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悦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从小悦悦的死所想到的。。。
zuojun 2011-11-3 08:35
By Jenny 昨天因生病在家休息,下午吃了点东西,稍好了一点,便打开电视。没想到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展现在我面前。。。我想这个画面大概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我不想再去描述,也不想多说些什么,只是我当时完全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所看到的场面是真的!后来在网上看到新闻,小悦悦终因伤势太重,离开了人间。整个晚上我都无法入睡,想了很多很多。。。那些悲惨的画面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使我彻夜难眠。。。 唉,该说些什么呢?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我想起了我曾有过的与小悦悦类似的经历。那是 1963 年,我两岁左右。一天,外婆带我去倒垃圾,快到垃圾堆时,外婆吩咐我站在原地不要动,她把垃圾倒了,很快就会回来。我答应的好好的(当然我记不得了,是大人们后来告诉我的),没想到外婆一转身,我就不见了。外婆急得要命,立即请求隔壁邻居们帮忙找我。大家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大街小巷地寻人,终于在派出所找到了我。警察叔叔说,我跑到了大街上,蹲在大街中央呜呜地哭。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天色有些晚了,司机看到前面有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可又看不清是什么,还以为是一条小狗。但他还是停了下来。下了车他走到我面前一看,原来是个小女孩。于是他立刻把我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每次大人们说起这段故事时,都会说我小时候太调皮,同时也会赞叹那时人们的精神境界是何等的崇高,心地是多么的纯净,善良。。。 1982 年夏,我刚大学毕业,回家探亲。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从一亲戚家回来,正好走到大十字路口。一位农妇带着一个约 4-5 岁的小孩在街上走着。突然,他们的背后开过来一辆大卡车。只听见一阵急促刺耳的刹车声,接着便是孩子母亲的嚎啕大哭声。周围的人们便朝着出事地方奔去。我和爸爸也跟着跑了过去。情形也很悲惨:孩子的腿断了,一条腿被甩出好远。孩子的母亲捶胸顿足,无法自控。汽车司机是一位 20 出头的年轻人。他跳下车,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往车里跑,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把车往州医院开。接着后面又开来了一辆车,司机跳下车,拣起那条被碾断了的小腿,载上孩子的母亲,也朝州医院直奔去。。。回到家,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情,便到急诊室去看看情况如何。孩子已被送进手术室,肇事司机低着头,坐在手术室外的木凳子上,一言不发。孩子的母亲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一边哭,一边捶打着肇事司机。司机任凭她打,任凭她骂,不还手,不说话,有时把脸用两手遮住,浑身颤抖着。痛苦,难过,自遣,自责。。。一切都在他身上表现了出来。我可以感觉得到,他为孩子痛,为孩子的母亲痛,要比为自己痛多得多。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位司 机反而同情起来。。。 今年夏天,我回国看望双亲。我母亲跟我说,唉,现在不知怎么了,老人摔在地上没人敢扶。她说有一天她和 我 爸爸在公园散步,看见一位 80 几岁的老人摔倒了,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中年人,竟然没有一个上前去把他扶起。母亲已上了年纪( 78 ),行动不便,叫了周围的人,大家都装着没听见。母亲只好自己走上前去把老人扶起。母亲感慨万千:唉,现在只有老人扶老人,成了什么世界了?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路有所思 11.01
热度 2 boyxiaowen 2011-11-2 12:48
今天在那里等公交车,一辆轿车和一辆自行车小小的碰了一下,骑自行的中年妇女下车没说什么,只见那轿车的车主厉声的喝了一顿,那位中年妇女当然也不示弱的对起了嘴。然后,中年妇女就骑起自行车走了,轿车又赶上去用车身把自行车拦下,车主下车。中年妇女见势不对,就骑车飞奔而去,而男人依然狂追不止,边追边骂,大有追上之后大加打骂之势。就在那时那刻,我就站在离他们不到50米远的地方,我心里很平静,对相当平静。 坐在公交车上,虽然觉得那男人太不像男人了,但对于自己的平静还是很震惊。想起前几天发生的小悦悦的事情,我发现和一堆麻木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很快也会被同化的,尽管有时候自己不愿意承认。柏杨老先生写《丑陋的中国人》的时候,只是把中国社会比喻成一个酱缸,这个酱缸里只是有一些死猫,死耗子,现在看来,又有了新的让人窒息的东西。 又想起经常想起的一个镜头,在李连杰演的黄飞鸿系列中,孙文先生看着那些被白莲教唆使的百姓自以为金刚之身,刀枪不入,杀起人来毫无人情,他就抱头痛苦,说革命不会成功的,怎么会成功呢?国民是这样的愚昧,这样的麻木,这样的没有思想,这样的被人当成木偶玩弄,革命怎能成功!撒切尔夫人在放手香港的时候,对西方国家说:不必惧怕中国,因为下一个世纪,中国仍不会给世界带来新思想,撒切尔夫人是聊以自慰,还是已经看透中国,我希望能活着见证中国新的思想家的诞生!
4351 次阅读|3 个评论
社会之未来——写在十月最后一天
sunzl1989 2011-11-1 19:45
社会之未来 ——写在十月最后一天 公元二零一一年十月是漫长的。时间的流逝不会顾及人的情感,即使活得再痛苦,岁月也不会停步,更不会倒流。还好,十月已尽尾声。虽万般不想,但又不得不回顾一下我所了解和经历的“金秋十月”,就算是对生命的一种祈祷吧。 小悦悦已经离我们而去,无论媒体如何渲染,政客 、 学者们怎样辩论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人情冷漠的寒流已经铺天盖地。让我们暂且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10 月 15 日晚,佛山一女童遭两车碾过,十余路人见死不救,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捡垃圾的婆婆。 俗语有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于是人们就只要事不干己,还是远远地站开。鲁迅先生早在 80 、 90 年前就已经对中国人做过剖析,如今,这样的命题再次被推上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试问:有没有一种信念让我们能够直面灵魂深处的那一道丑陋的伤疤呢?死去的鲁迅,不死的阿 Q (引自凤凰网历史频道),同样你我都是其中之一员。 一种所谓的“围观文化”悄然诞生。面对落难者,驻足微笑,看热闹者居多,伸出援手的少之又少。有时候无奈的后退一步,希望那些看客能够自足于所谓的围观,而不再“翘翘然”,做出些添油加醋的行为。尚此不可,国人之善良秉性何在?鲁迅先生嫉恨民众的麻木不仁,当下连麻木都已经做不到了,反而更胜一筹,做起了罪恶的“怂恿者”。 我没有也不知道哪里会有枝魔棒,能够挥动一下带动人们思想的变革。知识分子曾经被誉为刺破社会黑暗的尖刀。可惜,当下的知识分子已经藏匿在黑暗之中,逐一被同化了。于是,我们又寄希望于政客,制度的改革总能强制性的改变些东西吧?起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给落难者一些起码的经济补助。可惜,关心百姓权利与生命的官员少之又少,从“ 7 • 23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就可以看出,尽快了事、恢复通车比查明事故真相重要,人命的价格可以像卖大白菜一般,一天好几个价儿,至于模糊不清解释不通的情况就用“至于你信不行,反正我信了”来搪塞民众。中国人缺少的是一种愤怒的情怀! 谁还能接起鲁迅先生批判的大棒?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每个个体,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寄希望于年轻人,因为未来由他们主导。二十世纪初鲁迅提出的:“立人”思想的主要对象是青年。未来的世纪是青年人的世纪。青年人朝气蓬勃,最少保守思想,最富有创造性。国民劣根性的改造要从青年人抓起,年轻人也应该已改造社会为己任。 于己,摆脱名利的缠绕,学会独立思考是“行为世范”的前提,年轻人应该首当其冲。当下悄然而生的“围观文化”似乎和名利挂不上边,其实不然。就是出于对个人名利的维护,而不愿去趟落难者的那池“浑水”。究其更为甚者,那些“翘翘然”的行为无疑不是雪上加霜。正是出于对他人“名利”的无视和对他们“名利”受损时的洋洋自得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其次,“你不出手,我为什么要出手?”不正折射出攀比、跟风的行为潮流吗?有学者分析,小悦悦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走在前面的路人,他的行为无疑形成了一种样本,影响了后面的路人。这样的辩解不无道理。“跟风潮”已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出现过,而那种“敢为人先”的气魄似乎早已销声匿迹。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成尾随的奴才状。 最后,青年人发现社会不公是很正常的。但是,对未来的信心不可磨灭,出乎内心,应该是对民族的热爱,对人类的理解。能够摒弃名利,独立思考,拥有良知的知识青年才是改造国民思想的战斗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还有多少小悦悦?
热度 1 王铮 2011-10-25 22:28
粤-渝节度使之争似乎有了结论,《悦悦悲剧再上演:广东连发两起幼童被碾死事件》( http://t.cn/SPRmNH ),不要等到老百姓说,我们不要蛋糕,我们首先要安全。卡扎菲可是把蛋糕做得很大哟,醒醒吧,节度使!朋友,你喜欢哪个节度使?
个人分类: 微博|32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社会?
热度 1 machan 2011-10-24 18:44
我们为什么拥有这样的社会?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看客; 如今,很多人连看客也不敢/不想做了。 这篇博文挺好:“精神阉割与小悦悦之死”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49277boardid=1id=7861271page=11=1#7861271 看过这篇博文以后,感觉:“ 中国有没有,真正的英雄? 有,当然有。 但基本都白死了。” 看过一个经典的电影《勇敢的心》。 中国人不仅缺少那样反抗暴政的勇敢的心, 还缺少了很多心,比如:高贵的心、怜悯的心、公正的心……, 上至庙堂之高,下至街头乞丐。 …… 但是, 话说回来,能够活着要那么多心干吗? 也想有那么多心,但活不下去啊?
个人分类: 生活|25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悦悦引发的反思:荒唐的法官,荒唐的处罚
热度 6 lix 2011-10-24 12:46
南京 “ 彭宇案 ” 主审法官王浩被调离 赴街道办任职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既然还要护犊,就有责任向公民交代 : 王浩错判的事实经过,徐老太儿子哪儿搞到的无签字笔录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假如小悦悦是你的孩子
热度 1 罗帆 2011-10-22 23:17
假如小悦悦是你的孩子
昨天,知道小悦悦去了天堂,悲伤之余,无言以对。 根据新闻报道,当地的崔先生说,根据视频他能认出好几个路人,其中一名骑着摩托车经过时还回头的男子,是劳保店北侧一家售卖铁线商铺的员工。崔先生曾找过那家店的员工理论,对方回应:“又不是你的孩子,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 路人,假如小悦悦是你的孩子,你会视而不见、见死不救吗? 司机,假如小悦悦是你的孩子,你会碾过其身、仓皇逃逸吗? 当然,假如小悦悦是你的孩子,你不会那样做,也希望别人不会那样做。你一定希望,别人能爱护你的孩子,救助你的孩子。 《圣经》上说:“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你不必信教,但应该懂得这一朴素的道理。 天真可爱的佛山小悦悦 刚才在网上搜索小悦悦的照片时,看到另一个在车祸中丧生的小悦悦。照片上,金华的小悦悦是多么活泼可爱呀! 金华小悦悦和外婆 2010 年 3 月 7 日 晚上, 4 岁的小悦悦和 55 岁的外婆吃完晚饭出来散步,不幸被车撞伤。 50 分钟后,无证驾驶的肇事者逃逸后主动投案。小悦悦和外婆颅脑受伤,伤势严重,均因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天堂里真的没有车来车往吗?两个小悦悦,还有慈祥的外婆,愿你们在那里平安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5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悦悦2011-10-21零时32分离世
热度 1 zlyang 2011-10-22 08:59
小悦悦2011-10-21零时32分离世 真傻近来累晕了。刚刚看到昨天的新闻。 新华网《车辗女童 路人冷漠:警方调查撞倒小悦悦真凶(图)》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1-10/17/c_122168301.htm 新华网《小悦悦事件折射道德缺失 见义勇为是否立法》 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11-10/20/content_23938232.htm 新华网《如何自省小悦悦惨剧? 》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1-10/17/content_23907469.htm 新华网《媒体真的是在让人们扶起小悦悦吗?》 http://www.jx.xinhua.org/news/2011-10/19/content_23930516.htm 《人民日报社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839806.html
30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悦悦事故,监护人有不可撇去的责任
热度 1 xpzhan 2011-10-21 23:54
两岁的小孩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蹒跚学步,监护人、父母亲到哪里去了? 人类脑的发育经历漫长的过程,是与大多数其他动物有显著差异,这就有一个需要监护的婴幼儿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遭遇各种危险,但是他们本身一无所知。除非孩子在绝对安全的环境里,否则孩子不能离开监护人的视线。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 美国迄今发现7例婴幼儿意外吞食钮扣电池死亡事故。婴幼儿期,由于牙齿的发育,吞咬是一种本能;孩子并不知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吞食电池可能进入肠胃被排出,也可能发生极罕见的现象,进入气管最后停留在肺部,随着电池的腐烂,毒液的流出,导致并发症,构成生命危险。 按照中美人口的比例推测,中国也许会有更多类似的例子;小悦悦的辛酸故事希望能唤起千万个父母的警觉。
个人分类: 随想杂谈|31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热度 1 machan 2011-10-21 18:57
出处: http://news.sina.com.cn/pl/2011-10-21/103023340450.shtml 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 据媒体@佛山电台 (微博) 官方微博称,近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晨去世。微博写道:“据了解,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最后一次去到ICU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面。小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   小悦悦走了,这个可爱的小天使还是走了,在晨光熹微、黎明还未降临的凌晨三点。但愿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没有残忍与冷漠,没有人情浇薄、闲言碎语。小悦悦走了,这个生年只有两岁的女童,还未来得及鲜花盛开,还没有阅读世间繁华、没有领略人间美好,就这样走了。   如果小悦悦被碾,18名路人默然经过而不施救,我们该向小悦悦说声对不起。那么, 面对小悦悦的撒手人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默哀,在内心深处点一支叫做良知的蜡烛。这支蜡烛照不出小悦悦的明亮未来,却能照出我们人性的小,照出人间的苦难与挣扎,照出这个尘世的灰暗和阴冷。   连日来,关于小悦悦世间的讨论可谓多矣,如今,小悦悦的辞世又让无数人泪流,不能自已。我想,过不了几天人们便会忘记小悦悦,忘记我们的道德苦痛。“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小悦悦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红血迹,会很快被淡忘和冷漠冲洗得一干二净。   但愿我们别过早地遗忘小悦悦。遗忘是一种罪!记住小悦悦,记住18个冷漠路人,更要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粗俗的道德伤疤。如果我们继续麻木,继续健忘,继续在市侩与轻佻中嘲笑自己、嘲笑他人,那么,今天,发生在小悦悦身上的悲剧,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加倍上演,一定一再残忍重现。这不是因果报应,更非道德咀咒,而是因为小悦悦的悲剧,是在以一种极端残忍、极端血腥的方式,告诉我们: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很显然,小悦悦的遭遇,又一次次戳破了我们社会的道德脓疱,推倒了那些虚华与矫饰的沙塔,也是对GDP神话的某种嘲弄。人们都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多不古、有多日下,小悦悦的遭遇告诉了我们。而可预料的是,如果我们再不自我救赎,比小悦悦悲剧更残忍的事情还会出现。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小悦悦事件中,还有拾荒阿婆陈贤妹,有了陈贤妹,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太惨、才不至于颜面丢尽。于是,有人感叹,一个国家的良心被一个拾荒的捡了起来!一个阿婆能捡起失落的国家之心吗?能拯救破损的道德之旗吗?我是悲观的。当社会良知以惊人的速度沉降,仅有一个阿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做虚无的道德鼓吹者, 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别人讲卫生,显得多么苍白;如果我们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事,又一边要求别人讲道德,又显得多么可笑。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学者崔卫平如是说。在小悦悦事件之后,重新打量这句话,尤其感慨。因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小悦悦受伤现场,我们是十八分之一,还是第十九人?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头道德家,我们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糟糕;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   据报道,针对“小悦悦事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日下午在广东省委常委会上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 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诚然,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每个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我们的社会就还有救,我们的国家就值得信赖。 如果说普通公民必须学会自我解剖,那么官员尤其要刮骨疗伤,如果官员寡廉鲜耻,公民必然心灰意冷;如果权力无德、无信、无贞操,公民一定以报复性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以邻为壑,人人自危。   有人说,小悦悦是冷漠祭坛上的牺牲品、祭品,到了该拆除祭坛的时候了。还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但愿这是危言耸听,但愿这是良言苦药。记住小悦悦,记住我们的罪愆,从官到民、从民到官,从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从修复制度之伤到道德行动,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惟一方式。
个人分类: 生活|12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为小悦悦买单?
热度 1 snzgdushu 2011-10-21 12:47
心很凄凉地看完了小悦悦事件的一系列报道,今天21号凌晨,小悦悦经抢救无效已经宣布死亡,这个两岁的如花的生命就此消逝,痛定思痛,为什么会这样?谁该为小悦悦的事情买单? 媒体事后的回访路人,都称没有看见,令人心寒。我想这不是他们没有看见,而是他们不敢参与救援。这么多人都路过那儿,别人都没看见,我又何必多管闲事?责任的扩散让大家都没有责任了,正是这样的心理,才造成了一次又一次地熟视无睹! 这个社会的道德每况愈下,缘起于一个恶性的开始。从第一个救了人却被被救者反咬一口的受害者和受益者开始,之后越来越多地人效仿这样的成功讹诈的例子,于是每个人都在防范着被别人反咬了,所以老人倒地不敢扶了,路人被撞了不敢扶了,孕妇临盆司机不敢载了···因为社会已经给这个原本是功德一件或者说特别普通的事情加上了利益与道德的标签。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做好事却被当成始作俑者来承担起事情的后果。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高标准来要求别人,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境地里会有怎样的表现,网上那么多的愤青,都在骂别人,没有良心,没有道德,没有正义,没有这个,没有那个。试想,换过一批人,换过一个场景,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吗? 换成现在每一个在骂的人,真的就会不一样了吗? 这个社会的大众心态变得畸形了,国民心态处在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心理上。从一些别的事情上也可以反映出来。比如一有什么大的灾难,号召大家捐款的时候,大家又要开始舌战了。大家对富豪、公司企业的行为的舆论,让每个人都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地位。富豪不捐款,就说他是为富不仁,捐了款,又说是为了出名。到底是谁在左右捐与不捐?是民众的心态!为什么对于国外的富豪捐款大家可以献上我们无尚的敬意,而在中国好人却永远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地位呢?大家随时准备着批评别,批判别人。社会上不少批评的人,只是缺少了行动的人! 小悦悦的事件中还有一点让我很愤慨,同样是因为公众的舆论左右。拾荒阿婆好心救人,却在事后被质疑是为了要出名,制造这些舆论的人,你们良心何在呢?你们自己不救就算了,为什么要把大家,把社会上的这些好人想得跟自己一样地龌龊呢?把这些人送到群众舆论的风口浪尖呢? 我们欠了小悦悦,欠了拾荒的好心阿婆,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是这些最无辜最无辜的人···到底谁该为小悦悦负责,是两个肇事司机,是冷漠的路人,还是她的父母?我想,除了他们都有责任,更大的负责人,应该是整个社会!整个社会的良知! 行文:张乐湘
个人分类: 社会杂感|32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小悦悦被车碾压,路人冷漠”想到鲁迅改行
热度 3 drYZZ 2011-10-21 11:58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曾抱着美好的理想去日本学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可是当他看到一个画面:“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地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之后,心意改变了:“从那一会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从此他拿起笔来唤醒国民! 本来个人总觉得是学理科的,对社会问题少说为佳。尽管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不惯的事,总是忍忍心就过去了。还是做好自己的学问,上好课、教好学生才算本份。但是,看了最近关于“小悦悦被车碾压,路人冷漠”的报道后,实在是不忍心再沉默下去了。不知同行们是否也有类似之感? 路人为何“冷漠”?难道没人想管吗?我相信绝对不是不想管的!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如果你管,说不定哪家的大少爷从车上下来就给你几拳、踢你几脚,甚至刺你几刀。也有可能车主或孩子的父母就会认定事故是由你而造成的。后果,实在可怕啊!恃强凌弱、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掩盖真像、弄虚作假、欺世盗名、不准说真话等等几乎成了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这样下去,“我们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起来,起来”,不愿在沉默中灭亡的民族!“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来共同悍卫人类道德的最基本底线吧!让我们合力呐喊,为那些替人民大众说话的媒体记者助力!不管造成社会乱象的那一小撮人是偷着篡改消息的、是造地沟油刺杀记者的、是把洛阳性奴说成“国家机密”的、是封锁事故真像的,让他们颤抖吧!让他们见鬼去吧!中华民族的道德决不能泯灭!中华民族决不能走向败亡!
个人分类: 问题思考|4238 次阅读|7 个评论
今晨小悦悦去世,由此想到的……
wuqiang198 2011-10-21 10:23
1916年,梁启超在《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一文中写道:“盖四年以来,我国士大夫之道德,实已一落千丈,其良心之麻木者什人而七八”。差不多一百年后,中国社会又一次面临同样的尴尬:道德再次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一百年中,尽管有层出不穷的道德规划、马不停蹄的道德驯化和接连不断的社会改造,但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甚至在屡次运动后变得更加不堪入目。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崩坏实例摆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都因为病态的宽容而变成了“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毫无疑问的是,社会道德底线的每次向下,都离不开普罗大众对作恶者或主动或被动的“宽容”。 社会乱像之一:农民工纷纷遭欠薪 杨白劳重现社会 社会乱像之二:为牟利不良企业置公众健康安全于不顾 社会乱像之三:知识精英纷纷抄袭 天下文章一大抄 道德败坏再进一步是犯罪:官员腐败 社会刑事犯罪增加 当代中国的道德标准是什么?作为社会的公共道德里最基本的一项,诚信本来应该是人人遵守,不许任何提醒与告诫的基本标准。可今天的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彼此信守承诺,讲究诚信,竟然成为奢谈。这已不是简单的诚信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沦落与败坏。参与并加速这个过程的,不仅仅有基本的社会个体,更有社会中的精英们,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企业,这些人或是企业,用自己的行径,无时无刻告诫社会上每一个人:不需讲诚信,社会的公共道德就是没有道德。 中国人熟知柏杨,源于20年前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这是柏杨对华人世界最具警醒作用的作品,他说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是因为被“千年酱缸”酱成了“干屎橛”。在20世纪80年代的海峡两岸,这种论调太过惊世骇俗——“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
个人分类: 杂谈感想|1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悦悦去了天堂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0-21 10:12
10月13日晚在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事件中的2岁女童小悦悦(王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 佛山被碾压女童抢救无效离世 视频 http://news.163.com/11/1021/08/7GSIE5DF00011229.html 我们小时候很难见到这样的事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97802 小悦悦与爸爸和哥哥的合影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8:抢救无效,小悦悦终离去!
热度 1 QFL 2011-10-21 09:07
微博8:抢救无效,小悦悦终离去!
悲痛……, 为这个冰冷的社会! 消息来源: http://news.sohu.com/20111021/n322908693.shtml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微博|13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是一个“惩善扬恶”的社会
热度 4 machan 2011-10-18 20:38
我写过一篇博文“中国,恶盛行”,但是不久被和谐了。 如今看到,一个两岁孩子被两辆车碾过, 被十几个人路过,没人施救,也没人拨打120救助电话, 最后一个拾荒老人,救助了孩子。 心疼的慌,仅仅为那孩子。 好多人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整个社会机制,就是一个惩善扬恶的机制。 不说世人皆知的南京彭宇案。 还有很多帮扶老人,被反咬一口的好心人…… 说说平时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1、 你按规矩排队买票、上车、买东西, 突然一人插队, 有哪个售票员、司机、卖东西的,会按照排队规矩,不给那个插队的人方便? 2、 卖东西的,有没有知道是假货、劣质货,就不卖的? 3、 写论文的,有没有如实写出,不添油加醋的? 期刊杂志, 录用真材实料的论文, 还是录用华而不实的论文? 4、造东西的,有没有知道是作假,就不掺假的? 5、 讲话的, 有没有知道是假话,就不讲的? 6、批发官帽的, 是把官帽多数给会行善的人了, 还是多数给会作恶的人了? …… 然后,看看做法不同,不同的下场: 1、 不按规矩排队的, 提前买到票、买到东西,提前上车了。按规矩的, 慢慢等吧。 2、知道是假货不卖的,破产了;明知道是假货,还卖的, 发财了。 3、论文自我拔高的,发表了; 如实撰写的,拒稿了。 4、只造真货的, 破产了; 造假货的,都发财了。 5、 会讲假话的, 要么升官了、发财了, 或者做五毛党勤劳致富了。 6、 行善积德的, 一般都没官帽可戴, 有个草帽就不错,就要感恩戴德了; 作×不被发现的,升官、发财了, 一大堆的帽子戴都戴不过来。 …… 这个社会: 勤劳致富,已经成为神话; 善有善报,已经成为神话; …… 每个人争取的,不是能够有利于别人的权利, 而是能够对别人作e的权力。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谋取好处。 中国人很少尊敬那些为别人做行善做好事的人, 比如袁崇焕、比如彭宇……;但是,中国人却绝大多数人尊敬、并向往那些能对人作恶的人…… 这个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 即便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罪恶, 每一个人对这样社会的形成都有责任 。难道不是? 没有面对过两岁小孩需要救助, 没有面对过倒地的老人,…… 难道: 没面对过假货? 没面对过谎言? 没有面对过贪官? 没面对过任何作e的事情,我们不是帮凶、就是看客?…… 这样的一个社会的形成, 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 能量越大的人, 所应该负的责任越大。 难道不是? 你本来可以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 但你什么都没有做,即使你举手之劳就能办到的事情; 你本来可以让一个地区更加美好, 但你什么都没有做,即使你举手之劳就能办到的事情; 你本来可以让一个单位更加美好, 但你什么都没有做,即使你举手之劳就能办到的事情; 你本来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美好, 但你什么都没有做,即使你举手之劳就能办到的事情; …… 如果一无所有,也可以让自己更加美好: 没有美好的家, 没有美好的衣服; 但可以拥有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为。 …… 这个社会的悲哀是: 越是拥有美好心灵、美好行为的人,社会赋予它的能量越小。 所以,这是一个惩善扬恶的社会。
个人分类: 生活|2994 次阅读|8 个评论
交通事故和故意杀人
热度 1 zw373737 2011-10-18 08:53
总听说肇事司机认为交通事故撞伤不如撞死,前者赔偿一两万,后者要花几十万,于是选择前者。于是有了18号碾死女童悲剧。看来凡事比于利有多可怕,司机扬言这些话时有多可悲,对生命的漠视有多可恨。杀人偿命,交通事故中撞伤又回过头碾死就是故意杀人,这么简单的常识为什么每每被忽视?法律在哪儿出了问题?难道仅仅是法律的问题? 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人民时评) 李泓冰 2011年10月18日0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   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18∶1,多么让人遍体生寒的数字!尽管有人曾因见义勇为被冤,尽管救人常不免带来某些“麻烦”,但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是在撕裂社会的良知底线,消解公众灵魂深处的仁义善念。   是陈阿姨的出现和奋力施救,让我们被冰冻的道德感有了一丝暖意。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孩子躺在马路上抽动的那一刻“只想着救人”的陈贤妹,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桩个案里的悬殊比例,并不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代表。陈贤妹并不孤独。我们完全可以举出另外的个案,像勇敢地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还有合肥两位农妇以德报德的事例——主动做好事让老婆婆搭“顺风车”的农妇刘士圣,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后主动担责,赔偿对方,而老婆婆的儿媳李孝香善良宽容,坚决拒收上万元补偿金。当然,更不用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举国相助和志愿者的驰援……在这些朴实的草根大众心中,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天经地义。他们是这个社会里沉默的、平凡的、但善良的大多数。   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18∶1”的恶性事件,如此激愤于冷血路人的“旁观心态”,因为它太过异常和触目,将大众的道德神经触碰得疼痛难忍。这种疼痛感在网友们的愤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与陈贤妹的出手相救一样,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蛰伏在草根大众的心中,构成社会道德的主流。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价值判断,还是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民间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我们一面对陈贤妹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须对冷血的路人报以严厉谴责,他们对生命冷漠如斯,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也让文明古国蒙羞。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正成为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道考题不仅涉及道德的考问,也关乎文明社会的公民责任。在一些国家,见死不救甚至会构成犯罪,英国的“见死不救罪”规定:如果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在社会道德被严重污染的时刻,或者可以让法律来拯救道德?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炒房的温州人到被碾压的小悦悦——我们正在失去道德的中产阶级
热度 2 jsnjjlj 2011-10-17 16:47
一个社会的中产是这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中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资产范畴 他也是一个道德范畴 所谓道德的中产 就是他们未必有经天纬地的道德之举 但他们却是道德底线的坚强壁垒 他们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个普通的人 但他们对道德底线的维护却是深入骨髓 如果说反复被助长的如温州炒房团这样的投机行为加速了资产中产的破灭和消亡 而今 从反复被碾压的小悦悦和漠然的路人那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 道德的中产也正在消失 这—— 让人毛骨悚然
246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