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录制节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观摩电视台录节目流程
热度 1 lindasmile 2011-11-8 11:05
观摩电视台录节目流程
10月26日,老师电话我说,可以跟他一起去录节目(CCTV10读书栏目,本期录的是《万物简史》)。 以前提过几次要求,老师终于想起来了:) 没带相机,手机拍摄流程如下: 1)化妆。现在电视屏幕显示精度高,且脸上若有油光会有一定反射效果,所以上电视是男人坦然享受化妆的借口之一:) 男同胞化妆非常简单,打个粉底、画两笔眉毛,稍微修饰,几分钟结束。和老师同去的嘉宾要求头发吹得高一点,我估计是为了让脸显得瘦一点,因为电视显示器的长宽比为16:9,普通人上电视都会显胖,所以那些电视上看上去很瘦的明星,私底下会更瘦。 2)上场前准备 电视是多工种协同作业的文化工业流水线,一个栏目,有制片人、策划、编导、导播、摄像、主持人等等,除了摇臂,还有3台摄像机。 可谓台前几个人,幕后一堆人。 3)录制中——演播室 节目开始录制,演播室现场其他人员保持安静。镜头内是这几个人,镜头外是摄像和编导,编导戴着耳麦,负责接收来自导播间的信息,然后把相关信息写在小黑板提醒主持人和嘉宾注意。 4)导播间 导播们会在导播间观看录制,并把录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比如切入正题速度慢、嘉宾频低头等,通过对讲机传到位于演播室现场的编导耳麦中,请编导提醒主持人和嘉宾。 电视作为媒体来说,传播效果最直观,受众最多,影响力也最大,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没办法表现深度。以读书栏目为例,电视访谈节目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现一本书的内涵和深度,单纯访谈难免显得干巴巴,三个人坐在那里侃,观众对书不了解就很容易走神。但即便无法展示深度,这样的节目还是不能缺少。开拓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图书,电视人还需要再探索。 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也开过读书节目,但是在泛娱乐化的台湾更加难以立足。他以前就说过,想要深度,就关上电视,打开书本。电视恐怕很难拯救不读书的现代人,提供资讯和表达电视人对读书文化和传统的重视,恐怕已经是电视人的贡献了。当然,因为电视读书栏目的普遍边缘化,如果有一档节目能做出新意,打破局限,应该会很受欢迎。
403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