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方文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西医与中医的分野看人类命运的前景
guyz101 2020-4-9 12:32
【从西医与中医的分野看人类命运的前景】 西医药属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范畴的知识和实践体系。 正统华夏医学(所谓的中医)是独立知识体系,7000年前——2500年前期间在华夏族群生存压力促进下产生于华夏道学体系及其衍生的古华夏科学技术、人文思想理论和实践体系。 上述其中的道学皮毛、理性主义思想观念、人文主义思想和华夏科学技术等的一些浅层内容于明朝晚期被华夏金融资本出逃外出过程中带入欧洲荒蛮之地,从而在欧洲孕育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进而催生了欧洲的资本主义体系萌生爆发和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荷兰的斯宾诺莎、法国的笛卡尔、英国的培根、德国的莱布尼兹、黑格尔、康德、叔本华、尼采等等都算接棒人代表。 本人第一次关注老子和《老子》还是因为1985年在英语口语班上听美国外教Douglass跟一个学生聊天。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 虚其心,实其腹。 ——《老子》 这些都不是现代科学命题,甚至也不是古华夏的科学命题。 华夏祖先的知识体系中,最底层的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等都属于形而下的“器”——西方叫工具理性。 上面还有“法”——介于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兼工具理性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哲学方法论和对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认识论)。例如,整体论有机论思维、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实践高于理论的信念、理性主义及道本体“唯物论”、注重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和谐、中庸思想、君为轻民为重民主思想、造反有理革命信念、公平正义、劫富济贫、敬畏天道和民心、敬畏烈士和祖先、尊老爱幼、君子不器……等等。 最顶层是“道及道术”——世界的形而上终极本体和统摄一切的形而上终极真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思想(不是所谓源于西方的哲学层面的东西,西方文明没有这个层次的知识体系)。其典型的概念和命题如下。 “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华夏春秋末就是因为市场经济、资本和生产力的繁荣,伴随道裂百家、百姓思想混乱,人性(中动物性欲望)放飞,从而东周进入战国,后被秦统一并开拓了华夏国疆界。 之后的2000年间,华夏历史主线脉络是: “道”(蕴含并体现在皇帝的治国理念、百姓的民心所向、社会运行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之势中)对官僚阶级(源于“人性”的权力资本)和资本(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抑制和管控vs.资本和人之类似动物性属性之“人性”对“道”的僭越和博弈这个矛盾斗争运动周而复始的好-坏循环,百姓真的成了刍狗。 到了明朝后期,随着华夏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高度与“人性”进一步放飞之叠加共振,华夏资本中商业和金融资本更加壮大了,终于受够了这个“道”,于是寻求“越狱”,就裹挟了华夏的“器”和一部分“法术”,远走他乡到了荒蛮之欧洲……,于是世界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全球疫情扩散…… 实际上,毛主席年轻时就看出了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所在,忧患得很!所以有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共和国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尤其是他老人家万年的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探索……,就是要打破2000多年来的“周期律”。其关键套路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造官僚体系,建立人民大众民主来制衡官僚权力,更关键的是在公有制制度下改造人性! 主席在世时这个探索实践尚未成功,走后又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反复和国内官僚阶级及西方体系资本集团的渗透破坏。 然而,40几年后,人类历史进入2020庚子年,事情正在发生某种神秘的变化! 君子不器 2020/01/03凌晨2:31
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文明 – 未来
benlion 2015-2-9 09:10
现代文明,究竟是东方,而是西方文明? 近现代欧洲,经历了宗教诠释的 3 次思想运动,从文艺复兴的经验主义、宗教改革的个体化信仰到启蒙运动的自然神论等,以及政治、宗教、商业分离和政务、公务员体制的建立,在信仰精神和社会管理上,都已经融合了东、西方的观念和模式。 近现代欧洲,经历了科学发展的 3 次范式转换,从达芬奇的工程范式、孔德的实证主义到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等,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工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建立,在实验方法和综合思维上,都已经融合了东、西方的技术和模型。 因而,现代文明,其实,已经是全球文明模式。 环太平洋国家,在 19 世纪走向现代化社会转型,包括,俄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等。 然而,在文化体系 – 宗教与人文、科学与工程的哲学思维,仍然有待于转换到现代、后现代社会观念。 其中,包括,创新型社会的管理体制,基础与应用科学偶合的发展模式等。 科学与技术的互动是促进机制,而且,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或合称人工科学,也是科学。 然而,从技术到产品的路途很长,从技术开发到产品设计,从产品到商品又有很大一段距离,一般媒体说到技术,可能是指产品到商品的阶段,说到科学,可能是指基础科学尚没到技术科学的阶段,从而,导致忽视了技术科学到技术开发的关键环节。 管理技术,也是技术,必须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科学与技术的互动促进机制。 - (创新型社会) -
个人分类: 社会|198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东西方文明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热度 1 sheep021 2014-5-4 14:29
西方人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可以说得理直气壮。因为人性本是自私,所以他们疯狂掠夺和挥霍浪费,欧美至今人均资源消耗仍是中国人NN倍。 中国人却说:“吾辈愿以身死而许以天下国泰民安。” 文明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见: 周小平: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 人皆有一死,有人死后洪水滔天,有人死后国泰民安。有人死后轻如鸿毛,有人死后重如泰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benlion 2011-11-11 23:38
依据文化模式,地图可以划分为 、 、 、 几个板块,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欧美,生物工业革命将是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先的区域;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局部积聚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而可能推动产业革命的科技与产业特区。 一、知识产业与实业经济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一定是在社会的管理上出了问题,甚至可能文化上出了问题。美国是移民国家,最初是非洲黑人、亚洲劳工,之后是欧洲科学家、亚洲留学生为美国的繁荣做出贡献。美国的全球策略可能是精英民族拥有银行,主体民族拥有政治和领先世界的海空军事实力,那么总是可以引进移民保持世界科技领先地位,只要科技领先就总是可以创立、孵化、成长新兴产业的世界龙头企业,只要拥有这类企业 - 包括知识产业的期刊、数据库和文化影响力的媒体、影视产业,那么就能够拥有全球的人力、智力、土地、资源乃至于其它国家的研发资金、管理服务等;然而,教育、科研成为产业或商业,出现了超前消费、物欲刺激等许多问题。 中国应该考察欧美、日韩等所有国家并其历史,加强思辨哲学、逻辑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西方文化和体制中优秀的部分等。弄清楚国际社会的知识产业、制造产业发展模式,科学研究资金、技术开发资金应该用在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产业 - 期刊、数据库、创意产业和制造产业的知识产权 - 专利、品牌、软件设计等发展,如果仅仅标上在中国研究、在中国制造,于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利益和利润是否很有限? 二、教育、研究与产业发展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形成人类理性的曙光,出现四大(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经典文化模式分别偏向不同方面发展,之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两河流域到印度河),之后东方的印度 - 中国文化融合、西方的以色列 - 欧洲文化融合,欧洲 焚毁了希腊、罗马典籍 进入中世纪黑暗时期,中国继续学习与吸收和创新而形成了 17 世纪之前世界最繁荣 富强 的农业文明,欧洲文艺复兴 经历几百年 学习东方 文明与 复兴希腊 、罗马 文化, 17 世纪诞生了近代实验科学等,人类文明就是一个交替的发展过程。 中国元朝使东方文化西渐起了重要作用,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宗教与政治分离,基督教伦理化、法制和文官体制建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的模式形成,经历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 而建立了工业文明 ,社会形态转换为知识产业和实业经济等管理。当前已经不再有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环境和时间,国际化或全球化进入中国,跨国企业、商场、学校乃至研发在中国国内直接与民族企业、教育、研发、商场竞争。发达国家已经更高胜一筹,既吸纳人才又吸引富人移民,同时驱动常规知识产业和制造产业的国际马太福音效应。 二战后的欧洲被夷为平地,却能够重新建设起来,中国已有大量海外留学人才,应该回归建设自己的家园 - 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环境,包括知识产业和制造经济,包括科技与产业的自主创新。未来中国就看学习与创新能力如何建立当今时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等。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也擅长创新的国家,可以更多学习日本的文化、体制和人才规划,学习欧洲的交通网络、居住环境、医疗卫生等建设,学习美国的科学创新、技术发明和知识产业、制造产业等模式。 三、创新创业与非常规人才 伟大的民族是擅长学习、擅长创新的民族,人类作为同一个物种民族之间能够通婚、文化上自古以来彼此学习,全球化时代,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应该是擅长继承与发挥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充分研究与学习其它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先进和优秀部分,从而能够创造更先进的人类文化和体制。 从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来看,成功的创业人才是实践型、商业型和发明家型人才,国内引进创业人才如同创新人才是学问型、知识型和科学家型人才居多。 教育机构造就训练规范的常规专门型人才,提供主体社会的稳定和支撑基础;然而,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往往是出自教育之外的非常规型人才,创业型、探险型人才往往是源于实践之中的综合型人才。国际竞争本质上是创新能力和人心向往力的竞争,良好的文化和规则有利于奔放出人才的潜能和动力;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去等级化的让预料之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在于人心归向,资助人才在于后续扶持。事物的创新和崛起,往往发生在一群积极的探索者和创业者之中,只有形成一种你追我赶、机遇平等的奥林匹克公平在全程竞赛的文化氛围和机制,才能使创新创业的群体中诞生出未来的诺贝尔奖和诺贝尔。 英国的大学或研究所建设的是大型设备公共平台和提供实验室空间,课题组建立实验室类似于中国的创业园引进人才设立企业具有一定独立性,只是科研经费需要支出由大学提供的财务和管理等服务,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迁移或挪动,包括研究经费、实验室和课题组成员,同一个系所集聚相关课题组之间可以相互共享实验设备,中国也许可以建立国有大学之间、中科院研究所之间、创业园之间人才流动的竞争机制。 四、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 中国作为联合国 5 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可以更主动参与策划与设计国际事务的规则,具有统筹全局的国家发展规划的优势,更能积极引领世界科技和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向,建议成立国际前沿尖端技术、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策略的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资助的国家研究机构和基金委员会。国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创企业也不断诞生、孵化和成长,科研和产业应该尽快转型走向自主还不能总是依赖,科技管理应该取消“国内创新”门类 - 国外已有的是模仿和仿制而不是创新,反倒使真正的创新 - 获得知识产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缺乏足够资金投入。 科学研究资金与技术开发资金的分别:前者是发现新知识创造知识经济,后者是发明新技术创造实业经济。当前必须解决的是科学研究资金应该用在促进自主仪器、软件、资讯库发展,技术开发资金应该推动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开发,只有使领先世界的知识创新和知识载体自主,只有使最需要技术开发资金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苹果”的创业期企业能够孵化、成长,才可能使国家和社会走向科技、产业创新型社会。唯有尽快使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和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在一些区域首先建立具有科技与产业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开发园区,促使引领世界科技、产业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发展,才有可能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型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Synthetic Biology, coupled to Systems Biology, will produce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 R.I. Kitney (RAE, UK) 参读: “ 中学西渐 ” 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 《中国大形势》,高连奎(笔名翰啸),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年 1 月 1 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1101/206688.html ) (评论整理)
2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冲动与引动---东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原创)
热度 2 fanjing1 2011-10-19 11:18
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搞哲学的,写了许多大家都看不懂的书。我也看不懂。昨天闲来无事,随手翻了翻,终于看懂一段话,越想越觉得有趣,拿来与广大博友分享。书名是《美业》,后记中有一段小字是这么写的: 所谓工业文明,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就是男权时代,西方的男性思维方式的文明表现。而男性思维方式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冲动。 所谓生态文明,它将接近东方的自然文明,自然文明是生成性文明。男女两性哪个性别是生成性性别?当然是女性。那么女性的思维方式的生命样态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引动。 我记住了四个字: 冲动,引动。 深以为然。联想到这些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很想对这四个字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注解,对与不对,请博友批评指正。 “冲动”型思维是外向型思维,表现在科学技术上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执著探寻,使用仪器扩展眼、耳等器官的功能,使用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来精确刻画未知领域的物理图象。依靠这种思维方式,人类可以破坏原子结构,把质量转化为能量;可以上天、入地,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整个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可是,当今物理学的最大问题却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巨大的能量就在人的身边,科学家们却无法感知,更不要说提取和应用。丁肇中和李政道先生多次在讲座中提到,是研究的方法论出了问题。问题很明显:宏观的真空特性不应该通过仅仅研究真空中的一个点来完成。这道理是很明白,却很难通过西方科学的现有模式来取得进展。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脑细胞也是有限的,研究一个点尚且耗费天才物理学家的一生,更何况整个宇宙? 东方文明对这类复杂、非线性系统问题其实有更好的解决思路。这也是钱学森先生一直倡导复杂巨系统研究的原因。既然“冲动”型思维无计可施,何不试试“引动”型思维?正如一个QQ网友的签名:事业是男人的姿色,姿色是女人的事业。颇有深意。举个例子:要想让一粒种子发芽,既不需要研究它的DNA,也不需要学习分子生物学,只用将它放入肥沃的土壤,及时浇水,充足的光照,足矣!有位研究电子学的朋友想利用种子发芽的力量来发电,发电成本比太阳能电池低得多。据他说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顶! 人类若想获取自由能源,靠“冲动”的方式恐怕行不通,人造太阳工程搞了几十年还未联网发电便是明证。得靠“引动”,把暗能量引到我们可以观测的时空中来。也就是要创造合适的条件,让暗能量自动流过来,这样,我们可以不必清楚了解暗能量的所有微观特征。这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时空观。我个人认为,东方文明表达了一个多维度的时空观,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只是生存在其中一个世界中而已。其中,多个维度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关联的证据就是量子纠缠现象和波粒二像性。 周治平先生将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复数,提出了虚时空的概念;崔君达先生将分子生物学里群的概念应用到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推导出16维复合时空理论;张天健先生则提出万有斥力定律,定义了虚质量、虚能量的概念,并使用时空旋转变换得到了相对论的所有结论。以上开拓者理论共同的特点就是,认同多宇宙时空观,这其实就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也是东方科学研究的起点所在。 综上所述,所谓“引动”就是创造合适的条件。对于自由能源的研究,应该先不考虑细节,而是着力创造引动的条件,将能量从另一个时空引过来。有了肥沃的土壤,何愁种子不发芽? 应该承认,西方文明对可观测世界的研究比东方文明深邃而准确得多;同时也应该承认,东方文明在对宇宙的宏观把握上则至少超越了西方数千年。对于不可观测的世界,东方文明的研究方法比西方文明要多且巧妙。沟通明、暗宇宙的现象可能就是波粒二像性。既然可以通过打破粒子的方法来获得自由能源,那为什么不可以通过提取波动能量的方法获得更为温和而美妙的结果呢?我们的团队正在从事此项研究,已有初步的收获。
个人分类: 个人随笔|9367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感于共铸东方文明
黄安年 2010-12-18 16:08
有感于共铸东方文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8 日发布 温家宝总理 16 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 , 他说 :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东方的两大文明古国,印度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印度留下了痕迹,我们能够从各自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汲取智慧和勇气,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携手前行。中印要永远做伙伴和朋友,绝不做对手,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曾经交相辉映,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坚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印两个饱经磨难、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一定能够焕发勃勃生机,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携手铸就东方文明新的辉煌! 这些重要内容再次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互补性、共进性,也再次告诉我们慎提中华极文化的道理,仅就亚洲地区文化来说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系统对世界的影响就是深远的,何况亚洲地区不仅仅有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难道可以将全球文化发展归结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三极么? 下面是温总理演说全文,红色字体是我加上的。 ********************** 温家宝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全文) 2010 年 12 月 17 日 03:54:2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新德里12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共铸东方文明新辉煌》的重要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共铸东方文明新辉煌 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12月16日,新德里) 尊敬的克里希纳外长,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世界事务委员会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使我有机会同大家见面。今天在座的有印度社会各界的精英,还有亿万印度民众在收看电视直播。此时此刻,在中国也有数亿观众在收看。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向勤劳、智慧、伟大的印度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东方的两大文明古国,是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 ,两国人口的总和超过25亿。当我们两大民族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时刻,我相信,全世界也会关注和倾听。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2005年,我曾访问贵国,当时印度的快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应对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众。印度的崛起,牢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奥义书》中说:真理至高无上,是认识的共同基础。我同辛格总理是老朋友,已经见面深谈了10多次,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我们都认为,独立、自主、自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世界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有足够的领域供中印开展合作。这些重要的共识, 深深植根于中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交往历史, 也是同我们对世界大势的正确把握和对国家利益的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数千年来,众多纽带把中印紧密联系在一起。著名的丝绸之路留下无数动人的故事, 印度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在印度留下了痕迹,印度诗圣泰戈尔同中国许多著名学者结下深厚友情,中国梵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倾毕生精力研究传承印度古文化。中印两国交往历史之久远、影响之深刻,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罕见。 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中,中印两国人民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社会各界对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援助载入了史册,柯棣华大夫的英雄事迹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印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曾积极呼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印共同在著名的万隆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非国家的独立和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印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相互之间出现一些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中印关系也曾出现过大的波折,但这只是2000年两国友好交往长卷中的短暂一页。 我们能够从各自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汲取智慧和勇气,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携手前行。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动摇我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坚定信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印两国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双边关系取得长足进展,两国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了十项战略。双边贸易额在10年内增长了近20倍,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交流更加密切,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双方相互了解、学习借鉴的愿望更加热切。中印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金融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区域合作等方面协调配合,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机制下加强合作,有效地维护了共同利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饮水当思源。当前,中印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我们永远铭记中印两国老一辈政治家为此倾注的心血。在此,我要向长期致力于中印友好合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在快速上升,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但世界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给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大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中国和印度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和务实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我相信,中印两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是两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虽然中印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实现现代化任重而道远。相似的遭遇、相近的国情、共同的挑战,使我们加深了彼此理解,也注定我们必须相互支持。 中印都在民族振兴道路上进行卓有成效的艰苦探索,在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形成了各自特色和优势。两国密切的人文联系、毗邻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我们加强交流互鉴、扩大互利合作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历史上我们两个伟大的文明曾经并肩发展,未来也完全可以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中印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拥有广泛的共识和共同利益。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张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性,是许多重要国际和地区机构、机制中有影响力的成员,完全可以通过密切协调,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共同利益。 中印关系超越了双边范畴,日益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中印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二,让两国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也是中印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印共同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亚洲的振兴。中印加强协作,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信心,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两国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次我对贵国的访问是成功的。我同辛格总理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会谈,就进一步深化中印战略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务之急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治指导。中方愿与印方加强在政党、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和各级别磋商,增进政治互信与战略互信。 中国始终以积极眼光看待印度的发展强大,把印度视为重要伙伴和朋友,中印要永远做伙伴和朋友,绝不做对手。我们应该把这一点告诉每一个人,并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较长的时间。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近年来,双方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制定了政治指导原则,进行了良好的对话与沟通,表示了共同解决边界问题的真诚意愿。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进,逐步缩小分歧,积累共识,增强信心。加强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 访问期间,两国工商界签署了40多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160亿美元。此前,中国上海电气集团等三家公司与印度企业签署了59台火力发电机组合同,金额高达83亿美元。这些火力发电机组,是高效清洁能源装备。这次中方落实了40多亿美元的买方信贷,以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印度的一批著名企业,也从这次中国采购团中拿到了大量的订单。由此可见,两国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中方理解印方对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愿意为印方信息技术产品、药品和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我们双方应当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同为启动区域贸易安排谈判创造条件。 跨境河流是养育沿岸人民的生命之源。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跨境河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长期以来,为帮助下游地区防灾减灾,中方技术人员在上游地区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巨大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向印方提供汛期水文资料,处理紧急事件。中方重视印方在跨境河流问题上的关切,愿意进一步完善双方联合工作机制,凡是中方能做的,我们都会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请印度朋友们放心:中国在上游的任何开发利用,都会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兼顾上下游的利益。 我和辛格总理宣布明年为中印交流年。双方要以此为契机,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要重点做好明年两国500名青年互访活动;认真落实在文化、教育等领域达成的协议,中方捐资100万美元支持那烂陀大学重建;鼓励两国地方政府加强交往,发挥民间友好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两国新闻媒体加强交流,努力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中印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和共识,都主张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两国加强在安理会改革中的合作,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方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正在快速发展的大国,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应该也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国还要加强在其他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亚洲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早晨,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圣雄甘地的陵墓献上花圈。我绕陵墓一周,将花瓣撒在每一个地方,仿佛看到了圣雄不屈的身躯和清澈的眼神。为了和平与正义,这位老者不知疲倦,迈着坚毅的步伐,从一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他勇往直前,任何力量、任何人也不能使他停顿下来。这位领导了印度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生前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给予了宝贵支持。这位心洁如镜、充满仁爱之心的老人,一直活在我心中!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曾经交相辉映,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坚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印两个饱经磨难、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一定能够焕发勃勃生机,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携手铸就东方文明新的辉煌! 谢谢。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2/17/c_12889202_1.htm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1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文明带来的危机
famingkuang 2009-2-19 22:09
一 资源危机 自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以来,人类的发展速度真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现在人类一年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超过工业革命前的百年总消耗里都不止吧?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以有限养无限,岂可长久乎?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就是这样来的。 二 文化危机 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等归根结底是在倡导一种个人权利至上的文化理念,虽然也有家庭和国家,但家庭和国家都只是为保障个人的权利而存在的,所以西方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崇拜文化。这必然产生文化短视行为,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一错误的文化思潮,人类将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人在洋人西装革履的包装下根本认不清其本来面目!甚至有很多人越来越认为自己的祖先根本就是一无是处。也不想想能存在五千年无不倒者,如果没有其优越性能做得到吗?可怕的是中国的文化人越来越瞧不起自己的祖先。 三 生命危机 西方文明带来的危机,如果说资源危机和文化危机都可能有克服之路可走的话,最根本的危机则来自于人类本身。 西方的享乐主义已经使人类慢慢的丧失掉了人本身的许多功能,人越来越变成不堪一击的废物,最严重的还是西医的推广使得人自身的免疫力因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呈慢慢退化趋势,在这场人类与敌人(病毒之流?)的战争中,敌人在不断的进化,而人类的免疫系统却不进反退,完全依赖外来的武器(药物,相当于军队里的雇佣军)来抵抗。一旦外来武器失灵,人类的末日也就到了。而基因工程的可怕可能更甚于药物。一切以牺牲人本身的免疫力为代价而换取的平安都只是暂时的,都将以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为代价挣到的暂时的平安。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全当抛砖引玉,哈哈。
个人分类: 反思|10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西方文明要远胜于东方文明?
liufeng 2008-12-10 23:31
作者:刘锋 读了 胡常波 的文明的文字决定论,很有些感触, 胡常波 先生认为西方文明要远胜于东方文明,并举出了大量的例子。对于这个结论我的思考如下。 1。经常有中国人称赞西方文明,反思中国文化或东方文明的弊端,这正反映了我们在内心里是不服的,不满于落后于西方。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知道非洲埃塞尔比亚,拉美智利,亚洲泰国的知识分子是不是经常反思东西方文明的问题。我想大概不会那么强烈把。我们不满和愤怒是因为我们曾经领先过,我们还有实力将来超越。一点实力都没有,大概我们也不会生气了,因此 胡常波 先生的观点我是能理解的。 2。黄小勇在博客 99%的人不了解的中国历史 里写道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不知那个时候西方文明要远胜于东方文明的论断是否成立。 3。我有一些有趣的问题,自己也没有答案: 西方文明象男性么?东方文明象女性么? 男性和女性在发育的过程中,那个先早熟? 后发育的男性是不是在一定时期超越女性? 在进入成熟期后,男性远胜于女性么? 男性和女性的发育过程和东西方文明的发育规律有内在联系么?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6837 次阅读|4 个评论
文明的文字决定论
huchangbo 2008-12-10 22:52
迄今,地球上有两个主流的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站在自己的角度狭隘的、自大的来讲:欧 美文明与中华文明。显然的,西方文明要远胜于东方文明。不信请君试看:从电子表到计算机,从自行车 到小轿车,从火车到飞机,从卷发到染发,从高跟鞋到时尚服饰,从细胞到病毒,从分子到中微子,从铅 笔到眼镜,从西服到皮鞋,从领带到钻戒,从足球到篮球,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从奥斯卡到诺贝尔 奖......无不典出西方,主导于西方。 当然,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有四大发明,今天这精彩的世界还不是我们四大发明的功 劳。我想说句话的人,多半是不假思索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且带着爱国的情调,这个观点很阿Q。事实上, 很遗憾,四大发明 这个概念的本身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其次,四大发明严格的来说是四 大发现。因为它不是产生于我们刻意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实践。比如说,指南针的发明,与其说 是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不如说是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磁铁指南的独特现象或经验规律,因为 那时的祖先并不知道地球磁场存在着南北两个极的前提,归根结底是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的磁铁矿,这在 客观上决定了这一发明的必然。再比如火药,那时我国古代皇帝佬们儿在人间享受着天堂般的艳福,于 是怕死,为了能长寿,皇帝佬们儿都逼着道士们炼长生不老的丹药,于是,道士们就基于某种信仰胡乱地 用奇石怪粉组方,而硫磺、碳粉和硝酸钾等 易从自然界获取的常见之物,偶然的在某一刻由某个道 士安排在同一时空点,再施以丹炉之火的炼制,于是仙丹没练成,火药就发明出来了。而对于具 有丰富物质的自然界来说,有三种物质在同一时空相遇并不是什么低概率事件,所以发现这个配方是不足 为怪的,倒是发不现才是奇怪的事情,你说这火药的发明不是发现是什么。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倒有 些科技含量,至少造纸之前,用布帛等纤维丝织品做载字支撑物的原理早已发现,所以才有人有意识的去 寻求更好更廉价的支撑纤维,于是尝试着去用各种纤维,这其中的尝试当然也包括用竹子的纤维去造类似 布帛样的纸。 最后要疑问的是,四大发明真的就那样一横空出世,就功盖千古,誉流万年吗,四大发明真的就是 神乎其神的万能发明吗?显然没有任何一个发明能如此,毕竟人类现今的文明体系不是几项发明支撑的, 即使四大发明与其它发明相比较更显的重要,那么,电的发现就不重要了吗,众所周知,现代文明是 电驱动的,而四大发明仿佛与电无关吧,而且,如果硬要把间接贡献也算作重要贡献,或超越重要贡 献的一部分,那么从任意一项发明不断的沾亲带故的向前去推,那么后来的一切发明创造都将统统是先前 随便一个发现或发明的最终结果。 由此可见,今日文明之优劣是不能用过去的文明去比较的,这没有可比性。这好比拿两个婴儿作比, 其中一个婴儿才1岁就会走路了,而另一个婴儿5岁半才会走路,于是,按照传统想当然的观点,我们大都 会说那个1岁会走路的婴儿厉害,将来会是个神童,因为他很早就会走路,然而,等长大后,5岁半才会走 路成长为一个总统,而1岁就会走路的却成为没有谋生能力的乞丐。所以,不要总简单的拿一个赛程 的最开始阶段的表现来为其下定孰优孰劣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起步阶段,可比的内容和项目实在太少,也 太片面。文明的比较也应该是这样的,要看其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或是临近终点的成绩。 有人于是又会反驳我说:中国今日之落后,乃是满清数百年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的,若循着唐汉一路 走来,今天的中华之文明肯定不会处处落在人家后面,说不定-肯定我们是当今世界老大。 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他的可能性,但我会肯定它的不可能性。即使历史没有满清这段令举国人郁 闷的历史插曲,中国仍将是落后的,东方的文明依然会落后。 这种落后的宿命,不是整个中华民族时刻的作着流血、流汗的奋斗和努力所能改变的,这是一种思 维,是一个民族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反映着民族聪明与智慧的天赋,这与民族有多勤奋、努力 没有多大的关系,何况人家就放弃勤奋和努力啦?这正如人与人之间,也有智能高低之分,民族与民族之间作比较,有时候更像一个人与另 一个人作比较一样。你看日本民族,在古代中华民族优秀时,她努力学习我们,在近代欧美文明崛起时她 学习欧美,它学会了用筷子,造塔楼,造车,造数码相机,造飞机,造机器人,学会了侵略和强盗逻辑, 学得更开放、更色情,学了一大堆东西,但即便如此地好学,可在原创性的科学领域也还是一直跟在西方 人后面,你看她科学上的诺贝尔奖有几个 ,尽管地球上的电子产品它做的最精巧,但半导体不是它发明 的;尽管超导制冷机它做的最好,但超导技术不是它发明的;尽管锂离子电池它做的最好,但锂可作为可 充电电池的概念不是它最先提出来的。虽然,日本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但在原创的科学技术上 与欧美相比,仍处于劣势,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这个好成绩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究其日本民族产生的根源也不过是从华夏民族落荒而逃的流民,传说,秦始皇命令那帮方士去蓬莱求 仙药,没有求到,只好逃到一个岛永远不敢回来 ,显然,日本人与我们血承一脉,日本的文字显然 也说明了这点,而这帮方士显然是那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智囊和精英。而由这些精英后代组成的 代表东方文明的民族况且都无法主导今日世界之文明。这多少可以把一个民族行为看作一个人的行为,而 一个民族的文化及文明的所有特点和内在气质,看成一个人的内在秉性。显然人与人之间是有着不同的, 有能人和蠢人之别,就如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每个学期的名次波动不太大,在稳定的状态下,学习第一的 尖子生似乎总能保证它领先的水平,而成绩靠后的,即使再怎么用功,通常也无法打破这一稳定的成绩格 局。 所以,历史的败笔并不是我们不能追赶西方,超越西方文明的借口,我们不能总埋怨昨天的失误,而 原谅自己不作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彻底的努力。 其实,在科学的很多领域,我们都有很多能超越西方文明的机会,但我们无论在科学的每一场大大 小小的比赛中,从相同的起跑线上出发,但后来还是被人家甩的愈来愈远,比如说计算机的技术,美国人 也就1947年才开始造出计算机,而我们在1956年国家就开始组织人去跟踪这方面的研究,并于1958年制造 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可是,到现在,我们是被别人甩的很远了,尤其是软件及应用方面,比 如操作系统,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现代的各种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软件如 AutoCAD,Solidworks,pro/E等等,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做出一点可以拿出炫耀的,尤其发生在这数十亿人里 ,莫非我们的智商都有问题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软件本身是一个独特领域,是智力创造高度集中的领域, 软件的开发并不需要一些我们我们无能为力建造的实验设备如高能加速器及额外硬件,所需要的只是一台 普通的电脑加上充满创造力的人的脑子,可是,我们没有在这方面跟上人家,哪怕打个平手也没有,我以 为,尤其在智力创造上,唯有智力可以非线性的发展和超越,但我们仿佛只是等着人家创造出来,我们引 进-引进-再引进......这其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用我们无数的劳动者辛勤的加班加点的劳动,生产出数 十亿件毛衣等织品去换取人家一个或几个公司创造出的有形的轻巧的精密仪器或是刻在光盘上一些无形的 代码。随便找个工厂或是实验室,有多少仪器和控制处理软件不是来自西方的世界呢。我们消耗了大量的 资源、能源以及我们自身的精力,仅换取那点与别人交换的劳动成果。 这是多么的恐怖!这是多么的危险!这是多么可悲!在这里,我以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中国的制度仍需作不断的必要的调频,使东方文明的信号更加强势! 我们希望自己强大,我们要强大,我们必须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强大,我们要超越,我们必须要认 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今日之局面,不是一句豪言壮语,不是一些爱国激进之词所能改变的。 那么,东方文明缘何主导不了世界潮流呢,我想这是有它的最深层的客观原因的,这原因便是文字及 其语言。 我们的方块象形文字与西方的26个英文字符相比,它们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也正因如此,由这些文字和 语言描绘和承载的文明也是天壤之别。不可否认,不同的语言必然具有不同的优势 ,这就好比电脑编程 ,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所擅长的编程领域也是不同的,我们的语言注定不是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而是为表达 内心的私欲及七情六欲而设计的,是感情感性化的语言,看看,中文创造出最多的家是什么,是屈原的 离骚,是李白的不羁,是杜朴的愁,是李清照的婉约,是苏轼的豪放,是青州司马的 衣衫湿,这些人的诗词尽管很动人,也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欲望遭到现实的撞击而触景生情和抒怀,是 不得意和不得志的情况下发愤之所作,不难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难免不会出现这么些俊才,但说到底还 是这种语言适合表达内心世界的宣泄。中文是一门非常象形化的语言,因为太象形,太艺术,导致我们对 自然和社会的现象的每一次描述都很令自己满意,比如,五行八卦,这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的一种唯物 观,从诞生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大家觉得它一诞生就太伟大了,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 万能的理论,大家都很满意它那对任何事物的形象化的描述,它能征服国人的信仰,事实上,万能的东西往 往也是无能的废物。这种满意最终又导致我们不想再对任何问题和答案深入的疑问下去,去寻找真理的终 极面貌。相反,英语没有那么多的感性与直观,冷冰冰的26个字母,对任何概念的表达都不能给出一个形 象和精确的对应,于是,拼命的组合字母创造词汇,采用一词多用的拙笨的规则,在英语中几乎每个词都 是多意词,为把概念表达清晰,英语又在结构上不断的增加定语及补语,去弥补表达由一词多意带来的混 乱。因为不能象形,所以显得每个词语都那么独立和抽象,所以迫使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不断的追问着搞不 清的概念。所以在此过程中,节外生枝的又掌握和创造出许多新的概念,经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最终 转化为各种门类的知识,最终支撑了如此强势之文明。 更可贵的是,那26个字母还具有可以在计算中代表各种变量和常量的作用,这样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从而也推动了整个科学的发展,而中文显然无法抽出那么多的简练到只一两笔就写出的代表数学符号及变 量的字母。显然会有人说那只是一个符号,你把那a,b,c,h分别换诶,鼻,税和爱去去 表达一个这样的方程:ab^4=c/h,则可以写成:诶鼻^4=税/爱去;这看上去不伦不类,但作为代号, 只要代进去显然也没错,可是,当面对几组,数十组的方程时,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还能保持着头不晕的状 态,即便你习惯于这种表达,不得不承认,形式有时也能左右内容的表达,这就如同你不可能让今天的蓝 领工人穿着青袍修着长辫去操作机器,因为这样做会很繁琐也很危险。同样的内容,表达的愈简单愈好, 那样会更节约我们的思维力,让脑子有更多的力量去处理和理解各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显然,在众多选择 中,数学最终选中了字母而非中文和其它文字,因为它最简练。 也正是这一结果,中文彻底的失去了与数学和科学联姻的机会,当它们生米成熟饭的时候,中文彻 底的退出这一与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步,这不是偶然,而是与其动辄数十划的方块结构有关,这与只有 不到三划的数学运算符号是极不兼容的,或者说不门当户对,难成鸳鸯。 这样的结果,造就了这样的两种文明的命运,也造成今天科学的所有盛典几乎都是英文加数学运算符 号写成的局面,才让我们看到两个文明中谁是主导者。 如此看来,难怪有先贤如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毫无疑问,汉字是世界上 最后、最龌龊的中世纪的茅坑。钱玄童等说中国人应该废除汉语,应该学习英文,满清政府的腐败、国 事衰落,甚至一切的罪孽都归结到汉字,说汉字要改革。教育落后,科技落后,一切都因为汉字落后 。众所周知,在电脑汉字输入问题解决以前,中文差点被电脑技术边缘化,但现在看来,对这个问题的解 决不过是延长了这种语言的寿命而已,但却未必能增强它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宿命。 参考: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43000242.html http://www.gulongbbs.com/bbs/thread-7125-1-5.html 四大发明与四大不灵,王码电脑总公司总裁 王永民,http://www.bjkp.gov.cn/kjbgt/k20841-05.htm 磁铁矿,http://materialcosmos.b.lunqun.com/read.php?tid=31471 火药的由来,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2073841.html 火药的发明,http://www.nan1.com.cn/nayz_zyk/huaxue/shijia/1/002.htm 硝酸钾,http://baike.baidu.com/view/90520.htm 标题:日本民族的起源,http://bbs.cztv.tv/Html/2008/4/14/16025799168.html 徐福到过日本是确凿无疑的,http://www.cse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21 日本民族起源,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10406796.html 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http://www.historyfan.cn/showarticle.asp?id=80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1956-1983),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2/29721.html 原文另见本人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156783707/blog/1228402855
个人分类: 纵横捭阖|297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