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伊莉莎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英国女王
热度 1 jldxwsj2000 2013-6-30 19:10
英国女王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53.htm
个人分类: 历史人物|1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idea出来的试验承包出去,自己坐下来创作idea
wuqiang198 2011-10-15 23:58
上周一个名叫“Science Exchange”的网站在美国加州上线,该网站可以让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外包给其他研究者或者研究机构。以下是《自然》杂志对该网站创始人之一的伊莉莎白•艾奥恩斯的访谈,她过去是位科学家。 “Science Exchange”是什么? 它是一个科学实验的交易平台,与eBay(相当于国内的淘宝网)类似,但交易的商品是科学知识。用户把想要外包的实验在网上发布之后,提供科研服务的卖家可以对这项工作展开竞拍。 我们的目的是让研究者能够更便宜得获得专业实验技术支持,同时也更好地利用了核心机构的闲置资源,从而使科学研究更加高效。 你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 当时我是名生物学家,在佛罗里达的迈阿密大学研究乳腺癌。我想做的有些实验超出了自己的领域,必须寻求外援。然而,寻找供应商的过程极其艰辛,找到之后我又发现付款有很大麻烦,因为对方不在我们学校的支付系统内。 在与其他科学家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一个交易平台解决。今年4月在迈阿密,我们围绕在一张厨房小桌周围聊天,网站就是在那次谈话中起步的。 为什么研究者会使用这个平台呢? 对买家来说,他们可以获得自己学校没有的技术资源,可以避开自己机构设备的使用高峰,可以加快研究进程,也可以获得更划算的服务。不同卖家的标价可谓天差地别,我们平台上一项微RNA研究的标价从3500美元到9000美元不等。对卖家来说,来自买家的好评也是发表论文之外提高声誉的方法。 为什么院校会提供自己的设备呢? 其中有巨大的利益驱动,这样做可以使研究机构将已有的设备物尽其用,从而节约成本。而且一旦研究者可以通过Science Exchange使用到最新的仪器,这些机构在购进新设备时也就有更大的自由度了。 你们如何盈利? 如果买家成功联系到卖家并通过我们的系统进行交易的话,我们会收取一小笔服务费。对于5000美元以下的项目服务费为交易额的5%,与研究者通过货比三家所能节约的钱相比,这笔钱相当少了。5000美元以上收费的比例逐级下降,我们不会对100万美元的项目收5万美元服务费的。 你们的投资从哪里来? 来自加州山景城的一个创业公司,还有其他天使投资人。至今我们已经筹集了32万美元,还准备再筹100万,已经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计划。 网站的反响如何? 网站上线之前有过一个短暂的测试期,上线后的增长简直近乎疯狂。已经有将近1000位科学家使用我们的网站,每天还有50-100名新用户注册。已经注册的服务供应商来自超过70家机构,其中包括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剑桥的哈佛大学,当然还有迈阿密大学。 这项服务有地区限制吗? 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我们的服务。我们起初认为应该把重心放在美国,但海外的研究者对此表现出了很大兴趣,他们尤其关注美国可供使用的设备。 还有类似的服务存在吗? 我们是首创。核心科研机构也有设备名录,但不够详尽,而且研究者需要自己联系供应机构。还有其他一些外包服务,例如亚马逊网站的“Mechanical Turk”,但它们是为非专业任务设计的。Science Exchange的服务供应商必须具备专业科学背景,并且能够使用专业设备。 对于五年之后的发展,你们有怎样的愿景? 创建这样一个全球交易平台之后,我们希望能把实验外包扩展开来,不仅局限于核心机构。科学家获得的拨款应该不仅用于使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也用于交换彼此的专业技能。想象一下,你可以每周花一天时间帮别人做实验,用所得的报酬支持自己的研究。 这种理念对于科学研究模式的冲击有多大? 我们将彻底颠覆以往的概念。目前,科研资金的利用方式相当低效,科学实验交易理念可能会为此带来改观,由此彻底改写科学家进行研究实验的模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份触动
热度 1 PuYingjun 2011-9-10 22:50
在这特别的日子,首先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感谢你们授予我知识,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认识和改造这世界···同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也在此祝愿各位中秋节快乐! 今天下午在校门口碰巧遇到我的外教老师 Elizabeth (伊莉莎白),好久不见,就很高兴的聊了会儿,才知道她准备去杨凌福利院看望孤儿。然后她请我帮忙到超市一起买东西,虽然我的英语very poor,不过还是很热情的陪她去了,转了一会儿,选好要买的东西(小棉被、苹果、月饼、保温瓶),东西还挺多,付完账,她亲自回家做好豆浆装在保温瓶中,然后我陪她一起去福利院看望小孩子。福利院离我们学校打车也就10分钟的车程,我们一会儿就到了那儿,我们拿着准备的东西进了福利院,门卫看见我们都很热情的打招呼,我一进福利院屋里,就听见屋里有好几个婴儿的哭声,接着一阿姨出来欢迎我们了,看见很多孩子围了过来,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拿袋子中的苹果,我想他们肯定是饿极了,我就赶紧分给他们,这些都是2至4岁的孩子,阿姨带我们到了简陋的厨房,我把东西一起放在一个容器里后,我们走出来看了看孩子们,给他们打招呼,他们也都高兴的望着我们,伊莉莎白时不时的笑着摸小孩子的头。我心里一阵触动,这么多孩子就一个阿姨在照看,而且屋里连简单的玩具都没有,更没有教孩子们的幼儿书···这些让我为他们担心,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更多的关心这些孩子,关心这些从小就孤独的孩子(孤儿),给他们这个社会的温暖。也让我感动的是 Elizabeth 这位外籍教师的家乡离这里有着十万八千里,她工作在中国也没忘记给这个异国他乡的社会献出爱心,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一种对这个社会的博爱。 这不禁让我想起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我们中国人在国外的种种“低素质”行为,我在想我们离这里这么近却很少有人常来关爱这些孤儿,是很忙么?不是的,是所关注的早已把这些抛在了脑后。那么试想我们的国人在国外是何种表现呢?这个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应该在进步,我在想我们的历史文化多么悠久,从古老文明到现代文明,然而这个社会的发展表现得浮躁,唯利是图。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以更开阔的胸怀包容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献出爱心,为这个世界献出爱心,体现出一种中华文明的博爱。我们的国家在发展,我们也要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让我们的国家、民族更有吸引力。努力奋斗!国人加油!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9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究竟谁才是好莱坞第一大美女?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1-3-23 23:09
  今天,听到好莱坞老牌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去世的消息,心下凄然,这位结婚8次,享年79岁的好莱坞大明星, 曾主演著名的《埃及艳后》等数十部影片,1961年和1967年先后两次荣获奥斯卡影后,真可谓玩转了好莱坞。   于是,她被称为好莱坞第一大美女。   后来我发现,好莱坞有很多第一大美女,比如以前我不是很熟知的丽泰 · 海华丝(Rita Hayworth),也是第一大美女,而且据说在四个大美女里面的第一大,另外三个里面就有 伊丽莎白·泰勒在里 面。   咋啦这是?   莫非美女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如果哪位美女得了第二名,还不如不得这个名次呢。   再去数数,费雯丽也当过第一大美女。《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还有比这些电影里的女主角更经典的女人吗?      要说美女,谁又会忘记玛丽莲·梦露呢,甚至你可以说她演得不好,可是你不能说她不漂亮,否则有人跟你急。人漂亮到这种份上,真是难得啊!      最伟大和最美丽好像可以不是很一致,可是当我说出一个美人来,你一般不会反对我。      那就是更著名的凯瑟琳·赫本,当想到她的大眼睛,全世界预计有99%的男人大概会睁大眼睛——这世界上最伟大和最美丽可以兼得的女人,除了她还能有谁?   而且她老人家还是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最伟大的女演员中的老大哩,因为她老太太的时候还得了大奖,年青的时候凭借体力和美貌得了奖也没啥,要知道,电影界多么喜欢年纪轻轻的美女啊,而且口味还得不断地换,可是,就凭俺是老太太,还能征服这群色迷迷的电影界男人,这就不是一般的魅力了。      哇,有那个赫本,难道应该忘了这个奥黛丽·赫本,罗马假日谁会忘记,那美丽与高贵并存于一身的美女。我个人就更喜欢这个赫本,觉得俩赫本一比,凯瑟琳还是要逊色一些。这样,在最伟大的女演员一百名中排名第三的奥黛丽·赫本,在我心里是好莱坞第一大美女。      你说什么?嘉宝,哦,是的,嘉宝。   还有英格丽·褒曼,当然,一切都是大线条的瑞典美女,即便出演没有几分钟的配角,依然能够出彩的伟大女演员,而且还是在我最喜欢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之中出演瑞典女教师一角,更让我双重喜欢。她也是第一。      别跟我说还有索菲亚·罗兰。她拍的超级烂片我都极其喜欢,就是那个怎么想觉得怎么没意思的《最后的金黄色》,竟然能让我眼珠不错地看了个完整,真他母亲的,什么叫演技!把烂片都能演得你舍不得眨眼的不叫演技还有啥能叫演技?!索菲亚·罗兰是我的最爱,是来自意大利的全世界第一美女。      到底谁是好莱坞第一大美女?可爱的,请你告诉我!
个人分类: 人论|6360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