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克里姆林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漫步克里姆林宫(3)(结束篇)
xucq45 2020-3-1 18:07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 的美誉,也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她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苏联时期全国党政机关驻地,现为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临红场,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长约 2300 余米,总体呈三角形,沿墙耸立着 20 余座精美的塔楼。宫内建筑金碧辉煌,当年沙皇举行加冕典礼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最为巍峨壮观。古典俄罗斯式的大克里姆林宫是政府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摘自百度) 去年,莫斯科大学在莫大 兹韦尼 市生物站主办了主题为“调节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的第三届全俄青年学者大会(9.13-15),哈医大四位老师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我们参观了克里姆林宫。途中恰逢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哨兵换岗, 然后穿过 亚历山德罗夫花园,购票进入克里姆林宫。首先经过“库塔菲娅塔楼”,一座现代化建筑- 会议大厦闯入眼帘 。再向前走,就看到了有精美浮雕的 炮王 (比北京 永乐大钟 重4.5倍)和高6.14米的 钟王 。钟王旁边是 白石头 建成的高达81米的 伊万 大帝钟楼,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 再往前走,就是 教堂广场 ( 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广场右边是 天使 报喜教堂(靠近 莫斯科河 畔),对面是天使教堂。大克里姆林宫(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最后,从红场那侧的塔楼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院。 漫步克里姆林宫(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21 漫步克里姆林宫(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55 漫步克里姆林宫(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221258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8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步克里姆林宫(2)
xucq45 2020-2-29 08:07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 的美誉,也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她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苏联时期全国党政机关驻地,现为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临红场,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长约 2300 余米,总体呈三角形,沿墙耸立着 20 余座精美的塔楼。宫内建筑金碧辉煌,当年沙皇举行加冕典礼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最为巍峨壮观。古典俄罗斯式的大克里姆林宫是政府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摘自百度) 去年,莫斯科大学在莫大 兹韦尼 市生物站主办了主题为“调节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的第三届全俄青年学者大会(9.13-15),哈医大四位老师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我们参观了克里姆林宫。途中恰逢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哨兵换岗, 然后穿过 亚历山德罗夫花园,购票进入克里姆林宫。首先经过“库塔菲娅塔楼”,一座现代化建筑- 会议大厦闯入眼帘 。再向前走,就看到了有精美浮雕的 炮王 (比北京 永乐大钟 重4.5倍)和高6.14米的 钟王 。钟王旁边是 白石头 建成的高达81米的 伊万 大帝钟楼,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 再往前走,就是 教堂广场 ( 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广场右边是 天使 报喜教堂(靠近 莫斯科河 畔),对面是天使教堂。大克里姆林宫(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最后,从红场那侧的塔楼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院。 漫步克里姆林宫(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21 漫步克里姆林宫(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55 漫步克里姆林宫(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221258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步克里姆林宫(1)
热度 3 xucq45 2020-2-28 20:24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 的美誉,也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她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苏联时期全国党政机关驻地,现为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临红场,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长约 2300 余米,总体呈三角形,沿墙耸立着 20 余座精美的塔楼。宫内建筑金碧辉煌,当年沙皇举行加冕典礼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最为巍峨壮观。古典俄罗斯式的大克里姆林宫是政府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摘自百度) 去年,莫斯科大学在 莫大 兹韦尼 市生物站 主办了主题为“调节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的第三届全俄青年学者大会(9.13-15),哈医大四位老师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我们 参观了 克里姆林宫。途中恰逢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哨兵换岗, 然后穿过 亚历山德罗夫花园,购票进入克里姆林宫。首先经过“库塔菲娅塔楼”,一座现代化建筑- 会议大厦闯入眼帘 。再向前走,就看到了有精美浮雕的 炮王 (比北京 永乐大钟 重4.5倍)和高6.14米的 钟王 。钟王旁边是 白石头 建成的高达81米的 伊万 大帝钟楼,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 再往前走,就是 教堂广场 ( 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广场右边是 天使 报喜教堂(靠近 莫斯科河 畔),对面是天使教堂。大克里姆林宫(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最后,从红场那侧的塔楼走出克里姆林宫大院。 漫步克里姆林宫(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21 漫步克里姆林宫(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220955 漫步克里姆林宫(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221258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4298 次阅读|7 个评论
绕行克里姆林宫大院
热度 1 Mech 2014-4-24 16:13
红墙深院中的克里姆林宫,揭示了莫斯科作为欧亚大国首都的亚洲色彩,虽然莫斯科处欧洲。与天安门后面的神秘故宫和诸海不同,克里姆林宫大院中还有教堂广场,广场上有多座教堂。 我个人不喜欢墙,尤其是高墙。高墙内的主人,往往不自知成为囚徒,自己筑墙为牢。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总在墙外,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可惜也是知易行难。 尽管如此,仍不妨绕克里姆林宫一周。就像人们不喜欢铁笼子,但也愿意围观在笼子中的猛兽。 绕行的起点是红场南口,担任在红场中其实已经沿东南围墙在行走。在南墙下漫步。再走过西北墙外的亚历山大公园。最后到红场北口。 在墙外拍摄些照片。 克里姆林宫南墙 十二使徒教堂和伊凡钟楼的楼顶 圣母升天教堂和十二使徒教堂的楼顶 克里姆林宫 亚历山大公园 塔楼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克里姆林宫200吨重的世界钟王
黄安年 2013-7-28 08:28
克里姆林宫200吨重的世界钟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8日发布 凡来克里姆林参观的 , 多数是进不了俄罗斯的“白宫”的 , 只能在外面的建筑屋旁或者个别教堂转悠一番,看看俄罗斯之最。其中 200 吨重的世界钟王就摆放在路边, 报道说 : “ 1730 年,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先制了一座钟为 160 吨,在 1733 年至 1735 年又制作一座巨型钟——即钟王,重 200 吨,高 6.14 米 ,钟口直径 6.6 米 。 钟王不仅重量惊人,而且绘画铸造艺术极为精湛,钟面上铸有沙皇阿列塞克·米哈伊诺维奇、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等 5 个圣像浮雕图案以及记述制造情况的两段文字。 原计划钟王制成后摆放到伊凡大帝飞钟楼上,不幸的是, 1737 年,掩映在森林之中的莫斯科惨遭大火,大火几乎吞灭了整个城市,还在铸造厂里的钟王也蒙受灾难:破裂下 11 吨重的一块。一说是人们在扑灭大火时,凉水致使烧红的钟王因温差而破裂。一说是人们担心钟王在火灾中被烧热熔化,便向其浇水而造成破裂。”俄罗斯之最的钟王未敲而终 , 实乃不祥之兆 , 估计俄罗斯的习俗不信这个邪 , 还要将这破钟向世人炫耀。相比之下,中国的第一大钟, 永乐大钟距今 500 多年重 46.5吨 , 现在依然安放在北京大种寺,而且每年都敲响它 , 完整无损,是幸运的。 照片9张,前7张是24日几时拍摄的后两张是从网上下载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最高的建筑是白色金顶的 伊凡大帝钟楼 ,建于1505—1508年,高81米,里面藏有50多口铜钟。钟楼外陈列着一口最大的钟,高6.14米,直径6.6米,重达200多吨,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题词,声传50公里,为 世界 之“ 钟王 ”。它是18世纪时由200多名俄国的能工巧匠费了两年时间铸造成的,是 俄国 铸造工艺的纪念碑,据说当时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铜和锡外,还加了几公斤金和银。 伊凡大帝钟楼 人们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不难发现有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这个高大建筑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 钟楼 。它高81 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望台。钟楼的左侧有重达40 吨的 炮王 ,右侧是著名的 钟王 。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 钟王 钟 王高 5.87 米,直径5.9 米,重约200 吨,于1735 年11 月20 日铸成, 钟王 号称 世界 第一大钟。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 安娜 的像,还有五幅神像。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 美国百科全书 》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8 ,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181409.html 9 , http://news.sina.com.cn/c/2003-07-10/10011313750.html ************************* 克里姆林宫的钟王 (2008-09-0716:11:45) 在克里姆林宫的伊凡诺夫斯基广场上,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钟王,是俄罗斯的一大奇观。 俄国沙皇信奉东正教,为了求得终身健康、死后安宁,每人都制作一座命名钟,而且一个比一个大:伊凡三世的钟重8吨,其子制作的钟重18吨,伊凡雷帝的钟重35吨。沙皇阿列塞克·米哈伊诺维奇的钟重128吨,但在试敲时就破碎了,随后又制一座却毁于大火。 1730 年,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先制了一座钟为160吨,在1733年至1735年又制作一座巨型钟——即钟王,重200吨,高6.14米,钟口直径6.6米。 钟王不仅重量惊人,而且绘画铸造艺术极为精湛,钟面上铸有沙皇阿列塞克·米哈伊诺维奇、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等5个圣像浮雕图案以及记述制造情况的两段文字。 原计划钟王制成后摆放到伊凡大帝飞钟楼上,不幸的是,1737年,掩映在森林之中的莫斯科惨遭大火,大火几乎吞灭了整个城市,还在铸造厂里的钟王也蒙受灾难:破裂下11吨重的一块。一说是人们在扑灭大火时,凉水致使烧红的钟王因温差而破裂。一说是人们担心钟王在火灾中被烧热熔化,便向其浇水而造成破裂。 之后的一个世纪中,许多人包括拿破仑,都想把钟王抬出来安放,却始终没有成功。直至尼古拉二世登基后才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1836年,钟王(包括破裂的一块)被抬出来,安放在克里姆林宫伊凡诺夫斯基广场的石座上,说明碑上写着“1733年献给女皇安娜·约翰诺夫娜,103年后按照尼古拉二世命令于1836年8月4日安放于此纪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994240100au29.html 2008-03-20 23:32 提问者采纳   中国最大的是永乐大钟。   北京的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因寺内悬挂着一口驰名中外的大铜钟,故俗称大钟寺。   这口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成祖为 “ 靖难之役 ” 阵亡的将士及迁都北京和加强其统治而铸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通高 6.75 米 ,最大外径是 3.3 米 ,重约 46.5 吨。钟身内外布满了佛教经文和咒语,其文字为汉文佛教铭文二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九字,梵文佛教铭文四千二百四十五字,总计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字。   字迹端正,雄健有力,相传是明代书法家沈度所写,这些文字在钟上排列得井井有条。   大钟的声学特徵也堪称一绝,据史书记载,它能声闻百里,深沉、古雅、悠扬悦耳。声学专家测试后说,它是由最佳泛音系列组成的一口钟。大钟的力学结构也令人拍案叫绝。   大钟悬挂在主梁上,是靠一根长 14 厘米 、宽 6.5 厘米 的铜穿钉,承受着 40 多吨重的剪切力,大钟在此悬挂了近二百五十年,岿然不动。大钟的铸造工艺,也非常的高超,它是采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范法,使永乐大钟的钟体一铸而成,而且庞大的钟体上竟没有发现一个 “ 沙孔 ” ,这在古代铸造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   每逢节日,永乐大钟鸣钟三次,钟声悠远。这口大钟可以说是中国 “ 钟王 ” 。   俄罗斯的科洛克尔沙皇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钟。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伊凡大帝钟楼旁边的一个石座上,安放着一口十八世纪的大钟,人们称它为 “ 钟王 ” 。钟王于 1733 年开始建造, 1735 年 11 月 20 日 铸成。钟王的重量在 200 吨以上,连同钟耳高达 6 . 14 米 ,底口直径 6 . 60 米 。由于当时配套的钟楼尚未建好,所以铸好的大钟仍旧放置在铸钟的大坑中,大坑上方搭有木板棚屋。 1737 年春天,莫斯科着了一场大火,殃及克林姆林宫,钟王也在劫难逃。大火引燃了钟王大坑上方的木棚,燃烧着的木板纷纷掉进大坑中。跑来救火的人们唯恐大火再把钟王熔化,就拼命地往坑中灌水,灼热的钟体遇上冰冷的水,温差极大,大钟承受不了极冷极热的变化,炸裂开来,崩下来的一块重达 11 吨多。从此大钟变成了残钟,一直在大坑中躺了近百年。 1834 年 7 月 23 日 ,大钟才被人们从大坑中拖了出来,安放到了现在所看到的石座上。   钟王用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钟体上饰有沙皇阿列克塞伊和皇后安娜的雕像、五个圣像和记述铸钟过程的文字。   这口 260 多岁高龄的钟王,是一件稀世珍宝。它是俄国十八世纪铸造艺术的里程碑。虽然它没有被敲响过,但它的艺术价值却永世长存。 参考资料: http://iask.sina.com.cn/b/9271974.html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6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克里姆林宫在炫耀武器
黄安年 2013-7-27 17:59
克里姆林宫 在炫耀武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7日发布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是个崇尚文化遗产的国家,可这次俄罗斯之行,让我看到俄罗斯还有尚武的一面。许多受到推崇的武将是不分制度和意识形态评价的,对于俄罗斯民族有利就是好样的。在 克里姆林宫 炫耀武器的色彩很明显,不光是武器博物馆收藏着古代俄国的盾、剑等各种武器。 而且 在 克里姆林宫 的露天场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炮,这大炮正式近代史上武力超强的象征物。 在 钟王 旁边的是一尊5.34米长、口径0.89米、40吨重的 “ 炮王 ” ,根据介绍,这座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至今尚未使用过,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 人,不过从来没有使用过。 照片11张,是随即即时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克里姆林宫里的普京总统办公楼
黄安年 2013-7-27 07:28
克里姆林宫 里的普京总统办公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7日发布 克里姆林宫 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活动中心和文化遗产。统治 俄罗斯帝国 的多代君王的皇宫, 十月革命 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克里姆林宫位于 莫斯科 市中心,濒临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 沙皇 皇宫。克里姆林宫由许多教堂、宫殿、花园和多层塔组成。 我们进入克里姆林宫沿着旅游线路行进,可以远远望见普京的总统府,从外表看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一栋办公大楼,楼不可貌像,旅游只能外观不能进入,有朝一日,允许普通游客进出总统办公楼还要等等何时,不可得知。 照片6张是24日中午拍摄的。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场周围转了转 - 莫斯科2008 (5)
xucq45 2012-10-11 11:56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城和国际化大都市。莫斯科建城于 1147 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从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在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是国家首都。莫斯科风景秀丽,有数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 2008.11.10 - 2008.11.20, 为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俄罗斯基础研究会的合作课题计划,我和张伟华教授接受全俄心脏病研究中心 Rosenshtraukh L.V. 院士的邀请,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些学术单位进行了学术访问。在莫斯科访问期间,俄方合作伙伴 Abramochkin DV ( Денис Валерьевич Абрамочкин ) 博士开着自家车陪同我们游览了莫斯科的一些名胜古迹。 现在利用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长假休息时间,把当时拍的照片整理出来,陆续上传,系列照片的题目叫做“莫斯科 2008 ”。 五、红场周围转了转 我们在游览红场时,也顺便到周围转了转。 1 2 3 4 5 6 7 8 莫斯科 2008 克里姆林宫巡礼 - 莫斯科 2008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172.html 巧遇仪仗队 - 莫斯科 2008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222.html 走过红场 - 莫斯科 2008 (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565.html 环视瓦西里大教堂 - 莫斯科 2008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781.html 红场周围转了转 - 莫斯科 2008 ( 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396.html 莫斯科大学在眼前 - 莫斯科 2012 ( 6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19546.html 站在麻雀山观景台 - 莫斯科 2008 ( 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404.html 胜利广场鸣警钟 - 莫斯科 2008 ( 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1668 走近凯旋门 - 莫斯科 2008 ( 9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039 博罗季诺战役真壮观! - 莫斯科 2008 ( 10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344 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 - 莫斯科 2008 ( 1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956 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听音乐 - 莫斯科 2008 ( 12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590 你去过查理金庄园吗? - 莫斯科 2008 ( 1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991 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 - 莫斯科 2008 ( 1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4392 莫斯科郊外的秋日 - 莫斯科 2008 ( 1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19163 莫斯科散记 – 莫斯科 2012 (16) ( 结束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24832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过红场 - 莫斯科2008(3)
热度 1 xucq45 2012-10-9 07:54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城和国际化大都市。莫斯科建城于 1147 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从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在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是国家首都。莫斯科风景秀丽,有数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 2008.11.10 - 2008.11.20, 为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俄罗斯基础研究会的合作课题计划,我和张伟华教授接受全俄心脏病研究中心 Rosenshtraukh L.V. 院士的邀请,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些学术单位进行了学术访问。在莫斯科访问期间,俄方合作伙伴 Abramochkin DV ( Денис Валерьевич Абрамочкин ) 博士开着自家车陪同我们游览了莫斯科的一些名胜古迹。 现在利用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长假休息时间,把当时拍的照片整理出来,陆续上传,系列照片的题目叫做“莫斯科 2008 ”。 三、走过红场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 , 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 , 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那天参观完克里姆林宫,我们就信步来到了红场。红场 东侧的百货大楼正在装修,前面用高大的宣传画遮挡。其他的景点倒是一览无余。在这里,我们看见了陶醉在幸福之中新娘和新郎,着装华丽的“俄罗斯大公”和“将军”,欢笑的儿童...... 1 ( 国立历史博物馆 ) 2 3 4 5 6 7 8 (列宁陵墓) 9 10 (克里姆林宫钟楼)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莫斯科 2008 克里姆林宫巡礼 - 莫斯科 2008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172.html 巧遇仪仗队 - 莫斯科 2008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222.html 走过红场 - 莫斯科 2008 (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565.html 环视瓦西里大教堂 - 莫斯科 2008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781.html 红场周围转了转 - 莫斯科 2008 ( 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396.html 莫斯科大学在眼前 - 莫斯科 2012 ( 6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19546.html 站在麻雀山观景台 - 莫斯科 2008 ( 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404.html 胜利广场鸣警钟 - 莫斯科 2008 ( 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1668 走近凯旋门 - 莫斯科 2008 ( 9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039 博罗季诺战役真壮观! - 莫斯科 2008 ( 10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344 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 - 莫斯科 2008 ( 1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956 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听音乐 - 莫斯科 2008 ( 12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590 你去过查理金庄园吗? - 莫斯科 2008 ( 1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991 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 - 莫斯科 2008 ( 1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4392 莫斯科郊外的秋日 - 莫斯科 2008 ( 1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19163 莫斯科散记 – 莫斯科 2012 (16) ( 结束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24832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44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克里姆林宫巡礼 - 莫斯科2008 (1)
xucq45 2012-10-7 21:57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城和国际化大都市。莫斯科建城于 1147 年,迄今已有 800 余年的历史。它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从 1147 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在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是国家首都。莫斯科风景秀丽,有数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 2008.11.10 - 2008.11.20, 为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俄罗斯基础研究会的合作课题计划,我和张伟华教授接受全俄心脏病研究中心 Rosenshtraukh L.V. 院士的邀请,对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些学术单位进行了学术访问。在莫斯科访问期间,俄方合作伙伴 Abramochkin DV ( Денис Валерьевич Абрамочкин ) 博士开着自家车陪同我们游览了莫斯科的一些名胜古迹。 现在利用中秋节和国庆节的长假休息时间,把当时拍的照片整理出来,陆续上传,系列照片的题目叫做“莫斯科 2008 ”。 一、克里姆林宫巡礼 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 “ 世界第八奇景 ” 的美誉。 12 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 — 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红砖是 1485 年至 1495 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 2235 米,高 5 到 19 米不等,厚 3.5 至 6.5 米。共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就在这里办公。 那天,我们不仅在克里姆林宫内漫步浏览,还沿着克里姆林宫红墙外面整整走了一圈。下面随着我们的镜头,在重温当时情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莫斯科 2008 克里姆林宫巡礼 - 莫斯科 2008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172.html 巧遇仪仗队 - 莫斯科 2008 ( 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222.html 走过红场 - 莫斯科 2008 ( 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565.html 环视瓦西里大教堂 - 莫斯科 2008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0781.html 红场周围转了转 - 莫斯科 2008 ( 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396.html 莫斯科大学在眼前 - 莫斯科 2012 ( 6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19546.html 站在麻雀山观景台 - 莫斯科 2008 ( 7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621404.html 胜利广场鸣警钟 - 莫斯科 2008 ( 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1668 走近凯旋门 - 莫斯科 2008 ( 9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039 博罗季诺战役真壮观! - 莫斯科 2008 ( 10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344 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 - 莫斯科 2008 ( 1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2956 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听音乐 - 莫斯科 2008 ( 12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590 你去过查理金庄园吗? - 莫斯科 2008 ( 13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3991 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 - 莫斯科 2008 ( 1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624392 莫斯科郊外的秋日 - 莫斯科 2008 ( 1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19163 莫斯科散记 – 莫斯科 2012 (16) ( 结束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624832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2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进克里姆林宫
热度 5 jianxu 2012-6-23 02:57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象征,始建于 12 世纪上叶( 1156 年)。由差不多大大小小的 20 多个塔楼与城墙相间隔地围起,是一所“围城”(外面的人真的是很想进去)。塔楼的位置有点儿像我们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据说,克里姆林宫俄语的意思就是“要塞”。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 Spasskaya )最为壮观。塔楼上那闪闪发光的红星原来是红宝石做的,太牛啦! “围城”内的总统府。曾经是列宁的住处和办公的地方。总统上班的时候,会升起国旗。我们来的这一天( 2012/6/18 ),还真赶上了普京上班。 “围城”内的“大克里姆林宫”是总统宣誓就职的地方。苏联时代曾经是政府、苏共中央等举行会议的场所。好像各国大使递交国书也在这里。功能部分像我们的人民大会堂。绿、白、黄、金几种颜色的结合,非常漂亮高雅,在克里姆林宫红色城墙的对照下,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炮王”。铸造于 400 多年前的 16 世纪。重量 40 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炮,但从来没使用过。 墙外西侧的无名烈士墓。不息的圣火莫非是意味着永恒的怀念。据导游说,二战期间,共有 2700 万苏联人牺牲,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人死亡。时至今日,俄罗斯人口中,女性仍然多于男性。 从莫斯科河上远眺克里姆林宫,才发现她更美。 整个“围城”实际上是个三角形。底边沿着莫斯科河,另一边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墙外就是阅兵的著名“红场”。红场的主体部分不算大,条石铺就的地面还有些坑坑洼洼。东南端的标志是漂亮“洋葱头”顶的瓦西里大教堂,西北端止于历史博物馆。受阅部队由东南向西北行进。 国家历史博物馆。成为红场周边的特色建筑之一。 相关链接 莫斯科相信什么?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7110 次阅读|6 个评论
普京的喜怒哀乐
huailu49 2012-5-7 21:31
普京的喜怒哀乐
今天是普京重新入主克宫的日子,附上一张偶然发现的图片。
个人分类: 国际纵横|9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告:“铁汉”普京王者归来PK“悍妇”希拉里西方不败之搏击大片
laserdai 2012-3-3 21:24
最新电影预告:一场北极熊和北美洲母老虎的大战即将开始,下面是节选的新片的预告与分析。 男主角:“铁汉” 普京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上演“ 王者归来 ”已是板上钉钉。作为克格勃出身的他,一直被许多俄罗斯人奉为 阳刚强势睿智的代表 。正因为他的 大俄罗斯情节 ,俄罗斯在他此前掌舵的八年内,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空前增强,大有企及前苏联地位之势。 普京在执掌俄罗斯时,他的 铁血硬汉形象 深入人心,并享有“ 铁腕总统 ”美誉。 此次他即将重返克里姆林宫,在外交、军事等方面势必会继续展 铁腕风格走大国路线 ,俄罗斯人自然欢呼雀跃。 女主角 : 一向 强悍作风的国务卿希拉里( Hillary Clinton)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罕逢对手, 西方不败 , 相较美国前两任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和赖斯(Condoleezza Rice),她的外交强势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几年可谓恣行无忌风头出尽,尽显风流本色,成绩卓著: 拉拢北约誓言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2011年年初的突尼斯和利比亚乱局中,她不但拉拢西方国家外交施压,还纵容军事打击;针对2011年年底的俄罗斯杜马选举,希拉里大发飙,指摘选举存在舞弊,企图在俄罗斯燃起颜色革命。对于俄罗斯的铁杆盟友叙利亚,她一边强横指责,一边煽风点火对反对派给枪给钱唯恐叙利亚不大乱;因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动用否决权,她完全不顾外交礼节大骂“卑劣”。 而铁汉普京的二进宫,自然注定让她不再感到寂寞空虚。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场大战的序幕,毅然拉开。 火花四溅难以避免。 结局一幕:没有人会怀疑普京的胜出。诚然,希拉里的妇道式蛮横让诸多国家难以招架,也一度让韬光养晦的中国功夫愤慨而又无奈。 欲知详情,请关注即将进入市场的这场大片。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眼里的苏联解体
whyhoo 2011-12-24 23:08
20 年前的圣诞节,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晚上 7 点 32 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 74 年的红旗被缓缓降下,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社会主义实验以如此惨淡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苏联的瓦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到来。在以往的历史上,一个如此庞大的强权的坠落、国际格局如此巨大的变化,通常都有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忠于旧强权的力量不愿退出历史舞台,造成旷日持久的流血和战争。但苏联解体的最大特点是悄无声息——不仅是民众,将近 2000 万苏共党员平静(甚至也许愉快地)接受了现实。一些原苏联成员国爆发了战争或内战,但这些战火都与是否维护“社会主义”无关,只与民族或教派利益有关。 这也许不像是一个大国的覆灭方式,但它就是发生了。在苏联解体之后,许多西方分析家倾向于认为,苏联的体制是脆弱的,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但事实上,苏联在历史上遇到过比 1991 年严重得多的挑战,并都得到了成功应对。例如二战期间的德国入侵,当时苏联执政党证明了它解决危机的能力,以及它享有的民众支持。 20 世纪中期,苏联实现过高速的经济增长,也曾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视为一种新的积极力量——也就是说,曾经拥有过自己的“软实力”。但在 1991 年,这些“软”、“硬”实力似乎都消失了,它似乎被无情地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苏联的解体,也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题。 苏联解体也在中国激起了巨大的震荡。当时正在上中学的我还记得课本中的话,大意是:“这只是资本主义的短暂复辟,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但后来,政府就渐渐不大用“复辟”这个词来形容 1991 年的变化了,而更喜欢用苏联“解体”这个相对中性的称谓。英语世界里更喜欢用的是“崩溃”( collapse )或“覆亡”( fall ) , 而不是解体( disintegration )。在中国,措辞是很讲究的,这或许意味着,政府也已接受了社会主义苏联一去不复返这一现实,不再试图为其“招魂”。 中国对于苏联一直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虽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苏联解体对中国未必不是好事,但中国执政党(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对于苏共的衰落,也难免有些“物伤其类”的感触。因此苏联解体在中国一度得到了激烈讨论,最主要的讨论话题是: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很多人在讨论时其实是把命题换成了“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例如有人就把更多的言论自由列入其中,从而得出言论不应开放的结论。) 中国学者对“原因”的痴迷所反映的思维方式是,从一种线性进步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是一种更优越的社会形态,所以苏联解体是一个反常的、从而需要解释的事件。为了让解释与他们信奉的原理相一致,他们就发展出了两种理论:一种认为,苏联的体制没有问题,苏联的解体是由于出了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叛徒”、西方“和平演变”等偶然、外部性的因素;另一种认为,苏联解体的主因确实是内部的体制问题,但“斯大林模式”只是代表一种错误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学者陆南泉如此总结中国国内对“原因”的讨论:最开始的时候,受到 1991 年剧变的震撼,大多数人认为苏联瓦解主要是外部“和平演变”导致的;之后的几年里,人们开始讨论内部原因,如苏联在民族、体制、经济、外交等领域犯的错误;第三阶段,从 1996 年开始,开始探寻深层次的根本原因,认为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 2000 年上台前夕在演讲《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的一番话,在中国学界得到了广泛引用。普京说,“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经济的意识形态化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 70 年都在走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由于普京在中国一向被描述为一个希望恢复苏联时代大国地位的强硬人物,他对苏联体制也如此贬斥,那些从一开始就批评苏联体制的人就得到了鼓舞。但当然,普京的话也代表了俄国统治阶层目前对苏联时代的普遍看法——那是一个不能回去的时代。 但是,总体上来看,对大的“原因”的探寻有时是徒劳无功,甚至没有意义的。比如,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对 300 多年前中国明王朝的覆灭原因做不同的解释:可以归因于专制皇权,可以归因于政治腐化,可以归因于军事组织机制的缺陷,可以归因于万历、天启或崇祯之中的任何一朝,也可以归因于广泛的自然灾害和疫病,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崇祯皇帝非常不幸地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小冰川期”。而且,这些解释都可能是站得住脚的。只有在具体到每个单个的原因并探究其细节的时候,讨论才是有意义的(例如在政治、军事、科学的意义上)。笼统的“原因”总结,很多时候不过是我们对自己期望相信的东西的一种确认而已。 在中国,对大的“原因”的探寻导致对苏联解体问题的探讨意识形态化:大家关心的不是具体的历史进程,而是这件事对意识形态判断的证明价值。例如在“左派”看来,西方在苏联解体之后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反映了西方固有的“亡我之心”,甚至认为苏联解体也是其导演的阴谋。在“右派”看来,苏联解体证明“极权”、“专制”的必然崩溃和“民主”的必胜,而 1991 年之后俄罗斯遭遇的一些真实的问题,例如经济下滑、寡头兴起、民众的贫困、国际地位的跌落等,则被解读为转型所必须付出的牺牲,甚至被否认为问题。于是,在苏联解体及其后续发展这件事上,在中国国内通常能读到的都是,人们在迫不及待地试图论证,试图得出结论,试图总结它对中国的教训,而具体的历史过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还原,或者说,在还原过程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从而让我们对 1991 年之后的俄罗斯,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当然这也许是一个普遍问题,而不为中国独有。在西方,当人们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时,也许流行的看法是,苏联解体证明了自由资本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确切地说是苏式共产主义)的不合时宜——到此为止。但近年来也有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不能将当时的事态变化简单化为一些俄罗斯人期待民主与市场经济,而守旧者加以阻挠。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苏共长期的集权统治,由于公民社会受到的打压,一些利益集团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资源,拥有无法受到制衡的左右政策的实力,足以在任何经济或政治体制转变时保障自身利益并牺牲民众的利益,甚至,也许苏共的垮台能让他们更方便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毫无疑问,当年的苏联变局就与今天的中国有更大的相关度了。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近 20 年来的俄罗斯历史,还有很多资源可挖,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民主”或“市场经济”的价值。 从大的角度看,一直以来,俄罗斯研究在中国并非显学,一方面因为中俄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交恶,双方民间交流不足,相互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又有师法欧美的心态,于俄罗斯经验不甚推重。但俄罗斯的历史与现状与中国有很大的契合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政府与官僚系统的组织方式,中国的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带有很强烈的苏式社会主义的基因,有些是我们不觉察的,甚至有些是我们不愿承认的。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转型过程,是我们考察自身的一面镜子。但严肃考察的前提也许是,突破苏联解体“是好还是坏”的思维框架,重建我们对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的俄罗斯的历史叙事。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FT 中文网实习生张硕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2373?page=1
个人分类: 政治|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俄严防西方“颜色突袭”
whyhoo 2011-12-23 10:19
12月10日一早,莫斯科飘起了小雪,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的“沼泽”广场(又称博洛特纳亚广场)上却是人潮涌动。约3万名俄罗斯人挥舞旗帜、高喊口号,抗议一周前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结果“不公”。连日来,俄罗斯的政治生态遭遇了苏联解体后从未有过的寒潮,反对派接连发起示威集会,冲击当局的权威。喜欢挑事的西方媒体在一旁加油助威,惊呼“阿拉伯之春席卷俄罗斯”,“颜色革命的骨牌终于倒向了最坚硬的一个堡垒”。 尽管俄罗斯动荡是西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世界新闻报》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俄罗斯既不是乌克兰,也不是格鲁尼亚,发生在这些国家的“颜色革命”不会轻易传到俄罗斯境内。 示威不火爆让西方失望 12月9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4日举行的俄国家杜马选举结果。统一俄罗斯党凭借简单多数,维持了在国家杜马中的第一大党地位。共产党等反对党指责投票存在违规行为。为表达对结果的不满,反对派决定在10日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根据莫斯科市政府的许可,集会活动从当地时间10日14时开始。《世界新闻报》驻莫斯科记者上街采访时注意到,“沼泽”广场周边实施了交通管制,部分道路被封。广场周围,数百辆警车和5万名军警密切注视着事态的进展。广场上空还有直升机在巡视。看得出来,莫斯科警方已经做好了一切应急准备,以防发生不测。 不过,集会并没有出现西方媒体所设想的火爆场面。莫斯科警方称,截至当地时间15时,“沼泽”广场及附近区域聚集了大约2.5万人。集会者大部分是俄主要反对党的支持者。一些支持不同党派的集会者在进行激烈辩论,但方式和举止都很文明。 集会一直持续到18时,结束后示威者沿3个方向离开广场,期间未发生重大意外。莫斯科内务总局表示,集会开始仅一个小时后,人们就开始迅速离开‘沼泽’广场,当时只剩大约1.5万人。本次集会除了几名年轻人燃放烟火,引起警方警惕外,整体上局势平稳。集会的一名组织者在结束时还对保障活动安全的警察表示“感谢”,其他参加者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俄群起抗议西方挑事 《世界新闻报》驻莫斯科记者注意到,此次集会并没有在俄罗斯媒体掀起太大波澜,反倒是西方媒体十分亢奋。 《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最近几天都把关于俄罗斯集会的报道置于新闻网站的首页。《华尔街日报》网站10日刊登的报道称,民众意外爆发的不满情绪正在席卷莫斯科等大城市,这表明克里姆林宫小心控制的政治体系出现了裂痕。美国《彭博商业周刊》题为“阿拉伯之春奔向俄罗斯”的报道称,俄罗斯的反对派不可能在议会选举中削弱克里姆林宫,这意味着,孤注一掷的克里姆林宫同选民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为了增加冲突的效果,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甚至移花接木,将希腊街头骚乱的画面与俄罗斯游行示威的画外音配到了一起。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周二曾表示,俄罗斯的议会选举既不自由也不公平,选举结果导致外界“严重担忧”。对此,俄罗斯总理普京严厉回击说,希拉里是在向俄国内部分抗议者释放信号,怂恿他们可以“积极作为”。他强硬宣称,国外资金试图对俄选举程序施加影响是“不可容忍”的。 《世界新闻报》记者观察发现,虽然俄政治生态因选举而出现分化,但在面对西方的指责时,俄罗斯国内立场一致,反对西方的指手画脚。根据俄罗斯《视点报》的一项调查,绝大部分俄罗斯民众对希拉里的言论表示愤慨和不理解。反对党“自由民主党”也对希拉里的言论表示谴责,称美国的目的就是想搞乱俄罗斯。 莫斯科大学教授弗拉基米尔•多布列尼科夫对媒体说,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冷战仍在进行,只是改变了行事方法而已。西方打着“人道援助”的幌子,在俄国内建立了上百个基金会,用于搅乱俄罗斯社会,阻止俄罗斯的复兴。俄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叶夫根尼•敏琴科表示,美国对俄罗斯选举的反应太快了,显然,希拉里的声明是早就准备好的。 “颜色革命”骨牌没全倒 有西方媒体形容,“阿拉伯之春”的“病毒”已经传染给了俄罗斯,眼看又将发生一场“颜色革命”。所谓“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中亚地区和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起因多是议会选举存在舞弊行为,经过外部势力的煽动,最终引发社会动荡,政府被迫让权给亲西方势力。“西方一直不想让普京上台,这次的杜马选举恰恰给西方提供了一个制造革命口实的机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俄罗斯和中亚研究室主任陈玉荣对《世界新闻报》说。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当前俄罗斯国内发生的示威活动,在串联方式和组织速度上都与“阿拉伯之春”有相似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参加俄罗斯示威游行的多是年轻人,他们通过“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相互联系。 然而中国专家认为,表象的相似不代表结果的相同。中国驻俄罗斯前武官王海运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中产阶级或者亲西方的年轻人在示威中凸显并不奇怪,有些人据此推测所谓“俄罗斯之冬”可能到来,大有耸人听闻之嫌。他说:“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权力部门如此强大,同时又不存在分裂的问题,西方的煽动不会有多大作为。”他补充说,如果在西方煽动之下,俄罗斯社会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那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了。 陈玉荣指出,从2003年开始的“颜色革命”虽然击中了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但总的来看,西方想要在中亚全面复制这一模式的图谋没有成功。事实上,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2005年下台后,防范“颜色革命”的措施就在中亚国家纷纷出台,使得西方继续推行“革命”的尝试遭遇阻力。而且,“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也算不上成功,因为美国最终没能扶植起一个亲美政权,这让美国很失望”。 普京明年面临“大考” 有分析指出,西方虽然引火不易,但如果普京明年上台后不能有效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俄罗斯出现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也不是没有可能。 俄政治技术中心副主任马卡尔金分析说,引起中产阶级不满的是不稳定的社会经济形势。“4年前,中产阶级还有很强烈的经济成就感,当时工资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人们的情绪都很乐观,以至于反对派谈什么腐败和人权都被认为是攻击言论。现在情况不同了,即使那些能够维持生活水平的人,也无法感受到有保障的稳定未来。”路透社的评论指出,若普京对民众不满情绪升温的迹象不做出回应,不实行变革,其权威性将继续减弱。 王海运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俄罗斯国内一直存在各种不同的政治诉求,但之所以过去矛盾没有像现在这样激化,是因为此次杜马选举非常特殊:一是普京明年回归总统,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俄罗斯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王海运说,近些年俄罗斯总体上恢复不错,但贫富悬殊、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社会顽疾仍然非常突出,有些甚至变得十分尖锐。这些都是普京面临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政治魄力,也需要政治手腕。 陈玉荣指出,普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社会问题,并从去年开始着手实施了很多措施,如成立“俄罗斯统一阵线”、对国有大企业实施私有化改革、增加百姓福利,等等。 还有分析指出,普京要想顺应民意,首先要将一些投机分子清除出政治体系,并允许反对派更广泛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化解民众对现政权腐败、裙带政治的指责。此外,俄民众比较关注的高物价、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也需要普京认真地加以解决。 链接:各种政治和宣传机器大肆活动却无法改变俄民众对国家的信念 燕玺 俄罗斯杜马选举所引发的政治动荡,放大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怨。连日来,西方政界和媒体向普京政府猛烈“开炮”,普京则报以声势凌厉的回击。从公开的各种信息来看,普京的指责并非没有道理,无论是俄反对派的煽动能力,还是社交网站的推波助澜,背后似乎都有西方的影子。而西方对俄长达20年的秘密渗透,也藉由这次选举暴露了马脚。 操纵NGO“传播民主” 12月9日,美国总统发言人杰伊•卡尼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说,美国已经为俄罗斯最近的国家杜马选举花费了900万美元。虽然卡尼拒绝透露资金的具体流向,但不少分析指出,这笔经费的主要接收人是俄罗斯的反对派。 此次选举中冒出的一匹“黑马”——“亚博卢”党,是一个成立已近20年的老党派,“亚博卢”党在俄国内的人气连年看跌,这次虽然进入了下届国家杜马,但总得票率还不到4%。奇怪的是,该党在海外地区的投票中竟然获得了7%的支持率,和俄罗斯的一些主要政党得票率相当。不少人认为,“亚博卢”党“墙内开花墙外香”,和欧美国家的暗地支持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西方对俄罗斯政坛的渗透,已经秘密进行了多年。俄《共青团真理报》近日披露称,目前在俄罗斯活跃着一批受美欧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其中包括“公民社会”基金会、社会福利基金会、“创造”组织、“新前景”组织等。俄国内大约有600个外国基金会在向这些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目的是借助它们在俄罗斯推行“不受控制的民主”。为了解这些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该报记者探访了位于莫斯科黄金地段一栋豪华建筑内的美国“公民自由基金会”莫斯科代表处。代表处经理亚历山大•波德拉比年科介绍说,他本人的主要职责是在组织内分发奖励基金,其目的是抵制俄罗斯政府对公民自由的压制。 除了在俄罗斯本土搞政治渗透,西方还把手伸向了俄罗斯的周边地区。据《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在东欧、中亚、高加索地区以“播种民主”、“倡导人权”为名义,长期培育亲西方的组织和思想,其后果是导致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颜色革命”。目前,欧美国家仍然在这些地区通过设立宗教机构、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基金会等来扩大自己的影响,蚕食俄罗斯先前的势力范围。 “喉舌”潜伏诱导舆论 与动员反对派组织示威活动相比,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价值观渗透,手段更加隐蔽。上世纪90年代苏联刚解体时,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试图抢占俄罗斯的舆论阵地,目前已经培育起了自己的“喉舌”。比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开设了俄文频道和俄文网站,美国政府资助设立了“自由”广播电台。这些欧美“喉舌”在俄罗斯大肆宣传西方思潮,培养俄罗斯的亲西方舆论,甚至干涉其内政。“自由”广播电台就曾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过宣传平台。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借助俄罗斯的寡头势力来影响俄联邦的中央级媒体。俄罗斯前著名寡头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控制的独立电视台、莫斯科回声电台等全国性媒体就经常替西方说话,试图引导俄罗斯的政策走向。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两位寡头被普京狠狠地整治了一番。 除了争夺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西方国家还利用“推特”、“脸谱”一类的社交网站笼络年轻人。自2010年4月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后,“脸谱”在俄罗斯的增长势头一路走高。据路透社等西方媒体报道,正是在这类社交网站的鼓动下,俄国内的大批年轻人才会上街,让反普京示威呈现出“滚雪球”效应。 俄民众跟美国较着劲 西方国家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并非没有效果。俄独立社会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今年12月初发布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3的俄罗斯人对美国持消极态度,多数俄罗斯人对美国持正常或者友好的态度。而对欧盟持正常或者友好态度的俄罗斯人甚至接近70%。对于这一变化,有俄罗斯专家认为,美欧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其在俄好感度上升的重要原因。 然而有专家认为,俄罗斯人对美国好感上升,不意味着美国对俄罗斯的渗透取得了成功。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专家马尔科夫指出,俄罗斯人对美国的好感,基本来自于冷战思维的消失以及对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认同。该中心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俄罗斯复兴的道路上,美国仍将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感非常强烈,对于美国则怀有比较复杂的感情。不可否认,不少俄罗斯人羡慕甚至崇敬美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他们也坚信,作为一个历史比美国更悠久的民族,俄罗斯一定能够超越美国。受这种民族自尊心的影响,俄罗斯人对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打心眼里不能接受的。基于以上原因,美国要想从观念和思想上控制俄罗斯,绝没有那么容易。 俄式组合拳对抗西方舆论 据《世界新闻报》驻俄罗斯记者观察,虽然西方媒体长期潜伏在俄罗斯,企图控制俄罗斯的舆论阵地,进而煽动反政府舆论,但由于普京上台后对媒体监管的力度大大加强,西方媒体这方面的努力变得非常困难。而对于像“推特”、“脸谱”这样的社交平台,俄罗斯政府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使之成为自己执政理念的宣传阵地,取得了对美舆论战的主导权。 在做好防御工作的同时,俄罗斯政府加大了反击的力度。俄政府早在去年就表示将支持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Yandex向美国的谷歌发起挑战,政府还将斥巨资开发本国的电脑操作平台。在电影娱乐产业,俄罗斯民族电影近年来开始复苏。一部卫国战争加穿越题材的商业片《我们来自未来》(中国引进译名《古墓迷途》)甚至一度创造俄罗斯票房纪录。有评论认为,这部主旋律商业大片唤醒了很多年轻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由此可见,美国想在俄罗斯推销价值观、干扰俄罗斯的政治生活,至少在目前来看难有大的作为。正如俄罗斯专家马尔科夫所说,“美国体制”有其优越之处,也有先天不足。俄罗斯人认同“美国体制”的优点,但要他们全盘接受,却是难上加难。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22期,摘自2011年12月13日《世界新闻报》) 原文见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7297
个人分类: 政治|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