 《格林童话》本是格林兄弟收集的德意志地区自中世以来的若干民间传说,由于黑死病在欧洲肆虐时间特别长、造成的危害特别大,在民众中形成了创伤性记忆。因此,在《格林童话》中有不少关于瘟疫的故事,其中以《哈梅尔的吹笛人》流传最广。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数百年前,哈梅尔这座小镇曾经遭遇老鼠成灾,正当各家各户无奈准备举家迁移的时候,在路口遇见了一位穿五彩斑斓衣服的少年,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独特的笛子。他对镇长说,自己有办法消灭这些老鼠,但需要一大笔酬劳。镇长将信将疑地答应下来,这个少年就抽出笛子吹奏起来。然后人们看到满城的老鼠都跑到了大街上,随着少年的笛声,全部投入镇子旁边的河流中。鼠患一旦解除,镇长却仗着人多势众拒绝支付少年的酬劳,并威胁要对他动武。这个少年只得默默离开,但在某一天夜晚,小镇附近的山上传来了诡异的笛声,各家各户的孩子都往山上跑,无论如何也拦不住。所有的孩子都跟着那个吹笛人消失在了丛林深处,只有一个拄拐的小男孩没有赶上。这个孩子之所以拄拐,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解释,最恐怕的版本是说这个孩子曾经救过一个长得像老鼠的人,反而被这个人削掉了脚趾。最后塞翁失马,又得了活命。这个暗黑的故事,背后映射的就是鼠疫所带来的灾难。 1900 年出版的《哈梅尔吹笛人》画片 从14世纪到15世纪,欧洲许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黑死病的大背景下书写的。我们熟知的《十日谈》,其故事背景就是在佛罗伦萨瘟疫时期。一些贵族少男少女跑到乡下去避难,在自我隔离的百无聊赖之际,讲一些很有内涵的故事互相取乐。《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特别详细的描绘了黑死病的发病过程。其最初的主要症状是流鼻血,其次是在大腿内侧和腋下等地方生出像鸡蛋一样大小的肿块。随着肿块的蔓延,人的身上会出现黑色的斑点,遍布整个手臂和大腿。他感叹说,凡是侥幸生存下来的人,都聚集到安全的房子中,将自己反锁起来,小心翼翼地苟活着。 就黑死病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来说,如何评价也许都不会过分,英文词中大写的瘟疫“The Plague”就可以直接指代“黑死病”。这一场灾难从14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蔓延,使整个西欧世界都陷入到无边无际的死亡气息当中。根据学术界的估算,在大约两百年的时间里,瘟疫屡次侵袭欧洲,几代人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当中。在这段时间里,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欧洲人口在瘟疫中丧生。随着人口的急剧下降和社会动荡,整个欧洲的治国理政、商业贸易以及日常生产等活动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将欧洲的历史发展推向了未曾预料的方向。 瘟疫起源与应:惩罚、净化与鞭笞者 在古代,由于科学的落后与宗教意识的社会性弥漫,人们完全无法认清这场瘟疫灾难的真正的起因。事实上,直到1894年才由法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森正式确认了,五百多年前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源于一种特殊的病菌。后来,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耶尔森氏菌。 显微镜下的耶尔森氏菌 在瘟疫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借助跳蚤、老鼠以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并首先是在动物中蔓延的。在13世纪初期,中亚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类似疾病。从事皮毛生意的商人和猎人发现,当地的旱獭(土拨鼠)大量死亡,但他们对此并未在意,在野生动物皮毛贩卖过程中,这场动物界的瘟疫开始向人类发起进攻。从热那亚到比萨,鼠疫快速在意大利传播,继而越海进入马赛,然后传播到波尔多。瘟疫又跟着波尔多的红酒贸易越过英吉利海峡。1349年,一些挪威人在海上发现了一艘漂流的航船。船上装满了高级英国羊毛,但船员全都死亡了,他们为这意外之财大喜过望的同时也收获了鼠疫。 瘟疫的迅速蔓延使瘟疫爆发的原因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在面对这场瘟疫的屠杀时,当时的欧洲人几乎没有任何科学能力来应对这场灾难。他们所能想到的手段,不过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放血疗法或熬制草药,但最为主要的却是以祈祷、悔罪和补赎来祈求天主平息愤怒、收回对人类的惩罚。宗教除了为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提供慰藉之外,也试图为这场人间悲剧找到一种解释。 就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文献,最早对黑死病进行解释的似乎是阿格拉蒙特的詹姆斯(James of Agramont)。他在1348年写了一篇小论文,简述了瘟疫在他所知地区的传播经过和瘟疫所到之处的悲惨景象。在他看来,这种疾病根源在于罪人触怒了天主,这种解释也是希伯来—犹太传统宗教的经典解释。在《圣经》当中有大量关于瘟疫的记载,而瘟疫的流行往往被视为来自神的惩罚。比如《旧约·申命记》第二十八章中说,“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耶和华必使瘟疫贴在你身上,直到他将你从所进去得为业得地上灭绝。耶和华要用痨病、热病、火症、痢疾、刀剑、干旱、霉烂攻击你,这都要追赶你,直到你灭亡”。在亚伯拉罕传统宗教中,瘟疫的流行是对人类傲慢的一种惩罚,同时也是以瘟疫的形式促使人们认罪并引领人们悔改。 丢勒的版画《天启四骑士》 《圣经·默示录》中的天启四骑士分别是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瘟疫爆发被视为末日即将带来的前兆。马格德堡的康拉德曾经写道,当人类普遍陷入罪恶之中,瘟疫的到来就是神明积聚的愤怒,是对人类罪恶行为的残酷揭发。大多数神学家和布道者们也持有基本类似的看法。他们都认为人类自己的软弱和罪恶使魔鬼获得了侵入人类身体和人类社会的机会,从恶如崩一般地搅乱了整个人类正常生活,并扰动着所有人的心灵。但也有些人从更为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认为瘟疫的发生是“净化人类群体、促使人类悔改的必要步骤”。 面临黑死病的蔓延,出现了许多对肉体进行极端惩罚的激进苦修者,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鞭笞者团体。鞭笞者运动在13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北部地区,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这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代基督教的苦修传统相契合,但其表现形式却极其暴力血腥。许多参与者相信,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耶稣受鞭打的模仿,也是通过对肉体的惩罚来公开赎罪。除了大量的平信徒参与之外,鞭笞运动中更包括了大量的隐修士。他们的鞭笞活动多以三十三天为一个周期,这个数字正是耶稣基督在人世间生活的年数。早期关于鞭笞者的文献指出,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参与到了这场行动中,甚至许多市政官员和贵族都参与其中,认为正是自己的罪过引发了这场瘟疫。这些人赤着脚从一个城镇游行到另一个城镇,一边挥舞着带铁钉的鞭子游行,一边高唱赞美诗。随着疫情的蔓延,人们对于死亡和末世的恐慌也越发强烈。当时的见证者说,随着这股末日审判即将来临情绪的迅猛扩展,狂热的鞭笞者认为这场赎罪的活动要持续三十三年,直到基督王国的救赎与弥赛亚的最终降临。随着这一运动的发展,更是逐渐产生了反对教士主义、官僚体系和进行社会革命的激进思想。 游行中的鞭笞者 这种在公开场合进行自我鞭笞的运动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当时的教宗克雷孟六世不得不在1349年的10月20日发表教宗谕令,治则这些鞭笞者的行为只是“充斥着迷信的徒劳”,认为他们是趁着瘟疫蔓延之际人们的恐慌,以“捏造和虚伪的言辞”来否认教会的权威,挑战教会的权力,甚至直接呼吁世俗政府对这种公共集会式的公开忏悔进行强力干涉。然而,鞭笞者们却对教宗的谕令回答以“不能”、“不明白”,仍旧不断地用带着尖锐铁片的鞭子抽打着自己的身体,以作为悔改的标记。 这种极端的自我肉体惩罚行动背后有着深厚的思想历史渊源和基础。对作为主流的教会来说,瘟疫的惩罚是为了劝人悔改的一种手段,虽然极其残酷但只是暂时的。而对鞭笞者来说,瘟疫的蔓延与在灾难中所见到的苦难景象,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永恒惩罚与谴责的标记。因此,鞭笞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地狱永火的焚烧,他们害怕了,他们恐惧到了极点,他们似乎已经不再相信教会能够成为诺亚方舟带他们脱离苦难。 鞭笞者赤裸上身,进行自我鞭打。 在中世纪的基督徒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瘟疫是圣经中已经预见的事情,是注定的劫难,因此人类对此几乎束手无策。但在巨大灾难降临的时候,人类往往亟需寻找到一个替罪羊以解释他们自己正在遭受的不幸。在这场巨大瘟疫来临之时,他们所找到的替罪羊无疑是一直受到隔离与歧视的犹太人。这些狂热的鞭笞者所到之处,总会对当地的犹太社团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在自我鞭笞的同时,仍然斥责犹太人的罪过。许多地方都怀疑是当地的犹太人团体亡我之心不死,在井水或河流中投毒,认为瘟疫的蔓延就是犹太人一手造成的大阴谋。 医治、隔离与社会重建:教会与政府的应急措施 在黑死病蔓延期间,以天主教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和各个地方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防止疾病的蔓延,虽然其中许多宗教仪式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显得荒诞不经,但在那个时代对稳定人心非常有效。比如,当时英国的主教们要求人们在每周三和周五的补赎日进行集体赤脚游行,要禁食祈祷,在一切空闲时间多念诵《天主经》和《圣母经》。 抄本画中描绘身患黑死病的人 作为社会运行的核心力量,教会在各地设立医院,提供日常医疗服务。14世纪的英国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各大中古国家的前列,虽然全国只有大约400万人口,却有600多家医院。当然,这些医院主要也是由教会的神父、隐修士和修女们组织起来的救护所,无法提供现代意义上的治疗,更多只是予以基本的照顾和清洁。同时,一些主教也开放自己所辖的教堂,使那些尚未感染的人有避难之所,并接济他们的生活。 在教会医院领受圣事 中世纪时期医学的发展也受到了黑死病的推动。当时的医生数量很少,且多数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以萨莱诺为中心的医学研究从12世纪以来就享有盛誉,从1215年前后,医生成为了受到教会认可的行业,并成立了自己的职业行会,却始终未能真正建立起医学治疗的科学体系。因此,民间力量再次凸显。 在教会医院接受治疗 首先是一批带有外科医生色彩的理发师,其次是一批游方郎中色彩的魔术师一样的治疗者。许多知识阶层的人都认为,人体的病症和瘟疫的蔓延与天文现象有关,而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放血疗法和熬制草药。比如,牛津大学的莫城的杰弗里(Geoffrey de Meaux)专门撰写了《瘟疫的星相学原因》一文,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医学知识,给出恰当的补救方法”。在经过一大通火星、木星、土星汇聚在水瓶座使瘟疫爆发的论证之后,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尽可能生活在旷野之处、在密闭空间焚烧乳香、少吃动物的肉、多食用蔬菜水果、不要随便洗澡、更要禁绝房事等措施。 在当时由世俗政府所主导的措施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限制人口流动。欧洲许多城镇在瘟疫来临之时紧急订立法律规条,严格限制受感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向其他地区迁移。在一些海港城市以及商贸要地,政府会专门派遣武装人员进行拦截,甚至对试图逃出疫区的人就地正法。比如在意大利黑死病盛行时期,皮斯托亚要求所有经过重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或者船只、货物都不允许进入该城。皮斯托亚的居民也不许离开,尤其是不得进入疫区及周边地区,特别是比萨和卢卡等受瘟疫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如因紧急要求,必须要进入或经过这些地区的,只有在市政厅获取通行许可才能够出行。 隔离的政策在中世纪时期也非常流行,威尼斯作为港口城市,人员来往复杂,所以最早设立了隔离法。在1348年,威尼斯市政厅为保证当地居民的安全和贸易,所有抵达威尼斯的船只和船员必须在指定地点隔离四十天,确认无事后方可在周边进行交易。威尼斯政府有权禁止任何可疑的船只、货物或个人进入所辖地区。到1403年,威尼斯在纳匝勒的玛丽亚岛上建立了拉撒路医院,这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隔离医院。 威尼斯的隔离区:建立隔离点拉撒路医院的纳匝勒的玛丽亚岛 1 374 年,米兰大公也对米兰城中的瘟疫状况做出指令,要求所有受瘟疫感染的人必须离开城市,到指定的森林郊野地区生活,一直等到这些人痊愈,或者,死亡。到1377年,米兰人又将拉古萨指定为隔离区,凡是从“疫区”回来的人都必须在那里生活一个月,经过“阳光与风的净化”后,才可以进入米兰。 世俗政府是瘟疫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重建的主要力量,世俗政权面对瘟疫的救助功能首要体现在减免税收上。比如在英国,由于大量劳动力的丧失,使国王和各地领主不得不降低税率,以减轻人口恢复和经济复苏时期的经济负担。其次,世俗政权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瘟疫时期,许多人出于求生的本能而四处奔逃,很容易造成瘟疫的快速蔓延。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地,国王与执政官们都禁止人口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迁移。此外,由于城市中的人口聚居使死亡人数众多,导致原来为城市提供粮食的周边农民拒绝进入城市输送粮食,这也需要世俗政权加以协调和武力强制。最后,为了恢复经济,世俗政权也不得不采取强力措施,保障复工和经济稳定。这一点在英国体现得尤其明显。由于黑死病造成了大量劳动力丧失,从某种角度来说促进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城镇化”运动。雇佣劳工往往待价而沽,从一地流动到一地以换取更好的劳动待遇。为了限制这些劳工的工资上涨,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1349年颁布了《劳工法令》,要求所有健康的劳动者必须从事劳动,工钱只能以1346年的支付标准为原则,且劳动契约不得短于6个月。 爱德华三世的大印复制图 但有的时候,死亡也并非人类终极平等的标尺。以英国各个社会阶层为例,教士阶层是死亡率最高的群体,一般统计达到45%。因为他们往往要对受感染者进行终傅圣事,为患病者祈祷,主持各种礼仪活动,因此最容易受到感染而去世。许多修道院的编年史对黑死病时期的记录往往戛然而止,原因无外乎整座隐修院里的人都死光了。一般民众的死亡率也高达40%,尤其是城市人口。因为城镇人口密度较大,卫生条件较差,交叉传染机会增多。相对而言,经济较为富裕的大领主的死亡率则在27%左右,因为他们往往都避难居住在乡下城堡中。 毋庸置疑,旷日持久的瘟疫对于当时欧洲统一的核心支柱天主教会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人们看到许多达官显贵、高级教士身染重病,许多大主教、主教、公爵、侯爵在生病及死后尸体迅速腐烂发臭,这都与信众心中的期待大不相同。由于《信经》中宣扬的是“肉身之复活”,腐败发臭的肉身却是深陷地狱的确凿标志。大量教士阶层的死亡使人们开始对教会的神圣力量产生了怀疑,而教会在这个时期里通过葬礼和大赦的买卖,也引发了无数的尖锐批评。随着大量教士的死亡,教会也不得不选择一些未必称职的人填充到教士队伍当中,这也造成了欧洲教士阶层整体质量的迅猛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黑死病作为无差别的死神,打碎了欧洲中世纪盛期逐渐形成的看似坚不可摧的社会等级堡垒,一切的岁月静好都在死神的咆哮中摇摇欲坠,死亡之舞在欧洲大陆上摇摆震撼……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3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公布五大重点研究领域
redtree 2020-9-25 01:03
欧洲公布五大重点研究领域 涉及癌症、气候变化、土壤健康等方面 作者:刘霞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9/24 10:45:03 科技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刘霞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2日报道,欧盟公布了五份研究提案,涉及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癌症、适应气候变化、碳中和城市、健康的水域以及土壤健康。每份提案都提出了该领域的长期目标以及更详细的短期目标,欧盟 委员 会将对这些报告开展评估,然后做出最终决定。 发布的五份报告由独立的咨询 委员 会撰写, 委员 会也在报告中提出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建议, 委员 会由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和其他名人组成。 “地平线欧洲”计划每年将为这些任务提供数亿欧元资助,其他欧盟计划也会为其提供额外资助。“地平线欧洲”将于2021年正式开始,为期7年,总投资额将达810亿欧元。 尽管如此,目前仍不清楚这些任务将如何组织和管理,以及它们的具体预算金额。正如欧洲研究型大学协会秘书长扬·帕尔莫夫斯基所说:“根本的挑战在于从‘纸上谈兵’走向实际运作”。不过,他也强调说,政治家们在2019年3月之前尚未就这五大主题达成共识,现在报告已经“出炉”,“进展非常顺利”。 欧盟现任贸易专员帕斯卡尔·拉米表示,他所负责的 委员 会建议以“海星2030年”来命名涉及健康的水域和海洋方面的任务,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的脱碳和再生;还包括到2030年要实现的特定目标,例如将船运部门的碳排放量减少45%并逐步淘汰海底拖网等。 拉米强调说:“人们大致了解地球大气层中存在的问题,但他们不认为我们的水圈有问题,他们并没有将勃朗峰冰川发生的一切和地中海发生的一切真正关联起来。” “征服癌症”任务旨在通过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到2030年前,减少300万癌症病亡病例,并改善癌症康复者的健康状况。该报告建议创建一个涵盖整个欧盟的平台UNCAN.eu,以共享癌症研究成果,并让更多人获得早期癌症筛查的机会。 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院 院长 、这一任务执行 委员 会主席沃尔特·里查尔迪说,这项癌症任务不仅涉及医学研究,还涉及酒精税等政策之间的协调。 当然,也有科学家对新计划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帕尔莫夫斯基就认为,新计划主要专注于应用研究,基础科学很少。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地区抗击冠状病毒疫情中医药专家志愿者名单和联系方式
zlyang 2020-3-19 13:41
欧洲地区抗击冠状病毒疫情 中医药专家志愿者 名单和联系方式 欧洲华人同胞们:目前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希望可以给各位同胞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们。(请大家转发让更多的同胞得到帮助。谢谢) 欧洲地区抗击冠状病毒疫情中医药专家志愿者名单和联系方式: 鹿馨 (英国) 电话:00447773244522 微信 : 同上 张超 (英国) 电话:0044-7595895174 微信:zhangchaouk 何莉 (英国) 电话:00447458969636 微信:hehuazan99 付筱笙 (英国) 电话:07876795763 微信:fxs113 聂卉 (英国) 电话:07919410499 微信:Niehui21 江丹 (英国) 电话:0044 7841880695 微信:danjiang2051 董方 (英国) 电话:07588799289 微信:ZY240694 邢玫 (英国) 电话:07863563217 微信:a37121760 马强 (英国) 电话:07917821629 微信:E and F Natural Healthcare 陈苏频 (爱尔兰) 电话:00353-872476355 微信 : 同上电话 夏林军 (匈牙利) 电话:0036305053057 微信:xialinjun2013 赵晓梅 (匈牙利) 我的电话:0036-305895058 微信号:drzhaoxiaomei 易晓白 (匈牙利) 电话:0036-705409079 微信 : 同上 郭春彪 (意大利) 电话:00393272182339 微信:Guo1962623 李鋐 (意大利) 电话:0039339-7060108 微信 : 497113603 林雄 (意大利) 电话:00393388443945 微信 : lin3388443945 郑国成 (俄罗斯) 电话:0079057934618 微信:zgc691001 李云海 (俄罗斯) 电话: 89057910763 微信 : l1181209988 赵佩云 (俄罗斯) 电话:89035035085 微信:PMG13678 胥淑芬 (俄罗斯) 电话:007-9031666900 微信:xushufen041124 王澤豐 (瑞典) 電話:0046-768805979 微信:zf230863 杨春贵 (瑞典) 电话:0046707276565 微信:Yang19990902-5935 王德凤 (法国) 电话: 00 33680473223 微信 : wdf2691 祝跃平 (法国) 电话:0033612328122. 微信 : zhuy964 李敬东 (德国) 电话 : 0049-17655512689 微信 : horsedog 陈敏 (德国) 电话:49/17662125780 微信:A361836183618 张赫 (德国) 电话:00491774568282 微信 : 00491774568282 柏杨 (瑞士) 电话:0041-788321452 微信:yang-yang29 陈文倩 (葡萄牙) 电话 :00351-962861268 微信 : cwq2861268 袁景珊 (波兰) 电话 : 0048 792 669 788 微信号 : lushantcm 蔡剑 (西班牙) 电话 : (0034) 666 621 157 微信 : 同上 李宏颖 (奥地利) 电话 : 004369913516558 微信号:HONGYINGLR 胡朝晖 (奥地利) 电话:0043 676 5308 102 微信号: Vienna-hu 曹雪 (荷兰) 电话:0031 6 13728879 微信号:xuesylvia 荷兰神州医药中心:0031206235060 杨红伟 (芬兰) 电话 : 00358451848566 微信:yang554433221100 毛丹 (丹麦) 电话:0045-28618002 微信:happysweeties 顏惠麗 (丹麥) 电話:0045 53139505 微信:huili 1912 王仲彬 (比利时) 手机:0032472232661 工作电话:003232271215 微信:long10665 如果您有关于疫情方面的需要,可以联系您所在的国家的中医药专家。我们尽其所能来给您提供帮助。(因为我们都是在业余时间里为大家服务,如果没有及时接听您的电话,请留言给我们),专家们会尽快给您回复。谢谢理解。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变暖速度超过预期
zhpd55 2019-8-30 14:33
欧洲变暖速度超过预期 诸平 Figure 1 Open in figure viewer PowerPoint Frequency of hot (a, b), heat stress (c, d), and cold (e, f) extremes over time. The left column shows the number of days (a) TX 99th percentile, (c) WBT 99th percentile, and (e) TN 1st percentile from 1950–2018 for region EUR. For illustration we added a linear trend and a second‐\order polynomial. The right column shows the number of days which fall within certain percentile bins for thre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1950–1972 (orange), 1973–1995 (red), and 1996–2018 (purple). The percentil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whole time period 1950–2018. Be aware that the bins are unequally spaced and the middle of the distribution was excluded in the figure. 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大气与气候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 ETH Zurich, Switzerland )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正在导致欧洲极端高温天气的天数增加,同时也使极端寒冷天气的天数在逐渐减少,这将给欧洲居民在未来几十年带来风险。 2019 年夏天,欧洲气温创历史新高,法国南部气温超过 46.0 ℃ 。 2019 年 7 月 17 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Ruth Lorenz , Zélie Stalhandske , Erich M. Fischer . Detection of a Climate Change Signal in Extreme Heat, Heat Stress, and Cold in Europe From Observations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19, Volume 46, Issue 14 . DOI: 10.1029/2019GL082062 . First published:17 July 2019. 自 1950 年以来,夏季极度炎热的天数增加了两倍,夏季总体变热,而冬季极度寒冷的天数则减少了至少一半,冬季总体变暖。 新的研究发现,欧洲部分地区的变暖速度比气候模型项目的预料要更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Switzerland )的气候科学家、也是上述研究的主导作者露丝·洛伦茨( Ruth Lorenz )说:“即使在整个欧洲的区域范围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趋势比我们预期的自然变化要大得多。这确实是来自气候变化的一个信号。” 高温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对人体造成压力,可能导致中暑。科学家们知道气候变化正在使欧洲变暖,但他们主要研究的是极端温度下的长期变化。这项新研究观察了观测数据,以评估用于区域预测的气候模型是否能再现观测到的趋势。 在这项新研究中,露丝·洛伦茨和她的同事使用了欧洲气象站从 1950 年到 2018 年的观测数据,然后分析了这段时间最热的 1% 的极端天气和最高的湿度,以及最冷的 1% 的天气。 露丝·洛伦茨说 :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每年最热的白天或最冷的夜晚,因此每年我们都在寻找最大值 / 最小值,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值是如何变化的。” 他们发现,自 1950 年以来,欧洲极端高温日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而极端低温日的数量则根据地区的不同减少了两到三倍。极端炎热的日子平均变热了 2.30 ℃,而极端寒冷的日子平均变暖了 3.0 ℃。最热的白天和最冷的夜晚明显比相应的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要高。 作者说,整个欧洲的各个地区经历了截然不同的气温趋势,这使得很难将欧洲的平均气温与特定气象站的极端气温进行比较。洛伦茨说,在中欧,极端气温每十年比夏季平均气温高出 0.14 ℃,相当于整个研究期间的平均气温高出近 1.0 ℃。 据研究人员说,超过 90% 的气象站显示气候正在变暖,这一比例太高,不可能完全是自然气候变化造成的。 结果还表明,该地区变暖的速度比气候模型预测的要快。一些地区经历了比预期更高的极端情况,一些地区经历了比预期更低的极端情况。“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模型趋势比观察到的趋势低两倍左右,”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 (Royal Netherlands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的气候分析学家盖尔特·扬·范·奥尔登堡 (Geert Jan van Oldenborgh) 说,“我们创造新纪录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 研究报告的作者说,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欧洲的夏季和冬季只会在未来几年变得更热,影响城市和对气温上升毫无准备的人们。洛伦茨说 : “举例来说,很多人没有空调,这使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期待基于模型研究的结果,但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观察到的第一次发现。”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Abstrac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Europe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high‐\impact heat extremes. We here assess observed trend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at ECAD stations in Europe. We demonstrate that on average across Europe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extreme heat and heat stress has more than tripled and hot extremes have warmed by 2.3°C from 1950–2018. Over Central Europe, the warming exceeds the corresponding summer mean warming by 50%. Days with extreme cold temperatures have decreased by a factor of 2–3 and warmed by more than 3°C, regionally substantially more than winter mean temperatures. Cold and hot extremes have warmed at about 94% of stations, a climate change signal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internal variability. The clearest climate change signal can be detected in maximum heat stress. EURO‐\CORDEX RCMs broadly capture observed trends but the majority underestimates the warming of hot extremes and overestimates the warming of cold extremes.
个人分类: 新观察|2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是如何吸引科学人才的
热度 2 Enago 2019-6-24 17:24
国际研究经验备受追捧,有了它就会极具竞争力。年轻的研究人员会很难找到这样的国际研究职位。从历史上看,美国是研究人员首选的进行科研工作的国家。然而,在欧洲从事科学工作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获得国际研究经验将使您在回国后申请职位时具有优势。您同时将积累多元文化经验、学习到新技能并拥有更广泛人脉网络。 欧洲如何鼓励科学家跨越国界? 欧洲是研究人员理想的目的地 。其原因有很多: 世界一流大学:欧洲拥有不少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和科研设施。 2018年,25%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和工程论文由来自欧盟(EU)的研究人员发表。其次是中国,占了21%,美国占了17%。 经费支持:为研究提供经费支持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欧盟成员国增加了创新研究的预算。此外,欧洲研究理事会(ERC)的拨款可以由来自任何国籍的研究人员申请。唯一的规定是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必须在欧盟的机构里进行。一些最好的大学位于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如苏黎世。这可能对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个问题。但是,您也可以在更实惠的城镇找到优秀的研究机构,如德国鲁汶。 合同: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贝尔纳多·富兰克林表示:“德国的博士生是有工作合同的。他们能获得很多福利,例如有养老金,并且还有相关工作条例保护导师和学生。 学术自由:与沙特阿拉伯等其它国家相比,欧洲研究机构倾向于给予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所需的自由。事实上,他们正在敦促议会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保证这一点。 开放获取:来自12个欧洲国家的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联盟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结果的免费获取。这一计划被称之为 Plan S 。这些资助机构得到了欧洲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要想获得来自这些机构的经费支持,前提是您的研究结果需要在开放获取的期刊上发表或者可以通过开放存取站点而立即免费被访问。这进一步证明了欧洲正在把科学当作是每位公民的重中之重。 基础设施:欧盟的研究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系统。例如,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抵达另一个国家的试剂在欧洲一周内就可以交付。 文化体验:欧洲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如此众多的国家距离都很近,因此旅行很方便。您必然会体验到不同的食物和文化。如果您有幸在欧盟国家找到职位,请在出发前参加语言课程,这将使您的生活更轻松。 为什么美国不再具有吸引力? 人们前往美国获得国际研究经验的偏好性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前往美国受到了限制。获得美国签证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国研究人员所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用于科研的经费也有所减少。特朗普政府关闭了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多个国家的办事处,包括在北京、布鲁塞尔和东京的。此外,特朗普已下令停止资助美国宇航局的碳监测系统,并把美国从巴黎气候协议中撤出。关于这些决定的原因有各种传言,如预算削减,或者是为了重组以使得机构更高效。 “一个人的目的地绝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亨利·米勒 国际研究经验的好处 您将在另一个国家的研究岗位上获得宝贵的文化和科学经验。好处很多,包括: •学习新技术。您可能会学习一种在您原本所在国家不常见的技术。 •使用最先进的设备。欧洲资金充足,并且科学研究受到重视。因此,在欧洲您将大概率地用到最新的设备。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工作。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研究人员都开始前往欧洲进行研究,您将可能会了解和体验到许多不同的文化。 •互动交流。一个国际的科研网络、与您所阅读的论文的作者会面,这些都将有益于您的职业生涯。 •合作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会面和合作将为您未来的科研事业打开合作的前景。严谨的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计划,而欧洲国家擅长这一点。事实上,欧盟委员会有一个新的愿景——他们称之为“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科学,向世界开放 ”。这样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欧洲以外国家开展科学合作的纽带。它甚至旨在鼓励非欧盟国家参与到研究资助计划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这不难理解。听取和了解其他人如何解决问题的经历必将会丰富您的思维方式。 这些技能对于招募人才的研究实验室来说都是具有吸引力的资历。 欧洲是否会成为研究人员的聚集地? 综合上述所有因素,欧洲确实是进行国际化研究理想地域。它似乎是在政府层面上被推动和支持的。他们 认为科学和创新对欧盟的未来举足轻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集思广益,思考如何整合可以促进科学发展的各种资源。他们正在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仅是通过经费资助,还通过鼓励对出版物提供免费获取并确保研究人员获得他们所需的东西来取得科研进展。由此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解决世界性的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欧洲开放获取S计划 更多精彩文章,请 点击 订阅 英论阁学术院 或关注英论阁微信公众号EnagoChina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6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键在于:可提供针对性明确的可视化数据
geneculture 2019-6-7 23:02
记录(数据)-分析(比较)-广义的翻译或解释(呈现) 后面其实是有分类、匹配、翻译、预测和决策多个步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方很费解:神权曾统治过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统治古代的中国?
fqng1008 2019-5-13 21:39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在西方人眼里永远是那么的让人捉摸不透,神权在西方世界曾凌驾于王权之上,甚至在科学如此发展的今天,还有不少西方国家神权占据着统治地位。西方人就费解了,为什么古代的中国,就从来没出现过神权压制王权的时候呢? 首先,中国自秦朝开始就树立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给神权一丝僭越的余地。从秦始皇至退位的溥仪,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王权无不拥有者最高的权威,即使皇帝说自己是上天的儿子,在人间社会,也无不让神权机构拜倒在王权脚下。 面对这种成熟、强大的王权,在中国,宗教从来没有形成过足够的力量来与之抗衡,强大的中央集权,使宗教扮演了一种为王权统治而服务的角色,也就是说,中国封建社会,神权一直是用来服务王权的,敬畏王权、讨好王权是他们莫大的荣幸。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富庶,让俗世生活更具吸引力,淡化了人们的宗教意识。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对现实苦难的抗争。由于古代中国的地理条件适于农耕,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相对而言,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存条件没有太严酷。 汉民族着力与春耕夏播秋收的农事中,充实而务实,从不沉溺于冥想,所以更注重现世,而不是渺茫的天堂或来世,他们将幸福寄托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种对王权的希望上,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权,因此宗教意识淡薄。 中国古人即使是信封宗教,也是带着很大的功利色彩,并且是有所保留的,比如孔子有云: “敬鬼神,而远之”,很多老百姓“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佛脚原本是让人戒欲的,可中国人去求佛烧香是有条件的,带着目的去的,你保佑我怎么怎么样,我给你献上什么,或者建一座大庙等等。这种功利心,与西方人对宗教的痴迷和上帝的敬畏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再者,儒学原本是有希望发展为宗教的,但儒家志不在此,从一开始就主张融入王权,他们的理想就是通过说服王权来实现,而不是着眼于教团建设。儒学不主张 “独立于王权”,与西方“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思维不同,他们信奉的信条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儒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在王权至上的古代中国,即使皇帝再愚昧荒唐,也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出现《皇帝的新衣》之类的童话,或许王权在中西方的地位从中可瞥见一斑。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田梦圆: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的科学巨变
fqng1008 2019-5-7 16:57
(资料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15期) 摘 要 16世紀至17世纪是欧洲革命最为激烈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科学家与科学理论,对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发生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主要有哪些具有历史意义科学发现,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上述这几个方面展开,为读者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关键词 科技革命 文艺复兴 范式 共同体 库恩 0 引言 科学革命发生于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界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科学性的一种变革性的认识,是科学界的一种新的发现和对于科学概念与理解的一种新的探索。正是因为科学革命的变革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新的解决客观世界问题的新的方法与原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本文将从科学革命的概念与内涵、科学革命发生的原因、科学革命时期的重要代表以及科学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大致介绍科学革命。 1 科学革命的概念与内涵 科学革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在现代仍然有许多学者认为科学并没有实质性的革命,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提到科学革命,必须提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于科学革命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观点即“范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这样指出:“科学革命在这里是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可以理解为,虽然科学是一个不断在大众认可的范式下,不断完善,不断解释的过程,但是一旦提出与原有范式背立的观点,原有的范式不断被打破,那么就代表着科学革命的产生。 2 科学革命产生的原因 谈及科学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得不提及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李约瑟难题”,古代中国有许多伟大的发明,但是科学的发展、科学的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与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的社会基础,思想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1 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手工业的发展。在16至17世纪欧洲纺织业大量兴起,每天巨大的生产量,与市场的需求量,使得依靠人力手工已经无法满足,从而促进了人们的思考,科学家将目光投入了力学与热学,思考力学与热学,如何产生能量,从而推动生产业的发展,这就直接为科学的变革提供大量的课题,促进了科学革命的产生。 (2)航海资本的扩张。随着工厂的大量生产,仅仅依靠国内的市场,已经无满足资本家们的欲望,资本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航海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欧洲资本主义发现了新大陆之后,黑色的三角贸易正式拉开,对于航海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科学家对于天文学与数学增加了重视程度,以葡萄牙为例,为了夺取海上霸主的地位,打破意大利的垄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便是更好的设备与更精确的数学计算,所运用的便是数学投影法,可以说航海在根本上带动了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3)资本扩张对于资源的需求。由于热学和力学的出现,内燃机将世界带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资源,加之美洲具有大量的矿产业,使得资本家对于矿产的渴求更加强烈,化学,地质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将开采的矿石提纯,如何找到矿产资源的准确位置,这些问题都为化学与地质学设立了无数新的课题。 2.2 思想的自由与解放 (1)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科学在科学革命出现以前是依附于神学的,而文艺复兴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思想运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也启发了无数的艺术家,科学家甚至是巫师张开眼睛看世界,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文艺复兴的思想可以说促进了两次科学革命,第一次是术士们的,第二次则是科学家与艺术家们的,术士们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而不是认为自然和神灵束缚着人类,他们打破了宗教一致认为的地球中心说,坚信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以宇宙为中心的科学观点,术士们从标准神学到当代的常规科学中,不断地改良发展,超越观念的束缚,追求着自然的真谛,发现自然中包含的科学意义。第二次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虽然达芬奇是一名伟大的画家,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的看出一位画家同样可以在另一方面推动着科学革命的发展,达芬奇逐渐摆脱了原来宗教派的做画方式,在他的画作中强调工学,将数学与经验主义相统一,他将绘画看做是一门科学,在绘画时极其注意光学与力学的研究,虽然达 芬奇并没有在科学革命中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是他的精神,也代表了当时社会无数科学家、艺术家的新面貌,他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这也直接推动了科学革命的产生。 (2)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宗教可以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宗教教会始终坚持一切都是以宗教为主导的,在当时一切违背宗教的科学发现都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有可能遭受杀身之祸的,16世纪的宗教运动正是打破了这一现象,它否定了宗教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为科学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障碍,直接将科学革命搬上了历史的舞台。 (3)外来科学技术对于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论是中国还是中东,都有非常宝贵的技术传入欧洲,例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这些技术为欧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平台,研究造纸术中的化学科学,指南针中的天文学,印刷术则直接将科学的研究成果出书印刷,使得更多等普通的百姓也能对科学有了认识,从而推动了科学革命的产生。 3 科学革命中的代表 库恩在描述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提到“科学革命源于科学共同体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渐感觉到:他们无法利用现有范式有效的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这其中有许多代表人物如天文学的哥白尼,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突破,以及改变世界的牛顿力学等,他们都是在16世纪至17世纪,科学革命中改变世界的伟人。 3.1 哥白尼“地球在转动” 1543 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天文学与宇宙论巨变的序幕,也可以说正是《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从而打开了科学革命的篇章。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和大众所认为的“地心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哥白尼“日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是天文学的诞生,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科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3.2 牛顿“如此令人精湛的一致” 牛顿拥有着一个并不是非常幸福美满的童年,他的童年生活里充滿了孤单,所以他经常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思考问题,摆弄机械,在他的世界里他总是想将一些看上去,不是那么可能的事情融合在一起,也许正是这样孤独的童年为牛顿以后的科研保证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也许也正是他这样的一个精神为以后他提出的轰动世界的力学定律提供了动力。牛顿在1687年的《自然定律》中提出了万有引力以及运动三定律,在万有引力中牛顿认为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它们的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同时运动三大定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都将天体的运动即天文学与地面的运动即力学的规律,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对于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对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牛顿的科学理论,为以后乃至当今物理学的研究,都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从而带动了真正意义上物理学上的科学革命。 牛顿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宗教的敌人,就像非理性的科学是科学的敌人那样。”他不断地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开拓创新,这就是牛顿的科学革命。 3.3 拉瓦锡“怀疑派化学家” 拉瓦锡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从小就被认为是一个天才,拉瓦锡是一个勇于质疑的人,在他的成功之中就是不断地质疑,不停地实验。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发现再燃烧过后,总体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实验的工程中他又发现燃烧时与空气发生了极大的关系,进而他又做了用汞银灰提取氧气燃烧的实验,彻底说明了,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彻底否定了“燃素说”,提出了质量守恒原理,发表了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了33种化学元素,从而拉瓦锡拉起了化学史上科学革命。 4 科学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通过革命而进步 4.1 科学革命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 首先对于当时的社会,16世纪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使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力学、天文学、热学等一系列的科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内燃机,航海技术等突飞猛进,使生产力发生了变化,从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欧洲也彻底走向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思想方面,人类对于科学对于自然的了解越来越深厚,彻底将人类的目光从神拉向了人间,将人类的思想解放了出来,使人类向往更加自由,从而以促进了文化,政治与艺术更加多元化,更加人性化。 4.2 通过革命而进步 科学革命就是就是在积累完善原有范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步,不仅是科学在各个领域都要有革命的精神,当然革命是建立在积累与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学习与进步。 参考文献 安东尼.M.阿里奥托.西方科学史(第二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中世纪大学概况
fqng1008 2019-4-12 21:16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原因 大学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有常备的教师;二是有常设的机构;三是有对高深学问(课程)的研究;四是有考试的组织实施;五是能够进行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授予。 西欧中世纪早期,由于北欧的入侵,各地战乱频繁,社会生活动荡,世俗文化遭遇摧残。公元 11 世纪开始,西欧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初步的恢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业、采矿、冶炼、金属制造业和建筑业开始兴起。手工业者由于受到农村封建领主的压榨,纷纷迁移到人员流动量大的交通要地或要塞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由此,自治城市逐渐在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商品交换活动活跃的市集附近出现。 在这种自治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的市民阶层逐渐占到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城市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并进而成为城市的主体。通过和教会势力、封建领主势力的长期斗争,市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自治城市的出现,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是自治城市多处于交通要道或商业水陆要冲,人员流动量大,商业活动发达。人员流动量大,为各类人员包括大批学者的来往和聚集。商业活动发达,既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聚集了社会财富。富裕的城市为大学的产生以及大批学者的游学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城市由市民阶层管理。管理好城市这个新兴的社会组织形态也亟需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一些城市管理人员。另外,与教会势力、封建领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和复杂化,也对大学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 三是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向西扩张和对 “ 十字军 ” 东征带回的大量文化作品的集中翻译活动,带来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广泛传播,社会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批自由的游历学者活动频繁,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和组织基础。 首先,经院哲学的发展为大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院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抽象推论证明上帝存在和基督教具有永恒合理性的学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格局的不断分解变化,代表各种不同阶层和不同离异的神职人员、哲学家对 “ 圣经 ” 的阐释和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也对 “ 教父哲学 ” 和原始基督教基本教义产生了疑问,掀起了多次大规模的辩论活动。辩论活动进一步动摇了基督教神学不可侵犯的理论基础,拓宽了人们的事业,启发和促使学者以一种更加理智的眼光和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对自然、对社会、对神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在一些哲学问题辩论的中心,会集了大批来自西欧和其他地区的学者,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学者还各自设立了讲学机构,招纳弟子,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这样的讲学机构,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次,随着阿拉伯帝国向西扩张,和比较集中的古典翻译运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得以在欧洲以拉丁文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到 12 世纪初,亚里士多德有关形而上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西欧,东方的几何、天文,古希腊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拉伯世界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医学等著作,也几乎全部被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西欧。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西欧逐渐形成了许多的学术研究中心。这些学术研究中心的形成,也对大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特点 (一)拥有比较大的自治权 中世纪大学与古代东西方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由个人创办,并由创办者自行招纳门徒,传授本门学派的观点学说,基本采取的是个人创办、师徒传授的教学方式。中世纪大学则是大学师生通过建立自己的行会以及各类各级组织机构,在拥有自治权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专业或职业传授知识,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其中,教师或学生行会拥有大学自治权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突出特征之一。 中世纪大学的自治权主要包括:招收学生和邀请学者、聘请教师的权力;自主制定教学内容和进行授课的权力;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权力;自主管理大学教学、行政等其他大学事务的权力;享有法外特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不受所在地司法当局的干涉。 (二)普遍实行了开放办学 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几乎接受来自所有欧洲地区的学生。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区域内学者和学生们都可以自由流动,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活动,而且各地大学的资格证书能够得到互相的承认(认可)。 另外,由于当时文化的语言载体主要使用拉丁语。懂不懂拉丁语几乎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受过教育的尺度。因此,在中世纪大学中,来自各地的学者和学生们都使用着这一共同语言 ——拉丁语,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界限,方便大家进行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在中世纪的大学中,学部是大学进行教学的主要机构。由于各大学的规模、传统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大学的学部构成也不尽相同。当时主要有文学、医学、法律和神学 4 个学部,其中,文学是作为预备课程(基础课程)设置的。只有巴黎大学才设有全部 4 个学部。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大学大多仅设文化、医学或文学、法律学部,只类似现在的单科大学。一直到 15 世纪末,欧洲大学中能像巴黎大学那样设置 4 个学部的大学都很少,大部分大学仅包括一二个学部。 从 11 世纪到 12 世纪中期,欧洲大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沿袭古希腊、特别是希腊化时代后期及古罗马的教育内容。 12 世纪末期开始,通过翻译和介绍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古典时期的希腊教育内容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哲学和科学内容才逐渐进入欧洲大学的课程。 (四)教学实施中授课和讨论穿插进行 中世纪大学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和讨论两种。讲授分为正式教授和特殊讲授。正式讲授指已经取得正式教学证书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场所进行的教学,特殊讲授指休息日,没有固定的场所,由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尚未取得正式教学资格证书的实习教师担任;讨论主要分为正式讨论和自由讨论两种。正式讨论经常举行,事先规定讨论题目、讨论地点和时间。自由讨论主要在教师讲授时穿插进行。在中世纪大学,由于书籍的缺乏,教学多采取了讨论的形式。特别是在神学学部以及在以波隆那大学( Bologna )为模式建立的法律学部教学中,采取讨论形式训练学生的辩论才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五)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 一是没有入学考试。中世纪大学没有入学考试,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达到基本的入学年龄和入学水平,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例如, 13 世纪的巴黎大学文学部规定,年满 14 岁、掌握基本拉丁语者都可以入学。 二是学生可以随意游学。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进行学习,随意在各地大学间游学,并不受学校的限制。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意义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虽然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基础,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尤其是中世纪大学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推行学术自由,鼓励学者和学生探求真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与中世纪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奠定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二)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中世纪大学推行学术自由,会集了大量学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传播了社会文化,直接成为传承文化的桥梁;进行了对真理的探求,促进了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使大学成为了社会学术中心。 (三)为后期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 早期中世纪大学形成了初步的学科划分和学位制度。比如学科划分制度,这种按照职业划分的教学和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学。再比如学位制度,现代各国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都是直接源于中世纪大学。现代意义上的三级学位制度直接起源于英国大学,英国大学是深受巴黎大学的影响,引入的学位的概念,后来,英国的学位制度被移植到美国。 19 世纪后,随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出现和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按照美国模式建立了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 另:关于对贾永堂老师总结的 “中世纪大学树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典范”的不同意见 中世纪大学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也广泛的推行了学术自由。但是,应该确定的是,出现这种现象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所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状态是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中世纪大学有着质的区别,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拓展,日益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现代大学不应该也不可能拥有中世纪大学那样的自主权。 关于典范,从字面理解应该是 “典型”和“范例”。关于“典”,《说文》中指出: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 , 典 , 大册也。《尔雅 ·释言》中:“典”,经也。再来看“范”,《尔雅》中:范,法也。范,常也。在这里,“范”是模具、模型的意思。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中记载: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苑为一板。目前,我们一般认为,“典范”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或者其基本特征是最正规 , 合乎规范的范例。从这样的解释上可以看出, “典范”应该是可参照可模仿,也是应当参照应当模仿的。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23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生物质能源简介
Bilman 2019-2-15 16:54
生物质能源仍然是欧盟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其份额接近60%。供热和制冷部门是最大的终端用户,使用了大约75%的生物能源。 2016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及生物质能源的比重 生物能源有助于欧盟的能源安全,因为大部分需求来自国内生产的生物质,其中2016年约为96%。 2016年欧盟28国供应生物质能源情况 林业是生物质能的主要来源(伐木残渣、木材加工残渣、薪材等)。主要用于加热和电力生产的木质颗粒已成为重要的能量载体。 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是最大的生物能源消费国,而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国家以及奥地利人均消耗最多的生物能源。 2006年、2016年(欧盟国家数据)和2020年的初步预测(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中的预测) 2016年欧盟成员国的内生物能源消费情况 2005年至2016年欧盟成员国最终生物能源消费总量(ktoe)的变化 生物质能源可以为实现欧盟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发挥关键作用。必须以可持续和高效的方式生产、加工和使用生物质能,以优化温室气体,节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不会造成森林砍伐、栖息地退化或生物多样性丧失。 2005-2016年期间的内陆生物能源消耗总量以及根据缓解方案到2050年的预测
个人分类: 生物基|4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 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欧洲篇
isechina 2019-1-21 09:22
正值留学季申请冲刺末期,世界各大学排名机构纷纷发布最新院校排名以及专业排名情况,而THE发布的排名一直都是学生择校择业的重要参考。这次为大家带来2019 Times Higher Education欧洲的大学排名。 这次榜单,欧洲大学占据世界最佳大学名单中的40%以上。全球1250多所大学, 其中超过450所是欧洲的大学。 本次排名的前20名中,有8所来自英国。 牛津大学 问鼎榜首,英国大学的教育优势仍然非常明显。英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留学国家,整体在2019年THE世界大学排名表现不俗。 德国 是下一个最强的欧洲国家,拥有47所学校,其中许多位居前100名。 在欧洲的大学中,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获得了最高排名,进入了欧洲前五,在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 11 ! 虽然 意大利 拥有43所大学,但其排名第一的 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 圣安娜高等研究学院 排名第71位 - 并未进入欧洲前50名或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 在欧洲其他地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国家表现良好, 瑞典顶级大学 - 卡罗林斯卡学院 - 在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40,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排名前100位。 荷兰 的表现也非常强劲。 但是: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编辑Ellie Bothwell表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和高校在今年的排名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整个大洲政治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损害其许多高等教育体系。如果英国脱欧导致泛欧流动性和研究合作受到限制,英国和欧洲高校将会遭遇失败,而极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已经正在影响匈牙利等国家高校的学术自由。这些因素加上来自亚洲的激烈竞争,将使欧洲高校在未来12个月面临巨大的压力。” 那么,欧洲大学整体院校排名榜单如何呢?如果你想在英国、瑞士、法国、德国、北欧学习,你应该考虑哪些大学?国际科学编辑为您整理了以下 欧洲大学排名Top100。 综合整理自: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tudent/best-universities/best-universities-europe
个人分类: 留学|1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十六):电影中的罗马贝尼尼地标:土气水火
热度 1 huaqx2016 2019-1-14 10:48
欧洲回眸(十六):电影中的罗马贝尼尼地标:土气水火 - 华庆新 - 笔者在另一博客文章 《 雕刻大师贝尼尼 - 再造罗马的功臣 》介绍了雕刻大师、建筑大师贝尼尼的佳作。其实他还参与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整个罗马城都留下了他的雕刻建筑印记。 该文介绍贝尼尼奉献给宗教、给民众的大型建筑、雕像, 本文将其中一段编为单独一篇短文,就 丹 · 布朗的 电影小说中罗马的贝尼尼雕像景点介绍几句。当然,半世纪前电影《罗马假日》是以罗马各色景点作为铺垫背景,融汇知名景点于故事情节之中,成为经典电影,令人难忘!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学英语的都不会忘记这话。是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历经几千年古罗马历代帝王,到意大利之父埃曼纽二世,再到万千罗马民众,都对这座当今最盛名的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一人不该被忘记,这就是 17世纪初中的贝尼尼。过去的意大利 五万 里拉钞票上印着贝尼尼头像,还印着: “ 他对罗马城,不是贡献巨大,而是再造了罗马。 ” 此外,他还设计了维 也纳的美泉宫,一座比凡尔赛宫小些但更精致的翻版。环顾世界,没有哪位雕刻家给一座城市打下如此的标记! 2003年美国作家丹 · 布朗的小说 《达 · 芬奇密码》 出版,并以 750 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把读者观众媒体带进罗浮宫,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如果说小说和电影《达 · 芬奇密码》再造了达 · 芬奇的神秘,继后的电影《天使与魔鬼》则把贝尼尼的雕像作品捧为科学的圣殿和标识。电影以梵蒂冈为场景,而罗马的四座祭坛都是贝尼尼的作品。 其实此小说发表在前,而电影出品于后。 《 天使与魔鬼 》( Angels and Demons )這部小說和丹 ·布朗的其它作品相似,所有情節都發生在一天之內,由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快速展开剧情,快節奏穿梭許多欧洲的知名場景。小說的故事內容,牽扯到一個古老組織光明會與罗馬天主教會之間的冲突。这个光明会相当于现代的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却有诸多科学家参与。小说內容涉及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爭议,故事情節隨著一個企圖趁选举新任教宗時炸毀梵蒂岡的陰謀展開。《 天使与魔鬼 》小說虛構了四座「科學祭壇」,分置在罗馬东南西北四個角落,各自對應四大元素中的:土、氣、水、火,構成一條通往「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而这四大元素又隐含在贝尼尼的雕刻作品中雕像的手指方向。 据小說指稱,為躲避梵蒂岡教宗追查,保護光明會祕密,「科學祭壇」用宗教藝術品掩飾。而贝尼尼以及早逝的拉斐尔,还有许多知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光明教的秘密成员。【当然,这都难以考据查证!】 土 :基吉小聖堂( Chigi Chapel)的《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Angel,请见图1); 气 :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的《西風》( West Ponente,见图2); 水 :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本文图 3-5) 火 :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 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 圣特丽莎的恍惚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见笔者另一博客文章《 雕刻天才贝尼尼的艺术杰作 》图 6) 《天使與魔鬼》電影版於2009年5月公映。 主演仍為 《达 · 芬奇密码》的主演 湯姆 · 漢克斯,他和导演还前往故事中主要的研究設施:歐洲粒子研究中心進行參觀,见证威力驚人的反物質,並穿插进電影片段。拉斐尔 35岁英年早逝,遗言就是埋进基吉小教堂,是为土塚。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有每45度共八个方位的图标,其中西风正指向圣彼得大教堂,此即西风。“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描写圣女心中燃起了情爱之火而不能自制,暗指 ‘火’。四河喷泉代表水,更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四尊雕像的哪位手指揭示奥秘,则费思量! 图 1 基吉小聖堂【土】 图 2 聖彼得廣場方尖碑下的《西風》【气】 图 3 四河噴泉之恒河雕像(左右侧视) 【水】 图 4 四河噴泉之多瑙河雕像(左)、尼罗河雕像(右) 【水】 四河喷泉在纳瓦纳广场,离天使堡、天使桥不远。四河喷泉介绍请见博客: 游欧洲 品艺术(五 ) :雕刻大师贝尼尼 - 再造罗马的功臣 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1747do=blogid=1137291 图 5 左:南美拉普拉他河雕像,右: 四河喷泉之中的方尖碑【水】 图 6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 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不过,我感觉这个电影从头到尾恐怖黑暗,阴森森的,又穿插许多明目张胆的暗杀镜头,虽然有贝尼尼的雕刻大作,也没能好好让观众欣赏。似乎太刻意描绘期间的阴谋和环环相扣的凶杀,大大减弱了电影应有的艺术品位和良好情趣。当然电影对梵蒂冈接棒选举和其中的宗教礼仪内部运作,对背后的利益团体殊死角力的描绘,令人过目难忘。小說和电影最后虽然沒有明確寫出「光明教堂」位在何方,不過明顯直指知名的聖天使城堡,它正在这四个祭坛的十字交叉位置中心(图 7) 图 7 站在埃曼纽二世桥下远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聖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位于圣彼得大教堂东方,可说是罗马最古老的城堡和罗马最美丽的古桥。限于本文篇幅,笔者已有专题介绍《 欧洲回眸(十一):罗马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 最悠远古堡 》。而贝尼尼正是在圣天使桥上雕刻出两座形态各异的天使,为这罗马最美桥梁增添光彩。(电影 《天使與魔鬼 》可在视频网站搜索观看。) 下文将专题介绍 《 丹 • 布朗的电影《但丁密码》及小说《地狱》评介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a26c930102wn33.html ),那是 丹 • 布朗的第三部电影。其中会重点介绍相关佛罗伦萨的景点。 2013年12月5日于克利夫兰,2019年1月上传于波士顿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9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回眸(十一):罗马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最悠远古堡
huaqx2016 2018-12-19 09:44
欧洲回眸(十一): 罗马苍穹下:最美丽古桥 最悠远古堡 - 华庆新 - 罗马,这万城之城以大气磅礴、艺术精美、历史悠久闻名天下。蓝色苍穹下的罗马,更显其娇柔神秘的一面。罗马最精美的博物馆在梵蒂冈,最宏伟的建筑是斗兽场,而 最美丽古桥当首推圣天使桥,最悠远古堡则为圣天使堡。图 1是从艾曼纽桥下台波河北岸远望天使堡和天使桥。这包含古堡古桥的神秘‘大眼睛’,正穿越两千年,亲切地向您张望,欢迎您参访! 【华注:2013年地中海邮轮游第二次到罗马,选择自由行。回来写了三篇游记,此其一。另两篇涉及雕刻大师贝尼尼,点击可读: 游欧洲 品艺术(四)贝尼尼的雕刻杰作:博尔盖赛博物馆 ; 游欧洲 品艺术(五):雕刻大师贝尼尼-再造罗马的功臣 】 图 1 从艾曼纽二世桥下的台波河北岸远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眺望台波河、圣天使堡、圣天使桥 2012年笔者曾经来罗马游览,已经拜谒过主要景点。遗憾的是当时随团在大巴上看到了美丽的天使堡河天使桥,却没有下车仔细端详欣赏,留下一丝遗憾。2013年10月乘游轮作地中海游,再次来到罗马。虽然游轮也安排了罗马游览,却基本雷同上一年。于是精心规划, 从早 7点游轮到达罗马的Civitavecchia港口,乘大巴到港口大门,步行一公里到火车站,乘火车一个半小时到达圣彼得大教堂车站。 再步行 一公里到 天使堡、天使桥,再去四河喷泉广场,最后到事前网络购票、心仪已久的博尔格塞博物馆,看到中世纪最出名的大师雕塑原件,特别是天才雕塑大师贝尼尼的雕刻原作(请点击笔者的博客文章: 雕刻天才 贝 尼尼的 艺术 杰作 以及 贝 尼尼 : 再造 罗马 的功臣 )。 有道是:中世纪最好的绘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最好的雕刻在罗马博尔盖赛博物馆。这天的自由行让我拜谒了罗马最美雕刻博物馆,也让我欣赏蓝色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古堡,还参观了著名的 四河喷泉,真是 一天三得,美不胜收! 圣天使桥上站立十 位天使的精美雕塑中,也有贝 尼尼的大作。本文第三部分会详述。 图 2 从台波河南岸回望圣天使堡(右侧)、圣天使桥(中左)和圣彼得大教堂(居中) 图 3 三百年前的古画,时间似乎定格,建筑几乎一样! 上面图 2照片和图3古画的时间差是300年,只是视角略有差异。天使桥现在平直,而以前的桥两端略有上坡。但10座天使雕像没有改变,他们忠诚地站立桥上,凝视台波河年复一年的潺潺流水,端详着过往的越来越现代化的民众、游客。图2的拍摄地点是唯一能同时看到这三个著名建筑的地方。如果到罗马,您会去那里看看吗? 圣天使堡 是罗马最古老的要塞古堡 ,最早是公元 125-139年间罗马皇帝哈德良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的陵寝,后来成为城堡,现在则是博物馆,也是罗马知名旅游景点之一。 由图 2、3可知, 古堡建築位於 台波河 畔 , 鄰近梵蒂冈教廷 。而 聖天使城堡首先作 为 阻止西哥特人和 东 哥德人入侵的要塞 , 然后是作 为监狱 , 最后改建成一座 华丽 的 罗马 教皇 宫 殿。相传,从圣彼得大教堂有地下通道到圣天使堡。如有战乱、暴乱,教皇等显要神职人员可到这固若金汤的古堡中避难。公元 590 年陵墓改 为现 在的古堡,因为当年 罗马发 生 严 重瘟疫 , 为 消灾除瘟 , 教皇 组织 了一次庄 严 的 忏 悔游行 。 当游行 队 伍抵 达 此地 时 , 教皇看 见 了插 剑 入鞘的天使 长 米迦勒 顯像 , 黑死病瘟疫也 结 束,城堡因而得名 圣天使堡 。 现在游客可进入参观。但从介绍看,里面并不豪华如梵蒂冈,但可上到楼顶四处眺望,不过我没有时间进去。里面整个陵墓由一个大理石 镶 嵌的正方形基座 , 和一个装 饰 中 楣 以及角壁柱 组 成。陵墓里埋葬着 哈德良 皇帝、皇后以及继后的皇子皇孙。后来有多次战乱,陵寝、古堡被损毁遭破坏,但基本建筑却一直维持至今,成为罗马第一城堡要塞。 圣 天使 桥 ( Ponte Sant'Angelo ), 又名哈德良 桥 ( Pons Aelius ), 是公元 134 年由 哈德良 皇帝 兴 建 , 连 接市中心与 圣天使堡。 这 座 桥 用大理石 铺 砌 , 有五个 桥 拱, 最大跨距 18米。此桥直通古堡大门, 目前 仅 供行人 步 行 。 下面图 4 是与圣天使桥平行的艾曼纽桥。 图 4 艾曼纽二世桥衬托着天使堡,此桥可通行汽车。而天使桥只可步行。 图 5 长焦看古堡,下面群雕是爱曼纽二世桥上的雕塑,很给力。 图6 从圣天使桥南端看圣天使堡 ,两侧 桥栏颠立着十座天使雕像 。 图7 从天使桥南看天使堡和前卫小碉堡 ,显见是为防卫入侵 图8 古堡上有 长着肉翅的天使长 。还有游客拍照,视野开阔,让人羡慕 图9 天使长正 插 剑 入鞘,似乎正在维护维修 天使长米迦勒( Archangel Michael , 英文发音应为迈克尔) 是《 圣经 》里提到的一个 天使的名字,也是神指定的 伊甸园 守護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 天使长 头衔的灵体。 米迦勒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谁似天主”。《圣经》的记载显示,与撒旦的七日戰爭中, 米迦勒奋力维护天主的统治权,奋力血战对抗天主的仇敌。 图10 从天使桥南岸的河边林荫道看天使堡 天使堡周边景色美如画 图11 这是2012年从大巴窗内所摄古堡和艾曼纽桥上的群雕 图12 从台波河北岸看艾曼纽二世桥 ,其群雕很好,但不如天使桥知名、悠久 图13 艾曼纽二世桥头矗立的女神雕像 图14 从艾曼纽桥旁台阶下到河床 ,站在 桥底下 ,看见流浪者在此过夜,另一人还睡呢 图15 步行去天使桥 ,回头一望,居然是圣彼得大教堂和贝尼尼的廊柱! 图16 走过天使桥再次下到河岸南侧 ,发现天使桥烘托着圣彼得大教堂,是摄影好位置 图17 再往前走一段 ,拍到古堡、圣彼得大教堂, 可惜天使桥没拍全 图18 沿台波河南岸东行 ,河堤绿荫中看到一座宏伟建筑,前面又是桥 图19 近观这宫殿式建筑和三拱大桥 。但此桥不如前面看到的两座桥精美 图20 仔细看地图 ,才知道这是意大利的司法宫,造型气派雄伟 图21 楼顶的雕塑很像柏林勃兰登堡门顶的胜利女神驾车雕像 ,也是四马一车 从火车站 步行了三公里,欣赏了天使堡、天使桥,也看到艾曼纽桥、圣彼得大教堂和司法宫,向南走 500米,就是四河喷泉广场了。让我们再回头细看天使桥上的雕刻。 精雕细刻的圣天使雕像 天使桥上的十座天使雕像中有些是反映基督所受刑罚,有些是基督遗物。笔者对耶稣基督所受的刑罚不知其详,只知道耶稣最后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头戴荆棘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他所受折磨刑法,都不甚了了。而天使桥上的雕刻总体大气磅礴,个个精雕细刻,精美如画。十座雕像的详细资料可见附录。 图22 站在台波河与圣彼得大教堂大道的交点 ,赞叹蓝色苍穹下的弧形护墙和天使堡! 图23 这照片虽然拍到了十座天使雕像全景 ,却因距离远,而看不真切 图24 从天使堡向东看天使桥 。桥上不少摊贩一边向游客兜售,一边警惕着城管! 在如此古桥上摆摊确实不好,于是有城管。我们看到两位城管大人悠闲走来,摊贩则早有准备,兜起大床单,所有物品全部上肩,一哄而跑,速度极快,落脚桥南的河堤林荫道。其实城管专门划定这块区域给这些小商贩也就两全其美。在巴塞罗那也看到 城管 执法情景,小贩多达 50-60人,狂奔几百米,一脸惊恐,喘息不定。实话说,挺可怜。从面相看,多是北非、中东或少数东欧、土耳其的,也是生活所迫。最好城管能划出专区给摊贩,而城管也应文明执法,避免引发动乱。突尼斯的‘橙色革命’就是小摊贩事件引发的! 下面是这十座天使雕像的五张合成照片,每张两尊雕像。 图25 天使与长矛 / 天使与海绵 图26 天使与标题 / 天使与十字架 图27 天使与紫袍 / 天使与钉子 图28 天使与荆棘冠 / 天使与汗巾 图29 天使与皮鞭 / 天使与柱子 图30 左 :桥头南端的雕像;右:贝尼尼为天使桥亲自制作的雕像,已移送博物馆保存 图 30右侧的精美雕像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中世纪雕刻大师贝尼尼的杰作,身姿、表情、衣饰飘带极其生动。原件雕刻于1667-1669年,现保存在圣安德烈教堂,图26左侧雕像“天使与题词”是后人仿制的,但也不错。 两小时走走停停,河岸河堤上上下下,在罗马看到了既远古又现实的画面,领略到罗马大气宏伟的另一面:感悟到罗马的秀美柔情。罗马所见并不都是历史沧桑,也还有蓝色苍穹下的潺潺流水和古堡古桥的匹配互动,相互帮衬两厢增色。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嘈杂,只有宁静和安祥。在欧洲大城市中,我最欣赏的是罗马和巴黎,两者虽有相同处,但罗马更显磅礡大气和历史悠远,就像身披盔甲的罗马角斗士;而巴黎则突出现代气息和时尚风情,像位绫罗缠身的风姿绰约少妇。不过这两小时的罗马漫步,让我对罗马更添喜爱,增添几分柔情的感受 ……。(当然,我也喜欢欧洲的中等城市:维也纳和巴塞罗那) 图31 我多想也泛舟台波河 ,穿越到古罗马,领略当年的繁华! 虽然已经展示不少照片,我还是忍不住再选出上面照片作结尾。真是可惜,我不能等到夕阳西下时分再在此地拍照,否则能拍到火烧云映衬下的美景!不过,知足吧,已经有这些令人忘怀的留影了。 唯愿‘后会有期’! 附录: 1)旅游书中“天使堡”简介,注意其内部剖面。整个古堡似乎并不太大。 图32 2)十个天使雕像的雕刻师及相关资料: (略) 2014年2月15日写于克利夫兰,2018年12月18日上传至科学网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1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十):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点
huaqx2016 2018-12-18 10:51
欧洲回眸(十):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点 - 华庆新 - 地中海( Mediterranean Sea)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是世界最大陆间海。它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的1/4多 。 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过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衰,更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 二千年前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以及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 。 地中海邮轮一般分东西两条线,而我们决定搭乘的嘉年华邮轮却是十七天基本跑遍地中海沿岸主要城市,于是马上敲定订票。 2013年10月20日至11月3日,我们一行三家六人,乘嘉年华游轮游地中海。 一路上有联合国教科文评定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观相伴,既观看美景,又品味文化,可谓乘兴而来,高兴而返,回味无穷。删掉不合格的,拍了 5千多张照片,也计划写点博客文章,本文是此次南欧地中海游轮旅游的总体印象。将会陆续上传7篇博客文章。有些景点极好,可惜没有足够时间成文。 Carnival Sunshine 地中海航行路线,由威尼斯上船,到巴塞罗那下船。图上只标港口名。 (一) 欧洲真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没有沙漠,没有崇山峻岭,没有穷山恶水。除极北的挪威,基本是青山绿水。虽有阿尔卑斯山,也就和秦岭相仿。而南欧更是好地方,也难怪希腊、罗马发源出远古文明,影响数千年,泽被几大洲。我们的嘉年华游轮 13天走了10个港口,6个国家,历经10个UNESCO评定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加一个世界七大古代遗址。得随所愿:以旅游作载体,品尝文化精髓。 这10个文化遗产点为:威尼斯及其泻湖,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希腊雅典卫城,那不勒斯/庞贝废墟, 罗马历史中心(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斗兽场),比萨斜塔,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巴塞罗那高迪杰作,巴塞罗那珀劳德拉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还有世界七大古代遗址之一的土耳其伊兹密尔Izmir附近的Ephesus(以弗所)。 土耳其Ephesus的Celsus图书馆遗址,建于公元117年,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二) 游轮游是上年纪人的舒适旅游方式。吃喝睡觉在船上,一切不用自己操心。船到码头,有十几条上岸后的路线供您选择,随后就下船乘游轮事前预定的大巴,到景点浏览。您也可以脱团自由行,我们六人就在威尼斯自己玩,而我俩去年到过欧洲 11国陆路游,参观过罗马和比萨斜塔、佛罗伦萨的主要景点。我们 除了每天跟邮轮上下各个海港,还自己搭汽车、火车自由开溜,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港 口、码头,按时上船就行。我们六人有三次跳槽,自由开溜。跑完意大利东面的港口,最东到达土耳其的伊兹密尔,随后回折向意大利西西里岛进发。在意大利西海岸的 那不勒斯 (NAPLES),我们坐电车、长途汽车,到庞贝古城观看二千年前火山爆发后的遗址。到CIVITAVECCHIA港口,离羅馬有100公里,又乘火车一个半小时,选了自己要去的景点: 博尔盖赛博物馆(观赏 中世纪最出名的大师贝尼尼的雕塑原件 ),天使桥,天使堡和四河喷泉广场,回来后写下了三篇游记博客。 去佛罗伦斯是 由Livone港下船,经过比萨斜塔,到佛罗伦萨,参观乌菲兹艺术馆,也写了博客。最后邮轮到西班牙东北角的巴塞罗那,所有旅客下船,各奔东西。我们之前已经找好住处,确定游历路线,玩了两天。看到高迪的建筑杰作和西班牙艺术瑰宝,感觉不枉此行。也写了三篇博客。在欧洲的中等城市中,有两个城市印象最突出: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它以音乐文化或建筑艺术享誉全球!这样的游轮游加自由行,既安逸、省钱,又各有所选,省时省钱,玩得痛快!可谓悠哉游哉! 罗马的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三) 欧洲旅游相当规范。虽然现在南欧经济不如以前,走前还多少有些担心,但实际没多大影响。特别是罗马、巴塞罗那,到处人山人海。操各种语言的,用各种口音的,穿各种衣服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离巴塞罗那最后一晚,我赶到市中心附近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看到几乎上万游客。走路要相互避让才行。欧洲各大城市的双层旅游大巴十分显眼方便,是自由行驴友的最佳选择。我们六人第一天在巴塞罗那,就坐在大巴上层,转了北线,再转南线。看够全城,次日再选择两三个景点, Hop-on, Hop-off(跳上跳下)到高迪圣家教堂看看,再乘后面班次的大巴到下一个景点游览,十分方便。一天的票是26欧元,两天只34欧元,也很划算。上车发耳塞机,有七种语言,包括中文讲解,十分清晰而亲切。国内似乎没有见到这种官方规范的旅游方式。而游轮上一卡通,既是上下船安检的通行卡,又是购物、订上岸旅游线的支付卡,最后下船是结账到你的信用卡。欧洲的火车联营也早在七十年代就已规范,现在实现欧盟一体就更方便了。 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 Park Guell,高迪构建) (四) 旅游就是那么有魅力:尽管你看过那些知名景点的照片,尽管你读过不少文化遗产的文章,尽管我手里有2005年出版的500页大开本的精装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图册,那些景点仍然是挡不住的诱惑,要你实地亲眼走走看看,实地感受心灵的震撼,实际体会人类文明的灿烂,从心底感激大自然无私的赠与!当然,你最好在出游前做足功课 :预先知道每个城市的主要知名景点,以免错过,或者虽然看过,却不知所以然,不知好在那里。尽管我对欧洲文化地理还有所了解,走前还是在图书馆借了 10多本书先看,还带走两本上游轮。网络也方便,可以查找任何东西。做足功课,才能物有所值,争取物超所值。旅游时多拍照,既拍景点,也拍景点介绍牌、路线图。因为时间有限,没功夫细问细想,可以回来再查找。每天上船休息时复看照片以回顾当天所经历的景点,既能再次欣赏,还能增进知识。我看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时,只知道它出名,回来后从网络才知是1997年UNESCO命名的文化遗址。 巴塞罗那的 Palau de la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 Palace of Catalan Music )始建于 1905 年 这次旅游很走运,天气晴好,一路阳光明媚,看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到处色彩斑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欧洲也同样。各国有各国的长处。如果能在全世界多走走看看,必定会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地中海曾经孕育古代的灿烂文明,也见证了各种征战杀伐,还在演绎着北非中东难民在海上颠沛流离、生生死死的血泪故事,至今不断。身为游客,希望看到祥和安定富饶美丽的地中海,也希望各种文明、宗教和平相处,接续古代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 2013年11月完稿于克利夫兰,2018年12月上传至科学网 )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8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九):登皮拉圖斯山-卢采恩游之三
huaqx2016 2018-12-3 10:18
欧洲回眸(九):登皮拉圖斯山-卢采恩游之三 瑞士卢 采恩的高山与碧水(三) -华庆新- 本文是 瑞士卢 采恩的高山与碧水 的第三部分: 坐世界最陡轨道缆车登皮拉图斯山( Pilatus ),图片30多张。 乘齒轨缆車, 登 皮拉圖斯山 游瑞士,别漏掉雪山! 登皮拉图斯山 (Mt.Pilatus) ,体会世界最陡的齿轨缆车,是这次旅行社特别安排的选项。洋人喜欢雪山,其一是和我们一样的欣赏大自然,体会登高望远的意境;其二是冰雪运动,感受飞速而降的亲身体验。但中国人,特别的上年纪的只能对滑雪远观欣赏。对我们有吸引力的是可以体会乘坐号称世界最陡峭的齿轨缆车登上 2132 米的皮拉图斯山。缆车全世界都有,而齿轨车是瑞士人的专利独创。 瑞士在 1895 年开始在 阿尔卑斯山 建造铁路,开凿斜坡达到 25 度的隧道。又经过 16 年修建,铁路能到达 3454 米高的少女峰( Jungfrau )山口, 而瞭望台是 3573 米。雪山之颠则在 4158 米的峰尖,号称欧洲第一峰。有个瑞士出名的小镇 Interlake (因特来肯)就在少女峰山脚,布里恩茨湖,图恩湖两湖之间。是游客云集之地。 有道是: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胸怀。登高始终是人们的向往。攀爬过一些中国的名山奇峰,这次要在欧洲体会在阿尔 卑 斯山登高远望的视野和胸怀。 图29 登Pilatus山的缆车车票 , 背面清楚印出上下行的地名和高度,逆时针行走 我们从卢采恩乘大巴到达缆车的起点 Kriens ,先上景观小吊舱可坐 6 人,到中途换乘大号的高空缆车,可坐十多人。如上图右侧所示。到达顶峰两小时自由活动后乘 齿轨车下行,其中一段开得特别慢,那就是 48 度下倾的路段。如上图左侧所示。 车厢里有驾驶员,可搭 20 多游客。山坡也有标识的步行道,有些年青人在徒步行走。 图30 登Pilatus山的 齿轨车广告画 图31 上山第一段乘坐的小缆车起点 图32 上行和下行的缆车互为景观 图 33 半道的 pilu-land 儿童游乐园,有旱地雪橇道、绳索攀爬乐园 图34 从缆车俯瞰山间小旅馆 图35 到达1416米高的中转站 人们已经在眺望山景 图36 山外有山 ,换大缆车去登顶 图37 由皮拉圖斯山巅洞口遥望阿尔卑斯山川湖泊,红色缆车正驶向观景台 到达山顶观景台,我们看到卢采恩湖的湖面,背后还能看到远处的雪山。看来此地作为游览景点名不虚传,它不像其他雪山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山麓。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 2000 米落差的雪山、森林绿地和湖水,视野极其开阔。只有国内的庐山含鄱口,可以直接看到鄱阳湖湖水。 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图38 在Pilatus观景台远望湖光山色 , 水面果然呈十字形 ,是四水交错 只可惜当日多云,否则定会是:清凌凌的水,湛蓝蓝的天 。 凭栏远望, 草青青而吐绿,水粼粼而泛蓝。心生感慨: 寄蜉蝣於天地 , 渺滄海之一粟;叹人生之須臾 , 羨江河之無窮 。 缆车一路上还看到许多牛羊懒洋洋的啃着青草。心想,在 阿尔 卑 斯山簏上做只羊也不错,在 卢采恩湖边做只鸟就更好 。 看秀美江河,看茵茵绿地,看俊秀奇峰,看灵秀风景。看历史上匆匆过客的背影,也看徒步登山的矫健身手。但愿无征战无杀伐,一代更比一代强。 图39 观景台上正吹奏瑞士山区特有的俗称大管的乐器 大约有3 - 4 米长 图40 呜呜咽咽的悠扬乐声回响在高山之颠 、山谷之间 特别好听 图41 从另一山峰看观景台全貌 Pilatus ( 皮拉图斯 )是何意?按圣经的说法,那 是位優柔寡斷的羅馬籍總督 , 曾多次審問耶 穌 。 原本不認為耶 穌 犯了什麼罪 , 卻在仇視耶 穌 的猶太宗教領袖的壓力下 , 只能判處耶 穌 釘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历史记载都说是他把耶稣送上了十字架 ! 至于瑞士这里的 Pilatus ,却另有传说,是条火龙。图 37 右下方就有条红色带翅膀的火龙,在西方龙大都是有翅膀的邪恶化身。这里礼品店里满是火龙标记的纪念品,沿山坡的隧洞里不多远就有大幅火龙传说故事,英雄救美等。 图42 同行的台湾70岁游客正兴致勃勃向顶端的天文观测台行进 图43 到达终点却被铁丝网拦住 图44 另一个山颠 其下有洞口隧道相连 图45 赶紧奔向隧道 , 从洞口看观景台和河川 图46 远山上的积雪一片 ,其时还是 9 月中。估计再过一月, Pilatus 也会白雪茫茫 图47 正在下山的齿轨车 图48 下山途中的风景 图49 乘坐紅色齒輪火車下山 坡度越来越陡 图50 老牛悠然自得地只顾自己吃草 管它是否陡险 图51 (右上)所有的牛都带着各式牛铃铛 , 以防走失 。老牛也识途吧!山间牛铃也动听 图52 这里是 世界最 陡 峭的路段 , 48度 , 车厢 似要 倾 覆。此照片是顺地势拍的。 上下行齿轨车在此交汇,轨道却是单行。我们必须静待上行列车先过。 图53 这齿轨车厢本身就是斜的 。 图54 到终点 ,有个齿轨模型: 轨 道和 车厢 底部有齒輪 - 反齒輪咬合 , 万无一失 ! 图55 隧道山洞里的Pilatus火龙传说图片 2 / 2 / 2013 完稿于克利夫兰,12/2018 于波士顿上传至科学网。 远望高山积雪的 阿爾卑斯山 , 俯瞰碧 蓝 湖水、青翠草地、茂密森林、白云 朵朵 似的 绵 羊 奶 牛,再听听当地特有的 3 - 4 米长的超低音大管( Pipe )吹奏的乐曲回荡在山间, 看着在山 巅飞 翔的老 鹰 , 心中羡慕 这里 展翅高 飞 的雄 鹰 ,可以 天天欣 赏 如画的景致 , 看世界各地来 访 的旅客游人 , 望 历 朝 历 代王公逝去的背影 , 心中颇有古人 “ 渺 沧 海之一粟 , 寄蜉蝣于天地”之感。 下附四图,是笔者 1987 年乘火车到卢采恩之南的 Bettmeralp( 贝特默阿尔卑 ) 雪山所摄。当时游客极少,中国游客罕见!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ISCO 在阿尔 卑斯山设立的第一个 自然遗产保护地。 当时也是坐缆车上去 ,但缆车里就我一人 大车轮装饰的小旅店很有特色 这座小教堂在许多网站都有照片 ,是地标建筑吧 小孩好奇地看中国人,虽言语不通,也来个合影 如果死后葬在这天地,一片白色的教堂边上,也不失福气,能最靠近上帝!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1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八):泛舟卢采恩湖-卢采恩游之二
huaqx2016 2018-12-3 09:38
欧洲回眸(八):泛舟卢采恩湖-卢采恩游之二 瑞士卢 采恩的高山与碧水(二) -华庆新- 本文介绍 瑞士卢 采恩的高山与碧水的第二部分, 泛舟 卢 采恩湖 。全文三部分分别为桥、湖、山。(一)观赏 卢 采恩 花桥; (三)坐世界最陡齿轨缆车登皮拉图斯山 ( Pilatus )。 泛舟 卢 采恩湖 卢采恩不仅有花桥享誉欧洲,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豪华商店,其周边也是山川秀丽,风景宜人的休闲胜地。其旅游专项之一就是卢采恩湖游,码头离 Rolex 商店也就 100 米。卢采恩湖虽名为卢采恩,其实水域宽广,与四州相连,而卢采恩州只是其中之一。从地图看,水面就像一个粗壮胖胖的 X -字,卢采恩市区就在左上端,而接着游览的 Pilatus 山则在 X 字的左下端。不过游轮只是在湖上泛舟,绕一圈。而湖面两侧山色青葱、岗峦起伏,湖光闪烁、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一碧万顷。 看来赏心悦目,诚可 谓: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周边山麓点缀着或是现代豪华旅馆,或是有年头的当年贵族富人的古堡别墅,即使是小小民居,但个个光鲜亮丽,精巧婉约。这里还有比利时皇家消夏别墅,还有德国着名作曲家瓦格纳创作他知名的《 齐 格菲尔德》歌剧的住所。 图19 游轮刚出发看到的古教堂 ,旁边还有赌场 图 20 卢采恩湖回望 看到高处骄人的古堡式白色旅馆 图21 再放大看这旅馆 ,叫 Gutsch 图22 倘佯于碧绿湖水之中 , 一时高兴 ,在游轮尾部与瑞士国旗留影 图23 一座出名的古堡 图24 民居或小旅馆可供游人小住几日 图25 清丽雅致的小屋和船坞 , 远处有德文标牌,也不懂。 图26 镜头拉近看看是什么屋子 ? 船坞 上赤膊男子在做什么? 图27 岸边高大的基督雕像,正为您祈福 游轮行进中导游还讲解了威廉 · 退尔 的故事,我知道 威廉 · 退尔 是从 意大利 作曲家 罗西尼 所 作 的 《威廉 · 退尔 》着名 歌剧 ,但是我不知道 威廉 · 退尔 就出生在 卢采恩湖畔。 据说13 世纪末这里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一个暴君知道神箭手 威廉 · 退尔很有威望,就把他和他儿子抓来,让他射中儿子头上顶着的苹果。威廉 · 退尔非常气愤,准备了两支箭,打算万一射不掉苹果,就射死暴君。结果射中了,而暴君也看出威廉 · 退尔的打算,把他抓到船上。威廉 · 退尔中途逃跑,号召瑞士人起而打到了专制统治。在瑞士,在欧洲威廉 · 退尔都是反抗暴政的英雄,罗西尼的歌剧更让他扬名四海,为卢采恩湖也留下一段佳话。歌剧是根据德国大诗人席勒的最后一部剧著改编的,其序曲是音乐会上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图28 游轮回到码头前所摄位置 ,中间的教堂就是先于花桥建造的古老小教堂。花桥在左侧。 本文主要是图片!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七):观赏卢采恩花桥-卢采恩游之一
热度 2 huaqx2016 2018-12-2 07:03
欧洲回眸(七):观赏卢采恩花桥-卢采恩游之一 瑞士卢 采恩的高山与碧水(一) -华庆新- 旅游就是游山玩水。但 2012 年的欧洲 17 天游中,唯一能同时游山玩水的,却只有一个地方:瑞士卢采恩( Luzern )! 领略了莱茵河的荡漾微波和飞瀑怒涛之后,我们来品味 卢 采恩的峻岭高山与清澈湖水。本文介绍三部分经历:观赏 卢 采恩 花桥;泛舟 卢 采恩湖 ;坐世界最陡轨道缆车登皮拉图斯山( Pilatus ),南望碧水,北看雪山。因文章太长,现切分成三篇发表。分别是桥、湖、山,现在是第一部分: 观赏 卢 采恩 花桥。此桥在欧洲相当出名! 瑞士有三个旅游观光城市都以“ L ”字打头:洛桑 Lausanne 、卢采恩 Luzern 和卢伽诺 Lugano ,易混淆。洛桑在瑞士西南,是古城,现在是奥委会本部。卢伽诺在瑞士正南,靠意大利,是旅游胜地。卢采恩有时翻译叫琉森或卢 森 ,我是以瑞士人发音标示。它既是旅游城市,又是历史名城,距离苏黎世很近,现在是世界游客到瑞士的必去景点,特别是中国游客。 图 1 苏黎世周边地图,不同于一般,它上南下北。苏黎世城在地图左下 图 1 的右上端有 Luzern 字样,而最右上犄角以直线标示出 Pilatus 峰,就是本文第三段要介绍的皮拉图斯山,乘世界最陡齿轨车的经历。皮拉图斯山左面还有个少女峰,说是 阿尔卑斯山最高峰 。 观赏 卢 采恩 花桥 从苏黎世城出发,沿苏黎世湖西岸一路南行,这让我回忆起 1987 年在苏黎世高等工学院( EHT )工作期间的深刻印象: 苏黎世湖两岸风景秀美,乘船观赏两岸的美丽小镇,是极惬意的享受。苏黎世湖长 39 公里,阔 4 公里,水深达 143 米,夏日里热闹非凡:岸边游泳的孩童嬉戏打闹,湖面上帆船、游轮、摩托艇往来穿梭,天上小飞机、广告气艇五色缤纷,真是个三维立体的水上乐园。 那时只有极少数博士生是买车先行者,而我们访问学者只是过客,就‘拼车’出行,分摊些汽油费,大家都高兴。也曾来卢采恩,但印象中只有那世界闻名的花桥,而周边装点和商铺并不很多。现在的卢采恩城区虽小却热闹非凡,名贵商店林立,游客熙熙攘攘,最多的德国和中国人。印象深刻。 卢采恩的花桥见证了丝绸之路的水路转运,卢采恩是丝绸之路西北端重要的中转水陆码头。以前的印象,古丝绸之路的中国商品到达中东、西亚,似乎就到终点。其实商品可再继续经地中海、意大利东面的亚得里亚海到达欧洲门户威尼斯;再经波河过米兰,可能要走陆路跨 过 阿尔卑斯山,再水路到卢采恩,然后到达莱茵河一路向北,经过德国到荷兰,抵达鹿特丹。随后既可以去英国,还可以去北欧。于是英法的贵妇才能以一袭中国丝绸衣裙为傲 …… 。 图 2 闻名欧洲的卢采恩著名古老花桥,有700年历史 卢 采 恩建城 于 1178年 , 原是小渔村,后来 给过往的船只导航修建了 灯塔, 因此得名 : 卢 采 恩,拉丁文是 “ 灯 ” 的意思。 卢采恩最著名是花桥: 中世紀覆頂木橋 ﹣ 坎 貝爾橋 ,这算是 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築 ,但 古樸有致 。 图 3 近观花桥东端的另一侧。 现在游客来卢采恩,多半是为了目睹这座古老木桥的风采。花桥是俗称,实名为坎贝尔桥,意译是小教堂桥,坐落在罗依斯河上。此桥不象一般的桥,取河流最短处垂直而建。它是斜斜的建在河岸两侧,似乎有意拉长花桥的长度。其东端有座教堂,年代更久远。花桥建于1300年,全长二百米,是座廊桥,有120幅图画绘在三角形横楣上。木桥外侧种有色彩艳丽的小花,远远望去,真像一条美丽的彩带。在欧洲造型别致,故而享誉欧洲。 图4 坎贝尔花桥加上古水塔 ,是卢采恩的地标建筑。右侧是东面,靠近小教堂和商店 图5 坎贝尔花桥桥头的小摊贩一字排开 花桥里面像颐和园长廊一样,有许多彩色绘画,但画工不精, 每幅画下还有一首 德文 题诗 ,不过我们不懂德文,内容似乎不外是瑞士历史战争场景,或是中世纪蔓延整个欧洲的谈之色变的黑死病!感觉不如颐和园长廊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光线也不好,因此没有选取照片。 其实这种廊桥在福建也有不少,贵州也有,当地叫风雨桥,从功能说可避风雨。但不如这桥打扮得漂亮,因此名气也就大不同。似乎这里的人们都工于审美,在桥头的一家家摊贩都布置得色彩明艳,浓淡相宜。 这些摊贩 售 卖鲜 花水果 , 个个 摊 位色 泽 明 艳 , 有如静物油画 ,让人猜测他们是否都经过专门的美术培训。这都 让 徜徉 於美麗 卢采恩 湖畔的游客 赞叹 不已。 图6 鲜豔的小盆花放在白色帐篷里 ,这就是一家店面 桥头有个圣 · 彼得教堂(建于 1179 年),就因有这小教堂,木桥才取名小教堂桥,教堂一带也称做小教堂广场。从小教堂广场西行,街道两侧全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有稍后出现的巴罗克式楼宇 。 图7 小辣椒也这么鲜豔可爱 图8,9 罗依斯河两侧的民居建筑,许多都岁月悠悠。 此桥非花桥,可过汽车 图 10 这是花桥西端。其 东西两端并不是直线 , 似乎是个短短的引桥 图11 花桥 中间长桥也不是直线,而是优美的弧线 图12 排队行进的大天鹅 图13劳力士钟表店门口总是熙熙攘攘 花桥东端的 巿 區有老城的 Rolex (劳力士) 钟 表店 , 让 女士 们 开 心不已 , 人人摩拳擦掌 , 个个選購名 錶 、珠寶及紀念品。转眼间三 辆 大巴下来清一色中国人 , 山南海北的口音像回到北京火 车 站 。外国游客中以德国人居多。这也是国力和财力的显示! 图 14 闹市区商店门口摆放着表情夸张的模特 图15 一位中国姑娘在这橱窗前 久久 凝望 图16 , 图 17 德国银发族 (上)和中国老少游客(下)汇聚劳力士门前 到 卢采恩 遊覽都会看看着名作家馬克吐 溫 曾 赞叹 的「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 ﹣ 獅子紀念碑 : 垂死的 狮 子腰背插着致命的 长 矛。原来瑞士是欧洲的山区 , 民 风 淳朴信守承 诺 。 1 789 年法国大革命时有 800 瑞士兵是国王路易十六的卫队,忠心耿耿保卫国王,全部战死而无人投降。遗骨运回故乡,在 卢采恩 建 垂死 狮 子的石碑 , 以 纪 念他 们 。瑞士人以其忠 实诺 言而 闻 名于世 , 这 才有后来 银 行 业 的拓展 , 成 为 世界 金融储备中心。 图 18 卢采恩着名的 獅子紀念碑,左上为放大的狮子,注意背部的致命长矛。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4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回眸(五):莱茵河的波澜与惊涛
huaqx2016 2018-11-23 10:00
欧洲回眸(五):莱茵河的波澜与惊涛 -华庆新-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江河湖海,波浪涛涛。有一条河,您感觉既熟悉亲切又生疏遥远,那就是欧洲的莱茵河!2012年金秋9月游览 了 欧洲11国,有机会三次‘亲密接触’莱茵河,真实感受到莱茵河的秀美和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先是在德国乘船逆水向上游进发,在莱茵河中段精华区体会莱茵河风情船游;继后在莱茵河上游区的德国黑森林区观光,虽然不直接是莱茵河,却也是河湖相通连到莱茵河;最后又到莱茵河上游德国-瑞士边界的著名景区莱茵瀑布观赏,而这瀑布也是欧洲最大最知名的瀑布。本文就是回味这莱茵河的荡漾波澜和飞瀑惊涛。 科隆南面的莱茵河是欧洲最大的水运动脉,发源于瑞士东南阿尔卑斯山脉,经过列支敦士登、法国、德国,最后在荷兰鹿特丹港入北海,全长1300公里,它是中西欧仅次于多瑙河的大河。它的主要河段在德国境内有900公里,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对繁衍德国民族、发展德国交通、经济起着无法替代的功用,也是德意志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而被称为德国的父亲河! 莱茵河风情船游 图1 莱茵河地图 ,兰色为上游发源区,绿、黄色都是中游区,橙色为下游。 A 为莱茵河中段峡谷船游区; B 为黑森林-蒂蒂湖游览区; C 为德瑞边界的莱茵瀑布区。 图2 我们乘坐的“罗蕾莱典雅”号游船,顶层甲板开阔舒坦。 莱茵河上游在阿尔卑斯山区,风景壮丽;从瑞士最西北角的巴塞尔到德国波恩为中段,蜿蜒北流,有些峡谷幽深曲折,景色最秀丽。波恩以下的下游河面宽阔,水流充沛,航运发达,一派繁忙景象。莱茵河在德国境内有867公里,沿途风景最美的一段在中游的莱茵河谷段,从美因兹(Mainz)到波恩间,近年旅行社都会安排这段河道的风情游。 乘坐的游船名叫 【 Loreley Elegance 】 (罗蕾莱典雅号),是2009年下水的新船,长60米,总共可容纳600人。这游船公司居然有中文的网络介绍,看来赚了全球华人不少银两。 秋日高照、蓝天碧云、和风拂面,感觉风景 格外美麗。 这莱茵河中段游确实名不虚传,有古堡、教堂、葡萄園、民居小屋點綴其中,河面微波荡漾,河水清澈蔚蓝,阳光普照,清风徐来, 感 觉 心 旷 神怡。 我们是在莱茵河和支流拉芬河交汇的博帕德上船(图1 A 的位置),旁边就可见布洛巴赫小城(图3下)。稍远处的马克思堡(图3上)居高临下, 建于 700年前而从未被破坏,是莱茵河山巅古堡中最久远的,完好保留至今。虽然不能走近,我们还是能感受它的历史沧桑。要提醒一句的是此马克思非彼马克思,年代大不同,仅同名而已。 图3 上:马克思堡;下: 布洛巴赫小城 莱茵河中段是山区和峡谷地段,河道变得曲折,水流湍急而清澈。两岸风光之美令人目不暇接,一处处如诗如画的中世纪古罗马风格城镇,一座座傲然屹立的古城堡,大片大片碧绿的葡萄园,几乎在每一山坡、高地上都能看到。用“ 船在水中游 , 百里画廊行 ”来形容,也不为过。这近两小时的航行怕接近百里。莱茵河谷以旅游业和葡萄种植和酿酒为主,我们以游览风景为主,不少欧洲特别是德国游客则以品酒为消遣目的。 中世纪时欧洲各独立小公国纷争缠斗打来杀去,每个城堡既是战时的防御要塞,但也是和平时期的商贸要冲。那一座座耸立在高山上的城堡,让人们想起莱茵河领域历史的过往,那城邦林立、诸侯称雄的天地。这些城堡,是海关收税的关卡,也是抵御进攻的堡垒;既是暸望的烽火台,还是导航的灯塔。不过现在的古堡却只是人文景观,每一块土地都已经是人文化了的自然历史遗迹,是世界游客欣赏的美景。 图4 左:两岸山峦上连绵 的古堡和教堂;下:修整 如几何图形的葡萄园和古堡 交相点缀河岸。 我们经过的比较著名的景点是 鼠堡 ( Mouse Castle,见图5 )、 猫堡 ( Cat Castle见图6 ), 又到 圣高阿( Sankt Goar,见图7) ,其 对 面是著名的罗丽莱 悬 崖( Loreley见图8 )。最后上岸,品尝德国的猪脚大餐,再乘大巴一路前行。St.Goar 在 2002年被 UNESCO 命名 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是莱茵河谷中最出名的废墟古堡。 鼠堡是为特里尔大主教1356所建的行宫,由于当时临近的卡策奈伦伯格侯爵势力更为强大,人们便把该堡称为鼠堡。是否有俯首称臣的意味。但没落的命运并不因更名而终止,由于战乱和经济衰落,十九世纪初该堡已严重破落几成废墟,后于二十世纪初才重建成为现在的式样。 图5 鼠堡:其形状要与老鼠关联,怕要有充分的想象力 鼠堡上游不远处是猫堡。把相距不远的两座古堡,分别命名为相克相斗的动物,究竟是何原因,不知其详,也可能就是好记吧。 猫堡是卡策奈内伦伯格侯爵威廉二世为保护莱茵岩城堡和圣高阿豪森城所建,是一个军事要塞,耸立在圣高阿的对岸山崖上,后为一位侯爵继承,也在多次封建领主之间的战事中被严重破坏。该城堡几经转手,逐渐改建成可以居住的城堡,1989年该堡为一个日本人购得,并改建成一家日式宾馆。但从图6左下面旅馆的入口进去,只有走旅馆的地下通道才能到达顶部的华丽古堡,如图6右所示。这古堡是个无路可入的‘孤岛’,只有从下面钻地道才能进去。搞得这么神秘的原因,在于这是个最出名的日本人:丰田汽车公司Toyota的老板!那是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世界顶级富豪。究竟他来过几次?里面有何陈设?怕也是世界级的机密。 图6 著名的“猫堡”坐落在山巅,是Toyota老板私宅 圣高阿(St. Goar)和对岸的圣高阿豪森(St.Goarhausen) 都 因附近的莱茵女神罗蕾莱而更加闻名。 公元550年前后古罗马人最早在此地(高阿)建立定居点,由于经常为穷人和商家旅客提供住处,于是人们便将此地称为圣高阿。这里的 BrugRheinfels( 莱茵岩城堡 ) 是莱茵河两岸最大的城堡遗迹,是13世纪卡策奈伦伯格侯爵为确保圣高阿的关税征收而建。十五世纪末城堡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成为一个富丽堂皇的文艺复兴式的宫殿,但也成为多次战争的牺牲品。1692年的遗产继承战争中,这古堡成功地抵住了近三万法军的围攻,但是1792年法军却没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城堡。1818年城堡又为普鲁士威廉王子,也就是后来的德国皇帝威廉一世购得。现在的城堡遗迹只保留了原貌的三分之一。 图7左侧均为古堡保留的废墟残垣断壁,透露出历史沧桑,也吸引游客眼睛。 旅游引进财富,德国巴伐利亚州特别是首府慕尼黑每年十月吸引全世界游客来欢度啤酒节,为当地带来不知多少商机。而这里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圣高阿和对岸的圣高阿豪森也共同举办为期三天的葡萄酒节,并在周六晚上举办莱茵烟火节“罗蕾莱之夜”,同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品酒和观看烟火表演。可惜我们的游船只是匆匆过客,错失良机! 图7 莱茵岩城堡 ( BrugRheinfels),左侧均为残垣断壁废墟 为什么 罗蕾莱的名头如此响亮? 相传,先是有人把莱茵河谷的当地民间传说编辑整理成文,后来德国大诗人海涅根据Loreley的民间传说写成诗句。 起首的两段歌 词是: “ 我不知 为 了什 么 , 我会 这 般悲 伤 。有一个旧日故事 
 , 在心中念念不忘。” 下面是 这 首出名歌曲的 网址,可以听听: http://www.inkui.com/a3/9/4/941A08ABECBCAB0E340B.html 罗蕾莱是莱茵河河边的一座富有神话色彩的陡峭山崖,高132米。此处莱茵河段宽仅90米,水位低时可见‘七少女’浅滩暗礁。 这河段弯多水急,往来的船只经常出事,是许多倒霉的船夫丧命的地方。 去年 一条2000吨的船 还在此 出 过 事 , 是否真被迷了魂 ? 相传这是因为有个美丽的女妖罗蕾莱,坐在悬崖之顶以撩人的身姿和甜美的歌声使得船夫神迷。而海涅的诗歌《罗蕾莱》更使这一神话传说家喻户晓。河道旁的悬崖山顶建有 披着 长发 的 罗蕾莱的雕像,她披着长发俯视底下。此处是俯瞰莱茵河谷绝好的地方,航船的大副则总会被山崖峭壁所吸引。 我们的游船航行至此天色已 晚 , 雕像又在 对 岸 , 不 复 得 见 ,只能 买 一明信片留念。德国人也会做生意 , 居然出中文版 , 印制中文 “ 罗 蕾莱 ” 歌 词 , 旁 边 旗杆上挂中国国旗。图8左就是 扫 描后 的图片 。 下船后享用德國豬腳大餐,再乘大巴前往德國金融商業大城﹣法蘭克福宿夜。 图8 左: 罗 蕾莱雕塑的 中文明信片;右:悬崖拐角处 黑森林-蒂蒂湖 离开 法蘭克福(Frankfurt) 驅車南行,途經內喀爾河畔的海德堡。海德堡曾為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王侯居所,至今仍以城堡和大學而享有盛名。 难怪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不过本文专写莱茵河,只能从略。 在那里逗留近两小时,随后一路上大片的雲杉林和樅樹林,遼闊的田野,一望無際,提示我们已经来到了黑森林。中午時分,抵達黑森林區的蒂蒂湖, Titisee这名字好记,(图1 B 的位置)。它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在黑森林南部与弗萊堡(Freiburg)相邻。湖面面积仅为1.3平方公里,却是全德水质达到饮用标准的最大天然湖泊。虽然不在莱茵河畔,却是同一水系,有河流联通到莱茵河,因之也写入本文。如果说黑森林是一座神秘洞府,蒂蒂湖就是隐居其中的仙子。前者神秘后者妩媚,相映成趣,令每位旅客叹为观止心旷神怡。 图9 上:黑森林區蒂蒂湖Titisee的游船;下:黑森林的高山滑雪设施 黑森林区 建设雅致独特,除遊湖賞景之外,旅店餐馆家居都色泽明快,造型各异,每幢房屋都是拍照的好对象。此地还是黑森林特有的名產﹣咕咕鐘的发源地。有数百年历史手工制作的木钟准时打开小门,有咕咕鳥走出,叫声咕咕,男女老幼都会欢心一笑。 咕咕钟有精美的雕刻,流畅的线条,巧妙的机关,立体的画面,每个咕咕钟都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接。这咕咕钟一座座小木屋的造型,还原了当年黑森林居民的淡雅生活;而充满童话色彩的一只只布谷鸟,似乎给林区生活添加了无尽乐趣。在游客眼里咕咕钟并不是报时工具,而是不可多得的德国乡间工艺艺术品。尽管价值不菲,稍大些的要200欧元以上,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愿意买来作收藏。 图10 黑森林区漂亮的别墅旅店让人流连忘返 有的庄重,有的明艳。 黑森林的称谓名副其实,一方面是大片墨绿高大的树干连片成黑压压的森林,另一方面是黑与暗相连,有种天然的神秘感。‘黑森林’这三字真是恰如其分,简洁而无从替代。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布的高大林木、间或的黑色岩石、墨绿的针叶植被草地,构成了不绝延绵的画面。时而云遮阳光,山峰为云烟缭绕,更觉得黑压压,雾朦朦的。但你并不害怕,只会感觉 分外恬靜安祥,有如置身世外桃源。随盘山公路而下,突然看到蒂蒂湖如 翡翠镶嵌在黑森林之间,晶莹剔透,湖光点点。水面波澜不惊、袅袅娜娜,马上想起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虽然时代不同地理各异,这北宋词人何以得知德国的风景亦如春日的岳阳楼?真所谓‘人无分中外,地无分东西’,人类自有共同的体会和感受。 面对鳞鳞波光,闪闪波纹,徐徐清风,荡荡船舟,心里也 只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其 喜洋洋哉” 之感 。这就是旅游能给你的神密感觉。 图11 左:一望无际的黑森林;右:精致的饭店招牌 气势磅礴的莱茵瀑布 车过瑞士边界,到达萊茵瀑布。久违了,萊茵瀑布!这萊茵飛瀑,最令人欣赏的是瀑布中屹立千万年的中流砥柱。2 5年前笔者曾由南面的苏黎世来此,印象最深的就是瀑布居中挺立的巨石。搭船从下游逆流上溯到巨石,可沿石阶登顶,如弄潮儿高踞于瀑布之巅。于是拿照相机前后左右近景远景拍了一百多张。 图12 (上)莱茵瀑布正面全景; (下)景区地图。 A 为停车区, B 为正面观景点, C 为地图所在地, D 为瀑布左端有木制水车, E 为瀑布上游大桥, F 为瀑布右面南侧的观景台。 此图是上东下西、右南左北的走向。 莱茵瀑布位于苏黎世正北,博登湖正西 , 图1下的中间。 莱茵河的此段河道像横倒 的S字 , 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再最终往北 , 是莱茵河的最大瀑布,呈东北-西南走向 。 下午被太阳照射,采光好。 它是目前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 在瑞士境内 。作为欧洲最壮 观 的瀑布 , 全部落差 约 30 米 , 宽 150 米。一 块 柱状岩石把瀑布分成 两 个主要部分 , 另外还有近处的一些 险滩 在内 , 瀑布中央有两座岩石, 其中一座岩石上设有阶梯, 只有 搭乘游船 才能 抵达。 游客 可以 攀上 揷著瑞士国旗的顶端 , 每年的瑞士国庆日( 8 月 1 日)在此有烟火表演。 这瀑布正中的一大一小两块柱状岩石,有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最是神妙。巨石上面绿油油覆盖着植被,四周惊涛水流急速冲刷岩石,难免有天晕地转、摇摇欲坠之感。可上面还挤满了人!虽然多次看过更加雄伟庞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却比不上这莱茵瀑布中央看四周瀑布下泄的刺激精彩! 图 13显示了两张时间间隔25年的照片,几乎是从同一位置(图12 C ),同一角度,对同一屹立于瀑布中的巨岩所摄。并且都是9月。但今年 拍照的当天雾气较大,而且植被似乎泛黄不如以前。后面桥洞依然如故。1987年笔者在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工作期间,和朋友来此,时间充裕,反时针绕瀑布从图12下图标示的ABCDEF走到瀑布的另一侧,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可惜我两次都没有乘小船到巨石上亲身体验一把! 图13 左图为1987年9月所摄;右图为2012年9月拍摄 莱茵瀑布形成已超过 一 万 五 千年 , 是目前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 ,虽 其 宽 度、高度 都并 不惊人 ,但 每 年初春融雪 时 期 , 莱茵瀑布的水流量最高 达到 每 秒 一千多 立方米。莱茵瀑布周 围 区域形成了一个小型湖泊 , 最深 处约为 13 米。1987年我们走到瀑布南端,这里和北端的激流险滩不同,站在瀑布咫尺边,水声如雷,惊涛骇浪,飞瀑翻腾,白末遮天,心情也随这飞瀑上下升腾,激动不已。如图14右图。 这丰沛的水流赐予它非凡的气势,站在边上就会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这不是看照片就能感知的。那万马奔腾的轰鸣,那晶莹水花的飞溅,让你有如置身飞瀑怒涛之中。可是,河对岸的野鸭虽站立在悬崖侧边,却优哉游哉专心觅食。我看它多时,它走来走去如闲庭信步,真是造化弄人!马上想到美国的财政悬崖,但愿也能像这野鸭似的平安度过! 图 14 左:瀑布险滩边的野鸭;右:1987年摄于瀑布南端 与惊涛飞瀑近在咫尺。(拍摄位置在图1 2 F 处) 1987年 我还曾大胆在瀑布下游游泳,虽然也是9月,但河水寒冷无比,似乎骨头也直接被这刺骨冰水冷冻。不到3分钟我就逃回岸上,主要是怕冷,其次也摸不清水情,不敢造次。可能当时管理也不严,没有看到任何警示牌。从阿尔 卑斯山发源的莱茵河,仍然保持它的冰清雪洁,也世代恩惠了下游千万居民。 图15 左:1987年所摄;右:2012年所摄,位于图12 D 位置,旁边是险滩 笔者1987年在瑞士作访问学者完毕后,也搭乘瑞士完好的火车系统,买个通票,每天朝一个方向走走玩玩,再搭下一班火车继续前行。好在瑞士不大,即使到边界,两小时火车也可在晚上返回苏黎世居住。只感觉瑞士是物华天宝,那么个欧洲山地小国,却发育出莱茵河、多瑙河两条欧洲大河,拥有众多 雪山湖泊,田园山簏,汇聚古堡教堂, 瑞士全国真就是个大花园! 而所有景点中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莱茵瀑布!这次17天11国之行出发前知道旅游包括莱茵瀑布景点,我高兴万分。真是万里来寻故地,看旧貌是否变颜。记得苏轼写‘后赤壁赋’也就是在‘前赤壁赋’三个月之后,他就有“ 曾日月之几何 , 而江山不可 复 识 ”的感慨。对我而言,两次游览,四分之一世纪过去,自己也退休远行,成为银发背包客一族。虽然岁月沧桑,但我看这莱茵瀑布却容貌未改,还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来此观赏。在德国定居的老同学告诉我,上世纪50年代这莱茵河也和中国流淌的大小河流一样混浊,只是几十年沿河各国的齐心努力,莱茵河才成为现在这么清澈可人。中国河川也同样壮丽秀美,只要举国有环保意识,长期坚持努力,中国也会成为更大的大花园! 2012年随后的旅游一路往南,从莱茵飞瀑到苏黎世,过夜后直奔瑞士最出名的旅游胜地卢采恩。告别了 莱茵河荡漾波澜和飞瀑怒涛,又要欣赏 卢采恩的峻岭高山和柔美湖水了 ! 2012年11月完稿于克利夫兰,2018年于波士顿上传至科学网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3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三):欧洲11国17天游记(下):意大利、梵蒂冈、摩纳哥、法国
huaqx2016 2018-11-16 09:22
欧洲 回眸(三):欧洲11国17天游记(下): 意 大利、梵蒂冈、摩纳哥、法国 -华庆新- 【华注】 本文是篇流水账,记 录每天行程,附上每一景点一张照片,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后的留念。稍后会上传我写的专题文章 ,对计划出游欧洲的朋友或有帮助! 上文为 欧洲 11国17天游记(上):英比荷德瑞列奥 Day 9. 格拉茨 (Graz) - 威尼斯 (Venice) - 岗多拉小船泛舟 图 26 格拉茨大街上的世界名画: 维纳斯 诞生 图 27 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金碧辉煌 夜宿奧地利第二大城格拉茨后,清晨出发车窗里突然看到街道旁一张特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几位杰出画家之一的波提切利的传世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就在我自语道:这是世界第一幅裸体画后,旁边几位女士居然发出吃吃的笑声,似乎另有意思。哇!我心想,在世界名画前不知道其价值,实在是有些可惜。其实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精髓。不知道不要紧,只要采取虚心好学的态度,旅游就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可以从欧洲旅游中增长艺术文化修养。提高旅游品质不单从旅游社做起,游客也可以自我提高旅游品质。有些朋友欧洲旅游完说起怎么好玩,既说不出是何处,更说不出好在那里,更不要说导游唇焦舌噪讲解的欧洲艺术精品。有位旅友到达巴黎了,还问意大利首都是哪里?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就有点老大妈出游,或刘姥姥进欧洲大观园了!我会在下个专集中就此名画起首,介绍些欧洲艺术精品。能不能写好,不知道,尽力吧。一路南下進入意大利,抵達水城威尼斯,搭乘渡船,進入巿中心。先到‘玻璃水晶岛’,这是导游对此岛的俗称,看来是和旅行社有商业联系的安排。但看看精美艳丽的制品,也是视觉欣赏。 随后到圣马可岛 下船,步行進入巿區。嘆息橋獨一無二,当年的王公走过这十米小桥就沦为囚徒,一声叹息,了此残生!風格獨特的聖馬可大教堂、高聳入雲的鐘樓莊嚴雄偉金碧辉煌,大廣場上鴿子遍地遊客雲集,摊贩的色彩鮮艷面具、玻璃製品、金飾水晶,一片華麗奢靡的景象。 啊!水都威尼斯果然名不虛傳!我们还搭乘《 岗 多拉》小舟,蜿蜒穿梭於水巷拱橋之間,后面的船伕興之所至,高歌一曲,音色高亢婉转,水平出众,浪漫至極。 Day 10. 威尼斯 (Venice) - 佛羅倫斯 (Florence) - 羅馬 (Rome) 驅車越過波河平原及亞平寧山區,抵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歐洲文化藝術的重鎮﹣佛羅倫斯。而中國詩人徐志摩给出了优雅別名:翡冷翠,是百花綻開的历史艺术重镇。 車至小山崗上的米开朗哲罗廣場,站在展現力與美的大卫雕像前,俯瞰全市美景。 进城徒步遊覽巧奪天工的聖母大教堂( 中国人俗称百花大教堂 )、双十字 圣殿 、但丁纪念馆,市政廳廣場等名勝古蹟。到佛羅倫斯不可不看的是米开朗哲罗的大卫雕像,那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男裸雕像。在佛羅倫斯有一真二仿的大卫雕像,米开朗哲罗廣場和市区广场的大卫雕像是仿制品, 虽然也极其逼真。真品珍藏在 佛罗伦萨 學院藝廊 ,我们也排队进入,成为每年 120萬参观者之一。馆内不许拍照,仔细观看绕圈欣赏后,旅友一再对我说:“快照!多少人都拍,还有打闪光的。” 我犹豫之后也挡不住这精品的诱惑, 在 20米开外没打闪光偷拍了这大卫雕像。真侥幸,效果居然还不错。 继续驱车南行,夜宿羅馬。 图 28 在20米开外没打闪光所拍的大卫雕像 图 29 佛羅倫斯 地标建筑:百花大教堂 图 30 佛羅倫斯双十字 圣殿 Day 11. 羅馬 (Rome) - 盧卡 (Lucca) 图 31 艾曼纽二世(King of Italy)纪念堂 图 32 著名的罗马斗兽场 图 33 斗兽场旁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 312年 图 34 米开朗哲罗的西斯廷顶画 罗马到处是历史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先遊覽古羅馬巿集廢墟、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鬥獸場;再来到梵諦岡教皇國,里面人山人海,比后来巴黎卢浮宫还要挤,每人都汗流浃背。但里面个个雕像都十分精彩,每幅画作都是历史积淀,特别是西斯 庭 教堂里米开朗哲罗的巨幅顶画更是令人震撼。里面个个摩肩擦踵,人人赞叹不已。这位大画家躺在屋顶垂钓下来的‘吊床’上,仰面朝天画了 4 年,才完成‘创世纪’ 天顶画 ( 1508 年- 1512 年 ) 及与其相连的壁画 ‘最后的审判’ ( 1536 年- 1541 年 ) 。有人说中世纪最好画作在西斯庭,此言一点不错! 再复 進入世界最大圓頂教堂﹣聖彼得大教堂,里面巨大的室內空間、整體展現的和諧氣氛,我们都被精美的馬賽克壁畫、聖門、聖母哀子像(仍然是米开朗哲罗的作品!) 所深深震懾。走出大教堂,面对聖彼得大廣場,這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橢圓形建築,由 284 根巨大石柱環繞,每根柱上矗立著古殉道者和聖人的大理石雕像,多么雄偉壯觀。其设计者是贝尼尼,他也是维也纳美泉宫的设计者, 还创作了许多传世雕像 ! 上车后心里还想着西斯庭画像,车外却出现了雄伟的弧线正面的超大型纪念像,原来是为 1871年现代意大利统一的缔造者艾曼纽二世(King of Italy)建造的纪念堂。它造了25年(1911-1935),真是壮观无比,也只有凯撒大帝的后人有此气派建造这样规模震撼的巨作!告别罗马前,又到 西班牙台階,看熙熙攘攘的行人游客。而前面就是电影《 罗马假日 》的拍攝地:破船喷泉和許願池 喷泉 ,許下重返羅馬的心願。 图 35 西班牙台階下 的破船喷泉 贝尼尼的作品 图 36 许愿池喷泉 Day 12. 盧卡 (Lucca) - 比薩 (Pisa) - 蒙地卡羅 (Monte Carlo) - 尼斯 (Nice) 图 37 比萨大教堂和钟楼(比萨斜塔) 图 38 摩纳哥的蒙地卡罗大赌场 鲁卡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故乡,但我们无暇停留。次日清晨来到 濱臨地中海的比薩古城 。斜塔本是 大教堂旁的钟楼,但因其傾斜,反而喧宾夺主地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旅遊勝地。斜塔一旁的大教堂、洗禮堂却成附属,但也还是遊客爭相攝影的焦點。之後,沿著意大利-法国最迷人的地中海海岸線,前往迷你小公國﹣摩納哥。它面積雖小,名氣卻大,尤其是首都蒙地卡羅。 摩納哥面积世界第二小,人口 3 万多,人均 GDP却超过10万美元。 一年一度的大賽車,精彩刺激,就在滨海大道,实在难以想象。看看豪華飯店、賭場,其金碧輝煌不亞於皇宮,但也不想去試手氣。随后沿著美麗的蔚藍海岸,直達法國的旅遊勝地:尼斯。 Day 13. 尼斯 (Nice) - 亞維儂 (Avignon) - 里昂 (Lyon) 图 39 清新幽雅的尼斯海滩大道 图 40 亞維儂老教堂 告別地中海沿岸的碧海藍天,經普罗旺斯田園之鄉﹣亞維儂,再沿著隆河溪谷北上,前往法國的第二大城﹣里昂。亞維儂曾是中世紀時罗馬教皇所在地,教皇古城堡座落在巿中心高聳的岩石上。亞維儂城內充滿意大利、法國的艺术氛围,在瀏覽古城風光之餘,還可观賞街頭艺术家的表演。里昂,曾為罗馬帝國治下高盧的首都,时值阴雨,没有多看。 Day 14. 里昂 (Lyon) - 巴黎 (Paris) - 至 巿 中心「老佛爺」 逛 街購物 图 41 从塞纳河游船看亚历山大三世桥 图 42 从塞纳河游船看艾菲尔铁塔 繼續北上,前往巴黎。途經 法国 富庶的普罗旺斯穀倉地帶,一望無垠的葡萄園整齐列队在公路两旁。到巴黎后立即乘塞纳河游船。啊,巴黎,金色浪漫的巴黎,我们终于来啦! 图 43 往日的波旁宫,现今的下议院 图 44 从游船看巴黎圣母院 图 45 塞纳河游船路线:码头在右岸(北岸), 先开向埃菲尔铁塔再东行开到巴黎圣母院所在的西岱岛,回折返回埃菲尔铁塔。这来回把两岸精美建筑一网打尽,太阳时而露脸时而隐蔽。 图 41-44都是在游船上所摄,巴黎以塞纳河上的桥梁著称,最华美的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三世送给法国的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其北面就是协和广场和方尖碑。卢浮宫只看到侧面,好在第二天会专程参观。 巴黎圣母院也给我们留下很好的视角,可以拍陆地上拍不成的照片,如图 44 。原先以为圣母院后楼两侧像帆船划桨似的15米的支架是后人为加固所为,经查才知这是原本的建筑考量。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久负其名,加上雨果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其后的电影,更使其几乎成为巴黎 的代名词。而 巴黎圣母院楼边的石像鬼也是一景,增添游人的更多兴趣。 图 46 辉煌的巴黎歌剧院 图 47 《老佛爷》商城的华美穹顶 从游船上岸,大巴直奔女士心仪已久的, 全球华人享負盛名的「老佛爺」百貨公司,採購名牌精品。 老佛爷三字为这公司带来多少财宝,它是 Lafayette ( 旧称;拉法叶)的 新译名 。毗邻还有家“春天”百货公司规模相仿。 而我直接上到 老佛爷 七楼顶,眺望巴黎。前面就是 巴黎歌剧院,图 46即其前景,马上想起 歌剧 电影《歌剧院的幽灵》开始的镜头:现代多彩的巴黎歌剧院,慢慢转成黑白两色的百年前的凄婉故事! Day 15. 巴黎 (Paris) -凡爾賽宮 - 羅浮宮 图 48 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正面 图 49 凡尔赛宫镜廊末端的硕大“水晶鞋” 图 50 凡尔赛宫后花园 可惜没喷水 太节约了 今天是欧洲旅游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精彩的一天:参观 凡爾賽宮 和罗 浮宮。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巿郊,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宮內裝璜與摆飾璀璨光彩,宮前廣場與宮後花園,設計精美,舉世無雙。只是有点大而无当!从图 50,您能看到最后是什么建筑吗? 凡尔赛宫有一说:“路易十四建造,路易十五享福,路易十六砍头。”这里也有欧洲历史的缩影。 镜廊是 凡尔赛宫的精华所在,已有许多照片,我们却在 镜廊末端看到硕大的“水晶鞋”,想来不是原先就有的,而是新加上的吧! 卢浮宫是我的最爱,一幅画、一座雕像,就可以欣赏半天。要看全,怕是没有一周看不完。离美前,在‘备课’过程中就已经从图书馆借来许多欧洲旅游画册书籍,加上家里已有的画册,卢浮宫三件镇馆之宝已详知其位,在几楼哪一馆的什么位置。其实并不用担心,法国的说中文的导游就是要带我们重点参观这三样宝贝。我对维纳斯和胜利女神雕像绕圈拍了20张照片,心满意足了。而蒙娜丽莎是平面油画,又在玻璃镜框里,前面几十个脑袋,实在无从下手拍照,只能作罢。 图 51 米洛的维纳斯雕像 图 52 胜利女神雕像 从充塞着 40万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殿堂出来,不免感觉迷茫。时间实在太短,精品实在太多,我的心又留在了卢浮宫。有生之年一定要再来欣赏。好在实地参观后知道:每个月的第一周周日,卢浮宫慷慨地对世界所有游客免费开放;又知道卢浮宫每周三周五开放到晚十点。下次来一定要把握好,看2-3天。正胡思乱想,脚下来到玻璃金字塔旁的路易十四雕像,马上想到北京的中轴线,而巴黎也有中轴线!它不是正南正北,而是从路易十四雕像(图53)的基座为起始,向西西北方向,也就是小凯旋门方向(图54),经 香榭丽舍 大道,中间穿过协和广场的方尖碑,再经大凯旋门,一直到 8公里外的拉德芳斯大拱门至。这条笔直的轴线被称为历史轴线或凯旋之道,令人感叹和神往。这轴线不以政治贯穿,而是文化传承,从传统延伸到现代! 下次来巴黎深度游,其实最好乘巴黎的敞篷旅游巴士,四条线路 50个站点,任何时间地点可上下,有一天两天三天三种通票,方便而省时省力。啊,扯多了,还是跟着我们的大巴走。 图 53 路易十四雕像 图 54 卡鲁塞尔凯旋门(小凯旋门) 图 55 巴黎圣母院侧影 图 56 巴黎圣母院正面楼体的怪兽 图 57 巴黎凯旋门 图 58 著 名的巴黎红磨坊 巴黎名勝繁多,古蹟處處,凱旋門、協和廣場、香榭丽舍大道等著名景點都美不胜收。大巴又开到巴黎圣母院,让我们在周围、在里面欣赏那巍峨精致的教堂和彩窗。随后车子开到塞纳河右岸的夏佑宫,隔河看艾菲尔铁塔更是最好视角,既没有前方树木建筑隔挡,也没有在铁塔下仰视造成的底大尖小的视觉差错。一如导游所说,这里是拍铁塔的最佳地点。每次巴黎游,导游都会带你到著 名的“巴黎红磨坊”一游,让人们开开眼,见识一下巴黎美女的上空装大腿舞。我则仍去巴黎歌剧院一带走走,回旅馆后听旅友说大失所望,比想象的要差。其实 youtube上有“巴黎红磨坊”,还有“丽都”的类似表演,似乎更‘货真价实’! 漫步在歌剧院前面的胡斯尼大街,欣赏色泽鲜豔的橱窗模特的衣装,看着那 路邊咖啡座小憩的红男绿女, 品 闻法式濃郁香醇的丝丝咖啡味,也望着身材轻盈步履轻快的巴黎女士健步走过,心想这就是巴黎悠閒浪漫的万种風情吧! 飞机在跨越大西洋,心里回味着 11国17天游,如前所说的四点感触油然而生。但此文已然过长,只能就旅游说旅游,感慨一下: 本就知道旅游好,却不知现在的旅游能这么好!规模能这么大!和商业结合,能形成一个对国民收入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链!组团游和个人游两相结合,能把旅游做大做强。对老年人,参团游省时省力,一切听凭有经验的旅行社一路安排,只要跟着跑、不掉队就好。这次如果是自由行, 17天绝对跑不了这么多景点。导游也体贴周到有如我们的贴心保姆:每两小时行车,尽量安排一个免费厕所让男女老少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否则每次0.75欧元的厕所费加起来也不少!特别是到陌生之地,再加上对方不通英文,就会步履维艰,连厕所也找不到。当然随团游的缺点,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在某地多看看多玩玩。当然,如果已经去过某地,下次再去或随团结束后再自己多玩几天,倒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旅游不但可以欣赏美丽河山,更可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文化、艺术、音乐、历史、人文,学他国他人之所长。不同人种、民族、国家的相互交流只有益无害,避免无谓的冲突以致战争。下面以卢浮宫名画《塞宾女人》 发挥点感想。此画 太大,难以拍好,故 下载自网络。 图 59 塞宾女人的调停(法David 1799年) 这是卢浮宫法国画廊里看到的最大名画,宽522cm,高385cm。画家大卫是路易十六的宫廷画家,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成为罗伯斯庇尔激进党人,也参与签署处死路易十六夫妇。罗伯斯庇尔失败后被牵连入狱。狱中感悟良多,构思此画。古罗马时国王为添丁加口计,抢夺邻邦塞宾的女人生儿育女。后来塞宾国王反攻,塞宾女人们就在丈夫(右)和父亲(左)之间高举婴儿作罢战调停。 对于骨肉同胞间的相互残杀,或者说是婆家人/娘家人之间的征战,画家以自己的反思,借用历史题材以画笔传递他此时的理念:希望和平、友好和安祥。不论画家的期望能否实现,起码这种理念应受到尊崇。我不想把旅游的作用无限拔高。不过,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们相互交流互动,总是拉动经济、相互通气的好途径。当然,对我而言是游山玩水、欣赏艺术为主。即使有些游客只热衷美食和采购,那也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大家都高高兴兴! 上文请点击: 欧洲回眸(二):欧洲11国17天游记(上):英比荷德瑞列奥 10/22/2012 初稿于克利夫兰; 11/15/2018于波士顿上传至科学网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4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回眸(二):欧洲11国17天游记(上):英比荷德瑞列奥
热度 1 huaqx2016 2018-11-16 08:07
欧洲回眸(二):欧洲 11国17天游记(上):英比荷德瑞列奥 -华庆新- 虽身在欧洲, 范仲淹的《岳阳楼》诗句总在 耳边回响: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以此形容欧洲正恰如其分。 金秋时分,阳光明媚,正是旅游好时光。今年( 2012)9月13日-29日参加了Ritz Tours Inc.(名人假期旅行社)组织的17天欧洲豪华游,游览11国22个城市,计5500公里行程。虽长途跋涉感觉疲劳,每天抱怨旅馆的morning call打断睡梦,但还是在导游Paul的引领下高高兴兴开始新一天的历程。1985年我曾在伦敦MRC的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也游览过荷兰、比利时;1987年在苏黎世高等工学院ETH作访问学者时,周游过瑞士和奥地利。所以这次部分城市是旧地重游,但也兴致勃勃,共拍七千张照片。 13日旅游开始,美国、加拿大的华人游客先各自飞到纽约JFK机场会合,飞到伦敦后就上旅行社的大巴游览。从伦敦是乘《Euro-Star,欧洲之星》高速列车穿英吉利海峡到比利时布鲁赛尔。全程导游是中英文讲解,在伦敦、萨尔斯堡、维也纳、佛罗伦萨、罗马、比萨、巴黎有当地导游讲英文,而罗浮宫导游是讲中文的法国导游。游览团费还包括主要景點門票,如【倫敦塔】、阿姆斯特丹
【運河玻璃船】、科隆【萊茵河 票小國﹣列支登士坦,夾在瑞士與奧地利之間,是獨立的君主制小公國。以前 爱好者而言,来瓦杜斯如入寶窟,可盡情選購精美郵票。就是大街地上也印制了许多珍贵大邮票,也是世界唯一的。越過邊界,進入音樂王國﹣奧地利,抵達座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中、萊茵河畔,曾為 700年 哈布斯堡家族住所的迷人山城﹣茵斯布魯克。 先乘車去观望 1964 、 1976 兩屆冬季奧運會的高台滑雪跳台和聖火台,后到老城遊覽著名的黃金屋頂,那是 1500年一位公爵的屋子,现成地标。 巿中心廣場的巴洛克建筑装饰比比皆是,有些装饰得过分。 奧地利的 Swarovski 水晶享譽全球,总厂就在茵斯布魯克。 但我们没时间参观总部,只在老城分店看了看,果然不凡。 1987年曾坐火车来维也纳、 薩爾斯堡和茵斯布魯克,再次游览感觉似乎更亲切。 Day 7. 薩爾斯堡 (Salzburg) - 維也納 (Vienna) - 观赏金色大厅音樂會 图 18 由米拉贝花园远望隔河的 薩爾斯堡老城城堡、教堂 图 19 莫札特出生地 薩爾斯堡有老城、新城,以河为界。因每年舉辦的藝術節盛會而舉世聞名,又因是電影《音乐之声》的拍攝地而家喻戶曉。米拉貝花園依然秀美诱人, 只是 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 更多了。 走過薩爾斯河( Salz 河,盐河),莫扎特步行桥上铁丝护网居然也满是同心锁,不知这发端于中国流向外国,还是反过来。進入老城巿中心城, 首先是參觀莫札特出生地博物館:粮食街 9 号。明黄色的五层楼房前人山人海 。随后参观:大教堂、十八世紀老街、大學廣場市集、聖彼得修道院及莫札特廣場等。到处是莫札特品牌,特别是薩爾斯堡獨有的國家級特產﹣莫札特巧克力、乐器店。广场上古装小贩、民间乐手、手艺匠人、游览马车熙熙攘攘,勾勒出古城的新时尚。 1997年UNISCO指定 薩爾斯堡老城為世界文化遺產,确实名副其实,得其所归。 离开 薩爾斯堡,车行不久来到莫札特母亲的出生地 St. Gilgen,再次登船泛舟St. Wolfgang湖,最后到沃尔夫冈:一个特别秀美的奥地利小镇。湖畔的田园风光令所有游客赞叹,异口同声说,最好在这里买房养老!小镇里每所房子都美观协调,色调装饰雅致醒目而不矫揉造作。我们都十分钦佩奥地利人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建造在2-300年前!知道吗?莫扎特的名就是沃尔夫冈!或许这是为纪念母亲家乡邻里?恋恋不舍离船上车, 傍晚抵達奧地利的首都 ﹣ 維也納,让我特别兴奋的是所订维也纳音乐会居然是在金色大厅!真是选日不如撞日。导游说只有 十分之一的几率碰上 金色大厅!我们都没有时间到旅馆换装,就来到每年元旦在此开办新年音乐会的场所。虽然维也纳歌剧院更大更豪华,但金色大厅是年年元旦全世界 瞩目 神往的地方。表演不是大型交响乐团,而是 20人左右的沙龙小乐队,但是维也纳的音乐家个个是专业顶级的,表演中加上男女高音对唱,加上男女芭蕾舞演员的即兴舞蹈,使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华尔兹、波尔卡以及莫扎特歌剧片段的演奏更加生动活泼。 欣赏这夏秋音樂會,真是一償夙願。 图 20 St. Wolfgang湖畔精美秀丽的田园别墅 图 21 St. Wolfgang小镇临湖酒家 Day 8. 維也納 (Vienna) - 聖史提芬大教堂 - 格拉茨 (Graz) 維也納不仅风景雅致、建筑典雅优美,而且几乎所有著名的音樂家都曾在此留下踪影,莫札特、 斯 特勞斯、貝多芬的作品在這裡如綻放的花朵,永遠吐露芬芳。 1987年到此游览,说句夸张话:我把心留在了维也纳!2005年写了两篇音乐评介文章:“知音相会维也纳”和“莫扎特和维也纳的美泉宫”,都已放进了我的博客。 維也納的【香布倫皇宮】,是哈布斯堡家族在鼎盛時期所建,宮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御花園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拿破仑占领期间,他长期生活在此。与巴黎的凡尔赛宫后花园相比,美泉宫设计合度,而凡尔赛后花园太大,出宫门就看不到花园最后的纪念碑雕。我不信当时娇滴滴的王后、公主、贵夫人能自己走到最后观望。图 23 维也纳美泉宫 中花园、海神喷泉和最高处的纪念碑,配置有序修短合度,既美观精致又大气庄重。 图 23 美泉宫后花园 大片的图案花草后面是海神喷泉,最高是纪念碑 图 24 霍夫堡 奥地利70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正宫 图 25 斯特劳斯雕像在中央陵墓 随后 乘車沿著環城大道遊覽:哈布斯堡王族的霍夫堡皇宮、艺术博物館、英雄廣場 、 文藝復興式的歌劇院、新哥德式的巿政廳、古希臘式的國會大廈,都安排在環城大道两侧,感受維也納輝煌歷史和現代氣息的交融。下午赶往蓝色多瑙河,又在傍晚时分到达维也纳中央陵墓,其中有众多音乐家的墓地或纪念碑,而最令维也纳人骄傲的当然是小斯特劳斯!怀着急切的心情,跑向那精美的雕像,在 25年前的同一地点拍照留影。 斯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雕像依然如故,只是原先的黑色雕像被金色喷涂,黄袍加身!周围一圈白色大理石上仙女正在欢歌舞蹈,永久陪伴着这‘圆舞曲之王’!維也納特有的優雅氣質、音乐氛围是所有欧洲城市之冠! 请点击: 欧洲 11 国 17 天游记(下) 意 大利、梵蒂冈、摩纳哥、法国 10/22/2012 初稿于克利夫兰;11/15/2018 于波士顿上传至科学网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57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欧洲旅游交通实录
kd652 2018-11-3 06:48
请输入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939329.html ,就可以看到。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旅游交通
kd652 2018-10-4 02: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2130-939329.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1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至今人类到访过的地方
热度 3 jiangxun 2018-9-27 12:02
作者:蒋迅 Source: Imgur 看到 ADEdge 的这张图片,很喜欢。正值 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将两辆漫游车发射到目标小行星“龙宫”的表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人类到访过的世界(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这些地方是: 月球。 1959年苏联的“月球2号”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明硬着陆。开创了人类访问地球以外世界的记录。美国到1964年才以“游骑兵7号”第一次实现硬着陆。随后苏联又在1966年以“月球9号”实现了第一次软着陆。而美国在4个月后将“测量员1号”成功降落在月球上。从此以后美国就处于领先地位。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随后“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飞船也都成功地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上面的第2张图片就是1972年“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2013年,中国的“嫦娥3号”着陆器软着陆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车,使得中国成为了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金星。 在金星探索上,前苏联略胜一筹。1967年,“金星4号”在金星成功着陆。第一台成功着陆并回传科学数据的探测器是“金星7号”。那是在1970年。美国只有一次在金星软着陆的记录,而且是无意之举。那是在1978年,“先驱者金星2号”(也称为“先驱者13号”)四个没有降落伞的小型探测器中的一个着陆后继续发送了科学数据。上图中第3图是“金星13号”的相机在1982年拍摄的。 火星。 火星是近年来人类到访最多的星球。1971年,苏联的“火星3号”在火星软着陆,但是在14.5秒后就失去了联系。真正算成功着陆的是美国的“维京1号”(1975年)。欧洲航天局在2003年将“小猎犬2号”降落了在火星表面上。以后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和“好奇号”火星车都取得了成功。上图第4图就是“好奇号”火星车在2013年拍摄的耶洛奈夫湾黄昏照。 爱神星。 第一个实现小行星着陆的是美国。2001年“会合-舒梅克号”探测器在“爱神星”小行星的表面上。喜欢红楼梦人物的读者应该知道,爱神星上有两座环形山分别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命名。上图第5图是由“会合-舒梅克号”探测器拍摄的。 土卫六(泰坦)。 “卡西尼-惠更斯”是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的一次辉煌合作。“卡西尼号”是第一艘环绕土星的太空探测器。2005年,“卡西尼号”携带的“惠更斯号”在“土卫六”成功着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外太阳系的天体上着陆。 上图第6图是由“惠更斯号”拍摄的。 糸川。 糸川是一颗会穿越火星轨道的阿波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能上光荣榜是日本的功劳。他们通过“隼鸟号”太空计划对其进行详细研究。糸川的正式名字是小行星 25143。在“隼鸟号”发射后才被命名为糸川。不知道如果中国第一次到访哪个小行星,会给个什么名字。2003年,“隼鸟号”操作设备登陆并采集样品。2006年带着样品返回地球。见上图第7图。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慧星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在这方面,欧洲航天局独领风骚。2014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携带的“菲莱登陆器”成功在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着陆。它为人类传回了上图中的第8图。 龙宫。 人类探索的一个最新进展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在今年9月21日在距离龙宫地面55米的最低高度时释放了两辆漫游车。日本的计划是再释放两个月球车,并让“隼鸟2号”也降落在慧星表面上采集样本,然后送回地球。漫游车的照相机为我们提供了上面第9图。龙宫是传说中日本人传说中海龙王的宫殿。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人们预期它上面有含水分的岩石。 地球。 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第2到第9图。还有第1图没有介绍。其实它无需多说,因为它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张照片是南澳大利亚的格莱内尔格海滨。摄影师就是作者自己:Alex Delderfield。
个人分类: 航天|10247 次阅读|5 个评论
游欧洲 品艺术(五):雕刻大师贝尼尼-再造罗马的功臣
huaqx2016 2018-9-27 10:34
游欧洲 品艺术(五):雕刻大师贝尼尼-再造罗马的功臣 - 华庆新 -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学英语的都不会忘记这话。是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历经几千年古罗马历代帝王,到意大利之父埃曼纽二世,再到万千罗马民众,都对这座当今最盛名的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一人不该被忘记,这就是17世纪初中的贝尼尼。意大利老人都还记得现在被欧元取代前的意大利 五万 里拉钞票上的贝尼尼头像,记得上面印着: “ 他对罗马城,不是贡献巨大,而是再造了罗马。 ” 作为当时最知名的雕 刻家、建筑师,贝尼尼从 20岁开始就雕塑了传世杰作, 如笔者在另一博客文章 《 游欧洲 品艺术(四)贝尼尼的雕刻杰作:博尔盖赛博物馆 》 (点击可读)介绍的陈列在博物馆的佳作。其实他还参与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整个罗马城都留下了他的雕刻建筑印记。此外,他还设计了维 也纳的美泉宫,一座比凡尔赛宫小些但更精致的翻版。环顾世界,没有哪位雕刻家给一座城市打下如此的标记! (一)奉献给宗教的贝尼尼雕像 圣彼得大教堂的广场回廊如张开的双臂拥抱游客,拥抱世界。圣彼得大教堂竣工后,教皇委托贝尼尼充实教堂内部,并在教堂外部设计一个广场(圣彼得广场)。贝尼尼不无得意地说:“没有比两臂拥抱的姿势更好的设计方案了”。是的,广场“两臂”的四排多立克柱式(希腊三种柱式之一)的廊柱上,贝尼尼设计了140个先知的雕像。两个不同时代的教堂与广场,边建设边修改,没有整体规划,但贝尼尼将两者融汇为一个整体。现在这建筑既标志天主教拥抱全世界5.6亿信众的宽大胸怀,也标示着历代教皇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贝尼尼以其艺术将两者表达到极致!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或说是梵蒂冈)的首要地标,贝尼尼为它增添了浓墨重彩! 图 1 从圣彼得大教堂顶部俯瞰贝尼尼设计的广场和回廊,张开双臂,确实精妙而恢弘 图 2 贝尼尼设计的回廊细部。虽然这先知不是他所雕刻,但都是他设计指导学生完成的 走进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和总体设计是米开朗哲罗的杰作,继后的华盖等内装饰则由贝尼尼完成。 图3 圣彼得大教堂内景 包含华盖 图4 贝尼尼设计的教皇就坐的华盖 1503 年,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而那时还没有意大利,只有五个相对强大的公国: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开始的战争慢慢被外交争斗、艺术比拼所取代,教皇从‘外国’ 佛罗伦萨‘挖墙脚 ’ 请来了米开朗基罗和拉裴尔。而每个教皇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位国家领导人都有自己的主张,梵蒂冈的设计和建造没有总体规划开会论证。而贝尼尼正是从文艺复兴大师手中接棒,要完成这 ‘ 罗马帝国崩溃后,最大的一项建设工程 ’ 。可是他的内部设计似乎全然吻合先前大师的设计思路,使现在观众看到一座里外辉煌的世界最大天主教教堂。他为教皇设计的座椅 “ 华盖 ” ( Baldacchino ,图 4 )高 29 米,比三层楼还高,以青铜,包金修建,华盖下面是圣彼得墓葬入口,后面是圣彼得的宝座、雕像和透光窗户(图 5 ) 图5 左 华盖后面靠墙的圣彼得宝座 右放大的左图左下侧雕像头部 也正由于意大利五强的外交艺术比拼成为争霸所在,教皇对艺术家的尊崇也极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后,艺术和艺术家都得到高度肯定。贝尼尼在这些知名艺术家中早就以神童闻名天下,也善于公关结交,他与历届教皇关系远非他人所比。贝尼尼又对天主教十分虔诚,对教皇的委任十分尽心,也才有现在这些流芳万世的杰作。华盖是他 1624 年接手( 26 岁),到 1635 年( 37 岁)完成,他把他的青年时段奉献于此。而图 5 所示的 圣彼得宝座,则是为基督的首座大弟子圣彼得设计的教坛,是贝尼尼 1656年到1666年(58-68岁)老年后的主要雕刻杰作。细看图5右侧那老人头部脸部表情,他双目紧闭,是在回想自己一生的经历,在回味一辈子的甘苦,还是平静地表达对人世间的博爱?人们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发挥,而后面的光芒和整个天使飞翔在云端的造型,都给人以庄重祥和之感,令人不由得地崇拜这神圣的宗教,崇敬这伟大的艺术创作。而与此同时,他也在圣彼得大教堂外规划设计修建双臂回廊,这教堂内外建设都是贝尼尼的不朽功劳,他也就此完成历代教皇的重托,以艺术 宣扬天主教的胜利。 从他 1624 年开始倾力打造华盖,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总设计师、雕刻家兼建筑主任。回廊上高耸云端的先知,并不是他本人亲力亲为,因为那时他已六十开外,但设计思想、理念都出自他。具体雕刻则由学生团队完成。他是位旷世奇才,活到 80 岁,为重建罗马城,劳苦辛勤工作近 60 年。贝尼尼的雕刻精美,数量惊人,规模也远超所有前人。残破的罗马,由于贝尼尼的大量精美绝伦的创作和后人秉承的风格,把罗马打造成一个充满绚丽豪华装饰的现代世界级都市。 正由于贝尼尼的盛名以及和历届教皇的良好关系,教皇们都竞相请他为教皇设计建造陵墓陵寝,为教皇雕刻他们的半身像。其中出名的有 1632 年雕刻的 席皮奥内 ·博 尔 盖塞红衣大主教, 1627-1647年间修建的教皇乌尔班八世陵寝,有1657年雕刻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半身像,1671-1678年又建造了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通高12米,是一组有数名女子婴儿陪衬的大型雕刻。这都可说成是他对他笃信的天主教的奉献。除此之外,他还雕塑了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雕像( 1665年,现存凡尔赛宫)。 (二)奉献给民众的贝尼尼雕像 除去贝尼尼的宗教题材雕塑,他还奉献给罗马民众以街头、广场、桥梁雕塑。代表作是四河喷泉。 图 6 四河喷泉之恒河雕像左右视角不同凸显肌肉的不同 四河喷泉( Fontana dei fiumi )位于纳沃纳广场( Piazza Navona ),是罗马的十几个主要广场之一。公元一世纪曾是古罗马的图弥山竞技场,后来演变为市场。贝尼尼的设计和全面改造,使这里成为罗马的最出名广场之一,它建于 1651 年,是贝尼尼的重要公众雕塑作品之一。它以 17 世纪知道的全世界 “ 四条大河 ” 为代表,雕建了四个大理石巨人作为‘代言人’。纳沃纳广场是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广场,四河喷泉在纳沃纳广场中部,其上是一方尖塔。 它们 分别代表:亚洲的恒河(位于东南角)、欧洲的多瑙河(西南角)、非洲的尼罗河(东北角)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西北角)。其中以恒河巨人造型最突出最大气,是四河雕像之冠。如图 6 所示,巨人目光平静,俯瞰大地,肌肉雄健,是伟男子。 根據印度神話,恆河是從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 濕婆神 (Shiva) 腳下流出的河流,並且是女神居住的地方, 含 ‘ 不滅 ’ 、 ‘ 永恆 ’ 之意。 恆河位於印度北部,全長 2,500 公里。 其实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可能当时欧洲并不知晓其长度。 图 7是欧洲多瑙河雕像,多瑙河 源自於德國黑森林中的小溪,全長 2850 公里,是歐洲第二大河流。多瑙河流經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十多個國家, 到罗马尼亚三角洲汇入黑海, 是世界上橫跨最多國家的河流。多瑙河雕像的肢體動作誇張, 不过整个造型中规中矩,还很端庄,是否无心中流露出贝尼尼对欧洲文明的崇敬。图 8是 尼羅河 雕像,但无法看到脸部。很奇怪的是 尼羅河雕像的頭 和 臉被 一 塊 遮羞 布遮 住 ,左手則試圖將布 扯 開,是 否 不願看到尼羅河泛濫成災的情景。 尼罗河 全長 6700 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源於非洲中部, 由北向南 穿過蘇丹 与 埃及,注入地中海。尼羅河流經的 东非大裂谷孕育了古人类,也为古 埃及人 提供 創造 当时 高度文明的基石。 图7 多瑙河 雕像 图8 尼罗 河 雕像 下面图 9是 拉 普 拉他河 雕像,此河 全長 4700 公里,是南美第二大河,也是南美洲的經濟支柱,灌溉了周邊肥沃的土壤。拉 普 拉他河雕像以 光头 仰臥的姿態靠在噴泉上,左手手臂朝著天空延伸。 贝尼尼在每个巨人雕像下设计了喷水口,源源泉水既象征这孕育四大洲文明的长河,也以潺潺水流为巨型石雕增添灵动生气!贝尼尼 以擬人化的巨人雕刻呈現出四河特色,並利用椰子树和動物來表示各地的風景。 图9 拉 普 拉他河 雕像 图 10 四河喷泉和方尖碑 纳沃纳广场北面 目前的 喷 泉完成于 1878 年 , 增加了 “ 海神波塞冬与章 鱼 搏斗 ” 雕塑(图 10)。因为在四河喷泉南面,本来有1653年贝尼尼雕刻的摩尔人雕像,后增加北面雕像以达到广场总体布局的平衡。天神宙斯(Zeus或罗马神话的Jupiter)有海神波塞冬(希腊神话的Poseidon或罗马神话的Neptune)和冥王普鲁托(Pluto)两兄弟,三者分管天地、海洋和阴间。 “ 海神波塞冬与章 鱼 搏斗 ”组 雕,彰显神威的海神手拿三叉戟正刺向代表恶魔的可怕章鱼,周围是女神、海马和小天使作陪衬,雕刻得十分精美。 摩 尔 人 喷 泉 ( Fontana del Moro ) 位于广场南端,早先由 Giacomo della Porta 设计 于 1575 年 , 有海豚和四个特里同。 1653 年由贝尼尼增加了摩 尔 人雕像。 1874 年 , 原雕像被移往他处 , 代之以 复 制品 陈 列在广 场 上。贝尼尼雕塑的特里同 是个肌肉发达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未成年海神, 为 人鱼形状,有四个海豚尾翼。如图 11所示,建于1642年。他头部后仰,双臂举海螺饮水并喷射出水流。下面又有四只倒立的海豚尾巴支撑,构思奇特。海豚尾巴上,有教皇头饰与十字交叉的钥匙和巴贝里尼蜜蜂纹章。 而现在安放在广场南端的组雕,刻画一个非洲人 (或者是北非的摩尔人), 站在海螺壳中 , 与一只海豚 摔跤 , 周 围 是四个 特里同,四周是 玫 瑰色 大理石 喷 泉池中,称为摩尔人组雕。不过现在我看到的特里同,不如贝尼尼亲手雕刻的鲜活灵动,因此我还是选取不在纳瓦纳广场的雕像,而是被挪出广场的贝尼尼原作(图 11),目前在巴贝里尼宫门前。而巴贝里尼宫 (现在是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也是贝尼尼为教皇乌尔班八世的巴贝里尼家族所帮助设计兴建的。 贝尼尼作为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据动态特征,在形式上喜欢把物体的扭曲化的表象化,给人以幻想的空间效果。 图 11海神组雕在纳瓦纳广场北端 图 12 特 里同 雕像 其实贝尼尼在罗马设计的第一个喷水池是海王子喷水池 (1640年),此外 破船 喷 泉 (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也是贝尼尼父子二人合作完成的。 图 13 破船 喷 泉四周总是人流不断 罗马的知名景点西班牙台阶( Spanish Steps)下端的破船噴泉 ,相传是因为 1598年罗马发大水,竟然有条破船从台伯河被冲到此, 喷泉则由教皇烏尔班八世委託貝尼尼父亲改建的 , 為廣場增加了歡樂气氛。我初看这破船,还以为是一条肚皮朝上的大鱼,瞪着大眼。再看则不然,是设计優雅的噴泉,很有流動感。更早先的噴泉很小,不起眼 。 贝尼尼的父亲彼得 · 贝尼尼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半淹在水池中的船 , 噴泉的水先流入破船 , 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 , 而整座噴泉几乎和街面齐平 , 似乎真像是漏水破船行將 沉 入地面。贝尼尼父子二人最终在 1627年完成建造,为罗马增添一处欢快的景点。而 西班牙廣場也曾經出現在 奥黛丽 ·赫本主演的经典电 影 《罗馬假日》的場景中 。 (三)电影小说中的贝尼尼雕像 2003年美国作家丹 · 布朗的小说 《达 · 芬奇密码》 出版,并以 750 万本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 小说集合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把读者观众媒体带进罗浮宫,激起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 如果说小说和电影《达 · 芬奇密码》再造了达 · 芬奇的神秘,继后的电影《天使与魔鬼》则把贝尼尼的作品捧为科学的圣殿和标识。电影以梵蒂冈为场景,而罗马的四座祭坛都是贝尼尼的作品。 其实此小说发表在前,而电影出品于后。 《 天使 与 魔鬼 》( Angels and Demons )這部小說和丹·布朗的其它作品相似,所有情節都發生在 一天 之內,由一件謀殺案開始,然後快速 展开剧 情 ,快 節奏穿梭許多 欧 洲的 知名 場景。 小說的故事內容,牽扯到一個古老組織光明會與罗馬天主教會之間的冲突。这个光明会相当于现代的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却有诸多科学家参与。小说內容涉及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爭议,故事情節隨著一個企圖趁选举新任教宗時炸毀梵蒂岡的陰謀展開。《 天使与魔鬼 》小說虛構了四座「科學祭壇」,分置在罗馬东南西北四個角落,各自對應四大元素中的:土、氣、水、火,構成一條通往「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而这四大元素又隐含在贝尼尼的雕刻作品中雕像的手指方向。据小說指稱,為躲避梵蒂岡教宗追查,保護光明會祕密,「科學祭壇」用宗教藝術品掩飾。而贝尼尼以及早逝的拉斐尔,还有许多知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光明教的秘密成员。当然,这都难以考据查证。 土:基吉小聖堂( Chigi Chapel)的《哈巴谷與天使》(Habakkuk and Angel,请见图14); 气: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的《西風》( West Ponente,见图15); 水: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本文图 6-9); 火:维多利亚聖母教堂( Sa 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 圣特丽莎的恍惚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图16,见笔者另一博客文章《 游欧洲 品艺术(四)贝尼尼的雕刻杰作:博尔盖赛博物馆 《天使與魔鬼》電影版於2009年5月公映。 主演仍為 《达 · 芬奇密码》的主演 湯姆 · 漢克斯,他和导演还前往故事中主要的研究設施:歐洲粒子研究中心進行參觀,见证威力驚人的反物質,並穿插进電影片段。拉斐尔 35岁英年早逝,遗言就是埋进基吉小教堂,是为土塚。圣彼得广场方尖碑下,有每45度共八个方位的图标,其中西风正指向圣彼得大教堂,此即西风。“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描写圣女面对小爱神的情爱利箭,心中燃起了爱欲之火而不能自制,暗指 ‘火’。四河喷泉代表水,更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四尊雕像的哪位手指揭示奥秘,则费思量! 图 14 基吉小聖堂 图 15 聖彼得廣場方尖碑下的《西風》 下面这座保存在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大教堂的《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是贝尼尼雕刻的另一丰碑。它刻画圣女特丽莎在爱神面前迷离的眼神和面部恍惚复杂的表情,确实是贝尼尼的妙手给大理石以新的生命。他的雕塑技艺在 50岁时达到又一顶峰。 图 16 《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 不过,我感觉这个电影从头到尾恐怖黑暗,阴森森的,又穿插许多明目张胆的暗杀镜头,虽然有贝尼尼的雕刻大作,也没能好好让观众欣赏。似乎太刻意描绘期间的阴谋和环环相扣的凶杀,大大减弱了电影应有的艺术品位和良好情趣。当然电影对梵蒂冈接棒选举和其中的宗教礼仪内部运作,对背后的利益团体殊死角力的描绘,令人过目难以。小說和电影最后虽然沒有明確寫出「光明教堂」位在何方,不過明顯直指知名的聖天使城堡 (图 15 ) ,它正在这四个祭坛的十字交叉位置中心. 图 17 站在埃曼纽二世桥下远望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 聖天使城堡和圣天使桥位于圣彼得大教堂东方,可说是罗马最古老的城堡和罗马最美丽的古桥。阁下有时间其点击: 欧洲回眸(十一):罗马苍穹下:罗马最美丽古桥最悠远古堡。 笔者有专题介绍。而贝尼尼正是在圣天使桥上雕刻出两座形态各异的天使,为这罗马最美桥梁增添光彩。(电影 《天使與魔鬼 》可在视频网站搜索观看。) 图 18 五万里拉的原意大利纸币印着贝尼尼30多岁时的自画像和特里同雕像(图12) 诚如我在上文所说:贝尼尼是天才,又长寿,特别勤奋,当然高产。漫步罗马街头,他的作品随处可见;又为九位教皇工作达 60年;用一件件杰作把罗马点缀成一座 巴洛克 式的城市。贝尼尼是罗马之子,又是罗马之父;既是罗马艺术灵气之子,又是再造罗马的大功臣。贝尼尼无罗马,难以成就其绝世天才;罗马无贝尼尼,难以显示今日辉煌,再享万城之城的辉煌与荣耀。在贝尼尼之后, 新建筑大量涌现,古遗迹一一出土:罗马广场在十九世纪被挖掘出来,只适合放羊,而现在是罗马最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罗马帝国时代的元老院、神庙、纪念堂、凯旋门等数十座古代建筑遗迹,也在十九世纪被再发现并加以保护。 到二十 世纪,罗马全城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罗马确实非一日建成,罗马建成亦非一人之功。但贝尼尼可谓最大功臣,他的巴洛克式的建筑、雕刻永留人间! 最后说句玩笑话:希望现在的 3D技术不久将会打印复制出贝尼尼等雕刻天才的绝世雕像! 2013年12月5日写于克利夫兰,2018年9月26日修改上传
个人分类: 艺术文化|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民居走廊壁画
kd652 2018-9-26 10:42
偶然见到一处旧民宅走廊上的壁画: \0 \0 \0 \0 \0 \0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2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欧洲 品艺术(三)巴洛克建筑雕刻绘画及近现代艺术
huaqx2016 2018-9-26 08:20
游欧洲 品艺术(三):巴洛克建筑雕刻绘画及近现代艺术 - 华庆新 - 巴洛克风格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大都围绕宗教题材,随后出现的就是回归世俗,这就是巴洛克!贝尼尼 ( Bernini, 1598-1680) 是巴洛克风格初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位雕塑、绘画、建筑三界的全才。他 23岁也创作过‘大卫’雕像,动态的大卫身体扭曲,定格在将石头扔出去的一刹那。 米开朗基罗 的 大卫雕像 是静态男裸,贝尼尼的大卫则是动态男裸典范。贝尼尼 还是维也纳美泉宫和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和广场的最后设计者(米开朗基罗在前期)。他的雕塑富有灵性。 什么是绘画、雕刻最难的部位?不在山水,在凡人,在眼睛和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是心灵的延伸,是人最灵巧的部位。下图右面放大图中,贝尼尼雕出的那孔武有力的手指,那手指下被使劲掐住的少女丰腴的臀部肌肉,石头似乎变成柔软的面团,在四个指头下凹陷!在西方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这类希腊神话题材:一二个青年男子(或半人半马)劫夺美丽女子,表现青年男女的争斗动态。下右图经常被作为经典雕塑教材。我想,中国历代雕像从未有过类似力作!原因在于既没有审视裸体美的观念,也没有解剖学的知识。而在贝尼尼其后的《圣特丽莎的恍惚》雕像里,刻画圣女在爱神面前迷离的眼神和面部的复杂表情,确实是贝尼尼的妙手给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他的雕塑技艺确实达到了顶峰。《阿波罗和达芙妮》也是个杰作! 图 18 贝尼尼的雕塑普洛东Plutone劫夺普罗斯宾娜Proserpina,现在 博格赛博物馆 * 前已说及,作为当时最知名的建筑师,贝尼尼参与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还设计了维也纳的美泉宫。而这座美泉宫是凡尔赛宫的小型但更精致的翻版。如果说小说和电影《达芬奇密码》再造了达 · 芬奇的神秘,继后的电影和小说续集《天使与魔鬼》则把贝尼尼的作品捧为科学的圣殿和标识。电影以梵蒂冈为场景,而罗马的四座祭坛都是贝尼尼的作品。 巴洛克风格的知名画家还有卡拉瓦乔( Caravaggio, 1571-1610 )、鲁本斯( Rubens, 1577-1640 , 他画中的女人个个肥嘟嘟,毫无美感)等。而给世人深刻印象的巴洛克风格,在于巴洛克建筑。 这是17~18世纪在 意大利文艺复兴 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图 19 左 * 巴黎凡尔赛宫镜廊 右 * 维也纳美泉宫主厅 巴洛克建筑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有鲜豔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不同的是,巴洛克式建筑最大的区别是曲线圆顶。刚开始巴洛克式样是被嘲讽的贬义词,无法与罗马、雅典的正统艺术比肩,后来为皇室、贵族、教会认可,成为建筑时尚。巴洛克没有一个简单清晰的定义,是特殊的空间氛围,色彩华丽、装饰繁复、花样精致,特别为贵族女性赏识。 罗马著名的许愿池喷泉可能是罗马的最后一座巴洛克雕像。 其实欧洲许多著名皇宫都是巴洛克式的: 巴黎凡尔赛宫(Versailles Palace)、维也纳美泉宫(Schonbrunn Palace)、圣彼得堡夏宫(Peterhof)。它们也都是17-18世纪的巴洛克 式 杰作。 图 20 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老城的巴洛克建筑,现为商家 右:罗马著名的许愿池喷泉 洛可可 如果说巴洛克有某种宏伟,继后的洛可可则是华丽、纤细、繁琐,色泽柔和明快。不过在建筑风格上,后期的巴洛克和前期的洛可可并无重大区分。布歇 Boucher是洛可可画家的代表,也是路易十五的首席画师,他的《庞巴杜夫人》、《沐浴的黛安娜》等可谓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女体美艳丰满圆润,常被人批评。洛可可建筑也过分矫揉造作,不想多说。 18-19世纪宫廷画 欧洲各国宫廷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宫廷画,表现君主的丰功伟绩,表现皇后公主的美丽动人,不一而足。我只挑一幅法国 里戈 Rigard 的 《路易十四》 肖像画 ,它 代表着 某 种巴洛克式风格,讲究肖像的装饰气魄,寻求表面的观赏 价值,取悦君王 。 路易十四 这位气宇轩昂的“太阳王”,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使自己成为世界史上执政最长久的君主,在位72年,死于76岁。他曾在话剧中演出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而被后世尊称“太阳王”。 时代变迁要求艺术更新。 路易十四和它的‘伟大世纪’确实在艺术上把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导引进入巴洛克时代,走进一片繁华安逸、富贵享乐、纵情声色的境地。这也和当时的经济繁荣相适应。有句话不假:路易十四创建了凡尔赛宫,路易十五尽情享乐,路易十六则断了头! 虽然君主帝王生活骄奢淫逸,但对当时欧洲艺术的发展、引领确实有重大影响和贡献。他们对世俗生活也有 不可低估的影响。 图 21 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肖像,2.77高,1701或1704年由里戈Rigard绘制。路易十四时年63岁,仍自恋自爱,十分矫情, 头戴假发,故意显露他‘线条优美’的长腿。 路易十四在画像中似乎高大,实际身材矮小,画中高跟鞋真不低,还是橘红色。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也纷纷仿效,虽然在我们看来国王卖大腿穿高跟鞋太过离奇!另外路易十四一生洗澡少于十次,他早晨也只用混合了葡萄酒的水洗手和漱口,却不敢用水洗脸。原来,15世纪欧洲鼠疫之后,人们惊魂未定竟然错误地认为,洗澡会导致疾病入侵身体,随后是近百年宫廷和上流社会基本不洗澡,甚至不洗脸。请想想,在封闭的厅堂里,散发着各种体味的男男女女,交谈、宴会、跳舞,有香水有汗味再加狐臭,会是个什么氛围? 前面提到 鲁本斯,其实他占据卢浮宫一个大厅的 22幅巨画似乎是他更重要的画作,那就是他为亨利四世的玛丽 · 美地奇皇后所作的‘连环画’。美地奇皇后出生在佛罗伦萨美地奇家族,携带大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音乐、建筑、文学嫁到法国,对法国文化有巨大影响。她儿子就是路易十三,但他九岁丧父后美地奇皇后摄政而且野心勃勃。儿子十六岁后和母亲反复争夺王权王位,多次战争,亲生母子就这样杀伐多年。最后母亲败北,儿子恩准她回巴黎。她就请鲁本斯画她的一生功绩,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看这 22幅连环画似的大作,从书本画册看,美地奇皇后前胸袒露,似乎开放得也太过了,终究她曾是王后。画面色彩鲜豔、服饰华丽,威仪天下、皇权赫赫,的确是杰作。此后皇后野心未泯,与路易十三再争天下,56岁被放逐国外,十年后客死他乡。权位争夺一至于此,实难想象!不管是非,这位美地奇皇后对法国皇族的审美意趣,对法国此后的建筑、雕塑、绘画的贡献决不能低估!而鲁本斯的专长:壮大、华丽、美艳、丰富在这系列画作中得以充分表现。鲁本斯把现实与神话交织,既画皇后的威仪,也画神女环绕的浪漫,让皇后心满意足,也没开罪路易十三,毕竟那是他母亲。鲁本斯比后来的大卫侥幸多了!卢浮宫能辟出一间大厅展览这22幅‘连环画’,实在给了画家一个特大的面子!繁华背后掩盖了阴谋倾轧。 图 22 玛丽 · 美地奇皇后的一生 鲁本斯作 这是 22幅中的两幅 新古典主义雕刻 巴洛克风格时兴一阵,随着法国大革命到来,艺术又回复到优美典雅的古罗马风格,但更追求现实真实,新古典主义随之应运而生。巴洛克后的知名雕塑家卡诺瓦 (Canova,1757-1822) 可谓新古典主义雕刻艺术之父,他也就是文章(上篇)开头布瑞森及希特勒、墨索里尼看的那尊雕像的雕刻大师。 图 23 卡诺瓦的以拿破仑妹妹波丽娜为原型的‘山林女神’雕像 现在博格赛博物馆 * 拿破仑的妹妹波丽娜 Poalina美貌动人,也很前卫出格。身为博格赛家族的贵夫人,时有红杏出墙的出轨行动,而且被卡诺瓦作为雕塑模特。雕像虽避名讳取名山林女神,但此雕像已大大惹恼博格赛家族。但是这雕像确实是旷世杰作!这是取材希腊神话,山林女神与维纳斯、宙斯的王后比美获胜,左手持金苹果作为奖品。 雕像上身裸 露 ,慵懒地斜倚在两枕之上,右手扶鬓,左手 轻 捏苹果,轻纱遮住腰腹 大 腿,双足裸露在轻纱之外。 她 目光怡然自得,神情摄人心魄,丰满的胸脯,弯曲的右臂 ,特别是图 2 3 右图背部曲线柔顺流畅, 在柔和的光线下 大理石似乎变成 凝脂 , 洁白而富有质感 。她 身下的 石质 床垫, 却 松软而富有 弹性 ,皱褶 有 层次,宛如 现代 真 床垫 。 这大概是 博格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得 90岁著名艺术家驻足凝望几小时。博格赛博物馆 比罗浮宫还牛气,参观要预约,而且人数限定。以后即使能去,能不能进去还两说呢!法国著名画家大卫的《雷卡米埃夫人》也是坐在类似的罗马式卧榻上,采取类似的姿势。不知是谁先谁后。卡诺瓦的另一杰作是《爱神 吻 醒普赛克 》( Amor Psyche),这也取自希腊神话, 普赛克美貌非凡遭到维纳斯嫉妒, 被施魔法而昏睡。 爱神找到普赛克 驱 走魔法,将 她 轻轻抱起 。雕像显现 昏睡中醒来的普赛克伸出双臂,迎向爱神 的 一瞬间。 雕像中 爱神伸向空中的翅膀, 普赛克 环抱着的手臂,一个俯身 、 一个 相 迎, 具 飞动之势 。 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既夸张又浪漫,既刚劲又柔美 。真令人激赏不已。雕像放在墙角,有大窗的自然光引入,可以绕圈拍照。下图只选了一正一反,有逆光有顺光,供欣赏。 图 24 卡诺瓦的雕像《爱神 吻 醒普赛克 》正反两面摄影 现在卢浮宫 新古典主义 绘画 绘画大师路易斯 · 大卫( Louis David1748-1825 ) 是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艺术和时装一样,总是前后置换:世俗过后是复古,复古之后又时尚。前文 《 欧洲 11 国 17 天游记 》 最后已经引用过他的《萨宾女人的调停》,那是典型的罗马复古画,从故事到人物背景,以和解调停代替其他画家的厮杀战争场面,也是画家独特的思考。他的《马拉之死》《雷卡米埃夫人像》《贺拉斯之誓》都是名作。最出名的是《 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 》,卢浮宫、凡尔赛宫都有这幅画。 图 25 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 * (部分放大)大卫绘于1804年,高6米,宽10米。站在这幅巨画前面,没人会忽视它,画面结构庞大但主题突出。大卫抓住拿破仑藐视教皇权威,一把抓过皇冠带在自己头上,又把皇后皇冠加在约瑟芬头上的瞬间,定格了这历史场景,如摄影一样。但因画面太大,人物有上百人,没人能拍下全画,我引用了局部扫描的主要画面。教皇虽坐于右面不动声色,当中的主教死板着脸,面露不满。有趣的是左上端包厢居中坐的是拿破仑的母亲,她看不上约瑟芬,不满意这桩婚事,拒绝出席。但画家根据拿破仑旨意,把她添加进来,也是造假历史。 大卫原来信仰革命主张民主共和,但拿破仑称帝后大卫成为皇帝的御用画家。 如果大卫只是个画家,在拿破仑下台后的处境或许还好。但他可能树敌太多,当过拿破仑的议员,甚至议长。后来被迫流亡,客死于比利时。但他的许多画作一直流传保存于世,他的艺术光芒在当时无人能够企及,他的画法被人追随,他的学生都很有造诣。 这里我也再插上 波提切利 几句,他之所以名声不如师弟达 · 芬奇,原因之一是当年 佛罗伦萨发生政治巨变, 波提切利依靠的 美第奇家族遭驱逐,极端宗教 派 掌权,波提切利也 被迫转舵, 并曾在臭名昭著的 ‘ 虚荣的篝火 ’ 中烧毁过多幅自己的画作 。他 后半生声名下滑,晚年贫困潦倒,靠救济度日 。 这马上让人想到郭沫若在文革时期说‘要一把火烧掉他以前的著作’,政治之纠缠文学家、大画家竟然如此雷同,而不论是西方或东方,中世纪或现代! 大卫的学生安格尔( Ingres,1780-1867)是新古典主义稍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泉》《浴女》《土耳其浴室》都经常出现在各种画册中。卢浮宫陈列了他的自画像和这《大宫女》。 图 26《大宫女》安格尔1814年作。 当时西方画家喜欢画土耳其后宫宫女,似有点神秘色彩。这张三点不露的画作在当时引来争论:因为画家人为地拉长了宫女的腰肢,以便使宫女更加优雅修长。有人说此女多了两三截脊椎骨。如果达 · 芬奇还在世,一定会痛骂他!但安格尔并不以为然。其实《维纳斯的诞生》里,波提切利也同样人为拉长了维纳斯的上身和腰肢。艺术美感和解剖真实确实可以不同步。 画家另一个争论是线条和色彩孰轻孰重,安格尔直截了当地说:“素描占四分之三点五,我的标签是素描派。”此画确实有独到的新月弧线,从优雅的颈部通过肩胛,到纤纤细腰,连到丰腴的臀部、大腿,直到小腿脚掌,真是人体最完美的线条。但是画面的色彩也同样迷人,深蓝锦缎帘幕、孔雀毛扇子、头巾的色泽,使这后妃更加神秘,更俱异国情趣。其实这幅画的线条与色彩达到完美统一。 浪漫主义 拿破仑失败被关押,波旁王朝复辟,浪漫主义取代歌颂英雄的古典主义。当时梅杜萨船在西非失事, 150人乘木筏在海上漂流13天,只剩10人生还。杰利坷(Gericault)在28岁时以此海难事件,创作了《梅杜萨之筏》,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画作的典范。 画家走访生还者,知道最后他们以啃噬尸体为生,随后画家把自己关进画室半年,创作出这5米高7米宽的大画,一举成名。画面明暗相间,惨白的尸体惊心动魄,没有巴洛克的华丽,没有新古典主义的庄重,更没有洛可可的娇柔,画家以现实的粗旷笔法把生命的渴求,把生存的一线希望寄托在最高端青年挥动的毛巾之上!而‘主角’却背向观众,这是所有绘画中少见的。他前面是阴沉大海,或许看到天边一线光亮下的营救船只,生的期望让垂死的人们挣扎起来发出最后的呼叫。求生、求爱、求胜,这人类‘三求’中最根本的还是求生!此画正是以画笔把震撼人心的场景,把人类的求生本能发挥到极致,讴歌人们在灾难中求生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改写了法国的绘画史。有人说,《梅杜萨之筏》一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图 27 梅杜萨之筏 杰利坷 在 杰利坷 之后,德拉克洛瓦( Delacroix,1789-1863)成为浪漫主义画派另一领军画家,画有《自由引导人民》《但丁之舟》《希阿的屠杀》《萨达帕拉尔之死》等名画。而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成为法国历史画作的经典。 图 28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亚 巴黎的 “ 七月革命 ” 是 1830 年欧洲革命浪潮的序曲,波旁王室 复辟带来的是君主的骄奢淫逸和专制独裁,人民 群起反抗查理十世。 《自由领导人民》 画 作直接 歌颂 现实斗争 , 主体人物 也就是自由女神, 裸 露 上身、左手 持 枪、右手高举三色旗 ,此画有时也称 为 《 自由 女神引导人 民 》。 旗帜色彩鲜艳夺目 ,小孩和持枪男子左右相伴, 开阔空间托出女神丰硕身躯, 画面充满活力, 形成紧张 、织热、 激昂的气氛,使 此 画 极富感染力,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 顺便提一句,大英博物馆虽然也有许多名画,但都是其他国家的。英国虽然也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牛津大学等优秀建筑,但似乎没有欧洲大陆那样杰出的音乐家、画家、雕塑家。顶多是些风景画、唯美主义(或拉斐尔前派)的画作。这是为什么?值得深思。唯美主义只崇尚自然美、人体美,没有任何时代气息,只是为美而美。 虽然有的也不错,但没有时代气息,也就没有太大历史价值。 在打住这篇长文前,我们再来看看巴黎的浮雕吧。 浮雕可说是介于二维三维之间的 2.5维雕塑,虽立体但无后背,图29是巴黎的浮雕佳作。 ‘马赛曲’是法国国歌,此雕像是浪漫主义雕刻家鲁德 1836年的群像高浮雕作品,热情颂扬1792年法国抗击奥国入侵的爱国精神。雕像既有古典主义的庄重严谨,又有浪漫主义热情,特别是上部女子形象,似战神呼唤,十分传神。凯旋门是巴黎形象的大门,雕像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巴黎的‘门脸’。图29右侧则是卡尔波为巴黎歌剧院(伽尼叶Garnier歌剧院)设计雕刻的名为‘舞蹈’的浮雕,我拍的斜侧面似乎使雕像身体也三维立体化了。这装饰性雕像似乎带给你欢快的乐曲,传递着热烈的音乐气氛,也是不可多得的 浮雕佳作。 图 29 巴黎浮雕 左:凯旋门西侧的‘马赛曲’;右:巴黎歌剧院前的‘舞蹈’浮雕 时间再往后,到19世纪雕刻大师当推罗丹,他的《吻》《沉思者》《巴尔扎克》《青铜时代》都如雷灌耳。这次旅游没有欣赏到他的真迹。19世纪末欧洲画派名目繁多:立方主义,印象派,达达主义,野兽派,不一而足……。巴黎有许多印象派画家的大作, 还有奥赛美术馆, 维也纳美术馆也有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 · 克林姆的专展,他的金粉装饰的名画《吻》,也是我心仪的杰作。可是没时间,眼巴巴看着大幅画作在门口,却不能入内。这次也没去希腊、西班牙、德国东部、俄罗斯。这也都给自己留下念想,钓足胃口,蓄锐待来年。其实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罗马博格塞馆都极其诱人。 这次欧洲游罗浮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离开罗浮宫前在小卖部买了 12欧元一本的卢浮宫中文介绍画册。下面把罗浮宫中放置最主要雕塑、名画的一楼二楼的地图扫描后放在下面,以便自己和朋友查找。 图 30 罗浮宫地图 上:一层有维纳斯雕像 下:二层 有胜利女神、蒙娜丽莎 游欧洲品艺术的两点随感 一.在欧洲品味艺术也应该记取历史教训。凡尔赛宫镜廊在游客眼中是何等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可是在历史上也记载着法德两国的恩怨荣辱: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大败亏输割地赔款告终, 普鲁斯国王在凡尔赛 宫镜廊 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实现统一,在法国面前耀武扬威。 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欧洲霸主,但也同时种下一次大战的祸根。 1919年英法协约国战胜德奥同盟国,也是在 镜廊迫使德皇退位并签订合约,对德国作极其严苛的惩罚,真是一报还一报。此后又有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兴起,引发二次大战。 法德两国在 70 年中经历了 三 场战争, 二战后汲取教训逐步形成欧盟 , 为欧洲和平稳定作出重大贡献。至于 欧盟 该不该得诺贝尔和平奖,众说纷纭。但总趋势当然应该肯定,否则战争炮火之下艺术珍品何存?没有和平稳定,何来经济发展和艺术繁荣。 二.有所借鉴,希望国内旅游更上层楼。 旅游要提高品味,否则没有后继生命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有如不加调料的一桌菜,没几年就会垮台。对西方优秀文化艺术,在绘画、雕刻、建筑上,中国应借鉴学习。当然这不是本文宗旨,只是提一句。另外,提高旅游品质既取决于旅游地、旅行社一方,也取决于游客一方。现在对中国游客,做个优雅游客,做个有点品味的游客尤其重要。否则出国旅游怕会影响中国人名声。 图 31 中国第一村的黄金酒店 现在国内提倡建树‘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有些地方正在打造‘非文化物质遗产’!欣欣向荣地到处建造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无文化品味,缺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地’。这些规模颇大、占地广阔的‘景点’,也会成为历史遗产,只能是没文化的物质遗产,令子孙无从应对。典型的是中国第一村的什么黄金酒店、世纪之塔。 只顾标榜雄厚财力,专门显示金钱物质。 花30亿建300多米高塔,不伦不类,旁边一群小塔有如骨灰陵塔。 有人批评是炫富工程,老书记答曰:“这是农村城市化,要让城里人来农村花钱!” 您认为这有什么艺术价值吗? 真 希望有关方面快踩刹车,停止再造这类 ‘非文化物质遗产’! 国内要打造些类似欧洲有品味的旅游景点,既游览美好山川风光,更欣赏文化艺术,加上中国的悠远历史,旅游一定可以做得更大更强更好! 2012年11月写于克利夫兰 若有兴趣复看,请分别点击 游欧洲 品艺术(一) 游欧洲 品艺术(二) (上)引言和希腊雕塑(包括 10幅从不同角度拍的维纳斯雕像照片);(中)文艺复兴(重点介绍米开朗基罗)、罗马建筑、哥特建筑;(下)巴洛克建筑雕刻绘画、法国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个人分类: 艺术文化|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欧洲 品艺术(二)文艺复兴与罗马建筑、哥特建筑
huaqx2016 2018-9-26 07:17
游欧洲 品艺术(二): 文艺复兴与罗马建筑、哥特建筑; - 华庆新 - 古罗马建筑 公元前的建筑当推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2011年欧洲11国游这次没去希腊,只能列上古罗马的斗兽场和埃曼纽二世 ( Emanuele II) 纪念堂这座宏伟的古罗马式建筑,虽然后者是 1935年建成的 。 图 12 上:罗马斗兽场 下: 埃曼纽二世纪念堂 * 请注意,其下侧草地也是绿白红意大利国旗三色 这 两座建筑都以宏大庄严气势夺人而令人震撼。特别是建造了 2000年多年的斗兽场,历经多少次战争劫难,却始终盎然挺立,成为罗马古都的地标象征,真是只有用‘伟大’二字来形容了!不过,斗兽场周身巨大墙面上有许多不小的空洞,问问导游,却说这原先是圆形黄铜装饰,被哪位罗马皇帝拆东墙补西墙挪作他用造宫殿去了!哇,想象一下当年的情景:夕阳西下,柔美的阳光照射在斗兽场巨大的墙面,园铜装饰反射出更加迷人的光线,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啊!实在是可惜! 埃曼纽二世被称为现代意大利之父,是他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大小公国,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古罗马样式建造这座世界上规模数一数二的宏伟纪念堂,也从心理上再建了意大利人的自信,籍此傲视欧洲,给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等诸多皇帝一个交代。 为了庆祝 1870 年意大利统一 , 从 1885 年开始设计, 1911年施工到1935年落成, 绰号叫 “ 打字机 ” 的白色大理石纪念堂 成为 意大利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 16 根圆柱形成的弧形 扇 面 , 大气 而 精致 ,正中骑马雕像就是 维克多 · 埃曼纽二世 , 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 还有 无名英雄墓 ,被 意大利人称 为 “ 祖国祭坛 ” 。 歌特式建筑 沿着欧洲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线,很可惜,我们被 “ 黑暗时代 ” 中断千年。此 术语最初是指从 罗马帝国 覆 亡到 文艺复兴 开始的整个时期 ,当 时的艺术文化方面成就 的 记录都相当匮乏 。一是因为历年的西欧封建小国征战杀伐, 起码有英法 百年战争、十字军东征,各国内部的血腥战乱,不一而足。二是各种宗教教派争斗相互剿灭对方文化。时间跨度为千年, 欧洲文化也断代千年!而中国历史相当于东汉灭亡到大唐建立,也有几百年杀伐,但魏晋文化还繁荣,大唐盛世就更不必说了,中国文化的延续还真侥幸。 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欧洲艺术只留下歌特式建筑和雕塑,欧洲人崇尚希腊和罗马,而贬斥后来打败他们的日耳曼‘蛮族’(哥特,Gothic)。但造化弄人,他们膜拜的 罗马风建筑 风格却被 ‘蛮族’的 哥特式建筑 取代。 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来显示教会 皇权 的 赫赫 权威, 而 哥特式 建筑 则 以 粗犷奔放、灵巧、升 腾 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哥特式 建筑有三个特点:体量大,高度惊人;顶部尖塔高耸, 有锋利、直刺苍穹的 大 小尖顶 ;内部 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 成为 文盲 信徒的圣经 ,而 圆形的 玻璃窗 则 象征天堂 。这在当时风靡一世,成为天主教教堂的主要建筑格式。 哥特式建筑 以法国为开端,在 12-15世纪成为西欧建筑霸主。现在最大的哥特教堂是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下图左是这次旅游所见的德国最大的哥特式科隆大教堂,可惜要站在马路正中才能拍到正面。知名的巴黎圣母院也是早期哥特建筑,都附加上哥特式雕塑: 大多细致地刻在大厦正门、洗礼盆和 侧 门之上 , 极其丰富。下图中是我1987年游维也纳时在北面环形大道所摄哥特式教堂,这次远远看到一眼。下图右是我2002年在上海徐家汇所摄的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我很好奇,走进去听到牧师正用上海话,而且是上海农村方言在布道,受众多为60岁左右的上海老大妈。哇!难为了上帝,上海的地方方言也必须听懂! 图 13 歌特式教堂:左:科隆大教堂;中:1987年维也纳天主教堂;右:2002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雕刻 文艺复兴的先声: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但丁( Dante, 1265 - 1321 年 ) 以其《神曲》成为意大利现代语言奠基人,也开创了欧洲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而在此之前欧洲文坛全部为宗教题材。佛罗伦萨以但丁和米开朗基罗为骄傲。我们也参观了但丁纪念馆。 文艺复兴时期泛指是 14-17世纪,三位大师是达 · 芬奇 Da Vinci,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 拉斐尔 Raphael , 以及稍后的提香 Titian 。达 · 芬奇对我们已经烂熟于耳,蒙娜丽莎的图像和文字描述也俯首皆是,本文从免。只介绍下面的“ 岩间圣母 ”画,因当时光线折射,不好用,图 14引自网络。这幅画之所以引人注意,还在于《达 · 芬奇密码》的电影和书本里都对此画作了更多神秘解读,又有报道说红外技术显示画下有画,更令这画出名。 图 14 * 两张 达 · 芬奇 《岩间圣母》 画非常相似。 左图 属于卢浮宫,在 1483 年至 1486 年间完成的 ;右图在 英国国家 美 术馆, 创 作时间 稍后,约 在 1491 年至 1508 年之间 。 此画以 聖母 为主, 有 达 · 芬奇绘画特征: 自然的微笑 ,使用 薄霧法, 无清晰线条,有 暈染效果。人物交流以 手勢 表達 ,右面坐着的男孩是基督,右图在其头上加光环,这是当时对基督的尊崇表示 。 左面蹲跪男孩是施洗约翰,显 见辈份低,正在参拜。基督旁边是天使乌利,卢浮宫版中以手指着 施洗约翰。达芬奇画好第一幅后,被教主指责为没按教会意图作画,有背圣经中耶稣受洗的主旨等等。这纯属鸡蛋里挑骨头。 达 · 芬奇的蒙娜丽莎扬名天下,据说从各个角度看她眼睛,她都像盯着你凝视。可最近去商场,看见美国当红男星布莱特 · 皮特为香奈儿作广告的大照片,发现从右走到左,他的眼睛也一直盯着我,而这只不过是个大幅黑白照片。我想这是否有视觉心理诱导效应?如果皮特的年青超级粉丝走过,她们一定以为皮特在专注深情地凝望着她,传递爱意。此言是否有点亵渎 达 · 芬奇的世界名画?!有机会您自己试试对着广告美女大照片弧形地绕着边走边看看,看有何感觉? 米开朗基罗 的 大卫雕像 和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是流芳百世的旷世巨作。 26岁时 米开朗基罗 雕制成 大卫雕像 ,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男裸雕塑之冠,其地位类似于米洛的维纳斯雕像是女裸雕像之冠。这一体态健美结实的青年战士正在与巨人哥利亚作战, 左右手执类似大号弹弓的抛石器,从背后看有长长的皮带斜跨过背部,雕像两手手背的肌肉、筋脉、血管清晰似真人。他目光坚定正视敌人,威武不屈,表现了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可惜我没敢就近拍照,下面这照片是距离 20米外没打闪光拍的。而此 石材 坚硬 光 洁 , 有位雕刻家怕 自己 功力 不 够 糟蹋瑰宝,才交 给 米开朗基罗 雕刻 。 有意思的是,香港有关当局在 1994 年裁处 此 大卫像不雅, 但 此评审引起社会舆论强烈抨击, 议决被香港最高法院 推翻 。其实 任何有理智者 , 都不会将 此 像视为 不洁 不雅。 无独有偶,央视 2012 年 7 月 在一段视频播出大卫雕像时,也在其下体打上马赛克!您认为该如何处置? 图 15 左:大卫雕像真迹 右: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及相连的壁画“最后的审判” 天顶画“创世纪”是超大型壁画, 33岁时他受教皇朱利二世之聘为梵蒂冈的西斯庭教堂天顶作画,面积为520平方米,高度为20米。虽然是画圣经内容,但他却大胆引进裸体画,有上百人之多。这在思想禁锢的当时,需要莫大勇气。四年完工得到教皇首肯,可40年后新教皇保罗四世认为此画亵渎神灵,让另一画家在所有裸体上画上兜档布。一年之后庇护四世继位,很理解绘画艺术,又开禁除去兜档布,我们才有幸看到这天顶画的原貌。在这幅巨画 中间的 9幅是主要的圣经故事,其中最常被人单独引用、印制的是图16的三幅:‘创造亚当’选择上帝赋予亚当生命的刹那,有时被单独名之为‘Golden Touch’; ‘逐出伊甸园’是左右两幅连环画,左面是夏娃接过蛇身女人给的禁果,右侧是被逐出伊甸园 ;‘创造昼夜’中上帝的细部放大是位那么威严庄重、气势磅礴、满怀激情的老人!米开朗基罗是 通过对 神的讴歌 ,来赞扬人 类 的肉体美和精神 美 。 图 16 天顶画的局部 上:创造亚当 中:逐出伊甸园 下:创造昼夜 * 米开朗基罗 60岁后还被当时教皇逼着去画 《最后的审判》 , 在这块将近 200 平方米的祭坛后的大墙上,他 又劳作了六年, 绘出了数以百计的等身大小的裸体群像。《最后的审判》是 圣经 的传统题材, 在中国庙宇里也有地狱、人间、天堂三界的大幅画作, 宣传人死后行善升天,作恶入地的因果报应。耶稣被钉死后复活,在天国的宝座上开始审判凡人灵魂, 壁画图 17就是他手臂下挥作最后判决的刹那。每个人都在惊恐地等待,也在 诉说着自己 生前受折磨 的痛苦。 左侧人物都在向上 升腾去天堂,右侧人物都向下被打入地狱。 耶稣左侧的下面,一个脸上布满惊骇状的老人形象 , 手提着一张扒下来的人皮, 而 脸 部 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被扭曲的脸形。 当时画家都有类似习惯,画上自己的变形形象。 米开朗基罗 以超人的勇气,全部采用裸体形像来表现,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去面对上帝 。 这幅气势磅礴的大构图,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要用正义来惩罚一切邪恶 , ‘ 末日 ’ 意味着人类悲剧的总崩溃 。 所有形象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定的社会阶层。 其中有画家痛恨的家伙。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有时间再去罗马,真应该站在那里细细观看,品味大师的真意。 图 17 最后的审判 正中高举右手的男子就是基督 手臂下挥作判决的刹那。 米开朗基罗 把自己也画了进去:基督右下方老人的左手抓着一人后背衣服,这就是 米开朗基罗 !有点‘丑化’自己吧? 有人说:中世纪最好的画作在西斯庭,最好的雕刻在博格赛,这话不假!当时的大画家虽然名满天下,却也像现在的知名艺人一样需要财经支持。达 · 芬奇和 米开朗基罗 都受佛罗伦萨的美地奇家族(Medici)支持,这是福也是祸。一方面受支持、受宣传,有钱有名望;可另一方面又受盘剥甚至受牵连。美地奇家族成员可以是教皇、是一方君主,但政治恶斗和战争也经常光顾。米开朗基罗也曾仓皇出逃,以避灾害。其时的大艺术家都难逃政治干系。而 博格赛是另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大贵族世家,也资助许多艺术家。现在罗马的博格赛博物馆 ( Museo Galleria Borghese ) 珍藏许多知名雕塑,虽然这次旅游无暇拜访,我还是忍不住在后面引用几张照片。 米开朗基罗还有两座知名雕塑陈列在卢浮宫,一是“垂死的奴隶”,另一为“被绑的奴隶”,奴隶左手被绑在后面,身体扭曲,上身和下身反方向扭转是米氏特有的律动美感。但是也有人批评他是刻意扭曲男子躯体,让肌肉达到雕刻家所要求的‘最好’效果,反而出离真实。我看过两部艺术故事电影,其一是《罗丹的情人》,由法国当红女演员 阿佳妮 出 演 克劳岱尔。两片中都详细记录雕刻家是如何要求女模特扭转身体,搞出很难受、很别扭的姿态,让漂漂亮亮的模特像受私刑般地痛苦,而且要保持几小时,全不似现在的车模在价值连城的跑车前扭捏作态的轻松愉快。我想,艺术和真实多少还是有些距离,就见仁见智吧。 文艺复兴时期还有拉斐尔、提香等大师。拉斐尔创作了西斯庭圣母等系列宗教题材特别是圣母的绝世画像,但只活了37岁。旅游的导游调侃说他女人太多,而米开朗基罗一生未婚,活到89岁。与达 · 芬奇相比,人们对他的关注不够,所以本文多说了几句。 2012年11月写于克利夫兰 若有兴趣续看,请点击: 游欧洲 品艺术(三) 复看点击: 游欧洲 品艺术(一) 《 游欧洲 品艺术》 (一)引言和希腊雕塑(包括 10幅从不同角度拍的维纳斯雕像照片);(二)文艺复兴(重点介绍米开朗基罗)、罗马建筑、哥特建筑;(三)巴洛克建筑雕刻绘画、法国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个人分类: 艺术文化|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欧洲 品艺术(一)维纳斯雕像、绘画
huaqx2016 2018-9-26 07:06
游欧洲 品艺术(一):维纳斯雕像、绘画 - 华庆新 - 维纳斯的诞生:笑声引发的思考 十七天的欧洲游刚刚结束,写了篇游记《 欧洲 11 国 17 天游记 》(可点击浏览),其中提及下面的名画。 9 月 21日 夜宿奧地利第二大城格拉茨 ,次日 清晨出发 从 车窗突然看到街道旁一张特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维纳斯的诞生》 ,是绘画大师 波提切利 ( Botticelli) 的传世名画 ! 我自语道:这是世界第一幅裸体 维纳斯 画 !大巴里 几位台湾女士居然发出吃吃的笑声,似乎 在笑话我 。哇!我心想,在世界名画前不知道其 连城 价值,太不识货,实在可惜!其实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精髓。不知道不要紧,只要 观察学习 ,旅游就不只是游山玩水,还可以从中增长艺术文化修养。提高旅游品质当然要从旅游社做起,游客 也 可以 自己提高 。说句玩笑话, 切莫成新时代的刘姥姥逛欧洲大观园! 图 1奥地利格拉茨大街上的《维纳斯的诞生》有一个店面大!可能是 世界上此画最大的尺寸 在欧洲看艺术作品躲不开裸体,即使神圣如教皇原来作私人祈祷的西斯庭教堂里,也满是裸体画。这里就有观看角度、欣赏视点的问题。 图 2 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看“山林女神” 右: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布瑞森欣赏此雕像 图 2是我多年前看《黑镜头》摄影集时复印的两张照片,以后又复印在一起,再扫描而成。故此图片不清晰。这“山林女神”是谁,又是谁作雕像,后面会提到。1937年德意法西斯独裁帝国强盛之时,墨索里尼邀请希特勒到罗马“博格塞美术馆”拜会这裸体的“山林女神”雕像。看,墨索里尼是那么肆无忌惮、粗俗贪婪地两眼直奔女神胸部两点。而曾经学画的希特勒却和他的意大利主人不同,似乎在欣赏女神头部。这难得的照片也看出性格差异。图2右是90高龄的世界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布瑞森,1955年他端坐整整一天欣赏此雕像。这意大利雕塑艺术的典范,令他倾慕、让他震撼、使他沉思,他也和女神雕像融为一体,成为一组雕像令人莫名感动。他看到的决不是墨索里尼眼中的两点,而是整个作为青春女性的形体美,女性的精神美,其气质、其神韵、其雍容高贵,他更赞赏雕刻大师卡诺瓦Canova。对同一艺术品,不同人会有不同视角,街头混混、山野村夫、平民百姓、风雅男女、艺术大师都会有不同体会解读。相信现在没人会像墨索里尼那样吧! 格拉茨过后到威尼斯,随后在佛罗伦萨大街上看到小贩卖《维纳斯的诞生》印刷品,印刷质量还相当高。砍价到 10欧元,一路小心保护带回美国家中装框,以示纪念。 图 3 《维纳斯的诞生》印刷品 70cm宽-45cm高 我赞赏此画当然有依据,图 4左就是2006年买的400页精装画册《欧洲艺术大师》的封面,封面头像取自《维纳斯的诞生》。从浩瀚的欧洲千年画作中能被挑作封面,这说明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图4右侧的2002年出版近千页的《世界艺术史》,也多次盛赞 波提切利 这位意大利绘画大师。这幅画原作高 185cm,宽286cm,现保存在佛罗伦萨的乌非兹Uffizi美术馆,我们曾在旁边的 佛罗伦萨 學院藝廊 排队看大卫雕像真迹,没能进 乌非兹馆 。家里还有两本大画册,一是 2005年UNISCO出版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各地画集,另一是2004年出版的《世界建筑奇观》画册,都作为游览世界美景前后的参考书。说实话,这些大画册真是物超所值! 图 4 家中的两本艺术大画册 左:欧洲艺术大师;右:世界艺术史 话说回来, 历史上第一幅 裸体的 维纳斯绘画 是 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师波提切利创作于 1485 年,名为《维纳斯的诞生》。西方绘画界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幅女裸绘画《春》,也出自波提切利,作于约 1478 年。有些评论家把《春》中的女神说成是维纳斯,但波提切利只冠其名为《春》。《维纳斯的诞生》构思于当时著名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画面上,展翅的风神拥着花神芙罗拉在左侧, 把维纳斯 连同美丽花朵 吹送到幽静冷 清 的岸边 , 时辰女神居右急匆匆的想把繁星织就的花锦衣盖住赤裸的维纳斯。而若有所思的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站在象征她诞生地的贝壳上,体态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世界并无激情,不屑一顾。图 4 左图 的面部放大,凸现了维纳斯的优雅而忧郁的眼情,随风飘逸的一头秀发,流畅的面部线条,在在显示了波提切利的特有功力。画家似乎暗示女神是 既羞涩又柔情,似乎 怀着惆怅 和幽思 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衰老,永葆美丽青春。其体态和手势造型明显受古希腊雕刻中美神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维纳斯诞生》问世以来,世上的维纳斯画像成为画家永恒的绘画主题。维纳斯是女神,是爱神,是女性美的崇高象征,是上天美神下凡人间,也是世间美女上升天界。可以说,维纳斯穿上衣服就是圣母,圣母脱去衣服就是维纳斯。 您看,图 4 左图放大的维纳斯头像,线条是那么舒展流畅,几笔就把飘逸的长发勾勒得那么完美,以前曾有人比较中西画法,说西方擅长颜色,中国功于线条。从这 500多年前的画作看,西洋画也同样擅长线条。 波提切利 特别擅长以细线勾勒女性脸部、腰肢、衣纹褶皱,举步轻盈飘然欲仙,非常像中国的‘白描’,如《八十七神仙卷》那样。比 波提切利 晚生八年,出自同一师门的达 · 芬奇 (Da Vinci), 曾经批评 波提切利 ,说他不屑于风景山林。但这幅画和《春》,都有些许风景作衬,只是不象《蒙娜丽莎》那么明显罢了。这幅画本身技法高超,堪称杰作;加之由其发端,西方的裸体女子绘画打开了禁忌的大门,此画的历史地位可想而知! 本文主要描述我这次欧洲游看到的艺术精品。少数难以拍摄的,则以画册复印扫描或网络图片代之,标注 * 。大体描述是以时代为轴线,也算自己此次旅游所见对西方艺术的回 顾,属于欧洲艺术 ABC ,绝不是系统的欧洲艺术史。 古希腊雕塑 什么是艺术?按一般看法是绘画、雕塑和建筑(当然还有音乐、舞蹈等)。绘画是二维图像,雕塑是三维构建,而建筑是经 设计、艺术化的 实用 建造物,还有人美化其为凝固的音乐! 千年以上的绘画因氧化已不复再见,除非是法国的岩壁画 或 庞贝城突然爆发的火山灰所掩盖的一些画。而石质雕像 则 能保留最远古的艺术品。 如前所说, 《维纳斯 的 诞生》 是第一幅裸体的 维纳斯 油画。 其实 维纳斯是罗马人所称的 美女 爱神,而在希腊应称为阿芙洛蒂德。不论 在 古希腊或古罗马,维纳斯 Venus 与阿芙洛蒂德 Aphrodite 都只是美女的别名,但因维纳斯上口好念,人们都把美神、爱神,称为维纳斯。而世上的维纳斯雕像与绘画 又 何至千 万 !最出名的就是米洛 出土 的 希腊 断臂维纳斯 。 而比它更早的 维纳斯 雕像还有不少,但雕刻技艺上都不如 米洛的维纳斯 。 米洛的维纳斯 出土时已断裂 , 现在人们能清晰看到她 由两块大理石拼接而成,两块大理石连接处在身躯裸露部分与裹巾的相邻处,非常巧妙。但从古希腊雕塑发展史来看,她并不是第一座希腊美神雕像。 我在 2 005年写了篇文章:《 洛神堪比维纳斯? 》 (若有兴趣请点击此博客文章。该文也曾发表在美国华文杂志“彼岸”上),其中既提及 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 ,也谈到 米洛的维纳斯雕像。 文中也说及 古希腊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曾雕刻《尼多斯的维纳斯》, 作 于约公元前 350 年 , 比米洛的维纳斯完成要早一二百年。 那 尊维纳斯的造型风格 , 体现了普拉克西特列斯独创的 “ 优美的 S 形样式 ” 。 尼多斯女神亭亭玉立,左手轻拎衣饰,右手向前随意下垂,本能地挡在前面。左腿微弯,重心在右腿上,自然扭动的腰肢成 S 型姿态,形象轮廓线起伏流畅而有韵律感,肉体于圆浑平滑中显出微妙凹凸的变化美。而在此之前,古希腊只崇尚男性美。这第一座女裸雕像,有如文革后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的女裸画像一样,令人震惊和赞赏。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米洛的维纳斯脱胎于普拉克西特的创意,但雕刻技法上更加园熟。岁月沧桑,埋没了雕刻《米洛的维纳斯》的雕刻家大名。米洛的维纳斯,更上层楼,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美女标志。圣洁丰满的肉体与衣饰褶纹形成单纯 简约 与复杂 优美 的对比美,蕴含着不可征服的艺术魅力,人性美与人体美达到完美和谐的高度统一。这冰冷的大理石,被雕刻家赋予以世俗人性,具有血肉之灵。千百年来,雕刻家试图为其断臂复原而不可得,这断臂美也成为美学家赞誉备至的主题。不少红学家甚至还把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红楼梦》,也比为断臂 之 美!除了这两座雕像,还有维纳斯蹲像分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都是大理石像,为罗马时期或公元前 250 年 完成 。 这次有幸亲眼实地欣赏这绝世佳作,而且当时观众并不太多,就绕圈在 4 分钟时间内拍了 20多张照片。现在选出十张与各位共享,从不同角度看看她究竟美在哪里。看看她在卢浮宫三宝(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中的地位。 图 5 米洛的维纳斯全身像 80年代,这维纳斯雕像是和其他十几座希腊雕像前后排列的,现在摆放在叙利馆一楼南面希腊雕像的最西头,位置突出。可供观众仔细欣赏。这202cm高的世界第一女神虽为公元前100多年前雕制,却成为当今雕像之冠,是希腊人体美学的精品,是世界美术素描的基础楷模。那通体的圆润无可挑剔,周身散发出优雅高贵的气质,静谧、温柔、优雅、纯洁,有华贵之气,无矫饰之态,含端庄神韵,无淫靡姿态。女神重心落在右脚,而左腿微弯,身体随之略侧倾,因之腰肢略扭,使身体形成很自然的S型。这扭动自然而不过份,随意而非扭捏,是一种休息状态的自然平衡,似乎是稍息。有人调侃说埃及雕像只会笔直立正,到希腊雕像才学会稍息。这是就雕塑而言。这维纳斯的石膏像在全世界被复制千千万,世上没有第二件艺术品有她那么多,还有多少国家的庭园以她作装饰。她被全世界最广泛地欣赏观看素描临摹和印制,对学习美术的、对全世界平民都有无可限量的影响力、亲和力,因之我认定她是卢浮宫三宝之冠!也是展示人体美的最高典范。 图 6 米洛的维纳斯正面半身像 女神理短发,精干而妩媚。由于她被安置在台基上,加上本身十分高大,实际上女神的头部是略略低垂,目光平视而稍微向下。这和整个身体的和谐气质是一致的,试想她若目光向上就会多少显得骄傲了点。她目光温顺、宁静,观众也都被感染。当然,毋庸讳言,她那挺拔的乳房也使维纳斯增添青春活力,而没有人会有淫邪之念。她就是世俗女性的完美化身,是降落凡间的圣母,是形体美和气质美的和谐统一! 图 7 米洛的维纳斯右侧和侧后半身像 图7左面头部,其额头到鼻尖是笔直的直线,这就是典型的古典希腊美女特征。凡是有这种鼻线的,八九不离十是希腊美女。右图可以清晰看到雕像是上下两截,但从前面看却难以察觉,其右肩还有些残破,我猜测当年制作维纳斯的石材并不是最高档坚硬而同时又很圆润。右肩和前腹部的几小块残缺似乎都印证着岁月沧桑。1820年在希腊米洛小岛上被法国军士发现真是及时,经过里维埃男爵,最后落到路易十八手里,又被捐赠给罗浮宫,他们保护有功、功德无量!顺便说一句,在欧洲旅游一是感受欧洲山川秀丽,二是艺术瑰宝处处皆是。其实更重要的还有欧洲人对自然山川的静心爱护、代代珍惜,还得益于他们对艺术的敬仰之心、对文化艺术珍宝的普遍修养、世代珍重,以及国家、民间(包括富豪)合力保管珍惜,才有今日欧洲艺术珍宝的今天。有宝,还要识宝,护宝。对自然物质遗产如此,对精神艺术宝藏也该这样! 图 8 米洛的维纳斯背影和左侧半身像 图8背部像,特别是右侧的雕像逆光照,显示出背后那么优美的两条弧线,臀部前后的几条短弧线也是那么精巧逼真,它描绘出如妙曼花茎般向上伸展的充满韵律感的线条,看似那么随意,实质多么柔美。这背部缓缓上升的曲线就是希腊中最出名的‘蛇形线条’,美术教师都会讲到它。我很高兴右侧照片里无意间拍到的明暗清晰的背部线条,而靠的只是一侧的自然太阳光!根据这无名雕刻大师的水平,我敢确信现在缺少的两条手臂一定也是无比的摄人心魄、柔美动人……。而现在左肩还显现长园洞,令人猜测整个雕像内部是实心还是有点中空?这石质是什么?似乎还有不少问号。当然最关键的是手臂……。 图 9 米洛的维纳斯下身衣裙和左前视半身像 希腊雕刻中最出名的是雅典巴特农神庙门楣的浮雕,那都是穿着衣服的众神,而飘逸的衣摺都被艺术化了。这次我们没有参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否则就能欣赏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浮雕,但那也是每届希腊文化部长向英国讨要的希腊国宝!现在面前维纳斯女神的裙摺也一样刻划细腻,有如才出浴的大浴巾被裹在臀围。据此,有心人猜测维纳斯的左手可能是向下,可能在拉拽下滑的浴巾 …… 。这猜测当然不足为据。而右图腰部的轻微凹陷似乎是她正在呼吸之中, 圆浑平滑中 看到 微妙凹凸的变化 。 我也要感谢老天,因为展室里只靠自然光,那天外面大太阳,靠南墙的维纳斯右侧有光。我不敢放肆地朝女神打闪光,所以全靠那点光。还好,事前把相机的感光度 ISO 放到 1000,这样光圈在9,而曝光在1/250秒或更快,可以保证必要的清晰度和景深。好了,该打住了。这些维纳斯照片可说是我在卢浮宫的最大收获! 导游带我们转到狄农馆一二楼楼梯,赫然见到“萨摩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她放置在大楼梯空旷之处,船形台座加上本身高 328cm,更显得高高在上!“胜利女神”发现于萨摩特拉斯小岛,专家估计是比维纳斯还早的希腊雕像。如果说维纳斯展示的是完美女性的静态美,那“胜利女神”就在显示女性意气风发、飞扬向上的动态美。虽然它出土时头部和双臂缺少,但侥幸的是那双振翅欲飞的有力翅膀还完好保存,使之成为罗浮三宝之一。希腊神话崇尚胜利女神,是因为他们相信战争胜利时女神会飞临舰船船头,高展双翅,而这就是后代人们得胜时高举双手或伸出食指和中指的由来。这件雕刻杰作正是要表现胜利女神飞临船头的一刹那。虽然女神身体上的衣摺雕刻得栩栩如生,最生动传神的却是那跨越人们头顶、在空中由翅膀划出的巨大弧线,这种视觉冲击令人感到空气在双翼有力扑动下的张力!我也同样绕圈拍了十多张照片。 图 10 胜利女神正面远视图(左)及右斜侧像(右) 胜利女神的正面像看上去似乎不如斜侧面看来得愤发风采,她飞扬的双翅使人感觉不到那石头的沉重,那重量似乎在翅膀的搏击下消失,随同羽毛一起升腾。观众也像要和女神飞升。女神右腿略向前跨,左腿在后,又仿佛自天而降,海浪与海风迎面扑来,衣裙飞起,溅湿的衣料紧贴着女神丰腴有力的大腿。女神的前胸也在阵阵海风吹袭下薄衣贴身,令丰满的胸部充满青春气息。观赏者或在近处拍照,或在远处台阶的不同高度驻足欣赏或坐下抬头静静地随女神神游,这令人陶醉的审美过程无人能忘。或许有人正在想象有头有手的女神该是啥样?这类的司芬克斯谜还是留给后人吧! 图 11 胜利女神左右侧身像 似乎要合身为一个最大展翅的女神! 当时的男子雕像中最出名的是‘拉奥孔’, 高 184 厘米,是 古 希腊时期的雕塑名作 ,男裸雕像的典范,由 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我也拍了照 。 拉奥孔 是海神波赛东的祭司,因获罪与其二子被巨蟒缠身,雕塑表现了父子 在痛苦和反抗下的力 度 和极度的紧张,似乎痛苦流经所有的肌肉、血管, 在 惨烈 挣扎,令人过目难忘 。 若续看,请分别点击: 游欧洲 品艺术(二) 游欧洲 品艺术(三) (上)引言和希腊雕塑(包括 10幅从不同角度拍的维纳斯雕像照片);(中)文艺复兴(重点介绍米开朗基罗)、罗马建筑、哥特建筑;(下)巴洛克建筑雕刻绘画、法国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2012年11月写于克利夫兰, 2018年上传于波士顿
个人分类: 艺术文化|1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匈奴——读《匈奴简史》
热度 2 sstone2009 2018-8-28 21:26
关于匈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被流放到了南巢,三年后,他的儿子淳维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和一些部众逃到北方,依托茫茫草原,以游牧为生,逐渐形成匈奴民族。对于匈奴人是夏朝的后裔,史学界意见比较一致。但,匈奴人并不全是周的后裔,还有其他不少分支,如山戎、猃狁、鬼方、混夷、鬼戎义渠、燕京、楼烦、大荔等。 经过七八百年部落联盟的发展,匈奴一度几乎发展壮大,被赵国大将李牧和秦国大将蒙恬两次打败,发展势头被掐。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父而立,逐渐带领匈奴进入鼎盛时期。直至汉武帝刘彻,在卫青、霍去病等抗击匈奴名将的率领下,匈奴在繁盛120来年后,逐渐转衰。后出现内乱、分裂、安稳、又分裂。 最终形成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大部渐渐融入中原,公元460年,南匈奴的最后一系高昌北凉被柔然所灭。北匈奴持续西迁,由西域到中东,公元290年,匈奴人在阿兰国周围活动,公元400年,匈奴人大举进攻东罗马;447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攻拜占庭;452年,匈奴人兵临罗马城下,最后被罗马大主教利奥一世劝退;453年,阿提拉突然去世,匈奴帝国崩溃。468年,阿提拉的儿子邓吉西齐在攻击拜占庭的战争中,战败而亡,北匈奴覆灭。 若干年后,一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来到匈牙利,自称是阿提拉的第四代继承人,匈牙利人究竟是否北匈奴人的后代,还存在争议,但匈牙利人至今仍然喜欢用阿提拉作为名字。 匈奴与秦朝、汉朝对峙数百年,一度强大无比,迫使汉朝和亲休战,匈奴促进了北方游牧名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西迁的北匈奴,打破了罗马帝国不败的神迹,影响了欧洲的进程。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6944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人为什么不担心“大国空巢”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8-8-15 10:39
二战结束以后,欧洲有5亿人,和中国的人口差不多,今天中国大陆人口已经是整个欧洲的2倍。实际上如果不考虑移民因素,几十年来整个欧洲的人口就没什么增长,总和生育率长期保持在2.0及以下,出生率维持在1.0~1.3%的低水平,部分国家更低,德国、意大利等国存在着明显的人口减少的趋势,老龄化水平普遍接近或超过了20%。 实际上,在公元前后,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总人口和中国汉王朝的人口峰值差不多,在5000万或者更高的水平。当然罗马人口当中约有一半在西亚和非洲,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今天的西欧与南欧不超过3000万人。而今天这一范围内西欧的法国、低地国家、英格兰约有1.4亿人,南欧伊比利亚有超过4000万人,意大利6000万人,巴尔干半岛及多瑙河沿岸也有五六千万人;总计接近3亿人(罗马帝国的亚非部分也有超过3亿人口),是罗马帝国时期的10几倍,而中国总人口已经是西汉帝国的近30倍。 由于瘟疫、战争和饥荒,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的15-18世纪,即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欧洲总人口实际上增长不多,而中国人从明朝全盛时期的1.5亿,增加到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的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的总人口仍然远远超过欧洲,所以当时清帝国的GDP比英国本土更多也是正常的。毕竟当时英伦三岛只有2000万人,是清帝国的1/20。只是,1949年前的100余年中国人口停滞不前,当然这也是传统小农经济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出生规模仅次于印度,超过了整个北约+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总和,出生率与欧美相当,远远超过日本、德国。老龄化水准在世界各国中只是处于中游,未来的老龄化峰值不一定超过日本目前的水平。认为中国人口危机需要什么样的逻辑和思维模式?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36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没有归化球员,国足即使能冲出亚洲,怎么出去也得怎么回来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8-7-13 11:38
克罗地亚队历史性的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当然20年前它已经是世界杯四强。所以说,并不是人多足球就一定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其实足球都不怎么样,美国队也只是偶尔才能冲出美洲。本届杯赛中,人口不到1000万的比利时、瑞典、克罗地亚接连淘汰了人口超过1亿至少七八千万的足球强国巴西、德国、英国和东道主俄罗斯,正说明足球队的成绩和国家人口多少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欧洲足球强国葡萄牙也不到1000万人,十足的人口小国。 中国男子足球老冲不出亚洲,这其实让国际足联很着急,如果中国足球能进入世界杯,世界杯的收入想必有更大的提高。世界杯决赛阶段扩军到48强以后,亚足联有8个名额,中国队冲出亚洲的可能性是增加了。但是如果没有归化球员,中国足球即使能冲出亚洲,怎么出去也得怎么回来,历次世界杯大部分亚洲球队参加完小组赛以后也早早的打道回府了。 当然,世界杯扩军16支球队,欧洲也获益颇丰。世界足坛劲旅一直是欧洲与南美。与之相比,亚洲强队特别是中国国足,缺点是明显的,后方不稳,中场组织差,三条线脱节,但最为严峻的是缺乏风险杀手,一个半小时不射。 突破对手后防时,亚洲前锋与欧洲后卫身体对抗,根本没有优势。比如伊朗是最像欧洲足球的亚洲球队,中国国足最优秀的前锋,不论是郝海东,还是后面的金玉组合,面对伊朗后卫根本没有身体优势,更不论更强壮的欧洲后卫,亚洲人的身体如果可以强壮到与日耳曼铁卫对抗,那么又会极大的影响速度与灵活性。同时,亚洲球员也不具备拉美与非洲球员的突破速度与灵活性,这往往可以撕碎欧洲球队的后防线。有史以来,中国足球参加过一次世界杯、两次奥运会,一场未胜,仅攻入一球,也是国足进攻能力不足的反应。 欧洲人踢球,特别是日耳曼战车,是严格的阵地战,抢断(或者守门)-得球-长传-突破-射门,凭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对对方球门发起一波波冲击,脚踢头顶,直到把皮球打入网窝。如果欧洲足球是坚盾的话,拉丁足球就是利剑。拉丁足球尤其盛产锋线杀手,中场攻防转换极快,利用欧洲高大后卫转身较慢的劣势,频繁向后卫线以后发起渗透,最后以速度撕破防线,最后破门得分。相比较而言,拉丁足球的打法更好看,也更能体现前锋的个人能力。2000年前后,是以巴西为代表的拉丁足球的强势时期,但随后桑巴足球的长矛逐渐难以刺穿欧罗巴的后盾。本届杯赛进入八强的是六支欧洲球队、两支拉美球队,而四强全部是欧洲队,当然克罗地亚一直是欧洲拉丁足球的代表。 现在看来,2002年日韩世界杯前后直到2004年北京亚洲杯是 国足的黄金时期,04年亚洲杯是国足最接近于亚洲冠军的一次。中日对决,虽然国足的整体实力不及日本队,但日本队制胜关键也是一粒带有上帝之手的进球。国足黄金世代,也有一大批球员,比如范志毅、李铁、孙继海、邵佳一、杨晨、谢辉在欧洲顶级球场踢得上球。在经历了冲击98年世界杯失利之后,中国第一批职业球员,如郝海东、范志毅、马明宇、宿茂臻、于根伟等球技已经日臻成熟,并且进入职业生涯晚期,求胜欲望强烈,申思、祁宏、孙继海、杨晨、谢晖等70年代中后期的球员,也经历了职业赛场的历练。 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启示重要的是一个好教练和重视青训,国足黄金时期实际上也证明健力宝青年队留学巴西是成功的,健力宝队成年后有超过十名球员入选国足,50%的成材率实际上并不低,特别是李铁、李霄鹏、李金羽“三李”是21世纪最初一段时间国足三条线具有标志性的人物,此外当年国足还有“辽小虎”为代表国内青训的青年军,如肇俊哲、张玉宁等,另外还有北京青年队的邵佳一等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虽已经退役,但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足球领域。实际上,连、辽、长、延等东北球队一直比较重视梯队建设,东北籍的球员一直也比较多。另外,重视青训的还有沪、鲁、京等豪门球队。 米卢在日韩世界杯期间还从在阿根廷世青赛表现出色的国青队(号称超白金一代)紧急征调了安琦、杜威、曲波三员小将,虽然,国足东征韩国一球未进,但留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队伍,这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随后荷兰世青赛,中国足球小将的表现更让人惊艳,以三战全胜的成绩出线,1/8决赛一球惜败于德国,这种进攻能力和取胜欲望,一直是国足所缺乏的。 但是,04年以后,不论是联赛还是国家队,中国足球却从巅峰奇迹般陨落,国青升级为国奥后,在北京奥运会仅攻入一球,但这也是国足成年队在洲际赛场的首粒入球。 国足迅速坠落为亚洲二流球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年队一如既往的伤仲永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足坛深层次的各种矛盾一次全面爆发,足协与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球员间、俱乐部与国足间,国足教练与足协、球员间,国足大比分输给泰国队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球员消极比赛。市场化当中的负面效应——假球、黑哨等等也都在腐蚀着中国足球的集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亚洲足球在进步,特别是西亚小国球队(不仅仅是足球)都在大规模征招非洲|雇佣军,十几年前中国对大部分西亚球队优势明显,现在每次比赛也都要如履薄冰。实际上日本足球崛起之初也有多位巴西归化球员。 非洲球员的特点是个人素质出色,但自由散漫,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不高 ;由于语音和历史渊源,很多非洲球员在法国联赛踢球;今年的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实际上也被称为是讲法语的非洲队。北非属于阿拉伯足球的一部分,不论是迦太基雄鹰——突尼斯,阿特拉斯雄狮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还是尼罗河法老——埃及大概都相当欧洲二流国家队的水平,当然他们和地中海东岸国家一样可能更喜欢强调自己的欧洲-地中海国家色彩,而不愿意与黑非洲为伍。当然,仅仅是欧洲二流的希腊队,也曾凭借严格的防守反击,获得过欧洲杯冠军。 黑非洲足球以西非洲为代表,这里有非洲雄鹰——尼日利亚、非洲雄狮——喀麦隆、非洲幼狮——塞内加尔,以及加纳队,不乏历次世界杯的黑马球队,在世少、世青以及奥运赛场上的成绩可能还更好一些,成年队成绩相对差一些除了和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有限外,也可能和大量优秀球员去前宗主国踢球有关。 中南非足球的代表除了南非外,还有昙花一现的刚果(金,扎伊尔),以及堪称“非洲中国队”的赞比亚,赞比亚足球队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大赛成绩一直不太好,打非洲杯也经常小组出现不了,一次也没有冲出非洲,赞比亚最近世界杯的黄金一代球员,在94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因飞机失事几乎全部罹难,这是国际足坛最为悲剧的事件之一,堪比都灵和曼联队空难。 非洲体育竞技成绩最好、耐力项目举世无双的东非国家,在非洲也属于足球的后进地区,其国家队水平大概比南亚、东南亚足球高不了多少。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4045 次阅读|8 个评论
特朗普的战略苦衷,中国的选择
Chiyankun2016 2018-6-7 23:22
特朗普战略的苦衷,与中国的选择 特朗普竞选之时和执政后的表现都显示了一个倾向,就是企图联合俄罗斯制裁中国,把中国当做他的第一号对手——敌人。但是美国国内有很强大的势力对俄罗斯充满敌意,深怕这个昔日的对手能咸鱼翻身。他们的这个忧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一方面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的确在努力东山再起,而且也有起色。特别是收回了克里米亚,加强了俄罗斯在黑海方向的薄弱缺口。这让反苏势力绝对不能容忍。而美国制造出来的乌克兰问题优势横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美国不可能与俄罗斯和解,因为这必然导致俄罗斯与欧洲的和解与合作,那是美国绝对不想看到的。所以,特朗普的联俄之路记这么生生地被堵死了。 然后,特朗普就不得不跟包括中国欧洲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打大贸易战了。一方面美国本来就想扼制中国,阻止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另一方面美国又必须讨回过去给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好处,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在二战之后,美国是世界的超级强国,为了扶植附庸国,美国给他们不少贸易优惠。比如美国进口他们的商品关税很低,而那些盟友则可以对美国的货物征收搞得多的关税。这个状况在当时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现在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成了经济强国,还享有这个优惠,对于美国经济的的确确确是个巨大的负担。也是美国经济空心化的一个动力。 美国本来是想对欧洲与中国同时下狠手的。但是中国毕竟不是美国的盟国,是美国不能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反抗的。所以这一个回合,欧洲似乎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比较大的回旋的余地和战略选择。中国如果仅仅为了维系与美国的关系,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减少与欧洲的贸易,转而多买美国的东西,——这恰恰是美国希望的,也是欧洲人担忧的;第二个方面,中国可以以自由贸易为原则,让美国与欧洲在中国市场上竞争,中国择优合作,这似乎是中国在口头上坚持的;另外还可以有第三个选择::这就是在坚持第二条的原则的同时,中国可以审时度势与欧洲结成更密切的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更密切的合作,同时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重建欧亚大陆的世界中心地位。 本人本来是希望与美国建立更密切的伙伴关系,建立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区,甚至也不反对搞中-美国——本人不在乎名词,只要那在实质上可以增进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友好。为此我一直主张中国应当广泛发展中美之间的人民外交,建筑坚实的合作基础,其实也是担心美国的右派势力说不定哪一天就翻脸了。这也是本人选择加拿大而不是到美国发展,尽管在那里有更大的多的机会。不幸的是,美国右派翻脸的这一天已经到来。无论是特朗普当选,还是希拉里·克林顿夫人上台,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既然现实是如此,我们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适应现实。而且也只有让美国的主流社会——本质上是右派——通过他们的政策造成的后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困而知之】,才有可能改变。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20 次阅读|5 个评论
欧洲专利局要求我作为申请人去欧洲接受口审,怎么办?
scientister 2018-5-22 11:28
欧洲专利局要求我作为申请人去欧洲接受口审,怎么办? 周公仆 我在几年前申请了欧洲专利,现在欧洲专利局审查员发出口审通知,要求申请人去慕尼黑接受口头审查。 问题是接受口审的成本太高,欧洲代理开出了5000-6000欧元的代理费预算,并且要求申请人派技术代表去现场,如果申请人的技术代表或者申请人本人去慕尼黑接受口审,还得带一个翻译吧?因此,合计出席口审的费用估计将超过15万元人民币/一次。 请问:这算不算是欧洲对中国的新的技术(专利)壁垒——你想到欧洲申请专利,没有那么容易!?利用申请专利(口审)的高成本吓阻你! 我给中国专利局反映了这个问题,提出,中国专利局是不是也可以对来自欧洲的专利申请要求进行口头审查?要求欧洲申请人到中国接受审查?中国给予欧洲申请人对等待遇嘛! 我认为,中国是国际专利组织(PCT)的成员国,各个成员国应该给予签约国应有的优惠待遇,完全可以通过通信进行的审查活动,没有必要让申请人到专利局现场。因此,这种要求口审的做法有很大可能属于新的拒绝专利申请的壁垒。 我提请国家高层决策领导高度关注这个事情,给予我作为欧洲专利的申请人以必要的救济。否则,我可能因为承受不起口审的旅行费用(去欧洲)和欧洲律师的代理费用而放弃这个欧洲专利申请。 发达国家一方面要求中国尊重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通过手段和小动作)拒绝中国在他们那边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最终造成知识产权逆差,吃亏的是中国人民。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4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东西的“候鸟”新态说明
kd652 2017-10-6 16:50
不知不觉地跨进了古稀之年,前年大病一场,幸亏留德医学博士妙手回春,使我如大修后继续运转,得以照看家妞的小东西,依照刻板的规定,我只能象候鸟般地东西往返,客观上为我观察东西方的差异提供了方便,籍此,我将有选择地介绍所见所闻,由于个人阅历所限,见解或有偏颇,请鉴谅。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的中国元素
热度 1 zdqiao 2017-8-10 17:43
过去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虽然去过一些欧洲国家,但是北欧却没有机会去看看。今年 5 月份的时候,我和老婆就商量着要去北欧,领略一下那里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虽然跟团游有很多好处,比如不需要自己多操心,导游会介绍每个景点的缘由和相关的故事。我不喜欢跟着旅游团,因为我不想受到“坐在车里睡觉,停下车来尿尿,到了景点拍照,结果啥都不知道”的限制。因此我们决定还是自由行。因为一直忙着工作,也没有多少时间熟悉行程。临行前 2 天,突然想起需要一本旅行手册,网上查了一下,有售。让学生帮我买的时候,书店说得 4 、 5 天才能到上海。算了,还是自己随机应变吧。 下午 4 点,飞机晚点 2 个多小时后,安全降落在赫尔辛基机场。在机场,有免费发放的地图,我们随便取了一张,虽然也是拼音字母,但芬兰的语言规律我们一点儿都不懂,地图也很难看懂。幸好机场的工作人员非常负责任,知道我们要去什么旅店后,热情告诉我们需要坐哪一路 Bus 。我们俩拖着行李箱,看见一辆大巴,就问司机是否到我们要去的酒店。司机是一个近 60 岁的老头,看见我们,就热情地用中文说:你好!然后就用英语告诉我们,这辆车就停在酒店门前。我们买票的时候,他还用中文告诉我们:十一欧!真是神了,一个开公交的老头,居然也会几句中文!还能清楚地表达他买给两个人的车票是多少钱!天啊! 我记得 1989 年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走在路上,德国人问你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日本人吗?说明当时亚洲人在德国最多的还是日本人。中国人还不是很多。 我导师 Wunderlich 就经常对我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每 5 个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现在中国改革开发了,相信用不了几年,中国就会变得无比强大。他还告诉我,让他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将来一定要学一些中文。 当时的一般的德国人,对中国人虽然很是友好,也有姑娘嫁给了中国人,但远远没有中国姑娘嫁给德国小伙子的多。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经济问题。那时候,来中国留学的德国人非常之少,一般学会中文后,只要努力,最后都成了语言大师,在外交部门或者在大学从事汉语言研究或者中德文化比较研究。 刚到德国的时候,有几天在波鸿,小魏的宿舍里停留,作为去杜赛尔多夫的中转。白天小魏去上班,我一个人闲暇无事,就会去大学图书馆看看中文杂志或者小说什么的。在这里偶然也会有德国小姑娘 / 小伙子们和我探讨中古文的翻译问题,让我给他们讲什么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和鸿鹄的区别。到了杜赛尔多夫以后,我们学校没有研究中文的教授,所以图书馆中中文的书籍非常少。听了 Wunderlich 要让其女儿学习中文,我还感到比较开心。后来,有一个德国女同学,一直缠着让我教她学汉语,我还专门让教对外汉语言文学的妹妹给我寄来了教材。小姑娘学得很认真,学会了很多中国字,也会用汉语简单地问候和交谈。杜塞尔多夫也有德中友好协会,里面的德国人多数都与中国有某种联系。或者是出生于中国,或者娶了中国媳妇,或者是中国小伙的丈母娘,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人都加起来,相较于几千万其他德国人也没有几个会说中文。哪怕是去了外国人管理局,接待我们的警察,假如你不会讲德语或英语,那就需要翻译了。德国人对你不好的时候,就会拿你的德语做文章,说我不理解你的话,就像以前在上海,若不会说上海话,一定会遭到售货员白眼一样。 1992 年的时候,我去瑞士看我妹妹。办签证的时候,我前面排着一个台湾来旅游的小姑娘,让一个德国老头领着,也要办去瑞士的旅游签证。按照道理说,三个月的旅游签证是不能在第三方办理其他国家的旅游签证的。但是签证官还是给了她签证。轮到我的时候,那个签证官百般刁难,就是不给我签证。最后找了一个理由是,我的信纸是复印的,让我重新回去开证明。要知道,当时我已经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资已经相当高了。居然……。我气不过,回到办公室将签证时遇到的事情告诉了 Hans-Peter ,他听了也很生气。就给我又写了一个证明,最后专门写上,这份证明是在原始的稿纸上,用惠普激光打印机打印的,还将他自己所具有的所有 title 都署上。第二天,我再到瑞士驻杜塞尔多夫领事馆的时候,另一个接待人员看了我的证明材料,拿给昨天接到我的老太太看。然后一言不发就给我办理了签证,告诉我,他们会将签证寄给我的。我当时就想,可能还是我们国家穷,尽管我个人工资比较高,但是他们还是把我作为整体当中的一分子对待了。 我有个同学,娶了一个荷兰姑娘。婚礼上,她爸爸讲,我从小就听说过中国。中国意味着遥远,也意味着陌生。但是今天我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中国对他来说,就不再遥远和陌生了。 很快,中国对于欧洲人来说,已经变得不再遥远和陌生,而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记得 10 年前,我们去意大利旅游,到了罗马的一个广场上,有一家饭店在室外摆放着桌椅,我们俩就选了一个位置,要了一碗意大利面条。结果跑堂的小伙居然也会用中文打招呼。更好笑的事,他还知道中国人骂人傻瓜的时候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我又教给了他十三点、二百五、港督什么的。当然还向他学习了意大利语的谢谢、你好等词。我问他,你这些骂人的话都是和谁学的?他指了一下不远处一个耍杂耍的人说,就是他。过了一会儿,这个堂倌就将那个玩杂耍的人叫了过来,告诉我说,他是一个行为艺术家,来自台湾。在米兰,老婆看见一款粉红色的皮夹克非常好看,就和卖货的小伙子讨价还价,这个小伙子居然也会几句中文,他说他夫人是杭州人。 赫尔辛基的天很蓝,不下雨的时候,太阳就会从白云后面钻出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我们俩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观察着这里的风土人情。在著名的鱼市上,第一家是一个卖水果的摊位,竟然有人用黑色的笔写着几个大大的汉字: 我们会讲中文 !看到这则广告,我们不由地走了过去,用英语问卖蓝莓和车厘子的小姑娘,你会讲中文。她指了一下另外一个小姑娘,她会。那个小姑娘看见我们就热情地过来用流利的中文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就问她在哪里学的中文?她说在上海交大的法华镇路校区。去年就已经转到复旦大学学习外交关系了。听说我们是交大的。她还热情地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还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是必须去看的。 离开赫尔辛基,我们乘坐维京邮轮跨过波地尼亚海湾,来到斯德哥尔摩,一上船,就看见架子上放着各种介绍斯德哥尔摩旅游景点的宣传材料。居然还有中文的!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奥斯陆的时候,我们去火车站比较早。在站台上,我俩闲的实在无聊,就互相调侃,拌起了嘴。旁边有一个 30 岁左右的孕妇,看着我们直笑。我以为她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表情比较丰富,没想到,临上车的时候,她却用中文告诉我们,我们的车厢在前面。看来以后有什么机密,在国外也得找一个背人的地方才能说。 最后一站是哥本哈根,我们实在太累了,就买了一张 48 小时的城市观光旅游车的票。竟然有讲解。更让我吃惊的是,我们在皇宫广场上用手机照全景照片,一张片子中,可以照到一个人的几次出场镜头。当我让老婆跑的时候,旁边来了两个丹麦小伙子,静静地等我们的游戏结束。然后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我们打招呼。他告诉我们,他们是学中文的,有同学在复旦大学读书,他们来过时候,不喜欢上海的湿热,但是喜欢威海。看来他去过中国的地方还真不少。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伴随着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旅游景点里有很多中国游客。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也想开了。世界这么大,到处想看看,领略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卑尔根的一个中餐馆里,老板娘告诉我们。商会给他们开会说,假如能雇到会说中国话的员工,就一定能获更多的利。看来,中国文化在欧洲的蔓延,绝对不是偶然的一个现象。遍地都有的华为广告,不正是代表了国家的强盛、企业和的发达和人民的富足吗? 再过一百年,会不会讲汉语就和说英语一样普遍呢?我们期待吧!
7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留学党参加欧洲学术会议观感
热度 6 Willwyq 2017-7-14 19:19
博士生涯已经进入最后几个月。最近完成了最后一次学术会议,这也是第一次在法国本土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次来到了有着美丽传说的 西西里岛, 夏天意大利的南方,显得愈发地热情而神秘。六月底的西西里比往年更热。 37 度的阳光炙烤下,当地人大多是巧克力色。遍地的冰激凌店,泛黄破旧的建筑,布满岁月痕迹,马上把人带回电影中的场景。让人一方面惊叹历史感的保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利目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 Syracuse 街景 这三年受益于实验室的资源,在欧洲参加了大大小小近十次学术会议。和国内一样,欧洲的会议往往也喜欢选在风景宜人之地举办。从美丽的科西嘉岛,到地中海边的弗雷瑞斯,到这次的西西里。难得有机会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会议和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有了一些体会,也发现很多规律。 参加学术会议最重要的当然是交流。 从博士 生的角度来看,参加会议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宣传自己的工作,而是乘机多学习,多交流,最好能得到高人针对性的指点,从而验证 或 修正 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无论是会上还是会下的,交流都是举足轻重,有效的交流会给自己工作带来参考和灵感。会上学术大牛 keynote ,会下杂志主编,企业技术负责人,年轻漂亮女学者总是被众星捧月的对象。但发现现实中学术会议现场就像和朋友一起 KTV 一样,自己喜欢的歌出现或被歌神上场才会被吸引关注。其他时间都在喝酒扯皮玩手机,不管别人在唱什么。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学者,隔行如隔山,科研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那一个点,互相间差异性太大。有兴趣的话题总是有限,为了等到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报告,往往要等待多个冗长无趣的 presentation 。坦白讲,最初的时候大部分的报告是我听不懂你讲什么,你也听不懂我讲什么。互相捧场,鼓掌,心里觉得对方很牛 B ,或是很傻 B 。 像 KTV 里麦霸的一类人,是每次会议上总会出现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大多已经退休,开会时候不需要看手机,也不必回复各种邮件。所以始终坐在前排,关注着每一个演讲者,不停在笔记本写写画画,问答环节给出评论和建议。他们大多头发花白或是 Mediterranean 发型,腹笥甚广,拿起话筒就在也忍不住,滔滔不绝,有声有色,根本停不下来,但往往超时评论,影响会议的进程。但这些是真正的一辈子献身并热爱科学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有热情,和他们交流会一定会得到很多点拨。 Presentation 英文对于学术交流太重要了 ,欧洲开会的大部分不是英语母语的人,更显出有一门共同语言的重要性。但大家程度参差不齐,口音各异,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感觉答案他都了然于胸,但英文表达不出来,也是替他们着急。 很多次听到来自中国同胞的报告,英文口音很重,开始我认为这很成问题,但是发现对欧洲来说这并不影响交流,他们对口音的包容性很强,至少比国内要强,国内大部分对英语发音的定义只有美音和英音,但实际情况复杂的多。遇到的交流对象往往不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了解和听得懂世界各地的英文口音,意大利,法国,印度,日本等,这些第一次听绝对是煎熬,需要时间来适应。不过在会上听不懂也无妨,总会有 nice 的人来帮忙翻译,但是翻译过后还是听不懂的话,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大部分人英语不是母语,大家都是国际人,唠的国际嗑,其实只要在内容上真的可以交流,即使英文口音或语法有障碍,在表达交流也不是大问题。 另外,我慢慢也知道了,同一些外国人打招呼交流,很多不愿多回应,不是西方人的傲慢或歧视,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英文不够好。 开卷有益,参会无害 。还是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国际会议,哪怕学术上不是很贴合本身的研究方向,但至少也多了一些认识问题的角度。 第一次做 oral presentation 的时候,看着台下的几十个人,都是同行。即使准备了很充分,还是紧张到手抖,控制不了激光笔。一束红光在投影仪屏幕上抖啊抖的,试了几次都指不准我想指给大家的内容,后来干脆扔到一边不用了。而且舌头也不利索了,发音发不标准,导致汇报不流畅。这种紧张持续了 10 多分钟,心情才缓和下来适应了。 经过两次实战,虽然后来上台前也还是会紧张出汗,但毕竟熟能生巧,开讲一两分钟就可以做到平静下来,激光笔也可以指哪点哪。这种感觉自己在家多少次都练不出来的,必须到现场环境,亲自体验几次现场气氛,熟悉在台上面对专家的感觉,才能提高报告演讲这方面的能力。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我可以努力做到 PPT 精美,清晰吸引人;报告流利,顺畅内容好。但是在 body language 和带入感,感染力方面,和西方人相比欠缺很大,他们从小接受教育就是训练陌生群体面前发表言论,生活中也是大胆交流,可以做到自然且热情,这方面大部分含蓄东方人应该是先天有劣势的。 最后一次会议过后,下次上台做报告就应该是博士答辩了。 科研路漫漫,黑暗且神秘,引人入胜的灯火美景总在两旁让人 流连 彷徨。 最终的目的地还是需要自己孤独地探索。
个人分类: 学术|785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留学党参加欧洲学术会议观感
Willwyq 2017-7-14 19:16
博士生涯已经进入最后几个月。最近完成了最后一次学术会议,这也是第一次在法国本土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次来到了有着美丽传说的 西西里岛, 夏天意大利的南方,显得愈发地热情而神秘。六月底的西西里比往年更热。 37 度的阳光炙烤下,当地人大多是巧克力色。遍地的冰激凌店,泛黄破旧的建筑,布满岁月痕迹,马上把人带回电影中的场景。让人一方面惊叹历史感的保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利目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 Syracuse 街景 这三年受益于实验室的资源,在欧洲参加了大大小小近十次学术会议。和国内一样,欧洲的会议往往也喜欢选在风景宜人之地举办。从美丽的科西嘉岛,到地中海边的弗雷瑞斯,到这次的西西里。难得有机会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会议和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有了一些体会,也发现很多规律。 参加学术会议最重要的当然是交流。 从博士 生的角度来看,参加会议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宣传自己的工作,而是乘机多学习,多交流,最好能得到高人针对性的指点,从而验证 或 修正 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无论是会上还是会下的,交流都是举足轻重,有效的交流会给自己工作带来参考和灵感。会上学术大牛 keynote ,会下杂志主编,企业技术负责人,年轻漂亮女学者总是被众星捧月的对象。但发现现实中学术会议现场就像和朋友一起 KTV 一样,自己喜欢的歌出现或被歌神上场才会被吸引关注。其他时间都在喝酒扯皮玩手机,不管别人在唱什么。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学者,隔行如隔山,科研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那一个点,互相间差异性太大。有兴趣的话题总是有限,为了等到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报告,往往要等待多个冗长无趣的 presentation 。坦白讲,最初的时候大部分的报告是我听不懂你讲什么,你也听不懂我讲什么。互相捧场,鼓掌,心里觉得对方很牛 B ,或是很傻 B 。 像 KTV 里麦霸的一类人,是每次会议上总会出现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大多已经退休,开会时候不需要看手机,也不必回复各种邮件。所以始终坐在前排,关注着每一个演讲者,不停在笔记本写写画画,问答环节给出评论和建议。他们大多头发花白或是 Mediterranean 发型,腹笥甚广,拿起话筒就在也忍不住,滔滔不绝,有声有色,根本停不下来,但往往超时评论,影响会议的进程。但这些是真正的一辈子献身并热爱科学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有热情,和他们交流会一定会得到很多点拨。 Presentation 英文对于学术交流太重要了 ,欧洲开会的大部分不是英语母语的人,更显出有一门共同语言的重要性。但大家程度参差不齐,口音各异,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感觉答案他都了然于胸,但英文表达不出来,也是替他们着急。 很多次听到来自中国同胞的报告,英文口音很重,开始我认为这很成问题,但是发现对欧洲来说这并不影响交流,他们对口音的包容性很强,至少比国内要强,国内大部分对英语发音的定义只有美音和英音,但实际情况复杂的多。遇到的交流对象往往不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了解和听得懂世界各地的英文口音,意大利,法国,印度,日本等,这些第一次听绝对是煎熬,需要时间来适应。不过在会上听不懂也无妨,总会有 nice 的人来帮忙翻译,但是翻译过后还是听不懂的话,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大部分人英语不是母语,大家都是国际人,唠的国际嗑,其实只要在内容上真的可以交流,即使英文口音或语法有障碍,在表达交流也不是大问题。 另外,我慢慢也知道了,同一些外国人打招呼交流,很多不愿多回应,不是西方人的傲慢或歧视,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英文不够好。 开卷有益,参会无害 。还是增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国际会议,哪怕学术上不是很贴合本身的研究方向,但至少也多了一些认识问题的角度。 第一次做 oral presentation 的时候,看着台下的几十个人,都是同行。即使准备了很充分,还是紧张到手抖,控制不了激光笔。一束红光在投影仪屏幕上抖啊抖的,试了几次都指不准我想指给大家的内容,后来干脆扔到一边不用了。而且舌头也不利索了,发音发不标准,导致汇报不流畅。这种紧张持续了 10 多分钟,心情才缓和下来适应了。 经过两次实战,虽然后来上台前也还是会紧张出汗,但毕竟熟能生巧,开讲一两分钟就可以做到平静下来,激光笔也可以指哪点哪。这种感觉自己在家多少次都练不出来的,必须到现场环境,亲自体验几次现场气氛,熟悉在台上面对专家的感觉,才能提高报告演讲这方面的能力。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我可以努力做到 PPT 精美,清晰吸引人;报告流利,顺畅内容好。但是在 body language 和带入感,感染力方面,和西方人相比欠缺很大,他们从小接受教育就是训练陌生群体面前发表言论,生活中也是大胆交流,可以做到自然且热情,这方面大部分含蓄东方人应该是先天有劣势的。 最后一次会议过后,下次上台做报告就应该是博士答辩了。 科研路漫漫,黑暗且神秘,引人入胜的灯火美景总在两旁让人 流连 彷徨。 最终的目的地还是需要自己孤独地探索。
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一:欧洲马肉事件
蒋高明 2017-6-23 19:35
资本导致的食物安全事件回顾之一:欧洲马肉事件 蒋高明 一、引子 人类最早的商业活动是起源于食物交换的。我国河南有个商丘市,笔者不久前到现场登上了 “ 商丘 ”—— 一个土山,三四千前堆积起来的,周围非常平坦,惟有那个地方最高,城市因此而得名。商丘 是中国商人、商业、商品的发源地,是 华商始祖 王亥 的故里,商丘因此被誉为 “ 三商 ” 之源 。起初,商族的先族东夷人在 商丘 一带活动,从事物物(以食物和日用品为主)交换活动,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 “ 商人 ” ,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 “ 商品 ” ,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 “ 商业 ” ,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 “ 商文化 ” 。当时中国人经商,恪守的是商业道德。追求财富是人类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欺诈,童叟无欺,人们都很尊重商人。直到后来出现了钞票,出现了资本,一切就变了味, “ 无商不奸 ” 让当代商界人士蒙羞。 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商品之间的交换是自古到今一切社会、一切民族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参加交换的各方都期望从中获得报酬或利益,也就获得是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这是人类的本性,商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在其它动物中是找不到的。追求利润天经地义,但无休止地追求利润,且没有商业道德底线地追求利润就让商业变了味。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尖锐地指出,在 资本主义社会 里人们只要 “ 有 50% 的利润就铤而走险,有 100% 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 300% 的利润就敢冒受绞刑的危险。 ” 马克思的话有没有过时呢?显然没有过时,时至今日依然是合理的,因为连一向中立的科学都可以被资本收买,没有什么事情是资本不能搞定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将以食物中的造假为例,以系列论文的形式,陆续介绍一下国内外近年来发生的食品造假事件,从而提醒消费者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安全隐患中,保护自己和家人。开篇先介绍欧洲的 “ 马肉风波 ” 。 二、事件简要回顾 欧洲马肉风波也称德国马肉事件,因事件起源于欧洲几国,最终在德国事态扩大而命名。百度百科对欧洲“马肉风波”的介绍如下: 2013 年 1 月,瑞典、英国和法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德国也宣布发现疑似此类“挂牛头卖马肉”情况。事件曝光后,欧洲各国自相排查,不断发现了问题,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卷入丑闻中,引发消费者反感。 2013 年 2 月 13 日, 欧盟 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 脱氧核糖核酸 ( DNA )抽检,以消除 “ 马肉风波 ” 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其简要过程回顾如下: 2013 年 1 月初,英国媒体曝光,部分超市中牛肉制品混入马肉。消息自曝光后,在英国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府下令对此进行彻查,并表示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犯罪行为。 同月中旬,爱尔兰发现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 27 种汉堡中, 10 种被发现含有马肉, 23 种含有猪肉。 2013 年 2 月 13 日,欧盟委员会在 布鲁塞尔 召开紧急部长会议,商讨 “ 马肉风波 ” 对策,与会成员包括英国、法国、德国、 爱尔兰 等受影响国家负责农业和消费者事务的主要官员。 欧盟 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 · 博格在会后介绍,欧盟委员会已经建议成员国增加对加工牛肉的 DNA 抽检。 2013 年 2 月 14 日,欧洲 “ 马肉风波 ” 持续振荡,为使公众了解本国马肉卫生状况,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在英国新近屠宰的部分马肉中发现止痛药成分,这些马肉可能已进入食物链。 此后, “ 挂牛头卖马肉 ” 事件持续扩大,除汉堡外,其他牛肉类食品也被怀疑掺入马肉。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 Tesco 宣布,因担心更多食品可能受到马肉 “ 污染 ” ,决定将包括两款意大利冷冻食品 —— 博洛纳牛肉酱面条和 拉萨尼亚 肉饼在内的含牛肉馅的食品下架。 2013 年 3 月,欧盟成员国对各自国内的加工牛肉实施 DNA 抽检,为期 3 个月。抽检实施 1 个月后,成员国需汇总抽检结果。欧盟委员会将要求成员国同时抽检加工肉类中是否含有 苯基丁氮酮 ( 又译 “ 保泰松 ”) 成分。这一药物经常用于马类,有助止痛和退热,却有害人体。 三、为什么是马肉? “ 风马牛不相及 ” ,中国这句老话是说马和牛是两类不同的动物,马肉不能冒充牛肉卖。为什么高度西方文明的欧洲国家发现了如此大范围的马肉冒充牛肉卖的事件呢?资本的贪婪使然。其实,马肉冒充牛肉卖,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好过年的事,直到 “ 东窗事发 ” ,被媒体曝光才被公众知晓而已。 牛肉 和马肉的价格差距甚远,以平价牛肉末为例(大家注意这个牛肉末,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介绍),约为 3.5 英镑 /kg; 但掺了马肉的所谓牛肉汉堡, 1 英镑可以买 12 个,假牛肉千层面的制成品也仅 3 英镑 /kg 。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在欧盟国家,马肉的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供应商就以马肉充牛肉,来获得更高利润。而欧盟错综复杂的食品生产链条,又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英国超市的冷冻 意大利千层面 和 牛肉汉堡 ,由同一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食品商提供;法国食品商从超市手中接过订单后,指派下辖的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食品厂负责加工生产;这家食品厂随后向法国南部某肉食厂订购牛肉;法国肉食厂又把这批牛肉订单转而承包给一家塞浦路斯的分包商;塞浦路斯商家进而去找一家荷兰贸易公司进货;荷兰贸易公司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采购牛肉。如此复杂的食物供应链,在哪一个环节都可将非牛肉制品添加进去。 后查明,马肉从罗马尼亚及 塞浦路斯 的供应商进入市场,原因之一是罗国刚修订法例,禁止马匹及马车在公路行走,令农场屠宰马匹获利,拉低了法国等国家出口马肉的价格。但罗马尼亚总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否定了这一说法,罗马尼亚从未将马肉当成牛肉出售,并不存在故意冒充和欺诈。 马肉便宜是因为马失去了做动力的资格之后,那些用来观赏、表演或者骑行的马失去了用途,老死或病死的马肉还是可以吃的。如果直接标明是马肉,可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让马肉冒充牛肉,则有很大的利润。“马肉风波”之后,欧盟对食物监管不是从监管销售手法入手,也不找生产商及西欧承办商的问题,而是要求加入马肉的牛肉产品贴上正确标签,实现所谓的合法销售。马肉市场在欧洲仍有利可图,特别是欧洲经济不景气,部分民众已负担不起较昂贵的纯牛肉,默许了掺了马肉的牛马肉存在。 四、事件造成的影响 马肉事件出现后,欧洲消费者对食品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英国天空电视台和 YouGov 联合调查显示 “ 马肉风波 ” 使得不少消费者改变了 消费习惯 。在约 2000 调查对象中, 33% 受访者表示,不再购买便宜的肉类加工制品,会考虑到高档超市买价格贵一些的产品; 20% 的消费者购买习惯会因此发生较大改变; 58% 的人表示今后将不再购买肉类加工品。对于事件的责任人, 49% 的受访者认为肉类加工企业应该负责任,而 20% 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企业也有过错。相反,他们对超市相对比较宽容,只有 10% 的人觉得超市该负一定责任。 在“马肉风波”中,几乎所有的供货商和生产商都在撇清责任,称自己是 “ 受害者 ” ,将责任推给上游或下游的企业和供应商。一级一级指责下去,罗马尼亚便成为 “ 罪魁祸首 ” 。而罗马尼亚恰好又有污点在先: 2007 年罗马尼亚颁令禁止马匹上路,这道禁令 2012 年得以实施。有专家推测,可能因为这道禁令,导致罗马尼亚大量马匹被送进了屠宰场,最终成了意大利千层面和汉堡的原料,上了欧洲人的餐桌。 马肉丑闻的关键人物之一有着长期违规操作的历史。 2004 年他的所作所为就曾因为一个电视台节目组的 “ 卧底行动 ” 遭到曝光。 2004 年,这名肉品交易商曾在 3 个不同场合将其产品出售给一名为第四频道某节目组工作的记者。这名记者在向他购买产品时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第四频道说,后来一名肉类检查员认为这些产品都不适于消费。由于司法原因,他们尚不能透露这名肉品交易商的姓名。 欧洲人向来以严谨而著称的,尤其德国,在这里国家中的超市中出现了 “ 挂牛头卖马肉 ” 的丑闻,令这些国家格外尴尬。其实,欧盟对食品标签有严格限制的,例如著名品牌 吉百利 在欧洲不可叫 朱古力 ,因产品没有朱古力最重要的成分 可可豆 ;只有按意大利官方所定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香肠才可叫莎乐美,其他的疑似产品只可称为香肠。 “ 马肉事件 ” 中制造商以马肉充当牛肉,是对欧盟食物标签的重大挑战,令欧洲各国大为不满。 马肉在部分欧洲国家一直可以食用的,只要不冒充牛肉即可。由于马肉事件,首先在没有进食马肉的 英伦三岛 爆发,英媒体大事渲染,由此造成了对食品安全恐慌。人类一旦对事物失去信任代价会更大,这种不信任先是在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然后扩大到国家之间。欧洲 “ 马肉事件 ” 的源头是罗马尼亚的一家肉类供应商,以马肉充当 牛肉 出售,更令西方觉得问题的严重性,这又反映西欧国家对东欧国家不信任。自东欧几国在 2004 年加入 欧盟 后,西欧及东欧之间的矛盾日增,马肉风波加剧了这一矛盾。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 欧洲共识会议报告: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CZC 2017-4-19 18:40
2016 欧洲共识会议报告: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2016 欧洲共识会议报告: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General questions addres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uBAVMs Is your experie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 message of the ARUBA Study , i.e., that unruptured AVMs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if not treated? All the participants affirmed that the message of the ARUBA Study cannot be generalized to all unruptured AVMs and to all the treatment modalities. The biases of that study are well known and have been described in many publications. Do you think that some unruptured AVMs have to be treated? All the participants answered positively. Some uBAVMs are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to treat, but some of them can be treated with low risk. Single aspects on the risk of bleeding and the treatment of uBAVMs: Do you think that there are elements that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an unruptured AVM?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panel answered that aneurysms (95%), venous patterns (75%), and location (35%) of the uBAVMs were, in decreasing order,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bleeding.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o clear 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can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some reports, size and infratentorial location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leeding. However, there was no general agreement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nd the panel concluded that, at present, n o definite 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Importantly, also, no factor whose absence protects the patients from bleeding has been identified. Is eloquence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Eloquence was considered a serious problem only for surgery, as two (9%) endovascular radiologists accounted size more relevant than eloquence. For surgery, eloquence is the main concern. In their Surgical Grading Scale, Spetzler–Martin consider eloquence a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Eloquence is a relevant issue also in the Supplementary Grading Scale by Lawton. Large size and deep venous drainage can affect eloquence thorough the involvement of the deep white matter. For two (9%) surgeons, eloquence is not an issue for Spetzler–Martin grade 1 or 2 malformations while it becomes a problem for those in grade 3 or higher. All the panelists agreed that a limited visual deficit can be compensated, with a small impact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proposing a treatment to the patient. Eloquence was considered by all panelists a strong suggestion to choose radiosurger y rather than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Is young age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In the survey, younger age was not considered a reason to withhold treatment by all the participants and surgery was suggested by 85% of the panel. Although the panel agreed that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may overcome a future risk of bleeding, it concluded that in a young person’s life expectancy is long and in low-grade malformations the risk of bleeding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fe is far superior than the complications of treatment. Moreover,children will compensate a mild deficit more easily than adults. Literature reports that for low-grade AVMs the crossover between serious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due to treatment vs. natural history is under 5 years.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knowing to have an AVM is an important limitation in a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that at least one-third of patients with an uBAVMs are not asymptomatic. They can have severe headache or epilepsy. Moreover, the risk of surgical 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s probably lower in young patients that in older people. Radiosurgeons suggested that Gamma Knife (GK) for malformations in young patients appears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in older people, and 96% of the panel disagreed with the option of waiting for a treatable uBAVM to bleed before suggesting treatment. Is old age (65 years)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In patients over 65,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contraindicated by most of the panel because the risk of treatment can outweigh the risk of bleeding. Most (84%) of the panel agreed that only a life expectancy over 20 years could be a prerequisite for treatment. However, radiosurgeons suggested that as radiosurgery is a low-risk treatment , it can be suggested also at an older age. Is small size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Small malformations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the risks of treatment and have a greater chance of being cured. All three modalities of treatment can be used, but there wa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a 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 has to be performed prior to the treatment, with the aim of defining the best strategy to obtain a complete cure with lower risks.As a general rule, 67% of the panel agreed that in a small non-eloquent uBAVM, surgery is preferable (with or without previous embolization), 22% indicated Gamma Knife, and 11%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s a first option. In contrast, in a small eloquent uBAVM, radiosurgery is the best option. This recommendation is supported by published reports.In selected case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may be considered. Everyone agreed that in small non-eloquent uBAVMs a treatment has always to be suggested. Is large size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Large-size uBAVMs were considered by 84% of the panel a reason to withhold treatment. From a surgical point of view, grade IV and V malforma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treatable because the surgical risk is very high. Reducing the malformation size with repeated endovascular sessions did not prove to reduce the bleeding risk and, on the contrary, seemed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ct that bigger malformations seem to have a higher risk of bleeding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 symptomatic, a staged radiosurgery treatment can be suggested as investigational therapy to downgrade the malformation size. Staged radiosurgery can be followed by surgery 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f not completely effective. Are deep feeders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Lawton first found that deep feeder supply was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outcome, but in a subsequent paper , this association was less evident. Today’s surgical instruments,such as non-stick bipolar, are more effective in favoring coagulation. If there are few single deep feeders, they can be selectively embolized prior to surgery, although endovascular panelists do not consider selective embolization a low-risk procedure.Deep feeders are considered a surgical problem when they involve several lenticulo-striatal vessels, but they are not a contraindication for radiosurgery. Are deep-seated malformations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In most of the cases they are a problem for surgery but not for radiosurgery 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s diffuseness a contraindication to treatment? Diffuseness is a problem for all of the three disciplines. Defining the diffuseness is not easy. Most of the panel agreed that MRI in conjunction with angiography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sparseness of the nidus. Superficial pial vessel recruitment in some cases can be misinterpreted as diffuseness when evaluated only on angiographic projections and ha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true diffuseness. Should a new randomized trial be proposed or a Registry can be better? There was an agreement that practical experience has to be translated in numbers to provide a more solid scientific basis to overcome the ARUBA impas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ologist, the panel agreed that even though another randomized trial can have disadvantage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and, as happened with the ARUBA Study, can fail on the patient’s recruitment. Moreover, randomization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uncertainty, and in many high-volume centers this may not be an option.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Registry can be more easily conducted and will provide more reliable results on uBAVM treatment. A registry is a valuable option for assessing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 the enrollment of a homogeneous inception cohort (e.g.,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e inclusion of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adoption of pre-planned outcome measures, the minimization of dropout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aseline variables (including prognostic predictors), and the allowance for sufficient follow-up for the outcomes to m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panel mad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nd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Societies of Neurosurg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Radiosurgery: ○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is a complex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ly severe natural history. ○ The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ARUBA) cannot be applied equally for all un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uBAVM) and for all treatment modalities. ○ Considering the multiple treatment modalities available, patients with uBAVMs should be evaluated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neurovascular team consisting of neurosurgeons, neurointerventionalists,radiosurgeons, and neurologists experienc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AVM. ○ Balancing the risk of hemorrhage and the associated restrictions of everyday activities related to untreated unruptured AVMs against the risk of treatment, there are sufficient indications to treat unruptured AVMs grade 1 and 2 (Spetzler–Martin). ○ There may be indication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higher grades, based on a case to case consensus decision of the experienced team. ○ If treatment is indicated, the primary strategy should be defined by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prior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and should aim at complete eradication of the uBAVM. ○ The main factor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management are: - Treatment-related severe complication rate of 5% for grade 1 and 2 (Spetzler–Martin) malformations - Life expectancy justifying acceptance of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selected treatment modality (Severe treatme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re defined as those resulting in unprecedented permanent disability (mRS 2–6) at 12 months) ○ After having considered the pros and cons of a randomized trial vs. a registry, the panel proposed a prospective European Multidisciplinary Registry.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展示一篇对"利用气温计算山区裸地地表温度的新方法"的审稿意见
waterlilyqd 2017-4-19 17:55
投到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的文章利用气温计算山区裸地地表温度的新方法(New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bar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在第一轮审稿时共收到三份审稿意见, 三份意见均较为详细,所有审稿意见加在一起有四页多,意稿人对这种简单的新方法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以便作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三位审稿人分别来位于意大利的欧洲研究院(Academia Europaea)高山研究所,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比利牛斯生态研究所。 在这里贴出这三份审稿意见的目的是希望国内的学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撰写审稿意见的方法, 同时, 给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学者提供一些合作交流的线索。 第一位审稿人先对文章进行了总体评价,然后针对文章各章节给出相应评价和具体意见,这样的审稿意见让作者更容易理解,在修改时也更容易操作。 Reviewer 1 Accademia Europea, Institute for Alpine Environments The manuscript is well written. However, it proposes a rather simple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major literature on the field. The method could be useful in data-poor regions. I would have suggested reject in a major journal with very high IF, but I think good works, even if made with a few data and simple approaches, deserve a publication in a good journal as JMS. General comments : The article proposes a new methodology to improve the estim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on the basis of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y simple and based on few, easily available data. Performances are relatively poor, compared to other, more complex, methods. Nevertheless, the method improves significantly results, compared to an approach based only on air temperature. The method could be useful in data-poor regions. The paper is very well written and results are well supported by observ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aspects in the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improved. I understand that the Authors want to keep the method simple and with little data requirements (only T air observations), but several improvements are possible that could, at least, be mentioned as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e Discussion. In particular: •Only bare soil is considered. However, as acknowledged, vegetation strongly influences LST. How vegetation can be considered in the method? •A better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 could be given by remote sensing data. Why do not validate the model also against such a data? •Effect of long wave radiation and could cover. Simple methods are available to infer long wave radi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thod. I think the paper is in line with the aims and targets of JMS. To conclude, I suggest a moderate revision for the paper. Specific comments: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is well written: I suggest underlining the importance of LST estimation in mountain regions for processes as permafrost. I suggest also mentioning the possibility of estimating LST by proximal sensing (thermal cameras). Site and data Here I have a major methodological observation. Did you measure LST just below the soil or at the soil surface? In the last case, how has been the instrument sheltered from the Sun? Incorrect solar sheltering and simply the fact that the instrument is made in a different material with respect to the soil, can alter observation of several K. Please explain better the experimental setup. Methodology If a temperature lapse rate of -6.5 C/100 m is always assumed, large errors in Ta estimation are possible. In fact, over long time scales this assumption is safe, but locally and at the instantaneous time scale, lapse rate could change a lot (i.e. morning thermal inversion, etc …) In the methods, the diurnal Ta excursion is used. The method performs also worse for cloudy days. This could be because the effects of incoming long wave radiation from the clouds are not take in account. Way do not consider simple parametrizations as the one of Brutsaert (1975) and following modifications for clouds? Brutsaert, W. (1975). On a Derivable Formula for Long-Wave Radiation from Clear Skies. Water Resour. Res., 11(5), 742–744. Validation Given the simplicity of the method, it works relatively well, even below pefromances of more complex methods. A better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 could be given by thermal cameras observations or by MODIS (500 m resolution) LANDSAT LST (60 m resolution) observations. The latter are available for free. Why do not validate the model also against such a data Reviewer 2 Seconda Università di Napoli,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Civile, Design, Edilizia e Ambiente The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method to calculate bare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The topic is of interest for the readership of JMS, as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affects several processes occurring at soil surface, such as soil-atmosphere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 snow melt etc. The manuscript is clearly organized, but the English language must be improved with the help of a native speaker (for instance, there is continuously skipping from present tense to past tense, that should be homogenized throughout the manuscript). Although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be usefu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s does not allow the reader to judge if the drawn conclusions are actually supported by the data. In particular, after describing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allowing calcul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from air temperature, solar elevation and land slope and aspect angles, the authors make their discussion by compar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only with the naive assumption of considering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equal to air temperature, and conclude that their model is closer to actual measured soil temperature. I have several concerns about this line of evaluating model performance: - I wonder if this kind of comparison is enough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equations (1) and (2) are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LST. The authors should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rrors of the model, e.g. at what time of the day, and in what part of the year,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model and measurements are maximum? -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introduce the effect of cloud cov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quation? - To what extent the errors still present in the modeled LST affect the estimates of 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s at soil surface? - Although the authors state that other existing approaches for estimating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do not provide data at the required spatial resolution, some comparison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other models should be made. - The presented data refer to high altitude sites, and the authors, in their introduction, mention permafrost dynamics as one of the possible fields of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nonetheless, there is no mention to insulation snow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see Wang et al., 2016, for a recent review of existing models). Given all these issues, me recommendation is that the manuscript is not acceptable in its present form, and major revisions are needed before re-evaluating it for possible publication in JMS. References Wang W, et al., 2016 Evaluation of air–soil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 simulated by land surface models during winter across the permafrost region, The Cryosphere, 10: 1721–173 Reviewer 3 Spanish Research council, CSIC, Pyrenean Institute of Ecology Dear Editor, The manuscript deals with a research that is rather simple, but may result useful for other researchers and, hence, to be of interest for JSM. Below I indicate a short number of comments that may facilitate the lecture of the manuscript and also some questions that authors should consider before being accepted the manuscript. Comments to the Author The manuscript New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bar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 test two equation to obtain bare land suface temperature in mountain areas. Analyses are rather simple and the results are depicted very briefly. In general, I think that this topic may be of interest for different field of research in mountain areas (ecology, erosion, etc) and hence of interest fo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Below I indicate a number of comments that authors should address and/or clarify in a revised version: 1- In the abstract all acronyms should be introduced with the full nam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2- Figure captions should be reworked to be self-explanatory. In its current form they do not result very informative if you do not read the full manuscript. 3- The section Validation includes the full results. I would move the first paragraph to methods, and the rest to a results section. 4- An important question is that authors are correlating two series (observed and simulated data) with a very strong seasonality, that always will lead to spuriously increase the correlation values. I think that error estimators should be provided to series with the seasonal signal removed, or alternatively present the error estimators for each month, removing in this way the seasonal cycle. 5- In relation with comment 4, I think it would be of interest to show if the equations work better or worse in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so providing (and discussing) error estimators for each month would be of interest. 6- It would be of interest stress the RMSE as a percentag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to have an idea which % of error are associated to both equations ( a standardized RMSE). 6- What about snowpack? Were the study sites covered by snow? How did it affect the analysis? 7- Perhaps, it would be good to discuss how these equations may work on bare rock instead of bare soils. Probably,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use completely different parameters as differences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will be much larger.
个人分类: 科技写作|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雄安或成中国的未来之城
热度 1 aarhusguy 2017-4-14 03:39
雄安之前,中国的城市规划是往往以发展经济为首要考虑,城市的其他功能如宜居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浦东,深圳,遍地高楼,但把家安在大厦丛林里边真的舒适吗 ? 以前,中国穷,经济放在首要的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现在,中国富了,国人就有了其他追求,比如健康,环保等。这倒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网上发布的资料,笔者注意到雄安在人口,住房,生态上的一些理念有别以往的新区,也有别于香港,新加坡等东亚文化圈城市,反而与欧洲的的城市有异曲同工的之妙。因而,非常令人期待。或许,雄安将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和改造提供一个模板。 人口 网上资料 1 , 雄安新区初始可能 100万人左右,发展比较好的话可能达到200-300万人。 人口密度,笔者以为是一个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笔者读博士上动物课程的时候,对有一项 动物福利 的印象非常深刻,即每一个笼子最多只能装几只老鼠。老师解释,数量太多了,老鼠们就会变得暴躁,容易发生冲突。想要准确回答人口密度,会不会影响市民心情当然需要科学数据。但从近年来几次回国之旅,笔者注意到 魔都的地铁或者路上,人们总是一副紧张又憔悴的模样,很少看到笑脸 ; 而在小城市,如无锡,威海等,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们放松多了,也经常可以看到行人脸上挂着微笑。笔者所在的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以 ′ 微笑的城市 ′ 而闻名于世——因为奥胡斯人见到陌生人都会报以微笑,其人口才 30 万出头。如果人口是 300 万, 3000 万,奥胡斯人恐怕也笑不出来了吧! 房价 网上资料 2 ,雄安将启用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新城将不允许配建商品房,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没有固定住宅用地。 中国人都有土地情节,觉得只有买下来才安心。在丹麦,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另外,笔者在丹麦生活多年,还从未听说年轻人买不起房的事。只要有工作,谁都卖得起房。丹麦的房价一直平稳,也没有人炒房。丹麦政府控制房价的办法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高招,大概就是两条,一是较高的交易税(买和卖都要交不菲的税),二是较高的遗产税。投资房地产基本没有赚头,大家反而可以安心工作,享受生活。 人与自然 网上资料 3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在中国的现代城市的规划理念里边大自然的存在似乎和落后是划等号的。城市越要发达越要消灭大自然的存在。善于享受生活的欧洲人却非常和谐地将城市和大自然却融为一体。漫步哥本哈根一不留神就走进了公园,而且是有湖泊有树木有草地有野鸭的,而非国内常见的那种满眼水泥等人工痕迹的公园。但哥本哈根人似乎觉得这还不过瘾——硬生生的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区域掏出了几个人工湖,供人们休憩,散步,跑步。除了哥本哈根,湖海交错的斯德哥尔摩,驻立日内瓦湖畔的洛桑和日内瓦城,以及大河穿城而过的巴黎,维也纳,布拉格哪一个不是令人向往的城市呢。 雄安坐拥白洋淀,连挖人工湖的步骤都可以省了。要是能处理好城市和大自然的关系,有谁愿意住大城市中心 10 万一平却还要呼吸汽车尾气的房子呢。反正,我是更向往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地方。 网图的前景为即将开业的丹麦安徒生童话园,背景为典型的中国大城市里的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
47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黑洞完全撕碎一恒星
mishullam 2017-2-16 21:26
黑洞完全撕碎一恒星 ——由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的 X 射线观测卫星发现。 Stefanie Komossa, 林达成 根据一个由多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一个巨大的黑洞撕碎了一颗恒星,然后拼命地吞噬其遗骸大约十年。他们的这一发现今天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该团队包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名客座教授。这一发现是基于探测到一个非常持久而明亮的高能辐射耀斑。 该耀斑被美国航天局的钱德拉 X 射线望远镜和雨燕卫星以及欧空局的 XMM- 牛顿卫星检测到。 在轨的这三个 X 射线望远镜发现的这个“潮汐瓦解事件”( TDE )是指由于黑洞的强烈的引力而引起的潮汐力撕碎了过于接近的物体,比如恒星。恒星被撕碎后,一些恒星碎屑会被高速抛出逃离黑洞,而其余的碎屑则会被吸向黑洞。当越来越接近并最终吸进黑洞时,恒星碎片会被加热到几百万度并发出奇特的 X 射线耀斑。 领导这项研究的位于新罕布什尔州达勒姆市的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林达成说,“我们目睹了一颗恒星悲观而漫长的死亡。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几十次潮汐瓦解事件,但是它们持续的时间远没有这个久。” 这个耀斑能维持十多年并一直很亮意味着它是所有探测到的潮汐瓦解事件中,要么是被完全撕碎的恒星中最大的一个,要么是第一个被完全撕碎的恒星。 这个 X 射线耀斑(缩写为 XJ1500+ 0154 )来自距离地球约 18 亿光年的小星系中。 这个 X 射线耀斑被发现是因为比以前至少亮了 100 倍,然后保持在其显著的亮度十多年。恒星碎片流以高速率快速落到黑洞上,从而向黑洞馈送恒星残留物。 哈佛 - 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合作者 JamesGuillochon 说,“在我们观测到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黑洞在迅速增长。这告诉我们一个不寻常的东西 - 比如一个明星比我们的太阳重两倍 - 被送入黑洞。” 这个事件可以帮助回答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的问题。如果超大质黑洞可以从潮汐瓦解事件或其他方式快速生长的话,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超大质量的黑洞能够在宇宙只有十亿岁时质量就比太阳高出约十亿倍。 “这个事件表明,黑洞真的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来自中国都匀市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合着者 Stefanie Komossa 说。 “这可能有助于了解超大质量黑洞如何过早形成。” 根据研究人员的模型,供给给黑洞的恒星饲料在未来十年会显着减少。这将导致 XJ1500 + 0154 在未来几年的 X 射线亮度衰减。 “我相信未来,可以利用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500 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研究来自黑洞撕裂恒星发出的射电信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和天文学系主任(代)米立功博士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天文系成立于 2016 年 3 月,刚好在 FAST 落成启用之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石校长说“很有可能,未来我校首届天文班中的学生能利用 FAST 作出类似的新发现,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耀” 报道这些结果的论文发表在 2 月 6 日的自然天文学杂志上(通过下面链接可获取文章内容: http://lanl.arxiv.org/abs/1702.00792 )。 联系方式: 林达成博士(论文第一作者),电子邮件: dacheng@dachenglin.com Stefanie Komossa 博士( QNUN 客座教授和论文合作者),电子邮件: astrokomossa@gmx.de 这幅图描绘了天文学家们所称的“潮汐瓦解事件” ( TDE ): 当一个物体,如恒星,过于接近一个黑洞,它将被黑洞的强烈的引力产生的潮汐力摧毁。 在恒星被瓦解后,一些碎片便以高速向外抛出,而其余碎片(在图中示为红色)则被吸向黑洞。随着其不断接近黑洞,碎片会变得很热,产生独特的 X 射线耀斑。 两个插图显示在可见光和 X 射线光下观测到的该事件。 图片来源: CXC/M. Weiss; X 射线 : NASA/CXC/UNH/D. Lin 等人 , 可见光 : CFHT 相关链接: http://chandra.si.edu/blog/node/631 http://chandra.si.edu/press/17_releases/press_020617.html http://chandra.si.edu/photo/2017/tidal/ )
1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报告分析
Caroline2016 2016-11-21 06:39
为了推进欧洲创新体系,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欧盟委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持续实施创新评估。创新评估工具各自独立,又互成体系,共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欧洲创新记分牌(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旨在对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二是区域创新记分牌( Regional Innovation Scoreboard )——作为欧洲创新计分牌的衍生评价工具,旨在评价欧盟成员国的地区创新绩效。 2016 年的区域创新计分牌涵盖了 22 个欧盟成员国的 214 个地区。三是创新晴雨表调查 (Innobarometer) ——这是一项针对企业的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从事非研发创新企业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活动类型,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这三项评估每年都发布年度报告。其中欧洲创新记分牌为主干,另外两项为衍生品。 欧盟委员会于 2016 年 7 月发布了上述三项创新评估的 2016 年度报告。迄今为止,国内媒体仅对这三份报告从总体上做了笼统简要的报告。鉴于欧洲创新计分牌在欧洲创新体系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本文将对 2016 年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报告分析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 简介: 欧洲创新计分牌 (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为 2016 年的最新命名,而在此之前( 2010 年至 2015 年),该计分牌被称作“创新联盟记分牌”(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做此区分的原因在于,参与创新排名的不再局限于欧盟成员国,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加入。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计分牌综合创新指数包括驱动因素、公司活动以及产出 3 个方面 25 个指标。 欧洲创新记分牌将参与创新评价的国家以创新绩效表现分为四类:创新领先型( Innovation Leaders );创新强大型 (Strong Innovators) ,创新中等型 (Moderate Innovators) ,创新保守型 (Modest Innovators) 。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一: 欧洲创新计分牌一是在总体上对欧盟创新绩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首次进行了欧盟创新绩效的前瞻性分析,着重探讨了欧盟创新的最新进展、趋势以及预计的变化。之所以加强前瞻性分析,是考虑到欧洲创新记分牌所采用的数据是过去 2-3 年的,无法充分满足对最新信息的现实需求。 2016 年创新计分牌预计,在未来两年里,欧盟创新绩效将上升 2.5% 。不仅如此,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还与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并对竞争结果进行了预测。据估计,在全球层面,竞争仍是未来几年的趋势,欧盟创新绩效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将持续缩小,但与韩国的差距将扩大,欧盟领先中国的优势也将逐步减弱。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二: 欧洲创新记分牌二是在全球层面将欧盟创新绩效与其认为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以回应有关加强国家创新系统的挑战。一直以来,欧盟把美国与日本作为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除了美国与日本以外,又增加了中国与韩国。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认为,在全球层面,欧盟的创新力还落后于韩国、美国和日本。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欧盟的创新绩效表现更佳,差距正在缩小,但欧盟的创新绩效低于韩国,尤其是在过去 8 年里,相比于欧盟,韩国加快了其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其创新绩效。概而言之,欧盟创新与韩国狭路相逢、处于不利局面。不过,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欧盟的创新绩效显著领先,包括领先于中国,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创新绩效增长率是欧盟的 5 倍。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三: 区别于“创新联盟记分牌”,欧洲创新计分牌重点关注欧洲欧盟成员国、准成员国、候选国各国的创新绩效,比较成员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的创新表现,识别国家创新的优势和劣势领域,引导各国提高创新绩效,增强欧洲创新的整体实力。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显示,按照创新指数高低,丹麦、芬兰、德国、荷兰和瑞典属于创新领先者,其创新绩效远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和英国属于创新强大型,其创新绩效略高于或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的创新绩效则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属于 创新中等型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创新绩效尚处于创新保守型之列。 与 2015 年度的创新记分牌报告相比,欧盟成员国有两个变化:拉脱维亚晋升为创新中等型,而荷兰迈进创新强大型行列。
4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细数欧洲创新记分牌的来龙去脉
Caroline2016 2016-11-10 09:58
欧洲创新计分牌年度报告已经连续发布十几年,对欧洲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欧洲创新计分牌从最初的欧盟的自查行为已经发展成为欧洲各国积极加入的排名活动。在欧洲创新计分2016年度报告发布之际,本文对欧洲创新记分牌的形成与最新动态进行了梳理,以弥补目前我国对此报道的不足。 一、欧洲创新计分牌及其产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欧洲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内外交困的夹击下,欧洲社会呈现种种问题。欧洲在应对问题与反危机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理念。欧盟认为,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就业问题,其背后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创新能力问题。尽管欧洲具有创新力,但与现在的美国以及欧洲的过去相比,出现了下滑。如果说,欧盟的早期政策的目标是关注区域发展,尤其注重缩短欧洲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那么,以里斯本战略为分水岭,里斯本战略以及后续配套政策显示出,欧盟更加关注欧洲整体的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 “里斯本战略”设定了未来十年要达到的总目标:“让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与活力的知识经济体;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工作条件,增强社会凝聚力”。围绕“里斯本战略”总目标,欧盟就经济发展、就业、科研、教育、社会福利、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问题形成了分目标,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下的 研究与创新目标 ,该目标简要表述为 “创建一个研究与创新欧洲区” 。为了面向“创建一个研究与创新欧洲区”,欧盟又具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之一是“鼓励以开放协调的方法把握欧盟所属国的研发政策基准,并形成不同层面的绩效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从2001年开始实施欧洲创新计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Scoreboard,EIS)”。 欧洲创新计分牌 可以看作是欧盟的一项评价研究与创新的政策工具,主要通过设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与比较欧盟成员国的研究与创新绩效,当然也不拒绝欧洲其他国家的加入。 该计分牌 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欧盟成员国研究与创新绩效,分析其优势与劣势,以帮助参评国家更好地集中力量解决薄弱环节,以提升创新绩效。与此同时,该计分牌比较欧盟的平均创新水平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以有针对性地提升欧洲整体创新水平。欧洲创新计分牌由欧洲理事会的企业董事会研究所负责开展。从 2001 年开始,每年发布欧洲创新记分年度报告。 欧洲创新计分牌由综合创新指数 (Summary Innovation Index, SII) 来测量各国的创新绩效。综合创新指数的评价维度与指标基本稳定,每年略有微调,此外就是数据来源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变。 二、欧洲创新记分牌的最新评价体系 2016 年度的创新评价维度从驱动因素、公司活动以及产出 3 个方面设计了共计 8 个创新维度,详细见图 1 所示。 图 1. 欧洲创新记分牌框架设计 在上述 8 个创新维度下共计有 25 个指标,这些指标具体可测,且具有稳定的数据库作为支撑。详细见表 1 所列。 表 1. 欧洲创新计分牌指标体系 创新维度 / 指标 数据来源 I .驱动因素 1. 人力资源 1.1.1 25 至 34 岁人口每 1000 人中应届博士毕业人数 Eurostat 1.1.2 25 至 34 岁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Eurostat 1.1.3 20 至 24 岁人口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 Eurostat 2 .开放、卓越及具有吸引力的研究体系 1.2.1 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科技论文国际合作发表数 Web of Science 1.2.2 一国科技论文在国际前 10% 高被引刊物发文数与其发文总量之比 Web of Science 1.2.3 非欧洲博士生数与博士生总数之比 Eurostat 3. 金融与支持 1.3.1 研发经费在 GDP 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 Eurostat 1.3.2 风险资本投资在 GDP 中所占比例 Venture capital: Invest Europe GDP: Eurostat II 企业活动 1. 公司投资 2.1.1 企业研发支出在 GDP 中所占比例 Eurostat 2.1.2 非研发创新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比例 Eurostat 2. 联系与创业 2.2.1 开展内部创新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总数之比 Eurostat 2.2.2 参与合作创新的中小企业 与中小企业总数之比 Eurostat 2.2.3 每百万人口中公共与私营部门联合发文数 Web of Science 3. 智力资本 2.3.1 每 10 亿 GDP 中 PCT 专利申请数 Patents: OECD GDP: Eurostat 2.3.2 每 10 亿 GDP 中 PCT 专利申请中所含的解决社会问题项(包括环保技术、健康类) Patents: OECD GDP: Eurostat 2.3.3 每 10 亿 GDP 中的欧盟统一商标数 Trademarks: EUIPO GDP: Eurostat 2.3.4 每 10 亿 GDP 中的欧盟统一设计数 Designs: EUIPO GDP: Eurostat 注:上述四项的购买力按欧元标准计算 III 创新产出 1. 创新者 3.1.1 进行产品开发与工艺革新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总数之比 Eurostat 3.1.2 进行市场开发或组织创新的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总数之比 Eurostat 3.1.3 快速发展企业的雇佣力 Joint Research Centre 2. 经济影响 3.2.1 受雇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之比 Eurostat 3.2.2 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量与出口产品总量之比 Eurostat 3.2.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量与服务业出口总量之比 Joint Research Centre 3.2.4 市场新产品与企业新产品的销售额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 Eurostat 3.2.5 来自海外的许可与专利收入在 GDP 中所占百分比 Eurostat 主要参考文献: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16 – Methodologyreport 作者 邮箱: gjgao@tongji.edu.cn
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欧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竟比对手
Caroline2016 2016-10-8 17:21
一、欧洲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反思:来自美国的压力 21世纪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日益重视创新驱动发展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信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存亡的高度。有竞争,就有竞争对手。当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不同国家的共同选择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创新的水平高低如何衡量?谁是创新的领头羊?创新的预期是达到什么标准?创新预计超过哪一个地区或国家?当近距离观察欧洲创新体系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欧洲将美国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竟比对手。 欧美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欧美之间的合作很紧密;另一方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与美国竞争的色彩日益浓厚,在其创新驱动战略中尤为明显。 笔者在荷兰特文特访学期间,当与学术同行谈到创新问题时,他们会把美国当作成功的样本,并且如此表达对欧洲创新能力的忧虑:欧洲创新能力与过去比有所下降,与美国与日本比,明显下降。这种来自美国的创新压力,不仅流露在学术同行的非正式交谈中,而且写入了欧盟正式的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文本中。在欧盟重要政策文本《欧洲 2020战略 》中,欧盟指出,和经济发展伙伴相比,欧洲结构性短板暴露无遗,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对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未能充分运用信息通讯技术——这几个方面显然是美国的优势。甚至直接指出,老龄员工(55岁至64岁)的雇佣率只有46%,而美国和日本达到了62%。更有甚者,《欧洲创业教育》 报告以美国为参照系,以美国的经验关照自己的问题,然后制定具体的目标。 二、以美国为参照系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欧洲创业教育》报告指出,要改变欧洲创业乏力的状况,必须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进而,该报告对照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对欧洲创业教育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改革方向。具体如下: 1、创业教育氛围的不足与转变 《欧洲创业教育》报告首先指出欧洲创业教育面临极大的观念性与制度性障碍。报告对欧美进行了对照:在美国,创业已被大学与学术机构广为接受。大学的许多工商学院把创业作为重点科目,并且还有越来越多学院把创业作为“重点”或“专业”,许多学院提供大量的创业课程,专门的创业学系也成立了。但在欧洲,把创业作为一个学术性“学科”,尚不能完全得到认可,创业尚在努力寻找落脚之地。鲜有创业学系,教授们习惯教授经济学、商业管理这类传统学科。即使在创业领先的教师们,也不得不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获得开展活动的经费。报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组织文化、实践与政策都阻碍了大学里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氛围。因此,欧洲大学需要从实际运作到社会角色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彻底的转型。 2、大学学习方式的不足与转变 检视美国与欧洲的大学教育,《欧洲创业教育》报告认为,美国大学里的创业教育是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以及跨学科进行项目合作,从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工程、科学、设计、人文和商业,都能整合专业所长,充分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美国大学竭尽全力扫除有碍跨学科学习的制度性障碍,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学习过程,因此形成了以灵活的小组或以项目为支撑的学习环境。考夫曼基金会的出现,甚至打破了美国校园的界限,跨学科、跨校园的创业项目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学科学生的创业性思维。比较美国的创业教育经验,报告指出,跨学科学习方式在欧洲日益得到推广,尤其是剑桥大学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但还有必要在欧洲的各个大学推进。 3、校企合作的不足与转变 《欧洲创业教育》报告还比较了欧美之间创业教育态度与方法方面的差距。在美国,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教授们多有在新创企业工作的经验,与此同时,企业家大多是大学的校友,因而常常应邀走进大学课堂或者承担课程教学。美国创业课程的设计尽可能立足于经验,课程结构通常由真实案例、项目、实习以及商业计划大赛组成。案例学习也尽可能为学生就如何成为企业家提供可资借鉴的摹本——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创业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看见大量“像他们自己一样的人”成功创办了公司,那么就能去掉创业过程的神秘感,让学生的创业选择更加容易。相比之下,虽然欧洲大学普遍采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但创业教育课程仍有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学习偶有使用,但很少关注欧洲企业家。欧洲迫切需要发现欧洲的企业家并在全欧洲各级各类学校广泛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报道,从而为青年人创业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Karen Wilson .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urope .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 gjgao@tongji.edu.cn
2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1900年,根本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9-12 22:41
lrx 2016-9-1209:23 根本没有人说外国侵略是正义的,但是类似义和团那样的做法只能使中国自外于世界文明。他们杀的不是侵略者,是现代文明啊。 博主回复(2016-9-1217:06) : 实际上1900年根本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博主回复(2016-9-1217:06) : 即使不能否认义和团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毫无疑问义和团运动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义和团的失败无疑从反面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00793.html 欧洲殖民者给亚、非、美洲带来的并不是文明,而是野蛮。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6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专利简介-欧洲专利局程序中的语言
xsquare 2016-9-11 18:54
欧洲专利局程序中的语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专利程序中使用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国际知识产权局作为 PCT 的受理局可以接受中文或英文的 PCT 专利申请。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 14 条第 1 款的规定,欧洲专利局的官方语言为英文、法文和德文,所有的专利申请必须以其中一种语言完成在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但是,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 14 条第 2 款的规定,缔约国的官方语言不是上述欧洲专利局官方语言之一的,有权在该缔约国申请专利的申请人可以使用该缔约国的官方语言,但要提交一种欧洲专利局官方语言的申请文件译文。对于 PCT 申请而言,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 157 条第 2 款的规定,在欧洲专利局作为受理局的情况下,应当以英文、法文或德文递交 PCT 专利申请。 欧洲专利公约对于语言的规定接近于 PCT 公约,但如果 PCT 公约的缔约国的官方语言不是允许的语言,并不允许使用该缔约国官方语言来提交 PCT 申请。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 70 条,一旦确定了在欧洲专利局程序中使用的语言,该语言的文本为正式文本。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 14 条第 5-7 款的规定,在公布时,还需要公布另外两种官方语言的权利要求,欧洲专利登记簿、欧洲专利公报以及欧洲专利局的杂志需要以三种官方语言公布。例如,德国申请以德文递交专利申请以后,在公布时还需要公布英文和法文的权利要求书。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 61 条第 5 款,欧洲专利检索使用程序中的语言做出。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 65 条第 1 款的规定,获得专利权的欧洲专利,在其所用的语言并非缔约国的官方语言的情况下,缔约国可以要求其提供授权专利的该国官方语言的翻译。例如授权的专利为德文,瑞典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提供瑞典文的专利翻译。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 3 条第 1-3 款,在书面程序中,除了专利申请文件需要使用选定的官方语言提交,书面程序中使用的文件可以使用任一官方语言,而证据可以为任意语言并附有一种官方语言的翻译。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 4 条,口头程序中可以使用与选定的官方语言不同的官方语言,使用非官方语言的话,需要提供一种官方语言的翻译。可以有不同官方语言的会议记录,但是权利要求修改应当记录在已经确定的程序中语言的会议记录。例如程序中确定的官方语言为德语,但口头程序使用英文会议记录,那么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应当记录在德文的会议记录中,而其他内容可以记录在英文会议记录中。 根据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 36 条第 1 款,分案申请的语言可以与原申请使用的官方语言相同,但也可以原始的非官方语言递交,然后提交翻译。 在欧洲专利局委托缔约国的法院或有关机关进行调查时,调查委托书应当以该缔约国的官方语言制作,或者附上该缔约国官方语言翻译的调查委托书。 可以看出,在欧洲专利局程序中的语言,对于申请文件所使用的语言要求最为严格,选定欧洲专利局官方语言之后,申请文件一直要使用该官方语言,对于其他文件可以使用其他欧洲专利局的官方语言或者使用缔约国的语言并附上一种欧洲专利局官方语言的翻译,处理起来比较灵活。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的申请人而言,一般都使用英文,不会在程序中改用其他的欧洲专利局的官方语言。 欢迎批评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7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欧洲案例
st69786 2016-7-31 23:40
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欧洲案例 文 | 贺飞 (北京大学) 高校在国家科研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通过科研生产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和发表科研成果传播知识。通过这些活动,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活动是当前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除了传统的通过教学活动传播知识以及通过科研创造知识的功能外,高校还有“第三使命”,即高校通过同公司签订转化科研成果合同,同企业和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技术和社会发展领域承担领导角色。通过这三项使命,高校产生三个主要类型的产出:教学产出(毕业生,研究生等),科研产出(论文,专利等)以及知识转化(转化合同,技术服务等)。高校活动的社会经济重要性,连同公共资源的短缺,使得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常常是由高校或相关机构自发开展的,以证明其角色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因此,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具有产出多样性的特征,因此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存在一定的难题。 2015 年3月,《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发表了来自西班牙的José Manuel Pasto等学者题为“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出”文章(Scientometrics,March 2015, Volume 102, Issue 3 ,pp 1867–1893),分析了高校科研产出测度的相关难点,提出一个简单的包含定量和定性的总体指标,并可分解两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一指标,文章比较了1996-2010年间欧盟国家相对科研产出及其演化的同质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欧盟27国1996-2010年总计产出7,492,058可引用论文,占全球产出21478307的34.9%。从质量看,单独从指标看(篇均引用或h指数),质量最高的国家是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典、荷兰和丹麦。另一极端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这些国家在这两个指标上垫底。在此时段,欧盟27国的科研产出都有明显增长。欧盟27国和全球在此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9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卢森堡,其年平均增长率为20%,塞浦路斯(16.6%),罗马尼亚(13.6%) 和葡萄牙(12.4%);增长较慢的国家是保加利亚(3.1%), 瑞典(3.5%)和英国(3.6%)。丹麦、荷兰、瑞典、英国和芬兰是科研产出质量最高的5个国家,其引用高出全球平均20-40%;科研产出质量最低的是罗马尼亚、立陶宛和保加利亚。除塞浦路斯外,其他国家质量相对全球都有增长,但也存在明显差别。科研质量相对增长最低的国家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接着是瑞典,法国和芬兰。而卢森堡、斯洛文尼亚、捷克和爱沙尼亚等国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结合考虑数量和质量指标看,最大产出的国家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垫底的是卢森堡、塞浦路斯和拉脱维亚。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4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也变了
热度 23 JRoy 2016-7-25 05:56
月初去了趟德国(法兰克福和海森堡,五天),本来寄望很高,因为德国一直在华语圈是女神形象(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一切除了完美没别的。 然而我的眼见(主要是社会层面)却大大不同于期望,法兰克福脏乱差的边缘,社会人的精神头和形态素质等并没有想象的高处一截(相反不看红绿灯的行人,大比例逃bus票的等) 恰好我在慕尼黑和德国一个港口也有两个大学同学,他们都是工业界的,说的更实在亲身感受。一个说慕尼黑很乱,满大街水桶腰; 另一个说世风日下,德国人也会谈生意讲价格不实在了 而至于学术界,就我自己的领域和感受,德国人没有什么特别,也不突出。 鉴于夸德国的文字太多(华语界很少有贬低的), 我自己真实的看法: 德国不是想的那么好了(或者说变了,经济强劲不能说明一切,论人均在欧派不了前五),德国远不完美,更不是不可超越。(就不多解释了)
个人分类: 海外|14118 次阅读|34 个评论
欧洲前100所研究型大学文献计量统计特性
热度 1 st69786 2016-7-16 23:33
欧洲前100所研究型大学文献计量统计特性 文 | 贺飞 (北京大学) 《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年59卷第3期刊登了 Anthony F.J.van Raan 题为“ 欧洲最大100大学文献计量统计特性”的研究论文。该文 研究了规模前100所欧洲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绩效、领域引用强度以及影响因子等相关文献计量指标统计特性,结果发现大学影响力就总引用数而言有规模依赖累积优势;较低绩效大学较顶级绩效大学有着较大的获得引用的规模依赖累积优势;对低绩效大学来说,未被引论文比例随规模显著减少。结果大型大学,尤其是顶级绩效大学的特征是“大而美”,在许多活动保持高绩效的成功。研究还发现顶尖绩效大学相比较低绩效大学,其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明显较高的期刊上。各高校的自引比例随其科研绩效、平均领域引用强度和平均影响因子等因素的提升明显减少。 近年来,世界大学排名尽管存在巨大争议,但其日益普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学排名中,大学声誉同当前绩效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例如很久以前的诺奖得主同当前大学科研质量无关,但大学历史有“巨匠”对其声誉影响巨大。同行评议,尽管存在利弊,仍是评价科研绩效的重要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同行评议被用于相对较小的尺度—两三个评审人评审提交的论文或研究计划书,领域内5个专家为职称评审候选人的记录,或5到10人左右在特定学科评审研究小组和研究项目。但在某些排名中,科学家必须判断很大的实体,甚至是整个大学,因而对评估目标的认知距离相应增大。在某种意义上,文献计量学指标可被视为典型同行评议的总和,因为许多见识广的同行科学家成为一个“看不见的同行评议成员”,其在自己工作中引用了别的科学家的工作,这一点在大学层面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的统计上将十分显著。 基本数据 1997-2004 年间SCI收录的欧洲规模前100所研究型大学所有论文及其获得的引用,涉及这些大学成千上万科学家,涵盖大约150万论文和1100万引用(排除自引),占世界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大约15%。 分析指标 本研究分析指标采用莱顿大学的标准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 论文数 P ,特定时段某一大学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 引用数 C ,特定时段论文p获得的引用,排除自引;包括自引: Ci , 即自引数 S c = Ci − C , 自引相对数量 Sc/Ci; 篇均引用数, 排除自引( CPP ); 未被引用论文百分比(特定领域) Pnc ; 期刊世界平均影响力,作为大学的国际参照水平( JCS , 期刊引用分数,即期刊影响力指标),排除自引(世界尺度);超过一个期刊情况下采用平均 JCSm ; 关于 JCSm 的计算,同CPP中所用的同样论文和引用统计程序,时间窗口以及文献类型; 领域世界平均影响力,作为大学的国际参照水平( FCS , 领域引用分数), 排除自引(世界尺度); 超过一个领域情况下(几乎总是)采用平均 FCSm ; 关于 FCSm的计算, 同CPP中所用的同样论文和引用统计程序,时间窗口以及文献类型; 本文将 FCSm 指标视为领域引用强度; 大学 CPP 同世界平均 JCSm比较,排除自引,指标 CPP/JCSm; 大学 CPP 同世界平均 FCSm 比较, 排除自引,指标 CPP/FCSm; 比率 JCSm/FCSm 是相对领域规范化期刊影响力指标。 研究结论 1 、研究发现大学总引用数所表示的影响力有一个规模依赖累积优势。较低绩效的大学较较高绩效大学来说,其得到的引用数有着较大的规模依赖累积优势,这一点十分显著。研究还观察到高绩效大学其得到的引用(C)大约是低绩效大学的两倍效率。 2 、研究发现对于较低绩效大学来说,未被引用论文比例随规模而减小。大学的平均期刊影响力越高,其未被引论文数越低。此外,大学的篇均引用越高,其未被引论文数也越低。 3 、利用指标 CPP/FCSm 测度的大学平均科研绩效并未随着规模增长而稀释。显然,大型大学尤其是顶级绩效的大学的特征是“大而美”。换句话说,他们成功地在多种活动中保持了较高的绩效。这也展示了其总体的科研和知识产权的吸引力。 4 、低领域引用强度和低的期刊影响力大学,其总引用数有着明显的规模依赖累积优势。较低绩效大学其领域引用强度 ( FCSm ) 为篇均引用 (CPP) 提供了一个强的累积优势。研究还清楚地观察到,大多数高绩效大学较低绩效大学来说,其论文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力明显较高。此外,高绩效大学的篇均引用( CPP )在同一平均影响力期刊水平上,要比同一平均影响力期刊的低绩效大学高1.3 。 5 、研究发现自引比例随着科研绩效 CPP/FCSm、 平均领域引用强度 FCSm、 平均期刊影响力 JCSm 以及领域归一化期刊影响力 JCSm/FCSm 等显著减少。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6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70天欧洲旅行的“意外发现” 澳大利亚 周家馨
热度 6 zjx71 2016-7-16 18:07
70天欧洲旅行的“意外发现” 澳大利亚 周家馨 2015年圣诞期间,我收到了英国两对夫妇不约而同的邀请。一对是早已退休的伦敦帝国学院前院长 Sir Eric 和他的夫人 Lady Ash。一对是也已退休的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 Spiro 博士夫妇。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你离开英国已经很多年了。太久了,应该回来看看了。” 是呀,自1993年一月离开英国后,我还没回去过。屈指算来,23 年有余了。自己也都老了,更不用说 Ash 夫妇了。他们应当快 90 岁了吧。我再不去,老年人万一有什么事,我会后悔的。 主意定下后,我开始了旅途的准备。 我自退休以来,出行一直是围绕着一个占据了我大半生的 passion (热爱),选择旅行去处的。 我的 Passion 与别人有些不同。我热中于看大陆板块的碰撞带。看那些连绵不断的高山,和它们在板块碰撞中,由于大规模的逆冲、褶皱,断裂、坍塌、火山喷发等等产生出来的千奇百怪的构造形态、地貌和美得没命的景色。 这次也不例外。既然去英国,当然就要顺便再去看看,那地质历史上著名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的产物了。尽管我已经几次看过这个造山运动的不少产物了。 所以最后的行程,是除了英国外,还包括了奥地利,瑞士,法国,爱尔兰。一共五国,十个星期。 临行前,欧洲出了一些事。最大的无过于离我出行日前只有一个月的,布鲁塞尔三月22日的大爆炸了。一位英国的女友 Ella 警告我,她的亲戚来英在她家住,原本还要去欧洲,火车票都买了,结果取消了。 对此,我毫不在意。因为我想,我反正大多数的时间会是在山里,怕什么? 就这样,我去了欧洲。 结果令我很意外。尽管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野外,在山里渡过的。但我在大城市里的少数时间里,居然出了些事。 下面是我在伦敦时和一个女友的通信摘抄。 2016-06-10 Jenny 和 Wey, 你们好。 我刚回到旅馆。接上了网。看到你们的信。 看到你们来的三封信,真的是很高兴。没想到你的同事这么快就联系到了你们。 我回旅馆晚了,是因为出了一点事。 我在伦敦帝国学院的图书馆查一些资料,一直查到晚上近8点。走出来看天还算亮,就决定顺便走到 Prince Consort 路上,去拍几张照片后,再直接回旅馆。 这时出了事,被三个中东模样的男子汉,连骗带劫去了我手提包中的现金 (一千多澳元,二百多英镑)。 他们迅速离开现场后,我马上想到的是得报案。联系帝国学院的保安后,接通了警察。 他们让我在帝国学院等他们派人过来。一直等到三个警察来。谈话,他们取证据,并将我装钱的袋子拿去,以便检查,是不是能查出手印等等,等等。 这是为什么我回到旅馆后,已经是这么晚了。更没想到 Wey 正好明天就会离开两星期,我们要碰头只能是今晚。 ... 2016-06-19 Jenny, 谢谢你的接待。非常高兴有机会在伦敦与你相聚。照片也收到,谢谢你。 我 6 点从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出来后,余兴未尽。就又走到那天出事的地点,拍照。同时非常留意在那里停的车,有没有与我照片中相近的。因为我想他们既然曾经在那里得手,说不定还会去那里。 我没有看到兰色的车。但就在这时,一辆兰色的车向我前面空着的一个泊车位的空间开过来,明显是准备要停车。但司机好像看见了什么 (我估计是看见了我),突然停住,改变主意,急急地退出开走。我觉得蹊跷。紧盯着急急开走的车望进去,虽看不清人,但知道里面有不止一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车从上次同样的拐弯处消失之前,我抓着相机,就对着车后拍下一张照片。 放大后发现车号已被我拍下。 我准备很快把相片倒出来,送给警方。 希望有用。 又是一个故事。😊😊 ... 2016-06-19 家馨姐, 附上照片,虽然说微信里传了,但是邮件传递您可以直接存下。 此次相聚,机会难得。希望您有机会再来英国。我刚告诉 Wey 关于假警察的骗子,他说他的客人,有一对父女也是晚饭后在海德公园外散步,也遇到同样的故事。可见欧洲英国治安不好,您独自旅行,一定注意安全。 ..... 2016-06-20 Jenny, 因为明天一早要离开,今天要在地质学会看材料,时间特紧。我怕在去爱尔兰之前,来不及把照片送出去。所以今早一边吃早饭,一边急急忙忙地把照片倒出来,同时还忙着在网上买我的导师华生教授的书。 我一般不在着急时倒腾照片,因怕出差错。但因急,还是就倒了。结果怕出事,还真出了事。这个相机从周五以来拍摄的全部照片,莫名其妙地都被删掉了(包括我们周日一起照的照片),而且是找不回来地删掉了。 搞得我一天都浑身不舒服。眼看可能帮上警察的忙,却没帮上。 看来这个团伙命大了。不过我还是打算把这事告诉警方,让他们知道,这伙人仍在做过案的地方活动。请他们加强搜查。 ..... 2016-06-25 Jenny, Thanks for the concern. ... But please find the forwarded mail for further actions I have taken. 附. 我给大伦敦警察署的一封电邮全文 (见另文)。 ------------- 我在伦敦碰到的,按警察的说法,是一件 Organised (有组织)的 Crime (罪行)。 但那还不是唯一。 无独还有偶。我在日内瓦,还碰到一桩非组织的 crime。我当时刚从山里冒出来,准备与六个朋友在日内瓦“三军会合”。就在那里短短的时间里,被一名四十左右,东欧白人模样,穿着得体的男子,抄了腰包。 好在我反应得快,立即将腰包转过来,发现拉链已打开。此名男子距我仅两步远,背朝着我。我叫住他。并说,“I got you. It is you! 这时一件东西从他身边掉下来。正是我新买的 iPhone。我检起手机,面朝他,又说,“ I got you. It is you! 他竟十分镇静,毫无慌乱。对我说,“No. Not me. Not me. 如若不是因为有朋友要三军会合,我决不会让他溜掉。 --------- 因又回想起这次旅行,在苏黎世,也曾与危险擦边。 因为要看奥地利西部山脉中的一个奇景,曾被拿破仑专门朝拜过的,世界上最大的冰洞 (Ice Cave),我到苏黎世的时候天已搽黑。 虽然旅馆离车站不远,为了安全,我还是决定等出租车。一辆出租车开过来。我突然发现是个黑人司机。心里暗觉奇怪:以前来瑞士,从来没有见过黑人开的出租车。虽心里不大情愿,却又觉得自己不应该种族歧视,就上了车。 结果虽然没出事,却被他霸道地、凶巴巴地、恶狠狠地敲诈了一家伙。当时我是看他一脸凶相,干脆退让的。 --------- 我开始想,怎么欧洲出来了这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复杂的外来户? --------- 我突然回忆起 2008 年 6-7 月去捷、匈、然后从奥地利回澳洲的一件事。 因当时不知道维也纳市中心的飞机直签,不包括华航公司,等排完队才发现。急急忙忙地赶到飞机场时,已经是飞机登机就要起飞的时间了。一个机场人员,看我行李少,决断地带着我东绕西绕地,直接奔去了登机口。飞机起飞后我才想起来,“哎呀,我还没有办理离开欧盟的出境手续呀。这可怎么办?” 没有人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只好算了。 下半年 9-10 月,我从伊斯坦布尔飞去德国的斯图加特。一路上忐忑不安。“这可又要进欧盟了。上次都没办出境,这次又跑来入境,会不会有麻烦啊?” 想也没用,只好不想。反正到时候,实话实说呗。 结果到了斯图加特,竟没有人问我一句话,就入欧盟境了。 旅行完后,也没有人问我一句话,又出欧盟境了。 我当时想,“这个欧盟,就这样治理边界?这还得了?等于睡觉不杈门啊。不防君子,你还得防小人啊。” ------- 想到这件事,我对自己说,“我耽心欧盟的事,应验了。” ------- 在爱尔兰旅行的途中,我听到了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 回到澳洲家中,Jenny 发给我一短信:“家馨,最近英国新闻不断,明天又有一位女首相走马上任啦!” 我毫不犹豫,立马回她一信, “ 好事。越快有主,越对民众有利。我虽不了解情况,但我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遇,我看不出欧盟有什么好处。我只感到欧洲的社会秩序比起 20 多年前我在时,差得太多。要是我在英,我也会投脱欧盟的票。” 我还不出气,又把我写的这句话,转发给了许多其他的朋友。 一个朋友开玩笑说,“ 哈,您还是一个脱欧派的支持者!” 是呀,欧洲旅行 70 天,我意外地发现,我无奈地成了个“脱欧派支持者”! 🤕🤕😴😭 我问自己,我们能从英国脱欧知道些什么?学到些什么? 周家馨 2016-07-16 写于布里斯本家中
个人分类: 随想|69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劇情] [灵犬莱西合集(1994-2005)][720p][英国][主演:彼特·丁拉
lcj2212916 2016-7-15 19:34
《新灵犬莱西》是由Davis-Films公司年2005出品的电影,由查理斯·斯特里奇执导,查理斯·斯特里奇、Eric Knight担任编剧,彼特·丁拉基主演。影片于2005年在荷兰上映。 该片主要以忠犬万里回家的经历为主要线路,表现人和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90年代版的莱西描述透纳一家人自城市搬到维吉尼亚山间,家中每个成员或多或少都有自身的问题要解决,最麻烦的莫过于正值青春叛逆期的麦特,他对新环境感到孤独迷失,一只流浪狗...莱西...的到来,适时凝聚了透纳一家人的向心力。在人际关系疏离、暴力充斥的90年代,连老美都高喊要回归家庭,而温馨感人、适合全家观赏的「新灵犬莱西」正是反映时代的戏剧张力和男性间不可言喻的「英雄相惜」,呈现出「英雄片」少有的水准和质感!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的英格兰约克夏郡:山姆和妻子莎拉一直过着极困窘的生活,受动荡时局的影响,山姆失去了唯一的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山姆不得不将儿子乔的爱犬莱西卖给鲁德林公爵。思念小主人的莱西,几次从公爵家偷跑出去,但忠厚的山姆一家每次都忍痛将它归还。后来,公爵和孙女搬到遥远的苏格兰,莱西再次逃了出来,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主人身边。老公爵被莱西的勇气和毅力打动,将它送还给乔,莱西终于和主人团聚。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灵犬莱西”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01677.html
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业革命更多的是欧洲16-19世纪战争的需要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7-5 11:28
在欧洲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曾给欧洲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欧美历史学者曾这样描述: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在二十世纪之前,最具破坏性的战争。除去毫无纪律约束的军队杀人如麻,大肆破坏外,战争同时摧毁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导致德国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 JerryBentley,HerbertZiegler,HeatherStreets:TraditionsandEncounters:ABriefGlobalHistory,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8,page381.“ThirtyYears'War(1618-1648)itselfwasthemostdestructiveEuropeanconflictbeforethetwentiethcentury.Quiteapartfromviolenceandbrutalitiescommittedbyundisciplinedsoldiers,thewardamagedeconomiesandsocietiesthroughoutEuropeandledtothedeathsofaboutone-thirdoftheGermanpopulation.”] 当然三十年战争不是欧洲第一场也不是欧洲最后一场战争 。 1096 年- 1291 年 :十字军东征(八次) 1337 年 -1453 年 :(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和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形成 1419 - 1434 年 :胡斯战争(捷克农民战争) 1455 年 ─1485 年 :(红白)玫瑰战争, 英王 爱德华三世 ( 1327 年 -1377 年在位)的两支后裔 —— 兰开斯特家族 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 英格兰 王位断续 发生 的 英格兰 内战 ,战争的结果是结束了来自欧洲大陆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的统治,英国历史进入了都铎王朝的时代 1494-1559 : 意大利战争(哈布斯堡 - 瓦卢瓦战争 ) 1524-1526 :德意志农民起义(新教路德宗) 1562—1598 : 法国宗教战争 ( 胡格诺战争 ,加尔文教) 1568-1648 :八十年战争(荷兰独立战争) 1604-1618 :波俄十四年战争(俄罗斯第一次卫国战争,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1618-164 8 : 三十年战争 ( 德意志内战 ) 1642-1651 :英国内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52-1654 : 第一次英荷战争 1654-1659 : 英国 - 西班牙战争 (西班牙海外霸权的终结) 1657-1660 : 瑞典 - 丹麦战争 1665-1667 : 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8-1669 : 遗产继承战争 (法国与西班牙争夺尼德兰) 1672-1678 : 荷兰战争 (包括法荷战争和第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海上霸权的终结) 1675-1679 : 斯堪尼亚战争 . 1684-1698 : 奥土战争 1688-1697 :九年战争( 奥格斯堡同盟 战争, 巴拉丁继承战争 , 洛林战争 )法国(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1700-1721 : 北方战争 (俄罗斯 VS 瑞典) 1701-1713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40-1748 : 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 1756-1763 : 七年战争 (英国世界霸权的建立) 1768-1774 : 俄土战争 1772-1795 :(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 1775-1783 : 美国独立战争 ( 英 、 美 、 法 、 西 、 荷等国参战 , 俄 、 普 、 奥等国武装中立 ,美国独立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反对英国霸权的国际战争) 1786-1787 : 巴伐利亚继承战争 (土豆战争)普鲁士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因巴伐利亚王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战争 1787-1791 : 俄土及俄瑞战争 1792-1815 :法兰西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1821-1820 :希腊独立战争 1848 : 1848 年革命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 1859-1860 : 法奥战争 ( 索尔费里诺战役或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 1864 :普丹战争(第一次德意志王朝战争) 1866 :普奥战争(第二次德意志王朝战争) 1870-1871 :普法战争(第三次德意志王朝战争) 1912-1913 :第一次、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922 :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 1918-1919 :德国 11 月革命(内战) 1919 :匈牙利革命(内战) 1935 、 1939 :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阿尔巴尼亚 1936-1939 :西班牙内战 1938-1939 :德国入侵捷克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1949 :希腊内战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4572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国脱欧,欧盟,欧美,中国与世界
热度 1 yjjsu27 2016-6-29 01:00
这几天,全世界最大的新闻就是“英国脱欧”。 英国脱欧的原因和理由,也许一万个都不够。但是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脱欧了。而英国脱欧对欧洲,对欧美,对世界的影响,大概有至少会有一万个都不够的分析和观点。 其实,当前,英国的境遇已经基本确定了,是已 未完待续
30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离不开的欧洲与英国:英国与欧贸联(EFTA)
jiangming800403 2016-6-26 10:30
联合王国退出了欧盟,但是欧洲还曾有过英国主导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EFTA)又称小自由贸易区、 七国集团 、七国联盟。 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时,曾邀请英国加入。可是,英国自恃有英联邦国家及美国的支持,加之担心丧失主权及控制国内经济的权利,最后拒绝加入。几年后,欧洲煤钢联营升格为欧洲共同体。英国非常后悔,并曾三番四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但当时的法国总统 夏尔·戴高乐 认为英国的加入会影响法国在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拒绝让英国加入。为此,为了与 欧洲经济共同体 抗衡,英国与 瑞典 、 挪威 、 瑞士 、 奥地利 、丹麦和 葡萄牙 七国于1960年1月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公约》,后来芬兰与冰岛也相继加入了EFTA,列支敦士登是EFTA的观察员国。当然欧洲共合体(EC)与EFTA这两大区域自由贸易组织在几十年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水乳交融,随着欧共体的不断扩大,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瑞典、芬兰相继加入欧共体(欧盟),从而使欧共体升级为欧盟,在英国脱欧之前,游离在欧盟之外的EFTA成员国只剩下瑞士、挪威与冰岛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RT公司Skystar330系留气球系统将搭载新型载荷亮相2016欧洲防务展
spins 2016-6-10 16:06
以色列 亚夫内报道:以色列 RT 浮空 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RT LTA Systems Ltd) 是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飞行器设计、研发及生产公司,其研制的SkyStar™系列高空气球应用在情报、监测、侦察及通信应用多个领域。RT公司将在欧洲防务展上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介绍ELTA公司最新研制的有效载荷,这种新研制的集成有效载荷将配置在RT公司最新的系留气球Skystar 330上。 RT 公司最新研制的系留气球 Skystar 330 将搭载结合相机和雷达的全新有效载荷于 6月 13-17 日在 法国巴黎2016欧洲防务展亮相 。 全新的载荷 ELI-3332是一款可以克服视距阻碍并完成对地面的持续情报、监控和侦察任务的先进的气球智能负载。该系统可以在目标区域检测、识别并追踪目标物体,同时生成实时的势态感知照片。由于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它可以搭载 战术级留气球, 被快速运输并部署在离地300米高度,是对机动部队的监测、边境保护、军事及执法行动进行支持的有效载荷。 环境适应性强,冰天雪地也能操作 ELI-3332 载荷的特点是具有一个光电昼夜监视传感器,一个精准的INS/GPS系统以及一个采用了先进的相控阵脉冲多普勒技术的地面监视雷达。EL I-3332能够由一个操作人员单独控制并持续工作72小时,而且对于车辆的检测范围能达到15公里,对于人的检测范围达到9公里。 根据有效载荷不同,配置不同的任务控制室 搭载全新负载的SkyStar 330有四根光纤系绳,这使通信带宽及范围都得以扩展。系统配备了一套升级的高性能导航系统,它包括地图指点能力以及先进的控制器,使任务及目标有更好的可控制性、可管理性。为适应多样的业务应用,SkyStar 330的设计提供高移动性,快速配置性,和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稳定表现。 意大利(or伊朗)部署了该系统? RT 公司首席执行官Rami Shmueli表示 :“RT为军事防御、国土安全及边境管制任务提供尖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系留气球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天气情况下不间断地工作,并且最近不可思议地 突破了一百万小时的极限操作时间 。如今,系留气球不只是一种有成本低廉、可运输的观察工具,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搭载复杂的通信、摄像、雷达及其他设备,提供 更广泛的应用能力。我们很愿意在2016年欧洲防务展上展示我们的Skystar系列高空气球和全新的ELI-3332负载。” 以色列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 关于 SkyStar 330 Skystar 330战术系留气球是经过实战证明的,最新的高效战术系统,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中长范围的、实时的战术情报监测和目标获取,以及侦察功能。将系统传感器上升至平均海拔1500英尺以上,Skystar 330是军营和军事力量保护、反简易爆炸装置、区域捕捉和势态感知的最佳选择。Skystar 330战术系留气球组合尖端的传感器和情报收集处理技术,利用现代化飞行器技术,将轻量化而又稳固的组件结合起来,并搭配高移动性结构,使其实现快速简单的部署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土豪们可以购置一套该系统来守护安全 Skystar 330是一个实时战术监测气球系统,它由一个充满氦气、系留在地面系统(充气和锚泊系统)的气球组成。气球能够在超过40节的风速下持续工作,但每持续72小时后 ,需要花20分补充满氦气。 地面控制系统具有可快速部署和重新部署的特点,将其装载在标准通用卡车上便具备高度机动性。 Skystar 330系统通过光缆系绳采用有线数据链路系统来接收负载方向上行命令,并传递视频和图片等下行数据。气球的系留缆绳也提供能源供应及抗干扰能力,还有双工通信信道。另有一个射频元件能够使系统传输它的输出并由遥控点控制,以此实现信息共享。 参数 指标 气球直径 7.7 m (25.5 ft) 抗风极限 40 knots 操作高度 最高500m 续航时间 最高72小时 补气时间 20 min 最大载重 50 kg 温度范围 -35o to 60o 关于 RT浮空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RT浮空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RT LTA Systems Ltd) 是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飞行器设计、研发及生产公司,其研制的SkyStar™系列高空气球应用在情报、监测、侦察及通信应用多个领域。Skystar是一个设备齐全、多用途、易运输的高效战略系统,由一个地面控制站、一个地面系统模块、一根系绳、一只轻于空气的气球平台、一个稳定的负载平台和一组传感器套件组成。 根据市场及市场调查,RT浮空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RT LTA Systems Ltd) 是在 浮空器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五个公司之一。 Skystar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 超过一百万小时的工作时间 ,并在不同国家的军用及民用项目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换一个角度 相关阅读: 日本运营商投入运行空中基站 。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5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时代的生态(不是环境)破坏空前绝后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5-28 13:02
2016-5-28 12:31 人口一直在增加,基本建设(道路、房屋等)发展很快,过去的几十年是我国的钢筋混凝土时代。这个时期水土流失大一些,也可以理解。但要说最严重的破坏时期,还是毛时代。无论是人口的增加速度,还是粗放的大炼钢铁而看砍伐树木,还是粗放地毁林开垦山地,都是空前绝后的。 博主回复(2016-5-28 12:49) : 说毛时代对生态破坏最大也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东部还有一两百万平方千米的山林狼虫虎豹撒欢,即使京郊的山林里都有老虎,而七十年代末,大多数猛兽已经苟延残喘了。但适宜狼虫虎豹的环境真对人类友好吗?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可超不过三十岁。旧大陆90%以上的猛兽和大型有蹄类都集中在非洲。我们是想要欧洲的环境还是非洲的生态环境。 博主回复(2016-5-28 12:35) : 大量钢铁坚持了不到两年的就偃旗息鼓了,今年全国钢铁厂一周的钢材产量就比1958年全年的产量多得多。 2016-5-28 12:41 我来自湖北农村,也在湖南工作过,去过很多南方地区。比你熟悉,你是看文献的得到的信息。文献是最靠不住的。 我告诉你真相,南方的那些50-60年代开垦的山地,80年代开始撂荒,最近20年确实有一些开始种茶叶、柑橘、油茶。但这些比例并不大。 你去过南方农村吗? 博主回复(2016-5-28 12:56) : 蜀山兀,阿房出,对中国古书大规模的破坏,从秦始皇的时代就开始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长安城百万人口,几百年来的烧炭量肯定不少。 大型猛兽在中国中东部山林里基本消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而不是58年到60年。 2016-5-28 12:45 我发现你很不了解事实,看书看多了不知道思考的缘故吧。大炼钢铁时,我国的钢铁工业水平很低,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农民土法炼铁和炼钢,就是使用树木烧炭的办法炼铁,用自己家的废铁做原料,砍伐古树,大树做燃料。那三年,对中国农村的古树是毁灭性的灭绝。 我劝你下到农村,多向上了年龄的人了解当年实际情况,不要只是看书。那些都是你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废话。 博主回复(2016-5-28 13:05) : 真相椒大型猛兽在中国中东部山林里基本消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而不是58年到60年 博主回复(2016-5-28 12:52) : 我说我每两个月都至少要进一次山,您相信吗?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3535 次阅读|8 个评论
欧洲左翼政党的政治家大多是以政治为职业的
jiangming800403 2016-5-11 16:55
欧洲左翼政党的政治家(2.5国际,比如法国社会党、英国工党、德国社民党)大多也是以政治为职业。 日本也是,而且有很多政治世家 政界与学界、工商界之间的“旋转门”似乎只是北美地区的一个特例。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水乡代尔夫特Delft小镇
热度 3 ssglwu 2016-4-20 07:02
吴国林 代尔夫特是荷兰的一个小镇,就围绕着著名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U delft ),它被称之为欧洲的 MIT 。代尔夫特这个小镇就是一个由运河组成的水乡,这与中国的水乡并不完全相同,这是欧洲意义的水乡。小镇很小,但规划精致,人、建筑与水和谐相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41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欧洲光生物学会 - 《光生物学》短期培训班 Photobiology School
zjcui 2016-2-26 08:47
欧洲光生物学会 - 举办夏季《光生物学》短期培训班 The Photobiology School ESP Dear Colleague, Registration is open for the 4th ESP Photobiology School, taking place in the beautiful Brixen/Bressanone in South Tyrol, Italy, from 20 to 25 June 2016. The updated programme and registration and logistic information are available at the page www.photobiology.eu/photobiology_school . The purpose of the school is to provide 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of all main aspects of photobiology, presented by experts in each area. The course is designed for PhD and Master students, as well as for scientists interested in an overview of the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 The School is strongly supported by ESP and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low registration fee. In addition, low cost accommodation will be provided.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an attendance certificate will be provided to all the students. An optional short final test will be offered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d an exam certificate will be provided after evaluation of the exam results. Passing the exam will entitle students to apply for the ESP supplement to the PhD degree. Please circulate this information to your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Best regards Francesco Ghetti ESP Treasurer
个人分类: 国际会议|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主导下的欧洲符合中国利益吗?
xueshuhui 2016-2-18 14:43
近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确认,由12名董事组成,负责监督、指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日常运营的董事会中,德国将获得一个席位。柯慕贤还特别强调,这名德国执行董事将代表欧元区国家。实际上,欧元区或者说欧盟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德国“代表”,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在欧盟内部影响力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洲正在形成,德国在欧洲“重新崛起”。无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还是当前欧洲所遭遇的二战后最为严重的难民危机,德国都在其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领导作用。   面对欧盟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我们最为关心的是,德国的“重新崛起”将会长期存在还是欧债危机背景下短暂的幻象?“德国崛起”的根源又是什么?德国主导下的欧洲符合中国利益吗?   日益自信的德国:领导欧洲当仁不让   许多观察家,特别是德国人并不认为“德国的欧洲”已经或者将会成为一个现实。在他们看来,德国当前在欧洲地位的上升是暂时的,因为债务危机的爆发,需要德国来解决实际的债务问题。德国虽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欧债危机应对机制最重要的支撑者,但是德国并没有必要将其转化为政治霸权。另外,欧盟层面的制度安排对德国也是一种限制,德国的权力未来将会逐渐减弱,同时,因为与重债国关系紧张,德国的影响力在欧债危机中实际是受损的。   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忽略了两点。首先,德国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领导权并非没有必要,无论德国政治精英主观愿望如何,这都是必须的,是符合德国国家利益的唯一选择。因为欧元区是德国经济的依托,一旦欧元区解体,对德国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而为了保存欧元区的完整,恢复欧元的竞争力,需要一个切实的经济改革方案和保障这一方案获得实施的强有力的领导者、监督者,这一角色目前只有德国可以承担。《经济学家》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将德国称为“不情愿的霸权”(The Reluctant Hegemon),认为正像二战后是美国肩负起领导职责来支撑起脆弱的西德一样,现在轮到德国来领导它那些深陷危机的盟友,这既是为了盟国,也是为了德国自己的利益。言外之意是德国内心不情愿成为欧洲的领袖,德国的领导地位是形势所迫。   但实际上,德国早已不再是个“不情愿的霸权”,而是对自己影响力的上升持非常正面的看法,德国对欧洲的领导比之前更为自信和从容,不再遮遮掩掩,“故意”保持克制姿态。德国总统在2013年德国统一日的演讲中要求德国在欧洲“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现实政治中,“责任”实际上是“权力”的另一种委婉的表达。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在组成新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中,有专门一章讲“德国的欧洲责任”,开篇就说:欧洲的统一事业仍是德国最为重要的任务,在过去几年中,欧洲伙伴对德国的期望改变了。德国人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欧洲伙伴希望德国承担更多的领导责任。紧接着,“协议”又继续写道:欧洲正处在一个历史时刻,在这变革时期,德国作为经济强大的成员国和欧洲的稳定之锚,责任在增长,也被其伙伴国寄予了特别的期望。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欧债危机中,德国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而其他成员国也期望德国担负起领导责任,德国领导地位的加强与欧洲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德国在欧盟内发挥领导作用实属“众望所归”。 欧元:德国领导力的根基   国家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国际资本的竞争,因为无论是发动战争还是发展经济,拥有充足的资金都是绝对的前提。哪个国家能够最大程度、源源不断地以低成本吸引充足的新鲜资本,也就是说具有极强的融资能力,哪个国家就会获取竞争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国兴衰、霸权更替均伴随着全球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金融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本进行跨时间和跨空间配置的工具和制度,占据着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可以借此实现从全球不同区域汲取巨额资金为本国服务的目的。各国融资能力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欧元作为一种共同货币,其引入后的直接后果就是重塑了欧洲的经济格局,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变革就是欧洲内部的资本流由之前围绕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中心的多边循环流动,逐渐变成了主要以德国一个中心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一对多”的双边循环流动。德国站在了整个欧洲内部资金流动链条的顶端,扮演着 “欧洲银行家”的角色。这让德国具有了其他欧盟国家无可比拟的“超强融资能力”。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欧元让德国享受到“双重优势”。一方面,欧元汇率是依据各成员国的经济权重来确定的,德国的权重与比其弱小的成员国权重相互加权对冲之后,德国实际享受到了比马克时代更为“便宜”的汇率,欧元的使用相当于马克“自动贬值”,这自然有利于德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其他成员国无法再通过本币贬值的方式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对“德国制造”的优势,这让原本就非常强大的德国工业很快在欧洲大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原本能够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或者对德国有顺差的国家在欧元启动之后很多都变成了对德逆差,德国贸易顺差的一半以上都来自欧盟内部,并且这一份额在欧元引入之后一直增长迅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达到顶峰。从2001年到2012年德国积累了约1.7万亿欧元的顺差,这些巨额顺差中的很大部分又以直接投资或者金融资产投资的方式回流到其他欧盟成员国。   欧元重塑了欧洲的资本循环。德国通过强大的工业竞争力以贸易顺差的方式让欧洲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流向德国,同时德国又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大规模、低成本地吸纳金融资本,然后再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巨额资金“二次分配”到其他欧盟国家,如此循环往复。在欧洲的这种资本循环中,德国始终掌控着欧洲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流向,实际上扮演者“欧洲银行家”的角色。正是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影响力持续增强。而这最终要归结于欧元制度下德国的超强“融资能力”,这是德国权力的来源。同时也表明,只要欧元存在,德国的领导地位就会长期稳固,而非只是一个短期的“幻象”。 对德外交关键:塑造德国的“中国观”   当今世界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3年发达国家在全球GDP中的份额首次低于50%,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前主席劳伦斯·萨默斯很好地描述了这种变化背后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在过去三百年的世界历史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以及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终结是影响力位居第三的大事件;伊斯兰世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斗争、争论和挑战是影响力位居第二的大事件;而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崛起,其影响力位居第一。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因为在1800年之前的2300年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只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而工业革命第一次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重大变化。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30多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翻了一番,在几乎五年的时间里增长了百分之十。这种变化发生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土地上,涉及数以亿计的民众,它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甚至可能超过后两者。因此,萨默斯认为,当今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管理大国的崛起。这就是说发达国家需要一个“再平衡”,平衡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格局的冲击。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再平衡”就是要“重返亚太”,而欧洲的“再平衡”则是积极推动发达国家间更紧密的合作,努力组建一个制度化、机制化的发达国家间的政治、经济以及金融集团,也就是建立一个“大西方”。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要力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并且与日本也启动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而德国则是欧洲“大西方”战略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默克尔在2005年上台后就把加强欧美关系放在了优先位置,2006年默克尔政府提出了建立欧美自贸区的设想,2007年初默克尔访问美国时正式向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这一倡议。2013年10月,欧盟和加拿大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这是八国集团成员之间首个自贸区协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背后与默克尔的努力密不可分。2012年8月,默克尔访问加拿大专门就欧加自贸区的细节问题与加总理进行商谈。2013年默克尔再次当选总理后,加强跨大西洋关系和北约框架内的合作仍然是德国新政府对外政策的基础,并且默克尔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TTIP谈判的完成。   中德关系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中欧光伏产业的贸易争端中,欧盟最终改变其强硬态度,放弃单方面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而通过谈判来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其中德国起了很大作用。   这是否也意味着,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洲会对中国更为友好、更为有利?显然,德国在欧洲的这种主导作用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我们与欧洲打交道的协调成本,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德国的政治精英更多地是把中国定位成一个挑战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2013年德国新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深化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并且支持美国的亚太政策,认为其对德国而言是机遇;特别是德国新政府认为“与日本的友谊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支持日本与欧盟进行的建立双边自贸区的谈判”。显然德国对美国亚太政策的支持和对日本战略地位的强调,是出于平衡中国的考虑,虽然德国新政府认为因为存在多样化的“共同利益”,中国是德国和欧盟的战略伙伴,但是德国仍要“致力于使中国在宪法中所承诺的权利以及对普遍人权的保障能够得到尊重”。可以看出,德国新政府的亚洲政策具有强烈的“大西方”战略味道,德国的这种“中国观”将会是中德关系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这种“中国观”不变,那么长期来看,德国主导下的欧洲无疑会大大增加中国处理对欧关系的难度,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中国的对德外交要更具前瞻性,主动去影响和塑造德国的“中国观”,将“德国的欧洲”引导至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柯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个人分类: 学术汇|1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Tree-ring Research Express 20160203
zhuhf 2016-2-3 11:38
1. European summer temperatures since Roman times Luterbacher et al., 2016 ERL The spatial context is critical when assessing present-day climate anomalies, attributing them to potentialforcings and making statements regarding their frequency and severity i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Recent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 have expanded th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roxy-records and developed newstatistic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ese advances allow more rigorous regional past temperaturereconstructions and, in turn, the possibility of evaluating climate models on policy-relevant, spatiotemporalscales. Here we provide a new proxy-based, annually-resolved,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f theEuropean summer(June – August)temperature fields back to 755 CE based on Bayesian hierarchicalmodelling (BHM), together with estimates of the European mean temperature variation since 138 BCEbased on BHM and composite-plus-scaling (CPS). Our reconstructions compare well with independentinstrumental and proxy-based temperature estimates, but suggest a larger amplitude in summertemperature variability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Both CPS and BHM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that themean 20th century European summer temperatu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from some earliercenturies, including the 1st, 2nd, 8th and 10th centuries CE. The 1st century (in BHM also the 10thcentury) may even have been slightly warmer than the 20th century,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mparing each 50 yr period with the 1951 – 2000 period reveals a similar pattern. Recentsummers, however, have been unusually warm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st two millennia and there are no30 yr periods in either reconstruction that exceed the mean average European summer temperature of thelast 3 decades(1986 – 2015 CE). A comparison with an ensemble of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suggeststhat the reconstructed European summe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the period 850 – 2000 CE reflectschanges in both internal variability and external forcing on multi-decadal time-scales. For pan-European temperatures we find slightly better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model simulationswith high-end estimates for total solar irradian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dieval period,the recent period and the Little Ice Age are larger in the reconstructions than the simulations. This mayindicate inflated variability of the reconstructions, a lack of sensitivity and processes to changes in externalforcing on the simulated European climate and/or an underestimation of internal variability oncentennial and longer time scales.
个人分类: Tree-Ring Research Express|1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问“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三: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
热度 44 lvnaiji 2016-1-23 08:50
吕乃基 数年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出现在媒体报端。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出版。博主粗略扫描了网上的信息,产生以下疑惑,求教于“科学网”各位大咖。 一、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事实、噱头,还是另有所图? 二、 是“最后一次工业革命”?如果是,下一次会是“农业(生物)”、“原力”,还是“会聚技术”革命? 三、 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 相对来说,前两个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第三个问题较为特殊,所以先从第三问开始,试图由特殊推向一般。 网上看到这样一篇奇文。 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 达沃斯论坛又开了,据说这次的主要议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但在我看来,此议题选在欧洲开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如果说有那个地方是绝逼不可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我绝对先投欧洲一票。当前全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哪个?是美国吗?是德国吗?是日本吗?是俄罗斯吗?不,不用到处找了,答案是你脚下站着的这个国家,中国。 我知道,国内很多人对欧洲,或者说德国制造崇拜得五体投地,一会说百年传承,一会说精密无比,我也承认在目前某些领域那些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欧洲产品确实比我们要好用不少,但如果只看到这些,那么,我只能说,那些盲目崇拜的国人连工业化最本质的东西都没搞懂。工业化是什么?本质上,工业化是用机器造机器,那问题来了,那些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谁来设计的?又是谁来建造的?甚至最终是谁来操作的? 大历史的尺度 当你以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去看待整个工业化时代,你就会明白,决定一个工业化社会未来的最终还是人,是工业化人口。不管是在美苏,还是德日,或者任何的工业社会里,工业人口数量不仅直接决定了工业经济的规模,也和工业体系的复杂程度,或者说先进程度。因为 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基本配件越来越多。 要保证工业的正常运转,把工艺锁在图书馆里,指望用到的时候再去查是不行的。就算查到了还有个熟能生巧的问题,更不可能有进步——没有人能基于不懂的知识进行二次开发。 所以 在工业的核心部分里,平均每个基本配件要至少对应一个专职人员来储备并改进生产工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核心产业所占用的工业人口和工业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基本配件数量在同比例增长。但是核心产业并不能自己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还需要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行政、军事、社会保障等第三产业,以及采矿、农业等初级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来配合。这些人配齐了,整个工业体系才能顺畅地运转,同时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拥有相对轻松而丰富的生活。再加上这些劳动力抚养的子女和老人,大致可以估算出一个独立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大约是基本配件数量的10倍,最少也不能少于5倍。 19 世纪中后期,工业体系只有蒸汽机这一种动力,当时最复杂的工业品无非是铁甲舰,一条铁甲舰有几十万种零部件,所以当时的一个工业国需要近百万人来满足核心产业,最小的工业国比利时也有400万人口。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增加了电器和化工两个大门类,工业体系的基本零部件种类也随之翻了几倍,已经要近千万核心产业劳动力才能维持工业体系完整了。此时列强中已经不再包括比利时之流,人口最少的法国是4000万人,而且法国的工业体系也不完备,被6000多万人的德国打上门来就必须在英美的支持下打第一次世界大战。 到“二战”期间,基本部件增加到几百万种,对应的是6500万人的德国可以发动战争,法国则在开战后一个月出局。但德国也必须放弃研制生产诸如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和原子弹这样的超级武器,人口规模差不多的日本能造航母却造不出像样的坦克。海上地面两边都行的只有人口上亿的美国一家。苏联在海军技术上缺乏储备,不过造坦克、大炮、火箭炮总能压德国一头。 等到世界进入核时代,一套完整工业体系需要由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工业国,也就是美苏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级,其他工业国只能做附庸。这段时间尽管英法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战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对江河日下的命运。 到了冷战中后期,工业配件数量进一步增加到3000万种以上,美苏各2亿左右的人口被各种工业部门完全占满,很难再往更复杂的工业社会发展了。但是美苏双方都绝不甘心维持这种两极世界的局面,都希望继续扩大工业力量,研制更多的新式武器, 拉长产业链,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业复杂程度,在技术上压倒对方,即把更多的工业人口纳入自己的冷战对抗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民用产业向国外转移,同时用金融手段继续占有这些工厂的产品,养活本土人口,集中力量和苏联搞军备竞赛。这相当于在不引进移民、不增加农业和社会福利压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本国工业人口。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德国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为美国贡献了冷战所需的工业劳动力,增加了美国一方的工业复杂度,促进了美国的高技术升级。 而苏联一方的人口只有自己的两亿多加上东欧几千万,要和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体系竞争,只能延续二战前那种更适合于进行战备的科技产业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应用技术方面获得高效率,从而使自己的工业体系丧失了自我升级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缺乏也使苏联不得不把有数的人口都集中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到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总人口只有2.8亿,却有7000万产业工人,平均4个苏联人就有1个产业工人,其中 绝大多数都在军事和重工业部门。这直接导致了苏联民用工业的长期萎缩,最终崩溃。 江河日下的帝国们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欧洲最终走向一体化进程不是因为欧盟想,而是如果不统合欧洲这二十几个国家的工业人口和制造能力形成一个数亿人口规模的实体,欧洲根本撑不下去。但按照目前欧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规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它的极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产业链条复杂程度的要求和产业工人数目的要求,都是欧盟承担不起的。 不信?看代表一个国家高端工业体系的战斗机,目前能够达到第四代战斗机标准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美国。俄国那个由Su27拍扁而成的T50不算。欧洲呢,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得起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三带半的台风战机,是整个欧洲的力量加起来所能达到的顶峰了,第四代战斗机F35,只能是联合美国一起开发。但是即使是欧美联合上一堆傀儡国家例如日韩,整个开发过程都已疲态尽显。 F-35 的开发过程遇到一大堆问题,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是飞控软件的设计,现代飞机几乎就是一个飞行电脑,几乎一切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完成。“摩尔定律”不单止对硬件适用,对软件技术发展一样适用,因为芯片的容量差不多每18~24个月会增加一倍,带来的运算能力也会支持软件的大小跟着增加一倍。2002年服役的F-22的机载计算机软件包括400万行源代码,眼下刚刚投入试生产的F-35的软件则有1900万行,虽然略低于每年翻番,不过大体符合这个规律 软件是人写出来的,当初编写F-22的软件时美国人还使用了专门军用的Ada高级语言,可是源代码翻了几倍之后,就再也凑不出那么多懂Ada的程序员了,只好改为民用的C语言,不过连C语言的军方程序员都凑不出那么多,战斗机的软件又不能随便外包出去,F-35的软件开发进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随着人吃马喂节节攀升。 当初美国人提出研发这种轻型四代战机是因为F-22价格过于昂贵,需要一种廉价飞机弥补其数量不足。在当时的计划中,这种战机的各项性能差不多相当于F-22的一半,造价只有其1/3。不过到现在,F-35还没正式大批量生产,造价就已经快超过了F-22。 集美欧之力,造一款第四代战机尚且举步维艰,你还觉得欧盟能独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几率有多大? 工业革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工业革命之后,新的技术手段会让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一旦机器的精度提高,接下来带来的变化就是可以制造更复杂产品的机器。而越是复杂的产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这些零件都需要有人制造出来,所以一个工业体系有多少种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术人员掌握制造工艺。 说到底,一个国家要维持工业体系持续升级,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每当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出现,只有能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业升级才能进行下去。 在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中只有人口足够多的国家才能甩掉所有对手。 反之,如果产业链已经拉长到把人口基数用光了,那就只能拆旧的补新的。每个国家都会把用来保命的军事工业留在手里,拆出去的工业首先是能赚钱,能滚动发展的民用工业,等民用工业拆得差不多了,机床、工业设备制造行业也会追着民用工业这个大客户而去,只留下军事工业。虽然军事工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技术水平,但军工造出的枪炮都不能再用来造别的机器,一旦本国没有了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也不能把军用先进技术转移到其他产业。再也没办法实现用机器造机器,用老式机器造更先进的机器这种工业化循环。只要别人的工业化循环一运转起来,积累出新一代技术,那些昔日的帝国很快就什么也不是了。 在可预见的将来的将来,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最后是德国。如果说有什么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规律,这就是。 后记 如果很快有第四代工业革命,那么我个人猜想很有可能会是以核聚变,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三大标志性事物宣告一个时代的来临。而其中最基础的一定是对于能源来源方式的革命。在聚变能这个领域,目前能够确定拥有集反场箍缩磁约束,超导托卡马克,非超导托卡马克这三种装置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另一个,可能是美国。 至于欧洲,欧洲建造的巨型强子对撞机里面的核心部件,你猜是made in 哪个国家? http://news.hexun.com/2016-01-21/181946012.html 文章把工业革命经一系列推理最终与人口联系起来,工业革命每一次升级都要求有更多的人口支撑。产业链不是一条或细长或短粗的线,而是如同一棵倒长的树,如同金字塔,塔越高,塔基必然越宽大。这一观点耐人寻味。 遗憾的是,文章虽然涉及全球化,但还是执拗于一国或一个地区。“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本意是要强调中国产业的高度和宽度,实际上却正说明了产业,乃至任何科技发展的全球化。全球化时代,产业链遍布全球。欧洲,需要每个零件都自己来做吗?哪怕是“核心部件”,也可以交给或外包给中国来做,中国尚且以此为荣,求之不得。印度又承包了美国多少软件业务?一带一路,一开始是想一厢情愿输出过剩产能,如今看来是想清楚了,中国主动邀请德国、法国等高端技术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在全球产业链中,各国不是在做同一样事情,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参与其中,承担其中一个或数个环节。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看作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提升,中低端因而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和需求;由此可见,德国工业4.0,难道仅仅是德国的事情?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就有4条。 这就意味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会只是由一个国家完成,一定会在全球层面展开; 意味着本来已经全球化运作的跨国公司,有可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同时也意味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至少在其兴起之时,中国为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禀赋,在相当程度上可能是起“支撑”作用而不是主导,是金字塔的基座而不是塔尖,需要经历由下而上逐步提升的过程。现在是2016年,中国制造2025为此明智地留出了时间区间(顺便说,英国是“工业2050战略”,貌似留的时间更多)。中国已经具有全球运作能力的企业如华为、海尔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产业水平提升两方面赋予重任。至于美国,是否会外包其军工业,障碍并不在产业和经济层面,我们已经看到了猎鹰9号火箭。障碍在制度和意识形态。WTO,进而TPP或许有望克服这样的障碍。 再说,看看3D打印,零部件只会线性增长越来越多?随着硬件软件化和软件硬件化的螺旋式推进,产业链金字塔的基座一定越来越庞大?
个人分类: 科技|16468 次阅读|120 个评论
[转载]感受欧洲气候
kd652 2016-1-16 09:27
前些日子去了新疆,四十天的游历大部分是在天山地区。深感天山的美丽、壮观,也感受到了天山自然环境的严酷,我只是一个看客,很难想象如何在这严酷环境生存下去。也就更加敬佩那些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人们。回来后编辑那些幻灯片可以反映上述感受。 回来后不过半月,儿女安排又去了欧洲,与上一次的城市观光游览不同,这次住在了意大利北部德语区的小镇拉斯,以此为基地去瑞士、奥地利、德国。基本上是在阿尔卑斯山区游览自然风光,见识了这个世界级的滑雪胜地。也感受到了欧洲这一带的气候特点,阿尔卑斯山也是深入欧洲内陆山脉,规模巨大和天山可以比美。维度更偏北一点,但是气候上的巨大反差令人吃惊。老天真的不公平,把太多的好处给了欧洲。不像我们需要植树造林、改造荒漠,他们只要合理采伐就能保持良好的生态。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宜居”和“不宜居”。难怪难民涌向欧洲,那里太具有诱惑力了。 过去学地理就知道大西洋暖流,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这次才有了深切的体会,对气候的思考源于偶然,去瑞士的途中遇到下雨,汽车加油,人去卫生间是最合理的安排,十一月底已是深秋或初冬了,衣服淋湿了不感到阴冷,测一下温度 10 度还可以,湿度 38% 不可思议。莫非湿度计坏了。到了在维也纳,风和日丽,湿度 50% ,这很正常。湿度计是正常的。阿尔卑斯山雨雪很多,每当遇到雨雪,就要测一下空气湿度,每次测得空气湿度都是在 38 — 40% 之间。颠覆了我对阴雨天的观念。我们地区下雨天,是因为冷空气入侵,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只有相对湿度达到 100% ,空气中多余的水分才会变成凝结水析出,形成雨雪。一般测到湿度在 80 — 100% ,人们感觉阴冷潮湿。欧洲这个地区的雨雪形成机理有所不同。我们同处于中纬度西风带上。不同的是,我们的西风来自西伯利亚干冷空气,欧洲面临的是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遇到陆地和高山,气流被抬升,温度降低,水分析出,形成雨雪。过山之后气流回到地面,温度抬升,湿度进一步降低。每过一座山峰,空气经历一个去湿过程,下雨天测得湿度低就可以解释了。人的感觉是温暖干燥,太舒适了吧。 通常把雨雪天称为坏天,风和日丽称为好天,坏天是西风活跃,带来雨雪,我们的坏天是降温,欧洲的坏天是升温。难怪欧洲大地一片绿色。我们住的拉斯小镇维度 46 度,相当于中国的哈尔滨,十一月底已是天寒地冻,拉斯是苹果产地,这里的苹果树叶还未落完。最北面去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城,这里的维度是 51 度,相当于中国的黑河。黑河早已冰天雪地,而哥廷根这里油菜花盛开。差别太大了。 还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也可以从气候解释。我们去的时候正是秋天落叶季节,山区有无数的滑雪场,都有很好的盘山公路,路边即是树林,路上几乎看不到一片落叶,落叶都在路边的草丛里。欧洲人工特别贵,不可能派人打扫。源于空气干燥,树叶一旦停止生长,很快就会被烘干、卷曲、轻飘飘落到地面,一点小风或者过一辆汽车,都会把落叶带起来,只有到达草丛中才安定下来。这种气候也解释了阿尔卑斯山为什么没有红叶景观,一是没有霜冻,二是枫叶来不及变红就烘干变黄了。另一个趣事是从哥廷根到慕尼黑需要 4 个多小时,是冒着大雪走的,奇怪的是路上无积雪,雪化了路上也无积水。路上的车开到时速 160 到 170 公里,看前面的车轮周围看不到溅起的水雾。说明路面是干的。在我们这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2015.12 。 [摘自友人的EMAI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1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贵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1-1 11:46
蔡小宁 2015-12-29 18:23 美国的粮食确实便宜,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大多高于国际市场。 赵建民 2015-12-30 10:52 除了主粮以外,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都不高于国际市场的主流价格。按价值衡量,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食品出口国。进口粮食出口食品和畜产品也没有什么不好,就像纺织工业一样。 博主回复(2015-12-30 11:06) : 是这样吗?请说说中国的食品出口情况,拿数据说话。 发达国家的农业,都是畜牧(养殖业)的产值高于种植业,而除了美大市场外,我国主要畜产品(肉、蛋、奶)的价格并不算高。欧洲超市正经猪肉大概每磅3-4欧元,当然西方人不吃的猪头、猪手、猪下水便宜一些,但是极品的西班牙火腿几百欧的也有,家禽相对便宜,牛羊肉更贵。一升牛奶要0.3-0.5欧元。欧洲肉类价格比国内更高,乳品大概差不多。 --------------------------------------------------------------------- 近几年欧洲猪肉胴体价格浮动情况 http://toutiao.com/i6228036147856015873/ 猪 e 网 2015-12-14 15:05 在 12 月 1 日 欧盟委员会猪肉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决议出台后,从明年 1 月 4 日开始有私人的冷库将批准投产。主要变化是,与 2015 年 3 月份相比,猪肉供应增加了 19% 。皮下脂肪超过 20kg 的猪将被分为新的类型,提早撤资而不被处罚政策实施。 第六次 SIP 咨询员会议数据显示,从 2011 年到 2015 年上半年西班牙活猪生产成本从 1.19 欧元 /kg 降到 1.098 欧元 /kg 。同一时期猪肉的市场价格从 1.22 欧元 /kg 降到 1.141 欧元 /kg ,毋庸置疑,我们正在经历近几年来最低的猪肉价格。另一方面,猪肉销售和折扣成本得到进一步压缩,大概范围在 0.062 欧元 /kg 到 0.053 欧元 /kg 间 ( 效率更高 ) 。这就使得 2015 年上半年猪肉实际销售价格在 1.088 欧元 /kg ,而同时期利润为 -0.01 欧元 /kg 。 综合国际市场各国的情况,目前的饲料价格在 283 欧元 / 吨。数据显示我们已经将生产成本优化,但是实际销售的价格仍然低于成本。 相比较而言,粮食并不是我国农业的优势部门,靠国家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会使市场扭曲。但是,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只要还有人在中粮食,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依托人力优势,以种植业为基础,可以实现粮食及副产品向高劳动附加值的畜产品转化。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可能更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畜产品。特别是人口增长迅速的伊斯兰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热带的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炎热的气候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在畜产品需求很大。发展对伊斯兰世界的清真食品出口应该前途光明。 而且如果粮价涨了,猪肉价格该不该涨,因为有5.5:1的猪粮比,其他畜产品呢?水果呢?蔬菜呢? 农村的现代化不能依靠高粮价,而是减少农民。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不可能把农民固结在土地,特别是粮食生产上。以目前半机械化的生产力水平,有一亿劳动力种田足矣。加之农村养殖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全部农业劳动力也不需要两亿,我国农业劳动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完毕。只有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和社会平均水平持平。如果我们只剩下1%的劳力种田,那才是真正的机械化大农业,农村也该实现现代化了。 但是由于一个农民完全转移到城市的边际成本至少20万元,而没有谁会为这笔钱买单,因此,90%以上的农民工不可能彻底融入城市,所以不用担心无人种田。增加农民收入可能更多的依靠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发展非农产业和服务业。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3638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资本主义自动“均贫富”的功能 博主回复(2015-12-31 16:39) : 过程如此惨烈,没想到。 不过,发展养殖业似乎不是好招。一是粮食转化率太低。种了粮食给猪吃,人吃猪肉,成本高不说,自然资源的消耗太大。二是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符,身体结构也不允许以肉食为主。三是欧美是地大人稀,养殖和肉食习惯是自然形成的,中国是地少人多,已经形成以植物类食品为主。 -------------------------------------------------------------- jiangming800403 2015-12-31 16:44 粮食太多了只能喂猪(当然也可以喂牛羊,以及喂鸡) 博主回复(2016-1-1 09:20) : 博主回复(2016-1-1 09:19):还有,你在13楼所说的农产品的问题不对。事实上,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天花板。 ------------------------------------------------------------------------------------------------------- 谁在养活中国 ?—— 中国是食品出口大国 根据历年统计年鉴,近年来中国食品和活动物的贸易顺差在每年200亿美元左右。 即使扣除烟酒饮料和动植物油脂的净进口,目前中国农产品-食品的净出口额也在100亿美元左右。虽然这在中国的贸易顺差里是九牛一毛,但毫无疑问以贸易金额衡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之一。 初级产品 食品和活动物 烟酒饮料 非食用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和蜡 (2) 、( 3 )、( 6 )项合计 ( 1 ) ( 2 ) ( 3 ) (4) (5) (6) 2001-2005 -507.0 103.1 5.3 -355.3 -235.6 -24.5 84.0 2006-2010 -2358.2 182.1 -2.2 -1346.3 -1119.3 -72.5 107.5 2011 -5037.2 217.2 -14.1 -2699.5 -2435.0 -105.9 97.2 ​ ​ ​ ​ ​ ​ ​ ​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44033.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世界都无法容忍中国的改革失败 下一篇: 大豆危机乎? 近几年的数据没查过,但估计差不太多,近两三年,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已经有所降低。 家禽和水产业是我国农业 - 食品工业部门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当然园艺业出口规模也不少,但是由于我国水果、蔬菜生产规模过于庞大,出口比值相对不大,但在温带水果(特别是蔷薇科水果)的国际市场,中国是重要的参与者,苹果汁、梨汁等均居于垄断地位。中国苹果汁年出口总量大概在 50 万吨左右,大概相当于 300 万吨鲜果。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823 次阅读|3 个评论
拓扑历史科学
benlion 2015-12-30 19:57
Science of Topological History 文字是符号,逻辑是内涵,李约瑟-钱学森问题都不在这,而在于,基本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即,比较或科学研究,必须基于坐标系和参照系。在生物学和社会学,则是对照组,以及数据分析的统计学,基于客观事实的逻辑推理、预测与验证,关于语言学和科学的历史研究,也同样必须如此。 如,1)同时性比较:公元6世纪-16世纪,中国与欧洲的同时比较;2)地理坐标比较:查理曼欧洲(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德国到荷兰区域)和英伦,与希腊拜占庭、南欧罗马、拉丁美洲、印度的比较;3)历时性的比较:中国古代的经验知识、观测技术和仪器、工程技术和工艺美术、手工业、文官体制到17世纪-20世纪欧洲的实验科学、仪器技术、机械化工业和工艺设计、现代体制等,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4)横向性比较:中国-欧洲、日本-荷兰的文化交流等。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照是地质年表和地层化石,以及家养动植物对照野生,胚胎发育形态的物种比较,地理隔离与种子传播和动物迁徙等,现代有基因组和遗传密码子及蛋白质分子生物信息学比较等。 生物体的人类,在地球的物理时空,而人类的文化和知识世界,却往往存在不同的精神时空;然而,时空存在维度,依据6度小世界理论,精神的时空可能到达或超过8维度。对于科学而言,存在基本的理论与技术结合2维度,而法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必须是重视理论、重视知识和尊重事实、尊重人格,法制才能健全建立起来。 注*,证据是事实,这是承认进化论的物种演化,对照只是分成不同组或群的对比或参照。 - (12/30/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人类历史|2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主真的是欧洲几千年来的传统吗
jiangming800403 2015-11-28 12:30
如果真的认为几千年前,所谓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就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只能代表世袭贵族的利益,凯撒和奥古斯都正式因为得到了自由民的支持才最终颠覆了世袭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同样,罗马帝国后期丧失了自由民(更不用说隶农阶层)的支持,在军事民主制的日耳曼蛮族部落面前,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的消亡了。 民主是欧洲的传统吗?其实在古希腊诸城邦中,雅典式的民主政治,只是一个个案而已,雅典先后亡于斯巴达、马其顿。一部欧洲史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亚历山大、罗马、东罗马(拜占庭)、查理曼帝国,以及近代欧洲罗曼诺夫、霍亨索伦、哈布斯堡、波旁四大王朝,英国历史上的金雀花、都铎、斯图亚特、汉诺威诸王朝等等,以及匈奴、阿瓦尔、阿拉伯、奥斯曼突厥、蒙古(金帐汉国)等外部帝国与欧洲本土民族之间的战争。 雅典城邦、罗马共和国、波兰-立陶宛联合共和国,以及中世纪若干个骑士团这样的民主政体,在西方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是支流而不是主流。而且在19世纪以前,民主体制在王权和帝制面前一直未能表现出充分的先进性,因为那时候的民主并不具有人民性,仅仅是少数人的贵族民主,这也是民主的波兰-立陶宛共和国被俄、德、奥三大帝国瓜分殆尽的根源,因为奉行一致同意原则的贵族议会除了争吵以外,不会做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法兰西大革命以后,法兰西也经历了两次帝国、两次丰功伟绩。当代法兰西人津津乐道的依旧是拿破仑皇帝的丰功伟业,而不是议会民主制的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混乱政局。 甚至,18、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成功,可能更多的并不是由于议会民主,而是学习中国科举体制建立的“文官”(公务员)制度,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就曾经非常推崇中国当时的政治文明,虽然那可能只是他头脑中的幻象而已。当然对于打破世袭贵族和有产者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垄断,避免阶层固化 文官制度可能比民主制度 起的作用更大。专门的事务官保证了社会行政的专业性和连续性,避免少数世袭贵族和脑满肠肥的资本家把社会事务搞得一团糟, 从19世纪中叶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了现代民主中人民性的成分不断增强,这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僵而不死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歌颂具有人民性的斯堪尼亚-莱茵兰的民主模式,我没有异议。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0809文明体 – 社会机器
benlion 2015-9-8 10:12
人类文明的历程,如同大海航行,有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也有偏离航道的失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存在成功的优秀文化和经验,也有大量尝试过产生的垃圾和劣质文化,如何扬弃,就决定了未来的前景。 从地中海的中东到中国,而后,欧洲和环太平洋,形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从东西方古代思辨哲学与实践技术的传统结合,从而,诞生了近代科学传统的全球化。 轴心时代,人类奠基了古典文化和思维模式,尤其以理性和体系化的宗教为核心,形成了犹太宗教-儒家社会、印度精神和希腊自然哲学的框架,在中国发展到“儒-释-道”(仁学、心学和理学)模式,而后,在欧洲形成“政-教-商”分离体制。 在工程模式转换到科学的实证方法过程,从动物机器的笛卡尔论述和物理学的机械观念,到图灵的机器测试和费曼的纳米机器概念,近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贯彻了从创造精神到设计与制造的哲学理念。 实际上,对人类与机器的关系涉及:1)心灵哲学的宗教意识,即,一神教与多神教、泛神论和图腾观念的分别;2)工程观念的科学原理,即,工业制造技术与设计艺术的结合等。 人类出非洲,以轴心时代为参照系,以中东为坐标系,形成:1)非洲、美洲和北亚、北欧外围的远古图腾、泛神论文化;2)邻接中东的古代南亚多神论,中东、中亚和近东的中古代文化交替(阿拉伯、蒙古和奥斯曼);3)东亚经中亚、波斯、中欧到西欧的近现代文明发展路径;因而,在中国当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破碎时,就导致了周边的泛神论、多神论和唯一神论、无神论的思维观念的交互影响现象。 近现代欧洲,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3次思想运动,奠基了科学(sciences)的方法论和人文(humanities)的精神,分别构成社会结构的体制设计和意识形态,从而,带来了工业制造、媒体产业和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 - (08/09/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daily09pe|2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文化格局
benlion 2015-7-28 23:20
人类在埃及-巴比伦形成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而后,经历轴心时代,以波斯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奠基了印度-希腊、犹太-华夏文化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以张家界-神农架和洞庭湖为中心地带的楚国和渤海湾区域的中原,形成黄河、长江流域的龙凤文化,并导致了内圈的登封-开封-商丘到中层的曲阜-襄阳、晋中-徽州和外周的东北、西北和西南的文化区域格局。 经历中国-中东(波斯区域)-欧洲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贸易和文化交流,而后,在欧洲意大利-瑞士和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的区域,形成了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模式。 搜索 #NXS5AGBgjSTips { Z-INDEX: 999999999;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56px; HEIGHT: 24px; LEFT: 21474836.47em } #NXS5AGBgjSTips A { POSITION: relative; LINE-HEIGHT: 24px; MARGIN: -32px 0px 0px; PADDING-LEFT: 23px; WIDTH: auto; DISPLAY: block; BACKGROUND: url(http://mat1.gtimg.com/www/sogou/sogou_tips_v1.png) no-repeat 0px 0px; HEIGHT: 24px; COLOR: #000; FONT-SIZE: 12px; TEXT-DECORATION: none } #NXS5AGBgjSTips A:hover { BACKGROUND-POSITION: 0px -34px; COLOR: #45a1ea } 欧洲文化向东欧、南欧、西北欧的延伸,形成了俄国、北美-南美、澳洲的环太平洋文明发展时期。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daily072015|2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医学之路
benlion 2015-7-28 06:25
2012年国际系统医学大会在爱尔兰举办,而后,欧洲成立了CASyM( https://www.casym.eu/home )的系统医学组织和提供了基金资助项目( http://www.sysmedibd.eu/home/ )。 其中,系统医学于1992年中国BJ.Zeng提出,2003年美国S.Benner提出个体化医学,2004年L.Hood提出4P医学等概念和术语。 国际: 1)1910年法国S.Leduc提出了合成化学概念的“合成生物学”(见于DW.Tompson著作《生长与形态》文献简述),直到2000年美国E.Kool重新提出,仍然是合成分子和基因重组的概念,2003年转换到了工程与系统生物学。 2)1968年美国D.Mesarovic提出了理论生物学概念的“系统生物学”(见于R.Rosen编辑《系统论与生物学》),直到Tolle TR再次提到,仍然属于系统理论和数学方法的概念,2003年转换到了理论与实验、计算方法的结合。 中国: 1)1992年中国BJ.Zeng提出系统医药学概念和模型,以及1994年提出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以及生物系统的结构论 - 整合、稳态与建构规律和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 2)1996年中国BJ.Zeng组织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筹备国际转基因协会和邀请Transgenic Research作会刊,阐述了生物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的遗传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创立了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与艺术画廊结合的会议模式。 3)1999年中国BJ.Zeng筹备第1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和国际协会,创建了国际第1家系统生物学网站 - 生物系统网络,阐述了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的实证分析方法与系统综合方法结合,以及细胞通讯与生物计算机的微电子与转基因技术整合。 在文献中,尤其引用了R.Rosen的系统分层理论文献和DW.Tompson的《生长与形态》、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著作,以及BJ.Zeng发表的1992年-1994年文献等。 在资讯中,尤其列出了系统科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以及DNA计算机、纳米科学和转基因技术等,包括,涉及系统生物学的几个学派核心科学家相关资讯及通讯。 从1983年形成理论思维,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国内外阐述与探讨,而到2012年国际会议的召开和2014年美国建立系统遗传学研究所,整整30年的历程。 参见相关 关网站( http://www.systemsmedicine.net/ )和 刊物 – 系统生物学与医学(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wsbm.2015.7.issue-4/issuetoc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21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迷人的欧洲风情
热度 5 xiangyishanren 2015-7-6 21:53
我喜欢中国书法,也喜欢西洋绘画。 欧洲是令人神往的地方,是西洋绘画的发源地。 2008年秋天,我与夫人一起游览了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迷人的欧洲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回国之后,我画了一系列风景油画。 阿尔卑斯山印象 罗果志 绘 罗马威尼斯广场 罗果志 绘 层林尽染的萨尔茨堡 罗果志 绘 萨尔茨堡田园风光 罗果志 绘
个人分类: 绘画艺术|463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国文化3要诀和科学网发现 - 0906日记
热度 1 benlion 2015-6-9 08:31
道家的童真好奇 - 自然的精神,儒家的中年救世 - 管理的精神,释家的晚秋安逸 - 人文的精神。犹太教是一神论宗教,佛教是无神论宗教,儒家和道家是哲学,理性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共性是反对迷信和偶像。 自2011年6月至今是4年时间,开始一般只是记载自己的日记或博文,后来慢慢在旁边的链接,最新博文和主页读起博客来,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评论和讨论,却发现到了几个社会现象。 1 )学术和人才评估,可采用几个方面:a)论文的引用率与 b)内容的使用率,a)期刊的影响因子与b)时间的检验并重,如,常规和正态分布的学术主体,以a)来衡量,开拓和创造的学术突出,如,诺贝尔奖以b)来衡量。 2 )科学传播的a)大众普及与b)学术研究的贡献,分别a)以大众传媒或广播式影响和b)以信息链的传递式影响。 3 )个体和群体的思维模式,往往决定于成长年代的教育和文化环境,不容易随时间改变,形成思维和行为定势的不同年龄群体,每个年代都有不同阶层和不同社会职业或角色,却文化模式相同,从而,构成社会的不同亚文化的精神时空。 4 )a)印度、希腊和罗马文化圈与b)华夏、查理曼和英伦文化路径,构成b)中国的道家和儒家对欧美的新教文化影响和a)对中国元明清朝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5 )中国创造与创新,必须先行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和产业,而后,才能再由西方国家的学术权威和百强企业返回影响中国的发展。 自2战结束,分别形成前苏联和美国的2个阵容,英美的人才移民制度,导致了各国优秀学者聚集,从而,英语领导了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和经济的话语权,同时,金融和企业主导了社会 - 形成了单向度的商业文化。
个人分类: z0615|2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 – 科学与经济、创新与创业决策
benlion 2015-6-5 11:24
全球化开始于大航海时代,之前也有丝绸之路。 从创造发明(个别)到大众普及的数量(mass)的成长过程时间漫长,如,约1980年代开启的转基因技术,到目前才成为大众媒体的兴趣点或热点,同样80年代的生物信息学,也到现代才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或热潮,这个时间差距多大? 那么,目前国际上的顶端前沿科学和技术会有多少学者,目前能够意识到或了解到呢? 也就是说,未来或正在发生的革命性科学、技术、产业和管理等,不适合以往事件的延伸来推测,而往往是异军突起的变革或突变,并不属于大众可预见的范围;然而,我国的管理模式和制定政策及人才和项目,却是以目前的热点或热潮为依据,将未知视为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知事物,导致结果就是不敢于承担未知的风险,却实际已经陷入了巨大的风险。 关于科学、技术、产业和经济前景,存在2类研究与实践者,一类是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实践者,一类是研究这些实践者的学者。前者知道未来比后者清晰,后者的资料来自前者已经公开的资讯,这里存在十年到数十年的时间差距,中国科研和产业规划就是后者,欧美是前者。 如同每年的诺贝尔奖预测,预测公司的外在指标预测远不如科学家内在的分析准确,或诺贝尔奖的提名就来自科学家内部,而不是依据预测公司的各类统计数据。同理,中国科研与产业管理模式就类似于预测公司的模式。 举个实例,参加过一次德国的面试工作,要求我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但是,我却看到他的墙报那个课题更感兴趣,他却回答属于他个人的课题,同时又提到已经是5年前的项目。 这里要表述的意思为:真正的前景和未来及相关科技和产业等能为外界所见时,所见是冰山一角,已经晚了十年以上,这已经是直接接触研究者的情况下。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学术是传递发展,往往是链条式扩增的引用率,如,“oviduct bioreactor”这个术语有多少文章和资料用到,这也是引用数,不一定提原始论文,却这个术语的使用数量就是影响度。 所以,美国intel等公司设置了专门的未来学家职位,反观我国的情况,却偏重于国际上热点或高峰期的领域,则已经晚了数十年,知识产权早就已经被国外囊括,国际技术壁垒早已经筑成。 也就是说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和坐井观天,而必须深入国际、国内实际的社会考察和知己知彼深入国际、国内资料的文献考证 - 创新,就是延伸到未来事物的生长点。 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几年的感受: 1 )2010年之前到2006年媒体的文章比较多正能量,包括对中国传统和历史、西方科学与发展等都比较多正面的价值;2)上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存在一个语言文化圈和19世纪到20世纪科学尤其物理学革命时期的机遇;3)同时相应于时代的教育和学术体制及文化背景,如,普朗克亲自去瑞士,把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请去柏林大学;4)国际科学的竞赛氛围,如,英国资助爱丁顿和德国资助爱因斯坦,都有表现研究能力的背景。 本世纪又进入新的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然而,我国的思维是什么呢? 非常可能的情况,将是科学和技术中心在本世纪也不会再发生转移,而是进入了北太平洋文明的世纪。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创新创业|2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的VCSEL day
热度 1 AnjinLiu 2015-5-31 05:15
做光电子的或多或少知道VCSEL,VCSEL最早是由东京工业大学Iga教授发明的。 欧洲有一大帮人做VCSEL,为了方便交流,他们搞了VCSEL day,每一年一次,大家聚在一起介绍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吹吹牛扯扯淡。没有商业赞助,没有注册费,所以一直搞到现在不容易。 德国至少有4个组做VCSEL,当然包括我们组,这四个组现在走出去了3个公司,出席了这个会议之后我认为第4个公司估计不远了,所以每个组都会孵化出了一个公司,长命的公司。比如Ulm大学孵化出去了ulm photonics,现在被收购了变成了Philips Photonics,每个月产1000万只VCSEL。Munich工大走出去了VERTILAS GmbH,生产长波长VCSEL,应该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VIS公司的老总和CTO在我们组呆过很长时间,有我们组的影子。这4个组的方向完全不重合,所以没有竞争,相反大家把这个小东西发展的非常好。 法国也有几个组做VCSEL,以前见过他们的文章,但是据我所知,没有孵化出来公司。这次法国有2人参会,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做了很有意思的报告,另外一个哥们也做VCSEL,同时开发仪器,高诉我说年底要去中国卖他的设备,给我名片,让我帮他做广告。 瑞士有一个组做VCSEL,做长波长的VCSEL,采用键合技术,这个组的老板是个大牛。但是这次没有参加,他们也孵化了一家公司,beamexpress。 瑞典Larsson教授组做VCSEL很有历史,Larsson教授对器件物理非常精通,做的非常漂亮,在高速VCSEL领域,和IBM合作把调制速度推到了71Gbs,让我们组一下傻了眼。这次木有参加会,大胆猜测是因为交通不便。 丹麦技术大学也有人做VCSEL,历史不悠久,但想法很好。好像不是VCSEL day的常客。 比利时有一个小组做VCSEL,也有历史,老板是搞理论出身的,现在做实验,搞非线性,去年还发了一篇Nature Photonics。 波兰罗兹有一个组专门做计算和模拟,历史很悠久,估计有20年的历史。老教授估计要退休了,培养了一批新人。这次会议就是他们组织的。 意大利有一个组,Debernadi教授,问他有多少人,他说手下有2个postdoc。他专做理论和计算,理论功底非常深厚,发的文章好像没有离过VCSEL,以前一直和ulm和munich他们合作。去年我和他合作做了一些东西在去年的VCSEL DAY做了展示。这次见面,讨论了下文章发表的事情以及后续合作。 今年德国公司还有波兰一家材料生长的公司做了报告。重点介绍了大功率VCSEL的应用,他们的功率已经能够达到百千W了,会后和他们的高级项目主管聊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会议今年总共开了一天,在波兰TU Lodz开的,主办方非常周到热情,每2、3个报告之后coffee,会后去他们那很有特色的餐厅dinner,还有乐队助兴。 这种小规模、主题专一的会议,很方便彼此熟悉交流,效率更高,收获更大,基本上把欧洲做VCSEL的人都认识了,通过报告展示页让他们认识了自己,算是入了community了。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78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绿色的文化历史
newlight 2015-5-20 05:26
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大英博物馆,再次参观了馆中珍藏的雅典帕特农神庙上的石雕。有关这些石雕的来路,多年来争论不断,希腊人说的是被英国人“偷”走的,英国人说当年额尔金勋爵是得到奥斯曼帝国官员同意“运走”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来的,英国人对着这些石雕的珍视爱护是值得称赞的,所有石雕都放在一个专门的大厅里,大致按它们在帕特农神庙原来的位置陈列。虽然许多已经不再完整,但石雕的残破似乎反而突出了它们的价值,仿佛历史都积淀在白色大理石的缺口和纹理之间了。 原色的白大理石雕塑有一种特别的庄严肃穆之感,因此长期以来大部分人都以为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雕塑一直都是原色的。其实不然,帕特农神庙刚刚建成时,上面的石雕涂满了各种鲜艳而对比强烈的颜色。当然经过几千年的风霜,这些颜色早已消褪殆尽,留下的反而是更美的原色。 这些大理石雕塑上原来到底涂的是什么颜色,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在过去,要研究古希腊人对颜色的运用,主要通过分析古希腊文献中对颜色的表述。研究者发现古希腊人有关颜色的词汇比较单调,只有白色、黑色和红色,其它和颜色相关的词汇往往含义模糊多变,对蓝色和绿色的描绘更为缺乏。以致于在十九世纪一些历史学家和眼科医生认为古希腊人可能有某种视觉缺陷,对蓝绿色不够敏感,甚至有人认为古希腊时期人眼还没有完全进化。这个观点到二十世纪初已不再流行,然而纳粹德国在宣传人种优越论时再次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作为证据,因为在古日耳曼语中有大量对蓝色和绿色的描述,以此推导出日耳曼人比古希腊人“进化程度更高”。这些观点一直受到许多人批评,简单地把文字中对颜色的描述与社会甚至人种的“进化”程度联系在一起是错误和片面的,因为对颜色的描述,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光反映了人们看到了什么,更代表了当时社会中颜色的文化地位。 书名:《绿色的历史》英文版(Green: The History of a Color) 作者: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英文版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法国学者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在他的新书《绿色的历史》( Green: The History of a Color )中重申了颜色的地位与意义是由社会给予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之所以在古希腊文字中缺少对蓝色和绿色的描述,是因为这两种颜色在当时不受重视,属于“二等颜色”,而不是因为古希腊人眼睛有什么缺陷。 帕斯图罗是法国高教机构巴黎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的历史学家,对欧洲历史上的颜色、符号和纹章等有深入的研究,《绿色的历史》是他“颜色系列”专著的第三部,在这之前他已经出版了《黑色的历史》和《蓝色的历史》,计划中还将出版有关红色和黄色的历史研究。《绿色的历史》和前两部作品一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把绿色在欧洲各个时期的文化意义逐一进行论述,阅读此书可以让人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也肯定会推翻了不少过时的看法。 对颜色的运用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帕斯图罗的研究素材也非常丰富,除了文字之外,还包括绘画、雕塑、服饰、纹章、彩绘玻璃、甚至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他还认为颜色的文化内涵离不开人们对颜色构成的理解,比如说绿色在光谱中的位置,以及绿色颜料的来源、染色和绘画中采用何种绿色颜料等等,因此颜料的制作工艺和质量将会影响当时社会对颜色的好恶观感。 现代社会中,绿色是一种备受青睐的色彩,和环境保护、身心安宁、健康卫生等联系在一起,有时候人们会通过和绿色挂钩的办法宣示自己的立场。英国保守党的党徽原来是以红蓝两色画出的一只举着火炬的手,卡梅伦10年前当选为保守党领袖之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党徽改成了一棵树:在蓝色的树干之上,是大片用涂抹方式画出的树叶。卡梅伦希望用这个新党徽来宣示保守党的“绿色”立场,暗示在他的领导下,保守党将是一个适应新时代、关心环境生态的政党。 然而帕斯图罗的研究发现,绿色并不总是具有这些象征意义,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直至现代,绿色的意义曾经发生了多次改变,从被忽略到流行、从代表青春浪漫到成为魔鬼的颜色、从“二等颜色”到成为政治宠儿,经历了多次起伏,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文化、宗教和科技上的发展变迁。 与古希腊语缺乏对绿色的描述相比,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出现了许多和绿色相关的词汇,不过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绿色还是一种“野蛮人”、特别是北方日耳曼人联系在一起的颜色。绿色在服饰和其它日用品上也非常少见,帕斯图罗认为这也许和罗马人在绿色染制工艺上比较落后有关。到罗马帝国时期,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日渐丰富,绿色也和紫色、粉色和蓝色一起,成为“新兴”色彩,这些被视为是“轻佻”的颜色,与“庄重”的传统色:白色、红色、黄色、黑色等形成对比。罗马皇帝尼禄(Nero)是一个例外:他特别钟爱绿色,从衣着、宫廷装饰到收集的宝石,甚至包括饮食,绿色都是其主色调。尼禄一直被后人描绘为性格乖张无常,这似乎加强了把绿色看作是一种“不稳定”颜色的看法。 帕斯图罗对古罗马战车比赛的观察十分有趣。这是一项当时很流行的观赏体育运动,每辆战车都代表一个团队出赛,每一团队都有自己的标志色,早期曾经有超过四支队伍参赛,到了帝国后期就只有两支团队:“蓝队”代表元老院和贵族,“绿队”代表平民。在赛马场上,颜色成了身份归属的象征,历代罗马皇帝大部分是“蓝队”的支持者,但也有一些例外,尼禄就是其中之一。 绿色的文化内涵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剧烈的变动。一开始绿色地位得到提高,绿色出现在了彩绘玻璃和装饰品上,在日耳曼地区尤其显著,例如被德国和法国同时认为是自己第一个皇帝的查理曼大帝,就对绿色十分钟爱。后来绿色地位曾上升到成为“高贵之爱”的象征,然而到了中世纪的后期,绿色却又和传说中的撒旦与魔鬼联系在了一起。 The Arnolfini Wedding 帕斯图罗认为,中世纪社会对“果园”(orchard)的热爱,大大提升了绿色的文化地位。“果园”一般是一个被围墙围起来的花园,但其中必须有成片的绿地和果树,中央是一个喷泉。每当春天来临,在这个充满绿色的果园内,人们既能休憩愉悦、又能冥想期待。植物和春天都和绿色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在中世纪中期渐渐演化为把绿色看作是青春、爱情、期待的象征,代表汇集了诚恳、忠诚、典雅、慷慨、勇气等多种美德的“高贵之爱”,难怪那时候的骑士们都愿意给自己或座骑披上绿色的袍子。帕斯图罗对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著名油画《阿诺芬尼的婚礼》( The Arnolfini Wedding )进行了分析,此画作于1434年左右,画面上一对年轻男女手牵手站在一间卧室内。这幅画展示的故事内容不详,有过多种分析,特别是画中女士左手抚着自己微隆的腹部,让人猜测她已经怀孕。帕斯图罗指出画中有两个线索:第一个是背景中床架上刻着的保佑怀孕妇女的圣玛格丽特雕像,第二个是画中女士身着的绿色长袍,在中世纪中期,年轻女性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等待喜事的降临”,到中世纪后期就更为明确地与环孕联系在了一起。从这两个线索看,这位女士无疑已经怀孕。 正当它的文化地位日渐上升之时,在中世纪末期,绿色却出现了“性格分裂”:一方面代表了愉悦、美丽和希望,另一方面又与撒旦、魔鬼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一时期的绘画中出现的许多凶恶的怪兽,如鳄鱼、鲸鱼、喷火龙等等,大都呈现为绿色和黄色,而文艺作品中的巫婆也往往身着绿色。 帕斯图罗没有为这一现象提供解释,只是说也许与中世纪绿色染料的不稳定有关,这可能是让绿色无法成为一种“正统”颜色的原因之一。在《绿色的历史》一书中,他一直强调绿色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地位往往和当时的颜料制作和染制工艺有关。在古代,最早被采用的绿色染料主要来自铜绿和孔雀石,后来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混合蓝色与黄色颜料来制作绿色颜料,但是中世纪僵化的行会制度不允许同一家染坊经营多种颜色,加上许多画家对蓝黄两色混合的抗拒,让绿色难以成为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颜色。即使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绿色在光谱上位于蓝色和黄色之间的事实已经被发现,在颜色的“地位”上,绿色依然低于蓝色,原因之一是当时发现了普鲁士蓝和美洲靛青,这两种高效的染料让蓝色大行其道,占据了主导地位。 绿色文化地位的再次爬升,是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由于都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绿色所代表的乡村、自然和植物的渴望越来越强,于是绿色与健康和卫生的关系慢慢地建立了起来,成为生命、活力、康复的象征。近几十年来,绿色的文化地位越来越高,它所代表的美德除了健康卫生之外,还延伸到了公民参与、社会责任和符合伦理的生活方式等,可以说在二十一世纪,绿色的文化地位终于达到了顶峰,这就难怪英国保守党也要把自己“染绿”了。 在《绿色的历史》一书中,帕斯图罗明确地把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但是联想到中国历史,绿色的文化地位不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吗?唐代规定七品官以下穿绿服,即所谓的“青衫”,由此可见当时绿色地位的地下,在明清时代,“绿头巾”、“绿帽子”是卖淫者的别称。汉语中还有“绿林大盗”一说,把绿色和盗贼联系在一起。当然绿色也并非一概贬义,汉语中“青春”一词本身就是以代表自然、春天的绿色来形容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说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在《绿色的历史》中,作者往往不会解释许多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当然是他治学严谨的体现,不作妄加推测,但却让读者失去了了解这位颜色文化专家一些个人见解的机会。 《绿色的历史》覆盖了欧洲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历史,对绿色的文化历史作了详尽的分析,不仅知识量大,许多故事也十分有趣。读完本书之后,不禁更加让人期待作者颜色系列中的其它作品了。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绿色的历史 》
个人分类: 人文图书|4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复兴与知识就是力量
benlion 2015-5-7 10:23
- 从培根到爱因斯坦 13 世纪欧洲的罗吉尔·培根论述了实验方法,阿奎拉阐述了经验主义和乔托提出透视绘画方法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儿的《方法论》,数学论证的逻辑方法与实验仪器的技术结合,奠基了17世纪到19世纪的西方科学发展的根基。 13 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十日谈、君王论和工程技术发展,经历大学建立、文化中心形成和宗教改革,从神权向君权社会转换。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建立了实证科学和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论述了中国儒家和道家、释家(高更)等文化,产生了工业革命和工艺美术运动、文官制度建立,从而,进入了现代民权社会。 中国文化复兴,则实际是启蒙运动和复兴社会的伦理传统,伟大见诸于细微而求真、务实的精神,却不是宏大而空虚、浮华的表象。 欧洲文艺复兴,开启于阿拉伯文献中发现的希腊典籍,中国文化复兴则起因于发现西方科学里的中国思想、文化和技术、艺术。培根论及中国的3大发明用了“发现”,可能是这些机械比较简单而没有太多的人工设计,也可能反映了当时普遍对机械和工具等发明的兴趣,而恰好是近代科学视大自然为机械的哲学观。 莱布尼兹、康德开启了欧洲的系统与演化思维,从机械计算、数学符号到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从数理逻辑、语言哲学到形式语言、计算机程序等,发展了分析与综合哲学、工程与人工科学。 而后,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诞生了天然机器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发展,从而,将进入深海和太空发展新的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时代。 附、培根的《新工具》 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拉丁文为“scientia potentia est”。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他在《新工具》(NewOrganon)第1卷第129节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文字,最早提出了“三大发明”的说法: Again,it is well to observe the force and virtue and consequences of discoveries; andthese are to be seen nowhere more conspicuously than in those three which wereunknown to the ancients, and of which the origin, though recent, is obscure andinglorious; namely, printing, gunpowder, and the magnet. For these three havechanged the whole face and state of thing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first inliterature, the second in warfare, the third in navigation; whence have followedinnumerable changes; insomuch that no empire, no sect, no star seems to haveexerted greater power and influence in human affairs than those mechanicaldiscoveries. 许宝騤的翻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3页): “ 复次,我们还该注意到发现的力量、效能和后果。这几点是再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古代所不知、较近才发现、而起源还暧昧不彰的三种发明上,那就是印刷、火药和磁石。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以上均文献来自吴国盛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34476-887890.html )。
个人分类: 科学方法|212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学与技术 - 机遇是什么?
benlion 2015-5-4 17:20
知识化是负熵,进化是组织化。 最精密的机器是生物,最复杂的发明是机器。 思维滞后,往往导致机遇的失去,高瞻远瞩是发展的前提,研究历史是为了探索未来。人类的科学思想 – 哲学思维与艺术想象、数学方法与技术途径,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 )轴心时代 2 )中古代中国工程范式 3 )近代欧洲实证科学 A 、历史的机遇 - 李约瑟问题 B 、 19 世纪的机遇 – 洋务运动 17 世纪 -19 世纪,欧洲建立了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完成物理学 3 次综合和化学的原子论,建立社会学的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以及实验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蒸汽机和内燃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发明。 4 )现代工业科学 C 、 20 世纪的机遇 - 钱学森之问 物理学革命、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建立,以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发展。 D 、当代的机遇 – 机器时代 实验与系统科学整合,生物计算机、纳米机器和生物能源、细胞工厂等研究。 - ( 2011 年 -2015 年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星球时代|24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算不如天算
热度 13 dmi2007 2015-3-20 20:08
本来兴致勃勃,备好了摄影设备,准备大拍一场光临欧洲广大地区的日蚀。 可是连着数天都是蓝天白云,偏偏在今天阴云密布。 上一次欧洲可观的日全食是在16年前——1999年。原本哥本哈根地区可以看到80%的日蚀,真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可惜,搞气象的人栽在天气上也不算冤! 据说,位置偏北的丹麦属地法罗岛和挪威属地斯匹兹堡可以看到完整的日全食。报载只有5万居民的法罗群岛将迎来8千游客前往观看日全食,旅馆房间在上次日蚀结束时(1999年)就开始被预定了。北极熊出没的斯皮兹堡这几天的旅馆费更是高达3000欧一间。 还据说,本次日全食带可抵达北极圈内,这时候北极圈内正好处于极夜与极昼之交的时期,当全食带扫过北极时,北极的人们也正好度过了了长达6个月的极夜,迎来第一缕阳光,这个巧合发生的概率大约为50万年一次。 在著名天文学家第谷( Tycho Brahe )的故乡,民众观看日蚀的热情很高,媒体也是热炒此事。观看日蚀用的防护镜销售一空,可惜最后落空了。 反正没看着,给大家一个直播 日全食 的链接,过过眼瘾吧。 http://www.space.com/19195-night-sky-planets-asteroids-webcast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24309 次阅读|25 个评论
欧洲多国加入亚投行,中国别当大头
热度 3 gaoshannankai 2015-3-19 12:27
最近听闻欧洲多国加入亚投行,感觉到中美货币战争由幕后 转移到了台前,刚好不久前刚刚发表了一篇博文。 未来世界发展的两条主线-你我都能看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1742.html 里面反复强调的一条主线,就是中美围绕人民币-美元话语权展开的经济斗争。 没想到这么快,欧洲国家就采取行动了。 不过,我那篇文章讲到,要尽快修复中日关系,将来亚洲货比一体化, 主要是中日韩主导,同时李光耀的去世将有助于新加坡倒向中国,此前 李光耀坚持独立自主,并且与大陆有过节,现在他要死了,估计新加坡 国策会有变动。 欧洲国家进来,其实本身意义不大,他们放点钱,一方面减少经济衰退的风险, 最主要是想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车,或者以后作为筹码要求中国对他们经济 援助,让我们当大头。 希望老大们头脑清醒,对于欧洲国家,来就欢迎,想 捞一票,没门。 请有时间大家再次看看我那个博文,里面很多预言都会很快兑现,希望看到中国 经济大衰退的人会大失所望。 未来会出现中美两个国家双增长,成为世界双引擎 的局面。 中国当前的核心工作还是金融领域的反腐败,看看我们国家多少高干子弟都在 欧美大银行供职,国内多少所谓经济学家都成了欧美财阀的走狗,人家对我们国家的 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了如指掌。如果不改变这个状态,中美经济领域的争霸,中国 毫无胜算。
1378 次阅读|4 个评论
究竟什么是生物工业?
benlion 2015-3-12 11:26
约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个观点:到国外做科学研究,回国做产业开发,至今仍然是这个观点;然而,有一点不同,就是中国在社会学和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大有作为,从而,建立一个创新型社会体制,而后,才可能导致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等走向世界领先。 2009年,因为,第11届国际分子系统生物学国际会议 - 依据世纪之交的发展过程,通常应该只到了第10届,于是,启动了对有关系统生物学的文献检索与考证,而且,又遇上钱学森之问,引发了重新探讨李约瑟难题 - 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对中西医学、哲学和20世纪初在英国对中西文化、艺术探索的起因。 因而,导致了对整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而后,2013年和2014年对整个科学方法的发展和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得出的结论就是:近现代欧洲的科学和工业,不仅是复兴希腊-罗马和犹太-基督教文化,而且,也是对阿拉伯、印度-中国的文化和体制,包括,哲学和技术、工艺和产业等的研究与范式、模式转换的过程。 (生物工业模式) 然而,自印刷技术到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一个历史发展的大周期,人类文明将进入工程生物和智能机器的时代,将彻底改变未来人类和地球的发展前景 - 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以及医疗卫生和工业制造的全方位变革。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只有全方位研究与考察欧洲近现代文明的文化和体制 - 实验与系统科学、工业制造与设计艺术和人工科学、工业管理等,而且,后现代时期,环太平洋文明 - 北美与东亚类同于欧洲与北美的研究到产业的发展路径。 -(2011年-2015年博客日记)-
个人分类: economics|2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
wangyong77 2015-3-10 00:19
【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 文中有个观点,就是中国咏春拳功夫在国外更热,而我们也看到似乎其他功夫也是。甚至于有人说中国功夫失传了,要去日本学。 当然或许是一面之词 【转帖】关于咏春在欧洲的发展(2011-10-14 23:18:42)转载▼标签: 梁挺欧洲咏春拳空手道真功夫杂谈 分类: 武术 李小龙当年的成功只是让外国人第一次认识了咏春,真正让咏春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其实是以梁挺为首的叶问其他徒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李小龙当年的武术国际化的思想,用空手道等现代武道的管理组织形式将咏春拳包装后推向了世界,就比如现在各种咏春拳组织基本上也都有了类似空手道的段位划分以及国际总部、地区总部、地方分部层层授权管理的现代组织管理形式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咏春拳国际组织要算叶问关门弟子梁挺博士创建的“国际咏春总会”—International Wing Tsun Association(简称IWTA),这个组织的注册商标是“Wing Tsun”。在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都有分部,注册会员超过了100万人。如果再加上梁挺师兄弟们创立的其他咏春拳组织(如Ving Tsun 等),世界上光是叶问一脉的民间咏春弟子就会超过200万人。当然,这还不包括集体采用咏春拳作军队制式格斗教程的一些欧洲国家的各种军警组织,如匈牙利国防军、德国SEK、英国SAS等。 以下关于梁挺的内容转自百度: 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派武术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师傅,他在世界64个国家开了4000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王!   童年的梁挺身体孱弱不堪,经常被同学欺负。有一次,他被20多个街童围攻,被打至重伤。   此事坚定了他习武傍身的决心。1960年初,13岁的梁挺到咏春武馆拜师学艺。他痴迷武学,打沙包、打木人椿、自由搏击,三更灯火五更鸡,天天如是,风雨无间。18岁时,梁挺终于练就一身好功夫。   1968年,梁挺考入香港浸会学院外文系。其时,一般人对国术心存偏见,认为这是市井之徒的打架伎俩,难登大雅之堂。但梁挺却凭着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拼劲,几经波折,在浸会大学开创浸会咏春班,成为把国术带进大专学院的第一人。   拜叶问为师令梁挺的武术更上一层楼。叶问是咏春拳的掌门人,也是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对梁挺这位封门弟子欢喜有加,把其精深的招式悉数相授,并把苦心经营多年的香港咏春体育会拳术班交给梁挺打理。梁挺不负师托,通过公开表演、电视表演、接受传媒访问、派弟子出赛等形式,令咏春拳妇孺皆知,咏春体育会因而声誉日隆。   1970年,梁挺辞去咏春体育会拳术班总教练一职,成立咏春梁挺拳术馆,以传扬咏春武术为己任。咏春梁挺拳术馆不但令港人趋之若鹜,也令外国人纷至沓来。   弘扬国术   上世纪70年代初,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柔术在国际武坛大行其道,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却“养在深闺无人知”。作为一位武术家,梁挺深感惭愧。因而弘扬国粹,把中国武术传到世界各地去,成了梁挺的心愿。   1975年,梁挺只身来到德国北部的基尔市,用街头卖艺的方式展开其在海外传播中华武术的艰辛历程。德国人并没把这位中国小子放在眼内,好斗之徒纷纷前来挑战。令德国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很快便败下阵来。梁挺变幻莫测、行云流水的拳术令他们眼界大开,佩服得五体投地,并纷纷要学中国功夫。梁挺乘势在德国开设分馆,广招学徒。至今,德国分馆已发展到1000多间。   梁挺每到一地,都要应付挑战者,稍有不慎,就会英名尽丧。他以武会友,以德服人,被折服的挑战者多成为其忠实的徒弟。不懈的努力令梁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开的咏春拳术会馆目前成为世界武坛最庞大的独立武术团体,分布于世界64个国家,共有4000多间,徒子徒孙超过100万人,其中包括两届世界泰拳冠军史提芬·霍斯、世界空手道冠军胡夫、世界拳王宾奴、多届欧洲泰拳冠军及世界泰拳亚军史提芬·厉慈、三届全欧洲刚流柔空手道冠军约根等。美国海军陆战队、联邦密探队、德国SEK、法国KAID、意大利NDCS、比利时特@警、埃及空降部队等教练以及欧洲七成军警和特@警,都纷纷转学梁挺的咏春拳。风靡世界的咏春拳,其魅力何在呢?梁挺师傅指出,咏春拳的特别之处,是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去消人(化解来拳),而是借力打力,以柔制刚。一般人最怕擒拿手法,咏春拳却不怕。其他功夫打了一拳,接着就要收拳,而咏春拳处处紧迫,一拳接一拳,名曰“迫步贴打”,杀伤力很大。   传播秘诀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梁挺师傅凭什么把国籍、语言、思想、文化、习惯不同的人吸收入会,并在短期内完成裂变扩大呢?   梁挺不但是一位成功的武术大师,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传播”专家。   早在1975年,在办好武馆的同时,他和友人合办了一份国际武术杂志———《真功夫》。由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真功夫》大受欢迎。由他撰写的《咏春拳》一书已被译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斯拉夫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波兰文、保加利亚文等多个版本,并行销世界各地。他还被美国的宾泽明·法林连学院颁予哲学博士的证书,以及获得保加利亚国家运动学院“搏斗艺术客座教授”之名衔。   1976年,他为香港丽的电视台(即香港亚洲电视台前身)策划了全新的24集电视剧《真功夫》,并客串一角。1977年开始,他又传奇地由电视圈转入电影圈,担任大导演张辙的武术指导,并拍了《唐人街小子》、《南少林与北少林》、《五毒》、《天堂地狱人间》、《广东十虎》等多部电影。   办杂志、出书、公开表演、训练拳手接受挑战、拍电影……一系列成功的传播,令梁挺师傅及其武馆“天下无人不识君”。与此同时,梁挺师傅致力完善武馆的规章制度、教授系统和管理方式。他把咏春梁挺拳术馆改名为国际咏春总会,并实行“金字塔”式的管理,“塔顶”是梁挺,“塔基”是越来越多的学徒,中间则是按12个等级划分的教练队伍。   临别时,梁挺师傅感慨良多:“最好的武术在中国,然而我最好的徒弟却在德国,我最大的愿望是回国内开分馆,并把国内的总部设于家乡中山。” 楼主如果真想了解咏春在国外包括欧洲发展的火暴程度,最快的方法是到youtube上去搜索Wing chun 、Wing Tsun、Ving Tsun这几个关键字。现在光世界各地咏春练习者上传上去的各种视频都超过了30000个。其中不乏经过各地咏春练习者各自独创出来的一些技术,绝对能让国人大开眼界。 但讽刺的是现在国内能收集到的关于咏春拳的信息却非常少,与国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仿佛好象这咏春拳就根本不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和中国人根本没什么关系一样。就算在新华山这种比较专业的武术论坛上,目前对欧洲咏春了解详细的网友好像也只有小龙女一人,如果等她来了你可以也仔细问问她。 摘自 http://www.ws61.com/bbs/read.php?tid=90815page=1
个人分类: 武术|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食品安全局为双酚A“开绿灯”
gdn 2015-1-26 01:26
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21日电(记者张晓茹)欧洲 食品安全 局21日发布最新评估报告指出,按照当前的接触水平, 双酚 A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不会带来健康风险,包括胎儿、 婴幼儿 和青少年。 双酚A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硬质、透明塑料瓶等用于盛放食品和饮料的塑料包装物以及某些容器的内部涂层中大多含有这一物质。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专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基于新的评估结果,可以大幅降低双酚A的每日耐受摄入量标准,从目前的每千克体重50微克减至每千克体重4微克。不过,这一新的双酚A标准,仍需等待一项以实验鼠为对象的长期研究结果出来后,才能加以确定。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最新评估报告认为,单一饮食来源或饮食、灰尘、化妆品和多用于收银小票的热感纸等多种混合来源带来的双酚A摄入量,仍然要比每千克体重4微克的每日耐受摄入量标准低数倍。这也是欧洲食品安全局首次将非饮食来源的双酚A考虑在内。 不过,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专家强调,摄入高剂量的双酚A,如上百倍于每日耐受摄入量标准,可能严重伤害肾脏和肝脏,此外对动物的乳腺也有不良影响。不过,欧洲食品安全局专家认为,有关双酚A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生殖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及心血管系统等,仅以目前证据尚不能得出确定性结论。 双酚A可用于生产食品接触材料,包括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器具和某些容器的内部涂层等。在这种情况下,双酚A残余物可转移至食品和饮料中,并被人体吸收。而来自热感纸、化妆品和灰尘的双酚A可通过皮肤、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内。 对于双酚A的危害,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各国对双酚A的态度也不一。就在今年初,法国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出口或销售任何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以避免双酚A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行,又见各式自行车
热度 4 baocunkuan 2015-1-4 14:14
人们通常把自行车称为绿色交通工具。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人们纷纷重新用起自行车,国内自行车出行也渐渐再次兴起,甚至不少城市发展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2012 年的荷兰之行,见识了荷兰作为 “ 自行车王国 ” 的风采,写得一篇题为《请“拾起”被我们丢掉了的“自行车王国”帽子》博文不仅被科学网 “ 精选 ” (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673987.html ),而且被《科技导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出。 2014 年夏天,法国、意大利、德国的交流、访问,更进一步见识了欧洲国家在绿色出行方面的努力和偏爱。 无论在法国里昂,还是意大利米兰,经常会看到公共自行车。 颜色不同、款式相似的自行车 无论是人还是马来拉车,坐车的惬意是相似的 无论一人单独行动,还是三人行,或者全家出行,还是一大帮人出行,倒都是方便 最酷的可能要数这一款自行车了。照片上这个可以称得上是 “ 超级绿色 ” 的交通工具 —— 木制自行车,或称之为“绿色 2 ”交通工具。
419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全球文化与全球医学
benlion 2014-12-29 12:20
中国近现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日本现代化开启于兰学和明治维新,美国现代化形成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俄国现代化起始于彼得大帝到荷兰的学习。 现代化就是转型到科学与工业文明,五四运动的文字改革和学习西方科学和工业,以及建立现代共和国的社会体制;然而,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艺术等方面,由于欠缺对欧洲近代化历史与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研究与考证,导致了误区,从而,未能大踏步走向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创新型驱动模式。 近现代欧洲文明,开启于意大利北部到荷兰-英国轴线的中欧-查理曼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文艺复兴到达芬奇时代的工程范式建立,以及数学符号和解析几何、科学仪器和实验技术等发明,从天文学、医学革命到实证科学、机械化工业发展,导致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近现代欧洲文明,以阿拉伯世界、蒙古汗国和中亚、波斯为中介的东西方丝绸之路,以大航海时代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并建立在希腊-罗马文化和印度-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历史过程的深入研究与考证,才能彻底解决李约瑟、钱学森和德国科学家之问的症结。 例如,墨家与技术工具、禅宗与绘画艺术、儒家与启蒙思想、道家与系统思维等,实证科学是理论思辨与实践技术结合的传统和钱学森的中医存在系统思维,以及全息医学的中介,导致了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路径。 附、结构论与精神论 “结构论”的逻辑来源有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道德经的推理与演绎思维,“精神论”的思想来源有犹太教-儒家伦理和印度-希腊哲学的思维传统。
个人分类: 201415|2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砖
sunnanping 2014-12-29 10:23
我国建筑用砖品种不多,主要是24砖,即标砖,尺寸240×115×53mm。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砖的品种很多。见下图: 我国与欧洲国家砖的一些对比: 对比项目 我国砖 欧砖(德国为例) 品种 单一 多样 砖块造型 简单、固定 复杂、多变 砌体设计 简单,稍微考虑砖块尺寸和组砌 较复杂,考虑砖块尺寸和组砌 砖块的生产 简单 手工—现代工业均可生产 复杂 需现代工业生产 施工工具 单一,一把灰刀打天下 辅助工具众多,有半机械化工具 砌体施工 手工,低效率 手工—半机械化,效率较高 砌体质量 与工匠技艺、态度紧密相关,波动性大 较有保证,波动性小 对工匠技艺要求 高 不高 单块砖承担功能和砌体组成 多样,一砖多用,一块砖打天下,砖承担什么功能均可,互换性强 单一,各具其能,各司其职,不可互换,共同作用组成建筑,如同一架机器 砖的功能特点 兼 各部分功能不易分清 专 各部分功能一目了然 对现代工业 依赖程度 低—完全不需均可 高 评价 工业背景要求低,工匠技艺要求高; 由最简单元组合而成,互换性强; 一砖多用,能用,功能未必最好; 随意性大。 尚在手工业阶段。 需现代工业背景,工匠技艺要求低; 砖各具其能,各司其职,不可互换; 按各部分功能设计,组成如机器; 严谨; 已接近建筑工业化水准。 砌体建筑历史悠久,一直是手工业产品。从以上对比看,欧洲国家在利用现代工业加以改造。看得出他们把砌体建筑看成一架机器,然后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手工制作的能力范围,但对于现代工业来说都不是问题。利用现代工业高质量的制造出这些组成部件,再花费少量的辅助手工劳动完成现代砌体建筑。用现代工业最大程度代替手工劳动是关键,怎样最大程度代替?关键是设计。 我国的标砖也有优点,品种单一、制造简单、投入低、互换性强、不变应万变等。这和汉语与英语的组成区别有相似之处,汉语由字组成,英语由词组成。这或许是思维习惯所致吧。建筑工业化是发展趋势,德国砖或许不适合我国国情,但这种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手工业的思路及做事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琢磨的。
个人分类: 土木工程材料|3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西文化通论
benlion 2014-12-21 13:47
人类文化,从起源、发展到现代,漫长的历史过程,涉及迁徙、交流和创造、传播的复杂发展过程。 然而,有关这类文化现象,以后基本不再讨论了, 2 个理由: 1 )之所以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复兴传统文化,是因为社会早就已经没有了儒家等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论语》也没有多少学人阅读,更无从谈起学校的儒家教育,以及儒家文化的如何影响,社会缺失了一个诚信和伦理的道德维度; 2 )关于近现代西方社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科学”或技术、艺术等资料非常之多,可以非常方便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 我 的兴趣与探讨,则是科学范式和文明模式转换过程的中西方文化要素,从而,探索未来文化与体制、人文与科学等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总结) -
个人分类: 网络教育|2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日记 - 说明
benlion 2014-12-17 10:11
这几年在科学网记博客日记,其实,很多次或每年都想停止下来;然而,往往是思路或想法自动流出来,不得不记载下来,又不习惯用纸质笔记本书写,也不喜欢没有准确的时间记录。 于是,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博客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载自己的探索与思考历程;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结论,请不要转载(包括评论在内),将有待于将来整理。 一个核心思路是李约瑟-钱学森之问的探索与思考:古代文明、中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近现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尤其文化和体制、哲学和艺术、科学和工业等建立与发展过程,需要重新温习和深入考察与求证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关键是经验主义哲学观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论建立与发展,如,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辩论,类同于中国古代的“白马非马”名辩。 近现代文明的总体发展过程是走向个体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多样化社会,也就是创造发明的本质特征,如同树木的生长与发育,却不是如同兵家的步调操练。 当代科学和技术革命,也是走向个体化和个性化的技术与设计,如,系统医学的个体化(2003年S.Benner)、转化医学(2003年FM.Marincola)模式和3D打印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 -(总结)-
个人分类: 201415|1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文明之果
benlion 2014-12-16 08:35
人类文明经历了埃及-巴比伦到轴心时代古典文明,而后,中国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北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古代中国,诸子百家、能工巧匠和商贾等形成古代各家各派的专门职业,儒家(私塾学校)和法家、兵家等属于社会管理领域,文学家、画家和戏曲家等属于人文艺术领域,农家、医家(辨析求证)和作坊(私人店铺)等属于工程技术领域,集市、商家和钱庄(私人银行)等属于商业贸易领域。美国当代社会,也是多种宗教、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以及私立大学、私立研究所和商业银行等社会模式,更像古代中国(当代也形成了多种经济和国际化形态)的多元化或多样化社会。 近现代欧洲 - 查理曼大帝称为欧洲文明之父,在波兰、西班牙到意大利的以西区域,经历了文艺复兴 - 建立大学和复兴希腊、罗马文学艺术和哲学,以及学习阿拉伯(化学和代数)、东方的工程技术等,而在大航海、地理发现之后,进入了近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欧洲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经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经济发展,几乎都是在脱离拜占庭和罗马的“宗教-政治”体制的过程,从而发展了近现代文明;因而,中国走向现代化社会,也必须避开循环辩论(3段论)和等级(教主)轮回(生命)思维的中古代文化因素逆向影响,才能实现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型社会)-
个人分类: 北太平洋|22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管理学论衡
benlion 2014-12-15 15:36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 规矩,包含了数学和法律概念。 人类轴心时代,中国进入周朝中原和楚国的演义,从秦汉到明清的文明历程,从尼泊尔、三星堆到襄阳和曲阜(儒)、商丘(道)、开封(犹太)和登封(禅),以及苏州、徽州和吉安等形成文化格局。 文艺复兴是近现代文明的序幕,查理曼欧洲的意大利北部建立大学,以波兰、西班牙到意大利为边界,始自大航海和地理探险,在荷兰和英国、法国和德国区域,进入了物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奠基时期。 宗教与文学艺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哲学和数学,构成文化的基本结构。意大利文艺复兴,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学艺术和哲学,以及从阿拉伯和东方学习了工程技术等,在法国、德国分别受到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而禅家和墨家影响的是艺术和技术。 社会的结构,包括,文化的教育与创造,政治与经济的管理与产业发展,近现代是农业文明和宗教文化转型到工业文明和科学文化,形成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方法,以及管理体制。 在查理曼欧洲的东部、南部分别形成俄国、南美的欧洲文明扩展,而在北美和澳洲发展到北太平洋文明时期,东亚的“儒释道”对西方宗教的个体人格精神与社会组织原则的诠释,将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文明论稿,总结)-
个人分类: 启蒙教育|20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中国能否成为科学中心?
benlion 2014-12-3 13:14
地球是卵球形,同一纬度线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是相同的地理中心,而大陆板块形成南 - 非洲、澳洲、南美洲和北 -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世界 文化创造中心,从中东到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发展,经由中国 - 中东 - 查理曼欧洲路径,而后,到欧洲和北美、环太平洋时期,在中古代形成了工程范式和君权模式,在近现代建立了科学范式和民权模式。 英国(及其联邦)、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度,欧洲、中国和美国是不同模式的现代制度,中国体制的奠基具有一定灵活度和改革空间;因而,未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相当大可能,关键在教育、研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塑造未来中国的是新理念与思想的教育运动 – 儒学重生,欧洲文艺复兴之本意也是重生。社会和谐论和科学发展观,融合了儒家 – 和谐论和道家 – 发展观,从而,改革了过去的斗争论和知识无用论 – 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 科学范式,建立在工程范式的数学和技术方法基础上,发展了理论思维和机理的研究。现代科学,已经与技术结合成为一体化的科学,科学也就包含了科学研究的技术,工程科学包含了工程的技术,管理科学包含了管理技术等。 现代艺术,也形成了理论的思想深度与实现的技术途径,以及发展了工业设计艺术等。科学发展到自然、社会和人工科学的体系,医学发展到转化与工程医学,工业发展到制造、 IT产业 和生物工业的时代。 因而,未来中国,能否抓住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型社会转型,将决定了未来 – 也许, 2017 年为起点的新世纪文明创新与发展? - (未来中国与文化全球化) -
个人分类: 201415|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杂志:欧盟准备允许各国对转基因作物禁令(中英)
蒋高明 2014-11-23 06:52
科学:转基因在欧洲将难以入生根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2vbns.html 附: Science:欧盟即将允许各成员国对转基因颁布禁令 精选 已有 1206 次阅读 2014-11-22 15:24 |个人分类:热点新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欧盟 转基因 禁令 【博主按】这是昨天(2014-11-21)发表在Science周刊上有关欧盟对待转基因问题的一则新闻,我进行了全文翻译。紧跟其后的是新闻后链接的一个更早些时候(2014-11-12)的新闻报道,我也做了全文翻译。任何翻译都难于保证100%传递信息,为了避免可能的歧义,我将原文附后。如果有翻译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请善意指出,谢谢! 11月11日,欧洲议会议员通过了一个草案,允许各国政府禁止转基因(GM)作物在其境内种植,即使那个产品已被欧洲层面得到了授权。欧洲食品安全局已经批准了几种转基因作物,但许多消费者却一脚踢开这些食物,而且一些国家的政府试图禁止它们。各国的分歧已经削弱监管决策,为了避免这种僵局,计划给各国政府更多的权力,代价是削弱了泛欧洲市场的一致性。生物技术公司和植物科学家一如既往地警告说,这个提案设定了一个负面先例。但是转基因的反对者则赞扬了议会提案的最新版本——试图给各国政府更多的实权以便在其领土禁止转基因种植。 欧盟准备允许各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禁令 欧洲议会议员昨日同意了一个草案,允许各国政府拒绝转基因(GM)作物在其领土内种植,即使那个产品已经在欧洲层面得到了授权。该计划有助于协调反转和挺转国家,解除停滞不前的审批流程,让更多的转基因作物在欧洲种植,尽管很多国家有可能借此机会来进行限制。 虽然欧洲食品安全机构(EFSA)已批准了几种转基因作物,许多欧洲消费者却一脚踢开这些食物,而且一些国家的政府试图禁止他们。在过去十年中,各国的分歧已经削弱监管决策,而且一些国家的禁令在法庭上受到了种子生产商的挑战。 为了避免未来的这种僵局,计划给各国政府以更多的权力,代价是削弱了泛欧洲市场的一致性。“作为放弃欧洲共同规则的交换,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让成员国与他们的民意更协调,这是不小的成就”,该问题的议会首席谈判代表Frédérique Ries在投票后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转基因的反对者赞扬了议会的最新版本,昨天得到了负责环境,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ENVI)问题的委员会批准,这比今年6月份成员国同意的文本更进了一步。提案说到“会给欧洲国家一些法律的实权来禁止在其领土的转基因种植,对生物技术产业来说,是很难在法庭上挑战这些禁令的” 欧盟绿色和平组织农业政策主任Marco Contiero在投票后发表了这样的声明。 但是,该计划让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该提案为其他的科学产业“设定了一个负面先例”。“我们现在从一个缺乏适当实施的系统变成了一个计划不运行的系统”,EuropaBio行业协会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主任Beat Späth,今天通过电子邮件向Science Insider发表了这个声明。 许多科学家也响应着业界的关注。10月30日,21名植物科学家给“欧洲的决策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抱怨政治阻碍了植物科学,并呼吁“立即授权”EFSA认为安全的转基因植物品种。 “我们对产品做了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如果它是安全的,我们就使用它,如果它不安全,我们就不用”,瑞典于默奥大学植物科学中心的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授Stefan Jansson说,他是这封信的签名者之一。“如果我们开始说为了禁止一个产品是其他理由,我们就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科学依据。” 在关键的修正案中,国会议员们提出让成员国禁止某一作物,要给出更广泛的原因,包括环境方面的理由,不需要怀疑EFSA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它不是让成员国用新的科学证据证明EFSA是错的”,Contiero说,但让政府作为风险管理者,限制了作物的利用,例如避免农药抗性杂草的发展,或转基因与常规或野生植物之间的杂交。 其他显着的变化,环境委员会取消了成员国让种子公司直接参与禁令过程的提案——这个想法激怒了环保团体,他们建议让成员国一次禁止一组作物,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议会的文本还要求各成员国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转基因生物在其领土的其他产品和邻近成员国的边境地区意外出现”,例如,在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种植区之间建立缓冲区。 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和内阁会议已经通过谈判达成了一些联合文字版本,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达成一致。 E.U.moves closer to enabling national bans on GM crops (http://scim.ag/GMcropsinEU) Members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greed yesterday on draft rules allowing individualgovernments to refuse grow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on theirterritory, even if the products have been authorized on the European level. Theplan could help reconcile anti- and pro-GM countries, unlock stalled approvalprocesses, and lead to more GM crops in European fields—although many countriesare likely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restrict them. Although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has sanctioned several GM crops, manyEuropean consumers spurn these foods, and some national governments have triedoutlawing them. In the past decade, disagreement among states has crippledregulatory decisions, and some countries have seen their bans challenged incourt by seed producers. Toavoid such impasses in the future, the plan gives more power to nationalgovernments—at the expense of pan-European market congruence. In exchangefor forgoing a common European rule, we give more flexibility to member statesto be more in tune with their public opinion, and this is no small feat,said Frédérique Ries, the Parliament's lead negotiator on this matter, in astatement after the vote. GMopponents have praised the Parliament's latest version of the bill, approvedhere yesterday by the committee in charge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health, andfood safety (ENVI) issues, for going further than the text agreed to by memberstates in June. The bill as it stands would give European countries alegally solid right to ban GM cultivation in their territory, making itdifficult for the biotech industry to challenge such bans in court,” said MarcoContiero, agriculture policy director at Greenpeace EU here in Brussels, in astatement after the vote. Butthe plan has dismayed biotech companies, which say the proposal “sets anegative precedent” for other science-based industries. “We are now moving froma system that lacks proper enforcement to a system that is designed not towork,” says Beat Späth, director for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t the industryassociation EuropaBio here, in a statement sent to ScienceInsider by e-mailtoday. Manyscientists have echoed industry's concerns. On 30 October, 21 plant scientistsissued an open letter to decision makers in Europe, complainingthat politics has stalled plant science and calling for the promptauthorization of GM plant varieties that EFSA has deemed safe. Wemake a science- based risk assessment , and if it's safe we use itand if it's unsafe, we don't, says Stefan Jansson,a professor of plant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at Umeå University’s PlantScience Centre in Sweden, who was one of the signatories to the letter.If we start to say there could be other grounds ,we undermin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whole system. Incrucial amendments, parliamentarians proposed letting member states ban a givencrop for a broader range of reas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grounds, withoutputting in question EFSA's science-based risk assessment. It's not about proving EFSA wrong with fresh scientific evidence,Contiero says, but about letting governments, as risk managers, restrict theuse of given crops, for example to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pesticide-resistantweeds, or interbreeding between GM and conventional or wild plants. Inother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ENVI committee scrapped the member states'proposal to involve seed companies directly in the banning process—an idea thathad outraged environmental groups—and suggested letting member states bangroups of crops at once, instead of one by one. The Parliament's text alsorequires member states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void theunintended presence of GMOs in other products on their territory and in borderareas of neighbouring Member States, for example by creating buffer zonesbetween GM and non-GM fields. TheParliamen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have nowentered negotiations to settle on a joint version of the text, which they aimto agree 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博拉最新进展:10月底或蔓延至欧洲
杨学祥 2014-10-7 13:49
埃博拉爆发疫区与非洲磁异常增强、西半球地磁场强度减弱、磁赤道在非洲北移一一对应,是地磁减弱带来的灾害。这可以解释,埃博拉疫情为什么没有向非洲以外地区快速扩散。 美国在西半球,美国首次埃博拉病例的出现也表明这一推测的可能性:西半球是最可能被扩散的地区。 有证据表明,地磁长期减弱将带来极端灾害频发。 埃博拉入侵法英概率超50%,英法也在西半球,西半球面临最大风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31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3527.html 相关报道: 全球3439人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 感染者已近7500人 2014年10月07日0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在西非等地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目前已造成全球3439人死亡,受感染人数已上升至近7500人。除西非的国家外,美国也出现了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埃博拉疫情的爆发目前已经造成全球3439人死亡,目前该病毒导致死亡的病人全部集中在西非国家。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目前已上升至7492人,其中包括1名在美国的感染者。   目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仍主要集中在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确诊美国出现首例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性病例,这名利比里亚人托马斯·埃里克·邓肯近期曾前往西非旅行,并在德克萨斯州确诊发现染病,已致德州官员追踪了50名可能的感染者。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接触传播,有发热、呕吐和出血等症状,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病死率高达90%。世界卫生组织称埃博拉病毒通过空中旅行进行传播的可能性很低。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埃博拉病毒爆发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三个国家,已有3431名埃博拉感染者死亡。   据报,一名西班牙护士在首都马德里的埃博拉病毒检测中结果显示为阳性。这位女护士是治疗西班牙神父別霍的医疗团队成员。别霍神父上月因埃博拉病毒感染不治身亡。西班牙媒体说,这被认为是非洲以外的第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记者 阮煜琳) (责编:曾璐、罗帅) http://hn.people.com.cn/n/2014/1007/c338399-22522517.html 研究报告:10月底埃博拉或蔓延至欧洲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4-10-07 11:40:06 来源:环球外汇网   环球外汇10月7日讯援引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周一(10月6日)报道,据波士顿东北大学学者上周六(10月5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在10月底传播到法国和英国。该报告是在分析了病毒传播路线和相关航空公司资料后得出的这种结论。   波士顿东北大学教授Alex Vespignani表示,虽然没有(受到病毒扩散威胁国家的)具体名单,且这里谈到的仅仅是可能性,但所有国家(感染的)可能性都在不断增加。研究显示,10月24日前病毒传染到法国的风险为75%,传染到英国的风险为50%。此外,比利时、西班牙和瑞士可能也将受此影响。   西非国家与法国的航空运输往来频繁,是导致法国疫情暴发几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而英国希斯罗机场则是全球最大航空枢纽之一。研究人员指出,因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可长达21天,某些人可能在不知自己已感染病毒的情况下而入境欧洲。 研究报告:10月底埃博拉或蔓延至欧洲   周一(10月6日)西班牙医疗机构刚确诊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为西班牙护士,该护士曾照料一位因埃博拉病毒死亡的牧师。迄今为止西班牙共有三例确诊的埃博拉病毒病例,前两例均为在西非感染病毒,而刚确认的第三例是第一例在西班牙本土感染的病例。   另据挪威媒体报道,一名在塞拉利昂的挪威妇女在10月5日也被证实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预计周一(10月6日)深夜或周二(10月7日)凌晨被送抵挪威。这名妇女在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将被送往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治疗将在严格隔离和特别防护条件下进行。   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正在迅速传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0月3日公布的数据,埃博拉病毒已导致3431人死亡,而感染人数达到7470人。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均有确诊感染的病例。此次疫情死亡率高达53%。目前全球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责任编辑:HN666) http://forex.hexun.com/2014-10-07/169085812.html 欧洲境内出现首例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 2014年10月07日09:0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西班牙出现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   西班牙卫生部6日通报说,一名西班牙护理人员在马德里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成为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西班牙卫生部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这名护理人员一周前出现发热症状,并于5日入院,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目前唯一的症状是高烧不退。她将被送往此前收治过另两个埃博拉病例的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医院接受治疗。   这名44岁的女护理人员是西班牙国内收治的第三例埃博拉病例。此前两例均为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神职人员,两人被送回马德里后因医治无效先后去世。本次确认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护士曾参与护理9月26日因患埃博拉出血热去世的神父。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谢宇智) http://hlj.people.com.cn/n/2014/1007/c222646-22522766.html 奥巴马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抗击埃博拉疫情力度 2014-10-07 09:44:31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10月6日电(记者穆东)美国总统奥巴马6日表示,埃博拉疫情已经成为一场影响世界和国家安全的危机,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加大抗击疫情力度。   奥巴马当天下午与联邦政府高级卫生官员及国家安全顾问就埃博拉疫情紧急会晤。他在随后的白宫记者会上说,一些国家在帮助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上并未尽力,他希望更多国家不要袖手旁观,尽快加入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队伍。   奥巴马还宣布,美国将强化对航空旅客的健康安全筛查,以防埃博拉病毒在美国传播,尽管埃博拉疫情在美国爆发的可能性极低。目前,美国首例确诊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情恶化,生命垂危。   6日当天,一名在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记者乘坐一架专机抵达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这是第五名美国埃博拉患者被从西非接回国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   作者:穆东 http://stock.sohu.com/20141007/n40488486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现代科学范式
热度 1 benlion 2014-9-23 18:51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中断了中国-欧洲的丝绸之路,导致欧洲启动了大航海的探险。 地理发现,庄园文化的欧洲,进入近现代科学范式、社会体制和工业模式的奠基时期,文明中心地带是罗马到巴黎、奥地利和荷兰的区域。 公元5世纪的阿提拉和公元8世纪的查理曼,重塑了西罗马和欧洲的文明进程,而后,经历加洛林文艺复兴和意大利文艺复兴。 中国古代和东方文明的文化中心,也构成一个尼泊尔到襄阳、曲阜和九江的区域,而在蒙古帝国时期,中国文化也可能传播到波斯湾和伏尔加河区域。 欧洲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转移到地理发现之后的荷兰和英吉利海峡,从而,奠基了往后的英联邦文化的发展 - 英国和美国为中心的太平洋文明时期。 -(文明史论稿)-
个人分类: 全球|507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比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和教士更“赛先生”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4-9-4 20:54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比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和教士更接近科学。 张衡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释一行 沈括 郭守敬,等等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67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力学之旅:Gothenburg
热度 1 MinYi 2014-8-30 19:44
我的力学之旅: Gothenburg ——14届欧洲材料力学大会(EMMC14) 两年一次的欧洲材料力学大会于八月27-29在瑞典哥德堡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召开,参会人员估计在200人以下,主要是欧洲大陆的力学学者,也有少数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过来的学者。据大会主席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K Runesson介绍,其中来自德国的学者多达70多位,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足见德国力学届在欧洲的影响力。 本次大会有三个主题报告,都是侧重于实验研究。其他分会场主题如下: Ductile damage and fracture Experimental nano- and micromechanics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coupled mechanics (hygro-electro-thermo-mechanical) Advanced full-field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Higher-order continua Time-dependent mechanics of metals: visco-elasticity, visco-plasticity, creep Time-dependent polymer mechanics Stochastics material mechanics Multi-scale techniques and scale bridging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Phase field approaches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Contact and friction mechanics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Fatigue, reliability and lifetime predictions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 moving interfaces Plasticity across the scales Failure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 Particle mechanics (granular flows) Quantum and atomistic modeling Biomaterials 我所在的TU Darmstadt的课题组总共派出了两人参加此次会议。我和我的同事在“材料力学中的相场方法”和“相变及运动界面”两个分会场分别做了一个报告。此次会议除了主题报告为40分钟外,其他报告时间均为20分钟,无论报告人是教授、博后或学生。会议安排的很紧凑,最后一天的傍晚安排了乘船观光,领略了哥德堡作为瑞典第二大城市以及港口城市的特有风光。晚宴就在海港边的馆子里进行,美食加现场表演,饶有趣味。 整个会议开完之后,总的来看,哥德堡这个城市不错,有河有海,建筑特色鲜明,居民英语水平普遍很高。风光旖旎,海港之滨,极目远眺,天水相接,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每次参会,总能看到来自德国的一些熟悉的身影,经常是那么几个学校过来的,比如凯泽斯劳滕,亚琛工大,波鸿鲁尔,爱尔兰根,卡鲁等等。此次会议的收获不及上次在Bad Honnef的会议收获大,主要原因是这次的会议主题太多,与我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报告和学者不多,这一点,从我做完报告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会场基本坐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但没人就我的报告提问,只是会场的主席为了营造气氛,客气的提了个小问题。此次会议主要收获就是了解到各个课题组的具体研究工作,认识了一些人,将各个不同研究领域的思路和方法,映射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分析分析,思考思考,希望能旁征博引,给自身研究在内容、方法和思路上提供一些借鉴或参考。就会议本身而言,据个人观察,可能有不全之处,但主要有3个特点: 1.多尺度和塑性相关的报告最多,足见这个领域目前在欧洲很火。主要涉及算法、均匀化方法、晶体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也有相场模型)等等。 2.伴随力学耦合的结构演化相关模型(比如相场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算法(比如等几何分析),也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方向。 3.量子原子模型以及生物力学,总共不到10个报告。这可能说明欧洲力学届的一个特点,对一些在美国兴起的诸如细胞、软物质、微纳器件、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力学问题的跟紧度不是那么高。孰好孰坏,不做置评。 据悉,2016年的15届欧洲材料力学大会将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希望届时我还在德国,能再去参加。 左边是会场所在地,右边据说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校门。 会议简短的开幕了 主干道的尽头是哥德堡的标志性建筑:哥德堡艺术博物馆,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北欧艺术品收藏地。博物馆地势较高,可以俯瞰主干道。艺术氛围很浓的哥德堡,到处都是裸雕,这个博物馆门口的雕塑应该是最大的。 上边:哥德堡大学;下边: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留影 哥德堡建筑的一个特点:把整齐的砖纹路留在外面,显得古朴静谧 会后乘船观光 晚宴,还有表演 爱喝酒的德国人,酒吧一家一家的喝。凌晨了,哥德堡的酒吧全是人。我不能喝就不喝,听着平时不怎么说话而一喝酒就侃侃而谈的德国人在酒吧放声。而我的那个同事是喜欢喝且能喝,我且静静观望。 PS:这次穿皮鞋来开会,实在不舒服,脚疼得不行,实在难受。这不,我的那个同事又出去玩了,我且一个人坐在酒店大厅敲博客,等着去机场的时间慢慢的到来。
44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声明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无科学依据
热度 10 bioxncai 2014-8-9 22:32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于2014年8月1日发表声明表示,法国于2014年4月15日通过的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法律提案没有科学依据。在此之前,法国曾经两次禁止转基因玉米的种植,欧洲食品安全局也曾经于2008年10月31日和2012年5月21日两次发布专家评估报告,声明法国的禁种法令缺少科学依据,其后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判决法国政府的禁令无效。 由此可见,一些反转基因人士拿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说事,以此作为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显然不靠谱。法国禁种转基因玉米实际上并非因为安全性原因,而是因为政治、宗教、文化传统等原因。 有报道显示,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为保护法国的核电利益曾经与绿色和平达成政治交换,以倾向反对转基因换取绿色和平在核电上的让步。法国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发源地,为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有机农业的思想深入民间。绿党势力强大,法国国民议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克里斯蒂安•雅各布曾经表示,该法案只是为了讨好极端环保主义的绿党。该法案是由左翼政党社会党、绿党、共产党支持的,而在野的右翼政党则反对该法案,他们认为现任政府禁种法案违反宪法,与欧盟法律相抵触。 附: 欧盟认为法国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MON 810无科学依据 2014-08-05 来源:食品伙伴网 http://news.foodmate.net/2014/08/269815.html 食品伙伴网讯 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应欧盟委员会要求,8月 1 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法国提交的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MON 810 的紧急措施发表声明。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专家组认为,法国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MON 810的做法缺少科学依据。 去年12月份,欧盟食品安全局对转基因玉米MON 810进行了评估。欧盟食品安全局专家组得出结论认为,转基因玉米MON810种植期间不会对人、动物和环境构成影响。 法国近期禁止了转基因玉米MON 810的种植,并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相应的紧急措施文件。3月25日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法国提交的文件进行评估。 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法国文件进行审查后发现,文件当中涉及到的大部分科研成果,欧盟食品安全局以及转基因专家组之前早已做过分析,因此不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剩余的科研成果,欧盟食品安全局重点关注了与转基因玉米MON 810相关的部分。 经过研究,欧盟食品安全局认为,法国方面提交的科研成果以及论点不能否决之前转基因专家组所得出的风险评估结论。 欧盟食品安全局最终认为,在人类与动物或者环境风险方面,法国提交的文件缺少具体的科研证据做支持,之前欧盟食品安全局转基因专家组得出的风险评估结论仍然有效与可行。 相关链接: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3500.htm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3809.htm
357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沉思录 - 海外之问
热度 1 benlion 2014-8-5 21:58
在海外遇到的几个问题: 1、在以色列,问我的祖先(ancestor)是做什么的? 我的回答是哲学家。 2、在以色列,第1堂课的2个题目 - 数学与体制。 1个是几何学起源于尼罗河的土地测量,1个是民主的根基是尊重个人(individual)。 3、在德国,问我们的是为什么古代中国那么多发明创造,怎么现在见不到了呢? 中国1大学校长的回答是我们来学习了。 4、在德国,问我在中国那样的环境可能产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成果吗? 我没有回答。 5、在英国,遇到的好像不是提问,还是说英语是最好的语言。 但我的认为最好的是政治经济学。 这些年来,我几乎就是在探索与思考这些问题 - 人类文明的历程和中国的未来。 -(创新型经济区)-
个人分类: 2014y|708 次阅读|4 个评论
巴黎街景
热度 8 JRoy 2014-8-1 21:48
上周五去巴黎给媳妇接机,顺便在巴黎玩了三天。游走在巴黎街道,不断地有回到伦敦的感觉。(刚到西班牙时候,没有欧洲感觉,哈哈哈~~~)。两个城市建筑风格,布局太像了; 很多相同或者相对应的建筑,尤其是沿塞纳河从巴黎圣母院而上直至埃菲尔铁塔一路像极了沿着泰晤士从国会大厦 而上 直至 格林威治。不过,我觉得巴黎更壮观更美一些,因为巴黎的建筑有一种主题思想风格,一些笔直宽阔的大道,规矩工整的多中心星状城市布局等。而伦敦就要松散随意很多,和欧洲大多数的城市和小镇一样更加自然随意,这也许是新兴国家/后起之秀永远羡慕的地方。因为新建的城市总是处处显露了人为的统一规划设计(咱们的北京、西安就太规整了),很难达到欧洲用几百年时间慢慢建成的城市的痕迹(其当然也有规划设计,但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段时间搞定的,这个很关键),正如新建的道路总是宽阔而笔直,不会有那些曲折狭窄石头路味道。然而, 巴黎却做到了自然与规整,秀气和大气的最好和谐。 最近科网风景照很多哈,咱也凑热闹,传一些巴黎街景和城市布局的照片。(拍摄自己想记住的城市布局和建筑特点(藉此可以思考这里的人文历史),有点单板的强迫症,却是我的最爱),不做一一标注啦。一些俯/鸟瞰图主要是 从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上拍下的。 PS:我们买了把7欧金色锁凑了个热闹,不知能否在我下次再来这个地方之前这块不被更换(因为锁太多,貌似不断需要整体更换)。另,真该从国内带把大的三环锁!
个人分类: 海外|633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冲突论与融合论 - 评余英时序
热度 1 benlion 2014-7-21 10:24
约2003年-2005年,我在英国图书馆研究了中西文化与比较,起因有几个:1)911事件改变了国际人文环境,东方人一概处境受损;2)约1991年在国内读到译著现代绘画受东方文化影响,在西文原著寻求答案;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发的思考与探索。 至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文化冲突论并不能带来文化产出,文化融合论却硕果累累,日本学者的论著,也描述了日本现代化建立在东方朱子学、儒家学术和西方荷兰学术的基础上。 近日又见李约瑟难题之争论,读到余英时为陈方正《继承与叛逆》做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72654-805670.html ),看罢忍不住谈几点看法: 1)用力学、物理学为标准扩展到整个科学体系有“范式还原论”(前面我的博文探讨过了)的欠缺; 2)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历史学,必须同于物理学参照系或生物学的对照组,我所有的坐标系是轴心时代和埃及-巴比伦; 3)比较研究的标准或标尺,不能用正方的标尺去测量反方的论据,如,用欧几里德几何学评判九章算术,必须用一个第3方标尺; 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明朝的发展,恰好是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处于同一个平面时期或相同起点,也是在这个切入点上发生的东西方文化交融; 5)方法和技术的“法”与理论和论证的“义”,恰好是构成近代实证科学建立不可分割的2个面; 6)力学、物理学与生物学、医学等方法论并不等同,现代物理学思想来源也不同于牛顿物理学,内涵和外延上并不是一贯 - 参见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7)希腊几何与中国算学是平行发展关系,阿拉伯代数、笛卡尔解析几何等是后续发展,前后可能存在方法上综合关系; 8)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尤其传教士的史料需要深入研究,可能带来重大科学的历史研究突破,等。 暂时谈这几点供商讨或参考。 -(科学史,李约瑟难题)-
个人分类: 随想|34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乌克兰应该成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
jiangming800403 2014-7-20 21:52
中东欧国家除了前民德以及捷克共和国外多为相对落后的工业 - 农业国。与中东欧其他国家不同,乌白是原苏联中发展水平比较好的。特别是乌克兰,她没有必要作欧盟的小跟班。而是有能力成为欧洲独立的“一级”,与俄欧相制衡的第三方力量。 打欧盟的便车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机会成本挺大的。首先欧洲一体化政策,会撕裂俄乌哈白共同经济空间,给乌克兰和白俄的经济带来冲击。能源价格肯定要按国际市场价格而不是内部价格结算。其次欧洲一体化中,乌白产业中最肥美的部分会被跨国资本分食,其他部分则会任由其破产。 而且乌克兰、白俄罗斯重工业比较强大,与老欧洲国家存在着冲突与竞争。比如大型客机、大型运输机世界上只有 6 家制造商。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设计局归属了乌克兰,目前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安 225 就是安东诺夫设计局出品,但是欧盟会允许一家新的航空设备制造商分食空客的蛋糕吗? 由于中日韩的竞争,欧洲的优势现在在于重工业。传统的轻工业、家用机械制造业破产的破产、转让的转让。即使乌克兰、白俄罗斯入盟。他们的轻工业也发展不起来,他们能竞争得过中国吗?可以预见的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会成为欧洲廉价原料、劳动力的来源地以及商品与资本的倾销市场。由于本身东斯拉夫国家正在面临着人口危机,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去西欧打工,本国的经济会更加萧条。 乌克兰、白俄罗斯应该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争取左右逢源,搭便车或许会失去很多自由,我觉得他们应该加强与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关系,因为最近 10 年内,中国还会对他们的技术感兴趣的。但是中国的技术差距也在缩小,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而且欧盟对非天主教、基督教的核心欧洲对外围欧洲关键时刻很可能见死不救,不如现在的希腊,虽然希腊是欧洲文明之母。 就像土耳其一样,乌克兰个头太大,欧盟能不能接纳一个异己的乌克兰?虽然欧盟已经接纳了一些东正教小国。但乌克兰毕竟面积除俄罗斯外欧洲最大,人口与英法意相仿。工农业自然潜力不容小觑。它的入盟必然是欧盟权力天平发生倾斜,老欧洲国家愿意吗?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足球赛像中国,篮球赛像美国,网球赛像欧洲国家
热度 2 wangxh 2014-7-8 10:49
足球赛像极了中国,精彩、紧张、激烈、刺激、人多、诡异、鬼道、诈骗、欺诈、黑哨、假摔、做球、野蛮、影响广、贫民运动、甚至有时有些粗俗、崇尚团结协作…… 篮球赛像极了美国,多种族、长人如麻、刺激、充满活力、规矩、规范、管理严密、充满智慧、斗智斗勇、崇尚个人奋斗…… 网球赛像极了欧冠国家,环境标准高、干净卫生、发达、富裕、高贵、典雅、绅士、艺术、严谨、充满贵族气质…… (不一定准确,但有这么点味道,呵呵)
1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科学计量学-2014夏季培训班
wl2119 2014-7-3 16:22
欧洲科学计量学-2014夏季培训班 European Summer School for Scientometrics (esss) 2014 于2014年7月6日-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课程内容如下: Preliminary Programme July 6th: Tutorial Day 11.00-12.45 Bibliometric Crash Course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Christian Gumpenberger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Stefan Hornbostel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 Sybille Hinze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Abstract 12.45- 13.45 Lunch break 13.45-15.15 Navig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Features of the Web of Science Tihomir Tsenkulovski , Customer Education Specialist TR Abstract Scopus Walk-through presentation Arthur Eger , Elsevier Abstract 15.15- 15.30 Coffee break 15.30-17.00 WoS Tutorial Tihomir Tsenkulovski , Customer Education Specialist TR Scopus Walk-through presentation Arthur Eger , Elsevier Abstract 17.15- 17.45 Thomson Reuters Product Presentation The Use of InCites in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ngelia Lipitakis , Research Analytics Consultant, Thomson Reuters Abstract July 7th: Lectures Day: Bibliometric Concepts, Indicators and Data Sources 09.00-09.05 Welcome and Opening Remarks 09.05-09.45 Bibliometrics reviewed: History,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ncepts Stefan Hornbostel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Abstract 09.45-10.30 Introduction to Bibliometric Data Sources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Abstract 10.30-11.00 Coffee break 11.00-12.00 Scientometric Indicators in Use: an Overview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Sybille Hinze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Abstract 12.00- 12.30 The Funding Acknowledgements in the Thomson Reuters Database: Potentials and Problems of a New Bibliometric Data Source Daniel Sirtes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Abstract 12.30-13.30 Lunch break 13.30-14.15 Evaluation and Mapping of Research and Novel Properties of the Leiden Ranking Anthony van Raan , CWTS -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Abstract 14.15-15.00 Bibliometrics in action: assessing the research outcomes of universities and funding agencies Linda Butler , College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Abstract 15.00-15.30 Coffee break 15.30-16.15 Policy Use of Bibliometric Evaluation and its Repercussions o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Koenraad Debackere ,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K.U.) Leuven Abstract 16.15-17.00 Off to New Horizons: the Crucial Role of Libraries in Bibliometric Analyses Christian Gumpenberger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Abstract 17.15- 17.45 Elsevier Product Presentation From CRIS to Research Management – Use of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in SciVal and Pure Jörg Hellwig , Customer Consultant Research Management, Elsevier B.V. Abstract July 8th: Seminars Day 1 - Data Handling 09.00-09.45 Data Cleaning and Processing Matthias Winterhager , Institu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Science / AG Bibliometrie, Bielefeld University, Germany Abstract 09.45-10.30 Author Identification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Abstract 10.30-11.00 Coffee break 11.00-11.45 Journal-Level Classifications -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éric Archambault , Science-Metrix, Canada Abstract 11.45-12.30 Subject Normalization for Citation Analysis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Abstract 12.30-13.30 Lunch break 13.30-15.00 Group 1 – Exercises A: Journal Impact Measures Group 2 – Exercises B: Personal Name Disambiguation, h-Index 15.00-15.30 Coffee break 15.30- 17.00 Group 1 – Exercises B: Personal Name Disambiguation, h-Index Group 2 – Exercises A : Journal Impact Measures July 9th: Seminars Day 2 - Collaboration and Networks 09.00-09.30 Introduction to structural analysis Sybille Hinze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09.30-10.30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Analysis in Science Studies: Common Theoretical Background for Broad Applications Bart Thijs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Dept MSI,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Abstract 10.30-11.00 Coffee break 11.00-12.00 Research Collaboration Measured by Co-Authorship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Abstract 12.00- 12.30 Discussion 12.30-13.30 Lunch break 13.30-15.00 Afternoon sessions: structures in science and options for their visualization Group 1, Part 1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Bart Thijs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Dept MSI,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Sarah Heeffer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Group 2, Part 1 Juan Gorraiz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Nicola De Bellis , Medical Library - 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 Italy 15.00- 15.30 Coffee break 15.30- 17.00 Afternoon sessions: structures in science and options for their visualization Group 1, Part 2 Wolfgang Glänzel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Bart Thijs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Dept MSI,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Sarah Heeffer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Group 2, Part 2 Juan Gorraiz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Nicola De Bellis , Medical Library - 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 Italy 17.30- 18.30 Social event Natural History Museum Vienna – “The View from the Roof” Group 1 18.00- 19.00 Social event Natural History Museum Vienna – “The View from the Roof” Group 2 July 10th: Seminars Day 3 - Focus topic: SSH 09.00-09.45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SSH, adequacy of data bases etc. requirements fo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data sources Gunnar Sivertsen , Nordic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IFU), Oslo, Norway Abstract 09.45-10.30 Discipline specific publication habits and influence of bibliometrics on evaluation cultures Ulrike Felt , Head of Department and Profess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Abstract 10.30-11.00 Coffee break 11.00-11.30 Monograph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Philip Purnell , Scientometrics Consultant, Thomson Reuters Abstract 11.30- 12.00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full text download and citation distributions in scientific-scholarly journals Henk Moed , Senior Scientific Advisor, Elsevier Abstract 12.00- 12.30 Altmetrics: a new challenge for scientists, librarians and research administrators Juan Gorraiz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Christian Gumpenberger ,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Abstract 12.30- 13.00 Google Scholar as a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tool Alvaro Cabezas , Grupo EC3 - Universidad de Granada EC3metrics sexenios.com , Spain Abstract 13.00-14.00 Lunch break 14.00- 15.00 Practical exercises (in two groups) Comparative reference analyses for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15.00- 16.00 Practical exercises (in two groups) Comparative reference analyses for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16.00- 16.30 Coffee break 16.30- 17.30 Agor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Panelists: Ulrike Felt , Head of Department and Profess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Gunnar Sivertsen , NIFU STEP - Norwegian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orway Moderation: Stefan Hornbostel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iFQ), Germany 18.30- 22.00 Imperial Dinner at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Art History Museum) July 11th: Workshop Day 09.00-12.15 Workshop part 1 12.15-13.30 Lunch break 13.30-16.00 Workshop part 2
个人分类: 科普转载|3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经济圈
benlion 2014-5-2 00:14
上帝创造论、设计论与自然神论、演化论,历史人物的神化与神话人物的历史化,形成西、东方不同的文化发展路径;但是,可以找到一个历史的坐标系和基点,这就是轴心时代文化模式。 文明的演化,从能量到时空、宇宙到心灵,从心理到社会、文化到地理,符合拓扑学的逻辑。物理(博物)、心理和社会的哲学,源于理学 - 逻辑学、心学 - 美学和法学 - 伦理学思想。 欧洲的罗马 - 瑞士和英、法、德国三角区域,美国的纽约 - 亚特兰大、五湖区和西海岸,中国的洞庭湖畔到渤海、长三角和香港、海峡两岸等地形格局,可以发现一个文化和科学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模式。 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工程和结构论的概念和思想在湘江河畔形成,却是在中关村中科院与分子生物学、互联网和转基因等技术和方法整合起来,并探讨细胞信号传导、代谢网络等分子生物系统(宝林曼公司挂图),因组织 1996 年国际会议和筹备国际转基因协会而展开了规模化国际通讯。 中科院是中国最早建立互联网和生物资源信息库,也是中国最早引进质粒 DNA 、细菌分类、基因和蛋白质合成与测序、 mRNA 差异表达分析等仪器,并让大批研究生使用仪器和开展 DNA 设计、合成和测序,以及 PCR 检测试剂开发等商业服务。 美国东部纽约 - 亚特兰大,分别建立了系统遗传学研究所、开发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的公司,而系统遗传学和输卵管生物反应器是在 1994 年上海 - 北京的列车上产生的想法,从芝加哥到加州、福建和广州形成的是产业发展带,显然,不仅美国,而且中国的学术中心与产业中心都存在地理区域的格局。 因此,渤海湾、长三角和海峡两岸,以及洞庭湖畔的教育与文化、科学与经济发展策略,必须建立一个统筹兼顾和地理战略规划。 参见 – APEC ( http://www.apec.org/ )环太平洋模式和 BRICs ( http://www.brics5.co.za/ )印度与俄国 - 中国、巴西 - 南非模式 - 以英国到澳洲为轴线。 - (环太湖与环太平洋) -
个人分类: 2014y|2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差异
benlion 2014-4-30 01:54
中国三星堆 - 洞庭湖畔到东、南沿海,欧洲罗马 - 瑞士到北海沿岸和美国纽约 - 亚特兰大和五湖区到西海岸等,构成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辐射模式。希腊 - 以色列 - 波斯 - 印度 - 尼泊尔到东亚、欧洲,以及北亚草原、印度洋构成古代文化发展模式;然而,阿拉伯、奥斯曼分别起到东西方桥梁与分隔的作用。 人类出非洲,向东方与向西方的路径,远古代印第安人和近现代欧洲人迁徙到了美洲,形成了欧洲 - 美洲 - 澳洲 - 东亚的文明发展格局。 国际上,对科学和技术思维差别也很大,如,转基因输卵管生物反应器, 1996 年联系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等禽类遗传学实验室,美国来电来信询问和提出来京洽谈并很快投入资金,加拿大参加 1997 年春香山举办的生物技术会议希望深入面谈 – 但以色列签证已经办好,英国在美国已经展开研究之后启动项目。在德国时,问到是否知道 1996 年秋北京举办的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回答是肯定,那次会议几乎没有德国科学家参加,代表基本来自北美、英国、法国、以色列、印度和日本等,尤其邀请了 2 位以色列科学家。 在以色列和德国,都进行了系统遗传学等观点的辩论,到英国时,国际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基本观念已经形成, 2004 年澳大利亚发出邀请参加遗传学年会作报告 – 但后来由于其它原因没有启程。 以色列思维活跃,总是推促想出新的方案和主意,德国文化趋于内向和深沉,强调精细分析和操作精确,可见,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维差异也很大。 - (环太湖与环太平洋 – 创新型特区, 2014 年) -
个人分类: 2014y|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地私有与规模化:一点欧洲经验
estudy 2014-4-9 22:53
上次聊到的爱尔兰私有土地仍然不能规模化的问题,今天和一个做农业经济的老师也聊一下,她在德国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德国人给出来的原因和爱尔兰人提到的是一样的——即都是把土地作为遗产来看待,不愿意轻易变卖。很多拥有大量土地的人不愿意卖出土地以使得其他人能够经营,而自己又不好好经营,这影响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成为政府头疼的问题。 这种现象和土地的文化属性有关。土地是一种很特殊的资源,除了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属性外,还具有一些社会文化属性。土地具有地理上的固定性,因此很容易由某类所有者(如一个家族)长期占有,这个家族可能会经年累月地在这块土地上构建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如建筑),这可能源于这个家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气质,也可能是出于宣称其所有权的需要。这样一来,土地对于所有者就具有了文化的价值,而所有者对这种价值的评价远远高于其他人。因此,即使交易成为可能,买卖双方不容易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同样的机制可能在中国就发挥不了作用。首先,欧洲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中国是一个现代社会或者现代化的社会。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主要是(经济)效率导向的,而后现代社会不是效率导向的,而更多的是以文化因素为导向的,甚至是反效率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农民不太会像欧洲国家的农民那么看重土地的文化价值。此外,土地的文化价值的构建,是以土地有较大规模和土地的所有权长期固定为前提的,只有一个家族能够长期(几十几百年)稳定地拥有一块土地,而且土地的面积够大(例如达到能够形成农场、农庄这样的规模),这个家族才愿意不断投入对文化符号的建设。而中国农户的土地,一方面产权本身就不完整,而且分田单干实行的时间也不长,另一方面土地的面积很小,少量的土地也仅仅用于创造经济价值,对于农户占用者而言所具有文化价值也十分有限。唯一可能作为文化符号的房屋,也只是作为居住之用,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现在一些农民的确有一种不愿意轻易转让土地的思想,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投机的心理,他们只是希望土地的转让换来更多的价值。这么看来,欧洲私有土地仍然不能集中这个现象,对我们国家土地政策的参考意义恐怕不大。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2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史 - 大事记
benlion 2014-4-1 02:17
在大学时代,经常路过人类博物馆;因而,引起有关探索与思考,经历在中国、以色列和欧洲的考察,得出几个历史划分时期: 第一期: 1)公元前约1万年,智人定居进入农业文明起源; 2)公元前约4000年-公元前约2000年,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起源; 3)公元前约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4)公元前约1500年,以色列人出埃及。 公元前约2000年-公元前约1000年为中国夏商朝文明。 第二期: 5)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轴心时代奠基希腊-波斯-印度-华夏古典文明,形成人类文明4大圣地 - 雅典、耶路撒冷、尼泊尔、曲阜。 第三期: 6)约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阿提拉、蒙古和奥斯曼帝国改变了欧亚历史。 中国形成儒-法家、道-医家、禅-名家、墨-兵家和百工技艺等。 第四期: 7)约公元1500年-公元1800年,地理发现,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实验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建立; 8)约公元1800年-21世纪,民主体制、生物与系统科学形成,环太平洋国家现代化,联合国成立和国际教育、科学、文化与经济发展时期。 -(2013年总结)-
个人分类: 2014y|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图显示欧洲上空大面积雾霾:全球进入雾霾高发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4-3-19 11:24
卫星图显示欧洲上空大面积雾霾 ( 1 / 1 ) !-- -- ← →翻页 2014年3月18日消息,太空卫星图显示欧洲上空覆盖厚厚的雾霾,污染严重。据报道,近一周以来,欧洲大部分城市遭遇“雾霾”,法国空气中细小颗粒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警戒值。 发布时间:2014-03-19 09:17:48 【编辑:李美多】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4/03-19/322336.shtml 欧洲遭雾霾袭击:全球进入雾霾高发期 已有 399 次阅读 2014-3-17 20: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雾霾 高发期 潮汐组合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推荐到群组 欧洲遭雾霾袭击:全球进入雾霾高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欧洲遭雾霾袭击,巴黎AQI浓度超过100】这两天,没有特大风暴袭击,欧洲的天气很无聊。天气图上可见,欧洲大部一根等压线都没有,气压梯度几乎为零,风力微弱。这里的污染物也扩散不出去了!欧洲大部惊现100以上的AQI浓度,巴黎局部更达150以上,当局急忙宣布公共交通免费以缓解雾霾。 http://domestic.kankanews.com/c/2014-03-14/0044120095.shtml 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大气污染是雾霾发生的元凶,这是人们的共识,这里就不多讨论了。本文主要讨论雾霾发生的气象条件规律性,以便有效的预测和预防。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是地球的恒温器。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高0.54℃。2005年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出0.48℃,名列第二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1998、2005、2002、2003、2004,2006年。由此可见,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难以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初的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2013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52年前,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前一周期的雾霾高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6836.html 法国和欧洲雾霾证实了我们的这一预测:全球进入雾霾高发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77685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10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记 - 近代科学历史
benlion 2014-3-17 10:26
近代科学 - 欧洲,是在清教徒的新教伦理精神下发展起来,亚里士多德的经验论诠释取代柏拉图中世纪的唯理论经院哲学。文艺复兴,也是在商人和市民的世俗社会背景下,发展出了大学的知识分子意识。 日本,是在民间以学问和知识的研究,在中国明朝的技艺和朱子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开始了荷兰学术的近现代科学发展。古代中国,学术和产业的发展,也是私塾学堂和民间作坊的背景。 不仅西方哲学和思想,从文化的背景阅读圣经才能理解,研究东方思想和历史,也需要阅读 4 书 5 经和诠释,从宗教到哲学,而后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构成人类文明的历程。 地理发现之后,僧侣的学术传统与工匠的技术传统结合,诞生了近代科学的传统;然而, 13 世纪在光学实验、冶炼化学等已经孕育了近代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论的探讨,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科学历史与哲学研究,而科学精神的探索,则是 21 世纪初的文化与艺术历史阅读。学术研究,以解释学之观点,就是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符号的信息内涵诠释。 现代美国 – 商业化的科学,私立大学和媒体企业。 - 了解科学的精神和发展,欧洲、日本近代科学史和中国古代科学或技术史是必读之书,而哲学和现代科学史、技术史则是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趋势。 - (背景知识) -
个人分类: 日记|2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 - 生物技术与医学
benlion 2014-3-16 21:43
人类文明,分别向东方和向西方发展: 1 )向东方:埃及 - 巴比伦文明是第 1 期,罗马(希腊化)、波斯(安息)、印度(贵霜)和华夏(秦汉朝)文明为第 2 期,而后,中国农业文明为第 3 期。 2 )向西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丝绸之路,从查理曼欧洲的庄园文明转换到工业文明,地理发现到工业革命为第 4 期文明。 陆地和海洋资源 - 生物和矿物等开发,形成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以及媒体和医疗等产业。 从生态环境到工业制造,构成金融增值的财富之源泉 - 技术是将资源转换成产品的信息,也是发现知识和规律的方法。 中国 - 欧洲 - 美国的文明发展路径,而又到中国,形成环地球一圈,生物经济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计划) -
个人分类: 2014y|1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州行纪
liangguanghe1 2014-3-2 11:13
华芳:欧州行纪 在 2014 马年来临之际,我与先生踏上游历欧洲八国的旅程—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虽然不过是浮光掠影的短暂旅行,却也有些特别新奇的感受。我们一起分享这次八国之旅吧。 全文: http://user.qzone.qq.com/914904596/blog/1393421084 漫话欧洲文艺与时尚 万象三观: http://user.qzone.qq.com/914904596/blog/1380524520 在老挝做SPA和购物: http://user.qzone.qq.com/914904596/blog/1380028219 老挝万象的特色餐厅 老挝南恩湖
个人分类: 旅行|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田园 2013-07-03 16:13
taodeng 2014-2-25 11:18
法国 巴黎 尚蒂伊 贝尔方丹 从空中看下去,欧洲一片绿色,依然充满了田园风光。大块的土地有规则地耕耘,茂密的树林间隔着,村庄城镇就散落在宽广柔和的背景上。阴雨的天气格外湿润,但白云是清洁的,云朵间的空气澄明通透,所以地面的景物清晰可见。看不到有人类开发给大自然留下的伤痕,社会的发展可以是文明的,诗意的栖居必然要与原野山水友好相处。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伊萨尔河 2010-02-09 09:22
taodeng 2014-2-12 00:05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伊萨尔河 伊萨尔河是多瑙河的右岸支流,它从慕尼黑穿城而过。12世纪中叶,狮子亨利便在这里建起了小镇,随后慕尼黑成为德意志南部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一直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都城之地,遗留下无数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在16世纪,慕尼黑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各类文化发展到极点,以致被人们交口称赞为“伊萨尔河畔的雅典”。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玛丽亚广场 2010-02-05 19:00
taodeng 2014-2-12 00:04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玛丽亚广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最著名的莫过于建于15世纪的圣母教堂,它的绿色“洋葱头”双塔高高耸立,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市政厅塔楼上组钟的12个钟点由12个骑士组成,每到钟点就走马灯似地出来报时,一组彩塑人物则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米诺斯遗址 2009-06-13 20:48
热度 1 taodeng 2014-2-9 23:45
希腊 克里特 克诺索斯 凯夫拉山 米诺斯文明的王宫遗址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多层平顶式建筑,有大小宫室1500多间。长方形中央庭院把东宫和西宫联结成一个整体。庭院四周建有国王宝殿、王后寝宫,还有庙宇、珍宝库、住所等等。用来支撑屋面的立柱都用整棵百年大树锯刨成倒立的圆锥柱体。各建筑之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相接,真是千门百户,曲折通幽。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西洋文明 – 近现代社会转型
benlion 2014-2-9 21:29
欧洲,地中海意大利到达芬奇时代,仍然是工程和技术、艺术的发展,而到荷兰的北海和北大西洋区域,却开始了哲学和思想、方法或艺术风格等转变,从而,形成了实验与系统科学、分析与综合哲学、写实与抽象艺术的近现代转型。 古代中国发明的风筝、火箭鞭炮、孔明灯等,也许认为只是玩具;然而,近现代工程设计就是制作模型。古代中国建立中医、中药理论,也许表象视为非逻辑的比类思维;然而,近现代实证科学发展,重要的是数学模型建立。也就是说,中西文化比较和现代化研究和诠释,应该从方法层面去思考。同样,在比较儒家 13 经与犹太教圣经,应该从古代的历史和古代社会的思维和表述方法去理解与分析。 可以很明确的是人类文明从起源、分化等到交流和融合,构成一个历史、地理的演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尤其,在后现代艺术中,可明显看到全球不同民族文化的汇合和交融。 因而,应该以一个开放、开明的文化精神,面向历史,面向世界,创造未来的文明。 - (商战天下 04 ) -
个人分类: 2014y|2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我们的创新环境
热度 1 duke01361 2014-2-8 10:41
怀念我们的创新环境 无疑美国和欧洲是这个世界知识创新的主体,除此之外日、澳等等紧随其后! 哪里是我们的身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所以我们至少在科技创新,价值更新这些方面依然是“跟风” 不是我们的智力不如人,是我们的环境不如人,加上我们文化的传统,中庸之道,哪里是我们创新的环境? 很多人抱怨污染的大气!雾霾让人迷失,也不得呼吸! 这样的感受可能在中国的科技界早就存在 中国的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被“拜金主义”的雾霾搞到使人窒息,再加上科技界圈内的相互争执,这样的环境让人感觉窒息! 缺氧!缺氧必然影响人的智力的发挥!这离创新就太远了!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1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图示人类文明演义
benlion 2014-1-20 22:59
- 实验与系统医学 人类文化,人文( Humanities )和科学( Sciences ) 2 个方面,一般包括,宗教、艺术和哲学,科学、工程和数学等,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属于哲学,构成与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关系。 大学 3 年级的 1983 年,形成了结构论的哲学纲领,而后,经历了, 1983 年 -1993 年的系统与科学哲学, 2003 年 -2013 年的文化与社会哲学等探讨。 实验生物学,奠基于 19 世纪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自然选择理论,解释同一个生态环境的适者生存,新达尔文主义,解释物种的遗传变异法则;但是,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仍然能够共存一个环境,适者生存难以解释,孟德尔遗传学也难以解释超越亚种的变异,变异常为遗传疾病。 实验医学,奠基于贝尔纳论述的实验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然而,生理学的体液稳态、神经网络,遗传学的操纵子模型,已经涉及到生物系统的信息反馈与控制理论、动力与节律行为等。 系统与科学哲学的思考,导致了 1992 年 -2002 年的国内外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范式的阐述,国际上 2003 年形成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共识。 埃及 - 巴比伦文明之后,经历波斯帝国、希腊化时代,轴心时代奠基了古典文化模式。文化与社会哲学的思考,发现了轴心时代的印度 - 希腊、犹太 - 华夏的文化关联,以及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文化交流的近现代文化模式转换。 (古典文明) (阿提拉帝国) (中国-阿拉伯-欧洲文明) (蒙古帝国) (奥斯曼帝国) 人类轴心时代,奠基了 4 大古典文明模式,拜占庭延续了希腊文化。 欧洲其它区域经历阿提拉帝国、查理曼帝国时期,而后,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丝绸之路,形成文化和商贸交流,在蒙古帝国时期,欧洲开启了文艺复兴。 奥斯曼帝国兴起,隔断了欧洲 - 中国丝绸之路,欧洲探寻新的海上航路,导致了地理发现。 16 世纪,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18世纪- 19 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环太平洋区域文明进入近现代发展时期。 20 世纪,联合国成立,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 21 世纪进入环太平洋文明的时代,环地中海文化与中国文化在环太平洋再度走向融合和发展。 - ( 1983 年 -2013 年探索) -
个人分类: 模式|8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员工配保健医——西班牙职业健康考察见闻
热度 4 lanxum 2014-1-16 14:17
为员工配保健医——西班牙职业健康考察见闻 140116 李健 去年,有机会去巴塞罗那两家工厂考察、学习职业健康管理经验,他们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具体做法上,处处体现细致入微的 “ 以人为本 ” ,他们也说 “ 员工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 ,但不是空谈,因为行动验证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这两家工厂一家是 Mahou-San Miguel 啤酒厂(猫牌 - 生力啤酒、 “San Miguel” 品牌为 1890 年西班牙皇室特许创建),一家是为汽车配套生产座椅头枕和座套 TRETY 公司(客户主要是雪铁龙、雷诺以及大众等)。 ◆科学细致的 “ 职业健康计划 ” 两家工厂为员工制定 “ 职业健康计划 ” (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gram ),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计划的执行,如根据每个员工不同情况,建立健康情况跟踪档案、运动恢复方案甚至饮食平衡计划,不定期在工厂举办健康研讨会,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如验血、验尿,预防心血官疾病等,并组织员工到康复中心接受针对性理疗,同时培训员工急救知识,编制噪音防范、人工搬运安全注意事项等小册子。 ◆职业健康管理是全方位的,包括心理健康 他们管理的职业健康,既包括生理、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如由于工作带来的压力、紧张、焦虑和抑郁。而这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的新定义。 1989 年, WHO 十条健康新定义中,四条为心理健康内容,六条为生理、形态健康内容。在我国,心理健康还没有进入职业病目录,事实上,职业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我国有的大企业已关注到其对工作的影响,并聘请专业公司来管理干预。 ◆为员工配保健医 为保证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他们把医生请进公司。 San Miguel 的人力资源部门为此配备了 7 名高级医师, 4 名中级医师和 5 名护士(我国企业里好象很少有配备职业健康医生的)。在预防手段方面, San Miguel 围绕健康主题,以健康监控、卫生保健、心理压力咨询、安全防范、人机工效等多专业角度为员工提供系统服务。以健康监控为例,定期对员工的体检、由工作带来身体异常状态的早期发现、对岗位危害敏感度高的员工分析,岗位变化之前的健康诊断,长期电脑前工作危害识别等等。 Mahou-San Miguel 办公楼 在 Mahou-SanMiguel 酒吧品尝各种口味的啤酒 Mahou-San Miguel 生产区(横幅上面写的看不懂,谁能帮忙翻译一下) TRETY 公司聘请了欧洲著名的提供人机工效解决方案的 CENEA 公司,为员工制定因生产操作带来的肌肉骨骼损伤(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SDS )年度消除指标,如图, 2011 年一共有 11 个 MSDS 损伤点,到 2012 年就要减少到 6 个,他们 2013 年目标是减少到 0 。 TRETY 公司 MSDS 消除目标(红点处为 MSDS 损伤点) TRETY 公司针对生产操作特点给员工带来的职业危害,还选择了专业的 FISIOART 作为公司员工的康复基地。 FISIOART 擅长于物理理疗(如图,应该类似我国中医的按摩推拿),如对治疗背部损伤、减缓肌肉疼痛和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FISIOART 的医生在介绍他们的理疗康复方案 FISIOART 展示一位背部和脊柱损伤的工人,康复前后的情况 FISIOART 医生在为 TRETY 公司工人治疗 ◆把职业健康也当作公司的生意对待,讲求投资回报 他们把职业健康看成是一个生意,讲求投资回报。 2012 年 Mahou-San Miguel 的 ROI (投资回报率)为 2.2 , San Miguel 全球的 ROI 为 2.9 。具体的成果,参与职业健康计划的人在工作中很少发生伤害事故,很少生病,损工时间只是未参与员工的一半还少,这对公司而言,损工率下降即意味着效益。 Mahou-San Miguel 还通过统计和测试,得到了更有回报说服力的数据,参与者每周平均锻炼 2.87 次, 94% 参与者身体状况得到提高, 86% 心理健康有了改善, 71% 提升了工作动力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 93% 对岗位满意度和自尊心得到增强, 42% 在用药物方面有了降低。他们认为,无论对员工,还是对公司,这些改善除了提高了工厂的效率、效益和员工获得了良好的身体状况之外,他们还实现了共同的社会责任。 据陪同我们考察的西班牙 CENEA 公司介绍,欧洲各国对职业健康管理不是重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必须要遵守的标准,象西班牙这两家工厂的管理,欧洲其它工厂也基本一样,是很平常的、常态化管理。 CENEA 公司说,除了安全、健康,他们未来的努力目标是解决如何让员工工作得更加 “ 舒适 ” !
个人分类: HSE管理|531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中国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占GDP比 首超欧洲
redtree 2014-1-12 20:56
中国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占GDP比 首超欧洲 作者:王小龙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1-11 21:54:35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中国首次在一项衡量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研发资金占GDP比重上超过了欧洲。 文章援引经合组织(OECD)本月公布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将其GDP的1.98%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超过了欧盟28国1.96%的总体比例。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科研投入与1998年时相比增长了3倍,而欧洲则几乎没有增长。企业商业支出在这些数字中占主导地位,反映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分析专家詹姆斯·威尔森认为,考虑到中国的研发体系是从1976年之后才开始建立的,这一增长速度“令人震惊”。虽然从绝对值上看,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仍然不及欧盟的1/3,但新数据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章称,中国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向科研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金钱买不来创新。近年来,尽管中国在高铁、太阳能、超级计算机和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仍然担心缺乏创新。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丹尼斯·西蒙表示,中国希望能够拥有诺贝尔奖水准的研究成果,或类似于iPhone那样的世界级产品。但中国的研发体系内存在太多规避风险的意识,限制了创新。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由从事高风险研究的机会。 威尔森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在研发支出中占主导地位,这有可能压制创新,阻止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但威尔森也指出,中国也有一些创新能力强且具有全球眼光的民营企业,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和联想等,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希望国家能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中国目前侧重应用和产品的研发,基础研究所占比例只有5%,相对于其他经合组织大国高达15%—20%的比例显然过低。许多学者不得不从事一些短期研究以维持生计,这使他们无法专心治学。此外,诺丁汉大学科技政策分析师曹聪认为,中国还存在科研资金划拨不透明,学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 文章称,中国已意识到此类问题,政府正重新审议2006年制定的长期科技计划,并将在本月听取在京国际专家的建议,一些变化或许已在进行当中。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努力到2020年时将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GDP的2.5%。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 - 中国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1 14:37
- 生命科学发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自 1911 年曾国藩诞生,每隔约 30 年发生重大历史转折。 1840 年鸦片战争,欧洲开启电气化, 1872 年中国派遣留学生,约 1962 年到 1981 年 经历 中断, 1911 年辛亥革命,钱学森诞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78 年改革开放,而 2014- 年将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中国教育、科学和产业,开启于洋务运动、留学回国和近代工业发祥,奠基了现代大学、医院和银行等,培养了中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等。新的留学和回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展呢? 地理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进入全球文明,约 1840 年为近代与现代分期。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近现代历史,也是欧洲近代与现代转型的电气化时期,日本已经成为科学和工业发达国家。蒸汽机、核能等能源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 2 次工业革命。 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建立,分别开启于 17 世纪和 20 世纪,形成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21 世纪进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的时期,集中体现在生命机理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开发,构成新的科学与工业发展。 约 1976 年到 1996 年,国内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复兴时期,实证科学与综合哲学的讨论,孕育了系统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思考,也就是生物系统理论与实验、计算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形成。 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组等技术,导致了 1968 年提出的理论系统生物学在 1992 年从系统医学进入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研究,也就是 2 个时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交叉恰好是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大学毕业在国内,一部分留学海外,当大量留学回国之时,西方科学和技术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导致了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 3 个体系结构,也就是: 1 ) 1872 年到 1962 年引进的体系; 2 ) 1981 年到 2000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3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 (2013年12月27日参观上海自由贸易区 - 海洋博物馆和深水港口) - ( 21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产业)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一些药为什么比欧洲贵十到几十倍?!
热度 18 zhuyucai1 2013-12-28 00:06
这是我这几年在两国买药时发现的奇怪现象: 1. 降压药 Zestoretic(Lisinopril/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20/12.5 mg 中文药名: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 20/12.5 mg 中国价格:448元RMB/28片 = 16 元RMB/片 荷兰价格:30欧元/180片 = 0.167欧元/片 = 1.38 元RMB/片 差别:中国价格是荷兰的11.59倍! 2. 降脂药 Zocor (Simvastatin Tablets) 20 mg 中文药名 : 舒降之(辛伐他汀片) 20 mg 中国价格:307元RMB/28片 = 10.96 元RMB/片 荷兰价格:12欧元/365片 = 0.033欧元/片 = 0.27 元RMB/片 差别:中国价格是荷兰的40.59倍!! 还有很多价格相差十几倍的降压降脂药,就不一一列出了。 高血压、高血脂是中国人的常见多发病。 算算吧,中国人为此多花了多少冤枉钱! (还是简单算一下吧。据统计中国有一亿多高血压患者。假设其中的一亿患者每天吃一片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 20/12.5 mg,那么一天多花14.62元,一年多花5336元, 一亿人一年多花5336亿元! 问题不小吧! 这还只是一种病。) 查查吧,这些钱跑哪儿去了! 忙什么呢,中国的药管部门?
7069 次阅读|22 个评论
欧洲开通新安全使用化学品信息网站频道
热度 1 lanxum 2013-12-8 15:21
欧洲开通新安全使用化学品信息网站频道 131208 李健 据欧洲职业安全健康局网站消息,欧洲化学品安全管理局( ECHA )开通了新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信息频道,以帮助工人及其安全代表。( http://echa.europa.eu/web/guest/use-chemicals-safely-at-work ) 该频道是由 ECHA 和欧洲工会联合会( ETUC )及其利益相关者组织合作共建,介绍了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 REACH )、《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 CLP )、杀菌剂产品法规等,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和工人提高安全工作水平,减少暴露于危险化学品频次,以预防职业病、工作伤害和事故。该频道提供了一些案例、实用信息、提示和有用链接,以帮助工人从遵守化学品法规的过程中受益。
个人分类: HSE管理|28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丹麦,不仅仅是童话----写在丹麦留学开始的四个月
热度 9 Michaelyang1990 2013-12-4 04:08
来丹麦学习四个月有余,来之前对这里的印象完全来自于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然而,四个月过去,发现这里的魅力远不仅如此。以下,仅从生活和学习简述与国内的不同。 丹麦,是个善良友好的国家。丹麦的官方语言是丹麦语,然而这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英语,而且大家十分热情的用英语交流,即使不想学丹麦语,在这里英语也可以毫无障碍。如果想学丹麦语,社区和学校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 这里的人很热情,记得第一次坐火车,买的站票(所谓站票,就是不对号,自己上车找座位,会比有座位的票便宜些),一位白发老奶奶,主动走遍整个车厢帮助寻找座位(订票的会在座位上方显示目的地,老奶奶告诉哪些乘客快要下车,让我们在旁边等着)。这里的火车站没有一位工作人员,没有封闭的大门和围墙,乘客自己在站台打票上车,火车上偶尔会有查票员,如果有逃票则会罚款750克朗(约800人民币)。在丹麦,几乎大街上看不到摄像头,但违反交通规则,违法犯罪的事情还是很少。初来时,甚至不会过马路,因为这里规定自行车给行人让路,汽车给自行车让路。当你站在马路边上准备过马路时,旁边的汽车会主动停下来。开始好不习惯,总想等汽车过去再穿越马路,结果人停着,汽车停着,目光直视傻站着。都说北欧人民有钱,确实不假,他们的人均收入可超过每个月三万人民币,但这里的人从不奢侈,Iphone也没有遍地都是,百元的红酒也是各个阶层人士的选择。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去酒吧,在门口遇到一位当地年轻人,知道我是刚来丹麦便主动为我付了进场费(Club需要进场费)。在吧台,请朋友喝杯啤酒,因为银联卡无法读取,服务员笑笑说'It's our problem. These beers are free-pay'。起初总觉得不习惯,因为在国内的经验告诉我,别人太热情很容易上当,而在这里,这一切都显着很自然。去银行办理银行卡,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银行柜台更像是办公桌,没有玻璃,面对面交流,存钱也不会验钞,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存了假币是不是大赚了(当然我不会做,玩笑而已)。这边的人很简单,大家的自觉性很强,也很容易让人适应,总体感觉还是安逸。 我八月初来这边,参加了三星期的丹麦语言文化课。起初参加课程的目的并非为了学习丹麦语,而是想与更多人说说英语,以防直接上课会不适应。但这三周的丹麦语课竟然成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课程由四位老师进行,一位活跃的组织者,一位友好的音乐家,一个在读的大学生,一个高高的傻大个儿。授课、音乐、讲座、游戏等等交错进行,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名学生结下深厚友谊。没有国籍的区分,像是一个和谐的联合国。在国外的很多中国留学生,总是觉得难以融入西方的文化,自己结成群体,好像格格不入。而与更多的学生交流,发现其实大部分对中国很是好奇,热切希望中国学生能加入他们,而在他们的眼中,是中国人抛弃了他们,因为中国人不参加party,不和他们聊天,而当两个中国人和两个德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德国人会说英语让彼此都明白,而中国人却说汉语,让德国人傻站着,似懂非懂的笑着。在丹麦的课堂,讨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课程往往四个小时,而老师会讲两个小时,另两个小时会一起讨论。在DTU,自习室很少,更多的是围在一起的讨论桌,教室也大部分是可移动的桌子,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围在一起。这边老师也很随意,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欢迎进入,而和老师边吃三明治边讨论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几乎每周都会有多场讲座等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为学生讲述经历,讲座是一方面,free dinner/lunch和free water也吸引眼球。这里年轻人的生活节奏是周二至周四学习,周五至周日party,周一缓一缓,周二继续学习。凌晨三四点回家已很正常,甚至每个周末的下半夜才是街上最热闹的时候,难怪前几天的报道说丹麦的癌症率全球最高,这和生活方式不无关系。但参加这些活动的中国人并不多,大家很勤劳学习,也很宅,上课、睡觉、看电影、赶deadline是一常见模式(说的是研究生,博士很忙)。很多中国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中国学生每周可以合法打工15小时,大多是餐馆工作,也有实习等岗位,每小时至少百元收入,每周千元也并非难事。然而,很多留学生想留下来工作,安逸的生活、高额的福利和工资总是吸人眼球。但一部分被高税收吓跑,更多是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毕竟是欧盟国家,首先要解决自己国家人的工作,其次是其他欧洲国家成员的工作,而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则成了最后选择,除非很优秀。 以上,仅简述来丹麦四个月的所见所想。并非褒贬,毕竟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还有很大的不同。希望读者不要吐槽,本人不是高帅富,农村孩子靠努力争取来的留学机会。近年来,丹麦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希望更多的人,也包括我自己,能为两国的关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个人分类: 人在丹麦|10726 次阅读|20 个评论
数据: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项目,哪些国家相对拿得最多?
热度 3 Wuyishan 2013-10-29 10:29
数据: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项目,哪些国家相对拿得最多? 武夷山 按每百万人口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 2007 - 2013 年间 starting grants (起步项目)和 2008 -2 012 年间 advanced grants (高级项目)的数量统计,相对说来最能拿项目的国家排序如下(括号中是各自获得项目的总数): 瑞士( 272 项) 以色列( 208 项) 荷兰( 299 项) 瑞典( 137 项) 英国( 829 项) 丹麦( 68 项) 比利时( 125 项) 奥地利( 93 项) 芬兰( 59 项) 塞浦路斯( 8 项) 出处: Alison Abbott , Israel in deadlock onHorizon 2020, Nature, 19 Sept. 2013, 293-294 页 博主:以色列不是欧洲国家,但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科研项目的绝对数和按人口平均相对数都令人震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441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ENSSER: 转基因生物安全没有科学共识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0-24 21:02
感谢王长永研究员提供《转基因安全没有科学共识》的译文如下。 “欧洲支持社会与环境责任科学家团体” ( ENSSER )的声明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Scientists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标题:转基因生物安全没有科学共识 作为来自不同学科,并与转基因生物科学、立法、社会以及安全评估等方面有关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专家、学者,我们强烈抵制转基因种子开发商、一些科学家、评论员和媒体记者这样的声称:“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已经达成了科学共识,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科学争论已经结束了”。 我们之所以被迫发表这份声明,是因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已经达成科学共识这样的说法是不存在的。这样声称是一种误导,并且歪曲了目前已有科学证据以及来自不同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各种不同的观点。然而,这样的声称却助长了一种自鸣得意的氛围,而这种氛围能够导致管理上和科学上缺乏严格的和恰当的谨慎,并有可能危及人类、动物以及环境的健康。 由于目前的科学知识需要接受有充分证据的挑战和争论,因此科学和社会不会按照一种构建好的共识来运行。我们赞同需要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做出进一步的独立科学质询,同时也需要充分知情的公众讨论。我们敦促转基因支持者也这样做。 我们对这个所谓科学共识的一些反对内容如下: 1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定论 关于转基因作物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动物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Domingo, J.L. 和 Bordonaba, J.G 曾在《环境国际》( 2011 年第 37 卷,第 734-742 页)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转基因作物动物饲喂研究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发现,认为许多转基因产品(主要是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与其对应的传统非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是一样的研究小组同认为仍需要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表示严重关注的研究小组,在数量上是平衡的。此外,这篇论文还发现,得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育种获得的食品一样安全,并具有一样营养性结论的大多数研究都是由生物技术公司开展的或由其负责推广这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相关机构所做。 Snell, C. 等人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 2012 年第 50 卷,第 1134-1148 页)学术期刊上也发表了一篇有关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动物饲喂研究的综述性论文。这篇论文包含了吃转基因饲料的实验动物会产生一些显著差异的原始性论文。尽管此综述的作者们将这些发现看作是生物学上的不显著,但是对这些差异的解释一直是科学界持续争论的主题。 正常情况下,调查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性的严谨性研究涉及到动物饲喂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组实验动物吃转基因饲料,另一组吃对等的非转基因饲料。虽然目前这类独立性研究还很少,但是在已开展的这类研究中,就有一些研究发现在吃转基因饲料的实验动物中存在毒性效应或毒性症状。 由于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性缺乏科学共识,针对动物饲喂研究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欧盟和法国政府最近已号召开展转基因食品消费对健康长期影响的科学研究。这些官方的号召暗示了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仍不充分。他们号召社会各界对声称“目前有关转基因生物的科学研究已有结论以及有关生物安全物的科学争论已经结束了”这样一个论断展开质疑。 2 、 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目前尚没有开展过有关流行病学的研究 常常一些人声称美国人吃了数以万亿顿的转基因饭,也没有产生不良效应。然而,时至今日却没有人在人群中开展转基因食品消费是否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由于转基因食品在北美不需要标识,所以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在科学上跟踪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模式及其影响,更不用说研究了。因此,基于北美人群的经验,就声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这一论断是没有科学基础的。 3 、 声称科学团体和政府机构已赞同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夸大其词或者不准确 声称在科学界和政府界对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或者转基因食品不比非转基因食品风险高已达成共识,这是错误的。例如,加拿大皇家学会的一个专家小组就发表了一份报告,对加拿大有关转基因食品和作物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该报告宣布: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试验,就假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在“科学上是没有道理的”;另外,该报告还指出,对每一种转基因食品的“缺省性预测”应该是引入一种新基因将对其他基因的表达、蛋白质产生的模式以及相关代谢活动产生“未曾预料到的变化”。在这个报告中,还查明了这些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包括新的或者不希望的过敏原的出现;英国医学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认为,针对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仍存有“许多没有回答的问题”,“基于目前现有的信息,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现在还不能完全不考虑”。英国医学协会的这份报告还号召开展更多的研究,特别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性影响的主题。 然而,其他一些组织持有的立场也常常是有份量的,一些组织承认有关转基因技术存在数据空白、有潜在风险,也有潜在效益。例如,美国医学协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委员会发表一项声明也承认“主要由于基因的水平转移,致敏性以及毒性等,常会出现一些较小可能性的不利事件”,同时建议将目前在美国实行的针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采取的“自愿性”通知程序改为“强制性”通知程序。人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人类和动物种群广泛暴露于转基因作物,即使“一些较小可能性的不利事件”也可能是显著的。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理事会断言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并且反对标识,但是该组织也发表了一份声明,理事会的断言不能被认为是代表这个协会成员整体的观点,并且这种断言还受到了来自 21 位科学家所写公开信的挑战,包括这个协会理事会的许多常任成员。这事件说明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在科学家中缺乏共识。 4 、 欧盟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项目并没有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提供可靠的证据 在国际上,一个“欧盟资助的转基因生物研究十年”的项目一直作为能为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提供证据而被引用。但是,在这个项目的报告中,并没有来自动物长期饲喂研究的数据能够提供关于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的证据。实际上,这个项目的设计不是为了测试任何单个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而是集中于风险评估方法的开发。在这篇报告的 SAFOTEST 部分,仅有 5 篇公开发表的有关动物饲喂研究被提及,虽然这些研究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但是这些研究没有一个测试了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也没有一个测试了 90 天外亚慢性期间转基因食品的长期效应;在某些情况中,在吃转基因饲料实验动物中发现的所有差异都是统计学上显著的,对所测试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没有得出任何结论,更不用说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性结论了。因此,这个欧盟项目并没有为广泛声称任何单个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或一般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提供了证据。 5 、 互联网上声称的几百项研究文献不能表明转基因食品安全 一些发表在互联网上并且常常被引用的言论声称有几百项研究“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和饲料的一般安全性以及营养健全性”,这完全是误导。通过对这些所列研究的检查,人们就可看出许多研究没有提供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证据,事实上,倒是一些研究提供了安全性缺乏的证据。例如:( 1 )许多这些研究都不是有关能够提供转基因食品消费健康影响信息的毒理学动物饲喂研究。这些研究清单包括:用来检查针对食品和农业畜牧动物指标的动物生产研究,如牛奶产量和体重增加等,有关转基因作物环境影响的研究,转基因作物成份或遗传组成的分析性研究;( 2 )在这些研究清单中有关动物饲喂研究以及此类研究的综述中,大量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吃转基因饲料的动物却出现了毒性效应和毒性症状。这些应引起的关注点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处理,相反还声称这些研究机构表明对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取得了共识,这是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3 )与实验动物生命周期相比,许多这些研究是在短期内开展的,因此不能检测到长期的健康影响。 6 、 针对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也没有定论 转基因作物产生的环境风险包括: Bt 杀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各种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所施除草剂的各种影响。同转基因食品一样,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至今也没达成科学共识。一篇有关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综述性论文指出了在风险评估程序方面存在的缺点,并且发现全球关于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学都不一致,更不用说标准化的测试程序了。一些有关 Bt 作物的综述性文章还发现,转 Bt 基因作物能对非靶标生物和有益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些不利影响在政府规定性评估中却被广泛忽略,同时也被一些科学评论员所忽略。靶标害虫出现了对 Bt 毒素的抗性,并且与次生害虫(非靶标害虫)的有关问题也出现了,例如,中国的 Bt 棉花。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同样存在争议性。一些综述性文章和原始性论文指出,除草剂使用量上升、抗除草剂杂草广泛散布、对暴露于草甘膦(一种除草剂)的人体和动物种群健康的影响以及针对大多数作物施用的除草剂等,都与转基因作物种植有关。 与转基因食品一样,科学家关于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没有形成共识可能与资助来源有关。针对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曾对 62 位生物学家的观点开展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资助来源和学科背景对这些科学家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获得企业资助的科学家和 / 或具有分子生物学背景的科学家很可能对转基因作物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认为转基因作物不存在任何独特的风险,相反,受公共资金资助的并且与转基因作物开发公司在工作上保持独立的科学家以及具有生态学背景的科学家更可能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持有中等程度的负面态度,同时他们还强调转基因作物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其的无知。因此,这篇文章的作者们得出了如下结论:专业背景和资助来源竟然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就可能说明,当我们要对新技术进行评估时,正确的做法是对有关我们如何组织科学以及我们如何进行公共决策的制度进行变革。 7 、 多项国际协定都认为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作物存在风险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经过多年谈判,终在 2003 年获得执行。该议定书是一项国际协定,目前已有 166 个政府批准加入,其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它体现了预先防范的原则,允许缔约方采取预先防范的措施保护本国应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损害所产生的威胁,即使在缺乏科学定论的情况下。 《联合国食品法典》是另一项国际协定,出于对转基因食品与作物风险的关注,科学界专家经过 7 年的工作开发了一份“国际转基因食品与作物评估指南”。该份指南已在《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获得通过,该委员会包括全世界 160 多个成员国家,也包括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如美国。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都采取预先防范方法,因为这两部国际协定都一致认为,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不同,在食品中使用转基因生物或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生物应进行安全性评估。 如果国际社会没有广泛承认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的话以及没有广泛认识到目前科学理解仍存在未决状态的话,就不能就这两国际协定进行谈判,也不会在目前进行详细阐述如何开展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执行过程。 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表示关注是有充分根据的,本文上述有关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对动物健康和非靶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些研究就是很好的说明。事实上,许多这样的研究已经反映到这两个国际协定的谈判和 / 或执行过程之中。对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释放和越境转移等活动,我们支持采用预先防范原则。 结 论 在这份声明中,我们只强调了少数几个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在转基因作物安全领域,从整体上来看,科学研究的结果存在微妙性和复杂性,并且常常相互矛盾或者是不确定的。此外,这些科学研究结果还受到研究者的选择、假说以及资助来源等干扰。 是否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领域继续和推广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以及对于那些已查明的风险是否接受,这些将涉及到有关经济社会因素的决策,也超出了科学争论领域以及目前没有解决的生物安全研究议程的范围。因此,这些决策必须涉及更广泛的社会,应该得到有关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对人体健康、动物健康以及环境长期安全性科学证据的强烈支持。为了避免偏见,获得这些科学证据的方式必须是诚实的、符合伦理学的、严谨的、独立的、透明的以及充分多样化的。 对于我们食品和农业未来的各种决策不应该基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已有共识”这样一个误导性的、歪曲性的声称。 这份声明文件最初已获得了 92 位科学家的签署。它已公开发表供更多的人签署,所有同意这份声明文件内容的人都被邀请在 www.ensser.org 网站签署。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气候变暖威胁欧洲血液供应
ScienceNews 2013-10-24 16:59
记者 唐琳/编译 新的难以控制的病原体正在干扰世界血液供应。气候变暖使依靠血液进行传播的热带疾病死灰复燃。这听起来似乎是前所未闻的,但如今,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人们开始对血液供应感到不安大约是在20年前。著名网球选手亚瑟·阿什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时,因为输血而感染HIV病毒,最终于1993年去世。 如今,医院和血库都会常规地筛选携带HIV病毒和患有肝炎的血液捐献者,以确保这些疾病远离血液被供应者。但是最近爆发的疾病,诸如西尼罗河热、登革热和疟疾——由蚊子传播——却为欧洲血液银行带来了新的麻烦。 2010年夏季,热浪袭来。全球平均气温达到30年来最高,西尼罗河热随之在欧洲东南部爆发。第一例西尼罗河热病例出现在希腊,随后报告出现261例感染病例并导致32人为此丧命。虽然此前西尼罗河热曾出现在动物身上,但这却是第一次有人类感染。 其他病例陆续被报告出现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俄罗斯部分地区。总计约有900例确诊感染西尼罗河热的病例。 同样是在2010年,同样是欧洲。 法国南部被报告出现了第一例登革热病例。而据统计,每年来自亚洲和南美洲城区的游客和移民者为欧洲带来超过1000例登革热病例。 传染病传播更远 截至2010年,登革热在欧洲并没有本土起源的病例,被感染者也显示并没有去过欧洲以外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患者只有通过一种渠道可能接触到这种疾病:被亚洲虎蚊(白纹伊蚊)所叮咬。 自此,亚洲虎蚊开始陆续在欧洲广大的范围出现。到了2012年,其群体出现在欧洲20多个国家,范围之广令人咂舌:北至德国、荷兰、比利时,南到意大利可可西里岛,东及克罗地亚。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科学建议部门研究者Jan Semenza表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公共卫生,其中一点就是一种新的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病原体出现了。”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出现,看起来有点难以联系。实际上,热带和次撒哈拉地区的传染病在欧洲爆发高峰,正是由于气候条件变得有利于这些疾病的载体生存,包括蚊子、蜱虫、锥蝽、沙蝇和黑蝇等等。 包括西尼罗河热在内的许多疾病都是由这些昆虫携带并传播的,并有时具有数月的潜伏期。由于此时的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所以通常不被认为是可疑的载体。因此,潜在的感染者很可能在无意中捐献了已感染的血液。 虽然欧洲并没有记录到由输血传播导致的西尼罗河热和登革热的案例,但却有好几例通过输血导致利什曼病的例子。利什曼病就恰恰是通过被受感染的雌性沙蝇叮咬而感染的。 实际上,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这类疾病并没有呈现出大规模由昆虫携带的情况,仅有的几例被记录在案的感染病例则是由于吸毒者互用静脉注射针头而导致传染。 高难度的血液筛查 血液银行通常自己有一套标准的程序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感染。方法包括拒绝某一类特定人群的血液捐赠申请,包括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和迁移的人群。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依靠减少可用捐赠者来保证血液“干净”的方法,势必会造成部分急需血液捐赠地方的血液短缺。 当几个地区爆发西尼罗河热的同时,正巧局部也爆发了疟疾,这些都是2010年希腊疾病出现的条件。延迟对于检测造成阻碍,再加之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条件较差,血液短缺接踵而至。 也许你会提出对几种病原体样本进行筛查和检测方法。这听起来似乎是可行的,但却花费昂贵。 “检测涉及很多问题,每一项都有它的成本。比如我们究竟何时检测,检测多久?是个体暴露一年后还是两年后?”Semenza表示,“又有多少物种需要我们去检测?一种还是两种?这涉及到经济效益的限制问题。” Semenza的顾虑显然是必要的。对于某些血液传染病来说,即使不用数年,也需要几个月才能(对是否患病)显示出阳性反应。 多管齐下 血液筛查的高难度并不意味着人类止步于此。多管齐下、积极应对,是当下应对血液感染问题不变的宗旨。 正因为难以对每一个血液捐献者以及捐献血样中的每一个可能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因此“先发制人”的治疗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被寄予厚望。这种“先发制人”方法的目标是减少病原体,通过对已捐献的血液进行处理,消除各种微生物被感染的可能性,而取代针对每个已知的单独疾病。 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也在被陆续尝试。法国、波兰、西班牙、瑞士和英国正普遍采用多样性的化合物来使血小板和血浆中已知的病原体失活。这种化合物包含核黄素(维生素B2)以及亚甲基蓝并在光的作用下生效。 而对于人工血液和血液成分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降低因输血致使感染的风险。目前,两种主要的合成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主要治疗成分,已经应用了很多年。 同时,人工合成红细胞膜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在俄罗斯和南非,一个简单的交联血红蛋白——携氧血液替代品,也已经实行小范围的临床应用。■ (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科学美国人》)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10期 健康)
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4欧洲非线性动力学会议-ENOC2014
suguang 2013-10-19 20:56
2014年7月6日-11日,奥地利, 维也纳 摘要 提交 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尽管ENOC沿用了历史上European Nonlinear Oscillations Conferences的缩写,现在的欧洲非线性动力学会议旨在涵盖非线性动力学的所有领域,包括多体动力学,以及稳定性,识别,控制和(结构)优化。 Although the brand name ENOC is still used as the historical abbreviation, the present European Nonlinear Dynamics Conferences organized by EUROMECH aim at covering the complete field of Nonlinear Dynamics, including Multibody Dynamics and coupling to Stability, Identification, Control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elcome to ENOC2014 ! http://enoc2014.conf.tuwien.ac.at/index.php/welcome
个人分类: 信息转载|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吾子孙捷在欧洲旗舰计划项目工作视频——石墨烯技术
sychun 2013-10-19 14:41
吾子孙捷在欧洲旗舰计划项目工作视频——石墨烯技术 优酷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zMDU2NTk2.html 2010年7月,欧盟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竞争力,决定筛选“未来和新兴旗舰技术”,以便集中力量,尽快取得突破。2010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评出21项科技作为候选对象。2011年5月4日,评选委员会在这21项科技中评出6项作为“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前沿技术”,它们涉及脑科学、新材料、机器人、医药应用、纳米技术、灾害预报与分析等领域。2012年11月至12月,由25名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上述6大前沿科技中,将石墨烯和人脑工程列为“未来和新兴旗舰技术项目”。 吾子孙捷——郑州一中——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瑞典隆德大学——查尔摩斯工学院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不能靠转基因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0-5 16:00
蒋高明 目前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而不是我们的种子不争气。农民种地,如果算人工成本,是严重亏本的。农民从地里收获的粮食,如果折合同时期的黄金价,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每亩50克左右,下降到今天的不足3克。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靠老人和妇女满足,再过十年中国怎么办?转基因种植的最大好处是节省人工,但这种节省是不可持续的,它会鼓励农民使用更多的除草剂,土地必须高度集约才可能有效益,政府必须高额补贴,小农户种地更没有账算。 从生态机理上看,因为转基因作物不怕除草剂,尽管虫子不吃转基因作物,但是它们会转而吃别的作物,或者产生强烈的抗性。减少农田危害的最好办法不是对抗,而是针对虫口从源头预防,是生态平衡,我们连续7年的实验,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蒋家庄的农民都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有好的办法不用,而继续用转基因的办法,内外夹击害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健康隐患,少数人赚了钱,但大部分无辜的人和无辜的物种会受到伤害。转基因利与弊,必须权衡! 既然欧洲人严防,美国人也谨慎起来了,中国科学家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底气,说转基因作物尤其主粮安全?中国农学家盲目学美国,美国农业先进吗?美国用29亿亩耕地才生产3亿多吨粮食,中国只有18亿亩,技术全部赶超美国后,肯定生产不出3亿吨粮吧?这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不如美国的。美国生产3亿吨粮食可保无忧,还可借机控制他国。中国呢?美国的人口尚不足中国的零头啊。美国农民收入中的40%来自政府补贴,美国赔钱还要生产粮食,卖给中国(以转基因大豆与玉米为主),天生精明的美国人什么时候干过这样赔本的买卖? 那些说转基因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唯一途径的专家,说什么中国农业离开转基因就不能生存的专家,完全是不顾事实,不计危险后果,真是专家误国啊!转基因的唯一好处是作为武器控制他国,因此,我们完全从这个角度大力开展研究对策,或研发转基因武器以自卫,至于向主粮里转,是完全不顾国情的做法。 今天我从蒋家庄农民哪里得到证实,隔壁村里种植的某疑似转基因玉米,在地里不生虫子;放在屋里烂掉了也不生虫子,根本不担心被老鼠偷。对于这样的异常现象,农民都感觉可怕。 佟先生从海外朋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与我从在欧洲和美国同学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包括我直接与欧美人那里了解的转基因情况,是基本一致的。希望佟先生的文章能够唤醒一些人的良心! 实验安全后,再向国人推荐不迟。 佟屏亚:中国人要牢牢掌握粮食自主权! (2013-10-05 09:38: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mlm.html 国庆假日,有朋自远方来,一位是美籍华人,一位在法国工作。聊天中自然谈起世人都很关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及其危害。 这位美籍华人介绍,美国人很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从媒体宣传知道,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有6000多万公顷,主要有大豆、玉米、油菜等。美国市场上有50多种转基因作物食品,有人宣传转基因食品无害,也有人著文说遗害深远,还隔三岔五地听说有城市举行反对转基因食品抗议游行。 普通市民通常只愿意购买标识非转因食品或有机食品,特别是华人注意选择非转基因的豆腐和豆油。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美国政府(还有加拿大)坚定地拒绝小麦、水稻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 在法国某协会工作的朋友介绍, 欧盟国家几乎没有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欧盟强调“预防性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在欧盟食品市场上,贴有转基因标签的食品数量趋近于零,食品加工和销售商对转基因食品避之唯恐不及, 而不是为其贴上标签。 欧盟国家对国外进口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粮食及其加工食品(很多是中国米粉制品)坚决退回或销毁。法国政府态度尤其坚定,自从科学家所做的长达两年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转基因食品对动物产生重大危害以后,为了保护食品安全,法国坚定地拒绝转基因食品进口和转基因作物种植。 国际机构ISAAA每年提供的转基因作物面积无法核实,但有明显夸大之处。 例如说中国种植转基因作物390万公顷,正式批准商业化生产的7种作物中。但真正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只有棉花。2012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近500万公顷,有常规棉、杂交棉、抗虫棉,其中抗虫棉仅占1/3,充其量不足200万公顷。 跨国公司处心积虑加紧完成对中国转基因本土化布阵,例如寻求企业合作、开展合作研究、培养专业人员、聘任高级顾问,借助人、权、钱,加紧对中国大地转基因入侵,重点直指水稻和玉米。 中国政府至今未准任何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但实际早已经被转基因先生偷偷摸摸地种上了。媒体报道:在南方, 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的转基因BT汕优63水稻遍布十多个省区,并已形成规模种植;在北方,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的转基因玉米中农大236、中农大4号等种植几十上百万亩,被农业部《公告》“停止经营推广”。但有媒体报道至今在辽宁仍有人偷偷销售。任何人传布或种植转基因主粮作物都是违法的,要严厉查处,绳之以法。 中国人要牢牢掌握粮食的自主权!最近,一些“被转基因”媒体大造声势,一些“被转基因”先生鼓噪呐喊,为的是让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实现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中国的广大科学家和和社会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坚定地保住这片未被转基因主粮完全占领的净土。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话一再指示,粮食的自主权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所以,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就必须把农作物种子紧紧攥在手里。转基因先生们的喧嚣鼓噪不会得逞!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155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科学家严厉批评转基因作物开发20年是一张空头支票
热度 1 蒋高明 2013-9-20 16:52
{顾秀林按语}【 本文是欧洲科学家阿诺德.阿波特克7-13日在北京“转基因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发言的摘要,自成一文、思路非常清晰。我一直想把他的发言整理成文再一起贴出,无奈自从7月以来,网络反转战事趋紧,竟然无暇顾及,那还是先把这篇自成一文的摘要贴出,给读者看吧。2013-9-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eeho.html 半个世纪以来,农业经历了空前巨变,其程度超过了以往一万年的全部变化。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DNA密码、60年代微生物科学一日千里的进展,在农业生产和食品生产中导致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在农业中生物技术被大大推进时,我们见证的却是科学和商业重新联手,这才是令人最难以置信的。 开始时,大家还以为基因工程技术能够减轻工业化农业的弊端,而对这新技术普遍看好,然而对潜在危险的担忧迅速变成了事实。生态学家警告过,不能向自然界释放携带着不明危险和不可预计后果的转基因生物 。本人曾在《草莓里面有鱼腥》一书中,把这些警告记录如下(该书中文版2001年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转基因不可控 转基因对环境、动物和人类健康不利 转基因将使大公司控制食品。 自从近20年前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开始,转基因农作物以极快的速度覆盖了农业,然而90%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集中在美洲大陆上,且品种单一,与有毒性的工业化农业的套路完全一致。转基因农作物实际上被搞成了“农药棉球”。生物技术农业其实了无新意,只是在商业上很成功。 在一个问题重重的成功面前,许多独立科学家早就警告过的事情一一浮现出来。基因污染土地、作物、种子和食品的案件成百上千,最近美国出现转基因小麦的事件就是一例。超级草出现、能够耐受除草剂,有关的报告数量一飞冲天,只要是大量长期种植转基因的地方都发生了这个问题;例如美国,阿根廷,巴西;至于害虫不害怕抗虫的转基因植物,也有了很多报告。在生物技术路线上,解决方案只能是制造新的转基因品种,把多个转基因装进去、叠加起来,或者使植物能耐受毒性更大的除草剂。这种转基因的新技术,和化学农业的传统完全是一回事。 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受转基因之害的担忧,日甚一日,而长期的严肃的动物实验却从来也不做。专利已经从转基因品种延伸到常规育种,压力来自那些最大的农业化学公司和种子公司,大公司控制种子的局面已经形成,这种事情实为前所未有。同样,食物也被极少数大公司掌控了。转基因的蓝图,向人们描绘了这样一种未来:农作物的多样性被消灭,食品不再安全。 在转基因推广的20年中,问题和风险日趋严重,转基因农业却被吹为成功、还要人去信奉,简直令人诧异莫名。我们认为,问题根源于一门犯了错误的科学,这科学已经丢掉了独立性和批判眼光,为了天量的济利益,对环境破坏和社会伤害置若罔闻。 转基因农作物开发20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讲了一个科学走错路的故事。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五国纪行(英伦篇):序
xuxiangtian 2013-9-16 23:01
2013年 7月12日 10:30 , 我们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学术组织)的孙先生带队,从 北京国际机场集合搭乘 德国 汉莎航空公司豪华客机 , 经 慕尼黑 转机飞 英国 伦敦 出席 伦敦中医药论坛 。 见图1-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对法国科学家的实验欧洲食品安全局是怎样评估的?
热度 2 蒋高明 2013-9-13 22:30
【本博按】 两害相权取其轻。针对转基因这项高科技在农业的应用,我们关心的是,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即应用后的风险(risk)到底有多大?法国科学家从实验角度,对转草甘膦基因玉米喂养动物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探索,且时间跨两年,发现了很多问题。这样的科学实验,是严谨的,欧洲食品安全局并没有对该risk assessment进行否定,反而肯定了其做法—— EFSA’s evaluation of the Séralini et al. article is in keeping with its role to review releva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for risk assessment on an ongoing basis to ensure that the advice it provides is up-to-date. 更重要的是,欧 盟官方不但没有否定法国学者科研报告,相反,完全接受了其建议。欧盟官方于2013年6月底发布公文、出资300万欧元支持为期两年的转基因食品饲养老鼠的实验观察,即完全接纳了塞拉利尼提出的建议。 要是法国科学家团队的实验,如中国学者说的那样,是“漏洞百出”的,欧盟官方似无必要再资助他们300欧元继续实验——那不是明摆着浪费银子吗? 本文链接: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8547457_d.html 国内有专家对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的实验进行质疑,说什么 转基因食品致肿瘤、影响生育等被权威机构证实是虚假的。 2012年9月19日,法国凯恩大学塞拉利尼教授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报告了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研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 国内专家在评价法国科学家的实验时,有选择地引用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话。如,2012年11月29日,欧洲食品安全局作出最终评估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持,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存在严重漏洞(英文原文也没有类似的词汇,倒是有一个针对 safety assessment 的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quality 词组,严重漏洞不知何来? ),而且该研究实验没有遵守公认的科研标准。因此,不需要重新审查先前所作出的NK603玉米是安全的评估结论。 对于以上事实是否存在,直言了先生进行了分析。 事实: 请先看看欧盟机构的相关原文: STATEMENT OF EFSA。 Final review of the Séralini et al. (2012a) publication on a 2-year rodent feeding study with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and GM maize NK603 as published online on 19 September 2012 i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Parma, Italy。 EFSA Journal 2012;10(11):2986 内容:EFSA finds that the study as reported by Séralini et al. is of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quality for safety assessments . EFSA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 does not impact on the ongoing re-evaluation of glyphosate and does not call for the reopening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s of maize NK603 and its related stacks. EFSA’s evaluation of the Séralini et al. article is in keeping with its role to review releva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for risk assessment on an ongoing basis to ensure that the advice it provides is up-to-date. 原文说明,欧盟机构的评估说的是:在“safety assessments”(安全评估)方面和“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方面、该法国学者的实验报告如何和该欧盟机构观点如何。就此,该法国学者已经做了清楚的回应:张冠李戴。即:把不属于该学者实验内容的事情、放到该学者实验头上而做评价。 譬如,该实验内容说的是:用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做90天饲养老鼠的实验,几乎没有异常,而较长时间则出现肿瘤病变等异常;因此,90天规范不足、相关实验应该采用更长时间、譬如两年。这就是该法国学者的实验内容和报告建议,即该实验的目标和内容都不是“安全评估”方面或“风险评估”的事情,且那类事情是欧盟或成员国当局的责任、根本就不是该学者及其实验所要承担的责任。 事实: 其实,欧盟官方不但没有否定法国学者科研报告,相反,完全接受了其建议。譬如,欧盟官方于今年六月底七月初发布公文、出资300万欧元支持为期两年的转基因食品饲养老鼠的实验观察,即完全接纳了塞拉利尼提出的建议。详见: 附件: 欧盟机构关于资助为期两年的、用NK603转基因玉米饲养老鼠的实验的公告。 来源:欧盟官方网站,2013-06-29/2013-07-01。 Two-year carcinogenicity rat feeding study with maize NK603. Call title: FEED TRIALS KBBE 2013: ? Date of publication: 29 June 2013. ? Indicative budget2: EUR 3 million. ? Topics called: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KBBE.2013.3.5-03: Two-year carcinogenicity rat feeding study with maize NK603. URL: 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portal/download?docId=1570107 . 显然,国内有些专家对事实做了篡改:一是把欧盟官方文献中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内容砍掉,从而篡改了原文的结论目标和内容;二是把欧盟机构的责任放到法国学者头上、搞责任篡改;三是故意不提欧盟官方实际上是接受了法国学者实验报告提出的建议,完全篡改了事件本来面目。 针对欧盟食品安全局对法国科学家数据偏少的指责,Gilles-Eric Séralini教授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杂志上发表回应:《Answers to critics: Why there is a long term toxicity due to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ed maize and to a Roundup herbicide》中已经明确指出: 由于社会的影响及为了全社会能对NK603转基因玉米和草甘膦除草剂的相关潜在风险有完整的科学认识 ,如果监管机构能对他们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销售的产品对环境和健康风险性评估的相关行业数据,尤其是他们在哺乳动物中进行的最长时间的对哺乳动物的毒理试验的这些相关的行业风险评估测试试验数据也公布的话, 就如我们已经对欧洲食品安全局表明的那样,我们也会公布我们的原始实验数据。 人家敢于公布原始数据,欧盟食品安全局为什么不继续要了呢?社会的什么影响呢?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附件: 塞拉利尼的科研调查图片。来源:塞拉利尼网站。 该科研调查说明,用转基因食品喂养老鼠,短期无异常、而长期则发生严重病变(见下,实验报告照片)。因此,他建议,相关安全检测不能再用90天、而应该做长期譬如用两年或更长时间。这就是法国学者实验的目标和内容。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并不是该学者实验的内容或责任;那两个评估是主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就法国学者实验报告及其建议,欧盟官方根本没有说那是“虚假”的,相反,接受了该学者实验报告建议,并已经开始资助其建议的为期两年的实验观察。 欧盟继续资助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的批准证明 欧洲食品安全局评价法国科学家团队工作的摘要 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对“数据不足”指责的回应。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0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科研经费纠葛19月
ScienceNews 2013-9-13 19:52
作者:见习记者 姜天海 欧洲的科学家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欧盟领导人上个月通过了“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的项目预算和项目条例。 2011年11月30日,欧洲委员会研究专员Máire Geoghegan-Quinn首次提出 “地平线2020”项目,计划在2014-2020年投入800亿欧元,整体提高欧盟的科研与创新水平。 但时隔19个月之后,欧洲委员会才最终给出702亿欧元的预算经费。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百般刁难险过关 19个月的漫长等待,代表着“地平线2020”的起起落落。 最初,欧洲委员会提供的项目预算为800亿欧元,比上一阶段的7年“第七框架计划(FP7,该计划将于今年结束)”高出了60%。其中欧洲研究委员会的经费资助每年增长6%,支持顶尖研究人员的基础研究。 但是,欧盟的任何决定都由欧洲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三方共同决定。因此,欧洲委员会孤掌难鸣,项目预算遭到了各方的百般刁难。 欧洲议会中,某些成员对于科研项目表现出一贯的慷慨,提出项目预算应提升到1000亿欧元。 这厢准备慷慨解囊时,欧盟27个成员国却要求欧盟勒紧裤腰带,与各国同甘共苦。 800亿欧元尚且嫌多,1000亿欧元更是痴人说梦。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Helga Nowotny甚至听说,科研经费可能会砍掉一半。 各国中,英国首相David Cameron坚决表示,将否决任何高于当前水平的整体预算。以德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则要求在委员会提议的基础上稍加缩减。而12个新欧盟成员国则与欧洲议会达成统一战线,要求在当前经费支出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资金支持,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有些强烈要求削减预算的国家并不支持削减研究经费,甚至反而要求提高研究经费。瑞典就支持在整体预算上削减1500亿欧元,但希望欧盟能够提升研究与创新的经费。 “削减预算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改良它。”瑞典企业联合会企业成员Daniel Wennick表示。瑞典与法国大唱反调,认为欧盟应该削减过于大方的农业资助。 削减科研经费的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欧洲科学家和支持者的抗议。来自欧洲的4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6位菲尔兹奖得主联名上书,要求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全球超过13万研究人员在网上签署了这一请愿书。 这些科学家质问,政府应该思考“在欧洲的未来中科学应该是什么地位”。并告诫政府,如果大幅削减研究经费,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欧洲最需要的时候失去一代天才科学家”。 几大研究机构和政治家也表示声援。“即便在困难时期,欧洲也可以凭借研究与发展获得新的力量来源。”德国研究与教育部长Annette Schavan个人非常拥护这一事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个月,主要谈判成员终于达成了两大协议:一个是欧盟2014-2020年的预算上限,2014-2020年“地平线2020”经费投入将达702亿欧元,相较于上一个7年的“第七框架计划”提高了23.4%;另一个是“地平线2020”的结构和内容。议会和成员国预计会在接下来几个月就这几项正式达成协议。 总体来说,科学领域的经费还需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整体支出的削减额度将达到3.4%,农业和区域发展在此次削减中受到的冲击最大。研究组织仍然还在积极为“地平线2020”项目进行游说,争取更多的经费。他们指出,欧洲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创新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 明年科学界可能会青黄不接。因为今年“第七框架”的支出高达110亿欧元,但明年“地平线2020”续接上来之后,就算项目全面铺开,支出也只能达到88亿欧元。 “资金有些紧张,这也是形势所逼。”欧洲技术与研究组织协会前秘书长Chris Hull也很无奈,但是这一预算仍然还是非常慷慨的,可以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研发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 资金分配起纠葛 702亿欧元眼见就要拿到手,但如何分配又成了摆在欧盟眼前的一大难题。“地平线2020”为自己制定了做卓越的科学、发展产业领导力以及应对社会挑战三大战略目标,并按照这三项分配资金。 在“卓越科学”中,32%的经费将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其中逐渐壮大的欧洲研究委员会将17%(120亿欧元)的预算用于精英研究基金,较第七框架15%的(75亿欧元)比例有所上升。 其次,该项目22%的经费将用于支持欧洲的产业界,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纳米、生物及空间技术。其中一个机制是在制药和航空领域促进公共和私营的伙伴关系。欧盟同时会帮助公司提供种子基金,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大笔资金。 第三部分将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七大挑战提供研发资金,包括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 目前,该项目融合了已有的三大项目:为研究和框架而设立的“框架计划”、“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以及鼓励商业创新的“竞争力与创新研究架构计划”。 其中,质疑声颇大的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将会得到25亿欧元的资助。而2008-2013年,该研究院的预算才是现在的12.36%(约3.09亿欧元)。 为什么欧洲委员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该研究院倾囊相授呢? 因为它是欧洲委员会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的得意之作,他的初衷是将该研究院打造成麻省理工一般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孵化所。但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诟病。 反对者指出,要想提高欧洲的竞争力,与其建立一个新的机构,还不如直接借助现有的大学。也有人觉得这一机构结构分散,缺乏专用基金。 该研究院在布达佩斯的管理层将研究人员分为数个知识创新体(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mmunities,简称KIC)。现有的已包括可持续能源、气候变化、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新一轮资金可以再支持六个新的知识创新体。 教育专员Androulla Vassiliou曾表示,知识创新体希望能够培养出25000生以及1万名博士生。 “地平线2020”注入的资金可能会拯救这个年轻的“虚拟”机构。欧洲科学游说团体成员Peter Tindemans曾表示出对欧洲创新与科技研究院的质疑,“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院在我眼里注定要失败”,因为欧盟本来计划为其提供25%的资金,其他资金依靠公司合作伙伴的支持。 “但实际上没有公司会投资,因为这份来自欧洲的回报太少。”Tindemans表示,新的资金意味着他们必须全面改变策略,重心从当前的协作和教育转移向研究,将对知识创新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研究院必须要成功。”欧洲大学联合会John Smith虽然对研究院持批判态度,但他非常希望这个研究院可以战胜挑战,“因为很多大学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科研人员眼中的“肥肉” 面临欧洲各国的经济不景气,科研人员想要从本国政府拿到资金可谓是难上加难。大家纷纷盯上了“地平线2020”的这块肥肉。 欧洲资助机构联盟“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负责人Amanda Crowfoot预测,“地平线2020”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于明年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申请者。 与之前的项目相比,“研究人员将会更加努力地争取‘地平线2020’的资金”。芬兰科学院研究副主席及欧洲科学基金会前负责人Marja Makarow表示,“政府已经开始向我们施压,让研究人员必须去争取欧盟的资金。” 但委员会则表示欢迎申请者的猛烈攻势。某发言人称,“更多的申请者意味着这个项目很吸引人”,而且更激烈的竞争将会提高研究质量。但是欧盟所提供的资金只是欧洲在研发上花费的一小部分资金,无法弥补国家削减的预算。 欧洲在2014年研发预算的下降也会让竞争更加白热化。Nowotny指出,欧洲研究委员会将会减少明年的项目,而且将会更加倾向于青年研究人员。他们会优先考虑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拨款,将在年底受理资深科学家的资金申请。 欧洲委员会将“地平线2020”作为对过去的突破,将注重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在项目选择上,将更加注重研究项目的相关性与社会影响。 “我们的钱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资金里,需要平衡长期的思辨研究,以及具有短期需求,比如可以解决老年痴呆症或气候变化的研究。”Hull表示。 但这也不意味着科学家就应该守株待兔。在委员会讨论出如何将“社会挑战”转化到科学家可以申请的拨款之前,“整个研究界的参与是很重要的,需要研究人员的力量来影响和塑造整个项目。” Crowfoot表示。 “地平线2020”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不仅是由于巨额的资金,它的目标是将欧洲基金的官僚主义简单化。欧洲的研究人员早就已经受够了欧盟繁重的文书工作、工作时间记录表和审计,因此“地平线2020”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一丝曙光。 Geoghegan-Quinn曾宣誓,“地平线2020”将会摆脱当前欧盟研究项目中所有拜占庭式的申请流程以及繁琐的微观管理。 “我们希望科学家和创新者能够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验和工作坊上,而不是在填表格上浪费时间。”Geoghegan-Quinn在布鲁塞尔的新闻简报会上说。 委员会表示,“地平线2020”将会削减繁琐的程序,将申请流程的长度从现在的平均350天减少到250天,简化间接成本的报销程序,并针对研究和产业化研发提供两种不同的报销额度。 迄今为止,“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建立良好的结构。现在更大的问题摆在眼前:我们如何进一步实施?”Nowotny对“地平线2020”的未来表示出一丝担忧。 (本文部分编译自《科学》)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08期 科学·深度)
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关于欧洲PhD招聘网站
ychf8130 2013-9-12 10:52
1.综合性PhD招聘网站: http://ec.europa.eu/euraxess/index.cfm/jobs/index http://www.eurizons.eu/ http://www.scholarships-links.com/ http://scholarship-positions.com/ http://www.scholar-guide.com/ http://dikti.org/scholarship/ http://www.phd-jobs.net/ http://www.phd-jobs.info/ http://jobs.phds.org http://further-study.info/chao/ http://www.academictransfer.com/ http://maquerr.com/scholarship/phd/ http://www.jxjxx.org/ .各个大学主页发布的信息(主要是欧洲的,不是很全): http://www.personalavd.uu.se/ledigaplatser/engindex.html http://www.su.se/english/about/vacancies/phd-studies http://cms.ifm.liu.se/theomod/ http://www.liu.se/en/job/ http://www.lunduniversity.lu.se/o.o.i.s?id=24913ref=D http://www.kth.se/om/work-at-kth/vacancies?l=en_UK http://www.met.kth.se/index.php? ... r/avdelningar_d.php http://www.chalmers.se/insidan/EN/news/vacancies http://www.science.gu.se/english/Available_positions http://www.kuleuven.be/personeel/jobsite/vacancies.html http://www.tudelft.nl/live/pagin ... 7b43d9dba45lang=en http://www.uu.nl/EN/INFORMATIONF ... ages/vacancies.aspx http://www.physics.leidenuniv.nl/sections/cm/vacancies.asp http://vacatures.leidenuniv.nl/wetenschappelijk/ http://www.rug.nl/corporate/vacatures/vacaturesRUG http://www.english.uva.nl/vacancies/vacancies.cfm http://www.utwente.nl/vacatures/en/ http://jahia-prod.epfl.ch/cms/si ... /page-33205-en.html http://internet5.refline.ch/8457 ... t=doctoralCandidate http://www.inanoschool.au.dk/for ... open-phd-positions/ http://www.ntnu.edu/studies/phd/vacancies http://www.academicjobseu.com/ http://jobs.uni-hd.de www.telejob.ch , www.academictransfer.com , www.scholarship-positions.com , http://brightrecruits.com , http://www.em-a.eu/ru/job-vacancies-and-phd-scholarships.html (Helping you Look - Websites to Vacancies and PhD-Scholarships) http://ec.europa.eu/euraxess/ind ... 47-A6D803D8D24EA562 http://www.academicjobseu.com/default.as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science http://scholarship-positions.com http://scholarshiponline.info/ http://www.ec.europa.eu/eracareers 英国 及爱尔兰: http://jobs.trovit.co.uk/ http://www.jobs.ac.uk/ (偶尔有荷兰和其他地区的) http://www.findaphd.com/search/search.asp http://www.postgraduatestudentships.co.uk/ 德国: http://jobs.uni-hd.de (可以去该网站订阅PHD广告的邮件,这样一有人发广告系统就自动cc给你了) 德国弗劳恩霍夫联合会 : http://www.fraunhofer.de/en/jobs-career.html http://www.helmholtz.de/en/worki ... omotion_phd_theses/ 瑞士: http://www.telejob.ch/insertion/search (更多情况下可以直接在 ETHZ的学校网里找,链接为 http://www.ethz.ch/doctorate/admission/index_EN ) 荷兰: http://www.academictransfer.com/ 1.乌得勒支大学 http://www.uu.nl/EN/informationf ... ages/vacancies.aspx 2.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http://tudelft.nl/en/about-tu-de ... /academic-jobs/phd/ 3.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http://jobs.tue.nl/en/vacancies.html 4.莱顿大学 http://werkenbij.leidenuniv.nl/vacatures/phd-posities/ 5.阿姆斯特丹大学 http://www.uva.nl/en/about-the-u ... e-uva/phd-positions 6.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http://www.academictransfer.com/employer/UM/ 7.蒂尔堡大学 http://www.tilburguniversity.edu ... sity/working-at/wp/ 8.屯特大学 http://www.utwente.nl/vacatures/en/ 9.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http://www.vu.nl/en/employment/vacancies/index.asp 比利时的学习搜索网址,一般大学都会放上去的: http://www.studyinbelgium.be/en 1.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https://icts.kuleuven.be/apps/jobsite/vacatures/?lang=en 2.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http://vub.talentfinder.be/en/va ... ersoneel/index.aspx 3.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http://www.uclouvain.be/en-97537.html 4.列日大学 http://www.ulg.ac.be/cms/a_21952/job-offers 5.安特卫普大学 http://www.ua.ac.be/main.aspx?c=.DEPTPERSONEELn=99646 6.根特大学 http://www.ugent.be/en/news/vacancies/scientific 7.法国 http://www.abg.asso.fr/ http://scholarship-positions.com/tag/phd/ http://www.findaphd.com/ http://www.academicjobseu.com/ http://www.sfecologie.org/ecodiff/in-english/?page=2 http://scholarshipdb.com/phd-program http://www.earthworks-jobs.com/ecology.htm http://www.telejob.ch/search/academics/list http://listserv.uni-heidelberg.de/science-jobs-de/ http://scholarshiponline.info/ http://www.findaphd.com/search/phd.aspx http://www.newscientistjobs.com/jobs/default.aspx https://www.jobbnorge.no/jobbsok ... 2-bc40-9b531dacddd8 http://www.academictransfer.com/employer/WUR/vacancy/12348/apply/ http://www.scales-project.net/page.php?P=44 http://www.academicpositions.eu/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6348584
个人分类: 观点|2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学森之问
benlion 2013-9-10 20:58
- 微雕艺术与微流控芯片 曾子说每日 3 省吾身,当代,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是什么呢? 中国墨家,发明了小孔成像实验和风筝,也研究了凸面镜和凹面镜,以及《准南子》记载了透镜、用反射镜作潜望镜等;然而,望远镜却要到伽利略、开普勒时代才发明。古代中国也是微雕艺术的发达国家;然而,现代微流控芯片技术也发明于西方。 朱载堉发现 12 平均律,以之为原理发明钢琴键盘的却是欧洲。荷兰著名的风车来自于亚洲,中国古代有水车和风箱,发明蒸汽机的则是英国,而计算机软件设计原理来自纺织业的提花机穿孔板等。 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 也许,视野和视角很有关,记得,中学时代有一篇文章印象很深,其论述之意为:“化神奇为腐朽,化腐朽为神奇”。 钱学森时代,诞生了李政道等不少诺贝尔奖得主;然而,我们这一代人似乎远不可及,是为何? 钱学森有关医学的观点, 20 世纪 80-90 年代阅读时,我是直接摄取有价值的部分,同样阅读张颖清的文章,也是只吸收有启迪的观点,而忽略掉不恰当部分,故而,在 1992 年我的文章题为全息医学,却直接论述的是系统医药学及其分子、细胞和器官系统的节律稳态模型等。 参见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926-46094.html -(《医学》)-
个人分类: 发现|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已成“欧洲滥用酒精和毒品之都”
热度 4 laserdai 2013-9-3 05:55
以前荷兰有著名的红灯区,还有软毒品的合法化,应该算欧洲的色情毒品之都,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光荣称号转移到那条大河(北海)之西了,就是英国。 由英国政府建立的智囊机构“社会正义中心”( Centre for Social Justice , CSJ)提交的一份报告说,英国人每年在饮酒和使用毒品方面的花费高达360亿英镑(合3千600亿元人民币)。 英国已经成为“欧洲滥用酒精和毒品之都”。 该报告说,英格兰和威尔士去年有52人在使用“合法毒品”后死亡,这个数字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8%, 英国也成为 网上销售 具有潜在危险的所谓“合法毒品”的据点。 某些“合法毒品”也被称为“夜总会毒品”,往往在市场上作为浴盐和实验室化学品出售,只要明确标出“非食用品”的字样就可以合法销售。 但是,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包括膀胱损伤和血液中毒,甚至死亡。 根据CSJ的统计,目前有大约130个在英国注册的网站以网购邮寄的方式出售这些“合法毒品”,迫使邮递员在不自觉中成为毒品传递者。 报告说, 在英国每12个年轻人之中就有一人承认自己使用过“合法毒品” ,这在全欧洲是最高的。 CSJ认为,为了打击“合法毒品”,英国政府必须加快禁毒法律体系的运作。在过去3年时间里,有大约150种新毒 品 药物进入市场,但是政府在这一期间仅仅对15种药物发布了禁令。 CSJ的报告同时批评政府没有能够解决滥用海洛因毒品的问题,没有能够为海洛因成瘾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CSJ的报告同时表示, 英国男子对酒精的依赖程度在西欧位居第二,在整个欧洲位居第七,而英国女性的酗酒程度在整个欧洲居于首位。 英格兰四分之一成年人饮酒达到有害水平,每20人之中就有一人属于“依赖酒精的酗酒者”。 英国政府承认过度饮酒的危险,但是没有能够解决廉价酒精饮料泛滥的问题。英国酒精类饮品为英国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421 次阅读|8 个评论
欧洲注重项目设计中的人机工程设计
热度 2 lanxum 2013-8-21 15:39
欧洲注重项目设计中的人机工程设计 130821 李健 7 月去西班牙巴塞罗那CENEA公司接受人机工程培训,了解到欧洲非常重视在项目设计阶段中的人机工程设计,新建项目融入人机工程设计,目的是除了从安全、职业健康这2个基本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让机器或环境适合于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的舒适性和提高工作效率。这方面的设计实力,CENEA公司在欧洲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在这方面距欧洲还相差很远,在项目设计中涉及到人的虽然有法定的安全设施设计、职业卫生设计等方面,但专门的项目人机工程设计应该还远未涉及。据了解,我国人机工程设计更多是在产品设计方面。 项目设计者应该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设计出“合理”的人、机(包括环境等非人的因素)关系,这种“合理”关系的设计目的是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仅从安全的角度看,虽然导致大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但不能不承认事故发生是人、机共同作用的结果,设备“显示出”的大量、复杂的信息超出人的记忆能力范围,肯定会影响操作人员正确地判断,出现决策失误和不安全行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化工厂发现化学品泄漏时(假设此时ESD紧急停车等控制系统失灵),让一个操作者去“顺序”关(或开)生产装置区的几个关键阀门,由于阀门无标识指示或没有手动安全联锁等人机工程手段,会出现误关(开),发生了事故,人在慌乱应急时刻,会短暂失去记忆力,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人类自身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能说这个操作者没尽力吗?问题在于,项目设计者在项目设计时,人、机交互设计不足或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设计考虑,广义看,项目设计者也做出了不安全行为(设计)。
个人分类: 安全人机工程|3423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国家的研发表现
热度 19 Wuyishan 2013-8-15 06:25
欧洲国家的研发表现 武夷山 Monica de la Pay-Marin 等 3 位西班牙学者在《技术预测与社会变革》杂志 2012 年第 9 期发表文章, Non-linear multiclassifier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predi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in European countries 。 该文采用了线性研发模型,反映“表现”的 4 个替代指标是:专利数,论文数,研发支出额,研发人员数。(博主:我和同事们多年前曾预测中国在 2020 年的研发表现,也用的这 4 个指标。预测得很不好,太保守。)还采用了一些与教育、经济相关的变量,以欧盟 25 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监督算法 K 均值聚类法,利用 2005 - 2008 年的相关数据,对 25 国进行了聚类。然后,分别采用了 Multilayer PerceptionModel 和 Product-unit Neural Network Model 来对上述聚类中的各国年度观察值进行分类,在两种情形下,均采用进化算法进行训练。 将 25 国按其研发表现分为四大类:低度创新国家、中度创新国家、高度创新国家和创新驱动型国家。 将本文的分类方法与其他机器学习分类法进行了比较。本模型采用的系数的数量要少得多,但并未降低对聚类的预测精度。无论对象是欧盟 25 国或是其他欧洲国家,均为这个结论。 对研发表现有影响的指标共有 15 个: 1. 科技人员数占劳动力百分比; 2. 研发人员数占劳动力百分比; 3. 企业研发强度; 4. 政府、大学的研发强度; (以上 4 个指标属于研发驱动因素) 5. 每千人发表论文数; 6. 每千人 PCT 专利申请数; (以上两个指标属于研发成果) 7. 每千人中拥有博士学位者人数; 8. 30 - 34 岁年龄段人口中大学毕业生数; 9. 18 - 64 岁年龄段人口中参与终生学习者所占百分比; (以上 3 个指标属于教育因素) 10. GDP 年度增长率; 11. 每小时工作量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实际增长(每单位劳动投入导致的实际产出) 12. 总就业率,即 20 - 64 岁年龄段人口中就业者的比例; 13. 来自国外的技术许可与专利收入占 GDP 的百分比(技术出口); 14. 每 10 亿欧元 GDP 中欧共体商标创造的价值; 15. 中高技术出口占制造品出口总额的比例。 (以上 6 个指标为经济因素) 根据 2005 - 2008 年的数据,可称为创新驱动型国家的是芬兰、瑞典、丹麦、荷兰。高度创新国家为奥地利、法国、斯洛文尼亚、英国和德国。 博主布置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北欧国家在创新方面总是那么突出呢? 请庄世宇、徐磊等博主回答。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6977 次阅读|37 个评论
点评:假如王林“大师”在欧洲
热度 2 lzxun123 2013-8-3 11:05
建议《人民日报》组稿:《假如中国高官在欧洲》《假如中国政府在欧洲》《假如中国城管在欧洲》《假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落在欧洲》《假如官员免职在欧洲》《假如高官学历造假在欧洲》等。 一组这类稿件的刊发,必将提高《人民日报》的品位,改善中国官场文化土壤,净化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环境,也提高国民的认识,有利于推进中国法治的进程。 假如王林“大师”在欧洲(吴黎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03日第05 版   这些天,“大师”王林成为媒体热点。这让人不禁想做一个假设:假如王林生活在欧洲,他还能如此呼风唤雨吗?   王林面临的第一个关口,将是所谓的“神功”很难赢得观众,更不会让高智商的政客、明星膜拜。在欧洲,中世纪之前也曾有过巫师,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和科学的进步,类似于王林那样的“神功”早已没了市场。当今欧洲,许多人依然笃信宗教,寻找心灵的归宿;也有许多人喜欢魔术,马戏团的魔术表演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永远不会把二者与“神功”挂钩。所谓“空盆来蛇”之类的杂耍,人们也顶多当魔术图一乐而已。人们在阿姆斯特丹商业街和儿童游乐园里,还能看到更让人瞠目结舌的表演。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影响巨大,孩子们都爱买哈利·波特神奇的“魔法棒”,但人们永远不会相信现实生活中真有“隐身衣”。   媒体报道说,王林有亿万资产,豪宅数处。若是在欧洲,税务机关早就找上门了,看看王林是不是诚实纳税。在德国,故意逃税会被予以重罚并被追究刑事责任,极严重者会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此外,警方和政府的反洗钱机构也会前来,查查王林金钱来源是否干净。欧洲银行对反洗钱的打击力度让笔者印象深刻。记得初到比利时,预约到银行开户存钱,客户经理一看我存的是美元,就询问我钱的来源,居然还把美元钞票一张张复印,让我在复印件上签字。若是王林到这家银行存钱,他能自圆其说吗?   王林还号称给5万人看过病,若查实将是“非法行医”。在欧洲,行医的门槛很高,法律严禁无证行医,严格到中医大夫到欧洲都无法行医。由于中医和中草药在欧洲许多国家得不到承认,许多中医只能以保健的名义做做按摩、针灸。   欧洲人普遍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像王林这样信口开河肯定没有立足之地。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骗子”是一句很重的骂人话,名著《简·爱》中的主人公上学时因为被老师骂“撒谎”而伤心欲绝。如今,个人诚信与信用信息在欧盟范围内是联网共享的,一个人在比利时信用有问题,到了德国也逃不掉。记得比利时的地铁无人查票,警察偶尔抽查,我的一个朋友曾两度“中枪”,警察警告说:“若再犯会取消居留资格。”在德国,一位中国博士因为诚信有瑕疵而屡屡求职被拒。诚信有瑕疵,银行不会给你开户,没有银行账户就没法租房子、买汽车,连领取失业金、养老金等福利都成问题,外国人则面临区政府不给延长居留,结果只能寸步难行。   在法律被敬畏之处,人们只能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像王林这样的“大师”,欧洲不可能为他提供“坐大”的土壤,更谈不上呼风唤雨了。
个人分类: 随笔|1841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天到欧洲去
热度 2 BMK 2013-7-25 23:02
明天一早,要飞往欧洲。今晚写几行字吧,很久没有写博客了。 第一个目的地是波兰。我和几位棋友一块,到波兰参加一年一度的欧洲围棋大会。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近年来欧洲围棋发展很快,有必要了解一下。赛后还想到欧洲其他国家转转。 同学们大多没有回家。上午和Y同学谈话,当场用电话与朋友联系,为其联系文章发表。她已与我合作发表了四篇文章,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不错了。她因为考博等原因,想单独署名发表一篇文章。我要来朋友的电邮,让她把文章再仔细校对后快点发去。我告诉她,在电邮中说明文章是我修改过的。下午让L同学陪我去银行换欧元。利用等待的时间和她谈了论文的理论要点。晚饭前,与M同学谈话,交待我赴欧洲期间的学习安排,并用近日一份专业报纸有关丝绸之路的专版文章,勉励她放开眼界,在博士阶段上一个层次。饭后,在地铁的天桥上买了五把折扇。我选了有京剧脸谱和长城等图案的,比赛的时候想作为小礼物送给欧洲的棋友。 后记:母亲去世后,我身体心情都受到很大影响。近一年来,勉力工作之外,只是为朱令案写了几篇博文,虽受到网友的鼓励,但再无写作的精力与心情。其实这段时间我还常上科学网看看的。也有不少感想。回来再试试吧。
2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撤出欧洲背后的地缘政治
蒋高明 2013-7-25 17:18
直言了,2013-07-23 | 2013-7-25 8:17:26 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iyanpage/view/zy20130722-us-food-paris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7228935_h.html 。 本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一篇很特别的新闻公告:“美国食品在美国驻法使馆获得承认”。大致内容是:为庆祝美国国庆【那不是7-4吗?都过去几周了?】,美国驻法国大使馆举办了招待会,使用的都是美国食品。该新闻公告还提供了那些食品照片:几乎都是美国社会称为“垃圾食品”的东西,且大都是早就进入欧洲市场并在那些市场历时多年的食品。如此,美国农业部为什么要特别发个新闻公告、说是“美国食品获得驻法使馆的承认”呢?难道这以前多年时间里、美国出口到法国的食品在美国驻法使馆或在法国都没有得到承认么?美国在其它国家的大使馆也使用那些食品做国庆招待会,为什么偏偏选择法国做那新闻公告呢?琢磨一下,嘿嘿,那新闻公告可说是“意味深长”。 首先,发表新闻公告之际,刚好,美国孟山都公司宣布从欧洲撤出它的全部转基因食品作物业务、转而回头搞常规农业。而在此之前,美国方面把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的推销转基因食品作物列入了它的全球战略的重点,甚至扬言要对法国当局长期抵制转基因食品作物而实行打击报复。 自1799年到1945年,先是法国公鸡在欧洲称霸、接着是德国条顿在欧洲称霸;两个都失败了,却给欧洲和全球留下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历史教训:只要法国和德国之间不开战,欧洲就是大体和平的;只要法国和德国的立场大体一致,外部力量再强大、也休想在欧洲得逞。 在转基因化工农业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问题上,法国和德国的立场大体一致:反对、抵制、拒绝。从苏联解体中缓过气来之后,俄国当机立断地站到法德一边,也明确地表示了反对或抵制转基因化工农业的立场;一则未经核实的新闻故事甚至说,前阵子,在准备会见的通话中,普京对奥巴马提出警告说:“转基食品泛滥失控将导致世界大战。” 欧美之间经过多年和多方面的较量(包括除了战争以外的几乎所有手段的较量),结果是:美国在欧洲推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和推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遭到惨败,转基因世界霸王孟山都公司不得不把它的相关业务全部撤出欧洲市场,甚至连欧洲自己的转基因霸王巴斯夫公司也撤了。 确如那未经核实的俄国警告的故事所说,欧美转基因较量的背后是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地缘政治较量。农业是国土和人口的集合体,农业问题就是地缘政治问题;一旦美国在欧洲推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获得成功,那就意味着美国几个公司可以控制欧洲的农业、即控制了欧洲的国土和人口。 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地缘政治安全,法国德国当然有充足条件搞所谓“国产转基因”。然而,他们再怎么搞“国产”,也无法跳出美国已经设计好和牢牢掌控的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框架,即欧洲农业发展和地缘决策都不得不遵循美国方式,尽管表面上似乎是非常“本地化”和非常“爱国”的。就是说,“国产转基因”是很美丽的“爱国”辞藻,可它的真实前景却是比直截了当地接受美国控制而更糟糕和更是没国可爱的前景。 比方说吧:一旦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么,不管您的竞赛选手是“外籍”的、“国产”的或是“混血”的,您都得遵循奥运会的规则,您的所有选手的选拔、训练、直到竞技等等的所有运作,都得在奥运框架之下进行并服从奥运当局的裁决。如此,您的选手的“国产”意义不过是给奥运增加一点地方色彩而已。同理,某国一旦陷入转基因化工农业的陷阱,那么,不管它的种子是“外籍”的、“国产”的或是“混血”的,其整个农业运作就都得服从转基因化工公司所规定的规则及其裁决;巴西和阿根廷就是典型例子。 就此类所谓“国产”问题而言,欧洲是有前车之鉴的,那就是个人计算机软件。美国微软公司在欧洲成功地推行了它的操作系统及其捆绑方式,结果,欧洲各国再怎么搞自己的“国产软件”、也是在美国微软框架之内搞的。如此,微软公司的一个小动作、就可能导致欧洲个人计算机软件整个产业的波动;微软系统发生了一个错误,欧洲个人计算机软件整个产业就得跟着全错。欧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试图摆脱那个控制;可欧洲已经陷入那个战略框架,他们的“国产”努力至今还是大体无效。如此,除了打打税务等官司之外,欧洲的个人计算机之“国产”软件几乎就是没有任何自主竞争力来发挥所谓“国产”的作用。(注:如同海内外学子说过的,幸好,欧洲还有LINUX等其它系统框架,工作站等计算机软件还没落入微软框架、因而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国产软件”还颇有些意义。)。 同样道理,转基因技术搞出来的食品作物是特定种子、特定化工农药、特定机械装备和特定农田作业方式彼此紧密捆绑的,其方式跟微软捆绑方式是一样的、甚至更紧密。正因为如此,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不但没有实现减少农药用量和降低成本的承诺、反而使其成倍成倍地增加。此外,孟山都和杜邦等转基因种子公司实行“数据封闭”政策,使得那种特定捆绑所带来的垄断权利甚至可以驾临于国家管理之上。因此,一旦欧洲陷入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框架,那么,尽管法国德国可以在个别产品方面获得“国产”产权,但其整个国家的农业决策及其直接影响的地缘决策却是完全受美国几个公司所支配或控制的。更要命的是,一旦美国掌控者的框架发生错误,那么,法国德国的整个农业就跟着全错;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具备纠正或弥补转基因技术错误所造成的危害损失的科技能力。 不言而喻,欧美之间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一旦限于泛滥和失控,那必将直接导致欧美之间爆发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严重冲突,那就难免导致世界大战一类的冲突。看看两次世界大战,不都是由争夺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吗?若纵使欧美之间的转基因化工农业的较量继续下去的话,那么,美国很可能会失去法国德国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盟国,那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赖以幸存的北约集团土崩瓦解。为基于错误理论和已被确认为“垃圾技术”的转基因商业利益而葬送北约集团,那必将使美国面临全面崩溃的严重危机。此外,欧美发达国家都知道,转基因技术武器是比核技术武器更厉害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一旦发生转基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战争状态,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损失是一百个或一万个马歇尔计划也难以弥补的。因此,可以说,孟山都以宣布转基因食品业务全部撤离欧洲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使欧美大体结束了一次历时多年的和可能导致世界大战类型的地缘冲突。 然而,美国转基因霸王孟山都公司在欧洲是足够体面地下台了,但那毕竟是个被淘汰的事实。由此直接而来的问题是:在欧洲市场,美国的出口食品还能继续畅行吗?为此,美国农业部的新闻公告给出了美国方面的回答(或说是期望):美国食品得到了美国驻法使馆的承认!而那些食品还在欧洲市场销售! 为什么美国农业部的新闻公告要选择法国呢?那至少有个历史缘故:美国历史所造成的国家自卑感。美国的国家精神的深处一直是以欧洲文化为自己的灵魂,其主要象征就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象和以法国革命政治学说为基础而制定的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了世界头号强国;冷战结束,美国成了全球唯一的世界霸权强国。可是,在美国社会的骨子里,那个国家自卑感却一直没有改变:美国独立建国直到冷战结束之前,法国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的现代派科学文化和现代派文学艺术的中心;一个新的科学或新的艺术能在法国得到承认,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欧洲的承认、就可走向全世界。那种信念已经深入美国的国家骨髓,以至于许多美国政治家或律师以获得法国学位为从业台阶,许多好莱坞演员以获得在法国拍片的机会为终生荣耀,而美国农产品能打入法国市场就意味着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还有,美国扬言要对法国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政策而实行打击报复,其实就是“打猴给鸡看”(不是“杀鸡给猴看”)、试图通过迫使法国接受转基因的手段而使其它欧洲国家也跟着接受转基因,……,例子举不胜举。 可以这么说吧:值孟山都公司以宣布撤离的方式承认美国转基因化工农业全球化战略在欧洲遭到惨败之际,美国农业部选择了法国而发布美国食品在法国得到承认的新闻公告,那是美国国家自卑感的回潮。如同任何国家都有国家自卑感、而自卑感回潮往往意味着国家衰退一样,转基因化工农业全球化战略在欧洲的惨败给美国带来的国家自卑回潮,足以说明当今美国确实处于正在衰退的状态。 若仅仅是站在美国立场和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的话,那么,那种国家自卑感回潮和国家衰退对美国应该是件“好事”:冷战后的世界不是进入“一极化”、也不是进入“多极化”,而是趋向于“无极化”。如此,很显然,那意味着“高处不胜寒”:作为唯一的世界霸权强国、美国必须承担的国际责任太多太重了,----试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可以使苏联大帝国解体,而长期承担世界霸权的责任也可使美国大帝国陷入崩溃。 美国孟山都公司把它的转基因食品作物业务全都撤出欧洲了,欧美之间围绕着转基因化工农业而发生的地缘政治多年冲突、算是告一段落了。那发展标志着美国的转基因全球化的战略在欧洲遭到了惨败,也意味着美国还是以保全北约集团和集体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战略的首要内容、为此而可以放弃对美国足够重要的商业机会。可是,那些都无法扭转美国的国家衰退的命运。 此时此刻,中国成倍、成倍地增加了它从美国或从美国控制的转基因化工农业基地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进口,似乎在试图挽救已经面临彻底失败的美国的转基因全球化战略、从而挽救正在衰退的美国的国家命运。那似乎在迎合海内外媒体发表过的一个论点:中国期望看到美国走下世界唯一霸权国家的神坛,但不希望美国立即下台,因为,中国还没准备好由它来统治世界。【此处观点本人不太赞同,保留。自动要当小老婆都不一定当得上,统治世界...从何谈起?为政只会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现在连人民一起卖,何谈统治世界啊!】 不管怎样吧,稍微能独立思考的人都会看到,中国在玩一个非常危险的金钱外交的游戏:若真是如同俄国警告故事所说的那样、以转基因食品作物为主要导火索或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战争类型的冲突爆发了,那么,鉴于中国搞“转基因大跃进”而可以牺牲本国的国土人口资源安全的状态,八九不离十,中国将不仅是个最惨败的国家、且战后恢复也大致不可能(目前,人类还不具备纠正或弥补转基因错误损害的科技能力),即:该战争(转基因生物战争)将宣告中国被(人类的)历史淘汰。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山都放弃欧洲转基因市场
热度 3 legend0463 2013-7-25 07:37
Nature杂志7月23日新闻报道,由于品种审定过程的巨大阻碍,孟山都公司放弃在欧洲的转基因品种申请。意味着除了已经在欧洲种植的MON810外,欧洲境内今后可能将再无孟山都的转基因品种。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最近一段时间又起了一股小高潮。我虽然熟悉整个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但是无意加入这场争论。孰是孰非的问题交给时间好了,总有一天这些问题将变得不再是问题,一切都将清晰明了。 我在想,欧洲把孟山都干掉了,下一个会是谁呢,先锋?先正达?虽然这两家的转基因品种在欧洲都没有种植,但各自都有GM品种处在审定过程中。是破茧而出还是死于襁褓亦或是先破茧而出再夭折,总之前路漫漫,无比艰辛。我又在想,目前反转基因闹得比较凶的除了欧洲应该就是中国了。于是,看到这个消息,国内的反转人事可能会立刻感觉看到了希望,于是乎更加斗志昂扬…… 那个公司又会先死在中国呢?而这样的灭亡到底是利还是弊呢? 随心而想之言,并无任何个人观点,附上文章链接,各位自去评判~~ http://www.nature.com/news/monsanto-drops-gm-in-europe-1.13432 PDF文件: 499387a.pdf
个人分类: 随便写写|239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欧洲时报:怪叔叔”不能不防
laserdai 2013-7-9 19:19
怪叔叔”不能不防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网 作者:茧衣 发布日期:2013-07-09 【欧洲时报网评论员 茧衣 7月9日】有媒体报道,英国儿童福利团体近日发起了一项名为“内衣”的运动,鼓励父母不要避讳和孩子谈私密问题。这项运动的目的是保护孩子,帮助他们对抗“性侵害”。 “内衣运动”的宗旨是要通过加强亲子间的沟通来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它主要针对5到11岁的孩子。专家说,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清楚地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界线,明白有哪些私人领域是绝对不容他人侵犯的。 这让人联想起中国近期接连发生的儿童被“性侵”案件,从变态老师到禽兽校长……一桩桩案件无不令人痛心。其实,儿童性侵害事件是世界难题,从神职人员到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都有可能是色胆包天的“怪叔叔”,危险重重,谁来保护年幼的孩子,堵住罪恶之门? 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硬币的另一面:儿童性教育的长期缺失。在一些性侵女童案件中,很多施害者都是利用未成年人对性常识的懵懂无知才能长期得逞的。性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始终是个尴尬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在比较开放的英国,将近半数的英国父母觉得和孩子谈“内衣运动”涉及的问题有点尴尬。而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与孩子们谈性更是难以启齿,中小学性教育课程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普及。殊不知,这种空白可能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隐患。 近日,深圳幼儿园通过“大灰狼”性侵“小红帽”的儿童剧向孩子们讲授如何对待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据报道,孩子们在观看情景剧时对于“大灰狼”猥亵小红帽的这一细节基本没有关注,这也真实反映了儿童对于“性侵”的了解几乎是零。 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则探讨如何保护儿童、警惕“性侵”的新闻并未引起中国舆论关注。比起“痛打大灰狼”的情节,“教育小红帽”的故事显得有些乏味和过时,但只有教育的补位才有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1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欧洲 - 城市化
benlion 2013-7-5 21:03
当初,回到海淀区中关村,巨大变化,一方面是欣慰,一方面是拥挤。 从来就最不喜欢拥挤,即使做学问,也喜欢寻找没有开垦之地,于是,来到广州,城市区块间距、树木带,感觉一片清新,然而,炎热和工厂、车流等氛围较重,于是来到较具人文、科技底蕴的长三角;但是,近年的人群、工厂增长,又再次感觉烦躁。 那么,中国与欧洲的城市化,到底区别在哪呢? 刚回国,那时非常欣喜,看到中国广阔的农村、小村镇大可如同欧洲那样发展成小型城市,城市之间大片的土地则可建立森林、绿化地带成为住宅建筑区域。 然而,看到仍然的趋势是大城市愈来愈大、越来越拥挤,城市向周边扩展,城市的行政区块之间彼此竞争税收又加倍拥挤,广阔的城市之间的地段却没有发展起来,如何发挥统筹兼顾的体制优势,让每一块土地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控制城市发展的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和人流、车流数量,也许应该成为新的管理指标。 刚回国,非常欣喜大学城、科技城等建设,然而,后来又看到大学搞产业、行政区划政府搞产业、研究机构也搞产业,是否,大学、政府、研究所的边界设置不清晰? 也看到国际最新的仪器和产业,很快引进国内,然而,中国与西方的区别又在哪? 一个是创造、发明和制造,一个使用、操作和生产。 比如,3D打印、雕刻技术、3D影视、iPhone等,国内很快就有,却不是发明者和设计者。 加强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氛围,加强政府机构的公共管理职能,加强研究机构的前沿开拓能力和企业的发明与创新能力,是否应该成为未来的管理考核指标? (3D打印) (城市交通) (3D屏幕) (雕刻技术) -(21世纪的中国)-
个人分类: 2013|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国环境大臣:欧洲正在错失转基因良机
river 2013-7-2 14:49
6月20日,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大臣欧文•帕特森在洛桑研究所发表关于“绿色革命”的演讲,@叮当蓝色鱼 翻译了演讲全文。 演讲要点: 1,欧洲正在错失良机,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只有不到0.1%发生在欧洲。 2,过去的25年,欧盟耗资2.6亿英镑,支持了400多个独立研究小组对超过50个转基因安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两个有力的结论: 第一,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食品及饲料安全造成比传统作物更高的风险; 第二,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传统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3,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植物学科研机构,我们希望英国能够成为全球研究农业技术最领先的国家,这当然包括转基因技术。 以下为全文: 谢谢大家今早来到这里。 这里是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和诺曼·博洛格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Norman Borlaug Institute for Global Food Security)的联合实验室,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这里更适合讨论有关转基因、及其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话题。 20世纪40年代,在战争、饥荒、政局不稳的背景下,博洛格(Borlaug)引领了后来被称为“绿色革命”的运动,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发展中国家,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博洛格(Borlaug)因此被称为拯救了十亿生命的人,这个说法毫不夸张。他的事迹充分展示了人类在科学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那项开创性的运动已过去70多年,如今我们正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长到90亿。正如最近的前瞻性报告所述,养活这么多人口必须实现粮食的“可持续集约化”生产,粮食生产的无忧时代已然结束。 我认为,现在对转基因作物的潜力开展新一轮更为可靠及有依据的讨论正是时候。我们应当基于对转基因风险和益处的公正认识,对这项技术进行全面彻底的考量。 尽管我坚信转基因技术对于经济、环境和国际发展非常有益,但我同时也很清楚人们对此仍存忧虑。我认为我们的政府,产业部门和科学界以及其他机构,有义务向英国公众证明转基因是一项安全、可靠和有益的发明。我们必须引导这场讨论,并向公众解释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有什么作用。 技术的进步 经合组织(OECD)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联合发布的《2013-2021年农业展望》报告指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业生产产能需要在未来40年增长60%。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和压力也日益增加,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为了应对挑战,我们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转基因正是其中之一。 博洛格(Borlaug) 和其他参与绿色革命的人们利用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耕种方式。例如,与1961年相比,现在同一种作物要达到同样的产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减少了65%。世界粮食产量在1967年和2007年之间增加了115%,而土地的使用仅增加8%。美国经济学家伊多尔•高克兰尼 ( Indur Goklany ) 曾经做过计算,如果试图用上世纪50年代的生产方式来养活目前的人口,需要使用所有土地面积的82%来作为耕地,而不是现在的38%。 最近几十年来,英国的政治争论都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我们要么增加作物生产,要么保护环境。事实上我们需要两手同时抓。但是如果我们不主动在农业、农业科学、商业和技术领域进行全面革新,我们将无法实现这一点。 人类使用遗传学方法进行植物育种已有几个世纪之久。最新的进展是英国科学家完成了小麦基因组测序工作,剑桥大学全国农业植物学会研发了“超级稻”,展示了传统杂交育种的进步。然而,如果我们要解决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 对先进的转基因植物育种技术的正确运用,是保证或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来抵御未知气候和疾病对作物的破坏性影响,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采后损失。 更令人振奋的是,如果我们更有效地使用耕地,就能为自然、荒野和生物多样性释放出更多空间,这正是一些评论员一直在呼吁的事情。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一个小组研究发现,如果未来50年全球范围内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将能节省出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2.5倍的耕地。 转基因技术的全球地位 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增长了上百倍。去年全球共有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民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占地约1.7亿公顷,为全球耕地总面积的12%,相当于英国国土面积的7倍。 如果没有从转基因作物中获得实际利益,农民不会种植这些作物。 如果没有清楚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公共利益,各国政府不会给这些技术颁发许可证。 如果没有觉得转基因产品安全和实惠,消费者们不会购买这些产品。 此时此刻,欧洲正在错失良机。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只有不到0.1%发生在欧洲。当世界其他国家都已抢先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从新技术中获得收益时,欧洲正在冒着被甩在后面的风险。我们决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转基因技术的使用是革命性的,其影响不亚于最初的农业革命。英国应当也像当年一样在这场变革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我希望英国在养活世界人口、实现粮食增产上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在别的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时袖手旁观。英国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家园。我希望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知道英国是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最好地点,我们的政府会帮助他们扫清一切障碍。 经济利益推动技术进步 当前范围的转基因作物旨在帮助农民更快、更好、更省地控制害虫或杂草。有证据表明它们已经起到了作用,为农民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收益。 转基因作物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种植也极大地惠及了欧洲。欧盟的农产品净进口居于世界首位,因为欧洲依赖大量的重要商品以支持畜牧业生产。据欧洲饲料制造商协会(European Feed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统计,目前欧盟约85%的复合牲畜饲料都标明含有转基因或转基因衍生物成分。 今年四月,英国有四家大型连锁超市公开表示他们将不再对自有品牌的禽类产品使用转基因饲料做限制,因为那样既难以确保执行又花费昂贵。超市的做法是必要而且正确的,这个举动非常明确地表示转基因相关产品丝毫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这种透明行动可以确保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做出知情选择。 今年年初,我在柏林遇到了巴西农业部长。他告诉我,与传统方式相比,采用转基因技术种植大豆能节省30%的生产成本。大豆是牲畜的重要蛋白质来源,是全球粮食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出于商业目的考虑,世界各地的农民都在种植转基因大豆。其中巴西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大豆的比例占到了83%,美国是93%,阿根廷更是达到了100%。 出于经济目的考虑,欧洲从这些国家进口转基因大豆。在非转基因大豆比转基因大豆成本高出每吨100到150英镑的情况下,如果不进口转基因作物,我们的食物价格、特别是肉产品价格将更加昂贵。 转基因话题并不仅仅涉及食物。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转基因棉花。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棉花生产都基于转基因技术。 因此在座绝大多数人所穿的衣服都有可能来自于转基因作物。 如果不是转基因技术给予作物内在的抗虫性,棉花的产量将减少一半。抗虫害转基因棉花不仅因为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而有益于棉农,也因为减少农药的使用而有益于环境。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其深远。从2002年批准种植转基因棉花至今,印度已从棉花的净进口国转变为主要出口国。据估计,这十年中印度转基因棉花的产量增长约216倍。 这意味着转基因棉花为印度棉农增加了126亿美金的收入,亩产增加24%,小农户的盈利也增加了50%。与此同时,用于控制棉铃虫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96%,从原来的每年5700公吨降至2011年的222公吨。 抗病虫害与环境效益 转基因技术已被普遍用于使作物能够抵御特定的病虫害。科学家们包括英国的专家正在研发转基因的其他抗性。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为防治晚疫病,种植户需要使用重型喷雾器在田间来回喷洒药物、烧柴油、压实土壤、熏烟、对作物和周围的植物、昆虫使用杀真菌剂,达每年15次之多。 尽管英国每年花费6000万英镑来控制这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却仍不能避免作物受到感染。剑桥桑斯博里实验室(Sainsbury Laboratory)和巴斯夫植物科学公司(BASF)已经在英国开展了田间试验,种植不同类型的抗晚疫病(即枯萎病)转基因马铃薯。成功部署这种类型的作物将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农药和燃料的投入都将显著降低。 让我震惊的是巴斯夫最近决定将其研发的抗晚疫病马铃薯退出在欧盟的审批。我并不责怪巴斯夫,他们只是基于当前的市场条件和监管情况做了一个商业决策。但目前欧洲转基因环境之恶劣,使得这样有潜力的、具有经济利益和环境友好的作物未获得市场准入前景,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世界各地的农民已能够保证产量、防治虫害和降低耕种对环境的影响,这都要归功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还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燃料和化学品的使用,进一步改善环境。 我们目前正在辩论农药对蜜蜂和其他昆虫的影响。而在那些种植了抗病虫害转基因作物的世界其他地区,植物和昆虫因免于虫害和农药,已经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我最近跟一位北卡罗莱纳州的农民进行交谈,他在使用转基因技术后已经扔掉了所有的农药喷洒设备。 转基因产品给农民、消费者和环境都带来了好处。 从提高氮肥利用率到直接固氮 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意味着更少的人工施肥和燃料消耗。目前我们正针对这些性状进行商业化研发,并计划于2013年至2015年在澳大利亚进行氮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和大麦的田间试验。 从长远角度,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通过转基因方式得到能够自己“施肥”的固氮谷类作物。这项研究能大幅减少作物对化肥的依赖,使得农民减少农药喷洒、燃料消耗和化学品使用,降低对周边土壤和水循环的污染,对改善环境大有裨益。 这项研究将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它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同样艰巨。因此我非常欢迎盖茨基金会(the Gates Foundation)去年向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提供640万英镑来资助该项研究。我们应当为这项运用英国科技解决世界难题的研究获得这样大规模投资而感到骄傲。我也希望其他的研究机构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能优先考虑英国。 国际福利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仅覆盖发达国家。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2012年有90%的转基因种植者属于资源贫乏的小型农户。在中国和印度,分别有超过700万的农民因为转基因技术的显著优势决定种植抗虫害转基因棉花。 在美国,科学家正在种植一种转基因耐旱玉米,并在肯尼亚、南非和乌干达进行田间试验。澳大利亚人正在研究转基因耐旱小麦。这类作物有可能让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耐旱转基因作物,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和开发耐涝、耐盐碱以及耐极端气候的转基因作物。这为人类在原本难以利用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 在乌干达,抗病害和营养增强型转基因香蕉的田间试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尼日利亚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抗虫害转基因品种,以应对“绿豆蛾”对豌豆收成造成的毁灭性经济影响。目前,尼日利亚农民每年因病虫害损失价值2亿英镑的农作物,另外还要花费3亿英镑进口农药来对付这类害虫。 营养保健 还有一些能增强营养、保障健康的转基因作物正在筹备之中,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深远。目前,增加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的转基因作物即将上市。尼日利亚正在对增加了维生素A和铁含量的转基因生物强化木薯和高粱进行田间试验。 黄金大米最早是1999年由 波特里库斯( Potrykus)教授、 拜尔( Beyer)教授和一家非盈利独立研究机构研制出来的,用以改善维生素A缺乏症。缺乏维生素A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统计,每年因此失明的儿童达到50万,其中一半的儿童会在失明后一年内死亡。这个问题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 目前已有的大米中均不含有维生素A成分。作为遗传工程的产物,黄金大米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途径。从黄金大米被研发至今的15年间,我们一直试图向那些最需要的人们赠送种子,但所有的努力都被阻挠。在此期间,有超过700万的儿童失明或死亡,我们应当对此进行反思。 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还可以用转基因植物制造用于生产流感疫苗和胰岛素的药用蛋白。 转基因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真正的机会,使得作物在恶劣土壤条件下生长和抵御极端天气成为可能,并有可能直接帮助在贫困地区因饮食缺乏而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的人们。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这些技术的掌握变得更为重要。 安全性 对于所有技术来说,保障公众安全和环境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转基因技术可能是所有农业技术中最为规范的一种。 有一些人将转基因作物称之为“弗兰肯食品”,即“科学怪人食品”,这是在刻意制造恐慌,暗示转基因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威胁。 事实是,转基因产品要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大量的测试和研发——从实验室到温室,再到田间试验,每一个步骤都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完成所有的试验之后,转基因产品上市之前还需要逐一进行安全风险的科学评估。这个评估由欧洲食品安全局(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的独立科学家来进行。在英国,我们也接受来自世界上领先的科学专家委员会的独立意见。 过去的25年,欧盟耗资2.6亿英镑,支持了400多个独立研究小组对超过50个转基因安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在2000年和2010年的欧盟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报告中得出两个有力的结论: 第一,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和食品及饲料安全造成比传统作物更高的风险; 第二,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转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传统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 欧盟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安妮 · 格洛弗( Anne Glover)近日表示,“没有确凿证据显示转基因作物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或者危害环境。” 杂草的抗药性通常作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转基因作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传统种植中。这不是转基因的问题,而是作物管理问题。耕种这两种类型作物的农民都可以通过对不同除草剂的使用或是良好的轮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人对转基因作物、传统作物和有机作物的并存表示担忧。我向公众保证,政府会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有机作物隔离开,以保护各种作物的经济利益。 农业是一个高度分化的部门。尽管目前英国没有商业化种植任何转基因作物,我们的行业也能够保护流向不同零售市场作物的完整性。这样可以保持传统杂交种子的延续性。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的经验,对转基因作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最佳实践指南。 针对消费者选择权,我想说明的是,没有人建议将转基因食品全盘纳入英国的食物链,尤其是我本人更不建议这样做。我相信当人们走进超市,他们可以自行选择购买本地的有机土豆或者英国各地生产的抗晚疫病转基因土豆。无论什么产品,无论它有怎样的起源,人们都应相信它安全且可持续化种植,我们的政策应当基于完善的科学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没有人希望英国的农业一元化。多样化、具有选择性才能推动美好生活。 转基因在欧盟的现状 针对转基因作物,我坚信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完善和严格的安全审批制度。转基因作物和产品上市前不仅要通过欧盟食品安全局的独立科学家的评估,还要通过来自各个成员国的科学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审核,才能获得正式许可。 我此前已经提出,欧盟已经是转基因作物的消费大户——主要通过进口牲畜饲料。超过40种转基因产品被正式批准用于食品和饲料,从未产生任何健康或环境问题。 尽管如此,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本土化种植的进程却相当缓慢。过去14年中,仅有一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另外那些通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产品却因各方压力而受阻于上市审批。我非常同情欧盟委员会,他们需要应付如此多的来自欧盟内部的意见分歧。 虽然我理解其他成员国的意见,但我仍然希望英国的科研人员和农民们能够发展最新的技术,并从中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然而在目前无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缚手缚脚地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这意味着,用转基因作物为英国国民解决实际问题的美好愿景要再等上许多年才能实现。 欧盟的做法使得欧洲正处于被高科技资本逐渐抛弃的危险中。这将掣肘欧洲在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性部署,削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 欧盟政府需要以事实证据为基础来做出决策和执行监管,告知消费者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让市场来决定转基因产品是否真的可行。 农民也是消费者,但是因为市场审批的停滞,他们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因此,我希望探索出一条途径,能让审批制度恢复正常运转(欧洲在针对转基因问题上一直秉承“预防”原则,致使市场准入制度不能正常施行——编者注) ,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国际投资和技术创新。 我并非建议欧盟降低安全标准和措施,它们依然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必须修正现有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得经过严格安全评估的产品能够公平地进入市场。 欧盟的立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12年4月,来自24个非洲国家的部长签署了联合公报,一致通过了使用生物技术作为提高非洲农业生产力的手段之一。 然而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在欧盟的待遇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欧盟对转基因的态度似乎表明:转基因技术是危险的。这可能使得转基因技术在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农业创新的地区遇到本不该有的阻力。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在担忧,如果他们种植了未被欧盟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可能会被欧盟市场挡在门外。 直到最近,哈佛大学的卡雷斯托斯·朱马(Calestous Juma)教授指出,这种状况“对非洲的伤害很大”,“反对新技术将给养活世界人口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我们有责任建立一套正确的准则,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判断转基因方案是否适合他们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英国的科研与战略 我想对来自英国的前沿转基因技术研究致敬,包括洛桑实验室、约翰英纳斯中心、塞恩斯伯里实验室(Sainsbury Laboratory)、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及其他诸多机构。 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和专业知识,来开发需要的工具以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应该为此庆贺并自豪。我们拥有能够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机遇。在英国,我们有科学,有技术,并且知道如何在这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我们必须利用我们国家在科学和创新方面的丰富积累,作为迈向未来的坚实基石。 转基因技术为农作物在提高产量、减少甚至摆脱农药方面提供了美好前景。如果我们希望减少农药使用,同时保证生产效率和收成,就需要鼓励而不是阻挠创新。在洛桑实验室进行研究的抗蚜虫小麦属于尖端技术,我们也因为这项开创性技术而享誉全球。我希望英国在这场发展并获益于转基因技术的全球竞赛中处于前列,而不是袖手旁观。 我和英国科学大臣大卫·威利茨(David Willetts)正在合作准备出台一个农业高科技战略计划,目标是将创新型的想法转化为实际应用、操作流程和具体产品。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英国的农业科技及出口便利所带来的机会。然而,在众多农业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是我们唯一想要支持的。 我今天代表政府想要传达的明确信息是: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植物学科研机构,我们希望英国能够成为全球研究农业技术最领先的国家,这当然包括转基因技术。政府大力欢迎潜在的研发机构和个人,我们希望通过与你们的合作,来克服研发转基因技术及其它应用方面的障碍。 结语 总而言之,人类将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在未来40年养活自己?我们需要从现在就做好准备。我们必须把这个事实摆在面前:此时此刻,在这个星球上有十亿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我们难道真的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说:“我们拥有成熟技术能帮你们摆脱饥饿,但是这项技术太有争议了,所以实在难办”?过不了多久,世界人口就会从70亿增长到90亿。到那时,我们将拥有更少的资源去养活他们,因此我们有义务去探索诸如转基因这样的新技术,唯有这些新技术才有可能解决严峻的粮食问题。 转基因技术未必使农民的生存变得更容易,或使他们的生意更有利可图,但我相信这项技术将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这项技术能够通过非化学方法解决病虫害问题;这项技术能够为贫穷国家因缺乏维生素A而失明或死亡的儿童提供补充维生素A的食物;这项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在干旱地区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这项技术将养活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家庭。我们不能指望使用传统的技术来养活未来数目庞大的人口,我们必须使用一切我们所掌握的技术。 尽管我充分理解在转基因问题上存在着的不同意见,但我希望部分的讨论能从今天开始,从这项技术背后的科学证据开始,从已经实施的严格管控开始,从我们能够得到的财富效益开始。 推广转基因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整个行业、科研组织、零售商、非政府组织、民主社会及媒体都应该发挥各自作用,确保关于转基因的讨论具有建设性、信息对等和证据充分。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各尽其职,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
1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被当今国人理解的欧洲贵族精神---灵魂不孤独
热度 4 twhlw 2013-7-1 15:25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的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崇尚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1.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 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人员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2.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3. 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时候,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 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贵族精神有很多还不为我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比如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这是对贵族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4. 贵族精神的实质 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用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话来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络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2053 次阅读|4 个评论
《自然》杂志——欧洲反思转基因:欧盟不能再节节败退
热度 8 river 2013-6-30 11:29
作者 Brian Heap系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学会前副会长 提要:作为不改变DNA序列的第二代基因修饰技术,表观遗传修饰可以避免反感;新技术迫切需要明确其法律地位;监管产品而不是技术,其安全监管需要做到明晰、可预见、适中。 在粮食发展竞赛中,欧盟国家正在节节败退。从科学发展、环境问题、食品安全、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其问题种种,可归咎于欧盟在转基因作物发展上蹒跚的步履和昂贵的管理成本。 无论是欧盟内部还是发展中国家,欧盟一直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采取限制约束的态度和行动。如今,欧盟是时候履行其承诺了,即按照科学依据来对转基因进行监管。考验欧盟这项承诺也恰逢其时:与常规育种相比,下一代基因改良技术将使得转基因作物性状的产生更加精确、迅速、高效。 这项技术即表观遗传修饰,它不改变DNA序列,从而摆脱了外源基因的干扰(表观遗传修饰主要通过DNA结合共价基团、对特殊蛋白修饰或改变蛋白构象、非编码RNA调控来实现。——译者注)。事实上,现代遗传修饰引发的变化和常规育种、自然变异很难区分。 那么监管问题来了,这些作物还能被称为转基因作物吗? 这不仅是语义的不同。转基因作物的分类监管抬高了门槛和相关成本,这就让规模较小的商业公司和公共机构研究人员 技术 的商业化遥遥不可及。 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产量和营养成分,但这种分类方式限制了价值更高的作物推广,当年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即遇到这种情形。如果还按照几家企业巨头的农业创新能力来进行监管成本锁定的话,将弊端重重。 在德国哈雷,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EASAC,本人担任主席)于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许多新的育种技术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基因改造(GM)”范畴。 因此,这些技术产生的植物不应该被归为转基因作物范畴。这些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只是,欧洲尚未想好如何分类和监管这些植物——这在阻碍进步。 世界普遍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而此问题又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动荡密切相关。生物科学可在农业可持续集约化、生产效率提高、避免生物多样性持续丧失等方面发挥作用。 最近的《自然》转基因专刊(nature.com/ gmcrops)指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正积极追求高技术以解决自己的头等大事。 欧洲的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者迫切想知道新育种技术的法律规定。最近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专家顾问组在 意大利帕尔马 称,常规育种和同源转基因(即同一物种的基因转移和近种的自然杂交)产生的危害相差无几,而只有特定基因核苷酸改变的诱变对基因和调控元件的破坏也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如果欧盟确认不涉及外源基因的技术不属于转基因范畴,将对欧洲的农业创新给予有力支持。但如果这种支持缺失,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将很可能迁走,这对欧洲的科学基础和竞争力将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影响尚不止于此。欧盟缺乏科学依据的监管状况将会产生对发展中国家的连锁性破坏效应,因为这些国家或需要向欧盟出口,或在生物科学创新领域以欧盟马首是瞻。这就是说,统一一致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制定,是全球技术开发和贸易同步发展的基础。 在管理这些新技术的时候,欧盟必须重新调整其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这监管须在考虑转基因作物在世界范围安全使用的证据基础上,做到明晰、可预见、适中。 与其他创新监管一样,转基因监管目标应是产品的规范,而非其生产技术的规范。通过更好的作物改良技术,减少对食品和动物饲料进口的依赖,欧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也让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更多满足当地需求。 (《自然》杂志6月27日文,原文 http://www.nature.com/news/europe-should-rethink-its-stance-on-gm-crops-1.13265 。 孙滔译。)
9431 次阅读|13 个评论
欧洲教授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3-6-26 08:58
   昨天是一个不太热的日子,在我的建议下,欧洲来的教授瞻仰(本来想用“参观”来着)了毛主席纪念堂,我们陪同的人就没有进去,而是拎包另外等候。    等她出来后,才去问了下她的感受,她说:当她瞻仰到领袖仪容时,立刻拿出Iphone拍照,但是,很快两个武警士兵就冲向她,她说她当时害怕了一下,但是倒是立刻明白了士兵们的意图,立刻老老实实地删掉了不慎拍出的照片。    从纪念堂出来后,她告诉我:进去前以为如此大的纪念堂,里面应该陈列丰富,结果远远不是她所期待的,她稍微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设置。    ——————————————————    我想老外还是大惊小怪了,当我们去林肯纪念堂或者中正纪念堂的时候,里面其实不是也只有一个人嘛。无非后者都是汉白玉的雕像就是。    在我国,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值得看的地方,比如在旅顺参观鸡冠山,她也惊诧于中国土地上居然有俩另外的国家在打仗,而土地的主人基本是围观者,甚至是被殃及者。    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教授,自己的祖先在历史上总是欺负别的国家,很难体会到国家被欺负到极致的感觉,而我们中国人的近代历史确实是极端屈辱的历史,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应该远远超过他们吧。    不知怎么着,我突然希望中国也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了,哪怕只成为它10年20年的呢。这是个很不好的念头,有点毁三观啊。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606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欧洲教授说道:陈,我知道你为什么要研究管理了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3-6-25 16:26
   前文书说到,俺们邀请了一位欧洲教授来中国访问,为了让她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格,特意没有请她坐飞机去大连开会,而是火车,一方面让她知道知道中国到底多大,另外当然是为了让她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有人说:你咋不趁春运的时候把她弄来呀,那时候才叫人多啊。    俺说:那个时候,咱们都揣摩着发愁着怎么回老家的事情呢,哪里会有功夫理他们呢。    不过,和去大连时的动车二等座不同,从大连回北京用了K6803的卧铺,而且是一整夜,结果到了北京还延误了半个小时。    在大连火车站上车的时候,看着等候检票的人流,她突然冒出一句话:陈,我知道你为什么要研究管理了。    其实,我的理解是,她这句话暗含了认为我应该研究技术的内涵,因为热闹亲妈就是研究技术的。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俺算“弃理从管”,以前没有觉得和“弃医从文”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她这么一说,却让我感觉到了这个意思。    在中国,除了敏感而不能触碰的研究领域,其实距离改变现状最近的应该就是管理(科)学了。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5012 次阅读|7 个评论
两位海外学者的报告都是关于中国的应急:丢人or机遇?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3-6-23 01:52
   来自荷兰的两位学者今天的报告很特别。    其中一个的主题是中国的环境突发事件,另外一个则是中国地铁建设中的突发事件。    前者列举了中国最近几年发生的很多起化工厂选址争端、污染事故等,看着很多张图上中国人愤怒或紧张的表情,我有点无语。    后者则给出了中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中发生的死亡事件,这个城市N起,那个城市M起,怎么发生的,以及怎么应对的,如此等等。    事实上,我2010年组织的国际会议就有瑞典的学者来报告中国的突发事件,而后来又见到多次欧洲学者研究中国突发事件的论文或报告,今天又是一个冲击,我终于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了。    ——————————————    学术问题为世界学术界的公器,谁都可以研究它、使用它说明自己的观点或理论;而现实中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抽象化为学术问题,在欧洲危机与应急管理事件几乎稀有的情况下,学者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的应急管理也是情有可原的。    虽然他们不见得去研究日本的应急管理问题,也许是因为日本的各类灾害频仍,学者们又都还努力,日本的问题欧洲人研究不过日本学者罢了。    但是中国不同,官方喜欢使用“说应急举措很给力”的学者们,指出问题也得是“尽管事件的应对非常到位和高效,但是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之类语句。    这每每让我不解——应急管理是救死扶伤的事情,怎么也不去直面可能的问题,而愿意在感谢颂扬表彰的气氛里完成所有的流程呢?    ————————————————    欧洲学者于是有足够的空间进入中国的应急管理领域。事实上,鹿特丹的那位年纪稍长的学者就给出了很优化的应急管理案例,我一看就知道是荷兰的拦海大坝。他非常自傲地表达了这个拦海大坝结束了荷兰应对来自海洋灾害之作用的意思。    面对这一领域欧洲学者的涉入,对于中国的应急管理,是感觉丢人还是机遇?    也许,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欢呼于欧洲学者的深深涉入吧。    中国国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际化研究趋势,在未来不知道多少年里还会继续发酵,吸引更多欧洲学者,我心里没底,但是似乎这是一个单调增长的态势。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8334 次阅读|20 个评论
向欧洲没见过世面的教授展示中国的宏大叙事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3-6-22 00:23
那谁谁谁是欧洲某国某大学任职的教授,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亚洲。 俺们今天带她从北京坐动车到大连,在火车站,六道关口(用证件取火车票、火车站入口查证件查车票对应情况、安检、候车厅检票、车内检票、出站查验车票)查验了个六够,除了见到火车站居然聚集了如此多的人之外,这些手续就一下子把她给镇住了,我心里话:欧洲人还是没见过世面吧? 俺们告诉她:为了让她体会到中欧之间存在的不同,不坐飞机去大连,坐火车,她欣然同意,这样,3+8个小时的飞机+1个小时的汽车+8个小时的火车+1个小时的汽车,不把她整到铁锤砸都不醒我就不信鬼了—— 估计都不用倒时差,直接一步到位。 半路上问我火车北京到大连多少公里,俺骄傲地说:937公里,如果飞机则是540公里左右。这个圈绕得足够多,她感慨道:我坐火车,顶多300公里,俺问道:没有做过横跨欧洲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那个),她很没脾气地回答俺:这个真木有!欧洲范围内,稍微一远,飞机就比火车便宜,东方快车其实一点都不合算。 俺再次告诉她说:大连回北京,是卧铺,没见识过吧? ——让洋人这次好好开开土荤吧。
个人分类: 事论|5408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同情“水深火热”中的欧洲
Fangjinqin 2013-6-11 09:30
Flooding_Europa-06-2013.part1.rar Flooding_Europa-06-2013.part2.rar
个人分类: 图片欣赏|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瑞士联合欧洲13国进行光伏薄膜电池技术攻关
hanlingeorge 2013-6-9 17:15
最近,瑞士国家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Empa) 联合欧洲 13 国向欧盟递交了先进太阳能薄膜电池以及光伏发电装置的申请。该项目申请欧盟投资 1000 万欧元,旨在开发出价格更加便宜、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薄膜生产技术,以降低光伏发电装置的成本,提高欧洲在光伏发电领域的竞争力。 瑞士国家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已通过研究证实,薄膜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即硅电池)相比,具有更有效利用材料和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成本的可能,比如用硫族材料中的铜铟镓(二)硒(也称铜铟镓硒)制成吸光薄膜,其厚度可比用硅片薄 100 倍。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的生产方法通常是基于真空沉淀过程,很难形成大面积,而且需要昂贵的生产设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研究项目将研发用电子法替代真空法沉淀纳米结构材料的薄膜技术,并使新研发出的技术具有应用性和推广性,且能延伸到对下一代类似 Cu 2 ZnSn(S,Se) 2 等更便宜、更常见的材料(比如化学成分为 Cu 2 (Zn,Fe) SnS 4 锌黄锡矿)的使用。 该项目将于 2015 年年中完成。瑞士国家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此项目研究负责人 Ayodhya Tiwari 介绍,该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可提高光伏薄膜电池及其光伏发电设备效率、减低生产费用,而且可以广泛运用在其它领域,比如用来制造智能窗和电池等。 ( 来源:科技部 )
1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数学和技术进步
benlion 2013-6-7 09:18
- 发明家和数学家研究 中国之所以科学和技术仍然不能发达起来,根源在于缺乏技术发明的个人动力和社会机制,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是科学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发明创造。 科学发现客观知识和规律,实现发现的途径是实验技术和数学推理,培根和笛卡尔的论述奠基的就是科学方法;因而,发明实验技术和建立数学方法,发展到现代体现为实验室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等。 阿拉伯的化学实验和代数等,同时收集的希腊 - 罗马思辨哲学和中国的实践技术文献,已经孕育和萌发了实验科学的原型。 科学的应用是工程,仪器的制造和软件的设计,而工业制造又在于生产线设备、自动控制软件和试验模型设计等;因此,工业的发展,不但是终端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尤其决定于制造技术的发明和工艺创新。 制约一个社会科学和工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科学实验室技术和工业制造设备,而这就是欧美国家处于资讯信息链和经济产业链上端的原因。处于下端的国家,必然受控于上端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产品供给。 实际上,最难的也是发明新的数学方法和发明新的技术,最关键的机制是教育、政治和经济社会的信仰精神、哲学思想 – 包括,科学范式和艺术风格和管理体制的技术设计。 发达国家实际上是技术立国和科学发展;因此,从地理探险时代到 21 世纪可能带来的第 3 次工业革命,需要重新研究与探讨,科学是什么?究竟什么是技术?又到底是什么机制导致社会进步。 将现代科学与民主,无限度推到古希腊 - 罗马,显然是一个不严谨的观点,希腊的科学思想、医学方法和几何的数学等,不但在来源上与埃及有关,而且,拜占庭(希腊)直到亡于奥斯曼帝国*,也并未能产生实验科学的实证逻辑范式和权力制衡的民主体制。 13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前后、 15-16 世纪之交地理发现到 19 世纪工业革命,欧洲与阿拉伯、中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过程,包括,中国的工商业萌芽和欧洲社会的经济、技术等背景,将需要更深入和详细的研究与考证。 注*:奥斯曼帝国兴起,控制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导致欧洲地理探险寻找海上新航线。 - (经济学探索:《技术进化论》) -
个人分类: 历史|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纪洪水”侵袭欧洲中部:关注2013年洪水
热度 1 杨学祥 2013-6-5 10:06
“世纪洪水”侵袭欧洲中部:关注2013年洪水 杨学祥 德国南部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了德国巴伐利亚州、下萨克森州、萨安州及图灵根州等多个城镇。位于巴伐利亚州德奥边境的“三江之城”帕绍,受灾最为严重。帕绍位于多瑙河、伊恩河和伊尔茨河三条河流交界之处,以往也经常遭受洪水袭击,而此次则遭遇了五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目前水位已经超过12.5米,是1501年以来的最高洪水水位。帕绍老城区已经完全被淹没,城区供电供水被切断,大批居民等待救援。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相关报道: 中欧水灾持续致11人死亡 上万人逃离家园(图) 2013年06月05日 0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0 当地时间2013年6月2日,欧洲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水灾难。图为德国南部莱茵河畔。 当地时间2013年6月2日,欧洲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水灾难。图为捷克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上,鸭子从雕塑前游过。   中新网6月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侵袭欧洲中部的洪峰4日进入捷克首都布拉克,至今这场欧洲中部近10年来最严重水灾已经夺走11条人命,上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到安全地带避难。   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大片郊区都浸泡在水里,布拉格南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动物园和赛马场都进了水,幸好当局及时在伏尔塔瓦河(Vltava)沿岸部署金属栏,大大减轻这座历史名城市中心所受灾害。   伏尔塔瓦河流经布拉格的河段4日达到最高水位,下游的城镇已有数千人疏散。布拉格北部的一家化工厂也已停产,把危险物品运送到安全的地方。   根据预报,在捷克西部地区的水势5日将开始回落,但是德国南部、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灾情还会加剧。   在德国东南部地势低洼的萨克森州,已有一万人从住家撤离,洪水造成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无法通行,一些地区的铁路交通中断。   德国巴伐利亚州也有数千人逃离,该州东南部帕绍市灾情最为严重;当地多瑙河段水位3日达到12.5米,这是500年来的最高点。河水漫堤使许多房屋被淹,几百名抢险人员堆起沙袋,阻挡洪水进入市区。   当局说,因为水位太高,莱茵河在德国南部的河段将停止航运,至少持续到6日早上。莱茵河南段上周末已经禁止航行,4日时科布伦茨以南的航道仍旧关闭。   德国政府已成立危机指挥中心,德国总理默克尔4日将前往帕绍等地视察灾情。   奥地利近日连降大雨,从5月30日到6月3日,一些地区降雨量创下40年最高纪录,局部达到70年一遇的水平。   大雨造成全国多处地方发生洪水、泥石流等灾害,西部山区和北部多瑙河流域沿岸地区,河水漫过堤岸,冲毁道路,甚至淹入城区,有超过百条道路中断运输。   从6月2日起,多瑙河沿岸城镇先后宣布进入戒备状态,维也纳也开始撤离低洼处的居民。奥地利联邦国防军已经投入了700名士兵和24架直升机参与救灾,另有2000名士兵待命。   上周末以来因洪水死亡的11个人,分别来自捷克、奥地利、波兰和德国,最新的报告的两例,发生在德国南部多瑙河边的小镇。 标签:德国 布拉格 多瑙河 捷克 奥地利 【编辑:李雨昕】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6-05/4894136.shtml 德中南部发布洪灾预警 帕绍遭遇500年一遇大洪水 2013年06月05日 09:34 来源:国际在线 郑安   原标题:德国中南部发布洪灾预警 帕绍遭遇500年一遇大洪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郑安):德国南部连日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了德国巴伐利亚州、下萨克森州、萨安州及图灵根州等多个城镇。   位于巴伐利亚州德奥边境的“三江之城”帕绍,受灾最为严重。帕绍位于多瑙河、伊恩河和伊尔茨河三条河流交界之处,以往也经常遭受洪水袭击,而此次则遭遇了五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目前水位已经超过12.5米,是1501年以来的最高洪水水位。帕绍老城区已经完全被淹没,城区供电供水被切断,大批居民等待救援。   德国总理默克尔3日表示,联邦政府将提供一切可能的救援措施,她4日还亲自前往帕绍视察灾情。目前已有数百名联邦国防军士兵及联邦警察被派往帕绍实施救援。未来一段时间,德国南部的大雨仍将持续,多数地区的灾情无望缓解。目前,巴伐利亚州及图灵根州多个城市已经发布洪灾预警,提醒沿江居民撤离到高地。目前,在已经遭受洪灾的地区,政府正抓紧组织居民疏散撤离,避免他们因长期停水停电而受困。受暴雨洪灾影响,德国多条高速公路及内河航运线路被临时关闭或停运,其中包括连接德国和奥地利的A8高速。 (责任编辑:袁志丽) http://intl.ce.cn/qqss/201306/05/t20130605_24451010.shtml “世纪洪水”侵袭欧洲中部 多国拉响灾害警报 2013-06-04 02:35环球时报 398 字号:TT 6 月3 日,在遭遇严重洪灾的德国东部城市格里马,救援人员使用救生筏帮助居民转移。 6月3日,德国南部的帕绍市遭遇洪水袭击。   【环球时报驻波兰、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增伟 青木 候涛 玉鹏】“世纪洪水来临”,连日的暴雨使中欧地区的一些河流水位达到危险高度,德国、捷克、奥地利和瑞士纷纷拉响灾害警报,并开始疏散民众。布拉格市长甚至不得不宣布该市部分区域进入“危险状态”。   2日,捷克共和国总理彼得·内恰斯宣布,该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捷克士兵在首都布拉格设置了金属拦洪板、堆上沙包,准备保护市中心区不受洪水侵袭。美联社3日称,河水上涨已迫使布拉格低洼地区的居民撤离。气象学家预测暴雨还会持续几天时间。   捷克伏尔塔瓦河水位已经达到三级洪水预警级别,随着河水溢出进入布拉格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布拉格当局已经限制公共交通,并计划关闭市中心的地铁站,此外,连接首都和该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铁路也被停运。美联社称,布拉格代市长托马斯·胡德契克敦促人们暂时不要来这座城市旅行。布拉格所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周一全部停课。   捷克总理内恰斯许诺拨付3亿捷克克朗(约合9322万元人民币)用于救灾,2000名士兵正处于待命状态。他在紧急内阁会议后表示,政府还留出了另外13亿捷克克朗(约合4.04亿元人民币)以备应急。   路透社报道称,受到洪水威胁的布拉格市中心区是一个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所在地,那里拥有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数百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教堂和纪念碑,包括横跨伏尔塔瓦河的查理大桥,但它已经因高水位而关闭。《布拉格邮报》称,为保护布拉格的历史古迹,救援人员正在架设防洪屏障,这在2002年洪灾之后尚属首次。一些地下通道里也搭起了防护墙。整座城市的文化机构、医院和养老院都被疏散,代市长胡德契克说:“情况非常严重。”据悉,捷克至少有两人在洪水中丧生、多人失踪。   目前德国受灾最严重的是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巴符州和东部的萨克森州。据德国《图片报》6月3日报道,许多地区的城镇、道路和农田已经被洪水淹没。很多地区已经发出红色警报。   周日至周一清晨,成千上万德国人从淹没区来到了安全区,被安排在体育馆、临时避难所等场所暂住。   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已下令联邦国防军出动,到水患严重的地区协助救灾。默克尔还与巴伐利亚州和萨克森州负责人,讨论了防洪问题,并将召开危机会议。据帕绍市新闻发言人介绍,多瑙河水位已经超过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2.20米。易北河水位正在接近2002年的9.40米高度。   与此同时,暴雨也侵袭了波兰。据波兰国家消防局新闻发言人弗隆查克3日上午介绍,上周以来的连续降雨,令波兰境内主要河流水位暴涨,其中35处河段超过警戒水位,另有51处河段水位达到警戒状态,而这些危险河段主要是位于靠近德国边境的奥得河的上游和中游。   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波兰西南部省份下西里西亚境内,由于多处河流堤坝出险和大量民用建筑进水被淹,仅在上周日以来的一昼夜时间里,波兰消防部门就派出50多支消防队,对河流的堤坝进行加固,以及对被淹居民建筑进行排水。   奥地利在此次洪水中未能幸免,奥地利《新闻报》报道称,奥地利萨尔斯堡及外围地区,暴雨造成土石塌陷。当地消防队员和联邦军人也配合救灾人员协助受灾户。奥地利已有一人死于泥石流。   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洪水,德国《图片报》分析称,5月以来欧洲中部降雨过多,德国的降雨量为多年来平均的178%。50年来,德国土壤还没有这么湿过。   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分会“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科科林3日表示,捷克和德国等国遭遇的此类强降雨和洪灾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之一。他说:“这表现为全球范围内的降水越来越不均衡,而且在捷克和德国所处的温带这种变化的表现略强于热带。”此外,科学家发现,近期极冷或极暖气团沿着经线南北移动比沿着纬线东西移动更加活跃,这就会导致热浪和严寒、气温骤变以及降水的愈加不均衡。而捷克和德国南部还受到地形的影响,从而造成洪灾。   “欧洲水灾:2002年悲剧重现”,俄罗斯《报纸报》3日以此题报道称,近日发生的水灾是2002年以来欧洲最大的,2002年那场水灾则是近百年来欧洲最大的,共有15个国家受灾。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6/3997893.html 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已有 297 次阅读 2013-5-28 18:4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尼娜 太阳黑子 洪涝灾害 推荐到群组 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杨学祥 2013至2014年灾害预测:拉尼娜、低温、流感、旱涝、强震 2013-2-28 09:02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3402.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0909.html 清远韶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4.3万人受灾1人死亡 2013年05月28日 14:29:17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5月28日讯 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5月26日以来,粤东、粤北出现大雨、暴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和8级以上短时大风,造成农田被淹,房屋倒损。 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清远、韶关、汕尾3市7个县(市)4.3万人受灾,1人死亡,1人失踪,58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2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00余万元。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30528/c_115938627.htm 山东10个城市遭受洪涝灾害 部分果、菜被毁 2013-05-28 14:19:5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据山东省民政厅报告,5月26日以来,山东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雷电和大风,瞬间风力达七级以上,造成部分农田积水,土壤水分饱和,小麦根系松软,部分地块小表大面积倒伏和被淹,部分果、菜被毁,农作物减产。 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菏泽、济宁、聊城、泰安、滨州等10市39个县(区、市)224.2万人受灾,近1500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余间房屋倒塌,7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89.7千公顷,其中绝收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原标题:山东10个城市遭受洪涝灾害 部分果、菜被毁) http://news.163.com/13/0528/14/8VVH2C7K00014JB6.html 广东清远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4.3万人受灾1人死亡 2013-05-28 14:17:3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5月28日讯 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5月26日以来,粤东、粤北出现大雨、暴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和8级以上短时大风,造成农田被淹,房屋倒损。 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清远、韶关、汕尾3市7个县(市)4.3万人受灾,1人死亡,1人失踪,58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2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00余万元。 (原标题:清远韶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4.3万人受灾1人死亡) http://news.163.com/13/0528/14/8VVGU7CP00014JB6.html 江西抚州宜春等4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导致 2人死亡 2013-05-28 14:27:55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据江西省民政厅报告,5月26日以来,受高空低槽东移和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局地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房屋倒损,农作物受灾。 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抚州、宜春、吉安、上饶4市12个县(区、市)9.6万人受灾,2人死亡,16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00间房屋倒塌,1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8.5千公顷,其中绝收1.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600余万元。 (原标题:江西抚州宜春等4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导致 2人死亡) http://news.163.com/13/0528/14/8VVHH1N400014JB6.html 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闽全面排查城市排涝系统 时间:2013-05-28 16:32:41   近期,我省多个城镇出现严重暴雨内涝灾害。日前,省住建厅专门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排查城市排涝系统和内涝点。各地市政主管部门要联手当地水利、交通等部门,全面排查内涝点,分析成因,提出解决对策并组织落实。同时,各地还将启动一批排涝项目建设,对应急项目要尽快动工,积极推广下沉式广场和透水性停车场。新(改)建城市道路雨水排水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福建省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标准》。(张秀冰)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樊婷婷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3-05/28/content_9348287.htm 邵阳岳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29.3万人受灾 2013-05-28 14:14:0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5月28日讯 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5月26日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邵阳、岳阳、益阳、张家界、常德等6市10个县(区)29.3万人受灾。 86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12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7.1千公顷,其中绝收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原标题:邵阳岳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29.3万人受灾) http://news.163.com/13/0528/14/8VVGNMPN00014JB6.html 河南开封周口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4亿 2013-05-28 14:14:0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据河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5月26日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开封、周口、濮阳、商丘、南阳等12市35个县(区、市)163.2万人受灾,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400间房屋倒塌,19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12.5千公顷,其中绝收7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原标题:河南开封周口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4亿) http://news.163.com/13/0528/14/8VVGNMMA00014JB6.html 重庆万州云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2人死亡 2013年05月28日11: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 民政部网站消息,据重庆市民政局报告,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5月24日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万州、云阳、巫溪、丰都、开县等 12个县(区) 58万人受灾,2人死亡,1人失踪,94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600余间房屋倒塌,25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8.5千公顷,其中绝收2.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8/c70731-21642802.html 广西防城港贺州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5人死亡 http://www.enorth.com.cn   2013-05-28 15:02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民政部网站消息,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5月25日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防城港、贺州、玉林、河池4市6个县(区、市) 2.6万人受灾,5人死亡,2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3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5/28/011006211.shtml 广东清远韶关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1人死亡 2013年05月28日1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 民政部网站消息,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5月26日以来,粤东、粤北出现大雨、暴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强雷电和8级以上短时大风,造成农田被淹,房屋倒损。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清远、韶关、汕尾 3市7个县(市) 4.3万人受灾,1人死亡,1人失踪,58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2.2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00余万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8/c70731-21642678.html 湖南邵阳岳阳等地29.3万人遭受洪涝灾害 2013年05月28日11: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 民政部网站消息,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28日9时统计, 5月26日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邵阳、岳阳、益阳、张家界、常德等6市10个县(区) 29.3万人受灾, 86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或其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12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7.1千公顷,其中绝收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28/c70731-21642527.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39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84 次阅读|4 个评论
浅谈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
热度 2 xiazhi397288 2013-5-23 16:36
EMBO(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位于德国海德堡,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组织,囊括了众多一流的生物学家。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支持有才华的研究人员,促进科学信息交流,以建立一个让科学家更能施展拳脚的高水平欧洲学术研究圈。 EMBO特别注重对年轻科学家的培养,不但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机会,还提供各类技术培训。EMBO每年会举办超过80次会议并吸引到超过6000人次参加,是人数最多的欧洲科学的培训活动。同时,它还出版四个同行评审期刊:EMBO杂志(The EMBO Journal),EMBO报道(EMBO Reports),分子系统生物学(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和EMBO分子医学(EMBO Molecular Medicine)。此外,EMBO每年都会颁发EMBO Gold Medal,以表彰那些对欧洲科学进步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人员。 历史 EMBO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3年。当时一群杰出的欧洲生物学家聚集在意大利拉维罗(Ravello)。他们走到了一起,并由约翰·肯德鲁(John Kendrew)和康拉德沃丁顿(ConradWaddington)建议设立一个机构和实验室,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合作研究。这两项提案获得通过,并于1964年7月,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得以正式诞生。会议选举佩鲁兹作为第一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主席,约翰·肯德鲁为首任秘书长,140位生物学家为EMBO成员。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今,EMBO负责人为德国科隆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玛丽亚拉普丁(Maria Leptin)。而其成员数,已经壮大到了1600人(其中有5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EMBO与中国 虽说目前EMBO成员众多,但有据可查的是,当选外籍成员的中国科学家仅有九位:2006年入选的 杨焕明 ,2013 入选的 李家洋 和 施一公 ,2014年入选的 王晓东 ,2015年入选的 曹雪涛 和 邵峰 ,2016年入选的 高福 和 吴虹 ,以及2018年入选的 裴端卿 。 另,根据其官方数据库查询可知,入选的华裔人士也特别少(具体情况不详)。暂知的是,08年诺奖获得者,华裔教授 钱永健 也是其成员。 附1: EMBO官网: http://www.embo.org/ 成员名单查询: http://www.embo.org/members/find-a-member 附2: 历届EMBO金奖得主 EMBO Gold Medal Holders 2011 Simon Boulton , UK 2010 Jason W. Chin , UK 2009 Olivier Voinnet , FR 2008 James Briscoe , UK 2007 Jan Löwe , UK 2006 Frank Uhlmann , UK 2005 Dario Alessi , UK 2004 María Blasco , ES 2003 Anthony Hyman , DE 2002 Amanda Fisher , UK 2001 Matthew Freeman , UK 2000 Christof Niehrs , DE and Daniel St. Johnston , UK 1999 Konrad Basler , CH 1998 Adriano Aguzzi , CH 1997 Dirk Gorlich , DE 1996 Enrico Coen , UK 1995 Richard Treisman , UK 1994 Paolo Sassone-Corsi , FR 1993 Jim Smith , UK 1992 Carl-Hendrik Heldin , SE 1991 Patrick Stragler, FR 1990 Erwin Wagner , AT 1989 Hugh Pelham , UK 1988 Antonio Lanzavecchia , CH 1987 Barbara Pearse , UK 1986 John Tooze, DE (本人才疏学浅,知识有限。烦请各位专家大牛补充、赐教)
1147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看瑞典社会
热度 4 AlecXu 2013-5-23 05:04
从 1956 年开始举办的欧洲歌唱大赛(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在今年上周六(5月18日)刚刚在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落下帷幕。去年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的比赛,由代表瑞典出赛的 Loreen 获得冠军,因此照老规矩今年在瑞典举办。关于比赛选址,当时在瑞典一度成为新闻热点,最后由马尔默胜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而获得举办权。今年欧洲歌唱大赛的形象代言人,瑞典著名球星,瑞典男足国家队队长——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 Zlatan Ibrahimović )就出生并成长于马尔默,父母是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移民。去年 10 月在 2014 年世界杯外围赛上对阵德国时,瑞典在前 60 分钟被德国领先4球的情况下正是在兹拉坦的带领下全面回归最终战成惊人的4比4平。去年 11 月对阵英国的一场友谊赛上,兹拉坦更是上演大四喜,最终瑞典以4比2战胜英国,创造了历史。 去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冠军 Loreen,本名是 Lorine Zineb Nora Talhaoui ,父母则是摩洛哥移民。而从整体上来讲,今年的歌唱大赛举办城市马尔默全市超过 40%的人口都有移民背景。马尔默还有一个记录,就是马尔默接受的难民数量比整个美国都要多。瑞典展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并未像很多对瑞典缺乏了解的人想象的那样给瑞典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社会保障压力,反而给 老龄化的瑞典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和激情。 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热闹过后,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大赛歌曲或者绚丽的舞台效果,而是瑞典为宣传瑞典文化而做的宣传片和舞台节目。宣传片里,有一幕是瑞典首相 Fredrik Reinfelt 和一帮人等(按照场景设计应该是国际人士)正在开会,突然一个人闯进门来,手里拿着一个茶杯,打断了正在进行的会议。 此人说到:“哇,这里有一个杯子没洗,杯子上可是写着 Fredrik 的名字哦。” 首相 Fredrik 像个犯了错的小孩满脸羞愧地答道:“洗碗机满了,就没放进洗碗机....” “那你可以把洗碗机清空了,再放嘛。你妈可不在这里上班呀.....” 在大家一脸的错愕的注视下,首相 Fredrik向大家表示道歉并离席洗杯子去了...... 另一个有趣的片段是在教堂里:一个女神父( priest )正要给推着婴儿车的一对夫妇讲解施洗的仪式。这对夫妇还不等神夫介绍完,就抢过话头说,我们并不信仰基督啊什么的,都跳过这些程序吧~~~对宗教了解甚少的人也许不明白这个片段里所包括的内涵。我这里说明一下:神父这个职业在很多国家都只能由男性来担任,就在最近,美国肯塔基州还在讨论是否接受女性神父,而在瑞典 1958 年就已经正式废除这种歧视性的条款。第二个信息,瑞典的教堂虽然还存在着,人们也会去光顾教堂,但是宗教信仰早已经被抽离,教堂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传统存在着。正因为宗教信仰与教堂的分离,在瑞典人们也可以选择在教堂离婚,或者再婚,这是宗教观念深厚的国家无法想象的。当然,在瑞典,结婚并不必须去教堂,事实上现在更多人到各市政府的市政厅结婚。现在社会上流行一个批评,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瑞典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宗教信仰,但是社会运转良好。宗教道德不是解决维护社会秩序的必须! 歌唱大赛的舞台上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片段:能歌善舞的女主持唱到北欧海盗的历史,但是现在社会已经演化到男性虽然没有乳房,但是也可以在家带孩子!舞台上带着尖角头盔的男性伴舞则是脱掉了头盔和武装,推起了婴儿车...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在瑞典,孩子父亲和母亲一样享有休育儿假的权力。育儿假,而不是产假,能够有效地限制就业市场对生育女性的歧视,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父亲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794 次阅读|11 个评论
亚洲“花大姐”打败欧洲同类
热度 4 laserdai 2013-5-17 06:56
什么是“ 花大姐” ?见下图。 最新Science 报道说,在一场生物战争中,亚洲“花大姐”打败了欧洲“花大姐”。具体内容如下。 Invasive ladybirds wage 'biological war' on natives German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e biological keys to the success of an invasive species, wreaking havoc across Europe and the US, The Asian ladybird was originally brought in to control aphids in greenhouses. But it has escaped and is increasing uncontrollably across Europe, wiping out native species. The alien is winning, say scientists, because its body fluid contains a parasite toxic to other insects. The research 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Science. Sometimes called the harlequin, the Asian ladybird ( Harmonia axyridis ) can devour over two hundred aphids a day. They are seen as a natural and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posed by these pests in greenhouses. Killer bugs But in recent years these imported ladybirds have escaped and rapidly established themselves across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t the expense of native species. In Autumn, the Asian invaders can be a nuisance as they congregate in large groups searching for sheltered locations to hibernate. They can sometimes cause serious allergic reactions in humans. In this new research, scientists have shown that it is the biological system of the Asian ladybird that gives it the edge when it comes to competing with native species. The invader has an extremely powerful immune system. The body fluid of the insect contains a strong antibiotic compund called harmonine as well a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These allow the invasive to fight off pathogens more effectively than natives. So powerful are the antibiotic elements in the ladybird, that the researchers say they may prove to be promising targets for drug development. But the most powerful aspects of the ladybird's biological armoury are tiny fungi called microsporidia . They keep them inactive in their own blood, we don't understand how they do it yet, said Dr Heiko Vogel from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 But when the other ladybird beetles start to attack the invader's eggs and larvae, they become active and kill the native ones. Sever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shown the harlequin conquering other ladybirds across Europe. In the UK scientists found that seven of the eight native British species have declined. Similar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in Belgium and Switzerland. In the UK, researchers are very keen for people to report any sightings of the harlequin. They have just launched a smartphone app that helps people record details of the ladybirds. Dr Helen Roy from the Centre for Ecology Hydrology near Wallingford, UK, said the German research was fascinating. The outlook for native species, however, remained grim. The two-spot ladybird, a historically common and widespread species in Britain is suffering the most and experiencing dramatic and rapid declines, she said. And the German scientists agree that the Asian ladybird is set to conquer most of the world. I don't see any which way to stop them now - it's too late in my opinion, said Dr Vogel. The fascinating thing is they can survive in such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 zones, and they are starting to pop up in South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When the aphids they prey upon become scarce, Asian ladybirds are known to feed on grapes and are often found in vineyards. Their powerful, defensive chemicals can affect the taste of wine if they get trapp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y go on apples and grapes and that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 problem because of the massive amounts of these beetles, said Dr Vogel. The tainting of the wine with a single beetle is not funny!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863 次阅读|19 个评论
欧洲的地理气候特点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3-5-14 22:00
欧洲的地理气候特点 人们习惯上把从欧洲发端的文明称之为“海洋文明”,把从东亚以中国为中心发端的文明成为“黄土文明”。海洋文明是典型以交换——即商贸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而黄土文明是典型的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两种文明有着巨大的差别。为了探究这种差别的源头,我们从文人地理角度去勘察。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地理气候的关系。不仅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元素有关系,地理气候与人种本身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关系,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四大人种就是地理气候长期作用于人体的结果。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维生素 D 缺乏,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 那么到底欧洲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对于欧洲人种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总的来说欧洲的主要部分处在寒温带和寒带,欧洲平原整个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潮湿,夏季短暂而凉爽。全洲平均海拔 3 0 0 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冬季寒风凛冽,无可遁迹,一直从北冰洋刮到阿尔卑斯山,大陆海岸线长 3 7 9 0 0 千米,深受海洋影响。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为界,南面欧洲为地中海气候,特征为“夏干冬雨”,阳光非常充足,全年温差很小, 1 月平均气温摄氏 13 度, 7 月 8 月平均摄氏 33 度,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以上 。欧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冷月均温均在 0 ℃以上,夏季时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 22 ℃以下,全年没有干季。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寒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包括六个气候亚区: 1 , 极地冰原气候区, 2 , 极地苔原气候区, 3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4 ,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5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6 ,地中海式气候区。 在地中海沿岸形成了特有地中海人种,特征是暗白肤色,黑发、勾鼻、深色眼球、窄头型,身材不高,身体强壮,性格暴烈,这种特点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在地中海北岸。相对于南欧地中海人,白人性格相对温和,白人发源于北欧,又称欧洲人或欧罗巴人或者高加索人,特点是肤色较白或是浅褐色,颧骨较高,鼻梁高而窄,胡子和体毛发达,耳朵小。但是现在看白人实际上是多种人种的混合体,在他们身上有多种基因的显体和隐体,所以又分为多个亚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和巴尔干亚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包括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巴尔干亚人种包括南部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拉丁人。地中海人种分为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高加索亚人种。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包括阿尔卑斯人(南部日尔曼人和凯尔特 - 日尔曼 - 拉丁混血的法兰西民族)、地中海人(拉丁人、希腊 - 阿尔巴尼亚 - 亚美尼亚)、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中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亚人种包括高加索人和西亚雅利安人(伊朗人)。 这一切的人种特点是自然界地理气候作用于人的产物,而人又是形成其社会、文明基础,所以形成一个地理气候——人种——文明的因果链。我们现在就解开这个因果链。我们将从和中国人文地理的对比中解开谜题。 从纬度来看,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我国的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同纬度。而我国的中原地区、关中地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这里物产丰富,雨热同季,雨热同季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植物生长的极低温度要求是 10 摄氏度,而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却在 30 摄氏度左右,有了温度以后水分是关键。所以雨热同季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关键性气候条件。但是地中海气候不能提供雨热同季的条件,整个欧洲也不能提供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 1 月平均气温摄氏 13 度, 7 月 8 月平均摄氏 33 度,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所以地中海地区是典型的夏季严重干旱无雨的特点,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出现,地中海地区人种存活的条件是捕鱼、打猎和灌溉农业。炎热干旱形成了地中海人易于狂躁,体力旺盛健壮,喜欢自由、冒险、刺激、激烈运动,好战好斗、暴虐的特点。西班牙斗牛、马拉松赛跑、奥林匹克大赛等都发源于地中海地区,这是该地区人种特点有密切关系的。 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为界,以北地区是欧洲的主要大陆,特点是面积广大,海拔低,地形起伏不大,气候比较单一。比利牛斯山处在北纬 43 度,阿尔卑斯山脉处在北纬 46 度,大高加索山脉处在北纬 42 度。和中国的纬度比较相当于中国的东北、内蒙和新疆的北疆地区,这个纬度带冬季已经漫长,多达 200 天以上,夏季短暂,只有短短的 90 天左右,日照时数只有 1200 小时,大于 10 摄氏度的有效积温为 1350 摄氏度。而欧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在北纬 42 度以北,所以严格讲整个欧洲大陆处在寒温带和寒带气候带上。 法国是欧洲条件最好的地区,一个是比邻海洋,气候温润,一个是纬度较低,阳光较好,法国最南端在北纬 42 度比利牛斯山北麓,最北是北纬 51 度,接近中国最冷地最北端漠河。法共有耕地面积 5491.9 万公顷,其中 61 %为农业用地、 27 %为林业用地、 12 %为非农业用地。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粮食作物并不发达,小麦和大米不是其主要农产品。所以,实际上法国处在寒温带和寒带,但是由于海洋性气候特点,导致其冬季不是很冷,而夏季不是太热。一月平均 6 度, 5 月平均 16 度,七月 25 度,八月 16 度,全国年平均降雨量为 600-1000 毫米。法国是欧洲最好的地区,尚且不能大面积栽植小麦稻子等大宗粮食作物。说明一个问题:欧洲虽然水源充足,平原辽阔,但是和中国相比较而言,它依然没有条件大面积种植农作物,但是高寒生物长势良好比如葡萄、甜菜、土豆等。所以,总体来说欧洲大陆虽然广袤辽阔,但是气候寒冷,光照不足,积温不足,不利于户外活动,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欧洲水草丰美,非常有利于牧业和半农半牧发展,所以长期以来欧洲就是一个良好的牧场。而且由于大西洋暖流送来大量鱼类,所以欧洲海岸线附近出产大量的优质鱼类。牧业和渔业是欧洲人真正的产业,渔业和牧业的缺点就是占地多,产量布局不均匀,这些气候和地理特点决定了欧洲人的人性特点和社会特点。 首先这个地方气温偏低,人体正常温度 37.5 度,低于 25 度在室内就能够感觉到寒冷。而欧洲大部分地区全年温度低于 25 度,这和中国三北地区一样,人们户外活动大幅度减少,人们之间的交往机会大幅度减少,为了营造类似于室外的广阔天地,欧洲人修建了许许多多保温而且高大结实的“城堡”。一个城堡相当于中国一个“村子”,具有大厅、卧室、厕所、会议厅、餐厅、厨房、饲养室等多种多样功能完备的房舍,城堡内部保温、防潮、结实,人们不出城堡就能生活,大多数是匠人们千辛万苦用石头垒成。在城堡以外基本上住户很少,这样寒冷的冬季,短暂的夏季都能够度过。城堡之间的距离很长,很遥远,给人员交流和通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欧洲人口长期很少,纪元初年,欧洲人口约 3200 万,其中半数以上分布于南欧,而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合计尚不足 1/10 。 14 世纪中叶全洲人口达到 8100 万,南欧的比重降至 1/3 , 从 1347-1349 年止,有二千五百万人死于黑死病,欧洲人口降至五千万,平局每平方公里人口为 5 人 。人口稀少人们交往机会很少,所以欧洲大陆长期不能形成有效的政府,他们管理的方式仅仅局限于庄园、氏族和部落。中世纪时演变成大大小小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城市,人们交往和通婚的渴望非常强烈。 人们在渔业和牧业捕猎的影响下形成了群居习惯,由于欧洲捕捞的渔业发达,所以在沿海地区形成了许许多多个城市。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村镇化趋势,中国的村镇均匀地分布于广大平原地区,因为便于农耕。而在欧洲,人们的食物主要是肉类、鱼类,肉类主要来源和蒙古高原干旱区不同,主要是夏季收割牧草,欧洲牧草高大丰产而且鲜美,为收割带来极大方便,所以欧洲牧业以室内饲养为主,外界放牧为辅,基本没有牧童,和中国干旱区完全不同。饲养可以集中饲养,所以为城市化提供了很大方便。另外,欧洲寒冷的气候有利于食物的保鲜保存也是城市化的一个有利条件,欧洲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冷库”的地区,他们很早就知道冰块能够保鲜。 总之,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无尽的牧草和鱼类和野生动物,使得这个处在寒带地区的大陆生机勃勃,养育了人类,发展了特有的欧洲文明。欧洲文明一开始就是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民们和牧民们的生产时间只有短暂的从四月 到九月 4 个月,其它时间都在城堡中活动或者是打猎时间。 城市之间由于捕猎、饲养、种植和渔猎的种类有很大区别,人们为了补充营养的单调和不足,所以欧洲城市之间有强烈的通商需求。这种需求导致欧洲自古就是一个以商贸为主要生活手段的大陆,它不能象中国大陆一样各种物质自给自足。在交通工具和交通公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和中世纪,欧洲人只能忍受贫困的煎熬和缺乏粮食的煎熬,但是一旦公路畅通,商船造就,那么大规模的远洋商贸和内地商贸就开始了。 和中国南方因为湖波湿地面积巨大不能开发一样,欧洲是一个湖泊广布、湿地面积巨大,长期不能涉足的地方。而且湿地周围寒冷潮湿,但是有个好处蚊虫和老鼠都很少,这导致欧洲人对于温带流行性疾病没有抗体。这也是黑死病在欧洲大陆肆虐带来毁灭性的灾害的主要原因,如果欧洲人口稠密估计死亡人数还会增加。欧洲由于在远古时代大面积的荒地、湿地没有开发,所以长期以来欧洲人很缺乏粮食,只有相对充足肉食品保障繁衍,所以欧洲人长期处在饥饿半饥饿状态。 欧洲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严重不足,导致它们的薪柴很不足,所以欧洲人没有形成中国式的食品食谱,他们的主食不是以蒸煮为烹饪方法,而是以焙烤为主要烹饪方法,水煮为次要烹饪方法。中国人吃饭主要的烹饪方法是水煮和蒸炉,蒸米饭、蒸馒头、蒸菜等,煮面条、煮稀饭等。而欧洲人的主要烹饪方法是焙烤,烤面包,烤羊肉、烤土豆,焙烤实际上在我国三北地区也很普遍,例如新疆的馕、烤羊肉串。焙烤只有在寒冷地区才发展起来,原因可能是冬季消冰烧水十分困难,浪费能量。 在短暂的夏季,整个欧洲白天时长超过 18 个小时,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光温和而长久给人们户外活动、求偶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但是比起短暂的夏季来冬季十分漫长,而且冬季每天日照时间只有 3 — 5 个小时,有些北部地区甚至出现“极夜”,没有阳光,没有温暖。造成欧洲白种人天然的抑郁、善变、脆弱、忧思、远虑心态。也造成他们白化病等遗传性缺陷。 欧洲虽然温度的年较差很小,由于阳光不足,年均温度很低,所以造成欧洲大陆虽然降水量在 300~600mm 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暖温带地区,但是由于蒸发量很小,有些甚至会出现雨雾、雾凇等水平降水方式,所以在冬季湿度很大,所以很冷。寒冷潮湿使得欧洲人生育能力大幅度降低,生育的成活率也大幅度降低,反之使得她们的求偶要求更加迫切。就像中国的东北、内蒙和新疆少数民族一样,对于伦理道德的约束大幅度减少,对于乱伦等生育中的奇异行为非常宽容,也就没有形成中国的宗法思想和道德桎梏,给欧洲人的思想大解放赶超中国提供了社会保障。 总之,欧洲地处北纬40度以北,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不温暖,气候湿润,地形起伏不大,气候异质性很小,深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特点,导致欧洲地区是一个以打猎、畜牧和渔猎为主要产业,以农业为次要产业的地区,这些特点也导致了人类性格差异,生活上城市化群居化为特点。这些特点和中国大陆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季风气候大不相同,也导致文明类型存在很大差异。也导致了人种特点的巨大差异!
个人分类: 人体学问|1571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欧洲2010年PM2.5分布图
zhuangwei 2013-4-22 21:27
下面是欧洲2010年PM2.5的分布图. 紫色表示大于 30 ug m^-3, 红色表示25—30 ug m^-3, 黄色和绿色表示低于25 ug m^-3。 http://www.eea.europa.eu/data-and-maps/figures/pm2-5-annual-average-2010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2013年4月22日北京 PM2.5 http://www.pm2d5.com/city/beijing.html 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 更新时间:2013-04-22 19:00 监测站点 AQI 空气质量状况 PM2.5近1小时 PM2.5近24小时 PM10近1小时 万寿西宫 207 157μg/m3 144μg/m3 163μg/m3 定陵 299 249μg/m3 151μg/m3 _μg/m3 东四 203 153μg/m3 155μg/m3 174μg/m3 天坛 211 161μg/m3 142μg/m3 _μg/m3 农展馆 163 124μg/m3 126μg/m3 138μg/m3 官园 206 156μg/m3 138μg/m3 159μg/m3 海淀区万柳 240 190μg/m3 148μg/m3 200μg/m3 顺义新城 193 145μg/m3 131μg/m3 _μg/m3 怀柔镇 243 193μg/m3 152μg/m3 197μg/m3 昌平镇 270 220μg/m3 146μg/m3 232μg/m3 古城 243 193μg/m3 141μg/m3 240μg/m3 奥体中心 208 158μg/m3 153μg/m3 169μg/m3 美国大使馆 215 165μg/m3 152μg/m3 μg/m3 表示污染物浓度在增加, 表示污染物浓度在降低, 表示为首要污染物。
个人分类: 我们的空气|4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20多国超千企业 要求放弃对华光伏征税
mhchx 2013-4-11 17:33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9日报道,超过1000家欧洲光伏产品企业要求欧盟委员会放弃对中国太阳能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它们认为,一旦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七成以上太阳能模板价格将大幅上升。   实际上,案件在欧盟内部已明显分为两派,即下游安装商的反对派以及光伏生产企业的支持派。专家分析,两股力量的博弈将左右欧盟委员会的裁决结果。令人担心的是,几乎与欧盟同时发起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的美国日前公布的初裁结果对中方大大不利。    欧洲20多国超千家企业高管签名发公开信   事件的缘起是,欧盟委员会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启动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对欧盟出口金额高达210亿欧元,被业内人士称为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   上述报道称,一份发给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的公开信中,得到了欧洲20多个国家的1024名企业高管的联署。公开信中称,如果欧委会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决定实施惩罚性关税,这可能对欧洲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作用。   记者了解到,这份公开信的签名企业代表了欧盟光伏产品消费类企业的行业协会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的立场。据悉,该联盟发言人安德烈埃·迈鲍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市场上太阳能光伏产业供应链价值的70%在欧洲,上下游供应商创造的产值约400亿欧元。   他认为,欧盟委员会一旦决定对中国太阳能厂家实施惩罚性关税,将对欧盟太阳能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危及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德国太阳能系统供应商IBC太阳能的诺贝特·哈恩也称,如果实施惩罚性关税,70%到80%在欧洲生产的太阳能模板价格将大幅上升,利润和需求将相应下降。“记者获悉,德国某市场研究公司公布一项调查结果,在英国,超过7%安装商表示,如果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他们将不得不关门歇业,而25%的安装商可能被迫裁员。”   市场咨询机构Prognos今年2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关税可能造成英国太阳能市场萎缩高达80%,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英国经济损失34.6亿英镑,并伴随38600人下岗失业。    两股力量在博弈:签名企业贡献26万个工作岗位   实际上,针对中国光伏产业,欧盟内部已明显分为两派,其中,向中国销售光伏产品生产设备的企业以及在欧盟各国安装电池板企业,强烈反对对华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另外一派则来自以德国太阳能面板企业太阳能世界为代表的“欧盟支持太阳能行动”,他们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价格倾销。   “一旦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税,这将增加下游安装商的成本;另外一拨反对力量则来自消费者,不过消费者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   林伯强解释,欧盟委员会的裁决结果会受到两股力量博弈的左右,一旦一方的力量驳倒另一方,裁决结果将偏向力量较大的一方。“现在反对的一方有1000家企业,支持征税的一方力量究竟有多大,还无法知晓。”   实际上,欧盟光伏“双反”案以协会的名义申请,协会到底代表多少企业?有多少企业支持“双反”?占多大比重?这些问题都成为中方质疑欧盟的筹码。据商务部透露,中方产业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还有相关的上百家企业没有被包含进去。   安德烈埃·迈鲍姆提供的数据是,上述签名企业为欧洲贡献了26.5万个工作岗位。而主张制裁中国光伏产品的企业,最多创造不过8000个工作岗位。    美国初裁结果将制约欧盟裁决   案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冲击仍在发酵。此前,中国光伏巨头尚德宣布破产被认为与此直接相关。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8日表示,欧盟对华发起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冲击在尚德身上表现最大。   3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称,欧盟将自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追溯期确立,即自3月6日起销往欧洲的中国光伏产品,将有可能适用欧盟之后公布的“双反”税率。   记者了解到,欧盟对华发起“双反”调查本来安排在3月作出初裁,不过目前延期至6月7日后、8月9日前。   中欧各界都在猜测初裁结果。林伯强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关税将会对欧盟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这成为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税的掣肘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东部时间3月20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光伏反补贴税率为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有关税率为4.73%,其他中国公司的光伏反补贴税率为3.61%。   “除双方力量的博弈外,不可忽视美国初裁结果对欧盟委员会决定的影响。”林伯强提醒,欧盟委员会一旦撤销对华惩罚性关税,务必需要向欧洲光伏界提供为何不同于美国初裁的理由。“就目前来看,我对初裁结果并不乐观。”   不过,有业界人士指出即便案件出现最坏的结果,按照规则,案件发生所在国可以请求在WTO框架下继续谈判、复审。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来源南方日报)
个人分类: 太阳能|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与欧洲国家对比后 我发现了国内房产税的真相
songhaiyu 2013-4-10 22:07
http://www.sinonet.org/news/finance/2011-01-03/116626.html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政治、经济)|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地利气象学家解释近来欧洲反常天气
stonewho 2013-4-10 07:19
  奥地利联邦环境局气象学家马丁·柯尼希近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一个气候会议上说,近一段时间来,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都出现反常天气,这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柯尼希说,今年中欧地区的寒冬持续时间比通常要长,这其中涉及全球性的多重气象因素。经过总结分析,柯尼希给出三种可能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墨西哥湾暖流作用在减弱。由于格陵兰冰川融化,大量淡水不断涌入,使得北大西洋海水中的盐度降低,温盐环流因此受阻,这导致墨西哥湾暖流对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的“空调”作用失常。柯尼希说:“不能排除墨西哥湾暖流作用在未来几个世纪里进一步减弱的可能性。” 第二个因素则是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波动过大。这影响了原本稳定输送到欧洲的大西洋暖风。 第三个因素则可能是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海冰融化说。即北极地区海冰持续大面积融化减弱了极地低压槽,产生出十分稳定的高压区。这些高压区将偶尔夹带着冰雪的极地冷空气从俄罗斯北部和西伯利亚转移到东欧和中欧地区。这样的冷空气入侵也会发生在春天,造成冷春现象 。(刘钢)
1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欧洲羽毛球巡回赛芬兰站赛事花絮 (II)
热度 2 KUOLONG 2013-4-9 02:19
男子单打决赛在乌克兰选手和英国选手之间进行,到底黑人还是白人, 看他的名字好象是印巴后裔 乌克兰选手个头不高, 大力扣杀过程中腿部肌肉拉伤后, 继续作战 乌克兰选手屈居亚军 女双在一对苏格兰和保加利亚混合选手与一对丹麦选手之间展开, 保加利亚 女孩体型很壮, 快头相当大, 力量了得, 而丹麦选手中有一位是刚刚获得了男女混双冠军 黑头发为保加利亚选手 翻牌的小朋友忘记了把20翻成21, 比分留在20比10, 就站了起来, 女双比赛结束 丹麦选手败下阵来, 可能和那个女孩连续作战而消耗体力过多有关 男子双打在两对马来西亚选手之间进行, 其中三位是汉语很流利的华人小伙,一位马来人 主裁判是位很风趣的印度人 女子单打在一对西班牙选手之间进行, 俺吃东西去了, 没有照片记录
387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3欧洲羽毛球巡回赛芬兰站赛事花絮 (I)
热度 1 KUOLONG 2013-4-8 20:57
孩子们已经接受羽毛球正规训练两年的样子, 昨天(2013.04.07)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一天的欧洲羽毛球巡回赛芬兰站冠亚军赛的比赛 。 顺便用IPAD照了几张, 效果不好, 凑合 。 1) 入比赛场馆的标识 2) 入口通道出售羽毛球用品 3) 我们先到, 正式比赛场地还空空如也 4) 孩子们 (球童)先到可以练习羽毛球的地方 5)混双(丹麦和乌克兰) 6) 丹麦队有教练,乌克兰没有 7) 丹麦组合的动作 8) 丹麦组合的动作 9) 丹麦组合的动作 10) 丹麦组合的动作 11) 丹麦组合的动作 12) 乌克兰组合的动作 13) 休息一下 14)乌克兰女孩 15)裁判也向着丹麦 16)比赛结束 17)亚军走上领奖台 18)冠亚军都在领奖台
28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15届欧洲光生物学会议
zjcui 2013-3-28 11:12
第15届欧洲光生物学会议将于2013年9月2-6日在比利时召开。 ESP2013_Flyer.pdf 会议网站: http://liege2013.photobiology.eu Abstractsubmissionisnowopen. Registrationandonlinepayment(viasecureserver)willbeopenedsoon. Informationupdatedcontinuouslyisavailableat: http://liege2013.photobiology.eu Atipoftheprogramat: http://liege2013.photobiology.eu/programme
个人分类: 科研新闻|2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马肉风波”
热度 1 flanton 2013-2-22 21:05
马肉何来牛肉香,孰能混杂把人诳。弄虚作假费心机,取巧耍聪需胆量。鸡犬不曾肥好料,鼠猫焉得饰华裳。胼胝自是勤劳手,欺善 赚 人  岂久长。  赚人:欺骗人。
个人分类: 剑秋诗词|22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劫后圆明园
热度 6 dongping2009 2013-2-16 19:48
劫后圆明园
劫后圆明园 魏东平 可以想象,被破坏之前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繁华啊,应该远超当今欧洲的大多数皇宫啥五的吧?【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分享图文|3740 次阅读|18 个评论
即使在欧洲,吃肉也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
热度 11 jiangjinsong 2013-2-15 20:37
说起来,欧洲在食品安全方面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了,但是挂牛头卖马肉的现象居然也如此普遍。在天朝吃肉的危险就更大了。所以说,还是素食最明智。从动物保护的角度上说,不贪馋自然就没有杀害。从健康的角度上讲,素食相对来说,肯定更加健康,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小。 何必吃肉呢? 有位网友在新浪微博说: 前阵的一则新闻,调查街头的"羊肉串"所用肉品:8个样品中,只有3个含有羊肉成份,且同时包含其他肉类等;另5个完全没有羊肉,报导表示实验室人员也检测不出是什麽肉 欧盟拟DNA抽检加工牛肉 www.eastmoney.com 2013年02月15日 07:24   欧盟委员会官员13日说,欧盟正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欧洲“马肉风波”愈演愈烈之时,英国议会一个下设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认定已遭曝光的马肉 食品 ( 行情 专区 ) 可能只是这起风波的“冰山一角”。    DNA抽检  欧盟委员会1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部长会议,商讨“马肉风波”对策,与会成员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受影响国家负责农业和消费者事务的主要官员。   欧盟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博格在会后记者会上说,欧盟委员会已经建议成员国增加对加工牛肉的DNA抽检。   根据初步方案,自3月起,欧盟成员国应该对各自国内的加工牛肉实施DNA抽检,为期3个月。抽检实施1个月后,成员国需汇总抽检结果。   博格说, 欧盟委员会将要求成员国同时抽检加工肉类中是否含有苯基丁氮酮 (又译“保泰松”)成分。这一药物经常用于马类,有助止痛和退热,却有害人体。    点名公司   随着欧洲多国追查“马肉风波”,事件最主要嫌疑企业13日浮出水面。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塞浦路斯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一家名为“德拉普”的贸易公司已成为警方重点调查对象,这家企业的所有人为荷兰籍。   根据调查,问题牛肉食品中的马肉原料来自一家罗马尼亚屠宰场,经中间商购买并分销至欧盟多个国家。罗马尼亚官员先前坚称本国企业出售时标有马肉标签,而发现问题的法国肉类加工企业声称,问题牛肉购自“德拉普”,当时明确标为“无骨冷冻牛肉”。   欧盟官员先前没有公开受调查企业的名字。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紧急部长会议上,法国负责消费者事务的部长级代表伯努瓦·阿蒙13日证实,执法部门打算从一家荷兰企业了解“更多信息”。   当记者求证这家企业是否为“德拉普”时,阿蒙回答:“没错。”   美联社报道,“德拉普”拼写倒过来即荷兰语“马”一词。   为“德拉普”提供冷冻仓储服务的一家企业证实,“德拉普”所有人名为扬·法森。荷兰广播节目公司确认扬·法森早在去年就因涉嫌以马肉当牛肉卖而被指控欺诈。    冰山一角?   英国议会下设食品与农村事务委员会14日发布最新调查报告,警告“马肉风波”影响面广,已遭曝光的马肉食品可能只是这起风波的“冰山一角”。    “肉类供应链出现的污染规模令人毛骨悚然,”委员会主席安妮·麦金托什说,“英国乃至欧盟范围内无疑将有更多发现。”   报告认为,足够证据显示,不良企业蓄意用马肉代替牛肉牟取不法利润,愚弄英国消费者。   “尽管这一事件主要关乎食品标签问题,”报告说,“这种欺诈影响面广,反映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更多受污染肉类食品进入食品供应链。”   报告建议议会授予英国 食品安全 局更多权力,监督食品企业以更严格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 调查表明法国企业可能是马肉造假的始作俑者 www.eastmoney.com 2013年02月15日 11:22   法国政府14日证实,一家法国肉类加工企业涉嫌故意销售贴有牛肉标签的马肉制品,一旦掌握确凿证据就会对该公司负责人提起司法诉讼。目前,这场“挂牛头卖马肉”的丑闻继续发酵,已经波及至少12个欧洲国家。   法国负责消费者事务的部长级代表伯努瓦·阿蒙14日表示,尽管肉类产品的商业流通环节较为复杂,但有关部门在展开 食品 ( 行情 专区 ) 卫生的调查后发现总部位于法国奥德省喀斯特劳达市的斯潘盖罗(Spanghero)公司似乎对这场“马肉风波”负有责任。   欧洲冷冻食品加工和供应商芬德斯日前宣布在法国、英国和瑞典召回多款被检测出马肉成分的冷冻牛肉类食品,其中部分产品甚至百分百为马肉。芬德斯的供应商、法国肉制品加工企业可米吉尔(Comigel)公司的多款牛肉产品也同样下架。   调查显示,最初被质疑的罗马尼亚屠宰场可能并未刻意作假,因为源自罗马尼亚的马肉在出口时明确地贴有马肉标签,后来才被“偷梁换柱”改成了牛肉标签,而首先这么做的可能就是斯潘盖罗公司。这些马肉经塞浦路斯和荷兰经销商之手转至斯潘盖罗公司,然后又被后者卖给了可米吉尔公司设在卢森堡的加工厂,加工的冷冻食品再被销售给家乐福、欧尚等大型零售商。   伯努瓦·阿蒙表示,调查表明斯潘盖罗公司很可能在知情的情况下出售“假牛肉”,至少该企业有重大嫌疑。他进一步解释说,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与反欺诈总局的调查人员从该公司的“牛肉”产品中检测出了马肉成分。这家法国企业在数月内销售了750吨“问题牛肉”,牟利55万欧元。   到目前为止,斯潘盖罗公司一直断然否认上述指责,并声称坚信其经手的是牛肉。但法国政府透露,源自罗马尼亚的这批肉制品报关和运输单据上都清楚注明了马肉,而且调查人员在斯潘盖罗公司已经找到了不符的票据和重印的标签。   伯努瓦·阿蒙表示,上述因素都可能构成欺诈行为, 材料 ( 行情 专区 ) 已经被移交给巴黎检方,如果在诉讼中罪名成立有关责任人最高将面临两年刑狱。此外,法国农业部也已暂时收回了对斯班埃罗公司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并等候下周最终报告的结果,届时将决定是否永久吊销其卫生许可。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004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欧洲投资5.5亿美元用于药物和抗生素研发
zhpd55 2013-2-15 11:47
欧洲投资 5.5 亿美元用于药物和抗生素研发 据美国《 化学与 工程 新闻 》 ( CEN )周刊网站 2013 年 2 月 14 日 报道, 欧盟为了致力于振兴欧洲的药物研发,计划投资 5.5 亿美元用于药物和抗生素的研究开发。 BioCity Scotland, in Newhouse, will screen drug candidates as part of the Lead Factory program. Credit: BioCity Scotland 照片是 苏格兰纽豪斯( Newhouse , Scotland )的生物城市( BioCity )的一角,是候选药物筛选的领先企业( Lead Factory )所在地。 欧盟的 创新药物计划 ( 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 , IMI) 已经 公布了一些开发抗生素和促进早期药物发现的新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振兴欧洲的药物设计和开发 , 来自公立和民间的资金总额超过 5.5 亿美元。 IMI 对细菌的新药研究( New Drugs for Bad Bugs )联合项目,联合了工业界、学术界和生物技术组织等,通过促进区域内抗生素开发共同体之间的协作 , 研究对抗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该计划将从欧盟委员会和药业公司获得 3 亿美元的资金。 大部份的基金将会转到 Combacte 项目,这是一个创建抗菌剂耐药性的临床研究系统项目。该项目的第二个计划就是易位( Translocation ) , 将研究获取细菌抗生素的新途径。 IMI 执行董事米歇尔 · 高曼( Michel Goldman )对于这些新项目的评价,他认为会对抗耐药病原体带来一些新武器和新动力,因为在欧洲和其他地方已经杀害了那么多的抗耐药病原体。其中一个单独的项目被称之为欧洲领先企业( European Lead Factory ) , 旨在加快早期药物发现和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提供治疗。欧共体( EC )和制药公司在 5 年之内将为领先企业提供超过 2.5 亿美元的资金。来自学术界、小公司、非营利组织以及制药公司等 30 家参与合作伙伴组成联合体。领先企业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为了收集和筛选超过 50 万种对潜在生物指标有抵抗作用的小分子。 7 家制药公司将提供超过 30 万种化合物 , 其余的 20 万种化合物将由学术界和规模较小的公司将提供。几家制药公司和坐落在苏格兰纽豪斯( Newhouse,见上面图片 )、荷兰 Oss 的一个新成立的欧洲筛查中心将进行药物筛选研究。 虽然这种努力是雄心勃勃 ,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他们会产生重大影响。行业顾问 Girish Malhotra 认为在他受雇的制药公司中,与单一大型制药公司对于药物开发的投资相比较,小公司的投资是微不足道的。该项目如果的确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进行新药的鉴定以及进行任何初步测试都是不可能的。
个人分类: 新观察|3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西方贸易与文明发展
benlion 2013-2-3 09:19
东西方贸易与文明发展
- 知识、制造与金融的市场调控 欧洲近现代创建全球化文明模式,走的是创新与发展的路径,文艺复兴是文化重建和科学革命,宗教改革是普及信仰和学术独立,启蒙运动是建立文官(知识化)与分权监督体制。 欧亚大陆,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新航线等建立了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途径,与其说是贸易,不如说是探险,古代集市不但是商铺,更是作坊。匈牙利、波兰到立陶宛,意大利、西班牙到葡萄牙,英国、荷兰到丹麦等,构成东西方交流和贸易重要区域。 意大利欧洲大学之母建立、工程设计技术发展,荷兰创建股市交易所、现代艺术形成等,哲学传统与数学、技术传统结合形成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应用与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的结合导致工业的建立,而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大学教育、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等体制,为科学和工业发展的研究、组织与管理等提供了社会基础。 科学范式、工业模式和市场机制,构成近现代文化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核心。 (丝绸之路) (郑和航海) (地理发现) 地球生物自物种起源之地存在向外迁徙或传播,人类的民族及其文化也自古存在迁徙和贸易与文化交流,从而构成人类文明的复杂历史演化。 - (历史与未来) -
个人分类: 2013|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个广告:第一届欧洲天然产物大会(2013Sep)
huiee 2013-2-2 06:21
网址链接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Natural ProductsSEPTEMBER 22, 2013 - SEPTEMBER 25, 2013, DECHEMA-HAUS, FRANKFURT AM MA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he "Conference o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will bring together international experts from various communities dealing with current topics of bacterial, fungal and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 research. Special emphasis will be taken to expedite interaction between applied industrial and academic topics such as natural function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physiology and regulation, genome mining, synthetic biology and biodiversity plus exploitati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pics Exploiting Plant Natural Products This session focusses on new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elucidation of pathways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their reconstitution in artificial systems. This includes all-embracing analyses of pathways with respect to regulation, enzymology, and ev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like new sequencing approaches, genome analyses, and metabolomics combined with bioinformatic tools. - New sequencing / bioinformatic strategies for elucidating plant pathways - New analytical methods / metabolomics methods to explore flux and intermediates of plant pathways - Reconstitution (synthetic biology) of plant pathways - Enzymology of unusual plant-derived biosynthetic enzymes - Evolu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Genome Mining and Biodiversity This topic will relate to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in finding new biologically acitve molecules from terrestrial as well as marine fungal and microbial resources. Topics will include e.g.: 1. the advantage of chemo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data to identify hitherto neglected species with great potential among taxonomic groups that are known to be creative producers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 2. the value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argeting the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w species that could hitherto not be explored 3. the fascinating options to employ genome min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for exploitation of slow growing organis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ulture and make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available to biological screening through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the biosynthetic genes 4. the utility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arouse silent biosynthetic gene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ynthesis Within this topic all aspects of biosynthesis and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will be merged. Topics will include e.g.: 1. precursor directed biosynthesis and mutasynthesis towards natural product analogues 2. novel biosynthetic enzymes and enzymatic systems for novel compounds and precursors 3. total synthesis of complex natural products 4.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Natural Products - Synthesis, Derivatives and Application Over the years natural products have consistently delivered to the pipeline of drug approvals in all areas of human and animal diseases. Most recently the majority of approvals by the FDA in 2010 were natural products based. This session will focus on natural products which are advanced in the pipeline covering synthesis, pre-clinic and clinic as wells as recent approvals. Physiology and Regulation This session comprises talks concerning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sis in microorganisms. The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gene clusters / biosynthetic pathways are activated will be addressed, as well as the regulatory genes involved. Furthermore the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or the producing organism as well as extra-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s controlling biosynthetic processes will be discussed. Natural Function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to be completed Invited Keynote Speakers Mervyn Bibb, John Innes Centre, Norwich/UK Gerald F. Bill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ouston, TX/USA Ian Graham, University of York/UK Craig Townsen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D/USA
个人分类: 谈探学术|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新社:巴斯夫停止欧洲转基因土豆的审批程序(附英文原文)
蒋高明 2013-2-1 12:43
巴斯夫停止欧洲转基因土豆的审批程序 来源:法新社、 expatica 点 com 时间: 2013 年 1 月 29 日 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品公司巴斯夫公司周二表示,面对不屈不挠的抵抗,已经决定不再寻求欧盟批准它们的三种转基因马铃薯产品。 巴斯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田间毁坏的威胁,继续投资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将“停止请求欧洲监管机构批准 Fortuna( 幸运神 ), Amadea( 挚爱者 ) 和 Modena( 深紫王 ) 土豆项目。” 一年前,这个巨头宣布,鉴于一些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忧,将停止开发和销售针对欧洲市场的转基因新产品。 而且它还把植物科学总部搬到了美国。 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宣布,在与欧盟成员国磋商达成协议期间,直到明年 ( 译者注 : 2014 年 ) 指令结束,将冻结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审批程序;没过几天,巴斯夫就宣布了这一最新决定。 ============ Good news: EBRD drops controversial Monsanto project Pippa Gallop Research coordinator *A potent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gro-corporation Monsanto has thankfully not come to fruition. The case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ies for a large development bank to reach farmers on the ground. You may remember that in November 2012 Bankwatch reported on the EBRD's plans to undertake a USD 40 million 'risk-sharing facility' with none other than the notorious Monsanto. The EBRD was exploring a project to provide financing so that medium-large farmers and distributors in Russia, Ukraine, Serbia, Hungary, Bulgaria and Turkey could buy Monsanto's seeds and agro-chemicals in installments, without Monsanto losing money if they got into debt. Well, after a lively reaction from group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a letter signed by 158 organisations, other individual letters, meetings with the bank, a protest in Serbia, and questions in the German and Slovene parliaments, we're glad to be able to report that the EBRD has confirmed that the project is not going ahead. So has the EBRD admitted that Monsanto is an unsuitable recipient of European public development support? Not exactly. Here's an extract from the EBRD's response to an enquiry on the status of the project: "Please be advised that, in this particular transaction, the EBRD and Monsanto were unable to find a satisfactory project structure for financing. Each institution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other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farmers and distributors with adequate and time-appropriate financing, which we recognize to be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the Bank’s region of operations." (Source: Emai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BRD) This highlights one of the problems for such a large institution as the EBR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individual farmers without intermediaries, because the bank does not have the on-the-ground infrastructure or local knowledge to provide thousands of loans for a few hundred or thousand euros. This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the region's governments and farmers' unions if the EBRD is not to pick such unsavoury business partners again in the future. So, a great outcome for now, but we'll be keeping our eyes and ears open in case the EBRD makes such ill-advised moves again. ============ BASF halts EU approval process for GM potatoes AFP, 29 January 2013 BASF, the world's biggest chemicals company, said Tuesday it has decided to no longer seek European approval of its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 products in the face of stiff resistance. BASF said in a statement it will "discontinue the pursuit of regulatory approvals for the Fortuna, Amadea, and Modena potato projects in Europe because continued investment cannot be justified due to uncertainty in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threats of field destructions." A year ago, the giant had announced it would halt the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f new genetically-modified products destined for the European market over concerns in some countries over the technology. And it also moved its plant science headquarters to the United States. BASF's latest decision comes only days afte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Brussels announced it will freeze the approval proces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through the end of its mandate next year while it works towards an agreement with EU member states.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对fuxiu的后现代化欧洲青年男女:养狗月花销
热度 2 liuli66 2013-1-24 14:12
4000多瑞典克朗。 其中,日托(送爱犬到托儿所)占了很大一部开销 每天上下班都是接送爱犬 人家是男女朋友关系 生活在一起 不养孩子 养条狗 据说某国,养狗比养孩子还多 人家的生活方式, 人家不违法 it is none of my business 不作道德评判 仅仅围观而已
个人分类: 杂感|59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欧洲科学基金会发布“欧洲公民的个性化医学”报告
hongkuan15 2013-1-2 12:10
欧洲科学基金会发布“欧洲公民的个性化医学”报告 2012年12月10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发布了题为“欧洲公民的个性化医学——迈向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更精确的医学(Personalised Medicine for the European Citizen – Towards more precise medicin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PM))”的报告。该报告是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患者团体、监管机构、产业和学术界)、各个学科的专家讨论后形成的。报告识别出影响欧洲个性化医学发展和实施的核心问题,尤其试图解决的是实现个性化医学的必要条件,以及实现个性化医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套综合的建议,旨在确保建立必要的框架以支持个性化医学。 与传统的“用一种方法应对任何情况(one size fits all)”的做法不同,个性化医学是一种基于个人生物学差异和环境差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理解、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新方法。该方法尝试将每个个体的生物学动态构成数据和影响个体生物学构成的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因素数据相结合,获得复杂的个体表型。利用这些信息为每个公民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制定从治疗转向预防的最佳治疗方式。本质上,个性化医学代表了从反应型医学治疗向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转变。 1、实现个性化医学的必要条件及面临的挑战 1)构建新的疾病分类体系(即精确医学)及所需的海量数量 发展个性化医学,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重新评估传统的疾病分类。与传统的关注于一系列症状或某一特殊器官、系统不同,个性化医学的诊断将越来越多地聚焦于从多种来源获得的信息,不仅包括基因组学和其他组学技术信息,还包括来源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数据。要构建新的疾病分类体系,应该先从欧洲人群的代表性疾病样本中收集和整合尽可能多的大量数据。目前欧洲各地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生物库(网络),以解决个性化医学面临的数据收集挑战。虽然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却不容低估。这种基础设施必须得到巩固,并扩大成为欧洲范围内可互操作的网络。为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协调数据收集、处理协议,解决与数据共享相关的跨境问题,开发出新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要能整合大范围相关的生物数据库,同时也要能将这些数据库与环境变量、生活方式、营养等背景信息相联系。 与个性化医学相关的数据不仅可以从临床和实验室获得,还可以从社交媒体、利用新技术获取。公民和患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媒体和新技术来分享有关他们自身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数据。患者们分享的数据已经被有效地用于研究目的;这种公民主导的合作也可用于加速临床研究。这种方式获得的数据是有成本效益的,可用于监测个性化干预措施的长期结果,将临床和实验室的数据背景化(contextualise,即与环境、生活方式、营养等信息相联系)。此外,确保公民能够在自己的医疗护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推动未来全民参与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克服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障碍,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2)模型与决策过程 无论数据来源如何,这些数据首先需要转换成证据以支持决策过程。在推进个性化医学的同时,需要从各个层面考虑那些支持医疗的框架和模型, 主要包括: 1)将产生新的临床试验设计需求,这些设计需要将关注焦点由以前的人群转到个体; 2)需要更强大的模型来识别最佳预防策略; 3)需要修改监管框架; 4)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与医疗费用报销返还政策也需要适应个性化医学可获得证据的转变; 5)需要在整个“成本-效益”评估的大环境中处理个人利益,并考虑社会与伦理问题。个性化医学的证据基础已经建立,并由一些如大型参考数据集等资源支持,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现有的知识转化成欧洲公民日常的、有形的健康利益。这种做法的长期愿景是能够访问一个含有每个公民的全面的、背景化的数据库,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识别那些支持个人健康的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功能强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 3)跨学科合作 传统的医疗保健由基于组织器官和系统为分类基础的专业展开,传统的疾病分类也是以这种方式。随着个性化医学的新疾病分类体系的发展,这些专业间的界限很可能会被迅速模糊。因此,需要对医疗保健行业的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必然是跨学科合作。专业知识将需要在现有的医疗专业之间共享,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了解如何处理从疾病分类修订中获得的见解。 跨学科合作不仅是医疗保健内部的合作,还需要与生物学家、相关技师等利益相关方合作。临床医生必须与生物学家和技师共同努力,开发必要的工具用于个性化医学。生物学家必须明白,例如,什么信息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需要的,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帮助专业人士为患者制定正确的护理方案。技师必须了解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间的合作本质,以设计合适的工具和界面。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也必须了解公民和患者的需要,公民和患者群的部分人将为自己的医疗决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而其余的人将要求与医疗保健系统展开另一类型的合作。为此,需要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协商,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来促进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从业人员合作。 4)教育与培训 个性化医学所需的基础设施除了生物库和跨学科工作模式外,还需要在早期阶段制定教育与培训计划,以确保有足够数量受过合适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来支持个性化医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建立跨学科的职业结构,确保职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加强专业教育外,还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普及健康知识。确保整个欧洲能够获得核心技术,首先是防止不平等,而且更重要的是确保那些不断用于优化个性化医学模型的数据能从尽可能广泛的人群样本中获取。 2、建议 考虑到所有这些和其他因素,该报告针对如下四个核心主题提出一系列建议: 1)数据处理: 必须生成综合的、易于获取的、可互操作的数据库,以支持新的疾病分类体系的发展,使其不断完善和应用。 2)模型与决策过程: 修改模型与决策过程,以在各个层次聚焦于个体公民(将公民个人作为中心)。这些层次包括从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到卫生技术评估与返还(政策),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3)跨学科性、参与性和转化研究: 必须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跨学科合作、公私及竞争前的合作和转化研究,制定能支持个性化医学和医疗保健愿景的框架。 4)基础设施与资源: 必须提供专项资助和政府支持,以确保获得核心基础设施,包括获得核心技术和框架。 阮梅花 整理自: http://www.esf.org/index.php?id=7988 原文题名:Personalised Medicine for the European Citizen – Towards more precise medicine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PM) 检索日期:2012年12月21日
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的博士职位申请(一)——德国与荷兰
热度 11 暗暗地笑 2012-12-31 06:16
就好像许多喜欢拖延的人一样,对于一件没有明确时间期限的事情,我总喜欢找各种理由拖下来,即使每天都会牵挂着,告诉自己要去完成了,但是还是总会找各种理由拖下去,譬如记录下自己申请博士职位这件事情。从确定好要去的学校到下了飞机来到这个漂亮的西欧小城,忙硕士论文忙答辩忙签证种种事情就成为不同时期拖延的借口。 申请的中间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很是感动,有些从未谋面的前辈会给我寄材料过来,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任何的联系方式,非常内疚和遗憾。而很多人写在网上的经历对自己也很有启发。所以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算是对帮助过我的人的一种致谢吧。 这些年国内的研究水平进步得非常快,有些人会在国内国外之间犹豫不决,留学成为一件性价比越来越低的事情,于是写申请学校经验这种事情被越来越多人不屑,毕竟海外镀层金回来后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可是,事情为何要考虑得这么功利,尤其是在年轻还没有太多牵挂的时候,如果你真想出国看看,想体验几年真正的科研风气,为什么要考虑如此之多呢。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做得更优秀,考更好的成绩去更好的学校,而这些成绩和学校似乎又是获取下一个更好的砝码,结果一个接着下一个而来。可是啊,看到有些人,他们总会让你感觉,其实他们的优秀只不过是让他们能自由地选择,当你有这些选择的时候,不一定非得要选择一个薪水最高的公司或者排名最高的学校。那些即使不是最好,但是自己又是满心憧憬的未来,只要不至于让你将来生活太过窘迫,那为何不一试呢。 好吧,言归正题吧。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与光电子,微电子和材料相关,所以后面举的例子大部分与这些有关。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申请了差不多七八个国家的博士职位,从北欧的瑞典到西欧的德国瑞士,甚至还套过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大部分国家都拿到了正式或者口头的 offer 。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好,本科时候因为贪玩,搞得 GPA 并不是很好看,硕士期间还是对跟着老师上课考试不感兴趣,所以 GPA 还是不好看,做的也并不是实验室的主流方向。但是我明白我很喜欢科研这个世界,经常会跟人谈起领域的进展和科研界的八卦,硕士期间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站在台上做 Presentation ,回答结束之后各种好奇的提问。后来做了些擦边球的工作发了两篇文章,幸运地“解决了几个问题”(导师语),很感激导师和实验室老师的认真,无论是平常修改文章还是后来写推荐信,文章后来还被选为 Research Highlight 。 因为并不擅长考试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GRE 和 TOEFL ,所以没有去美国,虽然一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我就想着去美国宾州州立或者Texas AM 这种学校,但是后来还是调整了方向把目光放在欧洲。欧美最大区别在于美国本科生就可以申请博士,而欧洲基本需要硕士学位,所以美国对本科的 GPA 和毕业的学校很看重,这就完全不是我的强项了,虽然学校并不差,还算是 985/211, 可是 GPA 拿不出手啊。而欧洲对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你的研究经历和技能与他们课题组的需求是否 Match 更看重。另外欧洲的博士申请不需要交申请费。 下面我针对各个国家过来来谈: 一)德国。这大概是很多人欧洲大陆留学最感兴趣的地方,尤其是博士阶段,虽然欧洲二战之后科技和教育被美国超越和拉开了,但是德国在很多领域还是很有吸引力,像是机械方面。 德国的大学水平差异不大 ,虽然近些年德国政府也希望将部分大学精英化,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卡尔斯鲁厄理工等,但是总体而言学校跟美国和中国完全不一样, 德国排名高的学校里的 Faculty 的水平并不一定比排名低的学校的强到哪去 ,高排名也许仅仅是因为这所大学的学科全,规模大或者有很好的医学院,像是我以前关注过的一个领域的大牛,就在一所世界排名 500 开外的学校,但是做的工作却非常重要和耀眼,而且每年都会在 Nature 和 Science 上发两三篇文章讲他们的最新进展。德国的大学基本有非常明确的划分,而且工科大学非常突出,这其中有个 TU9 联盟 ,就是德国一些最好的工科大学联盟,像是亚琛工业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都在其中。 德国除了大学之外有几个非常有名的研究所系统: ( 1 ) 马普所 ( Max Planck Institute , MPI )。类似于以前的中科院,基本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有名的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 在斯图加特 ) ,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Quantum Optics (在慕尼黑),这两个所教授基本分两种,一种是拿过诺贝尔奖的,一种是拿过德国(基础)科研领域最重要奖项 Leibniz Prize (对一定要跟大牛做研究的可以在维基百科上看这个奖的 List )。因为所有的研究非常基础,跟工业界基本不搭边,申请的学生最好是做基础研究的,如果以前进行的是(偏)应用研究,可能过不了简历筛选的关,通过简历筛选之后会统一去研究所参加面试,对于上面两个研究所能参见面试的比例大概在 2%-5% 之间。 大部分 Max Planck Institute 每年会有一两个时间段开放博士的申请,他们称为 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 ( IMPRS ), 你可以在感兴趣的马普所的网站上看到他们所 IMPRS 的链接,里面有申请的截止时间和对申请材料的要求。例如,马普固体所的 IMPRS 信息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 http://www.imprs-am.mpg.de/ 。 马普所是可以招收特别优秀的本科生攻读博士的 ,每年清华北大都有几个学生去马普所直接读博士,但是可能在你开始研究之前需要在相应的大学上一段时间的课。你可以在马普所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研究所的列表,找到感兴趣的所: http://www.mpg.de/institutes 。 ( 2 ) 夫琅和费所 ( Fraunhofer Institute )。这个有点类似于中科院最近这些年成立的一些研究所,例如微电子所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跟工业界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例如因为 AMD 在德国的德累斯顿( Dresden )有个很大的工厂,所以在 Dresden 就可以发现很多个与微电子和材料相关的研究所,像是 Institute of Nanoelectronic Technologies ,而这些研究所的学生可能会直接在企业做相关研究。所以偏工程研究的同学可以申请这个研究所系统的博士职位。与德国的大学类似,夫琅和费所采用当教授拿到相应职位时开放申请,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最新的职位: http://www.fraunhofer.de/en/jobs-career.html 。 ( 3 ) 莱布尼茨研究所 ( Leibniz Association )。这个研究系统有点介于马普所和夫琅和费所的味道,你在这个研究系统的所发现与国内很多相似的地方,许多不太基础但也不马上会被工业界采用的方向是他们的研究课题,但是那些也可以比较快地向企业做一些转化。譬如在德累斯顿的 Leibniz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Research ,申请职位的方式与夫琅和费所相同,例如 Leibniz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Research 的博士职位可以在 http://www.ifw-dresden.de/offers/job-offers 找到。 另外德国还有个 亥姆霍兹联合会 ( Helmholtz-Association ),这其实才是德国最大的研究系统,主要从事一些很大的国家性课题,譬如能源研究和航天中心, 这个研究系统有中文网页 ( http://www.helmholtz.cn/ ),所以能很方便地让大家找到信息。这个研究系统下面的研究所有些跟国内有很多合作,也非常有影响力,譬如位于亚琛工业大学附近的 于利希研究中心 ,它好像是欧洲最大的研究所,跟亚琛工业大学的合作也非常紧密,亥姆霍兹联合会算是招中国学生去做博士最积极的德国科研单位, 每年都跟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合作招学生(可以在其中文网站看到信息) ,如果不希望走 CSC ,你可以在这个链接发现他们的职位: http://www.helmholtz.de/en/working_at_helmholtz/job_vacancies/ 。 要注意的是,德国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和日本有很多相同点,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都是单一民族,而且这两个民族又非常勤奋和认真,作风很严谨。在教育上类似的是他们的国际学生并不多, 博士的职位国际学生不易拿到(相对而言德国以北的国家开放程度更高) ,在 CSC 普及之前很多人去德国和日本留学(博士)分别要通过德国 DAAD 奖学金和日本文部省奖学金来资助,与之相同的是博士后的,国内很多水平不错的学者通过洪堡或者 JSPS 的资助在这两个国家开展研究,并不是德国课题组没有单独的博士或者博士后职位,只是这些职位他们很偏向于给本国人。所以与荷兰瑞士这些国家相比,在德国大学网站不易发现博士的职位,而且即使贴出来他们也更愿意给本国人。这种情况在以上提到的研究所要好些,由于他们没有本科生(德国主要以本硕连读的 Diploma 为主),所以给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些年德国大学为了提高他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在许多基础学科开始了类似于马普研究所式的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ol 。下面谈谈德国的部分大学: ( 1 ) 慕尼黑工业大学 ( TUM )和 慕尼黑大学 ( LMU )。这两所大学是德国排名最高的大学,都是首批“精英大学” (三所,还有卡尔斯鲁厄理工)。欧洲大陆的学校基本有一个特点,综合大学基本没有太多的工程学科,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神学等,工科大学基本基础学科则很少。像在 LMU 就很难找到一个电子工程的课题组,而在 TUM 你就可以发现很多非常有名的微电子或者材料学实验室,例如有名的 Walter Schottky Institut, 这是欧洲做半导体研究非常著名的一个研究所,进入这个研究所的网站,点开每个课题组的网页,你就可以发现是否有博士职位。 ( a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职位信息可以在这个网址找到: http://portal.mytum.de/jobs/wissenschaftler 。你也可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院系网页找到感兴趣的课题组,很多时候他们的职位信息不一定贴在学校的网站上。 ( b )慕尼黑大学有一个生物和纳米的国际研究计划( Center for NanoScience ,相关方面很强的一个研究中心, http://www.cens.de/careers/phd/ ),每年会在第一季度进行招生( 2013 年的截止时间是 1 月 17 号 ),通过类似于北美的网投系统投递相关材料后,然后挑选部分申请人进行电话面试,电话面试通过后再在慕尼黑进行面试。另外, 慕尼黑大学有与 CSC 进行合作的项目 。 (2) 亚琛工业大学( RWTH Aachen ) , 卡尔斯鲁厄理工( KIT ) , 柏林工业大学 (TU Berlin) 。除了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外,这三所大学应该是德国名气最大的工科学校,其中亚琛工业大学进入国内较早,在教育科技界有不少知名的校友,例如中科院的前院长路甬祥先生等。相对而言,亚琛工业大学在机械方面的实力很强, 而且跟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合作项目,这个项目不限人数,每年的申请人数都没有达到亚琛的默认上限,所以竞争相对较小 。虽然经常可以看到在德国的学科排名榜单上亚琛在电子领域排在前列,但是我发现相对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和 TU Berlin , RWTH Aachen 在科学研究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是我一直奇怪的点,但是它的课程难度却是很出名。我拿到过 RWTH Aachen 电子工程系的口头博士 offer 。以我熟悉的光电子领域而言,卡尔斯鲁厄理工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非常强的学校,欧洲在光通信方面许多很前沿的技术是由 KIT 所完成,有许多很有名的研究组,例如: Institute of Photonics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另外, 柏林工业大学在光电器件,微电子器件和半导体 研究方面的水平都很强,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但是这三所学校向国际学生开放的博士职位并太多,竞争比较激烈。而在柏林,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所是通过 TU Berlin 来招收博士生的,像在半导体研究方面比较出名的 Paul-Drude-Institut ,大家可以进入这些研究所的网站寻找职位。 二)荷兰。 如果你看过世界上三个最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例如上海交大或者 Times 的排名榜,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荷兰学校都在世界 500 强以内 ,于是这成为一些人攻击这些大学排行榜的理由,想想,怎么可能一个这么小的国家有十几所全球 500 强大学,数量在几年前比我们中国还多。其实可以注意下荷兰的企业,这个人口 1600 万的国家有能源巨头 Shell 和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在金融业有 ING 银行,科技企业有飞利浦,光刻机算是全球最核心的科技领域半导体产业的最核心技术,而世界上最优秀光刻机企业 ASML 就在荷兰。在我的整个申请过程中发现, 在欧洲大陆的大学中,荷兰的学校国际化是做的最好的, 而且很多领域的 研究水平也是非常高,丝毫不亚于德国和法国这两个科技大国 ,我拿到过这个国家大学的 offer ,虽然最后没去。 荷兰的大学不多,可以分为两类,工科大学, 主要是代尔夫特理工( TU Delft ),埃因霍温理工( TU Eindhoven )和屯特大学( U Twente ) , 另外一类学校包括莱顿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等。前者主要包括工程研究和物理等工程和理科研究为主,后者主要是生物学、法律和语言学等文理学科,基本没有工学科。与德国大学不同的是, 荷兰的大学如果有博士职位,很多都会在学校的网站或者研究组的网站上公布 , 你可以在 Google 中输入这个学校的名字 +Vacancies ,就可以发现很多信息了,例如输入 TU Delft Vacancies ,你就可以进入学校的网站发现很多博士职位了 。 下面谈下我了解的一些学校: ( 1 ) 代尔夫特理工( TU Delft ) 。 TU Delft 是荷兰和欧洲最好的理工大学之一。它的中国学生也特别多,因为教育质量很高,也不像英国很多学校就是一年学制,所以当硕士申请者的 GPA 达到一定要求,能够承担起学校的学费(还蛮贵的吧)基本能够进入 TU Delft 进入硕士阶段的学校,当然,如果想硕士阶段拿到奖学金,那水平要求蛮高,我知道的这类学生基本也能在美国拿到 TOP 50 学校的 PhD offer 。很多中国学生在完成 TU Delft 的硕士学业后会选择在荷兰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在当地找一份工作,相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讲,留学生在荷兰找工作算是比较容易的。 TU Delft 在电子工程和航天研究方面非常有名气,例如它的微电子研究非常成系统,水平也非常之高,从材料,器件到集成设计有很多有名的研究组,丝毫不亚于美国微电子 TOP 10 的学校。 搜索 TU Delft Vacancies 就能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的信息,但是注意很多课题组的职位也有可能不挂在学校的网站上 。另外, TU Delft 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有专门的合作项目。 ( 2 ) 埃因霍温理工( TU/e )。 相比于 TU Delft , TU /e 在国内的名气要稍微小一些, 但水平和研究设施一点不逊色,甚至在很多领域有更好的条件和课题组 ,只是大学的规模相对于 TU Delft 要小一些。埃因霍温是荷兰和欧洲的一个科技重镇,飞利浦的总部就在埃因霍温(虽然很多人是因为足球知道的这个城市), TU/e 和这些企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很多大学教授就是博士毕业之后在这些企业( e.g., Phillips Research )进行了十几年的前沿研发后回到 TU/e ,这点与日本美国有很相似的地方。 TU/e 有个很有名的研究中心叫做 COBRA Research School , 里面有十来个课题组,是这所学校在半导体、电子和光子领域研究的精华,每个课题组研究水平都非常不错,例如 Opto-Electronic Devices Group 和 Photonics and Semiconductor Nanophysics Group 就是两个欧洲光电研究方面非常出色的课题组。研究方向与之相关的同学可以直接搜索进入这个研究中心的网站,了解各个课题组的方向和职位信息。 搜索 TU/e Vacancies 就能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的信息。 ( 3 ) 屯特大学( U Twente )。 与 TU/e 一样, U Twente 也是一所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大学,虽然非常的年轻,但是在很多领域研究水平也非常不错,而且与工业界结合也非常紧密。据说 U Twente 在化工领域的水平在欧洲和世界都有不错的声誉。 这所大学有一个蛮有名的研究中心叫 MESA+ ,全名叫 MESA+ 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 ,虽然名字与纳米有关,但是基本上方向包括了微电子、光电子和生物等很多领域,例如 Complex Photonic Systems 组,这个组在光电领域的研究水平很高,也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 Nature , Science , PRL 之类的),于是 funding 充足,经常能看到他们组招人信息,在我已经开始准备出国的行李时候问我要不要面试下。。。。。还有个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的研究组,他们与欧洲著名的芯片公司 NXP 有很多合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这个 MESA+ 的网站了解各个课题组的方向和职位信息。 ( 4 ) 莱顿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等 。这些学校我了解的并不太多,他们的世界排名基本都在 TOP 100 ,其中莱顿大学和国内合作的比较多,与前面三所工科大学相同,在 Google 中输入大学的英文名字 +Vacancies 就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职位信息。 荷兰在法律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蛮有地位,所以经常可以在这些学校的网站上看到相关的博士职位, 比理工科的还要多,这在德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学网站上是不容易看到的。 格罗宁根大学有一个不错的研究中心叫 Zernike Institute ,研究方向定位与 U Twente 的MESA+很相似 ,许多课题组的研究水平也很高。 ( 5 ) FOM Institute AMOLF 。这是荷兰一个做前沿研究的中心, 主要做纳米光电子和生物物理学等方向的研究 , 可以说这个研究中心集结了这些方向荷兰最好的研究组, 例如 Albert Polman 教授领导下的 Photonic Materials 组 。与欧洲的其他研究中心一样,这个中心的职位也与当地的大学联合提供,最后的博士职位由当地大学颁发。对这些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FOM Institute AMOLF 的网站查看,职位还是蛮丰富的。 后面我还会补充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一点一滴|34937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什么主宰2013?
热度 2 JRoy 2012-12-29 10:41
2012年政治议题成为人们的话题宠儿,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大选、换届以及钓鱼岛、南海问题等,《外交政策》近日发文认为,在2013年世界舞台将会是经济唱大戏。 《外交政策》12月24日的文章认为,在2013年会有9件事情影响全球经济,包括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如何改革经济、日本如何定位中日关系、各国央行政策的变动、美国的“财政悬崖”、金融一体化、物价高涨等等。 1、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在2012年走马上任,他称有足够自信稳定欧元市场,但问题是他是否能够在2013年继续维持这样的信心?毕竟欧元区的国家经济水平并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2、现任加拿大银行行长的卡尼(Mark Carney)将于2013年7月1日出任英格兰银行行长,这是英国318年来第一次由外籍人士出任行长。卡尼曾在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工作13年。自2008年以来,加拿大央行在卡尼领导下成绩斐然,因此对于卡尼担任英国央行行长,媒体给予很高的期望。 3、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克南(Ben Bernanke)将于2014年结束任期,投资者已经在猜测谁将接任他的职位。美联储目前正在调整金融政策,期望降低失业率,刺激经济发展。新任的主席也许会在改变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 4、美国目前的财政赤字问题可能在1月1日前后出现新的变化,但现在美国必须保证中产阶级的税收增不加,同时避免政府部门的某些花销增加,否则美国的财政将会继续下滑,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经过辩论后,市场可能会对国家的财政状况做出回应。 5、安倍晋三(Shinzo Abe)当选为日本新首相,他应当放弃竞选中的民族主义言论,特别是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以及与邻国的领土争端。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上来。 6、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比安倍在重塑经济方面更有实力,但也不可能迅速作出改变。如果中国能够释放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那么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如遏制过度投资、扩大内需、人民币国际化、应对外汇储备剧增等都将不是问题。 7、中东问题在2013年会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目前而言,叙利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和伊朗等过的形势需要经济大国阻止其对贸易产生破坏性影响。 8、经济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食物、能源、燃料以及金属等价格更高。价格飙升不利于全球经 济的增长,物价过高将长期影响经济的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的创新解决供应短缺问题。 9、新兴经济体同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吸引外国资金投资购买股票和债券,这种情况将从2013年继续向前发展。
个人分类: 分享|14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去做你的龟孙子吧!!!
热度 20 lin602 2012-12-25 20:31
什么海龟,龟儿子,龟孙子?(这是近期网上置顶的博文) 你去做你的龟孙子吧。 有些人,只配做龟孙子! 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有谁承认自己是非洲落后群体的孙子与后代? 美国,是欧洲人的龟重孙!哈佛大学难道不是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吗?不要不承认,仔细看看哈佛大学及美国大学的历史。 欧洲是非洲人的龟龟重孙。 古希腊的阿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应该在科学史上举足轻重了吧,有那个哈佛、斯坦福、耶鲁、麻省的学人说,美国学人都是古希腊的龟孙子呢? 美国发达了这么二百年,就是全人类的楷模?再过几百年,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西班牙与葡萄牙、法国与英国,有那个称霸世界永远?中国这么大的疆土,难道不是中国古代发达的结果?成吉思汗打到欧洲的时候,东方蒙古族人是不是世界老大? 什么玩意。 我相信,中国的学人不都是美国与欧洲的龟孙子。 我更相信,中国的孔子、老子哲学出现的时候,美国还是土著人。欧洲也不是比中国更先进的民族。 我更相信,美国这二百年历史的国家,应该是中国古代文明、欧洲文明、古埃及文明的龟龟重孙子。看看罗浮宫中埃及的古文物的那个时代,美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欧洲在文明人类的什么地方? 当我站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废墟前,感慨万千,真是‘背时的风凰不如鸡呀’。当今世界的现代科学,这二个古代文明无疑占有了一个无法取代的位置。当今,二千多年前的科学祖宗,如今已经成为科学的龟孙子了,美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先进分子’有谁还认你这祖宗呀?哈哈。 仔细想想,二十年前,我们是年轻人,现在我们许多人是中年人,再过三十年,我们都是老朽,甚至已经入土。 难道文明没有年轮,仔细研究过历史没有?有谁长生不老,有那个文明永葆青春? 今天的古埃及,就是明天的美国。 哈哈,今天可能喝了不少酒。半醉。醉了真幸福。 什么是学人,认死理的人就是学人!!你认死理吗?
5546 次阅读|40 个评论
中国2011年对欧盟投资110亿欧元,超过欧洲在华投资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2-21 23:58
看到以下报道,明显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形势比人强。德国、欧洲在华寻求技术投资者。 11 月 19 日,普华永道发表一篇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及企业去年在欧盟投资超过 110亿欧元,欧洲在华投资约 70亿欧元,这是中国首次在投资领域超过欧盟。中国在欧洲投资首选地是德国。普华永道分析,吸引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是欧洲的核心科技,希望借此拓展企业的海外市场。其中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斯迈斯特建筑机械公司就是其中一例。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相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欧洲企业在华投资有所回落。今年前九个月欧洲在华投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 6%,至 48.3亿美元。 (spiegel.de, 19.11.2012) 但奇怪的是同样来源的另一段文字却说中国2010年对德国的投资总额仅为7.75亿欧元。难道在2011年中国对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投资出现了数倍的增长? 博主评论。 “尽管在当前困难条件下,亚洲经济增长还将继续,而且增长不仅局限在中国和印度。与德国直接对华投资额 290 亿欧元相比, 2010 年中国对德国投资总额仅为 7.75 亿欧元。罗旭德表示,德国工业现在达成共识,德国和欧洲必须对外国投资保持开放。” (罗旭德,德国经济亚太经济委员会主席,09.11.2012) Deutschland-Telegramm_06-12.pdf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732 次阅读|3 个评论
隐忍的欧洲
热度 1 ScienceNews 2012-11-16 12:25
面对“火热”的页岩气革命,欧洲大部分国家显得冷静而保守。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选择禁止页岩气开采,不过以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姿态却十分积极。其实,能源结构、政治因素和民意是各个国家页岩气政策形成的主要因素。 德国:节制开发 2010年9月,德国政府采纳了“到2050年建成环境友好,可靠而廉价的能源供应体系”的 能源发展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支持发展绿色能源并增加核能比重,计划预期到2050年全国80%的用电量来源于可再生能源,而核能则扮演从化石能源向可 再生能源过渡的“桥梁”角色,其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在内。 然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让德国的能源政策几乎一夜之间掉转方向,由发展核能变为到2022年彻底放弃核能,由此造成的能源缺口将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来填补,且国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仍然不在考虑之列。 当然,这并不代表德国政府对页岩气视若空气。于2010年10月成立的德国矿产资源局承担的任务中就包括对德国页岩气发展前景、地质条件的分析等,矿产资源局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页岩气在德国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开采,将大大提升国内的能源供给量。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研究页岩气的形成等一些更为基础的科学问题。 随着对页岩气开采造成环境威胁的担忧逐步升级,德国国内有关页岩气的研究又更多地向环境影响方面倾斜。政府层面也表示在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方法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出来之前,将不会考虑予以“放行”。 2011年8月,德国联邦环保局发布德国页岩气开采的评估报告,指出潜在的环境威胁,并建议加强环境监管。具体措施包括每一钻井地点及整个气田开采区环境影响评价、开采过程使用液体具体成分披露、在环境敏感区禁止水力压裂开采等。 虽然德国左翼党代表认为应该彻底禁止水力压裂,但执政联盟却似乎更愿意将页岩气视为增强能源安全的机遇,支持增加开采过程的透明度,提高环境监管标准。 负责发放钻井许可的各个州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正在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下萨克森州等。 受诸多能源公司关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在2011年7月以前已经发放了20个油气开采许可执照。面对日益高涨的公众反对情绪,州政府决定暂缓发放新的许可,并且密切关注最新的水力压裂环境影响报告。 谨慎的德国人在页岩气热潮面前依然保持了“如果没有明确的安全证据就代表并不安全”的态度,与美国“没有证据证明不安全就代表安全”的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法国:对水力压裂说“不” 得益于核能的广泛使用,法国经济对天然气的依赖比其他欧洲国家要小,独特的能源结构和多样化的油气来源渠道使得法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心显得不那么重,这影响了它目前对于非常规天然气的策略。 法国科学家对页岩气的兴趣始于3年前,他们认定法国东南区域是潜在的页岩气富集区。2010年3月,法国官方曾经发放了3个开采许可,涵盖地域面积超过9000平方公里。 或许是由于许可发放的信息并没有向公众披露,公众对于页岩气勘探和开采的意见没有得到及时反馈,直到2010年12月中旬,关于页岩气环境影响的讨论才在民众中蔓延开来。 最先行动的是一个名为CAP21的政党,在2010年12月20日呼吁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暂停页岩气开采。 CAP21主席、法国前任环保部长Corinne Lepage指出:第一,页岩气开采缺乏相关的环境、卫生和社会标准;第二,缺乏支持页岩气开发的证据和合理性,而且会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三,没有任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CAP21甚至制作了一个专门的网站来讨论页岩气开采方面的问题,并征集暂停页岩气开采的请愿,到2011年3月,已经有8000多名支持者。 2011年7月初,法国国民议会代表和社会党参议员提交了彻底禁止页岩气开采的立法议案,无论页岩气开采所用何种技术。 在工业界看来,这样的议案显得很不成熟且情绪化,但他们并没有机会参与议案讨论发表意见。基于此,有些公司希望在总统大选后政策有所改变,而有些公司则着手考虑申请赔偿的可能性。 然而,新总统并没有带来新希望。9月14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一年一度的环境会议上宣布,在他的5年任期内,法国仍将禁止开采页岩气。 奥朗德表示,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开采页岩气所需要的水力压裂技术是否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险。因此,他要求环保部立即驳回现有的7个在法国境内开采页岩气的申请。 法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立法禁止开采页岩气的国家。 波兰:欧洲的试验场 如果在欧洲挑选对页岩气最为期待的国家,非波兰莫属。页岩气对于波兰的意义不仅仅是可能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对于能源安全的政治意义。 多年来,依赖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引起了波兰上下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故表明波兰页岩气资源丰富的报告一出来便引起举国关注。 2011年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报告显示,波兰拥有5.3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页岩气资源,潜力储藏区域由北部延伸到中部再到东南部地区。 不过,美国的数据并不是基于波兰实地的地质资料,而是通过简单类比美国和波兰相似地区,得出的粗略估计。由于每个页岩气区块都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实际储量还有待进一步勘探。 在波兰,人们关心最多的不是页岩气是否要开采,而是怎样抓住机会实现波兰能源独立。 如果情况乐观的话,波兰将成为重要的欧洲天然气生产国,会极大改变区域天然气供给体系。在过去的几年,波兰环保部已经颁发了上百个页岩气开采许可执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潜力区域。 世界上著名的油气开采商、服务商也纷纷到波兰“淘气”,比如雪佛龙、马拉松、埃克森美孚、康菲、塔利斯曼等公司。截至2011年7月,波兰境内已经有8个页岩气试验井,其中一口使用水力压裂。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波兰无疑是欧洲最热的页岩气开发区域。有专家认为波兰页岩气的发展情况将极大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对于页岩气的政策,波兰或者会成为欧洲页岩气工业的诞生地,或者成为欧洲不适合发展页岩气的证据。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波兰国内也开始关注页岩气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11期 封面)
2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洲多国遭大雪袭击 已造成至少5人遇难
热度 2 周少祥 2012-10-30 23:23
欧洲多国遭大雪袭击 已造成至少5人遇难 图为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 图为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 图为法国东南部港市尼斯。 欧洲近来受到冷空气影响,法国、波兰和俄罗斯于10月27日遭遇了大面积降雪,标志着欧洲开始进入了寒冷的冬季。恶劣的天气已经造成至少5人遇难。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
180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传统文化中的宝藏
benlion 2012-10-21 10:21
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掀起和实验科学奠基的两个时期,恰好是马可 · 波罗( Marco Polo , 1254 年 -1324 年)和利玛窦 ( Matteo Ricci ‎ , 1552 年 -1610 年)等来华时期,这只是巧合吗?如何深入历史考察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乃至社会建制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又反过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仍然有待挖掘和转换成现代资源和成果? 参见 , 评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9142-624596.html : 现代,在英国图书馆书架上,就有一本以 “ 道 ” 和周易图形演算一种模糊数学和物理学方法的西方著作,而在中医理论里,我个人看到的是一种拓扑和图论、网络的数学模型, 21 世纪国际上系统生物学形成的一个新学派就是网络生物学;因此,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换个思维方式,不是以古代中国科学、数学、技术或工程和文艺里有哪些东西与现代西方的相同,而是,是否其中蕴含了许多珍宝,却依然未为现代所理解,因而可以挖掘和发展出新的知识体系或启迪新的概念和方法呢? 评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238-618255.html : 当许多人在批判中医理论的时刻,却未从看到其中最绝妙之处的数学模型方法。 逻辑学和伦理学,当然也包括美学,一同成为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即哲学的 3 个方面。 评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24439.html : 牧师(或教师) - 心灵,律师(或宗法长老) - 人际,医师 - 健康,这是一个社会非常重要的职业;因此,在西方,在中国古代,对伦理道德要求非常高于其它职业。 古代中医和各类技艺的传授,首要讲究的就是一个行医执业的道德品质为第一要求,第二要求其实也是附属于第一的是勤学苦练的精神。 评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624686.html : 中医药是古代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下来,也可理解称现代西方的研究生教育 - 只决定于导师是否收这个研究生,不存在国内的研究生考试,这种传承对徒弟的道德品质要求很高;所以,很多时刻是家族祖传,然国内一种凡是的不加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导致在我自己家里就是一个典型现象 - 外婆的中医无人愿意学习和继承下来,这也是我的最大遗憾,真正有效的中医几乎是这种祖传方式。
个人分类: 2012|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欧洲无理拉帮自讨没趣参拜二战战犯自暴其罪性不改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0-21 09:42
日本欧洲无理拉帮自讨没趣参拜二战战犯自暴其罪性不改 2012 年 10 月 20 日 18:47:32 来源: 新华网 ()漫画.doc 漫画:人类良知之反差日本的侵略历史,对亚洲和整个世界,有如“魔影”幢幢,想起来就令人做噩梦。新华社记者 冯印澄 作 ....................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0月20日结束对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密集访问返回日本。 他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就钓鱼岛问题寻求这些欧洲大国对日方立场的“理解和支持”。 从三国政府与媒体对玄叶此访谨慎与冷淡的反应看,日本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手法 在国际上妄图在钓鱼岛问题上无理拉拢其他国家结帮的“宣传战”,事实证明,只能以 自讨没趣告终 。 16日,玄叶抵达此行首站法国,在与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举行日法战略对话后,玄叶对媒体称,他向法比尤斯指出,“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不可分割的领土”。 在法日两国外长会谈后,两国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根本没有提及钓鱼岛问题,只是笼统地说两国外长就重大国际问题,以及亚洲、中东和非洲的战略形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1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法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回答相关提问时也只表示,法国正密切关注东海局势的发展。法国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法国支持各方根据国际法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 18日,玄叶与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伦敦举行战略对话。据共同社报道,玄叶和黑格一致认为,日本和中国需要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东海岛屿问题。 英国的态度与法国相差无几。在18日外长会谈结束后,英日双方未举行新闻发布会,英国外交部当天就连常规的联合新闻公报也未发布,直到次日才就前一天的会谈发表简短声明,但只字未提中日钓鱼岛争端。 19日,玄叶在与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假惺惺地表示,日本不希望事态进一步升级,愿意在国际法框架内寻求和平解决方式,却又露出无理态度:“日本不能也不会在无法让步的领域作出退让。” 在德国,玄叶与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一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韦斯特韦勒重点只谈德日经济和政治合作。 当记者问到钓鱼岛问题时,韦斯特韦勒才回应表明,德国希望中日双方能够冷静、理智地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德国外交部的新闻公报对于此次两国外长会谈只是寥寥数语,无任何实质内容。 除了三国官方不约而同地“消极应对”外,当地媒体也对玄叶此访极力推销的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无兴趣。 法国媒体对玄叶访法一事报道极少。 18日玄叶访英。次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则玄叶访英期间言论的简短消息,却综合报道了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 此外,英国《卫报》19日只字未提玄叶的访问,却用整版篇幅报道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仍未道歉和赔偿,激怒中韩等亚洲国家。 20日,玄叶结束了无理拉拢欧洲三国之行,既未争取到欧洲大国的“理解”与“支持”,也未挣得欧洲舆论的“同情”。不仅自讨没趣;而且,联系到日本政客争相参拜靖国神社二战战犯的行为,更加暴露了日本坚持军国主义侵略野心的丑恶嘴脸。 分析人士注意到,虽然玄叶在访问期间反复强调日本政府在与邻国的领土纠纷中一直保持“冷静、克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伪善态度,却又无理强霸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野心,“绝不退让”。装成“无辜”、“求和”的姿态,妄图博得欧洲国家的“同情”、“支持”。但是: 首先,日本的“宣传战”没有可信的事实依据。 日本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的历史事实,中日两国学者都作过详实严谨的论述,日本本国的官方史料也可以构成明白无误的旁证。日方为支持自身立场而拿出的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的材料只能证明日本从未合法拥有过钓鱼岛主权。 中国政府今年9月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以史为据,以法为凭,对于日方谬论进行了系统、有力的驳斥,并向国际社会郑重宣示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日方如何在国际上宣扬其主张,都改变不了其非法窃取和霸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其次,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两面派手法只能自欺欺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 日方反复声称希望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但又不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这种既不承认存在问题却又宣称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只能暴露出它伪善所妄图掩盖的侵略野心。 在此情况下,日本妄图拉拢欧洲大国来制约中国,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讨没趣。而联系到日本政客趁此时机争相参拜靖国神社二战战犯的行为就更加暴露日本坚持军国主义侵略野心的丑恶嘴脸。
个人分类: 其它|341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欧盟获诺贝尔和平奖 颁奖词称为欧洲和平作贡献
skylark1981 2012-10-12 21:41
http://news.sina.com.cn/w/2012-10-12/170925346993.shtml 中新网10月12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北京时间12日17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揭晓,欧盟获得和平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ern Jagland)在颁奖词中称,欧盟在过去的60年中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 诺贝尔和平奖创立自1901年,截至目前已有十余个机构获奖,其中包括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如联合国难民署、维和部队和儿童基金会等。据悉,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曾2次获得这项举世闻名的褒奖。诺贝尔委员会认为,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勉力克服政治上的重重困难,为援助难民进行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1969年国际劳工组织、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年联合国均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1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25)欧洲食品安全局评价(中英文本)
热度 1 sz1961sy 2012-10-7 01:23
今天终于见到有 《欧洲食品安全局 关于转基因玉米和除草剂毒性研究的初步审查报告 新闻稿》 中译文, (出处在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048dc101016t3w.html ) 2012.10.4 近日一篇论文引起公众对 NK603 转基因玉米和草甘膦除草剂的潜在毒性的关注。本局已经 裁定 ,这篇论文科学性不足,不能视为有效的风险评估。 本局的初步审查发现,该论文中的研究试验设计、报告和分析是粗略的、并不充分。为了完整理解这项研究,本局已邀请作者 Séralini et al 分享关键的额外信息。 这些缺陷意味着,本局目前尚不能认定作者的结论是科学的。鉴于其论文所述研究设计和方法的种种问题,无法根据试验中大鼠患肿瘤的现象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基于作者已发表的信息,本局认为不必重审此前对 NK603 玉米的安全评估结论,持续进行中的草甘膦评估也不会考虑这些“发现”。 本局评估认为,该论文违背国际公认的研究和报告准则。 本局局长 Per Bergman 说:“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声明聚焦于该项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结果,但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遵循适当的框架,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设计和方法,这是数据准确和结论有效的坚实基础。如果不具备这些元素,很难说是可靠的、有效的研究。” 监管产品科学评估主管补充说,关注转基因作物可能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并将继续是本局重点任务,以保护动物、人类和环境。 本局今天发表的初步审查是两阶段过程的第一步,第二阶段分析报告将于2012年10月底发布,届时将深入分析研究作者提供的额外信息,以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报告也将包含各会员国对论文的评估以及来自德国的草甘膦评估分析。 初步审查的主要发现 本任务小组成员来自本局的转基因作物、农药和科学评估单位。 (以下仅择要翻译,并不完整) 1、为期2年的研究中所用的大鼠预期寿命也是约2年,且是易发肿瘤的品系; 2、只有1个对照组; 3、论文未遵守国际公认的OECD标准方法建立和实施试验; 4、对于长期试验,OECD指南要求最低50只大鼠/组,但 Séralini et al 仅用了10只/组; 5、作者研究目标不明确(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等,这些都是决定结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6、没有说明大鼠食物储存细节(可能被真菌等毒素侵入,从而产生有害影响); 7、没有详细说明摄入饲料或饮水的体积率; 8、未采用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所用方法有效性受到质疑,肿瘤发病率数据也有问题,还缺少死亡汇总等重要数据; 9、未提供肿瘤以外的器官损伤等重要数据。 媒体查询,请联络: 欧洲食品安全局媒体关系办公室 电话:+39 0521 036 149 电子邮件: Press@efsa.europa.eu http://www.efsa.europa.eu/en/press/news/121004.htm 原文全文笔者昨天凌晨己找到(来不及译成中文): http://www.efsa.europa.eu/en/press/news/121004.htm EFSA publishes initial review on GM maize and herbicide study Press Release 4 October 2012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has concluded that a recent paper 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ize NK603 and of a herbicide containing glyphosate is of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quality to be considered as valid for risk assessment. EFSA’s initial review found that the design,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outlined in the paper, are inadequate. To enable the fullest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the Authority has invited authors Séralini et al to share ke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ch shortcomings mean that EFSA is presently unable to regard the authors’ conclusions as scientifically sound. The numerou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ig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a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mean that no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tumours in the rats test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the authors, EFSA does not see a need to re-examine its previous safety evaluation of maize NK603 nor to consider these findings in the ongoing assessment of glyphosate. EFSA assessed the paper against recognised good scientific practices, such as internationally agreed study and reporting guidelines. Per Bergman, who led EFSA’s work, said: “ Some may be surprised that EFSA’s statement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rather than its outcomes; however, this goes to the very heart of the matter. When conducting a study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a proper framework is in place. Having clear objectives and the correct design and methodology create a solid base from which accurate data and valid conclusions can follow. Without these elements a study is unlikely to be reliable and valid.” The Director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Regulated Products added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possible long-term effects of GMOs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key focus of EFSA’s work to protect animals,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EFSA’s preliminary review issued today is the first step in a two-stage process. A second analysis will be delivered by the end of October 2012. This will take into account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the study authors, who will be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supply study documentation and procedures to the Authority to ensure the broadest possibl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work. It will also include an overview of Member State assessments of the paper and an analysis from the German authorities responsib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glyphosate. Main findings of Initial Review The task force, whose members were drawn from the Authority’s GMO, pesticide a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units, has outlined a list of issues about the paper that would need to be resolved before it could be viewed as well-conducted and properly-reported study. The strain of rat used in the two-year study is prone to developing tumours during their life expectancy of approximately two years. This means the observed frequency of tumours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al incidence of tumours typical of this strain, regardless of any treatment. This is neither taken into account nor discussed by the authors. The authors split the rats into 10 treatment sets but established only one control group. This meant there was no appropriate control for four sets – some 40% of the animals - all of whom were fed GM maize treated or not treated with a herbicide containing glyphosate. The paper has not complied with internationally-recognised standard methods – known as protocols - for setting up and carrying out experiments. Many of these procedures are developed by the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a study of this type, the relevant OECD guideline specifies the need for a minimum of 50 rats per treatment group. Séralini et al used only 10 rodents per treatment set. The low number of animals used is insufficien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tumours due to chance rather than specific treatment effects. The authors have not stated any objectives, which are the questions a study is designed to answer. Research objectives define crucial factors such as the study design, correct sample size,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to analyse data - all of which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liability of findings. No information is given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ood given to the rats, how it was stored or details of harmful substances – such as mycotoxins – that it might have contained. 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exposure of the rats to the herbicide as intake is not clearly reported. The authors report only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the herbicide used to spray the plan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added to the rats’ drinking water but report no details about the volume of the feed or water consumed. The paper does not employ a commonly-us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nor does it state if the method was specified prior to starting the study.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used is queried and there are questions over the reporting of tumour incidence. Important data, such as a summary of drop outs and an estimation of unbiased treatment effects have not been included in the paper. Many endpoints – what is measured in the study –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paper. This includes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lesions, other than tumours, that were observed. EFSA has called on the authors to report all endpoints in the name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Review of the Séralini et al. (2012) publication on a 2-year rodent feeding study with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and GM maize NK603 Letter to Prof. Séralini regarding EFSA’s Review of the Séralini et al. (2012) publication on a 2-year rodent feeding trial with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and GM maize NK603 as published online on 19 September 2012 i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 October 2012 Notes to editors: EFSA set up a multi-disciplinary task force in response to an urgent request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evaluate a paper by Séralini et al to assess whether its findings could lead the Authority to reconsider its previous opinion on maize NK603. The two-year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on 19 September 2012, has suggested that consumption of the GM maize and a herbicide containing glyphosate at levels below officially-safe limits are linked to a reported increase in incidence of tumours in rats. For media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 EFSA Media Relations Office Tel. +39 0521 036 149 E-mail: Press@efsa.europa.eu http://www.efsa.europa.eu/en/faqs/faqseralini.htm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initial review of Séralini et al. (2012) study What is the Séralini et al. study? What was EFSA asked to do? What does an initial review mean? What were the findings of EFSA’s initial review of the Seralini paper? Who was involved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paper from EFSA? What are the next steps? What type of information has EFSA asked for from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Has EFSA asked for the raw data from the study? Does the paper as published prove that the GM maize NK603 and/or glyphosate is carcinogenic? How has EFSA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GM maize NK603 in the past? How does EFSA consider results of animal feeding trials in its risk assessments? What about feeding trials of different durations? Why is Germany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ported study in relation to glyphosate? What is the Séralini et al. study? On 19 September 2012, the scientific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published a paper on their website by Séralini et al. describing a 2-year feeding study in rats that investigates the health effe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NK603 and of a herbicide containing the active substance glyphosate.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conclude that GM maize NK603 and low levels of glyphosate herbicide formulations, at concentrations well below officially-set safe limits, induce sever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such as tumours, in rats. (Top) 2. What was EFSA asked to do? On 26 September, EFSA received an official request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relation to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 European Commission Mandate (0.1 Mb) . The request contained five elements: to carry out a scientific review of the paper; to ask for any necessary clarifications from the paper’s authors; to advise whether the paper contained any scientific elements that could lead EFSA to reconsider its previous safety assessments of GM maize NK603;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apers by Member States;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German authoriti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glyphosate. EFSA published an initial review of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on 4 October 2012. (Top) 3. What does an initial review mean? A multi-disciplinary task force set up by the Authority analysed the paper by Séralini et al. and published an initial scientific review as the first step in a two-stage process. The initial review wa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published online, taking into account aspects such as the study objectives, its design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any potential information gaps for which clarifications are needed from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It was also to advis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whether the paper contained any scientific elements that could lead EFSA to reconsider its previous safety assessments of GM maize NK603. Germany is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udy in relation to glyphosate because it is the Member State that ha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active substance (also known as the Rapporteur Member State). Why is Germany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ported study in relation to glyphosate? (Top) 4. What were the findings of EFSA’s initial review of the Seralini paper? EFSA has concluded that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is of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quality to be considered as valid for risk assessment. EFSA’s initial review found that the design,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outlined in the paper, are inadequate. The numerou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ig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a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mean that no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tumours in the rats tested. To enable the fullest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the Authority has invited the authors to share ke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p) 5. Who was involved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paper from EFS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Director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Regulated Products, a group of EFSA scientists, with expertise in biostatistics, experimental design, mammalian toxicology, biotechnology, biochemistry, pesticide safety assessments and GMO safety assessments, carried out the initial review. A member from EFSA’s Panel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 and a member from EFSA’s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and their Residues (PPR) Panel were asked to peer review the paper prior to its publication. (Top) 6. What are the next steps? EFSA has asked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to clarify certain issues in the paper. If received, this inform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econd step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by EFSA, the results from which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coming weeks. As part of the second step of the evaluation, EFSA will take into account any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authors, reflect upon already ongoing assessment activities from the Member States (such as Belgium, France, Germany and The Netherlands) and will consid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German authorities responsi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glyphosate. Co-operation with Member States forms a key part of EFSA’s work and in particular in response to urgent requests for scientific advice. EFSA has been in close contact with Member States throughout the formulation of its initial review of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Top) 8. What type of information has EFSA asked for from the author’s of the study? EFSA has focused its questions 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methodology or design of the study . For example, clarifications have been sought 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the protocol used for the feeding trial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EFSA has invited the authors to shar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lacking in the published paper to enable the fulles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te two-year study. (Top) 9. Has EFSA asked for the raw data from the study? No. EFSA has not requested raw data for the study as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required at this stage of the review process. EFSA has requested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udy methodology given the gaps found in the reporting of the study’s findings. This does not include a request for the raw data from the study and is limited to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one usually finds reported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op) 10. Does the paper as published prove that the GM maize NK603 and/or glyphosate is carcinogenic? No. Such conclusions cannot be drawn from the findings reported i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EFSA’s initial review found that the design,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outlined in the paper, are inadequate. The numerou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ig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aa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mean that no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tumours in the rats tested. For example, the limited number of rats used in the study is too l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chance effect – tumours that may have occurred naturally –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n effect related to the consumption of GM maize NK603 and/or glyphosate. In addition, the strain of rats used in the two-year study is prone to developing tumours during their life expectancy of approximately two years. This means the observed frequency of tumours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al incidence of tumours typical of this strain, regardless of any treatment. Overall EFSA has concluded that the Séralini et al. paper is of insufficient quality to be useful for risk assessment purposes. (Top) 11. How has EFSA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GM maize NK603 in the past? In 2009, EFSA’s Panel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 carried out a safety evaluation of an appli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import and processing of GM maize NK603 . EFSA’s GMO Panel concluded that maize NK603is as safe as its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 with respect to potential direct effects on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Regarding animal feeding studies with maize NK603, the applicant provided two such studies that were evaluated by the Panel. The first was an acute toxicity test performed using mice in which they were exposed to two proteins expressed by the GM plant.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of adverse effects from this study. The second feeding study provided by the applicant was a 90-day toxicity study in rats of maize NK603 as a whole food. The Panel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no indications of adverse effects in rats fed with a diet containing up to 33% grain from maize NK603. Further detail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GM maize NK603, including animal feeding trials, can b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EFSA Scientific Opinion . GM maize NK603 has also been assessed by EFSA’s GMO Panel in the context of applications for stacked events. As with all GMO applications, maize NK603 was assessed by the Panel following its guidance documents for GMO risk assessment . Each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was evaluated: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GM pla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or and recipient organism. Compositional, nutritional,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M product, Potential toxicity and allergenicity of the GM product.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following a deliberate release of the GM product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its intended uses either for import, processing or cultivation. EFSA’s GMO Panel also issued a Scientific Opinion on GM maize NK603 in 2003 that was limited to an application for import and processing only. The 2009 Scientific Opinion on GM maize NK603 was related to an application for import and processing as well as cultivation. (Top) 12. How does EFSA consider results of animal feeding trials in its risk assessments? EFSA’s guidance on GMO risk assessment sets out when animal feeding trials are needed and which animal feeding trial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wing to the specific nature and traits of each GMO, the type of tests needed to assess safety and the tests’ duration va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between the GMO and its non-GM counterpart. An example of when tests are required is when EFSA estimate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ssessment show a potential toxic effect of the GM plant. In this case, EFSA would require that a 90-day animal feeding study b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is further prior to completing its risk assessment. Comparative approach: The current approach in assessing the safety of GMOs followed by risks assessors worldwide is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assessments to determine if the GM plant, such as for example GM maize, is as safe as its conventional non-GM counterpart. (Top) 13. What about feeding trials of different durations?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type of GMO being test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the comparative assessment) between the GMO and its non-GM counterpart, EFSA may recommend feeding trials of different durations. For example, if this first phase of the risk assessment showed signs of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the GMO, EFSA may recommend a 90-day feeding trial in rats. EFSA may also recommend a feeding trial with duration of more than 90 days, although the Authority has never required such a trial for GMO applications. A longer feeding trial might be required if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r those of a 90-day feeding trial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to, for example, carcinogenicity. (Top) 14. Why is Germany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ported study in relation to glyphosate? Germany is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udy in relation to glyphosate because it is the Member State that ha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active substance (also known as the Rapporteur Member State). Under EU rules, individual Member States have responsibility for carrying out initial evaluations and re-evaluations of different active substances. This information is shared with other Member States after which EFSA carries out a peer-review of the (re)evaluation. (Top) 笔者想讲的是: 1、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不是中国的事业或者行的“局”级单位,它最多只是相当于中国某部委下面一个“协会”(比“学会”强)。 2、这份EFSA的质疑,设置了很多让转基因毒性试验法国科学家Seralini(塞拉利尼)的研究设计必须对GMO材料提供方(加拿大一公司)保密的陷阱,这是这么多年来所有GMO公司陷死转基因安全试验持续下去的“专利权”杀手招,几乎百发百中! 3、从这份新闻稿不点名Seralini,说明Seralini并不需要对这个EFSA提交任何报告,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沈 阳 2012年10月7日 1时22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20)非官方机构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作用
热度 5 sz1961sy 2012-10-6 01:55
上一文 《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19)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 》从网上找到一些有关 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的介绍,这里从 ( http://baike.soso.com/v15537575.htm ) 欧洲食品安全局 条中再摘录一些介绍加深大家对它的角色理解: 简介 : 2000年1月发布了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了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以协调欧盟各国,建立欧洲层级,新的食品法规。经过了两年多的讨论,欧盟内部对加强欧盟食品安全控 制的观点已趋于一致。基于让欧盟的消费者得到最完善的食品安全保护,在欧盟执委会、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努力推动之下,欧洲食品安全局顺利于2002年成立。 EFSA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独立整合的科学意见,让欧盟决策单位面对食物链直接与间接相关问题及潜在风险能做出适当的决定,以提供欧洲公民安全高品质的食物;EFSA的成立,也对当时逐渐消失的消费者信心,提供了实质的保证。 目前,EFSA有超过1500名的专家,400多名的员工。顾问团成员包括了27个会员国、执委会和3个观察国代表。到目前为止,有超过2000件的科学建议被欧盟执委会、议会和会员国采纳。 历史背景 : 欧盟认为,通过新的欧盟食品法律体系的构筑、欧盟食品安全局的成立、成员国自控体系的建立和明确分工,可以建立整个欧盟更合理和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当然,欧盟也强调,如果对违反规定者不进行惩处,消费者对新的法规体系不会满意,适当处罚是补救措施,但更应该注重提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消费者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 2002年2月初,欧盟将公开征集食品安全局管委会成员候选人,理事会在征求欧洲议会的意见后,将指定14名管委会成员,他们与一名来自欧盟委员会的代表一起组成管委会。管委会提出执行官人选建议,候选人在欧洲议会述职和答辩,最后选定的执行官将于夏末或初秋上任。食品安全局的主要任务是为欧盟建立法规规章提供科学建议、技术支持,通过与政府和消费者的沟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食品或饲料的安全。食品安全局虽然不是政府机构,但它提供独立的信息,将食品或饲料的风险情况直接告诉消费者和政府,透明度很高,是有关利益关系人、政府政策制定人和公众都信赖的权威参谋,必将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组织型态 :EFSA总部在义大利的帕玛市(Parma),其组织包括了局长(Executive Director)、管理小组(Management Board)、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和科学小组(Scientific Panels)。 EFSA的管理小组是该局的管理中心,成员的资格是以事务议题而定,而非政府或组织、工业代表。理事会审理该局工作计画、确认各部门有效合作;理事会的任务尚有指派局长和科学委员会委员及科学小组的组员。十五位管理小组组员中,一名为欧盟执委会代表,其余十四名〈包括一名主席和两名副主席〉均以专长和经验。来的组员由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提名,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参考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的意见派任。EFSA管理小组组员任期为四年。小组一年至少召开四次,且开放给民众参与。 现任EFSA局长为Geslain-Lanéelle女士,是在2006年由理事会指派,任期五年。局长之下设有行政(Administration)、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科学合作 (Scientific cooperationassistance)和公共关系(Communications)部,负责起草每年工作计画、处理局内的业务与人事事务。 EFSA科学委员会和科学小组负责EFSA食品安全评估的工作。委员会和小组成员均是经公开徵选的专家们,且具有风险评估的经验和同学术工作成果。委员和组员是由理事会指派,每三年一任。科学委员会委员的工作有:(1)负责提供局长特定领域的风险评估,并提出策略性的建议;(2)协调各会员国内外的专家及研究团体;(3)提供科学小组间事务协调方面的协助。科学委员会的成员是由科学小组的主席们加上6位独立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科学小组事由专家们依所需工作所组成的,主要负责风险评估;依专长来划分现有以下几组: 1、动物卫生与福利 2、食品添加物和营养添加 3、生物性风险,如狂牛症相关的议题 4、食品接触物质、酵素、风味和加工的辅助剂 5、食物链污染 6、动物饲料所使用的添加物及产品 7、 基因转殖生物 8、食疗产品、营养和过敏 9、植物保护产和其残余物 10、植物卫生 科学委员会和科学小组的工作由局长之下的“风险评估”和“科学合作”部门协助;另外,科学合作部为处理一些特殊的议题,也直接与会员国的专家们做资料方面的合作。 影响层面 EFSA的目标是在提供适当、正确、及时和一贯性的食品及饲料的方面的资讯给欧盟及会员国的有关单位。EFSA在顾问工作小组的公听会上,与各会员国食品安全最高单位交换意见,并建立多学们的风险交流专家团体来指导该局的工作。 EFSA的工作让欧洲各国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上经全面性的讨论后有了统一的意见、影响了欧盟“一般食品法规”、“一般食品贸易规范”和“食品法规的一般条件”的政策和立法,让各会员国能依照国情更新食品加工和行销法规和食品安全快速警报和紧急处理办法。EFSA所开发出来的食物安全评估办法让欧洲的消费者安全更有保障。 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出口联盟、第二大的食品和饮料的进口组织和主要的全球农产品贸易单位。EFSA理事会在2009年通过了一个国际合作计画,预计在未来5年内,凭著EFSA既有的学术优势和经验与其他国家的食品卫生安全中心(如美国的FDA)和联合政府单位(如OIE,IPPC,EPPO等)合作,进而影响未来国际间关于食品安全评估的决策。 主要任务 (1)按照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 (EP)和成员国的要求,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其他相关事宜,如动物健康/福利、植物健康、GMO(转基因 )和营养等方面提供独立的科学建议,并将此建议作为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2 )对食品问题提出技术建议,以促进与食品链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3)为监测欧盟内整个食品链的安全性 ,对有关食品的数据及其与任何潜在危害相关的必要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4)对紧急危害进行识别和早期报警; (5)在关键时刻支持欧洲委员会的工作; (6)对其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事宜向公众征求意见。法规的采用为2002年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成立和运行铺平了道路。 --------------------------- 显然,EFSA就是一个技术专家团队,是受雇于欧盟的一个技术咨询机构,它连我国的卫生执法大队功能还不如: 上海 卫生监督 信息网 介绍的 “执法大队工作职责” (发布时间:2009-10-09 来源: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一、负责跨区县案件、跨省市案件及其他重大案件的查处及督办; 二、负责组织开展对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 三、组织巡回检查,对区县行政违法案件调查进行指导、督导和协调; 四、负责打击非法行医和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关工作; 五、负责与其他部门、其他省市案件调查的协调和联络; 六、负责开展案件调查取证相关技术的研究,提高办案能力; 七、负责开展卫生监督案件调查取证技术的培训工作; 八、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 http://wsj.sh.gov.cn/wjs/b/62740.shtml ) 曾庆平 老师的 《 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孟山都正式回应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结果 》一文标题这个回应是正常的,它相当于中国那些孟山都赞助留学回国的转基因专家对公众(媒体)、有关领导人说:“咱们中国未批准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水稻”说法一样。 至于 邸利会 2012-10-5 19:48 “ 沈阳同学,孟山都怎么没封住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口啊?what a devastating thing! ”俺的理解应该是:这些专家一直是为孟山都工作的,邸老师不信? 下一文再讨论。 沈 阳 2012年10月6日 1时54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40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19)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
热度 4 sz1961sy 2012-10-5 23:27
刘进平 老师 2012-10-5 19:50发 的《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该听谁的? 》一文提到: 笔者注意到今天下午的 曾庆平 《 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孟山都正式回应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结果 》和 沈阳 《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 18 ) Seralini 同 34 位科学家致科学界公开信 》、 蒋高明 《 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关于转基因食品科学试验的公开信 》的博文又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大家的面前。 曾庆平 老师的 《 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孟山都正式回应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结果 》一文有一些同本人有关对答: 沈阳 2012-10-5 17:22 孟山都又用一贯招式要封人口! 博主回复(2012-10-5 21:25) : 沈兄,不要预设立场!如果光明网卫生频道对转基因秉持公正立场,你就敢把以上资料在贵网与“公开信”并列发布!我猜你不会 邸利会 2012-10-5 19:48 沈阳同学,孟山都怎么没封住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口啊?what a devastating thing! 博主回复(2012-10-5 21:26) : 沈阳 2012-10-5 21:41 邸老师:您应该也解释一下俄罗斯政府的禁转行为。 沈阳 2012-10-5 21:32 我再一次诚意邀请您:同意把博文放光明网。这一点是我权限所在。如果同意,您这blog上符合上光明网的博文会全发上光明网。 博主回复(2012-10-5 21:55) : 难倒我了!我真不愿意与蒋、顾同流合污!再次谢谢你的邀请!你我对待转基因的观点不同,但仍可做朋友 沈阳 2012-10-5 21:59 所以,您就别以为我这媒体人有偏见了。有罪假设的不是我。 博主回复(2012-10-5 22:03) : 听其言,观其行 沈阳 2012-10-5 22:05 不是我不仁,是您不义了 博主回复(2012-10-5 22:11) : 生活中可以做朋友,原则问题我从不让步。如果让你失望,不好意思! 沈阳 2012-10-5 22:20 我干吗失望了?博友之交,下句自己添吧..........作为媒体人,我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 下面我从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贸发处 北京市贸易效率协会 联合国贸易网络北京中心的网上找到有关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 EFSA)介绍:《 欧洲食品监管体系介绍 》( http://www.tpbjc.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3368 ): 欧盟为统一并协调内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30多年来先后制定了20多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形成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从2000年颁布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到2002年生效的《食品基本法》,欧盟进一步在食品安全立法领域确定了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菩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2006年,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进一步简化并加强了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依法赋予欧盟委员会全新的管理手段,保证了欧盟实行更高的食品 安全标准。 在整套法律法规体系中,《食品安全白皮书》是欧盟及各成员国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的基本法规。各成员国根据欧盟的统一法令,相继制定和修改完善了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物链各环节的法律制度。 20世纪90年代,欧盟先后出现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性疾病。为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1月正式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负责对“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控。 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是欧盟的直属机构,下设管理委员会、9个风险评估小组、6个专门的科学小组以及信息发布机关等,经费完全由欧盟预算提供,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安全监督的公正与透明。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不直接制定规章制度,只监督整条食物链,其主要工作是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下略) 这份材料告诉大家: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相当于一个中国的“食品卫生监督大队”角色,曾老师的标题与邸老师的问题似乎只说对、问对了问题的一半(?)。 沈阳 2012年10月5月 23时26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390 次阅读|15 个评论
【代写】陈热闹:那天,那地;那凉,那热(一)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2-9-24 12:42
  我有三个家。   一个家在北京,山东县城里还有一个家,大爷大娘在那里住,山东乡下还有一个家,还是两层的小楼呢,我爸爸的大爷大娘在里面住。   虽然妈妈在欧洲,可是总觉得欧洲不是家。   从不到三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出门到海南,再在满三岁以后到山西玩,去了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接着四岁去成都,到都江堰转了一圈,还回了山东老家,五岁去欧洲看妈妈,也算得走南闯北的儿童了。   只是,在农村的老家从来没有去过,显得是个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爸爸说,故乡对于他来说,早就没有任何亲切感了,爷爷奶奶也说:老家不想回去,没有兴趣,在北京就挺好。   嗯,我也喜欢北京,虽然我也喜欢安道尔的游乐场,喜欢在波尔图“烧饼”的时候在游乐场里玩,可是,好像好像北京更加熟悉些。   哦,对了,北京一切都挺好,就是天不好。   每天从十几层的楼上下来去幼儿园,走过几百米的路,沿途很多小摊在渐次展现,买山东大煎饼的,黄桥烧饼的,还有炸油条的,炒菜的,真是太热闹了。而每次到了幼儿园就上到了楼里和老师、小朋友们学习游戏,每每都没有对天的印象。   歌里总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我早就会唱了。不过,在北京就没怎么好好地去看过蓝天,更不要说白云,7月份的时候倒是看了不少乌云,然后就是大雨倾盆。   乡下老家的天不知道会怎样,爸爸说不怀念故乡,我猜那天也蓝不到哪里去,如果真的很蓝,回忆一下不也挺美嘛。   好几年就这么匆匆流逝,蓝天似乎只在书里和歌里才有。   就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看到了蓝天和白云,也有乌云。波尔图的楼都不高,去市中心的时候看见过十几层的楼,平时见到的都是5-6层的楼,而平房也是到处可见,路过爸爸口中的穷人居住的地方时,觉得也挺干净整洁的,只是房子有点旧,或者外墙没有怎么粉刷,但是不脏,也不讨厌。   楼与楼中间的距离也不大,不过,四下里可得见很多楼,也能看得到很多空地,疯长了大量的野草,还有芦苇、麦子、野菜什么的。   于是,走出楼的阴影就一步到了天底下,不用刻意抬头看,眼角的余波就有蓝天的影子了。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835 次阅读|32 个评论
【代写】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二】【5图】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9-20 19:36
【代写】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二】【5图】
二, 这地   到了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我发现了很多由小石子铺成的地面,这个在北京真没有,很多街边的停车处都是这种方方的小石子铺就的,看上去很酷。   不管怎么说,整个城市的地面修正得并不是特别平整,有些地方甚至有点潦草,还不如北京的光滑。在一些不用小石子修饰的停车场更是如此,显得粗糙,爸爸说这可能是刻意如此,因为停车场并不需要多精致,他还说韩国、日本空地上的停车场都是这样的,不刻意而为,应该是跟欧洲学去的。   在这里也可以见到很多小树林,离家最近的那个小树林一到8月就有集市,整整三个星期都是,热闹极了,碰碰车、飞行器等各种电子玩具都有,还有做烤饼、炸油条的,烤饼是用木头烧的炉子烤出来的,油条是用一个机器不断地向油锅里放面,面不断溜,油条炸出来就可以像蛇一样长,需要用剪刀剪开,这一点和北京的油条特别不一样,同时,油条的形状也很特别,是空心的,外面一个楞一个楞的,里面塞满了各种果酱,非常好吃,我每次经过都想买一根尝尝。   北京的小树林就植物园里有不少,街边就不多,都是一棵一棵看上去很孤独的树,我们小区院子的树还多数是小树,没长大呢。   在北京卧室的窗外就有几棵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那树的顶端还在一楼玻璃那里晃悠,现在树大了一些,都长到三楼了,也许再过几年都要长到10层楼上面呢。   尽管北京小区里的空地有一些地方种上了草,但是还是感觉水泥地占去了主要的部分,这一点和波尔图以及巴塞罗那都很不同。   在伊比利亚半岛待着的那些日子里,总是能感觉到树影就在身上,而柔软的小草总在脚下。   除了小草们生活的土地,巴塞罗那的沙土地也很多,多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场里,去小凯旋门附近玩的时候,就发现对面有个不算小的公园,几乎所有的游乐场都是沙土地的,而不是象街头公园那般是软垫的。   我就狠狠地玩了好长时间,不过没怎么玩滑梯和秋千,主要玩的是沙土,过家家什么的,只是爸爸不陪我玩,我的朋友冰冰又不在跟前,只好我一个人又做馒头又做菜又做汤的,玩了个不亦乐乎。同场的还有一些可能是来自印度这样南亚国家的孩子们,一个个皮肤挺黑,女孩不少穿了莎丽。他们的父母亲就在一边的长桌子上玩牌,看上去好像是每周都有的聚会似的。   那天我们买了去安道尔的长途汽车票就一直在这个公园里玩,直到夕阳西下,爸爸催促不叠,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块沙土地。   安道尔的土地就没有这么好,到处都有石头石子的痕迹,光脚玩肯定不行,所以,那里的儿童游乐场就都是有软垫的。   城市里还能看得到很多荒地,上面长满了野草,除了野草,还有野菜,奶奶一开始发现这些野菜的时候非常兴奋,因为这些菜她在山东老家都见过,可以做菜饼,包饺子,包包子,或者做凉菜呢。我们就吃过马齿苋的菜饼,灰灰菜和粉丝一起拌的凉菜,以及还有小茴香做的饺子。这样,从来没有在北京见过菜园子的我一下子成了富人,同时拥有了三块菜园子,分别命名为第一菜园子、第二菜园子、第三菜园子。   哦,这样取名字是显得没有什么创意,不过因为菜园子实在是太多了,还可以继续发现更多的,可以编号四、五、六什么的,但是这些奶奶说已经够我们吃的了,就没有再去寻找更多的。   后来去巴塞罗那,我在圣家堂后面还发现了马齿苋,就采了一把放到了包里,准备带回去做菜饼。   这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中国有的野菜它这里也有,还没人吃,不像在中国,抢都抢不到,野菜也得到菜市场买才有,而欧洲就能让我们有机会大快朵颐。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看见有除草的工人一个夏天要用自动除草机锄两次,妈妈最喜欢的小茴香每次都刚刚长好就要被锄掉了,可惜得很。   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三】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3931.html )   陈热闹:这天,这地;这凉,这热【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12121.html ) 寻猫启事 圣家堂前的马齿苋 安道尔的山与树 波尔图的海边公园 沙土地、软垫地与草地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86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找寻宇宙大爆炸后原始汤组成粒子
crossludo 2012-9-18 15:55
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正在将不同类型的粒子撞击,试图再造宇宙“原始汤”——在宇宙大爆炸后毫秒内产生的。深埋在日内瓦地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宣布几乎肯定的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后,将于明年2月关闭两年。科学家想在剩下的几个月寻找最后可能的新发现。他们利用了名为ALICE(一个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的对撞机探测了当物质加热到太阳中心温度时的情形,也就是宇宙诞生时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图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内部:既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后 LHC是通过先在27公里的轨道周围发送颗粒,然后将两种粒子相撞获得碰撞结果。直到现在,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在搜寻希格斯和“新物理学”——包括超对称、暗物质、额外维度和平行世界等概念——的过程中,以几乎光速的速度只撞击了相同的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LICE实验已经分析了微小的氢源质子和更大的铅原子核在一夜之间撞击后产生的粒子。ALICE的科学家约翰内斯•韦塞尔斯说道:“这仅仅是个试点运行,测试LHC是否能够产生这些非对称碰撞系统。撞击结果显示它完全可以胜任。” 图3即将用于将大型强子对撞机移至别处的其中一块磁铁正在建造中。 “至于我们是否在撞击氢质子或铅质子,就像利用橘子撞橘子一样,只不过现在是将苹果和橘子相碰撞。这是一项不同的游戏,我们对结果非常期待。” LHC正常的质子 - 质子碰撞只会产生非常少量的等离子体——后者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瞬间出现,只持续几毫秒。从那些高能量碰撞中发射的粒子几乎没有提供或提供了很少关于夸克和胶子等离子体汤完整组成成分的信息,这些等离子体是自然界最小的物质之一。 然而这些爆炸产生的粒子径迹的数十亿分之一可以通过其它CERN的实验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有关“新物理学”现象的任何暗示。正是这些相同的质子碰撞实验,7月4日科学家宣称实验产生了长久以来一直找寻的希格斯玻色子——它被认为是组成宇宙、赋予物质质量的粒子。但这颗新粒子是否是波色子仍有待证实,它或可能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科研发现。 【参考 阅读】:科学家拟用强子对撞机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呼“转基因玉米在欧盟法庭赢了”之后
热度 3 王铮 2012-9-13 20:57
科学网头条推荐《 转基因玉米在欧盟法庭赢了 》,这说明转基因技术有获得了一个应用机会,欢呼。 欢呼之后,我还有点故事:通过“反反转”人士的推动,我学习了解一些知识,一看就懂的事实,欧洲人、美国人是用玉米、大豆做饲料、燃料油的,换言之,欧洲、美国转基因玉米,欧洲人要用玉米发展生物质燃料的,日本的海啸给核电敲了警钟。玉米在欧洲,不管你“转不转”,基本上是牛的食品、马的食品还有发动机的食品。我们等待着转基因生物研究的进一步成功吧,有一天我们可以靠它保护气候,那时还也许,也许会出现“ 转基因小麦在欧盟法庭赢了 ”,那时候我们可以高声欢呼了,我相信这个消息会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消息报》,当然还有《人民日报》头条。 为了这个头条,也许我们中国人应该不违背伦理下,加强研究转基因技术。 科学网的信息属于观点评述,我不是院士,也不是海外学者,更不是大记者。我的信息属于“博客新闻”吧。进一步欧盟人,“老外”用玉米做饲料,是旧闻。没有办法,就补充新闻吧。 我也写一段古龙体: 玉米, 转基因玉米, 日光下金灿灿的转基因玉米 被送进搅拌机。 于是,流出了金灿灿的航空油 点燃了天下第一剑客——小李的飞机发动机。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2583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欧洲人看欧洲
huailu49 2012-9-13 16:52
[转载]欧洲人看欧洲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走在医疗技术的前列
郑玉峰 2012-9-10 12:43
http://www.cmdm.com/print/2106 欧洲再度崛起:欧洲医疗技术行业雇员超过50万、年产值达950亿欧元 欧洲公司在新型医疗技术方面的良好声誉,再加上欧洲极具吸引力的监管环境,这些因素正促使越来越多的美国风险资本家把资金投入大西洋彼岸。 作者: Wendy Atkins 2012年08月23日 无论企业处于哪个行业,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条件,才能进行值得考虑的投资:有利的税收政策、积极的监管结构、成本效率、技能娴熟的劳动群体,这些都是未来投资者考虑的重点。在监管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称,欧洲正发展成为医疗技术行业的首选目的地。 欧洲医疗技术市场的投资者十分看好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因为欧洲医疗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50万,每年产值超过950亿欧元,涉及约50万种不同的医疗技术。 在欧洲医疗技术公司代表机构Eucomed的现任主席Guy Lebeau看来,该行业将在促使欧洲医疗保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市场对以价值为基础的医疗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这就是说,技术需要使成本效益与更好的医疗效果融为一体。我们的行业正以基于价值的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现有医疗系统的发展,无论从近期还是从远期来看,结果必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正积极呼吁各国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责。诚然,目前是经济困难时期,但决策者们已逐渐意识到,这也是创新思维、实现医疗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这种新思维带来了海外投资,使人们意识到,欧洲正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创新的真正领导者。” 一种宝贵的财富 许多投资者指出,欧洲的监管模式是促使其认识到欧洲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私募股权公司NBGI Ventures声称自己是欧洲唯一专注于医疗技术行业的基金。其投资经理John E Milad表示:“对于寻求推广新型医疗器械的创新型公司来说,欧洲是一个比美国更宽松、更具吸引力的市场。根据欧盟《医疗器械指令》,欧盟以CE 认证标志来批准医疗器械以供人类使用,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安全并实施正确的处理程序。这与美国FDA 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从时间、投入和成本方面对创新企业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被普遍认为可预测性较低。” Milad先生称,这意味着,企业最后可能要花费1亿美元以上,才能把一种III类医疗器械推向美国市场。他说道:“在风险资本缺口严重、公共市场大都关门歇业的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这的确具有挑战性。这与过去不同。当时,人们普遍希望把新产品快速推向美国,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产品市场,而许多投资者当时对高损耗、高风险的投资也不像今天这样反感。现在,得益于欧洲监管环境的吸引力,欧洲自然成为新型医疗器械的首选市场,因为,这里有利于快速实现临床应用和市场渗透,从而提高资本效率。” Lebeau先生表示认同:“过去20年来,欧盟医疗器械监管框架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表明,我们的认证系统可以确保极高的安全性,使欧洲民众比美国民众提前两到三年享受到创新成果的种种好处。欧盟目前正着手修订该框架,以期消除创新成果普及的障碍,提高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度,增进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 一种直接的方式 美国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指出,有利于简化监管程序的任何东西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据医疗创新与竞争力联盟(Medic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Coalition) 对156家风险资本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FDA被认为具有不可预测性高和风险厌恶程度高的特点,结果使许多新兴公司中止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努力。大约39%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三年削减了生命科学方面的投资,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表示今后几年将继续削减,有的削减比例高达30%。 人们担心,风险资本家已开始从羽翼尚未丰满的美国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撤出投资,结果会促使这些公司选择在海外投资发展治疗业务。 医疗器械公司Biosensors International总裁Jeffrey B Jump称:“欧洲的审批流程一般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可预测性更高。CE标志指令而非FDA的安全和效益模式把责任交给了医生而非监管者。另外,欧洲的分散管理模式受到“监管俘获”(regulatory capture)影响的可能性较低。所谓监管俘获是指,大型行业参与者的影响力可能导致事实上的市场进入障碍,经济实力较弱的小型公司尤其容易受到影响……与全球其他监管框架相比,欧盟框架似乎在患者安全与创新技术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 然而,问题是欧盟监管制度的效果到底如何。Jump先生表示:“我们发现,有些领域越来越喜欢采取一种以美国FDA为蓝本的监管制度,结果必然会导致许多医疗器械开发成本的增加,并推迟上市时间。当然,鉴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政府和医疗机构其实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结果实际上加大了价格下行压力。” 医疗技术的热点 瑞士、英国、法国、爱尔兰、德国等国在医疗技术投资方面名列前茅。东欧也开始快步跟上,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 Biosensors即充分利用了欧洲的监管优势,并在瑞士建立了欧洲业务总部。Jump先生表示:“身处欧洲核心的中央地带,这里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出色的医疗卫生系统,还有大力支持制造业和研发投资的政府,这些因素使我们获益匪浅。另外,日内瓦湖区拥有大量生命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给我们带来了绝佳的合作机会。” Lebeau先生称:“医疗系统期望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可持续、成本效益明显的方式为老龄患者带来多年的健康生活。凡是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通过预防和恢复提高患者活力的任何技术都将大受欢迎。远程监护等电子医疗解决方案的使用,以及从医院护理到社区护理的转变,这些都是欧洲医疗技术思维发展进步的典范,是欧洲医疗行业大量机会的典型代表。” Milad先生补充道:“目前是到欧洲医疗技术市场投资的绝佳时机,因为欧洲是一个产能极大的巨大创新引擎,继续产生着大量的临床见解和新型技术。存在尚未得到满足的无数医疗需求。除此以外,各个医疗系统面临的成本压力推动着创新模式的发展……创新公司成长所需要的各类原材料和先决条件在欧洲大量存在,因此,这里真正需要的是愿意投资的企业家和资金来源。” 2012年8/9月 欧洲地区
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与欧洲城市规划
benlion 2012-9-10 09:37
评论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49881-610961.html ) 在德国,没有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村庄与村庄连成交通网络,海陆空交通衔接极为精确准时、次序井然,村庄是居民区,城市是商业区,欧洲限制消费,节假日商场关门,办公场所和居住区都很安静和洁净,地面清洗如同家中地板,城市、村庄和之间的是绿地、花卉、果树和森林,实验精确严谨、工业精工细作、结实耐用。 现代研究型大学、工业化制造、机械化农业,美国、日本等也来源于德国传统。 在欧洲城市与乡村没有差异,都是同样高素养的文化和科学水平,工作和学习在哪个城市一点也不影响科技研究和文化享受。 回国之初,非常高兴,看到城市之间广阔的空间,以为大有作为;然而,深入了解社会之后,即使在北上广周边的城市在科学、文化等思维和素质上都是垂直性陡然下降,而且,人们都仍然向大城市里拥挤,包括工厂也建在城市里。 另外, 国内也建大学城、科技城、科技园等,其实,还是在一个城市内,应该称为大学区、科技区等,还科技园常常还是工业区,并非是科技研究开发中心,等等,许多不仅限于这些方面,名与实不一致的事情,往往让人周折了许多时间去弄明白。在管理上也存在大量文件明的规定,还在实际运作中却是所谓潜规则,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混熟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效率不高的模式,必然导致创新型、和谐型社会难以实质实施。 也许,当前最需要的是能够改进社会管理机制*,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进行城市、乡村的统筹兼顾规划,胸怀民族和国家大义的社会、管理、法律和经济学家和实践家,也就是思想家和政治家,还不是一般的科学家、技术家和企业家等。 注*:可以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开始进行试点,如同当初建立经济特区一样,如果不深入解决这些社会运行机制,中国的未来或下一步如何走就会很艰难,即使,引进再多的专业人才、专家,也很难发挥实效。
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出访故事106-115 仅目录
hzluan 2012-8-31 15:06
德国出访故事 106 : 在日内瓦买巴士车票 德国出访故事 107 : 我的 WTO 研究与日内瓦一家研究机构的关系 德国出访故事 108 : 德国人周末做什么? 德国出访故事 109 : 德累斯顿十字教堂的“十字合唱团” 德国出访故事 110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可以用音乐来衡量 德国出访故事 111 :在德国工作的亚洲人 德国出访故事 112 :在中国是随处可见的,为何德国没有? 德国出访故事 113 :我与两位教授共同度过的一天 德国出访故事 114 :从 HTW 的“ early-bird service ”说起 德国出访故事 115 : “垃圾食品”在欧洲受欢迎否?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世界之画像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8-28 07:50
欧洲正危机, 亚洲忙掐架。 非洲战火扩, 美洲缺钱花。 天下不康泰, 全球动荡啦。 暗涛很汹涌, 不能擦火花。
个人分类: 感怀|21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老右派的左转
热度 4 bcm 2012-8-19 12:39
经常看到一些人是“逢中必反”和“逢美必媚”,无论是文化、科学、社会制度还是其他。极力诋毁中国的东西,美化西方和美国虚无缥缈不存在的“事实”。我于是写些自己的近10年的心理历程和转变经历,希望对一些年轻的,看不惯社会现实的“右愤”有些帮助。 我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出生于山东西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民工。我从来没有觉得农民有什么不好,更不曾轻视过自己出身的农民阶层。回看历史,我更感觉到自豪:正是农民阶层,一直是中国精神的载体,承载着中国一些最基础的美德,如坚韧、忍耐、勤劳和对国家和民族责任感和无私奉献。 年轻的时候,对中国社会上很多不良事实和现象看不惯,很“愤青”。从大学时候,就很喜欢美国文化,喜欢看美国电影,对其中宣传的美国政府和社会的运行模式、法治、自由和民主和很是向往。更是对GD领导下的中国所经历的不应该的曲折不能原谅,对现存的不合理痛恨不已,对中国人不能通过自由投票来选择自己的社会领导和发展模式愤懑不已。 10年前,我当时甚至痛恨美国曾经的“不担当”,对二战后美国不支持当时中国中央政府的行为痛心疾首。更是对美国因为没有先见之明,而之后在朝鲜半岛和越南付出的代价感到惋惜。更甚者,甚至希望哪一天“美国解放军”能解放我们“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那“带路”更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硕士毕业后,在国内工作过几年。在和同事的交谈中,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青涩柿子般的“高谈阔论”更是免不了的。有次问一个年轻的时候曾被打为“右派”的退休返聘老同事,我算不算右派。他说不是右派,是“现行FANGEMING”。 1. 德国和美国: 偶然的机缘,我去了德国读博士,终于有机会见识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点真实情况。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德国是一个发展比较健康和均衡的国家。德国人人种相对单一,诚实守信,被我来过德国的一个山东教授级老乡戏称:德国都是山东人儿。德国人很聪明,勤劳么?却比我所见的中国父老乡亲还差点,他们周六周日是不加班的,但是干活的时候绝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各项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执行,于是他们生产的每件产品都以质量优异著称。就科研方面,我对德国同行的佩服也是“五体投地”,他们的严谨让我惊诧,他们的“非随波逐流”更应该让中国的有些急功近利的“教授们”汗颜。整个德国社会,运行高效,无论什么项目都很好的预先设计和计划,慢是有些慢,但绝对杜绝了非理性的头脑发热和浪费。尽管德国也有许多的不足,但中国要想学习,绝对应该学习德国,而不是其他的一些国家。我们中国大,资源丰富,但绝对不是继续摸石头和“折腾”得起的理由。 德国毕竟小,我还没有真正见识和感受到帝国主义的老大——美国。这正是导致我后来选择来美国的原因,并因此而放弃有可能成为“帝国主义买办阶层”的一个原因,指的是放弃进入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去做一个推销员或者技术服务员的机会。 麻省理工,对工科的学生绝对是如雷贯耳了,不多说了,于是就决定了。 来美国,那是以“朝圣”的心态来的,什么自由,民主,独立啊,那可是我的膜拜对象。于是第一个月就抽时间就去了附近的莱克星敦,原地观摩了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正是基于先前的“膜拜”心结。以前以为,最发达、强大的美国既然可以称霸全球,有那么强大的实力,美国国内的一切都应该比德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强很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对美国越来越失望。 从人均GDP上来比,美国的人均水平比德国要高。可从环境、治安和居民生活水平上,美国可比德国差很多。美国的自然环境,根本比不上德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也就和西班牙一个档次水平,甚至比不上中国的许多地方。如果试图从美国大片中管中窥豹的去了解美国,就大受误导了。美国波士顿还算是美国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城市,市政建设也不过尔尔;后来到了底特律,就更让人失望。底特律的老城区,10栋房子也不过有3栋房子有人居住,破败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底特律的城市中心的主干道,至少有20年没有过修补整理了,沥青马路到处是龟裂,到处是大坑。大街上人烟稀少,店铺也破败不堪,还有很多关门大吉的,一看就知道很久没有打理了,三三两两的黑哥们儿在游荡。随行的朋友警告:晚上千万不要到这一块来,被抢太正常了。 说到治安,我所居住的波士顿还算是美国最安全的前10名呢。即使如此,不到100万人口的波士顿,那可是每星期必有枪战,每星期必有Qiangjie凶杀案,一星期最少死一个人,平均是两个,赶巧了就三、四个。美国人也见怪不怪了,在报纸上就一个小豆腐块,这让一个在德国习惯了凶杀必是全国大新闻的人怎么能够习惯。先不说安全如德国的地区,就是在中国,那也是不敢想象的。在中国有100万人口的任何大城市,也不可能是每星期必有凶杀案吧! 生活和衣食住行方面,我没有见到美国的贵族阶层是怎么样,见到也不过是普通的民众。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当然是不可能比得上德国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略微比中国普通城市高一些。除了普通美国人,街头还有特殊一景,赤贫的流浪者和乞丐,在中国你都找不到这么多的流浪者和乞丐,更别说是事实上“社会主义”的德国了。要说食品安全,美国可是瘦肉精等添加剂合法的地方,有心人可以找美国人拍的相关专题片。 美国人的工作态度,比不上德国人严谨,做出的产品质量水平那叫一个次。同样的实验器材,要按德国的那种处理方式,肯定出问题。就科研态度来说,到了美国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炒作概念,什么叫急功近利,才知道中国的科研界的大跃进,原来是在学美国啊。如果是这样,美国的没落那是指日可待的,也是毫无疑问的。想在短短的几段文字中间全面描述美国,篇幅是不够的,总之,来了美国很失望。 2. 美国的本质: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美国对外的称霸,在世界舞台上的表演,慢慢的逐渐对美国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帝国,是建立在对内,对普通美国普通民众的金融信用盘剥控制;和对外美元强权,靠金融吸血、印钱收铸币税分享了他国工业财富的增长;并对他国进行资源掠夺基础之上的一个强权帝国。美国所有基于民主、ziyou的宣传,基本上都是服务于美国自私自利的目的。 谁在统治美国?如果简单的回答是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那就太幼稚了。如果认为是通过民主竞选,民主共和两党轮流坐庄执政,也还是幼稚。其实统治美国的,不是美国政府和总统,也不是民主共和两党,而是背后一小撮金融寡头。了解了美国的预算和财政运行模式,了解了美联储和美元的发行机制,就能真正的理解到那些金融寡头本质上就是一些“食利者”,也就能了解那一小撮金融寡头的利益是如何通过美国政府得以实现的了。有些人说真正统治美国的是“共进会”或者是“兄弟会”,无论以金融寡头为主体的组织是叫什么名字,这样的一个组织绝对是存在的。可以肯定的一点,“兄弟会”或者“共进会”中犹太人有相当的发言权,不然无法解释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的支持,无法理解美国总统多次在对外政策上的“自打嘴巴”和前后矛盾,那无疑是得到了“兄弟会”的最新指示。阻挡他们利益的,违法他们指示的,无论是谁他们绝对严惩不贷。有“阴谋论”者指出,美国历史上被干掉的两个著名总统——“林肯”和“肯尼迪”是仅有的不是“共进会(兄弟会)”成员的两个。至于什么是他们的利益,当然是金钱和金钱背后的权力,至于他们的终极目标,现在有各种猜测,最为可怕的是——“统治世界”。如果是真的,那中国,将要崛起的中国,绝对是他们要彻底击败的对象。 3. 中国受到围堵之必然: 有些没有文化的人,整天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是有坚定信仰的,那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影像了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你承认与否,你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已经受了它的影响。这种坚定的信仰,也是中国、儒家文化圈(中日韩,越南和新加坡)很难被其他文化和宗教入侵的原因,文化和宗教入侵只能发生在那些没有坚定信仰和文化自信的族群。如果非要把中国人,东亚人这种信仰看作并命名为一种宗教,那就叫它“儒教”好了。 讲到宗教和文化入侵,又不能不谈到“闪族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MSL。了解宗教史的都知道:犹太教、基督教和MSL,他们是同源的,他们的自私性,排他性都有的一拼,他们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侵略性。欧洲原本和犹太教、基督教和MSL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基督教入侵并影响了整个欧洲,直接导致了欧洲的众多民族割断并失去了自己的历史,整个欧洲堕入近千年的黑暗“中世纪”,其中包含曾经拥有过辉煌文明的希腊和意大利地区。现在有些傻*白人,信起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来,比创造上帝的犹太人都虔诚。并且还真以为他们的祖先是跟“摩西”一起是被古埃及人一起被赶出尼罗河三角洲的呢。失去自己祖先的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尽管有些是祖上甚至是有辉煌历史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原本鄙视犹太人为蛮族的,却想不到被他们反过来控制了思想;当然,基督教-犹太教的狭隘和偏执于是就扎根于他们的文化了 但是,理性的中华儒家文明和宗教文明截然不同,我们的文明,不把一切归结为终极的一个神,无论他是上帝也好,安拉也好。我们也不认为一些“智者”是什么“先知”或者“神的儿子”,我们只认为他们是智者,或者是圣人。这在中国人看来,本来是很正常很平常的事,却是信教者(尤其是闪族一神教)最不能容忍的。美国,毫不掩饰自己是一个宗教国家,在他们的宪法和货币中,都明文书写——我们信仰上帝。前文提到的“共进会(兄弟会)”在成立之初,就有很明确的宗教色彩,他们的如果真的掌握了世界,绝对不会容忍我们中国这种“异教徒”的中华文明。 他们对中国的侵略和围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与中国人的RENQUAN状态无关,与中国的民主与否更无关,与驴党、马党哪个党统治中国也没有关系。中国的稳定和繁荣是西方一些阴谋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所希望的中国,最好是一个四分五裂,一直动荡不安的中国,最好与中东的阿拉伯地区一样,最好人口也不要过多,省的消耗那么多他们所必须的资源。理解了这些,也就理解了1840年以来他们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了。 基于这些,我怎么会天真的希望美国和西方在二战后帮助中国中央政府树立威信和平息内战?美国所盼望的不正是中国一直陷于国共内战么,国民党完全失败后不还希望国共“划江而治”么,不依然支持了台湾的事实上的分裂?现在不依然对中国的西藏、新疆指手画脚? 无论是敌视中国还是其他,都无法否认中国在近三十年来的进步,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表现是在经济上,但实质上无论是文化、科技、军事上中国都实现了跨越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提高很多。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称霸世界的国家战略。要是美国不能继续称霸世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必然会受到削弱甚至被取代。那样,因美元霸权而建立起来的、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掠夺体系势必会坍塌,美国的经济势必会更加恶化,美国几乎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美国失去霸主地位,美国处心积虑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也会大乱:以前的小弟会从新站队;在中东扶植傀儡政权会被国内的GEMING所推翻。更甚者,以色列的生存基础将不会存在。以色列复国,可是“旧约”中就预言了的,是兄弟会极力促成,为证明“旧约”的真实性的下了血本的。 不难理解近几年来美国在中东的各种动作和近期“返回亚洲”,围堵中国的原因了吧。 4. 中国的问题和机遇 我从来没有说过中国没有问题,相反,问题还很多。 因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社会问题是重中之重,没有了人,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将来。因权力不受节制导致的FUBAI,由FUBAI导致的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更是威胁社会稳定和继续发展的大问题。还有像资源过度开采,民众信仰缺失,因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有其他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在面对围堵和内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考验掌权者的大智慧。我对中华民族的精英向来有信心的,毕竟我们中华民族,是经受过无数次历史考验的优秀民族,何种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 其实美国面临的问题更多,外部树敌太多的同时,国内问题也很严重。应付现有局面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再围堵中国? 美国资本金融寡头的利益是通过美国政府盘剥普通美国民众得以实现的,是一群贪得无厌的食利者,寄生虫。贪婪是没有限度的,但寄生虫也有把寄主搞死的那一天。美国的财政收入,现在几乎有一半的都要支付美国资本金融寡头当做利息,支出不足的部分,只好再借新债。美国政府现在欠债15万亿,年收入不过2万多亿,一分不花都要还7年,更别说现在每年政府支出是4万多亿,债务还以每年2万亿的速度增加。这个局,美国谁都解不开。再等10年,等到美国政府现在欠债20多万亿,收入连利息都不够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什么事会发生。那时候,围堵中国的航空母舰谁出钱加油? 还有: 现在的美国,就真以为自己是犹太-基督教文化圈的中心,甚至是世界中心,能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当然,美国不碰的头破血流是不服的:历史上强大过的国家很多,最终灭国的也很多。美国永远强大是不可能的,能否融合所有民族,成为一个文化,血统上统一的国家,还要历史的检验。类似的古罗马反正是没有成功,偏执狭隘的基督教-犹太教文化的美国,我看也难。 所以,我们中国还是有希望的。 来源: http://happy.dxy.cn/bbs/topic/23667609?keywords =一个老右派的左转
2790 次阅读|8 个评论
发展与监管关系之辨的欧盟新实践-----曾斌、吴锦宇
freedom110110 2012-8-8 11:20
来源: 中国证券网 http://news.cnstock.com/sdfx/201208/2193555.htm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外夹击,痛定思痛,去年初欧盟毅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金融监管改革。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MA)与欧洲银行业监管局(EBA)、欧洲保险与职业养老金监管局(EIOPA)开始急速运行,其与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SRB)快速组建起了新的欧盟金融监管体系,以期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欧洲金融市场的真正全面复兴打下扎实基础。   一年多过去了,这三大监管机构成效如何?   近日ESMA发布了首份年报,用ESMA主席史蒂夫·马约尔的话来说,该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开创了欧盟投资者保护和金融稳定建设的新时代,是欧洲金融业的“创世纪”。   在欧盟证券市场立法和监管历史上,第三立法层级的监管委员会提出的指令在欧盟成员国层面上无实质约束力,其更大程度上扮演的是欧盟监管机构和各成员国监管机构的协调者角色。但新的监管机构则完全不同,ESMA有权执行有关监管事项的法律仲裁,并提出对各国具有约束性的监管规则,这是对原有立法程序和监管体系最大突破,在微观金融层面上构建起了更直接有力的监管权力,这被誉为给欧洲金融业面前放了一把包公的“龙头铡刀”。   ESMA运行的第一年恰好是欧洲金融市场相对困难的一年,在多重压力叠加之下,公众对ESMA所肩负的保护投资者和维护金融稳定重任抱有更多期待。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ESMA刚开张就将视线瞄准了在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中被广泛诟病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信用中介,在过去数十年里很少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质疑,即使发生了“安然事件”。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才被放到了焦点位置,夸大不实的评级结果和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评级过程,被认为在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过去一年里,ESMA以烽火霹雳的强硬手段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对15家评级机构注册和1家机构的认证,以及对评级机构现场检查、建立信用评级中心数据库(CEREP)、发布相关监管原则和政策建议等繁琐的工作。评级机构发生问题的根源有多个方面,其中可能来源于其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也有对其法律责任的界定困难,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购买者付费”模式下的利益冲突。所以,ESMA的监管方式,更多还只能从技术角度监管评级机构,而ESMA也明确表示,2012年以后将更加雷厉风行,继续强化其欧盟评级机构专门监管者的角色。   ESMA的另一个重心是继续加大对金融投资者的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金融市场公开、信息披露的关注。ESMA经过精心挑选,组织了国际顶级的专家工作组,迅速协商和研究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特别就主权债务相关问题采纳的国际会计标准提出建议。与此同时, ESMA非常及时地通过与各成员国监管机构的沟通,对《招股说明书指令》、《透明度指令》、《要约收购指令》等核心指令在操作层面协商;除了新增若干条款加强投资者保护外,还向投资者发布了第一项全欧洲范围的关于外汇投资产品警告,以提示相关产品的投资风险。可以说,从规则制定、监管措施到具体对市场的关注,ESMA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正在不断丰富内涵的方式,及时、准确、最大范围地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ESMA与欧洲新金融监管体系的创建,为“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提供了一块试金石。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历来是理论与实务界讨论不休的难点,特别是两者孰轻孰重、“在规范中发展”还是在“在发展中规范”,一直是争辩焦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美国哈佛大学Shleifer教授为首组成的四人研究团队(学界简称“LLSV”)就对世界各国法律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作了系统分析,认为以美、英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由于具有较好的法律体系和执法能力,与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相比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的发展。这个被称为“法律起源论”的研究成果尽管饱受质疑,但毕竟是首次系统地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了法律、监管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关系。当然,质疑声中包括了这一关系可能不存在因果性,甚至极有可能是相反的“先市场发展后金融规范”的状况,而此次欧盟金融业的最新改革动力,恰好又一次来自于金融市场危机的爆发。当然,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到较长的历史过程来考察,或许规范与发展可以是个动态演进过程,而且在相互磨合中产生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最终或将是金融市场做大、做强,金融监管、金融投资者保护做实的多赢结果。   结果究竟如何,且拭目以待。   (作者曾斌系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吴锦宇系意大利摩德纳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国际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3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新欧洲》特刊上的撰文
whyhoo 2012-7-22 10:13
2012年7月17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欧盟专业媒体《新欧洲》“贸易与投资”特刊上发表署名文章,介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情况,阐述我对发展中欧经贸合作的政策和主张。全文如下: 中欧建交37年来,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已经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引擎。   欧盟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技术来源地地位。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欧盟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迄今对华投资共达700亿美元。欧盟已是中国企业海外第一大投资目的地,仅2011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就达42.8亿美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欧双方坚持沟通协调,保持市场开放,努力为企业创造合作机会。中欧经贸合作逆势上升,中国成为欧盟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市场,2010年中欧贸易全面超越危机前水平,2011年又再创新高,成为双边经贸关系的亮点。众多欧洲企业在华业务不降反升,中国一跃成为他们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中国对欧洲经济和欧元稳定一直抱有信心。中方相信,欧盟有能力凝聚各成员国共识,努力稳定金融形势,促进增长和就业,妥善处理好债务问题,促进欧洲经济走上持续复苏的轨道。中国坚定支持维护欧元和欧洲经济稳定,支持欧方为应对债务危机作出的努力,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解决欧债问题。   今年以来,面对欧债危机新的冲击,中欧经贸关系出现了下滑的势头。前4个月,中欧双边贸易仅增长0.3%,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2%。欧盟对华实际投资同比下降28%,而去年同期同比还增长了23%。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中欧双方的高度重视。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双方都要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干扰,保持经贸合作上升的势头。这既有利于欧债危机的缓解,又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   中欧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发展需要欧洲,欧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欧需要同舟共济。   我们愿与欧方一道,共同致力于市场开放,反对保护主义;继续加强在多边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建设稳定、开放的全球经贸环境。   我们愿与欧方一道,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加强协调,为双方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鼓励企业扩大从欧盟进口。   我们将乐见拥有许多知名消费品品牌、在高档消费品设计和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欧洲企业成为中国扩大消费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将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积极参与欧洲企业的重组、并购,促进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我们也希望,欧盟慎用贸易救济措施,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便利中国商务人员赴欧开展贸易投资活动,对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多些公正与支持,少些顾虑与担忧。   我们相信,只要中欧双方充分考虑彼此的利益和感受,通过对话和协商,就能找到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即使有分歧和问题,也不会妨碍推进互利合作的步伐。   愿中欧经贸关系这一重要引擎发挥更大带动作用,为健康、稳定、持久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实新内容、增添新活力!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52707.htm
个人分类: 外交|1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什么结构性的原因导致“大企业病”?
enphine 2012-7-17 19:15
俾斯麦见到的访德中日官员举动: 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而且“买了回去,也就算了”。
个人分类: 问题札记|2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hat’s a Socialist? 法国奥朗德
yue 2012-7-2 22:19
http://www.nytimes.com/2012/07/01/sunday-review/whats-a-socialist.html?ref=global-home FRANCE has elected its first Socialist president since 1988 and then given the Socialist Party and its closest allies a whopping 征服 majority in Parliament. But how Socialist is Franois Hollande 奥朗德? And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 Socialist these days, anyway? Not very much. Certainly nothing radical. In a sense, socialism was an ideology of the industrialized 19th century, a democratic Marxism, and it succeeded, even in (shh!)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ism meant the emancipation解放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middle class; it championed呼吁 social justice and a progressive累进制 tax system, and in that sense has largely done its job. As the industrialized working class gets smaller and smaller, socialism seems to have less and less to say. Center-right中右 parties have embraced or absorbed many of the ideas of socialism: trade unions工会, generous welfare benefits, some form of nationalized国有化 health care, even restrictions on carbon emissions. The right argues that it can manage all these programs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left, and some want to shrink收缩 them, but only on the fringes边际 is there talk of actually dismantling解除 the welfare state. “As an ideologically based movement, socialism is no longer vital活跃,” says Joschka Fischer, who began his career on the far left and remains a prominent spokesman for the Green Party. “Today it’s a combination of democracy, rule of law and the welfare state, and I’d say a vast majority of Europeans defend this — the British Tories托利党 can’t touch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without being beheaded歼灭.” Even in the United States, Mr. Fischer says, “you have a sort of welfare state, even if you don’t want to admit it — you don’t allow people to die on the street.” So why the prospect of “European socialism” is so frightening to some Americans puzzles Europeans, a mystery as deep as the American obsession with abortion流产 or affection for the death penalty. Daniel Cohn-Bendit, a leader of the student revolt of May 1968, known then as “Dany the Red,” is now “Dany the Green,” co-leader of the ecologist group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fight between private property and state property国有财产 is over,” he says, and traditional class distinctions阶级分化 are blurred模糊. “There was never a purely socialist working class,” he suggested. “Socialism and social democracy today are about a society with more solidarity, more protection of people, more egalitarianism平等主义.” In a way, he said, socialism is defined today mostly by its contrast to neo-liberalism — by more reliance on the state依赖国家 and higher taxes on the wealthy富人. Bernard-Henri Lévy was criticized three years ago for saying that the French Socialist Party was not merely dying, but “already dead,” a political alternative for those unhappy with Nicolas Sarkozy, then the president, but little more than a differently situated elite. France’s “gauche caviar” — wealthy socialists like Dominique Strauss-Kahn or Jack Lang — were hardly revolutionary革命, but merely took their neckties领结 off at lunch. TODAY Mr. Lévy has not changed his views. “There are no more socialists — if they were honest they would change the name of the party,” he told me. Socialism “evokes提起 the nightmare of the Soviet Union, whose leaders named themselves socialists.” Today, he maintains, European socialists are essentially like American Democrats — there has been no ideological left in France that matters since the effective demise灭亡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hich was “the true ‘exception franaise.’” In his book “Barbarism with a Human Face衣冠禽兽,”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Left in Dark Times: A Stand Against the New Barbarism,” Mr. Lévy wrote: “I would dream of writing in a dictionary for the year 2000: ‘Socialism, masculine noun, a cultural genre类型 born in Paris in 1848, died in Paris in 1968.’” But democratic socialism of the nonbarbaric kind has a long history in Europe, especially in France. Even today, delegates at the Socialist Party’s summer meetings address one another as “Comrade,” a gesture to the past for a party largely made up of academics and bureaucrats官员 — in other words, state functionaries公职, of whom there are many in France. The French state represents 56.6 per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ne of the highest figures in the Western world. “Socialism here is very statist,” says Marc-Olivier Padis, editor of the quarterly journal Esprit.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Socialist government are more creatures of the French establishment — elite schools and careers — than those under Mr. Sarkozy, he explained, “a combination reproducing the profile of Hollande himself.” Mr. Sarkozy was more of an outlier外行 than Mr. Hollande, and much closer to business. Belief in the centrality of the state to run, regulate and innovate remains a core belief of French socialism, and the size of the state is hardly going to be reduced under Mr. Hollande, whose few concrete promises include hiring 60,000 more teachers over five years,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the highest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reating a state bank for innovation. Alain-Gérard Slama, noting that Mr. Hollande won the presidency thanks to half of centrist voters and a third of far-right voters, all of whom detested Mr. Sarkozy, wrote in the newspaper Le Figaro that “the French don’t do anything like anyone else — they’ll give themselves a Socialist president, a Socialist Assembly, a Socialist Senate, Socialist regions, while, by a clear majority, they are not Socialist.” To be honest, who is anymore? “Is socialism really more than pragmatism?” Mr. Padis wonders. Mr. Lévy pointed out that the excitement around the far-left French presidential candidate, Jean-Luc Mélenchon, got hearts racing for a while. But the rabble-rousing群氓 Mr. Mélenchon did not do as well as many hoped (or feared). This month he was trounced击败 for an Assembly seat by Marine Le Pen. “Some believed the French exception was undergoing a revival with Mélenchon,” Mr. Lévy said. He then aptly恰当 quoted Marx’s famous line about Louis Bonaparte路易 波拿巴, that “history repeats itself,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 历史总是重复,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个人分类: 我的阅读|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报:欧洲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减少
热度 2 蒋高明 2012-6-29 18:39
欧洲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减少 在欧洲除了西班牙有大公司开展一系列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外,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面积越来越少。植物研发项目释放的具有新性状或改良性状的植物非常少。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普遍排斥使得研究和批准比较困难。因此,科学家和企业正采取不同的行动。 2012年的前5个月,欧盟仅提交41个遗传改良作物释放申请。2009年该申请数超过100个,但是从那时起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的41个新申请中,大约有30个来自西班牙,剩余的11个来自瑞典、爱尔兰、丹麦、德国、比利时、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另外,在41个新申请中,有27个种植试验来自早已经开发出转基因作物的巴斯夫和拜耳等国际大公司,并且这27个种植试验大部分在西班牙进行。 申请测试的作物品种为抗虫或抗除草剂的玉米、棉花和甜菜。在其他申请中有一个来自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主要开展转基因作物的基础和安全性研究,这是一个例外。 在41个申请中,只有10个具有新的或改良的性状,主要有:更高维生素含量的甜玉米、低氮需求的大麦、更高可密植的玉米、更高生物质含量的白杨树、更高蔗糖和淀粉含量的玉米和烟草、富含油酸的亚麻、富含植酸酶的大麦等。(张博)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2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转基因状况
yegucheng 2012-6-29 06:31
【按:在科学网上看到文章一篇,方括号中的是本人添加的文字】 欧洲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减少 在欧洲除了西班牙有大公司开展一系列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外,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面积越来越少。植物研发项目释放的具有新性状或改良性状的植物非常少。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普遍排斥使得研究和批准比较困难。因此,科学家和企业正采取不同的行动。 【方舟子:从2004年到现在,欧盟共批准了9个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商业化种植,包括玉米、油菜、康乃馨和土豆。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土豆。这些品种在中国都没有批准种植。 http://europa.eu/legislation_summaries/agriculture/food/l28130_en.htm 】 2012年的前5个月,欧盟仅提交41个遗传改良作物释放申请。2009年该申请数超过100个,但是从那时起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的41个新申请中,大约有30个来自西班牙,剩余的11个来自瑞典、爱尔兰、丹麦、德国、比利时、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另外,在41个新申请中,有27个种植试验来自早已经开发出转基因作物的巴斯夫和拜耳等国际大公司,并且这27个种植试验大部分在西班牙进行。 【用“2012年前5个月”的申请数量与“2009年”全年的比,这位记者科学素养亟待提高。按照这位记者提供的“趋势”来计算,2012年预计也可以达到95项左右,考虑到转基因开发有一定的周期性,申请数量有变化本来就很正常,不说减少多少,而用一个“下降的趋势”来迷惑人,简直就是妖言惑众!文中强调西班牙,难道记者大人把西班牙开除出欧盟了?即使开除了西班牙,还有十一个国家嘛,难道也要给开除了?】 申请测试的作物品种为抗虫或抗除草剂的玉米、棉花和甜菜。在其他申请中有一个来自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主要开展转基因作物的基础和安全性研究,这是一个例外。 【发达国家的种业和转基因都是大公司在主导研发,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基础研究,与中国是由政府主导的体制本来就不同。这也大惊小怪,一点见识都没有!】 在41个申请中,只有10个具有新的或改良的性状,主要有:更高维生素含量的甜玉米、低氮需求的大麦、更高可密植的玉米、更高生物质含量的白杨树、更高蔗糖和淀粉含量的玉米和烟草、富含油酸的亚麻、富含植酸酶的大麦等。(张博) 【文中提到的作物改良性状包含了10个方面的性状,已经是很广了。显而易见这位记者大人根本就不知道转基因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转基因改良后的品种是什么样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6165.shtm
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拟耗资8.72亿英镑建39米直径“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
yshimp 2012-6-23 03:44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6/19/c_123304197.htm 2012年06月19日 10:40:00 来源: 科技日报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 欧洲南方天文台 的15个成员国宣布,他们一致同意,计划耗资8.72亿英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这个庞然大物拟于2022年竣工。   据悉,该望远镜主镜的直径将长达3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 大望远镜 的4倍。而且,新望远镜拥有的超强能力使天文学家能借其观察到太阳系外黑暗且多岩石行星的情况。   欧洲南方天文台将该项目命名为“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他们计划将望远镜建造在智利海拔3060米的阿塔卡马荒漠高原上,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因此也是太空观测的绝佳地点。   天文学家希望这个望远镜能为他们提供与星系如何形成以及黑洞属性等有关的线索。他们也希望借用这个望远镜,揭开宇宙中最大的两个谜团,那就是暗物质和 暗能量 是如何形成的。尽管人们无法直接对暗物质进行观察,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宇宙大部分的物质都由暗物质组成。至于暗能量,科学家们认为其是驱使宇宙不断加速扩张的动力。   欧洲南方天文台台长蒂姆·德泽乌表示:“对于南方天文台来说,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现在,我们可以同心协力着手进行这个伟大项目了。”   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北部设有三个独特的观测点,分别位于拉息拉、巴拉那和查南托,目前全球最大的望远镜甚大望远镜(VLT)就坐落于巴拉那。(刘霞)
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潜意识文化
benlion 2012-6-21 06:53
近现代化的转型和发展过程存在的几点认识: 1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是在之前的中国文明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建立在罗马文明上,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重新学习和发展; 2 )中国文明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和经济、社会体制,而欧洲处于中世纪的黑暗; 3 )欧洲文明经历了近代文明的实验科学、工业革命,而后又经历现代科学革命和现代艺术的建立时期; 4 )中国从前一代文明也就是明清模式向近代欧洲文明模式转换,仍有很强君权文明的官僚思维、农业文明的饮食行为等; 5 )在对欧美的近代与现代文明的认识不足,近代文明先有哥白尼科学革命,后有英国工业革命,先有大学建立和宗教改革是回归真实信仰,后有民主体制建立; 6 )建立科学文化,在分析逻辑和客观精神上欠缺,而今又对系统科学和综合逻辑的理解缺乏分析与实验基础,总之,近现代西方与中国文明的比较研究不够。 因此,我们在现代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教育的伦理学或信仰(西方是宗教,中国应该是儒家)教育的根底不足,因而导致今天的社会诚信欠缺; 2 )社会发展,人才为本,现代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法律制度实际上是科学的方法用在社会的管理体制设计上,民主的核心仍然是科学的客观精神; 3 )在科学与工业发展上,分析逻辑和精工细作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欠缺扎实; 4 )在新的科学革命和现代艺术建立之后,系统科学是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抽象艺术的基础是写实艺术转换成对精神的“写实”,容易出的错误是将粗糙的整体与之混淆。 因此,一种潜意识的深层文化现象为: 1 )在社会上体现出的忧郁症和发牢骚等现象,正是一种古代官僚社会对父母和对父母官观念的一种文化遗迹; 2 )在生活习惯上反映出饮食的吃喝行为,正是一种古代农业文明的文化非物质遗产; 3 )在文化上更多文学思维和艺术主观想象,正是一种重人情世故而缺乏规章和法律制度办事的习惯; 4 )在科学的分析逻辑思维和客观求证的精神上不足,也正是法制不够健全普及的原因,法制建立的本质在基于客观科学精神的一种系统化和细致化社会管理的反馈机制设计。 附 – 评论: 李约瑟的诘问有一个前提:中国古代科学领先世界,然后才问的是近代科学,前者是经验科学,后者是实验科学,试验( experimental )和观察( observational )、客观( evidence )应该是两者共性;但是,后者与前者区别在于分析和受控操作的实验,以及逻辑推理和数学定量的结合。在回答这个问题,中外学者忽略了一个比较科学历史研究,实验科学是从经验科学发展而来 - 这可能是李约瑟问的关键所在 - 才有为何不在中国了?但是,实验科学的建立在思维和理论( interpretation )上还有一个希腊 - 罗马的哲学思辨传统,希腊 - 罗马的理论传统也只有在文艺复兴之后接触东方经验科学的实践、观察传统之后才形成近代实验科学的传统。分析哲学是为何实验科学在欧洲诞生的真实原因之一。 关于独尊儒术,这是一个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范畴,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更甚于将其它学科纳入管理之中,儒家尽管有影响人的观点但还没有直接这样干预其它领域的发展,否则在中国也就不会有 3 教 9 流了。 在近现代民主上也存在一个如同儒家与宫廷的分离体制和文官考核的上下升迁制度。
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技术为何受欧洲政府冷落
热度 25 jiahepeng 2012-6-13 06:03
尽管从事包括转基因报道有不少年头了,我一直搞不太清楚这一科技在欧洲一些国家遭遇的强烈抵制的真正原因,因为证明其有益无害的科学证据看起来非常明显,就连欧洲官方食品安全认证机构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在历次评估报告中都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相比于常规作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更多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政治家们似乎完全可以听从一下科学家们的有证据支持的建议,让转基因的应用取得进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过去10多年来,欧洲各国的环境部长与农业部长多次开会讨论转基因问题,最终的结果还是推来推去,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步。   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收到了来自英国著名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媒介中心发布的新闻稿,我总算搞清楚了欧洲为什么在科学家得出“转基因无害”的明确结论后,在转基因产业化方面仍然犹犹豫豫。原来,在这份新闻稿中,英国一批从事所谓“转基因2.0”(即下一代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居然要通过媒体发布一份通告,央求反转组织,“别破坏我的试验田,这是政府批准的。”“科学家有做实验的自由!”   这批科学家从事的,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小麦能发出一种赶走蚜虫的臭味。科学家们的实验表明,这一技术不会对人畜健康带来影响,却可以大幅度减少蚜虫造成的损失,如果普及,净收益可以在数亿英镑以上。   读者可能会问,英国是法治国家,难道国家不会保护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么?的确,在英国科学家发表了上述声明后,仍然有一位活动人士前往试验地,但被警方及时控制,没有造成损失。可警方的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行为,更难以消除反对转基因的民意基础。   实际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开始开展转基因技术的田间试验以来,不断有活动分子前去毁坏试验田,而对这些破坏分子的庭审,不止一次变成了他们慷慨激昂地发表宣言的场所。事后这些活动分子确实会获刑几天到几十天不等,但这些“损失”并不会减少反对转基因带给他们的声名。这恰恰代表了在科学上日趋保守的欧洲很多民众面对高新科技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对于富裕的欧洲各国政府而言,批准转基因可能有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却会带给政治家们很大的“忤逆(有表达欲的)民意”的风险,所以不如把这件事情拖着,何况,欧洲还可以把转基因当成贸易壁垒来对抗美国的廉价农产品。即便WTO(世界贸易组织)判决欧盟以转基因为借口阻碍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新世界”的农产品进口违法,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WTO所做的,就是允许上述各起诉国家合法地对欧盟商品征收惩罚性和报复性关税,而这些国家即便真这么做了,也不能推动欧盟就自身的进口问题让步。   这一点,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5月10日,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IFIC)发布了2012年度“消费者对食品技术的认知”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继续高度支持现行的生物技术食品标识联邦法规。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74%)美国人对植物生物技术有一些认知,并且将近40%的消费者青睐在食品生产中运用转基因技术。   美国民众对转基因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没有反对者。实际上,2011年以来,美国先后有16个州都有环保或消费者组织呼吁本州或联邦政府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而此前,美国政府一直不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认为对转基因进行标识,会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带来歧视性误导。   这一态度并没有因为环保组织的呼吁而发生变化。不仅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不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以及反对非转基因食品故意标示自己为“非转基因”从而带来对转基因产品的竞争优势的态度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在提出标识转基因的上述16个州,标识动议没有在任何一个州获得该州立法机构的支持。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民意条件下,美国在一些有争议的科学问题上,远远把欧洲甩在了后面。 (敬请关注中国第一个有关转基因的开放对话平台,对话转基因 http://news.qq.com/zt2012/gene/)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6487 次阅读|29 个评论
[06-06][传奇·欧洲(十)][国语] [CCTV5-RMVB/648MB]
lcj2212916 2012-6-11 20:38
解说:刘嘉远 码率:800 kbps 分辨率:640 x480 大小:648MB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7621561
2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学者呼吁重视传统医药积累的数据,不能以科学描述为由而忽视
sqzhang 2012-6-6 20:02
欧洲学者 Robert Anton 等人在《European food and feed Law review》Vol.7, No 2 发表了题为“Traditional knowledge for the Assessment of health effects for botanicals --A framework for data collection”的文章,呼吁重视传统医药积累的临床数据,而不能以科学描述、临床检验等作为理由,忽视这些宝贵的遗产。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报道链接: Ignore herbal tradition-of-use data and destroy “important heritage”: Researchers European academics have warned of the likely devastation to the botanicals sector if Europe ignores tradition-of-use (TOU) data in favour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when assessing herbal food supplement health claims. http://www.nutraingredients.com/Research/Ignore-herbal-tradition-of-use-data-and-destroy-important-heritage-Researchers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2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论稿 – 评论
benlion 2012-6-3 13:45
中体、西体、中医、西医,这些词汇在出发点上就有问题,人类文明的交替发展和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是地球文明发展的历程,在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上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人类是可以迁徙的动物,人类作为同一个生物物种是存在民族间通婚和文化传播的显著现象。 具体到文化与科学 - 中医严格应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科学没有国界,从整个地球时间表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大的划分是:埃及 - 巴比伦时期(神权 - 原始宗教),轴心文化时代,欧洲中世纪千年(神权)和中国君权文明,近现代工业或民权文明(地理大发现之后),民权对君权是进步,君权对神权是进步,然而,后一代文明是以人类前一代文明实践为基础或借鉴与学习了前一代文明之后建立起来(这一个关键点一直没有学者去好好研究 - 在我的博文中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现代来说,美国是建立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的文明实践基础上,而且美国人也首先是来自欧洲移民,因而可以在欧洲最新的文明成果上建立最现代的文明模式,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在古代君权文明(官僚体制)的背景下向现代文明(民权和法制)的转型过程,这个转型又经历了苏联模式(其本身也是向西欧学习的过程),然后再是美国模式(改革开放之后),已经从终身制前进到限任制,之后必然是选举的改革 - 比如,可能首先是在区县级首长(区县长)上实施选举试点,同时,也可能在经济上从计划(行政)经济逐渐走向市场体制,大学教育、社区宗教的自主性也会逐渐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体制、企业创新机制等都可能逐渐得到改革,在中国可能是渐进式发展,这显然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向苏联那样的欧洲国家走的模式,日本模式也许更多来自战后美国的直接干预。 我是坚信 - 既然在古代一千年的君权文明比同期的欧洲中世纪在科技、文艺、管理和经济上都先进和更具有创造力,那么未来同样中国人能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也许比美国更先进的文明模式和社会体制,原因是一个民族只要善于学习勇于学习就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如果《货币战争》的观点确实,那么美国可能想建的是民权国家,但实际仍是商权国家(资本和金本位),欧洲几百年从东印度公司开始走的是商权国家,也就是说欧洲从神权转向商权,中国近代从晚清变法维新、民国孙中山(美国模式)要走的是从君权转向商权,新中国要走的是从君权(官僚本位)转向民权,经历改革开放(商业和资本发展)之后能否在美国的基础或尝试(美国建国者的民权思想)上转型到民权社会?或者是商权(资本本位)?这就有待于未来 30 年的现代化转型如何进行了。 可以简单地看:欧洲文艺复兴(实质上是“重生” - 基督教的概念而不是复古)是人类轴心时代文化(希腊、波斯 - 犹太教、印度 - 佛教、华夏文化奠基时期)的复兴或重新诠释,建立的是从中世纪神权向商权(在东方君权文明的基础上 - 典型地是政教分离模式)转型,中国从君权向民权(国有银行发行货币)转型的文化基础可能会大于向商权(资本社会 - 私有银行控制货币发行),这就要看未来 30 年的金融体制如何发展了,从科学的角度看,显然是分析(分解还原)传统转向系统传统(分析与综合的结合模式),在 21 世纪更可能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管理学(中国文化在这上可能会很有贡献)上的变革,从工业上看走向生物工业(物理 - 化学 - 生物整合模式)或生态化工业(中国的有机思维可能会有贡献),同时美国在德国的工业大学基础上发展了爱迪生、贝尔等工业实验室模式,中国的科技园规划如果在未来 30 年内建立良好的创业、孵化、产业化的使科学、工程研究机构与创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衔接的机制,有可能在未来 30 年的新技术与新产业革命中得到一个经济创新发展的优势。 总之,这一切需要一批有志于改革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努力。近现代化中短暂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柏拉图理想国和哲学王(希腊传统 - 不是中国传统)以及偶像崇拜(印度传统 - 不是佛教原旨 - 禅宗最能说明这点)的影响,欧洲宗教改革是从政教合一的柏拉图理念论转型到亚里士多德经验论的思想诠释。 (5月19-20日的评论)
2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赵琬仪:欧洲灵感,台湾实践
whyhoo 2012-5-26 10:32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本周正式提出“泥土化、国际化、产值化、云端化等四大政策方向”,其实在过去三个月,她数度发表讲话时已有所诠释。   她曾列举了德国、法国的乡镇作为例子。这些欧洲经验怎么为台湾所用?当中散布的信息是,台湾不但要把文化当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建设与投资,也赋予文化突破台湾国际空间的重要使命。至于怎么移植,当然还是需要考虑到台湾的土壤和空气。   过去三个月对外讲话,宣传政策理念,龙应台展现了“两岸三地最厉害的修辞家”(香港文化评论作者林沛理形容)的语言功力,一句句quotable quotes(可引用佳句),强调文化施政的涵盖面,以及文化建设的实质工程。且不深究其可行性,作为施政的立基点有其动人之处。   她形容文化政策无所不包,“文化不是一块石头投入水杯,而是一块方糖溶于整杯水”,文化部将致力推动方糖入水,与各个政府单位做跨部会的沟通与协商。   对于文化建设,她说,文化建设讲究的是“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基础,真的比好看的高空烟火要重要一百倍。从容,是文化的必要。”   然而,当她用自己的欧洲经验去描绘台湾文化施政的愿景时,外界的具体关注还是落在怎么达成的现实问题上。   距离文化部成立一个月前,她邀请了全台各县市文化首长以及境内外媒体到新竹县沙湖坜艺术村,在湖光山色的包围下,举行就任后首场的“文化同学会”。   当时,龙应台用了近一个小时,以“从村落出发,从国际回来”为题进行演讲。她先谈到德国梅克伦堡(Kronberg),一个人口2万人的小村落,村内有剧场、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充份的基本设施,居民要有文化生活时,无须远途跋涉到城市,而是村落里就有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的设施系统。   她又列举了以艺术节闻名的法国小镇亚维侬(Avignon),一个不到十万人口的城镇,凭着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一样可以通往全球,吸引国际艺术家到访,在国际享有盛名。   这两个欧洲案例,包含了多次强调自己是乡下小孩出身的她,对文化部施政目标的期许——缩短城乡差距,文化资源分配渗透偏乡离岛,落实公民文化权至全台湾7835个村落里;帮助乡镇耕耘文化土壤,吸引人才回乡深耕,也让在地艺术家与世界接轨。   落实公民文化权同时也是在为艺术培养欣赏人口及培育更多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是文化产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有了施政方向和蓝图,如何建设与执行才是考验的开始。首先,台湾的艺文界期待政府派多点糖。去年,音乐剧《梦想家》烧掉2.15亿新台币(约930万新元)引发艺文界强烈反弹,凸显的正是有限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方糖入水可以分得匀,但现实是方糖得切分,怎么切才见真章。   其次,文化部接收了过去由新闻局辅导的次文化产业(音乐、电视、电影),自认对流行音乐、电视电影不是太熟悉的龙应台要怎么使它们在“华文思想堡垒”中继续发挥其“灯塔效应”,也将是舆论关注的。   考虑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龙应台说“从容,是文化的必需”,考验的是施政团队,也是期待的目光。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zaodian/pages3/zaodian_taibei120526.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传来的照片(续)
热度 29 lixuekuan 2012-5-25 08:25
女儿传来的照片(续)
上次发了一次《 女儿传来的照片 》,受到一定的欢迎,有挑出几张,再发一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集请直接点击: 女儿传来的照片 摄影人本人的照片请直接点击: 祝贺女儿考上曼大化工系,拍组片子!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957 次阅读|77 个评论
[转载]迪尔米德•托尼:欧洲可以做得更好
whyhoo 2012-5-20 19:33
中欧应加深就气候变化问题的合作。但是什么阻碍了这一进程?是欧洲各国不能“异口同声”,还是它们无法认真倾听?迪尔米德·托尼给出了他的答案。 欧盟和中国自2005年起便寻求在气候变化政策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2005年在中欧峰会上达成欧盟-中国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是双方对话合作的主要框架。在这一框架之内,双方不仅建立了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更在具体领域开展合作。表面看来,中欧合作成果显著。 双方高层官员每年都会举行会晤,2010年更是建立了欧盟气候行动专员康妮·海德加与中国发改委副主任、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解振华之间的部长级政策对话机制。双方在环境政策、森林、能源、交通以及可持续城市化等领域也发起了制度性对话。除上述政策对话机制之外,欧盟与中国还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一系列领域中开展项目合作,包括专注于碳捕获与封存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项目以及位于北京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其他合作领域包括清洁发展机制,政策制定能力建设,以及新近出现的中国碳排放贸易。 从欧洲的角度来说,与中国开展合作是为了帮助和支持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并说服中国政府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首个承诺期期满之后参与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接受减排目标。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上讲,欧盟希望与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关键国家展开接触,广泛建立双边联系。 不过,这样的策略并未增强欧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国际气候谈判的能力。这一点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欧洲的发展部署显然与其它主要成员国不一样,各国间没有很好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欧盟在峰会上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尽管欧盟在其后的坎昆和德班气候变化会议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哥本哈根会议给欧盟其后外交留下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 毫无疑问,欧盟“气候外交”影响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欧盟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江河日下,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欧洲的衰落。当然,欧洲各国在国际事务上缺乏“共同的声音”也是影响欧盟影响力的一个因素。不过,虽然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都忽略了欧盟参与国际气候政治时一个最重要的弱点;欧盟要想在“气候外交”上真正有所建树,则必须对其他大国的立场和国内政治给予深层次的关注。简言之,人们一味地关注欧盟各国是否在应对国际事务时做到了“异口同声”,却忽略了欧盟能否、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认真聆听”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意愿。这一点在欧盟气候外交方面尤为突出。 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发展本可推动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偏好,以及政策偏好背后的国内政治和制度性因素。这可以让欧盟更全面地了解双方谈判立场上有着怎样的差异或者趋同、异同的程度以及——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从而帮助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更好地进行决策。 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以及中国方面哪些机构更欢迎合作同样有助于中欧双边合作项目的开展。这一点在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本身便不易为欧洲决策者所理解。但在中欧关系此前的发展中,欧盟决策者们一直缺乏这种对中国的深层次认识。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从欧盟方面来说,困难在于其机构资源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欧盟负责与中国进行接洽的是欧盟气候行动总署。但事实上,欧盟委员会划拨用于开展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北京的欧盟使团只有一个专门负责环境和气候变化事务的参赞,一个直接对 欧盟能源总署 负责的非全职官员,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专门负责项目的职员。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气候行动总署则基本没有一个专职负责管理和跟踪双边合作的职员。如果欧盟希望在与中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中受益,显然需要更多的人手。 上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欧合作关系在两个方面缺乏统一性。一方面,在欧盟层面合作机制之外,各成员国也与中国单独保持接触。这未必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前提是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不同政策领域各自为战,气候变化、能源、交通、环境、森林、可持续城市化都有各自的对话机制。同样,这种多元化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中欧之间横跨多个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机制,便能取得更好的收效;而且与其在分歧严重的环境政策领域僵持不下,跨领域合作与对话机制或许更有希望在政治敏感性较弱的方面取得进展。 理论上讲,缺乏统一性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各自为政不应该造成重复劳动,更不能超过负责协调一致的欧盟机构的资源和能力限度。在欧盟使团的协调下,驻北京的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使馆负责环境事务的参赞会定期举行会议,可以算作是一个制度化的“现场”合作机制。只不过这种合作目前看来收效甚微。事实上,由于无从获得欧洲国家在华环境事务活动的完整清单,我们很难评判欧盟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各种合作与对话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做到协同一致。 此外,欧盟气候行动总署与负责外交事务的欧洲对外行动事务局( EEAS )之间的分工也造成了欧盟气候外交整体上的体制性问题。按照现有的分工方式,欧盟气候变化方面的外交工作几乎全部由气候行动总署负责。将欧盟委员会全部气候变化职能归于一个机构自然有其好处,但这也造成气候变化政策难以融入欧盟对外关系的整体框架。在这样的分工之下,人们会更倾向于气候变化视作由专业人士负责的单独技术性决策,而不是将其放在更广泛的战略背景中进行考量。 与中国等重点国家就气候变化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欧盟气候外交的首要任务。2011年12月在 德班气候变化会议 上达成的协议仅仅是今后漫长谈判的开始。如果欧盟希望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结果,就应该首先加深它对其他大国意愿和国内政治的了解。但如果欧盟不能更好地经营与中国等关键国家的双边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 欧盟和中国自2005年起便寻求在气候变化政策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2005年在中欧峰会上达成欧盟-中国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是双方对话合作的主要框架。在这一框架之内,双方不仅建立了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更在具体领域开展合作。表面看来,中欧合作成果显著。 双方高层官员每年都会举行会晤,2010年更是建立了欧盟气候行动专员康妮·海德加与中国发改委副主任、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解振华之间的部长级政策对话机制。双方在环境政策、森林、能源、交通以及可持续城市化等领域也发起了制度性对话。除上述政策对话机制之外,欧盟与中国还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一系列领域中开展项目合作,包括专注于碳捕获与封存的“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项目以及位于北京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其他合作领域包括清洁发展机制,政策制定能力建设,以及新近出现的中国碳排放贸易。 从欧洲的角度来说,与中国开展合作是为了帮助和支持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并说服中国政府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首个承诺期期满之后参与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接受减排目标。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上讲,欧盟希望与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关键国家展开接触,广泛建立双边联系。 不过,这样的策略并未增强欧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国际气候谈判的能力。这一点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欧洲的发展部署显然与其它主要成员国不一样,各国间没有很好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欧盟在峰会上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尽管欧盟在其后的坎昆和德班气候变化会议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哥本哈根会议给欧盟其后外交留下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 毫无疑问,欧盟“气候外交”影响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欧盟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江河日下,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欧洲的衰落。当然,欧洲各国在国际事务上缺乏“共同的声音”也是影响欧盟影响力的一个因素。不过,虽然上述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们都忽略了欧盟参与国际气候政治时一个最重要的弱点;欧盟要想在“气候外交”上真正有所建树,则必须对其他大国的立场和国内政治给予深层次的关注。简言之,人们一味地关注欧盟各国是否在应对国际事务时做到了“异口同声”,却忽略了欧盟能否、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认真聆听”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意愿。这一点在欧盟气候外交方面尤为突出。 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发展本可推动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偏好,以及政策偏好背后的国内政治和制度性因素。这可以让欧盟更全面地了解双方谈判立场上有着怎样的差异或者趋同、异同的程度以及——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从而帮助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更好地进行决策。 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以及中国方面哪些机构更欢迎合作同样有助于中欧双边合作项目的开展。这一点在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本身便不易为欧洲决策者所理解。但在中欧关系此前的发展中,欧盟决策者们一直缺乏这种对中国的深层次认识。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从欧盟方面来说,困难在于其机构资源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欧盟负责与中国进行接洽的是欧盟气候行动总署。但事实上,欧盟委员会划拨用于开展中欧气候变化合作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北京的欧盟使团只有一个专门负责环境和气候变化事务的参赞,一个直接对 欧盟能源总署 负责的非全职官员,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专门负责项目的职员。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气候行动总署则基本没有一个专职负责管理和跟踪双边合作的职员。如果欧盟希望在与中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中受益,显然需要更多的人手。 上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欧合作关系在两个方面缺乏统一性。一方面,在欧盟层面合作机制之外,各成员国也与中国单独保持接触。这未必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前提是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不同政策领域各自为战,气候变化、能源、交通、环境、森林、可持续城市化都有各自的对话机制。同样,这种多元化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中欧之间横跨多个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机制,便能取得更好的收效;而且与其在分歧严重的环境政策领域僵持不下,跨领域合作与对话机制或许更有希望在政治敏感性较弱的方面取得进展。 理论上讲,缺乏统一性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各自为政不应该造成重复劳动,更不能超过负责协调一致的欧盟机构的资源和能力限度。在欧盟使团的协调下,驻北京的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使馆负责环境事务的参赞会定期举行会议,可以算作是一个制度化的“现场”合作机制。只不过这种合作目前看来收效甚微。事实上,由于无从获得欧洲国家在华环境事务活动的完整清单,我们很难评判欧盟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各种合作与对话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做到协同一致。 此外,欧盟气候行动总署与负责外交事务的欧洲对外行动事务局( EEAS )之间的分工也造成了欧盟气候外交整体上的体制性问题。按照现有的分工方式,欧盟气候变化方面的外交工作几乎全部由气候行动总署负责。将欧盟委员会全部气候变化职能归于一个机构自然有其好处,但这也造成气候变化政策难以融入欧盟对外关系的整体框架。在这样的分工之下,人们会更倾向于气候变化视作由专业人士负责的单独技术性决策,而不是将其放在更广泛的战略背景中进行考量。 与中国等重点国家就气候变化进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欧盟气候外交的首要任务。2011年12月在 德班气候变化会议 上达成的协议仅仅是今后漫长谈判的开始。如果欧盟希望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结果,就应该首先加深它对其他大国意愿和国内政治的了解。但如果欧盟不能更好地经营与中国等关键国家的双边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 迪尔米德·托尼,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全球环境政治、欧盟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原文见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931-Europe-can-do-better
个人分类: 环境|1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的死穴
xupeiyang 2012-5-14 10:46
[转载]欧洲的死穴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于5月12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欧洲的死穴》。本文指出尽管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越来越高,世界经济再次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欧洲仍然不能勇敢面对一直都在逃避的现实,现在留给各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20514/094312056581.shtml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现在开始彻底崩溃了!应急管理专家请看过来
热度 3 laserdai 2012-5-13 19:45
这两周来的情况清晰表明,欧洲开始彻底崩溃了,科学网上的应急管理专家们请快看过来,你有机会成为欧洲的救世主了! (请别再讨论 自己钱包里面的那个工资了,寒酸 ,不如去做救世主来劲!) 1. 希腊大选以后,没有政党能组成政府领导国家,最近还需要再选,再选以后还是不可能组成政府,这么一折腾,希腊成了一个真正的无政府的国家,恰好对应了那里的无政府主义的民众。 希腊变成无政府国家,经济危机以来的债务问题就不能有效管理,就必须退出欧元区,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分水岭:欧洲彻底崩溃,希腊改名为稀烂。 2. 欧盟和德国已经在充分准备,让希腊尽快推出欧元区,甩掉这个癌细胞包袱。 3. 西班牙的大规模民众抗议起来了,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和希腊一起从东西两面摇晃欧元区,站立不稳的欧元区很快就会彻底倒下,自后只剩德国法国荷兰等几个核心国家。 4. 美国背后还是咧开嘴巴了,如果欧洲乱了,美洲就有救了,可以趁火打劫,混水摸鱼,赚得盆满钵满。二次大战前后的那一招再玩一次。 5. 东南亚这一圈的紧张压力会小一点,南海危机大事化小小时化了,希望中国在得到几十年的自我发展时间。 有关新闻: 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周六(2012年5月12日)召见三大政党党魁,做组阁的最后努力。 当天,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韦尼泽洛斯表示组阁失败,至此,在本月6日希腊议会选举中获组阁权的三个政党的组阁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为避免举行新的选举,总统帕普利亚斯将于周日与三党领导人磋商,看能否就组阁达成妥协。 外界分析, 鉴于三大政党在希腊财政紧缩方案上的巨大分歧,加之没有让步的意愿,组阁前景暗淡。 倘若失败,帕普利亚斯只能宣布下月重新举行选举 。 民意调查显示,反对紧缩方案的希腊极左派政党将会成为赢家。 左派政党联盟SYRIZA此前拒绝加入联合政府,该党37岁领导人齐普拉斯携民众反对紧缩方案的民怨,支持率攀升,成为成功组阁的关键力量。 在上周日举行的选举中,支持紧缩方案的新民主党和泛希腊社会运动党遭受重创,仅获得32%的选票,反对紧缩方案的左翼党派选票明显看涨。 调查显示,3/5的希腊人反对紧缩计划,但同时有4/5的希腊人表示愿意留在欧元区。 退出欧元区 希腊组阁受挫也危及希腊从欧元区获得新的援助资金的谈判,倘若资金不能到位,希腊面临破产的前景。 希腊面临新选举的前景导致欧洲股市动荡,也引发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担忧。 欧盟成员国央行行长一改力挺希腊留在欧元区的立场,开始公开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 周六,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一改此前力挺希腊留在欧元区的口吻,表示如果希腊不能遵守援助计划的承诺,那么就不会得到新的援助资金。 爱尔兰央行行长霍诺汉也表示,希腊退出欧元区虽会对欧元信心造成损伤,但并非致命,其后果尚可操控。 瑞典央行副行长简森周五表示,欧洲各央行行长们开始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并考虑应对措施。 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专员雷恩说,与两年前相比,欧洲现在抗击打能力更强了,退出欧元区,对希腊的打击更大。 西班牙各地民众抗议财政紧缩政策 在西班牙实行财政紧缩政策一周年之际,数以万计的各地民众走上街头举行抗议。 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集中在巴塞罗那和首都马德里市的太阳门广场。 西班牙在一年前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一年后,危机状况更加恶化。 西班牙最新失业数字显示,接近四分之一的适职人员处于失业状态,是18年来以来的最高水平。 示威集会 从今年开始,共有37万人失去工作,而全国寻找工作的人多达550万人。政府因此刚刚宣布了新的财政紧缩措施。 记者说,参加马德里示威集会的民众相当多,完全达到了组织者的预期人数。 西班牙当局曾表示,他们希望示威者在当地时间午夜时分离开马德里市中心广场,但成千上万的示威者留了下来。 示威者鲁伊斯对路透社记者说,“今天的目标是夺回公共空间。” 他说,这也是为了庆祝“占领运动”一周年,“在体制改革之前,在我们的呼声得到回应前,我们将一直呆在那里”。 去年,“占领运动”的活动人士在马德里的太阳门广场建立了示威营地,但当局表示,他们将阻止任何示威者在广场上过夜。 当局在广场上部署了两千名防暴警察,但到目前为止,尚未采取行动驱散示威者。 警方说,在巴塞罗那,至少有45,000人走上街头示威,但组织者称示威者人数数以十万计。 失业者 示威者赫尔曼德斯对记者说,他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但却找不到工作。 他说,很多人都出国找工作,有时甚至被迫从事与自己资历无关的行业。 除了西班牙外,全球的“占领运动”活动者也在世界其它主要城市走上街头,抗议当局推出的紧缩政策。 在伦敦、莫斯科、纽约、雅典和法兰克福,抗议活动人士纷纷走上街头示威。 示威者声称,他们希望向民众表明,金融市场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停止。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81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关于赴欧洲考察抗菌产业的通知
greenbz 2012-5-10 09:10
各相关单位: 为了使大家对欧洲抗菌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并进一步增进与欧洲国际抗菌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会拟于2012年9月初组织赴欧洲进行为期两周的欧洲抗菌产业市场考察。此次欧洲抗菌产业市场考察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 1、欧洲抗菌技术与产业发展状况; 2、欧洲抗菌市场需求状况; 3、欧洲抗菌技术与产品安全准入状况; 4、欧洲抗菌标准化状况; 5、欧洲抗菌检测与性能评价机构状况。 在考察上述事项的基础上,协会还将将组织大家到包括瑞士山宁泰公司、瑞士龙沙公司、德国南德意志集团公司、瑞士SGS公司等在内的相关抗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和现场交流。 如果您希望参加此次赴欧洲抗菌产业考察活动,请您于6月30日前将报名回执回传给协会秘书处,并自即日起开始着手办理您的护照事宜。如有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曾雅晶 张迎增 电 话:010-82543499/62521791 传 真:010-82543499 邮 件: zhangyingzeng@126.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5号楼309室(100190)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 二○一0年五月七日
个人分类: 学会资讯|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专利公约译文(中英文对照)——第113条-第126条
热度 1 xsquare 2012-5-9 19:49
第 113 条 听证的权利和决定的依据 ( 1 )仅能够依据有关当事人有机会评论的理由或证据作出决定。 ( 2 )欧洲专利局应当仅就递交给它的欧洲专利申请或者欧洲专利,或者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同意的文本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Article 113 Right to be heard and basisof decisions (1)The decisions of the European PatentOffice may only be based on grounds or evidence on which the parties concernedhave had 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their comments. (2)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examine,and decide upon,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the European patent only inthe text submitted to it, or agreed, by the applicant or the proprietor of thepatent. 第 114 条 欧洲专利局自行审查 ( 1 )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中,应当自行审查事实,其在审查中不应当限于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和陈述以及所寻求的救济。 ( 2 )欧洲专利局可以无视相关当事人未按期提供的事实或证据。 Article 114 Examination by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of its own motion (1)In proceedings before it, the EuropeanPatent Office shall examine the facts of its own motion; it shall not berestricted in this examination to the facts, evidence and arguments provided bythe parties and the relief sought. (2)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may disregardfacts or evidence which are not submitted in due time by the partiesconcerned. 第 115 条 第三人的意见 欧洲专利公开之后,任何第三人可以根据实施细则在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中,提供与申请或专利相关的发明可专利性的意见。该第三人不应当是程序中的当事人。 Article 115 Observations by third parties In proceedings before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following the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any third party may, in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present observations concerningthe patentability of the invention to which the application or patent relates.That person shall not be a party to the proceedings. 第 116 条 口审 ( 1 )如果欧洲专利局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经欧洲专利局提议,或者应程序中任意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口审。但是,如果当事人以及程序主题相同,欧洲专利局可以拒绝在同一部门的再次口审的请求。 ( 2 )但是,仅在受理处认为必要或者受理处准备驳回专利申请的情况下,受理处才应当依申请人的请求进行口审。 ( 3 )受理处、审查部和法律部进行的口审不应当公开进行。 ( 4 )欧洲专利申请公开之后,如果进行审理程序的部门没有决定允许公开可能具有严重和不公平的缺陷,特别是对程序中的一方,申诉委员会和扩大的申诉委员会以及在异议部的口审,包括决定送达,应当公开进行。 Article 116 Oral proceedings (1)Oral proceedings shall take place eitherat the instance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if it considers this to beexpedient or at the request of any party to the proceedings. However, theEuropean Patent Office may reject a request for further oral proceedings beforethe same department where the parties and the subject of the proceedings arethe same. (2)Nevertheless, oral proceedings shall takeplace before the Receiving Section at the request of the applicant only wherethe Receiving Section considers this to be expedient or where it intends torefuse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3)Oral proceedings before the ReceivingSection, the Examining Divisions and the Legal Division shall not bepublic. (4)Oral proceedings, including delivery ofthe decision, shall be public, as regards the Boards of Appeal and the EnlargedBoard of Appeal,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and alsobefore the Opposition Divisions, in so far as the department before which theproceedings are taking place does not decide otherwise in cases where admissionof the public could have serious and unjustified disadvantages, in particularfor a party to the proceedings. 第 117 条 证据的形式和采集 ( 1 )欧洲专利局进行的程序中,提供和获取证据的方式应当包括: ( a )听取当事人陈述; ( b )要求提供信息; ( c )提供文件; ( d )听取证人陈述; ( e )专家意见; ( f )调查; ( g )书面证言。 ( 2 )实施细则中应当规定采集证据的程序。 Article 117 Means and taking of evidence (1)In proceedings before the European PatentOffice the means of giving or obtaining evidence shall include thefollowing: (a)hearing the parties; (b)requests for information; (c)production of documents; (d)hearing witnesses; (e)opinions by experts; (f)inspection; (g)sworn statements in writing. (2)The procedure for taking such evidenceshall be laid down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第 118 条 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的一致性 在不同指定缔约国中,欧洲专利的申请人或所有人不同,为了在欧洲专利局进行程序的目的,他们被视为共同申请人或所有人。在欧洲专利局的这些程序中,申请或专利的一致性不应受到影响;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对于所有的指定缔约国,特别是申请或专利的文本应当一致。 Article 118 Unity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European patent Where the applicants for or proprietors of a European patent are notthe same in respect of different designated Contracting States, they shall beregarded as joint applicants or proprietors for the purposes of proceedingsbefore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The unity of the application or patent in theseproceedings shall not be affected; in particular the text of the application orpatent shall be uniform for all designated Contracting States, unless thisConvention provides otherwise. 第 119 条 通知 根据实施细则,欧洲专利局应当主动告知决定、传票、通知和意见。特殊情况需要的话,通知可经缔约国中央工业产权局送达。 Article 119 Notification Decisions, summonses, notices and communications shall be notifiedby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of its own mo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Notification may, where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sorequire, be effected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central industrialproperty offices of the Contracting States. 第 120 条 期限 实施细则应当规定: ( a )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中需要遵守但公约中没有规定的期限; ( b )期限计算的方式以及可以延长期限的条件; ( c )欧洲专利局需要决定的最小期限和最大期限。 Article 120 Time limits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shall specify: (a)the time limits which are to be observedin proceedings before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and are not fixed by thisConvention; (b)the manner of computation of time limits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ime limits may be extended; (c)the minima and maxima for time limits tobe determined by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第 121 条 欧洲专利申请的继续处理 ( 1 )如果申请人未遵守欧洲专利局规定的期限,则其可以请求继续审理欧洲专利申请; ( 2 )只要符合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要求,欧洲专利局应当准许该请求;否则,应当驳回该请求; ( 3 )如果准许了该请求,则未遵守期限的法律后果视为未发生; ( 4 )继续处理应当排除第 87 条第 1 款、第 108 条和第 112a 条中的期限,以及请求继续处理和恢复权利的期限;实施细则可以排除继续处理的其他期限。 Article 121 Further processing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1)If an applicant fails to observe a timelimit vis‑à‑vis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he may request further processing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2)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grantthe request, provided that the requirements laid down in the ImplementingRegulations are met. Otherwise, it shall reject the request. (3)If the request is granted, the legalconsequences of the failure to observe the time limit shall be deemed not tohave ensued. (4)Further processing shall be ruled out inrespect of the time limits in Article 87,paragraph 1 , Article 108 and Article 112a,paragraph 4 , as well as the time limits for requesting furtherprocessing or 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may ruleout further processing for other time limits. 第 122 条 恢复权利 ( 1 )欧洲专利的申请人或者所有人,尽管尽到注意义务任然不能遵守欧洲专利局规定的期限,如果因未遵守期限直接导致欧洲专利申请或请求被驳回,或申请被视为撤回,或欧洲专利被撤销,或丧失其他任何权利或救济方式,有权申请恢复权利; ( 2 )只要符合第 1 款和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其他任何要求,欧洲专利局应当准许该请求;否则,应当驳回该请求; ( 3 )如果准许了该请求,则未遵守期限的法律后果视为未发生; ( 4 )恢复权利应当排除请求恢复权利期限的权利;实施细则可以排除其他期限的恢复权利。 ( 5 )在第 1 款所指丧失权利和欧洲专利公报公告恢复权利的期间内,指定缔约国的任何人如果善意地使用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主题的发明,或为使用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主题的发明做了有效和认真的准备,可以在经营过程中或为了经营的需要而无偿继续使用该发明; ( 6 )本条款不限制缔约国准许对本公约规定期限或遵守缔约国机关规定期限恢复权利。 Article 122 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1)An applicant for or proprietor of aEuropean patent who, in spite of all due care required by the circumstanceshaving been taken, was unable to observe a time limit vis‑à‑vis the EuropeanPatent Office shall have his rights re‑established upon request if the non‑observanceof this time limit has the direct consequence of causing the refusal of the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of a request, or the deeming of the applicationto have been withdrawn, or the revo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r the lossof any other right or means of redress. (2)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grantthe request, provided that the conditions of paragraph 1 andany other requirements laid down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are met.Otherwise, it shall reject the request. (3)If the request is granted, the legalconsequences of the failure to observe the time limit shall be deemed not tohave ensued. (4)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shall be ruledout in respect of the time limit for requesting 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The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may rule out re‑establishment for other timelimits. (5)Any person who, in a designatedContracting State, has in good faith used or made effective and seriouspreparations for using an invention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a published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a European patent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lossof rights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1 andpublication in the European Patent Bulletin of the mention of re‑establishmentof those rights, may without payment continue such use in the course of hisbusiness or for the needs thereof. (6)Nothing in this Article shall limit theright of a Contracting State to grant re‑establishment of rights in respect oftime limits provided for in this Convention and to be observed vis‑à‑vis theauthorities of such State. 第 123 条 修改 ( 1 )根据实施细则,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可以在欧洲专利局的程序中进行修改。无论如何,应给予申请人至少一次的主动修改机会; ( 2 )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不能以包含超出递交申请内容的方式修改; ( 3 )欧洲专利不能以超过保护范围的方式修改。 Article 123 Amendments (1)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European patent may be amended in proceedings before the European PatentOff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In any event, theapplicant shall be given at least one opportunity to amend the application ofhis own volition. (2)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European patent may not be amended in such a way that it contains subject‑matterwhich extends beyond the content of the application as filed. (3)The European patent may not be amended insuch a way as to extend the protection it confers. 第 124 条 现有技术的信息 ( 1 )欧洲专利局可以根据实施细则要求申请人提供国家和地区性专利程序所考虑的现有技术的信息,以及与该欧洲专利申请有关的发明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 2 )如果申请人未根据第 1 款按时答复,则欧洲专利申请视为撤回。 Article 124 Information on prior art (1)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may, in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invite the applicant to provideinformation on prior ar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national or regionalpatent proceedings and concerning an invention to which the European patentapplication relates. (2)If the applicant fails to reply in duetime to an invitation under paragraph 1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shall be deemed to be withdrawn. 第 125 条 一般原则的参考 本公约未规定的程序性条款,欧洲专利局应考虑缔约国公认的程序法原则。 Article 125 Reference to generalprinciples In the absence of procedural provisions in this Convention, the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inciples of procedural lawgenerally recognised in the Contracting States. 第 126 条 (删除) Article 126 ( deleted )
80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专利公约译文(中英文对照)——第106条-第112a条
xsquare 2012-5-9 19:45
第 106 条 可以申诉的决定 ( 1 )申诉应当针对受理处、审查部、异议部和法律部的决定。申诉具有中止的效力。 ( 2 )除决定允许单独申诉外,对于一方当事人并不终止程序的决定只能与最终决定一起申诉。 ( 3 )实施细则可以限制异议程序中关于费用分摊决定的申诉权利。 Article 106 Decisions subject to appeal (1)An appeal shall lie from decisions of theReceiving Section, Examining Divisions, Opposition Divisions and the LegalDivision. It shall have suspensive effect. (2)A decision which does not terminateproceedings as regards one of the parties can only be appealed together with thefinal decision, unless the decision allows a separate appeal. (3)The right to file an appeal againstdecisions relating to the apportionment or fixing of costs in oppositionproceedings may be restricted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第 107 条 有权申诉和参加申诉程序的人 程序中受到决定不利影响的任何当事人可以申诉。程序中其他当事人依法成为申诉程序中的当事人。 Article 107 Persons entitled to appeal and to be parties to appeal proceedings Any party to proceedings adversely affected by a decision mayappeal. Any other parties to the proceedings shall be parties to the appealproceedings as of right. 第 108 条 时限和形式 应当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在收到决定后 2 个月内向欧洲专利局递交申诉请求。缴纳申诉费用后,申诉请求才应当视为提出。在收到决定后 4 个月内,应当根据实施细则陈述申诉理由。 Article 108 Time limit and form Notice of appeal shall be fi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Regulations,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within two months of notification ofthe decision. Notice of appeal shall not be deemed to have been filed until thefee for appeal has been paid. Within four months of notification of thedecision, a statement setting out the grounds of appeal shall be filed in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第 109 条 前置审查 ( 1 )如果做出决定的部门认为申诉可以受理并且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应当纠正其决定。但程序中另一当事人反对申诉人时,不适用该规定。 ( 2 )如果在接收到陈述理由三个月内,申诉未获批准,应立即将申诉呈送至申诉委员会,并且对其优点不加评论。 Article 109 Interlocutory revision (1)If the department whose decision iscontested considers the appeal to be admissible and well founded, it shallrectify its decision. This shall not apply where the appellant is opposed byanother party to the proceedings. (2)If the appeal is not allowed within threemonths of receipt of the statement of grounds, it shall be remitted to the Boardof Appeal without delay, and without comment as to its merit. 第 110 条 申诉的审查 如果申诉可以受理,申诉委员会应当审查申诉是否可以批准。申诉的审查应根据实施细则进行。 Article 110 Examination of appeals If the appeal is admissible, the Board of Appeal shall examinewhether the appeal is allowable. The examination of the appeal shall be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第 111 条 申诉的决定 ( 1 )根据对申述可批准性的审查,申诉委员会应当作出申诉决定。申诉委员会可以依职权行使负责申诉所涉决定的部门之权利,或者将案件发回原审查部门做进一步审查。 ( 2 )如果申诉委员会将案件发回申诉所涉决定的部门做进一步审查,该部门应当在事实相同的范围内遵从申诉委员会的决定理由;如果申诉所涉决定由受理处做出,审查部也应当遵从申诉委员会的决定理由。 Article 111 Decision in respect of appeals (1)Following the examination as to theallowability of the appeal, the Board of Appeal shall decide on the appeal. TheBoard of Appeal may either exercise any power within the competence of thedepartment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ision appealed or remit the case tothat department for further prosecution. (2)If the Board of Appeal remits the casefor further prosecution to the department whose decision was appealed, thatdepartment shall be bound by the ratio decidendi of the Board of Appeal, in sofar as the facts are the same. If the decision under appeal was taken by theReceiving Section, the Examining Division shall also be bound by the ratiodecidendi of the Board of Appeal. 第 112 条 扩大的申诉委员会的决定或意见 ( 1 )为了保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或者如果提出了至关重要的法律问题: ( a )如果申诉委员会认为决定需要符合上述的目的,申诉委员会应在案件审查过程中自行或者基于申诉当事人一方的请求,将任何问题上呈扩大的申诉委员会。如果申诉委员会驳回了请求,应在最终决定中给出原因。 ( b )如果两个申诉委员会对同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决定,欧洲专利局局长可以将法律问题上呈至扩大的申诉委员会。 ( 2 )在第 1 ( a )款的情形下,申诉程序中的当事人应当为扩大的申诉委员会程序的当事人。 ( 3 )在第 1 ( a )款中扩大的申诉委员会的决定应当就被讨论的申诉对申诉委员会具有约束力。 Article 112 Decision or opinion of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1)In order to ensure uniform application ofthe law, or if a point of law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arises: (a)the Board of Appeal shall, duringproceedings on a case and either of its own motion or following a request froma party to the appeal, refer any question to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if itconsiders that a decision is required for the above purposes. If the Board ofAppeal rejects the request, it shall give the reasons in its finaldecision; (b)th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PatentOffice may refer a point of law to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where twoBoards of Appeal have given different decisions on that question. (2)In the cases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1(a) theparties to the appeal proceedings shall be parties to the proceedings before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3)The decision of the Enlarged Board ofAppeal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1(a) shallbe binding on the Board of Appeal in respect of the appeal in question. 第 112a 条 请求扩大的申诉委员会复审 ( 1 )申诉程序中受到申诉决定不利影响的任何当事人可向扩大的申诉委员会递交复审请求。 ( 2 )仅能够基于下述原因递交请求: ( a )参与决定的申诉委员会成员违反了第 24 条第 1 款,或者根据第 24 条第 4 款的决定应当被排除; ( b )申诉委员会包含未被指定为申诉委员会成员的人。 ( c )发生了完全违反第 113 条的情形; ( d )在申诉程序中发生了实施细则中规定的任何原则性的程序缺陷;或者 ( e )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条件下证实的犯罪行为可能已经对决定具有影响; ( 3 )复审请求不应当具有中止的效力。 ( 4 )根据实施细则,复审请求应当在合理的意见陈述中递交。如果基于第 2 ( a )款至第 2 ( d )款,复审请求应在收到申诉决定通知的两个月内提出。如果基于第 2 ( e )款,复审请求应当自证实犯罪行为之日起两个月内递交,并且不得晚于收到申诉决定之日起 5 年。复审请求在缴纳规定的费用之后才应当被视为递交。 ( 5 )扩大的复审委员会应当根据实施细则审查复审请求。如果请求是可接受的,则扩大的复审委员会应当不理会决定,并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重开申诉委员会的程序。 ( 6 )在申诉委员会的决定和扩大的申诉委员会对复审请求的决定在欧洲专利公报上公告之间的时间段内,指定缔约国的任何人善意使用公开的专利申请或者欧洲专利,或者为使用公开的专利申请或者欧洲专利做了有效和认真的准备,可以在商业过程中或者因商业需要继续使用而无需付费。 Article 112a Petition for review by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1)Any party to appeal proceedings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decision of the Board of Appeal may file a petitionfor review of the decision by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2)The petition may only be filed on thegrounds that: (a)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Appeal tookpart in the decision in breach of Article 24,paragraph 1 , or despite being excluded pursuant to a decisionunder Article 24,paragraph 4 ; (b)the Board of Appeal included a personnot appointed as a member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c)a fundamental violation of Article 113 occurred; (d)any other fundamental proceduraldefect defined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occurred in the appealproceedings; or (e)a criminal act established under theconditions laid down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may have had an impact onthe decision. (3)The petition for review shall not havesuspensive effect. (4)The petition for review shall be filedin a reasoned stat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Ifbased on paragraph 2(a) to (d) ,the petition shall be filed within two months of notification of the decisionof the Board of Appeal. If based on paragraph 2(e) ,the petition shall be filed within two months of the date on which the criminalact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n any event no later than five years fromnotification of the decision of the Board of Appeal. The petition shall not bedeemed to have been filed until after the prescribed fee has been paid. (5)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shallexamine the petition for review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Regulations. If the petition is allowable,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shallset aside the decision and shall re-open proceedings before the Boards ofAppe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6)Any person who, in a designatedContracting State, has in good faith used or made effective and seriouspreparations for using an invention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a published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a European patent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decision of the Board of Appeal and publication in the European Patent Bulletinof the mention of the decision of the Enlarged Board of Appeal on the petition,may without payment continue such use in the course of his business or for theneeds thereof.
6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克强:中国对欧洲充满期待
whyhoo 2012-5-2 10:34
中国人民对欧洲素怀好感。在这个时期,我对此次欧盟之行充满期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洲是世界重要一极。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欧盟始终是中国值得期待的战略合作伙伴。 我们期待一个团结繁荣强大的欧洲。尽管目前欧盟一些成员国遇到债务问题,但欧洲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有领先的科技优势,有能力化危为机、再展宏图。我们高兴地看到,欧盟在应对债务问题中,各国加强合作,表现出锐意改革的勇气。欧盟财政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防范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欧洲稳定机制提前启动,提升了市场信心。这是好消息。 中欧已成为各自发展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我们坚定支持欧洲为克服困难所作的努力,既传递信心,又施以援手。过去两年,中国自欧盟的进口都保持25%以上的增幅。去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增长近1倍,并多次购买了欧洲一些国家发行的债券。我们将与有关各方继续探讨各种可能的有效合作方式,共同为解决欧债问题作出贡献。 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开放合作的欧洲。中国正在实施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欧洲也在实施欧洲2020战略,这为中欧加强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中欧经济发展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互利共赢是中欧关系的最重要特征。当“欧洲设计”遇上“中国制造”,“欧洲技术”遇上“中国市场”,就会产生美妙的效应。现在,每天的中欧贸易额已超过15亿美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日益密切的务实合作。双方创新合作也在逐步推进。据估算,欧盟对华高新技术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出口总额至少可以增加22亿欧元。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有利于把中欧经贸关系做大做强,是互利双赢的事情。 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包容理解的欧洲。中国有句俗话,“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倡导“多元一体”,是欧洲一体化不断扩大深入的重要原因。当今世界,既需要西方的思维,也需要东方的智慧。中欧从各自实际出发,走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 人文交流是中欧合作的基础。目前每天来往中欧的航班超过70个班次,中欧每年仅相互旅游的人员就超过500万人次,中国高等院校已经开齐了欧盟23种官方语言的课程,孔子学院在欧洲也越办越好。我们期待欧洲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中欧应面向未来,求同存异,携手构筑政治上相互尊重、友好互信的平等伙伴关系,构筑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构筑人文上相互借鉴、富有特色的和谐伙伴关系。 中欧是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的合作伙伴。我们愿把相互的期待化为彼此的信任、支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原文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362
个人分类: 经济|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欧洲之行有关情况和成果
whyhoo 2012-4-28 17:40
巩固传统友谊 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访问冰岛、瑞典、波兰并赴德国出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冯坚 赵承)4月20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冰岛、瑞典、波兰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及中国伙伴国活动。在访问结束之际,陪同出访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温家宝总理此行有关情况和成果。 杨洁篪说,当前国际格局正在深刻复杂调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欧债形势总体企稳向好,但不确定因素较多。中欧都处在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成为双方的共同意愿。新形势下,维护和发展好中欧关系,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温家宝总理此次欧洲之行是今年我对欧外交的一次重大行动,备受瞩目。 温家宝总理此访四国均为欧洲不同地区的重要代表性国家,对华合作态度积极并富有潜力。温总理还应邀出席“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部长对话,以及在华沙举行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第二届经贸论坛。温总理在8天的紧张行程中,出席70多场活动,发表多篇重要讲话,通过双多边结合,政经文互动的方式,全面推进我与往访国友好合作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宣介我改革开放、平等互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理念,展现我和平、发展、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温总理此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取得圆满成功。 一、开启我与往访国友好关系新篇章 (一)推动中冰关系迈上新台阶。杨洁篪说,冰岛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较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地热等绿色能源技术优势突出。温家宝总理此访是中冰建交以来中国总理首次访冰,目的是巩固友谊、深化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温家宝总理与冰岛领导人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冰关系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两国领导人确定了3个合作重点,一是加快中冰自贸协定谈判,争取明年实现两国自由贸易。这将是中国与欧洲国家间第一个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强中冰投资合作,确保大型合作项目取得成功。三是推进地热、极地等领域合作。双方签署相关政府间合作协议。冰岛支持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共同促进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温总理还专程考察冰岛赫利舍迪地热电站并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冰岛领导人认为,温总理此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两国关系的又一里程碑。 冰岛及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温总理此访给冰岛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渴望获得中国投资的北欧国家带来希望。中冰地热合作有利于推动中国能源模式向环保型转变,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提升中德友好互利合作水平。杨洁篪说,德国是欧洲大国,是我在欧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地。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德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显著提升。去年中德建立政府磋商机制,两国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双方合作迎来新的机遇。 德方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此行,默克尔总理全程陪同温总理主要活动。温总理提出制订一揽子合作计划,开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贸易、金融在内的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快速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默克尔积极回应温总理的提议,认为德中加强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双方同意责成各自主管部门尽快协商落实。温总理重申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对欧洲有信心,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欧债危机发挥应有作用。默克尔积极评价中国为稳定欧元和欧洲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德方愿推动欧盟加强对华合作。 时隔25年,中国再次成为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伙伴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和“中国创造”的潜力,为中德经贸合作和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在巡视中德企业展台时,温总理鼓励两国企业家抓住机遇,深化合作,推动世界工业的创新与发展,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将继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温总理专程前往大众汽车公司总部,见证中德汽车企业签署在新疆合作建厂等协议。温总理此次德国之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德关系发展势头,充实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中德已成为坚实可靠的合作伙伴。德国政界、商界对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充满信心,欢迎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期待更多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积极拓展中瑞务实合作新领域。杨洁篪说,瑞典是北欧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瑞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温家宝总理向瑞方传递了中瑞友好的积极信息,展现了促进中瑞合作的真诚意愿。中瑞两国领导人就加强环保、可持续发展、创新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双方发表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文件,将在相关政策对话、科研和产业合作及国际多边领域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双方还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涉及节能环保、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方将在瑞典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瑞典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表示瑞方愿与中方深化合作,共同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相信两国人民可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成为好朋友、好伙伴。 沃尔沃轿车公司项目是中瑞企业成功合作的范例。温总理前往该公司总部参观,勉励两国企业家注重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继续发扬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持的精神,让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四)进一步推动中波关系向前发展。杨洁篪说,波兰是中东欧大国,是我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也是首个与我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新成员国,发展好中波关系有利于带动我同中东欧地区整体务实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全面发展。 两国总理就落实胡锦涛主席和科莫罗夫斯基总统去年关于建立中波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深入交换意见,共同表示相互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以此访为契机,完善合作机制,明确努力目标,制订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中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建立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加强高层交往,成立中波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全面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着手制定两国经贸合作中长期规划并设立产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领域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增长,争取5年内实现贸易额翻一番。这些举措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很多是开创性的,将为中波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波兰领导人表示,波中关系正处在历史最高水平,波方愿同中方加强全方位合作,并为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人文交流是温总理此访亮点,温家宝总理积极推动两国扩大文化、教育、旅游和地方政府的交流,邀请50名波兰青年访华,巩固传统友谊,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间的相互了解。温总理应图斯克总理邀请发表电视讲话,介绍访波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及经贸论坛的成果和重要意义。温总理参观肖邦博物馆,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共同缅怀和纪念肖邦。温总理还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那里的遇难者,表示不懂得历史就没有美好的未来,表明中国维护和平,坚持正义的坚定立场。 波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温家宝总理访波的重要意义,认为波中友谊有着坚实基础,温总理此访必将提升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 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杨洁篪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拥有传统友谊,开展了良好合作。近年来,中东欧国家整体经济呈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巨大。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经贸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 温家宝总理在波兰出席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会晤和经贸论坛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合作思路,并就如何落实共识同与会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发展彼此关系,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友好伙伴关系。温总理提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12项举措,强调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促进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中欧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与会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对温总理提出的倡议和举措予以高度评价和一致赞同,认为这充分显示了中方对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务实态度,为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注入强大动力,必将有力促进彼此发展和地区合作,愿意与中方一道,积极落实会晤成果,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 包括14位总理、两位副总理在内中东欧所有国家领导人出席这一盛会,体现出中东欧各国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视和期待。双方发表新闻公报,高度评价此次会晤和经贸论坛,强调高层交往对国与国关系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愿今后继续开展此类形式的合作。认为拓展和深化相互关系符合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愿继续深化在贸易、投资、财金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此次领导人会晤和经贸论坛成功举行,展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美好前景,发出了双方加强全面合作的强有力信号。 温总理还同所有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了互信,扩大了共识,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发展。 波兰及国际媒体充分报道了温总理与会情况及讲话内容,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优势互补,双方开展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而且有助于共同开拓整个欧洲市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 三、积极宣示中国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主张 杨洁篪说,中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此次欧洲之行,温家宝总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主张。 温家宝总理出席了“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部长对话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40周年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72个国家的部长或代表出席。温家宝总理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巨大成就,指出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40年来,中国忠实地履行对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承诺。温总理向国际社会发出倡议,强调平等的环境权利、发展与可持续共赢、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的讲话,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坚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温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推进开放合作等三项主张,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与会各方积极评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的政策主张。中外媒体迅速、充分地报道温总理演讲内容,认为温总理向世界发出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明确信息,表明中国追求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杨洁篪最后表示,温家宝总理此访是一次成功的友好合作之旅,达到了深化互信、扩大共识、提振信心、加强合作的目的,必将对中国与往访国友好合作关系,对中欧关系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4/28/content_2125772.htm
个人分类: 外交|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中东欧国家
热度 1 huailu49 2012-4-28 09:00
从地理角度来看,中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东欧国家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但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被视为西欧国家,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又属于独联体国家。这样,上述的中东欧国家只剩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7国。目前习惯上也将南欧国家中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斯洛文尼亚纳入中东欧范畴。 2012年4月26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与会的中东欧国家包括: 战后东欧5个独立国家: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原苏联3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原捷克斯洛伐克2国:捷克、斯洛伐克。 原南斯拉夫6国: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斯洛文尼亚。 其中加入欧盟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其中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有: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 其中加入经合组织的国家有: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182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女儿传来的照片
热度 48 lixuekuan 2012-4-26 10:54
女儿传来的照片
复活节女儿放假两周,她自己决定不回国。 英国的学校是放假后考试,也就是课讲得很快,没有时间消化吸收。放假后自己复习。感觉这种方法不错,国内大学可以借鉴。 这是她进入大学的第一次正规考试,她自己很重视,要利用假期复习,就决定不回国了。 但不能总学习,也要放松一下。约了两个朋友,自己规划旅程,争取买最便宜的车票,住最便宜的旅社,出去玩了几天。这个过程对她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 给我发了一些照片,我选几张发到博客,咱们一起欣赏。 感觉欧洲也就那么回事,搂没有咱们的高,道路没有咱们的宽,人更没有咱们的多。 也就是天比咱们蓝点,水比咱们清点,街道比咱们的干净的,生活的压力比咱们小点。 这些我们经过努力都是可以达到的。 努力吧,但我们这一代看不得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7321 次阅读|124 个评论
[转载]欧洲最高产捐精男子奇特生活揭秘:青睐知识女性
xupeiyang 2012-4-22 18:53
[转载]欧洲最高产捐精男子奇特生活揭秘:青睐知识女性
http://news.sina.com.cn/w/2012-04-22/032624309562.shtml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2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新欧洲》发表宣传中欧人文交流文章
whyhoo 2012-4-18 12:41
2012年4月16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欧盟专业媒体——《新欧洲》上发表题为“推动中欧人文交流,拉近中欧人民距离”的文章,宣传中欧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全文如下: 推动中欧人文交流,拉近中欧人民距离 两千多年前,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跋涉着往来于长安和罗马的商旅。他们通过贸易丰富了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开启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从此中欧人文交流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拓展、深化,直至今日涵盖教育、文化、青年、语言、科技、卫生、学术、旅游、体育等广泛领域,枝繁叶茂,日新月异。那么,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对中欧双方意味着什么呢?   去年是“中欧青年交流年”,双方数万名青年代表参加了有关活动。很多参与者表示,通过这么大规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对彼此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等都有了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了解。双方之间的差异不构成交流的障碍,反而成为相互吸引、相互欣赏的原因。这充分证明,双方人民之间的往来和沟通能够加强对彼此国情、文化、传统、思想理念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双方民众对彼此价值观、发展模式、社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欧双方加强互信,增进友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享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我来布鲁塞尔就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时间不长,但已出席了多次关于中欧关系的研讨会。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把中欧关系作为议题的活动很多。近年来,这些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双方官员、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人士参与,除贸易、投资等传统议题外,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新能源、城镇化等成为热议话题,双方还提出不少有前瞻性、切实可行的合作建议。这体现出,加强人文交流有利于双方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丰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对双方关系的长远稳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我在布鲁塞尔能感受到欧盟各界对中欧合作的重视和期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双方民众对对方一些做法还不够理解,特别是在人权、宗教、民族政策等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这一方面是因为中欧在历史、文化、传统、理念、发展模式、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方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仍有不足,对彼此的认知和了解仍不够深入。   因此,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中欧要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塑造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加强人文交流,才能够有效促进中欧人民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夯实中欧关系的民意基础,才能不断拓展中欧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丰富中欧关系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欧之间的问题和症结,推动中欧关系长远、顺利发展。   中欧双方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次领导人会晤上一致决定今年4月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该机制将进一步加强中欧高层交流的机制性,确保中欧人文交流的规划性、有效性和持久性,使人文交流成为中欧关系的“第三支柱”。我们正与欧方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首次对话以及教育、文化、青年等民间交流活动的筹备工作。今年还是“中欧文化对话年”,中欧双方将通过多项活动,充分展示各自文化风采,大力促进人员交流,不断增进相互理解。相信在中欧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人文交流将越来越密切,越来越繁荣,为中欧关系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输送不竭动力。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23285.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条人命换取豪华监狱待上不足百天
热度 1 JRoy 2012-4-17 21:32
一条人命换取豪华监狱待上不足百天
这两天挪威庭审去年de挪威爆炸案,77条人命都是年轻人! 凶手(名字就不提了)精心策划实施的一系列恐怖行动: 先是市政厅大楼边上的汽车爆炸(死伤虽不多,但路面都炸个大坑,估计没设计好)。完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夏令营的河边,酒吧等多处的 疯狂和令人发指 扫射。。。 触目惊心! 这要放在中国,逮着的第二天就枪毙或者当前抓捕是枪毙,估计没人说啥,甚至老百姓会鞭炮齐鸣的 就是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想最欧洲的欧洲----挪威这样啊: 候审期间住豪华监狱,这两天正在案审,有两种可能:要么因为精神问题释放,要么再搬回豪华监狱最多待21年 。 也就是说按照最最糟糕的罪行惩罚: 就是一条人命换取他在豪华监狱待上不足百天的‘享受’ (准确来算365×21/77=99.55天左右。估计也能进吉尼斯记录了)。请注意,这里用个享受来说不太为过的,挪威的监狱是有名的。有人曾说挪威是杀人狂的天堂,最多也才关21年,而且住的又是媲美五星级的单人房。记者:“狱方花了100万美金,涂上图像,并架设灯光装置,因为他们想替狱友,打造出温暖舒适的环境。” 看得我错愕,这是判刑吗?再看看庭审上的杀人犯(可以称为恶魔了)西装革履,面带微笑,一点忏悔没有(他的言辞确实没有一点忏悔, 他的辩护律师:“他不会为他所犯的罪刑道歉,他也说他对此并不后悔。” )。更有意思的是,人家就跟主席团就座一样,去掉手铐,架势很足。但是和旁边的人做的很近,别无二样。 回头来教研室再看,这个视频回放。给些截图: 松解手铐,就跟给他挽袖子似的..而且还来了个明星级的手势:右手(拳)拍在胸前~ 酷 下面这张是他实在有点憋不住了,(这帮蠢蛋,我本想安安静静的在监狱搞个豪华单间套房,你们还审来审去的,非要我再多杀几个,才能有申请资格?)笑了,笑得很幸福 只是不知道这个幸福是来自他想到的豪华单间房,还是杀人的快感? 我看电视当时都有点担心,旁边的姐姐不担心自身安全吗?警卫又不在身边,那哥们可不一定只会用炸弹杀人的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4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气象数据资料
yanghang 2012-4-17 11:31
包括:综合资料、降水、SST、地面覆盖资料、风场/OLR/指数资料 Noaa资料库: http://www.cdc.noaa.gov NCEP资料介绍: http://www.nomad2.ncep.noaa.gov/ncep_data/ 欧洲气象中心资料(grib和NC格式的): http://www.ecmwf.int/ Levitus资料: http://ingrid.ldgo.columbia.edu/SOURCES/.LEVITUS94/.MONTHLY/ Ucar资料 http://www.cgd.ucar.edu/cas/guide/Atmos/Surface/data.html NASA资料: ftp://podaac.jpl.nasa.gov/seasurfaceheight/ 以前某天全国的天气情况   http://www.t7online.com/feature/hi301100.shtml 1度×1度资料 http://dss.ucar.edu/datasets/ds083.2/ ARGO资料 http://www.argo-cndc.org/web/ NCEP 系统资料: NCEP real-analyses and forecasts http://www.emc.ncep.noaa.gov/data/ NCEP/NCAR REANALYSIS http://dss.ucar.edu/pub/reanalysis/ NCEP Eta http://www.emc.ncep.noaa.gov/mmb/research/meso.products.html NCEP AVN http://www.emc.ncep.noaa.gov/modelinfo/ ftp://ftpprd.ncep.noaa.gov/pub/data/nccf/com/gfs/prod/ netCDF format NNRP1: 6 hourly, 2.5 degrees, from 1948 to present 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cep.reanalysis/ NNRP2: 6 hourly, 2.5 degrees, from 1979 to 2002 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cep.reanalysis2/ 降水资料 CMAP资料: 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data_sets/cmap_precip/ 全球土壤资料: http://acdisx.gsfc.nasa.gov/CAMPAIGN_DOCS/FTP_SITE/INT_DIS/readmes 全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 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43WCHID=5 风场资料: 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 NCEP-QSCAT混合风场资料 http://www.coaps.fsu.edu/ 海洋再分析资料: http://iridl.ldeo.columbia.edu/SOURCES/.UMD/.Carton/.goa/.beta7/ 海表高度: ftp://podaac.jpl.nasa.gov/seasurfaceheight/ ftp://podaac.jpl.nasa.gov/pub/sea_surface_height/topex_poseidon/mgdrb/data/MGB_423/MGB423.129.Z 海面风场: http://podaac-www.jpl.nasa.gov/ GSST: Gridd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1990年至今的海温资料regcm3的主页上有连接的 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oaa.oisst.v2/sst.wkmean.1990-present.nc ReynoldsSmith 的重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2×2) 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oaa.ersst.html 南海气候态温盐年平均格点资料: http://led.scsio.ac.cn/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4show=0    ncep1*1再分析资料和avn资料网址( by 小歹 ) ftp://ftpprd.ncep.noaa.gov/pub/data/nccf/com/ http://dss.ucar.edu/datasets/ds083.2/data/ 1998年每周的雪盖资料(by jaodan) http://www.cpc.ncep.noaa.gov/data/snow/ mm5中terrain部分中的25类植被数据 ftp://ftp.ucar.edu/mesouser/Data/ 卫星资料: http://www.nsoas.gov.cn/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Aviation model 的avn data: http://weather.unisys.com/aviation/index.html Topex/Poseidon卫星资料: http://sealevel.jpl.nasa.gov/mission/topex.html http://www-ccar.colorado.edu/research/topex/html/topex.html 免费的遥感卫片资料: http://poet.jpl.nasa.gov// ENSO指数/El Nino3/SOI http://www.cdc.noaa.gov/ClimateIndices/List/ 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 NDVI资料 http://cybele.bu.edu/modismisr/products/avhrr/avhrrlaifpar.html 地面探空资料-MICAPS数据 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 一些预报网址:   http://www.opc.ncep.noaa.gov/shtml/pacsch.shtml http://www.soa.gov.cn/yubao/ http://www.wunderground.com/MAR/wpacm.html http://polar.ncep.noaa.gov/cofs/ 水文资料: 水文资料1: http://espejo.unesco.org.uy/index.html 水文资料2: Global runoff data center(GRDC) http://www.bafg.de/grdc.htm 水文资料3:US Geologic Survey(USGS) http://water.usgs.gov/ 风场/OLR/指数资料 NECP-QSCAT混合风场(一天四次,空间精度0.5度) ftp://ncardata.ucar.edu user :nonymous passwd : anonymous 目录/datasets/ds744.4/data 混合风场 ncep的nc格式的风场: http://www.cdc.noaa.gov/cdc/reanalysis/ 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资料: http://iridl.ldeo.columbia.edu/SOURCES/.UMD/.Carton/.goa/ NACR-NECP WIND STRESS   风场资料 http://podaac.jpl.nasa.gov/sst/ 全球或太平洋的风场资料 http://ingrid.ldeo.columbia.edu/SOURCES/ 长序列南方涛动资料: http://www.jisao.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 台风和飓风路径资料: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index.html TOMS臭氧资料: http://toms.gsfc.nasa.gov/ozone/ozone.html 日长变化资料: ftp://euler.jpl.nasa.gov//keof/combinations/2004 国内外地型/地图资料: 全球地形资料: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newdownloads.html http://www.cdc.noaa.gov/Datasets/ferret/data/etopo60.cdf 中国近海的地形数据: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ETOPO5:全球5分*5分的地形资料。就怕是对中国近海水深等值线而言分辨率不高 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 edina.ed.ac.uk/digimap/ edina.ed.ac.uk/ukborders data.geocomm.com/catalog/index.html www.maproom.psu.edu/dcw/ www.english-nature.org.uk/pubs/gis/GIS_register.asp glcf.umiacs.umd.edu/index.shtml www.landmap.ac.uk http://www.whigg.ac.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4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12冬季欧洲极寒天气与全球增暖并不矛盾!!!
热度 1 ldh 2012-4-15 19:11
2011/12冬季欧洲极寒天气的可能解释(请勿转载) 2011/12冬季发在欧洲大陆的极寒天气是2000年以来发在欧洲大陆最寒冷的极端灾害天气,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我们迅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其结果已投《Geophys. Res. Lett..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预言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欧洲极寒天气还会增多。 CO2有两种作用:一引起全球增暖和NAO正位相事件的增多,但同时过强的CO2会引起大西洋storm track的增强,过强的大西洋Storm track会引起NAO从正位相转换成负位相,从而导致欧洲极寒天气的爆发。通过这样的大气内部过程的调节来部分抑制CO2引起的全球增暖,但全球增暖的趋势不会停止。 "Extreme cold events over Europe during the 2011/12 winter and their link with the regime transi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by Luo and Yao (Submitted to Geophys. Res. Lett.)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the extreme cold European weather occurring during the 2011/12 winter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likely explanation for the outbreak of the extreme cold winter ev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outbreak of the extreme cold European winter of 2011/12 is attributed to the regime transi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When the NAO transits from a positive NAO (NAO) event to an Atlantic-European blocking (ENAO-) event, the decline of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s enhanced over the European continent as well as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y is enhanced (reduced) in the Northern (Central) Europe.  Moreover,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before the NAO regime transition the Atlantic storm track can exhibit an enhanced Atlantic-European storm track in the Central Europe along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However, after the NAO transition begins, this storm track can be split into two branches so as to establish double storm tracks due to the ENAO- anomaly feedback. The southern storm track in the Central Europe is weakened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similar to that before the NAO transition, while the northern one is enhanced along the poleward side of the Northern Europe. Because the ENAO- event is long-lived, the persistent double storm tracks can be maintained i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to produce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Europe. Thus, the persistent double storm tracks i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are crucial for the outbreak of the 2011/12 Europe extreme cold weather.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何时也能取“环境”舍“金矿”
热度 1 afeicas 2012-4-12 08:18
这是来自瑞士的新闻。全村人在整个欧洲罕有的金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了公投,结果是人们为了避免破坏当地环境而选择了放弃开采金矿。 期待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个人分类: 观点|2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Interspeech介绍
spirituallife 2012-4-11 20:57
Interspeech是语音处理领域两大权威的国际会议之一,它是由语音处理领域两个重要会议合并而成:其一为从1989年起在欧洲召开的Eurospeech(奇数年召开);其二为从1990年起,日本发起的ICSLP(偶数年召开)。从2005年起两会合二为一成为Interspeech,每年召开一次。
个人分类: 信号处理|7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法律中对于动物的关怀1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4-8 14:59
欧洲法律中对于动物的关怀1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40 10 : 欧洲法律中对于动物的关怀 1 1987 年,《保護寵物動物的歐洲公約》在導言中指出:“歐洲理事會的各成員國……考慮到人類具有尊重所有具有生命的生物,並且把寵物動物與人類有一種特殊關係的觀念印入腦海的道德義務……,考慮到寵物動物對人類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性和因此對社會的價值……就下列條款達成一致。” 1998 年修訂的德國《動物福利法》,規定:“本法的目的是,基於對夥伴動物的責任心,人類應保護動物的生命和福利,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任何人不得引起動物疼痛,使其遭受痛苦或者傷害。” 动物福利法——中国与欧洲的比较,常纪文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14-1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98 次阅读|7 个评论
欧洲专利公约译文(中英文对照)——第90条-第98条
xsquare 2012-4-5 20:14
第 90 条 递交时审查和形式审查 ( 1 )欧洲专利局应根据实施细则审查申请是否符合确定申请日的条件。 ( 2 )如果根据第 1 款的审查不能确定申请日,则该申请不应当作为欧洲专利申请处理。 ( 3 )如果欧洲专利申请确定了申请日,则欧洲专利局应当根据实施细则审查该申请是否符合第 14 条、第 78 条和第 81 条的要求,可行的话,还审查是否符合第 88 条第 1 款,第 133 条第 2 款以及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要求。 ( 4 )欧洲专利局根据第 1 款或第 3 款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了可以改正的缺陷,应当给予申请人改正缺陷的机会; ( 5 )如果没有改正根据第 3 款审查时发现的缺陷,除本公约另行规定的不同法律后果外,应当驳回该欧洲专利申请。如果缺陷涉及优先权,则该欧洲专利申请应当丧失优先权。 Article 90 Examination on filing and examination as to formal requirements (1)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examine,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whether the application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ccordance of a date of filing. (2)If a date of filing cannot be accordedfollowing the examination under paragraph 1 ,the application shall not be dealt with as a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3)I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hasbeen accorded a date of filing,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examine, in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whether the requirements in Articles 14 , 78 and 81 ,and, where applicable, Article 88,paragraph 1 , and Article 133,paragraph 2 , as well as any other requirement laid down in the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have been satisfied. (4)Where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incarrying out the examination under paragraphs 1 or 3 notes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which may be corrected, it shall give the applicantan opportunity to correct them. (5)If any deficiency noted in the examinationunder paragraph 3 isnot corrected,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shall be refused unless adifferent legal consequence is provided for by this Convention. Where thedeficiency concerns the right of priority, this right shall be lost for theapplication. 第 91 条 (删除) Article 91 (deleted) 第 92 条 作出欧洲专利检索报告 欧洲专利局应当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在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说明书和附图,作出并公布欧洲专利申请的欧洲检索报告。 Article 92 Drawing up of the European search repor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draw up and publish a European search report inrespect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laims, with dueregard to the description and any drawings. 第 93 条 欧洲专利申请的公开 ( 1 )欧洲专利局应当在符合下述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公开欧洲专利申请: ( a )申请日(有优先权的,优先权日)起满 18 个月;或 ( b )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在上述期限届满前。 ( 2 )当授权决定在第 1 ( a )款所指期限届满前生效时,欧洲专利申请应与欧洲专利的说明书同时公开。 Article 93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1)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publish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after the expiry of a period of eighteenmonths from the date of filing or, if priority has been claimed, from the dateof priority, or (b)at the request of the applicant, beforethe expiry of that period. (2)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shall bepu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when thedecision to grant the patent becomes effective before the expiry of the period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1(a) . 第 94 条 欧洲专利申请的审查 ( 1 )欧洲专利局应当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基于请求审查欧洲专利申请或者欧洲专利申请有关的发明是否符合本公约的规定;请求在缴纳审查费后才应当视为递交; ( 2 )如果未按期递交实质审查请求,申请应当被视为撤回; ( 3 )如果审查发现申请或与申请有关的发明不符合本公约的规定,审查部在必要时应当要求申请人陈述意见,并根据第 123 条第 1 款修改申请。 ( 4 )如果申请人未按期答复审查部的意见,申请应当被视为撤回。 Article 94 Examin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1)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inaccordance with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examine on request whether the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and the invention to which it relates meet therequirements of this Convention. The request shall not be deemed to be fileduntil the examination fee has been paid. (2)If no request for examination has beenmade in due time, the application shall be deemed to be withdrawn. (3)If the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theapplication or the invention to which it relates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of this Convention, the Examining Division shall invite the applicant, as oftenas necessary, to file his observations and, subject to Article 123,paragraph 1 , to amend the application. (4)If the applicant fails to reply in duetime to any communication from the Examining Division, the application shall bedeemed to be withdrawn. 第 95 条(删除) Article 95 (deleted) 第 96 条(删除) Article 96 (deleted) 第 97 条 授权或驳回 ( 1 )如果审查部认为欧洲专利申请以及欧洲专利申请有关的发明符合本公约的规定,且满足了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条件,则应当决定授予欧洲专利。 ( 2 )如果审查部认为欧洲专利申请以及与欧洲专利申请有关的发明不符合本公约的规定,除本公约另行规定的不同法律后果外,应当驳回该申请。 ( 3 )授予欧洲专利的决定在欧洲专利公报上公告之日起生效。 Article 97 Grant or refusal (1)If the Examining Division is of theopinion that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and the invention to which itrelat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onvention, it shall decide to grant aEuropean patent, provided that the conditions laid down in the ImplementingRegulations are fulfilled. (2)If the Examining Division is of theopinion that the European patent application or the invention to which itrelates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Convention, it shall refuse theapplication unless this Convention provides for a different legalconsequence. (3)The decision to grant a European patentshall take effect on the date on which the mention of the grant is published inthe European Patent Bulletin. 第 98 条 欧洲专利说明书的出版 欧洲专利局应当在欧洲专利公报公告授权欧洲专利后尽快出版欧洲专利说明书。 Article 98 Public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shall publish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European pat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mention of the grant of theEuropean patent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European Patent Bulletin.
6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敌视转基因作物欧洲付出高昂成本
热度 1 liuxuxia126 2012-3-29 11:39
再分享一篇英文文章,标题就是敌视转基因作物欧洲付出高昂成本 首先声明,这不是我的原创,是来自生物技术观察网站的文章。 欧洲人说: 我们可以买,但我们不能种。 既定的欧盟食品监管政策多么疯狂!监管机构让我们购买国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饲料,却禁止这些完全相同的植物生长在我们自己的农场。 欧洲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不合逻辑的敌意,让我们损失惨重,这毫无意义。 总部位于德国的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 在今年1月 表示将移师Raleigh, North Carolina. 这是对美国人民的好消息,他将获得创造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的好处。 然而,在欧洲,此举是一场悲剧。 仅仅一个星期后,这家德国公司就发表了公告。孟山都公司说,它会撤离欧洲市场和退出试图在法国销售的抗虫玉米。 欧洲决定停止的背后,对未来粮食生产影响的创新者和企业家将继续逃跑。 。。。。。。。。。。 在英国,一个众所周知的环保活动家,马克·莱纳斯,最近改变了对转基因作物的立场。 “一直没有一个单一的转基因有关的健康问题,我知道过了十年的研究和测试后”,他在耶鲁接受环境360的采访时说。 “转基因生物对环保已是有益的,甚至在其目前有限的意义。 … 在未来,我们将寻找氮高效,耐旱转基因作物与许多其他特性,这将减少土地使用而增产。” 只翻译一部分,全文报道见 http://greenbio.checkbiotech.org/news/hostility_gm_crops_costing_europe_dearly --------- 在研究转基因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科学问题。其实在科学问题之外,更有其他问题需密切关注:欧盟反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但却欢迎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却忽略了一部分农场希望种植转基因作物,进口厂商也希望本地种植以减少进口成本。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迁移,使欧洲对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投入动力不足。科学技术拥有上的落后必将带来竞争的乏力,表现在法律政策上面,也必将是对其限制。 我无法论断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是否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潮流。但我知道,生产传统相机和胶卷的柯达公司已经向法院申请破产。其保守残缺之思终于带来了灭亡的命运。 也许我们应该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谨慎稳健些,但若没有跟进研究和仅仅是反对,世界变化了,但世界会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1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光速,写在科学之外——看欧洲超光速实验
热度 3 fanchunlong 2012-3-19 11:00
(欧洲超光速一波三折,这里从一个非专业的角度说说对光速问题的理解) 光速指光波或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举一个与光速相似的问题。 在现实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闭上双眼,仅通过听到的声音来判断超音速飞机的位置,往往在判断的位置上用眼睛看不到飞机,而是要顺着声音前进的方向往前看,才有可能发现飞机。 现设所有人都变成了蝙蝠,即我们生活在蝙蝠的世界中,超声定位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唯一方法,我们能够用超声“看”世界,准确的计算出飞过的一只苍蝇的速度、方位、大小等,超声就是蝙蝠世界的光。于是蝙蝠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模型,模型认为时间、距离和速度是由测量得到的,而测量必须依赖超声波这种测量手段,于是它们根据洛伦兹变换得出了超声波的速度是世界的最大速度,没有物体的速度比超声波速度更高。如果某只蝙蝠的速度超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那么那只蝙蝠可以回到过去,看见甚至改变他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同人的思维相比这样的结论是否有点意思了呢? 现在假设蝙蝠世界有个超过音速几倍的飞碟经过,蝙蝠通过超声测量这个飞碟的位置,但此时飞碟早已飞过了发出声音的地方,于是蝙蝠测得的飞碟速度结果是“有一个东西以等于超声波的速度飞过,即以‘光速’飞过”。于是根据蝙蝠相对论的计算,该物体速度等于极限速度——超声波速。同人的思维相比这样的结论是否更有意思了呢? 人通过电磁波看世界,蝙蝠通过超声波“看”世界,“看”本身就意味着对世界的理解必须依赖某种手段,而超出手段之外的事物是无法把握的,手段之外的事物在手段之内也可以有结论,但该结论的正确性是无法衡量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个超光速的物理事件在我们面前发生,那么我们仅通过电磁波这种手段来“看”,也只能看到它以光速发生,而无法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因为我们没有能够理解那个存在的手段,我们的理解受到电磁波这个测量手段的局限,它确定了我们的观察和测量边界。 我们和蝙蝠在不同的认识世界里,因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手段不同;我们又在同一个世界里,因为手段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统一。对于我们和蝙蝠,能够获得一致认识的基础是“因果定律”,如果抛弃这个定律,那世界将堕入混乱而无法理解。 17世纪前人们认为光速无限大,目前国际公认的光速值为c=299,792,458米/秒,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速度常量。相对论指出当物体达到光速时动能无穷大,因此光速不可超越,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天理”,但细细品来岂非是一个可笑的结论,倒是符合人性中自以为是的狂妄。可笑不是因为怀疑相对论的正确,而是因为人们无视相对论成立是有条件的。 梦想回到过去是愚蠢的, 虫洞世界一样是愚蠢的, 而大统一理论实为妄想, 手段确定了认识的边界。
348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实中微子超光速系误差所致
热度 3 zico 2012-3-17 01:53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原文见:http://news.sina.com.cn/w/2012-03-16/234724127830.shtml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实中微子超光速系误差所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23:47 新华网 新华网日内瓦3月16日电 (记者 刘洋 杨京德)欧洲核子研究中心16日公布最新测量结果显示,去年9月“中微子振荡实验”中,中微子运行速度并未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负责人塞尔吉奥·贝尔托卢奇通过公报向媒体证实,有证据显示,相关实验结果受到了测量误差干扰。贝尔托卢奇表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继续与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合作,在今年5月进行新一轮“中微子振荡实验”,以期给出准确答案。 去年9月,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 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10亿分之一秒)。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轰动。然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月23日发布公报称,此前使用的中微子测 速方法存在两处问题,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个人分类: 信息分享|239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农业部专家故意掩盖欧洲转基因危害信息
热度 1 蒋高明 2012-3-12 14:51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0bf.html 农业部恐慌欧洲质疑,竟公开诬陷商务部 (2012-03-12 10:38:34) 转载 ▼ 标签: 杂谈 吕永岩按语:在转基因问题上屡屡造假,帮助美国孟山都等生物公司戕害中国人民的农业部,面对中国商务部对欧洲质疑转基因实事求是的披露,一时间慌了手脚,竟使用卑鄙的造谣诬陷手段,妄图把水搅浑。然而假的假是假的。农业部无论怎样为转基因辩解,也无法掩盖已经在全世界敲响的转基因丧钟。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迟早有一天要跟农业部勾结孟山都等推广转基因的罪行算总账! 农业部在转基因上诬陷商务部,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商务部一边。支持并高度赞赏商务部为维护中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做出的贡献。 附:欧洲质疑转基因安全令农业部恐慌,官网造谣细节被公开! 作者: 直言了 核心提示:2012年3月10,农业部下属的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官方网站发表了否认转基因危害的文章:《欧洲研究机构质疑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所谓事件真相》,文章采用掩人耳目的欺骗性造谣方式,对中国商务部如实报道欧洲质疑转基因安全性事件进行肆意歪曲,并对反转基因的正义呼声进行恶劣攻击,声称这是一场虚假报道、是闹剧!不过贼喊作贼的农业部其掘劣的造谣伎俩很快被懂行的人士识破,其造谣细节被一一公开!这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商业部门讲真话,农业部门搞造谣。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新闻管理署、商业部、监察部。 直言了,2012-03-09 | 2012-03-11 11:23:46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3606810_d.html 。 中国商业部发表了中国驻欧盟使团的新闻布告《欧洲研究机构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2012-03-09 00:28),全文如下: 欧洲研究机构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 2012-03-09 00:28 文章来源:欧盟经商处。 连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3/20120308005013.html 。 内容::据《欧洲动态》近期报道,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德国研究机构Testbiotech称,有证据表明转基因玉米MON810产生的毒素,可以通过污染土壤、水或动物饲料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与该研究机构观点相似,法国卡昂大学2月17日发表的研究也显示,有杀虫剂基因的玉米和其他类似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尽管这些结果不是结论性的并且主要基于对高浓度毒素的研究,但德、法研究人员认为,该结果令人惊讶,而这些风险在以往对转基因作物的评估中被忽略。研究人员称,研究仍需进一步评估,现在就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影响做出结论为时尚早。(王凯园)(首发子站: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子站) 报道首发:欧洲研究机构质疑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首发日期:2012-03-09 00:28 文章来源:欧盟经商处 。 首发连接:http://eu.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203/20120308005013.html 。 商业部和中国驻欧盟使团的那篇报道完全属实,讲的是真话。然而,那种消息是不利于转基因既得利益集团的推销和金钱利益的。于是,为维护既得利益,转基因既得利益集团的枪手之一即农业部农科院生技所林敏那里又发表他的舆论伙伴方舟子式的造谣诽谤,用他们编造的谎言、 在农业部门官方网媒上发文对中国商业部和外交机构的实事求是的报道搞恶毒攻击。 下面简单说来。 林敏机构造谣说:要想揭开事件的真相,首先要看看那个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德国研究机构Testbiotech是个什么样的机构。登录德国Testbiotech的官方网站一查,原来是一个非 府组织,更令笔者吃惊的是,该机构不是什么研究机构,根本没有直接对转基因玉米MON810进行什么研究,而只是于2012年2月17日在其网站上援引了法国卡昂大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而已。(摘录完)。 事实:林敏机构那说法是自欺欺人和自打耳光。 孟山都公司和杜邦先锋良种等转基因公司都是非官方机构, 林敏机构和农业部门官员为什么那么崇拜它们呢?林敏机构那说法,不是自打耳光吗? 顺便问问林敏:您跟方舟子一道出现在社会舞台,为推销转基因的商业利益而散布了许多谣言和虚假信息。如此, 方舟子是‘官方科研机构’吗 ?他不过是个身份造假、靠抄袭剽窃和造谣诽谤过日子的无业人员。既然您和您的机构那么看不起“非官方机构”,那您跟方舟子混做一团,算是什么事呢?您的言论不是自欺欺人和自打耳光吗? 再有,所说该科研项目是 德法两国科研机构分工协作搞的、科研报告经过同行评议,而并非是林敏机构造谣所说的“德国机构援引法国机构” 。相关原文: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New indication of health risks Bt protein toxic to human cells 17 February 2012, Caen/ Munich 。 连接:http://www.testbiotech.de/en/node/620 。 The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GEKKO foundation (Germany). CRIIGEN Association (France) and Testbiotech (Germany) were involved in planning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discussion of results. Findings were published after peer review process. 该类科研结果 已有许多主要媒体报道,而且,美国卫生部还转发过 ,见: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Jo?l Spiroux de Vend?mois,1 Fran?ois Roullier,1 Dominique Cellier,1,2 and Gilles-Eric Séralini1,3 1. CRIIGEN, 40 rue Monceau, 75008 Paris, France 2. University of Rouen LITIS EA 4108, 76821 Mont-Saint-Aignan, France 3. University of Caen, Institute of Biology, Risk Pole CNRS, EA 2608, 14032 Caen, France C onflict of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re is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Received July 23, 2009; Accepted November 17, 2009. 连接: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93308/。 对比事实看, 很清楚,林敏机构搞了十分低劣的造谣和撒谎 。 林敏机构还说:欧洲权威机构对转基因玉米MON810的安全性是否进行了评估?笔者查询欧盟食品安全局官方网站,有了重要发现。实际上,转基因玉米MON810的安全性已经通过了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和法国食品安全局AFSAA/ANSES (French Food Safety Authority)的安全性评估,……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转基因生物安全专家组评估报告的原文链接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1149.htm 。 事实: 林敏机构所谓的欧盟评估是2009年07月的,已过时作废,即欧盟已做了替换,见: EU: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annual Post-Marke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MEM) report from Monsanto Europe S.A. on the cultiv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MON810 in 2009 。 EFSA Journal 2011;9(10 ):2376 . doi:10.2903/j.efsa.2011.2376 。 Adopted: 07 September 2011 。 Published: 25 October 2011 。 Last updated: 13 January 2012. This version replaces the previous one/s. 连接:http://www.efsa.europa.eu/de/efsajournal/pub/2376.htm 。 内容:From the data submitted by the applicant in its 2009 MON810 report, the EFSA GMO Panel did not identify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due to maize MON810 cultivation during the 2009 growing season. The outcomes of the 2009 MON810 report do not invalidate the previous risk assessment conclusions on maize MON810. However, the EFSA GMO Panel notes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in the methodology for CSM and GS. Hence, this scientific opinion giv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strategy, methodology and reporting for the post-marke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MEM) of maize MON810. The applicant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guidance on Post-Marke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s outlined in the recent scientific opinion of the EFSA GMO Panel.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FSA GMO Panel in this opinion supplement the previous recommendations on PMEM of maize MON810 in the 2009 scientific opinion for the renewal of the authorisation for continued marketing of maize MON810. 欧盟这科学评估报告说的很清楚: 此2011年底完成和2012年发表的评估替换2009年的评估;2009年评估是基于孟山都公司而做的 ;风险方面的结论不变(即该转基因作物有危害风险,因而必须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但是,评估看到其报告方法缺陷,要求孟山都就销售后的环境保护方面做出完整申请,以便欧盟对MON810做出授权到期后的重新审核。 其实,欧美媒体早有报道说明, 欧盟该评估机构的一些人员原本是孟山都公司的人员、有严重利益冲突,其评估是基于孟山都公司报告而不是基于独立科学研究机构的,因而极缺可靠可信度。这种公信力损害,也是欧盟总部不得不只做授权、而把是否批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上市的决定权放给各成员国自己掌握的主要缘故之一。当然,欧盟这评估替换,也是治理利益冲突和尊重独立科研的结果。 这份替换评估, 还有欧盟国家关于严格限制甚至禁止转基因饲料喂养的蜜蜂之蜂蜜进入食品市场的规定、以及要求孟山都公司就转基因作物花粉传播造成生态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提出防治报告,等等,也是迫使巴斯夫和孟山都于今年年初先后宣布撤出欧盟转基因食品作物市场、标志着转基因食品作物在欧盟国的终结(欧美媒体之评价)的主要缘故之一。 如此结果不奇怪:孟山都公司要想拿自己的转基因作物打入欧盟食品市场,就得按要求拿出危害风险分析及如何防治的报告,否则就别想了。可是,该公司拿不出那个报告:BT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之际,美国官方就明确说明那东西含有毒素毒害,所以法规规定种植该类作物 必须采取“避难所”措施 ;在美国,已有官方报告说明转基因作物农业区 出现了水系空气的规模污染,转基因食品作物可伤害动物内脏,而且,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带来“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已经成为威胁美国国土安全的重大问题、国会已经召开过听政会、要求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拿出治理方案,至今未果。 如此, 孟山都等根本拿不出报告,不撤也得撤了。 事实证明,林敏机构是为金钱利益而 故意用过时作废的东西搞散布虚假信息和搞造谣诽谤活动。 林敏机构造谣说:笔者首先感到疑虑的是,为什么这样大的事情在欧洲的主流媒体没有任何报道,太不正常了。(摘录完)。 事实:如前说,美国卫生部转发过相关科研报告,该故事早已遍布欧美媒体。就最近事态而言,在谷歌做查询, 有60,000多个媒体发表或转载了相关新闻报道 : 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叫“伪科学”、把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出现叫“骗局”,然后对别人搞无端指控和恶毒攻击,那是靠抄袭剽窃和造谣诽谤吃饭的无业方舟子及其团伙的行为模式。农业官员林敏跟造假吃饭无业人员方舟子一道,肩并肩地出现在社会舞台,为推销转基因编造散布了许多谎言。 如今,林敏机构再操方舟子行为模式, 对商业部和外交部门的实事求是的报道搞造谣诽谤活动,那一点不奇怪 。令人感到纳闷和难以接受的是,林敏是有公职公权的官员,居然为金钱利益而跟靠剽窃吃饭的无业人员方舟子混作一团、多年多次地对搞撒谎欺骗和欺上瞒下、如今甚至公权私用、在官媒平台用虚假信息对中国官方机构实事求是报道搞造谣诽谤;对如此官员公开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居然无人过问、也没个依法惩治。 最后,这里感谢中国商业部和外交部做实事求是报道的官员:中国社会,转基因神话假话满天了多年, 至今利益关系媒体还在封杀关于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危害风险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能发出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帮助中国民众社会和决策机构了解事实真相,说明你们心中有人民安危和国家利益,说明你们是公权公用为民众服务的。就此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言,那些搞转基因神话假话的官员及其机构和媒体的为利坑民和为钱骗人的品质之恶劣,那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附:中国商业部和外交部门的实事求是的报道: 附:欧美媒体一篇相关报道的原文。 Study Questions Safety Of GM Corn As France Seeks EU Ban. Written by: EurActiv, February 25, 2012. http://www.eurasiareview.com/25022012-study-questions-safety-of-gm-corn-as-france-seeks-eu-ban/ (EurActiv) — Insecticides present in one of Europe’s most controversial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ON810 maize, may be harmful to humans, French and German researchers say in a new study that could pour fuel over calls asking to limit such plants in the EU. The study comes as France’s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ministers this week urge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o seek an EU-wide ban on the cultivation of MON810, EurActiv.fr reported. The maize is outlawed in Austria, Germany, Greece, Hungary and Luxembourg, while France is threatening to re-impose its own ban that was struck down in court if the EU does not act. Christoph Then, who heads the Testbiotech research firm in Munich, sai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MON810 produces a toxin that can be harmful to humans through soil, water or animal feed contamination. The Testbiotech’s study, in conjunction with research don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en, shows that insecticides present i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and similar crops pose a potential risk to humans. The study was released on 17 February. Although the results are not conclusive and are based on review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oxins, the German-French team of researchers said the finding was a “surprising outcome and this risk was somehow overlooked” in past assessments of biotech crops. “We don’t know yet the final impact for the human consumer is, it’s too early to say that,” Then said in a telephone interview. “We are very cautious about saying we have proof that the consumer risk is high, that it needs more assessments.” Monsanto last month announced it would scrap plans to sell the maize in France despite a French court ruling in November that overturned a 2008 government ban on the sale of MON810. ‘Safe as its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 The US-based seed and herbicide company has long maintained that MON810 and o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re safe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cause they produce higher yields, require fewer pesticides and need less water than conventional seeds.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in 2009 issued an assessment showing that “maize MON810 is as safe as its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 with respect to potential effects on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nd is unlikely to have “any adverse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A 2004 study by the Parma, Italy-based EU agency reached similar conclusions.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EFSA reports on GM crops have been criticised by MEPs,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ers – including Then’s Testbiotech – for allegedly relying too heavily on industry-based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Acknowledging that there are divergent views on GM safety, Then called for additional independent research on the use of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r Bt, toxin that is used in GM crops like MON810 to strengthen their resistance to insects. 另附农业部官网造谣文章: 欧洲研究机构质疑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所谓事件真相 文章链接: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09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93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欧洲时报:中国两会改革强音启迪世界
热度 1 whyhoo 2012-3-9 15:47
中新网3月5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5日刊文说,近年,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角色”日益“吃重”,“两会”越来越受海外关注。今年“两会”的改革强音与朝野达成深化改革共识,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之国家,特别是对深陷欧洲危机难以自拔的欧洲,都深具启迪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3月3日和5日,将决定中国未来一年发展“路线图”的北京“两会”,在举世瞩目之下分别拉开帷幕。近年,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角色”日益“吃重”,每年的两会之际,海内外媒体都会上下求索,定位“风向”,“聚焦”热点,寻找“关键词”。如果说,去年因“十二五”开局年,使“十二五”荣登这一关键词榜之首的话,今年,“改革”则在纪念邓公南巡二十周年的主旋律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言”。   会前,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共高层在谈改革;官方与民间媒体在议改革;社会各个阶层都在挺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一位村支书这样说,“老百姓最拥护改革。”“农民告别皇粮国税,逐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都是改革的成果。我当了20年村支书,每天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想法我最清楚。”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就改革问题表示:“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进一步改革的认识也越来越有共识。”   可以说,两会前夕,改革之风吹绿一池春水,围绕改革的朝野共识,空前凸显。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种利益诉求,各种政见代表,可以对很多问题存分歧,但无人认为中国可以停止改革,又无不认为改革乃解决这些问题之第一良药。   30多年前,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今天,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这“30年河东”的改革大潮中,尝到甜头,应不为过。今天,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怀念邓小平?就是他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以先对改革之倡导,再对改革之坚持,两次在中华民族历史关键时刻,果断地以“改革”这个平凡不过的词汇,创造了一段人类社会不平凡的史诗。   中国的改革之路,是和平崛起的发展之路。今天两会的改革强音与朝野达成深化改革共识,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之国家,特别是对深陷欧洲危机难以自拔的欧洲,都深具启迪意义。   一是改革不分东西方,放之四海皆准。历史的航程永远不会停滞在某一节点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地区一个民族可以放弃改革而取得进步。回顾欧债危机形成的过程直到今天积重难返的局面,其最重要之教训用一言以蔽之就是改革的缺失:改革观念的不坚定,改革时机的贻误,以及朝野对必须之改革缺乏共识。   二是改革不分意识形态,不分左中右。改革不是单向的,不是意识形态统领的,而是只要具有生存适应能力,具有进步要求,具有发展愿望的人群的某种必须做的事情。全世界的过去与今天,不断在向我们重复着同一个故事:与时俱进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陷入危机。   三是改革是改良式的渐进行为,而非革命式的突变行为。这个要义,已为当今世界冠以各种名目的革命,并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答案所证明。   四是改革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并非仅仅指向经济、社会,也指向体制与政治。回顾中国30多年改革史,堪称是全方位的。但就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比较而言,显然是政治改革相对滞后。这也正是两会之前,胡锦涛等中国高层频频吹风政改的针对性所在。   两会奏出的改革强音,必会坚持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自身需要之节拍,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镜鉴。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正在形成改革腾飞、升华的两翼,海外华侨华人对两会后中国的改革之路,充满期待;对中国改革之路通向民族复兴之路,信心满满。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jj/jjggyfz/201203/t20120309_144225.htm
个人分类: 政治|1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丽的地球文明之树
benlion 2012-2-29 10:31
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然后是 19 世纪到 20 世纪的科学革命,完成了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的创建,美国在二战后集成了欧洲文明的成果和人才,本质上属于欧洲移民建立的国家,这与中国和欧洲不同,但到了环太平洋时代,金砖国家( BRICS )和环太平洋国家创新中心应该是从欧洲转移到了中国,这是新的机遇。 从地图上看,中东到欧洲,然后是欧洲延伸东到俄罗斯、南到南美洲,西到北美洲和澳洲,形成欧洲文明和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与中国等东亚国家在环太平洋相遇,如同地中海罗马时代的以色列与欧洲,无疑,儒学对基督教的诠释将成为未来全球新文明模式的重要精神和文化核心。 印度 - 中国 - 日本轴线,公元 19 世纪之前东方文明的文化轴线,其中尼泊尔佛教中心、成都地区的道教到曲阜的儒家构成这个文化创新中心,近现代欧洲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意大利 - 荷兰 - 英国轴线,德国和法国位于中轴两侧完成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古代中国文化轴线的在山西和安徽两侧形成心学和理学的传统。 这个从埃及到巴比伦文明,其后迁徙向西南向非洲的班图文明,向东北越过白令海峡到美洲中部的玛雅文明,其后形成的轴心时代文化是希腊、犹太(波斯时期)、佛教和华夏文化模式,之后是公元前后形成的罗马帝国、中华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等时代,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开始近现代文明模式的创建过程。 因此,地球文明的发展非常明显展现出一个典型而完美的图案:意大利 - 中东 - 印度宗教轴线,欧洲的意大利 - 荷兰 - 英国轴线和东方的印度 - 中国 - 日本轴线,在环太平洋时代中国北面是东正教的俄罗斯、南面是新教的澳洲 - 北美轴线和东面是天主教的菲律宾 - 南美轴线,而俄罗斯 - 中国 - 印度 - 南非 - 巴西又构成金砖国家轴线。
2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行的照片
热度 11 SNPs 2012-2-16 10:42
去欧洲一个多星期,去了德国的Mannheim, Heidelberg, Munich, Penzberg, 丹麦哥本哈根,瑞典Uppsala, 斯德哥尔摩。下面是一路的一些照片,有的是用iPhone照的,有的用Nikon: Heidelberg古老小镇,很遗憾天气太冷,没有到河对面的“哲学家之路”上面走走,吸取一些灵感。 到了德国,一定要尝尝酸菜香肠这类的典型料理。酸菜比我想象得好吃,在美国的德国餐馆吃,酸菜都很酸,Heidelberg这家老餐馆力的酸菜带些甜味,很好吃。 山上古堡的残壁和山下小镇广场,这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圣地。 慕尼黑的街头,从罗氏回到城区的路上。出租车很贵,从Penzberg到慕尼黑机场一百二十欧元。 冰天雪地的丹麦,人们还是在户外锻炼,不象美国,快一半的人口有肥胖症。 常年在外面跑,很注意酒店的设施。丹麦这家万豪酒店设施非常先进,电视一根数据线,通过墙壁接到办公桌,上面可以接电脑投影等许多接口。房间整体设施也非常好。我去年入住万豪75天以上,成了他们的白金卡用户,免费上网,免费早餐,免费升级(房间等级)。可是各国的万豪比较起来,硬件中国最好,服务丹麦算是上等的。 从丹麦万豪酒店窗口望出去,能看到远处的风力发电机,也是一道风景线。 瑞典Uppsala老火车站改造成一系列风味餐厅。 瑞典吃的法国菜。 法国餐厅里的气氛,装潢的臃肿和华丽。 瑞典在挑战中国“自行车大国”的地位,骑自行车称为时尚。 最让我兴奋的是看到这个古老医学院留下的一个解剖学阶梯教室。学生挤在狭窄的看台上看下面老师的解剖操作,听讲解。 最早的显微镜。 做工精细的,豪华型显微镜。 零下十多度还能坐在室外读书?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1081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假设伊朗有毁灭地球的武器
热度 6 lin602 2012-2-7 12:11
如果伊朗有种武器(假设生物武器),用起来的时候,地球上全部人类都被灭了,或者基本灭光,剩余不多。有点象自杀式武器的味道,那么这个世界目前又会怎么样呢?发达国家还会目前这样处理吗? 哈哈。这是假设。 当然这是反人类的。 现在美国敢打俄罗斯吗?俄罗斯核武器厉害。 假设当时伊拉克的萨过姆及利比亚的卡扎菲或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希特勒有这样的武器,他们到最后关头会使用吗? 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也挺可怕的。
3382 次阅读|18 个评论
欧洲多国遭寒潮袭击已造成220人死亡:地球进入变冷周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2-2-4 05:19
欧洲多国遭寒潮袭击已造成220人死亡:地球进入变冷周期 杨学祥 据最新统计,连日来席卷欧洲大陆的寒潮已造成约220人死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其中,在受灾最为严重的乌克兰和波兰,已有138人因严寒而死亡。 据韩国气象厅消息,首尔2日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7度,不仅为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也是55年来的同期最低温度。 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气温迅速变暖;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地球将进入类似1947-1976年50-60年变冷周期。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严重的低温冻害、强烈飓风台风、特大地震、强拉尼娜、强沙尘暴、流感世界大流行等灾害依次有序发生,形成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2195 相关新闻: 欧洲多国遭寒潮袭击已造成220人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22:56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巴黎2月3日电 (记者 崔悦) 据最新统计,连日来席卷欧洲大陆的寒潮已造成约220人死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其中,在受灾最为严重的乌克兰和波兰,已有138人因严寒而死亡。   据德国气象机构预测,这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将延续到本周末。   在法国,2日一股来自东北方向的强冷空气使得寒潮加剧。法国气象局预测,3日-4日夜间,平原地区气温将降至零下14度。   3日早上,一名82岁的患有帕金森症的老人被发现冻死在摩泽尔省的一条林荫道上。这是法国自本周寒潮以来的第一名受害者。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3/225623879006.shtml 日本今冬大雪已造成63人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22:38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东京2月3日电 (记者 于青) 日本气象厅3日发布了去年年底至2月的全国低温和大雪天气的分析结果。北海道、秋田、山形和长野各县以及京都府的共计7个观测点的积雪深度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北海道新筱津村的积雪达213厘米(1月16日观测)。   总务省消防厅发表统计,截至本月3日下午6点,今冬的大雪已造成63人死亡,其中包括在秋田县玉川温泉雪崩中遇难的3人。   据气象厅观测,截至3日上午10点,青森市酸汤地区最大积雪达439厘米(常年值291厘米),鸟取县大山町积雪277厘米(常年值114厘米),以日本海一侧为中心的大范围地区积雪深度达到了常年值的2倍左右。   虽然日本海一侧强降雪的担忧已经消除,寒冷将于下周初出现缓解,但预计8日前后还将迎来冬季型气压。预计以北日本和东日本为中心至2月中旬将迎来严寒天气,日本海一侧的积雪或将进一步增加。★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3/223823878997.shtml 韩国首尔遭遇55年来最低温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01:06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首尔2月2日电(记者 马菲)据韩国气象厅消息,首尔2日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7度,不仅为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也是55年来的同期最低温度。   韩国全国已连续两天遭遇寒潮天气。韩国气象厅表示,气温骤降主要受低温大陆高气压和北极寒流影响。当天上午9时,首尔的体感温度仅为零下23.7度。   针对这一天气状况,韩国国内许多地区已经发布寒潮警报或寒潮注意警报。首尔市教育厅1日下午向首尔地区1400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发出通报,在预报酷寒的两三天中,各校负责人可酌情临时停课,灵活安排课程。★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3/010623873814.shtml 暴雪严寒席卷欧洲:地球已进入变冷周期 2012-2-2 06: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自然规律 拉马德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350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严寒天气致58人死亡
热度 1 周少祥 2012-2-1 10:31
欧洲严寒天气致58人死亡 2012-02 -01 02:25:27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有 581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7 ) (function() { var options = { sourceUrl: "http://news.163.com/",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新闻"),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欧洲严寒天气致58人死亡(图)"),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 NTES.ready( function() { WbApp.initShareTipsSm(options,"wb-article-sharewraper-sm"); }); })(); 核心提示:自上周起,一股西伯利亚强烈寒流席卷了欧洲中东部地区,不少城镇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截至1月31日,受严寒影响的欧洲已有至少58人死亡。目前,东欧多国气温已经降至-20℃,当地官员呼吁居民注意安全,尽量待在室内。 NTES.ready(function ($) { new nph.Gallery({ sn: "20460" }); }); (function() { document.domain = '163.com'; $('#forwardToWb20460').addEvent('click', function () { var options = { source: encodeURIComponent("网易图片库"), title: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title), link: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href), check1stImg:false, togImg:true, method:'click', keyfrom:'share163tu.click', images:function() { return $('#photo20460').attr('src'); } }; WbApp.showPopWindow(options); return false; }); })(); 当地时间1月31日,科索沃普里什蒂纳,严寒致路边挂起冰凌。近日,寒流来袭导致东欧各地连日大雪,至少已造成36人丧生。目前东欧多所学校停课,道路交通中断频发,还有许多地方居民饱受停电之苦。 自上周起,一股西伯利亚强烈寒流席卷了欧洲中东部地区,寒流带来的强降雪和降温导致数十人死亡;不少城镇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截至1月31日,受严寒影响的欧洲已有至少58人死亡。 警察搜寻流浪汉 目前,东欧多国气温已经降至-20℃,当地官员呼吁居民注意安全,尽量待在室内。警察也在搜寻流浪汉,确保他们不被冻死。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说,迄今为止已有30人被冻死。上周3天内,18人被冻死,其中12名流浪者倒毙街头。 目前首都基辅的学校和幼儿园已经关闭。政府已经紧急开设1500个临时收容处,供无家可归者取暖,并给他们提供食物。将近500人去医院治疗冻伤和体温过低。基辅市主管波波夫说,该市大学院校将从本周三起停课,至少要到下周一才能复课,据悉,本周基辅气温将降至-28℃。 囚犯救300条流浪狗 在捷克,仅本周一就有5人被冻死,官方预测本周一些地区气温可能会达到-30℃,政府已为3000名流浪汉提供了帐篷。 严寒同样袭击了罗马尼亚,卫生部门周二说,这场寒流已造成8人死亡,首都布加勒斯特晚间气温为-20℃,并且大雪封锁了道路。周一,十多名囚犯在布加勒斯特一流浪狗收容站帮助清理道路积雪,解救大约300条狗。 严寒也造成一些国家电力中断,在塞尔维亚中部地区,14个市进入紧急状态。由于强风的影响,积雪清理工作受阻,数十个城镇电力供应紧张。保加利亚当局宣布全国25个区进入紧急状态。 ■链接 严寒致英国燃气电费涨价 1月31日,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受严寒影响,英国民众取暖需求猛增,国内燃气和电力随之涨价。 据英国国家电力公司称,本周二英国国内燃气需求量达到3.596亿立方。预计本周三英国燃气价格将上升至61.5便士(约合7元人民币)每千卡,就在上周价格还在61便士每千卡。 燃气价格虽然在过去几天持续攀升,但也未达到2010年和2011年同期水平。点碳能源研究公司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严寒加剧燃气价格还会上升,但不会造成供求危机。 据悉,本周三电价也会增长至46.75英镑每兆瓦时,但也略低于去年冬天同期水平。 ■相关新闻 日本大雪3个月50人亡 1月31日,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调查显示,自去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在日本9个道县因下雪引发的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其中34人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原因大多是从屋顶跌落等在除雪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报道称,鉴于日本海一侧今后仍将降下大雪,政府呼吁人们不要独自一人除雪,以免发生事故,除雪时应戴上安全帽。 在除雪过程中发生事故死亡的有42人,被落下积雪砸死的有6人。日本13个道府县有重伤者共333人。住宅部分受损或因侧沟被积雪堵塞造成房间地板渗水等损害也时有发生。 (本文来源:新京报 ) 责任编辑:NN024
2136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盟对转基因关门,但中国对转基因却洞门大开
蒋高明 2012-1-25 22:43
蒋高明 1月24日,欧盟再次传来对国内转基因农业官员和转基因鼓吹手大年不利的消息。据路透社24日的消息,美国孟山都公司发表声明,停止它在法国的转基因玉米MON-810的销售。这 是继巴斯夫转基因退出欧洲之后又一转基因爆炸性消息。这个消息表明转基因毒粮在欧洲的死刑已经开始执行。 转基因欧盟沦陷了,孟山都等生物技术公司只有移师中国,趁中国人昏睡之际,大打一场“里应外合”的转基因“偷袭战”。关于这点,军旅作家吕永岩先生分析到: “来自转基因毒粮的王道乐土只剩中国首当其冲,这也正是孟山都早就规划和公关好了的。中国在转基因毒粮大跃进方面表现出好为人师的态度,尤其是要充当文化科技都比中国 发达的欧洲的老师。欧洲先生认为危险的转基因,中国学生却认为安全得很,比原生态还安全。这些对莎士比亚戏剧看一遍不行,看十遍不行,得看一百篇才行的“高智商”的人 ,现在终于可以在转基因毒粮推广上给欧洲人当一把先生了。可惜的是,这个先生名头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个代价不是用金钱所能估量的,他要付出的是十三亿人去充当转基因 毒粮实验的小老鼠,是中国相对人口少得可怜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美国杜邦的顾问已经当上了中国农业部的副部长,中国转基因毒粮产业化大跃进又增添了一员大将 ,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将会怎样?人们有理由胆战心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yke.html 而在此前不久,农业部有关部门搞的转基因“百问”和“明白纸”宣传虚假信息:“欧盟对转基因的态度曾一度比较消极,但近年来趋向积极,一方面加紧研究,一方面放宽转基因食品进 口,2010年还批准了转基因马铃薯商业化种植”;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玉米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 是用于食品”,等等。看到下面的消息,这些转基因代言人如何面对呢?是否再搞一个“千问”或“明白书”来? 实际上,只有你们将有关信心让公众知道了,就用不着这样急急火火地对老百姓搞什么转基因科普了? 孟山都公司彻底投降了么? 直言了,2012-01-24 | 2012-01-25 07:51:13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369369_d.html 路透社(Tue Jan 24, 2012 4:48pm GMT)报道,美国孟山都公司刚发了声明,停止它在法国的转基因玉米MON-810的销售,尽管法国最高法院前阵子判决说禁止该销售不符合 欧盟法规。声明说,今年停止、以后也不做该销售。详见: Monsanto says won't sell GMO maize in France in 2012 Tue Jan 24, 2012 4:48pm GMT http://af.reuters.com/article/commoditiesNews/idAFL5E8CO3J920120124 PARIS Jan 24 (Reuters) - U.S. biotech firm Monsanto said on Tuesday it does not plan to sell its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MON810 in France this year, nor after, even though the country's highest court overturned a 3-year ban in November.(摘录完)。 前几天,巴斯夫公司宣布停止它在欧盟国家的转基因作物业务。报道说,如此,在欧盟国家,那就只剩下孟山都MON-810一种转基因作物还有商业化种植,而该品种处在重审未 决的状态,即:目前,实际上欧盟国家已经没有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种植销售了,或者说,那等于是欧盟对转基因关门了。 现在, 孟山都宣布停止它在法国的MON-810转基因玉米销售,那就是说,在欧盟,那仅有的一个品种的商业化种植上市也进入“荡然无存”的局面了,即进一步确证欧盟已经没 有商业化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上市 、用不着再说“实际上”或“等于是”了。 该消息带有转基因技术及其食品作物全球市场走向的标志性或象征性的意义,引起欧美主要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甚至科技科普报刊都予以及时特别关注。 去年,在联合国/CODEX年度会议上,美国官方代表团首次表示不反对食品标签标记转基因成分,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0来年的立场 。当时,一些报刊媒体就有述评说,转基因食 品作物市场走向将发生全球性的重大转折变化。如此,继巴斯夫公司撤掉它在欧盟国家的转基因作物业务后,孟山都公司又宣布停止它在法国的转基因玉米销售,是否说明那个全 球性的重大转折变化已经开始了呢? 本人要说:且慢!不要急着下那个结论。理由:还有中国呢!中国还在继续搞“转基因大跃进”呢!而那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吃饭者的食品消费特大国。 早在2004年, 美国做第一次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上市反思反省的时候,包括学界商界的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转基因食品作物是“垃圾技术”,其危害风险远大于微观效益(企 业赚钱)。因此,在耶鲁大学相关座谈会有文说:如今全球化了,在西方成为“垃圾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及产品能否变成“黄金技术”,不取决于它的发源发祥地之美国和西欧, 而取决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食品消费 。 从那以后至今,几乎所有的西方转基因食品作物开发公司都把“点石成金”的梦想和主要力量放到了中国市场。 而在中国呢,农业部门和中科院等部门,已有高官担任那些公 司的顾问、还有官方媒体的加盟,形成了官商学媒“四位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为那些公司在中国的转基因产品销售、不但是不遗余力且是不择手段、甚至连营私舞弊都是公开 的了 。 中国为全球转基因食品作物能否“点石成金”而提供的贡献,不仅是它的庞大市场,而且还有它的国土生态安全、还有它的13亿人口充当全球转基因实验的老鼠。如此,那些 转基因公司撤离欧洲,就可以把省下的资本用于中国市场了。在中国,那些外国转基因公司的顾问已经被任命为中国农业副部长级官员而为他们的中国市场利益服务,还有农业官 员和中科院官员为他们充当“带路党”,还有官方媒体为他们做鼓吹宣传和封杀反对转基因技术泛滥的声音的服务;而他们的非法销售等行为被披露了,还有官员为他们撑腰和有 官媒为他们辩护,……。 面对能搞“点石成金”、能把西方的“垃圾技术”变成“黄金技术”的中国市场,那些转基因公司把撤离欧洲的资本拿到中国市场赚取巨额利润,且一个中国市场就可顶两个 甚至数个欧盟市场消费规模,更还有中国官员给他们当顾问和给他们带路撑腰的那些全球都找不到的“良好”市场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如此看,说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全球性重大 转折变化已经开始,不是过早了吗? 远在中国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已经充当全球转基因实验老鼠多年了。直到你们不再有实验价值,那个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全球性重大转折才可称为是实质到来。然而,那个时候 ,你们还是原本意义的中国人吗? 参考阅读: 欧盟对转基因关门了。2012-01-18 21:47。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313916_d.html 。 转基因后院起火,孟山都表现异常。2011-12-03 14:20。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0920759_d.html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人大闹孟山都粮库好得很!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24 21:37
【本博注】 从去年美国加拿大有机农场主集体起诉孟山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0461d0100w4r4.html ),到今天美国、法国农民大闹孟山都仓库,再到最近欧盟几乎对转基因关门,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说明,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已很不得人心。中国农业部应当醒来了。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yjt.html (2012-01-24 10:59:25) 转载 ▼ 标签: 杂谈 吕永岩按语:巴斯夫宣布其转基因项目退出欧洲,标志着转基因毒粮在欧洲的全面失败。现在,美国人民组成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不惧宪兵把守,坚决铲除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他们此次行动的原因是马上要春耕,美国人民决不允许美国再种植转基因玉米,并且美国农业部长也对孟山都发出禁令,美国政府也将对孟山都发出禁令。美国的小兄弟法国也明确禁止孟山都转基因玉米。 中国毒基因帮为了在中国推销转基因毒粮, 动辄搬出美国来压中国公众。觉悟的中国人民与欧洲一样,坚决抵制危害巨大且不可逆的转基因物种,从而使得毒基因帮 屡战屡败。由巨大利益驱动的毒基因帮不甘心失败,屡败屡战。万不得已,又搬出 美国转基因大腕来中国“科唬”转基因的“无害”。美国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的这次举动,再次给了毒基因帮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国人民针对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这次行动,明显说明了五个问题: 一是转基因在美国比过街老鼠还过街老鼠,所以不得不动用宪兵把守; 二是美国人对转基因很反感,并且很勇敢,很有献身精神,他们突破宪兵把守,毁掉转基因种子就是明证; 三是美国宪兵对毁坏转基因玉米的行动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他们没认真阻拦 “义勇割除队” 的行动,这进一步说明了转基因在美国是何等孤立; 四是美国农业部长和农业部已经不得不禁止转基因在美国种植; 五是美国盟友法国反对转基因毒粮非常积极。 铁的事实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自然也摆在方舟子、黄大昉及中国农官等转基因决策者面前。这些人在全世界反对转基因的铁的事实面前,一贯采取掩耳盗铃的做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还自以为是的我行我素,仿佛发展中的中国比科技文化发达的欧洲更聪明。转基因在欧洲折戟,马上也要在美国折戟,最后剩下来的只有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了转基因物种的“王道乐土”。这个残酷的事实当然会引起中国人民的深刻反思,也会引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美国地多人少,转基因还遭到如此抵制。中国人多地少,一旦转基因普及,除了亡国灭种,没有任何退路。所以,中国要生存,中华民族要生存,人民唯一的选择就是“抗转救国”! 抗转救国,时不我待! 要想得人心,抵制转基因! 要想失人心,普及转基因! 要求禁止转基因改造玉米 示威者大闹孟山都仓库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日期:2012-01-24    http://www.oushinet.com/172-570-160606.xhtml 【欧洲时报网】百余名 反基因改造农作物的成员 ,周一黎明在特雷布(TREBES,奥德省)闯入美国孟山都(MONSANTO)农粮大集团的一个仓库,把一些玉米袋里的孟山都810号基因改造玉米全部倾倒在地上, 要求禁止这类基因改造玉米 。 法新社报道,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的这些成员随后在散落一地的玉米堆上拉开了一面横幅,上面写着“基因改造地带”。 农民联合会主席让·萨本克宣布:“我们进入孟山都的种子包装中心,进行了公民视察,我们发现孟山都集团正在包装基因改造玉米,准备出售给顾客,而 农业部长告诉我们他已经给了孟山都集团有关的指示,要求不要销售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OGM MON 810),因为政府将下令禁止。” 他说:“我们请求农业部立刻下令禁止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他指出:“农业部已在两个月前宣布了这一方面的声明,但我们未见到做出任何措施。”农民联合会的代表强调:必须紧急宣布禁令,因为 一个月之后将开始播种 。 这个突击行动于当天早晨6时30分左右展开。虽然仓库进口有几名 宪兵把守 ,抗议者还是进入了仓库。 法国2008年2月宣布延迟批准基因改造农作物的种植,这个决定最近被卢森堡欧洲法院和法国行政法院宣告无效。法国随后宣布有意颁布政令,再次延迟批准这类作物的种植。 去年11月底,国家元首萨科奇曾表示:政府仍维持反对在法国领土上种植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的立场,他还责成环保部长和农业部长制定实际禁止孟810号的禁令。 1月6日,百余名农民占据了孟山都集团在蒙贝基(MONBEQUI,塔尔纳-加龙省)的一个仓库,要求政府迅速禁止在法国种植基因改造玉米。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410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盟为什么不搞“转基因重大专项”?
蒋高明 2012-1-22 19:09
蒋高明 一向在自然科学领域要“超英美国”、唯马首是瞻的中国科技界,在转基因问题上却一反常态。欧洲人不搞转基因重大研究,美国人搞转基因是公司行为,是为赚钱而来的。在转 基因科学家与国外生物技术公司成功游说下,中国投资300亿来搞转基因,于是全国涉及农业科学甚至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大学教师,一窝蜂地搞转基因。转基因大牌科学家掌控的研 究经费八九千万元,多则上亿元人民币,令全世界搞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垂涎不已,国外转基因学者纷纷回国来分这块大蛋糕。转基因研究有花不完的经费,仿佛中国真的实现了“21世 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了。 于是,中国传统的100多种栽培或养殖了几千年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牛、羊、鸡、兔、鱼等动物,甚至中草药惨遭“转基因”。在强大的资金优势下,在强大的“转基 因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唯一技术途径”话语权下,上述物种面临着自进化为物种以来最大的厄运。 欧洲人为什么不搞转基因?因为他们十分清楚:转基因增产是骗局,转基因环保是骗局,转基因食物充满着风险。另外,欧洲人不买美国公司的账,欧洲没有中国那么多的转基因 鼓吹手,没有那么多的洋奴、卖国贼。于是,在新西兰等国“构建零转基因国家”之后,欧洲很快会成为人类转基因技术的死亡地带。 而中国却很可能成为转基因的重灾区。其道理很简单,转基因工作者如不改行,就要失业;如保饭碗,就只有和国外转基因公司一起共存亡。攻下中国农业,意义重大。中国食物是转基因 还是非转基因?是严格管控还是放任自流?是作为生物国防研究?还是为跨国公司利益服务研究?,已由单纯的科学问题之争,上升到强势资本与弱势公众之间、物种生存与物种灭绝之间、生态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之间等民族生死 存亡的政治大事。 对于其中的是是非非,绝大多数的公众仍蒙在鼓里。 以下文字来自顾秀林教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dy2l.html 欧盟生命科学计划项目中没有“转基因重大专项” (2012-01-22 01:07:07)转载▼标签: 杂谈 【按:在欧盟2010年批准的210个“生命科学计划”项目中,似乎少了一类项目。生命科学如果叫做Life Science,那的确和生物技术 Biotech 拉开了不小的距离,但是无论如何, 炙手可热的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下面这一则一年半前的消息,怎么看怎么怪:210个项目,40%属于自然与生物多样性,55%以上为环境政策与治理项目,最后的不足5% 给了信息与通讯项目。没有一个是干 Biotech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项目的委婉语。 本人去年6月访问英国开放大学时注意到,该校关闭了曾经有实验室设备的生物技术专业, 倒是也有一个“环境科学”专业,和此报道可相互印证。 一周前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关上了大门。这又是一个印证——欧洲在转基因的“生物技术”面前,要洗手了,不干了。欧盟这是给美国的21世纪生物技术战略帮倒忙?还是促使美 国的生物技术战略收缩战场、实行朝向亚洲的战略转移?在中国这边,Biotech 今日正是大红大紫。恰好21日有一条新闻:李家洋被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了(不用通过人大,只需 总理任命),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是著名转基因水稻专家,还兼着杜邦公司的顾问,2007年当上的——他真不忌讳这些事;恰好国务院也不在意这些事。院士,一只 手同跨国公司手拉手,一只手掐着中国农科院和农业部——这种事只有在改开的中国才能合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7/235042.shtm 欧盟将资助210个新“生命科学计划”项目 欧盟委员会7月23日在布鲁塞尔批准资助欧盟新“生命科学计划”中的210个项目,欧盟方面将为此出资近2.5亿欧元,其余的数亿项目资金由欧盟成员国相关机构和企业承担。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公报中指出,这次批准资助的210个项目是从欧盟27个成员国去年申报的60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来的,其中包括84个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项目,116个环境政策与治理 项目,10个信息与通信项目。 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事务的委员亚内兹·波托奇尼克指出,这些新项目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目前人类面临的生物 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等环境领域的诸多挑战。 欧盟新“生命科学计划”是在其1992年至2006年开展的“生命科学计划”基础上制定的。新计划由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环境政策与治理以及信息与通信等3部分计划组成,欧盟委员 会以每年招标一次的方式筛选并资助27个欧盟成员国申报的相关项目。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134比1——欧洲足球史上的最悬殊比分:详细考证和回顾
espero 2012-1-20 20:07
【本文系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说起足球历史上的最高比分,马达加斯加联赛2003年打出的那个149比0自然是独占鳌头。但是,看过相关体育新闻的人都会知道,这149个进球全都是乌龙球,都是出于向裁判泄愤的目的而踢进的,这就让该场比赛的含金量和趣味性几乎降到了零。 如果要说含金量稍微高一些的最大比分纪录,那么桂冠应该还是放在1979年南斯拉夫足坛的那个134比1头上。该比分也是149比0之前近三十年时间里的原最大比分纪录。引人注意的是,这场134比1里的进球几乎没有乌龙球,也就是说,这135个进球基本都是由进攻方主动进攻取得的。不止如此,这场134比1还拥有一场与它有密切关联的比赛,同样也打出了一个惊人的比分,是88比0。当然,我们应该能够看出来,这种比分一定意味着“假球”。但即便是踢假球,也比马达加斯加的那支球队往自己球门里傻踢乌龙要好看一点,这一点没人会反对吧。 因此,若论可供挖掘的深度,134比1绝对要胜过最近的这个149比0。遗憾的是,中文互联网上已有的相关资料基本都在转帖关于149比0那场的信息,而对于这场内容丰富的134比1,由于年代久远,除了球队的名称和比赛日期之外,其他的都语焉不详。比赛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境?两场同时进行的南斯拉夫联赛为何总共打进多达223个球?还须要到英文互联网上去寻找细节。 以下资料,笔者编译自 http://www.xtratime.org/forum/archive/index.php/t-207239.html 上外国网友的资讯帖子。准备发到百度百科上去,不知道能不能被批准,总之先在这里贴一份。 当时的南斯拉夫联赛下设一些地区级联赛,只有在地区级联赛中名次靠前的球队,才能晋级到全国联赛。我们要瞩目的那场134比1发生在马其顿地区联赛(当时马其顿属于南斯拉夫),日期是1979年6月24日。在那轮比赛之前,积分榜上暂列第一、二位的两支球队正在争夺唯一的晋级名额:暂列第一的是伊林登队(Ilinden),暂列次席的是德巴卡队(Debarca)。二者积分看来是暂时相等,于是,两队谁能在该轮比赛中赢得更多的净胜球,就能够获得晋级。按照赛程,这轮比赛两队并不是直接交锋,而是要在各自的对手身上分别争取一场大胜。这就为在两块场地上同时上演的这出空前的滑稽戏埋下了伏笔。 最先开始鼓捣小动作的是德巴卡队。按赛程安排,他们的死敌伊林登队在这轮将对阵的是摩拉多斯特队(Mladost)。德巴卡队拟定了这样一个计划:向摩拉多斯特队行贿,请求他们以“队内有状况,不适合继续比赛”为理由宣布弃权,这样伊林登队会被判以3比0自动获胜,伊林登队本轮的净胜球也会被锁定在3个,在此基础上,德巴卡队自己只要在这一轮净胜对手4球以上就可以晋级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个行贿计划走漏了风声,伊林登队的情报员获知了这一动向。但伊林登队并未选择投诉和举报,而是决定“以恶制恶”——他们也去向摩拉多斯特队行贿,并且行贿金额比德巴卡队更多。谁给钱多谁就是主子,比赛当天,摩拉多斯特队准时出现在了赛场上,并且显然已经决定要在比赛中送给伊林登队更多的净胜球。 德巴卡队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只能派情报员到伊林登队的比赛现场,准备通过私用电台(当时没有手机)随时给老巢通报比分,以便知道自己还需要进多少个球。可想而知,以德巴卡队的这种思维方式,他们肯定也买通了自己这场比赛的直接对手,以保证自己可以进更多的球。(可惜的是,笔者看到的资料中没有提到这支球队的名字。) 德巴卡队的“盘外招”还不止如此。本来两场比赛按秩序册安排都应该在21点30分开踢,但就在此前几分钟,德巴卡队的代表突然找到自己这场比赛的裁判组,说自己队伍提交的队员资料有错误,需要更正,但正确的资料突然“找不到”了,请稍等几分钟。结果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分钟,等到德巴卡队终于“找到”并交上正确的资料时,伊林登队那边的比赛已经开踢了22分钟之久!又过了二十来分钟,伊林登队的上半场比赛以11比0收场,德巴卡队派出的情报员及时向母队通报了这个比分,这让德巴卡队从容地在自己上半场剩余的时间内把比分踢到了14比0,多出伊林登队3个。德巴卡队安心地进入了中场休息。 不过,伊林登队显然也有情报员潜伏在德巴卡队的赛场。德巴卡队耍赖推迟开球时间的消息,伊林登队很快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和自己这场的裁判组进行了交涉,要求延长中场休息时间,保持两场比赛的时间进度一致,裁判组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建议,结果伊林登队的中场休息被延长到40分钟。由于德巴卡队那边的中场休息是正常的15分钟,两块场地的下半场开球时间就几乎相同了。 德巴卡队在下半场开始时知道了这个情况,这让他们的心情遭受了重创。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有暗示自己的场上对手“再多让几个”了。对手显然极为配合,而且配合得过了头——当远方的伊林登队在下半场首次破门,把比分扩大到12比0的时候,德巴卡队的领先优势已经变成40比0!伊林登队的情报员赶紧把德巴卡队连续得分的情况汇报给母队。竞争对手已经进了40个球的消息,使得伊林登队也陷入了紧张之中,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就可想而知了,摩拉多斯特队开始疯狂地想办法帮助伊林登队得分:他们的门将和一名后卫牢牢地守在禁区之内不再出去,这样可以保证伊林登队不会越位;当伊林登队的射门因绵软无力而难以进门时,摩拉多斯特队总会有队员出来解围,并“不慎”将球补进球门;当球即将出界时,摩拉多斯特队的门将总是努力地把球追回来,然后“传球失误”送到对方前锋的脚下,为对手节约进攻时间;摩拉多斯特队的其他队员大多在中场附近闲晃,不离开中圈太远,以便在失球后能以最短时间完成重新开球的过程。 有趣的是,一心送礼的摩拉多斯特队也收获了一个得分,只不过纯属意外——某队员本无威胁的随意一脚,居然也洞穿了伊林登队的球门,结果这位队员立刻被队友告知“别再碰球了”。随着时间推移,伊林登队的进球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快速蹿升。 伊林登队的这种节奏变化,显然打乱了德巴卡队这边踢假球的节奏。比赛进行到第89分钟时,他们“仅”取得了57比0领先的优势,这完全不够压过伊林登队。不过,他们显然已经跟主裁判Andrey Ristevski搞好了关系。由于伊林登队那边势如破竹,这位黑哨就送给了德巴卡队一个超长的伤停补时,根据后来的比赛报告看,这次补时居然长达20分钟!利用这段补时,德巴卡队又狂灌对方31球。最后,主裁判大概也觉得如果再继续补下去就太假了,只能吹响了终场哨音。比分定格在88比0,德巴卡队赢得了一场毫无实际意义的狂胜——因为另一场比赛已经以134比1安然地提前告终。伊林登队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比分笑到了最后。 伊林登队134比1狂胜摩拉多斯特队的比赛报告,如今只能查到上半场的那部分,下半场的报告(记载着伊林登队剩下的123个进球)据说是“遗失”了。根据其他档案,在这场比赛中,伊林登队的队员Naum Shapkaroski独进58球。不过据他本人说,他其实进了76个球(亏他自己还数得过来)。另外,他的队友Ljube Crkovski在该场比赛中进了29个球。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几支球队的主教练都表示“比赛是正常进行的,完全接受比赛的结果”。但是,恐怕任何一个人,只要智商不是负数,都不会认为这种比分属于正常范围。南斯拉夫足协当然也不是傻子,所以,这两场球的所有当事人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处——四支俱乐部全部遭到了永远除名的处分(晋级自然也就成了泡影)!而参与这两场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官员、裁判员也都受到了长短不等的个人禁赛处罚,禁赛期最短的也有一年。或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冷静下来,好好反省一下这场一地鸡毛的闹剧。
21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华国际再揭欧洲广泛种植转基因谎言
蒋高明 2012-1-16 23:01
[转载]新华国际再揭欧洲广泛种植转基因谎言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alvyongyan 吕永岩按语:转基因推手李铁曾发表文章称转基因玉米在欧洲“广泛种植”,“ 2010年,共有10种转基因作物拿到了许可,创了新高”。下面来自新华国际的这篇最新报道却清楚地表明“ 转基因食品一直难以端上欧洲人的餐桌” 。去年三月初,欧盟批准一种转基因土豆,“ 这 是欧盟12年 来首次为种植转基因作物开“绿灯”。这个“首次”竟然“ 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并且这种“转基因土豆只是用来生产工业用 淀粉 ,并非供人食用 ,但反对人士认为,其难免会影响到人们的食物链。” 对于欧洲的的这篇最新报道,我们还可以从不久前欧洲愤怒抵制并要制裁中国出口到欧洲被检出转基因的食品事件中得到佐证。本博将李铁指责他人“造谣”的真正造谣文章附后。相信明眼人不难看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谣言专家。 欧洲:对转基因食品至今心存疑虑 时间:2012-01-16 10:18:00 来源: 新华国际 欧洲最终为转基因食品做好准备了吗?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一年前再度发出的质疑。长期以来,一提到转基因,不少欧洲人都会报以警惕的目光,这使得 转基因食品一直难以端上欧洲人的餐桌 。 对待转基因食品,欧洲人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欧盟成员国也是分成两大阵营,互不相让,以至于欧盟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土豆 再掀风波 《时代》周刊的文章起因于一种转基因土豆。去年3月初,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安弗洛拉”的转基因土豆,允许在欧盟境内种植,这一决定使得欧盟内部的转基因之争骤然升级,因为 这 是 欧盟12年 来首次 为种植转基因作物开“绿灯”。 在欧盟,种植转基因作物必须先经欧盟委员会的统一审批。但是,由于欧盟内部分歧严重,欧盟委员会自1998年批准了一种转基因 玉米 的种植后,就再没做过类似的批准决定。 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欧盟委员会可能会转变对转基因作物的立场,支持喝彩声有之, 反对之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一些环保组织批评欧盟委员会只看到商业利益,却置民众健康于不顾。一枚小小的土豆再度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 去年底,绿色和平组织在欧洲发起全民请愿行动,成功征集到100多万份签名,要求欧盟委员会暂停审批种植转基因作物。 在是否接受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欧洲正反两方面力量可谓旗鼓相当。欧盟2008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52%的欧洲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改善他们的生活,但58%的人对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转基因食品心存不安。 基于民意,欧盟成员国也是划分为两大阵营。其中, 奥地利、法国、希腊、匈牙利、德国和卢森堡等国一直严格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甚至因此被美国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输了官司。 戒心由来已久 欧洲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戒心有其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 ,欧洲接连发生了疯牛病等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作物正好是在欧洲人普遍担心食品安全的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迅速发展也始终伴随着科学家的质疑。 欧洲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担忧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担心损害人体健康;二是担心破坏生态环境 。实际上,巴斯夫公司的 转基因土豆只是用来生产工业用 淀粉 ,并非供人食用 ,但反对人士认为,其难免会影响到人们的食物链。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欧盟长期以来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到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和销售,欧盟都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监控程序。一种转基因食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必须提交申请,通过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后,再由欧盟委员会予以批准,整个 程序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 ,相当繁琐。 对于转基因食品,欧盟要求从生产到销售做到全程跟踪。销售过程中,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还规定了严格的标识制度, 凡是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0.9%的一律得标明是转基因产品 ,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欧盟有意放权 但是,支持推广转基因食品的人士认为,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粮食供求关系日趋紧张,转基因作物将是解决全球数十亿人口粮的一把钥匙。欧盟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思维恩说,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正在动摇欧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人们意识到,食物不会永远过剩和便宜。 欧盟也有些人担心,如果盲目地对转基因食品说“不”,还会抑制欧盟自身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创新能力,被美国等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多次强调,他希望欧盟就转基因食品展开一场“基于科学而非感情”的讨论。 为了解开正反两派僵持不下的死结,欧盟委员会去年7月建议,让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在本国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果这份立法建议获得通过,今后,欧盟层面上的科学评估和审批手续依然保持不变,但最终决定权交到了各成员国手中。 欧盟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显然有 扔掉“烫手山芋” 之嫌, 不愿再蹚转基因这滩浑水 。无论是企图发展转基因食品,还是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成员国,这么做倒是可以让它们都放开手脚。 转基因推手李铁:破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 谬误二:美国是转基因农业大国,出于国家利益允许吃转基因农产品,但在欧洲和日本是绝对禁止人食用转基因食品的 真实情况: 早在1998年,欧盟就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一款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和上市,该品种后来在欧洲广泛种植 。在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此外,捷克、葡萄牙、波兰等国家也种植了转基因玉米。 打开欧盟委员会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 其中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 。 要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众多,在一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受到反转基因运动的阻挡。2008年,希腊和匈牙利以MON810转基因玉米可能破坏环境为由,禁止了这种转基因作物。欧盟食品安全局随后再次对MON810进行评估,并认为希腊和匈牙利的转基因禁令不合理。近年来, 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正在向美国靠近,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的速度越来越快。2010年,共有10种转基因作物拿到了许可,创了新高。 相比起美国的开放和欧盟的保守,日本对转基因的态度介于两者之间。连续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就正式颁布实施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转基因食品如何标识有详细的说明。比如由转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须做转基因标识,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来的酱油、色拉油,就无需标识。 总之,说欧盟和日本禁止或不吃转基因食品,纯属谣言。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足迹在欧洲
热度 2 ydabdn 2012-1-9 17:25
足迹在欧洲
谨以此文纪念这几年在欧洲游走的11个国家的大大小小40个城。。。 我一直相信,游历并感受不同的景色和文化,会有益于增加对待事物的包容性,对个人本身看待生活和问题的态度、角度也会有所影响。。烦心的时候,去走走,面对大海,感受山水间的博大,自己所经历的开始变得越来越渺小,所执着的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努力,顺其自然,便好。。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 比利时-布鲁塞尔 德国-亚琛 法国-巴黎 法国-戛纳 法国-里尔 法国-尼斯 法国-普罗旺斯 梵蒂冈 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代尔夫特 荷兰-海牙 荷兰-莱顿 荷兰-鹿特丹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摩纳哥 挪威-奥斯陆 挪威-卑尔根 瑞典-哥德堡 瑞典-斯德哥尔摩 苏格兰-Balmoral 苏格兰-montrose 苏格兰-Perth 苏格兰-stonehaven 苏格兰-阿伯丁1 苏格兰-阿伯丁2 苏格兰-阿伯丁09春晚 苏格兰-爱丁堡 苏格兰-邓迪 苏格兰-格拉斯哥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 苏格兰-斯特灵 西班牙-巴塞罗那 意大利-比萨 意大利-佛罗伦萨 意大利-罗马 英格兰-伯明翰 英格兰-利物浦 英格兰-伦敦 英格兰-曼彻斯特 英格兰-诺丁汉 英格兰-约克
458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政治
whyhoo 2012-1-8 09:49
编者按:2007年12月1-3日,应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邀请,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勋爵携夫人出席由中山大学主办的“吉登斯与现代社会理论学术研讨会”,并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人士和中山大学师生做数场学术演讲。“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为其中的第二场演讲,反映了吉登斯对于欧洲福利国家改革和中国政治发展的思考。本刊现刊登该演讲文本,以飨读者。 一种激进政治的思想,一种首次出现于欧洲并且随后在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正深刻塑造着这个世界的政治景观,这种思想同时也与中国的政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意指形成一种与我们时代相关、与当代形势相连的政治思维。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里——这种变化尤其在过去20多年里变得明显——维护左派的价值:增强社会凝聚、促进社会整合、保护弱者、限制不平等以及积极定位政府的角色等。 要更好地理解“第三条道路”,我们需要把它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主导政治哲学联系在一起。首先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它与共产主义并不存在多大的区别,因为它们一脉相承。社会民主主义认为,国家应该作为经济的代言人,应该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第一条道路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凯恩斯本人不是社会主义者,但他的思想在西方却被应用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他提出,国家可以通过对未来的计划来控制国民经济,在创造一个就业充分、正义社会的过程中,指令性计划将充当重要的角色。在西方国家,与社会民主主义类似的是苏维埃共产主义,不过在东欧和苏联,后者显得更加强大和集权,除此之外,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第二条道路建立在市场哲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思维的转变。以英国为例,在撒切尔夫人看来,竞争性市场是经济繁荣的动力,最好的社会模式就是使社会尽可能像市场那样运作,在能引进市场的地方就尽力引进市场。因此,这条道路存在着强烈抵制国家的倾向。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都主张要建立“小政府”,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应该留给市场、留给经济领域。自由竞争的市场应该尽可能从国家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总的来说,对国家的敌意和对市场的信念代替了对国家的期望和信念。这就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后得到发展的第二阶段政治思维。 现在,人们开始寻找第三条可能的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条道路”。这不同于传统的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也不同于撒切尔夫人等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当然,不可否认,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思维曾使英国经济的发展面貌一新,而且有竞争力的市场对于经济发展也的确非常重要,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一味强调市场主导的政治哲学所带来的弊端。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除新西兰之外,英国的不平等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当然,中国当前也面临着这种问题? ?部分地区有着令人吃惊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同时,巨大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增长不平衡也赫然耸现。在英国,第二条道路的遗产就是公共机构减少、公共服务下降、福利体系孱弱,没有足够的钱投入到医疗和教育中去。第三条道路是要在公共机构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再回到传统对国家的崇拜、对传统社会主义的信仰中去。第三条道路认为既需要有竞争力的市场,又需要政府扮演积极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有活跃积极的公民社会或者第三部门。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找到平衡,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并且避免因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平衡。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就是如何在一个发生了巨大社会、经济变革的时代创造一个繁荣、得体(decent)的社会,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变化,变化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我们必须捍卫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在这个充满诸多新的力量、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的世界里保持社会凝聚力。在我看来,也存在着理解第三条道路的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在这种新的全球市场社会,如何创造一个既能保持充分竞争,又能保持身份认同、社会凝聚、人性关怀、相互信赖的无国界社会。 我们时代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并不难,但是,我们却非常难以应对这些变化。 在我看来,改变我们世界的至少有三大变化: 第一,全球化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我把它称作全球时代。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全球时代和全球化过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全球化意味着一种创造相互依赖的力量,全球时代则指一种新的制度( institution),在这种制度中,全球化力量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的生活与世界不断出现的诸多事件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全球时代的生活迥异于以往的生活。在我看来,全球竞争性市场尽管是全球化的重要方面,但决不是惟一和最主要的一面。其实,通讯才是全球时代的最主要方面,即时性电子通讯技术既把世界拉拢在一起,也使世界变得更加疏离化。这就是全球化对于我们的含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全球化呢?扩展其积极的一面,减少其消极的一面,这既是科学家也是所有政治活动家所面临的任务,同时还应考虑如何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既使人们空前凝聚又使人类分外疏离的各种力量。因为全球时代尚不是一个全球统一的时代,而是充满了新的分化和矛盾的时代。比如,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分化、宗教分裂、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全球化世界是一个我们既共同而又不同的世界,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我们必须努力控制自己创造的世界。 第二,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巨大而根本的变化。我是说,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比过去更加具有竞争性的经济环境中,我们经济生活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要理解这点很简单,让我们看看我所生活的欧洲过去30年间所发生的变化。在30年前的英国,有45%的人口从事农业和制造业, 45%的人口从事手工业,他们都是手工劳动者。但到2008年,只有14%的人口在从事着农业或者制造业,经济结构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意味着大约有85%的人口不再从事以前的劳动,而是从事以知识和服务为基础的工作,他们是非物质经济的生产者,西方经济正变得越来越非物质化。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研究专家丹尼尔·柯尔(DanielQuah)提出了“无重经济”(weightless economy)概念,即认为全球经济建立在信息交换而非实物贸易的基础上。他可能会认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迅速扩张的大国,一个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大国。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正确,但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趋势同样地发生在这个国度,这种趋势业已影响了中国的经济。造成西方国家制造业下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制造业东移到了亚洲,而是因为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技术变革摧毁了制造行业的工作。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再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它也愈将不得不在全球知识-服务型经济中谋求一席之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仅仅集中于制造业。制造业将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下降,而且将持续下降。当前,纵观世界经济的构成,全球GDP中有68%是由服务业而不是商品制造业构成的。换句话说,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以信息和服务作为驱动力。在未来10年,这一比例还有望提高到75%。因此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以服务和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社会。比如,教育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教育是知识和服务型经济的基础。 第三,当今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这种巨变很难描述,请原谅我用社会学的专业术语来加以表达——“反思性”(reflexivity)。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有“反思性”的时代。反思性是各种信息持续不断地流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传统和风俗越来越被消解,各种蜂拥而至的信息成为决定我们身份和我们该做什么事情的基础。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不仅仅是政府。原则上说,任何人都可以从相关的数据库里轻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被迫对我们自身的生活进行反思,并且不断根据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造成了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的改变。个人认同是我们自己创造和必须拥有的东西。它不再像过去那样经由过去来形塑,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必须决定你是谁,这是你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因特网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反思性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没有创造反思性,但是反思性需要网络。很明显,我们都知道,任何人只要打开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就能随时获得任何相关的信息。反思性社会改变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国家,也改变了公民自身。在一个越来越具有反思性的信息社会,人们更愿意也更能够与其他社会体系和政府领导者保持一种开放的关系。如果你问,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为什么苏联会解体?那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传统的组织运行方式不再能够应对现在这种更加瞬息万变、灵活开放和充满反思性的全球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商业结构在过去20年间会发生极大改变的原因,商业组织曾经有着清晰的权力结构和官僚制的层级体系。现在,成功的商业组织必须是开放的、灵活的、扁平的和高度反思性的,这是它们在全球反思性环境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所有取得成功的公司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重组的。当然,它们也影响了政府结构的重组,因为政府需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公民敞开自己。 它们是三种巨大而可怕的变化,如果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繁荣与正义并存、市场与团结并存、经济蓬勃发展与社会良序运作共存的社会,那我们就必须对它们做出回应。我们应当如何做出回应呢?什么样的社会才能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以欧洲为例,当然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也可能出现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在欧盟以及想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某些国家开展了一个巨大的研究项目。我们尝试发现,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角度衡量,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做得非常成功,有些国家则做得不那么成功。我们发现,在过去10-15年里,欧洲有些国家做得不那么成功,它们包括欧洲乃至世界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无论从经济增长还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衡量,它们在过去10-15年间都没有很好地适应上述变化。福利国家在那些国家变得难以为继和不可预测。与同一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你会发现有些比它们做得更加成功,这些国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芬兰、挪威、丹麦、冰岛和瑞典等,当然也包括英国、西班牙、荷兰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在内。因此,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是何种因素造成了成功国家与不成功国家之间的差异?为什么成功国家能够做到经济与社会同时发展?在这一方面,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真正称得上是楷模。 与中国相比,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是一些非常小的国家,它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都是向世界经济开放的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英国、荷兰、西班牙以及其他几个国家都实行开放型经济,它们没有试图从全球市场的影响中退缩。相比之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与更广泛世界的关系则相对更加保守。但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开放自己经济的同时,也对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福利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它们有着较高水平的岗位创造率,劳动力就业水平超过了70%。同时,它们还有着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较低程度的社会不平等。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那就是改革!它们都是一些锐意改革的国家。欧洲的情况与中国不同。中国还没建立起完善的福利制度,但在德国、法国、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它们早已建立了发达的福利制度。随着我前面描述的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适用的做法现在变得不再适用了。因此,那些没有进行成功改革的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社会正义的角度衡量——都成为欧洲未来发展的基本教训。竞争性市场经济并不就是凝聚型社会和保护型社会的反面,它们甚至是前者的条件。情况并不像撒切尔夫人所想像的那样,其实正好与她所认为的相反。在全球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型社会可以与高度凝聚型社会并存。如果你也锐意改革,在较贫穷的国家,如果也准备引进先进而不是传统的福利措施,成功国家的做法就是改革养老金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开放的市场使人们可以更容易更换工作,但同时,它们也能够在频繁的工作更替中保护劳动者。现代知识和服务型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水平的工作更替。现在每年约有20%的工作要么被竞争所摧毁,要么被技术革新所破坏,但这种现象却是经济繁荣的主要基础。 其次,所有成功的国家都重视教育方面的投资。教育在知识型社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更加广泛的公民身份来说,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当出现失业的时候,只是通过给予金钱来实现失业保障已不再行得通了,而是必须为他们提供培训或者再教育,使他们实现再就业。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成功也在于此。它们非常重视教育投资,使人们在某种工作遭到破坏和需要新工作的时候能够成功实现转移。这些国家提高了教育的水平,提早了入学的年龄,从四五岁就开始入学而不是六岁。它们还对大学也进行了改革,与其他国家相比,其大学的入学率也显得非常高。同时,它们还加大了对信息技术和发展研究的投资。与更为传统的国家相比,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要高两倍。比如芬兰,其信息技术普及水平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高。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于这些国家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它们还把针对老年人的福利转移到年轻人身上。在欧洲传统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大量资金用在了老年人的养老金上,年轻人很难找到工作,但即使没有工作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国家把对老年人的投资转移到儿童和年轻人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有经济上的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做得更好。这的确是高度反思性社会实现公民身份的一种方式。 最后,这些成功国家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气候的变化可能是当下欧洲最主要的讨论热点之一,生态环境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同时也是其他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这些成功的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比如瑞典,确立了到2020年以前实现无油经济(oil free economy)的目标。现在离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已为时不远。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项目,因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大部分电能都不是取自石油资源。瑞典成为一个完全无油经济国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燃料的使用方式。我相信,混合燃料型汽车、生态燃料型汽车以及其他代替汽油的方式将使瑞典的目标成为现实。因此这些国家也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先锋,环境保护在这样一个时代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变化意味着曾经存在于欧洲的传统福利国家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突然发生了转变。在很多国家,比如中国,必须拥有独特的福利系统才能应对经济成功所带来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回望传统的福利国家,因为它们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成为明日黄花。在欧洲,福利的定义、福利的供给及其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都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福利国家形成于凯恩斯主义盛行之时,它认为,国家应当控制经济的大多数方面,并且时刻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福利。福利国家最早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时候,实质上是一个风险管理系统。传统福利国家的运作方式如下:如果你失业了,国家会为你提供失业保障;如果你生病了,国家会为你提供医疗服务;如果你老了,国家会为你提供养老金;如果你因为生小孩而收入变低了,国家会为你提供抚养孩子的福利。传统福利国家因此主要是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在如果社会出现了某种问题和后果就要着力加以解决的基础之上。 在欧洲,成功国家所出现的新的福利制度可不是这样,他们更加注重投资,形成预防型的而不是问题解决型的福利。我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欧洲正在经历从传统福利国家向社会投资型国家(socialinvestment state)的转变。社会投资型国家不同于传统的福利国家,他们实行积极的福利措施和防御性的福利模式。传统福利国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 illiam Beveridge)发明的。在他看来,福利国家是为防止社会弊病——例如贫困、疾病、文盲等——而设立的一套制度体系。在今天,我认为福利制度需要有更加积极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在社会弊病出现以后才消极地应对,我们需要积极防止出现社会弊病,我称它为“积极福利”(positivewelfare)。比如,为了防止文盲的出现,我们可以普及教育;为了形成人们健康的体魄而不是进了医院以后才知道身体的重要,我们可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未雨绸缪”,即不是等到病入膏肓才进行抢救。今天早上,我就看到有人练太极强身健体,道理都是一样。我们必须投资来确保每一个人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形成应对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积极福利不仅仅要应对工作和就业的问题,而且要培养能够就业的公民,就业的能力比特定时期的工作更加重要,这样能够使公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领域的大部分问题都与疾病无关,而是与生活方式有关。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开始建立的时候,要应对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但到现在,在西方国家,疾病和死亡的原因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大量肥胖人群的出现,在英国,大约有40%的人口过于肥胖,其他如久坐不动的工作群体也大量增加,吸烟人数大量增长,以及很多其他危及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劝说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20年后,英国的医疗体系将会被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由于肥胖和不运动而引起的疾病所包围。因此,它们与以往的健康问题不同,并且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中国的问题我不是很清楚,但在日本,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这得益于其饮食起居和喜好运动的生活方式。如今,日本有15%的年轻人处于肥胖状态,在短时期内,这一数字可能上升至25%,与美国持平。是什么对日本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呢?在西方国家,过去二三十年里,人们的生命周期似乎也发生了一些逆转,寿命长的人变得更少了。这里因为,我们的社会给他们造成了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发展更加广泛的福利模式,发展更加积极的福利模式,例如更加积极的保健服务,以此取代传统的福利模式。在欧洲,关于福利和社会政策应如何不仅仅针对使人们免于经济贫困,而且应该朝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福利方向发展,已经存在着大量的讨论。比如,在英国,有些人每天工作很长的时间,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加以调节,使人们过上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讨论,相信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这些与中国具有何种关系?在演讲的最后,我想提出三点观察结论。首先,我认为,每个生活在中国和旁观中国的人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国部分地区的经济相当繁荣,但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不是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模式。如果继续纵容这种不平等发展下去,中国将不可能取得类似于日本的发展结果。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引入福利制度,必须着眼于社会保障,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贫困地区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必须环顾世界,从各种有限的资源中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福利制度。它们必须是先进而非传统的福利制度,中国需要引进的不是那种我们已经证明失效了的福利制度。中国应该高瞻远瞩,参与世界其他地方关于积极福利制度的讨论。其次,尽管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会相对下降而成为以服务和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但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有着更多的农村人口。西方国家的人口经历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英国在19世纪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城市工业急剧扩张,最后完全实现了城市化,社会也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但中国无法照搬这种经验,因为制造业不再像一百多年前那样具有巨大的工作产生能力(capacity of job generation)。这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吗?不错,因为它不再能够遵循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但这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优势吗?同样不错,因为它可以借此机会登上最先进的发展舞台,中国可以直接形成其他西方国家很难形成的发展模式。 最后,关于环境意识的崛起。气候变化正成为西方国家和越来越多的世界其他国家致力解决的问题,而且气候变化还可能成为未来20年地区或者全球政治的主要议题。在我前面提到的从传统福利国家向社会投资型国家转型的过程中,环境政治和环境保护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考察中国的农村,中国在未来15年尽管不太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农村地区如画的风景却堪与它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媲美。比如,在农村,大规模推广生态燃料不仅可行,而且还有可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对于相对传统的社会来说,这种燃料也相对容易适应。它们当然可以减少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对石油或者柴油的依赖。因此,中国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它同样也是一种积极福利的模式。我们知道,没有什么问题会比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重和更加重要。我们也知道,以后将会出现《后京都议定书》,而且中国、印度和西方国家都将参与其中。在我看来,西方国家在解决地区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应该达到在2015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的目标,以后几年应该加快朝这一目标迈进。中国和印度的目标可以稍低,但必须加入这一协定。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对世界各国构成了威胁,发展环境政治或者我所谓的生态社会政治已势在必行。为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欧洲正在促进传统福利模式的转型,正在建立生态敏感型社会模式或者生态社会模式。但是,在我看来,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如何避免生态威胁或者危险,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经济发展机遇和环境威胁并存的背景下,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为公民带来福利。面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有一种积极的政治。 我愿意看到中国成为一个开路先锋,中国目前尽管还不够发达,但某些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已呈现出衰退之势,而且还拒绝参与某些全球协议。我们应该从这一角度来看待开路先锋的地位,因为这是未来政治的着眼点。关于生活方式,你们也面临了向生活方式政治转变的问题。欧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劝说人们改变其生活方式,朝着更加关注环境、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情感满足转变。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如果你看看汽车的影响,中国也是深受其害的国家之一。记得10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的首都北京,那时候,人们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跑,现在却是遍地的汽车。汽车给你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但它也是阻塞城市、造成污染和社会压力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从汽车中解放出来,尝试保留身边的其他交通方式。因此,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在正式政治领域并形成新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我想要说的是,尽管每个国家都存在其独特的历史,尽管中国正处于一个与西方发达国家迥然相异的发展时期,但我们还是应该使自己加入到全球学习的过程中去。如果中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感兴趣,对未来的环境状况感兴趣,那就应该放眼世界,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我想,欧洲的做法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样,欧洲也应该向世界其他地方学习,以共同创造我们理想的社会。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87
个人分类: 思想|1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型期中国应扎扎实实研究欧洲
whyhoo 2012-1-7 09:58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目前正在欧洲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展开的美国之行相比,李克强的欧洲之行显然没有引起媒体过多的关注。然而,李克强抵达德国之前在《南德意志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却值得人们关注。   中国在急剧的内外转型期,如何准确定位与欧洲的关系,使这一关系不但有利于中国的外部环境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内部的转型,将是一个超越外交战略的、多领域、多学科的深层问题。这一大问题下还有许多子问题;将这些子问题研究透了,中国不但外交上将迎来一个柳暗花明的时期,而且在内部转型上也将进入一个思路畅通的新阶段。 “欧洲智慧”值得东亚借鉴   上周,笔者在梳理2010年中国外交时认为,2010年中国外交的重要亮点,是取得了对欧关系的重大突破;中欧关系是中美关系之外另一根重要的全球性平衡杠杆。在美中欧三足鼎立格局中,若中欧关系稳定了,那么中美关系再有大浪,其对中国的损害也将相对有限。同时,中欧由于不存在国家定位层面的战略冲突,因此更易在探索大国共荣模式上先行一步。   这一观点可有表层和深层两种理解法。就表层而言,这自然是外交战略的平衡之术。这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外交,尤其是中国面临中美关系以及周边众多挑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自然是有用的。但外交平衡之术不能玩过了头,不然就又会陷入十七到十九世纪欧洲“大国平衡” (Balance of Power)的窠臼之中。且不说今天的欧洲早已步出“大国平衡”的陈旧逻辑,仅就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特点而言,“大国平衡”显然已不再是人类处理国际关系应该追寻的唯一方式。   但在深层上,当代欧洲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些深层智慧和经验,却值得东亚地区所参考。欧洲虽然历史没有东亚悠久,但其历史上的冲突密集和剧烈程度却超过东亚。二战后,以法德和解与欧盟发展为核心的欧洲经验和智慧,其核心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消弭冲突和对手的最好办法往往不是冲突、战争或遏制,而且恰恰是联合与融合;二、联合与融合并非以双方是朋友为前提,恰恰因为有矛盾才需要融合,而矛盾在融合过程中自然得到消弭。   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经验”因其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属于欧洲,但“欧洲经验”背后的“欧洲智慧”却属于包括东亚在内的全人类;她为人类处理亘古以来因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而产生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实际上意味着人类文明水准的一个新台阶。与“欧洲智慧”截然相反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千年恩怨无法摆脱的以巴冲突。   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东亚,面临中美两个全球大国博弈的地区化,以及地区间包括中日、中印、朝鲜半岛、南中国海冲突为载体的势力纷争,究竟能否从“欧洲智慧”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显然是这个地区人们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的东亚乃至全球格局演变中,中国显然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中国的人们在这其中有什么样的认知水准和处理艺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地区和国际格局。 研究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    欧洲对中国的深层内涵,绝不仅之于上述的“大国平衡”和“欧洲智慧”。事实上,今天中国转型期遇到的许多问题,在欧洲早年发展的历程中,都可以看到影子。因此,仔细研究欧洲早年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以及市场经济的各种模式,对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外部崛起迅速,内部转型艰难。这一对反差,前者成为中国发展的亢奋点,后者则成为中国发展的疑难症;两者若同时呈现,则极易出现凸显前者而回避后者的情况。中国近年外交崛起迅速,固然与经济实力逐渐雄厚有关,但在民间和舆论界也逐渐滋长一种情绪,以为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和购买力就可以拯救世界。此次中国购买西班牙债券,其所谓的战略含义被一些舆论无限上升,一如两年前中国拯救美国的翻版。这种情绪自大且危险,但其实折射了没有见过世面的“土财主”心态。   今天的中国,最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内部转型的艰难及其背后的众多困惑。欧洲作为人类工业化和现代化最早的发源地,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对一系列规律性问题的解决之道,对今天的中国有着许多启示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三大转型:一、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三、从封闭的集权社会向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转型。前两大转型主要是工业和经济领域的转型,第三大转型则主要是社会领域的转型。三大转型各有特点,在今天的中国都尚不彻底,但却环环相扣,彼此不可分割。在这些方面,欧洲早年的历程,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欧洲经验对转型中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领域:一、如何消弭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二、如何解决转型期激烈的社会内部矛盾?三、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构建合理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如何构建合理、和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二年后,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二、三十年后的一个必然阶段,那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展开及其带来的众多问题。从人类历史上看,这实际上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必由之路。今天中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拆迁暴力、农民工诉求、三农问题、工人维权、城市贫富不均、治安恶化、房价飞涨等,大致上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些问题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下半叶的欧洲都曾出现过,有些激烈程度还远远超过今天的中国。欧洲在十九世纪中期进入工业化的黄金时代,二、三十年后出现城市化进程及其负面效应。恰好那个时期,也是欧洲工人运动(包括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两者相叠,令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充满动荡,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欧洲统治者既要应对外部崛起,又要应对内部矛盾。虽然欧洲在外部崛起上走上了负面道路,值得今天的中国警示;但在化解内部矛盾方面,欧洲还是积累了不少值得今天中国参考的经验。   今天的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都无法提供足资参考和探索的元素;唯有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强调市场的独立,又兼顾政府的监管和干预,即所谓“So wenig Staat wie moeglich, so viel Staat wie noetig”(可能时,国家尽量少干预;必要时,国家尽量多干预)。   今天的中国,刚性维稳,上下紧绷。但从经济-社会-政治的延动关系来看,只要建构了一个合理的经济模式,社会自然和谐,政治也就自然稳定。其间,欧洲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后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值得今天的中国好好研究。   凡此种种,显然都不再是“打欧洲牌”来得那么简单。今天的中国,需要多一点沉稳、谦虚和扎实,来好好研究欧洲,使之对今天的中国转型有一点借鉴。    作者为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108.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利益》: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五种误读
freedom110110 2012-1-1 22:40
继雷曼倒闭之后,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且可能演变成更具破坏性与持久性的事件。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11 月 10 日刊文指出,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公众,对欧洲债务危机都存在五种错误认识。 继雷曼倒闭之后,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且可能演变成更具破坏性与持久性的事件。实际上,全球经济很可能被重新拖入 2009 年那场勉强躲过的全球经济衰退。然而,包括美国人在内的那些远离危机现场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公众,对欧洲债务危机都存在五种错误认识。 误读一:希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所在。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反复,债务阴影蔓延整个欧洲。然而,希腊毕竟只是一个小的经济体,其债务总额约合 3700 亿欧元,并没有超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可以控制的范围。相比而言,作为比希腊更大的经济体,意大利问题更为严重。意大利的债务——即使西班牙不会受其牵连——也已高达 1.92 万亿欧元,大约是次级债顶峰时债务规模的两倍。如果意大利经济持续恶化,西班牙则很可能步其后尘。到时,即使是为了保护 3A 评级而采取紧缩政策的法国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误读二:欧洲债务危机仅仅是财政问题。尽管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财政与主权债务问题非常严峻,这也仅仅是表层现象。欧洲核心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竞争力的普遍缺失才是隐藏在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货币无法贬值、难以跟上德国不断提高的生产力和工资增长水平是竞争力缺失的最直接表现,而竞争力缺失会进一步扼杀投资并抑制经济增长。竞争力缺失的问题是可以逆转的(爱尔兰正在这样做),但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长时间内工资以及需求的降低。然而,工资以及需求的降低则要求实行更多的财政紧缩政策。这就是这场危机为何持续这么多年的原因。 误读三:欧洲很富有,足以独自应对这场危机。以下两点可以证明这是一句谎言。首先,毫无缝隙团结如一的欧洲并不存在,尽管欧洲各国领导人经常把这挂在嘴边。但欧盟仍然是一个由 17 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其次,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债务问题过于庞大,令经济相对健康的欧洲核心国家难以应对。即使将法国也列为健康国家,外围国家的债务总量也已高达核心国家 CDP 总量的 56% 。估算一下,救助欧洲外围国家所需要的资金大约相当于核心国家 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 误读四:欧洲央行可以轻易解决这场危机。欧洲央行对政府债券的收购正徘徊在灾难的边缘。像《金融时报》马丁·沃尔夫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些观察家指出,欧洲央行可以通过向其所有成员国债券提供整体担保来结束危机。然而,此举会使欧洲央行应急购买政府债券的措施变为永久行为,从而使欧元走上不归之路。这样,基础经济增长以及竞争力缺失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而且欧洲的政治家将会因此失去解决这些问题和高额债务的兴趣。 误读五:美国与欧洲债务危机绝缘,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这种错误观点在于只关注直接联系——美国对欧元区的出口额只占很小的份额,而且在美国银行业的投资组合中,欧洲外围国家的债券也仅占很小的份额。然而,宏观经济衰退以及金融危机在本质上是系统性的,而非线性。问题的关键是,美国是一个极度开放性的经济体,而欧盟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拥有最大的银行业部门,因此美国经济不可能不受欧洲经济的影响。 (赵纪萍 / 编译)
2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9)—2011-12-31 梅西被《国家报》评为欧洲之王,瓜帅欧洲最佳主
eaglezxw 2011-12-31 13:08
据悉,梅西被南美一家非常重要的媒体——乌拉圭《国家报》,评为欧洲之王,这也是他连续第三年被评为“欧洲之王”,而6大排名最前的球员中,巴萨球员也占据了其中5个席位。《国家报》是在咨询了欧洲足球专家后作出这样的评选的。欧洲28个国家的208名记者参加了投票,这一评选已经有20年的历史。    投票结果: 1、梅西,32票 2、C罗 3、伊涅斯塔 4、哈维 5、阿尔维斯 6、皮克 7、卡西利亚斯 8、维迪奇 9、贝尔 10、比利亚。   梅西连续三次得奖,也追平了罗纳尔迪尼奥的成绩,巴西球星曾在2004、05、06年连续三次得奖,得奖次数最多的球星是齐达内,法国人曾在1998、2001、2002、2003年共4次得奖。    在教练的评选中,率领巴萨获得的5冠王的主教练 瓜迪奥拉 被选为欧洲最佳主帅,胜过皇马主教练穆里尼奥5票,而去年是穆里尼奥超过瓜迪奥拉14票得奖。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文化与新体制
热度 1 benlion 2011-12-30 01:36
古代希腊著作从阿拉伯翻译成拉丁或欧洲文字而为文艺复兴重新回到欧洲,近来查阅一些资料表明数学符号是文艺复兴发明,数学同样经历了中国古代数学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经阿拉伯数学传入欧洲。不但欧洲近代哲学、科学、艺术是在文艺复兴及其后创立或奠基,而且数学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这是有一点惊讶。 当不同学科领域的历史研究汇集到一起时,不得不承认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新的文化和新的体制创造过程,而且,阿拉伯世界充当了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熔炉 - 在这里古代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中国的文献也同样翻译成阿拉伯文,而后这些文献又翻译成拉丁文,这之后或同期还有中国文献直接翻译成拉丁文,这些有比如马可 . 波罗等和来华传教士在文艺复兴及前后的文化交流活动等;因此,无疑近代西方文明的建立有东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贡献为基础,对于中国可以再在现代西方文化和体制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的新文化和新体制。 在宗教比较和历史研究资料中有一种理论:西方宗教是一种直线型演进启示模式,佛教是一种循环型再世投胎模式。
2552 次阅读|9 个评论
猜火车
热度 2 yourjoe 2011-12-26 22:38
猜火车
有天晚上,我从阿姆斯特丹乘火车返回我住的地方,跟几个荷兰人聊了起来。 我一般不爱跟人说话的。但坐车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只看只听,除非别人找我搭讪,否则坚决不说话,二是酒到了一定程度,兴奋了,就找人说话。 那天有些晚,窗外无风景可看。我在允许抽烟的区域坐下,一边抽烟,一边喝啤酒。 一个小伙子走过来找位置坐下,自己卷烟抽。这不奇怪,荷兰的烟太贵,我自己就经常自己卷烟抽。 又过来一个小伙子,坐在他对面。 新来的人眼睛总是看那个抽烟的。 抽烟的小伙子被盯得不好意思,就主动询问对方是否想抽烟,并把烟递了过去。搁咱们中国,那叫让烟。但让的是他正抽的那支,他自己另外重新卷。 我好生奇怪。接受馈赠的人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表示了谢意,并解释说自己实在太累了。他看上去确实挺疲倦的。 后来一位姑娘也走了进来,加入这个行列。 我忽然就明白了。他们在吸食大麻之类的东西。眼前这一幕与电影中许多类似的镜头何其像耳! 我就冒昧地问,他们是否在抽 drug 。几个人笑而不答。那个姑娘反问我要不要试一试,我笑着拒绝了。 然后我表达了一些意思,大致是我知道荷兰吸食轻毒品是合法的,但那是在一定的场合,如专门的 caf é,在火车上嘛,肯定是不合法的。 那姑娘就说,那你跟我们在一起,警察来了也会把你抓走。快看,那边过来警察了。 我知道她在开玩笑。大家一起笑。他们的精神似乎已经不错。 后来就聊了些别的。他们说喜欢中国的 Jacky Zhang 。我首先的反应是章子怡,那时她正当红。 章子怡被否定了。张曼玉被否定了。张艺谋被否定了。周润发被否定了。张学友被否定了。张丰毅被否定了。连李连杰也猜到。 他们比比划划的,我实在猜不出来他们喜欢的是谁。他们耸耸肩,我也耸耸肩。由于他们三个原本不是一路的,但都喜欢或知道 Jacky Zhang ,看来此人不一般。 回宿舍后我立马就查网络,仍然查不到。因为我根本就没往成龙身上想。因为一来不喜欢成龙及其电影,二来“成龙”与“ Jacky Zhang ”离得太远。 后来电视上看到成龙,忽然想起那件事,查查吧。一查,嘿嘿,成龙的英文名字赫然便是“ Jackie Chan ”。看来并不是荷兰人发音有问题,是我太孤陋寡闻。 要搁过去,说张(常,陈)杰克和成龙是一个人打死我也不会信,现在,不打我也深信任何一种符号跟任何另外一种符号都可能代表同一个人或同一件物品。 海牙的花在哪里开 玛雅遇到的猪大侠 鹿特丹的画家 标准体型,应该是摩纳哥 有些颓废的汉堡自拍 为什么哭泣
38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传统与社会文化
benlion 2011-12-26 13:24
中国传统应用科学不乏实践、经验、技术的传统,欧洲传统自然哲学不乏思辩、理论、分析的传统,这两种传统的结合在 17 世纪欧洲诞生了实验科学的传统, 美国 起初的科学传统来源于欧洲;但是,由于偏向实用主义哲学而后来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实用传统,而前苏联及之前后的俄罗斯更偏向理论和基础研究的传统,因而为美国等输送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理论科学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最活跃的国度,也是美国将大学教育、期刊出版、仪器制造等转变成了产业经济行为。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又转换成以期刊、媒体为形式的知识经济和以物质、能源、物品为形态的实业经济,知识经济与实业经济的衔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将决定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发展。 美国是以欧洲民族为主体的移民国家,以自己的海洋和空间军事实力,可以在全球范围获得一流人才,可以挖走许多欧洲作出开拓性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而且,研究论文和数据库等可以发表在英美的期刊;因此,美国以先进的期刊出版、数据库和实验室仪器、消耗品等优势拥有人才和知识产业或经济实力,中国在学习美国时可能更多应以欧洲、日本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基础研究和出版、数据库、资讯等产业。 (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254do=blogid=520710 )
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穷匕见:碳减排和碳税是欧洲的竞争策略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2-25 03:36
图穷匕见:碳减排和碳税是欧洲的竞争策略 杨学祥 伴随生态环境的恶化,打着环保的旗号,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这已成为国际资本财团最流行的竞争策略。根据欧盟指令,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几乎所有起飞或降落在欧盟境内的国际空运活动都需要纳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不论该运营商是否属于欧盟成员国。 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均对欧盟上述措施表示反对。早在2009年,美国航空运输协会与美国三大航空公司就在欧洲提出诉讼,认为欧盟碳管制违反《芝加哥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欧美“开放天空”双边协定,并强烈反对并取消欧盟单方收取碳排放费的计划。 美国起诉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案,于北京时间21日晚间定案。欧洲法院作出裁定:欧盟做法既不违反相关国际关税法,也不违反有关领空开放的协议。由于此案事关全球航空业,这就意味着,从明年起,欧盟可以对所有进出欧洲国家机场的航班征收碳排放税。 早在2009年1月13日我就指出,布莱尔的两手策略压垮了美国经济巨人: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信奉这一教条的美国没有被敌人打垮,却被朋友压垮。这个朋友就是对美国政策言听计从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当金融风暴在美国华尔街骤然兴起,席卷全球,美国金融权威格林斯潘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布莱尔的两手策略:支持伊拉克战争消耗美国经济实力,倡导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提高企业经济成本,最终导致世界油价上涨,美国现金短缺,信贷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政治庸人害怕历史,因为那是耻辱的纪录;科学研究来源于历史,因为那是正确与错误的客观证据。碳减排已成为欧洲号令全球的杀手锏,图穷匕见,不得不防。 相关新闻: 美国败诉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案 专家建议贸易反制 2011年12月22日 00: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梁嘉琳 闫磊 王珏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11222/5310941.shtml 外媒:欧盟征航空碳税恐引发全球贸易战 2011-12-23 10:28:38 来源: 新华网  欧洲法院开绿灯 美国败诉表不满 欧盟征航空碳税恐引发全球贸易战 http://money.163.com/11/1223/10/7LV0CJNG00253B0H_all.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1-13 8:14:11 布莱尔的两手策略压垮了美国经济巨人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信奉这一教条的美国没有被敌人打垮,却被朋友压垮。这个朋友就是对美国政策言听计从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当金融风暴在美国华尔街骤然兴起,席卷全球,美国金融权威格林斯潘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布莱尔的两手策略:支持伊拉克战争消耗美国经济实力,倡导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提高企业经济成本,最终导致世界油价上涨,美国现金短缺,信贷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1、 托尼·布莱尔简介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金牛座)生于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大律师,1994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封为枢密院的一名官员。1983年进入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财政、贸工、能源和就业事务副发言人,1992年起任内政事务发言人。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宣布将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结束长达10年的首相岁月。 2、 伊拉克战争的坚定支持者 表面上看,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布莱尔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由于布莱尔在对外政策上对美国的政策一步一趋,而且和布什关系密切,所以英国民众以及媒体经常嘲笑布莱尔是布什的哈巴狗。2003年7月17日,美国决定授予“美国反恐战争中最坚定的盟友”布莱尔国会金质奖章。然而时至今日布莱尔仍没有领取该奖章。据称,布莱尔主要是出于害怕承担被人指责其是布什哈巴狗的骂名的考虑。还有分析人士称,美国授予布莱尔的国会金质奖章已经成为一个不幸的象征,成为套在布莱尔脖子上的沉重枷锁。后来的事实同样证明,“美国反恐战争中最坚定的盟友”布莱尔国会金质奖章也是套在美国经济上的沉重枷锁。 不管英国民众如何议论,布莱尔预擒故纵借刀杀人的政策直接效果是伊拉克战争严重消耗美国经济实力,导致共和党政府威信扫地,在2008年总统竞选中以失败告终。 美国为其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迄今已有超过三千美军士兵丧生。此外,美国在伊拉克的财政支出也达到天文数字。有人甚至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去年说,在四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总共投入了2500亿美元的费用。但一直批评布什伊拉克政策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如果算上对伤病员的护理费用、由战争而引起的油价上涨以及许多其它因素,这笔资金的总数应当是两万亿美元。斯蒂格利茨说,仅用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使未来七十年的美国社会福利系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尽管这种估算存在争议,但它起码说明,美国在进入伊拉克战争之前,对于自己将会为此付出怎样的财政代价毫无所知 。 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2008年10月2日,美国参议院74票对25票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美参议院投票表决的救市方案总额从原来的7000亿美元提高到了8500亿美元,增加了延长减税计划和将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的条款,目的是安抚紧张的美国公众及支持经济增长。所使用的费用还不到伊拉卡战争费用的二分之一。伊拉克战争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容忽视。 3、 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倡导者 2005年7月8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格伦伊格尔斯宣布,为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更加有效地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英国决定今年11月在伦敦召开一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对话会议。 八国集团峰会7日至8日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两大主要议题是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峰会期间,八国集团专门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参加对话会议。5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在对话会议上表示积极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并一致要求八国集团等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新技术,通过推广和使用高新技术共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八国首脑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关于控制气候变化的宣言和一个行动计划,承认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影响气候变化,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决定通过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对话,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布莱尔表示,发展中国家加入减排行动将使控制气候变化的努力更加有效,也将促使美国重新参加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谈判 。 如果说布莱尔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一步一趋,那么,布莱尔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却采取背道而驰的相反路线。在美国总统布什以经济原因拒绝在京都协议上签字之后,布莱尔和欧盟决定在气候问题上掌控世界问题的话语权,重温大国引领世界潮流的昔日旧梦。布莱尔开创了气候问题政治化的先例,直接为美国的金融危机搭桥铺路。 2007年3月13日,英国首相宣布了气候变化法案的草案。英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碳排放立法的国家。根据该草案,英国要在2050年削减60%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的中期目标至少要减排26%。若没有完成计划,英国政府可能会被起诉。托尼·布莱尔说,这一计划可能会帮助英国说服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与英国携手应对全球变暖。英国环境部长戴维·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说:“这是革命性的一步,英国此举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了榜样。这一法案是国际性的里程碑。这是未来的环保方向。”环保主义者称该法案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 2008年6月5日,布莱尔撰文指出,新的环保技术已经推动着数十亿美元的产业。2007年,约有148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清洁能源技术上。从2006年开始,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增幅已达到60%。与此同时,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也是引发气候争论的原因。随着油价每桶涨到130美元以上,那些拒绝减排者就有更多的借口来回避对气候变化的关心。而减少对碳的依赖也是未来基本安全需求的核心。我一直认为,从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战略重要性而言,能源政策远不及防止气候变暖来得重要。如果没有美国的承诺,全球性协议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美国承诺本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少50%碳排放量,并以立法的形式付诸实践,将可以有效改变减排的前景 。此时离2008年10月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的事件不到四个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日前决定,绕开布什政府,同英国政府合作建立共同温室气体市场,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变暖。施瓦辛格目前已经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达成共识,并在洛杉矶当地时间7月31日下午共同宣布,加州和英国计划建立共同的温室气体贸易市场。据了解,布什政府一直反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于2001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却跟布什意见相左,他已经呼吁加州到201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水平降到2000年的水平 。布莱尔大挖布什墙角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英国文化不愧是美国文化的最初源泉。 4、 美国共和党的新策略和温室减排计划对美国经济的伤害 近日《华尔街日报》刊载文章称现在共和党已经调整了他们的反对策略,将攻击重点放在了碳排放立法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即将碳排放税的收益用于补助前景不妙的可再生能源研发。 毫无疑问,美国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及其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将采取某些税收手段对碳排放加以限制,但是对立党派共和党人却指责全球变暖是一个谎言,声称不管是碳排放税还是碳限额与贸易体系,都会将难以接受的负担强加给美国经济。   也许未来五十年里我们都无从得知全球变暖是否会成为现实,但是确实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迹象,例如北冰洋冰盖的融化、阿拉斯加日益温暖、全球气候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但是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强调,从1998年以来,全球温度就再没有升高了,而且,近来的天气也变得不合时宜的冷了。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我们仍然能够无节制地向空气中继续释放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   对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50美元的税额将使得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上涨25美分,这将使我们加速转向电力混合驱动汽车,放弃进口石油。同样的税负还将使电力支出费用提高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会促使我们少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也会鼓励我们保持节约。   但是,共和党称,碳排放税不会将收益返还给消费者,民主党操纵的国会将会把税收补助给狂热的特殊能源开发,特别是风能和生物燃料。他们称,奥巴马政府在决定优先发展哪种新能源时,风能开发是最可能让人们走上歧途的一种,那种认为风力发电可以取代煤炭或天然气发电的想法就是白日做梦。   共和党称,风力发电只能将25%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且其输出电量随时都在改变。现在的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装置,其电压不能改变哪怕很少的百分点,否则就会导致电力设备无法运转或者损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风还只是一种麻烦,而远非一种能量来源。   然而,风能却是现在发展最快的一种电力生产方式,因为从美国联邦到各州都在资助这种再生能源的开发,政府要求公用事业部门建设风力发电设施。过不了几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像丹麦一样,遍地风力发电站,却没有关闭一家化石燃料发电企业。   生物燃料也已经被证明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它吞噬掉了我们30%的粮食作物产量,夷平了大片热带雨林,却仅仅取代了3%的石油需求。   除此之外,太阳能则具有不需额外补助就能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好处。但是除了零碳排放的好处之外,太阳能发电在最大程度上依赖于炎热的夏季阳光,所以在用电高峰,通常还是要靠昂贵的燃气电机来提供能源。   碳减排体系下的最大受益者恐怕还是核能,共和党称。核电企业已经向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递交了18份申请请求新建28座核反应堆,核电复兴之日可期。虽然看来奥巴马支持阵营中的许多环保主义者会躺在推土机面前阻止新核反应堆的建设和核能复兴,但是奥巴马自己的态度却比较微妙,毕竟他来自伊利诺伊州,那里45%的发电量都来自核反应堆。 也许对于共和党人来说,比较谨慎的立场是:“碳限排,没问题;补助新能源?没门。” 他们认为,启动碳排放税或者拍卖碳限额与贸易许可之后的收益如果用以削减其他方面的税收,那么就不会损害经济发展;需要避免的是野蛮的、国会操纵下的投机式的替代能源繁荣。正如洛克菲勒大学人类环境课题组主任杰斯·阿苏贝尔(Jesse Ausubel)所说:“可再生能源将会是下一个垮台的次级抵押贷款。” 从美国共和党的最新策略,可以看到英国倡导的温室减排计划对美国经济的伤害。 5、 结论及2009年欧盟(EU)轮值主席国捷克政府的宣言 2009年欧盟(EU)轮值主席国捷克政府的宣言可以给本文一个精彩的结尾: 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捷克共和国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时刻接任欧盟(EU)轮值主席国的,尽管几乎所有“时刻”最终都可以被称为“复杂”。我们不应该恐慌,而且必须对那些只想借此摆布我们的人(布莱尔?作者加注)——他们将当前这个阶段描述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说不。   当然,有一些被大肆宣传(如果不是过度渲染的话)的问题确实存在。全世界正处于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中。欧盟的问题也愈加严重:“民主赤字”日益显著,并且在自身的制度安排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全球气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那些散布全球变暖危言的人成功地让政治家们(还有一些普通人)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凭借这一虚假的断言,他们试图束缚我们的自由、限制我们的繁荣。而长期存在,给数百万民众带来深重苦难的核心武装冲突——例如在阿富汗、伊拉克、巴以和一些非洲地区——也无望得到迅速解决。   经济危机应被视作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狂妄自大的政客们玩弄市场的结果,因此是我们必须付出的“合理”代价。这些政治家们试图将一切归咎于市场,而毫不自责,这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抵制。捷克政府将——满怀希望地——不会把全世界和欧洲推向更加严厉的监管、国有化、去自由化和保护主义。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历史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前车之鉴。   我们的历史经验提供了一条清楚无疑的教训:我们所需要的总是更多的市场、更少的政府干预。我们还认识到,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的代价更大。   捷克政府不至于成为全球变暖危言的支持者,这一点也是我们可以指望的。捷克人认为,自由与繁荣遭受的危害要远甚于气候。有关当前全球变暖程度的唯一性并没有得到证实。对于那些引发全球变暖因素的解释既不清晰,也不能让人信服。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缓解气候变化的举措是无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已经证明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气候的渐进变化。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其它真正令人畏惧的问题 。 参考文献 1. 布什又要增兵 伊拉克战争巨额军费在美国引发争议。时间:2007-01-11星岛环球网。 http://www.stnn.cc/america/t20070111_441847.html 2. 卢苏燕,曹丽君。布莱尔宣布今年在伦敦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会议。2005年07月09日02:07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5-07-09/02076388372s.shtml 3. 王淏。英国可能第一个为碳排放立法。2007年03月16日13:17人民网。 http://env.people.com.cn/GB/5480189.html 4. Tony Blair。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全球化。2008年06月05日08:39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tar.news.sohu.com/20080605/n257293523.shtml 5. 绕开布什 施瓦辛格与布莱尔合作减排温室气体。2006-08-01 GMT星岛环球网。 http://www.stnn.cc/america/t20060801_290748.html 6. 常旭旻。“碳限排,没问题;补助新能源?没门!”2009年01月04日11:34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http://env.people.com.cn/GB/8617813.html 7. 胡娟。我们应该给市场松绑。2009年1月9日 8点32分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金融网。 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919/index/476947677110.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85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185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36 次阅读|4 个评论
“道”、“器”与创新公式
benlion 2011-12-19 11:35
“科举”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体制创新,以道家之观点“道”是内涵是精神是文化,“器”是形态是器具是机制,文化是信息是知识,体制跟随文化发展而改革。 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现代文明,文职或文官系统和大学与中学教育中的各类考试等,从中国的文化、科学*和体制中学习与借鉴是无疑,院士制度可能来源于另外的传统,我们的发展过程应该是建立在学习现代欧美、日本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是回到欧洲建立近现代文明之前的那个古代中国。 一个简单的公式: 设,A(古代欧洲)、B(古代中国)、C(近代欧洲)、D(现代欧美)、E(现代和未来中国)、“+(*)”为非加和性交汇创新,“(+)”为集大成。 则,C=B+(*)A,D=C(+),E(中国和日本等)应该=D+(*)B,也就是先得学习欧美最新的文化和体制成果,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道”创造新的文化和体制。 注 ,科学史上称之为实践形态的经验科学或“前科学”,以近代实验科学诞生为依据,欧洲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古籍是从阿拉伯文本再翻译,“化学”和“代数”也是源于阿拉伯文。
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ephedra 2011-12-16 15:16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历史学和语言学在欧洲都是很近才发达的。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欧洲近代的语言学,在梵文的发见影晌了两种古典语学以后才降生,正当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经几个大家的手,印度日耳曼系的语言学已经成了近代学问最光荣的成就之一个,别个如赛米的系,芬匈系,也都有相当的成就,即在印度支那语系也有有意味的揣测。19世纪下半的人们又注意到些个和欧洲语言全不相同的语言,如黑人的话等等,“审音之功”更大进步,成就了甚细密的实验语音学。而一语里面方言研究之发造,更使学者知道语言流变的因缘,所以以前比较言语学尚不过是和动物植物分类学或比较解剖学在一列的,最近一世语言学所达到的地步,已经是生物发生学、坏境学、生理学了。无论综比的系族语学,如印度日耳曼族语学等等,或各种的专语学,如日耳曼语学、芬兰语学、伊斯兰语学等等,在现在都成大国。本来语言即是思想,一个民族的语言即是这一个民族精神上的富有,所以语言学是一个大题目,而直到现在的语言学的成就也很能副这一个大题目。在历史学和语言学发达甚后的欧洲是如此,难道在这些学问发达甚早的中国,必须看着它荒废,我们不能制造别人的原料,便是自己的原料也让别人制造吗? ( http://www.tecn.cn ) 论到语言学和历史学在中国的发达是很引人寻思的。西历纪元前两世纪的司马迁,能那样子传信存疑以别史料,能作八书,能排比列国的纪年,能有若干观念比1 9世纪的大名家还近代些。北宋的欧阳修一面修《五代史》,纯粹不是客况的史学,一面却作《集古录》,下手研究直接材料,是近代史学的真功夫。北南宋的人虽然有欧阳修的《五代史》,朱熹的《纲目》,是代表中世古世的思想的,但如司马光作《通整》(遍阅旧史,旁采小说),他和刘攽、刘恕、范祖禹诸人能利用无限的史料,考定旧记,凡《通鉴》和所谓正史不同的地方,每多是详细考定的结果。可惜长篇不存在,我们不得详细看他们的方法,然尚有《通鉴考异》说明史料的异同。宋朝晚年一切史料的利用,及考定辨疑的精神,有些很使人更惊异的。照这样进化到明朝,应可以有当代欧洲的局面了,不幸蒙元之乱,明朝人之浮夸,不特不进步,或者退步了。明清之交,浙东的史学派又发了一个好端涯,但康熙以后渐渐地熄灭,无论官书和私著,都未见得开新趋向,这乃由于满族政府最忌真史学发达之故。言语学中,中国虽然没有普日尼,但中国语本不使中国出普日尼,而中国文字也出了《说文解字》,这书虽然现在看来只是一部没有时代观念,不自知说何文解何字的系统哲学,但当年总是金声玉振的书,何况还有认识方言的輶轩使者?古代的故事且少论,论近代:顾炎武搜求直接的史料订史文,以因时因地的音变观念为语学,阎若璩以实在地理订古记载,以一切比核辨证伪孔,不注经而提出经的题目,并解决了它,不著史而成就了可以永远为法式的辨史料法。亭林、百诗这样对付历史学和语言学,是最近代的:这样立足便是不朽的遗训。不幸三百年前虽然已经成就了这样近代的一个遗训,一百多年前更有了循这遗训的形迹而出的好成就,而到了现在,除零零星星几个例外以外,不特不因和西洋人接触,能够借用新工具,扩张新材料,反要坐看修元史修清史的做那样官样形式文章,又坐看章炳麟君一流人尸学问上的大权威。章氏在文字学以外是个文人,在文字学以内做了一部《文始》,一步倒退过孙诒让,再步倒退过吴大澂,三步倒退过阮元,不特自己不能用新材料,即是别人已经开头用了的新材料,他还抹杀着。至于那部《新方言》,东西南北的猜去,何尝寻杨雄就一字因地变异作观察?这么竟倒退过二千多年了。 ( http://www.tecn.cn ) 推绎说去,为什么在中国的历史学和语言学开了一个好的端绪以后,不能随时发展,到了现在这样落后呢?这原故本来显然,我们可以把一句很平实的话作一个很概括的标准:(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地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地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上项正是所谓科学的研究,下项正是所谓书院学究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是这样,在语言学和历史学亦何尝不然?举例说,以《说文》为本体,为究竟,去作研究的文字学,是书院学究的作为。仅以《说文》为材料之一种,能充量地辨别着去用一切材料,如金文,甲骨文等,因而成就的文字学,乃是科学的研究。照着司马子长的旧公式,去写纪表书传,是化石的史学。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大如地方志书,小如私人的日记,远如石器时代的发掘,近如某个洋行的贸易册,去把史事无论巨者或细者,单者或综合者,条理出来,是科学的本事。科学研究中的题目是事实之汇集,因事实之研究而更产生别个题目。所以有些从前世传来的题目经过若干时期,不是被解决了,乃是被解散了,因为新的事实证明了旧来问题不成问题,这样的问题不管它困了多少年的学者,一经为后来发现的事实所不许之后,自然失了它的成力问题的地位。破坏了遗传的问题,解决了事实逼出来的问题,这学问自然进步。譬如两《皇清经解》其中的问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这些以外不再成题目,这些以内不肯捐弃任何题目,自然这学问是静止的,是不进步的。一种学问中的题目能够新陈代谢,则所得届果是可以层层堆积上去,即使年代久远,堆积众多,究竟不觉得累赘,还可以到处出来新路,例如很发达的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如果永远盘桓于传留的问题,旧题不下世,新题不出生,则结果直是旋风舞而已,例如中国的所谓经学中甚多题目,如西洋的哲学。所以中国各地零零碎碎致力于历史或语言范围内事的人也本不少,还有些所谓整理国故的工作,不过每每因为所持住的一些题目不在关键中,换言之,无后世的题目,或者是自缚的题目,遂至于这些学问不见奔驰的发展,只表昏黄的残缺。(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西洋人研究中国或牵连中国的事物,本来没有很多的成绩,因为他们读中国书不能亲切,人中国事实不能严辨,所以关于一切文字审求,文籍考订,史事辨别,等等,在他们永远一筹莫展。但他们却有些地方比我们范围来得宽些。我们中国人多是不会解决史籍上的四裔问题的,丁谦君的《诸史外国传考证》,远不如沙万君之译外国传,玉连之解《大唐西域记》,高几耶之注《马哥博罗游记》,米勒之发读回纥文书,这都不是中国人现在己经办到的。凡中国人所忽略,如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问题,在欧洲人却施格外的注意。说句笑话,假如中国学是汉学,为此学者是汉学家,则西洋人治这些匈奴以来的问题岂不是虏学,治这学者岂不是虏学家吗?然而也许汉学之发达有些地方正借重虏学呢!又如最有趣的一些材料,如神祗崇拜、歌谣、民俗,各地各时雕刻文式之差别,中国人把他们忽略了千百年,还是欧洲人开头为规模的注意。零星注意,中国向来有的。西洋人作学问不是去读书,是动手动脚到处寻找新材料,随时扩大旧范围,所以这学问才有四方的发展,向上的增高。中国文字学之进步,正因为《说文》之研究消灭了汗简,阮吴诸人金文之研究识破了《说文》,近年孙诒让、王国维等之殷文研究更能继续金文之研究。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利用了档案,然后可以订史,利用了别国的记载,然后可以考四裔史事。在中国史学的盛时,材料用得还是广的, 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档库中出材料,传说中辨材料。到了现在,不特不能去扩张材料,去学曹操设“发塚校尉”,求出一部古史于地下遗物,就是“自然”送给我们的出土的物事,以及敦煌石藏,内阁档案,还由它毁坏了好多,剩下的流传海外,京师图书馆所存摩尼经典等等良籍,还复任其搁置,一面则谈整理国故者人多如鲫,这样焉能进步。(三)凡一 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实验学家之相竞如斗宝一般,不得其器,不成其事,语言学和历史学亦复如此。中国历来的音韵学者审不了音,所以把一部《切韵》始终弄不甚明白,一切古音研究仅仅以统计的方法分类。因为几个字的牵连,使得分类上各家不同,即令这些分类有的对了,也不过能举其数,不能举其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钱大昕论轻唇舌上古宋无之,乃自重唇舌头出,此言全是,然可以重唇分出一类为轻唇,唇头分出一类为上,竟不是全部的变迁,这层道理非现在审音的人不能明白,钱君固说不出。若把一个熟习语音学的人和这样一个无工具的研究者比长短,是没法子竞争的。又如解释隋唐音,西洋人之知道梵音的,自然按照译名容易下手,在中国人本没有这个 工具,又没有法子。又如西藏、缅甸、暹罗等悦,实在和汉语出于一语族,将来以比较言语学的方法来建设中国古代言语学,取资于这些语言中的印证处至多,没有这些工具不能成这些学问。又如现代的历史学研究,已经成了一个各种科学的方法之汇集。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顾亭林研究历史事迹时自己观察地形,这意思虽然至好,但如果他能有我们现在可以向西洋人借来的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成绩岂不更卓越呢?若干历史学的问题非有自然科学之资助无从下手,无从解决。譬如《春秋经》是不是终于获麟,《左氏传》后一段是不是刘歆所造补,我们正可以算算哀公十四年之日食是不是对的,如不对,自然是伪作,如对了,自然是和获麟前春秋文同出史所记。又譬如我们要掘地去,没有科学资助的人一铲子下去,损坏了无数古事物,且正不知掘准了没有,何如先有几种必要科学的训练,可以一层一层地自然发现,不特得宝,并且得知当年人士的踪迹,这每每比所得物更是重大的智识。所以古史学在现在之需用测量本领及地质气象常识,并不少于航海家。中国史学者先没有这些工具,哪能使得史学进步,无非靠天帮忙,这里那里现些出土物,又靠西洋人的腿,然而却又不一定是他们的胸袋,找到些新材料而已。整理自己的物事的工具尚不够,更说不上整理别人的物事,如希拉(希腊)艺术如何影响中国佛教艺术,中央亚细亚的文化成分如何影响到中国的物事,中国文化成分如何由安西西去,等等,西洋的东方学者之拿手好戏,日本近年也有竟敢去干的,中国人目前只好拱手谢之而已。 ( http://www.tecn.cn ) 由上列的三项看来,除几个例外算,近几世中中国语言学和历史学实不大进步,其所以如此自是必然的事实。在中国的语言学和历史学当年之有光荣的历史,正因为能开拓的用材料,后来之衰歇,正因为题目固定了,材料不大扩充了,工具不添新的了。不过在中国境内语言学和历史学的材料是最多的,欧洲人求之尚难得,我们却坐看它毁坏亡失。我们着实不满这个状态,着实不服气就是物质的原料以外,即便学问的原料,也被欧洲人搬了去乃至偷了去。我们很想借几个不陈的工具,处治些新获见的材料,所以才有这历史语言研究所之设置。 ( http://www.tecn.cn ) 我们宗旨第一条是保持亭林百诗的遗训。这不是因为我们震慑于大权威,也不是因为我们发什么“怀古之幽情”,正因为我们觉得亭林百诗在很早的时代已惊使用最近代的手段,他们的历史学和语言学都是照着材料的分量出货物的。他们搜寻金石刻文以考证史事,亲看地势以察古地名。亭林以语言按照时和地变迁的这一个观念看得颇清楚,百诗于文籍考订上成 ( http://www.tecn.cn ) 那末一个伟大的模范著作,都是能利用旧的新的材料,客观地处理实在问题,因解决之问题更生新问题,因问题之解决更要求多项的材料。这种精神在语言学和历史学里是必要的,是充足的。本这精神,因行功扩充材料,因时代扩充工具,便是唯一的正当路径。 ( http://www.tecn.cn ) 宗旨第二条是扩张研究的材料。 第三条是扩张研究的工具。这两层的理由上文中已叙说,不再重复了。这三件实在是一句话,没有客观的地理史学或语言学的题目之精神,即所谓亭林百诗的遗训者,是不感觉着扩充材料之必要,且正也扩充不了,若不扩张工具,也不能实现这精神,处置这材料。 ( http://www.tecn.cn ) 关于我们宗旨的负面还有几句话要说。 (一)我们反对“国故”一个观念。如果我们所去研究的材料多半是在中国的,这并不是由于我们专要研究“国”的东西,乃是因为在中国的材料到我们的手中方便些,因为我们前前后后对于这些材料或已经有了些研究,以后堆积上研究去方便些,好比在中国的地质或地理研究所所致力的,总多是些中国地质地理同题,在中国的生物研究所所致力的,总多是些中国生物问题,在中国的气象研究所所致力的,总是些中国各地气象观察。世界中无论哪一种历史学或哪一种语言学,要想做科学的研究,只得用同一的方法,所以这学问断不以国别成逻辑的分别,不过是因地域的方便成分工。国故本来即是国粹,不过说来客气一点儿,而所谓国学院也恐怕是一个改良的存古学堂。原来“国学”、“中国学”等等名词,说来都甚不祥,西洋人造了支那学“新诺逻辑”一个名词,本是和埃及脱逻辑亚西里亚逻辑同等看的,难道我们自己也要如此看吗?果然中国还有将来,为什么算学、天文、物理、化学等等不都成了国学,为什么国学之下都仅仅是些言语、历史、民俗等等题目?且这名词还不通达,取所谓国学的大题目在语言学或历史学的范围中的而论,因为求这些题目的解决与推进,如我们上文所叙的,扩充材料,扩充工具,势必至于弄到不国了,或不故了,或且不国不故了。这层并不是名词的争执,实在是精神的差异的表显。(二)我们反对疏通,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我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所以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置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它发见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果然我们同人中也有些在别处发挥历史哲学或语言泛想,这些都仅可以当作私人的事,不是研究的工作。(三)我们不做或者反对所谓普及哪一行中的工作。近 ( http://www.tecn.cn ) 百年中,拉丁文和希腊文在欧洲一般教育中之退步,和他们在学问上之进步,恰恰成正比例,我们希望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中国希望制造一个新将来,取用材料自然最重要的是欧美的物质文明,即物质以外的东西也应该取精神于未衰败的外国。历史学和语言学之发达,自然于教育上也有相当的关系,但这都不见得即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只要有十几个书院的学究肯把他们的一生消耗到这些不生利的事物上,也就足以点缀国家之崇尚学术了——这一行的学术。这个反正没有一般的用处,自然用不着去引诱别人也好这个。如果一旦引了,不特有时免不了致人于无用,且爱好的主观过于我们的人进来时,带进了些乌烟瘴气,又怎么办? ( http://www.tecn.cn ) 这个历史语言研究所,本是大学院院长蔡先生委托在广州的三人筹备的,现在正计划和接洽应举的事,已有些条随着人的所在小小动手,却还没有把研究所的大体设定。稍过些时,北伐定功,破虏收京之后,这研究所的所在或者一部分在广州一部分在北京,位置的方便供给我们许多工作进行的方便。我们最要注意的是求新材料。第一步想沿京汉路,安阳至易州,安阳殷墟以前盗出之物并非砌底发掘,易州邯郸又是燕赵故都,这一带又是卫邶故域。这些地方我们既颇知其富有,又容易达到的,现在已着手凋查及布置,河南军事少静止,便结队前去。第二步是洛阳一带,将来一步一步的西去,到中央亚细亚各地,就脱了纯中国材料之范围了。为这一些工作及随时搜集之方便,我们想在洛阳或西安、敦煌或吐鲁番、疏勒,设几十工作站,“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广州的地理位置,我们将要设置的研究所要有一半在广州。在广州的四方是最富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材料,汉语将来之大成全靠各种方言之研究,广东省内及邻省有很多种的方言,可以每种每种的细细研究,并制定表式,用语言学帮助,作比较的调查。至于人类学的材料,则汉族以外还有几个小民族,汉族以内,有几个不同的式和部居,这些最可宝贵的材料怕要淅渐以开化和交通的缘故而消灭,我们想赶紧着手采集。我们又希望数年以后能在广州发达南洋学:南洋之富于地质生物的材料,是早己著名的了;南洋之富于人类学材料,现在己渐渐为人公认。南洋学应该是中国人的学问,因为南洋在一切意义上是“汉广”。总而言之,我们不是读书的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 http://www.tecn.cn ) 现因我们研究所之要求及同人之祈向,想次第在两年以内设立下列各组:各组之旨趣及计划,以后分列刊印。 一、文籍考订; 二、史料征集; 三 、考古; 四、人类及民物; 五、比较艺术。 以上历史范围。 六、汉语; 七、西南语; 八、中央亚细亚语; 九、语言学。 以上语言范围。 历史学和语言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容易由个人作孤立的研究了,它既靠图书馆或学会供给它材料,靠团体为它寻材料,并且须得在一个研究的环境中,才能大家互相补其所不能,互相引会,互相订正,于是乎孤立的制作渐渐地难,渐渐地无意谓,集众的工作渐渐地成一切工作的样式了。这集众的工作中有的不过是几个人就一题目之合作,有的可就是有规模的 系统研究。无论范围大小,只要其中步步都是做研究功夫的,便不会流成“官书”的无聊。所有这些集众工作的题目及附带的计划,后来随时布白。希望社会上欣赏这些问题,并同情这样工作的人,多多加以助力!果然我们动手动脚得有结果,因而更改了“读书就是学问”的风气,虽然比不得自然科学上的贡献较为有益于民生国计,也或者可以免于妄自生事之讥诮罢?我们高呼: ( http://www.tecn.cn ) 一、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他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对不是我们的同志! 二、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 三、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来源: http://www.cawhi.com/show.aspx?id=5561cid=14
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使用grads读取欧洲中心数据,
ivyzhang 2011-12-15 09:50
grib格式使用 Grib2ctl 转换后,产生.ctl,可用grads读取 下载地址 http://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wesley/grib2ctl.html grib2ctl.pl grib_file grib_file.ctl grib2使用g2ctl转换 http://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wesley/g2ctl.html g2ctl -O grib2_file grib2_file.ctl
个人分类: 气象数据|6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结构
热度 1 benlion 2011-12-14 16:54
人类文明梗概式随想录: 1)轴心时代理性的曙光; 2)农业文明与经验科学(中国); 3)实验科学与工业文明; 4)全球经济(联合国)与系统科学。 人类诞生在宇宙中太阳系的地球上*,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了宗教、哲学与科学时期,哲学时期处于宗教与科学之中介,特别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的经验科学时期和各学科初步分科(科举考试和文武官员等)。 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发现了焚毁的希腊、罗马文献阿拉伯文本,在阿拉伯文献中也有源自中国的科技,于是开始建立欧洲的大学和掀起文艺复兴,中国元朝和四大汉国促进欧洲走向东方文明探索,不少中国著作(约400余部)翻译成拉丁文。欧洲启蒙运动和人本主义的哲学思考时期,形成新的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和体制的浪潮,在17世纪形成了来华传教士向中国传播欧洲近代科学和古代希腊数学和向欧洲介绍中国科技、文化等的双向交流时期,该时期应该是中国最早接触近代欧洲科学,也是基本处于可以相互平等水平发展的时期,然而,骄傲和自以为是地藐视西方正在形成与发展的近代科学和文明模式,错失良机,导致后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 日本,之前是学习中国,之后是学习欧洲,很快找到发扬自身文化传统精神和学习西方科技和社会体制的方式,很快进入近代文明和工业发达国家之列。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发展:1)国际贸易、建立世俗大学和发展理性和人性的新文艺;2)宗教改革将信仰转变成伦理,使圣经人人阅读(我们至今仍然少有人阅读儒家经典);3)政治与宗教分离,政治建立政务系统与文职系统结合,从伦理学到法律的条款和体制,使立法规范化和执法制度化;4)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范式,观察的客观、逻辑的推理、数学的精确和实验的检验等构成科学研究的规范,以及科学研究与交流的共同体伦理和制度规范;5)建立了自由市场经济、股市交易所和以技术发明和产品质量为竞争机制,形成了社会经济管理的基于信仰的诚信和基于法制的规范;5)经历了科学范式在学科间的传递,从简单的力学、天体运行力学到物理学、化学,从医学解剖到生理学,从博物学到地质学、生物分类学、遗传学等,经历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6)在二战后,从实验科学发展系统科学,联合国建立,计算机科学、IT技术和生物工程等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知识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国际化形态。 当今世界,研究宇宙的天文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研究生物的基础生物科学、医药学和农牧科学等,研究人类社会的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和系统工程等,构成了人类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的信息创新体系。 21世纪之交,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再度结合形成二维的科学范式,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等诸多学科与生物科学交叉与综合研究生物系统机理和人工生物系统开发,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工厂、生物太阳能等提供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为生态农业、医疗工程、机器制造等提供未来发展的广泛前景;因此,需要复合型、交叉型、综合型人才,古今、中外、文理构成一个三维度。 注 ,日心学说、生物进化论和精神分析论,构成人类去自我中心论的认识里程碑,今天应该杜绝另类中心论的骄傲或自卑,文化和自然资源在全球社会仍然是国际化研究与开发的资源,优势将会属于擅长学习和创新的人群。 (总结)
27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欧洲科学家称一年内确定是否存在上帝粒子(图)
周少祥 2011-12-13 09:46
欧洲科学家称一年内确定是否存在上帝粒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08:08 新浪科技 微博 !-- div class="moduleParagraph" -- 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要等到2012年才有答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在近日于日内瓦举行的科学研讨会上,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研究团队将报告他们对所谓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进展。科学家们对此充满期待,他们普遍看好研究团队能够于本周二拿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不过,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主任认为,现在的报告并非最后确定的结论。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需要等到2012年才有答案。   希格斯-玻色子是人类理解宇宙的关键,此前在实验中从来没有探测到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此前也没有记录到足够的证据,因此也无法形成正式的发现报告。希格斯-玻色子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重要探索目标之一。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和CMS两项实验分别独立地探测希格斯-玻色子。   近期,负责大型强子对撞机运行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们对研究进展充满兴奋,因为有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接近发现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Atlas实验资深科学家克里斯多夫-兰伯塞尔表示,“这是一个奇妙的时刻,你能够感受到大家的热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斯特凡-兰伯尔德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发现成果定性为“意外”,“一年内,我们将能够知道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但是现在它不可能作为圣诞演出的主角。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当然是一项伟大的发现,不过如果最终发现它并没有存在于理论预测的地方,那则是一项更伟大的发现。”   现有理论认为,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基本粒子,是宇宙基本构件之一;它也是粒子物理学理论标准模型缺少的最后篇章。希格斯-玻色子能够解释为什么其他粒子拥有质量。宇宙大爆炸后开始冷却,一种被称为“希格斯场”的不可见力量及与其相关的玻色子一起形成。希格斯场赋予这种基本粒子以质量,从而形成原子。如果没有希格斯场,这些粒子将在宇宙中以光速到处飞行。   希格斯场的工作方式好比是摄影师和记者在围追一位明星。周围聚集的人群被明星强烈吸引,从而对明星在该空间内的活动形成阻碍。换句话说,是周围的人群赋予了明星的“质量”。   英国利物浦大学粒子物理学家塔拉-谢尔斯表示,“对于希格斯-玻色子,我们总是说用它来解释质量的来源。事实上,它真正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需要它来感知宇宙。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将能够证实我们现在对宇宙的理解方式是正确的。”   最近一周多来,关于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传言很多。有的物理博客称,Atlas和CMS两项实验已经在125吉电子伏特级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且确定性为2.5到3.5个标准差。这些数字只代表了科学家看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可能性程度,可能只是偶然结果,并不代表由真正的物理学现象形成的结果。即使这些数字在周二得到证实,这也不足以表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能够得出确切结论。3个标准差代表“观测”,而5个标准差才被认为是“宣称取得发现的开始”。   事实上,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主任罗尔夫-迪特尔-霍耶尔也承认,即使发表声明,也不是最后确定的结论。如果Atlas和CMS两项实验分别独立地在同一位置发现同一个信号,那将可能是一个真正的诱惑。然而,在公开场合,负责任的科学家应该这样说,确切的“是”或“否”都必须要等到2012年才能有答案。(彬彬)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 .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
个人分类: 认识论|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井底观天"展望2012"
bioysy 2011-12-13 07:37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dy4x.html 现在我还有两个大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填,以后会慢慢把坑弄浅一点。 一个是《说文论武》,其实是想解答中国从何处来,现在在哪,往何处去的问题。 主线是从周朝的礼崩乐坏,到秦朝-汉朝武帝完成的新制度,谈到了宋朝。但还没有谈明朝之后中国衰落的问题。这个大课题,不是一下子可以谈完的。 另一个是《苍天黄天》,考虑的东西是比较中期的。基本上是以200年前的1812年作为一个起点,从这个时候开始拿破仑欧洲分裂,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开始飘移到北美。在这个时段开始,欧洲是如何陷入分裂,美国是如何保持了统一(通过1812年对英国的战争),和中国在1840年开始的快速衰落。 那么在2012年这个年头,我看到的世界还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第一看点,中国实力的复兴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萎缩,导致的中美博弈开始正式登场。这个登场,以中国恢复传统进贡体系类似的中国核心,和美国希望开启的美国太平洋世纪的对抗,是世界历史的第一大焦点。 2012年,中国政治换届,70%的主要权力位置,置换新血,同时也是美国的换届时段。而且牵涉中美关系的一些传统热点,一个是台湾,一个是朝鲜,也是处于政治转换的阶段。这两个传统战场,局势会相当复杂。任何误判和过激反应,都会带来深重的影响。 另外两个政治变换地方,一个是中国的香港,一个是缅甸,都是美国急于开辟的新战场。这里的局势发展,也需要相当的留心。 第二看点,欧洲的整合问题。当前欧洲在经济危机(其实更像是财政问题带来的政府管理危机)的挑战下,试图重回拿破仑欧洲时代的地缘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内欧洲,一个外欧洲会慢慢成型。在外欧洲之中,俄罗斯和内欧洲关系会拉紧,英国和内欧洲的关系会疏远。巴尔干半岛会再次扮演搅乱的角色。 但是欧洲整合是否成功,仍然难以判定。不过可以确信的是,欧洲如果无法恢复拿破仑欧洲的统一政治局面,欧洲未来在世界上的角色,会继续萎缩。 第三个看点,伊斯兰文化的兴起。 从中北非洲到巴基斯坦,是一个未来世界的不稳定半月湾。这些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社会发展的困境。大规模的人口增加,水资源的极度缺乏,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导致这里是未来的世界乱源。 在非洲的伊斯兰复兴,表现在北非会以政治伊斯兰,就是议会道路下的穆斯林党派势力在各个国家的政治崛起。而在撒哈拉以南的中非地区,则是以军事伊斯兰,就是小规模游击武装为代表的针对美国和西方的恐怖活动。 美国的军事机器,将从中东分流,来处理这些地方的挑战。 当然在美国和欧洲的压力下,中东的主要着力点,会对应在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朗一线,导致穆斯林什叶派的壮大受到遏制。而以沙特和阿拉伯海湾国家领衔的中东势力,会在应对什叶派的时候,耗费精力。 这样的话,导致奥斯曼突厥的继承人土耳其,因应本身内部的穆斯林势力慢慢压倒世俗势力,出现慢慢失去对欧盟的兴趣而出现战略向东和向南转向。这种变化,会结合埃及的政治势力从军队到穆斯林党派的转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中东领导人角色。未来在中东政治中,土耳其-埃及穆斯林党派合作,会取代沙特-海合会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会继续孤立自己,伊朗会继续成为大国博弈的着力点。 现在大家都觉得紧张的巴基斯坦局势,会在2012年得到缓和,以军方势力进一步加强,出现新一届政府。 最后就是俄罗斯的变化,会伴随着普京的控制力的减弱,会出现俄罗斯的复兴出现停顿。这个时候俄罗斯和欧洲关系,尤其是俄罗斯和德国关系,是最主要的看点。 对中国来讲,2012年开始的局势,内部如何清除贪污腐败,如何推进廉租房和国民收入翻番,如何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如何加强中央权威和法制建设,就不需要一一重复了。 在对外政策上,如何处理好南海问题,首先花几年功夫好好发展大湄公河地区,在东南亚形成与中国利益挂钩的内圈和外圈,将有利于几年后在南海的作为。希望中国政府的相关人士可以沉得住气。 中亚方面,则是搞好布局,准备美国在2014年推出阿富汗之后,整合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同中国的关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看欧洲 金融 危机
dongzg101 2011-12-12 06:08
欧洲金融危机,说句不好听的话,欧洲福利太好了,好吃懒做的人多了。和当年中国人民公社失败是一个原因!不过既然是金融危机,还是有机会的!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欧洲会有一次大的变革,机会来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中国如果能参与到这次欧洲的变革之中,学到和拿到有用的东西,改变欧洲人民对中国的看法,对中国的复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凤凰涅槃,浴火才能重生!
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如1人民币=6.5美元
daladala 2011-12-10 13:34
本文纯粹是引子。 假如1人民币=6.5美元,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从这件事发生的一个小时之内, 中国的人们出国当然有钱了。这时,出国做飞机就像打的似的。 再不用这么辛苦做工了,每年两个月假期,北美欧洲随便去, 在夏威夷海边购置的房子平时就让它空着吧,只在假期来住几天哈。 美国等所有发达国家放开签证了,中国人上亿地涌入北美和欧洲。 让美国和欧洲人民给我们代工吧,芯片、手机、电脑配件、汽车,还有各种进口农产品, 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幸福全中国! 而回来的人们开始抱怨国内的物价太变态了! (按同一个人其个人劳动时间换取的社会物质财富来衡量) 人们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中国的社会,包括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还有空气污染和人文环境
个人分类: 文学专辑|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创新与经济基础
benlion 2011-12-8 13:34
理解熊彼特“创新”经济是一个概念的理论知识,具体实施还得依赖于对事物判断是否创新与如何支持的策略、方法和机制的建立 * 。中国的元朝疆域推进到俄罗斯、土尔其和埃及一带,为欧洲十字军东征和文艺复兴掀起推促了力量。欧洲近代化,开始于 佛罗伦萨等商业贸易,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欧洲必须寻找去东方新的商路,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荷兰先后开辟海上新航线而成为欧洲贸易中心。荷兰的股市交易所奠基了现代企业金融机制,英国从提供军事保护到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成就了后来几百年的英美海洋大国地位。 经历工业革命和科技一体化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将技术低端产业移到海外并获取各类资源,在本土组织强大的前沿和尖端科技研究,这是建立在美国和北约的海空军事和科技实力上。公司的力量,从东印度公司到现代的全球公司,政治军事实力是后盾,科技的发达又为军事技术实力建立基础。经济的繁荣为科技的创新和发达提供有效的投入和调控管理。英国、德国到美国的工业革命,决定了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这又是建立在先进的教育文化和科研体制的创新基础上,尤其体现在开辟新的学科研究和新的技术开发领域。 中国在未来关键的 30 年是否能够成功转型到创新型,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研究、产业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战略性地转移到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这又是建立在基础工业、基础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因此,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制造业的仪器、设备、装备和软件、期刊、数据库等发展是基础,新兴产业从创业、孵化、成长和产业化到走向全球公司,在于建立技术发明与产业创新或局部领先世界的区域将是一个支撑点。 高职院校在经济创新上的重要体现两点:一、提供研究开发的实验室等资源平台,二是提供优质的毕业生为企业输送人才,这个前提是国内目前引进大量海外博士和海外教授创业的国内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这类新创企业在技术和思路上领先,缺乏的可能只是经济区域或具体的是创业园区等研究开发的平台和资源 - 这些在国内由于是国家或公立大学,基本集中在大学和中科院等研究机构里;因此,也许在城市规划上应该以著名大学为中心扩展成科技城,将研究用产品的企业引进科技园,还将商业、金融等移至商业城,将制造业等转移到周边建立工业园。(评论 家 - “区域经济学在中国:问题与未来走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7476do=blogid=515861 )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来源于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可以从大学或研究所转移到企业;但是,中国的现实是必须尽快在局部区域建立世界一流面向产业化的科技园区内新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测试和中试等平台和技术、商业交流和融资平台。新创企业是属于仍然没有新产品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开发,这类企业是创造未来财富奇迹的知识产权完备的新兴产业。 注 :创新文化的诠释 - 举例, 1 )系统生物学(医学与生物工程等) 1991-1997 年国内与 1999-2000 年国际反响差距; 2 )系统遗传学 2003-2005 年国际与 2009 年申报香山会议差异,典型反映区域的文化差异之大。理论基础是1986年结构论 - 简版国内许多著名大学、生物信息和媒体网站在21世纪初有转载。 90 年代在留学之前乃至于在海外的早年,基本是不择期刊和场合地而且大规模地通信和交流述说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唯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科学界接受这种观点和思维,那时可能是一种科学奉献精神,西方国家非常看重的则是将一个观点一个思路阐述的非常详尽成为长篇论文 - 许多这些观点和思路成为了 CNS 上重量级的文章。原因之一是对发表概念和思维类论文的重要性重视和认识不够;但是,不过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传播的力度和广度不够的话,也许不会或至少晚许多年份才能到来。原因也很简单,对新思维和新观点能够接受的一定是极为少数,有影响的权威人物和刊物一般不会接受相反尤其反对主流观点的文章,在大量规模的交流之后形成了一种认识和理解之后成为一种趋势时,主流科学家和权威刊物就开始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了。当然,这也是一种特例。( 评论 - “改革是建世界一流大学重中之重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7485do=blogid=450740 ) 丝绸之路的南北两端为波兰和意大利,欧洲最早的大学 -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和萨莱诺大学(Salerno)。 (供参考)
3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欧洲、中国经济趋势
tianyalang 2011-12-8 12:00
从突尼斯到埃及到利比亚到叙利亚再到伊朗的路线图, “假摔”,只不过是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寻找合理的借口而已。只有当制造出更多的美元,才能安享升值之利。 美国却一直保持鼓励在国内购买力跟不上的情况下,借助移民的力量支撑起房价, ,“美国投资移民EB-5类经济特区项目”往后延期3年至2012年10月30日。在投资移民EB-5类经济特区项目中,投资额从100万美元下降至50万美元。 中国政府的负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实现的——不需要对民众偿还, 未来中国的债务危机将表现为货币危机,即货币突然大幅度贬值所引发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EFSF杠杆化等做法,最多只能暂时缓和欧债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具体到中国股市,我个人认为,到11月份将基本完成筑底过程 。”分析依据就是,欧债危机恶化,中国将在10月下旬最迟11月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必然影响到股市的走势。 美国《时代》周刊 欧盟峰会, 但这凸显欧元区“盲目扩招”的危害性。一个EFSF的通过就浪费了整整三个月的宝贵时光。 既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两大核心国的领导,又有欧盟主席巴罗佐、欧元区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盟“总统”范龙佩和欧盟经济与货币委员雷恩,这七大名医面对一个病人,都拿出了相应的方案,而每一个方案一公布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批评。每个领导者都得到相应的利益主体支持,有些冲突极其尖锐。 但除了此前中国主动购买了一些欧元国家的债券以外,人们看不到任何实际行动。 温家宝总理提出只要欧元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帮助欧元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条件。这是合情合理的。而欧元国以前得到中国的帮助从来都是无条件的,面对中国突然提出的条件, 货币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增加货币供应,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面会从紧张变为宽松。 中国货币政策是随什么而动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央行是世界上独立性最差的央行,它只是一个从属于行政权力的部门, 通胀很快就会下去——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多货币不可能消失。虽然股市下跌已经蒸发一部分,但数量有限。因此,国家即使调整货币政策,股市走好,但吸干了民众鲜血的楼市未必。 于是,10月20日放行地方债。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预期的重要性永远大于现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当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被强化,资金就会突然涌出——中国从来不缺钱,缺的是机会。 因此,货币政策何时调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调整预期已经被确认。对于股市的趋势而言,这就是动力。 具体到货币政策上,不一定非得宣布调整了才算调整,只要客观上有了这样的效果,就属于调整了 《金融时报》11月3日的报道: 周三,衡量中国银行间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7天回购利率下跌了近70个基点,为3周来最大跌幅,表明政府在兑现承诺。与此相呼应,一年期利率互换(IRS)跌至3.37%,为6个月最低水平。 分析师预期政策放松将通过两个渠道进行:一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二是非正式指导各银行增加放贷。 这两方面都已出现放松迹象。本周到期央票约为107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央行(PBoC)迄今只宣布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央票,说明该机构将向金融体系注入很大规模的净流动性。 与此同时,官方《中国证券报》周三在一份报道中称,在中央政府呼吁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后,这些银行在10月底加大了放贷力度。 这则报道与现实中的资金供给吻合。从10月下旬四大行信贷投放情况看, 是的,这就叫听其言观其行,有时做了不一定说,有时说了不一定做;有时做了不说但让你知道,有时做了不说也不让你知道你翻墙知道了说你知道的是假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了这些,还有必要傻等货币政策调整吗? 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仅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也会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趋势。 日本感觉下一步棋局就是对准自己,具有先见之名的勤劳而勇敢的日本人便挥刀自宫,自砸场子让日元贬值,省得华尔街惦记自己了。觉悟这么高的国家,你好意思再拍一砖吗?既然四大经济体,三大经济体都开始有动作了,欧洲的悲剧就自己唱吧。 发改委调整油价,依据的是他们制定的一个游戏规则。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 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从此开始,发改委对油价的调整有了一个基本的操作规程。但是,这个“22日工作日”规则有利于油价上调,而不利于油价下调。 油价的运行有一个规律,上涨的时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旦涨幅超过4%,油价上调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下跌的时候往往是急跌,跌幅迅速超过4%,民众都觉得要调油价了,对不起,还没有到22个工作日呢。等22个工作日快结束时,油价往往已经开始反弹,4%的跌幅又被吞噬掉一部分。于是,油价达不到下调的标准了。随后,油价可能又大跌了,但这次跌和上次的跌幅不累积在一起计算,而是以“连续22个工作日”重新计算。简言之,以前跌的白跌了!由此,导致国内油价下调几率很小。
0 个评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煦阳岭疑云》不太值得看之四大理由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12-6 00:44
  除了赫拉克里-波洛这一比利时侦探的形象深入热爱侦探小说的读者们的心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有一位老处女,乡间侦探马普尔小姐成了系列。因为去了几次欧洲,所以看着阿加莎的小说,我每每要在字里行间向她老人家致敬,期间各种欧洲的习俗和土产纷纷出现在小说里。   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其实还有一个系列,就是以一对夫妇——汤米和塔彭丝——为主角的小说,不过明显不如前两者更为深入人心。应该说,如果说失败的话,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作家,塑造一个广为人知的形象其实是很难的,王蒙干了那么久的作家,最后还当了文化部部长,竟然就没有任何一个人物是留在大家心目中的,甚至可以说,他所有小说加起来都不如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   当然,你可以说,小说可以没有什么典型形象也是好小说,这个我不和你吵架。   《煦阳岭疑云》里就是汤米和塔彭丝夫妇的事情,不过,应该说,疑案设置的有点牵强,过程也不够曲折,结局挺没劲的。   首先,案子来的就很奇怪,仅仅是因为塔彭丝和一位老太太的聊天,她心里有困惑,而刚好又闲着没事,就开始了自以为是的侦探过程,而调查过程中,竟然遇险。   其次,汤米的调查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开始,结果又混进了一起更大的案子,而这个案子其实最后应该说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交代,就拉倒了。也许是作者要写下去,也许是顾此失彼了。   第三,结局里,大家都在为一个当年的失足少女(后来的杀童犯老太太)而违背法律和良心地努力,结果又出了新的命案,应该说,大违初衷。甚至,差点连累的塔彭丝被害。过程显得故意曲折,但是不太合理。   最后,这个类型的案子我好像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里读到过类似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但是肯定是有的。这也说明写80本书,还想不重复,真的很难。
个人分类: 书论|8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救欧洲?提法不成立!
xupeiyang 2011-12-3 09:03
http://news.baidu.com/n?cmd=2class=toppage=http%3A%2F%2Fnews.xinhuanet.com%2Fworld%2F2011-12%2F03%2Fc_122370260.htmclk=rrelcls=topwhere=toppage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朋友
热度 1 cosismine 2011-12-1 22:45
一位在上海长大姑娘曾这样评价欧洲人:欧洲人不常交朋友,但一旦他们和你交上朋友,他们就是真心朋友,能帮你的时候,他们会把你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做。 在欧洲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 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想让师弟帮我预审一下。师弟说他会认真考虑后给我他的意见。几天后,他把他的意见发给我,具体到文章的每一个细节,比正式的评审意见都要中肯。我回信感谢他,顺便问他论文进展,我才知道他过几天就要给老师交初稿。欧洲人说话算话,他给我审稿的时候,应该是他最紧张的一段时间。但他依然为我预审了初稿。 不由得感动。网上经常看到评审稿件的业绩计算问题,因此还对老师有些意见。如师弟这样,纯粹的友情赞助,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业绩。 人是活在朋友当中的。从朋友对你的信任,可以判断你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你所拥有的权势,和你拥有权势时人们的恭维。师弟和老师,也都知道我过得不得意,但从来没有因此轻看过我,反而,在我极端失意的时候,伸出他们的友谊之手,给我他们最大的帮助。 当然,在中国,我也有几个朋友。有个发下,小时候有颗糖,都两个人添来添去的那种,也是过过命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及时回家,她替我担了女儿的责任的。 很幸运,人生路上,有这样的朋友。因为有这样的朋友,人生变得分外美好。
29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警惕欧洲极右势力抬头
热度 1 freedom110110 2011-12-1 21:58
二战后人人喊打的欧洲极右翼势力在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有所抬头。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一些欧洲国家难以支撑高福利的国家体系,移民问题凸显为严重的社会新矛盾,欧洲右翼势力借机迅速壮大,人气节节攀升。 7 月挪威爆炸枪击案、 8 月英国骚乱、 9 月德国骚乱、 10 月意大利骚乱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民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升温,极少数右翼更趋激进,正走向危害生命和社会的极端。 文化多元和族群包容是欧洲二战后一直坚持的主流价值观,但欧洲主流政治人物为了选票,主动拉拢极右翼势力。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不约而同地“唱衰”多元文化主义。如何在继续推动欧洲主流价值观的同时,遏制极右翼势力的蔓延,成为欧洲社会面临的新考验。 民众的恐惧与不满助长右翼势力 二战结束后,欧洲右翼势力虽遭打压,但一直潜伏伺机而起。右翼势力制造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一些欧洲国家呈现“向右转”的趋势。美国《民族》杂志 8 月 29 日文章分析了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演变过程。 文章指出,二战后的欧洲很少发生右翼分子持枪袭击案件,但确曾有过一些右翼势力引发的暴力事件。例如,上世纪 90 年代,一些主要由东德青年组成的团伙,出于对新纳粹的狂热,袭击外来移民,当街殴打路人或纵火焚烧难民所。此外,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的足球流氓,喜欢高呼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口号,在体育馆或市中心滋事斗殴。除了右翼分子和右翼团体外,欧洲还一直存在激进的右翼政党,大多处于国家政治的边缘地带。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各异,这些政党的目标有所不同。例如,法国国民阵线一直延续二战中的反自由主义和反犹的传统。由于弗兰德地区的民族主义盛行,比利时右翼政党弗拉芒拜龙党将外来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视为敌人。德国更无法逃避历史的影响,右翼政党共和党 1983 年成立,提倡种族纯化和暴力抵制移民。 至 90 年代末,反移民情绪在欧洲多个国家蔓延。由于“外来工人”数量相对较多,来自前殖民地的移民和难民使当地人感到紧张:邻里关系恶化、工作机会减少、福利国家压力倍增。 9 · 11 事件后,由伊斯兰恐怖分子制造的提奥·凡·高谋杀案、马德里和伦敦爆炸案,给右翼民粹主义者以口实,他们以此攻击欧洲的传统政治。恐惧的欧洲人被告之,欧洲文明需要抵制“伊斯兰化”,抵制蜂拥而至的外国人,因为他们生育率高,人口很快就会超过欧洲人。欧洲的新民粹主义者并不像昔日的党卫军或新纳粹那样留光头寻衅打架,他们是穿着得体的现代人,声称要保护欧洲人的自由。 由于人们充满恐惧,且不满于“自由主义精英”政府出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因而右翼势力的言行极具说服力。尽管民众的恐惧感来源十分模糊且不尽相同,但焦点都是伊斯兰人。这使民粹主义者在对阵自由主义精英时占尽上风,他们在保卫西方、反对新法西斯的口号下,把自由主义者称为“伊斯兰法西斯主义者”的同伙。因此,欧洲新右翼民粹主义者不仅以穆斯林为敌,还认为“自由主义精英”、“多元文化主义者”和“妥协者”是破坏西方、将欧洲出卖给“伊斯兰法西斯主义者”的罪魁祸首。 极右翼重返欧洲政治中心 在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时,最容易酝酿和传播极端主义。欧盟国家近年来接连爆发债务问题、欧盟人口内部自由迁徙觅职和外来移民带来的异质文化让欧洲民族主义复活,极右翼政党趁机在丹麦、荷兰、瑞典、芬兰、挪威、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迅速崛起,有些甚至获得议会席位或进入政府,“极右”色彩冲击着欧洲的政治秩序。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7 月 25 日文章指出,在过去 5 年中,欧洲针对右翼的封锁联盟濒于崩溃,极右翼势力已然复兴。 挪威悲剧发生后,欧洲情报机构开始关注这种新的致命威胁,极右翼极端势力与政治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国政治与安全的首要关切。在过去 10 年,欧洲极右翼势力越来越有市场。他们热衷于向选民灌输一种观念:现代的全球化没有使人们受益,大规模外来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正在威胁欧洲本土文化和民族认同。此外,一些新兴极右翼政党极力抨击主流政治家的胆小懦弱、感情用事、贪污腐败,讽刺他们是正统观念下见风使舵的利己的政治奴隶。文章认为,右翼极端组织与主流政治团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以暴力作为世界观的核心部分。尽管右翼政党常常主动将自己与右翼极端组织撇清关系,但二者确有某些意识形态上的共同之处。他们都喜欢以煽动性的言论夸大当前的各种危机,诸如西方文明面临威胁,基督教世界和欧洲民族认同遭到多元主义、犹太人、穆斯林的攻击,等等。与基地组织一样,欧洲极右翼恐怖分子往往将自己视为革命先驱,以惊世骇俗的行为“警醒”民众。 7月26日 ,美国 CNN 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了极右翼政党重返欧洲政坛中心的背景和原因。文章指出,从丹麦自由党到更好匈牙利运动,从瑞典民主党与真实芬兰党到斯洛伐克国家党和法国国民阵线,再到德国国家民主党,欧洲右翼边缘政党在国家和地方议会中牢牢占据了众多席位。作者认为,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外资控制本国经济以及浪费纳税人钱财的罪魁祸首;而来自欧洲内部与外部的大量移民使欧洲社会呈现史无前例的多元化格局,但许多移民群体自我适应能力很差。利用民众的恐惧感和执政党的失误,欧洲极右翼政党不仅成功地将自己推向政治前台,还在欧洲产生了两大政治影响。一是欧洲政治文化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怀疑欧洲的主要价值观,卡梅伦和默克尔先后宣称多元文化主义终结。二是极右翼政党得势鼓舞了更多右翼势力的激进行为,如匈牙利人谋杀罗姆人,德国人刺杀埃及妇女和纵火袭击外来移民,以及荷兰人焚烧清真寺等事件。 排外不符合欧洲文化传统 有人认为欧洲反移民运动是近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实则不然,泛欧本土主义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了。在 9 月的丹麦议会选举中,中左翼联盟战胜右翼执政联盟取得政权。这能否阻止欧洲极右翼政党复兴的步伐?欧洲一体化将会走向何方? 9 月 20 日,美国《外交》杂志刊文分析了泛欧本土主义的历史与未来,指出排外不符合欧洲文化传统。 文章认为,人们多年以来常常忽视欧洲政治中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即右翼极端主义日益成长壮大,其中包括坚定的本土文化主义。今年丹麦大选之前,执政的右翼联盟曾强行通过严厉的移民法和边境管控法案,与其他申根国家背道而驰;对欧洲一体化持怀疑态度的自由党公开反对穆斯林和双重国籍,却成为荷兰影响力最大的政党之一;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孙女阿利桑德拉·墨索里尼不仅是声望颇高的国会议员,还是贝卢斯科尼的自由人民党的缔造者之一;法国人民阵线的主席马林·勒庞是 2012 年总统选举的有力竞争者。这些极右翼政党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提倡“纯正”欧洲,排斥外来移民。 文章指出,泛欧右翼的极端形式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可追溯到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纳粹德国妄图将其法西斯政治秩序扩展至全欧范围。同时,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也大力宣扬墨索里尼的思想。二战后,信奉自由主义的欧洲国家开始努力缔造一个全新的超国家欧洲共同体,欧洲右翼分子也聚集在罗马和瑞典的马尔默市研究自己的对策。他们将欧洲一体化称作欧洲社会运动,认为如果要重构欧洲,它应该是法西斯式的社团有机体,而不是以阶级为基础、信奉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的欧洲联合体。他们还认为欧洲应该只有白种人。当然,事实证明法西斯主义版本的欧洲联合输给了自由主义者的方案,但极端的泛欧洲意识形态从未完全消失。欧洲极右翼势力将欧洲看作白人文明的堡垒,认为全球化、移民和穆斯林对其构成威胁。 目前,欧洲正处于融合外来移民和拯救欧元的危难时期。二战后,基于促进欧洲人民的友谊、赋予先前交战各国永远和平的理想,人们决定建立欧盟。因而,欧洲文化不允许“排外”,这也有悖于成立欧盟的初衷。 作者: 孙西辉/ 综合编译
22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福布斯:全球央行没有告诉你:昨晚有一家欧洲大银行濒临倒闭
zhao1198 2011-12-1 08:01
cite from http://www.forbes.com/sites/greatspeculations/2011/11/30/big-european-bank-failure-averted-what-central-banks-did-not-tell-us/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Raises Questions Did a big European bank come close to failing last night?European banks, especially French banks, rely heavily on funding in the wholesale money markets.Given the actions of the world’s largest central banks last night, i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major bank was having difficulty funding its immediate liquidity needs.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Bank of England, European Central Bank, the Bank of Japan, the Swiss National Bank, and the Bank of Canada in a coordinated action moved to provide liquidity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In a separate move,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cut bank reserve requirements.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ut reserve–requirement ratio by 0.5%, the first cut in nearly three years. The problem was not at U.S. banks as is evidenced by the following excerpt from a statement by the Federal Reserve. 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urrently do not face difficulty obtaining liquidity in short-term funding markets. However, were conditions to deteriorate, the Federal Reserve has a range of tools available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liquidity backstop for such institutions and is prepared to use these tools as needed to support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o promote the extension of credit to U.S. households and businesses. These are the type of actions that were being taken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Now most knowledgeable experts agree that not rescuing Lehman Brothers was a mistake.The authorities are not about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 again.The only explanation for the massive action is that central banks were concerned about a pending failure that is not publically known.The readers may want to make their own judgment from the following excerpts from a statement by the Federal Reserve. These central banks have agreed to lower the pricing on the existing temporary U.S. dollar liquidity swap arrangements by 50 basis points so that the new rate will be the U.S. dollar overnight index swap (OIS) rate plus 50 basis points. This pricing will be applied to all operations conducted from December 5, 2011.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se swap arrangements has been extended to February 1, 2013. In addition, the Bank of England, the Bank of Japan,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and the Swiss National Bank will continue to offer three-month tenders until further notice. As a contingency measure, these central banks have also agreed to establish temporary bilateral liquidity swap arrangements so that liquidity can be provided in each jurisdiction in any of their currencies should market conditions so warrant. At present, there is no need to offer liquidity in non-domestic currencies other than the U.S. dollar, but the central banks judge it prudent to mak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so that liquidity support operations could be put into place quickly should the need arise. These swap lines are authorized through February 1, 2013. For a short-term trade, investors may consider buying on dips banks, and broad ETFs .Tickers of interest include, SPY, DIA, QQQ, XLF, EWG, EWU, EWI, BCS, UBS , CS, DB, MS, BAC, C, and JPM. About Me: I am an engineer and nuclear physicist by background, have founded two Inc. 500 fastest growing companies and have been involved in over 50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I am the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at The Arora Report which publishes four newsletters to help investors profit from change. Disclosure: My hedge fund and I, as well as subscribers to ZYX Buy Change Alert , may be following this plan and have long positions in the stocks mentioned.
个人分类: 世界_经济|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欧洲 紧缩不能解决问题
toloding 2011-11-30 00:02
王建 他是少数几个在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V型”反弹后继续提醒市场更大的金融风暴还将到来的经济学家之一,始终扮演“乌鸦嘴”、少数派。   2010年《英才》6月刊“复苏的隐患”中,王建指出,“美国把危机向后拖延的做法,能够保证它去年‘V型’反转和今年适度增长,但它保证不了明后年,明年危机就要露头了。”    2011年 《英才》1月刊“经济学人预测2011”中,王建再次预警,“2011年,美国第二轮的冲击一定会来,而且会使 全球经济 都往下跌,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   现在,王建又会如何看待新的 全球经济 格局?    美国或萧条10年   《英才》:现在的危机与2008年那场危机的关系是怎样?   王建:这场危机是上一次危机的延续,上一次危机的原因是大量的负债以及背后制造出的资产泡沫。危机前,资产和负债是平衡的,当资产泡沫破了以后,就剩下债务了,而债务是必须偿还的。上一次危机发生以后,该偿还的债务实际上都没有偿还:一个是把它掩盖起来,允许有毒资产按原价计价;一个是把它冻结起来,将持有期往后推两年(即2011年)。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偿还期,很多银行金融机构还是还不了,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新一轮的信用违约。   《英才》:在规模上,这次危机与上一次相比会有多大?   王建:现在只是各方面的估计,因为他们通过修改会计规则把所有的问题都遮盖起来了。从第一次危机爆发出来的情况看,当时说美国的有毒资产大概在两三万亿美元。   现在这次危机还不光是次级贷款问题,很多当时信用还比较好的家庭贷款户买房的房贷,到现在看来也成为坏账了,因为房价不断下跌,累计到现在已经下跌三分之一了。还有一部分商业地产也变坏了。   因此现在整个坏账规模比之前还要大得多,如果当时是2万多亿美元,现在肯定不止,然后还有在此基础之上演变出来的衍生金融品的规模则更大。   美国各方面的基础贷款为20多万亿美元,经过金融衍生化以后就变成了600万亿美元衍生金融商品规模,放大了30倍。   《英才》:很多人将这次危机与上个世纪的大萧条相比,但是与当时相比现在美国政府知道如何运用宏观政策了,宏观政策能否防止当前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并促发大萧条?   王建:如果宏观政策能够避免大萧条,那怎么还有现在的二次探底呢?   我们现在的危机与以往所说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一样了,现在是“资产报表式危机”。先是资产泡沫吹大了,然后大家以为自己有能力负债,因此负债增加了,负债形成了购买力,把经济拉得繁荣起来,但是当泡沫破了之后,债务被剩下,资产却消失了。这个债务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它最终需要从生产中产生的利润去填补,而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   新千年以来,美国真正的负债体现在它的贸易逆差上,大概有7万亿美元,而我估计美国实体经济每年产生的利润中能用于填补这个债务窟窿的资金也不过5000亿,至少它要填10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泡沫破灭后好长时间没有走出来,因为这种新的危机形态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好长时间内都缓不过气来。 在资产负债表被修复之前,它就走不出这场危机。危机的爆发可能是一瞬间的,但它的萧条期很长。美国这场危机导致的萧条有多长我们不知道,但我说它至少要10年。    动荡的欧美   《英才》:至少表面上看,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大程度上与 欧债危机 有关,但你认为真正的危机在美国,而 欧债危机 则是“半真半假”,如何理解?   王建:希腊的危机是真危机,但如果把它放在欧元区里看,就是另外一个角度。现在出现主权债务问题的6个欧洲国家总的问题主权债也就是2万亿,此6国的G D P在欧元区里只占三成。美国提高一个国债上限就2万亿美元,如果欧元区多发2万亿货币,这问题不就平了吗?   因此问题是说德法要不要救。而德法救不救关键在于这些主权债务出问题的国家是否会让渡国家主权。因为导致现在不稳定的原因正是这些国家在财政上没有纪律,没有统一的财政就滥发国债。德法现在就是在逼这些国家让渡国家主权,解决财政不统一的问题。实现财政统一,整个欧洲经济就可进一步整合,这也正是德法最初搞欧盟时的一种设想。   《英才》:如果财政得到统一,德法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王建:当然,实际上对整个欧洲也是好事。欧洲整个经济规模加起来可以和美国匹敌,但是十几、二十个国家边界把它的力量给分散了,就没法和美国抗衡。现在看到美国在这场危机中要倒下去,世界力量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谁来接替这个权利真空?欧洲现在是跃跃欲试。   你看当前世界上有两大经济区域或国家团体在谋求复兴,一个是东亚(中国)、一个是欧洲,他们先后都曾是世界经济的老大,他们希望找回过去的位置。但欧洲现在碰到一个问题是他们按单个国家来算都太小,德国人口只不过8000万,而美国是3亿,但是整个欧元区加起来则有5亿人口,比美国还要多。欧洲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借这场危机谋求在政治统一上向前走一步。   《英才》:也就是说,从整个欧元区来看,欧债危机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危险?   王建:现在它是成心把问题放大。美国是千方百计把它的债务遮掩起来,欧洲则把它以前不放入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东西都要放进去,它自己曝光,要把自己的问题都翻出来,然后把资产负债表修好。   你看日本主权债务率200%都过了,为什么它不崩溃?因为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它通过过去15年时间一点一点把当年的窟窿给填补上了。   一旦欧洲也能把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了,把债务问题解决了,它比日本要强劲多了。所以欧洲现在要主动曝光自己的问题,用这些问题逼这些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就范,让欧洲的政治统一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样欧元先天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只有货币统一没有财政统一,也就没有了。有了财政统一就有了财政工具,美国再用三大评级公司降人家级,说人家货币有问题,也就搞不动了。   《英才》:那你对欧元乐观吗?   王建:现在欧洲即使想往前走也不是一步就能够办得到的,一定是痛苦的过程,甚至不排除还有另外一个前景,就是希腊退出欧元区,或者这些主权债务出问题的国家政治上出问题,你看这些国家国内也出现了游行。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好的目标,朝这个方向走,但能不能走得通,现在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也许真的能够走到财政统一那一步,那还有个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但这个过程中,欧元还是动荡的。美国因为经济问题在动荡,欧洲则因为政治问题在动荡。   紧缩不能解决问题?   《英才》:你怎么看人民币的走向?   王建:人民币对几大货币肯定是升值的。当前升值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日元和人民币,但它们升值的机理是不同的。美元升值缘于大量资金回流美国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债务清偿,日元升值则是因为它已经修复了资产负债表,而人民币升值则是因为中国经济好,有外贸顺差。   也有一种观点说是不是现在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强烈反对的。我们预测中国到2020年才能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在接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在一战前,但是美元接替英镑成为世界主体货币那是30年以后的事情。中国现在G D P规模还没有美国大,就要当世界货币吗?   过去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可以不动?就是因为人民币是不开放的,投机资本想大进大出不行,现在你若让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没管制,那么外边的恶性的金融波动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内。我们千万不能走这一步,这对中国是一个灾难性的影响。   《英才》:如果外围市场持续处于动荡之中,中国是否需要出台某些应对政策?   王建:现在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来了,对中国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外需大幅收缩,我们现在所谓对冲是用国内需求扩张对冲外部需求的萎缩。如果中国想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8%以上),那就只能靠内需。而扩张内需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调整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英才》:如果外需萎缩太严重,中国经济还能承担得起新一轮的经济刺激吗?   王建: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增加投资就可以的。中国经济处于一个过剩的状态,而过剩则产生于分配关系不合理——分配储蓄投资的太多、分配给消费的太少。究其原因,一个是我们现在的市场体制造成的,占有资本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成果,收入差距由此扩大,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城乡差距过大,城市人口的人均消费是农村的3.3倍左右,这是由于我们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造成的。   所以中国现在的分配不合理是体制和发展战略两方面造成的,只要这两方面得到了调整,内需就会出来;而如果不调整,还要再去增加投资,就会更加过剩。   投资在发生的时候需要购买很多东西,因此其短期效果是需求。但在投资完成之后就形成了供给。你要解决长期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就要从收入分配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两大结构扭曲问题中下手。   《英才》:在短期宏观货币政策上,大家现在都在争论,货币紧缩政策要不要持续下去?   王建:我是强烈反对货币紧缩的,通胀不是产生于货币多,而是产生于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你用紧缩来解决,只会出现通胀下不来、经济下来了的局面,而这也正是我们过去半年多时间所看到的。   美国经济是走不出来,欧洲有希望走出来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走出来,只有中国是有条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但我们现在货币紧缩政策是一个失误。它导致的结果一定是今年底明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一个自由落体式的下滑。   根据在于现在大量银行体内的资金就像动脉给割断了似的往外流,民间的高利贷盛行。谁要这些钱?一些是虚假的,卷款跑了;还有一部分是银根紧缩以后 中小企业 得不到贷款,只有从市场上借高利贷。高利贷发放的高峰是7、8月份,倒闭的高峰则会在半年以后就是今年底明年初爆发。中国经济将面临一个被我们自己政策搞坏的萧条。
个人分类: 社会大势|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应该救欧洲吗?
dongzg101 2011-11-26 14:51
中国应该救欧洲吗? 2011-11-16 08:42:01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当一个没有工作的希腊人比一个全职的中国工人赚钱还要多得时候,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投资去救助欧洲金融体系呢?
1153 次阅读|9 个评论
“主啊!欧洲债务危机到哪天是个头?”
热度 8 wangdw 2011-11-24 11:19
“主啊! 欧洲债务危机 到哪天是个头?” 文 / 王亶文 11 月 20 日 ,西班牙提前大选尘埃落定,反对党主席马里亚诺 · 拉霍伊将接替此前宣布放弃参选的现任首相萨帕特罗组阁。 至此,不到一年时间,遭遇欧洲债务危机 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 “ 欧猪五国 ” 都实现了政府更迭。 他们自己觉得“欧猪五国”名不好听。这个名字来自受欧洲债务危机 打击的五个国家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放到一起。原来,欧洲人对猪的看法有点和我们一样啊。 先是 爱尔兰的考恩 , 葡萄牙的苏格拉底,希腊的帕潘德里欧,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最后是西班牙的萨帕特罗。 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纷纷成为 欧债危机 的 “ 炮灰 ” 。欧洲人希望,新人上台能带领这些国家早日走出危机,但换人成效如何,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整个欧元区工业产值下滑,呈现欧洲脆弱经济的恶化,该区域领导人解决债务危机的希望也渐渐渺茫,默克尔称欧洲正处 “ 二战以来最困难的时刻 ” 。这话说得太严重了吗?没有。 现在他们的一个办法就是发行新债券,利息比以前多许多。例如,意大利周一发债 30 亿欧元的 5 年期债券,被迫提供投资者 6.29% 的收益率,较 10 月份类似的发售上升近 1% 。这是意大利新任总理蒙蒂衔命组阁以实施紧缩政策后的第一次发债。 欧洲国家,穷也是政府穷,老百姓还是和以前一样,悠然自得地生活。向他们发行国债,可以动员老百姓来一起解决问题。 现在,越来越显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领导艺术,她处理问题果断,铁碗人物,以前是物理学家,有亲和力。德国现在可以说是经济最好、技术好,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法国也自觉地走开些,让默克尔施展领导才能。德国本来有历史问题难处理,但正因为他们认识处理得当,大家早原谅了,所以没有问题。 最近,默克尔大胆提出超前的设想,就是建立欧洲政治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经济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他们拉上法国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英国不要反对就行了。默克尔认为,她的计划成功后,欧债危机就会被克服。不过,默克尔的建议有点超前,对眼前债务危机的解决远点。再就是实现起来困难会多,因为欧洲国家多,政治一体化不太容易。是欧债危机的救命稻草,还是乌托邦?有待进一步观察。 现在就有一个试金石,欧盟最新提出欧元债券三中设想:一为统一发行欧元债券,债务问题大家共同承担;二是发行部分,共同承担部分;三是各国自行发行欧元债券,欧盟担保。实现的可能性怎样,主要得看德国和法国的态度。他们经济好,政府和老百姓同意承担别国发生的债务问题吗?在欧洲国家之间可以出现“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行为吗?这可是默克尔建议的试金石。 美国的债务危机与欧债危机有许多相同处。美国也是靠借债度日,财政赤字高筑,想减少,两党为了竞选私利不能统一。有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美国人享受惯了,他们还没有自觉为政府分忧。 40 多家百万富翁联名要求多交税,倒是精神可佳。即使通过了减少赤字,怎么减呢?美国如果还对外扩展,最近,他们频繁到亚太地区串访,到处许诺,怎么能减少财政赤字?天知道!
个人分类: 经济|3939 次阅读|15 个评论
最好的E-mail 送给你
热度 6 xupeiyang 2011-11-23 07:07
欧洲风光片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E- mail, 一定要保 存好 这是个很好的欧洲风光全集,共 164 个幻灯片,涉及欧洲 21 个国家,有些可能你已去过,可故地重游;没去过的地方请先欣赏,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方以后作深度游。 提示: 点击以下表格中每项,即可直接下载。方法:按鼠标右键【 目标另存为 】,即可下载至想保存的盘内。 主题:喜欢看欧洲风光片的可以大饱眼福了 欧洲风光片 readdata.doc555555555555555555.doc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353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中国援欧的两难选择
miran 2011-11-22 08:46
[转载]中国援欧的两难选择
中国援欧的两难选择 (Mon Nov 21 14:35:09 2011) 在北京儿童医院拥挤不堪的走廊里,随便问一个人中国是否应当出资为债台高筑的欧洲国 家纾困,他肯定会露出轻视和怀疑的神色。 只要看看这里卫生糟糕、人满为患的病房,你就能明白,在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享受不到基 本的社会服务之时,为何他们对于拯救欧洲富人缺乏热情。 医院的急诊室就像战区里拥挤的火车站。有人随处解手,让空气中飘散着尿味,患病和受 伤的孩子从走廊一直挤到外面的停车场。 中国的患者们在等候了几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后,医生给他们开的药常常是他们 不需要的,一些毫无必要的化验项目却收费高昂,要得到比最基础治疗稍好一点的服务, 患者可能不得不给医生和护士塞红包。 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由希腊蔓延至意大利,麻烦重重的欧洲领导人希望中国和其它新兴市 场国家能够向欧洲的一个纾困基金注资。他们希望这个基金能够阻止危机蔓延。 从表面看,出资支持这个纾困基金对中国有益。 欧洲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正希望实现储备多元化, 摆脱美元所占比例过高的局面。何不施以援手、多买些欧洲债券,帮助欧洲人度过危难呢 ? 中国官员私下里表示,他们原则上对于向纾困基金出资持开放态度。在欧洲官员四处为其 金融稳定基金募集资金之际,北京是他们的第一站。 但中国遇到了一个两难处境,而这类处境通常在一党专制的中国不会出现。 那就是,中国政府不得不担心公众舆论的反弹。在中国人眼里,懒惰的欧洲人被宠坏了, 向他们伸出援手,只会让他们继续提前退休并享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和社会福利。 相比之下,名义上奉行共产主义的中国政府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减少了对社会福利的投 入。中国的公共卫生、养老和福利体系被普遍认为低效且资金匮乏。 中国政府尚未表现出任何迹象会出资援助欧洲,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也被压低了声音。但 如果中国公开宣布向纾困基金出资,无疑会在喧嚣的微博上引发激烈谴责。 “如果你问一位中国农民中国是否应当援救欧洲,他会反问那谁能救救他,”一位负责中 国对欧政策的高级官员说。 再回到北京儿童医院的病房,听到的也都是这种回答。 “政府怎能不帮自己的人民,反而去帮助外国人呢?”一位女士说。她为了医治无法继续 走路的儿子几乎跑遍了中国。“我们欠了很多债,就是为了给我儿子看病。” 根据中国官方的中央预算,包括中央政府开支和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在内,去年中国全 国的公共卫生医疗支出仅为不到1500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和希腊在公布紧缩措施之前的公共卫生医疗支出水平相当,仅相当于英国去年支 出的八分之一。而中国人口分别是希腊和英国的120倍和约20倍。 除中央政府支出之外,中国地方政府应该承担公共卫生医疗支出额的约70%,但许多地方政 府无法履行承诺,而让医院去弥补预算缺口。 世界银行(World Bank)表示,中国的卫生医疗体系中,“药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不论在 财务还是疗效方面都十分低效”,因为“医院和医生都依赖药品销售来补充收入”。 尽管公共教育情况稍好,但中国的养老与福利体系和卫生医疗体系一样,存在严重欠缺。 根据其定义,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无法在国内使用,用来完善重负下的卫生医疗体系或者 充实初级且割裂的养老体系。 但当中国官员表示可能提供10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央政府去年医疗开支的4倍多—— 投入欧洲纾困基金的时候,他们就得向拥挤的急诊病房中的患者们解释为何要这么做,不 然可能面临执政合法性被削弱的风险。 有些官员开玩笑说,起码在这个方面,中共与欧盟或希腊的政治家一样,会对公众情绪心 存感激。 评论: -------------------------------------------------------------------------------- 他们就得向拥挤的急诊病房中的患者们解释为何要这么做,不然可能面临执政合法性被削 弱的风险。 -- 中国的患者们在等候了几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后。 我觉得鬼佬这点上太扯了,他们那疙瘩预约等半年也很正常。 -- 预约门诊等半年? -- 医生也有自身人权需求,也有休假和每天的固定劳动强度。 不存在今天放30个号,明天努力努力就能放60个号。 以前的数据是米帝的公共医疗对口的医生每天看病人的数量是天朝1/4-1/5的样子。 当然你可以解读为人家看病比较认真。 -- - 每XX万人中的医生比也一样? -- - 举个实例: 北京肿瘤医院乳腺内科,被誉为亚洲最好的乳腺癌治疗中心。 有不到40个病床,十来个专家,一周能安排的门诊不超过200位,全国的乳腺癌患者都想往 这里去,尽管安排了大量门诊,住院也是化疗完毕立即出院(24小时出入院),但还是人 满为患。 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医院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的医疗资源没有很平衡地设置,资金或许 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还是没有足够好的优秀的医生。(虽然大量学医的硕士博士因没有关 系找不到工作,要不去没有医疗条件和资源的地方或改行。) 另:预约门诊等半年太夸张了,目前北京市看病最难的地方,以公费牙科最难,网上可以 预约的号码基本在一个半月之后。其他的并没有如此夸张的。【 在 wbjh 的大作 中提到: 】 -- - 美帝26,我们18的样子。 -- 帝都魔都是很挤,我约复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小手术,直接拉到半年后。 不耐烦,直接在家后面的6院做了。 --- 我查的是每10万米帝256,天朝142,发病率什么的再加权一下,本来就应该忙一倍嘛 -- 两个数字大概都没把数量庞大的农村卫生所/流动医疗站、高校和大型厂矿企业的医疗站统 计进去吧。 -- 美帝的医疗大概是美帝最差的部分之一鸟 -- -- 执政合法性是大局 --------------------------------------------------------------------------------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榨干国人的血汗,拯救财大气粗的老外,打肿脸充胖子,无耻的g#c#d -- -------------------------------------------------------------------------------- 没有之一 -- 甘肃某村村民在护送孩子遗体车辆经过时,点亮一堆篝火,名叫“打火”,给因车祸死去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科学家再证实超光速粒子存在 挑战相对论
fendi 2011-11-20 23:30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日前再度推翻“光速最快”的说法,他们通过实验反复证明中微子的飞行速度的确可以超过光速,这很有可能会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今年9月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如中微子等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当时,该中心发声明称,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急需重复实验及其他实验室的独立检测。 在最近的实验中,该中心与意大利格朗萨索国家地下实验室进行了合作。研究人员们不但优化了最先的实验方案,而且还利用新方案进行了多达20次的重复实验,所得结果与先前的发现完全一致。 一些物理学家指出,一旦有些粒子确实被证实跑过了光速,那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改变人类存在的模式。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宇宙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维度,中微子正是抄了其他维度的“近路”,才“跑”得比光快。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主义者》:欧洲或先于美国走出危机
freedom110110 2011-11-19 22:14
近年来,欧洲和美国先后陷入债务危机,但各自情况有所不同。近日,美国《全球主义者》刊登了主编斯蒂芬·里克特( Stephan Richter )的文章,指出欧洲的优势在于善于从危机中寻找变革动力。 近来,美国前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现任芝加哥市市长拉姆·伊曼纽尔一定十分气愤,因为没人关注他那既合乎宪法又能解决问题的政治主张,即利用严重危机进行严格的改革。华盛顿、纽约,以及美国各地的掌权者都一致反对这种改革企图。稍稍令他感到宽慰的是,欧洲人正在实践他的信条。 伊曼纽尔最著名的格言是“不要浪费任何一场严重的危机”。 2008 年 12 月,奥巴马当选总统不久,他首次提出这一口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美国保守派看来,只有出现严重危机时,才需要检讨已经建立的法律秩序或出台新的法规,而眼下这场危机仍不够严重。事实上,欧洲目前承受的压力已经超出了现实危机的影响。在希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人认为一些贪婪的基金打算以美元买尽欧洲债权,欧洲将走向终结。欧洲人试图掩盖事实真相,美国人也不例外。 但是,一些事情使大西洋两岸的国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首先,欧美协同部署的牵制性策略使市场与媒体普遍相信,趾高气昂的美国很可能成为那些倒霉的欧洲人的牺牲品。其次,这不是一个以牙还牙的问题,而是一个谁更实际,可以利用危机自我改善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欧盟发展的历史毫无争议地表明,它有利用危机自我改造的传统。过去 55 年中,欧洲一体化过程一直是由具有建设性的危机管理驱动的,整个欧洲企业界就是二战这场严重危机的产物。自那以后,欧洲政治家成功地利用定期的危机,作为推动欧洲一体化和实施经济或金融改革的动力机制。 对于美国来说,不久前的债务上限之争表明,在两党对立和相互攻讦的氛围中,达成中期的预算妥协纯属幻想。许多美国人也认为,美国不可能出台一个可靠的财政计划,只会在两党之间的猛烈攻击中妥协。而在希腊危机中,所有欧洲人都意识到没人能够或愿意为其他国家的财政平衡提供保护伞。不可否认,解决欧元区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需要一层一层地剥落洋葱皮的勇气和成功作为保障。但是,欧洲人不必为此抱怨。只要他们坚持实践伊曼纽尔的政治原则,最终一定会先于美国走出危机。
2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利信息检索(4-1)
热度 1 xiaodongmei 2011-11-14 21:29
第四章 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 1.欧洲专利概述 (1)欧洲专利 vs 欧洲各国专利 欧洲专利(如EP0749865): 一件申请,多国保护 发明专利 欧洲各国专利(如GB2350850 DE10200502): 分别申请,分别保护 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 欧洲专利与欧洲各国专利的关系: 欧洲专利:可以实现通过一件申请获得多国保护,与各国的本国专利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EPO负责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检索、公布、授权/驳回、异议、上诉。授权后的专利维护和宣告无效等事项在各生效国依据国家法完成。 欧洲各国专利:各个国家分别进行审查、检索、公布、授权/驳回。 (2)欧洲专利的保护范围 共39个国家:36个EPC国家和3个延伸国 (3)EPO的专利审查程序 提交申请(选择指定国)- 形式审查 -检索-18个月申请公布-实审请求(检索报告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实质审查-授权/驳回-授权公告-选择生效国(授权公告日起3个月内完成翻译)-异议(授权公告日起9个月内)-上诉(异议决定公布日起2个月内) 专利权有效期:自申请日起20年。 《欧洲专利公约2000年修订案》(EPC2000,2007.12.13生效)对欧洲专利的一些影响: -提出优先权请求的期限可以延长到自在先申请日起16个月内,但仍需自在先申请日起12个月内提交欧洲专利申请。   ——可能会造成欧洲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A1类文献)中不包含优先权信息,但EPO会补充公布优先权信息 -递交欧洲专利申请时,可以暂不递交权利要求,待EPO发出通知后,两个月内递交即可。   ——A1类文献中一定会包含权利要求,但可能不包含检索报告 -增加授权后专利撤回或限制性修改程序,即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后可以对其专利提出撤回或限制性修改的请求。   ——增加新的欧洲专利文献种类(B3) 进入指定国程序: 提交翻译文本 根据《伦敦协议》(2008.5.1生效),看指定国的官方语言有无EPO的官方语言(EN、FR、DE),如果有则不需翻译,如果没有,那么权利要求要译成指定国的一种官方语言,说明书要译成指定的一种EPO官方语言。 (4)欧洲专利文献的主要种类 专利申请说明书A1(带检索报告)、A2(不带检索报告) 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A3 表示授权的专利说明书:B1 异议程序中经过修改的专利说明书:B2 授权后修改的专利说明书(《EPC2000》):B3 2.欧洲专利数据库检索 (1)进入途径 欧洲专利局(EPO)网站上提供的专利信息资源包括本局、其他国家及组织出版的专利文献,如: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资料,还包括专利引文、同族专利、欧洲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文件等 •网址: http://www.epo.org •英文、德文、法文 (2)检索范围 两个检索系统: esp@cenet ;epoline esp@cenet 系统: 收录了世界范围内超过90个国家的6500多万件专利文献 。可以查看著录项目、说明书全文、同族专利、法律状态等信息。 epoline系统:可以检索欧洲及指定欧洲的PCT专利文献。可以查看同族专利、法律状态和审查过程文件等信息。 esp@cenet 数据库特点:收录国家多、子数据库多(欧洲及欧洲各国、 国际PCT申请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文献);检索方式多样化;INPADOC法律状态信息、INPADOC专利族、收藏夹发。 esp@cenet 检索系统收录了世界范围内超过90个国家的6500多万件专利文献 三个数据库: --Worldwide数据库:提供超过8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布的专利申请信息(以PCT最低文献量为基础) --EP数据库:提供欧洲专利局最近24个月内公布的专利申请 --WIPO数据库:提供WIPO最近24个月内公布的专利申请(即,WO文献) 世界专利数据库(worldwide):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 WO数据库:近两年WIPO公开的WO专利文献。 EPO数据库:近两年欧洲专利局公开的专利文献。 esp@cenet 检索系统还提供以下服务: 观看新出现的技术 找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预先获得竞争者的发展动向 查询专利族信息 获取部分国家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查询专利是否有效及在哪些国家有效 查询非专利文献 查询专利引文 建立欧洲专利登记簿与欧洲文献和Euro-PCT文献的链接 (3)检索方法 快速检索:发明名称或摘要;申请人/发明人 高级检索:检索字段多 号码检索:申请号、公布号、优先权号等 分类检索:IPC、ECLA 智能检索:例如检索2009年西门子在中国申请专利,直接输入:Siemens CN 2009 截词符与关系算符 逻辑运算关系 “与” —— and “或” —— or “非” —— not 截词符: *-任意个字符,如feed*:feeder、feeding ?:0或1个字符 #:1个字符 Wildcards can only be used in the "Title ", "Title or abstract ", "Inventor " or "Applicant " fields 检索策略: 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每个字段最多输入4个检索项 各检索项之间可以使用逻辑运算符: 与(and)、或(or)、非(not) 可以使用通配符: “?”—0或1个字符;“#”—1个字符;“*”—任意个字符 可以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检索 “washing machine” (4)检索字段输入格式 检索字段 输入格式 举例 发明名称或摘要 可使用双引号 空格代替 “and” “car seat” car and seat 公布号 2 位国家 ( 地区 ) 代码 + 最多 12 位数字 空格代替 “or” EP1023455 WO2006089389 申请号 2 位国家 ( 地区 ) 代码 +4 位申请年代码 + 最多 7 位数字; WO +4 位申请年代码 +2 位国家代码 + 最多 5 位数字 空格代替 “or” EP19980305281 US19950696861 WO1994JP01249 优先权号 同申请号 公布日 不能进行日期范围检索 空格代替 “or” 20060930 200609 200610 申请人 / 发明人 人名或公司名称 空格代替 “and” IBM ECLA 分类号 空格代替 “and” A61K8/81C4 IPC 分类号 空格代替 “and” A61M5/32
个人分类: 知识产权|47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概念游戏与欧美债务危机
chengzhongxing 2011-11-12 09:10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会惊诧于人类的知识生产,似乎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来玩游戏。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当知识分子鼓吹的泡沫破灭时,我们的世界方如梦初醒。 1.唯物与唯心 何谓唯物,何谓唯心,恐怕连恩格斯本人都没有讲清楚,但我们一直都在“唯心”地用它,这不得不让人诧异。 2.科学与人文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请问还有什么不是科学的吗?现在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难道过去的发展观就不是科学的? 3.欧美债务危机 经济学家用了一整套词汇对债务危机进行了包装,可是这些“专业”名词除了混淆主题,搞花人眼外,似乎至今没有告诉人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美债务危机,也许根本不想解决。但谁不知道:所谓欧美债务危机,就是世界再无充裕的资源供欧美人巧取豪夺以奢侈享乐罢了。 还是维特根斯坦说得透彻:语言的本质就是一种游戏。
3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国家,过早进入共产主义
热度 2 dongzg101 2011-11-4 06:47
欧洲高福利的国家,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欧洲经济危机是过早进入共产主义造成的。中国还处于货币化社会阶段,典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缺乏必要的福利制度!福利制度不等于 福利分房。GDP成为衡量标准就是中国处于货币化阶段的一种表现。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货币化社会,所以,欧洲应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你们进步太快!
142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柳传志:欧洲过度福利养懒人 不希望该风气传染中国
dongzg101 2011-11-1 14:45
柳传志:欧洲过度福利养懒人 不希望该风气传染中国 2011年11月01日 08:08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阳淼 20133 人参与 26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联想集团 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左一)昨日在中欧商学院上海校区与师生对话时,和中欧教授丁远(右一)就企业高福利和分散股权等问题进行了少见的“激情PK”。秦斌 摄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昨日在中欧商学院上海校区与师生对话时,和中欧教授就企业高福利和分散股权等问题进行了少见的“激情PK”。 不希望欧洲风气“传染”中国 柳传志此次赴中欧对话,系接受商学院首位“中方客座导师”聘书,并出席2009级EMBA毕业典礼。柳传志10月30日在该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有两件事希望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能帮助研究:一是他在联想的欧洲分部检查工作时发现,过度的福利制度造成某些欧洲国家竞争力下降,不希望这种风气传播到中国;二是他发现有些企业在创始人去世后,股份几经转手,公司成为股权分散的公众企业,“董事几乎全是独立董事,当这些独立董事们自己的利益和企业无关的时候,很难想象谁会为这个企业做长远的战略规划,并为之付出”。 柳传志在昨日的对话中重复了上述观点,他说:“我觉得在欧洲过度的福利制度造成社会慢慢变成一个养懒人的社会。我不希望这种风气‘传染’给中国,解决的方式是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用税收支持弱势群体,而不要压制了企业家精神。” 中欧教授激辩:和发达国家比不合适 中欧会计学教授丁远随后针锋相对地表示,“拿现在欧洲发达国家和我们中国比,我觉得不太合适。我们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你刚才提到有些人在生活质量比较低的时候需要改善生活,我们基本上处于这种状态;这种渴望在欧洲不太能看得到。最近我们看了德国很多装备制造业,他们的那种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追求的。你刚才提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品牌,但是这个事情中国有几个企业做得到?双汇做不到,我们的校友俏江南也做不到。你的感觉和经历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从我的角度看,你刚才做的所有结论在大样本上都不能完全得到支持。” 柳传志随后亦对丁远的质疑回应称,“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够写菜谱的企业家,而不是照菜谱做菜的企业家。今天我讲的,再三强调是我自己写菜谱的具体体会。到底哪些对大家有用,各位自己去考虑。” - 会场热点 联想核心竞争力是管理三要素 昨日有中欧MBA学员向柳传志发问称对杨元庆前不久说“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兼并”的看法。 10月13日,联想集团宣布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其PC出货量超过 戴尔 公司,跃居全球第二。联想CEO杨元庆在随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并购已经成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柳传志对此回应,“在核心竞争力上我跟杨元庆不一样,我也不觉得核心竞争力是兼并,我觉得联想核心竞争力是管理三要素,是怎么样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兼并是我们战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能说它是战略中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由于对兼并中某些核心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所以我们连续兼并几家企业,还比较成功。” 反思乐phone“宣传过重” 在产品创新方面,柳传志亦首次针对乐phone进行了反思。“我们曾经做过一件事情,我觉得挺惭愧,在推出第一个乐phone的时候,我们开了一个会,会的规模大于产品本身的能力,宣传过重。” 联想于2010年5月宣布推出智能手机乐phone,并表示其销售目标为100万台/年。其后乐phone的每季销量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今年5月,联想集团在财报发布会上由高管披露乐phone销售数字,年度累计销量50万部。反思之后,柳传志称现在联想的应对措施是由刘军负责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和智能电视等产品,年底前将会有18款智能手机上市,乐PAD也将价格覆盖至1000-3000元市场。 柳传志近期有关企业管理言论: · 柳传志:民企发展要借助内需增长 · 柳传志:让企业的核心骨干具有主人翁心态 · 柳传志:中国人如何管理跨国公司 联想控股相关报道: · 柳传志:联想控股欲谋2014年整体上市
14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关切北极臭氧损耗会否成常态
kejidaobao 2011-10-31 15:04
本刊记者/李 娜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层,阻挡着来自太阳的高频紫外线,因此臭氧层的损耗将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从1980年代开始,地球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引发全球关注,北极地区虽然也曾发现臭氧损耗事件,但都影响不大。今年3月,北极竟然也出现了罕见的臭氧层损耗事件,而且被称为有记录以来北极臭氧层损失率最高的一年。 罕见的北极臭氧层损耗事件 从1995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欧洲科学家在欧洲不同地点,都发现臭氧损耗的观测事实,但是都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不大。2011年3月北极的臭氧层损耗事件跌破了科学家眼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黄富祥博士等人对此次北极臭氧层损耗事件进行了全程观测。据悉,本次事件是从3月1日开始,到4月5日结束,共持续1个多月时间,并从极区延伸到中纬度地区,特别是一度覆盖了从欧洲到俄罗斯中部广大人口密集地区,黄富祥博士告诉《科技导报》,这必然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黄富祥等人在国内首次利用了中国新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FY-3携带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并结合美国卫星同类载荷观测资料,来观测此次臭氧损耗全过程,并于近期将研究结果以快报形式发表在了《科学通报》上。 据黄富祥等人的观测记录:2011年3月1日开始,在北极极圈附近出现臭氧低值分布区,期间经历扩展-消亡、围绕极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由极区沿经线向中纬度扩散等多个发展变化过程。从26日开始臭氧低值区范围逐渐扩大,28日达到最大,然后缓慢下降,到4月5日达到最小,低值区逐渐离开极区,呈小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北极臭氧低值事件就此结束。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3月28—31日,北极地区臭氧低值区范围覆盖了从极区到几乎整个欧洲西北部、向东延伸到俄罗斯中部的广大区域。该区域臭氧总量大多在230-250 DU,局地在220 DU以下,比通常水平低100-200 DU,达到臭氧洞水平。 黄富祥告诉《科技导报》,北极臭氧洞的形成与南极臭氧洞的形成机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由于极地平流云的生成及维持产生的,因为去年冬天北极上空平流层的温度非常低,寒冷的极涡生成了极地平流层云,它们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释放出破坏臭氧的卤素原子,结果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层遭遇损害。黄富祥说这在北极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值得重视,目前他们还在收集资料,多方查证,希望能发现这次事件是否还存在其他层面的原因。 会否成为常态尚待研究 北极突发罕见臭氧层损害事件,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南极的臭氧层损耗状况。 自1985年(有观点认为是1986年,有争议)南极被发现存有臭氧洞以来,全世界都予以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于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并于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具体确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原则和国际合作框架,希望人类通过减少氟利昂等破坏臭氧的有害物质来保护臭氧层。 经过人类20多年的努力,2010年联合国发布《2010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称:地球大气臭氧层已停止损耗,不再变薄,到本世纪中期能有很大程度的恢复。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科学家认可这种观点,并认为到2050年前后南极的臭氧洞会消失,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科学家认为至少要到2068年才会消失,但是另外有小一部分科学家对南极臭氧洞的恢复前景表示担忧。因为从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洞一直维持在大面积损耗的水平上,2003、2006和2008年臭氧洞面积均超过2500万平方公里,其中,2008年达到272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大。2009年南极臭氧洞的大小仍维持在近几年的水平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人类的努力是否足够?对于人类排放是造成臭氧层损害主因的观点,科学界尚存争议。浙江大学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所所长谭季青曾经对媒体表示,如果是人类活动造成臭氧层的损耗,那最先产生臭氧空洞的地方应该在人类聚居的地方,而不应该在人迹罕至的南极;人类活动在北半球最频繁,那北极才应是化学物最容易达到的极地,为什么北极的情况远好于南极?况且,如果化学物质真从北半球“迁移”到南极,则大量都会消耗在路上,到底有多少能到达?实际数据现在没人能拿得出来。因此有科学家担忧南极的臭氧洞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难以恢复。 南极的臭氧洞修复前景尚存不同观点,北极地区的臭氧层异常损耗事件就更加需要进一步观测和严谨的判断。黄富祥表示,到底此次事件是一个个例还是会成为未来的常态,它对气候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都有待研究,更严谨的界定和研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黄富祥告诉《科技导报》,欧美国家对于极地臭氧损耗的观测和研究已经有了长期的经验和积累,比如欧洲有科学家基于对极地平流云的长期观测,提出了一个极地平流云体积与臭氧化学损耗之间定量的经验公式,他们目前还计划再专门发射一颗卫星用于相关研究。而中国对 于极地臭氧损耗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希望能做更多的 工作。■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3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在中国之命运预测:为“过时的产品”找体面的出路?
热度 1 蒋高明 2011-10-30 23:38
蒋高明 最近,中国生态学会组织有关生态学家制作了一套环境保护挂图,其中有一张专门提到了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到了英国的 Pusztai实验和中国山西动物异常现象。该挂图在征求部分生态学工作者意见时,关于转基因问题,遭到了一位生态学家的反对。他显然是从官方渠道得到的消息,他断然否定了Pusztai 的实验,还认为山西动物异常现象是媒体炒作。可见,我们对于转基因的认识是需要不断提高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事实来说话。 转基因的确在国内外引起的争议很大,但方舟子也制造了一些错误信息,农业部又偏听偏信了方的话,因此,这样的科学争议在信息上也就不对称了。 关于Pusztai的试验,以及山西老鼠事件(将这个事件比喻成发生在中国本土上的生物异常是不为过的,尽管农业部不承认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对此,我写过几篇分析文章。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工程研究》,我写过一篇关于转基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述,是发表在正式的学术刊物上的,如感兴趣,大家可去下载看。今年,今年J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主编约我写一篇转基因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综述文章,我已查找了大量文献,但事情太多,没有来得及写。影响因子3分以下的文章在所里考核基本不考虑了,也就没有花时间做无用功(科学家现在都太功利了)。 不争的事实是,转基因负面报道(发表在正式的SCI)的文献是非常多的(至少100篇以上的正式文献,涉及50篇案例),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转基因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缺乏科学证据,科学上还在争议之中,等等。 对于存在严重争议的事情,解释起来要有科学依据。既然是面对公众,就要两方面的信息都要说,尤其要严谨,让读者让历史来判断。转基因作为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危害,中国的生态学家同样也不能回避,他们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来。 下面转发旅美学者曹明华女士的文章,该文的分析有理有据,同时附有参考文献,非常值得一读。今天,转基因的命运颇有些明星的化妆品。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呢?还是甘愿当转基因的牺牲品?转基因粮食增产谎言破产了,转基因减少农药用量谎言也破产了,还有一些粉丝为了那点可怜的过期化妆品在充当五毛。转基因重大专项花完了,他们怎么交差呢?五毛的日子怎么过呢?是继续捂着那受伤的脸,继续忽悠其他粉丝“过期化妆品就是好吗”。泱泱农业大国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学学瑞典呢?为什么任何事物都要言必称美国呢? 醒来吧,我的同胞。 明星的过期化妆品与“转基因食物” 作者: 曹明华 《百科知识》杂志 2011 年第 20 期 (题目有改动,没有加上参考文献 - 这里是原版) http://blog.sina.com.cn/minghuamingyi (一)女明星的化妆品 有一位女明星,美艳超群。尤其可赞的是,其肌肤冰清玉洁、仿佛吹弹可破。 她成为各大名牌化妆品 / 护肤品商抢手的广告代言人。 每年,她都会收到各大化妆品公司争先恐后送来的新产品,用也用不完。其中有的,就这样可惜地过期了。她又不舍得扔掉…… 堆了一阵之后,她想起来送给她的粉丝试试…… 最初的几个粉丝用了之后,似乎没发生什么不良问题。她们均对自己的偶像充满感激之情!于是,这位女明星胆子愈来愈大了,将更多的过期化妆品分送给她的粉丝们。 ……终于有的粉丝脸上被抹出严重的问题来了,并且好不容易才得以排除重重的其他因素的可能,敢于将质疑的矛头指向偶像明星的高档馈赠物。 当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几个专家在分析讨论这个女明星的案例时,说什么过期的化妆品会有些什么问题啊,为什么我们不能抱侥幸心理啊,但又为什么有些人也用了,却并没有搽出什么问题来啊 ---- 但有的人即使发生了问题,也不见得找得到真正的原因,更没斗胆去质疑:自己心目中的美肤代言人出手赠送的物品(想当然这就是美肤偶像的日常所用了),怎可能会有问题呢 ? 等等…… 以及女明星的辩解。还有人的进一步质疑 ---- 既然她认为过期的化妆品用了风险也不大,那为什么她不留给自己用呢? 答案是:女明星的肌肤当然更高贵些,不应承担任何风险,况且,她有更好的选择!(言下之意似乎是:粉丝们本来的皮肤就不怎么样,不如女明星漂亮,反正也美不到哪里去了…… 粉丝们本来用的化妆品就挺低挡吧?甚至可能根本就用不起化妆品!) 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个电视节目,却让我联想起“转基因食物”的遭遇。 为什么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世博会、农业部幼儿园等等(甚至转基因老巢“孟山都”自己的食堂)【见“注 *1 ”】都不吃转基因,但却要向人民大众推广? ---- 因为前者,就好比那位有优越感的女明星一个等级;而后者,则是美国粉丝国家的大众(往往被称作“发展中国家”。而欧洲人,是不买美国人账的,欧洲人也不买转基因食品的账。) 而这些美国“粉丝”级国家的决策者和大众,一听到是“美国”的产品,就往往会与“全球领先高科技”、“自由民主”等等招牌串联到一起,从而无条件信任。 孟山都等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公司,并不是想要消灭第三世界人口,他们所干的 , 只不过相当于 ---- 女明星将过期的化妆品送给 (不,是“卖给”)她的粉丝用。 (二)因为支持转基因技术,而支持转基因食物的研发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刚刚兴起时,它虽然引来了争议,但还是赢得了为数众多的热烈的支持者。因为这门年轻的科学,与充满魅力的、震撼整个人类生命史的“双螺旋结构”( DNA )的发现(获 1962 年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并带给了人们无数的梦想和承诺。 ——它不但满足了人类想对自然进行小修小补的欲望,还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重新温习一下转基因食物研究刚刚起步时西方科学家们美丽的憧憬和承诺,可以发现与我们中国“大跃进年代”的口号颇为相似…… 对于转基因技术寄予的浪漫厚望,曾导致了美国民众群体性的、于最初取得的转基因成果节日性的狂欢;转基因公司股票的暴涨——曾引起华尔街股市革命性的壮观景象………… 当今天,好些在生活中对转基因食品避之不及、深恶痛绝的美国人回忆起来,当初却曾是“转基因食物” 研发的积极支持者和拥护者。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起组织的“忧虑的科学家联盟” ——在 2009 年、在对于过去 20 年 “转基因农作物” 的研发、 13 年的种植所作的跟踪调查和系统评估表明: “转基因”并不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 见 Failure to Yield 失败了的增产 ) —— 然而 , 最初支持转基因农作物研发的最响亮口号却是:“它能最大限度地增产 ! ” “能解决全世界穷人的饥饿问题……” (三)转基因食物产业到了今天 转基因动植物在实验室中的探索是过去二、三十年来生物科学与技术手段进步的成果,它们为人类深入了解生命现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和研究途径。 转基因技术研究与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有两点基本不同:一是在相对可控的实验室内环境中与放到自然界外环境下自由生长的不同;二是产品的目的不同:前者的产品不是供人食用的,而后者是要取代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食物。即便以医用为目的的转基因,它的副作用和风险也是被认可的。 作为科研的“转基因”,成败都是正常的。而转基因作物作为粮食,将大规模普通人卷入试验,失败是不允许的 。 西方分子生物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转基因食物的研究和制造产业,最初发展起来时所基于的、对于“基因”的认识和研究的理论,在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进程中 ( 特别是发展到了今天这个阶段 ) —— 已一再被证明是“错了的”。因为已经失去了可靠的生物学原理的指导和依据,目前的转基因食物行业,便成为一门充满风险的、带有赌博性质的“实验科学”。【见“注 *2 ”】 ( 1 )可变剪接 ( Alternative Splicing ) 转基因技术刚开始时【见“注 *3 ”】,生物学家还以为,真核生物 ( 如植物、动物、和人 ) 的基因编码规律与原核生物 ( 如细菌 ) 是一样的,即:一个基因只编码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可变剪接”原理的发现告诉我们:在真核生物中,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个不同的蛋白质【见“注 *4 ”】。而 一直到 2000 年以后,对于“可变剪接”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才被充分确认。 但是,中国著名的转基因专家不久前还这样来向中国公众“科普”转基因食物和转基因种业:“转基因可以把我们已知的、有用的、优良的、安全的基因,非常精确地去做一个转移,它的安全性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 显而易见! 中国正在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某些“专家”在 2011 年的今天,还在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于原核生物所适用的基因学理论来认识真核生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人) 。 ( 2 )内含子 ( Intron ) 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内含子”的概念。假如一个基因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为“ information ”,而这个基因所携有的完整信息是: inXXXXforXXmaXXXXXtion 基因中嵌在编码蛋白质信息的基因段之间的、非编码部分“ XXXX ”或“ XX ”或“ XXXXX ”就叫做“内含子”( intron ),而那些编码蛋白质部分的基因呢( in – for – ma-tion ),叫做“外显子”( exon )。 基因组序列中有 90% 以上的序列(内含子)是不编码基因的,早期的转基因专家曾认为内含子( intron )是基因的无用段、是“垃圾基因”。而今天再没人敢这样说了。但转基因专家、分子生物学专家们 还没有人能搞得清楚,这些“内含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是否起有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而“转基因”过程中忽略内含子的作用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对于内含子的干扰破坏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 3 )基因次序 ( Gene Order ) 大约 1985 年之前的分子生物学认为:基因是互为独立的一系列微单元。 ( 中国主要的搞转基因作物的专家,好像是在这之前接受的专业训练吧? ) 而更新了的基因学理论认为:基因次序并非随机的【见“注 *5 ”】。那么对于这种内在联系的破坏是有后果的(还有 新近发现的“第二套遗传密码”,更揭示了基因间相互联系的高度复杂性 )。“增”或“减”一个基因,或是对某一个基因动手,所引起的改变并不仅仅在于这一基因本身 ---- (而这往往是有限的检测手段所得以企及的),它更在于 ---- 与其相关联的基因网络中发生的影响。 对于已经被颁发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中, 外源基因的插入对于受体基因次序的干扰之后果是不清楚的。这样的产品,你会毫无顾忌地吃吗? ( 4 )横向转基因 (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 在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横向转基因”而进入哺乳动物的消化道是不存在的。这一理解对当初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评估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见“注 *6 ”】。而后来,当科学家得以发展了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才发现了 显著比例的 DNA 并没有被消化系统摧毁 。 转基因技术所采用的 外源基因材料,甚至可能透过胎盘进入未出生婴儿的胚胎,以及转移进入成人的性细胞,影响于后代的遗传 。 ---- 假如更为精密的检测技术在当初就能获得、并检测到“横向转基因”现象, 转基因食物在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被开发 的。 因为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是特别有利于“横向转基因”发生的。它所采用的强悍的启动子( promoter ),就是力图要突破物种之间天然的屏障。 而且,在正常植物基因中,都会含有内含子( intron ),含有内含子的基因较长,也就不容易转移入肠道细菌中。即便偶然进入了肠道细菌,细菌也没有功能除去它的内含子段,因而这个偶然进入的基因也不会被表达。 ---- 而转基因作物在插入基因的编码段是没有内含子( intron )的,这使得转入的基因更容易在细菌中被表达。 ( 5 )蛋白质错误折叠 ( Protein Misfolding ) 根据陈旧的遗传学理论,一旦氨基酸顺序确定了,蛋白质便总是会按正确的方式所折叠。 ----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便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而更新了的遗传学理论告诉我们:蛋白质折叠是 需要有蛋白伴侣( chaperone )来协助进行的 。 千百万年以来,每一种植物的蛋白伴侣( chaperone )与它所折叠的特定的蛋白质一起,经历了漫长的进化…… 当转基因专家突然间将一种外源细菌基因插入植物, 当这一植物的蛋白伴侣遭遇了完全陌生的异类蛋白,它们间将如何互动是难以预料的 。假如,这种尴尬的遭遇使得蛋白质折叠发生错误,后果将是错综复杂的…… 比如 “疯牛病“的发生,就与“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 。 ( 6 )基因微阵列片测试 ( Micro-array gene chip study ) 基因微阵列片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技术,目前还没能被广泛地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中。 用基因微阵列片测试,发现 仅仅一个外源基因的插入,就可能导致 5% 受体基因改变它们本身的基因表达【见“注 *7 ”】 。 这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可引起农作物原有营养成分的丢失,或意外毒素表达程度的升高【见“注 *8 ”】。 所以,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并不仅仅来自于所转的那个外源基因。(而许智宏院士片面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只在于看转的是什么基因)。由此可见, 许智宏院士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也是比较老化的 。 (四)“过时的产品”寻找体面的出路 ---- 转基因食物的一系列风险和开发过程中的得不偿失,是被逐渐暴露、了解的。而转基因食物作为一门产业,却一时停不下来了! 如此巨额的开发资金已经投下去了,投资是需要回报的;如此众多的“专业人士”在靠这一产业生存、晋职、谋求功名利禄呢… … 那么怎么办呢?也许只能:尽可能蒙蒙那些对“科学”一听上去就崇敬的、但却了解得相当粗浅的低等公民、有色人种,多多食用吧!以维持这一产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在科学素养普遍较高的欧洲、日本等,都采取了对转基因食物极为审慎的防范态度。全世界人均 科学素养最高的地区 ---- 瑞士,更是以“全民公投”的方式,禁止了转基因食物 【见“注 *9 ”】。) (五) 问转基因专家几个补充问题 为什么至今美国 FDA 所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中, 没有任何一种是转真核生物的基因的 ? 为什么上世纪美国生物公司曾经向投资者、向政府决策者、向消费者许下的许多宏伟、美丽而诱人的诺言都没有实现? 比如将北极圈内比目鱼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就可以在严寒中都获得丰收;将沙漠中抗干旱的动植物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玉米和大豆;将生长素基因、廋肉型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角蛋白基因等等转入猪、牛、羊、鸡鱼等动物 ---- 以增加产肉、产蛋、产乳量等等的经济效益…… ---- 到底是什么原理在作怪?! 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和“科普”作家到了今天还在用在美国早已过时了的、最终根本未能实现的转基因“美式馅饼”画给中国决策者和老百姓看 ---- 以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 ……(?) 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近期还举出深海鱼的基因转入西红柿这样的例子来定义转基因食物,而事实上,转深海鱼这种真核生物的基因到西红柿中去,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曾经在美国短暂上市过的转基因西红柿只是通过转入较短的反义核酸来抑制导致西红柿软化的一个酶而已)。 (六)“明星的粉丝”与“科学的粉丝”与“美国的粉丝” 当 2001 年,转基因土豆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当 2004 年,转基因小麦还没有上市就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 孟山都改弦易辙,重新制定了一项重大策略。即:放弃土豆和小麦的转基因计划;转而集中力量开发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项目。 因为土豆是欧洲部分地区的传统主粮,小麦更是整个高加索人(白种人)的传统主粮;而玉米主要是南美人和墨西哥人的传统主粮,大豆则是亚洲人的传统食品。 美国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白种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比较被重视。因此,白人对自己的传统食物“转基因”的抵制,对孟山都来说是不容轻视的(孟山都索性就放弃了对白种人传统主粮的转基因计划)。 而对南美裔人,墨西哥人,亚裔这些有色人种来说,他们在美国国内所可能发出的声音本来就已微弱,再加上这些有色人种的族裔,都还有国外的“马屁精们”在帮忙向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推销呢!即便是在向这些国家推销美国“垃圾级别”的货色,因为携有了“美国” 、“高科技” 、“民主自由” 等等华丽的背景,便能让“转基因食品”披上一件文明背景下的又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扑朔迷离的外衣…… 尤其具有迷惑性。 …… 电视节目中关于“过期化妆品”的讨论还在继续。但这并不妨碍女明星继续拥有她粉丝的崇拜,并不妨碍女明星自视甚高的内心和对芸芸众生的面带微笑的漠视…… 曹明华 于二〇一一年八月 参考文献: 【注 *1 】 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 “ GM foods not served in Monsanto cafeteria. ” 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1999/12/22/gmfood991222.html 【注 *2 】 Smith, JM. Genetic Roulette. Fairfield: Yes Books.2007. 【注 *3 】 Brackett, B. G., W. Baranska, W. Sawichi and H. Koprowski. 1971. Uptake of heterologous genome by mammalian spermatozoa and its transfer to ova through fertiliz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8:353-357. 【注 *4 】 Chow LT, Gelinas RE, Broker TR, Roberts RJ (1977). "An amazing sequence arrangement at the 5' ends of adenovirus 2 messenger RNA". Cell 12 (1): 1 – 8. 【注 *5 】 Laurence D. Hurst, Csaba Pal and Martin J. Lercher,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ukaryotic Gene Order,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5 (2004): 299-310 【注 *6 】 Ricarda A. Steinbrecher and Jonathan R. Latham, “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rom GM crops to unrelated organisms ” , GM Science Review Meet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on “ GM Gene Flow: Scale and Consequenc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January 27, 2003 【注 *7 】 Srivastava, et al, “ Pharmacogenomics of the 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 and the cystic fibrosis drug CPX using genome microarray analysis ” , Mol. Med. 5, No.11 (Nov 1999):753-67 【注 *8 】 David Schubert, “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GM Food ” , Nature Biotechnology 20, No.10 (October 2002):969 【注 *9 】 Tom Wright, “ Swiss Ba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 ,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7, 2005 (* 谢谢 babyfat 网友对本文的意见和帮助 )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龙牙草
热度 4 flly 2011-10-28 15:13
龙牙草
龙牙草又名仙鹤草、地仙草,为蔷薇科龙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通称,尤指欧洲龙牙草。适口性中等。青草期马、羊少量采食,牛乐食,霜后其适口性有所提高。制青草粉可喂猪。龙牙草的全草,根及冬芽均为重要药材。 这个草有点特点哈,名字更好听。
个人分类: 植物|9607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李荣融:人们骂中石油赚钱太多 其实收入并不高
dongzg101 2011-10-25 22:59
李荣融:人们骂中石油赚钱太多 其实收入并不高 来源: 搜狐财经 2011年10月25日14:38 我来说两句 ( 28082 )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来源:搜狐财经 唐怡民摄)   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出席 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 时透露,他每个月都要看下面企业的财务快报。"我分行业,每个月给这些企业进行排队。"李荣融说,他分四个队进行排列,首先是行业排队。第二就是中央企业中的主体盈利企业,"他们的变化我要关心。这个榜是红榜,是好企业。"而另外两个榜单,李荣融说,"不是黑名单,一张可能是黄名单,是效益下滑的企业,每个月我都要跟踪。第四张榜单是高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名单,接近黑名单。"   如何让央企的管理者睡不着呢,李荣融的办法是对标。他说, 我前几天看了下 中石油 ,看到人们在骂,说赚了这么多钱。但是放在行业来说,中石油收入并不高,和埃克森相比还有差距。所以,比较要放在行业中去比较,只要树立标杆企业,用不着我去鞭打。   同时,李荣融还分享了管理人才的心得。他认为人才需要竞争上岗,给人才以压力,才能促使其提高。   他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选拔人才就要竞争上岗。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让他睡不着,我要睡的着;他们要睡着了,我就睡不着。"李荣融说,他的办法归纳起来就两个字:比较。另外,他还认为,念完EMBA的不一定是优秀人才,对于人才要给他环境。   他再次强调,"是人才,就要用对标的办法,使人才提高。"   "人才的成长,一定要给压力。乔布斯也是在很大的压力下才有这么大成就。"他说到。    延伸阅读: 李荣融接受搜狐财经提问:老百姓对国企要求高是应该的   李荣融在回答搜狐财经提问时并未回避国企垄断和社会责任的问题。李荣融对搜狐财经表示,"民众目前对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很高,我觉得这是应该的,要求高,表明民众对我们国企希望很大,我们应该做的更好才行"。他表示,并非所有国企都是行业垄断者,有些是国家垄断,而有些国企则完全处于竞争性行业,"比如建筑业里的国企,国内我们已经很难做了"。   当天他也回答了关于国企海外并购如何看的问题。他表示,国企海外并购总体是成功的,我们海外竞购很成功的,那个国家都有失败的,只是有时候由于我们的特殊国情,有些企业从国内到国外都是大打的价格战,搞低价竞争,这些现象应该坚决避免杜绝。 本文相关推荐 中石油是国企还是... 垄断 国企名单 在国企上班怎么赚钱 国企与民企的收入 李荣融 垄断国企有哪些 李荣融讲话 国资委主任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
1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10-21 13:40
  作者:Blackhole, http://xys5.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kexue38.txt   说明:本文源于一次内部论坛的争论。原本想好好写,但慢慢感到自己功力不够,又俗务缠身,所以写得虎头蛇尾。但敝帚自珍,故拿出来就教方家。本文许多文字、观点取自网络,包括新语丝、 http://changhai.org/ 、 http://fxkz.net/index.php ,不一一指明,故笔者放弃其著作权,但保留对本文框架(即标题构成的整体)的权利。   科学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传入中国的,至今已越百年。虽然科学知识在中国广为传播,但科学精神并未在中国真正的开花结果。国人看重的主要是科学带来的技术,科学的地位基本只是“中体西用”中的“用”。当年有很多名流如陈独秀、胡适在宣传科学精神,但中国命途多舛,启蒙让位于救亡,科学精神的传播也就搁置了。所以,对科学可能还存在许多误解。笔者不揣浅陋,愿将个人体会献于各位,希望能对科学精神的传播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科学是什么?   1、科学的产生   科学肇始于四百年前的欧洲,其前身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以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代表。谈论科学的产生,有三个人物不能忽视。而要谈论这三个人的思想,此前的经院哲学又不可不谈。   经院哲学产生于中世纪中后期,是为基督教作论证的思辨哲学。它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经院哲学主张,光靠理性不能认识真理,只有信仰才能做到。人的认识和理性要绝对服从信仰,因为信仰来自上帝的启示,一切真理都来自于这种“天启”。哲学是运用理性来论证上帝,而神学是给人以天启的真理。总之,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哲学必须充当神学的婢女,为神学服务。   因此,经院哲学有以下特征:1、其研究对象是上帝、天使和天国中的事物。它排斥对自然界的研究,不关心实际知识的获得。比如,他们研究、争论的问题有: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几个天使?天使吃什么?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亚当被创造时有几岁、身高多少?亚当和夏娃有没有肚脐眼?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2、其研究根据是《圣经》和亚里士多德学说。它排斥实践经验而热衷于引经据典,把这些经典视为不可违背的原则和真理,不越雷池半步。3、其研究方法是繁琐的形式逻辑和概念辨析。它的推理和分析大量运用三段论,达到滥用的地步。以至于经院哲学又被称为繁琐哲学。但由于注重逻辑论证,故这里又存在一定的理性精神,虽然是有限的。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随后席卷欧洲和英伦。这是一场冲破神学禁锢、面向人和自然的、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从神学那里解放出来的一个重大结果是,科学产生了。首先出场的是16世纪的科学先驱哥白尼。他的《天体运行论》直接冲击基督教神学的重要观念——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但对科学的奠立产生核心影响的在于下面三人。   第一个是经验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培根(1561—1626)。他认为,认识的对象不是上帝,不是人的思想,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对象的改变导致方法的改变。经院哲学以神和思想为对象,故轻视感觉经验,只能依靠概念游戏和逻辑推理;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故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把感觉经验作为起点。由此,他提出经验主义,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根本作用。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是实验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实验归纳法。   第二个人物是近代哲学之父、维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1596-1650)。经院哲学将理性作为信仰的附庸,理性只是用来证明上帝的。笛卡尔则颠倒过来,提出理性应该独立于上帝,理性至上,上帝是第二位的。他用理性来怀疑一切,提出普遍的怀疑。反思之后,他找到了第一个无可怀疑的东西:“我”。他说“我思故我在”,并把这个当成“第一原理”。他提出维理论,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不能反映事物的真相,不能作为知识系统的基础;与此相反,理性则能够把握一般共相,通过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才能获得真实可靠、普遍必然的知识。他推崇数学演绎法,发明了解析几何。   如果说经验归纳和理性演绎是两极,培根和笛卡儿各占一极,那么合二为一的就是近代物理学之父——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他质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结论——重物下落较快,转而用实验来检验,发现其不成立。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由此而来。他通过理性方法设计实验,把数学推理引入研究,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量描述。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贡献,如区分速度和加速度并给出加速度的定义,发现摆的等时性,提出惯性定律的初级版本,提出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定量研究抛体运动,提出相对性原理,首次制作天文望远镜,并用于观测天体且取得大量成果,证实地动说……伽利略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把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研究,使得物理学脱胎于自然哲学而真正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他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系统、严谨的现代科学方法,即把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科学的方法一经确立,此后科学的发展就如滚滚巨石,势不可挡了。   2、科学是什么?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400多年了。那么,什么是科学呢?一般的理解是,科学是业已获得的科学知识体系。这种理解固然不错,但没有涉及科学的核心。我们从头来捋一下。   首先,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大千世界,事物万象。如何理解这些事物?简化或序化,即把许多现象归结为一个道理。简化有多种,其中最大而又最荒唐的莫过于把一切归因为上帝。这种简化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也没有预言功能。有意义的简化必须含有逻辑推理。科学理论中从基本原理到现象解释是通过逻辑推理的链条来衔接的。因此,可以这样总结科学的目的:科学寻求对各种现象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是要将各种零散的现象序化。此外,我们还需承认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能力有限,并未掌握已确认为能解释全部自然现象的理论。与此相对比的是,基督教认为《圣经》已经包含了整个世界的真理。   有了上述的目的和事实,我们就可以确定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根据科学的目的,科学方法必须尊重观测与实验,尊重逻辑推理,简单说就是尊重实证和逻辑。根据基本事实,我们为达到科学目的而提出的理论会存在出错的可能性,从而纠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科学方法的另一特征是:允许纠错,并具有纠错能力。   科学的核心不在于其最终的结论,而在于达到这种结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即逻辑和实证。为什么其它方式不行?高僧的顿悟、神的教化不也可以达到某种可能的最终结论吗?问题在于我们的水平“很低”(如果说神存在且很聪明的话),所以不能象高僧一样顿悟,我们又犟(理性),不愿意别人(即使是神)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只能要求证据和推理。而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很“笨”,但是是人类获得知识最可靠的途径。说一个东西(如神学)不科学,并不指(或并不仅指)其结论与科学结论不符,而是(更是)指其达到该结论的方式不科学。就算是将来会成为科学的某结论,现在还没有由科学的方法给出,但由高僧或神给出了,那也不是科学。(不给证据和推理给我看,我凭什么相信神的话?)只 有等到科学发现了它,它才是科学。只要逻辑加实证的精神和方法被坚持,就算已有的科学知识都失去了,科学的解释、预言和指导能力降到最低,但假以时日,科学结论仍会被逐渐揭示,科学仍会逐渐昌明。   什么是实证和逻辑?说白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但不是指“应该怎样”之类关于道德规范的道理)。有人说了:哦,那这大家都会啊,每个学科也都是这样啊。是的,是这样,但有个程度问题。科学是把“摆事实、讲道理”发挥到极致的产物。中华文化当然也含有实证和逻辑的成分,但在这方面不是很较真,不彻底。与此相反,西方文化非常追求逻辑和实证。在逻辑方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该书奠定了公理化体系的标准模式,拿来改一改就成了现在初中的几何教材。在实证方面,如前所说,可以追溯到400年前的培根和伽利略。而东方由于不甚较真,就没有产生科学,只有一些零星的理论论述和技术,而且还被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奇技淫巧。   3、科学的外部特征   科学的核心特征在于逻辑和实证的方法,那么有没有一些相应的外部特征呢?当然有。   为了把实证发挥到极致,首先,事物的可重复性是必然的要求。那些不能重复的事物,比如神迹、鬼神显灵、个人体验、顿悟,都不是科学的研究内容。在物理学中,磁单极子、引力波都有人声称发现过,但别人不能重复,他们的发现也就没有得到承认。   但不要认为科学否认不可重复的事物,否认上帝和鬼神的存在。事实上,科学只是说:没看到鬼神存在的严格证据,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确认它们的存在,故不知道鬼神是否存在,同时也不假设鬼神的存在,不认为鬼神存在。科学不说:鬼神不存在。注意“不认为鬼神存在”不等于“认为鬼神不存在”,后者更强,科学不下这么强的断语。   事物可重复了,就可以随时开始研究了。但怎么描述事物呢?人有主观性,为了大家能够交流,需要客观的、公共的描述方式。比如说一棵树,有的说高,有的说低。一条小河,马说很浅,兔子说很深。如果有一个长度标准,就可以直接说树高是该标准的多少倍,河深是该标准的多少倍,这样大家都能够认可。这就是可测量性——可以用数据说话。而且,我们同时还发明了一个概念——长度。注意,在这里,长度不只是抽象地指空间的延展情况,更是具体地指长度的数值。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必须具备操作型定义。   现在可以对重复发生的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了。通过实验和归纳,以及逻辑推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或理论,我们还可以假定该理论对相关现象都正确。要注意,这里只是“假定”正确,而不是“认为”正确。事实上我们应该保守地认为,该理论只是针对我们已知的相关现象有效,但对于已发生但未知的、或未发生的相关现象,不知其是否有效。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严谨、谦虚、保守。理论一旦公布,由于其所使用的是公共的客观语言,具备可操作性,故以明确的方式存在于学术界,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检验。如果某人得到否定结果,他人也能够重复,那么该理论就将被抛弃或修改。科学理论的这一特征被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总结为可证伪性,它构成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科学理论必须明确而可供人们检验,从而为出错留下可能。如果一种论断比较含糊,难以检验,从而永远不会出错,那么就不具备可证伪性,从而不是科学。有人会问:咦,怎么就老想着出错呢?就不希望其正确吗?当然希望,但理性的认识是,再多的肯定实验也只是增加它的可信度而不能证明其完全正确,而只要有一个确凿的否定实验就足以推翻它。   科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备预言功能。科学预言与其他种类的预言相比,由于其依据是通过科学方式获得的理论,其可信度是最高的,从而其预言成功率最大。对于人类主动参与的现象(比如各种实验、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技术等)来说,科学预言更是明显区别于其他预言。没有哪种认知方式能够象科学这样产生大量的、构成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而且这些设计还居然成功了!这就是科学力量的体现。由于这种成功,科学不只说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其实还说鬼神很可能不存在,从而不假设鬼神的存在。比如为了让嫦娥一号上天,我们只假设已有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成立,而没有考虑鬼神的因素。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机器居然就按照我们的预期上天了,这就增加了“鬼神不存在”的可信度,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肯定这一点。   二、科学不是什么?   科学的要义基本就是以上这些。但对科学其实还有很多的误解,澄清这些误解,将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弘扬。笔者试就其中一些谈些看法。   1、数学不是科学   数学本质上是公理化的形式系统。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把几何公理中的点、线、面换成啤酒、酒瓶和酒杯 (或之类) 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几何体系中的那些基本概念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规定,即满足几何公理。它们并不需要对应于世界上的什么东西,故而也就没有实证一说。大家知道,欧氏几何中的第五公设(平行公设)可以换成与其不相容的另外两种表述,即“过直线外一点有多条直线与该直线不相交”和“过直线外一点没有直线与之相交”,从而分别得到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欧氏几何、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三者各成系统,地位平权,无优劣之分。这是因为,对于这样的形式系统,我们谈论的是其自洽性、完备性,但不谈论什么真假对错。数学上的正确往往就是指自洽而不是指跟现实世界相符。   科学体系则不同,除了逻辑自洽之外,还有一个实证问题,即需要通过现实世界中的检验。科学上的正确不仅是指逻辑自洽,更是指构成对现实的一种可接受的描述。这是科学与数学的一个很大差异。(也有人将数学纳入科学范围,但这一定是将科学广义化了。)   但有时数学也存在实证问题,那就是当我们把数学体系中的概念与物理现实中的概念对应起来的时候。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几何中的直线对应于物理上真空中的短程线,那么欧氏几何就变成了对物理世界的描述(但若把直线对应于酒瓶就不是对现实的描述)。此时几何失去了数学意义上的真理性而必须接受观测的检验,从而有可能被证伪。因此,爱因斯坦曾说:数学当它不与物理实在相联系的时候是严格的,而当它与物理实在相联系的时候就不再严格了。   2、科学结论不是真理   很多人认为,已有的科学结论是真理。并非如此。真理按照定义是永恒的,是永远正确的,而科学必须只以已发生的各种事实为依据,从而能下的断言只能是有限的。前面已经说过,人类尚未掌握能解释全部现象的理论。虽然通过科学方法得到的结论是最可靠的,但也只是可靠而已,不是绝对正确,可能被证伪。所以我们只能说,科学理论只是对到现在为止的现象有效;明天是否继续有效,不知道(虽然我们希望如此)。我们只能证伪理论(发现一个反例就行),而无法证明理论。所以,即使我们手握真理(假如真理存在),我们也不能知道它就是真理。这很让人沮丧,但确实如此。   更进一步的意见认为,科学理论只是人类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在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什么真理等待我们去发现。科学理论只是人类的创造物,用以描述、序化各种现象,如谈论科学的目的时所指出的那样。发明当然就没有真伪可言,只能谈论有效性。人类发明汽车是为了能跑,可谈论这种工具是否有效;而发明科学理论是为了能序化各种现象,故也只能谈论能否有效地描述现实。实际上,真理原本是宗教概念,是上帝创世时所依据的某种理念,是神之言。而如果神创论不成立,人创造的科学理论就没有了真伪的参照物,从而只能谈论有效性。   3、“有意义”不等于“科学性”   人类文明包括很多部分,如文化、艺术和各种人文学科,当然也包括科学。但由于科学具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力量,“科学”一词被广泛应用(或滥用),很多东西都成了“科学”。许多人以为“科学”可以修饰文明的其他组成部分,比如将“人文学科”说成“人文科学”。说一个东西不科学,很可能被认为是说这个东西没有意义、不对、差劲、不能被承认。这是将“科学”一词无限制的广义化了,把它当成了一个褒义词。这正是需要正本清源的。   科学只是人类文明中的一部分而已,其他部分就当然是非科学。科学的核心是逻辑和实证,于是有人就误以为非科学就是不讲逻辑和实证。其实,完全不讲逻辑和实证的,大概只有疯子,所以人类有意义的学问总会有逻辑和实证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科学是把实证和逻辑发挥到极致的产物,而非科学则是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讲究逻辑和实证,因为其所研究的对象就不适合贯彻这种方法,比如人文学科在许多情况下要讲情感。所以,不要把“非科学”当成贬义词,就象“非文学”不是贬义词一样。   但也不能完全地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对于物质世界(包括人体)现象和部分社会现象,是可以大量或全部采用逻辑和实证的方法的,此时科学必须出手。对这类现象的研究,“科学”当仁不让地成为褒义词,而“非科学”就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4、科学不是信仰——兼谈宗教   信仰一定有超出实证之外的、不可证伪的假设。罗素说:“在有证据时没人说‘信仰’。我们不说2加2等于4或地球是圆的是信仰。我们只在希望用感情取代证据时才谈信仰。”笔者觉得这是对信仰的最好阐述。   比如基督教假定了上帝的存在,而且上帝起着根本的作用。但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表明上帝的存在?不能。那就是不可检验、不可证伪了。与此相反,科学中的所有论断都是可证伪的,比如说,如果发现质量一定时力不是正比于加速度,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错了。(当然,大量的事实还没有证伪它,所以暂时还保留它。)对于宗教信条,要让人接受,“晓之以理”是不起作用的,只能靠“动之以情”。而对于科学结论,完全不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足矣。(当然,若还不接受,也没任何关系,也不会有谁心急,只不过是自己失败而已。)   有人说,相信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此言大谬。作这种声称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是信仰,要么不知道什么科学。科学结论不是真理,本就不能完全地、不带任何怀疑地、无条件地相信。科学的要义之一就是自我纠错功能,科学也正是在不断的怀疑、否定中夯实基础,茁壮成长的。科学结论的可信性,不是靠权威,不是靠光环,不是靠宣扬,而是靠实打实的实证。   5、科学不是文化——兼谈中医理论   文化具有地域性,分种群,讲究历史感,但科学不是如此,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共同的。文化可以博大精深,可以源远流长,但把这些褒义词加在科学的身上就没有一点力量,因为科学不讲这些,科学只讲逻辑和实证。牛顿的伟大绝不在于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书很早。该书如果作为文化,自然可以谈它历史悠久,语言优美,但如果作为科学,就只能论其逻辑清晰,且推论得到检验。   笔者见过把科学归于文化的观点,但觉得这样是将“文化”广义化了,还是狭义一些较好。本质上,科学关乎事实,而文化关乎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吃饭用筷子还是刀叉(这是文化),但不能选择建房子从一楼建起还是从二楼建起(这是科学)。事实性的东西当然具有共同性,而选择性的东西就当然允许各群体不一样。讲究还是不讲究科学精神,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讲究,这是文化,我们当然也推崇讲究科学精神的文化,包括我们现在进行的关于科学与否的各种辩论(比如本文),都是文化现象,但科学本身不应该是文化。   文化可以育人,可以陶冶情操,但不能用于实实在在的治病。中医显然具有地域性,也经常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来修饰。中医理论中的基本元素——阴阳五行更接近于文化或哲学,而与现代科学的语言无任何贯通之处。正如没有“东方物理学”和“西方物理学”之分一样,现代医学只有一种。真正跟“中医”相对的“西医”是现代医学之前的欧洲医术(比如放血疗法),它们都具有地域性。   6、经验不是科学——兼谈中医实践(个案)   经验只是一堆石头,里面可能有未打磨的玉石,但更可能的是一些普通石头。经验本身不是科学,经验只是科学的起点而已。实验(实证)与经验的区别,就在于实验有人类理性的全程参与。如果说经验知识是人的被动认识,那么实验知识就是人的主动认识。而且这个“主动性”很强,从设计到结论都要遵从逻辑,要做到理性贯穿始终。所以经验不是实证,故而不是科学,也不应该有“经验科学”一说(如果“经验”一词只包括被动认识的话)。   “伽利略vs亚里士多德”的例子可以作为“实验vs经验”的很好教材。没有象伽利略一样的理性思考和设计,就算是推一万遍桌子,所发现的也永远只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的经验总结与科学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显然无缘。实际上,伽利略最伟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的一些理论,而在于把实验引入研究,从而使物理学脱胎于原始的自然哲学而真正独立为一门科学。说科学肇始于伽利略(加上培根)并不为过。   中医实践相当于经验,需通过对比、双盲试验这种理性设计的检验才能开始进入科学程序。但至今没有一种中药或中医疗法被公认为通过了这种严格的检验。   7、科学不是价值——兼谈伦理道德   价值一定有人为的主观意愿作为原始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而科学一定是客观的。单单实然得不到应然。科学家作为人可以有伦理道德,其科研工作也应遵从科研道德,道德也可以是科学的研究对象,但科学本身不涉及伦理道德。   价值是主观的指定,比如好、美、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而科学一定是客观的,要求遵从共同的方法。有人希望道德律令可以从科学结论中推导出来,从而获得某种客观性,这是做不到的。科学只谈论“是怎样”,而道德谈论“应该怎样”,单单实然是得不到应然的。真善美中,科学只占“真”这一项。   8、哲学不是科学,也并不高于科学   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思辨,其研究对象也不是具体的事物,故必然在实证环节有所欠缺,其结论也不会有明确检验,因此存在多家哲学。虽然科学也需要思辨,但由于最终要落实到实证,故只有一家。物理学自伽利略始脱胎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此后科学、哲学各行其道,有交错,但二者的领域毕竟不重合。   很难说“哲学高于科学”。“哲学指导科学”是越来越难以做到了,尤其到了现代社会。没有哲学家与没有科学家,二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完全不同。可以从佛家或老子的著作中找到某些论述与现代科学的结论相近,但理性的人不会认为这说明我们的先贤高明。在一些领域,科学、哲学、神学、巫术……,都差不多高明,或者说差不多无能,但只有讲究逻辑和实证的科学才可能成为探索新知最厉害的武器。
个人分类: 物论|2478 次阅读|3 个评论
黄志洵发表重头文章,欧洲科学家的超光速实验和中国科学家的责任
yangxintie 2011-10-15 13:21
按语: 黄志洵 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关于超光速问题,他已做过多年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论文,科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都曾出版他的专著。现在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篇他刚刚完成的文章,题目是欧洲科学家的超光速实验与中国科学家的责任,请大家阅读,以便大家了解他的想法。 欧洲科学家的超光速实验和中国科学家的责任 黄志洵 l 9 月 22 日 ,一个科学新闻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著名科学刊物 Nature 在其网站上发表了由 G. Brumfiel 署名的报道说:“众多粒子打破了光速极限:中微子实验结果挑战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文章说,一个以意大利人为主的科学团队用实验发现中微子能以超光速飞行,实验是在意大利叫做 Gran Sasso 的地方(意国家实验室所在地),用 OPERA 进行的。中微子束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发射地靠近瑞士日内瓦市,距 Gran Sasso 约 730km 。……消息迅速传开,引起很大反响;英国每日电讯报 9 月 22 日 在其网站中说:“科学界深受震动, Einstein 的狭义相对论( SR )是最著名的公式,但昨夜显示它或许错了。这一结果让学者们极为震惊,有关方面请求美国和日本科学家予以核实”。在中国,专家学者们也发表了各种看法。 OPERA 团队一直表示愿意听取各种意见和批评,但他们的精确实验其结果也不是某人写篇文章或发表一些谈话就可以否定掉的。 超光速研究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八卦新闻” 超光速研究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兴起的,时间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 Bilaniuk 等, 1962 ; Feinberg 1967 )。虽然 Einstein 于 1905 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SR )断言超光速不可能,但人类一向希望挑战极限。并且科学无禁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承认有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Feinberg 用 tachyon (快子)一词称呼超光速粒子,而在他的理论中,快子应具有虚数静止质量( m0 = i m , m 0 ),如此则其存在不与 SR 相冲突。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超光速实验先在波动力学和量子隧穿的领域内展开。 1993 年,美国 Berkeley 加州大学在一项光子隧穿实验中获得了 V=1.7C ,即光子可以用比光速 C 快 70% 的速度飞行。到了 2000 年,负相速实验和负群速实验相继成功,丰富了超光速研究的内容。 2008 年 8 月 14 日《 Nature 》发表了瑞士科学家用实验证明量子纠缠态的传播速度是超光速的 (V=104~107C) ,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上述这些著名论文都是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如 Nature , Physical Review, PRL )上。故有人散布“超光速研究是八卦新闻”的说法,如不是为了误导公众,那就是由于偏见和无知。 中国科学家参加超光速研究较早,这里举出一些例子。 20 世纪 70 年代射电天文学界发现了惊人的类星体( 3C345 、 3C273 、 3C279 等)超光速飞离现象,涉及速度 8C 、 9.6C 等。 1979 年张操教授提出了利用推广的 Galilei 变换( GGT )研究超光速问题的建议,发表在严肃的英国刊物 Jour. Phys.A 上。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谭暑生的标准时空理论对亚光速运动和超光速运动作统一的描述,把超光速运动理性地放在一个适当的框架之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盛林提出以 Finsler 几何为基础的时空不变量 ds4 代替 SR 中的 ds2 ,可使超光速运动具有合理的物理实在性,使 SR 成为在亚光速仍然适用的理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金在分析航天导航测量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时空理论的新概念,提出“虽然对应坐标时定义的速度不能超光速,但对应原时定义的运动真速度没有极限,而超光速运动对应负质量和负能量”;黄志洵于 1991 年指出在截止波导内的消失态( evanescent states )情况下可能出现负波速——负群速和负相速;又用量子力学方法分析波导,建立了量子势垒的等效电路模型,为在超光速实验中用截止波导作为量子隧穿中的势垒作了理论准备; 2004 年黄志洵对超光速作了分类——物质运动的速度、能量传送的速度、广义的信息速度,前者又区分为宏观物体速度、微观粒子速度、非实体物质(波动和脉冲)速度,只有在细分条件下超光速研究才是清晰的和有意义的。 2003 年黄志洵和逯贵祯教授在无线电波频率上用模拟光子晶体的同轴系统获得了阻带中的超光速群速( Vg=1.5C~2.4C ),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教授》)据此作了“我国首次超光速实验”的报道。另外,杨新铁(在 2004 年)、黄志洵(在 2010 年)都提出,应当借鉴人类突破声障( sonic barrier )的经验来突破光障( light barrier ),对现有加速器(都是亚光速加速器)进行改建,用符合超光速粒子动力学和能量关系的技术措施进行实验,特别是裴元吉教授一直在默默的按照此规律进行计算和设计探索,期望拿出实际可行的方案,发现以超光速运行的奇异电子( meta-electron )。值得注意的是, 2004 年宋健院士论述了超光速对未来人类宇宙航行的意义,指出 SR 所说“不能超光速”实际上是对设定范围( V=C )以外的推测或假说,并无实验根据;又指出从技术观点看光障( light barrier ),奇点的产生不是来自数学而是来自技术基础—— SR 是用光学或雷达往返信号时间间隔之半去测距,因而看不到运动速度等于 C 或大于 C 的目标;另外,从 40 年航天实践可以看出,即使在 VC 之时自主导航的实践与 SR 动力学也存在冲突;实际上,用 SR 公式去计算航天器飞行速度的本身就必须谨慎。 认为中微子可能是超光速粒子,张操教授早在 1985 年参加国际会议时就提出了这一观点;认为在所有基本粒子中,中微子最接近具有快子的特性。后来,他与复旦大学教授倪光炯一起提出了超光速中微子的 Dirac 型量子方程,是 4 分量方程。类似地,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所研究员艾小白导出了虚质量粒子的 2 分量的 Weyl 方程。 可见,中国人的超光速研究在理论上并不落后。差劲的是实验,因为超光速属非共识研究,经常受某些主流科学家的挤压,甚至缺少话语权。做超光速研究的科学家,处境是艰难的! OPERA 实验的可信性 对一直在做超光速研究的科学家来讲, OPERA 实验结果并不令人吃惊。现根据原文(研究论文已在预印本网站 arXiv.org 上发表)对实验情况有较准确的了解。先说明 OPERA 的含意为: Oscillation Project with Emulsion Apparatus ,另一个词组 CNGS 的含意为: CERN Neutrino beam to Gran Sasso ,而论文题目是“在 CNGS 束中用 OPERA 检测器测量中微子速度”。作者是来自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法国、日本、韩国、德国等 11 国的科学家,其中包含一些小国如土耳其、以色列、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没有美国、中国的科学家参加。这些人来自大学或研究所,共 174 人成为论文作者,署名次序是按英文字母排列,例如第 1 位是 T.Adam ,最后一位是 A.Zghiche 。另外, OPERA 团队有一位发言人是瑞士伯尔尼大学的 A.Ereditato 。论文的摘要说,在意大利的地下的 Gran Sasso 实验室, OPERA 中微子实验已测量了在约 730km 的基线上,从 CNGS 束的中微子速度;与过去的加速器中微子研究相比其准确度更高。测量是基于在 2009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期间 OPERA 采集到的统计数据。 CNGS 的专用高级计时系统和 OPERA 检测器与用于测量中微子在线的高精度大地测量相结合,允许达到可比较的系统和统计的准确度。 m 子中微子相对于我们按照假定真空中光速的计算,提早到达的时间为 ns ,这项反常相当于 m 介子中微子速度相对于光速的差值为 (V-C)/C = × 10-5 。(以上叙述中 stat. 代表统计误差, sys. 代表系统误差)。 中微子速度的测量是由测定中微子束源与 OPERA 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和飞行时间而实现的,依靠了高准确度的大地测量,在测定约 730km 基线时达到 20cm 精度, CNGS 束是几乎纯 V m 束,平均能量 17Gev ,采用 CERN 的 SPS/CNGS 计时系统,误差很小( 10ns ),这是由一系列精确计量技术而做到的。数据分析基建于 OPERA 检测到的约 16000 次中微子事件的基础上,结果经反复核对,是在 6 个标准偏差( 6 s )以内。 注意,全文未提及 Einstein 和狭义相对论。在论文结尾说:“ We deliberately do not attempt any theoretical or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我们审慎地不对结果作任何理论上的或现象上的解释”)。 笔者认为 OPERA 实验可信,理由如下:①中微子的飞行速度过去就有三种推测(亚光速但非常接近光速、光速、超光速),它以超光速飞行是可能的;②实验设施和技术的精确度高,处理数据量大,而且误差处理采用标准偏差 6 s ,是非常严谨的;③ 11 国的 170 位专家合作研究,埋头工作三年,公布结果之前又反复检查,防止出现主观失误;④实验公布后出现了两方面的意见,支持和反对;迄今尚无站得住的反对理由,有的说法甚至不值一驳。既如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自有超光速研究以来的一次重大和重要的实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OPERA 团队发言人 Ereditato 博士说,他和同事们过去 3 年所做的实验显示,中微子的飞行速度似乎比光速快;“我们试图寻找所有可能的解释,想找到一个错误,不管是细致的、复杂的或是其他不良影响,但都没有找到;故只好说出来,让国际社会来仔细检验它”。……又说:“我的梦想是另一个独立的实验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他的话显示了科学家的真诚与坦率。 9 月 27 日 ,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在莫斯科近郊的杜布纳召开会议,向百多位物理学家和新闻记者介绍情况。这是因为有 20 多位俄罗斯科学家参加了实验,负责分析 OPERA 装置获取的数据。名列论文作者名单中的 Y.Gornushkin 说:“实验结果对我们自己也很出乎意料,但我们找不到实验中的错误。他指出,为了确保实验的高精确性,瑞士、德国的顶尖计量学专家获邀参加了研究。总之,他认为结果本身对物理学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找到检验结果或发现错误的新方案,那么也许可以在其他国家重做实验来确定结论,例如在美国的 MINOS 实验室和日本的神冈研究所。……在 Gornushkin 报告后,另一位科学家 E.Akyshev 说,今后的实验可以尝试改变一些实验技术细节;但无论如何目前还无人能指出导致当前结果的错误。 所谓 MINOS 是美国 Feeermi 国家物理实验室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它在 2007 年曾尝试寻找超光速中微子,当时未得到有意义的数据。现在,似乎是寻找“上帝粒子”( Higgs 粒子)不敌 CERN , Fermi 实验室将再次转向超光速研究。他们打算用新的 GPS 传感器、原子钟和探测器来记录中微子的到达时间,精度要达到 2 × 10-9s ,结果最早要到 2014 年才能得出。该实验室的科学家说:“如不了解中微子就无法了解粒子物理学”。…… 然而我也认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例如,是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中微子都以超光速飞行?或者说这只是个别的现象?又如,整个团队未对中微子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论文也未讨论这个问题(论文只提到一次,意思是说中微子质量非常微小)。还有其他一些问题,相信会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很大兴趣。 学习欧洲科学家的团队精神,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超光速研究 欧洲人在这场科学探索中反映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令人惊叹!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虽然过去有多位中国科学家对超光速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勇气可嘉;但都是各自为战,亦未能获得有组织的支持。 2004 年宋健院士、陈佳洱院士、王越院士领导召开了一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心议题是“宇宙科学前沿与光障问题”,到会的有 50 名科学家(内含院士 9 人)。那次会议很是鼓舞人心;后来的探索虽仍艰难,但没有人退却。……这次的报道出来后,十几位科学家进行了讨论并写出了建议书,认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跟在欧洲人后面走,也就是说目标不是重复 OPERA 实验。应当搞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的超光速研究。要发扬团队精神,实现科学界的大合作。下面的观点是笔者个人的,但也反映了西北工业大学杨新铁教授的意见。 首先,所谓有中国特色的超光速研究,虽然既包含理论工作和实验工作,但重点应放在实验方面。这是因为中国科学家虽在时空理论、超光速问题理论分析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些理论的本身也需要实验上的证明。具体的实验研究方向可分为两个——“物质粒子作超光速运动的可能性”和“真空中光速的不变性”;前者是直接的超光速研究,后者是检验 SR 第二公设但与超光速有关。就前一方面而言,我们甚至认为不必以中微子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超光速研究的当前形势和关键是证实物质粒子飞行的速度也可以比光速快,证明了这点之后谈论“超光速宇宙飞船”才有意义。这个证明最好是用中性粒子,如中子或原子、分子;考虑到对中性粒子缺少加速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先对带电粒子(电子、质子)展开实验。鉴于目前全世界的加速器其实都是亚光速加速器,如想发现超光速飞行的奇异电子( meta-electron )就必须对现有的加速器进行改装,而且要借鉴航空器突破声障( sonic barrier )的成功经验,例如 Laval 管那样的经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请见下述论文:黄志洵,超光速实验的一个新方案。前沿科学,第 4 卷第 3 期, 2010 年, 41 ~ 62 页。 众所周知和宇宙中共有 4 种物理相互作用,电磁作用仅是其中之一。就算光速是电磁作用的最高速度,它也不可能是其他作用的最高速度。……早就有欧洲科学家算出引力作用速度是超光速 (V ≥ 109C) ;我们如能组织队伍测出引力速度,也是很好的课题! 超光速研究在当前和将来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超光速研究的意义?近期的研究主要是弄清客观规律——例如 1992 年 G..Nimtz 领导的群速超光速实验; 2000 年 K.Wynne 领导的负相速实验,以及王力军领导的负群速实验; 2008 年 N.Gisin 领导的量子纠缠态超光速实验;等等,都是这个性质。它们都不可能造成某种直接的技术用途。……如向远处看,考虑人类未来对宇宙的探索,那就不同了;超光速宇宙飞船如能成功,其意义就太大了! 10 月 1 日美国 Yahoo 网站报道说,一些太空专家在星际旅行研讨会上议论说,载人恒星之旅困难重重,这种旅行可能要跨越好几代人,而且前还不知道人类能否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繁衍后代。……很明显,这些专家没有把未来飞船速度的极大提高考虑进去!让我们在这里回味作为航天专家的宋健院士于 2004 年所说的几句话:“飞出太阳系是人类的伟大理想。这关系到很多理论与技术问题,要逐步解决,科学界已开始考虑和工作。……要进入银河系必须加大航行速度,直到接近光速,如果可能的话应超过光速”。这真是掷地有声的语言!国防科技大学谭暑生教授在其著作中写的一段话同样激动人心:“研究和掌握超光速运动的科学技术,是意义无与伦比的事业。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摆脱自己的孤独和愚昧,与各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进入星际社会的新时代”。 那么,对未来人类是否有可能乘坐经过极为独特设计的超光速宇宙飞船,飞越苍穹穿过群星,向着太阳系外的广阔天地飞奔?科学家不是科幻小说作家,说话要有根据。我在 2009 年发表的文章 作了虽初步但较详尽的分析,结论是“实现超光速宇宙航行非常困难,但并非毫无希望”。这是实事求是的估计,既回答了某些人的嘲笑又防止了不切实际和夸大其词。无论如何,航天专家有这样的梦想和希望是可以理解的;在百年前面谁又曾想到人类可以在月球(甚至火星)上漫步?!对于未来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的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 1/5 ,中国科学家当然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我的建议是,当前要集中力量研究和实验,检查有质量的物质粒子是否可能以超光速飞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或许我们亦可以作出贡献。 至于相对论,超光速研究当然是对它的检验。理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承认相对论需要改进也不算是难事吧?!我们从来不同意对某位科学家或某个理论作神化式宣传,因为那不对科学发展没有好处!总之,来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将推动相对论的改革和改进。 2011 年 10 月 15 日 写毕 作者简介: 黄志洵,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第5届年会”邀请函
freedom110110 2011-10-13 10:44
“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第 5 届年会”邀请函 尊敬的 阁下: 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拟于 2011 年 11 月 4 日(已经确定的时间) 在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召开欧洲法律研究会第 5 届年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为“中欧投资与贸易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暨欧盟法研究”,拟着重围绕中欧关系中投资与贸易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及欧盟法的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并准备做大会主题报告或专题报告、讨论发言! 报名与通知: 请收到本邀请函后,填好参会回执(见附件),于 2011 年 9 月 1 日 前将回执 (此为订房间的依据,因为 10 月 -11 月是桂林旅游旺季,酒店预订要提前 2 个月,否则很难订到足够的客房)以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给会务组。 会议论文的提交: 如您确定参会,请您准备会议论文,并于 10 月 7 日 前将论文电子版发送至: ylian68@163.com 本次年会后,将择优编辑会议论文集,于 2012 年正式出版。 会议语言: 中文 会议费用: 1 .会议主办方按 700 元 / 人的标准收取会务费。报账时需要的带公章的通知在报到时可以向主办方索取。原则不寄纸本通知,通知挂在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网站上,可以复制: http://www.law.gxnu.edu.cn/ 2 .参会者往返旅费及住宿费自理(住宿:标间 340 元 / 间,可合住;单间 430 元大床)。 3. 会议主办方承担餐饮费用。 4. 会议组织参观旅游: A 綫:桂林芦笛岩、 2 江四湖夜景、象鼻山、骆驼峰、王城等( 11 月 6 日下午),费用自理。 B 綫: 漓江和阳朔( 11 月 7 日),费用自理。 5. 会议代表请自购回程票,若需要在桂林买回程票,可以在桂林宾馆商务中心订购机票,火车票则自己到火车站购买。 会议时间安排: 报到时间 : 2011 年 11 月 4 日上午 9 : 00 — 22:00 ; 会期: 11 月 5-6 日, 6 日下午免费参观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全国 4A 景区)和自费旅游 A 綫 桂林市内经典景区等(下午及晚上); 7 日(直至当天晚上 11 点才能返回桂林市内)旅游漓江和阳朔; 8 日结束离桂。 报到地点: 桂林宾馆。地址: 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南路 14 号,电话 0773-2898888 ( 离机场 28 公里 , 离火车站 1 公里) 。到达路径:从机场 到达桂林宾馆 坐机场大巴 20 元到大巴终点民航站下来坐的士到达 桂林宾馆,约 15 元,若坐的士约 100 元左右。从火车站到达桂林宾馆坐的士 8 元。 联系人及 联系电话 : 王娟 13558232024 陈柔仪 13557833760 通讯地址: 桂林市育才路 15 号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电话及传真: 0086 - 773-3698039 (远郊雁山校区); 电话: 0773-5816086 (暑假期间,育才校区) 电子邮箱: ylian68@163.com 第 2 页(共 4 页) “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第 5 届年会” 参会回执 姓 名 性 别 单 位 职务 / 职称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 E-mail 邮编及通信地址 论文题目 是否住宿 合住 / 单住? 是否需要正式会议邀请 是否旅游, A 綫 B 綫? 注:请于九月一日前将此表用 E-mail 或传真发给我们。 E-mail : ylian68@163.com 传 真: 0086 - 773-3698039 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 3 页(共 4 页) 附件: 中心议题为“ 中欧投资与贸易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暨欧盟法研究 ” 一、 中欧投资与贸易及其相关法律 二、 欧盟法研究 1. 欧盟外交署的建立与欧盟共同外交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问题 2. 欧盟公民基本社会权利问题研究 3.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对其金融市场的监管措施研究 4.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 5. 欧盟劳工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 6. 欧盟环境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 7. 欧盟能源新战略研究 8. 欧盟成员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措施及其与欧盟法的一致性问题 9. 《里斯本条约》与欧盟共同的商业政策研究 10. 欧盟环境服务法律与政策问题研究 11. 欧盟海关法研究 12.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认同与民族主义 —以欧盟法为研究视角 13. 欧盟法律的实施机制
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投资入股海外 研发 基地
dongzg101 2011-10-11 15:31
中国先救自己比拯救欧洲更重要 2011-10-11 07:06:05 浏览 9992 次 | 评论 28 条 邱 林 欧洲债务危机加上对美国二次探底衰退的担忧,正在将全球经济拖入另一次金融恐慌和经济衰退循环。身处外围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大体上(特别是所谓的金砖国家,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都深感幸运,没有被卷进这个金融大漩涡。于是就有欧洲媒体呼吁新兴国家拿出它们的巨量外汇储备来购买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危机国的债务。手握 3.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更是被他们视为将欧洲国家救出债务泥淖的潜在白衣骑士。 与欧洲媒体相呼应的是,最近中国有的政府官员或专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救欧洲等于救中国”。一篇文章写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危与共,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救欧洲等于救中国。” 在他们看来,拿中国的钱去“救”欧洲,就是完善中欧“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摆脱欧债危机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也有诸多好处:一是有助于进一步确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让欧洲国家更加坚信,中国是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二是中国购买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券,有利于中欧整体的经贸、投资等合作。虽然在债务危机中急需来自中国的资金,但其本身也有大量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很大。 然而,这些观点显得牵强附会,是站不住脚的。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并不比欧洲国家轻松,国内更需要增加投资、国民更需要消费,为什么反而要给增长速度慢得多,国民过度消费的欧洲经济“输血”?客观地说,面对严重的通胀和出口减少的压力,中国只能拯救自己,不能指望其他国家对中国提供什么解决问题的良方。 众所周知,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与国内 CPI 上升仍没有停步。到目前为止,政府决策层几乎动用了一系列行政、财税与货币手段控制通胀预期。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房地产限购令、试点征收房产税;从 2010 年下半年起,央行已 8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3 次加息,遏制投资过热。 今年以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受挫,企业产出和新出口订单的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自 7 月以来在走下坡路。预计今后几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减少。欧洲要想摆脱债务危机,就要把赤字控制住,希腊、法国、德国的财政赤字都超过了 GDP 的 3 %,因此必须减少政府开支。欧美、日本财政都搞紧缩,公众消费能力减弱,肯定影响会影响到中国的生产和出口。 这必然导致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目前,国内生产能力过剩涉及多个行业。例如 2008 年的钢铁产能为 6 亿吨,而当年的钢铁需求则几乎没有增长,但由于投资的大量增加,导致国内钢铁产量年年都在增长。中国钢铁协会预计 2011 年国内钢铁将产能达到 7.5 亿吨,而国内实际需求仅为 5.97 亿吨,这多出的 1.5 亿吨钢铁就只能通过出口来消化。 如果到在 2012 年上半年国内需求或出口仍没有打开局面,生产过剩的现象将比现在更加严重。由于大量产品卖不出去,就会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从而引发金融问题。由于国内制造业、能源、交通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使用银行贷款,从而增大了银行的呆账或死账数量。例如“高铁”的全部投资要 2.7 万亿元,但是由政府拿出的项目资本金只有 4000 亿元, 85 %是靠贷款。 这些现象也许就是中国式“次贷危机”的前兆。关键是, 2008 年,政府决策层尚能利用 4 万亿元财政刺激政策来冲抵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现在,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加和积累,政府方面已经没有多少财力去启动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政策。同样,当时四大国有银行大量放贷,而现已乏力不支,再度依靠四大银行大规模放贷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面对严峻的形势,政府方面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如今的中国真有能力拯救欧洲吗?如果真有能力,那就先把国内通货膨胀问题解决好了,让民生不再被物价飞涨所困扰。当这些问题都大体解决了,然后再去帮助欧洲也不迟。既然清楚欧洲经济危机无法自救,凭借中国一己之力也无力回天,那么我们何必非要强出头呢?
11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波茨坦山顶公园里的研究所
热度 4 shenxzh 2011-10-9 22:19
波茨坦山顶公园里的研究所
德国的地学研究中心(GFZ)是德国最大的地学研究所,世界上第一张远震地震波的记录就诞生于此,在国际地学领域该研究所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没来之前几个朋友就对我说GFZ的位置在电报山上,生活在这里不是很方便,那时候也只是一个概念,九月底第一次到这里,对此有了切身的一些体会。 第一次到德国是9月28号晚上8点半在柏林落地的,这边的袁老师在柏林的机场直接把我接到了波茨坦的一家Hotel,那个Hotel的名字好像叫Menscure,共有17层,是波茨坦最高的建筑物,站在楼顶可以俯瞰波茨坦的全景,在那里住了两天,爬到楼顶看过两次(后面附张照片)。另外这家Hotel的早点非常丰富,我住了两天之后最怀念的也是这家的早点。 从波茨坦火车站出发,直接横穿两条马路就开始爬山,山脚到GFZ走快点10分钟就能到了。GFZ的入口有个牌子,牌子上最醒目的标明这里是一个公园-爱因斯坦科学公园,然后下面分别标着5个研究所的名字,GFZ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研究所。 和国内研究所的环境截然不同,这里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幽静并带着浓浓的沧桑。这里的建筑物都有很多年的历史,出了行政、财务人员办公的大楼和餐厅算是新修的建筑外,其他绝大部分建筑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栋楼、一条石子路可能都是百年前的产物。整个GFZ共有1000多人,不同的研究课题组一般都处在不同的小楼内,这些小楼散布在公园茂密的树丛中。我和这边的老师还说起他们上班算是很幸福,每天都在公园里呼吸者新鲜的空气。为了工作方便起见,和袁老师共用他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属于地震学组,是一个单独的三层楼里面,这个楼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住的地方在离办公室不远的Guest house里,这个楼一共有三层,原来整个都是Guest house,后来慢慢的被幼儿园占据了,现在只剩下三楼的六个房间做Guest house。这个楼很古老,和办公楼应该是同时代的产物。后面对整个楼里面的设备进行了升级和维修,但是整个楼还是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继承和创新是科研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科学的积累和沉淀几乎都迷茫在了空气中、大树的年轮里和建筑物的砖头里。安静环境让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中。 秀几张张照片。 爱因斯坦科学公园的入口,也是GFZ入口 门口的标示牌 Guest House 石子路 GFZ里的建筑 hotel Mercure 餐厅 早餐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55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世界外交论衡》:欧洲,回归帝国时代
freedom110110 2011-10-3 07:40
赵纪萍 / 编译 在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法国总统萨科齐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于 8 月 16 日举行会晤,共同提议成立一个“真正的欧洲经济政府”,以推动欧元区国家经济的共同治理。 8 月 23 日法国《世界外交论衡》就此刊发了牛津大学欧洲政治学教授詹·齐隆卡的评论《欧洲,回归帝国时代》。 官方首次正式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府进行共同治理时,就遭到了德国哲学泰斗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反对。哈贝马斯认为此举“不符合民主原则而且可能使社会上怨声载道”。 4 月份《南德意志报》刊发了他的相关文章,文中他指责欧洲政客们将金融市场凌驾于权利之上,任由欧盟在社会经济领域对各个主权国家作威作福。 8月16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将欧元区经济政府共同治理向前推进一步。 8月17日 ,英国《每日邮报》刊发了西蒙·赫弗的评论文章《第四帝国的兴起:德国如何利用金融危机征服欧洲》。文章评论道,“欧元区每个国家政府支出部门的政策制定都是在普鲁士帝国的旧都完成的。在那里,希特勒凭借武力称霸欧洲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而现代德国则凭借贸易和金融手段成功地征服了欧洲。第四帝国已经兴起。” 将两位学者的观点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哈贝马斯毕竟是学界泰斗,观点鲜明、措辞严谨,后起之秀赫弗的评论则透着犀利和挑衅。尽管评论风格迥异,二人的观点却有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认为欧元区经济政府共同治理将会导致欧元区各主权国家的终结,进而严重威胁到欧洲民主和国际秩序;其次,他们还认为欧洲强势国家通过控制——如果还称不上欺凌的话——欧洲弱小国家,会将欧洲带回帝国政治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人的观点颇有些道理。欧盟向希腊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希腊议会务必通过新的财政紧缩方案。于是,希腊议会违背民意,出台了财政紧缩方案。这种情况下,“主权”一词无疑是对普通希腊民众的侮辱。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言辞更是一针见血——财政紧缩方案让他的心在滴血,但这是欧洲央行的要求,他别无选择。 欧洲,回归帝国时代了。然而,独领风骚的将会是哪家?欧洲帝国之内,各附属国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国家拥有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而另一些国家不但没有发言权,甚至只能处于被歧视被剥削的境地。我要说的是,欧洲帝国并不是德意志帝国的代名词,削弱前者将会削弱欧洲民主与稳定的根基。 哈贝马斯指出,加强欧元区经济政府共同治理将把各国议会的权力牺牲在金融资本和市场的祭坛之上。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各国议会的权力早就在“全球化”中被渐渐侵蚀了。我们可以说欧洲一体化在提高系统有效性方面作用有限,却在同时大大降低了公民的参与度。但是,不能说欧洲各民主国家凭一己之力能够比欧盟更好地应对来自全球的各种压力。 欧盟拥有的权力很大,帝国派头十足,但是民主意识有点欠缺。过去十年间,中欧和东欧等欧盟成员国对此早就领教过了,现在轮到希腊、爱尔兰等周边的欧盟成员国来领教了。欧盟所有成员国必须接受这种帝国政治的规则,否则就会招致社会动荡与混乱,毕竟当今的欧洲帝国比历史上的任何帝国都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 再来说说德国。赫弗认为加强欧元区经济政府共同治理是对德国的屈服。这种观点也有失偏颇。德国毕竟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欧洲事务中不可能没有发言权。然而,德国也绝不能独断专行,必须与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有时甚至要妥协让步。所以,很多德国人一直在怀疑欧洲一体化是否会给德国经济带来实惠。 不过,德国人也明白,欧元崩溃以及欧盟消亡会将德国逼上绝境。赫弗难道真的想看到这一幕吗?在我看来,欧洲人(包括德国人在内)应该极力避免这种局面,并且努力去了解欧洲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根本区别。
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英的饶毅们为何水土不服?
热度 3 yz2011 2011-9-30 14:25
和一个资深搞文献计量学的朋友聊天,她说: ——这两年,国外文献出版商在中国生意很火。THOMSON REUTERS/ELSEVIER/SPRINGER在北京的办公室面积,都至少扩大了一倍,雇员也增加很快。 ——用文献剂量方法,进行学术评价,仅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稍微扩大,就不靠谱了。 ——在欧洲和中国,多用文献剂量学的方法,进行学术评价,然后据此决定经费的分配。这不是特别靠谱,但也只好如此,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无奈之举。理由有:1)中国和欧洲都是所谓的历史悠久的地方,历史负担重,人情关系重;2)中国和欧洲,细分领域的高水平同行不够多。 如果一旦取消,一定会更糟,一片乌烟瘴气。就像,中国的高考不能取消一样。而且,科技管理官员喜欢简单的数字,只要会数数,就可以搞定了。 ——在美国,美国基本是靠学者自治。美国的文献计量基本只限于文献计量学术圈的使用,很少推及到经费的去向在美国。由于美国每个细分领域中,高水平的学术圈子已经建立,所以可以倚重同行评价;每个资深的学者基本会保持自律,爱惜自己的羽毛,这次评审作假了,在行内名声就坏了。 很显然,饶毅、施一公、鲁白、王晓东们,因为在美国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思维中弥漫的精英主义气息,与中国的倚重文献剂量的傻瓜式“尺子”做法,产生激烈碰撞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应用文献计量学来进行学术评价之外,大学排名也是一样的道理。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排名,在欧洲就很流行,比如俄罗斯人和德国人就很在意。但是被饶毅教授狠狠批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353533page=1#comment 往大了说,还有当今中国的GDP政治锦标赛的问题,都是一个道理。
个人分类: 争议|5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所谓"中微子超光"的错误暴露出来,是好事!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27 21:44
所谓"中微子超光速"的错误暴露出来,是好事! 世界顶尖物理学家质疑光速被打破实验结果 2011年09月27日 11:33:0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郭宇靖、张舵)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26日举行的提前采访活动中,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对欧洲关于光速被打破的最新实验发出了质疑,或者不赞同发布这个结果。   据英国《自然》杂志22日刊载消息称,欧洲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超光速现象。据报道,意大利格兰萨索国际实验室下属的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   三位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在论坛前的采访中对光速被超越这个热点进行了回应。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席、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部主任克里斯·史密斯表示,如果实验结果是正确的,人们就要对所有已知的事物重新思考。“我认为这个实验结果几乎可以确认是错误的。”他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说,最新证明光速被打破的实验结果不太可能是真的。他表示,这个发现并不合理,而且需要研究人员的进一步验证。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表示,他对这个项目非常熟悉,这个项目主要研究中微子,宇宙中有大量的中微子,但是它们通常没什么作用。他说,他所在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有个加速器,该加速器会发射中微子到700多公里之外的研究室,并通过追踪器追踪该信号,在当中会有很多新发现。   据了解,若该实验结果是正确的,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人知的“光速无法超越”将被打破,现代物理学则可能被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穿越、平行空间、多维度,这些只有电影中才存在的事物或许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卡罗·卢比亚说,这是个很难而且很微妙的实验,是难以置信的惊奇,因为它将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百年来挑战爱因斯坦的人没有一个成功。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发现一个异常,而是要推翻爱因斯坦的全部理论,我们目前还没有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同的东西。   此外,卡罗·卢比亚对发布这个结果的做法并不赞同。他说,这是第一次这么长距离传输中微子,有很多新情况发生,它们中的很多在目前看来都是异常的。卢比亚说:“但是,我认为将该结果公之于众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公众更需要了解的是被认可后的结果。” 但是,本博主认为: 这个错误,不会是,或只是,测量的误差或错误,而是基本原理的错误! 请见博文:"所谓'中微子超光速'错在哪里?如何才对!" 它 暴露出来,是好事! 可以让人们更加知道: 1.相对论的正确和重要! 2.甚至当今许多知名科学家对相对论的认识和运用的低能! 3.实事求是科学讨论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物理|40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多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质疑光速被打破实验
热度 1 daodezhenjing 2011-9-27 10:27
“我打赌他们是错的”。2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表示。他说,最新证明光速被打破的实验结果不太可能是真的。   近日关于光速被打破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据英国《自然》杂志22日刊载消息称,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超光速现象。据报道,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   在北京举办的“2011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也将对当前世界最前沿科学研究的讨论带到了中国,三位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在论坛前的采访中对光速被超越这个热点进行了回应。   “如果这是正确的,我们就要把所有已知的事物重新思考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奠基人之一、牛津大学能源研究部主任克里斯·史密斯说,“我认为这个实验结果几乎可以确认是错误的。”   乔治·斯穆特说,这个发现需要研究人员的进一步验证。据了解,若该实验是正确的,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人知的“光速无法超越”将被打破,若证明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穿越、平行空间、多维度、星球大战……这些只有电影中才存在的东西或许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不会用完全不可能这样强烈的字眼,但是仍然是非常非常不可能,”克里斯·史密斯说,“如果有人做了一个非常规的理论声明,你就需要非常规的例子去证明。所以我们需要在其他实验中也进行非常规的证明。”他说,但是我们目前没有其他的证明,所以我不能认为这是正确的。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用通俗的语言详细阐述了这个实验的过程:“我对这个项目非常熟悉,这个项目主要研究中微子,宇宙中有大量的中微子,但是它们通常没什么作用。我所在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有个加速器,我们从该加速器发射中微子到700多公里之外的研究室,通过追踪器追踪该信号,从中会有很多新发现。”尽管在场的人听得一头雾水,卡罗·卢比亚仍然兴奋地尽力描述。   这次的发现受到全世界关注,对穿越时空等的质疑更夹杂其间。不过,卡罗·卢比亚对发布这个结果的做法并不赞同,“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长距离地传输中微子,有很多新情况发生,而且很多在目前看来都是异常的。”卢比亚说,“但是,我认为将该结果公诸于众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公众更需要了解的是被认可后的结果。”   卡罗·卢比亚说,这是个很难而且很微妙的实验,是难以置信的惊奇,因为它将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百年来挑战爱因斯坦的人没有一个成功。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异常,而是要推翻爱因斯坦的全部理论,我们目前还没有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同的东西。   对于是否会进行相同的实验来验证此次结果,卡罗·卢比亚说,所有人都在尝试做相同的实验,结果三、四年就会出来。   对于国际合作和中国在此类尖端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卡罗·卢比亚则肯定地说,这种高难的实验中,国际合作都是必须的。中国人已经在这类实验中参与了很多,目前有很多中国人和我们共同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
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视频:欧洲科学家称发现超光速现象 难以解释
yangxintie 2011-9-25 20:45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61656455_1/s.swf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3日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这篇报道我们看到存在于欧美科研体制里面的探索精神,明明是一个"不良的测量结果,核对了,并反复观测到这个现象达1.6万次,最后公布他大家一起来探讨,怕就怕藏着掖着,不敢叫人知道。 更怕的是,一些权威认为,如果说不出概念的道道来,那就不算文章,不算研究,这次欧洲加速器中心的这个结果就是反其道而行的一个例子,这文章即缺少所谓真空、质量的理论、也缺少时空扭曲的概念。就是一个测量结果,这在某些人的世界里是无知和无效的同义词。我们见到有些人对我国在2004年召开的超光速会议就是这个态度。 尽管张操等一批科学家提出了中微子就是加速器里面能量损失的合理解释,中微子就是超光速粒子,但是我们还看到一些人不承认。 甚至对在这次会议上一些文章发表的经过推导的数学公式系统,这些数学描述完全在VC情况下涵盖相对论现在的结果预测和实验结果,但是却在超光速范围给出不需要引进虚数空间的合理结果,我们看到有人仅仅就凭没有给出真空,能量,质量的新概念这一点,就无端指责2004香山会议参加者群体,“只有感性的否定+大胆的猜测。就是没有可信的理论构造工作,和由此引出的实验检验方案。”是非常浅薄的。 它浅薄之处在于,这些人遇到严密的数学推导的时候,不去指出具体那个地方推得不对,那条理论引出的有问题,而是跟你谈总的概念,甚至谈哲学,谈阴阳和太极。所谓指责2004年宋健、陈佳洱、王越等院士发起召开的超光速的香山会议上,发表的一些兼容相对论和超光速的文章连基本概念都不完整,就更不要提论证了。就是这种精神胜利方法 以下为原来报道_______________ 相对论称光速最快 当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在让中微子进行近光速运动时,其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早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对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这些中微子是以比光速快60纳秒的速度运行。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如果此次研究结果被验证为真,意味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将遭到严重挑战。 此次研究的中微子束源自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收方则是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意大利国立核物理研究所。粒子束的发射方和接收方之间有着730公里的距离,研究者让粒子束以近光速运行,并通过其最后运行的时间和距离来判断中微子的速度。中微子束在两地之间的地下管道中穿梭。 被观测到1.6万次 “这个结果十分令人震惊,”该研究项目发言人艾瑞迪塔托说,“我们在好几个月中反复研究核对,并仔细考虑了实验中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艾瑞迪塔托说,科研人员反复观测到这个现象达1.6万次。 “这是很令人感兴趣的结果,但它科学上的准确性,还要更多的实验才能来验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目前物理学界也出现了一些对该实验结果的不同意见,一是怀疑粒子束飞行距离的准确性,二是粒子束本身长度的准确性。 此次实验的研究者之一 奥迪 瑞说,“尽管我们测量的系统不确定性很低,统计数据准确性也很高,但我们还是希望能与其他实验做对比。” 根据研究者的声明,中微子束的发射地到接收地之间的距离,存在着20厘米的不确定性。对中微子束飞行时间通过高级GPS系统和原子钟等精密设备测量,精确度小于10纳秒级别。 新发现潜在影响巨大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急需其他实验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实验,接受更广泛、更严谨的考验,这才能最终验证或反驳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目前,研究中心已将此实验论文上传到公开网站上,并对全球物理学界进行在线说明。 “(研究)对科学产生的潜在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们无法立刻就给出结论,或做出物理解释。我的第一反应是,中微子实在太神秘,让我们惊喜。”艾瑞迪塔托说。 ■ 影响 新发现或改变人类宇宙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贝托鲁奇说,如果这个研究被验证,将改变人类的物理观。 物理学家们认为,一旦这些粒子确实被证实跑过了光速,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改变人类存在的模式。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宇宙中的确还存在其他未知维度,中微子抄了其他维度的“近路”,才“跑”得比光快。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说,希望研究方能够提供更多实验细节,也希望能看到其他的重复实验,“现在说爱因斯坦相对论受到挑战还太早。”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发现超光速现象的猜想
热度 1 lxj6309 2011-9-24 10:55
最新消息: 一些欧洲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 。我的观点是:发现超光速现象是迟早的事。这是因为,相对论是建立在既定的观测原理上的,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即电磁理论。如果观测机制发生变化,比如依靠纯引力效应或纯弱作用进行观测,则结果就可能不同。或者假定中微子是超光速的,人们充分掌握了中微子的作用原理,那么,采用中微子作为观测介质,结果就可能不同。至于,当前意大利等欧洲科学家的观测结果是否可靠,可能还得等待进一步验证。
个人分类: 物理学及其他|31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久无突破 欧洲科学家质疑上帝粒子存在性
热度 2 daodezhenjing 2011-9-22 09:59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表示,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可能性正逐渐减小,也许根本不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够排除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可能性,那也算是一个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将让人们重新审视对自然本质的看法。   据新浪科技报道,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它是一种理论上的粒子,理论上预言其应介于120至140吉电子伏特之间。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当今物理学理解的缺失环节。今年7月份,曾经有新闻报道称,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到的数据表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然而,从那以后,实验中再也没有获得能够证实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信号。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紧凑型μ子螺旋型磁谱仪项目组发言人吉多-托内利近日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排除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可能性,那也算是一个重大发现,它将让我们重新审视对自然本质的看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应该有耐心。大型强子对撞机足够强大,我们有能力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发言人詹姆斯-吉利斯认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已经延续了四十年,但这是一个有缺陷的理论,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弄清楚。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探测能力,我们将研究究竟是什么产生了粒子质量,希格斯玻色子就理论之一。希格斯玻色子理论之所以最著名,只是因为它的数学优势。即使我们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我们仍将会继续研究究竟是其他什么事物产生了质量。”   如今,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的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在实验中,大型强子对撞机使用大型磁体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这种实验能够再现宇宙大爆炸开始一瞬间的情景。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的理论认为,就在这一瞬间,希格斯玻色子将质量赋予粒子。 最初探测到的信号似乎表明,希格斯玻色子介于120至140吉电子伏特之间。这种短命粒子衰变后会形成一对其他亚原子粒子,这一过程所发生的“事件”是可以探测的。但是根据可能存在的统计波动,那些最初被认为是“存在”的信号可能并不存在。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研究主管塞尔吉奥-贝尔托卢奇今年夏天曾经表示,“肯定会在未来12个月内取得发现。如果希格斯玻色子确实存在,那么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很快发现它。如果它根本不存在,它的不存在也将会把物理学引向新的方向。”   大型强子对撞机CMS粒子探测仪项目中负责搜寻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学家维瓦克-沙尔玛近日表示,“希格斯玻色子如果存在,它应该在114到145吉电子伏特之间被捕获。如果它存在,它肯定属于这一范围。如果它不存在,到2011年12月时,它将成为众所周知的科学幻想。”也有一些项目组科学家认为,这一问题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有答案。但是,即使这种粒子无法找到,这种实验也将拓展人类的知识面。托内利认为,“我们已经到达了未知的边缘,从此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物理学。”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保罗-加哥纳昂表示,“希格斯玻色子到现在仍然是捉摸不定,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何模样。如果希格斯玻色子存在,我们就知道如何去捕获它。问题是,随着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会相应发生许多事件,这就是所谓的背景,因此很难捕捉到它。我们需要建立特殊的过滤器,将大量的背景光最小化。”   然而,经过数个月的实验后,科学家们仍然未能从背景中捕获到什么。加哥纳昂表示,“没有希格斯玻色子其实就是最好的希格斯玻色子。关于希格斯玻色子,我们已经说得很多,现在我们最好是能够发现它。如果我们无法发现它,怎么办?事实上,那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叙利亚生产的原油90%出口到欧洲
毛宁波 2011-9-18 23:24
叙利亚生产的原油90%出口到欧洲
大家看看下图就能发现,叙利亚生产的原油90%出口到了欧洲。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3110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最主要任务是防止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蔓延
dongzg101 2011-9-16 01:14
朱民:欧洲最主要任务是防止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蔓延 2011年09月15日 09:27 来源: 凤凰网财经 IMF副总裁朱民做客凤凰网财经 达沃斯 现场演播室 凤凰网财经讯 IMF副总裁朱民15日接受凤凰网财经独家对话时表示,欧洲现在最主要的任务还是防止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蔓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银行重建资本空间。 对于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将提交欧元区债券的计划。朱民未予置评。 德国外长Guido Westerwelle已表示反对欧元债券计划,因为相信通过简化债务承担无法解决债务危机。 以下是文字实录: 凤凰网:我们得到最新消息称,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表示,将会尽快提交一份发行欧元区统一债券的提议,但是这个提议立刻就遭到了德国外长的反对,反对统一欧元债券。您对这个是怎么评价的? 朱民:现在关于欧洲的整个经济形势,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防止主权的危机向银行的危机绵延,主权债的危机向银行危机,因为由于银行持有债券,互相持有的问题,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银行能够重建资本的空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欧盟在7月21号的时候开了个会,就是决定扩大和灵活性的使用我们叫EFSF,就是欧洲的经济的机制,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觉得继续使得欧盟7月21号讨论决议有效,扩大EFSF的功能和灵活性的使用是很重要的。 凤凰网:我们其实也看到了,就是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外长也表态说,将联合新兴市场国家来共同去买欧洲债券,或者救助欧洲国家,对于这个举动您怎么样评价? 朱民:今天全球经济金融一个特别显著的特征,就是相互的关联性,其实全球的经济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这样的话,欧洲任何的金融困难也会对全球采取有这个波动和影响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全球的经济来共同努力,帮助减少风险,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也在鼓励进一步的全球合作,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凤凰网:我们昨天在采访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 李稻葵 先生的时候,他也表示说,如果我们要救助欧洲,欧洲必须先自救,但是现在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欧洲国家自救的意愿,或者说采取比较切实自救的办法,您对他的这个观点怎么看? 朱民:在整个的帮助和解决现有的情况,总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关于流动性的支持,就缓解一个短期的困难,这个是包括我们基金,包括欧盟对欧洲的一些国家采取政策的一个部分。但是与此同时,就这些国家自己当然本身得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提出有利的关于财政紧缩的方案来削减这个长期的赤字,使得建立他自己的信任,使得市场对他有信 心,所以他才能够重新进入市场融资,所以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就他自己内部的改革有利和有效的,中期的财政计划,推进经济增长,以及短期流动性的支持,所以要把这个综合起来看,来解决这个问题。 凤凰网:也有几种观点说,比如像希腊这种主权债务比较严重的国家,或者像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这个国家,他们就建议性的说退出欧元区,您觉得这种退出是一种断臂自救的良方吗? 朱民:自从希腊有了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希腊政府非常积极的来努力的提出各种方案,来和我们基金和欧盟配合,来解决共同的问题。我们觉得希腊政府的努力是很好的,而且值得继续的鼓励,如果在政府继续的努力之下,在欧盟和我们货币基金组织继续的支持下,希腊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凤凰网:我们也知道,其实在这一次经济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金融危机更准确的说,这第二波金融危机当中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都发出了自己不同的声音,最新消息是, 穆迪 已经下调了法国两家银行的评级,您认为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民:评级机构他的评级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整个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过程中,怎么样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和改革也是很重要的议题。评级机构本身有根据他们的研究,合理的、合情的对企业和不同的债券产品进行评级,与此同时就是在整个的全球范围内,也要对全球评级机构加大监管,这个都是在努力做的事情。 凤凰网: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美国,美国的情况我们知道,其实他的失业率还是居高不下,包括资本市场也相对来说比较低迷,但是有个最新的数据,他的消费数据还是不错的,您怎么样看美国他的量化宽松,以及未来可能实行的QE3,对于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的冲击这样一个情况的评价? 朱民:美国经济现在还是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增长,他具有资产负债表重组的需求,更多的是一个增长的问题,因为美国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危机以来有很大的改进,现在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需要进一步的减轻,就要进一步的重整。 经济增长变成了美国现在比较重要的主要的政策问题,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从这整个的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现在美国政府也提出一个新的就业法,涉及到4470亿美金,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方案,希望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美联储要把这个力度在2003年中期之前维持比较低的水平,从这个全球方位来看,因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美国消费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需求,所以美国经济的强有力的增长和恢复,对全球经济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觉得美国政府推出的新的就业法,还是个很好的事。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推出新的就业刺激方案的时候,还要拿出中期的财政预算方案,来使得财政进一步恢复到健康的水平,这也同样重要。 凤凰网:也就是说IMF对美国即将或者可能实施的QE3是持有一个不赞同的态度?能这样理解吗? 朱民:我们认为,在今天美国的情况下,如果他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的经济还是有利的。 凤凰网: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想请教的是,IMF在下一轮,在接下来世界经济这种动荡的格局,和世界金融秩序不断地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将会采取哪一些重点的工作来维护全球金融货币市场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 朱民: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情况来说,我们正在努力的做几项大的改革,在我们的新任总裁的领导下,一个是把我们的全球监督从双边走向多边,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然后通过更多的来了解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方面,使得能够我们全球的监督的质量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我们来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就是借贷产品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够在波动发生的情况下,尽可能迅速的来帮助这些受到困难的国家,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刺激结构,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凤凰网:好的,非常感谢朱总做客我们凤凰网财经频道和 凤凰卫视 演播室,我们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谢谢。 朱民:谢谢,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 相关报道: · 朱民:如美国宽松政策能推动经济增长对全球有利 · 朱民:IMF将进一步发展借贷产品灵活性 帮助困难国家 · 朱民:全球范围内要加大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 朱民:希腊的努力值得鼓励 债务危机可以解决 · 朱民:赞同中国等金砖国家帮助欧洲减轻困难
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都怪丘处机!!!
热度 2 gwangcc 2011-9-8 22:31
1、假如当时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 那么, 秘密跟踪他的那些金兵就不会死在郭,杨二人的院子里,同样,完颜洪烈 也不会见到包 惜弱而对她念念不忘。 2、那些金兵不会死在丘处机手里,而郭,杨 两家以后不会受到牵连。 3、郭,杨两家不受波及,李萍不会流亡大漠,郭靖和杨康将会平安出生在牛家村。江南七怪自然也不会前往大漠。 4、而要是没有郭靖和七怪相助,铁木真就会 死在扎木合他们手里,蒙古各部也就不能统 一。 5、蒙古不能统一,也就不会有什么西征。火 药就不会传入欧洲。 6、没有火药,铁甲士在欧洲的统治就不会动 摇。因此,黑暗的中世纪将延长一千年,也就没有文艺复兴。 7、没有了文艺复兴,自然也没有大航海。北 美洲将始终是游牧的印第安人的家园。 8、同样,西班牙人不会将铁炮传入日本。长 筱会战是武田方面获胜,日本战国时代将一直持续不能统一。 9、在另一国度,完颜洪烈没有包惜弱,只能 全力参加*争。金国因此会内乱。 10、没有蒙古,金国又内乱,因此,宋不但不会灭亡,反而会统一。宋朝重商贸,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将在中国出现。 11、如果发展到今天,中国将是最发达的国 家,远远领先于日本,西班牙,西欧,美洲。 12、今天的金融危机也就不会出现,所有的一切,都怪丘处机,你说你一道士,没事干嘛路过什么牛家村嘛。 都怪丘处机!!!
2031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8):自驾游第三天——参观中世纪古镇
热度 1 xiegming 2011-9-8 10:51
8月20日 从昨天开始,已经是向法国南方开了,卢瓦河谷城堡群是第一站,第二站,我们计划去中世纪古镇Sarlat-la-Caneda。 从旅馆出来,导航提示要5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我们先找加油站,是一家Total, 40欧加满,可以用信用卡。然后开始一路向南。 昨天旅馆拿的糖确实管用,当孩子烦了的时候,一人一块糖,立刻就踏实了。 今天居然遇到了堵车,我以为前面出了什么事故,慢慢地跟着大家向前蹭。结果一看,前面只是一个红绿灯的路口,结果堵了有1公里多。后来又遇到几次堵车,有一次还是高速路的尽头,发现都是因为到了有红绿灯的路口,根本没有任何交通事故。 看来还是环岛好,效率高,不会引起堵车。而红绿灯却把通行时间限制死。遇到堵车的路口,我注意到都是南北向流量大,而东西向几乎没有车通行,这样导致南北向的车只好在那里干等,空着马路没人用。 还发现路上居然有右侧驾驶的车,估计是从英国开过来的吧。到了后来就是进山了,路不宽,上上下下的,最后给我们导到了古镇的停车场。我们发现这里太阳很晒,只能拣阴凉的街道走。这里的房屋和街道确实很古老,很多地方发着霉味。房子虽然老,但是商品很新。商业化很严重,每家都是商店,兜售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吃穿用戴,各式各样。居然在街道中央也摆放商品,我怕孩子给人家乱动,提醒着她们,有些商贩居然也模仿着我的发音和孩子们说“别动”。教堂的后面有一个空地,居然搭起架子,给改成了一个露天舞台,亲亲美美在上面自发表演节目,让我当观众。 离开古镇,继续向南。路愈发狭窄,感觉就只能开一辆车,开了很久才出了山。到了旅馆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旅馆很好找到,但发现旅馆大门紧闭,里面也没有灯光。我凑到门前一看,上面写着Check In晚上9点之前结束,那我们怎么办啊,难道要我们在车上过夜?我又到门前,开始乱试上面的装置按钮,并且不断拍门。一会儿,我发现好像里面有动静,似乎有人在走动,我赶紧使劲拍门。那人果然来了,原来还是有值班的,他把我们放了进来,给我们安排了房间。
个人分类: 旅游|37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7):自驾游第二天——参观舍农索水上城堡
xiegming 2011-9-8 10:35
(好久没有更新了,因为自驾游实在太累,后来回国之后又面临开学,事情很多,一直没有空闲时间整理,到现在照片也没有整理) 8月19日 昨天本来还计划去圣马洛(Saint-Malo)——海盗城,但由于时间不够了,没有去。 从旅馆退房出来,第一件事是找加油站加油。结果显然遇到的还是昨天那家加油站,还是那位老人家,虽然互相听不懂,但是比划着加满油的意思还是没有问题,95号汽油,一共加了42欧,老人家亲自操刀,然后收钱。 今天本来计划去卢瓦河谷城堡群中的四个,结果第一个城堡的经纬度查的精度不够,给我们导到了一个莫名其妙地方,根本没有景点。为了保险起见,我又选择了最富浪漫情调的舍农索水上城堡(Chateau de Chenonceau)作为新的目的地。 这次GPS导航没有差错,精确地导到了目的地。看来这里也是法国人的最爱,停车场停了很多车,和圣米歇尔山有一拼。停车场不收费,就在城堡的护城河外边。护城河边是一块草地,上面设置了若干桌椅,很多老外都是全家老少在此休息野餐。河里水并不多,也不干净,但有不少鸭子,可以给它们喂食。城堡的门票不便宜,要10.5欧。看上去城堡不大,我又开了一上午车,所以选择休息,让她们娘仨进去转悠。 我在车里休息了一阵子,好了些。于是也到入口处看看景点介绍,里面有一本关于卢瓦河谷城堡的中文介绍,一座一座的各有特色。舍农索水上城堡目前属于一个家族,是私人财产。里面的图片非常美丽,有一个用绿色植物作为墙构成的大迷宫,精美的花园,建在河上的城堡,非常吸引人,我有点后悔当时没有进去。 后来她们出来了,说里面风景确实很好,但是人非常多。美美到处乱跑,一次去摘人家的树叶,结果被上面的白蜘蛛咬了一下,起了一个小包,很痛。回到车里,妈妈开始就此事教育孩子们,说也不知道这个蜘蛛毒性有多大,到时候毒性发作,你身体烂掉就死了,看你还瞎动不。结果美美没啥感觉,自己还跟着重复,告诉姐姐说到时候自己身体烂掉就死了。亲亲一听这些就开始哭了,她说她要妹妹,不要妹妹死。我看美美不太明白死的意思,我就说到时候你死了就把你烧掉,结果这下她不干了,也要哭,说不要把她烧掉。 我们今天预订的旅馆在昂热(Angers),比昨天那家好多了,还给美美准备了一个婴儿床,美美是头一次睡这种有较高护栏的小床。不论房间还是过道,都放了一盘水果糖,还有免费速溶咖啡。我拿了些糖保存一起来,为以后对付孩子。 这几天都是这样,主要在开车赶路,景点待的时间不长。
个人分类: 旅游|3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夏日西欧
热度 4 zhangt10 2011-9-6 23:16
东游西逛之夏日西欧
这个夏天出国大多是去欧洲,欧元真是强势得让人很痛啊。不过因为经济不好,而且为了吸引外国游客,酒店餐馆的价钱反倒跌了不少哦,吃得不错! 除了前面贴过的马耳他(那是纯粹的旅游),还去了阿姆斯特丹,都柏林,海德堡。走马观花而已,那可都是值得更多时间停留的地方啊。 在阿姆斯特丹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足球迷的投入,有真正的群众体育基础。而荷兰的天空里那灰色云彩的透明质地,让人更能理解 佛兰德绘画的灵透,和 梵高作品里色彩的变化。 都柏林则是一个异常年轻的欧洲城市,夜晚的酒吧街上驻唱的传统民歌手给人的感觉竟然和美国南部的乡村音乐或者Bluegrass有共通的地方。 海德堡的哲人小道走起来还有点费力,而用来解渴的莱茵河域出产的白葡萄酒要比别处的雷司令纯厚很多很多。 在Neckar河上坐了游船再走去海德堡城堡晚餐,同行的同行(HANG)在小巷里一路高歌。那是一首1925年的老歌:我的心丢失在海德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5GteaSVUE0feature=related Es war an einem Abend, Als ich kaum 20 Jahr'. Da küßt' ich rote Lippen Und gold'nes, blondes Haar. Die Nacht war blau und selig, Der Neckar silberklar, Da wußte ich, da wußte ich, Woran, woran ich war: 阿姆斯特丹运河畔 阿姆斯特丹水上人家的花园 街头广场足球迷的JAM Session 海牙沙滩那灰色的天空 走在哲人小道上 海德堡街头露天酒吧 去Mannheim的Tramline上的一个小镇车站 车站对面的自助花店。 都柏林的酒吧街 驻唱民歌手 老牌理发师,都柏林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203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贵港“带头大哥”带领群众致富 鹅肝出口欧洲国家
dongzg101 2011-9-6 00:25
农民增收,看贵港如何当“带头大哥” 南国早报网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文 农如松/图 iH dX   高档餐馆里美味的法式鹅肝、让木头废料变废为宝的先进设备、小资们热衷的 家居 品牌宜家羽绒枕头——这是三样离普通农民有点远的事物,但它们让贵港市的不少农民富了起来。贵港市并不是全区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2009年它却在全区第一个提出“农民收入三年赶超全国水平”,去年,贵港市覃塘区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9月1日、2日,记者来到贵港市港南区、覃塘区,通过对3家企业的深入采访,探究为何贵港能在农民增收工作上担当“第一”。 PKGqu,J, |\C.il7 贵港覃塘区一位鹅业工人介绍,从广东回乡做技术的农民,月收入可达2500元。 l{kacfk# {D]I \J(   宜家各种规格型号的羽绒枕头、靠垫、被子等在这里都有生产。当地丰富的羽绒原料,经过裁剪、缝制等前道工序,填充、清洁、包装,最后带着大名鼎鼎的“IKEA”(宜家)标志出厂。这些“贵港制造”的羽绒制品,通过宜家全球销售网络,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7月已经完成了1500万美金的订单,为当地贡献了600万元的税收。不过,这些“贵港制造”在2008年前是“深圳制造”。2002~2008年,浙江的金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将该工厂设在深圳,2008年整个厂搬到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 _v=zFpR 4ak} "Z   不少当地年轻人这两年也回到“家门口”来打工。裁剪车间女工余会艳原来在广东的制衣厂打工,2008年,听说家乡工业园 招聘 就回来了,“离家近,收入多的时候也能拿到3000多元,跟广东差不多,干嘛不回来”。 ny+_l^R~( FGRG?d4?h   在绗缝车间,该公司行政主管钱海东告诉记者:全厂最高的工资就诞生在这个车间,平均月薪在3500元以上,“工资王”接近6000元。绗缝过的羽绒被平整、厚薄均匀,盖着很舒服,但制作非常需要技巧:先将纵线车好,灌入羽绒,然后扯直固定住,一边拍匀称,一边根据印记再缝横线,费时费力,因此工资水平最高。 {:BY IdX AG,;1b,:81   有特色就能更快富起来 ~2?UEv6 ZZF\;   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的农户庞荣华家的楼房宽敞气派,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庞荣华靠的是100多亩甜玉米,他的玉米这几年都卖得好价钱——当地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只管专心种植,让公司来为销路和价格操心。 ~1.~4~um   养殖、木材加工、种甜玉米,这些产业可以说各地都有,为何贵港能让农民“更快富起来”? hjp.%oOu 'd|E8fejG   “养殖业标准化程度很高,而且有特色,所以能赚钱。”佳佳公司所在的覃塘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秦臻表示,“现在种养收入占到覃塘区农民收入的30%左右。还有人开始养火鸡,虽然还没成规模,但势头很好,最多的一个月可以赚到1万元”。 :Nw7!fd @NJJ   能把宜家的生产厂从深圳“抢过来”的港南区,羽绒业发展 历史 很久,但之前长期停留在半成品的初加工上,后来当地领悟到产业集中发展的重要,大力建设桥圩羽绒城、江南工业园等。目前,整个港南区共有羽绒企业130多家,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之乡。“深圳那边是租的厂房,搬到这边来是自建厂房;这里离原材料近,同时当地 政府 又给了极 优惠 的政策,当然吸引力大。”钱海东说。 ochT aOo;~u2-=   企业做好了、产业做大了,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是巨大的,正因为此,贵港农民增收工作亮点频现: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贵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排全区第一;去年,该市覃塘区已经赶上了全国水平,提前实现了“三年赶超”的目标。 7)+%;|~
1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练拍花:化幽谷惊艳为庸俗脂粉?
热度 5 Nancyback 2011-8-30 02:28
初练拍花:化幽谷惊艳为庸俗脂粉?
昨天初到 Glasgow准备参加欧洲催化会议 ,上午到街上散步,不经意间走到植物园。今年欧洲冷夏,外面寒风难当,温室里却群花烂漫。想到在科学网经常欣赏博友李学宽拍的养眼照片,还想起李小文博友讲的宋朝拍花党的故事。不禁有附庸风雅的冲动。拍了几张和各位共享。只是技术欠佳,担心将幽谷惊艳化为庸俗脂粉。海涵则个。 2011 年 8 月 30 日于 Glasgow Devencove 酒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73 次阅读|6 个评论
英语在欧洲的尴尬
热度 8 neilchau 2011-8-26 08:31
英语在欧洲的尴尬
不久前,在欧洲呆了半个多月,去了几个小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坐在火车、飞机上,在大街上、商店里,才体会到原来英语在欧洲如此尴尬:当地人一般都不讲英语,即使他们大多数都会。 在阿姆斯特丹还好,几乎所有人都会说英语,但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从来都是荷兰语。阿姆斯特丹作为欧洲的门户,开放程度算是够高了,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街道名里面看不到英语,只有荷兰语。如果讲要与国际接轨,至少也得双语把。在荷兰参观一个啤酒厂时,负责讲解的是个年轻人,居然有好多表达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听参加会议的朋友说,在德国某些地方更可怕,不少人压根就不会说英语。 到了比利时,听朋友说,比利时北部讲荷兰语,南部说法语,唯独没有人讲英语,当然不代表他们不会讲英语。在卢森堡,听导游说,小小的卢森堡居然有三种语言:卢森堡语、法语和德语,也是没有英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瑞士洛桑,商店里卖东西的人居然有不会说英语的。瑞士也有三种语言区:法语区、德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其中洛桑属于法语区。以前只是听说法国人认为自己的语言很拽,不屑于学习英语。到了洛桑,才发现此话不假,说法语的人就是拽:你用英语问他们话,他们听懂之后,居然用法语回答你。 在荷兰一周都没学会一句荷兰语,到瑞士两天不到就学会了“你好”和“再见”。因为那里的人即使知道你不会法语,见面也照样用法语给你打招呼。在这样的氛围下,想学不会打招呼的用语都难。瑞士的朋友跟房东的交流更厉害,直接写信。房东是个瑞士老头,只会说法语,朋友每次有事跟房东说,需要把话用英语写在纸上,交给房东,房东抱本字典,一个词一个词查出法语意思,然后再把自己的意思用字典查出对应的英文意思,交给朋友。都什么时候了,居然有这种交流方式,不服不行。 细想下,虽然英语早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但英语在欧洲的地位还是挺尴尬的——很多国家都不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例如,瑞典人讲瑞典语,丹麦人说丹麦语,芬兰人说芬兰语和瑞典语,法国人说法语,德国人说德语,奥地利人也讲 德语,意大利人说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希腊人讲希腊语,葡萄牙讲葡萄牙语和法语,西班牙人讲西班牙语。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整个欧洲似乎只有英国和爱尔兰。如果能在火车上听到有人用英语聊天,讲话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美国或加拿大的游客。那时候,听到英语感觉都挺亲切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948 次阅读|18 个评论
第13届欧洲进化生物学大会值得记忆的瞬间
热度 3 liuyangbnu 2011-8-26 06:51
当“进化之光”再次光临欧洲的时候...怎么是再次呢?进化之光本来就发源于欧洲,并发扬光大于欧洲。 当在迈尔的祖国召开了第13届欧洲进化生物学大会。也许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从那边投过来一个光束到这里。当然不要忘了招呼那边的一群老哥们,这之中有乌普 萨拉的林耐,剑桥的达尔文,还有同来自大不列颠的华莱士,赫胥黎,还有费舍,赖特,霍尔丹,梅纳德史密斯,也别忘了那些欧洲以外的同事们,比如杜布赞斯 基,乔治威廉,木村兹生...众位大神们的目光一体聚焦图宾根,那一刻,我的感觉就是黄金圣斗士们的光芒照亮了叹息之墙。 大会最让我牢记的八个瞬间; 1.当哲学家Michael Ruse抑扬顿挫地给1000+进化生物学家分析《物种起源》的时候把我给逗乐了。我觉得这书就好像红楼梦一样,里面充满着秘密和神奇;里面的每句话似乎都蕴藏着无限的玄机,并被后来的人们用复杂的实验验证着,但是达尔文其实并不懂数学和遗传... 2.当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的子民,谁来关注进化生物学呢?谁研究那些看起来很无聊的问题,或者其他奇奇怪怪的生物呢。也许吃饭和健康是更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那么多人研究进化呢?纯属就是吃饱了撑着了。进化确实是一个十分奢侈的职业。不要忘了,我们的“教主”就是个纨绔子弟,吃喝不愁。 3.当一个会议上,你硕士的导师,博士的导师,博士答辩的主席,未来博后的导师,当然还有所投杂志的主编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什么感受?鸭梨大的瞬 间。。。欧洲确实很小,科学圈子很小,小到坐在吃饭的一桌人虽然之前不认识,但是提起一些人,一段工作经历,就能把彼此用线穿进复杂的关系网中。 4.当一个时刻,你左边坐着TREE的主编,右边是Science的主编,你又是什么感觉?只能傻傻地说,你们杂志办得真好,我经常看。不过这次大会把Wiley旗下的几个进化杂志的主编们都聚集在了一起,给代表们将投稿技巧,是个非常美妙的时刻; 5.当进入一个会场,你发现坐在附近的都是你之前和现在的同学的时候,当你从摘要集里找出以前同学的名字,去看他们的海报,听他们的报告,也许和你做的内 容并不相关。但是就是为了去寒暄几句,问问他们现在还好吗?我们确实曾在乌普萨拉的屋檐下一起上课,吃午饭,还有讨论问题,这是一个很欣慰的时刻。还有那 个我只听说过名字,把我从瑞典挤到瑞士的人,彼时相遇只有相逢一笑,相识在这样的一个江湖。 6.当中国研究进化的人们越来越多的时候, 世界也听见了我们的声音。我以前说过,中国大陆在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上并没有很好的传统,这主要是受到政治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相比生物学的其他分支,比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来讲,我们在世界上的学术定位不算高。特别是相比日韩还有台湾,他们都能拥有世界级的大师。近些年来有公派留学生的资助项目,使得一大批人走出来,在欧洲和美国学习和研究进化生物学。从这次会议和其他途径了解到,在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瑞士,英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有我们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种群遗传,系统生物学,理论生态学,生活史进化,行为学等方向,研究的对象包括植物,昆虫,鱼类,两爬,鸟类和兽类。这些都是中国在这个学科上强大的希望。 7.当听到那些牛人们作报告的时候,我觉得有的时候科学还是需要一定的运气的,有几个实验室能把表型-基因性和适应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系统选择很重要,搜 艘看这个会议上有多少人是研究果蝇、大肠杆菌、老鼠、鱼的,又有几个是研究鸟的?尽管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非模式物种的研究还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不 过也许未来的5-10年会有革命性的突破。 8.当这次大会的主席把机会留给下次ESEB举办地葡萄牙里斯本的代表时,也许是因为老先生紧张,东拉西扯地说了一通,忘了关键词:葡萄牙美食和美酒确实 要比德国强不少。最后的闭幕报告是爱丁堡的Charlesworth讲种群基因组学。旁边的一个人说,据说他讲课很boring。果然,在接下来的45分 钟里,他以一种训诂式的语调,讲着枯燥的理论和实验,连号称搞种群遗传的人们都纷纷玩起了手机。 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进化生物学是一种演义和猜想。如今,它成为一个学科,一种思想。特别是在进化之光的照耀下,新达尔文主义者们把这个学科提纲挈 领似地上升到可以执掌生物学方向的学科。但是相比其他自然科学,进化生物学还是存在于那些支离破碎的实践研究上,缺少其他自然科学那种完整和严谨的学科体 系。也许我们需要再进行一次大综合,发展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好比我们有更多基因-表型-适合度的范例,我们可以让生物学变得更加系统化,好比最近TREE 上,Barton就是试图将统计物理的思想引入到进化生物学中,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当达尔文的信徒们需要加倍努力,因为大神们在天上都看着我们呢。
个人分类: 学术记录|4191 次阅读|3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7):自驾游第二天——参观舍农索水上城堡
xiegming 2011-8-21 17:12
8月19日 昨天本来还计划去圣马洛(Saint-Malo)——海盗城,但由于时间不够了,没有去。 第一件事是加油,还是昨天那家,还是那个老头,虽然互相听不懂,但是笔画的意识加满油还是没有问题,一共加了95号汽油,42欧。 今天本来计划去卢瓦河谷城堡群中的四个,结果第一个城堡的经纬度查的精度不够,给我们导到了一个莫名其妙地方,根本没有景点。为了保险起见,我又选择了最富浪漫情调的舍农索水上城堡(Chateau de Chenonceau)作为新的目的地。 这次GPS导航没有差错,精确地导到了目的地。看来这里也是法国人的最爱,停车场停了很多车,和圣米歇尔山有一拼。停车场不收费,就在城堡的护城河外边。护城河边是一块草地,上面设置了若干桌椅,很多老外都是全家老少在此休息野餐。河里水并不多,也不干净,但有不少鸭子,可以给它们喂食。城堡的门票不便宜,要10.5欧。看上去城堡不大,我又开了一上午车,所以选择休息,让她们娘仨进去转悠。 我在车里休息了一阵子,好了些。于是也到入口处看看景点介绍,里面有一本关于卢瓦河谷城堡的中文介绍,一座一座的各有特色。舍农索水上城堡目前属于一个家族,是私人财产。里面的图片非常美丽,有一个用绿色植物作为墙构成的大迷宫,精美的花园,建在河上的城堡,确实非常吸引人,我有点后悔当时没有进去。 后来她们出来了,说里面人非常多。美美到处乱跑,一次去摘人家的树叶,结果被上面的白蜘蛛咬了一下,起了一个小包,很痛。回到车里,妈妈开始就此事教育孩子们,说也不知道这个蜘蛛毒性有多大,到时候毒性发作,你身体烂掉就死了,看你还瞎动不。结果美美没啥感觉,自己还跟着重复,告诉姐姐说到时候自己身体烂掉就死了。亲亲一听这些就开始哭了,她说她要妹妹,不要妹妹死。我看美美不太明白死的意思,我就说到时候你死了就把你烧掉,结果这下她不干了,也要哭,说不要把她烧掉。 我们今天预订的旅馆在昂热(Angers),比昨天那家好多了,还给美美准备了一个婴儿床,美美是头一次睡这种有较高护栏的小床。不论房间还是过道,都放了一盘水果糖,还有免费速溶咖啡。我拿了些糖保存一起来,为以后对付孩子。 这几天都是这样,主要在开车赶路,景点待的时间不长。
个人分类: 旅游|3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未来充满希望
热度 1 benlion 2011-8-21 08:31
当我留学西方首次回国,看到十年迅速发展的中国与非常发达的欧洲,我看到的是大有可为的空间。 当人们议论中国社会和环境的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之时,我看到恰好是可以大展宏图的机会,试想,在欧洲的城乡已经一体化,人们生活已经普遍富裕,那里还有多少空间可以发展?试想,在欧洲的社会环境和法律建制已经成熟化,人们生活只需滔规守纪,那里还有英雄用武之地? 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的未来,充满机会,中国需要人才,需要大量人才,需要勇敢的人才,需要充满激情和毅力的人才,如果一切都已经万事具备,那还有人才施展才华的地方吗?正是存在巨大的发展与完善空间,正是我们的自然、社会、精神环境需要改善,正是我们的社会风气需要凈化;因而,我们需要人才,需要有志气、有锐气、有勇气的人才,需要有敢于开拓、敢于为人之先的人才。 欧洲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线,那是走向全球化的近代文明的开端,那是一种勇敢的探险精神,科学研究,开拓性的、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何尝又不是一种冒险精神?!欧洲从东、南、北向环太平洋的拓展,美国从东北地区向五湖区、大西部的开拓,无不是一种探险的精神,无不是一种科学的开拓精神,无不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创业史诗。 海内外人才,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经历,需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企业发展、社会管理、法制建设、人文精神等许许多多方面,中国都需要大量人才,海纳百川、百舸争流,才能成就伟大的创新型国家和成为人们安家乐业、环境优美、心情舒展的和谐型社会 - 创建一种新的全球化文明模式,有如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时期的机遇,关键全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 现代国人与西洋人的思维 - 最根本的区别可能是明朝后几百年使国人失去了独创、开拓精神和勇气,变得比较依赖、保守和畏惧,就我接触到的不少海内外华人,不少存在的是依赖、期望的思维和怨絮的语言,缺乏主动自主改善、建议、行动的风范。 但是,西洋人却更多是自主的独立的人格行为,不是一种依赖别人、期待领导的行为,而是自己主导改善现实的行为,在科学研究、企业发展上体现出来的是创新精神、发明精神、开拓精神,那么多西洋人来中国闯荡,中国人可能缺乏这种去落后地区*开辟新天地的人格独立精神、勇于冒险的行为。 可能,信仰是根本原因,国人既使也进入这种信仰体系却味道也变了 - 比如,长期在海外也仍然存在一种依赖性格,可能标榜自己是什么信仰,可在言行上却是另外一回事情,很少能够看到那种本质上的信仰 - 独立创新、协同合作、勇于探险。 参见“人才计划的方向:朝阳与余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477591 )- 我的评论 、 *:“落后地区” - 不只是指物理、地理的地区,也是指文化、科学、思想、艺术、产业等领域。 在海外,国人也是以遵规守纪、小心翼翼为出名的特征,在科学上、技术上、文化上、体制上、产业上缺乏开拓创新的根源在哪?肯怕要从这里找原因。人云亦云、一步一趋的人才我们一点也不缺乏,缺乏的就是这类开创、开拓,勇于探险、冒险的人才。
28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6):自驾游第一天——参观圣米歇尔山
热度 1 xiegming 2011-8-20 04:25
8月18日 预订9点取车,我先起来吃早饭,然后去坐T3。看到站台正停着一辆,赶紧跑过去,感觉很幸运,结果等了半天,这车也不动,我觉得很奇快,难道坏了?这是有轨电车啊,没法挪开啊,下一辆来了怎么办? 我看很多人下车走了,可能赶着上班吧。我也怕晚了,虽然有5站路,我走过去吧。结果快到第二站是,看见车开过来啦。赶紧跑,结果很多人也跑,车内很挤。 我租车的公司叫EuropCar, 地方很好找,老远就看见了。进了店,告诉店员我预定了车。他拿到了钥匙,然后要求看我的护照和驾照,我都拿给他。但是他却说我的驾照不行,说他看不懂上面的信息。我和他争了几句,但是他根本不给余地,看后面有人排队,我想只能算了。看来EuropCar这家店不认中国驾照,其实上面有英文啊,包括我也做了公证,虽然是英文的,我看对方是估计刁难我。 拿不到车可就有些麻烦,旅馆今天就退了。其他地点的旅馆也都预定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决定回旅馆尽快再换家公司订,于是我尽快赶回旅馆上网查其他租车公司,有个EasyCar,可是网上信用卡又不可用。我查了一下距离旅馆最近的取车点,发现不远,只要坐地铁13号线3站就到。当机立断前往取车点。 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是一座大楼,并没有找到这个EasyCar,倒是有其他几家。在地下二层找到了另外一家Hurtz的,中文驾照可以,我问了一下最便宜的车多少钱,结果8天435欧,要比网上的贵一倍,但是已经没有选择了,时间来不及了,就它了。一咬牙,我就定了这个车,是个Ford,两开门4座。 拿了车,看了看外观,还比较新,刚开了3万多公里。我没有再多看,就着开出大楼的这段路,我熟悉了这车的大概操作性能。一开始倒档总挂不上,后来发现档把上有一个小机关,需要把它拉起来才能挂倒档。然后,我就往旅馆开,幸亏我上网查了一下回来的路,比较顺利。然后大家赶快收拾东西,Check out, 谢谢店家给我们提供大房,装车走人。车子刚刚把我们的行李放下,孩子后排,我们前排。先去家乐福,买了一部分吃的喝的,路上应急用。然后打开导航直奔我们下一个在Mortain预订的旅馆。 输入旅馆的地址,发现导航仪根本找不到,只好先输入Mortain,等到了那里再找吧。我们选择避开收费站的路线,要4个多小时,就这样一路开了出去。路上一开始不适应导航仪的指路方式,错了几次,后来慢慢摸索清楚了,感觉比较方便。 开了两个多小时,有些累了,找了个服务区下来休息了一下。然后在继续开,孩子们在后座一会儿玩,一会儿睡。老坐着她们也烦,开始乱说话,美美说爸爸老瞎开,走错路找不到宾馆怎么办,亲亲说要给汽车加油,要不一会儿没油了怎么办。 欧洲马路普遍很窄,很多情况下,就一条车道,但是一般限速是90,告诉上一般110,有时130,一般大家都取上限,所以感觉开起来特快。而进入城镇,又会迅速限速70,50,直至30。很少看到行人,所以还比较安全。到了交叉路口,基本上是环岛形式,几乎没有红绿灯,进环岛要减速、甚至停止以避让环岛内车辆,只有不碍环岛内车的行驶你才能开进去。法国人虽然做事很懒散,但是开车很疯狂,包括大姐大妈级的,经常超我没商量。他们开车的风格是一启动就猛提速,直到自己可以控制最快速度,然后到了环岛或路口,又猛踩刹车猛减速。一开始我特别不习惯,特别是环岛内开的巨慢,然后一出环岛,我前面的车就一下子飞出去了,而我后面的车迫我很近,眼看就快撞上了的感觉,搞得我也使劲踩油门换挡,这和我在国内开车的习惯非常不一样,这样多费油啊,而且刹车也很费! 到了Mortain,下车打听旅馆所在。先是在一加油站,里面有个老大爷,岁数看上去至少70了,我给他展示旅馆的名字,他只会法语,听不懂。他又在一张纸上大致画了一个指示图,边说边画,可惜我只能猜个大概,我想就这样吧,先往前开再说。又开了不到500米,发现路边有个地方的名字和旅馆一样,我就有下来问,对方是一对中年夫妇,结果还是法语,看我老不明白,老公示意开车带我们过去,于是他们在前面,我们跟着,没开300米就看到旅馆了。这些人还真热心,但是就是不说英语。 Check in之后赶快又回到车上,准备去圣米歇尔山(Le Mont-Saint-Michel),网上介绍西方都说“没有到过圣米歇尔山,就是没有去过法国”,这个地方当然要去看看。距离旅馆不到50公里,一路上导航非常顺利。天有些阴,距离还有几公里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孤立的城堡立在雾霭里,黑灰色,就像童话里面描述的一样,我们很是兴奋!再转过几个弯之后,眼前就是一条直通矗立在海中的圣米歇尔山的公路,两边都是海,这样的地理位置真是太绝了。快到路尽头,按照指示进入左侧的一个大停车场,停了好多车,其中还有很多是房车。陆续有车走,有车来,估计是有些晚上要在这里过夜。停车费6欧,挺贵的(我们离开的时候发现收停车费的人早下班啦,早知道我们再晚点过来)! 圣米歇尔山其实是建筑在一个小岛上的一座小城,主要靠石头堆砌,和东方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现在里面全是饭馆、酒吧、旅馆、商铺等,可以类似看作国内平遥之类的一些古街或古城。这里街道很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主要是老外,拖家带口,原来老外都跑这里来了。顺着街道慢慢往上走,来到了最高的城堡,这里参观要收门票,我们没有进入。接着在古城里转,看了教堂和墓地。一块墓地并不大,大概有50平米,已经没有空地了,我看到有些人是194几年去世的。我忽然想,如果每个人死了都要买块墓地,不论多大一块,那么迟早有一天地球就全给占满了啊!到那时人该如何生存啊? 离开圣米歇尔山,我们有点恋恋不舍,这个景点确实值得一游,如果晚上能住在岛上那就更好了。
个人分类: 旅游|4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5):参观巴黎歌剧院+圣三教堂+商业老街
xiegming 2011-8-19 15:35
8月16-17日 博物馆的集中参观结束,18日要开始自驾旅游,所以这两天决定喘口气 ,多休息,所以行程安排都比较随意。 巴黎歌剧院装修的确实非常豪华灿烂,一出地铁,看到歌剧院的外观就 很壮观,进去之后愈发感觉浮华奢侈。里面有个临时的展览,所以门票 要每人9欧。展览是关于一位已故女歌唱家的,展示了很多演出服等,还 有一个播放过去无声电影的地方,孩子们对视频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 也坐下来看,电影都是192几年的,演员表演很夸张,大致也能够看明白 怎么回事。 国外的景点有个特点,出口都安排一个销售场所,这样可能更有利于销 售,趁着人们参观后更容易冲动,让你购物。各种物品很多,纪念品, 芭蕾舞服装,DVD等,柜台上有电视播放着和歌剧院有关的《歌剧魅影》 ,亲亲很爱看。 从歌剧院出来,我们先找麦当劳吃饭,然后去附近的圣三教堂。距离不 远,教堂正面正在装修,而前面广场已经改成了一个街心花园加孩子的 游戏场所。得,这下孩子们兴奋了,她们哪管教堂,就在那里玩沙子, 滑滑梯等。老婆去教堂参观,我就在这里看孩子。我也看到有趣的事情 ,首先是几只麻雀在地面的小水坑里面洗澡,然后是树丛里面跑来跑去 的老鼠,个头不大,大白天就出来找食,原来巴黎也有老鼠出没。 然后直接返回旅馆,16日的旅游结束了。 17日是老婆的选择,她查了一下巴黎一些老商店,老杂货铺的所在地, 然后带着我们坐地铁过来开始逛街,地点距离圣母院就两站地,我们就 是向圣母院方向走。 带孩子逛街有个麻烦,孩子们总是动这动那,把人家的东西搞乱,特别 是美美。所以有时候,我的任务就是看住她们。 有家商店外面有个小广场,有很多鸽子在觅食。美美跑过去追鸽子,一 会儿所有鸽子都被赶上了房屋或者大树,美美心满意足的说:“好啦, 它们都走了。” 后来来到了一个大商场,叫BHV。我们来到了文化用品的那一层,孩子们 感兴趣的是各种儿童读物。样式真的很多,非常花哨,孩子们在里面一 本一本的看了很长时间。 出来往北走,结果又路过了很多华人开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门脸不 大,但纵向很深,似乎是搞批发的,有各种小商品。 后来孩子们又失去了兴趣,刚好又看到一个街心花园加儿童游乐场。我 决定我带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妈妈自己接着逛。这里孩子很多,还有不 少华人的孩子。我和其中一个来自天津的保姆聊了起来,她说很多保姆 在这里是黑户,没有身份。她带的两个孩子是温州人的后代,已经是第 三代了。这些温州人来得早,很能干,现在比法国人还有钱。 不久,妈妈回来了,说看到了很多设计师的工作室,但是大部分都没有 开门,估计都度假去了。今天的旅游也宣告结束。 明天就要提车了,头一次在国外租车开车,前途未卜啊,心情忐忑。
个人分类: 旅游|4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gForce的纳米癌症治疗获得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
Tangjintian 2011-8-19 13:40
[转载]MagForce的纳米癌症治疗获得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
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4):参观电影博物馆+航海博物馆+吉美亚洲艺
热度 2 xiegming 2011-8-16 16:48
8月15日 上网查到电影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周一不闭馆,所以决定今天去这两个地方,然后登凯旋门。 电影博物馆在西南角,也比较偏远。我们赶到之后却发现没有开。也有其他游客也来参观。一个老人和我都站在门口,我问对方为什么没有开,因为网上介绍它是周二闭馆,而今天是周一啊。老人只讲法语,他指着门上贴的一张纸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一词儿也没听懂。我看上面有一些类似日期之类的东西,我估计是可能是要闭馆一段时间。老人拍了几张照走了。我们也只好撤退。 航海博物馆就在埃菲尔铁塔对面,隔着塞纳河。是一个和铁塔合影的好地方,我们也照了不少。航空博物馆主要是各种船只的展示。我印象最深的欧洲古代的那些大型帆船上密密麻麻的绳子,我想这种船主要靠帆来提供动力,要想对这些帆进行精细的(大小、方向)调整,可能就得需要很多绳子,这里面的控制问题肯定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很多人来配合才行,这里面会不会有冲突和死锁的时候啊。里面也有少量中国古船的介绍,不多。整个展馆不大,很快我们就出来了。 在服务台,我问服务人员为什么今天电影馆不开门。她于是上网查,结果等了半天,她说电影馆网页打不开,所以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我让她给我推荐一个适合儿童的馆,她说科技馆。我说科技馆今天也闭关,她说奥,是这样。看来她的业务也不精通。我只好自己找下一个目标。我发现吉美馆很近,而且刚好在去凯旋门的方向。于是决定就去这里。 吉美馆人不多,特别亚洲人更少,大概因为大家来巴黎,主要都想看欧洲的东西,而这里主要展示的是亚洲各国的艺术品吧。印度的佛像总是多手多脚,甚至多面,相貌也很峥嵘。美美说这些东西太可怕了,我们还是不要看了。里面还是中国的东西最多,估计占了一层,山水画,书法,陶瓷,雕像,家具一应俱全。我和老婆一边看一边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从中国抢来的,连这么大的柜子都给搬来了。 出了这里,大家又有些累饿,前往凯旋门的路上,刚好看到一个街心公园,里面有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像滑梯什么的。我就让她们先在这里休息,我去买吃的。我回来后发现,老婆和一个同在这里哄小孩的华人老大姐聊上天了。老大姐说现在法国很穷,很多法国殖民地后裔来法国,政府不敢阻拦,所以来了很多黑人,阿尔及利亚人等,生很多孩子,还不工作,只享受不付出。我说法国在为过去的侵略还债呢。还说现在中国的物价比法国这里高很多。她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防止被偷被抢。 告别老大姐,我们前往凯旋门。我们不用排队,直接可以进入。这里是巴黎的中心,可以看到从此星形辐射出去的十二条大街。虽然不高,但是这里的天气实在太好,可以看得很远。凯旋门上还有厕所,这个真不错,本来我们担心孩子在上面突然想撒尿怎么办,这下不用担心了。顶部有供工作人员休息的玻璃房子,阳光经过玻璃的折射,在地上显示出一条彩虹,美美先发现了这个。我让她们把手放在相应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彩虹拿在手上了,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又用腿,用身子去接彩虹。 已经是晚上7点半了,决定撤退。孩子们很快都不行了,在地铁上都睡着了。美美是我一直抱着睡,亲亲只要一坐在座位上,马上就开始左摇右晃,坐她旁边的黑老外觉得好玩,让对面的朋友拿手机给她们照了合影。出了火车站,亲亲实在走不动了,我只好一手一个抱起来,一直抱到旅馆,一路上引起路人侧目,终于坚持到了旅馆。 结果这两个孩子,一进屋,一会儿就都有兴奋了起来,一起看动画片。我休息了一下,准备去超市买晚餐。结果她们也非要去,我们就一起出来。到超市一看,又傻眼了,超市还是关门!我想搞明白超市为什么连续两天都关门,于是想找点线索。我发现墙上贴着一张纸,文字自然看不懂,但是上面有一个简略地图,表明在附近还有一个家乐福,于是我猜测这家超市估计要关一段,这个地图的意思可能是让大家去另外一家。我一看如果去的话,也很方便,于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这家。 结果我又一次崩溃了,找到这家超市很容易,但是,但是它晚上8:00就关门!我们又白跑了一趟,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在外面跑,黑人有多,我这是在干嘛呀。还好路边还有快餐店,也有汉堡之类的,赶快点了4个,带孩子回旅馆。前前后后出去了一个多小时,老婆在旅馆都担心死了。汉堡很难吃,4个,我们就吃了2个多,虽然比麦当劳便宜,但是更难吃。 好好休息一下,这四天强度太大啦。 另 有博友建议上传一些照片,其实不是我不想上传,照片也找了不少,但是实在太累啦,能够坚持写下文字记录已经不容易啦,等回来之后再慢慢上传吧,请多理解。
个人分类: 旅游|4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3):参观罗丹美术馆+装饰艺术馆+音乐博物馆
xiegming 2011-8-16 16:45
8月14日 通票是4天,12、13已经过了两天,我们才去了三个。后两天要加紧了,上网一看,很多博物馆星期一要闭馆,14日是周日,15日就是周一,所以今天要挑选了一些周一闭关的去了,于是选了罗丹美术馆+装饰艺术馆+音乐博物馆+凯旋门。 罗丹美术馆很近,不用换车,直接13号线就到。美术馆不大,但是那些著名的雕塑都看到了,确实感到罗丹的雕塑风格和古希腊的明显不一样,动感更强烈,表现力很强。孩子们对里面的花园、草坪和水池更感兴趣,在里面跑了很远。 然后去装饰艺术馆,也是在卢浮宫站下车,最后找到位置一看,就是那个麦当劳对面。里面一层有一个临时展示,是各种老式汽车,很漂亮。她们仨不知怎么就让进去了,我存了包之后,也想进去看,结果被拦了。 等她们出来,我们继续上楼参观。这个艺术馆包括三个分馆:装饰艺术、时尚与织物和广告艺术。吸引孩子的自然是各种玩具。我看到了索尼的爱宝狗也作为展品和其他动物型玩具列在一起,真是科技和艺术不分家,我们用机器狗来做多机器人协作的研究,来踢球,艺术家把它当成艺术品展示。同时我心中不由暗想,啥时候我们的机器鱼也能够被人作为玩具,被博物馆收藏啊。老婆被能够变形的时装震撼,我告诉她网上有这个视频。 从这里出来,自然是在麦当劳补充给养,然后杀奔音乐博物馆。这个在巴黎东北方向,距离有点远。本来上网查,说有儿童互动环节,我也告诉孩子们要带她们去做音乐。结果到了之后发现主要是各种乐器的展示,有各种乐器的演变历史,也有世界各地的各种乐器展示,但是没有找到可以做音乐的地方。 有一个人在里面表演一种很奇快的乐器,一个轴上串了很多碗一样的东西横在身前,有电机带动这些碗旋转,他用音箱放一首曲子,然后双手蘸水,合着乐曲去触摸不同的碗,发出不同的音调应和乐曲。 孩子们很快无聊了,最后终于在地下一层发现有个桌子,放着纸笔,让人随便画画,她们才有事情干。亲亲花了一头花奶牛,美美先是画了一个长有怪脸的气球,后来又加了翅膀,美美还让我写上她的名字。 然后再赶往凯旋门。从地铁站出来就发现人很多,孩子们也累了,于是决定歇会儿,给她们吃点饼干。我让老婆可以先去香榭丽舍大街转转,她转了一圈结果也说累得不行了,于是决定今天就不上凯旋门了。 今天计划去4个景点,结果完成了3个,但是也非常辛苦,回来没有给孩子洗衣服就睡了。更糟糕的是,我去家乐福超市买晚餐,居然关门了。我头一次去的时候问过收银员,是否每周天天开,她说是,还说每天都到晚上10点,这怎么说关就关了!幸亏孩子们都吃了饼干,不太饿了。我们吃了点剩的就对付过去了。
个人分类: 旅游|3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2):参观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圣母院钟楼
xiegming 2011-8-16 16:44
8月13日 昨天才参观了一个博物馆,感觉对不起我们购买的博物馆通票,所以决定加快参观强度。今天的主题馆是蓬皮杜馆。我们是从后面的门进入的,首先是一个临时的小展厅,有一个小展示比较有意思,你把一张画片对着屏幕,屏幕上就会把画片上的作品立体的展示出来,其实有点像我们研究机器人的基于图像的特征识别,技术不复杂,孩子们对这个感兴趣。现代很多技术被用来进行艺术创作,我希望将来我们的机器人也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这里要求存包,我为这事楼上楼下跑了三趟。第一趟去存包,结果没拿票,第二趟存好了,上来又发现有重要东西要从包里拿出来,于是又跑了第三趟。我们顺着电梯直接上了最高层,这里可以看到巴黎的街景,非常漂亮,而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馆外东侧的卡通艺术喷泉。第六层是临时展厅,我们的票不能进。根据展馆人员的建议,我们回到第四层开始参观,然后从第四层里面上帝五层。 馆里展品的风格和卢浮宫的大不相同,现代气息很浓,很多展品说实话都看不懂。展品包括绘画、雕塑、以及各种看上去不太明白的各种展示,比如用很多酒瓶盖压扁作为基本元素构成一幅画;一个展厅里,墙面都用很厚的毡子包住,里面放了一台电脑;还有一个地方四周墙壁立着一些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木板,这些艺术到底要表达什么,我很难理解。还有一些电影持续播放,其中一个是类似细菌或虫子似的东西,在不断地变形,美美对这个很感兴趣,非常认真的连看了两遍。 最让我感兴趣的也是一部影片。在一个广场上,中间立有一根柱子。一人牵着一只羊进入画面,绕柱子转圈。每当人转回到起始位置时,就会在整个队伍尾部加入一只羊,这样持续进行,最后整个环路上走满了羊。我以为是最后人流掉,然后这些羊就这样自己一直走下去。而影片的发展不是这样,而是人把其牵着的羊放走,自己继续转圈。以后每转一圈,就有一支羊离开队伍,直到最后一支羊走掉,人也离开,影片结束。不管影片本意如何,我感兴趣的是这些羊为何如此听话,就在那里一直按照一个固定的线路转圈,不论羊多还是羊少。这个和我们现在研究的群体控制很相关。 孩子们终于待不下去了,决定出来。门前广场上正有一个滑稽演员准备开始表演节目,广场设计了一个斜坡,人们刚好可以坐下看表演。看的人很多,特别是孩子们。于是我们也坐下观看。演员是一个中年男人,虽然技艺不是很复杂,但是显然非常老练,可以非常灵活的处理各种现场问题,临场应变能力很强。他随机挑选了四个小朋友上台,其实是从小到大各一,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互动,不论是孩子配合,还是不配合,他都能及时调整,让人看得很自然。然后充分利用人们的想当然和思维惯性产生笑料,是个经验很丰富的演员。结束时,很精彩,他故意留最小的孩子在场上,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拿一个玩具手枪指着孩子的头,意思是威胁大家如果不给钱,就要对孩子下手。大家给钱很踊跃,很多人是派孩子过去。美美旁边的一个青年老外给了她几个硬币,让她去给钱,我让她去了。其实,我也正想给钱,于是就给了亲亲,让她也去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表演艺人,什么吹肥皂泡,杂技,弹琴的。我们没有再看,而是去了喷泉。其实孩子们想玩水,我怕她们又把自己弄湿,没有待很长时间。当时也饿了,刚好看到旁边有一家中餐馆,名字叫“来一碗”。我问了有面条、米饭,都是7.8欧一份,于是就点了牛肉面和炒饭。味道太咸了,不适应,后来晚上我还拉了肚子。吃了这么多天面包,我发现我还没有腻,也没有特别思念中餐,吃这种中餐我反而不适应了。其实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外坐在路边的餐馆里吃晚餐,我观察了几次后对老婆说:“其实老外挺可怜的。”,她问怎么可怜了,我说:“你别看他们人模狗样的坐在那里吃饭,其实吃的很简单,一人一份,就那么几样东西,哪里像我们在国内一吃饭可以点一大桌子菜。” 然后走路去爬圣母院钟楼,排队的人真多。我让她们仨先找地方转转,我自己排。后来她们果然在圣母院的南面找到一个有儿童设施的地方,孩子们在那里疯玩了起来。等的时间真的很长,估计有一个多小时。总算可以上了,他是一拨一拨的放人,这样保证安全。我们注意到台阶上都已经凹下去一个坑了,看来人爬得确实太多了,连石阶都被磨下去不少。而上面有些地方过道非常窄,我绝对怀疑有些胖子肯定过去不,这样的人是否就不让上了。爬到顶端,风景确实很美,赶快拍照留念。 下来准备再排队进教堂参观,但是似乎里面晚上有活动,不让我们进了。再拍一张和圣母院的合影,美美已经很累了,哭着的时候还被我们要求笑着合影,样子很滑稽。 然后决定回去,答应给她们吃冰激凌,一起去了超市,路上已经睡着的美美,一见到冰激凌,立马精神了。 今天去了两个著名景点,战果不错。抓紧休息,明日再战。
个人分类: 旅游|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1):参观卢浮宫
热度 1 xiegming 2011-8-14 06:15
8月12日 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参观卢浮宫。出了地铁站,按照指引很快就来到了售票的地方。排队的人真不少,我们排了半个小时才买到,孩子免费,我买了两张博物馆通票,4天期的,一共100欧。 然后进馆,里面人真多,上厕所都要排队。几个主要看点——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等处都是人挤人,根本无法让人静下心来静静的欣赏,只能是照个到此一游照。 里面还有很多旅游团,他们的讲解设备比较科学。每个人带一个耳机,导游用一个耳麦,只要小声的解说,大家就都可以听见,这样也不会打扰别人。 场馆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孩子们很快就累了,到最后演变为我停在某处看着孩子们,妈妈自己去看。有一段时间美美都睡着了,我只好一直抱着。 这样一直逛到傍晚的时候,又累又饿,决定出去先吃点东西。凭着印象,我找到了6年前就到过的麦当劳,大吃了一顿。休息的时候,旁边邻座的老外送给孩子们一个蓝精灵玩具,人家本是好意,但是由于只有一个,结果两个人争了起来。我们赶紧把玩具收了起来走人。今天卢浮宫开到晚上10点,我们又返回卢浮宫继续参观,虽然是晚上了,进馆的人还不少。 后来我先带孩子出来,在金字塔入口外边的三角形水池边休息,这里也坐了很多人在看夕阳。两个孩子开始玩水,亲亲玩得兴起,一不小心把美美的裤子全弄湿了,我只好找出妈妈的裙子给美美换上。 地铁上也遇到一个中年男子卖唱,什么乐器也没有,只是站在那里干唱,原来这样也可以谋生,我确实看到有人给钱了。在等车的时候,一个老外拿出相机给美美拍照,可能感觉她比较可爱吧。 今天一天就泡在卢浮宫了,而且我还没有认真欣赏,可惜啊。等她们都上学了,再带她们来,应该效果会好很多。
个人分类: 旅游|3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0):转战巴黎
xiegming 2011-8-14 06:11
8月11日 今天起的较早,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奔赴巴黎。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告诉我必须坐这个点的火车,不能提前与错后。 我们是坐地铁过去的,非常顺利。一开始车厢里有一个吹号的艺人,吹了一个很好听的曲子之后,拿出一个纸杯开始要钱;过了两三站,又上来一个拉手风琴的艺人,穿着很普通,但是演奏的曲子很动听,当然也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纸杯开始掏钱,难道这就是欧洲人一种常用的谋生方式? 到了火车站,经过询问找到了要上的站台,提前一刻钟上去,站台很大,火车不长,我们上到站台发现距离火车还有500多米的距离。这个火车有固定的座位号,由于我买票的时候告诉了售票员我们的具体人员情况,她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两两对坐,中间有一个小桌子的位置,对我们来说比较方便。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哪节车厢,也是经过询问,发现只要走到隔壁就可以了。 1个小时20分钟,车就到了巴黎北站,感觉很快。下车后,就找RER的标志,比较容易,然后买了10张CARNET,找相应站台上车,接下来再换乘有轨电车,很快就找到了旅馆,一路顺利。在电车上还看到了一家家乐福超市,距离宾馆不远。 到达宾馆的时候距离Check in还有一段时间,我向前台说了我的姓名,并告诉她我们来了四个人,这下出了麻烦。她说你们预订的是2人间,不能住四个人,若是来四个人的话,必须订两间2人间,其实当时网上预订房间的时候,我本是想订4人间的,但是根本没有房间,情急之下我才订了一个2人间。然后我问她那怎么办,她说她也不知道,要等Check in的时候让经理处理,于是我们只好干等。 后来经理出面,说这样订不行,如果是其他旅馆,会直接拒绝我们入住,现在已经想办法给我们调整为一个3人间,价格不变。真是幸运,我们总算住下了。她们很累了,开始睡觉,我一个人去家乐福,买了晚餐。 六点多了,大家吃了点东西。妈妈说先去看看埃菲尔铁塔,感受感受巴黎,于是我们坐地铁就去了,虽然是这个点了,排队上塔的人还很多,我问能否买第二天的票,对方说只能上网预订。我们照了几张到此一游照,又到塞纳河边坐了一下,怕太晚了不安全,就回旅馆了。 由于准备充分,今天比较顺利。好好休息,明天先去卢浮宫。 (注:在这里上网很不方便,每天要和前台要新的账号密码,科学网经常打不开)
个人分类: 旅游|2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9):布鲁塞尔(继)
热度 1 xiegming 2011-8-11 05:52
8月10日 来之前本来计划从这里去一趟卢森堡,但是一看来回火车要6个小时,也没有特别值得去的,所以就取消了,决定还是在布鲁塞尔找些有意思的景点参观,到中午12:30了还没有出发。 妈妈选了一个著名建筑师的博物馆,还要坐地铁过去,感觉就是这个建筑师的家,大概有4、5层,里面不少来自中国的物品,比如雕像,壁画,景泰蓝等,我主要负责看住美美,因为里面的桌子,沙发,床等家具都不让碰。孩子们很快没有兴趣,我只好带她们出来门口坐着吃面包,一人坐一只脚。 回来美美就睡了,亲亲还行,还跟着我去了家乐福,买了一瓶洗衣液,还有晚饭。在布鲁塞尔的旅游基本上就结束了。 这几天我们越来越发现,对于孩子来说那些所谓著名的景点对她们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待在哪儿也不重要,只要有动画片看,即使是外语的她们听不懂,或者只要有吃的喝的,就可以在房间里待好长时间不烦。我们把她们带出来是不是相互拖累啊,她们无聊,我们也辛苦。 出国之前,妈妈买了一块洗衣皂,挺大的一块,天天晚上回来给她们洗衣服,才一周就都用光了,你说要有多辛苦。 我是几乎顿顿晚饭喝点啤酒,喝完就先睡,等她们都睡了,我再起来,查查旅游攻略,处理处理工作,上上网回回信等。 亲亲最爱是生吃胡萝卜,从超市买一大包,简单洗洗就成了亲亲的主食,面包都可以不吃,其实我也挺喜欢的,又甜又脆,就酒正好。亲亲说这里的电视好,没有什么广告,都是一集一集的演。 两个孩子在旅馆里最爱的游戏就是在几个床之间跳来跳去,可以不知疲倦的疯玩好长时间,直到累了为止。 一个小的好消息,乌得勒支的旅馆给我回邮件了,说确实发现了我的剃须刀,愿意寄给我,不过提到寄到中国的钱太贵了,可能和再买一个差不多。我让他们联系我在格罗宁根的学生,直接寄给那里就好了。 明天去巴黎找旅馆将是一个更大挑战,已经做好详细前期准备,希望能够顺利。
个人分类: 旅游|3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8):布鲁塞尔的漫画博物馆
xiegming 2011-8-11 05:49
8月9日 旅馆的早餐食物还不如前一个,选择余地不多。我们今天计划主要参观漫画博物馆。 我们事先在旅馆查好地图,然后直接用手机的google导航,这样最方便,很快就找到了。整个馆不大,一层是一个书店和一个参观,大厅里面停着一辆红色的旧式汽车,有一个蓝精灵的塑像。上二楼买票进馆,我们4个人一共18欧,提供一个中文的介绍。一开始是展示漫画的创作过程,我拿着提供的介绍,给孩子们讲了讲,似乎她们听懂了。然后就不想听我讲了,接着是一系列很老的漫画,她们就在里面乱跑,有些漫画很老了,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还有一些卡通人物模型。逐层往上走,最后是介绍比利时的主要漫画作家和他们的成就。这里是丁丁和蓝精灵的诞生地,这次看到了相应的创作者的介绍。馆里孩子比较多,亲亲美美也在里面窜来窜去,一会儿看看这幅,一会儿又被那副吸引了,妈妈对很多创作也很感兴趣,拍了不少照片。回到一层,孩子们又跑进书店去看漫画书,有一本画满了蓝精灵的,我于是给她们讲故事。然后有很多玩偶,特别是巴巴爸爸,有大有小,孩子们抱着它们很兴奋。 从漫画博物馆出来,打算去参观最近的一个大教堂,结果忽然发现街上聚了好多老外,穿着各种古式的服装,特别是一些老头老太太,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扮,虽然岁数很大,并且身材很差,但是装扮完之后看上去真是很有气质。还有一个小型乐队进行现场伴奏,也穿着专门的服装。墙边还立着不少接近两人身高的玩偶。我们觉得挺好玩儿的,决定先停下来看看他们要干什么。很快仪式就开始了,随着庄严的音乐,几个老人向一个墙角上面的纪念牌献了花篮,我看到有些人掉了眼泪。然后他们合影,相互寒暄,很多人在照相。乐队奏着节奏欢快的乐曲,两个孩子不由自主开始跟着跳舞。游行开始了,有年轻人钻进玩偶里面把玩偶举着走,还不断转动玩偶,把两个胳膊在空中甩来甩去的。我们没有继续跟着走。 没几步就看到了大教堂,快到门口突然开始下雨,我们赶快跑进去,参观的同时又等于避雨了。妈妈是头一次进这种较大型的教堂,所以很新鲜,哪里都要拍一下,我是看多了,孩子们也没有兴趣,于是我们仨就坐在最后的椅子上等着。于是演变成两个孩子轮流向我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什么古代的人为什么会生宝宝啊,搞得我穷于应付。好久了,妈妈才回来。我告诉她这个教堂很一般了,如果你每个都这么拍,哪里拍的完啊。 接着去皇家美术馆,仍然是用google导航,结果发现要路过火车站,而且正是我们昨天迷路的地 方,真是巧合。但是孩子们感觉有些累了,里面应该很大,所以我们没有进去,只是照了一个到此一游的照片,在路边给孩子们买了一个冰激凌,算是缓和了她们的情绪。 然后决定去大广场,以及小于连塑像。到了大广场,结果发现刚才我们碰到的那些穿古代衣服的人,都聚集在那里,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会,有人在讲话,很多游客围观。但是孩子们对此不感兴趣,只好又用冰激凌打发他们,就在大广场东北角有一家澳大利亚的冰激凌店,买的人还很多,还要排队,最便宜的2欧一个。吃冰激凌的时候,看到一辆小火车从广场开出来,前面两辆警察摩托开道,最后是一个救护车压阵,这里应该平常不能走机动车的,估计这也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 吃完冰激凌,准备去找小于连像,这个事先没有查地图,因为我在宾馆问了服务员在哪里,他给我在一张简易地图上标了出来,距离大广场很近,我们去找可是就是没有找到,但是那一块地方昨天已经找旅馆时转过了,我还记得那家快餐店的位置,于是决定再到那个快餐店休息一下,顺便上一下免费网,查查小于连到底在哪。结果发现服务员给我指的地方根本不对,南辕北辙了,难怪找不到。还是google好,设定好路线,很快就到了,是大广场的西南方向,照相的人很多,我们也抓紧照了到此一游照。美美说那个小孩怎么那样尿尿啊,最后的结论是那个小孩尿的不是尿,是水。 回来路上刚好看到一家超市,就在那个快餐店的斜对面,顺便把晚饭也搞定了,本来想买剃须刀,找了半天没有,我问店员,他说要去外面的家乐福。孩子比较累了,先回宾馆,把他们搞定。然后我自己又出来去了家乐福买到了剃须刀。其实我还给乌得勒支的旅馆发了一封邮件,说我的剃须刀拉下了,但是也没有回信。 今天整体比较顺利,算是平安度过。不过总感觉这个城市治安有点乱,我们几乎每过不到一个小时就会听到警笛声,今天在美术馆街上也看到一辆警车呼啸而过。 晚上回来我又研究了地图,发现原来我昨天研究的路线是从火车北站出来到旅馆,而我们当时出来的是中央火车站,怪不得一出来发现街景完全看不明白。晚上看电视,还看到今天碰到游行的新闻,他们还去森林砍了一棵大树回来,用一个货车整个拉回来,什么树种不清楚,树叶对他们好像有特别意义,每个人的帽子上,或者衣服上都别着一枝树叶,应该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吧。 电视上还放了英国骚乱的新闻,一看都是黑人在打砸抢,这里黑人也很多,感觉怕怕的。同时有点担心,还要在法国待近20天,不会骚乱蔓延到巴黎吧。
个人分类: 旅游|2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语言数据库促欧洲人文社科研究
limer 2011-8-8 20:43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不断影响着所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带有分析功能的数据库和网络数字档案使人文社会科学也受益匪浅,比如相对于借助传统词典,词汇的含义及其变化,新词的产生、普及与接受在大型电子数据库中能展现得更加细致和准确。      欧洲联合项目“通用语言资源与技术基础设施”(CLARIN)旨在以大型数据库电子检索对语言学卡片箱进行补充,并以此大幅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数字媒体对于记录濒危语言的消失也起到决定性作用:权威的语言记录、文本收集和其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语言传承得以留给后世,在最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促成濒危语言的恢复。      “以这些虚拟的研究基础设施为基础,我们可以提出全新的课题,获得新的科学认识,”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国务秘书阔阿内丽阿·克外内-提伦指出,“CLARIN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欧洲项目,它将刺激人文社会科学的顶级研究。数字档案对于这些学科的价值不亚于基因数据库之于生命科学。我很高兴德国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7月26日宣布向参与该项目的德国学术机构资助850万欧元,用于其今后三年的工作经费。该项目德国部分由9所学术机构合作完成,图宾根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很里克斯负责组织协调,其他8个合作伙伴为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德国语言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汉堡大学、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萨尔州立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这些机构的任务包括整理大量重要文本和语言资源,并上传至网络以供研究使用;为跨学科和跨机构合作提供基于网络的工具软件和技术,通过电子数据掌控信息洪流并将其结构化;在愈加复杂的工作流程中协助人文、社会和文化科学各学科研究者等。      早在2011年1月,由德国科学委员会发布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议》已经指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通过顶级课题研究项目寻求面向未来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
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6):阿姆斯特丹
xiegming 2011-8-8 13:51
8月7日 今天计划去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性博物馆和红灯区。由于感觉行程时间很宽松,所以出发的比较晚,都中午了才出发。 火车只有两站就到了阿姆斯特丹中心火车站,然后是坐2路有轨电车(Nieuw Sloten方向)到Hobbemastraat下车,顺路往前一走就到了,很好找。阿姆斯特丹运河很多,于是桥也很多,我发现很多车站其实就是停在一个小桥上。 到了门口,发现排队人太多,考虑到小孩子在里面会吵,临时决定就让妈妈自己进去看,我们三就不进去了,因为这是她来之前的强烈愿望之一。外边是一个大广场,刚好我可以带孩子在这里玩。妈妈还有点紧张,怕出来找不到我们,我给了她20欧,告诉她,门票14,你就说one ticket就可以了。 孩子们不知道这些,反正有吃有玩就可以。这个广场确实很大,我们在里面转悠了很长时间。广场的西北部分是一个大草地,这个草地真是太漂亮了,坐在上面非常舒服。我还看到有一些人在上面踢球,搞得我心里痒痒的。 另一侧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滑梯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吊篮式的秋千头一次看到,两个孩子可以一起躺在里面,然后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东南部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孩子们可以够水玩。我怕她们掉下去,她们又改为向水里扔石子。有些游人带着狗,故意把一个球扔到水池里,然后小狗就会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把球叼回来,其实水挺凉的。于是,亲亲她们更有理由往水里扔石子了,她说石子热热的,可以给水增加温度,小狗就不冷了。 今天这里的天气真不错,天很蓝,然后白色的云彩一朵一朵飘过去的很快,因为风比较大,地面上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感觉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亲亲还对广场上的鸽子感兴趣,非得想摸一下,可能是昨天摸鱼的印象太深了。但是这个可不好办,追了好半天摸不到。 广场前头有一个一人多高的临时的字母雕塑,I amsterdam, 前面三个字母红色,后面白色。很多人爬上去照相留念。 妈妈参观的时间真的很长,孩子们最后都没的玩了,我于是和她们一起摆石子玩。我们挑选白色的小石头,亲亲摆成了一个圆形项链。 妈妈终于出来了,我们简单的补充了点营养,然后坐车回火车站。到火车站前一站,我感觉可以下了,就提前下来了。我们随着人流走不远,然后往右一转,就是红灯区的那条大街了,可是转过来一看,我们下了一跳,这条街上游人太多了,密密麻麻的,安全是个问题啊。没走几步,就到了性博物馆,门口不大,门票4元,感觉孩子进去不合适,让我一个人进去又不放心她们,于是决定不去了,孩子们看到这么多人,也很烦,于是往回走。 快到车站,发下脚底下就是运河,刚好有一个可以坐船的地方,于是临时决定下去坐船,1个小时游程,每人13欧,亲亲半价,妹妹免费。船可不小,大概可以坐100人没有问题。奇怪的是司机好像不怎么操控,只是在加减挡控制速度,而不怎么控制方向,船头的方向盘他几乎没有动过,我怀疑这船有自动驾驶仪。 沿途根据景点不同,有双语解说。最先看到的是一个自行车立体停车场,停满了车,好像说有5000辆,说在阿姆斯特丹有三分之一交通是自行车。然后看到一些巨轮,真的非常大。一个设在水上的中餐馆,似乎在小人国里面见过。还有一个1米宽的楼挤在两个楼之间,据说过去政府按照门面正脸的大小收费,所以大家都把门面做的很小。还有很多介绍,因为文化历史知识有限,不知道说啥。不过,我们觉得临时增加这个项目挺值的,不累,还看了好多东西。 回程的火车、汽车一路顺利,很快就到宾馆了,今天是两个孩子迄今唯一没有在外面睡觉的旅行。等到打算吃晚饭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我驾轻就熟的来到超市,结果一看关门!原来它一周就开6天。幸亏我早就观察不远有一个披萨店,本来就准备我们超市吃腻了,变换一下口味,这行了,必须买了。披萨店不大,我点了两个披萨,这里不提供坐的地方,大家都是卖完就走,或者有店员送外卖。披萨都是现做,店员问我的称呼,然后敲入电脑,旁边有一个屏幕,显示谁谁的披萨还有几分钟得,至少要等十分钟。 补充 昨天从火车站坐公共汽车回宾馆,我准备好了零钱准备买票,结果司机指了指他前面的面板,告诉我没有票了,不用买了。我一看,果然是撕光了,当然我就不客气了,把钱揣回兜里,说了句谢谢,其实也就10分钟的车程,而我们两个大人3块2,挺贵的。
个人分类: 旅游|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菲尔铁塔下的“艳遇”——感受欧洲之(1)
热度 3 caoxiaojing 2011-8-8 11:00
埃菲尔铁塔 La tour Eiffel (法语)、 Eiffel Tower (英语)矗立于巴黎市区塞纳河畔,是法国的标志和象征,法国人亲切地称之为 “云中牧女”、“铁娘子”。 “ 云中牧女”的美称大概强调的是在铁塔云端极目远望、仰望的美不胜收,若是晴朗天气,在塔上可以极目 60 、 70 公里,巴黎景色尽收眼底;“铁娘子”的美称则大概强调的是铁搭浓缩现代机器文明的坚硬、现代与风情。到巴黎不去埃菲尔,就像到西安不去兵马俑。绝对不可错过! 当年法国政府为纪念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举办 1889 年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在700余件招标作品中,法国著名建筑师居斯塔福•埃菲尔的作品 胜出。铁塔也因此被命名为“埃菲尔”。该塔在当年的博览会上,最引人瞩目,成为了 19 世纪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巨大成就的象征和标志,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巴黎的标志和象征。埃菲尔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Legion of Honor )。 该塔的设计与建造颇具传奇色彩。从最初的责难非议纷纭到最后的巴黎政府与市民上下一致地赞赏和骄傲,可谓是历经沧桑。该塔的起建始于 1887 年,共分为三层,其中一、二层是餐厅,分别高 57 米 、 115 米 ,第三层是观景台,高 274 米 ,塔身大部分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 1711 级台阶,后安装了电梯。该塔共用去 7000 吨钢铁, 1.8 万多个金属部件, 259 万只铆钉,而且由于设计合理、计算精确、安装优质,竟然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其前期的设计图纸据说有 5300 多张,其中全图就有 1700 张,动用的设计师有 50 名。该塔在 1931 年美国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竣工之前,曾保持了 45 年的世界最高建筑记录。它和纽约帝国大厦( 1931 年)、东京电视塔( 1958 年)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也是继英国水晶宫( 1851 年)之开创现代大型城市公众建筑之后的杰出比肩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埃菲尔塔还为法国的无线电通讯联络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段内容参考网络有关埃菲尔文字资料) 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文化的地标性硬性建筑,那么巴黎时装就是法国文化的一大软性动态标志 ,自从 17 世纪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公众打造着法国文化的时尚浪漫之魅力品牌, 是法国文化精神令人炫目的“花边”。 2005 年六月的那一天,那么巧!在刚从埃菲尔饱览景色下来,守在广场边等待观赏埃菲尔夜景的空当,在艳丽绚烂的巴黎晚霞之下,又观赏了以埃菲尔铁搭为背景的巴黎广场时装秀! 记得当时的游客都有意外惊艳的感觉,纷纷拿出相机拍摄,路过的巴黎市民也绝不错过,旁边的一位巴黎美女竟给我留下 E-mail 地址,希望我把拍摄的照片发到她的邮箱,以弥补未带相机的遗憾。 图片说明: 1、 埃菲尔铁搭(照片上时间有误,应为下午时间拍摄) 2 、 3 、在塔上俯瞰巴黎 4 、 5 、 6 、 7 、 8 巴黎时装美女 10 、傍晚的埃菲尔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74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热度 1 duke01361 2011-8-7 13:00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周峰/潘学峰(duke01361) http://www.pen123.net 2002-4-14 3:29:12 士柏咨询网 (明年4月14日为本文公开发表10周年)   Preamble:先前笔者有一个征询意见稿,目的是为了征集大家对“现代科学 为什么没有产生于中国”谈自己的看法。那稿子在各地都有许多回应,对此本人先致 谢忱。 如果要回答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这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先看一看现代 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16世纪是西方基督教衰落和现代科学出现的时期。比较公认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事 件有copernicus(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我们常说的哥白尼,还有一位 就是 Besalius,可以称为百瑟列。他们的天体理论(new cosmology)重视直接观测, 这种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首次把实证论引入到人们思考方法之中,和一往宗教 的那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方法不同。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人物就是 Giordano Bruno ( 布鲁诺),过去大家可能听说布鲁诺是为了捍卫科学理论而死于宗教裁判所,其实他 的死根据某种说法是由于推行 free imaginative speculation,可以叫做自由印象推 论。布鲁诺的死意味着在1600年前后,所谓的科学还是处于“异端邪说”的地步。 哥白尼和布鲁诺等人的事迹在当时的世界里是相对孤立的,因为它们只是出现在 当时的欧洲,并没有在东方等地出现。同时类似的事件在宗教历史上并不是唯一的, 因此它本身并不意味着人类正面对着什么新的生存原则,但它确实表明宗教正在走向 衰落。 这个时期的关键人物除了哥白尼和布鲁诺之外,还有 francis Bacon (1561-16 26) 和 Johannes Kepler(1571-1630), 这两位先后提出了“实验代替推理”和“观 察和数学模拟”等思考方法。当时宗教势利确实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抵抗。在这样的一 种情况下,曾经出现过既承认科学具有的理性基础,同时又能证明自我和上帝同时存 在的哲学家,如Rene Descartes(1596-1650),但这样的思想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多 长的生命力。 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科学运动最早是由一小部份知识精英所发起,大约在现 在的荷兰和西欧的一些地区。在这个时期科学首先是静悄悄地在教育界传播,而这 时的科学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已,并没有太多的科学 知识同时存在。后来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在欧洲人那里有了市场,并被应用于 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这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要比 一次科学革命或者技术革命来得更重要。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形而上 学和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s)的思考方式,排除了过去思考过程中的想象成份 (Imaginative contents of our minds). 当时的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 发表了心理学原理,他在写给他兄弟Hery James的信中诉及了他写作时的情景 “I have to forge every sentence in the teeth of irreducible and stubborn facts”, 表明当时的研究已经十分重视“ 事实”这个基础。 科学的萌芽时期 Isacce Newton(1642-17270)的经验和推理的方法影响了一批哲学家。Immanuel Kant(康德)指出牛顿定律可以被理性理解,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现 像的。他保留了“二元论”(dualistic View of the Universe)的世界观,认为人 类可以生活在理性,自主和道德的世界里,而自然体可以通过因果论来解释,能够 自在于人类世界之外。 Auguste Comet(1798-1857)(康密)解释了人类思想发展经历的不同时期: mythical and religious (神秘和宗教),到形而上学(metaphysics),再到最后的 阶段系统地收集观察到的事实。他认为自然科学正是应用的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此君首次创立了社会学理论,并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社会学研究。在过去的 两个世纪里,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对亚洲文明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冲击。东方的 哲学家曾经在很长的时期里为生命是如何控制的而感到困惑不已,面对西方人的这 种思考方法是既想照单全收又担心影响了他们曾引以为荣的东方文明。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上述的描述,我们用现代化学的发展来进行分析。 在康密所说的神秘和宗教主导人类思想的时期,世界上的文明大约有sumerian (索马),巴比伦(babylonian), 埃及(Egyptian)和希腊(Greek)等等。这些文明体系 的人们绝大多数相信自然过程和自然现象是由神灵(sprites)主导和操控着。通常利 用魔术(magic)来教导人们神是如何在起作用的。在这个时期已经发现了铁,铜和金。 在这个时期的希腊哲学家Thales 和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物质的组成是 由“土(earth)”,"气(air)”,“火(fair)”, “水(water)”和第五种元素“ quintessence”. 这类似于中国古代文化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在 这个时期人们了解了“铁”产生于一种棕黄色锈土等即所谓的“alchemy"时期。这样 的情况维系了相当长的时期,从基督教纪元开始到十七世纪这段时间里,绝大多数 alchemists相信金子是借助一种“智慧石”(Philosophers stone)由其它东西生成 的。在中国也有一种“点石成金”的说法,可见这个时期东西方在认识世界的水平上 是大致相当的。现在我们可以理解那种所谓的“智慧石”是永远也不会在自然界中找 到的,尽管这种情况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似乎是可能的。但有幸的是,正是这种寻找“ 智慧石”的实践帮助人们认识了更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到了十三世纪,Roger Bacon, Albertus Magnus 和Raymond Lully 等人提出寻找所谓的“智慧石”是徒劳的。这些 人转而建议其他的同行去发现和寻找那些能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益处的东西和方法。 于此之后瑞士人Theophrastus Bombastues等就开始了寻找那些可以治疗人类疾病的东 西。这一点和中国的发展脉络也是一致的。他们发现了盐,硫磺和水银的医疗作用( 最有可能是这些东西对微生物疾病的治疗作用),这也和中国医学的情况一致。这些事 件标致着 alchemy 向 iatrochemistry的转型。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化学家应该是Robert Boyle(波义尔〕,他是“The Sceptical Chymist”的作者。他同时还制定了元素表, 并提出了有名的boyle定律(关于气体的体积和气压之间的关系〕。在1661年他创建了 英格兰皇家学会的最初组织。 在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见有关部分〕, 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一段时期的较为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关于“ 燃素”的争论。Johann Joachim Becher和Georg Ernst Stahl 等人曾经提出燃烧的 “phlogiston" 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燃烧过程中,一种 “essence” 会从物质之 中逃逸出去,当然没有人能够证明这样的基本物质的存在性。 Joseph Priestly 证明 氧为燃烧所必须。就这样就发现了氧和氢。在这个基础上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理论”。这标致着化学从iatrochemistry到原子化 学的转型) Atomic Chemistry. 这是现代化学的开始,和现代科学的开始是吻合的。 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人们受到了拉瓦锡理论的启发懂得了一些化学反应的本质。 英国人John Dalton创立了原子论(atomic theory), 意大利化学家Amedeo Avogadro( 阿佛加特罗〔创立了Avogadro’s Law(阿佛加特罗定律〕探讨了分子的温度和压力之 间的关系。到了十九世纪,大约已经知道了60 种元素了,因此John A,.R. Newlands, Stanislao Cannizzaro和A.E.B.de Chancourtois发现所有的这些元素结构都具有大致 相似的结构。在这些人的基础上,俄国化学家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发表了第 一个元素周期表。这是理论化学的开端。到了1896 年,Henri Becquerel 和居里夫妇 发现了放射性物质,出现了原子核化学, 之后的1919年Ernest Rutherford 发现了元 素的衰变现象,创立了原子理论,而Niels Bohr(玻尔〕则完善了原子理论,随后就出 现了生物化学,原子化学,化学工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众多分支了。 var reload=1;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5416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4):转战乌得勒支
xiegming 2011-8-7 08:39
8月5日 本来之前计划去阿姆斯特丹,结果网上订旅馆的时候,搜索范围太大,结果发现确定的比较便宜的旅馆居然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了,就是乌得勒支(Utretch),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发音。我一看也是一个交通枢纽,于是就这么定了。 离开格罗宁根之前最后的事情是去警察局注册,其实刚一到格罗宁根的时候我们就去了警察局,结果说要预约,一约就约到了5日上午,幸亏我决定5日离开,再早一点就麻烦了。所以先check out旅馆,然后去警局,人倒是很客气,还给了每个孩子一个气球,手续还挺繁琐,在每个人的护照上又贴了一些东西。还给了一张不用贴邮票的明信片,让我们离开荷兰的时候寄出。我留给了学生,让她到时候替我邮寄。 学生中午请我们吃饭,很多餐馆都要下午5点才开门,幸亏市中心有一家中餐馆(似乎也是唯一一家)中午就开门,但是也是我们进去等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营业。我们点了面条吃,结果就是炒面,说实话,这种面条要是在国内卖,肯定早消失了。但好歹也算中餐吧,不知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能否还吃到中餐。 从离开格罗宁根开始,就没有朋友照顾了,真正的自助旅行就要开始了,心中还真有些不踏实。带着两个孩子,就我一个人能和外国人交流,很多要去的地方并不安全,还要吃好,住好,玩好,不生病,感觉挺不容易的。 从乌得勒支中央火车站到预定的宾馆还是很顺利,公共汽车一到站就是宾馆门口。不过,宾馆的门口很不象宾馆,跟个餐馆是的,后来知道这里就是吃早餐的地方,check in之后,侍者带着我们出了这里,右转沿着街道走了大约50米,来到一个门前,告诉我这里才是客房。我们在三楼,楼梯又窄又陡还带转弯,孩子们感觉很新奇,于是就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 宾馆的斜对面的超市又是在格罗宁根一样的品牌,我去买晚餐,随手拿了两听啤酒,回来喝的时候才发现这啤酒的酒精度数是10,越喝越苦,简直是啤酒和白酒的混合物。 先休息,然后计划明天的旅游,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两个地方。然后想网上把去法国的火车票买了,结果发现我的信用卡还用不了,只好决定明天去火车站直接购买。
个人分类: 旅游|3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首站格罗宁根
热度 1 xiegming 2011-8-3 15:28
经过近20小时的折腾,从北京途径香港到阿姆斯特丹,然后2个半小时火车到了我们这次旅行的首站——格罗宁根(groningen)。到达阿姆斯特丹是当地时间早上6点左右,找托运行李费了很长时间,等行李都领光了一直没有见到,我觉得比较奇怪,然后试图到超规行李处找找看看,结果还就在那里,估计是里面的机器鱼挨海关检查了。 事先被告知火车上非常不安全,前一周刚去的学生就被人把包拿走了,结果笔记本,证件啥的都没了。所以,出于安全考虑,我让学生直接来机场接我。三个学生一个直接去阿姆斯特丹机场接我们,做早上最早的一班火车赶过去的;另两个在格罗宁根的火车站接,路上还比较安全。路边全是草地,很多奶牛,羊,马。 火车很准时,10:52到达格罗宁根中央火车站。这个城市不大,直接从中央火车站走路20多分钟就到了住的宾馆。第一顿比较简单,直接麦当劳啦。 这里才是真正的自行车的王国,街上除了走路的人,都是骑车的,汽车很少见。不过他们人高马大,最小的自行车都是28的了。一个个速度也不慢,高高的就飘过来了,挺吓人的。 晚饭是朋友请我们全家到一条船上吃的当地特色的大饼。有点类似于披萨,只不过饼比较薄,上面放各种东东,三文鱼,香肠,鸡肉,蔬菜等,口感有点咸。 服务生一看到我们这里有两个小孩,二话不说先一人发一张画好轮廓的纸,然后是一支荷兰木鞋模型,里面放一些彩色画笔,让两个小孩子涂鸦。 另 由于没有事先买机票,最后只有这个从香港转机的最划算。从香港到阿姆斯特丹要飞11个小时多,而且是凌晨12:15起飞,孩子们一上飞机就睡着啦,连晚饭都没有吃,两个孩子一边一个靠在我的腿上睡,搞得我动都不敢动,几乎一夜未睡。 不过国泰航空的服务非常不错,吃饭还先发菜单,让你自己点餐(其实就是主餐两三样的选择)。甜点有特色,是哈根达斯的冰激凌。以前我坐过两次他们的航班,印象很好。这次老婆也说以后有机会还坐他们的航班。
36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滇中美味-鸡枞
热度 18 saraca 2011-8-1 00:38
菌子,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美味,又名“山珍”。 美味的菌子,遍及世界各地,最为有名的当数欧洲的“块菌”,是欧洲市场上的“黑黄金”,美味佳肴中的重量级珍品。这样的珍品,藏在土中,需要憨厚、笨拙的猪用鼻子去嗅,用嘴巴去拱,主人守在一旁快速捡起。试想,富丽堂皇的酒店、精美的餐具、诱人的块菌香味等要和“吧唧吧唧”吃食的猪联系在一起,还真有点难以名状。 在以山珍闻名的彩云之南,也有类似的块菌,俗称“猪拱菌”,只不过与欧洲块菌不是一个种,故味道略有不同。然而,云南的鸡棕,以独特的鲜美味道,弥补了“猪拱菌”的稍有逊色。 鸡棕,是云南菌子中的佼佼者,味道堪比欧洲块菌。滇中地区的鸡棕个体肥硕、颀长又粗壮,味道鲜美。伞盖有小碗般大小,伞柄长达40-150厘米不等。一朵鸡棕菌,伞盖随意斯成片,伞柄用刀切成薄片,放入滚水,加两三片宣威火腿,两三分钟后,撒上绿白相间的葱花,一钵色香味俱佳的鸡棕汤就上桌了。 大家都知道采蘑菇的小姑娘很辛苦。翻山越岭不说,仅夏天烈日当头或暴雨滂沱之时,还得在林中穿梭,低头在松针里仔细寻找,就够受的。然而,若能采到鸡棕,一般人而言,简直就意味着运气好的不得了。 能找到鸡棕是一种运气;能常年找到一堆鸡棕那是本事;能找到个体高大,菌柄有人高的鸡棕更厉害的不得了。有一朋友,久居山村,每年都能采到又高又大,个体重量达500g的鸡棕,每年都有人与他订货。据说每年他不是去采鸡棕,而是带着铁锹和锄头去挖鸡棕。朋友经年采集,让人以为他遇到了“鸡棕神仙”的指点。 其实,这个“鸡棕神仙”,就是人们平常讨厌的白蚁穴。科学家们都知道,鸡棕和白蚁是共生的,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只要有白蚁堆的地方,一般都会有鸡棕出现。朋友谙熟白蚁堆的踪迹,也知晓可持续性采集的长远计划,因此,每年总留1-2朵鸡棕,任其自生自灭,让成熟的孢子散落在土壤里,来年夏天又可以接着收获。 这个点对于旁人来说是神秘的,一般不会外传。提到鸡棕与密密麻麻的白蚁堆的共生关系,犹如欧洲块菌与具长嘴巴猪的直接联系一样,让人深感“鲜花与牛粪”的微妙之处。 鸡棕,在滇中地区是家喻户晓的美味,与人们的的生活密切相关。通常,人们喜欢把出类拔萃之人,称之为“鸡棕”,颇有“一枝独秀”的味道。反之,“平庸无能之流”则称之为“粪草菌”,一种夏天长在粪草堆里的非食用菌。或者,有人在炫耀自己能力时,常有人反讥道:“你是那朵鸡棕?”让对方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此外,如果一户人家里,孩子特有出息,学业顺利,仕途得意,人们往往会羡慕地说:“他家祖坟上冒鸡棕了!”这与“祖坟上冒青烟”的说法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从小到大,清明时节祭拜祖宗时,心里都有一种特别的希冀:咱家祖坟上会冒鸡棕吗?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6667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中国足球 学习欧洲 五大联赛
dongzg101 2011-7-25 09:28
中国足球要想发展 需要学习欧洲 !看前文!
1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于利希的欧洲最快超级计算机
Helmholtz 2011-7-22 18:06
世界排名第五的 JUGENE 是欧洲第一;于利希与产业界伙伴合作开发 Exaflop 的节能型超级计算机 于利希 / 汉堡 2010 年 5 月 31 日消息: - 在今日公布的 500 强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排名中,于利希的计算机位列前茅。欧洲最快的计算机 JUGENE 世界排名第 5 ,而欧洲排第三的、在于利希开发的串联式 JUROPA /HPC-FF 超级计算机的全球排名第 14 。而世界上最节能超级计算机 QPACE (排名 131 )仍然是在于利希。 超级计算机 JUGENE 拥有 294 912 个处理器,峰值速度超过 1 petaflop/ 秒(每秒一千万亿计算)。“ JUGENE 是德国的首台千亿次速度的超级计算机, 2010 年 8 月以它为核心欧洲超级计算机网络 PRACE 将正式启动”,于利希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阿希姆巴赫姆教授说,这是亥姆霍兹兹联合会的一个成员单位。 JUGENE 自身是 IBM 蓝色基因 / P 机型,主要用于计算密集的复杂模拟,比如材料研究、环境研究或粒子物理学。作为高斯超级计算机中心的成员于利希购入的本套设备。在 PRACE 超级计算机网络中,共有 20 位欧洲伙伴获得使用计算机解决自身问题的机会。在未来 5 年还将投资 4 亿欧元购置 4 台新的超级计算机。 为了再把 JUGENE 超级计算机的性能继续提高 1000 倍达到所谓的 1 百亿亿次( 1 Exaflop ), IBM 已经同于利希在 3 月里成立了“ Exascale 创新中心”,预期在 2010 年年底将能开发出未来超级计算机所需的硬件组件和软件。 这两台超级计算机 JUROPA 和 HPC-FF 通过 26 000 多个节点而实现 308 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峰值性能。“于利希通过 JUROPA 和 HPC –FF 创出了全新路线”,于利希超级计算中心主任托马斯.利珀特( Thomas Lippert )教授解释说。“德国的 JUROPA 协作组再次开发了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这个系统对所有学科的科研人员都很有吸引力,比如可以用来计算细胞内蛋白质是怎样折叠的、新的半导体是如何工作或者一个能源系统可以如何改善。 HPC-FF 可以专用于核聚变研究。对于特别大的模拟,可以把两台计算机联合起来使用。 为了给 JUROPA 这类 模块化集群计算机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软件 , 英特尔 、 ParTec 和于利希中心联合成立了 ExaCluster 实验室。 10 来位研究人员将在今后数年里开发可满足多个用户群体不同需求的、可靠且用户友好的高性能操作软件 - 尤其是服务于未来数十万只处理器构成的、运算速度达到百亿亿次 Exaflop / 秒水平的集群式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 QPAC 以其 55 万亿次 / 秒的测量峰值功率在 500 强名单中仅列 131 位,目前它已经被进一步扩展并实现了 100 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这台机器优化了自身的能源效率,可实现 7 亿 7343 万次 / 瓦的电功效率。因此它将极可能在后面几天公布的、能源效率最高的超级计算机绿色 500 强的排名中蝉联第一。 QPAC 的核心是 IBM 的 PowerXCell 8i 处理器。 QPAC 是由多所大学与科研中心以及在伯布林根的 IBM 德国 公司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的学术联盟。在这个由雷根斯堡大学牵头的协作联盟中, DESY 和于利希研究中心都承担了核心任务。其他成员还包括乌珀塔尔大学、费拉拉大学(意大利),米兰 - 比科卡大学(意大利)以及 Eurotech , Knürr, Zollner 和 Xilinx 等公司。
个人分类: 2010年科技新闻|2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Nonlinear Dynamics Conferenc
Fangjinqin 2011-7-14 11:06
Proceedings of the 7th European Nonlinear Dynamics Conference (ENOC 2011) Eds: D. Bernardini, G. Rega and F. Romeo http://w3.uniroma1.it/dsg/enoc2011/proceedings/proceedings.htm
2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庐山恋之4:庐山的屋顶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6-29 14:03
庐山恋之4:庐山的屋顶
  庐山的建筑在山与树之间显得格外协调,因为用了彩色的屋顶,蓝色或者红色的,在绿色里明亮而特别。   当然,近看时会发现其实这些屋顶所用的材料似乎都有些老旧,不过,远看还是不错的。   在欧洲的多个城市待过,城市的屋顶多是红色的,选择这一颜色应该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吧,我猜。   以下是庐山的屋顶,还有屋脊上停留的鸽子们。   一,远看红屋顶充满浪漫气息,而近看则一片斑驳陆离   二,这些房子里,多为宾馆和饭店。不太清楚庐山的山民住的地方是否也有这样的建筑要求。   三,好像这个已经斑驳到没了颜色的小屋子是鸽子们的家   四,想起何立伟的一句诗:人但说悠远,悠远处是青山,几片枯叶落下来   五,凡事都不可近看,看上去很漂亮干净的鸽子们的窝边也是不忍卒读呀   六,最后这张稍微细密点,尺度应该刚好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314 次阅读|6 个评论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七)----默讷坝的前世今生
热度 2 zhushiao 2011-6-25 10:05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七)----默讷坝的前世今生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 ( 七 ) ——默讷坝的前世今生 朱诗鳌 1. 默讷坝的兴建 默讷( Mhne )坝位于德国鲁尔河流域。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为了满足鲁尔地区日益增长的工业用水的需要,“鲁尔水坝协会”( Ruhrtalsperrenvereins )于 1899 年在埃森( Essen )宣告成立。默讷坝是该协会成立之后建成的一座重要水坝,具有供水、防洪与发电效益。该坝坝高 36.6m ,库容 1.34 亿 m 3 ,建于 1908 ~ 1913 年。施工情况与水坝和电站建筑物如图 1 ~图 3 所示。 默讷坝是一座砌石重力坝,拱形坝轴线,坝顶中间设有两座大型塔楼,坝趾下游是反调节池,反调节池下游端是花园,花园的中心是水电站,整个布局具有浓厚的建筑艺术感,是水坝工程与美学完美结合的范例。也难怪,默讷坝的设计除了通常的工程技术设计外,还有艺术设计,而艺术设计工作又是由科隆著名的建筑师布兰兹克( Franz Brantzky )完成的。 图 1 默讷坝开工时情景( 1908 年) (引自 Mhnesee ) 图 2 坝默讷竣工后情景(引自 Mhnesee ) 图 3 坝默讷 1943 年 5 月 16 日白天 的航空照片(引自 Mhnesee ) 2. 默讷坝被炸 二战 后期,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 1943 年 5 月 16 日夜,轰炸了鲁尔区的 3 座水坝,默讷坝就是其中的一座。 英国空军的兰卡斯特( Lancaster )轰炸机携带的是一种 可以避开防雷网的、能在水库水面上跳跃前进的 “ 跳跃炸弹 ” ( bouncing bomb )。( 默讷坝坝前 30m 左右的水库中设有两道防雷网。) 默讷坝被炸的情况如图 4 所示。图中绘有兰卡斯特轰炸机飞行的方向及炸弹跳跃的弧线。第一枚炸弹(见图中所示“ 1 ”, 余类推 )刚好跳到第一道防雷网处爆炸了,坝体未受炸。第二枚炸弹在靠左岸处、防雷网前的水库中爆炸,坝体亦未受炸。第三枚炸弹跳过了坝顶落到了坝后的电站处,第四枚炸弹则跳至上游坝面处并在水下约 9m 深处爆炸,坝体被炸毁,缺口高度 23m ,长度 77m 。被炸后 12 小时内,从缺口下泄的水量达 1.16 亿 m 3 。被炸前水库库容为 1.322 亿 m 3 。刚炸裂时,缺口处的流量为 8800 m 3 /s ,导致在狭窄的默讷河谷中形成的涌浪高达 10m ,这一涌浪高度大大超过了 1890 年最大洪水时该河谷中最大涌浪的高度。 在这次空袭中,默讷坝坝后的电站被完全摧毁。坝下游约 1200 人丧生。 图 4 默讷坝 1943 年 5 月 16 日夜晚 被炸经过(引自 The Mhne Dam and Reservoir ) 3. 默讷坝的修复 在默讷坝被炸后第 5 天,即 1943 年 5 月 22 日,德国人便开始了默讷坝的修复工程, 2000 多人参加,到 1943 年 10 月 2 日修复工程完成。图 5 为修复工程施工现场。此后还重新建了一座电站。 图 5 默讷坝修复工程现场 (引自 Mhnesee ) 4. 现今的 默讷坝 图 6 默讷坝库区游艇码头 图 7 作者参观默讷坝时的留影(左为作者,右为作者的妻子) 1950 年鲁尔水坝协会便恢复了默讷坝水库蓄水和电站运行工作。现今的枢纽具有供水、防洪、调节流域水量、发电以及旅游等效益。 现在,水坝和水库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环抱着,风景宜人,是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出处(图 6 、图 7 )。
个人分类: 坝工|794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泌尿时报》报道德国肖氏手术临床试验失败
zbt92 2011-6-22 08:24
  作者:羽矢   《泌尿时报》于2010年12月1日发表《脊髓损伤患者未能通过神经重建获得 膀胱功能》,报道了德国Tubingen大学肖氏手术临床试验失败,8名脊髓损伤患 者无一能通过刺激皮肤引发排尿。试验主持者承认,他们始终未能重复肖传国的 结果、患者无一达到自主排尿的试验目标;并透露,经个人联系美国和欧洲的其 他肖氏手术试验者,发现遭遇相同(注:美国和欧洲试验者公开发表过试验结果 的,到目前为止仅美国Beaumont医院;其他如美国佛罗里达ACH医院、丹麦 Aarhus大学等尚未对外公布结果)。   德国肖氏手术临床试验始于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共实施8名脊髓损伤患 者。其中最初两例手术由肖传国在手术室中监督实施,德国试验方曾指望这两例 手术起码有一例能出正面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岁、术前平均脊髓受伤时间为 77.3个月。这些术前条件好于肖传国的最初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岁,平均受 伤时间为6.8年即81.6个月。8名患者中的6名历经平均41个月的临床随访和平均 27个月的尿动力学随访。   试验方于2005年在宣布试验开始的新闻稿中,除引用肖传国的“成功”病例 外,还曾引用了所谓美国13名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六个月起,膀胱功能明显得以 迅速恢复,成功率约80%”的谎言(见《肖传国用子虚乌有的美国手术欺骗德国 医生》)。   试验方曾于2008年在国际尿失禁学会ICS 2008报告了4名患者的1年结果,称: “术后12个月,经尿动力视频观测,发现了生理上尿的存储和协同自主排尿…… 这种相对简单、对脊髓损伤患者风险极小的显微手术介入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试验主持者Sievert医生曾于2010年9月肖传国雇凶报复落网后联署所谓《国 际学术同仁声援肖传国医生的公开信》,信中谎称“其他科学家们已经重复了肖 的发现、证实了他的结果”。   德国临床试验结果摘要发表于2010年3月25日《欧洲泌尿》增刊和2010年5月 31日美国泌尿学会年会。据上述摘要及相关报道,8名脊髓损伤患者中,仅一名 患者可在手术室中经电刺激后排尿(注:据专家,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存在自然引 发点经刺激可引发排尿),仅两名患者报告轻微的大便改善和尿路感染减少(注: 据专家,对某些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肖氏手术的某些效果可能是骶神经根切断术 的效果而非肖氏手术神经重建本身)。患者术后平均膀胱容量减少(即恶化)。 膀胱感受、自我导尿频率、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失调等方面,术后无显著改变。 德国临床试验结果与肖传国等以前报告的“完完全全不同”(注:稍后于2010年 6月19日在线发表的美国Beaumont医院脊髓损伤临床试验1年结果,被同行专家也 评价为“临床疗效与肖此前所报告的截然不同”)。   德国试验者认为,该手术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安全的。值得注意的是,该 安全性当然只是针对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完全截瘫患者而言。据南方周末记者调 查,肖传国的当年手术“成功”的两名矿工之一,“腰部有损伤,尚能行走”, 术后“脚趾的功能受影响”。而美国Beaumont医院的脊柱裂患者试验结果“明确 具有导致下肢无力的风险”,9名患者中8名术后下肢无力,经长期密集理疗才勉 强恢复术前水平,一人足下垂无法恢复。   肖传国等人曾多次为国外手术失败辩解(见《看肖传国追随者如何诡辩美国 《泌尿学杂志》对“肖氏手术”的质疑》)。例如,肖曾于2009年在上海SIU 2009学术会议的演讲中提到德国的“6名患者,仅两例有些改善。可能的原因: 病人选得不对?术后护理不当?”,并解释说:“我想,他们选择病人时尿动力 学没做对,我想,他们没停用ditropan,如果膀胱代谢失调、容量大到1200毫升, 怎么能做这手术呢?”事实上,据德国试验者公布的尿动力学数据,患者术前膀 胱容量为346毫升(标准差140),甚至稍小于肖传国最初15例患者的364毫升, 更别提什么“大到1200毫升”了,这表明德国患者并未因肌肉麻痹剂(ditropan) 的使用导致膀胱失调扩张。   至此,由第三方进行的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肖氏手术临床试验(美国 Beaumont医院也曾做过“手术无助”的3例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正式宣告失败; 再加上Beaumont医院脊柱裂患者三年试验结果“6/7漏尿,全都压力性尿失禁”、 “大多数患者尿失禁仍成问题”,表明肖氏手术临床应用价值被推翻。另一方面, 德国脊髓损伤患者无一能通过刺激皮肤引发排尿,即反射弧未能成功建立;而 Beaumont医院脊柱裂患者“术后三年,仅剩一名患者存在反射,且远比以前减 弱”,这意味着“重要的是作为其根基的所谓肖氏反射弧”(肖传国马甲“搬运 工”语)根本上是子虚乌有,表明肖氏手术的理论基础也被推翻。   参考:    CG Krader. Bladder function not achieved with nerve re-routing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Urology Time. Dec 1, 2010.    K Sievert, B Amend, B Winter, A Anastasiadis, A Badke, H Kaps, M Tatagiba, A Stenzl. Intraspinal nerve re-routing to reestablish bladder func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2008, Oct 20-24 2008.    KD Sievert, B Amend, F Roser, M Tatagiba, A Stenzl. Results of intraspinal nerve re-routing to re-establish bladder func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Eur Urol Suppl 2010;9(2):330, Published online 25 March 2010.    AUA 2010 - Outcomes of intraspinal nerve re-routing to re-establish bladder func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 Session Highlights. UroToday.com, Jun 10 2010.    《泌尿时报》报道   脊髓损伤患者未能通过神经重建获得膀胱功能   尽管该手术安全,膀胱功能却未能重建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日   作者:Cheryl Guttman Krader   德国Tubingen——德国研究人员报告:椎管内神经重建皮肤-脊髓-膀胱反射 通路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手术,但无法使患者引发自主排尿。   第一作者、医学博士Karl-Dietrich Sievert和同事于2005年2月首次实施椎 管内神经重建术,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手段以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在 30多个月内,他们总共为8名患者实施了从腰5到骶3的单侧神经重建。   德国Eberhard Karls大学教授、泌尿系副主任和神经泌外、失禁及重建科主 任Sievert医生说:手术期间及平均41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 及尿动力学测试有一些阳性结果。但是,只有一名患者可经神经刺激后排尿,且 只在手术室进行尿流动力学测试时、通过皮肤电刺激才行,术后任何时候都无法 通过用力摩搓、抓挠皮肤而重现。   考虑改变手术   “我们一直未能重复肖传国医生为脊髓损伤患者做椎管内神经重建恢复膀胱 功能的手术中所取得的成功。而且,经个人联系,我们的遭遇看来与美国和欧洲 的其他一些泌尿科医生一致。”Sievert医生介绍说,“我们正在研究双侧手术 方法的可能性,也在考虑在脊髓损伤后的早期阶段来实施手术,这样有可能避免 长期神经病理改变,因为长期脊椎完全中断非常有可能导致目前来说不可逆的神 经病理演变。”【译注:德国患者术前平均脊髓受伤时间为77.3个月,好于肖传 国最初15例患者的81.6个月。早期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愈 改善】   8名脊髓损伤患者平均年龄30岁,神经重建术前脊髓受伤已平均77.3个月 (范围为4到288个月),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C6到TH10),手术所针对的脊 髓处无严重病理状况。   这些手术采用了肖传国所开发的相同技术。事实上,做最初的两例手术时, 肖传国就在手术室里。   “肖医生报告了椎管内神经重建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成功率为80%【译注: 肖传国2006年论文声称92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81名术后1年获得膀胱控制功能, 即成功率为88%】,所以我们曾指望在他监督下做的两例手术起码有一例能出正 面结果,”Sievert医生告诉《泌尿时报》。   注意到一些正面效果   该手术在8名脊髓损伤患者中达到其最初基本目标方面全部失败。不过,平 均27个月的尿动力学研究随访中注意到了一些正面效果。平均最大膀胱容量由术 前346毫升减至术后293毫升【译注:膀胱容量减少属于患者状况恶化而非正面效 果】,最大逼尿肌压力由术前61厘米水柱减至术后40厘米水柱【译注:逼尿肌压 力减小,对于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有可能是正面效果、对于逼尿肌无反射患者为 负面效果】。少数患者得益于膀胱感染减少和大便改善【译注:试验结果摘要称 “2/8患者报告了轻微的大便改善和尿路感染减少”】。该手术对膀胱感受、导 尿频率以及尿失禁发生率没有显着效益。   关于《泌尿时报》   《泌尿时报》率先提供手术和非手术技术、疗法、实践管理方面的重要进展 的新闻分析。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专家领域,《泌尿时报》读者人数排名第一, 使泌尿医生保持前沿,使其在更高效的医疗实践中迅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欧洲泌尿》增刊摘要   椎管内神经重建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结果:单中心经验   《欧洲泌尿》增刊2010年第9卷第2期第330页   2010年3月25日在线发表   引言及目的:(略)   材料及方法:(略)   结果:无术中或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无一能即刻通过有选择地用力摩 擦皮肤来引发协调排尿。一名患者可在做尿动力学随访时通过皮肤电刺激引发排 尿。8名患者中的2名报告轻微的大便改善和尿路感染减少。我们无法确认关于膀 胱敏感度、自我导尿频率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的显著改变。以下为测定的尿动力学 变化:最大膀胱容量从346毫升(标准差140)减少到293(211),最大逼尿肌压 力从61(31)厘米水柱降低到40(25)。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无显著差异。   结论:尽管椎管内神经重建在并发症方面是一种安全的手术,但我们的患者 无一能达到自主排尿的最初基本目标。一些患者受益于肠道功能和尿路感染率下 降的轻微效果。总之,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包括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 的标准化,以证实以前发表过的骶神经重建术的潜力。    美国泌尿学会年会的会议报道   美国泌尿学会2010年会 —— 椎管内神经重建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结 果:单中心经验 —— 会议重点   2010年6月10日   美国加州旧金山(UroToday.com)—— 一些研究组曾报告过腰骶神经重建 (LSNR)治疗脊柱裂患者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取得显著成功,但本项研究中的研 究人员评估了接受该手术的8名成人脊髓损伤(SCI)患者,发现了完完全全不同 的结果。    美国Beaumont医院脊柱裂患者试验结果   1. 国外同行专家对美国肖氏手术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   2. 美国“肖氏手术”三年试验结果:“是否成功?无法确定”   3. 美国“肖氏手术”三年试验结果:“神奇的肖氏反射弧”成了“神奇消 失的反射弧”   4. 《欧洲泌尿学》专家剖析美国肖氏手术试验结果 (XYS20110621)
2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开始设计第三代引力波望远镜 计划耗资10亿欧元 2011-5-25
yshimp 2011-6-16 09:58
转自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633.shtm 欧洲开始设计第三代引力波望远镜 计划耗资10亿欧元 为研究宇宙打开一扇新窗口 欧洲科学家开始设计第三代引力波望远镜,图为爱因斯坦望远镜示意图。 在欧盟向一项设计研究提供300万欧元的资助后,物理学家日前公布了他们的引力波望远镜研制计划,该项目为研究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研究人员希望耗资10亿欧元的爱因斯坦望远镜(ET)不但能够探测所谓的时空微脉动——在这10年里,许多探测器都希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能够对形成它们的宇宙大灾难作出详细的观测——包括黑洞或中子星融合以及超新星塌陷。 爱因斯坦望远镜的科学协调人、意大利佩鲁贾市国家核子物理研究所的Michele Punturo表示:“它将提供一幅与质量相关的宇宙补充图像。” 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测,探测引力波的难度之大是出了名的。 现阶段的探测器——包括美国的双子LIGO仪器、欧洲的Virgo和GEO600,以及日本的TAMA——迄今为止在这项研究中都是空白,尽管它们已经限制了来自不同电势源的引力释放。 这些探测器通过让激光束沿着两个数千米长的正交臂反复弹跳而进行工作。 当一个引力波穿越探测器时,它将压缩一条臂并伸展另一条臂,此时这两条臂所遇到的一部干涉仪将尝试测量这一微小的长度差异——甚至不足一个原子核的宽度。 LIGO和Virgo目前正在进行版本升级,从而使它们的敏感度至少比原始水平增加10倍。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第二代探测器在2015年联机后,每年能够探测数以万计的电势源。 Punturo指出:“如果一个来源在1年后仍然没有被发现,那么不是理论就是探测器有毛病了。” 爱因斯坦望远镜是第三代探测器的第一个代表,其目标是实现另一个10倍改进计划。 爱因斯坦望远镜的探测臂将有10千米长,它们将被建造于地下100多米深的隧道中。这些隧道实际上将包含以不同频率操作的两部探测器,它们将共同覆盖可在地球上探测到的所有频率——从1赫兹到10千赫。 研究人员希望,爱因斯坦望远镜的作用能够远远超过简单的电势源探测,以及辨别它们的一些属性。如果幸运的话,它将能够穿越宇宙的历史,回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形成之前——当时的宇宙对于电磁辐射而言是不透明的。 为期3年的爱因斯坦望远镜设计研究将有200多位科学家参与其中。研究人员现在的目标是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开始开发修建爱因斯坦望远镜所必需的激光、光学和机械技术。 Punturo表示:“我们需要将这种概念的采集转化为一部实实在在的装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将需要更多的资金,并且他们也必须同国家资助机构展开微妙的合作过程,从而为爱因斯坦望远镜的建设筹措资金。(赵路) 《科学时报》 (2011-05-25 A4 国际)
1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为省钱削减极大望远镜规模
yshimp 2011-6-16 09:57
转自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460.shtm 欧洲为省钱削减极大望远镜规模 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正在“减肥”,但却变得更为担负得起。 未来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如上图)的设计者日前决定将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从42米缩小为39.3米。由此将导致望远镜的敏感度下降13%,从而有可能减少其科学回报。但是此举所节省的18%的总成本,使得E-ELT有更大的可能性在2022年如期使用。 E-ELT是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准备建造的地面光学天文望远镜。2010年4月26日,ESO最终选择智利阿马索内斯山区作为极大望远镜的安装地。极大望远镜比现在最大的光学望远镜集光能力要大15倍。它的光学系统由独创的五个镜面组成,这种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减少大气湍流的影响,提高图像的光学质量。(赵路) 《科学时报》 (2011-06-16 A4 国际)
1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张旧照
热度 25 zhangyuxiu 2011-6-13 22:32
几张旧照
挂几张2007年冬天在欧洲拍的旧照,怀念一下瑞士、芬兰、意大利。(注:转载请和博主商量并注明出处) 1、瑞士的琉森湖 2、琉森湖的水鸟 3、琉森湖的天鹅 4、亚得里亚海的新娘威尼斯 5、威尼斯嘉年华上盛装出场的人物 6,威尼斯嘉年华上盛装场出场的人物 8、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遗迹。 9、芬兰湾的大雪
4005 次阅读|56 个评论
谁有或能够看到这本书?只要告诉我其中的一句话写的是什么。
hj58 2011-6-6 18:58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1871-2000: a documentary reader P151:漫画 The seed of peace , not dragon's teeth 下部的那句德语。 谢谢! google book 上 p150 和 p152 都是可以看到的,偏偏 p151 不能看到。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媒体:外界如何应对不可预测的中国
caijj09 2011-6-5 20:24
瑞士“国际关系与安全网”6月1日文章,原题: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已迅速成为“富裕的穷国”,很难将其归类。其激动人心却不平衡的增长造成许多挑战。对外部世界而言,中国未来之路的不可预测性令人沮丧,但有一点能肯定:中国将继续需要世界其他国家,就像后者需要中国那样。 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翻番,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照目前势头看,除非发生灾变,今后10年中国大有可能继续突飞猛进。北京将如何运用经济实力增长所带来的政治和外交权势?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它涉及内部和外部因素,不能简单分割开来。 从内部来说,中国身份尴尬,一方面自视为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27位,同时又是经济超级大国,其中央银行拥有外汇储备多达3万亿美元。所以,中国既强又弱。共产党政府最关心的仍将是消除贫困、创造繁荣和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解决改革的得益者群体与失利者群体间贫富日益拉大、沿海与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自2005年以来,中国军费每年增加17%。北京的影响力如今拓展到非洲和拉美,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进口国和投资者。在中亚,中国也是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改变了地缘政治。从这些看,尽管中国称自己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事实恰恰相反。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富裕的穷国”:人均贫穷,总量则很富裕,这种矛盾表象令外界对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把中国看成维护现状的国家———按其自身说法,是希望和平崛起,不干涉别国内政及不称霸。第二种看法与此相反,把中国视为破坏性的国家,认为今后几十年其惊人增长几乎肯定会引发资源冲突,且中国不断增加军费,对蒙受工业化列强百年屈辱怀有历史积怨,因而有充分理由寻求某种形式的报复。第三种观念认为,中国其实是一个正面典范,对寻求自金融危机以来已名声扫地的资本主义市场以外途径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示范意义。按照这种看法,中国的崛起是双赢的,它创造了相对于美国霸权之外的另一个权力中心。 很难将中国归类。这个国家不能被简单划入任何框框中,原因有很多。该国迅猛增长和经济变迁引发了种种挑战。社会分裂加剧,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严重的可持续问题的挑战。中国存在巨大的社会、文化、经济和发展差异性。不仅是外部人士,就连中国人自己也难找到某种说法对该国的复杂现状(技术和经济快速变革加剧了这种状况)一言以蔽之。 一个与整个欧洲差不多大小的国家,其差异性绝不应被低估。对外部世界来说,今后将面临一段不确定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行事可能更加不可捉摸,游移于自信与被动之间。巨大的经济规模意味着中国无法被忽视。各国决策者需要比以往更清楚与中国相接触的领域。他们怀有的中国是全球秩序攸关方的信念将受到考验。但基本的信条———中国需要世界一如世界需要中国,当1978年中国领导层意识到与外部接触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和政治生存时是这样,今后若干年依旧如此。 URL: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06/05/content_22717887.htm
个人分类: 时事观察|1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为破解欧洲新型病菌之谜作出重要贡献
xupeiyang 2011-6-3 21:40
德中两国的联合研究初步显示,近来在欧洲多国肆虐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致病菌是包含两种不同菌种基因、毒性很强的新型病菌,这引起全球关注。本次研究的参与者3日说,中国已成为破译并帮助应对欧洲急性肠道病疫情的重要参与方。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发言人杨碧澄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一研究是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院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汉堡是本次疫情的发源地,因此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临床方面的研究,而中方主要负责对致病菌进行基因组分析。二者工作的结合,对尽快了解病菌特性很有帮助。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03/c_121494106.htm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最近由一类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暴发
热度 1 lychen 2011-6-3 02:16
自 5 月第二周以来,在欧洲开始暴发了一种名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的严重疾病。该疾病可导致 肾功能衰 竭 。目前感染原因被 怀疑与 大肠杆菌 血清型 O104:H4 有关。 大多数 大肠杆菌 细菌 存在于人体和 温血动物 的肠道中,并且是无害的,很多时候也是有益的。而这种大肠杆菌O 104:H4 属于一 组名为 肠出血 大肠杆菌 ,这类细菌可以 产生志贺 毒素( 或 维罗毒素) ,这类毒素可破坏 血细胞和 肾脏功能。 这次疫情 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中( 86 %), 特别是妇女 ( 67 % )。 出血性大肠杆菌可 导致 血性腹泻出血腹泻 和腹部疼痛 。 溶血尿毒综合症在腹泻 得到治愈后也可引起急性 肾功能衰竭 。 用药方面,不建议使用抗 腹泻 产品 或抗生素 , 因为这些药物可能致使病情恶化。有类似病症需及时就医。 预防建议为常洗手,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或者幼儿, 因为 这种细菌 可在人群中传播, 也可来自 于食物和水,以及和动物的直接 接触。 按照德国 罗伯特科赫 研究所的 建议, 预防 措施包括不要 吃 未处理过的西红柿, 黄瓜 和生菜,以及水果 。一般认为, 煮透食物,使食物所有部位达到70 °C或更高温度,即可消灭此病菌。 (edited by lychen, adapted from WHO website, first attached in my qq space) 建议进一步参考: http://www.who.int/csr/don/2011_05_27/zh/index.html
个人分类: 关注|2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严重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迅速蔓延
nooney1986 2011-5-31 14:27
近期德国大肠杆菌疫情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STEC/HUS(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之一,也是德国史上通报最大STEC/HUS疫情,引发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极大震动, 5月15日,德国下萨克森州一位83岁老妇出现严重肠出血症状,6日后死亡。此后在德国相继出现了1000多例病例,遍布德国16个州中的15个州,其中截止上周五,有294人处于病情严重状态,即出血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导致肾衰竭,目前已证实有10人因此死亡。同时瑞典、丹麦、奥地利、瑞士、英国、荷兰也已报告感染病例,各国传染病研究机构均表示,不排除在未来几天出现更多病例的可能性。相关人员表示,此次病菌的传染速度非常罕见。 据德国明斯特大学卫生研究所确认,这一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是由一种名为“Husec 41”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引起。这一少见的变种对很多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与此同时,德国汉堡卫生研究所已查明这种病菌的一个来源是产自西班牙的黄瓜。 据报道,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所长卡希说,“Husec 41”是目前已知的42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的一种,但此前这一变种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引起过疫情。该研究所已开始检测这种病菌的整个基因序列,以了解其危险性是否源自某些特殊的基因突变。此外,研究人员还计划在未来几天研究出用于确诊该病菌感染的快速检查法。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所26日宣布在产自西班牙的黄瓜上检测出了EHEC病菌,目前专家还无法排除其他食品携带这种病菌的可能性。但是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欧洲的统一认可,欧洲联盟委员会发言人文森特表示,尚不清楚污染源来自何处,不知“是在(西班牙)生长地还是销售过程中”。“我们正在调查,以确认其他潜在污染源,”他说,“另外,一批来自荷兰或者丹麦并在德国销售的黄瓜也在调查范围内。”法新社报道,两商家的黄瓜样品已经送往一个实验室检验,定于30日得出结果。 令人奇怪的是,一般而言,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出现在幼儿群体,但这轮疫情的感染者多为成年人。研究人员称“5岁以下幼儿通常容易感染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但这次暴发的疫情中,87%患者为成年人,其中女性居多,占总数的68%。”第二个让人奇怪的是,此次感染细菌的2/3是女性。 EHEC病人的症状是出血性腹泻,血管和肾功能受损,最严重时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最终肾衰竭而死。该疾病须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而由于病人急剧增加,重灾区开始出现物资紧缺。此外此次疫情令人担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Husec 41”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27日的公报提醒,这种病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直接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后。世卫组织特别提醒,最近去过德国并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加重病情。 大肠杆菌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它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菌,绝大多数对人体无害。但每年都会发生因大肠杆菌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2010年7月,美国“新鲜快递”公司曾召回一批遭污染的蔬菜制品,被查含有O157:H7型大肠杆菌。O157∶H7型大肠杆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内引发感染,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部绞痛、腹泻和呕吐。
个人分类: 生物实验室|1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毒黄瓜”欧洲恐慌 不要生吃黄瓜
xupeiyang 2011-5-31 12:24
这是5月30日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德国卫生部门28日说,3名女子可能因食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的黄瓜死亡。德国方面怀疑,大肠杆菌疫情由“毒”黄瓜引发。这些受大肠杆菌“污染”的黄瓜可能来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和马拉加省的两家出口商。西班牙方面已暂停两家出口商相关生产与销售。 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截至到5月30日,已有14人死亡,另有约1000人感染。 此外,包括 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 与此同时,此次问题黄瓜的毒源依然未能查明,这让 整个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此次事件再次证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毒黄瓜蔓延情况   德国: 14人死亡 ,约千人被感染   瑞典:36人感染   法国:3人疑似感染   奥地利:两名在奥地利旅行的德国游客EHEC呈阳性   丹麦:11人现疑似症状   英国:10余人现疑似症状   “毒黄瓜”恐慌蔓延欧洲 感染者将肾衰竭而死 毒黄瓜蔓延多国下封杀令 德国千人感染 德国毒黄瓜引担忧 俄禁从德与西班牙进口生蔬菜 德国“毒黄瓜”引发的恐慌蔓延至欧洲多国 俄罗斯宣布停止进口德国与西班牙黄瓜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3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不应该等于SCI
热度 11 cosguoli 2011-5-21 00:13
今天到chalmers参加朋友的博士答辩。她讲的很出色,论文写的非常好,问题回答的很精彩。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博士学位。她是polymer的,发表了7篇论文,每一篇都是前一篇的延续,每一篇都非常的格式化和程序化。当然,每一篇都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 回来的时候有些忐忑,想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产生的忐忑。一方面是研究领域的新,另一方面是研究的内容离产品化近。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在测量方面都没有一个标准化。很多的时候,人们把我们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混为一团,其实很多的时候我自己也很迷茫,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够深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看上去很厉害的数据和表格。更不要谈国内博士必须要做的建模。这样的原因,很多以建模为核心的期刊,我们只能观望。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这算是一个研究的弊端。国内任何高校都用SCI来评价论文的等级,可比如在textile行业内,只有一两本期刊是被SCI收录的,而且影响因子也很低,这就能说明整个textile行业的人对科研无贡献吗?欧洲一些很有名的纺织院校,Aachen, Dresden,Gent,他们其实很少发表期刊论文的,大部分都是会议论文,而他们是真正作出对textile产业有贡献的机构。 回国的时候,见到一个以前的老师,她正在攻读博士,现在在论文阶段。她对我说:国内的博士全都要求建模,而且越看不懂越好,如果被审阅人看懂了,就只能证明你的研究不够深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明明A到B只需要1米的距离就能到达,如果要取得博士学问,必须要绕地球一周才行。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特殊现象还是普遍现在,或许并不完全正确吧。但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科研对博士的要求是精,深。而评价精深的标准就是数学有多复杂。 在科学网上说这样的话有多大风险我知道,但我想说的是,科研的贡献性必须以所在学科的实际情况来评判,纺织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应用的学科,智能纺织品是应用中的应用。如果一定要建立一些一辈子都不能应用到实际上的模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那这个博士就是为了博士而读,这个博士讲没有任何的含金量。 我也非常感激瑞典给我了一个这么好的研究环境,避免了上述悲剧的发生。我所担心的只是回国以后,国内的同行们能不能很好的正视我所取得的所谓的一点点研究成功,还是仅仅用很量化的SCI来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如果那样,应该算是个悲剧吧!
4272 次阅读|19 个评论
中医药在欧洲(视频)
热度 4 sheep021 2011-5-19 21:10
首播时间:2011年5月18日22:00 首播频道: 所属栏目: 中华医药 所属分类:健康 荷兰阿姆斯特丹神州中医大学的中医教学课堂非常火爆,许多欧洲学生在那里学习,而同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华医药堂诊所,候诊的病人排起了长队。那里的主治医师江杨清接诊的患者大多是西医无法治愈的病患,他们却在中医汤剂的治疗下痊愈了,江杨清的诊所从此备受推崇。而在不方便运用中药的法国,朱勉生独创的时空针灸展现了独特的疗效。中医药在欧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中医药的功效,出台了中医药的相关规则标准,让中医药的魅力得以发扬光大。 2011年第20期中 医药在欧洲 _健康台_中国网络电视台 见: http://cctv.cntv.cn/lm/zhonghuayiyao/index.shtml 看完之后,深感无奈: 在欧洲的中医才像中医。国内的中医大多都像西医。 在欧洲,很多西医在学中医,在中国,很多中医学西医。 难道这也是阴阳互生之理? 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中医的希望也许在西方哦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6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MEDTEC 欧洲展会关注生物可降解镁植入物的优势及面临挑战
郑玉峰 2011-5-16 10:39
http://www.cmdm.com/article.php/ArticleID/3057?lang=ch MEDTEC 欧洲展会关注生物可降解镁植入物的优势及面临挑战 汉诺威医学院实验医学(骨伤科)副教授、医学博士Frank Witte表示,近年来,人们对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生物可降解镁植入物的兴趣与日俱增。 Witte博士表示,生物可降解镁的主要优点在于,(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磷酸钙钙或生物玻璃相比),生物可降解镁具备更强的机械性能,该产品具有生物相容性,医生/外科医生几乎可以像处理永久性金属植入体一样处理该产品。 生物可降解镁植入物可以通过腐蚀、 支持组织的再生和治疗进行降解。 Witte表示,“该产品心血管应用(支架)和骨骼肌肉(接骨)等领域具备很高的市场价值。” Witte认为,对生物可将降解镁植入物的兴趣快速提升正式由于它是一种具备独特优势的新型生物材料。 “植入控制腐蚀是一个新领域,可能为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两方面带来新的理念和发现。”Witte表示。 Frank Witte, MD,是汉诺威医学院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研究室主任、和CrossBIT植体免疫学研究小组的领导人。他于2011年3月22日在MEDTEC欧洲的展会上进行了题为“生物降解镁植入物——挑战和优势”的讲演。 MEDTEC 欧洲展会于3月22日到24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中心举办。该展会由UBM Canon公司主办。
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问题的商业战争拉开序幕:欧洲减排从中国开刀
杨学祥 2011-5-9 08:56
气候问题的商业战争拉开序幕:欧洲减排从中国开刀 杨学祥 本报北京 5 月 8 日 电 ( 记者 白天亮 )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就 ETS( 碳排放交易 ) 问题与欧盟会晤并展开对话和表明立场。中航协声明,不承认欧盟 ETS 。根据欧盟 ETS 相关文件,我国国营、私营及港澳共 33 家航空公司被纳入名单,并分属不同欧盟成员国管理。有关方面测算,如果我国国内航空公司所有飞欧盟的航班均被纳入欧盟 ETS ,单在 2012 年便至少需要为此支付 8 亿人民币【 1 】。 我在 2007 年 3 月 20 日 发表的论文《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中指出,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 90 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欧洲都办不到,发展中国家还能生存吗?这一预言已经得到部分证实,并将继续得到证实。 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据 2007 年 3 月 13 日 美联社报道,英国政府于 3 月 13 日 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此举将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同样的立法。按照该立法的草案,英国到 205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1990 年减少 60% 。“这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托尼?布莱尔说:“它为全球其它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近几个星期以来,英国的政治党派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纷纷进行了“绿色”表决以展示他们的环境态度。无论是布莱尔的工党还是反对党保守党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他们把更多的媒体时间放在了臭氧层问题上而不是英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已经让布莱尔的阵营受到打击,他们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可以使布莱尔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上,比如环境问题。布莱尔计划于 9 月份离任,如果他能够在离任前成功促成一项全球二氧化碳协定,这将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绩。   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气候恐怖主义的纲领就像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以机会主义的损人目的开始,以自由主义的害己结果告终。自然规律不是由国际决议来改变的,尊重自然规律,适应气候变化,优化自然环境,构造和谐社会。这才是人类正确的选择【 2 , 3 】。 欧洲减排的目的,就是了利用手中的先进科学技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利。这种伎俩在历史的商业战争中屡见不鲜。 由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商业战争往往打出绿色环保的旗帜。曾庆存院士指出,一开始提出人类使用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罪魁祸首论调的是一些与杜邦公司竞争的公司,当时杜邦公司是氟里昂这种制冷剂的主要供应商。杜邦公司还为此出了一本书,专论“臭氧空洞根本就是骗局”。后来,杜邦公司研制成功了氟里昂的代用品,它马上反咬一口,提出氟里昂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以此限制别的公司使用氟里昂。可以显见,这些论调都是西方一些垄断资本家和政客玩弄的把戏。温室效应也好,对臭氧层的破坏也好,是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而提出来的,是值得肯定和无可厚非的。但这些学术探讨性的观点有时就被编造成了所谓的“科学根据”,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用来压制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4 】。 2011 年 04 月 10 日 ,丁仲礼研究员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的演讲中指出,托马斯预言说,如果升温两度以后, 27% 的物种都会灭绝。其实他忽略了,气温是慢慢变化的,这个过程中物种都是会移动的。变了以后又会出现一种新的生态系统,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会出现它对应的生态系统。还有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极端气候要增加”的观点,但从地质学的研究角度说从来没有出现过。凡是暖的时候,极端天气特别少,大气结构都比较稳定。至于传染病会不会北上,最近有一篇文章调查了几十年以来疟疾发病的范围,最后的结论是疟疾在五十年中减少了,并没有随着变暖而增加。总而言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的观点是变暖比变冷好【 5 】。 我在 2004 年指出,当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向即将来临的全球变暖灾难开战的同时,科学界本身对此问题还没有达到一致。 1998 年,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 2900 — 2200 年, 1800 — 1250 年, 700 — 60 年,公元 600 — 1280 年, 1820 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 3400 — 2900 年, 2200 — 1800 年 , 1275 — 700 年, 60 —公元 600 年, 1280 — 1820 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6 , 7 】。 如果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能重温一下历史,如果他们知道 1 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现在的 10 倍,气温比现在高 18 摄氏度 【 8 】, 1 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结束时,格陵兰上空的气温在近 50 年内上升 7 摄氏度 ,且快速变化还反复发生【 9 】。我们早在 2004 年就指出,地球已进入变冷周期【 6 】。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气候变暖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 1200 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 4000 年以来于 4 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 2000 年、公元前 800 年、公元 400 年及公元 1600 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 2 和 3 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 7 】。 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 1000 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 1000 年到 1911 年间发生的 899 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 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10 , 11 】。 丁仲礼研究员指出,能源是关系到人民福祉、社会繁荣的标志。美国不愿签京都议定书就是要保证能源安全。所以充足而相对廉价的能源持续供应,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没有一个国家其发展不是通过大量的耗能,到现在为止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所以经济问题,真的就是能源问题。排放,是能源使用中化石能源产生的。欧盟希望借助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平台,重新构建世界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固化现在世界上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异,这是他们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是,欧盟希望一手压美国,一手压中国。这是由欧盟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理论所决定的。在他们的政治理论中,单极世界是最危险的。欧盟经常强调多元世界。同时,压制中国也是他们的一个政治理论:凡是崛起中的大国,都将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作出重大的调整。从一开始的葡萄牙、西班牙到后来的英国、法国,到现在的美国,这些冒出来的大国都挑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中国是属于崛起中的大国。欧盟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在统一的过程中,要让成员国认同自己是欧盟成员,就需要寻找一套共同的价值,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气候环境恰好成为了他们共同的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当作有别于他国的一种导向。另外,欧盟可以集中各国的技术优势,同时消除别国的经济优势【 5 】。 根据欧盟 ETS 相关文件,我国国营、私营及港澳共 33 家航空公司被纳入名单,并分属不同欧盟成员国管理。有关方面测算,如果我国国内航空公司所有飞欧盟的航班均被纳入欧盟 ETS ,单在 2012 年便至少需要为此支付 8 亿人民币【 1 】。 欧洲减排从中国开刀,一场商业大战不可避免。跟风西方科学的后果就是作茧自缚。 参考文献 1. 白天亮。中航协声明不承认欧盟碳排放交易限制。 2011 年 05 月 09 日 03:17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09/031722428108.shtml 2. 杨学祥。气候问题的政治化:让研究回归科学。 2010-3-10 07:13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1499 3.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国际在线 2007-03-20 10:09:08 稿源:光明网。 http://gb.cri.cn/9083/2007/03/20/1965@1505175.htm 4. 熊德。真凶是太阳风 ? 很可能 ! 咋全赖氟里昂 ? 有名堂 ! 中国市场经济报 ( 科技周刊 ). 1997 年 7 月 24 日 第五版 . 5. 覃亚琦,朱海洋。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丁仲礼研究员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的演讲 2011 年 04 月 10 日 08:27 来源:解放日报。 ( 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http://views.ce.cn/view/society/201104/10/t20110410_22353990_2.shtml 6.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上传日期: 2004-3-18 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42732.htm 7. 许靖华 .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 中国科学, D 辑 . 1998 , 28 ( 4 ): 365~384 8. 杨学祥 . 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 . 2000 , 6 ( 5 ): 615~617 9. 汪品先,翦知湣 .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 第四纪研究 . 1999 , ( 1 ): 1~17 10. 杨学祥: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 . 2007 年 07 月 12 日 18:07 光明网 . 凤凰资讯 .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07/0712_23_154576.shtml 11. 杨学祥。气候灾难:变冷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动乱、战争和民族大迁移。 2011-4-26 14:24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7504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会冰冻欧洲
pengxiaoqing 2011-5-1 12:27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会冰冻欧洲 科学家们一直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情况恶化,来自北极地区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欧洲冰冻,即欧洲局部地区温度下降、海港封冻。但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这种预测有疏漏。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丽莎·比尔说,欧洲冰冻的预测忽视了另外一股洋流——“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这股暖流源自非洲南端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综合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厄加勒斯暖流”对于欧洲气候的影响不断增强,它会把温暖的海水从印度洋带入大西洋。 西欧沿海地区的温度比北半球许多同纬度地区要高,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每年从赤道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机构曾预测,气候变化会使北极地区的冰大量融化,大量冰冷的海水流入大西洋,减弱“北大西洋暖流”的效果,导致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温度大幅下降。 丽莎·比尔认为,自己的研究表明包括IPCC等权威机构在内的气候变化预测都有存在缺陷的可能。她说,对非洲等地区海域的观测数据现在仍然偏少,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厄加勒斯暖流”等的监测,以更加详细的数据来为气候变化决策提供参考。(来源:新华网 黄堃) On the role of the Agulhas system in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renchunxiao 添加于 2011-5-1 10:01:38 20次阅读 | 0次推荐 | 0个评论 The Atlantic Ocean receives warm, saline water from the Indo-Pacific Ocean through Agulhas leakage around the southern tip of Africa. Rec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Agulhas leakage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that ongoing increases in leakage under anthropogenic warming could strengthen the Atlantic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t a time when warming and accelerated meltwater input in the North Atlantic is predicted to weaken it. Yet in comparison with process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the overall Agulhas system is largely overlooked as a potential climate trigger or feedback mechanism. Detailed modelling experiments—backed by palaeoceanographic and sustained modern observations—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firmly the role of the Agulhas system in a warming climate. 作 者: Lisa M. Beal; Wilhelmus P. M. De Ruijter; Arne Biastoch; Rainer Zahn; SCOR/WCRP/IAPSO Working Group 136 期刊名称: Nature 期卷页: 2011-04-27 第472卷 第7344期 429~436页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大气科学 添加人是否为作者: 否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2/n7344/full/nature09983.html DOI: doi:10.1038/nature09983 ISBN: 0028-0836 关键词: Climate science
个人分类: 专业|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会导致欧洲被冰冻
热度 1 杨学祥 2011-5-1 11:03
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会导致欧洲被冰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1日09:42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4月30日电 (记者 黄堃) 科学家们一直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情况恶化,来自北极地区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欧洲冰冻,即欧洲局部地区温度下降、海港封冻。但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这种预测有疏漏。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丽莎·比尔说,欧洲冰冻的预测忽视了另外一股洋流——“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这股暖流源自非洲南端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综合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厄加勒斯暖流”对于欧洲气候的影响不断增强,它会把温暖的海水从印度洋带入大西洋。   西欧沿海地区的温度比北半球许多同纬度地区要高,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每年从赤道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机构曾预测,气候变化会使北极地区的冰大量融化,大量冰冷的海水流入大西洋,减弱“北大西洋暖流”的效果,导致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温度大幅下降。   丽莎·比尔认为,自己的研究表明包括IPCC等权威机构在内的气候变化预测都有存在缺陷的可能。她说,对非洲等地区海域的观测数据现在仍然偏少,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厄加勒斯暖流”等的监测,以更加详细的数据来为气候变化决策提供参考。 (编辑:SN039) http://news.sina.com.cn/w/2011-05-01/094222389353.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2011-5-1 07:14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全球持续变暖的预期导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减排计划出炉,气候变冷的事实又迫使欧洲重走美国石油战争的老路,这验证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预言:现代的战争是为了石油,未来的战争是为了淡水。 我在 2010 年指出,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 90 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1 】? 利比亚战争预示“减排计划”的终结和石油战争的持续。 全球气候突然变冷改变全球持续变暖预期   2010 年 1 月,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创纪录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场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 83 厘米 降雪,打破了 1969 年创下的 76 厘米 的降雪纪录。北达科他州 4 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 -46 ℃ 。在欧洲,英国正在经历自 1981 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了低温警报。亚洲各国和地区也感同身受。韩国大部分地区 4 日遭遇大雪,是自 1937 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中国首都也连续降雪,气温达到 40 年来最低。位于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受到寒潮袭击。   英国《每日邮报》 10 日刊文《我们是否进入 30 年的地球变冷期?》,报道称,包括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在内的多位权威气候科学家指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 20 年至 30 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据报道,拉蒂夫等人的预测基于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自然周期的分析研究。   围绕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很大争议是,究竟气候变化是人类引起还是自然变率。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阿卜杜萨马托夫就认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他认为,目前的“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   阿卜杜萨马托夫被归为“变冷派”,因为他认为,由于太阳对地球辐射将会于 2041 年或 2042 年达到最低值,从 2012 年至 2015 年起,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降,降温期将会持续 50 年左右,在此之后气温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缓慢上升。但这位称自己为“少数派”的科学家强调,届时全球范围内年平均温度将会比现在降低大约 1 ℃ 到 1.5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绍武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地球气候是不是现在就会进入寒冷时期还很难预测。不过他表示,在 20 世纪后期,有好多人根据太阳活动周期预测 21 世纪 20 ~ 30 年代世界将进入相对冷的时期,这种预测是有可能的。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组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资料、机理解释、预测等方面仍然具有实质性的不确定,并不断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出现。例如,最近 10 年来实际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并没有按照 IPCC 预期的上升 0.2 ℃ ,而是出现了一个年代际平台。报告呼吁,这一温度平台的出现,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应在哥本哈根高峰会议上得到探讨,而不是回避新问题,完全以全球变暖作为大会的出发点和前提【 2 】。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3 月,低温暴雪再次袭击北半球,一些坚信全球暖化的人士将本次大范围严寒简单归因于全球变暖的做法不太严谨,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否则就可能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误导,美国专家的气候警报应运而生。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美国两位未来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在近年引起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而日本为了要生存下去,很可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这份报告名为“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是美国未来学家自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应五角大楼之邀所写。   两位学者在报告中强调,大灾难很可能在下个冬季到来。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迫使当地居民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移民;而日本为了生存下去,可能决定侵略邻国,以便占领大陆领土。此外,来自加勒比岛国的难民潮将涌向美国、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国家。 2015 年,欧洲可能因水资源、食品以及能源问题爆发冲突,而东京与莫斯科将就西伯利亚和萨哈林能源利用达成战略协议,美国则再次面临来自欧洲的移民潮,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富人。   报告还预测称, 2020 年,石油价格将急剧上扬,海湾及里海地区将发生严重武装冲突; 2022 年,法国与德国之间将因莱茵河产生冲突;而在 2025 年,中美两国海军可能在海湾地区发生冲突。 报道指出,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认为,上述灾难主要应归咎于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大洋流的激烈变化,这将使北冰洋内因冰盖融化产生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此外,北欧的天气也将急剧变冷【 3 】。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一文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可惜,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话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警觉,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国家一直奉此为教案。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粮食危机已经明确无误地展现在所有世人面前。这也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大危机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点上。这个危机,其实不是台风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的危机,而是不折不扣的人为的危机,是由某些力量人为造成的危机,其破坏力不亚于三场战争,甚至要远远超过三场战争,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三场战争,只是被人讳言而已。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成为了买单者,在石油危机中,我们也成为了买单者,在接下来的粮食危机中呢【 4 】? 我在 2008 年指出,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5 】。减排计划是穷国无法承担之重。 生物燃料导致世界粮食危机 早在 2006 年 11 月,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就大声疾呼:爆炸性的美国乙醇生产用粮需求,将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遗憾的是,布朗的这一担忧今天已得到验证。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称,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已经在 36 个国家内诱发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警告:“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   以大米价格为例,泰国、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先后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导致 3 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继续大幅上升,离岸价由月初每吨 467 美元上涨至月底的 608 美元,尤其是 3 月 27 日 泰国大米出口报价比上月暴涨 30% ,创下 20 年来的新高。与上年同期相比, 3 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分别上升了 137.5% 、 36.4% 、 79.2% 、 66.6% 。   粮食危机已在世界广泛地区诱发动乱:海地总理亚里克西成为此轮危机中首位下台的国家领导人;在泰国的几个稻谷生产区,盗窃粮食行为甚至发展到大片大片成熟的稻谷深更半夜被人偷偷收割走;联合国过去 3 个月内救济达尔富尔难民的 56 辆卡车粮食被人劫持,至今不但 36 辆卡车和粮食仍无踪影,且 24 名司机仍下落不明;在多个国家,政府把粮库列为军事重点保卫场所,增加重兵把守;非洲、拉美十多个国家已发生大规模粮食骚乱,部分国家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   不可否认,现代国际社会并非第一次经历粮食危机。如 1972 年前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然而,此轮粮食危机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危机要么因为天灾,要么来自战乱。今天的危机则是粮食国际供求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然。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 8 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 8 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今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 1.14 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 28% 。布朗所长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 2005 年的 2000 万吨,提高到现在的 5000 万吨。   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增幅却因各种原因大幅滞后。天灾自不必说,气候变暖也是粮食减产中日益严重的因素。另外,人为因素也在上升,如农业国快速城镇化,乃至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大量可耕地丧失。这些都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 6 】。 日本 9 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引发能源危机 2011 年 3 月 17 日 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 月 18 日 利接受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 3 月 19 日 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大幕已拉开。 与此对应的是, 3 · 11 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 1 号机组在当地时间 12 日下午 3 点 36 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 4 人受伤。 中新网 3 月 16 日 电据共同社报道,欧盟 15 日同意将核查 14 个成员国所有的 143 座核反应堆。报道称,欧盟 27 国的能源部长在当天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做出此决定。由于被认为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日本核电站在地震中海啸中遭遇冲击并引发严重的核危机,在巨大的压力下,欧盟决定重新审查核能发电的安全与否。欧盟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 (Guenther Oettinger) 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称,将要展开的核安全检查将解决所有对核电站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日本大地震后爆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危机引爆了德国的核恐慌。德国社会各界和在野党连日来纷纷质疑本国的核电安全。迫于强大的舆论、政治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 14 日宣布,德国政府将暂缓延长现有核电站的使用期限。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国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当天,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欧洲和国际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气和能效分管司司长乌尔苏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别强调:“德国正在并计划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并不包括核能。”   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事故、爆炸后,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 12 日即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约 6 万名示威者组成长达 45 公里 的队伍,强烈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全德国境内容所有核电站。   总理默克尔 14 日在柏林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 3 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境内所有 17 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查。   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出现重大政策转向。   德国境内的 17 座核电站多数建成于上世纪 70 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面临到期。德国政府 2002 年通过“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德国境内的所有核电站都只能再运行 20 年,之后德国会退出使用核能。    2010 年 9 月,德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能源方案,其中专门涉及核能的一页写到:“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将平均延长 12 年。 1980 年及以前投产的核电站延长 8 年。 1980 年以后投产的延长 14 年。通过延长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资金投入就可增加。”   德国这 17 座核电站目前供应着全德 23% 的用电量。德国政府目前已展开的专家小组的检查结果,将直接决定这些核电站是否关闭。   目前,位于黑森州比布利茨以及巴符州尼加维斯特哈伊姆的两座最老的核电站已停止使用。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德国的核电站运行到期后都不再延长运行,那么德国可能在 2022 年就会全面退出核能的使用。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在北京表示,“日本福岛最近发生的情况告诉我们,核能隐藏的危险非常大……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   博拉克司长认为,在德国,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一直备受争议。争议不仅仅集中在核泄漏、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而是更聚焦于核能的“剩余风险”上,即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使用核能都存在着人类不可操控的风险。 博拉克司长表示,根据德国新的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将于 2050 年在德国的能源结构中占到 80% 【 7 】。 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人们对石油资源的再度关注。 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 40 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 2% 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 600 万人口。   利比亚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有人认为,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1 、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 、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利比亚实际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替罪羊,从 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再说本来这次的政变就是美国的网特挑动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借别人的手干掉卡扎菲,同时为自己出兵找理由。法国出兵的目的就复杂一些,北非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其殖民地,利比亚也不例外。作为利比亚曾经的宗主国,法国觉得自己有义务要管。其实这个理由很站不住脚,人家都独立了几十年了,你跟它其实半点屁关系没有。唯一有关系的就是石油,这充分体现了它的虚伪。英国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它可不希望利比亚的石油最后掌握在法美手里,它当然要插上一脚。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这样,为了本国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还虚伪的说为了人权,为了自由【 8 】。 有评论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赶走强硬的卡扎菲,亲西方的临时政府在利比亚上台——石油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等将部分落入联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囊中。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2010 年成品油产量目标为 1.21 亿桶,以 2010 年的平均油价 75.29 美元 / 桶计算, 2010 年利比亚出产石油价值可达 91.1 亿美元。资料显示,利比亚的石油储量为 430 亿桶,居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一位。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是利比亚石油最大的四个出口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均参与了对卡扎菲的军事打击。对比潜在的巨大石油收益,联军战斗机每小时 1 万至 2 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和弹药价格可谓九牛一毛。 五角大楼官员说,华盛顿正计划将利比亚禁飞区交由其国际盟友管理,美国仅在最初的导弹齐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因为美国摧毁雷达及电子干扰设备的能力无人能敌。秦鸿国指出,美国与利比亚距离遥远,其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不及欧洲国家,因此无心恋战。美国的离开将使英法不好收场【 9 】。 利比亚战争显示了欧盟能源政策的改变。中国从利比亚的撤退,是非洲能源可靠性的一次检验。逼退中国,掌控非洲石油,欧盟策略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请君入瓮。发表于 2010-8-2 11:33:2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345 2. 皇甫平丽。气候变冷变暖再起争端 诸多问题仍存争议。 2010 年 01 月 25 日 10:05 瞭望。 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1-25/100519540598.shtml 3. 王玮。美专家发警告 称日本为生存将侵略邻国。 2011-04-12 15:36:42 燕赵都市网。来源:环球时报。 http://world.yzdsb.com.cn/system/2011/04/12/011044487.shtml 4.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 2008 年 08 月 01 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来源:证券日报 ) 。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01/n258523940.shtml 5. 杨学祥 .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 刊发时间: 2008-04-22 11:40:0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4/22/content_764829.htm 6. 粮价危机: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 2008-4-19 10:55:59 人民网·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2008/4-19/436876292511469.html 7. 刘坤喆。日本核危机引爆核恐慌 德国将“完全退出核能” . 新闻 东快网 2011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110316/175514450.shtml 8. 李华桥。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2011-04-02 15:28 。 http://www.chinavalue.net/Story/65098.aspx 9. 于盟。利比亚战争的账本 各国政治态度现分歧。 2011 年 03 月 22 日 http://www.21cbh.com/android/news.php?id=22801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中国比人均水平,发达国家好意思吗?
热度 1 xupeiyang 2011-4-29 14:28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日本人就与中国比人均水平,国内也有好多人与人家比人均水平,说什么中国就不行啦。 中国很多方面不是独一无二,就是数一数二,美国、日本、德国。。。。。。你们才多少人啊,好意思与中国比人均水平吗? 刘新建 欧洲列强的恐惧与未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5709do=blogid=437201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良性前列腺增生专题
杜江平 2011-4-26 10:11
本次欧洲年会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基础研究的关注点涉及药物治疗、外科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夜尿以及血清PSA改变等。本文对部分话题进行介绍期望能够也起国内同行的关注。 1)BPH的严重程度与病人一般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法国学者Fourcade等采用IPSS评分以及欧洲五维生活质量评分量表(EQ-5D)由法国的全科医生在2009-2010年间完成了一项调研。 纳入研究的标准是确诊和正在接受治疗的50岁以上的男性BPH患者。欧洲五维生活质量评分量表(EQ-5D)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的工具。此外一般生活质量加入一个附加的可视化类比量表(EQ-VAS,0-100)。EQ-5D包括以下几个程度:可自由活动,可自我照顾,日常活动可自理,疼痛/不适,焦虑/抑郁。BPH的症状严重程度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进行评价。用于EQ-5D分析的线性回归模型引入协变量(年龄、教育程度、并发症),并对这些协变量进行控制后对结果进行校正。研究结果显示BPH症状严重程度从轻、中、重度的患者分别占38.0%, 52.1% 和9.9%。平均的EQ-5D得分和EQ-VAS得分分别为0.84 ±0.19和 67.6 ±16。这两项指标在BPH轻中重度的三组患者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平均值分别为:0.90 ±0.12, 0.81 ±0.21, 0.73 ±0.25 (p0.001) 和73.8 ± 14.0, 64.0 ±15.8, 61.1 ±19.0 (0.001)。该研究指出一般生活质量随着BPH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有中重度症状的BPH患者更容易出现“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维度的健康问题。 2 )症状评分和前列腺体积在BPH治疗中的价值 英国学者Graham 等从1993年1月到1994年9月间,根据研究目的对在一所大学教学医院接受治疗的有LUTS的BPH病人进行评价,并连续随访。所采取的医疗措施是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决定的。所有的患者首先根据他们的症状进行相关的医学治疗。相关的医疗包括:调节液体摄入量,盆底肌肉锻炼、α受体阻断剂、抗胆碱药,5α还原酶抑制剂和生活方式调整建议。评估策略是在研究开始时和开始后6个月、6年、12年的时间点上通过AUA症状评分、焦虑评分和一般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在开始阶段,用经直肠超声的方法评价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小。在第17年时,药物治疗失败组(定义为需要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与持续进行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经过17年的随访,共有55个病人 (28%) 接受TURP手术治疗,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随访的前三年中进行的。药物治疗失败组患者的AUA症状评分,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在研究开始时均高于持续治疗组。持续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失败组的前列腺初始体积分别为28+/-17cc和30+/-19.9cc (p=0.242)。该研究认为AUA和焦虑评分得分更高的人更容易因为药物治疗无效而需要TURP治疗。单纯的前列腺体积不能作为一个预测治疗失败的有效指标。 3) 联合应用α受体阻断剂(坦索罗辛OCAS)和抗毒蕈碱药(索利那新solifenacin)的SATURN临床研究 本实验为双盲实验,共进行12周,二期研究在LUTS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男性中进行(安慰剂组的实验进行2周)。所有列入研究的患者其IPSS总分大于13,在排尿量≥120ml时,最大尿流速率为4.0-15.0Ml/s。病例排除标准:排尿后残余尿量大于200mL,有症状性的尿路感染,或者有其他的尿路疾病病史。所有的患者被随机分到1至8组,分别为:口服0.4mgOCAS治疗组,0.4mgOCAS+solifenacin3mg组,OCAS0.4mg+solifenacin6mg组,OCAS0.4mg+solifenacin9mg组,安慰剂组,单纯用solifenacin3,6,9mg组。第一研究结束点为IPSS总分与初始状态时相比有改变。第二结束点采用IPSS生活质量评分表和PPBC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有轻度储尿期症状的患者其联合用药治疗并没有获得额外的疗效。在储尿期症状更严重一些的患者中,使用联合治疗能够改善IPSS得分,而且与单纯OCAS治疗相比,各种Solifenacin剂量组合的联合治疗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IPSS储尿期症状,尿急发作次数,总尿急评分以及尿失禁,以及排尿量和排尿频率。联合治疗的耐受良好,且副反应事件的发生量与二个药的安全概况相符合。结论认为在研究开始时,所有的受试者均有排尿症状和各种程度的储尿期症状,OCAS和Solifenacin的联合治疗相对于OCAS单独治疗而言,对IPSS总分和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善很有限。但是在初始状态有排尿困难症状和更严重的储尿期症状的病人中,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进行治疗,对于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效。 4) 血清睾酮进入前列腺组织的新途径 前列腺是一种雄激素调控的外分泌腺体,是男性生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精子的存活和维持正常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游离睾酮是前列腺的必须调节因子之一,能够促进BPH分发生发展以及前列腺癌的进展。以色列学者Gat 等报道了一种未被发现过的游离睾酮的来源途径,其浓度大约是睾酮生理浓度的130倍,该途径通过睾丸和前列腺的静脉系统使睾酮到达前列腺。该途径的产生是由于精索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的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 共有63例BPH病人接受了高选择性的前列腺内雄激素化学去势,并通过高选择性静脉造影消除从睾丸到前列腺内的血液内的游离睾酮并且对睾丸和前列腺中由于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的受损静脉网络进行硬化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小前列腺的体积,减轻BPH患者的症状,但是仍有5%的病人的精索静脉曲张复发。 该研究确定了一种病理性的游离睾酮来源,这种高浓度的睾酮是通过睾丸-前列腺静脉系统直接进入前列腺。这项发现也许能够解释BPH和前列腺癌的发展机制,即通过加速前列腺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也许解释在过七十年中关于这两个疾病的一些谜团。 5) 植物制剂泼米松 (permixon) 对于前列腺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过程的影响研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影响老年男性的常见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炎症在BPH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泼米松,一种从锯棕果(SR)树中提取的物质被广泛的用于治疗下尿路症状,该物质通过调节5α还原酶活性以及抗炎发挥作用。法国学者Sirab 等研究了SR对于前列腺细胞的的增殖凋亡和炎症过程的影响,以及SR对于患者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对两种人类BPH细胞(上皮细胞BPH1和基质细胞)分别在0,1,3和6小时用SR处理。结果发现通过基因芯片的检测分别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了许多与SR处理相关的基因。SR明显的改变了许多与增殖、凋亡以及炎症路径相关的基因表达。在用SR处理6小时后,上皮细胞中有677个基因表达上调,648个基因表达下调。在间质细胞中,SR处理后747个基因表达上调,329个基因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上皮细胞炎症相关的IL1A、IL1B、CXCL6和PGS2基因在SR处理后表达降低。在间质细胞中IL6,IL8,IL1R1和TFRC基因在SR处理后表达降低。在用SR治疗的患者中,TGFalpha, EGF, CCR5 and FGF7的表达发生约有1.5倍的降低。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谱如磷脂酶A2和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在SR治疗的BPH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在SR治疗组的病人,其他的一些炎症标记物如IL1和IL6表达均有降低。 6) 夜尿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夜尿是老年男性中一种流行的恼人症状,也许可能与导致老年男性死亡率升高相关。荷兰学者Van Doorn研究了夜尿的流行程度和风险,分析了夜尿和老年男性死亡之间的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基于社区人群的纵向研究,共纳入50到78岁之间的老年男性1688例。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病史和有经尿道手术史或者有膀胱或前列腺癌病史的病例被排除。在研究开始时,所有的男性均完成一份包括IPSS在内的调查问卷。根据IPSS夜尿提问的回答,夜尿定义为每晚大于两次排尿。同样的检查在2.1年、4.2年和6.5年重复一次。实验开始15年后,检查所有的患者在医生数据库中的资料,确定患者死亡的原因和时间。离开本地区的男性也经过检查。COX回归分析被用于检验夜尿大于2次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年龄、高血压、尿蛋白、肥胖、糖尿病、COPD,吸烟、饮酒(>2单位每天)、心脏病作为协变量对相关模型进行校正。结果显示在四轮的检查中,夜尿现象分别在1540、1122、837、781例男性中出现。在随访6.5年后,夜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从25%增加到34.1%)。随访2.1年后,发病率为15.0%,在65到69岁组发病率最高,在50到54岁组的发病率最低。共有1498例男性符合进行死亡率分析的条件(89%)。随访年限中位数为13.3年(IQR: 10.5-14.0),共计18199人次。共有222例死亡,因此每年的死亡率为12.2/1000。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夜尿和死亡率间存在相关(RR: 1.94 (CI95: 1.47-2.55), p0.001)。但是在校正了年龄的影响后,夜尿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消失了(RR: 1.31 (0.99-1.73), p=0.062)。在校正了其他协变量的影响后,夜尿对于死亡率的影响不存在。(RR: 1.31 (0.98-1.75), p=0.66)。该研究认为在一般老年男性中,夜尿高度流行但是也很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是因为夜尿的发生是多病因的。尽管夜尿看起来会提高死亡率,但是这种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年龄的相关的。夜尿似乎并不能升高社区老年男性的死亡率,这可能真是因为夜尿的不确定性。 7) 伴有慢性组织学炎症患者的PIN 以及PSAMarisov L.V., Russia 到目前为止,慢性炎症是否引起PSA水平升高仍是有疑问的。俄罗斯学者Marisov等研究了组织学上确定的前列腺慢性炎症和无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的标本都从组织学上进行慢性炎症和前列腺上皮内瘤病(PIN)的评估。本研究共纳入280例年龄在44到48岁之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tPSA, fPSA, f/tPSA, PSA 密度(dPSA), 前列腺体积 (PV),是否有慢性炎症以及PIN的等级。根据是否检出慢性炎症,将所有的病例分为两组:组织学证明有慢性炎症组和无慢性炎症组。结果发现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炎症改变的前列腺组织占所有接受TURP治疗BPH组织的74%(208例)。在慢性炎症组的tPSA, fPSA, f/tPSA的中位数高于无炎症组。tPSA, fPSA, f/tPSA在炎症组和无炎症组的中位数分别为5,8 ng/mL, 1,28 ng/mL和 20%;2,83 ng/mL, 0.7 ng/mL和23%。 PSA密度在慢性炎症组更高,PSA密度均值分别为0.08和0.05。在无慢性炎症组,高级别和低级别的PIN更少。慢性炎症组和非炎症组的检出低级别PIN的概率分别为66%和23% ;检出高级别PIN分别为28%和12.5%。慢性炎症组的前列腺体积中位数更高(分别为61cm3和50.5cm3)。该研究认为在非前列腺癌的BPH组织中,组织学水平的炎症非常常见,并且对tPSA, fPSA, f/tPSA, dPSA 水平产生影响。本研究证实了组织学水平的前列腺炎症是高级别和低级别PIN普遍存在的重要病因之一。 来自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网站
2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在欧洲见闻的炎凉世态
热度 2 greywolf 2011-4-25 23:38
-----------发表一篇3周前写的东西,作为开篇。 今天跟一个朋友驱车去Udine北部100多公里的阿尔卑斯山深处去春游,这地方地处意大利,奥地利,斯诺文尼亚的交界点。我们尽量避免走高速,这样可以好好欣赏沿途风景,自然景色十分秀美。 距离目的地还有差不多20公里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背着登山包从山里面往徒步,因为一路上根本看不见外面有人,所有这个人就十分显眼,此人一边往出走一边对着出山的车招手期望有车给他一个lift,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们下午出山的时候他还在路边徒步的话,我们就搭载他,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目的地景色美得让人窒息,偌大的湖竟然清澈的可以见底,后面的山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周围参天的大树形成了原始森林,我们在那里玩了4,5个小时,知道下午5点多的时候,才准备出山。 往出走了大概有半个小时,看到一个背包的人还在一边走一边试图拦车,我仔细看了看,确实是早上那个人。天哪!将近6个小时过去了竟然没有人愿意搭载他,据我粗略估计,这6小时内从这条路上经过的车至少有100-200辆,基本都是意大利人,奥地利人和斯诺文尼亚人。没想到我们随便开的玩笑竟然成了真,我们赶紧停车,让他上来了。 看得出来他已经很累了,我们问他是不是早上就在路上了,他说是的,竟然没有一辆车愿意搭载他,他就这样背着一个巨大登山包沿着马路走,让人感觉世态真TM炎凉啊!他说山里太冷了,他要不断往南走,就暖和了。 在车上与他随便聊了聊,这人叫Luke,英格兰人,家住London以南70mile左右的小村庄,他说英国自从1998年以来经济就不景气,现在每周数百计的人持续失业,比我对英国经济的想象差很多。这人以前干油漆工,刷墙刷房子,还特意强调他很喜欢他的职业,从他的表情看的出来不是吹的。由于经济不景气,他失业了,每月除了政府支付房租外,还每周给90欧的饭食补贴,吃饭是够了,但仅仅是吃饭了。所以他就出来了,徒步旅游,没有钱了就找个工作干,拿到钱了继续旅游,work for travel. 他从奥地利翻过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想找个工作干,但说自己只会英语,工作很难找,但那英语说的确实太清晰太地道了(废话),跟BBC没什么差别,我就建议他找个教英语的活干干呗。想想表面光鲜的英国也能把普通百姓逼成这样,也比较让人心寒。 他没有去过罗马,知道罗马很漂亮,就一心要去,所以当初我们问他去哪里的时候只说去南边,罗马可是在这边以南将近800公里处啊!我建议他去罗马要途经佛罗伦萨,可以顺便去佛罗伦萨看看,也很不错的地方,他很高兴的采纳了这个建议。 我们到了之后,按照他的要求,把他放在了路边,他内心十分感激,除了感谢,临走说了句:Have a good life! 意味深长啊。 PS:后来我跟在这个区域常年居住的意大利同事谈起这件事,她说一般情况下会没有人搭载路边的人的,出去安全考虑。
个人分类: 生活记录|4309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列强的恐惧与未来
lxj6309 2011-4-25 17:35
决定一个国家长期发展潜力的因素只有人口和可利用国土面积两因素。人力资源素质低终究可以进步,生产率落后终究可以提高,只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和适当的政治体制 . 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国土,在总国力上最终要排在后面的。欧洲列强们显然已经感受到这种压力,所以必然想尽办法让这一天来得晚一点。谁知道英法联军这次突袭利比亚没有这种心理呢? 人口排名 国土排名 排名 国名 人口 排名 国名 国土面积    1 中国 134141 1 俄罗斯 1,707.5    2 印度 121594 2 加拿大 997.1    3 美国 31028 3 中国 960.1    4 印度尼西亚 23456 4 美国 936.4    5 巴西 19325 5 巴西 854.7    6 巴基斯坦 16658 6 澳大利亚 774.1    7 孟加拉国 16447 7 印度 328.8    8 尼日利亚 15605 8 阿根廷 278.0    9 俄罗斯 14037 9 哈萨克斯坦 271.7    10 日本 12737 10 苏丹 250.6    11 墨西哥 10863 11 阿尔及利亚 238.2    12 菲律宾 9401 12 刚果 ( 金 ) 234.5    13 越南 8826 13 沙特阿拉伯 215.0    14 埃塞俄比亚 8480 14 墨西哥 195.8    15 德国 8160 15 印度尼西亚 190.5    16 埃及 7824 16 利比亚 176.0    17 伊朗 7535 17 伊朗 163.3    18 土耳其 7143 18 蒙古 156.7    19 泰国 6765 19 秘鲁 128.5    20 刚果(金) 6672 20 乍得 128.4    21 法国 6296 21 尼日尔 126.7    22 英国 6222 22 安哥拉 124.7    23 缅甸 6119 23 马里 124.0    24 意大利 6021 24 南非 122.1    25 南非 4991 25 哥伦比亚 113.9    26 韩国 4891 26 埃塞俄比亚 110.4    27 西班牙 4602 27 玻利维亚 109.9    28 哥伦比亚 4551 28 毛里塔尼亚 102.6    29 乌克兰 4548 29 埃及 100.1    30 坦桑尼亚 4135 30 坦桑尼亚 94.5 在人口前 20 名中,亚洲 11 个,非洲 4 个,北美 2 个,南美 1 个,除俄罗斯外,欧洲只有德国。在国土前 20 名中,亚洲 7 个,非洲 5 个,北美 3 个,南美3个,大洋洲 1 个,除俄罗斯外,欧洲都在 20 名之外。可以想象,如果任由亚非及南美国家像中国一样发展,再 30 年后,欧洲国家的经济总规模还有几个能在前 20 名呢?那样,他们在世界上还有多少发言权呢?除非他们组成一个强大的欧洲联盟。别的不论,那金砖五国就够令欧洲非常不安的! 如果按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算,中国可能相当富裕,但是,不会与美国去争人均 GDP 的名次。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成果滞后于政策多久?
abovesky 2011-4-22 17:00
潜伟 制定科技政策当然希望获得相应的科技成果。我们若把目光放到漫长的古代岁月,或许能够更清楚科技成果与科技政策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西方,特别是宋代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与欧洲产业革命发展初期相提并论。其实,欧洲产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应归功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动。   有学者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权威文献中收集了宋代各项重大科技成果,以这些成果对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揭示物质运动特性和规律的深刻程度,在科技史上的意义等为标准逐项评分。再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科技成果得分取对数,可得科技成果指数。若以《宋史》本纪中的科学技术内容为统计对象,以50年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得出这些时间段内科学技术内容的句频,也就是帝王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可以当作是当时科技政策的定量指标,取其对数值作为科技政策指数。这样,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科技成果指数和科技政策指数为纵坐标,可以分别得到宋代的科技成果曲线和科技政策曲线。   比较两条曲线,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科技成果曲线在1050年和1300年前后有两个高峰值,而在1200年是个低潮;科技政策曲线则显示在975年和1275年分别有两个高峰,而在1125年有个低潮出现,这恰恰是南北两宋的分界期,政权的更替使朝廷无力更多关注科技活动。两条曲线波形一致,相位有差异,反映出宋代科技政策确实与科技成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科技政策推动促成了科技成果的产生,但是科技成果曲线比科技政策曲线要滞后75年。   现代科技成果滞后于政策多少时间还没有具体研究过,或许更短一些?我国从195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核科学研究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花了14年时间;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花了12年时间。“两弹一星”工程集中全国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毋需多言耗时更长的难以规划的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   历史的考察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领导层的关注、科技政策的出台并不能立即得到预期的科技成果,往往科技成果要比科技政策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反观我国现在的一些政策制定,常常出于急功近利的考虑,希望能够立竿见影,却不从根本上治理一些问题。科研成果的产生,往往需要“百年树人”的精神,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拥有平稳的政治环境,拥有长期的科技政策体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重大科技成果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科学学研究》编辑部主任)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11/19/content_82290.htm?div=-1
个人分类: 科技话题—以史为镜|1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注册大限竟以讹传讹——中国草药“出欧洲记”
热度 1 wuhao311 2011-4-21 18:47
2011年4月30日,传统植物药在欧盟简易注册的7年缓冲期大限将至。 截至目前,中国仍没有一种中药成功注册。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大限之后,针对传统植物药的简易程序将关闭。这意味着一款中药的注册成本将从1000万元左右激增至10亿元,届时,中药进入欧盟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药从欧盟退市几成定局。 然而,《科学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注册大限一说是误读,而“中药注册成本激增到10亿”更是子虚乌有。 简易注册大门未闭 “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开始实施,并没有关闭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品的所谓‘简易注册’大门,今后但凡符合条件的中药产品仍然可以按照这一指令进行注册,而不是按照西药的注册方法。”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向《科学时报》记者开门见山。 《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出台可以追溯到2004年3月31日。在法国东部小城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经过商议,决定对2001年《关于人用药品的欧洲议会及其理事会指令》进行修订。 究其初衷,是因为老《指令》没有承认传统植物药的“药品”身份,导致这些人类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药品只能以食品、保健品的形式销售。 此外,过去欧盟各成员国对传统植物药的态度各异,有些成员国管理严格,而有的管理机构则形同虚设。作为一个相对统一的大市场,欧盟急需出台一部针对植物药的法令。 欧盟修改老《指令》旨在还传统植物药一个合法的药品身份。新《指令》中描述道,“考虑到这些药品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它们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因此,对某些传统药品提供一个专门的简化注册程序是必要的。” 此举无疑使一度难以进入欧盟市场的传统植物药有望华丽转身。然而,传统植物药毕竟存在药理不明、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虽然不像传统化学药品那样被要求做繁复的临床试验,但为了安全,欧盟还是作了硬性规定。 新《指令》中强调,简易注册须提供待批药品功效的文献或专家证据,是指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内至少15年的使用经历。 不仅如此,我们也在《指令》中找到了媒体上所称的“大限”:“那些传统草药产品,如果在本指令生效之前已经上市销售,(欧盟各国)主管当局应当在本指令生效后7年内,对这些产品按指令的规定进行管理。” 然而,通读《指令》全文,记者并没有看到与“之后须天价注册”等价的字眼。不过,缓冲期的结束,也确实意味着中国中药企业身上的压力陡增。 原来,欧盟规定,在2011年4月30日之后,所有未经注册的传统植物药将不得再继续进口;一旦业已进口的库存销售完毕,则不得继续销售未经注册的药品。 对此,欧洲中药商会秘书长朱友平的解读显得有些意味深长,“欧盟传统植物药市场大门一直开着,只是今后有了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注册”。 为了迈过这道门槛,在过去的7年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传统植物药的申请如火如荼。目前欧盟已注册的植物药达到了249种之多。只是中国尚无一例成功申请的案例。 虽然中国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但庆幸的是,简易注册的大门并未关闭,慌乱也就大可不必。 “欧洲中医药行业的恐慌气氛,倒不是《指令》开始生效造成的,而是一些部门和相关中药企业对欧盟这一法规的错误解读,以及欧洲一些中医药行业组织的推波助澜引发的。”董志林感叹。 欧盟不是欧洲 其实,欧盟并不代表整个欧洲。 耿昊,是一位刚从欧洲归来的中医。他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我没有听说中药(饮片)要退出瑞士市场”。他在3月才与瑞士的朋友通过电话。 事实上,尽管瑞士并不在欧盟成员国之列,但这个国家对食品、药品管理的严苛程度在欧洲有口皆碑。 但是,耿昊觉得,“在瑞士,常见的无毒草药基本上都有,行医的环境很宽松”。 英国的情况也不像人们想得那么糟。 2012年4月,英国将对中医师、草药师进行立法监管。今后经过英国卫生专业委员会登记注册的中医师、草药师,可以在诊所内使用被批准的院内“协定处方”,甚至还可以委托国内药厂生产中成药。 “只不过从今年5月到明年4月这一段时间会比较困难。”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沈慧军还是表示乐观的。 而和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的态度,更让董志林觉得像一剂强心针。董志林介绍说,即便过了缓冲期,中药产品仍被特许作为食品补充剂在荷兰继续销售和使用,即使它并未标明主治功能。同样地,欧盟总部的所在地比利时,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这些国家让公众看到了他们对传统医药的一个表态。 虽然传统植物药作为现代西医的补充,徘徊在医药的边缘,中医的待遇在欧洲也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比公众预期要低。但欧盟2008年8月份的一份报告统计,却须引起国人的重视。 这份报告称,60%以上的欧洲人使用传统药品,欧洲占全球草药市场的44.5%,占大约300亿美元的份额。 更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和大众忽视了一项重要信息:《指令》监管的传统植物药似乎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草药。 朱友平这样告诉本报记者,中药饮片(炮制好的单味药)在大部分欧盟国家不是药品,仍可以继续走食品补充剂的程序,“只是情况有些复杂”。 按朱友平的说法,各国情况均有不同。例如,法国卫生部会发布一份可食用的草药名单,列入此名单的草药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反之则非法;而比利时等国则有一份可食用名单,一份不可食用名单,介于两者之间的就需要申请。 在欧洲很多国家,即使现在,中成药销售也不被允许。例如前面提到的对食品、药品要求极严的瑞士,就只有中药超微粉出售。 耿昊确实也从未看过这个国家有正规渠道的中成药制剂销售,中药饮片也被制成超微粉,“它们大都来自台湾,只可以在西药房买到”。 在这里,中国传统的六味地黄丸变成了六味地黄粉。“冲完后也很浓,虽然不如汤剂,但效果还算不错。” 如果中国企业能顺利拿到中成药的注册许可,或许这样的尴尬将在很多欧洲国家成为历史。 “要知道,毕竟欧洲目前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就有12万。”耿昊分析,“中草药在欧洲需求量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因此,停售是不可能的,绝不可能。”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08年,我国对欧盟各国的中药出口额为1.93亿美元。其中,中成药出口额为1324万美元,仅占欧洲市场份额的0.5%。 蹉跎7年为哪般 7年时间并不短,15年时间或许更合适? 在巴西政府网站的《特别贸易关注》网页上,有一篇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的记录。记者从中读到一段不为人知的记载:“欧盟代表团曾被中国代表团要求延长简化注册过渡期至2019年3月(而不是2011年3月),让国内公司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并注册。” 中国代表团的诉求并没有得到欧盟的同意。其实,国内针对该《指令》的动作一直在持续。 早在2004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了30多位专家专程赴欧洲进行考察。回国后,将《指令》及其他法规、技术指南翻译成中文,并编写了《欧盟草药药品注册指南》。 2006年11月3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再次组织“头脑风暴”,召开“欧盟传统医药(中医药)立法应对策略研讨会”。彼次会议上,政府官员、协会、企业人士济济一堂,探讨未来4年的“主要任务”。 一晃又是4年。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医药发展暨中药在欧洲注册国际论坛”再次探讨了中药在欧洲注册药品的紧迫性和可能性。 不过以上所为换来的,仍是无一注册成功的尴尬。 多家媒体将尴尬归结于“欧盟要求出口到欧盟的中药,需要提供在国内使用30年以及在欧盟使用15年的证明,但是目前即使是同仁堂这样的医药老字号都无法拿出相关的证明”。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 对此,同时担任荷兰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的董志林认为自己手握证据,“荷兰天士力医药集团是在欧洲最早从事中药产品进口和销售的公司,我们至少有350个产品符合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注册要求,并拥有这些产品的原始进口和销售发票,并非很多机构宣称的没有一款中药产品达到这一要求”。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就认为企业或应负担责任:除了本身出口量不大,企业重视不足的原因外,不少企业寄希望于欧盟不会监管得很严格。他们认为,如果别的公司不做,只有自己作了认证,一旦欧盟放宽标准,自己投入很大精力并不值得。 客观上讲,欧盟的《指令》确实存在欧洲草药和非欧洲草药之间、大型制药公司和小生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毕竟欧洲本地产的植物药提供在欧洲使用15年的证明很容易,而其他国家的小企业也往往会望着高昂的注册费用兴叹。 然而,这似乎不能成为国内中药企业踌躇不前的借口。 这一点,复方丹参滴丸十余年磨一剑,堪称中药走出国门的教科书。 1998年,复方丹参滴丸获得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临床新药申请批件后,通过在国内进行大量的深入基础研究,于2007年启动FDAⅡ期临床试验,并于2010年成功获得了美国Ⅲ期临床的SPA(临床试验方案制定特许),离上市又进了一步。 一种新药获得FDA的批准,基本上意味着在其他国家都会畅通无阻。复方丹参滴丸的“勇闯FDA关”,正好和国内中药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集体观望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观望态度是将希望寄托在游说欧盟改变立场,放松对中药产品的监管上,是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同时,它也有悖于我们长期以来呼唤的中药产品在西方世界登堂入室的理想。”董志林加重了语气。
2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洲万有引力天文台建设全新爱因斯坦望远镜
yshimp 2011-4-19 17:58
转自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4/246302.shtm (来源:AFP / NASA / ESA)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为在探测引力波这场竞赛中拔得头筹,欧洲万有引力天文台(EGO)正在建设全新的爱因斯坦望远镜,有望让科学家首次直接看到黑洞,并管窥宇宙诞生时的情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首次提出引力波的概念。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并将其称为引力波,其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科学界普遍认为,难以捉摸的引力波由黑洞(引力波最强大的来源)、中子星和宇宙大爆炸等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孵化”而成。 天文学家目前主要依靠遥远物体传来的可见光、无线电波和X射线来了解宇宙,但上述光线在太空旅行中会受到距离等多方面的限制。而引力波能覆盖更远的距离并从宇宙大爆炸时就开始发出“回声”,是一种了解宇宙的全新方式,但其信号极微弱,科学家迄今都没有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望远镜有望做到这一点。 该望远镜包含两个长6英里(约10公里)的“手臂”,在每个“手臂”的终端放置着反射目标,高精度激光将沿着这两个“手臂”前进,两个手臂末端的目标各反射一束激光。当引力波同粒子(诸如那些组成望远镜反射目标的粒子)相互作用时,引力波会被粒子拉伸或收缩。计算机可根据粒子拉伸和收缩数量的差异组建出一幅图片,告诉人们引力波由什么组成并精准定位其来源。 物理学家有望借此望远镜首次直接“看”到黑洞(黑洞周围有很多恒星和宇宙碎片,科学家仅间接探测到过黑洞)并探测中子星中心所发生的事件。新望远镜也将首次揭示: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宇宙诞生之前是否还存在着其他宇宙,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大爆炸和快速膨胀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等问题。 该望远镜造价在5亿英镑到10亿英镑之间,将被建造在一个12英里(约20公里)长、埋入地下(主要是为了减缓地面震动造成的干扰)0.5英里(约0.8公里)的隧道网中,在规模和最终结果上能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相匹敌。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将于下月在意大利比萨举行会议,为新的望远镜计划拟定出工作要点。科学家正在对有望成为该望远镜“驻地”的14个地点进行严格抗震实验,以确保地壳深处的扰动不影响测量结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空局(ESA)合作的探测器项目激光干涉空间天线(LISA)也旨在探测引力波、黑洞合并等宇宙学基本问题,LISA将包含三个绕太阳公转的探测器,计划于2015年投入运行。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电讯报》相关报道(英文)
1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816年低温改变世界:“粮食骚乱”激发席卷欧洲的革命
热度 3 杨学祥 2011-4-19 10:25
1816年低温改变世界:“粮食骚乱”激发席卷欧洲的革命 http://www.workercn.cn2011-03-26 02:57:37来源:光明网 中工网-滚动新闻   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 情。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 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 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而自然史学家,把这一连串变化部分归因于印尼的一次火 山爆发。百年后,专家们开始担心,冰岛火山爆发是否会让地球重返寒冷。   1816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据保守估计1816年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 ℃。在西方,这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在民间的记忆里被称为“冻死人的1816年”。嘉庆年间的云南饥 荒与西方所说的“无夏之年”有共同的气候背景。   气候恶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则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 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   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 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   “冻死人的1816年”   根据美国民间的日记,1816年1月很温和,东北部的大多数人家早早就熄灭了取暖的炉火。虽然也有寒冷 的日子,但是很少,多数时间天气温暖如春。2月也不冷,有些日子比1月冷,但是天气还算正常。 3月1号到 6号一直刮风,4月随着白天越来越长,气温却变得寒冷了。东北部大多数地区下了冻雨,晚春的积雪没过脚 面。   人们发现绵羊冻死在了草场上,没人见过这么寒冷的春天。5月的第一天就像冬天一样,天空中飘起了雪 花和冰屑,柔嫩的花蕾冻死了,水塘和河里结了半英寸的冰,地里新种的庄稼经受着酷寒的蹂躏。   6月的寒冷是这个纬度的玫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农夫们穿着厚外套,戴着手套在田间忙碌,尽力挽救残 存的庄稼。新罕布什尔州88岁的医生爱德华,同时也是气象学和天文学爱好者,他详细记载天气情况已经有 80年之久。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怪异的天气,在1816年的6月7日,爱德华医生写道: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 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6月12日写道:自从 进入6月以来人们对气候的抱怨越来越厉害。到处是可怕的干旱和奇怪的温和西北风。   6月17日早晨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佛蒙特市附近的一个农夫有很大一块玉米田,这几天晚上他都在田里 燃起篝火,和家人轮流看守不让火熄灭,以免玉米冻死。   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新英格兰地区,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了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那些 勉强熬过了5月、6月寒冷的玉米在7月的冰雪里还是难免一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严重的还是8月,几 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这一年的新英格兰只有一点收成,粮食极度匮乏。对美国东北部夏天的生动记忆保存在下面的民谣里: 树木没有一片叶子,山脉光秃秃,田野愁眉苦脸,山岗阴郁,枝梗枯槁,从没出现过这样的年头。   这年夏季气温也有回归正常的时刻,6月17日到8月17日的天气还不错,蔬菜生长起来,部分缓和了饥荒 ,爱德华医生这样精细的气候记录者也乐观地认为前景将比之前预测的要好。但是寒冷再次降临,在8月21日 ,爱德华用冻得僵硬的手记下:“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0月一样一 片雪白”。   这一天破坏性的霜降从加拿大南部蔓延到北卡罗来纳州,9月11日寒流再次来袭,人们穿上了12月才穿的 衣服。在随之而来的冬季,温度甚至下降到零下32℃,上纽约港结了厚厚的冰层,马拉雪橇可以轻松地穿越 巴特米尔克海峡从布鲁克林直达附近的总督岛。   1816年,粮食大面积歉收,玉米和谷物的价格急速上涨,农民的生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位于新英 格兰的阿尔弗雷德村的村史中记载: 1816年被称为“饥饿之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 站长统计站长统计   低温之灾   在亚洲的印度,1816年季风延迟,夏季阴雨连绵,加重了霍乱的传播,瘟疫从恒河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 蔓延到莫斯科。   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被称之嘉庆大灾荒,可以说,嘉庆大灾荒是云南近代有记载的 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面临灾荒,有些饥民被迫卖儿卖女以求活命,昆明诗人李于阳在《卖儿叹》中写道:“三百钱买一升粟 ,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无夏之年”除了造成嘉庆云南大饥荒之外,在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低温事 件,如在台湾,1815年,新竹、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1815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1817年 在江西彭泽县:“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湖口县:“六 月低,天暴寒人 “。可见1816年夏季低温并不仅仅局限在云南一隅,而是影响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只不过 在东部地区未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1816年的低温不仅仅限于亚洲,美国东北部、加拿大的海滨诸省、纽芬兰和欧洲也同样如此。1815年拿 破仑兵败滑铁卢,持续了20年之久的欧洲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但是恶劣的天气开始接替战争,像死神一样挥 舞着镰刀来收割生命。不像美国遭受干旱,欧洲经受的是雨水过多,《泰晤士报》在1816年7月报道,寒冷潮 湿的天气正在毁灭英格兰的草场和苜蓿,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毁灭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希望。   恶劣的气候导致西欧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法国和德国的葡萄受灾严重,1816年的葡萄酒贫乏而且质量很 差。暴风雨、罕见的降水导致欧洲许多河流,比如莱茵河泛滥。1816-1819年爱尔兰爆发了斑疹伤寒传染病, 大约10万爱尔兰人死亡。英国BBC利用瑞士的档案资料推测,1816年的死亡率是之前平均年份的一倍,也就是 说整个欧洲因此死了20万人。   历史学家叙述说,”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过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经过勃艮第的旅行者 的叙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来已经很多,现在数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聚集在马 车周围。”另一位从不列颠群岛来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补充说,这里的乞丐数量虽大,“但绝对没有在爱尔兰 包围旅行者的人数那么多”。在瑞士,目击者说,大批乞丐挤满了道路,像一支军队一样。他们的目光充满 绝望。用当地编年史家的话说:“他们的面颊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祸起火山?   1816年的夏季低温令自然生态崩溃,但是极端气候的原因何在?当时的人们难以理解,意大利和瑞士的 农民把寒冷的天气怪罪于新出现的避雷针,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苏黎世附近的农民真的把避雷针推倒了。 虽然今天我们知道无夏之年与避雷针无关,但是除了一些基本共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没有彻底揭开谜底 。   一般认为这一年的太阳磁场活动非常不活跃,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这段磁场不活跃期 从1795年一直持续到1820年。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70年的连续低温。   所谓的蒙德极小期是指1645年到1715年太阳黑子显著减少的这一段时期。这一结论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 发现并提出的。在蒙德最小期时,欧洲的天气比平常冷得多,伦敦人可以在冬天结冰的泰晤士河上举办各种 活动。   蒙德极小期夹在更加寒冷的时期--小冰期的中间,1450年到185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小冰期。在这段时期 内,欧洲许多地区的冰川都有所扩大,温暖的夏天消失了,河流、港口和运河都冻结了。第二个因素是在道 尔顿极小期期间,太阳偏离了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种情况每178-180年就出现一次。但是造成1816年寒冷 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 1815年4月10日晚7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 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 11.7万。   当烟雾消散以后,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锐减到2850米。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 烈程度相当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 ”,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1816年影响才显现出 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1812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1814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 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1816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 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 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气候改变历史   对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粮食歉收常常意味着死亡。1816年粮食歉收后,从不列颠群岛到欧洲大陆,从 美国到加拿大,到处满目疮夷,社会秩序几近崩溃。历史学家称之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在美国,饥荒促使农民们往西迁徙,成千上万的家庭被迫离开家园去西北部寻找更加适合的气候,更肥 沃的土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美国的农业结构,产粮区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中 西部地区的开发。印第安纳在1816年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 伊利诺伊则在1818年也成为一个州。   被迫迁徙的灾民之中就有约瑟夫·史密斯,他们家搬到了纽约州,经历了一系列神秘事件之后,约瑟夫 ·史密斯发表了《摩门圣经》,这预示着新的教派--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即摩门教的诞生。   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法国政府倒台,保守的 黎塞留公爵应邀组织新政府。1819年夏天,巴伐利亚城镇维尔茨堡爆发了德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犹太人骚 乱。饥馑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紧张关系和愤怒情绪,使这种骚乱蔓延到全德国,并发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 哈根。   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地区,后来成为化学家的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经历了这次灾荒,这场悲惨的遭遇 迫使他后来开始研究植物营养学,发明了化学肥料,大大增加了土地单位产值。   这次饥荒令食品价格飞涨,以燕麦为例,1815年每蒲式耳是12美元,1816年上涨到92美元,涨幅达8倍。 对于主要依赖马车交通的经济模式来说,燕麦是必需品。在燕麦短缺的形势下,促使德国发明家卡尔·德莱 斯去探索无须马拉的新交通工具,结果他发明了“德莱辛”--自行车的前身,这是向个人自动化交通工具时 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气层中的火山灰增多导致了这段时期落日时分特殊的景观,英国画家透纳把这种颜色成功捕捉到了画 布上。1816年6月16日,诗人雪莱带着未婚妻玛丽到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度假,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 狂风怒吼,闪电齐鸣。玛丽与很多文学界人士困守在寒冷多雨的瑞士,6月22日的暴风雨让他们只能呆在室内 ,以讲鬼故事消磨时光。   他们约定把这些传说写下来,1818年玛丽第一个完工,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哥特式惊悚小说《弗兰肯 斯坦》或者说《科学怪人》。而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坚杜利则写出了中篇《吸血鬼》。也是在“无夏之 年”,拜伦开始写作他预示末日来临的诗歌《黑暗》:   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无夏之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耐人寻味。当代著名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经过研究发现,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 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4倍。然后,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 份额一直在下降,并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地区。   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把19世纪上叶的市场衰退,称“道光萧条”,这次萧条是在农业生产不景气 ,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民变。由此而言,1820年代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生 大转折的起点。而其背后也许有气候变冷的深层原因。   一个王朝可以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太阳黑子和火山爆发。可见古往今 来,自然的变动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变量。 http://news.workercn.cn/rollnews/c2/2011/0326/2117587043.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刘亚敏 胡甲刚: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硕士生教育改革
tangminqian 2011-4-14 10:37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海外拾贝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413091331847cata_id=N041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硕士生教育改革 刘亚敏 胡甲刚 摘要:硕士生教育是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10年来,在博洛尼亚框架下,各缔约国大力推进硕士生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多数国家完成了学位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学位授予标准更加明确,学位类型向纵横两方面发展,招生选拔制度逐步确立,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校企合作不断加强。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硕士生教育;改革 1999年 6月19日 ,欧洲 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欧洲教育部长联合宣言》(即《博洛尼亚宣言》),正式启动了旨在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提高欧洲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并提出了在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的目标。在博洛尼亚进程所要构筑的易读、可比、兼容、透明的三级学位体系中,硕士生教育位居本科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之间,承上启下、目标多元、类型多样,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10年来各缔约国都非常重视“博洛尼亚硕士”(Bologna Master)生教育的改革,积极推动具有欧洲维度(European Dimensions)的硕士生教育的发展,至今欧洲硕士生教育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面貌为之一新。 一、学位立法进展顺利 在博洛尼亚进程启动之前,欧洲各国教育传统殊异,高等教育体系千差万别,学位制度自成一体,互不相同。除了英国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体系结构相对清晰外,其他欧洲主要国家学位制度五花八门。如德国实行的是两级学位制度,没有学士层次,第一级学位是硕士,分为理工科硕士( Diplom)和人文社会科学硕士(Magister),第二级学位是博士(Doktor);意大利的学位制度长期是单层结构,只授予一种称为Laurea的学位,直到20世纪 80年代以后才引入了“研究博士”;法国的学位和文凭名目繁多,层级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大学普通学习文凭、学士学位、硕士学位,高等职业学习文凭、深入学习文凭、博士学位(分为国家博士、第三阶段博士、大学博士)、工程师文凭等;瑞典的学位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课程和毕业论文的难度),第二层分为两级,即Licentiate(副博士学位)和Ph.D(博士学位)。为了履行“博洛尼亚宣言”的国际义务,各缔约国政府按照建立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新型学位体系的要求,加快对本国学位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例如,2002年8月,德国政府对《高等学校总纲法》进行了修改,正式确认学士和硕士生课程作为高等学校的常规学位课程,学士/硕士生体系得以确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独立存在,获学士学位的学习时间为3-4年,硕士学位为1-2年。同一学校连读的学士和硕士课程规定的学习时间总共不得超过5年。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同时均能获得一份欧洲文凭补充说明书,内容包括有关学位课程和所获得的职业资格的详细说明。 由于各国立法体制不同,而且在博洛尼亚进程中,有不少国家先后申请加入,从而导致各国学位立法的进展不一。到 2005年博洛尼亚进程过半时,45个缔约国(1999-2005年先后有16个国家获准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中有32个国家(超过70%)完成了本国学位法律制度的调整。到2009年,波兰、葡萄牙、马耳他、罗马尼亚、塞浦路斯、马其顿等国也都完成了对本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博洛尼亚”改造。至今,希腊、西班牙、安道尔、波黑、摩尔多瓦、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少数国家的相关学位法律制度还在制定之中。因此,从总体情况来看,基于“博洛尼亚宣言”的欧洲学位立法取得了重大进展,硕士学位作为高等教育三级结构的中间环节获得了法律的认可和保障。不过,立法是一回事,法律的实施又是另一回事,新旧学位体系的彻底转换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作为一个外部植入而非内生的新型学位体系,三级学位制度的实施面临不少阻力和现实问题,因此,“博洛尼亚硕士”的推进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学位标准日益明确 《博洛尼亚宣言》提出了在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中建立硕士学位层级的倡议,但对于“博洛尼亚硕士”的内涵和学位标准并没有一致认识。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和推进,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2003年 3月,欧洲各国教育代表齐聚赫尔辛基,对“博洛尼亚硕士”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强调了硕士生教育的价值,提出了硕士学位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1)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第二层级的文凭,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通常要求完成学士阶段的学业;(2)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达到这一层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即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处理复杂问题,形成判断,能够向专家和非专业听众报告研究的结论,并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3)学士和硕士生教育在学习年限、教学内容、培养质量和学习结果上各不相同;(4)硕士学位通常需要90-120个学分,最少不能低于60个学分,学习年限和教学内容可以保持一定弹性;(5)为了增强各国硕士学位的透明度,在给学生颁发硕士学位时要同时颁发一个文凭补充说明书。 在半年后的柏林会议上,各缔约国教育部长代表各国政府承诺在 2005年前进一步完善学士和硕士生教育,并重申在赫尔辛基会议上达成的关于硕士学位质量标准的共识。会后发布的《柏林公报》指出:“为满足个人、学术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第一和第二层级的学位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和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一层级的学位(即学士)是第二层级的学位(即硕士)入口,第二层级的学位是博士学位的入口。”“入口”意味着“候选人能否具备获得接受下一级高等教育的资格”,也就是说,要向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必须首先获得学士学位或与之等值的文凭。 赫尔辛基和柏林会议后,质量创新联合专家组( Joint Quality Initiative informal group)于2004年制定了三级学位层次的质量标准,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都柏林标准”(Dublin Descriptors),其中对硕士生阶段是这样描述的:“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具有比本科阶段更强的知识论证能力,通常在研究方面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想法;具备在专业相关领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处理复杂问题、形成判断的能力,并能够承担社会和伦理责任;能够清楚地向专家和非专业听众讲述自己 获得的知识和得出的结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继续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 2005年的卑尔根会议上,各国教育部长提出要对每一学位层级应达到的学习成效和能力要素进行清晰界定。至此,“博洛尼亚硕士”浮出水面,形神兼备。从形式要素来看,一般需90—120个学分(ECTS,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最低不能少于60个学分;学习年限为全日制一年至两年,或与之等值的时间;是进入欧洲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通行证。从实质要素来看,“都伯林标准”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三、学位类型纵横发展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博洛尼亚硕士”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职业硕士(硕士生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既可以是全日制、非全日制,也可以是远距离教学或混合模式,常见的职业硕士包括医学硕士、牙医硕士、兽医硕士、药剂硕士、建筑硕士、护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硕士等。第二种是学术型硕士,强调创新和知识转化,属于前博士生教育阶段。第三种是课程型硕士,主要是为在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菜单。随着博洛尼亚进程步步深入,双轨制分类培养(即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硕士,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培养职业硕士)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一方面,许多研究型大学在学术型硕士生培养中引入职业课程;另一方面,一些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开始对职业硕士生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和教学训练。他们认为,在建设欧洲研究区( ERA,European Research Area)的大背景下,研究型硕士不仅要有研究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硕士也需要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 除了以上 3种常见的分类外,在某些国家还存在特殊的硕士学位类型,包括“联合硕士”、“连读硕士”、“终身学习硕士”、“前硕士学位”与“后硕士学位”等。 “联合硕士”( Joint Master),是指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高校通过参与联合学位计划而开展的紧密型合作培养所授予的硕士学位。这种合作可以是一国内部高校之间合作,也可以是高校之间的跨国合作。联合硕士学位大体具有六个特征:(1)具体的合作项目是由若干所高校共同开发和参与的;(2)参与联合学位项目高校的硕士生要到合作方高校学习部分相关学位课程;(3)到合作方高校学习的期限要足够长,至少在一个学期以上;(4)在合作方高校学习的课程及通过的考试能够得到各参与高校完全和自动的认可;(5)每所高校的教授可到合作高校参与项目的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和招生考试;(6)在完成合作项目的全部培养方案后,学生可获得由参与项目合作的高校授予的国家硕士学位,或者获得由合作高校联合颁发的学位(事实上通常是一个非官方的“证书”或“文凭”)。 “连读硕士”( Consecutive or Continuation Master),是指在同一学科专业,学士和硕士生阶段连在一起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方式。本硕连读的主流模式是“3+2”模式(有13个国家采用),也有“3+1”模式(只存在于英国)、“4+1”模式(3个国家采用)和“4+2”模式(5个国家采用)。 “终身学习硕士”( Lifelong Master),是指在工作之余,自由选择课程,以非全日制方式完成硕士生学业而获得的硕士学位。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欧洲,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采用部分时间制学习方式。为了满足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实现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些大学开发出了短期的硕士生教育项目,供在职人员集中学习;也有一些大学将现有的硕士生教育项目分解为几个小单元,方便在职人员分散学习。 “前硕士学位”( Pre-master)与“后硕士学位”(Post-master),是指在某些国家的硕士学位层级上,还存在一些与通常意义上的硕士学位并列、但略低或略高的学位类型。一项对欧洲19个国家高等学校的调查表明,约50%的高校在博洛尼亚第二层级提供的学位不仅仅只有硕士学位一种。例如,比利时瓦隆尼亚地区的法律规定,在完成普通硕士生教育的基础上设立为期一年的“附加硕士”,以职业训练为中心,提供一种更高水平的硕士学位。这种硕士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博洛尼亚框架,由大学自主设立和管理,并不以进入博士生阶段学习为目的。在波兰和瑞士,也出现了新型高级硕士学位。当然,“后硕士学位”并不是唯一的变种。在苏格兰的有些大学,文科硕士与理科学士文凭等值。在意大利,初级硕士学位也是一种第一层级的文凭。这些都属于“前硕士学位”。 四、选拔制度逐步确立 由于欧洲不少国家在传统上没有明确的学士和硕士生阶段划分,因此,在博洛尼亚进程实施的最初几年,多数学生仍然认为,他们会象过去那样在结束某一学科学士学业后,不需要特别的入学选拔程序,可直接进入同一学科硕士生阶段学习,而且他们通常会在同一个国家,还可能是同一所大学完成从学士到硕士生的全部学业。不少家长和雇主也对这种学士—硕士的无缝对接模式持认可态度。但这与博洛尼亚进程所倡导的高等教育的弹性和流动性相悖,那种非连续性(完成学士学业多年后再攻读硕士)的、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国学习才是博洛尼亚进程最希望达到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在硕士生阶段的“入口”设定选拔标准、建立选拔程序就势在必行了,特别是在那些硕士生招生有限额的国家。据 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在29个欧洲国家中,有16个国家(超过半数)在学士和硕士生之间设有入学选拔程序。至今,已有超过2/3的国家建立了硕士生入学选拔方式,特别是那些知名度高的大学,需要从大量的合格申请者选拔部分学生攻读硕士学位。 当然,不少国家的硕士生入学选拔方式在实践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影响招生的公平性,不利于学生的校级流动。如在奥地利,硕士生入学选拔程序很繁琐,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本科综合表现进行检查、考核。不过由于本校学生的履历一目了然,他们就比校外的申请者更有优势。在这种状况下,本校的本科生会提前为硕士生入学做好准备,他们比校外申请者在考核中的表现自然就更好。在荷兰,本校的硕士生被视为“门生”,其他大学的学生和他们进行入学竞争并不是非常公平的。那些毕业于实科大学、拥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还必须学习 30个学分的前硕士生课程。在波兰,公立和私立大学泾渭分明。从私立大学到公立大学,从学士到硕士生,存在很多困难。大学为本校学生开辟一条通路,而要求其他大学的申请者补习相关课程,这种入学考核文化中潜藏的歧视常常导致学生诉诸于法律。 五、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 推动学生的跨国流动,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增强欧洲对世界其他国家学生的吸引力,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内在要求。随着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的建立,以及“伊拉斯谟计划”、“联合硕士学位项目”、“亚洲链接项目”等的实施和推进,欧洲硕士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硕士生教育的跨国流动蔚然成风。以“伊拉斯谟计划”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间,“伊拉斯谟计划”对 200万学生的跨国流动学习提供了资助,并将在接下来的3年内继续资助100万的学生。在《2007年伦敦博洛尼亚进程评估报告》中,“联合学位的设立和认可”在所有12项评估指标中得分为4.6(满分为5),排名第一,这说明“联合学位”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调查表明,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允许和支持设立联合学位和开发联合项目。各国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设立了联合培养项目,而且已经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颁发国家认可的联合学位。虽然其他16个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明确关于联合学位的法律,但都无一例外都对联合学位持积极支持态度。 为了吸引欧洲以外的硕士生生源,在欧洲非英语国家,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提供用英语教学的课程,以便弥补本国语言的劣势,这在北欧更为常见。在 2003-04学年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在爱尔兰和英国以外,有1889个硕士生教育项目采用英语教学,属于北欧的高等学校就占了22%。一项更为全面的调查表明,从2002年到2007年,采用英语教学的教育项目增长了3倍,其中80%为硕士生教育项目。在比利时、德国、瑞典和荷兰,采用英语教学的硕士生项目超过90%。 在当前的欧洲留学生教育市场中,英国仍占据显著优势。英国高等教育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 2007-2008年英国高等学校中非欧洲国家的全日制研究生近25万人,占英国全日制研究生总数的41.75%。其他欧洲国家也加快了追赶英国领先地位的步伐。在德国驻北京机构的帮助下,中国学生已成为德国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法国在中国设立了5个招生办事处,在印度设立了9个,以便吸纳更多的亚洲学生赴法留学。 2010年 3月,在欧洲各国教育部部长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布达佩斯—维也纳宣言》中,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给予了很高评价,并自豪地宣称:“博洛尼亚进程,以及作为结果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为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和跨国合作提供了空前的范例,也因此在世界其他地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让欧洲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中拥有更加显著的地位。” 六、校企合作不断加强 硕士生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它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知识,进行研究训练,砥砺创新,促进知识转换,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为博士教育输送人才,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等。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劳动力主要渠道的硕士生教育,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对话与合作,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明确硕士的职业定向,提高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欧洲大学联合会在 2004年的联合硕士学位项目中,就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硕士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设置。在西班牙和爱尔兰,私营企业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德国的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也经常根据就业市场分析和工作岗位数对招生和课程进行调整。在波兰和瑞典,用人单位原来对大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没什么发言权,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将使用人单位在大学的课程发展、质量保证和校务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没有一所大学拒 绝用人单位的参与,但是,这种交流与合作机制及其分享文化的建立和培育还尚待时日。 校企合作已引起了欧洲各国教育部长的高度关注,在 2007年的伦敦会议上,他们一致呼吁,高等学校必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对话和联系。目前,许多大学都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上采取了措施:高度关注地区、国家和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吸纳社会机构参与大学治理;用人单位和职业部门参与硕士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开展创业教育;制订就业安置计划;开展就业指导;进行校友跟踪调查;强调学生人际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等。一份关于法国、德国、荷兰、挪威和英国等5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表明,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软”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外语交流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博洛尼亚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有利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各国政府对此也非常支持。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与用人单位合作,对30个学生“软能力”培养项目进行资助。 在 2009年发布的关于博洛尼亚进程未来十年优先发展计划的《鲁汶公报》中,各国教育部长进一步强调:“随着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依赖高级技能和复合型能力,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所需的先进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可以使个人在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上充分把握机会。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致力于提高劳动力现有的学历和能力水平。这将使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用人单位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机构应与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一起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入学机会,为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我们倡导学习与就业安置相结合,也鼓励在职学习。”可以预见,大学与用人单位对话平台的搭建,合作机制的建立,都将使校企合作更加普遍、深入。 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博洛尼亚硕士”已经在欧洲三级学位体系中站稳了脚跟,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虽然 2010年大限已至,但博洛尼亚进程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博洛尼亚硕士”也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启自己新的征程。 (刘亚敏,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2;胡甲刚,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武汉 430072 ) 参考文献 Howard Davies. Survey of Master Degrees in Europe. 2009 by the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http://www.eua.be/publications/ . 2010-05-31. “Realis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Communiqué of the Conference of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Berlin on 19 September, 2003.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documents/MDC/Berlin_Communique1.pdf . 2010-10-08. Draft 1 working document on JQI meeting in Dublin on 18 October, 2004Shared ‘Dublin’ descriptors for Short Cycle, First Cycle, Second Cycle and Third Cycle Awards. http://www.uni-due.de/imperia/md/content/bologna/dublin_descriptors.pdf . 2010-10-08 The Bologna Process 2020—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in the new decade Communiqué of the Conference of European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Leuven and Louvain-la-Neuve, 28-29 April, 2009.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conference/documents/Leuven_Louvain-la-Neuve_Communiqué_April_2009.pdf. 2010-10-08 . Budapest-Vienna Declaration o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March 12, 2010. 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2010_conference/documents/Budapest-Vienna_Declaration.pdf . 2010-10-08. 刘宝存,李 婧.博洛尼亚进程:历程、进展与未来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05). 刘亚敏,胡甲刚.联合硕士学位:欧洲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 杨天平,金如意.博洛尼亚进程述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 马晓洁,李盛兵.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芬兰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比较教育研究,2008(1). 蒋培红,张朝然.德国高校的学位制度改革述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 本文系武汉大学2008-09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项目“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成长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 。
2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人真的连打扫卫生都不会吗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4-9 05:59
  鸿飞兄以前写过一篇博文,题目忘记了,但是内容是关于海龟的地板和土鳖的饭桌。   他在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某归国的牛人(炸药奖得主?)回到中国,中国很重视,派了打扫卫生的人来服务。但是夫人总是不满意于卫生的清洁程度,打扫卫生的人很委屈:说您的地板已经比我们家的饭桌还要干净了呀。   当然,鸿飞兄的这个故事有其他引申意义,说的其实是土鳖们的标准实在是太低,连最高标准都无法满足人家的最低要求。打扫卫生或者做科研都差不多。   我也转过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一个评价,发现印度的最富人阶层的生活质量其实和美国最穷的那批人差不多,甚至还有不及,中国的情况也类似。所以,我们看着美国人这罢工那起义的,其实和我们国家的标准比起来,都属于吃饱了撑的。我们这么穷都没说啥,他们咋生活都很幸福,实业了也有钱领,还是对政府不满意呢?   前段时间欧洲某国检查餐馆卫生,结果发现很多中餐馆的后厨极其不符合卫生标准,接下来的处罚是6万欧元和停业整顿。也就是我们理解的罚款60万,卫生直到检查后符合标准才能重新开业。   这一招够狠,本来中餐馆就是小本经营,基本一家子人的事,可能就是采购和厨师都由爸爸担任,服务员是闺女,收银员是妈妈这样的搭配,顶多再雇个端盘子的,还可能是雇佣的中国黑工,价格便宜。   这一招下去,大批中餐馆直接破产关门。而如果换做我国,类似的情况多数是罚款1万元人民币,态度恶劣加罚1万,态度好点5000元也凑合过去,至于停业,更是可以商量,也许请执法人员泡个澡啥的,第二天就可以低调开业了。   相比之下,感觉我们中国还是比西方要亲切啊,三鹿奶粉出了大事,也都很快胡噜胡噜过去了,没什么人受惩罚,高级人士更是混若无事;而最近的瘦肉精啥的也都雷声大雨点小,过几周就没事了。      有朋友去德国玩,住所谓家庭旅馆,说那厨房基本就是干净得到处可以照得出人影来,看那房东,全职主妇,每天就是擦呀擦,不嫌麻烦。中国的全职主妇怕早出去聊天或者搓小麻将去了,谁有工夫老是对着一块面板较劲啊。   现在很多中餐馆也在多次历练中学精了,打扫卫生的事情都不敢直接托付给同胞,而是雇佣一个当地的欧洲人来做。   我又知道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想雇个称心如意的保姆越来越困难,现在的保姆都非常挑选雇主,家庭条件不够要求的那是坚决不去的,家里有病人的坚决不去,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另外谈价钱,如此等等。   而医院的护工态度也恶劣得很,本来以为有了病人才有护工这个职业,但是护工的态度与做法那差不多就是要虐待死病人似的。如果自家老爹老娘必须住院,您老如果不忙,还是亲自上阵吧,哪怕是要落下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恶名。   听说上海有些人家已经开始雇佣菲佣,而我在香港的时候一到周末就看见港岛的广场上到处是菲佣的影子,因为这个时候她们放假。当时的我还奇怪呢,中国这么多的小姑娘找不到工作的,怎么香港同胞把一个月挣好几千港元的机会给菲律宾人呢,真够呛!   现在看中国的保姆素质,发现整个大陆也最好引进菲佣,尽量别用自家同胞最好,除非您对受虐待有点自己的兴趣。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问题都是,每个行业里确实有踏实肯干的人,但是太凤毛麟角了,太稀有罕见了,平素见到的都是和人家相比差别太大的基本素质,就连打扫卫生这类事情也是,或者更是!   鲁迅先生每每对国人的感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还有一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应该是一回事。只是我们一直希望这样的状态能够尽快结束,不过,看国家管理层的意思,好像没啥要改变的架势。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381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该持什么样的历史价值观
hhanb 2011-4-7 18:23
笔者 08 年暑假在北欧几个国家走了一趟,虽然也是走马观花,可是有几个细节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女儿男友家购买的一处木结构屋子,据说,内边的结构是绝对不许随便改动的。再比如走在斯德哥尔摩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一些店铺门上的老式把手,至今保存的完好无缺,而且有的还在正常使用。还有碎石片铺成的行人道,仿佛有城市的那一天起它就躺在那儿,再也不曾动过,给人一种结实的历史沉积感。脚步踏在这样的历史街道上,无疑是在分享历史. 无独有偶,最新一期《读书》杂志,毕会成先生,提到英国议院大厅内的灯光晦暗不彰,“十九世纪的瓦斯宫灯如记忆般昏暗地守护着这座哥特建筑的每个角落。”他还写道:“在剑桥,历史作为存在比‘现在’更毋庸置疑。” 笔者以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欧洲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与行为,归结为一种经济学行为,或者仅仅出于历史名胜保护的视角来看待,而是要从历史的价值观层面来认识。也就是说,历史不需要再创造,事实上,历史永远也无法再现。但是只要你是一位有心之人,历史是可以随时、随处加以体验、感知和享受的。就如同感受自然、享受自然一样。至于现实往往只能给人凭添烦扰与困顿。如果仅把历史遗迹当成是旅游资源,当成是对现实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永远也甭想体会历史的厚重与价值,历史所带给人的那份特别的享受与幸福。因此,不是历史给现实让路,而是现实屈就于历史。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创造历史,更不是为了现实而破坏历史。
3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暑期培训“来自太阳的能量和材料”, 早鸟注册4月15日截止
热度 3 Nancyback 2011-4-7 09:17
欧洲可持续能源研究生院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on Sustainable Energy) 欧洲催化联合会 (European Federation of Catalysis Societies (EFCATS)) 生物质转化 - 国际研究和教育伙伴组织 (Partnerships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IRE - Biomass Conversion)) 荷兰皇家化学会 (Royal Netherlands Chemical Society (KNCV-Section Catalysis)) 荷兰催化研究院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Catalysis Research (NIOK)) DST-NRF 卓越催化研究中心 (DST-NRF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Catalysis (C*Change)) 等机构联合组织的“Energy and Materials from the Sun”暑期培训班,将于 6 月 20-23 日在荷兰 Rolduc Abbey 举行。 Early Bird 注册 4 月 15 日截止。 欢迎同行参加。 网站链接: http://www.europeansummerschool.eu/ 2011 年 4 月 7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5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科学研究如侦探办案,科学家如探长
热度 4 zxczxc0417 2011-4-2 01:54
科学网—科学研究如侦探办案,科学家如探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2011语言哲学夏日书院
geneculture 2011-3-20 18:09
“2011年第五届西方语言哲学夏日书院——暨英美分析传统与欧洲大陆传统”研讨会通知 http://flc.jlu.edu.cn/index.php?action=Detailnid=1008 届时大会将邀请国内外 著名语言哲学专家 J. Searl、钱冠连、王寅、李洪儒、林允清、隋然、刘利民等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著名专家做大会主旨发言。
个人分类: talk with J.Searle|20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间奇葩(11):典雅的欧洲黄水仙花(单瓣型)
热度 5 QFL 2011-3-20 06:53
世间奇葩(11):典雅的欧洲黄水仙花(单瓣型)
在前面的“ 世间奇葩(10):清奇中国水仙花(白色金冠的单瓣型) ”里,本博上传了常见的“ 纯白花瓣、金色花冠 ”的中国单瓣型水仙花 ( 好像 还有两个纯白与纯黄的特殊品种的中国水仙花,待以后找来再上传 ) 。 在这里,俺要上传另一种常见的欧洲水仙花——黄水仙。黄水仙,又名洋水仙、喇叭水仙,同样属于是石蒜科水仙属的植物,其学名为“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 欧洲黄水仙为多年生草本,淡黄色的花瓣,深黄色的喇叭形中心副冠,副冠边缘有不规则褶皱。 下面请欣赏本博所拍摄的生长在某地沟上、与杂草为伍的欧洲黄水仙 ( 单瓣型 ) 的一些照片,希望大家喜欢! ---------------------------------------------------------------------------------------------------------------- 11-1、 欧洲黄水仙 11-2、 欧洲黄水仙 11-3、 欧洲黄水仙 11-4、 欧洲黄水仙 11-5、 欧洲黄水仙 11-6、 欧洲黄水仙 11-7、 欧洲黄水仙 11-8、 欧洲黄水仙 11-9、 欧洲黄水仙 11-10、 欧洲黄水仙
个人分类: My Shot|6211 次阅读|6 个评论
抢购食盐=猪脑袋
热度 7 yhu 2011-3-17 22:01
就是日本不供盐了,全从欧洲进口食盐又能有多贵,再说食盐每天吃的又这么少,都不道抢什么抢,个个猪脑袋!
4087 次阅读|8 个评论
欧洲5300年前“冰人”的秘密生活
xupeiyang 2011-3-13 07:45
因为靠近奥地利,尸体最初被运放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一个停尸房里。就是在这里,死者的真实年龄被弄清,震惊整个世界:原来,这男性死者不是现代人,而是生活在公元前3300年,被发现时已经五千多岁的老人家!考古学家们用发现地奥茨山谷的名字,给这名男士起了个“奥茨冰人”的代号。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13/c_121180516.htm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食品又被欧洲检出转基因
热度 3 蒋高明 2011-3-11 14:50
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2011年第9周) 本文出处: http://www.zhuanjy.com/NewsView.asp?id=644 时间:2011-03-08 13:52:00 来源: 农贸网 日期 通报号 产品 类型 通报 类型 通报 基础 通报 国家 来源 通报原因 分销国家 / 地区 采取措施 / 分销状况 谷物和焙烤制品 02/03/2011 2011.0280 食品 警告通报 市场官方控制 德国 荷兰 中国 来自中国经荷兰中转的 米粉 中发现含有未经官方批准的转基因成分(Bt63) 撤出市场/尚未获得分销信息 04/03/2011 2011.AMP 食品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英国 中国 来自中国的 挂面 中发现含有高含量铝(14 mg/kg - ppm) 营养品、食品 保健品 和强化食品 01/03/2011 2011.0275 食品 信息通报 市场官方监控 匈牙利 中国 来自中国的食品保健品中发现含有未经许可的物质昔多分(每 胶囊 : 104.7 mg) 匈牙利 撤出市场/ 鱼类和鱼制品 01/03/2011 2011.AMA 食品 继续通报 市场官方监控 德国 中国 来自中国的干盐蓝鳕片未经批准进行辐照 德国,保加利亚,保加利亚,英国,英国,意大利,意大利,法国,法国 重新派遣/无分销 药草和 香料 04/03/2011 2011.AKL 食品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西班牙 中国 来自中国的冷冻 生姜 卫生状况糟糕 撤出市场/市场分销(可能) 干果 、坚果制品和种子 22/02/2011 2011.AKM 食品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希腊 中国 来自中国的带壳 花生 中发现含有黄曲霉毒素(B1 = 68.3; Tot. = 81.9 g/kg - ppb) 产品被重新派遣或销毁/无分销 食品接触材料 28/02/2011 2011.0267 食品接触材料 信息通报 市场官方监控 塞浦路斯 中国 来自中国的西餐用大盘中发现有铅迁出(4.78 mg/dm²) 塞浦路斯 /市场分销(可能) 28/02/2011 2011.ALW 食品接触材料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意大利 中国 来自中国的 不锈钢 刀具中有铬迁出(0.27 mg/kg - ppm) 退回至发货者/ 01/03/2011 2011.ALZ 食品接触材料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意大利 中国 来自中国的电气 烤炉 中有镍迁出(0.27 mg/kg - ppm) 无库存/产品已经被消费 汤,肉汤,酱汁和 调味品 01/03/2011 2011.AKL 食品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立陶宛 中国 来自中国的烤肉调味酱中含有未经批准使用的 色素 E 150a – 普通 焦糖 产品被重新派遣或销毁/无分销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02 次阅读|3 个评论
氢气对全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热度 1 孙学军 2011-3-6 11:23
全脑缺血可出现于心脏停止这样的紧急情况,氢气通过抗氧化作用对脑局部缺血有治疗效果,去年有欧洲学者报道呼吸停止引起的脑损伤与此有关,主要是氧气不足的问题,全脑缺血不仅是缺氧而且是缺血。全脑缺血的模型比较常用的是四动脉模型,具体就是预先把锥动脉阻断,次日进行颈总动脉阻断在恢复血流,也就是说并非是完全持续阻断,这类似与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复苏情况。 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麻醉科的研究表明,氢气生理盐水能治疗这类疾病,也就是说氢气对那些因自缢、心脏停止的复苏患者有治疗价值。研究观察了神经组织染色、细胞凋亡染色、炎症因子和氧化损伤等指标,确认这种效果,特别重要的是,即使在缺血再灌注后 6 小时给氢气,这种效果仍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说明即使延迟治疗仍有可能有效果。 本文将发表在外科研究杂志。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 In Press, Uncorrected Proof , Available online 2 March 2011 The Effect of Hydrogen-Rich Saline on the Brain of Ra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a.pdf Qing Ji, Kangli Hui, Lidong Zhang, Xuejun Sun, Weiyan Li, Manlin Duan Background Due to its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hydrogen gas (H2)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a variety of organs from damage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ydrogen-rich saline on the brain in a global cerebral I/R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used a four-vessel occlusion model of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15 min) and reperfusion, with rats.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 = 96: sham, I/R plus physiologic salin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R plus hydrogen-rich salin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reperfusion, and I/R plus hydrogen-rich salin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6 h after reperfusion began. One group of rats was sacrificed after 24 h of reperfusion. Malondialdehyde (MDA) was measured to quantify the oxidative stress. Capspase-3 was measured to indicate the status of apoptosi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6 (IL-6), and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were measured to monitor the inflammation. Another group of rats was sacrificed after 72 h of reperfusion to measure the histologic damages in hippocampus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Nissl stain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rats with I/R only, hydrogen-rich salin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mount of surviving cells. NF-κB, TNF-α, IL-6, MDA, and caspase-3 were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I/R injury. Hydrogen-rich saline reduced all these markers. Conclusions 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hydrogen-rich saline has strong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rats.
个人分类: 氢气生理盐水|4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五)
yangsk 2011-3-5 18:04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五)
三 度出访欧洲 参会及 考察游记( 五 ) 提要: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日游;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侧取道陆路,过厄勒海峡到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自哥城乘机回返赫尔辛基国际机场出关回国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2005-07-20 邮轮( SILJA LINE )在风平浪静的波罗的海上平稳地航行,载着包括我们这一行中国游客在内的共计 2000 多名游客,经过自前日下午 5 : 30 离开 赫尔辛基港口,在心情舒畅地欣赏了北欧夏日美丽的黄昏海景,以及 轮上 乐淘淘、的一番喧啸娱乐后,旅客们也不得不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天色大亮,已经到达斯德哥尔摩港区的南码头,登岸后就开始了我们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日游。 谈谈这座北欧名城的 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 1250 年,这种碎木 房屋 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 “ 斯德哥尔摩 ” 。 “ 斯德哥 ” 是木头的意思, “ 尔摩 ” 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 “ 木头岛 ” ——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由来的传说。看来商贸交流活动的确是促进人类社会进化 - 经济发展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的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轮廓印象:整座森林城市由高低起伏的一个半岛和若干个岛屿组成,其间由无数座纵横交错的桥梁,隧道和地铁联通构成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 因此享有 “ 北方威尼斯 ” 的美誉。许多大大小小的咸淡水湖泊错落有致地镶嵌在这新老城区土地上。 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景观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在老城区,原封不动地保持了欧洲中世纪风貌的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 5 到 6 米 ,最窄处不足 1 米 ,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各式教堂及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据导游何女士介绍,我们此次到的北欧三国,即 瑞典 、丹麦及芬兰都是均以“三高”型的福利社会,即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为其高消费特征的,即称谓“民主社会主义”北欧型的发展模式。 例如,一个 瑞典纳税人年收入 25 万瑞典克郎(一元人民币约等于 1 瑞典克郎)上缴税率 30% ;年收入达百万者, 70% 上缴税收。由于社会有透明度,在这种社会民主制度作保障的环境下,国民很适应这一制度;加之,公民社会中,国民家庭成员的社会福利,如受教育,鼓励生育,就业等方面,均都能享受较优厚的国民待遇。 我们还对 斯德哥尔摩市域内的代表性景点进行了参观游览,包括旧城步行街,国际机场,皇宫和皇后岛,以及市政音乐厅(每年诺贝尔科学奖颁奖处)等,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促使你不得不赞叹 瑞典这一北欧小国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对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如以笔者本人所了解的生物医药学前沿领域——药物代谢研究的药物基因组学,就是以瑞典首都卡洛琳斯卡医学院 Magnus Ingelman-Sundberg 的教授团队领先全球的,他们在研究药物反应的个体变异——表型与突变,对环境的遗传适应,以及基于剂量的药物遗传学 / 药理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很前沿 。再例如,市政厅每周星期三留有半日办公时间对外接待同性恋者婚姻登记,这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及地区中,当属对待同性婚姻包容度最大的国度之一。 这一路数国的若干个城市走来,中餐和晚餐一般都是在华人开的中餐馆度过。这次也不例外,斯德哥尔摩的一日游行程安排,中餐和晚餐都在一家由香港父子开业的名叫《福满楼》中餐馆用餐。老人已经头发花白,仍然须得亲自跑堂,换桌布,上菜,忙个不停地招待来客,煞是辛苦。难道当今华人的出路就是只能在全球各地开中餐馆吗?正面评说叫“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副面则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档餐饮服务,效益低下。的确,在境外异国他乡打拼的华人要站稳脚跟生存下来也的确不容易,华人的特质在于勤劳吃苦,有股拼劲地自强不息精神。 下午最后一个景点参观皇后岛。这是一座传统欧式宫殿建筑群,掩映在大片的森林及湖光山色之中;修剪得十分整齐的林荫大道,配置的雕塑和花圃,彰显出这片古典皇家园林厚重的文化底蕴。晚餐后,我们被安排在一座新建好的外观白色球形宾馆住宿,内含有 9 个楼层客房,设施考究别致,富有时尚现代气息;恰好遇上雨后楼顶观彩虹,摩市景观尽收眼底,确是美不胜收!晚餐后,我们一行人信步走出宾馆,在旁边花园人行道旁果树上挂满枝头成熟的深紫红色车厘子果,任由鸟儿啄食而无人问津,这就是欧美家庭从小教育儿童只能食用从超市购买回家的水果方保安全之故。走了几条街,行人稀少,超市顾客也不多。返回宾馆时已到了该睡觉时且睡觉的时刻,明早 7 : 00AM 要离境直奔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呢。 2005-07-21 早起洗漱毕,被告知今日路程较长,望大家早餐吃饱,要到下午 3 点才能用午餐。 7 : 00AM 过我们乘大巴沿着 瑞典 M4 号高速公路,即朝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偏西行,中途在服务区上洗手间 2 次;午后时分在经过一较大的淡水湖—威特恩胡不久,后抵达 瑞典与 丹麦隔岸相望的赫尔辛堡,中间由厄勒海峡分开;大巴乘轮渡过海峡约花了 20 分钟,船登岸就到达丹麦一侧,然后驱车直奔哥本哈根市区而去。 在 哥本哈根 市区的《北京楼》中餐馆用午餐时,我们代表团的旅欧之行,特别是后半段的首次北欧 3 国行接近尾声;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很有收获,长了见识,且还算安全顺利。故 G 团长兴致很高,宣布由他个人买单,要用 丹麦 世界名牌正宗 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的世界上最好的啤酒 —— 嘉士伯啤酒招待大家,以示庆祝,自然席间其乐融融。 餐后,我们利用剩余大半日时间,观光了丹麦首度 哥本哈根市区有代表性的景点。首先,我们参观了正在展出的 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安徒生纪念展,他的 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如《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 。接着又参观了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长堤公园的小美人鱼铜像,是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造的。还看了码头酒吧,丹麦皇宫等景点。到晚上 7 时过,乘车近一小时抵达丹麦 哥本哈根 国际机场宾馆投宿,自然是“洗了睡”,养精蓄锐,迎接来日近 20 小时乘机回国的旅途疲劳战。 2005-07-22 —— 07-23 当地时间早 6 : 00AM 起床洗漱收拾停当,按奈不住回家的好心情,草记了几笔,就作好了启程回国的准备工作。按照欧盟惯例——从哪国入境仍从哪国出境。本次从 哥本哈根 国际机场出发,搭乘空客 321 ,经 2 小时飞行, 返回 芬兰 赫尔辛基国际机场 ,当地时间 3 : 30PM ;转乘芬兰航空 6 : 00PM 班机,直航北京,经过大约 6 个半小时就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此时已经是北京时间 7 月 23 日 的早晨;不出机场转机国内川航到成都家中,已经是中午,此行圆满画上句号。
个人分类: 考察游记|4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旅游趣闻
热度 3 ywang69 2011-2-23 16:29
小周从欧洲旅游回来,给我带了一瓶正宗苏格兰威士忌。那天和我们一家在打渔郎吃火锅,也谈起了他大年初一出发到欧洲去旅游的见闻。 看得出小周这次出去还是起到了应有的效果,重整河山,现在也开始了新的恋爱历程,这里祝他兔年爱情事业双丰收,下次出国旅游不再是形单影只玩单飞。 本 来他们团有 40 人,结果办旅游签证有 5 人被拒,一般是年轻人容易遭签证官认为有移民倾向,小周运气还算不错, 35 人从成都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一行人中富人不少,到欧洲就去购物的,动不动一块手表就 30 多万, LV 小手袋 500 多欧就像抢白菜一样,有人去巴黎购物就四次了,一本护照签证章盖的满满当当。 失恋后一个人去旅游有很多好处,异国的山水、建筑宛如一场梦,自然很快就明白了爱情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在慕尼黑啤酒广场,不会喝酒的小周居然喝了一大杯扎啤,还直说着德国黑啤咋就那么好喝? 在巴黎,从圣母院出来的小周被一群黑人用英文询问是否是日本人,气得他用中文大骂。 最搞笑的是在威尼斯,泛舟水城,同团的团友有学声乐的,和意大利的艄公一起大唱我的太阳。 突然,比巴乔还英俊的意大利人用英语说 stop,声乐哥和 满船人很惊讶地望着他。 然后,意大利帅哥用中文字正腔圆的唱起了歌曲《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最后一船四川人在意大利艄公的带领下一起大合唱,换来水城其他船只满脸惊愕的目光。
个人分类: 文体娱乐|3383 次阅读|4 个评论
促使全民科研,还是鼓励精英科研
热度 20 陈安博士 2011-2-20 23:24
  这个答案对于我来说很明确,那就是精英们理应成为科研的主体。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莫非陈安也持精英主义的基本态度,那不和鸿飞兄他们一致了吗?      呵呵,那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具备科研能力的人在中国或者在西方都是少数,我曾经知道一位欧洲的教授,经常主持各类科研项目,他也会看着那些从来不申请项目却也日子过得下去的教授副教授们生气,认为他们都是懒人,都不是合格的教授,如此等等。   在中国,当然也一样,甚至不合格科研人员的比例还更高一些。有科研能力的人看着那些人肯定也会“运气”。   不过,我们“运气”的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会更不同些,很多合格的研究人员“运气”的原因是那些不合格的家伙居然也在做科研,这一点就和西方教授的“运气”有巨大差异了。      西方科学界,有些不适合做科研的教授副教授们可以去专心教学或者当助手,即便老是拿不到科研项目也不影响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即便从科学界淘汰出去也不至于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而有能力者去多拿科研项目,做出漂亮科研成果的人会更加充满机会,而这样安排也能使得那些没有竞争能力的人根本不去参与竞争。   我国则要全民科研(君不见处长们都科研成果满身),如果你在科研机构或大学呆着,不做科研简直不好意思上街和人打招呼,所以,不管有无能力,都要去申请项目,都要去发表论文。否则,哼哼,升职没你的份,奖金没你的份,连退休都会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就要比别人早退休10年或者5年,而退休工资一下子比在职时的工资少了一半还多,太可怕!   所以,“俺也要做科研”慢慢成为中国各个科研机构和大学每个人自发的任务,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连扫地的阿姨们,如果不是临时聘用的,而是在大学里捧铁饭碗的,也得去发表文章,否则怎么当高级扫地师(相当于副教授)啊?!      为啥弄成全民必须科研的地步了呢?结果 弄得本来就显得紧张的科研经费必须撒胡椒面才能堵住悠悠众口。我的看法是:工资太低了,尤其是基本工资太低了,低到不想别的辙就没法混下去的地步,此时,除了有些老师自己辛苦点出去兼职讲讲课之外,其他主要渠道就是从科研经费里获得点生活补贴了,以弥补家用不足的问题,至少可以报销个出租车费吧。   事实上,基本工资的过低下一步也将促使很多应该在退休年龄的研究人员不断设法延长自己的科研生命,而这里面的大多数人,在科研里起到的负作用更大些。但是,如果不返聘,不因为还有科研项目而晚几年离开岗位,他们就只能拿着每月2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过日子,和不退休的收入差别大到一定感觉得到生存不易。   归根结底,我国科研人员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份收入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严重的情况则是连养活自己都有点困难。   前段时间有人这样建议:为什么中国不能把女人从工作解放到家庭里去呢,就如日本和韩国那样,这样,男人们的工资高了,女人们也不必两头忙以使容颜过早的老去。   谁说不是呢?   可是,就我们现在的情况,两个刚刚的博士毕业生,要在10年内买上房子,要照顾农村没有收入只有2亩地的父母双亲,即使拼命四处兼职都无法满足基本愿望,再解放一个回到家庭里去,那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那么,我国到了给大家广泛提工资的时候了吗?   俺们觉得早到时候了!甚至,连博士生们都应该用一笔奖学金收入养活一家子,硕士生们都应该养活自己没问题顺便还可以交交女朋友啥的,为什么一个正儿八经的staff就不能呢?所以“必要性”肯定没有问题。   “可能性”呢?我们现在的外汇都不知道怎么花了,不断借钱给那些比我们富很多国家的“懒人+富人”们,以保证他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底线,甚至连奢侈一下都能有所保障,为什么这个钱不能来保证我国属于中流砥柱阶层的高学历者的基本生活要求呢?   很多人会有顾虑,说如果给知识分子们提工资,那公务员们呢?都是一体定的工资标准,你一提,他们不难受啊?要不就一起提?那工人们呢?本来就从来都没有过固定收入的农民们怎么办?如此等等。   这种论调的结果就是“宁与友邦不给家奴”,散财童子是可以做的,只是那服务对象不是自己的同胞罢了。   【插一下对“科学界的精英主义”论调的解释,科学界的精英主义认为科学界的一切事务理应由精英们来决定,科研资源也应该全部由精英支配。非精英科研人员甚至不应该有资格对科研话题置喙,科研经费的分配也理应只考虑精英们的需求。】   【科学界精英主义论调的可笑之处在于:和糟糕的人比你是精英,可是科学界却总能找到比你更强的人,那么是否你在比你强的人面前就要退避三舍呢?在人家的智力面前你甚至只能买块豆腐撞死拉倒。所以,精英主义发展到最后,只可能是一个人决定所有。或者您努力努力竟然能算得“精英'(精英一撇)”或“次精英”?】
个人分类: 事论|7391 次阅读|31 个评论
重发通知:欧洲科学计量学夏季学院招生,2月27日报名截止!
热度 1 Wuyishan 2011-2-20 21:33
重发通知:欧洲科学计量学夏季学院招生, 2 月 27 日报名截止! 武夷山 欧洲科学计量学夏季学院 2010 年首次在柏林举办,大受欢迎,说明全世界对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模型感兴趣者越来越多。今年的第二届夏季学院将于 9 月在维也纳举行。 这个夏季学院是收费项目。该项目的组织者对中国比较友好,他们听从了本所战略研究中心周萍研究员的建议,愿意为中国学员保留两个名额。否则,注册开始后,估计名额很快就会报满。 我国任何单位若愿意派人去学习,请于 2 月 27 日之前与周萍研究员联系 zhoup@istic.ac.cn 。 欧洲科学计量学夏季学院的网址是 http://www.scientometrics-school.eu/ 。 下面是初步的课程(或报告)安排,有很多科学计量学牛人会授课或发言。 preliminary programme Two conference-like introductory days addressing a broader audience are followed by three days with seminars, individual hands-on sessions and teamwork in small groups. Preliminary Programme Overview September 11th Pre-Programme: „Bibliometrics in a Nutshell“ Crash Course for Newbies Conference September 12th Conference day 1: Introduction to Scientometric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September 13th Conference day 2 Procedures and Indicators Seminars September 14th Seminars day 1 - Journal Impact Measures - h-index and Related Measures September 15th Seminars day 2 - Cooperation, Co-authorship, Social Networks - Mapping Science September 16th Seminars day 3 Workshop: Research Evaluation in Practice Preliminary Programme Conference September 12th 2011: Introduction to Scientometric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09.00-09.10 Welcome and Opening Remarks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09.10-10.00 History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cientometrics Wolfgang Glnzel (牛人,普赖斯奖得主) ,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Stefan Hornbostel,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10.00-10.45 New developments in bibliometric methods for evaluation and mapp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thony van Raan (牛人) , CWTS -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10.45-11.00 Coffee break 11.00-11.45 Special Topic: Bibliometric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Werner Marx, Central Information Servic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Stuttgart, Germany 11.45-12.30 What Does Bibliometrics Need? Coverage Requirements Henk Moed (牛人) , Senior Scientific Advisor, Elsevier 12.30-13.30 Lunch break 13.30-14.15 Practical Aspects of Scientometrics Koenraad Debackere,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14.15-15.00 Bibliometrics,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What Works and What Goes Wrong? Jonathan Adams (代表着牛机构的准牛人) , Director of Research Evaluation, Thomson Reuters 15.00-15.15 Coffee break 15.15-16.25 Introduction to Scopus Elsevier Product Presentation Presenter tbd September 13th 2011: Procedures and indicators 09.00-10.30 Metrics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Indicators, Methods and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Sybille Hinze,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10.30-10.45 Coffee break 10.45-11.30 Network Analyses Edgar Schiebel 11.30-12.15 Mapping Science Bart Thijs 12.15-13.15 Lunch break 13.15-14.00 Advanced Methods for Data Disambiguation Matthias Winterhager 14.00-14.45 Introduction to Bibliometric Data Sources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14.45-15.00 Coffee break 15.00-16.30 Introduction to WoS Thomson Reuters Product Presentation Presenter tbd Preliminary Programme Seminars September 11th 2011: Pre-Programme 14:00-16:00 „Bibliometrics in a Nutshell“ - Crash Course for Newbies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Christian Gumpenberger,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Stefan Hornbostel,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 Sybille Hinze,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September 14th 2011: Introduction of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09.00-10.30 Journal Impact Measures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10.30-10.45C offee break 10.45-12.15h -index and related measures Stefan Hornbostel,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 Sybille Hinze,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12.15-14.00 Lunch break 14.00-16.00 Hands-on Session September 15th 2011: Focus Topics 09.00-12.00 Paralell Sessions 1: Cooperation, Co-authorship, Social Networks András Schubert (牛人)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rganisation,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Hungary (to be confirmed) 12.00-13.00 Lunch break 13.00-16.00 Paralell Sessions 2: Mapping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Bibexcel Software) Olle Persson (牛人) , Sociology Department, Ume universitet, Sweden September 16th 2011: Workshop 09.00-12.00 Research Evaluation in Practice 1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Stefan Hornbostel,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 Sybille Hinze,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12.00-13.00 Lunch break 13.00-16.00 Research Evaluation in Practice 2 Wolfgang Glnzel, Centre for RD Monitoring (ECOO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 Juan Gorraiz, Bibliometr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 Stefan Hornbostel,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 Sybille Hinze, iFQ - Institut für Forschungsinformation und Qualittssicherung, Germany 以下是注册费信息: esss Conference only 12.09. 13.09. 2011 (2 days) EUR 125,00 (incl. Coffee- and Lunch breaks) esss European Summer School for Scientometrics 12.09. - 16.09. 2011 (5 days) EUR 500,00 (incl. Conference, Seminars, Hands-on sessions, Coffee- and Lunch breaks, Training Materials) esss reduced fee for students 12.09. - 16.09. 2011(5 days) EUR 300,00 (incl. Conference, Seminars, Hands-on sessions, Coffee- and Lunch breaks, Training Materials) upload of student ID or similar document for verification mandatory during registration process!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3919 次阅读|2 个评论
Fermat's Room (电影:费马的房间)
伍渝江 2011-2-10 15:28
Fermat's Room (电影:费马的房间)
Fermat's Room ---2008年 葡萄牙 奇幻电影节(Fantasporto)国际幻想电影奖最佳影片、 欧洲 最佳影片银奖。2008年 西班牙 奇幻电影奖(Málaga International Week of Fantastic Cinema)观众奖、青年评审奖。 据说这是非常优雅的用数学方法杀人的影片。 四位互不认识的数学家收到一位神秘主人的邀请去参加一个聚会——为解决一道最了不起的谜题。然而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所来到的这个房间会逐渐被压缩,除非他们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解决每道题目并找到他们四人之间的联系... 而要谋杀他们的又是谁呢? 在线视频: http://ikan.pptv.com/p/10114855/#1 请看Wiki上对此影片的一段介绍: Fermat's Room Fermat's Room ( Spanish : La habitación de Fermat ) is a 2007 Spanish thriller film directed by Luis Piedrahita and Rodrigo Sopea . Three mathematicians and one inventor are invited to a house under the premise of solving a great enigma, and told to use pseudonyms based on famous historical mathematicians. At the house, they are trapped in a room. They must solve puzzles given by the host, who calls himself "Fermat," in order to escape the slowly closing walls of the room. The film opens with a small set of background pieces on the characters. One, a young mathematician, is shown discussing sums of prime numbers with some women, and it is revealed that he is scheduled to present a proof of Goldbach's conjecture . A friend approaches him letting him know that his office was broken into and his work destroyed, delaying any possibility of presenting it publicly. Another, an older mathematician, is shown playing chess with a friend who urges him to quit mathematics, citing many of the brilliant mathematicians eventually go insane. Lastly, a middle aged man is shown to receive a letter from an anonymous source using the name Fermat . The letter states that Fermat is organizing a meeting of brilliant intellectuals, and to attend, the recipient of the letter must solve a certain "enigma," which is to determine how the following numbers are ordered: 5, 4, 2, 9, 8, 6, 7, 3, 1. The man is shown to struggle until the deadline, when an offhand comment from a coworker leads him to realize that the sequence of numbers are in alphabetical order (in Spanish: cinco, cuatro, dos, nueve, ocho, seis, siete, tres, uno). Upon completion of the puzzle, a second letter is received with instructions to show up at a given time and place, alone, without a cell phone, to work on the greatest enigma. All the recipients receive pseudonyms. The young mathematician is Galois , the older mathematician is Hilbert , and the middle aged man is Pascal . We are then introduced to a fourth character, known as Oliva. Hilbert's car breaks down on the way to the meeting, and Galois stops to give him a ride to the meeting when he realizes Hilbert is going to the same place he is. Hilbert admits that he is familiar with Galois since he saw him in a mathematics magazine as a brilliant mind who had proved Goldbach's conjecture. When they are all at the meeting place, at a river, a car on the other side flashes its lights, and they use a row boat named Pythagoras to reach it. Inside is a PDA with GPS directions that they follow to an abandoned warehouse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Upon entering and searching, they find a room resembling what Hilbert describes as a room that intellectuals would meet in. After a short waiting period, a man enters and introduces himself as Fermat. They begin to talk and discuss things, but eventually Fermat receives a phone call about his daughter, whom he claims is in a coma at a nearby hospital. Fermat leaves, but forgets his coat. Pascal chases after him, but Fermat has already driven off. Fermat's wallet drops out of a pocket in the confusion. Pascal picks up the open wallet, and notices a picture of a girl. He returns to the room. Upon Pascal's return, the PDA emits a sound and displays the following enigma, along with a deadline of one minute for its solution: A candy merchant receives 3 opaque boxes. One box contains mint candies, another contains anise candies, and the last box contains a mixture of mint and anise . The boxes are labeled Mint, Anise, and Mixed. All of the boxes are labeled incorrectly.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candies the merchant will have to sample to correctly label each box? Hilbert, Oliva, and Galois work on the problem, exceeding the one-minute deadline but eventually solving it. Meanwhile, Pascal notices that the room had begun to shrink when the deadline was reached. He notices an inventory sales order on a piano for 4 industrial strength presses. The group then realizes that the presses are set to compress the room when time on the enigmas is exceeded. As the occupants of the room continue to work on more and more enigmas, details about their pasts begin to emerge. Pascal accidentally hit the girl in the photo he found with a car. Pascal believes that Fermat wants to kill him for this transgression, and that the others are collateral damage. Meanwhile, Fermat is shown at a gas station, and then at a hospital. He is shown upset when it turns out that the hospital didn't call him. The nurses suggest that he go home, but he realizes he left his keys in his jacket, and must return to the warehouse. More details emerge about the characters' pasts. Oliva and Galois used to date, but broke up when Galois began to suspect she was having an affair. Oliva admits that she met a man online while playing chess, and she eventually met him and would go on boat trips out to international waters, to do things illegal in their country. She then reveals to the group that this man is Hilbert. The group then tries to use the furniture in the room to stop the moving walls, but the furniture shatters. At this point, Pascal makes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person who set all of this up could not have been Fermat, since he acted strangely, and they all assumed he was the host. They also realize that he could not have faked a phone call to himself. Pascal theorizes that since all this was a revenge plot, the person wanting revenge would want to see it happen. As there were no visible cameras or viewpoints, he suggests that the person trying to kill them is in the room. First, suspicion is thrown upon Galois for his anger at Oliva and Hilbert, but then Pascal realizes it couldn't have been him since Hilbert was the only one not with the group when Fermat received his phone call. Hilbert admits that he is the on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urrent predicament, and that he did it because he spent his entire career working on Goldbach's conjecture, and Galois solved it at such a young age. Galois admits that he faked the proof to impress Oliva, and that when the pressure and spotlight became too great, he sabotaged his own work. Hilbert states he'd been driven even harder by Galois, and that he'd actually solved the conjecture, and hands a folder with his work to Galois. Galois comments that the mathematics contained within is "brilliant". They try to call Fermat from Hilbert's cell phone, but Hilbert placed a chemical to kill Fermat, who dies en route back to gathering. Hilbert says they should continue working on his enigmas, but Galois becomes angry, and attacks him, knocking Hilbert unconscious. Pascal then realizes that all of the pseudonym characters died at the ages of the people they are named after, except for Hilbert. A furious search for Hilbert's escape route begins, and they find it behind the chalkboard. Pascal, Oliva, and Galois escape with the folder containing Hilbert's solution to Goldbach's conjecture, leaving behind an unconscious Hilbert. They make their way back to their cars. While crossing the river, Galois comments that he doesn't want to release Hilbert's solution under Hilbert's name, because then he would have won, but releasing it under his own name would be unethical but solve his problems. Pascal throws the solution into the river, remarking that the world is still the same without the proo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绝对有钱
热度 2 xupeiyang 2011-2-8 18:47
今年春节,欧洲成为北京人消费最高的目的地,平均每个家庭在欧洲消费达到5万—6万元。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四)
yangsk 2011-2-5 12:04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四)
三 度出访欧洲 参会及 考察游记( 四 ) 提要:从 伦敦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芬兰理工大学考察记及点滴赫尔辛基印象;乘邮轮离开赫尔辛基,驶向瑞典斯德哥尔摩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2005-07-17 想往已久对北欧三国的“下马观花”之行将成为现实,当然令人高兴。一大早就起床整理好行装,用过早餐后,准点于 7 : 00AM 乘大巴前往 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例行手续如验票,托运行李,安检等办完后,我们一行人在机场国际候厅 25 号登机门候机。航班班机准时在 10 : 20AM 出港,飞向东北方向。经过 2 个多小时的飞行,将近跨越 2 个市区就到达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机场。进海关时因为有一人护照签证日期少一日,与整体团队日期不一致,不让放行,滞留片刻后,终于放行。当我们取出行李时,接我们团的导游何女士已经等候多时了,她是来自广州的留学生,来北欧 2 年多,学习酒店管理;这次趁暑假期间出来打工,也算是增加一些个人社会阅历锻炼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吧! 从机场顺利到达市区,在预定酒店安顿下来后,按照当地时间安排,该去用晚餐了。我们在一家门面装修得金壁辉煌雕梁画栋传统中式风格名叫《文华殿》中餐馆用晚餐,饭菜可口,令人满意。晚饭后,我们一行 9 人沿着街区,步行绕道去港口逛了一大圈。该市区行人明显比伦敦稀少,市容清洁整齐,街道井然有序,车辆也不多。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滨芬兰湾,城市人口近百万,芬兰全国人口 510 万人,接近北极圈,多森林湖泊,属于典型的波罗的海海洋性气候国家。时至晚 9 : 30PM 天色仍然大亮,到了 11 : 00PM 天色像夏日黎明。从地理位置看,此处距离俄国彼得堡(苏联时期称列宁格勒)很近了。 2005-07-18 此次出访亏得中国化工学会领导事前周密的接洽安排,我们团组的北欧 3 国行还是正式体面地安排了一次机会难得的公务考察,这让我们这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士有了几分底气,也令人感到欣慰,以避嫌说你们拿公家钱去北欧游山玩水,其时不是有顺口溜赴欧多国游的写照吗?“上车睡觉,服务区洗手间拉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麽都不知道”。 早餐后,我们团组一行 11 人,乘大巴直奔芬兰 赫尔辛基 理工大学(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以别于另一所芬兰名校 赫尔辛基 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它的电子工程孕育出了诺基亚( Nokia )这样世界有名的顶尖通讯公司)而去。离开市区,大巴在风景如画的湖泊海湾和森林道中穿行,空气清新,在阳光的照耀下映衬着兰天白云,令人精神为之振奋;大巴车行经过一造船厂时,导游告之这就是芬兰造船业之翘楚——世界品牌邮轮制造商船坞基地,据称每年至少须得接到 5 艘邮轮订单(见后附照片:行驶在波罗的海上的邮轮),方能维持 2000 多员工的正常运作,否则有蓝领失业的风险。 我们准时到达 赫尔辛基 理工大学花园般的校园,接待方是该校化工学院。他们的接待班子已经在该学院门口迎接,双方一一握手寒暄致意问候后,就进入会议厅开始考察交流活动。对方先后由 4 名不同领域的教授介绍该校近年化学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情况,然后参观实验室,中午校方设工作餐招待我们团组全体成员。整个过程气氛融洽有好,展示出对我们团组的有好情谊。 现将对 赫尔辛基 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考察的总体印象介绍如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芬兰的化学过程工业,如既传统又现代的森林工业(纸浆及造纸)产业经济与时俱进的 RD — 系统过程工程人才培养的工程硕士计划 — 化学工程的研究及教育,由代表性教研团队作学术报告 — 大学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包括国内工业公司和政府官方资助各占一半,共计达 52.9% ;国家科学院 15.3% ;其他境外财源资助 17.1% ,其他国内资助 8.2% ,以及其他外来经费 6.5% 化工系当前的专业设置如下:从事研究及教学方向聚焦于化学及化学工程,涵盖生物技术及食品加工,以及过程自动化已达到国际领先之一水平,简介如下: — 有 3 位教授为首的团队分别在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过程工程实验室及过程自动化团组从事生物技术及食品工艺学研究。研究内容有分析测定,调控模型研究,酶工程,代谢工程,及食品研究,主要涉及食品及生物过程,如功能食品研究,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及低热量食品(木糖醇等); — 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主要有燃料醚 / 异辛烷系列研究;生物过程 RD ,即工业生物技术前沿类项目主要由有实力的衆多小公司投入较多资金进行研发; — 科研教学集中两条主要专业方向进行,即反应工程和催化:反应工程包括对环境友好的新燃料的科目,有酰化,二聚体化,以及氢化及氧化;生物质转化有加氢脱硫,甘油反应,以及反应过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温度程序的反应动力学;催化部分首先涵盖有生物及生物模拟催化——交联酶晶体( Crosslinked Enzyme Crystals )作为生物催化剂是生物酶催化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与其他形式的酶相比,其对温度, pH ,及与有机溶剂的稳定性较高,例如青霉素酶的交联酶晶体用于半合成头孢菌素生产,进行了达到 1000 批次反应后仍然保持初始活性的 70% ;其次,氢和合成气的生产——柴油汽化自热重整,及二氧化碳重整;在催化剂表征及发展研究主要从事对异质,及同质羰基化(加氢甲酰化)。 重点强调:无论是反应工程,或是催化两条主线的 RD 须得建立有学术界和工业部门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观实验室时,对我有吸引力的墙报( Poster )是“气 - 液搅拌罐中局部气泡尺度分布的 CFD (计算机液体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研究”。它介绍针对化学工业中,通常采用气 - 液搅拌罐反应器,并广泛用于如氢化,氧化,生物发酵等工业制造。挑战性难题在于气 - 液质量专递限制了这类工艺过程,因为大型的工业罐通常远离均质态,即使改变局部条件也面临放大的困难;因此针对这类气 - 液搅拌罐反应器,研究目标包括质量传递模型的建立,结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可以采用 CFD 局部气泡代码的总体平衡模型予以准确计算;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再作接近真实状况的验证试验。总之,化工过程研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对过程设计及单元操作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对 赫尔辛基 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考察,如上所述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出了当代北欧大学严谨治学,学术领先的欧式风格,引导创新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潮流,的确令人敬佩。 2005-07-19 赫尔辛基印象 : 今日我们团组可以静下心来对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区景点作一日游。早饭后,由一位已经在此定居 10 年之久的谢女士当导游,游览了该市的代表性景点。据介绍赫尔辛基作为国际新大都会,有人口 1oo 万,芬兰全国人口共 510 万。 历史上芬兰 被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行殖民统治 100 多年( 1808-1917 ),至今在 赫尔辛基 大学旁教堂的广场上 仍保留有亚历山大一世的铜像; 1917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前苏联时期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所谓的“芬兰化”即如此吧!),芬兰也在 1940 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 1991 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 1995 年加入欧盟。 其后,围绕这 “ 千岛之国 ” 与 “ 千湖之国 ” 首都市域市民的街市,民居,公园,如纪念芬兰金属音乐的大型雕塑等进行参观游览,均都给人以深刻印象。对芬兰的了解有如下观感:购物商业税率 17% ( 高税收 );从儿童出生到上学全国实行 9 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 50% 高中生进入大学,其它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及社会福利配套优厚( 高福利 );购物中心商品齐全,但是价格不菲,一般工薪阶层月收入 1000-2000 欧元(参照 10 元人民币兑换 1 欧元)计算,芬兰国民还是较富裕的,他(她)们的出行费用低,应属于( 高收入 )“三高”富裕国家之列。目前在赫 尔辛基市域定居的华人有 3000 多人,基本没有社团组织,也无聚居的《中国城》社区,各自管理自己——“图个清净”环境,因此据留学生导游小何讲,芬兰这边太清净了 …… 。 看来还是小国好治理,易于奔“小康”。 今日下午,我们将结束芬兰之行,乘邮轮离开赫市港口沿芬兰湾 - 波罗的海驶向 瑞典斯德哥尔摩。下午 4 : 30 换票登船, 5 : 30PM 开船。这是一艘载客 2000 人的大型客轮,有 11 层楼高,平稳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波罗的海上。北欧海天一色的风景的确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抑制拍照留念的冲动。据称,航程须得经过一夜之行,明早 9-10 : 00AM 才能到达斯德哥尔摩。晚餐在船上餐厅用了丰盛的自助餐,观光了超市,游乐场所,逛了免税店,特别是游客们大包小包地购物,如巧克力系列糖果等商品,据说与陆地上购买差价很大,很合算。看来,全球的游客都喜欢购买高性价比商品。总之,整艘船就是一座游动的海上城市,令人惊叹!
个人分类: 考察游记|3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六)----风电的利与弊
热度 4 zhushiao 2011-2-4 23:23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六)----风电的利与弊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六) ——风电的利与弊 朱诗鳌 在欧洲旅游时沿途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老式风车(如图 1 所示),但更多的是现代发电风车(如图 2 所示)。 图 1 德国莱茵河畔的一座老式风车 图 2 法国的发电风车(引自 treehugger.com ) 老式风车凝聚了人类 2000 多年利用风能的历史,现代发电风车展现了现代人利用风能的新前景。 据统计,全球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有 200 亿 kW ,是全球可利用水能的 20 倍。有报告称,到 2020 年风电将达到世界电量的 12% 。风电已经成为未来世界非常重要的新能源。不少国家,如美国、德国、西班牙、印度与丹麦等国的风电发展都很快。而中国,风电发展更快。据《京华时报》报道,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风电装机国,截至 2010 年底,累计装机达到 4182.7 万 kW ,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在作者的心目中,风电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极环保、极低碳、可再生的理想新能源,称它是一种没有缺点的能源似乎也不过分。 然而作者在德国一街头的人行道上,却见到了“不要风电”的宣传牌(图 3 )——作者顿时思绪迷惘。 图 3 德国一街头不要风电的宣传牌 仔细观看宣传牌之后,方知风车的叶片还会伤害飞鸟,宣传者据此称“不要风电”。宣传牌上绘的两只飞鸟都被叶片切割成了几截。片刻之后,作者领悟到:风电也有负面影响。以每分钟 19 ~ 30 转的慢转速悠悠转动的风车叶片居然会打死飞鸟,作者开始还不敢相信。后据有关报道知,风车叶片对飞鸟的伤害竟达到了高速公路上汽车对飞鸟伤害的程度。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发展风电,原因很简单:现代人不能没有电,不能因噎废食。不过要感谢宣传牌提供的信息。这一信息警示人们,发展风电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不伤害飞鸟。 那么,有没有保护飞鸟不受风车伤害的措施呢? 应该说“一切皆有可能”。 机场用高科技成功驱鸟的措施就值得借鉴。(为了消除鸟类对民航造成的危害,机场的驱鸟措施也应运而生。)如现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用音频系统发出各种鸟类天敌的叫声,来恐吓、驱赶鸟类。作者认为,对风车我们也应能采取相应措施驱赶而又不伤害鸟类。 值得称道的是,现在研发的塔式发电风车( Windspire )和螺旋式发电风车( Helix Wind ),就不会伤害鸟类。这类风车采用竖直转轴(传统的风车转轴是水平的,如图 2 所示),风车结构与传统风车大相径庭,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图 4 塔式发电风车 图 5 螺旋式发电风车 (引自 push.pickensplan.com ) (引自 www.cheetahpower.net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57 次阅读|8 个评论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五)----毕格坝的独特设计
热度 1 zhushiao 2011-1-31 13:07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五)----毕格坝的独特设计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 ( 五 ) ——毕格坝的独特设计 朱诗鳌 1 .耐人寻味的枢纽布置:一坝拦两河 毕格( Bigge )坝是德国鲁尔河流域的一座堆石坝,坝高 52m ,坝长 636.17m ,水库库容 1.72 亿 m3, 是德国第 5 大水库(图 1 )。建于 1957 ~ 1965 年。枢纽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鲁尔地区 500 万人的用水,此外,还具有防洪和发电等效益。水电站装机容量为 0.5 万 kW 。 拦河筑坝,不言而喻,是在一条河流上建坝蓄水形成水库。而毕格坝却同时拦截了两条河流:艾讷( Ihne )河与毕格( Bigge )河(图 2 )。如果我们从另一视角去看,还可把毕格坝看成是两坝合一坝,即把在艾讷河上建的坝与在毕格河上建的坝连在一起——真是太有趣了。图 3 是毕格坝 1965 年竣工后蓄水前上游鸟瞰图。 图 1 毕格坝枢纽全景(引自 www.panoramio.com ) 图 2 毕格坝枢纽平面布置图(引自 www.talsperren.info ) 1 —水库; 2 —艾讷河; 3 —毕格河; 4 —上游面沥青防渗墙; 5 —下游坝体试坑; 6 —电站引水进口; 7 —井式溢洪道; 8 —检查廊道 图 3 毕格坝蓄水前上游鸟瞰图(引自 www.talsperren.info ) 2 .别具一格的坝型:一坝有两墙 土石坝的填筑材料一般都是易透水的砂石料,如果不采取措施,水库蓄水后库水就会从土石坝坝体中漏走,甚至导致坝体破坏。因此,土石坝都要在坝体中采取防止渗漏的措施,一般是设置“防渗墙”。防渗墙又有斜墙和心墙两种。防渗斜墙设在坝的上游面,如图 4 所示;而防渗心墙则设在坝的中部,如图 5 所示。防渗墙的材料,可以是黏土、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土工薄膜等。对于一座土石坝来说,要么采用防渗斜墙,要么采用防渗心墙,二者择其一。使人感到诧异的是,毕格坝竟然两者俱全,既设有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又设有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而且沥青混凝土心墙的上部又设混凝土墙,这种层层设防的措施别具一格,如图 6 所示。 图 4 设有防渗斜墙的土石坝横断面图 图 5 设有防渗心墙的土石坝横断面图 图 6 毕格坝坝体横断面图(引自 www.talsperren.info ) 1 —检查廊道; 2 —沥青混凝土防渗斜墙; 3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 4 —排水管; 5 —下游坝体试坑; 6 —混凝土墙 是不是德国人不知道只设一道防渗墙就足矣? 不是。 作者在参观时经介绍得知,采用这种双保险措施,完全是为了防空。 在二战后期, 英国皇家空军对纳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 1943 年 5 月 16 日夜,轰炸了鲁尔区的 3 座水坝。这 3 座水坝是默讷( M hne )坝、埃德尔( Eder )坝和索佩( Sorpe )坝。在这次空袭中,因坝被炸垮所产生的洪流冲毁了 25 座桥梁, 125 个军工厂瘫痪,纳粹德国损失惨重。默讷坝和埃德尔坝这两座重力坝都被炸垮了,索佩坝(设有混凝土防渗心墙的土坝)虽未被炸垮,但被重型炸弹轰炸多次, 防浪墙和混凝土防渗心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坝体中留下许多巨大的弹坑,有的弹坑达 12m 深 。而毕格坝的设计正值这三座坝战后修复之时。特别是索佩坝的修复至 1962 年才结束,而此时毕格坝正处于施工期。加之索佩坝与毕格坝同在鲁尔河流域, 相距仅 30km 。因而可以想见,在当时当地,可谓二战时期空袭的硝烟犹在,在 毕格 坝的设计中将“防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并采取层层设防的措施,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毕格坝的设计可以看出,如果坝体 遭遇空袭,即使斜墙被炸坏,还有心墙保护;即使炸心墙,因其上部是混凝土墙,也不易炸裂。 3 .婆娑多姿的检查廊道 在毕格坝防渗斜墙底部地基中还设置了检查廊道,如图 2 中之⑧与图 6 中之①所示。图 7 是廊道的进口段。 该检查廊道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收集防渗斜墙可能的渗水并将渗水排走,二是在廊道内进行地基帷幕灌浆。 关于第一个作用:毕格坝防渗措施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上述的“一坝有两墙”,还表现在防渗斜墙的构造上。一般土石坝的斜墙都只设一层单一的墙体,而毕格坝的防渗斜墙却有两层,两层间还夹有一层透水层,透水层与检查廊道相连。在水坝运用时期,如果靠透水层上游侧的那一层斜墙裂缝渗水,渗水就可顺着透水层向下流到检查廊道并排走,渗水就不会穿过靠透水层下游侧的那一层斜墙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坝体防渗的安全性。 关于第二个作用:毕格坝的地基为岩基,但有风化,为了减少水库漏水以及减少斜墙底部地基中的渗透流速,毕格坝在斜墙底部设有水泥灌浆帷幕。灌浆就是在检查廊道中进行的。 图 7 毕格坝检查廊道右岸进口及地基渗透压力自动观测装置 在防渗斜墙底部地基中设置检查廊道,在坝工历史上就很少见。不仅如此,毕格坝防渗廊道的布置线路也是很复杂的。廊道是从坝的一岸坝头沿坝与岸坡交接的倾斜方向一直向下延至一条河的河床,然后沿水平方向穿过该河床,再越过两河的分水岭到另一条河的河床,最后至另一岸坡坡底,再沿倾斜方向向上至另一岸坝头,如图 2 中之⑧所示。于是,无论从上面俯视,还是从前面正视,检查廊道都呈现着婆娑多姿的“ W ” 形状。 致 谢 作者这次参观毕格坝得到了德国鲁尔水利协会( Ruhrverband )克拉恩 (Stefan Klahn) 先生的大力支持,是他热忱而详细的介绍并亲自带领参观,才得以使作者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了毕格坝许多可贵的设计特点和管理经验。记得在参观检查廊道时,当我们一起进入检查廊道右岸进口处后(图 7 所示),作者曾提出是否可一直往下走到最深的河床部位。克拉恩先生非常有风趣地谢绝说:“我们就不下去了,但不是因为下面有机密。”接着他解释说,因为下面太深( 50 多米),参观者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很难急救,所以一般只允许工作人员下去。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德国人在水坝工程中的安全意识。 克拉恩先生的热忱,作者至今还记忆犹新。 谢谢他了! 图 8 克拉恩先生 ( 右 ) 在接待室用模型介绍毕格坝枢纽 ( 左 2 为作者 )
个人分类: 坝工|6785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文化入门与美国文学简史
outcrop 2011-1-28 00:48
《欧洲文化入门》(外研社)与《美国文学简史》(南开)是两本教材,英语专业入门级的;适合初步了解欧美文化。 《圣经》(NIV),则应该是欧美文化的核心表现之一。 读读这些,回头看看中国文化的话,可能会感觉到欧美文化的肤浅、粗糙与缺乏内涵;也许是我个人的偏见。 科技上追赶他们的时候,也许我们自己也该做点什么。 (本文仅好友可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三)
yangsk 2011-1-26 17:16
三度出访欧洲参会及考察游记(三)
三 度出访欧洲 参会及 考察游记( 三 ) 提要:从格拉斯哥到利物浦,中道初识剑桥大学校园,和抵达伦敦,及重游伦敦印象见闻。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2005-07-14 再见了格拉斯哥!参会在此城逗留了 4 日,外加由我国住爱丁堡总领事馆的接洽安排,我们这个代表团在苏格兰受到了地方当局对我们的热情友好的接待,如参观考察了格拉斯哥一所大学的化工系,工业开发区,苏格兰古堡的轻松闲适的晚宴,爱丁堡城市的半日游等,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 早晨在宾馆用完自助早餐后,我们准时在 8 : 30AM 乘大巴离开该市,向南行驶在 M6 高速公路上。车行驶到了有残山或叫浅丘与平原过度地带衔接处,导游提醒我们,此时已经离开苏格兰进入英格兰地界了。车行约 2 小时,到了一座湖区国家公园,下车游览一番。该园区对游客全部免费开放,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草坪及保养得色彩艳丽的花坛,再加之天空中飞翔的海鸥,湖泊中漫游的白天鹅等水鸟的嬉戏动感场景,游人心情自然升腾起放松而闲适的感觉。游客不多,环境幽静,一对对老年配偶来此游览度假,尽情地享受着大英帝国退休公民无忧无虑的后工业化时代令人艳羡的美好晚年。 时值中午,我们在湖区小镇的一家中餐馆用午餐,经营该中餐馆的老板是一位来自福建兄妹俩。这令我回想起 2002 年夏天我到美国新泽西参加全美第 43 届生药学年会,途径纽约时听人提及纽约的唐人街社区华人新选举出的首领是福建人。看来,近年福建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谈到此时那位朋友调侃道, 20 年后纽约华埠将是四川人的天下。的确,这是不争的移民现象,因为国内凡是人多地少生存空间有限,加之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尚可的地方,移民上升到海外发展均属正常,“人往高处走”嘛,这很自然。近年如浙江温州人在欧洲各国经商开中餐馆的人士不少,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现象。从历史上看,东南沿海两广福建等地侨民联系渠道多的地方,移民较多;现代随着资讯业的发达,内陆中西部腹地如四川重庆地域“人多地少生存空间有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海外移民潮自然会上升。 午餐后我们离开这半道景点,驱车直抵海港城市利物浦,住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四星级酒店。房间很大,陈设气派豪华,但是房客不多,酒店大堂游客稀少。晚餐在一家由香港人开业的中餐馆用餐。餐后趁时光尚可,顺道游览了这一座很有名气的海港工业重镇,看了有些冷清的码头,教堂,街道,以及一些纪念性建筑,仍可见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昔日的辉煌。但是对于现在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英国利物浦人来说,这已属正常,注意力已转向高端软实力的发展,而不是大规模的工业原料半成品的输入和工业制成品输出型的商业贸易经济立市。顺便提及,当我们一行人走到该市的唐人街( Chinatawn )时,明显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中式牌楼屹立在街口,各色中式店招引人注目,有趣的是麻将馆内洗牌声——声声入耳,看来麻雀牌这种娱乐方式正在“全球化”下推而广之,优劣难于评说;反正鄙人不打麻将。 2005-07-15 从利物浦到伦敦 :一大早就离开 利物浦,乘大巴沿着英格兰地域的 M6 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进发,大约行进 3 个多小时就到达慕名已久的全球顶级名校——剑桥大学城。停好车后自然要不失时机地对该大学园区作“来此一游”观光行,以满足将昔日脑海中留存的剑桥大学平面印象,转换为活生生的三维立体图像所带来的愉悦快感而已。这大概就是全球旅游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心理学基础吧! 自然,我们这一行人也不能免俗,比照着剑桥大学园区的代表性景点跑马观花地游览拍照一番,诸如“牛顿苹果树”的传说处,当代赫赫有名发现“黑洞辐射”理论的理论物理学家,全球最畅销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作者,当代在世最伟大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就出自于此;以及牛津 - 剑桥两校每年划船竞赛的剑河等处的桥和船都强化了我们对剑桥名校的难忘印象。 在剑桥大学城逗留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又向伦敦城奔去。车行至伦敦近郊时,道路略显拥堵,但是还能有序行进,一直抵达伦敦市中心的《伦敦华埠》牌楼街区。这也算是鄙人一年后的伦敦旧地重游吧!中餐馆依然生意兴隆,大陆游客如过江之鲫,来了一批又上来一批,国人中餐食性的“吃文化”难以割舍啊!晚餐后,乘大巴到预定的位于伦敦北区靠近一座火车站旁的小旅馆投宿——“洗了睡”。 2005-07-16 重游伦敦:昔日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国”首都伦敦,进展到当代作为超级大都会城区“摊大饼”式扩展,连我这个去年夏天首次游览过的大伦敦城也难于定位,好在大目标还依然如故,加之城市管理井井有序,故对重游伦敦仍有兴致。早上 8 时半准点乘车出门,首选景点仍是按照距离的远近,从格林威治天文台开始游览,然后沿泰晤士河观光伦敦塔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本钟),大英博物馆,唐宁街 10 号,白金汉宫卫队换岗军乐队行进表演等。时值中午,自然是到中餐馆午餐。下午就是游逛伦敦的商业街区——牛津街。 值得一提的笑话一则就是我们一行人在参观大英博物馆图书馆时,企望能找到当年卡尔马克思在该图书馆阅览室搜集资料撰写《资本论》时坐过的座位,据说座位下的水门汀地板都被伟人马克斯穿的皮鞋底磨出一道沟槽。但凡是在国内 50-60 年代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士,从编写的教科书上就是这麽讲的,老师也是这麽教学生的。这就是封闭状态和改革开放环境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反差出国闹出的一则“洋笑话”。 其次,就是见识了大英博物馆馆藏展品之丰富,我们仅仅跑马观花地看了中国馆展出的一小部分文物展品,都十分令人惊叹不已,如文后附的一张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政治家及书法家刘墉手书一幅《绝句》——“雨夜”墨宝即可说明之。该博物馆可以说集全世界文物之大成,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伴随着当代全球化的步伐,地球村人们的交往也显得愈加频繁,如文后所附一张照片在大英博物馆正门广场上,几位来自非洲的黑人舞者正在表演他们的土风舞,以唤起友好慈善人士捐资救灾,这也是一个当今世界穷与富挥之不去的现实问题。
个人分类: 考察游记|3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留学研究生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课程论文
热度 9 liuli66 2011-1-24 21:46
中国与欧洲科学发展比较 : 为什么科学革命在中国没有发生? mixue 中国 5 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被全球所赞赏。直到如今,中国人仍对本国文化与历史表示自豪。凡是从国外来的人都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化还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在喧嚣的都市交通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下,还能看到已过中年的人打太极拳,气功等等。中国文化如此丰富又极富特点,于是有许多外国人感到奇怪 , 为什么在历史上科学发展在欧洲比在中国更早发生?某些人将中国落后归咎为二十世纪的隔绝状态 , 西方国家更趋向于将科学的成功发展跟民主体系 / 资本主义联系起来,将科学的落后发展跟社会主义体制相联系。但考虑到中国最近 30 年的发展,这个答案不能解释其间所涌现的问题。 按英国哲学家 弗兰西斯 · 培根 ( Francis Bacon 1561-1626) 的解释,西欧的早期科学发展凭借于三个大发明的发生:指南针,造纸术,火药。那时候培根竟不知道这三个发明是从哪儿来的。在 16 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尚未研究发明的渊源。由于教育体制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所以历史家和科学家对发明起源的研究不太感兴趣。如今 历史学家知道, 培根 所提出的三种技术 来自于中国。 今天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及印刷术) 在晚唐时期( 618-906 )出现,四至六百年以后才在欧洲出现。四大发明 在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而且是欧洲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在中国科学技术历史上占有主要的位置。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 根据历史记载,磁铁的指南针性可能在秦朝 (公元前 221-206 年)被发现。 1086 年沈括著作出版的《梦溪笔谈》首先描述了指南针。中国人发明指南针技术并加以广泛运用大约在公元 9 至 10 世纪。公元 12 世纪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大约在北宋时,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在欧洲,指南针的发明首次在 1190 年被描述。中国古代的发明经过阿拉伯世界来到欧洲。 关于火药的发明,已知最早的火药前身来自于 1127 年的大炮。中国帝国用火药在东北边陲反抗蒙古人的侵入。最终,蒙古人打败了中国帝国。汉族专家被蒙古军队控制,火药的使用由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的各地普及。火药在 12 世纪来到阿拉伯世界,在 14 世纪才到达欧洲。 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在公元前 105 年的中国出现。公元 3 世纪从中国逐步蔓延到韩国,大约公元 610 年造纸术来到日本岛 , 然后在 6 世纪初的越南和印度普及。大约 1000 年后,才达到欧洲大陆。直到大约 1490 年,中国的造纸术才传到英格兰。美国在 16 世纪才运用造纸术。 最后产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前身在 2000 年前的西汉朝( 206 - 25 公元前)已经产生。这种原始性的印刷术有利于传播儒家及佛经的知识。然后,中国在隋朝( 581 - 618AD )的统治法下发展“刻板印刷术”。这种早期的印刷方法是将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用这种印刷术古代中国在 868 年生产世界上最初的印刷书 (古代的佛经)。宋代时代,一名叫毕升的人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到了唐代,中国印刷术传至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等 , 在 12-13 世纪才达到 欧洲。 历史记载证明四大发明的渊源在中国 , 更晚才传到欧洲大陆。中国古代的具有科学背景和发明创新性,令人遗憾的是为什么四大发明在欧洲带来科学革命,而在中国它们的使用表现出局限性?欧洲与中国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已经被李约瑟提出来的。李约瑟是英语语系中重要的科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认为直到欧洲科技腾飞前,中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基于此,李约瑟的困惑从而产生:为什么科学革命在欧洲发展,而不是在中国发生?古代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具有发展科学的条件。总之,在历史上的中国落后的原因在哪儿?李约瑟费力地试图解决他的困惑,可是到去世的时候( 1995 年)他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李约瑟死亡之后,好多历史家和科学家研究中国及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但直到现在,无法界定结论。他们只是提出假定来解释中国与欧洲不同的科学发展的原因。 欧洲与中国比较 因为学术界还没能确切地说明中国与欧洲不同的科学发展道路,他们试图用文化,教育,地质,政治体制及经济方面的差异来解释两个地区的发展。 第一个假设是比较两个领域的文化背景。中国社会,特别是封建中国的社会,是指一个传统而等级制度森严的结构。从伟大的孔子开始(公元前 551–478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各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儒家思想的起点是建立社会结构。儒家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称为 “ 五伦 ” 。 “ 伦 ” 字的意思是 “ 大的分类 ” , “ 五伦 ” 观念的提出,就是要人们正确处理好这五大类型的人际关系。根据儒家的社会等级制度,每一个人在社会里有稳定的位置,必须尊敬比自己以上的人。在这个条件下,社会不鼓励等级间的竞争而不支持科学发展和进步。另外,儒家的思想对封建教育体制具有重大影响。中国古代学生的生活,最重要的成就是中科举从而成为皇帝的忠臣。这意味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获得支持。虽然古代中国有重要的发明,但是因为儒家思想忽视理论的重要性,只重视发明的实用价值,发明没有达到进一步的发展。 西方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平常将儒家思想跟西方哲学理论及宗教比较。可是关于儒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这种思想流派的影响超过其他哲学和宗教。儒家思想是一种生活方式,普及到各个生活方面。 中国另一占上风的哲学 (宗教)是佛教。儒家和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取得首要地位而竞争。佛教的基础是提倡追求 灵魂和非物质化。佛教认为人类痛苦与混乱的起源在于对物质的追求。直到 9 世纪,这种观念仍然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学界。总之,儒家思想和佛教都不鼓励竞争,于是造成中国科学发展的落后。 然而,从文化方面来解释欧洲与中国不同科学的发展都有其缺点和误解。在欧洲我们可以发现相似的情形。在欧洲,儒家与佛教被基督教取代。基督教控制人们的行为。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也有一些思想更加敌视科学进步和发展,但 这些并没有阻止科学革命的出现。 更合理的假定是分析两个地区的教育体制。 6 到 9 世纪,欧洲农业革命 导致农业食品的顺差。在这种状况下,欧洲小地区发展得很快,而且获得了更多自主性。许多城市开始建立独立的学院与大学。 17 世纪的欧洲已有 80 多所大学。这些大学给学者提供理论分析和辩论的平台。此外,欧洲大学不被国家控制。这种学术自由使得教学方法和教材可以因地而异,换言之,欧洲的思想多元化利于竞争和科学发展。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17 世纪的中国尚未建立大学。那时候,中国只给学生提供了科举学院。为了使学院受制于国家,中国教育体制极其保守。帝国中央决定学院所使用的教材。学生仅对圣贤书死记硬背。思想多元化 以及自由辩论在中国不可能产生,以致不支持思想竞争。换言之,没有竞争,就没有没有进步。 另外提出的假定是两个地区的地理因素。在地图上可以看到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帝国之内没有自然壁垒,所以中国境内的地区没有多元文化的产生。相反,中国地区外围被包围着,它们成为帝国边疆。自然环境造成中国与他国的隔绝状态,阻止技术交流同时不支持竞争。此外,亚洲文明中中国的领先地位缺少竞争者也是中国科学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中国没有机会跟相邻国家交流,这样就没有相互间的竞争。而竞争是发展的基础,促进社会的进步。 欧洲的地理状况不等,欧洲大陆被广阔自然边陲分裂为许多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有利于欧洲的文化多元性,而且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竞争。 第四个假定是中国与欧洲的政治体制。 近两千年来,中国帝国都是统一的。每一朝代解体之后建立的独立国家,早晚被 统一成一个国家。从 13 世纪开始到清朝,中国都是统一的。一代朝代崩溃之后,被下一个代替。中国历史是循环的过程。帝国的周围没有危胁的敌国,在不存在威胁国家的情况下,皇帝对军事,经济,工业的发展没有兴趣。同时 中国统治权被最高层统治者(皇帝)垄断以致帝国之内也不存在竞争。 而看欧洲的政治体系,我们发现欧洲从不统一为一个国家。欧洲的历史特征是战争的频繁发生。从 13 世纪来,欧洲大陆被瓜分为小型国家或王国。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造成地区之间霸权的争夺。欧洲多元国家体制带来两个重大的后果 : 第一,欧洲多元国家体制造成国家间不断的竞争。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包括经济,军事与工业的方面,这种竞争推进科学发展。为了获得领域霸权或仅仅为了本国自保,国家集中发展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要比另一国家更为先进。因为拥有霸权意味着国家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第二,欧洲地区的多元国家体制促进各地自主思想的产生。欧洲的分裂,统治权分散导致没有一个意识形态或文化能在全地区扩张。在这个条件下,学者和科学家可以自由思想。由于在中国,如果学者的意识形态跟帝国的统治者不一致,他就被禁止继续研究。但是欧洲多元化给学者机会。比如说,一名学者的思想不适合该国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他可以去别的国家继续研究。 此外,在欧洲,建立的科学社会使得科学与技术可以自由辩论和普及。 最后提出的假设是中国与欧洲的经济背景。 在封建时代的上升期,中国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发明是灿烂多姿的。宋代之后封建社会走向停滞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相应缓慢。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的思想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技术落后的简单再生产。这种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变革,所以长期保持着古老技术和生产工具的世代相传。中国封建的小农自然经济互相隔绝且没有竞争。科学发展需要两个条件,社会的竞争需要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开放和传播,可是这两个条件在中国都不存在。 关于欧洲的科学发展, 埃德加 • 齐尔塞尔 ( 20 世纪奥地利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 )将欧洲科学技术的革命归功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从封建中世纪至早阶段的资本主义导致欧洲快速的科学技术发展。 上面所述的假设无法提供准确答案,但可以作为一些基本原因。 分析到两个地区的发展背景,发现出来中国的缺点。可是在过去的 30 年,中国试图赶上西方国家的发展,试图消除落后的因素。中国的成功覆盖很多方面:经济、国际影响力、科学技术等等。中国飞速发展的成就令人羡慕,但同时仍然有某些西方国家将中国的崛起作为威胁。 我自己觉得中国的尽快发展表示本国非凡的成就, 使中国人自豪。有人将中国的崛起作为威胁,是为了考虑到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西方国家眼红地看到了中国的成功。过去的世纪,西方国家的发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如今轮到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 钟肇鹏 封建制的停滞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缓慢 Why di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ake place in Europe and not elsewhere by Virendra Singh , Indian Journal of History of Science ( http://www.new.dli.ernet.in/rawdataupload/upload/insa/INSA_1/20005abf_341.pdf ) “Why Science Did Not Develop in China: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With Europe” by Graeme Lang, Ph.D.,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ttp://www.riseofthewest.com/thinkers/lang03.htm ; “China, Technology and Change” from the World History Bulletin, Fall/Winter, 1986/87 by Lynda Shaffer. http://academic.brooklyn.cuny.edu/core9/phalsall/texts/shaffer.html ; “The four great Chinese invention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 by Dr. Keith Ray, SACU's China Eye magazine (2004). http://www.sacu.org/greatinventions.html
个人分类: 教与学|350 次阅读|24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kejidaobao 2011-1-20 14:11
(新闻时段:2011-01-01至2011-01-10,★号为新闻关注度,☆为半★。欢迎各媒体推荐新闻) 合成新光敏染料 7日,美国布法罗分校教授迈克尔·戴缇、罗彻斯特大学教授理查德·杰西艾森柏格领导的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新的光敏染料,能大大增强太阳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效率。 中国核能技术取得突破 3日,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临界,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快中子反应堆属于全球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的应用,其形成的核燃料闭合式循环,可以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 LHC实验数据首次被转换为声音 5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科学家首次将这台对撞机生成的海量数据转换为声音。往常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彩色图像的形式输出数据。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越来越小 4日,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人类的大脑在过去的2万年间逐渐缩小,体积由1500cm3,下跌至1350 cm3,减少的大脑足有网球大小。 火星在过去25万年间可能存在板块运动 6日,一项研究表明,板块运动在火星地质历史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和传统看法相悖。此前科学界一般认为由于火星太小,其较快的内部冷却速度不允许它存在板块活动。 创光通信单波超长距离新纪录 2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烽火通信公司在北京宣布完成“单光源1-Tbit/s LDPC码相干光OFDM 1040公里传输技术与系统实验”。经过测试和工信部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产大飞机全面开展研制 5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申请,此举意味着中国C919大型客机,将严格按照适航标准全面开展研制。中国商飞计划2014年实现大型客机C919首飞,2016年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及相关证件,并已开始规划通过中国民航局取得欧美适航当局的适航批准。 找到一种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的方法 4日,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称,许多妇女由于免疫系统存在问题,即使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也难以怀孕生子,但如果采取静脉输液方式注入一种名为英脱利匹特的药物,则可以大大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机遇号”抵达圣玛丽亚陨石坑边缘 4日,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搭载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最新拍摄到的火星特写照片显示,“机遇号”火星车已抵达圣玛丽亚陨石坑边缘,并准备进入陨石坑内走一走。 发现海南存在夜郎古国后裔 6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称,通过对海南仡隆人群的DNA样本比对发现,其遗传结构主体竟是分布在遥远的贵州、云南等地的仡佬族,而历史悠久的仡佬族正是西汉时“夜郎国”的主体民族之一。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极寒
xupeiyang 2011-1-18 06:17
2010年夏天,罕见的 高温 袭击 北半球 ,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 气象 记录130年来最热的 夏天 ,但 入冬 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 拉尼娜 ”现象有关。 千年极寒详解 1 http://www.pksou.cn/html/wzck/zr/zrxx/1438.html 2 图片来源(含概述图片来源) http://2007-12-13www.openv.com/news/bbqqnjh/ 3 网易 http://news.163.com/10/1012/05/6IP7V19B00014AED.html 4 北半球今冬将迎“千年极寒”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07/c_12633580.htm 5 北半球或将遭遇极寒 中国出口企业拟增冬装产量 http://news.sohu.com/20101008/n275457978.shtml 6 “千年极寒”说催涨冬装价格 http://www.xmg.com.cn/news/article/qt_60719.asp 7 科瓦尔沃斯基 http://zhuanti.soulv.com/news/shehui/201010/13297.html 8 “千年极寒”纯属子虚乌有 http://zhuanti.soulv.com/news/shehui/201010/13297.html 9 千年极寒更多新闻 http://www.qqas.com.popo.blog.163.com/blog/static/575760662010974253384/ nslog.set("ext-reference",1); 扩展阅读: 1 千年极寒到来——吃这些食物御寒!: http://www.ccgs120.net/ysbj/2010/1108/14458.html 2 专家否认千年极寒降临: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3503114.html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域技术预见在欧洲
techne 2011-1-6 19:15
本文发表于《中国技术预见论文集》,是篇介绍性的文章,主要内容出自参考文献的几本英文文献。因编辑当时要求简化注释,故引文和注释并不严格规范,在此加以声明。 区域技术预见在欧洲 王键*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作为预见活动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欧洲地区的技术预见实践是世人关注的重点对象。与广义的预见活动不同,区域预见是在低于国家层面中对预见方法的具体应用。区域预见区别于其它地区层面的特征在于,参与者之间的地理临近性和有限的空间范围。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欧洲几个不同地区开展的较为成功的区域技术预见活动,它们分别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芬兰的尤西玛和法国的里昂。从这些区域预见活动的特征和比较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预见实践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区域预见活动的推广。 :科技政策,技术预见,区域预见,愿景 :N01文献标识码:B 1、概述   欧洲是预见活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现代形式的预见活动主要产生于两个国家,即美国和法国。美国兰德公司(RAND)曾最早开发出一些早期的技术预测方法,是技术预见的发源地之一。而法国学者加斯东·贝尔热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促成了社会展望学研究中心和可能未来国家委员会,这两个组织后来合二为一成为了可能性未来国际组织。 美国早期的技术预测偏重于军事、国防和经济发展等战略领域。与美国的情况不同,欧洲的预见活动是由一些关注社会问题的学者提出,因此从一开始就带有更多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实践中,欧洲的区域预见活动也显示出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预见潮流渐渐开始交汇,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得到了发展。   预见活动本身的含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范畴,但由于技术因素已成为现代科技社会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所以预见活动往往会表现为技术预见活动。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竞争力已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预见活动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预见,在世界上最早开展了预见和技术预见活动的也是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现代预见活动兴起的因素有很多,技术、创新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长等因素是主要动因。此外,资源的稀缺和紧张也是促成预见活动兴起的重要外部因素。   预见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导向未来的创新系统的发展和管理,它基于一个社会中导向未来的协作行动的更广泛的情景。它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把各种各样的参与者的期待聚合在一起,关于可能的发展道路,去明确表达未来需考虑的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观点。预见是一个系统化的、参与性的过程,为中长期的未来集成智力资源,构建未来图景,致力于为当前的决策提供信息,促成联合行动。预见活动并不只是产生出更深刻的未来研究成果,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预见的过程本身。通过预见的过程,它能够把变化中的重要行动者和知识资源聚合在一起,产生战略愿景(strategicvisions)和预期智能(anticipatoryintelligence)。预见活动包括5个基本的要素,它们分别是:预期、参与、网络化、愿景、行动(Anticipation,Participation,Networks,Vision,Action)。   与超国家层面的和国家层面的预见活动不同,区域预见是在低于国家层面中对预见方法的具体应用。它包括对5个基本要素进行的有效复合,为低于国家层面中的决策行为提供帮助。区域预见可能发生在一个省(州)级区域,也可能发生于一个大都市带。对于预见所在区域来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最低程度上的本地认同感和可利用的政治手段。区域预见能够产生新发展选择的战略知识,使聚在一起的参与者就目标而产生工作的承诺。区域预见区别于其它预见层面的特征在于,参与者之间的地理临近性和有限的空间范围。这一特性使得预见的网络化要素很容易加以实施。   对于区域来说,预见之所以显得越来越重要,原因在于区域所面临的环境和政治的深刻变迁正在增长。在全球化过程和国际竞争中,一个区域必须在本地的和全球化的环境中都成为主动、有力的参与者。在许多区域中,应对这些新挑战的途径还有待发展,而预见被看作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一次预见活动要成功地得到实施,就必须把预见的方法紧密地同本地区的社会背景因素相结合,在区域预见的情况下更要注重本地的特色因素。作为最早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地区之一,欧洲一直备受世人关注。作为“中观层次”的预见活动,法国在1995年曾在波尔多地区进行了一次并不成功的区域技术预见活动。 该预见活动利用德尔菲法,以法国的国家级技术预见调查为基础。但当时很多人对此次预见的反应并不强烈,对于预见活动并不关心。以下简要介绍欧洲3个不同地区开展得的较为成功的区域预见活动,它们分别是加泰罗尼亚、尤西玛和里昂。 2、加泰罗尼亚2010(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境内的一个主要自治区。该区域开展预见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寻求自身的长期定位和对广泛社会讨论的需求,导致该地区政府在1989年建立了ICEM机构,现在被称为ICM(加泰罗尼亚地中海学会)。到1992年,加泰罗尼亚2010成为一个由ICM进行界定的计划。这项研究计划广泛地覆盖了加泰罗尼亚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人口统计学、空间规划等方面。一些中间产物显示该研究将加泰罗尼亚“系统”分解为六个主要的子系统,其中每一个都由大量重要因素所驱动。研究范围也显示出强有力的外部导向,同其它欧洲区域的外部依赖性的思考,以及对于跨国合作空间的兴起和区域权力机构日益协作的认识。   该研究由ICM和未来国际(FuturiblesInternational)进行协调,并且有一个13人的领导工作群体。该研究通过四个主要阶段得到施行。第一个阶段由一个关于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系统分析组成,展望未来20年直到2010年以确定影响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变量。第二阶段由研究和分析加泰罗尼亚的系统形态构成,对未来20年进行规划。这样就产生出6个子系统(人口统计;地区规划;生产系统;劳动市场和社会保障;社会形态;地缘政治和政治框架),由它们定义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构要素。第三个阶段包括细节分析、系统假设的确立以及与每一子系统相关联的微观情境。第四个阶段专注于全球情景的确立。主要的工作群体负责这一最终全球情境的定义阶段。   该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最初的系统分析阶段使用了MICMAC方法。 开发出一个包括45个不同变量的交叉影响矩阵(cross-impactmatrix),这要求工作群体对于1980个问题提供答复(也就是在45个变量间用一个1(弱)、2(中)或3(强)的系数进行打分的因/果关系)。MICMAC方法常常用来识别具有最高度影响和最高度依赖性的变量。系统的形态分析对6个子系统进行识别,趋势分析被用于变量上,它对由事件或有意识的行动带来的重要趋势特征进行关注。在调查中使用了德尔菲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如加泰罗尼亚价值这些方面的信息收集,很多测验类型的调查也得到了使用。 加泰罗尼亚2010最基本的实际成果是在该工作实施超过三年的研究中,关于它的主要发现和综述的最终报告得到了出版。报告用加泰罗尼亚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编辑而成。对于加泰罗尼亚政治和制度的参与者来说,该研究的发现和报告的形成成为事实上的必读读物,它成为了在政治和政策讨论各方面中得到高度利用的一份参考文献,并且以一种清楚的方式,向政治讨论引入了新词汇和新概念。 3、尤西玛(芬兰)   尤西玛的预见活动始于1998年春天。尤西玛就业和经济发展中心(EEDC)是一个位于赫尔辛基大城区的区域组织。在芬兰总共有15个这样的EEDC组织,它们始建于1997年,以支持在区域层面中的商业活动和就业的发展。在此前的两年,一次在欧洲社会基金(ESF)框架内的预见活动在芬兰得到了设立。该活动由芬兰劳动部和教育部进行协调。芬兰劳动部特别强调了在EEDC组织中的预见的发展,并且设置了对此的支持计划。在芬兰全国支持计划的活动完成后,尤西玛EEDC将会在它自己对预见的决定能力之内,通过分配ESF基金的比例而继续活动。   几乎有1/3的芬兰贸易量集中于赫尔辛基地区,并且在该区域运作的交易常常具有国家级的重要性。出于这个原因,尤西玛EEDC不能在其预见活动中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纯粹的区域立场之中。对于EEDC的预见来说,一种同从事于国家级预见的组织一起进行的持久相互作用,也包括同这个国家的不同部分的区域组织一起进行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EEDC的框架中,预见既要收集产业界的信息也要去检查更多的一般社会问题,如信息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同长时期失业联系在一起的边缘化问题。EEDC的全国范围支持计划已经顺应了最重要的区域预测的要求,用“TOP15”作为指标对经济、就业和人口的增长进行了描述。在区域之间的预见中,尤西玛EEDC已经致力于一个更系统化的劳动分工。这意味着每一区域将会根据它自己的特征而进行专门化,通过和其它区域一起进行网络化,区域将会生产信息,这种信息在国家尺度上也将是可利用的。以这种方式,区域预见工作将会令许多组织受益,特别是对于相关区域的利益而言。基于这一原则,尤西玛EEDC已经选择了在这一阶段进行专业化的两个主题:(a)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KIBS)的未来前景;(b)在志愿部门中的未来就业可能性。   关于预见的时间尺度,一般10-15年的尺度已得到采用。在EEDC自己的计划中,时间尺度可能会更短一些。例如,在KIBS研究中,受访者被问到去考虑5年和10年之后的形势。更短的时间周期是必要的,因为关于这一部门的基本信息是非常缺乏的。在志愿部门计划中,采用的时间尺度是5-10年(很大程度上出于相同原因)。时间尺度的决定被看作在两个对立的因素间进行平衡的需要:即(a)真正的预见应该是未来导向式的;(b)特别长的时间尺度(30年)会使结果难以在实践上应用,特别是在区域的层面中。   在KIBS预见计划中,龙头公司面对面进行主题会谈的方法得到了采用。在概括结果和得出结论时采用了大趋势方法和弱信号分析。最终结果在一个研讨会中得到了来自KIBS部门的企业代表、公共部门的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评估。在这一研讨会中,来自KIBS不同下属分部的公司代表的小组讨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关于志愿部门的计划中,预见工作在四个专家群体中分别完成。其中的两个处理志愿部门中最大领域的发展前景:(a)社交和卫生保健以及(b)培训、文化以及青年工作。其他的两个专家群体是主题特定式的,处理(c)涉及私营和公共行业的志愿部门的未来发展,以及(d)来自影响公民尺度视角的志愿部门。同其他实施预见的参与者进行合作是很重要的,这不止是在信息的获得方面,也是在学习和实践预见方法方面。在尤西玛EEDC,通过网络计划,定量化的预测方法已经为人熟知,并获得了更多的情境工作实践经验。   在对雇员的更进一步的培训中,以及在对支持重要企业活动的规划中,来自于KIBS的成果正在EEDC中得到采用。关于企业的支持和发展的两个专门计划正在EEDC中运行,一个用于商业的启动,而另一个用于商业的快速发展。自从2001年开始,除了预见工作之外,EEDC的预见计划经理已经在贸易和工业部的“行业专家服务”(SectoralExpertServices)的活动中负责了KIBS分部的全国后续和发展行动。连同这一任务,KIBS计划的成果已经呈现在这个国家的许多不同部分,包括各个EEDC中,也呈现在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组织所举办的其它场合中。EEDC自身计划的结果已经证明其在实践中是有益的,并且在实践中对于预见培训有持续的需求。来自公共部门的组织的网络化,在区域和国家两个层面中都得到了拓展。 4、大里昂(法国)   里昂是一座富裕的城市,拥有高度熟练的劳动力,并且里昂容纳了比全法国平均比例更高的科学和研究工作者。里昂的中小企业部门也高于全法国的平均水平,并且它的生活质量是高级别的,拥有美丽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该地区因此不断得到高素质的移民,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前任法国总理雷蒙德·巴瑞(RaymondBarre)曾作为里昂市政府市长来主持工作,并担任大里昂行政长官,他利用开放的、参与的方法来强调Millenaire3作为“高级俱乐部”式的形象和真实性,并强调在这座城市的未来构图中对于公民身份和本地参与的需求。1997年12月,雷蒙德·巴瑞正式启动了Millenaire3计划。根据对该计划的解释,这一举措的总体目标在于:(a)在全世界地区间竞争的语境下推进里昂大都市带在主要欧洲城市中的地位;(b)提高里昂的内部社会凝聚力。   Millenaire3计划有意实现大里昂的下列广泛目标:减少社会不平等并促使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认同和当今现实协调一致;创建促进计划类型的系统以实现持续发展和就业机会增长;为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通路并促进社会合同的新形式;为一个更加向对话和合作关系敞开并且更有效率的本地政府系统而进行工作;通过环境管理和商业活动把里昂地区转变成一流的欧洲主要大都市。Millenaire3由大里昂的官员和政治家来进行协调、管理,他们提供相应资源和正式报告。作为一个拥有140万法郎年度预算的正在进行的活动,它的预算由大里昂公共权力机构专门来提供。采用的时间尺度是多样的,但最多不超过20年。随着它对参与性的强调,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几千人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参加了Millenaire3活动,包括论坛、商品交易会、研讨会等等。在这个大都市带,预见方法也已经引见给社区联合会。它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出版物。Millenaire3还有自己的互联网网站,它允许参与者紧随进展并直接参与到各议题的讨论中。   由“持久大都市带”的目标,以及过去关于被选举代表和里昂市民之间“距离”的批评所驱动,很多重点被放置在里昂市民的大量参与性介入之上,系统地反映出亚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全部范围(如来自于高等教育、学校、志愿群体、商业界等的信息提供者),以及里昂社会在地理上的受关注群体。方法已经采取了缓慢增进的形式,在三年多的时间中建立一个参与群体和个人的数据库,这些人已经对跨里昂发送的通过印刷品、手册和参加不同论坛会议、群体讨论的定向信件请求做出了答复。通过同跨越各种不同主题的重要专家一起进行深入访谈,上述过程得到了补充。在实践中,许多推动公共辩论的工具已经得到利用,包括:(a)有规律的前端规划会议,这些会议吸引约100到250个人,并且持续半天到一整天;(b)小型的“工作群体”,这些群体由公务员、城市社区理事会的推选会员以及其它团体和公民社会的代表组成。在活动产生的23个主题中,没有形成单一的“共享”愿景。相反的,未来通过一系列视角和观点来得以闪现。   同目标受众一样,由区域政府确定出大部分的优先领域。了解到这一点并根据Millenaire3对参与性的强调,协商民主的优先权利已通过一个发展理事会的建立而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该理事会使公民社会参与到大都市带的发展中(关于地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这是立法所提供和规定的。这个理事会由官方实体的代表、著名专家、以及来自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领域的社区联合会和常住居民的代表组成,该理事会同城市社区的主席一起工作。参与其中的有300多人,理事会的工作被分为5个工作群体,每一个处理一条大都市区计划文件中启动的战略路线(共有5条,一座能接纳其它文化和世界的城市;一座有吸引力的、适于居住的城市;一座鼓励企业精神的城市;一座有益于终生学习的城市;一座重视协商民主的城市)。作为一个长久的监督工具,理事会将会提醒人们在大都市带总体发展表现中出现的任何新挑战。   和Millenaire3一起,里昂城市社区开始使它的途径现代化,以实现大都市带战略的塑造和实施。这些正在采用的途径也推动了城市社区在大城市带层面中作为协调者和仲裁者的角色。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Millenaire3已经在三个重大功能之间构筑了可能的更强协作:公共讨论,利益相关者的网络,以及计划。公共讨论是Millenaire3的一个核心的方面,通过产生交流和有助于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的气氛,它产生出新观念并且对计划的构筑做出贡献。而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化有利于促进里昂非常需要的融合和去间隔化,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所组织的讨论和持续对话,Millenaire3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它的角色。这一途径正在导致新计划的涌现,或现有计划的更高透明度。 5、结论   从欧洲的一些区域技术预见活动来看,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区域预见可以同国家预见具备不同的关系(强,弱,独立)。但预见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同国家预见一样,都是政府(区域政府)。与国家预见相比,区域预见活动的实践范围要短一些,这和区域的范围较小、关注问题的即时性更强有一定关系。这几个区域预见的目标定位都比较广泛,涉及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方面问题。区域预见采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样化,在国家预见层面中得到大量采用的Delphi方法在区域预见中受到了较少的采用,而工作群体、论坛(会议)等方法得到了较多的采用,这也和区域范围较小、涉及专家人数量相对较少有关。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相对于纯形式化、定量化的方法,工作群体、(论坛)会议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欧洲区域预见活动中的组织形式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纳入,广泛集成多方意见的方式,对于参与性以及对于磋商民主的强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简介:王键,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参考文献: UNIDOTechnologyForesightManual,Volume2:TechnologyForesightinAction ,Vienna,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elopmentOrganization,2005. IanMilesandMichaelKeenan,PracticalGuidetoRegionalForesightinUK ,Belgium,EuropeanCommunities,2002. Godet,Fromanticipationtoaction—Ahandbookofstrategicprospective ,UNESCOPublishing,1993. R.舍普等 ,《预测科学》 ,陈燕萍 ,北京,三联书店,1999。 李健民 ,《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RegionalTechnologyForesightinEurope WangJian (ShanghaiInstituteforScienceofSciences,Shanghai,200235) Abstract:Asoneofthemostearlyoriginalcradlesoftechnologyforesight(TF),thepracticesofTFinEuropearefociwhichhavebeenconcernedbymanypeople.RegionalforesightisawayofappliedpracticesofTFmethodsundernationallevels.Thecharacteristicofregionalforesight,whichisdistinguishedfromotherlevels,istheproximityofactorsinvolvedanditslimitedspecialrange.Inthisarticle,weintroducedsomesuccessfulregionalTFexerciseswhichweredevelopedbydifferentEuropeanregions.Theyare:CataloniainSpain,UusimaainFinland,andLyoninFrance.Fromthecharacteristicsofthoseregionalforesightexercisesandthecontrastbetweenthem,wecouldlearnmoreaboutthenaturalprinciplesofregionalforesightexcises.AnditcouldbehelpfultoextendTFexcisestomoreareas. Keywords:STPTFRegionalForesightVision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一部高等量子力学著作,享一段快意人生
热度 10 qhliu 2011-1-4 18:55
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主讲教师贺鹏斌博士游学欧洲未归 , 受其之托,本学期我又讲授了一遍高量。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湖南大学物理学科研究生高量课程只有 32 个课时。如何利用这点课时努力教学生一些东西,颇费心思。 一,可用一个方程概括 Sakurai 《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之妙 我书柜中有几种量子力学著作,挑哪一部作为这次高量教材呢 ? 网上调研一下,不难发现美欧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高量课程教师中,推荐使用 Sakurai 《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的比例,超过 80% 。我手上正好有这本书的样书,系中科院研究生院高量课程教师丁亦兵教授赠送所得。丁老师是此书在国内影印出版的推荐人,估计给很多人赠送、推荐过这本书。我获赠此书后即建议鹏斌老师作为授课使用。但我一直心有不安的是,几年来都没有能通读这部著作。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讲授一遍,深读一次 ? 到现在为止,我用这本教材上了七次课,每次四课时,尽管只讲完了前四章 ( 全书共七章 ), 居然觉得此书甚妙,恍惚间 fan 了 Sakurai 一把。 该书从理想化的Stern-Gerlach实验开篇,并不出奇;但是随着阅读和备课的深入,相见恨晚之感居然愈发强烈起来。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抓住了量子力学的灵魂,而且把这个灵魂描叙得灵动飘逸。 作为现代物理的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在状态描述方面,概率幅是量子力学的灵魂;而概率幅的变化不过是平移、转动、演化等算符作用或者规范变换后的结果。而这些算符的构成法则只有一个——对称性。而关于对称性在现代物理学中地位, 杨振宁先生有一句名言如下: 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 (Symmetry dictates interaction) 。 用 Dyson 的话说 , This idea is Yang'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physics 。Sakurai这部著作,把杨先生这句话写实了、写活了! 焉能能说 不妙 ? 如果用一个方程表达 Sakurai 《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的妙处,不二之选只能是: 其中 S 为平移、演化、转动、宇称、格点平移、时间反演等对称算符和规范变换因子。 注意 S 幺正而非厄密,所以它不是位置或者角动量之类的算符 。 二,欣赏源于思想上的共振 在高量课程中,过分沿用 Dirac 的正则量子化做法有待商榷。在这一点上,我和 Sakurai 的思想暗合。 Sakurai 有一处评述我特别喜欢 “ We have deliberately avoided exploiting Dirac's analogy in obtaining the canonical commutation relations. Our approach to the commutation relations is based solely on (1) the properties of translations and (2)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rator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momentum operator … ” (p.51) 。不能说 Sakurai 比 Dirac 更高明 ! 量子力学一直在蓬蓬勃勃发展之中,用演进后的量子力学来讲授量子力学 还是按历史发展来讲授量子力学 ? 二者各有优劣,不过 我倾向于前者。 欣赏作者至始至终只用了态变化而非空间 ( 逆向 ) 变化的观点,即所谓“主动的”观点而非“被动的”观点。但是对个别极易混淆之处,也会要言不繁清楚点出。例如对 Heisenberg picture 中空间的基是否随时间演化,他写道:“ A common misconception is that as time goes on, all kets move in the Schrodinger picture and are stationary in the Heisenberg picture. This is not the case, … ” (p.87) ;而在讨论时间反演时,仅仅讨论态的变化是不够的, Sakurai 也是特别指出,具体表象 ( 空间的基 ) 的变化必须当心 (p.271-280) 在内容选取方面,教科书中有两个常见的毛病。之一是作者对所选内容并无深刻研究,内容凌乱不堪;其二就是对作者研究领域范围内的内容取材过多,或是不惜大篇幅讨论一些体会较深却意义不大的问题。在 Sakurai 的书中,看不到这两方面的缺陷 。 三 , 瑕不掩瑜 Dirac的 经典巨著《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一个极难超越之处在于 ,他 对量子力学的发展的指导和预言 , 没有一条错误或者过时。 Sakurai 1982 年突然去世后,手稿经过了段三复先生的不断编辑和修订。而在我用的是 2005 年重印的修订版中,还是 有些明显过时的话 。例如,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The quantum-theoretical treatment of a bouncing ball may appear to have little to do with the real world. ” (p.109) , 有点过了。 2002 年有一个很出名的地球场中慢中子“皮球”实验,就是宏观世界中关于量子基态的直接观测。 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理论和实验发现,波包演化最关键的非经典性质是所谓的 ( 超 ) 回复 ((super) revivral) 现象。《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凡是涉及到波包演化的讨论 (p.79 , p.87 等处 ) ,总觉得言犹未尽 。 有些处理稍显粗糙 。例如,对时间能量不确定关系的处理、对 Ehrenfest 定理的解释等方面,似乎有所不足。补充材料之一 (Supplement I) 关于几何相的讨论印刷错误较多,序言中声称“ ...the revised edition has been "finely toothcombed" for misprint errors.... ”,看来并不尽然。 有些说法有些可疑 。例如,p.275上,关于时间反演算符作用到球谐函数|l,m上等于|l,-m乘上一个系数,数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于该结果的解释认为定态有经典图像,有些“初等量子力学”,本质上不甚妥当。 少量处理未知深意 。例如,中子相干实验的内容居然出现了两次。习题2.37(p.150)和正文p.162,连图都是一样的。 尽管如此,这部著作依然不失为最优秀的高量教材 ! 值得大力推荐。 四:最后一次高量课决定不用 Sakurai 量子力学并非如教材表述的那样完美无缺,需要不断发展和演进。一个人要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一点实际的、物理的问题,殚思竭虑苦其心志未必能得其门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能依然一无所获。 Sakurai 的 《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可谓“ 顺溜 ” 。 “ 顺溜 ” 的学名叫 “ 行云流水 ”, 这是一本书作为一本教材应该具有的最基本品质。那么,我 最后一次的高量课程讲什么 ? 我的着眼点却在于破除学生头脑中慢慢形成的量子力学的“顺溜”观 !! 决定不再用这本书。 最后一次课四课时,我准备请南京大学物理系王凡先生和我一起各讲两课时。我准备的题目是《量子力学应用于石墨烯的一个基本困难》;而王凡先生讲授的主题是(四维)规范势的分解及其量子力学问题,近两年来他已经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两篇 PRL! 这两个量子力学研究课题,都有很多问题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聪明的学生,一定会从高量的教学到研究课题的提炼和深入进行过程中,激发出一点点参与量子力学本身发展的欲望。 在下一篇博文中,我将简单介绍为什么说量子力学应用于石墨烯时具有一个基本困难。 五:物理学教师的快意人生 研读一本书,觉芷芬兰芳进而宠辱偕忘,不亦快哉 ? 附件: 2010级研究生高等量子力学考题 附答案.pdf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28487 次阅读|30 个评论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四) ——索佩坝鲜为人知的经历
热度 2 zhushiao 2011-1-2 08:28
欧洲闸坝参观随感 ( 四 ) 索佩坝鲜为人知的经历 朱诗鳌 索佩( Sorpe )坝位于德国鲁尔河流域,建于 1927 ~ 1935 年,是一座有 80 年历史的大坝,枢纽具有调节流域水量、供水和发电等效益。索佩坝坝区风景优美,是游客休闲佳地 ( 图 1); 而它的另一面是其不平常的、鲜为人知的经历。为此 , 作者特地参观了这座水坝 ( 图 2) 。 图 1 索佩坝枢纽鸟瞰图 ( 引自 dtkinfo.de) 图 2 作者参观索佩坝留影 (2010 年 9 月 13 日 ) 二战 后期,英国皇家空军对纳粹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 1943 年 5 月 16 日夜,轰炸了鲁尔区的 3 座水坝。这 3 座水坝是默讷( M hne )坝、埃德尔( Eder )坝和索佩坝, 其地理位置如图 3 所示。 图 3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 轰炸的德国鲁尔区三座水坝地理位置图 (引自 dambusters.org.uk ) 在这次空袭中,因坝被炸垮所产生的洪流冲毁了 25 座桥梁, 125 个军工厂瘫痪,纳粹德国损失惨重。而在这次轰炸中被炸垮的只是默讷坝和埃德尔坝(图 4 和图 5 ),索佩坝并未被炸垮。 图 4 默讷坝被炸后的情景(引自 en.wikipedia.org ) 图 5 埃德尔坝被炸后的情景(引自 en.wikipedia.org ) 索佩坝虽未被炸垮,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被轰炸过多次。 索佩坝是一座 土坝,而 默讷坝和埃德尔坝均为重力坝,见图 6 。图 6 中索佩坝坝体中部的竖墙称之为 混凝土心墙 ,用于坝体防渗 。 图 6 鲁尔区三座水坝横断面图 (引自 web.mst.edu ) 左 默讷坝(花岗岩砌石重力坝 , 坝高 36.6m ); 中 索佩坝(混凝土心墙土坝 , 坝高 60m, 上游边坡为 1:2.25 ,下游边坡为 1:2.5 ); 右 埃德尔坝(花岗岩砌石重力坝 , 坝高 44m ) 英国空军为轰炸默讷坝和埃德尔坝这两座重力坝,设计了一种可以避开防雷网的、能在水库水面上跳跃前进的 跳跃炸弹 ( bouncing bomb ),外形为圆筒型,其直径 1.27m ,高 1.6m ,弹重 4.3t ( 图 7) 。 这两座坝果然都被这种炸弹炸垮了,但同时也用它来轰炸了索佩坝。 图 7 跳跃炸弹(引自 century20war.co.uk ) 图 8 轰炸默讷坝时飞机飞行的方向(引自 directart.co.uk ) 图 9 轰炸索佩坝时飞机飞行的方向(引自 military-art.com ) 英国飞机在轰炸默讷坝和埃德尔坝时,是从水坝的正前方对着坝体方向飞行与投掷跳跃弹的(如图 8 所示)。因为重力坝的横断面相对较单薄,故容易被炸垮。而索佩坝是土坝,横断面庞大,混凝土心墙前后有较厚的土体保护。因此,就只有先将防渗的混凝土心墙炸裂使之漏水后,坝体才有可能破坏。因而英军飞机在轰炸索佩坝时,是沿着坝顶长度的方向飞行与投弹的(如图 9 所示)。 轰炸索佩坝的飞机叫兰卡斯特( Lancaster )轰炸机,共动用了 4 架。索佩坝并未设防,但因当晚有雾,又因地处山区,左岸山头上还有教堂尖顶建筑物,要沿着坝的长度方向飞行并准确投弹就很困难。第一个进行轰炸的是飞行员麦卡锡( Joe McCarthy ),他是在第 10 次试投时才击中坝体的,然而只是使坝顶的防浪墙受了轻微的破坏,整个坝体仍然完好(如图 10 所示)。 图 10 索佩坝防浪墙被炸的情景(引自 www.airrecce.co.uk ) 第二个飞行员伯佩 (Burpee) 连坝的位置都未找到。第三个飞行员 布朗 (Ken Brown) 驾机轰炸时,雾的浓度加大了,很难找到合适的飞行路线,冒险进行了 8 次高度仅 18m 的低空飞行,都未能投弹。最后投了一次,也只是溅起了高达 300m 的水柱,坝体仍未炸垮(图 11 )。最后是飞行员安德森 (Anderson) 驾机轰炸,由于雾的浓度越来越大,便取消了飞行。 图 11 轰炸索佩坝时击起的水柱(引自 www.posart.com ) 到第二年, 1944 年 10 月 15 日,英空军又对索佩坝进行了第二轮轰炸,这次使用的是一种重型炸弹,名叫 高脚柜炸弹 (tallboy bomb) ,高 6.35m ,直径 0.95m ,弹重 5.443t ( 12000lb ) 。 高脚柜炸弹和上述的跳跃炸弹都是由英国航空技术专家巴恩斯沃利斯( Barnes Wallis , 1887 ~ 1979 )研发的。高脚柜炸弹和当时另一种炸弹地震炸弹( grand slam )是二战时期各种炸弹中最重的两种 。 然而 索佩坝仍未被 高脚柜炸弹 炸垮,只是使坝体出现少量的溢水,而留下的是一些巨大的弹坑,有的弹坑达 12m 深。 据统计, 索佩坝前后共受到 11 次轰炸。 (a) (b) 图 12 高脚柜炸弹 (a) 现在做的复制品 (引自 en.wikipdia.org ) ; (b) 水库放空后排爆现场 (引自 www.rafbdhistory.co.uk ) 二战结束后,在 1945 年、 1946 年、 1951 年、 1956 年和 1958 年,德国 对索佩坝的混凝土防渗心墙和弹坑等不同部位进行了修复,一直到 1962 年完工。在灌浆处理中,共钻孔 53000m ,用了 3950t 水泥和 550m 3 黏土。 在 1958 年的那次修复中还放空了水库。出人意料的是,水库放空后,工人们竟在淤泥中发现一枚二战时遗留下来的未爆炸的 高脚柜炸弹,当时正值 圣诞节前夕 。该炸弹还装有 2.5t 的高爆炸药,而且还保留有高灵敏度的导火索。之后 13 天,即 1959 年 1 月 6 日,便由德国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 Northrhine-Westphalia )州首席排爆官员 麦兹克 (Walter Mietzke) 和英国空军上尉沃特斯 (James M. Waters) 共同排除了这枚炸弹 。在排爆开始前, 索佩坝附近村庄的全体居民都疏散了。 索佩坝不平常的经历已成过去,但这段史实告诉我们:就抵抗空袭的能力而言,砌石重力坝较差,而用混凝土心墙防渗的土坝则较强。不过,在上世纪 60 年代,有人从这次鲁尔空袭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砌石重力坝来说,只要坝顶宽度超过 15m ,就能保证坝体的安全(默讷坝的坝顶宽度为7.6m,埃德尔坝为6.0m)。这些,可作为我们维护我国水坝在今后可能战争中的安全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Robert B. Jansen. Dams and Public Safety.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Water and Power Resources Service,1980 2 Edward Gruner. Dam Disaster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January 1963
个人分类: 坝工|993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圣诞节前欧洲多国遭遇暴雪 交通严重受阻(图)
杨学祥 2010-12-18 14:35
圣诞节前欧洲多国遭遇暴雪 交通严重受阻(图) 2010年12月18日02:45中国新闻网 欧洲大雪   中新网12月18日电 圣诞节前正是交通旺季,但欧洲北部多国因为暴雪及严寒低温,造成交通严重受阻,德国各机场取消数百架航班,波兰及荷兰因公路结冰,驾驶险象环生,交通备受影响。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德国在这一波降雪中受灾最严重,各地机场已经取消600多架次航班,公路因为冰雪湿滑,车祸频传,至少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各地道路行车缓慢,许多学校都宣布停课。   而在波兰,今年冬天已经造成93人冻死,严寒大雪迫使铁路重新安排行车时课表,结果民怨沸腾,在野党要求相关部会官员辞职下台,建设部长因此特别前往国会鞠躬道歉。   在荷兰,各地公路也都结冰,同时两条隧道关闭,导致公路塞车,蜿蜒车龙长达500公里,各地大众运输因为天候恶劣而减班,阿姆斯特丹机场及欧洲各大机场的航班不是取消、就是误点。北爱尔兰机场周五因大雪关闭。   在英国,新一波降雪威胁各地铁公路交通,当局呼吁民众,非必要,尽量不要出门。英国能源部长警告,圣诞节时间,天气将每下愈况,可能导致国内燃油能源严重短缺。   而在南欧意大利的卡布利岛,出现25年来首次降雪。 http://cd.qq.com/a/20101218/000060.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欧洲五国硕士奖学金机会--GIS、遥感、环境
热度 1 王晨 2010-11-8 21:17
Five renowned European institutesoffer you a unique Erasmus Mundus joint European Master of Science (MSc) Course in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arth Observ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Management (GEM). The course has a duration of 22 months and will be taught by world class faculty in five countries: Iceland, UK, Sweden, Poland and The Netherlands. While studying in at least two of the five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studying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students will gain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acade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of northern and central Europe. Graduates gain a multiple MSc degree from the consortium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will start with a foundation year. Depending on their background and preference, students will start their studies either in The Netherlands (Twente University, Faculty ITC) or in Sweden (Lund University). After the foundation year, students continue with their MSc research, including fieldwork, on a topic of their choice at one of the other 4 universities. This top-quality MSc course is supported by the prestigious EU Erasmus Mundus programme and is open to full-fee paying students from the EU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 For the course starting September 2011 we are inviting applications from motivated, high quality gradua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 30 December 2010 Apply now online: http://www.gem-msc.org/application/Registration/ MORE INFORMATION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www.gem-msc.org or send an email to info@gem-msc.org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67 次阅读|4 个评论
欧洲史和文明史
oyjenvol 2010-11-7 09:55
在海陵岛归来的大巴上,曾想到几个有趣的历史现象: 1,历史起源于河流,这个命定有一定的正确性:长江和黄河孕育的中华文化;印度河和恒河哺乳的古印度文化;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起源的古巴比伦文化;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埃及文化;多瑙河和莱茵河流传的欧罗巴文化......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范畴之内我无法再找到一种有卓越影响力的文化了。玛雅文化除外,毕竟这一切和亚特兰蒂斯大陆一样是一个无法追本溯源的文化之谜。既然是一个不可考究的话题,那就不加考虑了。从地理的角度再次出发来看大河文化,我觉得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出来了:除了无人居住的南极洲之外,偏西的亚洲,欧洲和非洲这三块大陆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文明史,但是地处东方的美洲大陆和大洋洲却没有出现。如果从河流来说的话,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以及北美的五大湖为什么诞生不了文明呢?是不是真的这三块大陆没有适合农耕文明的田地?还是因为这三个大陆的紧密程度不及亚非欧三大洲?还是因为人类的迁徙路线决定了这三个大洲的晚育? 至于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我倒是很希望能有史学家能帮助解决我这个不知正确与否的问题。 2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有古巴比伦文化都是渊博深邃的长者,欧罗巴文化在他们面前只能算是一个棋童了。但是古巴比伦文化过早地陨落了,中华文化却在各种束手束脚的文明理论里面蹒跚前行,印度文化在臃肿的人口问题之下因为城邦问题落伍了,至于古埃及早已经在三块大陆的强势王朝的永无休止的侵犯之下土崩瓦解。欧罗巴文明是不是因为在它们天然的屏障阿尔卑斯山脉的庇护之下安居乐业而后来者居上了呢? 3 从亚历山大大帝遥远的马其顿梦开始,到希特勒的纳粹结束,为什么这么多的超级帝国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之内昙花一现之后就没落了呢?倒是中华帝国却表示毫无压力,很多王朝都将马蹄印刻在了其他大洲之上之后依然坚挺。 4 这是最有趣的一个现象:查理大帝一统欧洲之后,虽然国运昌盛了那么一会儿,可是查理大帝驾崩之后,他的孙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分了家底,于是好不容易统一的欧洲又开始了画地而治。我觉得查理大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自他之后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统一欧洲,彼得大帝没有,拿破仑也没有,希特勒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查理大帝死后的一两百年时间内,欧洲也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战争。于是在天下太平的前提之下,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法国和意大利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又过了几百年,荷兰人兵强马壮了,他们开始觉得自己的版图小了,于是开始谋划航海。于是它们拥有了最早最强的航海舰队,从北海到地中海,穿过英吉利海峡就是地中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于远方的来客表示震惊,于是他们也开始效仿,在这个时候,无疑荷兰还是一个强大的海上马车夫;西班牙毕竟还是在疆域相对辽阔的伊比利亚半岛上,他拥有更多的资源,于是他们组建了狙击荷兰扩张步伐的无敌舰队,于是欧洲开始从马车夫时代进入无敌舰队时代;偏安一隅的英格兰在其他国家扩张同时也在厉兵秣马,也许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欧洲各国轮流坐庄的机会,骄横一世的无敌舰队在1588年遭受到了英格兰人在英吉利海峡低调的狙击,130艘华丽丽的战舰最后损失一半铩羽而归,自此以后,英国一战成名,成了新的欧洲霸主,欧洲开启了长达200年的不列颠时代;历史毕竟是伟人的,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矮子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个事实,他就是拿破仑,他和很多法国人一样深深痛恨英国人,也痛恨德意志人,他认为法兰西民族才是欧洲的主人,于是他指挥他的铁骑踏平了欧洲,最辉煌的时候他拥有十多个国王的头衔,19世纪属于法国,他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几乎千年一遇的小矮子;小矮子能有的理想和包袱狂人同样能够拥有, 斐迪南大公遇刺的事情将欧洲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心,德国自俾斯麦开始好不容易建立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毁。但是一个叫希特勒的狂人固执地认为日耳曼人是世界最优等人种,于是他重走了拿破仑的老路。当然,悲剧总是惊人地相似,除了一海之隔的英格兰,希特勒真的几乎踏平了欧洲,只是和拿破仑一样莫斯科的寒冷将他击败得一塌糊涂!当然20世纪欧洲的强者还是属于德国。 5 当然众所周知,和欧洲的后来者居上一样,美国也以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荣登了新的文化霸主的地位。我想问的是,谁将会是下一个文化轴心呢?
个人分类: 高尔基的哲学观|22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的历史很长--写在书本上,欧洲的历史很长-写在街两旁
immuneweb 2010-10-18 21:34
近年去过欧洲的人士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那里的城市与国内城市相比,要破旧的多。现在国内大中城市市容市貌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楚楚动人,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客人。而欧洲的城市有点像中年妇女,尽管青春已逝,但风韵犹存,只有你徜徉在城市中间,慢慢品味,才发现她的丰富内涵。 前一段发生了备受瞩目的江西宜黄拆迁引发自焚事件,过后县级领导受到免职,10月13日,一篇署名宜黄官员的文章《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在网络上发表,文中有对所谓无奈强拆的表白,有对所谓法律本本主义的反思,更有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惊人论点。呵呵,按照他的理论,新中国是拆出来的,尽管媒体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但现在各地的拆迁风盛行其实是对他观点的佐证。目前很多有点年代的建筑都已经被拆了,大家现在周游各个大中城市,能见到多少100年以前的建筑?目前拆迁的主体建筑已经是70-80年代的了,有的建筑可能只有10多年也同样被拆掉,所以我说中国的历史悠久,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写在地球上。 而当你漫步在欧洲的城市街道,你放眼望去,街两旁的很多建筑都是19世纪或者更长远一些的建筑,这些建筑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没有被拆掉,难道他们就不搞旧城改造?所以我说欧洲的历史是写在街道两旁的,这是一种文化。我们尽管满城尽是高楼大厦,它们却是建在文化的沙漠上。
个人分类: 生活|347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集体共犯,对希特勒的不堪回首的回首,附因果论
yue 2010-10-16 15:58
一切罪恶都有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根源。事实上,哲学上最落后最简单的部分,无过于关于因果关系的认识。哲学家对因果关系的论述是极为贫乏的,相反法学的论述非常好。它把因果关系区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原因、因素、条件以及根源,主观的和客观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必然的、偶然的,等等。形式逻辑也有一些因果论,例如关于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论述。哲学上任何一个课题,对他的反思和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不要以为因果论是古老的,就以为他已经完备了,恰恰相反。 讲到罪恶,个人自然不能逃避责任,但是社会根源也是不可抹杀,以及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的自然规律属性,即人类社会的纯粹的必然性。 欧洲在反思纳粹的时候,做得比较好。恐怕就在于他不仅没有停留在阶级分析上,没有停留在追究少数人的责任上,而是深入到多数人的灵魂,深入到所有苟活者的灵魂。也就是没有停留在批判罪人,而是进而批判所有所谓的义人。 恶在于义人,而不是在于恶人。 Hitler Exhibit Explores a Wider Circle of Guilt 希特勒时代的展览,从中可以探讨更大范围的罪恶。 BERLIN As artifacts工艺品 go, they are mere纯粹 trinkets装饰 an old purse钱包, playing cards扑克牌, a lantern灯笼. Even the display that caused the crowds人群 to stop驻足 and stare瞪 is a simple embroidered绣 tapestry幕布, stitched缝 by village women. (本段讲普通展览的情况,下面讲一个特别的展览) But the exhibits展览 that opened Friday at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 are intentionally prosaic无聊: they emphasize the everyday way日常生活方式 that ordinary Germans once accepted, and often celebrated歌颂, Hitler . The household家常 items物品 had Nazi logos标志 and colors. The tapestry, a tribute贡品 to the union of church, state and party, was woven编织 by a church congregation集会 at the behest命令 of their priest. This is what we call self-mobilization of society, said Hans-Ulrich Thamer, one of three curators管理人 to assemble收集 the exhibit at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 As a person, Hitler was a very ordinary man. He was nothing without the people. 下面一句是讲这次展览的主题:希特勒和德国人:民族和犯罪 This show, Hitler and the Germans: Nation民族 and Crime, opened Friday. It was billed as the first in Germany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o focus exclusively专门,特别地 on Adolf Hitler. Germany outlaws禁止 public公开的 displays of some Nazi symbols符号, and the curators took care to avoid showing items that appeared to glorify宣扬,美化 Hitler. His uniforms制服, for example, remained in storage. 进一步说明这次展览的主题:批判整个社会。 Instead, the show focuses on the society that nurtured培育 and empowered培植 him . It is not the first time historians have argued that Hitler did not corral攫取 the Germans as much as the Germans elevated推举 Hitler. 不是希特勒攫取了德国人,而是德国人推出了希特勒。 下面说展览的现实意义。 But one curator said the message was arguably无疑 more vital for Germany now than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six decades, as rising nationalism民族主义, more open hostility敌视 to immigrants移民 and a generational disconnect断层 from the events of the Nazi era have older Germans concerned about repeating the past. 让年老的德国人担心历史重演。 The only hope for stopping extremists is to isolate them from society so that they are separated, so they do not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urgeoisie资产阶级 and the other classes, Mr. Thamer said. The Nazis were members of high society. This was the dangerous moment. This we have to avoid from happening. Increasingly, Germans have put the guilt of the past behind them, reasserting重建 their pride in national identity in many positive ways. But there also have been troubling signs seeping流露 from the margins into the mainstream. A best-selling book by a former banker promoted宣传 genetic theories种族理论 of intelligence and said that Muslims were dumbing down society. A leading politician condemned谴责 alien外来 cultures. A new right-wing party recently attracted hundreds to a speech by the far-right Dutch politician Geert Wilders . Even government officials say that immigrant children are picking on native Germans. The media is filled daily with reports of conflict between immigrants, especially Muslims, and Germans. The planners began discussing this kind of show 10 years ago, Mr. Thamer said. An expert committee viewed it as part of a continuum整体 of penance赎罪 and awareness反省 that historians say began with the Auschwitz奥斯威辛 trials. The process did not always go smoothly. A 1995 exhibition in Hamburg was widely condemned for showing that the Wehrmacht纳粹的国防军, or regular army, committed atrocities惨剧 on the eastern front, just like the SS, the Nazi special police. The public was not ready to wid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Nazi-era wrongs . But for this show, museum officials thought the time would be right. And in the end, they said, the timing added special value. It would be presumptuous武断 to say that an exhibition could counter消除 the radiance扩散 of populism民粹主义, said Rudolf Trabold, spokesman for the museum. We try to achieve what we can afford, and to achieve our mission履行使命. But if that outshines盖过 the populist power of a Geert Wilders, I myself would not presume to say. As he walked through the exhibit on Friday, Eric Pignolet, a Belgian who has lived in Berlin for 22 years, said he was pleased that Germans were no longer saying, I didnt know.对历史的无知 But he said he was troubled担忧 by parallels比较 between then and now过去和现在. I think if you had someone like him today, it could be very dangerous, he said halfway through his walk through the displays about Hitler.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out there who want jobs, who are not happy with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who would vote for someone like him if he came along. The line had already formed when the museum doors opened at 10 a.m. An estimated 3,000 visitors paid the $8.40 admission fee to see the nearly 1,000 items, including photographs, videos, uniforms and a narrative that explained the early appeal of a man and a party that offered jobs, pride美丽的许诺 and a sense of purpose, while employing使用 wholesale大规模 violence and brutality to those who did not go along. 以下是最严厉的,最直接的对德国人全体的批判。但是为什么不对全人类批判呢? This exhibition is about Hitler and the Germans meaning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nd individual processes进程 by which much of the German people became enablers教唆犯, colluders共谋, co-criminals共犯 in the Holocaust大屠杀, said Constanze Stelzenmller, a senior trans-Atlantic fellow with 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Berlin. That this was so is now a mainstream view , rejected only by a small minority of very elderly and deluded蒙蔽 people, or the German extreme right-wing fringe. But it took us a while to get there. The museum placed the display downstairs地下室, below street level, so it was dark and silent. Three images of Hitler projected投影 on a mesh多孔的 screen opened the show; behind them were pictures of cheering crowds欢呼的人群, marching soldiers and other demonstrations of popular support. Around the corner were details of how Hitler was embraced early on, by the elite精英 in Munich. The wives of entrepreneurs, such as Elsa Bruckhmann, vied争夺 to be the first to drag Hitler to a social event社交, one display said. Our teachers in the past, were integrated正派 in that system, and I can remember they wanted to tell us that the German people became the first victim of Hitler, that they were practically mugged绑架, said Klaus Peter Triebel from Seefeld, near Munich. The exhibit explains the early appeal主张 of the Nazis, who demonstrated a keen热情 appreciation赞扬 for the politics of populism民粹主义s creat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purpose意志: Attending popular sports events, film premiers, they dedicated autobahns高速公路 and new industrial builds工厂, read a display一个展示这样说. There were also the familiar striped uniforms囚服 forced on prisoners in the concentration camps集中营, and the cold calculation in maps that showed the division of Poland between Germany and Russia. But over and over, the point was spelled out表达 clearly in the exhibits plaques匾额 like one, near letters written by children who were sent off to concentration camps, that said: Hitler was able to implement his military and extermination灭绝 objectives目标 because the military and economic elites精英 were willing to carry out his war. The exhibit, with all its photographs of young and old adoring Hitler, also sought to dispel驳斥 the notion that the Nazi spirit was simply impossible to resist. It held up Johann Georg Elser as proof that it was possible for an individual to develop into a resistance fighter抵抗战士. Mr. Elser was a carpenter who tried to kill Hitler at the outset of the war and was hanged绞刑 for his actions . His story, however, left some viewers to wonder why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had not rejected Hitler. Why everyone went mad. My father was a Hitler Youth, said Gutfreund Keller, as she walked through the exhibit with her husband and two daughters. Its hard to understand. Stefan Pauly contributed reporting. http://www.nytimes.com/2010/10/16/world/europe/16hitler.html?pagewanted=2_r=1ref=global-home
个人分类: 上下求索--------教学资料|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当老板、中国当马仔
newniu 2010-10-14 23:03
《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然而,这个世界第二却并不值得国人高兴与骄傲。资本总是逐利而来的道理,而中国能够如此受到国外投资者的欢迎,也正是由于其高额回报率。以去年的统计局数据为例,外商投资企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10%,其吸纳的就业人数为4500万人,仅仅占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 11%左右,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8%,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55%。而其付出的税收占全国税收22.7%。从这些数据看,外商投资企业低投入高产出已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民营资本却在不断萎缩。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上海制造、浙江制造正在遭遇投资瓶颈的考验。来自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上海的工业投资增幅不升反降,同比下降6.3%;浙江省统计局则称,一季度该省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9%,同比分别下降 9.9和20.8个百分点。 美国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登,他在中美战略经济第四轮对话闭幕后,提出G2构想(Group of two;指中美两国建立经济联盟),提倡中美两个大国共享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先说个故事吧,草原上有狼、虎、狮子、羊,现在天正大旱,生存环境恶劣,必然有一种动物会灭亡,会是哪一个?其实,无论是哪一个,绝对不会是羊。没有了羊,其它吃肉动物全完蛋。美国人是食肉动物,中国人是食草动物。中国人对美国人有利,他们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 假如说在某个山上有很多重要资源,你想发财,自然会想办法与护林员搞好关系,并时时提醒说只有咱们是铁哥们,只有咱俩关系好。中国与美国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国产低端,美国占领高端,可以互补。对于欧洲,同样是类似的互补。 欧洲在经济版图上与美国竞争。欧美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存在着类似,也决定着他们只能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都不愿意走中国模式,以低工资,高体力劳动强度来生产货物。他们两家存在着激烈竞争。他们都在拉中国。 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都在老龄化,消费者多,生产者少,那些老人存了养老金,如何才能保证足够的产品供应?所有人都会想到中国,由中国生产,美国老人把养老金给中国,日本老人也把养老金给中国。 老人只是生活需求,那么让中国生产消费品,而美国人把生产力转向高端,实现了狼羊的互补食物体系。 下图描述了各类产业的特点,美国抓住技能高和重要性上两个方面。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沼气产业人呼唤产业政策与时俱进
热度 1 caoman 2010-10-13 17:37
沼气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带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业政策。 各国制定的沼气产业政策有别,不同产业政策适合不同的发展阶段。 几十年来,我国沼气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产业政策依然是以建设资金补贴为主,产业发展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 近年来,出台了部分产品和原料补贴政策,增加了科研开发投入,同欧洲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 表面上看我国沼气产业同欧洲的差距是工程质量落后,实质上是产业政策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 欧洲在产业起步时以建设补贴为主,接着出台了多种产品补贴政策,很快就由政府主导型转化成了市场主导型; 在建设和运行效果上, 欧洲90%以上能正常运行,一般10年内收回投资,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能正常运行的不到10%; 在资金来源和产品应用上, 欧洲资金多来自社会资本,沼气和沼渣沼液都能得到全部利用。我国建设资金主要甚至全部来自政府,普遍缺少利用沼渣沼液的设施建设; 在技术来源和质量上, 欧洲以自主研发为主,设备化程度高,质量性能好。我国大中型沼气技术以引进为主,处于本土化转化过程中,还很不成熟。 中国沼气产业人呼唤产业政策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土地所有权分散原料规模化收集和沼液规模化利用困难的特点,建议政府领导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增加原料补贴政策, 对不同的原料给以不同的补贴额度,越是难以回收利用的有机废弃物,补贴额度越高,如餐厨垃圾补贴南方每吨不少于150元,北方不少于200元; 增加产品补贴政策, 除发电上网补贴外,还要有发电自用补贴政策,和沼气并网与自用补贴政策,如沼气并网每方气补贴南方不低于0.5元,北方不低于0.8元; 增加产业链补贴政策, 给生产沼气设备(如厌氧反应灌)、沼气原料(如回收秸秆)和利用沼气的设备(如新能源汽车)者免税(如所得税),给开发和建设资金补贴(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
个人分类: 生态学|3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欧洲最早居民灭绝原因有新说 或源于火山大爆发
杨学祥 2010-9-29 10:14
欧洲最早居民灭绝原因有新说 或源于火山大爆发 2010-09-29 09:21:04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位于冰岛的Eyjafjallajokull 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火山灰 作为欧洲的最早居民,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也称尼人)曾经是这片大陆的主宰。可是,他们在健康地生活了26万年之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冰河时代后,却突然在距今4万年前神秘消失,其中的原因一直是欧美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7日报道,最新的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可能缘于当时的火山大爆发。 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史前人类学研究小组在位于北高加索的Mezmaiskaya山洞中发现了大量火山灰堆积物,通过研究,科研人员认为尼人的神秘灭绝与火山喷发很有关系。 在对山洞中的土层进行分析后,他们鉴别出其中有两种类型的火山灰,分别来自距今4万年到4.5万年之间的两次火山大爆发,一次是小高加索地区的火山,而另一次是位于现在意大利南部的火山。 小组负责人柳波芙?古洛婉诺娃(Liubov Golovanova)还表示,通过化验洞中找到的植物花粉,他们发现当时的气候异常寒冷,这也印证了当时可能是有大量的火山灰遮天蔽日。 该小组在报告中写道,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使得生态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出现极端寒冷的天气和多变的气候,所以北半球产生了所谓火山冬天的现象。在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个假说,即尼安德特人灭绝的确切时间是公元前4万年,在欧亚大陆西部火山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爆发之后。 研究表明,只有很少的植物能够在火山灰中存活。虽然尼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如野牛、驯鹿等,但是这也使他们的食物链极为脆弱,如果那些动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那么尼人将遭受灭顶之灾。 进而研究人员推断,火山喷发的灾难不但彻底摧毁了尼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使得他们的食物来源大大减少,食物问题可能是导致尼人灭绝的最重要原因。 尼安德特人在距今约4万年前灭绝后,现代人类开始生活在这片大陆上。之所以现代人类能够存活下来,科学家们相信这是因为现代人由非洲迁徙而来,没有受到火山的影响。 该小组提出的假说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教授佩蒂特表示,大约在距今约3.8万年之后,就再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存活的记录。因此,这个假说比较可信,尼安德特人在他们生活的大多数地区灭绝,或者至少是人口明显减少,这个时间应该在早期智人产生之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崔海培 编辑:刘纯萍)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bl/2010-09/29/content_11362900.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亚杂记
chengqi2009 2010-9-26 18:08
2010年九月十九日,星期日 前不久到了联合国(UN)的日内瓦总部,那里也有WTO的总部。欧洲虽然不比中华民族古老,但是历史的痕迹也都比比皆是。来到这个城市,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瑞士虽然是欧盟的成员却不愿意与别的西欧国家统一货币。那看似破旧的日内瓦瑞士银行里,却是个储备有不少于三万亿美元的金库。她的四面八方都被相对庞大的法兰西紧紧围住,如今虽然法语成了瑞士的官方语言,但是以瑞士式德语为母语的人数却仍然居多,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原因可以跟你慢慢细说。然而,对于瑞士这个国家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近五百年来未有过战乱。几百年来瑞士是反战的,中立的,因为她深知战争带来的痛苦,享受和平才是人类最值得拥有的福音。 日本的宫崎俨然是个乡村县城,而且是个十分现代化的农村,既有山又靠海,刚下机场咋一看她好像是个热带海滨度假的地方。但是由于她近于日本岛的东南角,其实连许多日本人都没来过。静静地在这住上几天发现她确实很美,有不少海鲜美食,还有纯天然的温泉。二十五日又到了东京,大都市的繁忙扑面而来,然而整个都市有条不紊。其实本人既喜欢城市的丰富多彩也喜欢乡村的清新宁静。 中国与这个岛国虽然一直有挥不去的战争阴影,但是历史一定是要直面的,在二战前后两者的渊源一直很深,也是永远挥不去的。从瑞士日内瓦和日本东京,你会对欧洲大陆和亚洲风俗均略见一斑,我从此对日本的认识也会慢慢具体起来。 瑞士日内瓦 日本青岛
个人分类: 五洲四海|3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非转基因玉米丰收 邻国饿死也不进口(中央电视台)
DLUTBMGEPM 2010-9-26 17:56
中央台视频链接 http://jingji.cntv.cn/20100923/100698.shtml 网易报道:南非转基因玉米产量达1300万吨 缺粮邻国拒进口 原文地址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921/09/6H3KGGR7000125LI.html   国际在线9月21日报道 今年在南非,作为非洲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农场主们却犯起了愁,这一方面是因为玉米的价格降幅较大,另一方面多余的玉米却少有人问津。今年,南非的玉米产量达到了1300万吨,除去本国的需求,尚有结余400万吨,玉米大丰收不仅压低了价格,而且可能还会导致1万名南非农场主破产。与此相对应的是,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预测,南非的邻国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马拉维今年仍然有总计250万人急需粮食援助。可是由于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顾虑,这些国家都拒绝从南非进口玉米。   上世纪90年代,南非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目前南非全国玉米的57%属于转基因。由于南非农场主的习惯是把普通玉米和转基因玉米混在一起在磨坊里磨成玉米面儿,所以粮食进口商们就把南非的玉米统统视为转基因玉米。然而目前,大部分非洲国家都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他们一是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是为了防止转基因玉米传入后被当成种子,破坏本国传统的玉米物种,并造成对其他植物基因的破坏,从而影响本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另外,如果转基因玉米被用作饲料,将会威胁南部非洲国家对欧洲的牛肉出口市场,因为欧洲人长期以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怀有强烈的质疑。   其实在大部分非洲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顾虑的不仅仅是政府,在民间,许多老百姓也是心有芥蒂。今年4月在肯尼亚,当地的环境保护人士就发起行动,禁止从南非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在当地卸货。在津巴布韦,虽然每年都有上百万人需要粮食援助,但从政府到民间,从来不在进口或者接受转基因食品问题上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南非的农场主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能为他们的玉米寻找到新的买家。 附加:另据参考消息,《南非想售转基因玉米给中国喂鸡》 法新社约翰内斯堡9月19日电。南非的临近小国因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潜在危害都拒绝购买南非的转基因玉米,不过,中国准备在10月份派一个代表团到南非去洽谈购买事宜。另外,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中国种植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导致大量老鼠灭绝的事情,如果拿转基因玉米来喂鸡的话,那么无论是鸡还是吃鸡的人,今后会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很难预料的。(竖琴螺:点评2010年9月23日参考消息)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意大利埃奥利群岛发生里氏4.6级地震
杨学祥 2010-8-17 04:23
意大利埃奥利群岛发生里氏4.6级地震 2010-08-17 01:43:12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意大利埃奥利群岛16日下午14:54分发生里氏4.6级地震,震区震感强烈,并有7人受伤。正在群岛上度假的意大利参议院院长斯基法尼也已经赶到了受地震影响最大的瓦雷穆里亚海滩视察灾情。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坚):意大利埃奥利群岛16日下午14:54分发生里氏4.6级地震,震区震感强烈,并有7人受伤。   据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院的分析数据,与埃奥利群岛地区以往发生的地震活动深度较大不同,此次地震发生在地表以下13公里处,位置较浅。据该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表示,此次地震属于地球表层的一次剧烈活动,人们在海岸线上也能感受到强烈震感。   因地震受伤的7名伤员目前正在接受治疗,但是伤势都比较轻微。此外,埃奥利群岛上可能还有多人受到了地震造成的泥石流的袭击,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统计这方面的确切人数和伤亡情况。   同时,意大利政府已经组织了危机处理小组对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检测并协调当地的救援工作。正在群岛上度假的意大利参议院院长斯基法尼也已经赶到了受地震影响最大的瓦雷穆里亚海滩视察灾情。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08-17/content_714844.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
wonderxhd 2010-7-21 23:47
   多年前开博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再次写在这里:       弄了不少的论坛网站,发现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有个个人博客贴上去的.   在欧洲这段学习经历将是很珍贵的一段,有点后悔过去的都没有记录下来.   那么,一切从今天(2007年7月14日)开始...     是的,一切再从今天开始
个人分类: 留学生活|1882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也纳一周(一):会议总体印象
FSD 2010-7-18 20:24
  国际农作制度协会自从一个印度的科学家当了主席以后,就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了,倒是欧洲的协会非常活跃,近年来一直没有间断每两年一次地连续举办会议。由于国际 IFSA 的 dead ,欧洲的 IFSA 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国际 IFSA 的作用(个人看法,可能是偏见)。   这次参加会议,由于是分会场的发起人和召集人,所以没有像以前参加国际会议那样自由地到处串场,只是在自己的分会场( Workshop 5.3 )(虽然事前因为限制人数拒绝了一些稿件以及有的作者没有能够按计划与会,我们的分会场人数不多,但国际性很好,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法国、中国、奥地利、荷兰的代表到场,大家讨论也很热烈)和合作分会场( Workshop 1.4 )听讲。好在会议组织者把材料事前准备得非常好,在网上可以看到所有论文的全文,会间休息( coffee break )或午饭时可以设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作者进行交流。在整个会议的过程中,没有见到高屋建瓴的大家高论(也许是有眼不识泰山,或者期望过高),但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火花闪现。从总体上看,结合2000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和去年八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雷参加会议的情况,我现在的看法是,国际农作制度方法的发展,在基本框架(四大阶段,与商品研发相同;七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和国家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热点、重大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有机农业、生物能源、气候变化与碳捕获、生产力与食物保障)和科技理论和手段的进步,在诊断、设计、效果评估方法方面,不断地有一些新的进展。一个突出的方面是模拟模型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用澳大利亚科工组织( CSIRO )的可持续农业旗舰项目(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lagship )来说明农作制度研究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条件及新的发展背景下所面对的前沿问题。   该组织将澳大利亚农、林产业的安全稳定所面临的挑战概括为: - 减少农业碳足迹的需要; - 提高单产以确保乡村产业的繁荣、以及在全球的舞台上确保食物安全的需要; - 长期保持土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需要; - 水、养分和能量资源的最佳利用; - 为农业、林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开发补充性的途径。 具体的目标( specific targets )包括: - 在未来的 20 年内,达到各农业关键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每年至少提高 2% ; - 通过提高单产(生产率)、减少排放以及在土壤和植被中贮存碳,到 2030 年减少生产单位食物和纤维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 50% 。 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 CSIRO 属下 APSRU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 APSIM 模型(以 DSSAT 为基础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他们称之为农作制度模拟模型( farming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上述内容的研究。 由此可见,在基本框架内,工作方法不断进步,特别是模拟模型的应用以及对重大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及时跟踪和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是近年农作制度方法发展的基本脉络。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43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耗资6亿欧元,欧洲宇航局验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性!
sheep021 2010-7-7 11:37
盘古开天辟地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神话,据《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欧洲宇航局发布首张整个宇宙的图像 2010-07-06 10:15:34 来源: 网易探索   近日,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 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像,普朗克望远镜去年被送入太空,以考察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网易探索7月6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近日,欧洲宇航局公布普朗克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宇宙全景图。 耗资6亿欧元,欧洲宇航局验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真实性! 对宇宙的认识,现代科学家们探测来探测去,用的都是高科技手段,也没整明白宇宙的样子,最近欧洲宇航局费劲吃奶的劲儿,整了一张宇宙全景图。结果竟然没超出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对宇宙的认识 不过,关于这个图,也有很多初级错误: 1。空间是没有边界的 若是根据这个图,难道空间有边界? 所以,这个图,不是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像,最多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宇宙的一部分。而其余部分,超出了现代人的感知范围。这似乎又扯出了一个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2。人类没有认识到(探测到)的宇宙,还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吗?是客观存在吗? 3 不发光的物质包括在这个全景图中吗? 细看上图底部红色区域的形状,很像南极洲的形状,上图不会是把世界地图做了一些变形和模糊处理得出来的吧 亦或是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小宇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际长途怎么打?
hillpig 2010-5-23 06:59
今天有空写写国际长途怎么打这个问题。当然很多老留们是不用看这些的了,不过权作消遣也无妨。 网上经常会搜到诸如“中国怎么打美国电话”,“美国怎么打中国电话”之类的问题,虽然答案基本上也有对的吧,但是也有不少不对的,这里我给出一点总结。 从中国打美国的电话 先说格式: 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 Country Code + National Destination Code (optional) + Subscriber Number 好了,有了这个格式了,如果有个美国的朋友说他的手机号是9403909851,那么我们该怎么打呢? 从左到右来,我们先看看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这个恐怕是最让很多人模不着头脑的事情了. wiki上讲:An 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also called an international access code or an International Direct Dialling (IDD) code) i... 其实这个可以从这里(或者从这里https://support.t-mobile.com/doc/tm22532.xml;jsessionid=-xF-WFxrPv6Hn6fcJs?你可以查到所有国家的)可以查到,在中国,此处为00. 但是很多人从手机上打又有问题了,先00不行呀,对了,手机上你要拨“+”代替00,因为手机要通过“+”识别为国际打出电话,然后编码传出去。 再说说Country Code 这一项实际上最简单,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国家代码为1,实际上你可以这里查到所有的国家代码:http://www.itu.int/itudoc/itu-t/ob-lists/icc/e164_763.pdf 后面的 National Destination Code (optional) + Subscriber Number 一股脑儿我们就不分析了,例如9403914002,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区号和具体电话号码了。 好了有了上面的分析, 我们从座机上拨: 0019403909851 我们从手机上拨: +19403909851 那么从美国怎么拨中国的电话呢? 例如我们有个国内北京的座机010-5403951,国内的手机13910000000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先查查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从这里:https://support.t-mobile.com/doc/tm22532.xml;jsessionid=-xF-WFxrPv6Hn6fcJs? 我们查到为011,当然手机上你就直接拨“+”号好了。 Country Code 这个就不用我说了,中国人都知道86。 National Destination Code (optional) + Subscriber Number 这个是多少呢?是010-5403951?实际上010的第一个0是不需要的,即应该为10-5403951。为什么第一个0不需要呢,实际上第一个0是为了国内区别打国内长途使用的,就像北京市内的两部电话不需要拨010一样。如果是外地的区号,如0539,那么就去掉前面的0,为539+电话号码好了。 手机号13910000000仍然为13910000000。 所以综上: 我们从座机上拨: 01186105403951 0118613910000000 我们从手机上拨: +86105403951 +8613910000000 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类似, 你可以从https://support.t-mobile.com/doc/tm22532.xml;jsessionid=-xF-WFxrPv6Hn6fcJs?查到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从http://www.itu.int/itudoc/itu-t/ob-lists/icc/e164_763.pdf.查到Country Code 然后同上 international call prefix + Country Code+ .... 最后说说怎么用卡打电话,前面的都是将怎么直接拨国际电话,这样子实在是太耗钱了,当然一般有几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skype网络电话。 如果你有电脑,恰好又有个麦克风,恭喜你,买个skype账号,打吧,很多人这么干,我们这里美国tx一个月包月9美元多,不限时间。 如果你用电脑打觉得不方便,当然还有一类用第三方提供商提供的国际长途卡。 所谓第三方,就是不是你自己,不是电信运营商,而是专门提供国际长途电话卡的公司。我们也有很多人用这种方式,8块多美元,可以有500分钟国际长途,这里公司有很多了,我用的是:http://www.loudclear.com/getCardsN_ch.aspx 这样子你就可以从手机上直接拨了。 最近google在美国推出了google voice很不错,只是话音质量比skype稍逊,不过我看好google voice呀,google voice的思路曾经是我想做的项目,特此推荐。 第三个就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国际优惠方案了。 例如中国移动的为先拨12593之类的。 先写到这里了。
个人分类: 留学杂记|54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许多哲学家借此获得灵感
sheep021 2010-5-14 14:04
《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许多哲学家借此获得灵感 2007年03月27日 10:57 环球时报 vote_init_ids='93858'; 《道德经》英文版 17世纪传入,许多哲学家借此获得灵感和观点 一战后,欧洲人从中寻找拯救文化没落的良方 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子凭借《道德经》为国人所熟知,其在《道德经》中所阐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毫不夸张地说,老子所创立的道家思想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让人称奇的是,自16世纪《道德经》传入西方后,老子及其思想也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和认同。 海外初识《道德经》 早在16世纪,老子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17世纪以后,借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顺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道德经》逐步由中国传入欧洲,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渐传遍欧洲大陆。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经3个字分别翻译为道路(the way)、德性(virtue)和经典(classic)3个词。 老子的《道德经》传入德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影响力甚为深远。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后,《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 本博注:也有说是完善了二进制思想 】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河图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惊呼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连连称赞中国人太伟大了,当即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 莱布尼兹对辩证法的论述深刻地影响着伊曼努尔康德,使康德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阐发者。而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也给予西方学者以启迪,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的大师叔本华其精神源头中就有着老子的影子。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托尔斯泰当年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 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文化并不普及,加上印刷、出版技术的现实限制,使得老子思想基本局限于欧洲的学者和文人圈子里,广大民众对于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真正让整个欧洲民众认识老子、了解其思想的契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欧洲文化危机。 一战后西方文化大危机 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18年大战结束,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各国投入战场兵力达7500万人,其中死伤者达3000多万;因战争引起的饥饿和灾害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700亿美元。对于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来说,昔日繁华的城市沦为废墟,大批工厂、铁路、桥梁和房屋被毁坏。欧洲民众更是目睹亲友死于战场,感受生活一落千丈的痛苦。 一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世界。世界到底怎么了?西方文化到底怎么了?西方人开始痛苦反思。 早在一战爆发前,一位名叫斯宾格勒的德国中学教师便已对西方文化进行总体反思,在战后出版的名为《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斯宾格勒高呼西方文化已然走向没落!在他眼中,文化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有着生长、成熟、衰败的过程,最终无论何种文化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归宿,西方文化也不例外。 西方的没落恰是当时西方文化虚无的极佳写照。人们不禁深思,难道近二、三百年来光辉灿烂不可一世的西方文化,竟也不能免于灭亡的命运,终将毁于一旦?经历一战的惨痛,欧洲人在痛定思痛之余,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求救世的良方。 从东方寻找救世良方 1919年,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写信给印度诗人泰戈尔,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欧洲文化的弊病已经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不将东西文化融于一炉,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这一年,梁启超到达西欧参观,当梁启超向西方友人说起孔子、老子等中国传统思想时,那些友人听后都跳了起来,埋怨他家里有这些宝贝却藏起来不分给他们,真有些对不起人。 一战后,在欧洲人中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热、中国文化热。在这股热潮中,西方人发现,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最好的拯救良方莫过于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他们发现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由此老子思想在西方真正热了起来。 当时很多西方学者到中国来寻找失落情感的归宿和医治西方文化弊端的药方,像英国哲学家罗素就在1919年来到中国,他认为中国人提倡的礼让、和气、智能、乐观的人生之道远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而西欧的民众尤其是青年,纷纷组织团体来研究老子思想,像德国当时著名的组织自由德意志青年和游鸟就以老子为精神领袖,其行事一切以老子哲学为依归,追求道家的境界。一些社团在章程中写道,德国的青年深受组织的束缚,拘束自己的创造精神,因此现在要以老子为导师,追求自己的精神之权利和无条件的自由。1919年,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欧影响广泛,当时有位名叫魏时珍的中国学生到欧洲留学,发现大学的教授十分热衷于与他探讨中国文化。一位姓陈的中国学生在欧洲旅行时,发现在一所乡村中学里,老师向学生讲授无为而治的道理,并盛赞老子学说比孔子学说深奥。当时老子成为欧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对于老子的崇拜,在战败国德国体现的尤为明显,战争的失败使德国民众对西方文化弊病有着更深的切肤之痛。而老子的思想就像一剂清醒剂,直接指出了西方文化的弊病,因此深受德国青年的崇拜,当时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战前德国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时怀中大半带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现在的青年人却带一本老子的《道德经》 。 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 ,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 点评: 看来这东方主生,西方主死之说还真有道理啊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更是从东方寻找救世良方,可惜这些宝贝在东方也快被灭绝了。 风声3奥巴马:中国特色不能丢,莫跟美国走死路。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议欧陆火山喷发
lutianan 2010-4-22 16:30
  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喷发,随之而来的便是漂浮在空中的大量火山灰,这些火山灰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甚至导致了欧盟大部分国家飞机停飞。更有新闻报道称,火山灰已影响到了我国东北地区。火山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及死火山,世界各地均有有分布。火山喷发,原因很多,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当前我认为,我们更多的应该去思考如何防范,如何减小火山喷发后对群众、环境造成的影响、损失。   火山喷发,直接后果便是岩浆迸射,火山灰涌出。岩浆,不必多讲,恐怖至极,强高温可融化多数我们可以想象到的事物。近几年来,因为火山喷发,岩浆流淌导致的人员伤亡依旧时有发生,尽管有部分探险家、摄影者为寻求刺激而产生了恶劣结果。但我相信,受灾群众中,普通老百姓仍占主体。这引起我的思考,难道火山喷发这种灾害真的就那么难预防吗?其实看似困难,可采用的方法还是不少。首先,应该限制在活火山及休眠火山的人口和村庄数量,例如,可规定火山口周围方圆多少公里为无人区。看似有浪费土地的嫌疑,但人命关天,我们不得不谨慎考虑。其次,可以适当的在火山口周围挖一些巨型沟渠,用于引流在火山喷发时流淌出的大量岩浆。沟渠的终点可以是大海,可以是地势较低的洼地,可以是人工挖掘的坑洞。至于火山灰涌出,解决起来,要相对困难一些。或许人工增雨,发放防毒工具将是有效的缓解办法,也可以借鉴沙尘暴地区的先进解决措施。   部分火山喷发还将导致间接后果地震、海啸等,可作为后两种灾难前的的预报,指导居民提前做好准备。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火山喷发依旧可以为人类所用,如火山喷发将带来大量的热能,是否可在喷发频繁的火山周围建立储能装置。火山灰是天然的水泥,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宝贵的建筑材料是否可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任何事物都有它两面性,遇到灾难时,我们既应该考虑如何面对,也应该考虑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它的价值。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岛火山灰云笼罩欧洲 民航空间关闭
newlight 2010-4-15 21:11
从今天中午12点起,英国关闭了整个民用航空飞行空间,原因是由冰岛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已经飘到英国上空,将会影响喷气飞机引擎工作,在这之前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地区的机场已无飞机起降。 这幅照片显示的是12点中欧洲上空的飞机位置, 提供实时资料的网站 估计因访问者太多,已经连不上了。这张是 《卫报》网站上的图片 。在这之前,挪威的民用航空空间已经关闭了,瑞典、丹麦等都将关闭民航空间。 这里有 一张最近冰岛火山喷发的照片 。因为火山口被冰雪覆盖--火山口在 Eyjafjallajokull Glacier 之下,喷出的不是岩浆,而是大量水气云雾,其中含有大量火山灰。 目前火山灰都在高空,所以只会影响民航飞行器,还没有落到地面--也许就在高空被吹散而不会落到地面。今天爱丁堡的天气是一片晴朗,空气清澈。 这里还有一幅由英国气象局发布的火山云灰覆盖图。 View Larger Map 火山喷发位置的 Eyjafjallajokull Glacier 的卫星图,可见是一个巨大的冰帽。 冰岛位于欧亚版块和北美版块之间,火山频繁,在 Richard Hamblyn 的新书 Terra Tales of the Earth 中,曾用一个章节详细记述了1783年冰岛 Mount Laki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造成当年欧洲春夏的迷雾,以及接着而来的严冬。
个人分类: 科学媒体|4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32:小结 "还是耕耘好自己的家园要紧"
kd652 2010-4-11 20:41
退休后,去年秋天在紧靠日内瓦的法国小镇FERNEY住了两个月,其间断续地乘欧洲通票火车参观了瑞士,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如同反刍,回国后整理照片,陆续发表了三十多篇游记.本篇为小结: 法国小镇FERNEY清晨的月亮 法国FERNEY小镇虽然紧靠日内瓦机场,但是夜间通常没有航班,所以在夜晚很安静. 没看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倒是觉得这猫脸挺圆的 从FERNEY乘F路BUS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日内瓦火车站,途中经过联合国(欧洲办事处)门前: 各肤色的儿童在一起玩的其乐融融 但是有些事物让我看不明白: 类似的: 难道说是广告? 还有,这是什么东西? 碰巧在FERNEY的书店买到了纪念阿波罗载人登月四十周年的专集: 阿波罗载人登月专集封面和DVD光盘 阿波罗载人登月专集内说明登月过程的页面,等以后有时间了慢慢消化... 在FERNEY时常会感觉到伏尔泰的影响依然存在,特别是他的名言:还是耕耘好自己的家园要紧对人很有启发.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了,国家乃至世界的事不就好多了吗?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8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资本主义是从欧洲起源的吗?
jlpemail 2010-4-7 19:09
有人士认为,中国缺了资本主义那一课,所以落后了. 这需要商榷的. 其一,对历史以截然不同的阶段,比如以主要的对立的阶级或者阶层,来划分.只是一种方式. 假如以横向的观点看待历史,可以得出另类的划分.其实,在近200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 或者资本的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占据GDP份额比较小罢了. 近30年来,在一位设计师的倡导下,资本在大陆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獗起来.这里猖獗不是坏意思. 是动物凶猛的意思.资本的外延比以前也广泛了.113年前停止思想的卡尔,无法预言今天的资本 运动方式.但是,无庸置疑的是,我们的一些资本,还是在他建立的理论框架内运行着. 还有人士以为,我们当前的社会形态,正好和巴尔扎克笔下,或者说马克思笔下的时代雷同.你看 当今人们追逐利润的疯狂程度,是否可以和蛤螂台媲美?榨取高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是否远远 超过了19世纪的欧洲国家,比如英国的资本家呢? 恩格斯调查的工人生存状况,是否可以抄袭到现今的一些无业本科流民的生存状况的表达了. 其2, 不同形式的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力的并存,不是一两个世纪或者朝代的事情了.2000年前刘秀同学 的勤工俭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小资本的运作.这个在运输业中撰取利润贴补太学费用的青年,不 就是资本主义的亲自实践者吗? 把资本主义的发明权送给欧洲;这很大气.可惜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以国人的智商平均值;以国人 对于名利的追逐狂热度,推测,这种榨取利益的小把戏.轮不到洋人来教导我们.我们的祖先早就运做 了.即使没有明确的理论,也是有丰富的经验的. 3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4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正瓴:中华文明长期存在的地理原因
sheep021 2010-3-23 09:47
杨正瓴:中华文明长期存在的地理原因 按:所见略同,转载参考 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或 5 个文明古发源地(古巴比伦:公元前 4000 年~公元前 2250 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 3500 年~公元前 600 年、古希腊:公元前 3000 年~前 1100 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 2000 年、 古中国 :公元前 1600 年),只有中华文明长期连续存在。 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地理因素对中华文明长期连续存在有明显的作用。 中国大陆:西南大山,正西大沙漠,北部外兴安岭外人烟稀少。这种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大陆处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中。因此可以长期存在 。 蒙古族、满族都在这个天然屏障里面。 成吉思汗打到莫斯科、捷克、维也纳,却不能真正占领。古罗马军队打到中国,却回不去了。 而埃及、印度、古巴比伦等不具备这样的大的天然屏障,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攻击。不利于长期存在。 美洲的土著文明(玛雅、印地安)在欧洲人入侵以前,也有很长的存在时间。但大海的天然屏障,被欧洲文明的发展突破了。 以上仓促观点,未经仔细核对,各种错误难免。 请补充和核对有关内容。谢谢! 附录 古罗马军队的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的第一军团,公元前 53 年打到中国,被安置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城南祁连山。 http://www.yongchang.gov.cn/Context.asp?id=7227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 1846 年)。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23 页 参考: 人类文明起源之地利篇 简评: 此一时,彼一时。在全球化时代,核武时代和基因时代,地理位置的优势将逐渐淡去。灭亡一个国家或民族,根本不需要正面接触,甚至根本不用动刀动枪。 从热战,到冷战,金融战、??战,??战,战争形式层出不穷 好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没有地利,我们还有人和。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784 次阅读|3 个评论
欧洲游记28:卢森堡掠影
热度 1 kd652 2010-2-20 11:40
卢森堡不大,但是环境很美: 大公公馆: 相关链接: http://mlz21.blog.163.com/blog/static/1891132200822094029595/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26:浪漫并怀旧的布鲁塞尔
kd652 2010-2-17 18:34
多次路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由于欧盟总部设在这里,所以布鲁塞尔也称为欧盟首都. 最上面的是欧盟旗子: 摄影活动,调来蒸气机车: 气势磅礴的火车站,无阻隔地与城市街道相通: 仔细地看看火车站的钟表: 你能分清现在是几点钟吗?多少能理解比利时的火车系统为什么频繁出事故了吧?! 个人衷心劝告旅欧人士:慎坐比利时的火车! 相关链接__扫街欧洲之布鲁塞尔: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9/07-26546_2.html http://mlz21.blog.163.com/blog/static/189113220081591826591/?latestBlog http://bbs.runsky.com/viewthread.php?tid=8560702extra=page=1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028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25:科隆大教堂前的德国青年
kd652 2010-2-16 08:31
科隆大教堂: 看不懂这些德国青年在搞什么宣传: 肚皮上的字母是什么意思呢?哪位会德文的说说看...... 链接: http://yuanbenli.blog.163.com/blog/static/12391664720115782643377/?fromdmisFromSearchEngine=yes 更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849do=blogid=379378 http://chinatravel.blog.hexun.com/4028500_d.html 然后能更多了解德国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3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服务全欧洲的能源研究
Helmholtz 2010-2-15 18:13
作为三个被核准的“知识与创新社区”项目之一,卡理工与其他欧洲伙伴一起获得了额外补贴 – 预计到2014年将一共得到约1.5亿欧元的资助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凭KIC InnoEnergy 入选为三个“知识与创新社区计划”(KICs )之一,获得额外资助。 这个欧洲科研联盟由35 家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商业院共同组成。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EIT )预期将为KIT InnoEnergy 项目的第一阶段投入每年3000 万欧元的经费至2014 年。目标是要到2050 年的时候在欧洲实现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通过KIC InnoEnergy计划建造一个欧洲协作网络,我们将更好地迎接对可持续的和气候中性的能源保障的挑战 - 所以我们希望把欧洲在能源领域的创新短板补上来”,汉斯-耶格.鲍尔(Hans-Jrg Bauer)教授说,他是KIT能源中心以及KIC InnoEnergy计划的发言人。在鲍尔看来,为了实现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在欧洲以企业的思维模式来考量科研、教学和创新,包括把欧洲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组织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KIC InnoEnergy计划的科研联盟将按欧洲公司法注册,并以拥有自己的CEO的企业方式运行。 KIC InnoEnergy科研大联盟共由六个区域性紧密联系的协作中心(CC)组成,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总协调。这些区域协作中心包括:“比荷卢经济联盟(Benelux)”,“伊比利亚半岛(Iberia)”,“阿尔卑斯山谷”(AlpsValleys),“瑞典”,“大波兰”和“德国”。就德国而言除了卡理工作为核心以外,另外还有斯图加特大学、SAP公司和EnBW。此外在大联盟中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石油公司Total、ABB(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法国电力公司(EDF)、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法国原子能源委员会(CEA)和欧洲著名的巴塞罗那西班牙商学院ESADE。KIC项目申请阶段的全欧洲的总协调,多亏了卡理工在经验、资金以及人力上的投入,尤其是卡理工的能源中心更是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这次的成功,它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家欧洲先进能源研究中心的地位。 KIC InnoEnergy的现身,是要增加欧洲的创新能力。产品和能源技术将通过合作伙伴的密切协作而更快地进入市场。此外,也是要确保欧洲在能源技术领域能拥有全球竞争能力- 按照欧盟委员会的战略能源技术计划(SET-Plan),为实现气候中性欧洲2050目标,欧洲需要自主的、可持续的能源概念和技术。在KIC InnoEnergy项目中将更好地实现“研究、教学与创新”的三结合。 今年前4年,KIC InnoEnergy项目计划培养1500位一流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从中将产生65项的能源专利和诞生50家公司。此外,还将有能源技术领域的90种新产品进入市场。KIC InnoEnergy2011年的年度经费预算将达到1.1亿欧元左右,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增长。在这些经费中,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将提供近四分之一的资金,其余四分之三将由KIC InnoEnergy的伙伴单位自筹。另外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已于事前做出承诺,一旦KIC InnoEnergy项目获得通过,将提供匹配经费。现在巴符州将向以KIT为核心的德国区域中心合作伙伴提供连续五年、每年可高达300万欧元的经费支持。 这六家欧洲的区域合作中心还分别各自负责对所有科研合作伙伴开放的一个重要能源任务,并实现相互间的密切合作。德国区域中心的任务聚焦在化学能源,例如氢、酒精或借助其他可持续的初级能源而把生物质重整所获得的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学能源具有应用面广、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并具有很容易就能共用加油站和综合管线等现有基础设施的优势。 向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递交的应对可持续能源供应、气候变化和信息技术挑战的项目申请一共20多份,最后KIC InnoEnergy从中脱颖而出。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为所有KIC项目单方投入的资金总额合计3亿零8百欧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是一家能源研究领域的欧洲先进研究机构:卡理工能源中心在多种能源形式方面统一了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于为产业、家庭、服务业与流动性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它把能量转换过程以及能源效率作为整个能源循环过程的主要考量指标。卡理工能源中心的能源研究把自身的技术及科学优势与经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和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紧密结合。卡理工能源中心的工作共分为七个主题: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和能源分配、高效能源利用,核聚变技术、核能与核安全以及能源系统分析。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是位于德国巴登 - 符腾堡州的一个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它承担着同时是大学又是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一所国家研究中心的双重使命。卡理工有效地集成了科研 - 教学 - 创新在内的知识创新三要素。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3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24:大学城哥廷根
kd652 2010-2-15 10:26
哥廷根真可谓大学城,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学苑气氛. 哥廷根大学没有墙,随处可见大学师生: 呼吁环保: 生物工程基地培养的袖珍马: 街道: 哥德学院: 歌德名言:“哪里把我当人,我就到哪里去生活。” 宿舍的休息时间,勿打搅: 建筑风格: 街上的小鹅女是学生考试前必拜的神灵,保佑学生过关: 扩展连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849do=blogid=502778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933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23:情趣柏林
kd652 2010-2-8 18:45
许多关于柏林的话题太沉重了,这里专捡轻松的...... 广场: 重新建的国会大厦: 可以免费参观国会大厦,但是要排长队: 调节一下气氛: 国会大厦墙上的雕塑: 登国会大厦: 看柏林: 东西柏林分而又合: 谁来说说上面这有铁锈的装饰物的寓意? 柏林中央 火车站 被誉为 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 柏林印象可参考: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123do=blogid=259658 柏林一日旅游攻略: http://travel.xitek.com/xsgongnue/201103/08-60975.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5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22:德国城市汉堡之"汉"味
热度 1 kd652 2010-2-7 13:25
欧洲游记22:德国城市汉堡之"汉"味
德国城市汉堡市政庁: 铁打的地图: 汉堡大学内: 橱窗内装饰: 汉堡和上海是友好城市: 豫园被拷贝到了汉堡: 龙舟赛事广告: 德国人的龙舟赛 汉堡举行中国龙雕塑揭幕仪式(ZT) (FROM SCIENCENET) 相关链接:德国明珠--汉堡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4283do=blogid=461777 汉堡港里的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4283do=blogid=462858 汉莎之城--汉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COLLCC=1288673638mod=spaceuid=114283do=blogid=463077from=space 汉堡狂欢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COLLCC=1288672514mod=spaceuid=114283do=blogid=463329 汉堡阿斯特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20-748900.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20:幕尼黑印象
kd652 2010-1-26 20:46
几次转机路过幕尼黑,市政厅: 征兵动员大会: 环保宣传: 扩展阅读: http://www.mafengwo.cn/i/9075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19546-734218.html http://yuanbenli.blog.163.com/blog/static/123916647201010228126336/?suggestedreadingwumii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764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19:巴黎略览
kd652 2010-1-24 23:05
巴黎太大了,可参观的地方太多了,花了两天的时间,只看了一些主要景点. 巴士底塔: 塞那河: 巴黎圣母院: 橱窗里的瓷器: 耍猴人: 相关链接(关于法国): http://academy.fengniao.com/66/665085.html 关于 旅欧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8:鲁塞恩——英特拉肯
kd652 2010-1-23 20:44
鲁塞恩火车站: 鲁塞恩湖被认为是瑞士最漂亮的地方,用欧洲火车通票可以乘旅游船游览: 乘一个来小时船就到了英特拉肯: 相关连接: http://blog.cntv.cn/14108030-925922.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006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17:瑞士第二大城市巴塞尔,
kd652 2010-1-21 09:38
瑞士第一大城市是苏黎士,第二大城市不是日内瓦,也不是首都伯尔尼,而是巴塞尔(BASEL). 巴塞尔位于莱茵河湾和德法两国交界处,是瑞士连结德国和法国边界的一个交通重镇,每年在这里举行瑞士最大的国际展示会,是个和日内瓦一样的国际性城市。 "鸟巢"设计者瑞士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就是出生在BASEL. 让我们看看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吧,寓教于乐的城市景观: 施工安全警示也很有创意: 四层楼高的卡片状施工者一手不停地挥锤,另一手接着散落物,警示过路人小心砸着头. 大教堂可以登上去. 可以看到教堂的大钟的结构. 从里面看,教堂塔顶是这样子的: 从教堂塔顶看BASEL: 特洛依木马模型: 扩展连接: http://eur.bytravel.cn/art/rsd/rsdedcsbse/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6:路过伯尔尼和苏黎士
kd652 2010-1-17 20:55
不知道为什么伯尔尼是瑞士的首都,伯尔尼远没有苏黎士大,也没有日内瓦有名. 伯尔尼有爱因斯坦博物馆,我们去时那天不开放,这是爱因斯坦博物馆门外的水力磨: 苏黎士火车站的站台跟城市的人行道浑然一体,没什么界线: 如果正好在靠近马路那个站台下车的话,一招手,就可以打的走人了.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5:童话小城安纳西
kd652 2010-1-15 12:38
童话小城安纳西位于日内瓦以南半小时车程: 天鹅悠闲得翘起了二郎腿: 征兵动员活动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7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4: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
kd652 2010-1-14 16:04
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的洛桑,从日内瓦乘火车大约四十分钟到达: 到处是运动气氛: 奥林匹克博物馆: 相关连接--洛桑百年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94fdf0102e59j.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科隆世界食品博览会参观有感
minnongda 2010-1-9 04:25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09.10.11 晚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食品专业的学生去德国科隆参加了两年一届世界食品博览会,整个食品博览会分为精细食品、肉产品、冷冻食品、谷物食品、奶制品、软饮料、酒类等十几个大类,号称是食品行业的最高盛会。顺便还参观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博览会上有各国企业参展,自己也品尝了很多厂家的产品,中国尤其是山东的企业也不少,但主要是做速冻产品或低级农产品加工的,在德国展区,我们看到了先进的真空包装机械和连续灌装机械,其自动化和机械化之高,不由得使人们感叹德国工业的高度发达,也显示了我国的食品工业门类较为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精深加工程度过低的现实,但是我们也可喜的看到,我国的企业敢于走出去,敢于积极的开拓欧洲尤其是西欧市场的勇气和决心,中国的食品工业加油! 下午,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它是世界三大教堂之一,据说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我们一边惊讶于教堂的辉煌和大气,一边感叹德国文化的博大和德国政府对于传统的保护力度。我静静的坐在教堂里,面对着上帝,祝福我的父母,也祝福我在荷兰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参观教堂是免费的,很多大人带着小孩来祈祷、祝福显得十分的和谐和恬静。 虽然只在德国呆了短短的一天,但我们从荷兰一路上畅通无阻,没有任何的警察检查我们的护照,这让我真正感受到申根签证对于欧盟一体化是多么的重要,联想到国内,每过一个省就要检查,就要收费,欧盟的做法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一眼望去,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都是宝马、奔驰、奥迪,甚至连我们坐的公交车也是奔驰的。不由得让我感叹德国汽车工业的高度发达。德国的市容较好,但不如荷兰那么干净和清新,真的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快速赶上德国、荷兰这些高度发达的国家,我坚信这样的日子不长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12月最佳阵容:梅西票王C罗1票 新巴拉克入选(转)
eaglezxw 2010-1-8 12:35
欧洲12月最佳阵容:梅西票王C罗1票新巴拉克入选 http://sports.sina.com.cn2010年01月08日00:53新浪体育 ESM12月最佳阵容:343   新浪体育讯 近日,欧洲体育媒体联盟(ESM)评选出的2009年12月最佳阵容出炉,这次入选的球员来自英超、西甲、意甲和德甲四个联赛,其中西甲入选人数最多,达到4人,英超和德甲各有3人,意甲1人。   西甲4人中的3人来自巴塞罗那,缺席了11月最佳阵容的梅西在12月回归,在接连拿到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两座桂冠后,他以8票(本期投票媒体共有10家)荣膺本期票王。相比之下,另一位巨星C。罗纳尔多在12月复出后的三场比赛中打进4球(西甲两场各1球、欧冠一场梅开二度),但只有俄罗斯的《体育快报》给他投了票。   英超3人分别是曼城射手特维斯、阿森纳中场法布雷加斯和阿斯顿维拉后卫邓恩。德甲3人中的两人来自重拾自信的拜仁慕尼黑,分别是门将布特和后卫范比滕。另外一人是从拜仁租借至勒沃库森的90后中场小将克罗斯,贝肯鲍尔曾在去年12月21日的《图片报》专栏中写道:他将成长为新巴拉克。   ESM12月最佳阵容(343)   门将:布特(德甲、拜仁慕尼黑、2票);   后卫:麦孔(意甲、国际米兰、3票),范比滕(德甲、拜仁慕尼黑、5票),邓恩(英超、阿斯顿维拉、3票);   中场:阿尔维斯(西甲、巴塞罗那、3票),法布雷加斯(英超、阿森纳、5票),哈维(西甲、巴塞罗那、4票),克罗斯(德甲、勒沃库森、3票);   前锋:梅西(西甲、巴塞罗那、8票),伊瓜因(西甲、皇家马德里、5票),特维斯(英超、曼城、3票)   欧洲各媒体评选汇总:   《足球先生》(西班牙):343   布特(拜仁);萨尼亚(阿森纳),海皮亚(勒沃库森),特雷穆利纳(波尔多);梅西(巴萨),法布雷加斯(阿森纳),哈维(巴萨),热尔维尼奥(里尔);特维斯(曼城),伊瓜因(皇马),佩德罗(巴萨)   《世界足球》(英格兰):343   布特(拜仁);邓恩(维拉),海皮亚(勒沃库森),萨内蒂(国米);梅西(巴萨),法布雷加斯(阿森纳),克罗斯(勒沃库森),佩德罗(巴萨);伊布拉希莫维奇(巴萨),德罗巴(切尔西),路易斯-苏亚雷斯(阿贾克斯)   《踢球者》(德国):343   吉文(曼城);阿尔维斯(巴萨),特里(切尔西),特雷穆利纳(波尔多);梅西(巴萨),法布雷加斯(阿森纳),克罗斯(勒沃库森),茹谢(波尔多);鲁尼(曼联),奥利奇(拜仁),特维斯(曼城)   《法兰克福汇报》(德国):343   弗里德尔(维拉);苏博蒂奇(多特蒙德),范比滕(拜仁),邓恩(维拉);阿卢-迪亚拉(波尔多),施魏因斯泰格(拜仁),范德法特(皇马),沙欣(多特蒙德);特维斯(曼城),萨莫拉(富勒姆),伊瓜因(皇马)   《11人杂志》(荷兰):433   戈麦斯(热刺);麦孔(国米),伊万诺维奇(切尔西),范比滕(拜仁),埃夫拉(曼联);法布雷加斯(阿森纳),斯科尔斯(曼联),哈姆西克(那不勒斯);鲁尼(曼联),德罗巴(切尔西),阿沙文(阿森纳)   《电讯报》(荷兰):343   巴尔德斯(巴萨);麦孔(国米),普约尔(巴萨),特雷穆利纳(波尔多);纳瓦罗(瓦伦西亚),梅西(巴萨),哈维(巴萨),兰帕德(切尔西);基斯林(勒沃库森),伊布拉希莫维奇(巴萨),奥利奇(拜仁)   《狂热报》(土耳其):433   波拉特(标准列日);麦孔(国米),范比滕(拜仁),特里(切尔西),布斯克茨(巴萨);梅西(巴萨),法布雷加斯(阿森纳),古尔屈夫(波尔多);路易斯-苏亚雷斯(阿贾克斯),热尔维尼奥(里尔),伊瓜因(皇马)   《体育杂志》(比利时):343   洛里斯(里昂);普约尔(巴萨),范比滕(拜仁),维尔马伦(阿森纳);哈姆西克(那不勒斯),哈维(巴萨),范德法特(皇马),克罗斯(勒沃库森);梅西(巴萨),热尔维尼奥(里尔),伊瓜因(皇马)   《体育快报》(俄罗斯):343   塞尔吉奥(罗马);阿尔维斯(巴萨),布尔迪索(罗马),邓恩(维拉);梅西(巴萨),施魏因斯泰格(拜仁),哈维,C。罗纳尔多(皇马);佩德罗(巴萨),伊布拉希莫维奇(巴萨),奥利奇(拜仁)   《彩票情报》(丹麦):433   塞尔吉奥(罗马);阿尔维斯(巴萨),加拉(阿森纳),范比滕(拜仁),卡塞蒂(罗马);梅西(巴萨),古尔屈夫(波尔多),佩德罗(巴萨);伊瓜因(皇马),德罗巴(切尔西),奥利奇(拜仁)   (Maori)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2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3:日内瓦圣比得教堂内的雕塑与绘画
kd652 2010-1-7 22:23
日内瓦圣比得教堂外观: 教堂内: 雕塑: 下面绘画里的眼神很有穿透力: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8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12:日内瓦的建筑与雕塑
kd652 2009-12-31 13:59
日内瓦的建筑 日内瓦的火车站: 国际红十字会: 大楼上的雕塑: 日内瓦大学内的雕塑: 抱成一团: 人与马: 喷水池: 乞讨者: 顺祝大家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11:花钟和日圭
kd652 2009-12-30 10:53
瑞士钟表,世界之冠,花钟是日内瓦湖畔的一大景观: 钟表店里各种样式的钟表 地面上画的日圭: 科学博物馆前地面上画的日圭的说明: 便携式日圭: 哥廷根大学的日圭: 科学博物馆前的日圭: 可能是最好的日圭,位于日内瓦湖畔: 这日圭的刻度让人读不懂: ANACY的七角日圭: 比利时首都布卢塞尔火车站的时钟,你说这是几点钟? 星座表示钟点并且指示周几的钟表: 欢迎留言.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10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0:日内瓦湖掠影
kd652 2009-12-28 08:05
日内瓦湖又叫莱芒湖,以风光秀丽闻名于世. 从高空看日内瓦湖 从万国宫看日内瓦湖 世界上最高的喷泉130米高 湖上有交通艇,用公交月票就可以乘船 湖上运输船上的老船员 天鹅和水鸟 主动和人交流 洋娃娃与白天鹅 阳光浴场 当年茜茜公主在日内瓦湖边这地方遇难 相关连接: 赫本故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5782do=blogid=816250 水上城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5782-817149.html 开博以来,科学网博客第五次置为首页头条.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59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俄罗斯寒流肆虐
pony1984621 2009-12-25 22:55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12 月中旬,一股来自北极的寒冷气流席卷了整个欧洲和俄罗斯。据 BBC.com 报道,有 90 人被冻死,其中波兰被冻死 79 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其他一些地方在严寒之中还下起了大雪,严重阻碍了圣诞期间的铁路和 空中交通。 这张由 美国航天局 Terra 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获得的 图片显示了在 2009 年 12 月 11-18 日期间,与 2000 年 -2008 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整个地区的土地表面温度变化。低于平均气温的地方为蓝色,等于平均气温的地方为乳白色,高于平均气温的地方为红色。浅灰色的那块补丁是由于云层的原因,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未能测得陆地表面温度。最大的异常是在俄罗斯北部,但是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大片面积范围的气温同样也低于全球平均气温。 高清图像 欧洲俄罗斯寒流肆虐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09:参观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机构
kd652 2009-12-24 12:57
联合国是属于全世界的,在验明身份并经过安检之后,可以参观,一般是组团,有专门人员解说. 先先看看联合国的机构图: 大楼内的壁画 马踏飞燕 祁年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门总朝着你的. 咖啡厅 世界各国图腾大组合 这图要从远处朦胧着看,你看象什么? 从东面看... 休息一会儿 工作午餐 远眺风景秀丽的日内瓦湖.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635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08:走过日内瓦的联合国门前
kd652 2009-12-21 10:31
从WTO总部西行几百米就到了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机构)门前。 门前的缺腿椅让人深思: 把枪管打成圈! 沟通 大热天在喷泉冲凉很开心啊! 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下班了.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07:参观日内瓦的植物园
kd652 2009-12-18 16:46
日内瓦的植物园在1路车的起点,离WTO总部很近. 也有动物,梅花 鹿嘛... 色彩斑斓... 很象罂粟花的虞美人 这样的的雕塑很费解. 顺便看看WTO的正门: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06:日内瓦的MEG博物馆展示的始祖留声机
kd652 2009-12-15 19:23
日内瓦的博物馆很多,大约有几十个吧,但是多数都不大.甚至在同一建筑内有两类不同性质的展出. 日内瓦的MEG博物馆,左侧展示的是非洲文化,右侧展示的是乐器和记录声音的留声机.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游记05:参观日内瓦的非洲文化博物馆
kd652 2009-12-13 14:29
八月里,参观了日内瓦的非洲文化博物馆.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游记04:参观日内瓦的科学博物馆
kd652 2009-12-6 21:33
八月里,参观了日内瓦的科学博物馆. 非正圆齿轮传动 皮带传动 皮带无级变速 机械稳速 证明大气的压力 手摇发电机 早期的电动机 光学仪器 天体模型 回音抛物面,类似于天坛回音壁的功能.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79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03:参观日内瓦的自然博物馆
kd652 2009-12-4 09:41
参观了日内瓦的自然博物馆: 达尔文像 看珍禽标本 世界真奇妙 授带鸟? 另一类穿山甲? 这是什么兽啊?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4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欧洲游记02:参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kd652 2009-11-22 09:07
2009年秋天,在欧洲住了两个多月。八月廿四日,参观了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当时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检修中.(由于我手持相机从旁拍摄,图片中没有我自己,也没有我的家人.) 大型强子对撞机圆环长27公里. 大型强子对撞机之局部细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门口的建筑. 道听途说:从美国的某大学派到CERN做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年薪五万美元. 参观CERN的纪念品—瑞士军刀: 最新参考资料: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299237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13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01:序言 留作纪念的柏林墙
kd652 2009-11-10 17:29
欧洲游记快要写小结的时候,才想到写序言, 这样子顾尾不顾头的事,是由柏林墙引起的:从欧洲旅游回来后忙着些别的事情,直到从电视上看到关于东西德统一廿周年的有关报道,想到我当时在柏林拍的些照片何不跟大家分享呢?于是不顾顺序地发表了(以上三行为后补,权且为序) 留作纪念的柏林墙: 下面的牌子上注明了,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 相关连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6452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32748.html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萨尔斯堡犹如一幅水彩画
wliming 2009-10-24 22:30
我到过不少欧洲城市,有东欧的,西欧的,要说最漂亮的,我觉得非萨尔斯堡莫属。走在街头,真的像走进了水彩画的世界,墙壁都涂上新鲜的水彩的颜色,街头的雕塑,商业的装饰,无不体现浪漫的艺术气息,路边的花丛,悠闲的人群,让你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最让我惊奇的是,教堂边的墓地,配着一些很有艺术性的铁架墓碑,扎上鲜花,居然也让人感到亲切,心旷神怡。这个城市背后山顶上的城堡(忘了名字),也很有历史的美感。从城市中间穿过的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一幅天然美景。特别是,她是莫扎特的故乡,是一个很值得游览和回味的地方。
个人分类: 人生|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7欧洲大学专业排名(新加坡政府版)
skyclub2008 2009-7-2 09:04
Recommended Universities by Disciplines Discipline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Wales, Cardiff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niversity of Bat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Dundee University of De Montfort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York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Surrey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Royal Holloway, London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University of Leeds University of Ulster West of England Business Studies University of Oxford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s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versity of Bath Imperial College Queens, Belfas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Lancaster University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Bath University of Durham University of York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Gener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Oxford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Durham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Brune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urrey Lancaster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arwick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Bath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ales, 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Swansea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Bath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niversity of Surre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Bristol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Surrey University of York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 Bath University of Bradford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Law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Oxford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Durham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Medicine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Glasgow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niversity of Aberdeen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Molecular Bio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Durham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Glasgow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个人分类: 备忘录|5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最新发表编者文章: 欧洲转基因作物政策面临窘境
changminglu 2009-3-5 22:46
欧洲转基因作物政策陷入僵局,欧盟委员会无所适从。 欧洲环境官员斯塔夫罗斯迪马斯是一名转基因作物立法人员,他每天干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无论是对于转基因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都是一个讨人嫌的角色,他面临着一个双输的窘境。 下周,欧盟将召开27国环境部长会议,投票表决是否容许欧盟批准的抗虫玉米MON801(它是欧盟批准在欧洲种植的唯一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种)继续在欧洲种植。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最后的结果必须是大多数代表的意见(要代表至少62%的欧盟人口)。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欧洲分歧很大,统一认识几乎不可能(见Nature 457, 946; 2009)。因此,皮球还是要踢回到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必须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不可能做出赞成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抗虫玉米MON801的决定,因而将引发政治火花。 在部长会议上来讨论转基因这种技术问题本身就意味深长,表明这个问题具有很大争议。近6年来,世界上关于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和健康问题的争议甚嚣尘上,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欧盟成员国正式发布指令,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该项指令由欧洲食品安全局来执行,该安全局负责组织专家对一个转基因作物是否可以种植进行科学评估。 大多数情况下,科学或技术问题(如,审批新的医疗设备,或授权一个新的毒性试验)都是由专家们评价后,加盖管理委员会的橡皮图章即可。也就是科学具有最后的发言权。但是,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情况并非如此。欧盟4个成员国(奥地利,匈牙利,希腊和法国)现已编制出新的科学证据,称MON801可能危害环境。欧洲食品安全局不同意这个观点。欧盟法规委员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问题由此陷入了僵局。 因此环境部长被卷入这个问题的讨论。不过,业内人士预计,环境部长同样将落入政治僵局-不过他们可能会根据已发布的指令和科学家的咨询意见给出一个确定的结果。这一决定将由欧盟委员会作出。欧盟委员会应该按照科学家的意见和投票结果支持继续种植转基因玉米。但是,欧盟委员会由非民选官员组成。如果他们这样做无疑将成为被告,被控违反民主。 只要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能退出立法,整个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这将违反欧盟货物和人可以在所有国家之间自由流动的核心理念。除了修改现行法律,没有解决方案。目前欧洲支持转基因作物的太少,任何形式的立法都不具有权威性。 因此,剩下的选择是等待:维持目前的僵局,直到公众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氛围开始褪却。在一些欧洲国家,转基因作物为农业带来了效益,公众的反对相对较轻。调查显示,欧洲公众正在慢慢开始接受这一事物。只要科学证明转基因作物是无害的,并且欧洲的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实惠(价格更便宜或者质量更好),随着全球粮食危机加剧,转基因的反对派人数将会下降。最后的关键还是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将有助于改变这一政治僵局。 Nature 457, 1057-1058 (26 February 2009) | Europe's GM quandary doi:10.1038/4571057b; Published online 25 February 2009
个人分类: 转基因思考|3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去的游记(2)访欧杂感
huarenmin 2009-1-16 10:55
这里记录的,不是欧洲的景色和风情,而是我去了几次欧洲的点滴感想,因此并不能算作游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到处是修路建楼的工地。而我们的建筑工地总是伴随着噪音、尘土和垃圾,极大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欧美发达国家早已经历过大规模基本建设阶段,所以,城市面貌已经定型,不可能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了。但是,社会总是在发展,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修路建楼的事总还是难免的。而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建筑,也有必要进行维修。 在已经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里如何进行新建、改造或装修工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伦敦等城市的繁华街区,也有着这类改造或装修工程,施工单位先要把那栋楼全部包起来,一切施工都在里面进行,既没有尘土和垃圾,也把噪音降到了最低水平。如果因为施工需要而侵占人行道,那一般也只是利用人行道上面的空间,而把人行道变成了一条有顶板、有柱子的走廊,使行人仍能安全通过。这样的施工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明施工了。 据说,有关文明施工的很多规矩都是由法律条款规定的,而并非完全依靠施工单位的觉悟。当然,这样一来施工的成本肯定要高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好在他们并不争分夺秒抢进度。中国的国情不同,恐怕很难做到这样,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向人家学习的。搞建设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好些,所以,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以人为本,多为老百姓着想,防止和减少目前普遍存在的施工扰民现象。 在我国,商业广告已经无孔不入。上海的浦江两岸,不仅高楼林立,大型广告牌也是鳞次栉比、争辉斗艳。我们南京的江苏电视塔塔身上,前几年是大大的一品梅烟草广告,现在则换了五粮液酒。在许多城市,公共汽车的车身被广告所包裹,而车厢里的视线所及之处,也无不布满了广告。火车、飞机的座椅靠背顶部,也是广告。大楼的电梯里,也被三面广告所包围。据说广告这东西是市场化或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我总以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商业广告一定更加泛滥成灾,但是实际上,西欧各国的广告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充斥于市,相反,在城市的建筑物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广告。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两岸,无论是古建筑还是新大厦,都见不到广告的踪影。我们常常乘坐火车,但从来没有看见车厢里有任何广告。 我原来以为广告是从西方引进的,但现在看来,广告似乎更适应中国的土壤。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广告是否原产于中国。近几年来已经有很多项研究证明目前在全世界流行的什么什么东西其实最早是起源于中国的,不知道有没有关于广告最早起源于中国的研究成果。 在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建筑物上留下自己的大名,似乎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西游记》上就有孙悟空到此一游,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其实,这可能是人类(至少是一部分人类)的共同爱好。例如,在柏林市中心的大星地有一座高67米的胜利圆柱,圆柱顶上是8米高、金光四射的胜利女神雕像。游客可以沿着圆柱内的旋转楼梯,爬上柱顶。就在这60多米高的楼梯四壁(即圆柱的内壁),涂满了世界各地游客用各种颜色书写的到此一游之类文字。前人的字迹刚刚有些变淡,新的题字又已经覆盖了上去,构成了一幅万人签名的长卷。在一片拼音文字的汪洋大海中,也有容易辨别的汉字以及日、韩、印地、阿拉伯等文字;而且中、日、韩文的鸦涂明显集中于圆柱靠顶部的墙上。 几乎每个欧洲城市都有一些位于旧城的中心广场,或是步行街一类的地方,象阿姆斯特丹的Dam Square,维也纳的Stephansdom,伦敦的Covent Garden等。那里往往是市民和游人聚集之处,因而也是各种街头艺术的表演场所。有自弹自唱的,有当场为游客画肖像的,也有表演各种杂耍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而人体活雕塑却是一种新花样。表演者经过一番妆扮,用一个姿势纹丝不动地站立在街头,把自己伪装成一具雕像,供游人观赏。只有当游人扔钱给他(她)时,他(她)才会从静止中苏醒过来,做出一些表示感谢的动作。不少游客、尤其是孩子,都愿意与他(她)合影,当然这也是要扔钱的。 扮演活雕塑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你想,在30多度的大热天,烈日炎炎的广场上、街道边,穿着相当厚的道具服装宫廷贵妇的宽帽长裙、中世纪骑士的盔甲、僵尸的骷髅面具和黑长袍,有的脸上还涂满了油彩,纹丝不动地站几个小时,那可真是个苦差事。围观的人虽多,但扔钱的人却不多,而且扔的大多是面值最小的硬币。因此一天下来,收入也是很可怜的。 穷人到处都有,西欧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垃圾筒里拣饮料瓶罐的老妇人、马路边睡在包装纸箱板上的老汉等,都是经常能见到的穷人;而这些无可奈何的活雕塑扮演者,一定也在穷人之列,否则,谁愿意天天来受这份苦罪呢。
个人分类: 游记|2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印巴互玩螳螂捕蝉谨防美欧黄雀在后
lixie6110532 2009-1-2 14:03
孟买恐怖袭击之后,印巴关系立即被推向战争的边缘,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和印巴邻国也受到战争威胁。在这亚洲的危险关头,我们应该冷静,不要火上浇油,玩火自焚:殊不知中印巴互玩螳螂捕蝉,美欧黄雀在后。 中印巴是领土接壤的亚洲国家,人口加起来27亿,占世界人口近一半,曾经都是欧洲的殖民地,而今又都是亚洲的核国家。 这三个核国家之间爆发战争,不是闹着玩的,那是亚洲的末日!今天的亚洲不是美欧愿意看到的,中印巴三个核国家进行亚洲内战,正是美欧精心策划、梦寐以求的,战后美欧必然以救世主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亚洲人民面前,刚刚发展起来的亚洲立刻就会回到上个世纪初的苦难日子,也就是回到被美欧重新殖民的水深火热之中,重新回到任人宰割的牛马日子。 27亿人如果成为牛马,这是地球上任何一个殖民梦想者求之若渴的,美欧又会回到从前的天堂! 中印巴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能够横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而代代传承,必有各自民族的智慧法宝,相信中印巴的民族智慧能够识破恐怖袭击背后美欧的阴谋,一定能够找到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握手并肩,一致对外,共建和谐亚洲。
个人分类: 金融大战|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乔伊斯
nestpen 2008-12-24 02:56
乔伊斯在欧洲的第一个家   的里雅斯特并没给吉姆什么。据说乔伊斯的弟弟斯坦尼斯劳斯如是说过:20世纪初期,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都市气氛一点也不能给他灵感。然而,马索林诺达米柯却说对欧洲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最著名的流亡者来说,的里雅斯特不仅是中立的藏身之所,也是激发他想像力的地方。   乔伊斯来到的里雅斯特时只有21岁,生活工作经验两无。十年后一战爆发他被迫离开此地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画像》的作者了。直到1920年,乔伊斯才真正阔别了这座城市,此前一有机会他就重访故地。20年代的的城成了意大利的附庸,这时乔伊斯的名气已经远播,可以考虑去巴黎了。   长期居留的里雅斯特,乔伊斯学到的不只是生存的手段。首先,当地的语言丰富了他的语汇。他那一代爱尔兰人很少有像他这样对语言如此有兴趣的。出国之前,乔伊斯并没有机会练习外语。刚到的头一天,乔伊斯充大头替被警察抓住的三个英国水手说话,结果与他们一同被拘留,一晚上都在牢里。他使用的许多词汇自但丁后就不再在意大利流行了。比如:提到姐妹时他用sirochia而不用sorella。我手头有意汉词典,前一个词是查不到的。然而不久,他却对村俗俚语和当下文学语汇运用自如了,还给当地报纸写文章。他还学会了的里雅斯特方言,后半生跟自己的孩子讲话全用这个方言。当然,他谋生的手段还是英语,曾在当地两个学校教书,甚至想编写英语语法。他很欣赏伯利兹学校的语言教学法,也试用此法学习丹麦语。从1872年到1890年逝世一直在的城当英国领事的理查伯顿是乔伊斯的榜样,据说他懂40门语言和方言。后人喜欢拿这两个人作比较:在许多方面,他俩都是叛逆;两人都写过争议极大的书;两人都把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的里雅斯特比作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   在20世纪初,的里雅斯特是奥匈帝国在维也纳和布拉格之后第三大城市中心,是民族大熔炉。较大的意大利人社区面临斯拉夫人的移民潮的挑战;希腊人也不甘示弱。德语是官方语言。的城港是奥地利主要出海口,当时是世界上第七大港,在地中海仅次于马赛。通过自己的学生,乔伊斯认识了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伊塔洛斯韦沃(ItaloSvevo)。   的里雅斯特有着活跃的文化生活,新奇玩艺儿也多。1909年,城里有21个电影院,而此时都柏林则一个也没有。乔伊斯甚至动念回去开一个。歌剧院戏剧院的城也有数个。乔伊斯来的那年,正上演多尼泽蒂的《露茜娅》、威尔蒂的《歧途》和贝里尼的《梦游》、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马斯卡各尼的《友人弗瑞兹》、马赛涅特的《马农列斯柯特》。就在这一时期(1913年9月),乔伊斯开始构思他的剧本《流亡者》(Exiles),想与当时活跃在的城舞台上的同类题材剧本一比高低。这其中有马可普拉加的《静静的港湾》和《理想的妻子》、皮涅罗的《第二任坦奎瑞夫人》、肖伯纳的《Candida》等。   的城也是文化硝烟之城。1908-1909年的未来派运动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里留下痕迹。连贪污学校经费逃往国外的伯利兹学校校长也发表过论述社会主义的小册子。这些都是达米柯所评论的约翰麦克特(JohnMcCourt)著《布鲁姆的岁月:1904年-1920年乔伊斯在的里雅斯特》(TheYearsofBloom:JamesJoyceinTrieste1904-1920都柏林Lilliput版)一书中所叙述的。这个城市对乔伊斯的影响不可忽略。麦教授住在的城,还办着一所乔伊斯学校。从前叙述乔伊斯的生活的是《乔伊斯传》的作者艾尔曼,但他过于渲染了1918年奥匈帝国崩溃时的景象。根据史料和实地采访,麦教授重现了战前的的城风貌。他连乔伊斯经常光顾的酒吧也没放过。乔伊斯对城市面貌的美从不感兴趣(他之讨厌罗马是出了名的),他对的城的风景从未赞一词,只赞美过当地的奶酪。   不过,乔伊斯还是醉心于生活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他的许多学生都是有趣的人,都是能给他智慧的知识分子,都是能激发他浪漫灵感的年青女士。 潘小松 选自《中华读书报》http://www.gmdaily.com.c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欧照片欣赏
scaukzcai 2008-9-29 20:44
以下一些照片是几年前在欧洲拍摄的,与大家共享。 战船出海 民居 林间别墅 路边随处可见的鲜花 一年一度的花展 富有特色的风车 闻名一世的罗浮宫 雄壮的埃菲尔铁塔 科隆的狂欢节 布鲁塞尔的尿尿小孩
个人分类: 图片集锦|5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阳光下的地中海 --- 记2008欧洲生命科学年度会议
sunon77 2008-9-8 06:22
欧洲生命科学合作组织( ELSO )的重头戏是一年一度的欧洲生命科学 年度 会议,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科研前沿的展示与交流。其会议组织与规模都与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的 年 会相似,试图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今年的会议在 地中海沿岸的海滨城市尼斯 (Nice) 举行,从飞机上望下去,阳光下的地中海一片湛蓝,朵朵白帆点缀其间。海岸则是山峦起伏,色彩鲜艳的小屋在茂盛的热带植物中时隐时现,海鸥起处,浪花点点。 一些精彩的讲座 整个 会议共有近两百场讲座,一个下午同时有七个平行会议。 Science, Nature 和 Cell 是这场会议的赞助商,都在发送纪念品或积极地吸纳新的会员,努力在新一代的作者群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会议的重头戏是大约 400 个 poster ,平均一天有近 150 个 poster 。在熙熙攘攘的大厅里穿行,人头攒动,讨论声声,真有科研赶集的味道。但这也是会议当中最有可能取得收获的时机,碰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和本人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真正让人受益匪浅。这次会议 的官方网站( http://www.elso.org )对整个会议的内容有一个介绍,我在这里谈谈影响深刻的讲座。 系统生物学已经无可辩驳的影响到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会议的第一场特邀报告就是由哈佛大学的 Pamela Silver 做的 Design Biological system ,主要介绍了哈佛大学新近成立的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 ( http://hibie.harvard.edu/ )的科研方向。随着近五十年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就基因与遗传、细胞的结构与各种生理机制,发现了大量的事实。正如十八世纪天文学大量观测数据的积累导致了物理学的大发展一样,目前生物学的大量事实与观测数据的积累,也必然促进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即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推动对生命现象的深刻认识,揭示生命功能的构成规则。通过生物学与物理学、微观工程技术和计算模型相接合,创造出新的材料、微型生物机器和揭示出新的控制理论。 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再束之高阁,分子生物学家需要和临床医生交流,以基因、细胞生化机制为基础,以系统生物学为方法,对疾病建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系统模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 Disease Models Mechanisms ,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当人们研究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生化路径,而是一个综合系统时,很自然的,生命科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对同一生命现象的多领域综合研究。比如今年赢得 Louis-Jeantet 年度大奖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 Pascale Cossart 研究感染性细菌进入人体细胞的生化过程,其结合了 biochemisty,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gene analysis and Immunology 等各领域,其研究的细致与全面,令人赞叹。最近读到有文章感叹,国际知名的《细胞》杂志上,中国 1981 - 2004 年空白,近年仍不到 1% 。听了 Pascale Cossart 的研究,不仅对其中原因有所感悟:她坦诚相告,就这一项研究,她已经作了近二十年。 第二天剑桥的 Magdalena Zernicka-Goetz 关于多细胞发育的实验也非常精彩。通常的认识以为受精卵细胞的极性( Polarity )就决定了将来细胞分裂的位置,然后其位置决定了其基因表达模式 (gene expression pattern) ,人的四肢五官也就逐渐发育成型。她精心设计的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的方向也会决定细胞的命运,并且令人吃惊的发现是,不但是细胞的位置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反过来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也会改变细胞的位置。通常是出于外围纵向分裂的干细胞,通过改变某种基因蛋白的浓度,会被挤入内部变为横向分裂。 Magdalena 讲得很生动,可能是兴高采烈之时有些用力过猛,她的苹果电脑从一米多高的讲台上摔下来,居然安然无恙。(真应该把这段录像拍下来,应该是绝佳的苹果电脑的广告)。 她 关于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的图片做得非常漂亮. Fig. 1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ouse blasotcyst showing how the first set of pluripotent cells that will give rise to the future body (yellow) is cradled by the outside cells of the embryo (blue). (Image from Emlyn Parfitt and Magdalena Zernicka-Goetz). Fig. 2 Over-expression of Carm1 in a single 2-cell stage blastomere directs cells to the pluripotency at the blastocyst stage. Daughters of cells in which Carm1 was overexpressed are in red. (Image from Maria-Elena Torres-Padilla and Emlyn Parfitt). 第三天哈佛大学的 Donald Ingber 关于细胞的力学结构模型和基因控制的动力系统模型也很精彩。他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通常人们认为细胞只不过是装满水的气球而已,但是由于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的存在,细胞更像由若干绷紧绳索拉起来的 帐篷。通过改变细胞环境的压强,我们可以人为的使细胞进入分裂、生长和自我调亡。 Donald Ingber 也是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 的一员。 Fig. 3 细胞更像由若干绷紧绳索拉起来的 帐篷 这场会议的内容很多,目前正在消化与整理,以后会就有特色的内容写一些专题。 关于 鼓励青年研究者 没想到在这样一场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当中,会对青年研究者给于如此高度的关注。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会议专门有 session 来指导青年研究者如何选择职业道路,如何申请泛欧洲科研基金、如何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实验室,如何与公共媒体打交道等。 Cell 杂志的前任执行主编,还以自己的现身经历来如何说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且由欧洲科研基金( ERC )负责人、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所长等政策制定者们,与刚出道的博士生、博士后进行对话 (Open floor debate) ,就青年研究者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青年研究者成长得快?其后面确实有很多政策支持,比如: 欧洲科研基金由专门的 Junior Research fellowship , 每年 10-40 万欧元,支持 3-5 年,这笔钱给人而不是给所在的机构。青年研究者可以自由选择科研机构,独立的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购买设备,人走到哪里,基金就跟到哪里。 鼓励青年研究者流动。在英国作了 4 年博士后,在德国拿到位置,可以将实验设备无偿带走。彼此承认相互的学术职称。 对新成立实验室的 PI, 不要求写详细的 Plan of Budget 。因为对新成立实验室的 PI ,还不太可能有太详细的科研方向,需要摸索和尝试,基金部门对他们有特殊的政策照顾。 这些政策的背后,也正是因为欧洲的青年研究者成长起来有诸多的困难。一般在欧洲大约 10 个博士毕业生中,只有大约 3 个人能拿到终身的职位。在长幼分明的学术机构中,很困难能独立的得到资助和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而且欧盟国家学术机构林林总总,各不相同,比如英国的 Lecturer 很难流动到法国作 Group Leader 。欧陆的大学教职都是政府公务员,对新人做独立科研和得到稳定职位并不热心,所以去年成立的欧洲科研基金( ERC )正尝试在改变这些不利于青年人成长的制度。 END
个人分类: 生物物理-biophysics|578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